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0在高三完形填空专项训练,感觉自己一生过完了,大学,社会也闯过,游玩吃喝,谈对象比谁疯狂。我现在病了剩十几

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89abc9be4807724-ua98).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89abca797b25390-ua98).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89abcb3a28f2234-ua98).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89abcbfc5427826-ua98).职场无间道最新章节列表(天蚕土豆),职场无间道全文阅读 - 笔下文学
┊┊┊┊┊┊┊┊┊┊┊
职场无间道
&&&&昨天去北京出差,晚上和一位高中同学阿海喝茶闲聊。由于好久不见,我打着哈哈随意问了一句:“士别多日,又升了几级了?”本是一句随意家常话,没想到却把阿海的心火惹了起来。&&&&“升什么升?我都快被气死了。如今这世道,只会埋头干活是绝对不行的,得会拍善溜、能跑会送。”阿海满腹牢骚地说。&&&&“怎么啦这是?火气这么大?谁惹你了?”我一边吹着热气腾腾的茶水,一边问道。&&&&阿海稳了稳情绪,慢慢道出了心中的郁闷。&&&&原来,阿海所在的公司最近提拔了一名技术副经理。在这个职位人选确定之前,阿海是非常有信心的。在他看来,自己不论是技术还是业绩都是部里拔尖的,这次又正好提拔管技术的副经理,应该非我莫属。公司也确实把他列为了考察对象,算是重点人选之一。但最后公司下的任职文件中,聘任的技术副经理却不是他。&&&&“要是提拔了其他技术比我好的人,我倒没什么可说的。问题是现在提的这个人,技术上根本拿不起来,他凭什么当技术副经理?”阿海说出了心中郁闷的症结所在。&&&&在职场中,像阿海碰到的这种不如自己的人反比自己升得快的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职场潜规则吗?是上司糊涂吗?其实都不是。问题出在自己对别人的认知上。因为你认为不如自己的人,其实不一定真的就不如自己。&&&&孔子曰:“君子不器”。字面的意思是君子不应像一件器物那样只有一种功用,潜台词是说君子应该多才多艺,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说,应该一专多能。但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就是不要以为自己有一技之长就了不起,就看不起那些貌似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你在技术上有专长,别人可能在协调上有专长。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自己的专长才是真本事,而别人的专长就是下九流。&&&&职场上并不只看重某人某方面的专长,需要的是多方面的能手。你在技术上是大拿,说明你在某个特定方面比别人强,但在其他方面或总体上却不一定就胜过别人。同样,别人在技术上不如你,但不一定在其他方面都不如你。就像阿海所说的那个不如他却被提拔重用的人,虽然在技术上可能远远低于阿海,但在其他方面,比如公关、协调、领导等方面可能比阿海要胜几筹。虽然是技术副经理,但不一定只需要技术方面的能力,可能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样或更加重要。这种情况下,阿海落选,就不奇怪了。&&&&所以,身有一技之长的人,要牢记君子不器这句话,要多向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学习。当“不如”自己的人比自己升得快的时候,光抱怨不公是没有用的,还是要从自己主观上找原因。
&&&&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这两小子,老师您认为谁更贤德一些呢?孔子捋了捋胡子,很深沉地说:子张嘛,做事太猛,动不动就做过头事。子夏同学做事倒是不过头,但又太柔欠火候。子贡追问:哪他们俩相比来说,哪个更好一些呢?孔子说,过和不及是一样的,子张和子夏都是一个德性。&&&&过犹不及,孔子的话很深刻,在职场中也是绝对真理。&&&&前几日,与一位领导秘书闲聊,得知他自大学毕业那年开始当秘书,至今已经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来,他跟随这位领导转战了三个省市五个公司,先后搬了四次家。“这是我秘书生涯中最后一次出差了。我已经跟领导谈过了,这次他调动工作,我不再随他走了。等他熟悉了情况,选好了新秘书,我就回原单位上班。实在干不动了,该歇歇了。”这位老哥颇为伤感地说。&&&&“二十年?真够长的。那为什么不早转行?”我有些不解地问。&&&&“我是想转啊!干秘书,没黑没白的,老婆孩子照顾不上,父母双亲孝敬不了,自己身体越来越差,早就不想干了。但没办法啊,领导用顺手了,舍不得让走,我能怎么办?”&&&&“敢情干得好也有问题啊?”我笑道。&&&&“确实是这样的。过犹不及啊!工作不好好干,吊儿郎当,领导肯定看不上。领导看不上,就没有前途。但工作干得太认真,全身心投入,领导一旦用顺了手,也不是什么好事。和我一起当秘书的哥们,好几个现在都是实职正处级干部了。我在秘书圈子里,算是干得好的,但结果不如别人。虽然也是正处待遇,但和他们比起来,差很多。”老哥语重心长地说。&&&&“我总觉得过胜于不及。好像还没有听说哪位领导批评下属过于敬业的。”我以答代问。&&&&“话是这么说,但职场上有些事说不清。不知道你现没有,在职场上,提拔最快或者调动工作比较频繁的人,往往不是大家认为工作干得最好的。为什么?如果一个人被领导认为是工作干得最好的人,并且成了领导手下某个方面的顶梁柱,他在没有找到更粗的柱子替换你之前,是舍不得把你撤走的。而有些人正是因为不是顶梁柱,有很多人可以顶替他,所以或提拔或平调的机会就很多。这确实很怪。别看平调在级别待遇上啥也不变,其实对于走仕途的人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一干就是二十年,而另一个人二十年干了七八个岗位,那么到时选拔干部的时候会考虑谁?当然是考虑工作阅历丰富的人。”老哥进一步引深解释道,“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最可怕的是你被某位领导用顺手了,因为你这么多年只跟了一位领导,其他领导就可能对你一无所知或者不屑一知。换句话说,你在这位领导的心目中或许是最棒的,但在其他领导心目中或许啥也不是。这是相当冒险的。”&&&&“那这个度又如何才能把握?”我企图讨教一番。&&&&“我哪说得清。要是我说得清,又何以到今天这个地步?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割裂开来,不要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要当作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样,就不会在工作中刻意掺杂过多的功利心态,因为工作而影响甚至干扰了正常生活。少了或没有了功利心态,度自然也容易把握了。”
