戴尔戴尔新游匣75666 可以用三星960 pro固态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53082|回复: 26
【2015年底败家晒】比它小的没它快,比它快的没它小,世界最快M.2 SSD三星SM951上手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46
本帖最后由 阿财 于
20:53 编辑
急速先锋,PCIe3.0 x4接口,游戏必备利器!入门级SSD 高速读写&&&
京东价:¥1699.00
it168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SSD接口部分资料感谢好基友老高分享。
阿财败家晒购买的产品是三星 SM951 256G OEM版,但是作为论坛版主,理所当然应该避免推荐没有保修的工包产品,而三星 950 Pro可以认为是SM951的孪生弟弟,拥有三星中国5年质保,可以对消费用户负责任的推荐。
三星分别在年为OEM客户发布了2代PCIe接口M.2驱动器后,终于给消费者带来了三星950 Pro这款跨时代的家用旗舰版固态盘。说它是跨时代的产品是因为这款M.2封装PCIe通道三星旗舰固态盘抛弃了8x0 Pro系列沿用了12年历史的6Gbps带宽SATA接口、AHCI协议和2.5英寸笔记本硬盘大小的封装形式。改用了上限为32Gbps带宽的PCI Express 3.0 4x通道,M.2 2280封装和基于NAND非易性失存储器的NVMe协议。
这些变化使得三星950 Pro SSD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次时代的SSD的典型代表,摆脱了那些被机械硬盘造型和封装的桎梏。性能相比起被AHCI和SATA接口限制住了性能的前辈们,获得了脱胎换骨的突破。
但是接口的换代道路其实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是用ZZ课本上的话来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替代SATA的接口方面,从2011年到2015年处于下一代接口的战国阶段,消费者们经历了SATA、PCI-Expres、mSATA、SATA Express、 M.2(NGFF)、 U.2(SFF-8639)等六种SSD接口轮番大战。
下一代SSD接口——六家争鸣SATA
SATA接口则为解决PATA接口缺失而设计,其讯号线接脚仅7-pin,可将干扰降至最低,宽度也能大幅降至1公分以下,有利机壳的散热,另外,SATA采点对点串行的方式传送讯号,每1条信道只支持1个装置,因此不需像PATA接口需要对同1条通道中的主、从装置设定跳接,如此可消除同一信道上有2个装置时,所产生的资源冲突,传输速度也会比较快。SATA接口于2001年推出SATA 1.0时,传输速率便已达150MB/s,高于PATA最大传输速率133MB/s,SATA2.0传输速率达到300MB/s,SATA3.0接口技术标准是2007上半年英特尔公司提出的,由英特尔公司的存储产品架构设计部技术总监Knut Grimsrud负责,SATA3.0的传输速率在SATA2.0的基础上增加1倍成长至600MB/s,传输速度演进之快,非PATA接口能及,SATA3.0目前已成为储存设备主流接口。SATA接口的SSD除了传输速率的区别之外,也分为1.8寸和2.5寸两种规格,早期的INTEL X18-M系列就是1.8寸的产品,而INTEL DC S系列则分别是2.5寸的SATA 3.0产品中的企业和家用顶级产品。
DSC_3278.jpg (107.54 KB, 下载次数: 32)
11:24 上传
上图为阿财的INTEL DC SGB SATA SSD
mSATA接口的SSD一般是指超小型的SSD模块,不同于传统2.5寸或1.8寸的SSD产品,架构设计上类似于嵌入式系统的DOM型态,但是这个接口定义的本质还是SATA。之前Apple的MacBook Air采用mSATA接口的SSD,让市场对于mSATA SSD开始投以关注眼光。mSATA SSD应用领域多以平板计算机、Netbook、POS、机顶盒(STB)、打印机等为主,不单是INTEL推出mSATA SSD产品,镁光东芝闪迪各家也早早加入mSATA SSD战局,瞄准平板计算机、工规、军规等应用领域。这类接口产品主要服务于内嵌式内存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超薄型的系统产品上,民用范畴多见于超级本。单是因为采用SATA通道,速度跟传统SATA接口并没有差别,mSATA接口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在2013年起由Intel主导的M.2接口取代,Haswell平台开始mSATA接口消失,目前已经趋于淘汰。