&&&&朋友大海这几天快气疯了。他快气疯了,不是因为自己的媳妇跟别人跑了,也不是因为谁故意找了他的别扭,而是他感到被上司着实玩了一把。&&&&原来,大海的单位最近正在搞岗位竞聘,按他的业绩和能力,再加上处长曾经好几次拍拍他的肩膀并意味深长地说“好好干”,大海非常自信地认为这次竞聘副科长应该是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的。为了参加这次竞聘,他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竞聘会上的演讲那是相当精彩。这么优秀的人才不用岂不是地球的巨大损失?&&&&怎奈以为大海当不上副科长是巨大的损失的人,都不是能主事的评委。意外生了,大海落选了。&&&&“太黑暗了!这里头肯定有猫腻!”大海愤愤地说。&&&&“也不一定吧。你没被选上,人家选上了,就有猫腻?”我决定不再火上浇油,试着开导他。&&&&“论能力,论业绩,论演讲,大李哪样都不如我,他凭什么?肯定是这小子背地里使了阴招,还指不定送了多少钱呢?”大海看来是认准这里头有猫腻了。&&&&“你事先找过你们处长,包括分管局长,乃至大局长聊过你想当副科长的事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我又不想给他们送礼,我找他们干什么?我凭的是本事,不想搞这些见不得人的事。”大海有些不屑地说道。&&&&如此看来,大海并不懂职场的道道。孔子说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在职场做事,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位置,而要忧虑自己的能力达不到职位的要求。孔老夫子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在职场谋职位,靠的是真本事,这话没错。但不要忘了,职场更重人情。当然,这里所说的人情,并不是指送礼行贿。真的送礼行贿了,人与人之间成了勒索与被勒索的关系,反而没有人情了。大海之所以会在竞聘中落选,不缺技能,不缺业绩,也并不是因为没有送大礼,缺的是一份送给上司的人情。&&&&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是个熟人社会,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情”字。有人说,现在的人们几乎没有信仰了。其实不是,凡是中国人都信“情”,做任何事,包括见面打招呼给一个微笑,都必须围绕情字展开。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职场,自然也不能例外。职场中讲情,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切不可刻意避之惟恐不及。&&&&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自觉是一匹千里马,就清高自傲地站在马厩里等伯乐来相是极其不可取的。不少人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工作了,干出成绩了,上司自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不用搭理任何人,天必降大任于我也。世上有这样的事吗?如果有,那只能生在离他地球立马就停转的人身上。在狼多肉少的职场,哪个上司会上赶着、跟在你**后面求着你把职位“送”给你呢?如果他们还有选择(这是必然的),他们有什么理由不选一个对自己感恩并忠诚的人呢?这种人之常情和职场黑暗挨不上,和猫腻也不搭界。&&&&这跟年轻人谈恋爱道理其实差不多。一个人就是优秀得没天理了,在想追求的对象面前故作清高,从来不主动表白,谁会贱得扑到你的怀里?所以,职场中人,除了练就一身真本事,谙熟人情世故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能力比做茶水,那么人情就是装茶水的杯子。只有茶水没杯子,无法解渴;光有杯子没茶水,废物一个;只有茶水和杯子俱备,才能真正为人所用。
&&&&刚参加工作的表妹来电话闲聊,顺便问我一个问题。说职场很复杂啊,我是新手,该如何擦亮眼睛去识别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呢?如果好人坏人分不清,岂不是很危险?我说,你怎么就肯定职场中就肯定有好人有坏人呢?如果职场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你不就不用费这种心思了!表妹不相信,说社会中都有好人坏人,职场中怎会没有?看来你混迹职场这么多年是白混了。&&&&关于如何识别好人坏人,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有一天,子贡问孔子,假如有这么一个人,周围的百姓都说他好,都欢喜他,那么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说,不可以绝对认可。子贡又说,假如大家都说他坏,又怎么样呢?孔子说,也不可以如此随便附和。只有百姓中的好人都喜欢他,百姓中的坏人都讨厌他,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好人。&&&&其实,孔子的话也有一个逻辑错误。他认为,必须好人喜欢而坏人厌恶的人才称得上好人。那么喜欢好人的好人,又如何判定呢?不过,这不是本文的主题,先不说它。今天讨论的重点是职场中究竟有没有好人的问题。&&&&我们时常听周边的人说某某人很好,某某人很差劲。这要是在生活中,说某人是好人,某人是坏人,多少还有些靠谱。但在职场中,如果你听别人说某人好或者某人坏,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为什么?只是因为职场比生活圈子的利益矛盾更为集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多变。甲和乙关系很铁,好得穿一条裤子,那么甲在乙的眼里,绝对是个好人,十足的好人。而如果甲和丙关系不行,互相勾心斗角,那么甲在丙的眼里,绝对又是个混蛋,该杀的混蛋。指不定哪天甲和丙成朋友而和乙有了怨,甲在丙和乙的心目中又会是另一种形象了。&&&&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自己对他人的感情和期许。比如,你在路上碰到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下属,一个是自己不认识的人。如果这两个人都和你形同陌路擦肩而过,连个招呼也不打。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对自己不认识的人不和自己打招呼,你根本不会在意,而对自己的下属不和自己打招呼就很上火了。同样都是不打招呼,感觉却截然不同,为什么?是因为对这两个人的期许不一样。在你的心里,是铁定认为下司应该上前打招呼的,而他没打,就认为他是对自己不尊重了。你对不认识你的人没有期许,他没打招呼你不认为他有问题;而你对下属有了期许,他又没达到你的期许,你就认为他有问题。还比如,如果某领导或某同事帮助过你,对你有恩,那么不论他对别人怎么样,你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好人。而如果某领导或某同事打击过你,和你有怨,那么不论他在其他事上做得如何,你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坏人。好人和坏人在某一个人的心中是有标准的,但对于大众来说又是没有标准的。&&&&所以说,职场中有好人也有坏人,也无好人也无坏人。你在别人的心中是好人或是坏人,别人在你的心中是好人或是坏人,取决于你们之间的关系。有关系就没关系,坏人也是好人,没关系就有关系,好人也是坏人。&&&&故此,我对表妹说,人的好坏是很难以区分的。说他难以区分,不是你没有分辨能力,而是根本没法区分。所以,在职场中谋事,千万不可轻易地把身边的分类成好人坏人,而刻意地去亲好人疏坏人,那样吃的亏更大。