13_DSC_7694.jpg (100.01 KB, 下载次数: 33)
11:25 上传
12_DSC_7693.jpg (100.56 KB, 下载次数: 31)
11:25 上传
上图为阿财的美光 M500 mSATA 240GB
PCI-Express
SSD将原有机械盘的机械设备转变为纯电子设备,使得存储设备的读写速度大幅上升。但在性能提升的过程中固态硬盘再次受到物理尺寸和数据接口的限制,使得性能和容量再次受到限制,于是更大带宽的PCIe接口出现在SSD上,使得性能和容量取得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固态硬盘潜能。
SSD固态硬盘性能远远超过普通机械硬盘,为了逐步取代机械硬盘,绝大多数SSD沿用了已有的机械硬盘的尺寸和接口协议。由于构造原因,机械盘物理尺寸几乎就只有1.8寸、2.5寸和3.5寸几种规格,这就给固态硬盘的尺寸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局限,这又带来存储芯片数量的限制致使固态硬盘最大容量偏小,市面上绝大部分厂家提供的固态硬盘最大容量仅1T而已,同时,现有的硬盘SATA接口也在制约固态硬盘发展,这就好像一台装有涡轮引擎的超级跑车只能在限速80码的高速公路上“奔驰”。
PCIe接口规格由PCI-SIG (PCI Special Interest Group)于2002年中期所制定,如今市面上大多数主板皆提供PCIe插糟,随着版本的推陈出新,PCIe接口可提供的传输速度也愈快,如适配INTEL 750 1.2TB SSD的PCIe3.0X4接口可提供32Gb/S的带宽,而INTEL 750 1.2TB SSD持续读写最高可达2400MB/S和1200 MB/s,4K读写最高可达0000 IOPS。
SSD750.jpg (47.58 KB, 下载次数: 31)
12:00 上传
上图为INTEL 750 PCIe 3.0x4 1.2TB
M.2 (NGFF)
2012年,Intel等提出了SSD适用的NGFF接口,最终命名为M.2,并已经流行开来。它定义了多种尺寸规格,接口同时支持SATA、PCI-E。NGFF M.2简称M2,M2是目前常见于无线网卡、3G网卡和部分小型SSD的Mini PCIe/mSATA的替代升级版,具备小+尺寸、低高度、集成度更高的优势。M2接口的SSD因尺寸规格不同,分为多种规格,我们常见的有60/,以2242为例22代表22mm宽度,而42代表42mm长度。但就是因为规格太多,容易使人发生混淆和兼容性的障碍。就比如一台笔记本里面是2242规格的插槽,那么其他规格的SSD就肯定无法使用;同样,如果2260规格的插槽在42mm位置没有预制螺丝孔,那么也没法使用2242规格的SSD。某些厂家同时推出M2和mSATA规格的设备。在购买时候一定要确定插槽的规格,以及设备的规格。除了尺寸以外,还要注意SSD走的是PCIe通道还是SATA通道。如果同一款SSD既有mSATA规格又有M2规格的,比如Intel 530,那么肯定是走SATA通道的,不要被外形所迷惑。目前走PCIe 3.0 x4 通道的M.2接口带宽已经达到32Gb/S。
DSC_1872.jpg (121.77 KB, 下载次数: 32)
11:35 上传
DSC_1874.jpg (81.29 KB, 下载次数: 33)
11:35 上传
上图为阿财的三星SM951 M.2 256G 固态硬盘
SATA Express
SATA Express规格是关于一个接口而不是任何的驱动器架构,旨在使SATA设备与PCIe总线共同作用,绕过6Gb/s SATA限制,支持PCIe标准(2.0和3.0)但只有2倍速。
SATA Express简称SATAe是目前SATA接口的升级版,有点类似于M2,也是PCIe x2及SATA的复用接口。SATAe并不是全新设计的接口,它是在现有SATA接口上加以改造得来的,借鉴了一部分SAS接口的设计。SATAe接口的主机端实际上就是两个SATA接口并排,再加上一个只有4pin的缩小版SATA接口。这是为了保证向下兼容性,毕竟SATAe接口是复用PCIe x2及2组SATA线路,如果不考虑兼容性的话,接口浪费会很严重,而且难以布局。况且目前尚无量产的SATAe设备,主板上的接口只能暂时当一般的SATA接口使用,或者转接为标准PCIe 2.0 x2插槽使用。
DSC_7651.jpg (134.37 KB, 下载次数: 31)
11:41 上传
上图为阿财的Z97E-ITX华擎主板搭载的SATA Express接口
U.2(SFF-8639)