&&&&同样为了解渴,不一样的人会用不一样的水杯。烈日下在马路挥帚的环卫工人,他们的水杯就是一个用过多次且沾满尘土的可乐瓶;酷暑中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的水杯可能会是一个平日吃饭用的大碗;深山里打柴的樵夫,他们的水杯往往就是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条件好一点的,有的人用真空杯,有的人用保健杯,有的人甚至用价值不菲的金银杯……水杯千差万别,喝水的滋味也大不一样。那到底是谁在喝到水的那一刻感到最惬意、最开心?不用问,当然是最渴的人最惬意,最想喝的人最开心。&&&&对于世人来说,清心恬淡的生活、和睦欢乐的家庭、健康阳光的身心,都是我们渴望喝到的人生福水。为了喝到汩汩甘泉,有的人用职场作杯子,有的人用商场作杯子,有的人用笔杆作杯子,有的人用田地作杯子……无论用什么样的杯子,目的都是能够在最渴的时候能够更安全、更便利地舀起更多的水让自己痛快地喝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自己的“喝水问题”,往往会犯下本末倒置的错误。我们对人生的追求,会因为盲目追求外在的形式,反而淡忘了生活的本真。就如我们自己喝水或看别人喝水时,会格外地关注到底用什么的杯子,而忘记了用杯子只是为了能够喝到水,更忘记了不用杯子也能够喝到水。因为,在我们的心目,已经非常定式地认为,没有一个好职业、没有一个高地位,就像没有一个好杯子,是不可能真正喝到甘甜可口之水的。&&&&就这样,面前世上众多的杯子,特别是在那些富丽堂皇的杯光炫射下,我们开始迷茫了。在最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旁若无人地端起大瓷碗开怀畅饮,去享受那一刻最简单、最实在的快乐和美妙,而是更多在乎自己喝水的容器,在乎自己喝水的姿式,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了找到一个更优美、更自信、更引人注目的喝水方式,我们不得不忍受着干渴的煎熬去四处寻杯。有的人频繁跳槽,是因为他们总是现那杯更比这杯好。有的人烦恼不断,是因为现了别人的喝水杯子比自己要漂亮。有的人愤世嫉俗,是因为他们抱怨为什么没有人送给他一个更坚固更时髦的杯子。还有的人,不惜伸出罪恶的双手抢偷贪贿,是因为他们总是相信华丽的杯子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质感。我们甚至会在最渴的时候因为羞于用便宜的、别人看了会笑话的杯子喝水而让自己的身心受到了莫大的创伤。更可怕的是,我们有时昏到用生命的甘露去换取一个杯子。就这样,本来应该充分享受生命福水的人生,却在选择何种杯子喝水的彷徨苦恼中恍恍惚惚地度过了。&&&&因为有了太多的奢望和选择,我们时常会抱怨生活如何如何失意,工作如何如何不顺,家庭如何如何不和,社会如何如何不公。抱怨越多,我们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安就会如荒草般疯长越快。郁闷和不安越多,抱怨随之越多,如此恶性循环,把生活搞得一团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我们因为喝不到水而苦恼吗?根本不是。只要我们每天坚持锻炼,就能拥有世上最宝贵的健康;只要我们用心去疼爱家人,就能拥有世上最美好的亲情;只要我们用处下的心态面对生活,就会拥有世上最富足的幸福。这些生命的福水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易地喝到。看来,我们的很多不快乐,不是因为我们生活缺少能喝的甘水,而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漂亮的喝水杯子。&&&&所以说,人这辈子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杯子喝水,确实值得认真思索。如果我们因为杯子不合适不愿意喝水而搞得满嘴烂疮,是不是真的有点傻。
&&&&一天,子张问孔子:老师啊,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职场达人呢?孔子对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翻译成现在的职场语言,就是说要想成为职场达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点:做事要有原则。经常听人说,要做事先做人。这话其实不对。做事和做人是不可分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先做好了人再去做事的。做人是通过做事看出来的,不做事,人也不能称其为人。所以要想成为职场达人,不要空洞地去讲品德该如何如何,而是要强调任何时候都能按义办事。职场中最被人瞧不起有三种人,一种是那些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之人;一种是没有原则,好坏不分、善恶不辩、明哲保身之人;一种是惟利是图,蝇营狗苟、巧言令色之人。这三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毫无原则性。做事没有原则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也得不到大家的尊重,也就没有什么威信可言。所以,孔子把品性正直,按义办事作为职场达人的要标准,讲的就是要善于讲原则而树立威信。&&&&第二点,说话要讲时机。孔子认为,品性正直不等于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不等于有事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在职场中说话,必须把握时机。如何把握时机呢,就要选择好自己说话的时间和场合,并在说话的过程中善于察人之言语,观人之颜色,以验在己之得失。如果自己说得唾沫横飞,而别人早就听得不耐烦了,那就得马上打住。如果听者很有兴趣,听了还想听,那么就可以再展开一些,把话说得再透彻一点。这一点,在职场中非常重要。比如讲下属向上司请示或汇报工作,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场合和时间,是很有讲究的。有的事可以开门见山地说,有的事则需要投石问路。有的事可以在办公室里谈,有的事则需要选择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有的事可以在上班的时候说,有的事则需要在下班前说。注意,察言观色不是巧言令色,前者讲的智慧,后者说的是虚伪,不可混为一谈。&&&&第三点,待人要有谦和。要想成为职场达人,除了让上司认可,还必须有群众基础,也就是说人缘要好。但人缘要好,不等于去做好好先生,做事不讲原则。也不是过分地谦卑,见谁都毕恭毕敬。孔子有曰: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之人,是十分可耻的。孔子认为的四种职场可耻小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善于伪装。所以,待人谦和,不是故意装得很低调,而是得意的时候不忘形,失意的时候不自闭,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待己待人,任何时候都不要脱离群众,也就是说要打成一片。&&&&所以,归纳一下,孔子所说的职场达人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就是一有威信,二有智慧,三有人缘之人。话说起来很简单,做到却不容易。不过,倒是可以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