Intel SSD 750、HGST Ultrastar SN100、OCZ Z-Drive 6000等新型固态硬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提供了两种形态规格,一是传统的PCI-E扩展卡样式,二是SFF-8639接口的2.5寸盘样式。
SATA-IO组织为SATA 6Gbps接口制定的继承者是SATA Express,目前很多高端Z170主板都已经配备,但它局限于两条PCI-E通道,提升空间很小。
SFF-8639则基本就是四通道版本的SATA Express,因此理论性能翻番,第二代带宽2GB/s,第三代可达4GB/s。
SFF-8639只是个临时称呼而已,固态硬盘形态工作组(SSD Form Factor Working Group)现在给了它一个正式的名字:U.2。就像M.2,最早的时候叫做NGFF。
事实上,这俩名字相近的接口也是一家人。M.2现在属于U.2的一部分,主要面向小型迷你设备,包括一体机、二合一变形本、笔记本、迷你机等等,当然很多主板上也有它。
U.2则针对标准桌面、工作站和服务器领域,尤其是企业级市场。Supermicro、华硕、技嘉、微星、华擎等都宣布了对U.2的支持,并展示了新的U.2数据线、U.2-M.2转换器。
U.2相对于SATA Express的直接优势是支持PCIe 3.0X4,同时支持NVMe。INTEL 750的就有U.2接口的2.5寸版本,其1.2TB容量版本的持续读写最高可达
2400MB/S和1200 MB/s,4K读写最高可达0000 IOPS。
Uc9Am29.jpg (74.01 KB, 下载次数: 32)
12:04 上传
TLdRovk.jpg (100.05 KB, 下载次数: 31)
12:04 上传
.jpg (37.17 KB, 下载次数: 31)
12:04 上传
上图为INTEL 750 1.2TB U.2 SSD
u2-cable.jpg (99.95 KB, 下载次数: 32)
12:04 上传
上图为U.2的连接线缆
asus-hyper-kit-m2-to-u2-sff-8639-ssd-adapter-pcie-m2-2260-mbas-255-55418-1.jpg (86.3 KB, 下载次数: 31)
12:04 上传
上图为华硕M.2转U.2接口子卡
阿财认为,未来三年之内,U.2(SFF-8639)/M.2(NGFF) 2280规格最有可能有可能统一高端消费固态硬盘市场。M.2(NGFF) 2280竞争优势规格在于其物理尺寸足够小了。移动平台笔记本是M.2(NGFF) 2280 肯定能有一席之地的舞台。M.2完全可以根据所使用平台性能和定位精确实现OEM,有能力提供SATA通道作为低成本笔记本或PCI-e 3.0 x4通道连接作为高性能方案,实现比较宽松的过渡。
已经有PCIe 3.0 x4通道的M.2接口,自然就淘汰了只有PCIe 3.0 x2通道的SATA Express标准,宽大占地方而且百无一用,目前还没有硬盘和固态盘厂家推出相关产品。而SATA接口会继续作为机械硬盘和500元以下价位的低端固态硬盘接口而持续存在,直到机械硬盘消亡为止(这个时间点目前看还很遥远,软盘也用了15年才逐渐连盘片都没有厂家生产,光驱也还没完全消失,阿财保守估计需要15年时间)
AHCI和NVMe协议的痛苦过渡
协议,是主机和SSD/磁盘驱动器之间的通讯标准。根据OSI标准七层互联结构的划分,如果上面提到的六大驱动器接口是归属于数据链路层,那么AHCI和NVMe协议就是传输层协议的范畴。它的作用就是定义SSD/磁盘和主机之间的通讯指令,数据传输方式。
AHCI即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支持设备热插拔以及增强性能的本地指令序列技术。 AHCI是一种接口规格,它允许存储驱动程序启用高级串行ATA功能,如本机命令队列和热插拔。AHCI本质是一种PCI类设备,在系统内存总线和串行CPU设备内部逻辑之间扮演一种通用接口的角色。这个类设备描述了一个含控制和状态区域、命令序列入口表的通用系统内存结构;每个命令表入口包含SSD设备编程信息,和一个指向(用于在设备和主机传输数据的)描述表的指针。AHCI技术需要硬盘和主板两方面的支持对于硬盘而言,目前的大部分硬盘已经AHCI,配合支持AHCI的主板就可以实现。
现在所用的SATA接口与AHCI标准其实是为高延时的HDD而设计的,目前主流SSD依然继续使用它们,早期SSD性能不高时可能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随着SSD的性能逐渐增强,这些标准已经成为限制SSD的一大瓶颈,专为机械硬盘而设计的AHCI标准并不太适合低延时的SSD。
Windows XP SP3起原生支持AHCI协议,不需要再额外的打补丁和装驱动。