&&&&有人说,职场中只有领导、下属和同事,并没有真正的朋友。这话说得也并不准确。在职场中,朋友不但可以有,而且还必须有。特别是以下三种朋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最大。&&&&一种是良师型的朋友。尽管不少人入职之前都学过这样那样的技能,有的甚至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说实在的,这些在学校里学到的技能,只是一种知识,而不是智慧。而在职场,需要更多的恰恰是学校里学不到的智慧。智慧是让知识得以运用并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催化剂。有人常有怀才不遇的困惑,原因就是只有知识而缺少智慧。职场智慧的获得,虽然需要自己领悟,但有没有一个师傅经常捧喝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有师傅指点捧喝,有时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可以让你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有一个职场导师引路,可以少碰不少钉子,少走许多弯路。&&&&一种是益友型的朋友。这种朋友是心灵上的朋友,没有功和利的纠缠。心有烦恼的时候,可以找他们说说,让他们帮助自己排解排解。有时候,心里的烦恼并不具体,也可以找他们念叨念叨,他们可能只是最忠实的倾听者。有时候,心里什么也没有,照样可以相约一起,喝杯茶、抽袋烟,东扯葫芦西扯瓢胡侃一通。有了这样的朋友,心灵不会孤单,精神不会寂寞。和这样的朋友交往,心是挨得最近的,可以无话不谈。但和这样的朋友有时离得又是最远的,没有热闹的酒场,没有热情的拥抱,只有默?的挂念。这样的朋友,可能替你办不了什么大事,却最值得依靠。这样的朋友也不用多,有一两个就足够了。&&&&一种是敌对型的朋友。人们生活中最不喜欢小人,但职场中的小人却是有用处的。“敌人”虽然处处和自己作对,但他们无意中也成了自己最好的诤友。良师也好,益友也罢,日子久了,感情深了,往往都会为面子所缚。而“敌人”却是丝毫不顾面子的,你稍有一点不是,他们便会拿来说事。而且这种朋友精力特别旺盛,你不改正他们誓不罢休。有这样的诤友在身边,搞得你想做点出格的事都很难了。职场上,树敌多的人,虽然平时难受点,但往往都能坚持到最后,落个善始善终。而有些没有“敌人”的人,往往会在得意忘形间身陷泥塘而自灭。当然,这种敌对型朋友是不可能主动去结交的,也没人愿意主动和你交这样的朋友。不过,一旦遇到了,大可不必感到沮丧,还要十分珍惜才好。他们虽然不能帮助你进步,但可以帮助你不后退。&&&&归纳起来说,身在职场必须有良师型朋友的领道引路,有益友型朋友的交心排忧,有敌对型朋友的时刻监督,三者缺一不可。如果这三种朋友都全了,这工作干起来,就比较舒心和放心了。
&&&&《论语.子罕》篇中记录了一段孔子对如何做个好男人的自述,其中提到的“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和“不为酒困”等四件事,对于现代的成年男人来说,也是最应该做到的。&&&&一是出则事公卿--要立事业。所谓成家立业,成家后必须立业,也只有立好业才能真正成家。如果说年轻时候毛躁一点,东一铲子西一锹,即使干不成事,还可以用年轻气盛好高骛远或者嘴上无毛办事不老等等之类的托词抹抹面子。但成年男人就不一样了。此时的你,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儿女,一家老老小小都指着你这个“壮劳力”撑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则就是你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做一个成年男人的责任。苦也好,累也好,事公卿也好,当民工也罢,总之,成年男人最起码的一点必须让自己成为妻儿老小最安全的避风墙。&&&&二是入则事父兄--要尽孝心。男人成年以后,父母大多已经步入花甲甚至古稀之年,已经到了需要儿女尽孝反哺的时候了。这时候,不管我们官居几品、富敌几国,都应该经常地回到父母身边,和颜悦色、诚惶诚恐地,用老人们曾经给过我们的感情服侍他们度过一个安乐的晚年。不能借口工作忙,说什么“忠孝不能两全”而冷落甚至不顾老人的生活和情感需要。连自己父母都不关心的人,会关心所谓的事业吗?充其量是在关心自己的贪婪吧。成年男人的拳拳孝心,应该成为年迈双亲手中的那根坚实可靠的拐棍,让他们每走一步都感到心安。&&&&三是丧事不敢不勉--要交朋友。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对于成年男人来说,除了耕耘和收获爱情和事业,还要真心诚意地结交朋友。孔子告诉我们,对朋友,并不需要三天一窜门,五天一喝酒,但当朋友家里有大事的时候,特别是家有白事时,再忙也要抽时间,再远也要想办法赶过去帮忙。有钱的慷慨资助,没钱的帮忙料理家事,用关心给予抚慰,让朋友感到人间真情的温暖。那些只在酒场上喊亲哥亲弟,但到真事上却不照面的人,没有人会把他们当作真正的朋友。成年男人,就如朋友家里那盏并不起眼的应急灯,在需要的时候会自己亮起。&&&&四是不为酒困--要保身体。男人成年后,随着家庭和事业渐渐稳固,见过的世面越来越广,结识的朋友越来越多,出入各种场合也就越来越频繁,喝酒就成了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难事。特别是一些事业有成的男人,几乎天天都要赶酒场。不喝,办不成事不说,还会被人误解为不合群而遭冷落。喝吧,往往要拼得个你死我活,不醉不休。酒,既成了成年男人办事的工具,也成了成年男人身体的杀手。孔子说,成年男人须不为酒困。并不是他不懂得社会上的潜规则,而是他十分清楚地知道,作为一个成年男人,没什么也不能没有一个好身体。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而在酒场上拼杀自残,无异于杀鸡取卵,很不明智。不为酒困,保全自身,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如果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几个无话不说的朋友,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那无疑是天下最幸福的男人,也是最成功的男人。
&&&&对很多人来说,经历十年寒窗苦考上大学不是一件易事,而大学毕业后踏出校门走向社会并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更不是一件易事。特别对草根大学生来说,自然逃不过毕业后七年之痒的洗礼。正视这段时期的各种状况,或许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有一点点帮助。&&&&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来的痒痛。作为一个新来的年轻人,领导和同事们可能不会把你放在眼里,也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你每天干得最多的估计是打扫卫生、给他人打下手的简单事务。看到别人单挑一摊在风光做事,而自己却靠不上边时,你或许会感到失落,阵阵痒痛开始折磨你的心灵。不要在意,要知道,你的同事们都是这样过来的。不是他们不给你机会,是你自己的火候还没有到。不是他们不重视你,恰恰是在你做小事的过程中关注着你,考验着你。坚持住,只有在小事杂事中做出你的品格和精神,才会最终得到认同和赏识。要想成为中坚骨干,你必须十分谦虚地学习几倍于大学专业课程的其他知识,没有六七年时间的磨练难成正果。不能太心急,这六七年中,现自己的弱点并加以改进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和同仁的差距带来的痒痛。大学是个清静之地,同学之间没有利益冲突,人际关系比较单纯。而职场中就不一样了,要想在共事的同仁中找到铁杆知己则非常之难。在有限的资源下,你别无选择地和身边的每一个同仁成成利益的竞争者。特别是你工作了三四年并有所业绩之后,这种竞争就更为激烈。当你看到和自己差不多或甚至不如自己的同事提职了、评上先进了、派送出国了,心里的痒痛会随之而来。你会常常问自己,为什么领导不重视我?为什么同事们不推举我?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你会把自己的失意归罪于领导的不公、风气的败坏,从而产生怀才不遇甚至自暴自弃的情绪。千万不可如此。盲目的抱怨只会给自己树立更多的对立面,让自己的未来更加迷茫。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增加自己的价值砝码,天平总有一天会倾向于你。你没有被重视,只能说明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怨不着别人。&&&&本色和角色的差距带来的痒痛。在大学里,没有多少人会愿意为别人而改善自己的性格。但在社会中,当你还没有取得稳固地位的时候,却不得不为别人去改变自己。本色和角色,你恐怕要更多地适应后者。很多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时,往往年轻气盛,眼里揉不得沙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大学里,说话说的不合适了,最多和同学吵几句嘴或打上一架,过几天还是好哥们。但在社会中,不择场合的乱放炮,可能会由于一句不适宜的话影响了你一生的前途。少说、多做、负责,###送给全国政府公务员的六个字,同样适合年轻的大学生们。适应角色并不是刻意伪装自己,只是遵守一个共同的职场规则。你不能只注意自己的感受,更多的是要注意大家共同的感受。&&&&物质和精神的差距带来的痒痛。作为充满梦想的大学生,你可以天马行空去遨游宇宙,但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却需要几年十几年的血汗拼搏。你可以在浩瀚的书海里找到黄金屋,但往往会因为囊中羞涩而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愁。精神上的富翁和物质上的贫者形成的巨大反差,成了这七年中心中最烦心的痒痛。急躁的心态往往会让很多人迷失前进的方面。对生活的迷茫是因为自己没有奋斗目标或目标不着边际,所以,控制自己的**,认真规划自己人生中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则是最现实的解决办法。如果你知道自己并不是天才,那就静下心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未来一点一点铺路吧。天上永远不可能掉下热乎乎的馅饼,不论你起得有多早。&&&&恋爱和婚姻的差距带来的痒痛。恋爱,尤其是大学里的恋爱,只是躲在鸡蛋壳里的一场游戏。在这场游戏中的男女,全都是精神主义者。对他们来说,爱情完全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参加工作成家后,才会突然现,原来婚姻是离不开茶米油盐这些俗气之物的。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当原先的恋人不那么温柔,变得爱脾气了。当原先的恋人不那么勤快,变得懒散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感觉慢慢涌上心头,对婚姻的美好向往慢慢成了遍布全身的痒痛。如果你没有找到“包容”这剂良方,恐怕很难扛过去。&&&&七年之痒也好,十年之痒也好,那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平和地接纳它们,才会真正现生活的本真而使自己过得更加洒脱。
&&&&职场是一个人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平台。一个人在职场上打拼的成效如何,往往决定着他和他的家人的生活质量。但职场终归是生存或生活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所以,如何处理好工作和生活,工作和健康的关系至关重要。特别是初入职场的新兵们,必须时刻警惕以下四大杀手对自己的侵害。&&&&第一大杀手:工作过劳而衰。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刚刚走上社会,各式各样的抱负充满头脑。谁都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所以,为了能够更快地赢得上司的青睐和信任,会毫不顾忌地拿自己的生命作赌注。为了多出成绩、快出成绩,没黑没白地加班加点,把自己当成工作的机器。孰不知,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是人生最宝贵的资源。这种资源如何分配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计划,而不能盲目支取。趁着年轻过度地消费身体资源,无异于灭绝性的乱砍乱伐。千万记住:在你身体好、精力好的时候,你的老板可能会十分赏识你、重用你。而一旦你由于过劳而身患重疾,失去了往日活力甚至工作能力,你的老板会毫不犹豫地把你一脚踢开。所有的痛苦只有你和你的家人扛着。&&&&第二大杀手:饮酒过量而伤。酒文化不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位置,而且在职场中也十分盛行。在领导面前、朋友面前大杯大碗地一干而尽,已经成为了表忠心、下决心的重要手法。为了不让领导对自己有微词,为了不让外人看不起,不会喝的人硬着头皮喝,酒量大的人往死里喝,真是为挣薄面一张,甘愿折寿三年啊!岂不知,酒场上的人都是在逢场作戏,拿着灌酒耍人看笑话。就是你喝得再多,你上级的上级也不一定记得你叫什么,你的上级更不会因此提拔重用你。如果你当众出了丑,糟蹋了自己的身体不说,还会成为别人的笑柄。长此以往,过不了四十,你就会因酒落下一身的毛病,那时纵然让你当联合国秘书长你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身在职场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是第一要务。&&&&第三大杀手:性格过直而孤。职场是一个公共平台,不是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身入职场,必须学会与上司、同事甚至看门的老大爷处好关系。切不可还像学校里上学的时候那样,可以毫无顾忌地当愤青。看不惯的东西多了,但凭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改变不了的。如果你只图嘴上痛快,逮什么说什么,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你就离被人孤立的时候不远了。性格直率不是缺点,但只凭个人主观判断就对他人说三道四就是一个致命缺点。不要以为敢说就代表自己有思想、有胆量,或许在别人眼里你是个不入流的傻根而已。在职场上,这种人吃的亏不少。如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不妨多听听别人的看法和意见,而不能固执己见,先入为主。&&&&第四大杀手:求进过切而败。有上进心是好事,但求上进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有些年轻人为了在众多的同龄人当中拔得头筹,往往采取一些非常态的方法。有人怕被别人抢功,不愿和人合作甚至阻碍别人进步。有人取得了一点成绩露了一点小头就趾高气扬看不起别人。有的人不把精力放在业务提高上而坚持走上层亲情路线。这些做法,或许在短期内会见到一些成效,但由于剑走偏锋,往往会遭人非议甚至树下敌人,容易遭他人暗算,在关键时刻捅上一刀搞得你前功尽弃。老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小人不可不防。