2009年下半年,关于NVMe的技术工作正式启动,NVMe规范由包含90多家公司在内的工作小组所定制,Intel是主要领头人,目的就是为SSD建立新的存储规范标准,让它在老旧的SATA与AHCI中解放出来。2011年,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非易失性存储器标准正式出炉,简称NVMe标准,该标准是根据闪存存储的特点量身定制的,新的标准解除了旧标准施放在SSD上的各种限制。2012年标准升级到NVMe 1.1,最新的NVMe 1.2标准是在2014所推出的。直到2015年三星 950 Pro和Intel 750发布,NVMe标准的产品才开始进入消费级市场。
NVMe_01.jpg (70.21 KB, 下载次数: 31)
13:33 上传
说到NVMe标准对比AHCI标准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低延时,NVMe标准是面向PCIe、M.2和U.2接口的SSD的,使用原生PCIe通道与CPU直连可以免去SATA与SAS接口的外置控制器(PCH)与CPU通信所带来的延时。
NVMe_02.jpg (86.2 KB, 下载次数: 31)
13:33 上传
在软件层方面,NVMe标准的延时只有AHCI的一半不到,NVMe精简了调用方式,执行命令时不需要读取寄存器;而AHCI每条命令则需要读取4次寄存器,一共会消耗8000次CPU循环,从而造成大概2.5微秒的延迟。
另外NVMe也大大的提升了SSD的IOPS,在制定AHCI规范时并行性的想法并没有完全融合到规范内,利用NCQ功能可以对传输能力进行优化,但是接口并不允许SSD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并行性。
现在SSD测试通常最多只会测试到队列深度为32的IOPS,其实终究原因这是AHCI的上限,其实许多闪存主控可以提供更好的队列深度。而NVMe则可以把最大队列深度从32提升到64000,SSD的最大IOPS也会得到大幅提升。此外NVMe标准还有驱动适用性广和功耗低的优势。
NVMe的劣势在于Windows 7和之前的操作系统都不支持NVMe协议,Windows 7可以通过修改Windows WIM安装包+Windows 10 UEFI引导来实现UEFI支持,但是主板必须要UEFI ROM支持NVMe协议启动才能够正常开机启动,Intel从Ivy Bridge主板开始支持NVMe启动,Haswell平台主板才开始普遍支持。所以需要技术性修改的Win7安装盘或者Win8以后的系统才能正常的使用NVMe,而主板和笔记本电脑则需要2014年后推出的新款产品。
三星 950 Pro 横空出世
虽然有些厂商很早就推出支持PCIe通道的M.2/PCIe SSD设备,不过都仅仅支持PCIe 2.0 x2通道,也就是最大只有10Gbps带宽,于是市场上最早出现的零售版的浦科特和金士顿PCIe SSD产品都只有不到700~1GB/s的持续读写性能。三星最早于2013年推出了支持PCIe 2.0 x4通道的OEM旗舰SSD——XP941来推动主控和接口带宽的进步,但是仅用于苹果MacPC等高端电脑的OEM SSD集成。然后XP941的PCIe 3.0升级版三星SM951 OEM版最早也于2014年出货。月间时候,三星SM951升级实现NVMe协议,允许SM951能够充分的利用PCI-e 3.0 x4通道的32Gbps带宽。遗憾的是依然不提供零售版,也就是说国内用户无法买到带保修和发票的国内行货。
直到三星在2015年10月发布了最新的民用旗舰SSD——三星950 Pro,人民群众终于可买到带保修的高性能M.2 SSD了。
950_Pro-1.png (22.99 KB, 下载次数: 32)
13:32 上传
三星950 Pro是使用的是和SM951相同的UBX控制器,但是是在M.2 SSD上面第一次使用3D NAND闪存。阿财在2014年的时候曾经在本友会评测过三星的第一款32-layer V-NAND SSD 三星 850 Pro。相比起850 Pro和SM951,三星950 Pro的确没有一个主要组件是全新的产品,但这是第一次消费市场上出现这样的方案设计。三星在零售市场上推出之前主要面向OEM市场的M.2接口和NVMe协议的SSD固态盘旗舰,其实冒了很大的风险。因为零售市场的主板硬件搭配千变万化,哪怕用户多插一块声卡或者多插一块硬盘,换一个显卡槽位置都可能会影响到NVMe接口的SSD正常使用。零售市场又支持七天无条件退货,SSD硬件规格太新,旧平台不兼容导致的退货成本是需要企业默默承担的。这种做业界领先规格的产品,勇于啃硬骨头的精神,阿财比较赞赏。
开箱和安装
因为三星SM951和950 Pro上市时间有3个月的时间差,阿财购买的时候是2015年9月底,正好是三星950 Pro刚刚发布,但是国行还没有销售。所以只能选择的是