&&&&孔子曾经说过一段话,道出了同学之间的四个不同层次的关系,即共学、适道、立和权。这对职场中的我们如何搞好和上司的关系,也很有指导价值。&&&&一提起下属和上司的关系,很多人都喜欢把它庸俗化。认为下属和上司搞关系,就是巧言令色、溜须拍马、结党营私,是为人不齿、见不得光的事。其实,下属和上司本身就是一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想搞不想搞的问题,而是如何把它搞得更好的问题。&&&&按照孔子的理论,我们不妨也把下属和上司的关系分为四种:共事、共求、共创、共享。&&&&第一个层次,共事。也就是说,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完全是工作上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八小时之内,上司派活,下属干活。八小时以外,各回各的家,互不相干。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下,上司对下属往往用称职和不称职来评价,下属对上司一般用可敬不可敬来形容。&&&&第二个层次,共求。说白一点就是上司和下属有共同的追求。这个追求包括工作上的追求,人生上的追求,或其他方面的追求。有了共同追求,上司和下属自然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在共事的基础上,可以一起谋一些事。能够和上司共求的下属,一般都是比较有思想、有主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为上司出主意、想办法的人。如果上司和下属有了共同的追求,工作关系就会更进一步。上司会把下属视为贴己,下属会把上司看作知音,相互支持共谋前程。这种关系下,上司对下属会用可重用和不可重用来衡量,下属对上司则会用可信赖不可信赖来比较。&&&&第三个层次,共创。共创什么呢?当然是共创大业。如果说第二个层次关系上,上司对下属是任用,那么到了这个层次,上司对下属就是依靠了。如果说第二个层次关系上,上司重用的是下属的才,那么到了这个层次,上司依靠的就是下属的德了。处于这个层次的上司和下属,基本上没有了上下级的严格分别。上司对下属是绝对信任,言听计从;下属对上司是无比忠诚,肝胆相照。两人可谓是同进退、共荣辱。这种关系下,上司对下属会用可依靠不可依靠来检验,下属对上司则会用可追随不可追随来度量。&&&&第四个层次,共享。共享什么?共享“蛋糕”,甚至共享切“蛋糕”的“刀子”。这个时候,上司和下属之间通达权变,不分你我。&&&&所以说,下属和上司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常我们认为靠吃喝送礼形成的那种庸俗的关系。这种庸俗关系也有,甚至很盛行,但层次不会高,最多比第一个层次稍高一点。而要达到第二、甚至第三、第四层关系,则须用心、用情、用才、用德。把下属和上司关系庸俗化的人,表面看很会搞关系,其实根本搞不到点子上。&&&&想和上司搞好关系又苦于搞不好的人,不妨好好悟一下《论语-子罕第九篇》中孔子的这段话,包括本文的诠释,或许有点用。
&&&&昨天,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表妹通电话。她十分委屈地跟我说,就在前两天,一向对她不错的上司因为一件小事对她大雷霆,搞得她不知所措,在家里偷偷哭了好几次。她心有余悸地说,真是难以理喻,为这么点事也要大动肝火,至于吗?该不是传说中的更年期吧?&&&&看来表妹还是油梭子白----短炼啊!在职场中,一级骂一级,层层骂下去是经常并且正常的事。有谁没被骂过,有谁没骂过别人?挨训被骂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骂一通之后,自己竟不知道为什么被骂。虽然上司骂人从表面上看,基本都是情绪失控脸红脖子粗地嗷嗷叫唤,但叫唤和叫唤却不一样。&&&&1、气骂。下属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捅了大蒌子,正在气头上的上司开口骂人的概率就相当高了。但这种情况下骂人,往往对事不对人,基本上属于上司情绪的自我泄,并不真想问下属什么责,治下属什么“罪”。噼哩叭啦骂完了,气消了,事情也就过去了。如果挨上这种骂,你闭着耳朵听着就是了,不必辩解,更不能还口,忍一忍天就会放睛。&&&&2、护骂。什么是护骂呢?就是为了保护下属的一种骂法。有一次,张秘书送给局长的一份报告中有一个重要数据搞错了,惹得局长大怒。办公厅李主任得知后,二话没说就把张秘书拎到局长办公室,当着局长的面狠狠地臭骂一顿。千万不要以为李主任是落井下石,他其实是在演一出苦肉计。在职场中,有些事是可大可小的。领导惦记上了就大,领导不在意了就小。像张秘书出了这种差错,如果等局长再算回头账,那张秘书可能就要吃大苦头了。而李主任趁局长还在气头上,当面又责又骂,局长反而不好意思逮住蛤蟆捏出尿,也就只好不了了之了。这就是有心计的护骂,也叫假骂,骂给别人听的那种骂。&&&&3、诈骂。这种骂是所有骂中最可怕的。为什么说它可怕呢?因为这种骂其实是指桑骂槐,手法比较隐蔽。表面看是因为甲事没做好骂你,实际上是对着乙事。比如我表妹前几天挨的那顿骂,就属于这种情况。经分析,她之所以因为一件小事而让上司大动肝火,事实上是她在“政治”上出了问题。因为她最近和部门的另一位领导关系过密,而让这位上司十分恼火。这次找茬狠训了她一通,只是想敲打敲打她而已。&&&&4、恶骂。之所以称之为恶骂,是因为这种骂法用词往往比较恶毒。这种骂法在职场中并不多见,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上司是绝不会轻易使用的。但一旦此骂出口,问题就是相当严重了。上司能撕破脸骂人,等于告诉大家我与被骂之人势不两立,今后绝没有他的好果子吃。如果经常遭到上司恶骂,就该考虑换地方了。&&&&有不少人对爱骂人的上司很反感,甚至厌恶之极,其实根本没必要这样。职场中,反而是爱骂人的上司比较好交往,因为这类人往往生性耿直,虽然爱骂人,但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会记仇。倒是对有些说话哼哼哈哈、阴阳怪气,从来不当面脾气的领导得加倍小心。
&&&&表妹来一封电子邮件,说她最近比较烦。她说很烦,不是因为爱情上受到了挫折,也不是因为金融风暴的影响被降了工资,而是工作上出了点小问题。她说,最近公司业务展不错,时常有上级部门或者客户来访。她作为业务部门的主管,就经常被经理叫去陪客人吃饭。要光是吃饭,也没什么可怕的。要命的是,饭后还得陪客人去唱歌跳舞。对此,她自己十分反感,丈夫也不愿意。有时,她会借口身体不舒服或者其他要紧的事来推托。但总不能老不舒服,老有事吧?去吧,自己很烦很讨厌;不去吧,经理又不高兴。这到底如何是好?&&&&像我表妹遇到的事情,很多职场女人,特别是漂亮的职场女人经常会碰到。尽管心里十分地不愿意,但因为上司总是把应酬当工作,视缺席为旷工,搞得下属不知所措,很害怕会因为不服从领导而影响前程甚至丢了工作。但作为一个女人,经常地出入酒楼,往往还要深夜才能归家,也确实不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和我表妹一样,经常会采取找借口的方式来尽量推托。能推就推,实在不能推就只好硬着头皮去。&&&&有没有好办法呢?我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窘境?表妹在信中问道。&&&&应该讲,对于在职场做事的人,无论男女,受公司指派出席一些公务应酬是必须和必要的。公司利益就是每个员工的利益嘛,为公司做点事,哪怕是不愿意做的事,也得体谅和支持。但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比如我表妹的经理,他要求女下属去陪客人吃饭,我觉得这可以理解。但要求女下属去陪客人唱歌跳舞到深夜,就有些过分了。在中国,要讲中国国情,也要讲中国文化。一个女人老是深更半夜醉熏熏地回家,没事也得整出事来。对于这样的过分要求,应该学会拒绝。&&&&怎么拒绝呢?硬顶吗?硬顶也是一种办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当面驳了上司的面子,可能会让上司下不来台。找借口吗?找借口也是一种办法,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找借口不去,尽管逃过一次,但上司并不认为你对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反感的,只会认为这次是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所以下次再有类似活动还会要求你参加。逃过一两次可以,不可能次次都能逃过,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么什么办法更好呢?&&&&《论语》中讲了一个孔子拒客的故事,值得我们玩味一下。说有一天,一个叫孺悲的人想拜会孔子,就打办公室主任啪啪地跑到孔子家去联系会面事宜。当时,孔子对孺悲不怎么感冒,不想见他。但孔子不见他,又不想直说诸如“你回去告诉老孺,我不想见他。”之类比较伤面子的话。怎么办呢?说起来很有意思啊!孔子先打人出去告诉孺悲的办公室主任说,我家先生身体不舒服,最近不适合见客。孺悲的办公室主任一听,心想既然孔老夫子身体不好,就别打扰了,那就走吧。于是,就走了。可是,在他刚走出孔子家的院门,身后就传来了孔子嘹亮动听的歌声。从当时孔子歌声的底气和分贝看,他根本啥病也不会有。原来,这是孔子使的一招“诡计”。先有意说自己有病对孺悲求见一事加以拒绝,又故意用歌声告诉孺悲“我啥病没有,身体棒棒的,只是不想见你。”估计孺悲得知后,心里就明白了,再也不会去自讨没趣了。但如果孔子不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孺悲就会真以为孔子是因病不见,那过不了几天还会再去。&&&&我想,对那些正为如何拒绝上司不合理要求而犯愁的人来说,孔子的做法值得借鉴,不妨找机会实践一下。
&&&&昨天晚上九点多,朋友大刘挂着一副苦瓜脸登门拜访。不用猜,肯定又有了什么烦心事。果不其然,他的**刚挨上沙,便迫不及待地对着我倒苦水。&&&&尽管这小子情绪有些失控,说话也语无伦次,但大概的意思是听明白了。原来,他所在处的处长和副处长不和,大刘又和副处长关系特好,于是他被处长划到了圈外。处长和副处长有矛盾,但碍于面子不好直接对垒,于是有气就往大刘身上撒,有事没事找茬收拾他。昨天上午,大刘有点私事请了半天假,但他只和副处长打了个招呼,没和处长当面请假。这下子又把处长惹火了,下午开了全处大会对他这种无组织无纪律行为进行了严厉批判,让他在会上作深刻检查。大刘气愤地说:“他这么做是有意的。我们那里平时上班也就这么回事,有的人经常来点个卯就不见人影了,他管也不管。可我还是和副处长请了假的,他还非要如此小题大作,就是故意整我!类似这种事,也不一回两回了。以前我都忍了,但这次,我决定不再忍了。会上他让我作检查,我偏不作,看他到底能把我怎么样?”&&&&我笑笑对他说:“你中计了!”&&&&“中计?我中什么计?”大刘不解地问。&&&&“你中了处长的小鞋计!”我盯着他的眼睛,看着他的反应接着说道:“你知道你的处长为什么要给你穿小鞋吗?”&&&&“还不是因为我和副处长是好朋友?他们不和拿我撒气。”大刘气呼呼地答道。&&&&“这只是起因,但不是给你小鞋穿的目的。处长给你小鞋穿,是因为你没有大毛病,他不好一下子置于你死地。找个小茬口,给你一双小鞋穿穿,是等待你犯下大错误,好名正言顺地收拾你。”&&&&“……”大刘似乎被我绕迷糊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是的。你办私事没跟他请假,但你和副处长请了假,这事不算什么大事。但你不和一把手请假,也是不对的。这事要是批评几句,也就过去了。而你现在拒绝在会上作检查,就不光是和处长本人对着干了,而是和组织对着干了,这小事就成了大事。”我替大刘点上一颗烟,接着说道:“因为没和处长请假就出去办私事,最多也就算旷半天工。但你不把组织放在眼里,那就不是旷工那么简单的事了。估计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而你正在配合他达到这种效果。你不是中计了吗?”&&&&“那他平时老和我过不去,我总不能被他一直欺负下去吗?”大刘还是难以理解。&&&&大刘的境遇是值得同情的。在职场上,因为站队跟人问题受到排挤打击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不幸遭遇到这样的上司,到底该怎么办?一般有三个办法,简称对付小鞋“三字经”。&&&&一是靠。什么叫作靠?就是把无法相处的上司靠老、靠走。他给你什么小鞋穿你都忍着,只要坚持一个信念:年轻就是资本。耐着性子靠上几年,等他退了休或调走,你想穿他的小鞋估计还得去送礼。&&&&二是傻。有人说了,上司和我年纪差不多,等把他靠老了,我自己也老了,那怎么行?对于这种情况,就得用“傻”。什么叫傻?不是装疯卖傻,而是自己穿了小鞋,还装作很认头的那种傻。有错就认错,没错也认错,用傻实在感化他。矛盾在互动中升级,只要你这方不动,另一方也会慢慢消停。&&&&三是化。面对上司的小鞋,先别管穿着好受还是难受,先要琢磨这小鞋是怎么穿上的。是因为自己和上司的个人恩怨,还是受其他人的牵连?把问题搞清楚之后,可以找机会当面把话说开。下属和上司之间,沟通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事,不沟通,矛盾越积越深。一沟通,没准几句话就解开了。&&&&总之,不能像大刘那样意志用事,赤膊上阵。呈一时英雄,图一时痛快,吃亏的永远是自己。
&&&&大刘这几天头都大了。他的头大了,不是说他原先育不完全现在营养过剩突然间又长了一圈,也不是他倒霉催的头被驴踢了一脚肿成了馒头状,而是因为局领导的刁难让他无所适从,苦恼万分。&&&&三天前,局长派他到西安出差,开个小会,顺便也旅旅游,走一走大一点的城市。本来是件好事,但好事却多磨。让大刘没想到的是,他得了局长令的第二天,书记又让他同天到广州去办个小事。大刘忙说局长已经派了活了,要到西安开会云云。他以为,只要把局长的大驾搬出来,书记交待的事也就罢休了。谁知书记根本不理这碴,阴不阴阳不阳地问道:“局长安排的事重要,难道我安排的事就不重要?你自己看着办吧。”&&&&大刘没法,只得去找局长,看能否通融一下。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局长也扔下一句话:“如果西安去不了,那你哪儿也别去了。”&&&&这可把大刘苦死了。一个让他向东,一个让他往西,到底听谁的?所以,大刘的头就大了。但头就是再大,大到下雨不用打伞,也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大刘无意中身陷矛盾漩涡,他知道,自己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指定会得罪其中一人。&&&&大刘问他媳妇,这到底咋办?