国内有现货的SM951 OEM版。
DSC_1872.jpg (121.77 KB, 下载次数: 32)
15:19 上传
256G容量是单面绿色PCB,三星950 Pro为了迎合消费市场,把PCB改为黑色,但是实际使用没有性能差异。
DSC_1873.jpg (126.27 KB, 下载次数: 31)
15:19 上传
M.2 M key,跟950 Pro是相同的。
DSC_1875.jpg (82.15 KB, 下载次数: 32)
15:19 上传
给PCIe 3.0x4规格的SSD找个家不容易,很多主板包括定位强如华硕X99-M WS 都是10Gbps的水货 M.2插槽
DSC_1921.jpg (92.09 KB, 下载次数: 32)
15:19 上传
还好华擎主板从Z97E-ITX起就已经坚持全部标配32Gbps的Ultra M.2插槽。
DSC_1922.jpg (119.42 KB, 下载次数: 32)
15:19 上传
为了不跟显卡争抢带宽,正确的安装方式是使用高阶主板,比如X99和Z170主板安装PCIe SSD,Z97(含)以下的平台一旦使用PCIe SSD,会导致显卡降速到 PCIe 3.0x8或者根本不认盘,笔记本用户也需要确认自己的笔记本M.2插槽支持PCIe通道,而不是SATA通道,比如戴尔AW17R2的四条M.2槽就都是SATA通道的。安装很简单,一颗螺钉就好,现在安装就位。
DSC_1923.jpg (114.38 KB, 下载次数: 33)
15:19 上传
NVMe支持和硬件驱动
主板 BIOS对M.2 NVMe的支持非常重要,
.png (518.29 KB, 下载次数: 34)
15:37 上传
像华擎X99E-ITX这款主板,在BIOS中能直接找到NVMe相关的设置项,那肯定是支持NVMe启动的
进系统一看,三星SM951已经顺利的被主板识别出来了。
.png (512.24 KB, 下载次数: 39)
15:36 上传
安装系统,前面已经说了NVMe需要操作系统支持,而且因为涉及系统读取的机制改变,所以跟AHCI和RAID阵列卡那种只需要F6外挂驱动就能支持的方式完全不一样,Windows 7 SP1安装盘添加NVMe启动安装系统支持非常非常复杂,需要使用一个Hotfix补丁,通过Dism管理工具的方式打进Install.wim里面。由于ISO镜像启动是通过Boot.wim实现,这是一个基于Win7的PE盘,同样的它也不支持NVMe(PE和Boot.wim不支持NVMe就会导致安装程序无法选择NVMe磁盘安装系统)。所以需要替换成Windows 10的 Boot.wim。
具体步骤稍后补上
安装好系统以后,Windows会使用微软自带的NVMe驱动,
三星的NVMe SSD一直以来都只能使用系统自带的驱动,由于三星的SM951没有掉电保护,微软默认的NVMe驱动会强制跑进FUA模式(禁用缓存),跑分会受到限制。
隔壁PCEVA论坛浴室给一个来自三星内部的驱动,跑分会鸡血(开启缓存),这个驱动支持32和64位Windows系统。
(46.48 KB, 下载次数: 26)
15:5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目前已知可以支持如下型号的三星SSD:
Samsung NVMe UBX主控全系列 - 例如: SM951等
Samsung NVMe XS1715全系列 400GB/800GB/1.6TB
Samsung NVMe SM1715全系列 800GB/1.6TB/3.2TB
Samsung NVMe PM1725全系列 800GB/1.6TB/1.92TB/3.2TB/6.4TB
Samsung NVMe SM1725全系列 800GB/1.6TB/3.2TB/6.4TB/12.8TB
三星官方网站也给出了950 Pro所用的NVMe驱动程序
(1.4 MB, 下载次数: 127)
15:5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安装号以后NVMe磁盘控制器属性是这样的
Samsung_NVMe_驱动.PNG (23.78 KB, 下载次数: 31)
15:53 上传
性能测试AS SSD Benchmark
SSD评测软件中的鲁大师,被三星入股赞助。地位相当于手机跑分领域的安兔兔
AS_SSD_Benchmark_SAMSANG_SM951_256G_02.PNG (164.37 KB, 下载次数: 57)
13:43 上传
AS_SSD_Benchmark_SAMSANG_SM951_256G_03.PNG (158.81 KB, 下载次数: 31)
13:43 上传
AS_SSD_Copy-Benchmark_SAMSANG_SM951_256G_03.PNG (19.03 KB, 下载次数: 31)
13:43 上传
AS_SSD_compr-bench_SAMSANG_SM951_256G.PNG (37.24 KB, 下载次数: 31)
13:43 上传
as- NVMe SAMSUNG MZV
0-55-59.png (37.5 KB, 下载次数: 32)
13:43 上传
CrystalDisk Mark
CDM给枯燥的SSD评测增加一点乐趣。
Crystal_Disk_Mark_SAMSANG_SM951_256G_02.PNG (391.23 KB, 下载次数: 31)
13:43 上传
这几套SSD性能测试软件的结果其实都大同小异,都是2200M持续读。1200M持续写,170M 4K写,63M 4K读
TxBENCH_SAMSANG_SM951_256G_02.PNG (236.9 KB, 下载次数: 32)
13:43 上传
NVMe SAMSUNG MZVPV256_256GB_1GB-9.png (294.02 KB, 下载次数: 31)
13:43 上传
ATTO显然不适合评测SSD,读写数据块大小超过1M居然性能不进反退。
ATTO_SAMSANG_SM951_256G_02.PNG (82.51 KB, 下载次数: 31)
13:43 上传
PCMark 8存储子系统测试
套用某SSD大神的话,超过5000分的都是好SSD。
PCMark8_SM951_CHH.png (285.14 KB, 下载次数: 31)
13:43 上传
IOMeter 32QD 100%读 / 80%读 20%写/60%读40%写/40%读 60%一直是检验SSD在最恶劣的企业级负荷环境下的性能高低的金标准。
Iometer_Settings_03.PNG (187.01 KB, 下载次数: 32)
13:43 上传
Iometer_Settings_00.PNG (182.8 KB, 下载次数: 32)
13:43 上传
Iometer_Settings_01.PNG (234.92 KB, 下载次数: 31)
13:43 上传
持续5000秒的写入,可以说是地狱测试,最能考验鸡血性能是否通过SLC缓冲实现的金标准,如果是SLC Cache或者高OP实现的高性能,在这个测试下面都会露出端倪
Iometer_SM951.PNG (217.57 KB, 下载次数: 31)
13:46 上传
是的,看到这个离散图结果的时候,阿财真的被三星的PCIe主控技术感动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黑科技!这是一种多么恐怖的稳态性能!在没有辅助散热措施,零二级OP容量的情况下,居然连续5000秒保持在37000+IOPS不降速,不掉盘,不过热。
IOMeter_SM951-1.png (654.16 KB, 下载次数: 33)
13:43 上传
最难得是——持续5000秒的魔鬼QD32写入测试中,没有出现0 iops的现象,SSD的IOMeter测试中,出现0 iops就意味着整整一秒钟内没有成功出现读写的卡顿,对用户的体验是致命的打击。
只有Intel这样的良心企业在一直致力于追求自己的SSD产品在稳态测试中消灭0 iops。而其他厂家贵如VECTOR 180,Extreme Pro这种旗舰级产品都不能遏制因为GC或者固件机制触发产生的0 IOPS现象
目前地球最强M.2 SSD之一,PCIe 3.0 x4通道 M.2接口,最高读取2200M/s,写入1200M/s,因为ITX小钢炮上没有多余的PCIe槽插高大上的PCIe SSD,所以除了Intel 750/P3700靠着U.2/SFF8639接口继续不服之外,其他所有SATA接口2.5英寸SSD在它强横性能面前都只能飞灰湮灭。三星研究M.2规格的PCIe SSD主控成熟度远走在其他厂商前列,这玩意还真没有其他竞争者能迅速超越,而且最重要居然还算是起步价最低的PCI-e 3.0通道SSD。
NVMe协议,现在大部分软件除了温度,不支持S.M.A.R.T.查询SSD状态,看不到写入和通电时间好纠结。但是CrystalDisk Info 7 测试版已经开始支持NVMe协议+S.M.A.R.T,即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最新的平台还需要最新的软件支持。
但是要讲道理,M.2的软肋还是有的,就是散热——因为它最初是针对笔记本超级本设计的,完全没有考虑散热措施,太高的性能肯定伴随着发热量。基本上三星SM951全速工作的时候最高可以到达120℃,三星950 Pro针对消费零售市场做了高温限速的保护措施,满负荷持续读写温度会降低到100℃,极限性能也比SM951有所下降但是不明显。
所以未来的SSD接口注定是2强并列,M.2会存在于笔记本移动平台和ITX紧凑型PC上面,在小体积紧凑机型上继续无敌寂寞。
Intel-750-NVMe-SSDs-with-U2-Adapter-Featured1-605x330.png (250.88 KB, 下载次数: 31)
16:44 上传
1455360.jpg (26.13 KB, 下载次数: 36)
16:44 上传
底层协议完全相同的U.2接口 2.5英寸SSD会由高性能台式PC用户选择使用,厚重的金属外壳可以保证全速运行的时候的温度不高于45度,让电子元件和价格昂贵的固态盘更加长寿。
然而要说这么贵的SSD有没有必要?其实坦率的说,不是白眼和写轮眼血继界限的用户,SSD的4K读写性能超过40M,持续读写超过500M已经够用家用。不过宝马和奔驰,保时捷豪车厂子都没有倒闭呢,咸吃萝卜淡操心干嘛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你这装的还是mbr下的么。
uefi的话,bootmgr已经没用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46
thesoul1989 发表于
你这装的还是mbr下的么。
uefi的话,bootmgr已经没用了
肯定是UEIF+GPT,UEFI BIOS里面看见启动设备是Windows Boot Manager,天知道是不是“Paper work”的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阿财 发表于
肯定是UEIF+GPT,UEFI BIOS里面看见启动设备是Windows Boot Manager,天知道是不是“Paper work”的问题
uefi下,引导走的是efi\boot/bootX64.efi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46
thesoul1989 发表于
uefi下,引导走的是efi\boot/bootX64.efi
我估计是BIOS的文字描述问题,因为华擎的BIOS真的有错别字——4250MHz应能显示出倍频+1变成4375MHz
TA的每日心情萌哒 16:39
技术贴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技术贴顶!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这个是技术贴,一定顶
该用户从未签到
阿财 发表于
我估计是BIOS的文字描述问题,因为华擎的BIOS真的有错别字——4250MHz应能显示出倍频+1变成4375MHz
好像,uefi下启动是有写成boot manager。
不过你做镜像的时候,bootmgr之类的东西完全可以删掉,没用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46
thesoul1989 发表于
好像,uefi下启动是有写成boot manager。
不过你做镜像的时候,bootmgr之类的东西完全可以删掉,没用
懒得去玩删一个文件,重启看正不正常的游戏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好东西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好东西,这是教人剁剁剁的节奏啊。
M7G得配PCI-E 3.0 X4转接卡才能用爽,可降显卡的X16心里就不爽了,升级平台再说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用ssd是爽,但数据要小心了,万一误删了没法恢复的!!!!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2:57
毕竟壕,我就只能看看不说话
该用户从未签到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2:5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支持了 感谢分项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不错&&支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写的真不错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这个东西确实好,就是贵点
17年6月精华宗师
17年6月精华大师
关注本友会
本友会微信公众号
VR微信公众号
benyouhui2012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戴尔新游匣756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