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可是哪个也得罪不起啊!不管得罪谁,以后还如何在局里干?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没上过几年学的媳妇不禁笑出声来。大刘疑惑地盯着媳妇,恨恨地说,我都快烦死了,你怎么还笑?看我哈哈是吧?&&&&他媳妇说,大刘你是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既然你知道这两个地方都不能去,不去不就得了吗?&&&&大刘嘁了一声,不屑地说,要不说女人头长见识短呢!不去?那不两人一起得罪?&&&&他媳妇没吱声,起身到冰箱里拎出几个烂桃子,对着大刘说,这几个烂桃子或许可以当你的解药。大刘恍然大悟,却也无奈地说,为了不让他们作贱我,我也只好作贱自己了。&&&&当我去医院看望因食物中毒住院的大刘时,还一个劲地替他遗憾,说西安这么多小吃,这么好的机会你给浪费了,真是太不作下了!这么大的人了,桃子烂不烂你不知道?但当我听他讲完这个辛酸的故事,心想还是烂桃子吃得舒心啊!尽管身体受点罪,但精神上却逃过了一大劫。此招虽然损点,但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在职场中,像大刘碰到的这种情况,其实不算什么新鲜事,如何应对是门大学问。不少人总以为自己有三头六臂,可以八面玲珑,于是在上司的矛盾中游刃,企图两面讨好。有的人甚至今天跑到甲那里说乙的坏话,明天跑到乙那里说甲的坏话,以双重间谍的身份出卖“重要情报”,以获取双重收益。这种玩法其实是十分危险的。职场中效此法的人不少,但几乎没有成功的。事实证明,在职场中利用上司之间的矛盾,在信息不对称中为自己营造展空间,其实是把上司当傻子耍弄。上司会是傻子吗?当然不是。所以,这样的事千万千万不能干。搞不好,哪天矛盾双方一碰头,现是你小子在其中作妖,那你死得就无比难看了。&&&&孔子说,以直报怨。此话在职场也十分受用。面对上司之间的矛盾,其实不必害怕自己会卷进去而无法自拔。只要你保持职业本分,以正直心态去从中斡旋(注意不是讨好),拣有利缓和矛盾的话说,挑有利于化解恩怨的事做,极力去化解不和谐,而不是挑拨是非企图从中渔利。如此面对或许你落不到多少好,但不至于惹一身骚。
&&&&昨天,大###从广州出差回来,主动邀请几个哥们为他接风洗尘。这只不过是个借口,想和哥几个聚聚罢了。&&&&由于有一段时间没凑一起喝酒聊天了,同去的五六个人都显得很兴奋,惟有小李同学总是提不起兴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大刘是主人,看到这状况,也就不得不过问一下了。没想到不经意地一问,倒把我们大家都给问郁闷了。&&&&原来,小李单位的局长大人因年事已高,上个月被红头文件给“黑”了。接替局长位置的,是原来的局里的书记大人。书记当上局长后,成了一把手,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啪啪地走马换将啦。听小李说,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局里从中层到基层一共换了十几个干部。这十几个被提拔的干部中,有和书记关系不错的,也有和局长关系不错的,也有和局长和书记关系都很一般的,惟独没有既和局长又和书记关系都不错的小李。&&&&小李同学不但工作上有能力,而且还是个很有心计的人,我们都是了解的。他一直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局长和书记之间斡旋所付出的巨大精力,也曾多次听他当作职场经验说起过。那时的小李是非常自信的。他的自信来自于同事们的啧啧称赞,都说他在局长和书记关系很微妙的情况下,竟能和他们两人关系都搞得那么好,真是不简单。我们也为他有如此本事感到由衷的高兴。认为他即使在局长在任时提不起来,以后书记接了班也一定能够得到重用。但没想到,小李和我们都想错了。事实雄辩地证明,和局长和书记关系都搞得很好的小李,不仅没有得到局长的器重,更没有得到书记的赏识。要不然,这次提了这么多干部不可能没有他。&&&&小李遇到的问题,可能很多职场中人也会遇到。这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为此专门请教了一位资深人士。这位先生告诉我,小李的问题不是他和局长、书记处好关系有什么不对,而是他忘记了职场一个基本规则。&&&&他忘记了一个什么规则呢?竟会影响到他的前程?先生告诉我,这个规则叫做“小圈子的忠诚”。他还打了个比方说,这和年轻人谈对象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一个小伙子,既和甲姑娘打得火热,又和乙姑娘关系不错,这种情况常有,也正常。表面看,这个小伙子很有本事,竟能同时和两个姑娘展关系,然后从中择优而妻。其实不然。事实上,和小伙子保持这种关系的那两个姑娘,根本不是在谈对象,而是和他玩玩而已。她们只会在无聊寂寞或者有什么事需要人帮忙的时候想起这个小伙,邀他娱乐或者请他帮忙,但绝不会选择和他结婚。爱情的忠贞是惟一,起码在一个时段里是惟一的,任何一位姑娘都不可能容忍和他谈对象的小伙子三心二意,除非她根本没想和他真好。一个男人一辈子可以喜欢无数个女孩子,但绝不可以同时喜欢两个以上女孩子。职场中的忠诚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下属一生中可能对无数上司表示出无限忠诚,但在一个时段里,你的忠诚是不可以让两个以上的上司分享的。如果你想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或许也能做得到。就如讨多个女孩子喜欢的小伙子一样,他确实可以和两个甚至更多的女孩子保持亲密关系,但最终得到的只是无聊或有困难时才想起他的玩伴,而不是相守终生的伴侣。脚踩两只船,没有好下场,教训啊!&&&&先生的话很深奥,一下子还真听不太懂。不知道我如此转述以后,小李是否能明白点什么。&&&&更多文章请见n/dhui
&&&&前两天,和一位退了休的老领导一起吃饭,席间谈起了职场如何识人用人。老领导颇为感慨地说,在这方面我可是很有心得啊!从政三十多年,经我手提拔的干部多了去了。现在回头看看,还都是很靠谱的,这让我很欣慰啊!&&&&这话不由地勾起我的兴趣,忙连敬三杯酒,以讨教老领导识人之经验。老领导仰脖干完一杯酒后,边嚼着花生米边慢条斯理地说,在职场中识人用人,说起来也不难。归纳起来就一点,即:大节不亏,其人可用。忌讳的是品质失察和求全责备。&&&&那怎样才算大节不亏呢?我感觉老领导所说的大节有点抽象,不太好理解,忙追问道。&&&&老领导见遇到了知音,便干脆放下筷子,对着我们作起了酒场演说。&&&&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同的角色需要遵循不同的大节,是因时因地而异的。对于在职场谋事的人来说,所谓的大节,主要指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有公心,那些对公家事莫不关心的人不能用。什么叫有公心?其实很容易观察。比如,你当着下属的面,说一件公司的大事情或大活动,或者公司遇到的大麻烦。这时,有公心的人会表现出极度的兴奋或紧张等情绪,好像自己家生了大事情一样,急于想为公司出谋划策。即使想不出主意的,也很迫切想知道事情的进展。而没公心的人,则会表现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公司的事反应很漠然。没有公心就等于没有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马绝不是一匹千里马。&&&&第二个方面,就是在钱财上要干净,那些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不能用。谁都有被利益诱惑的时候,但在诱惑面前是见得思义,还是见利忘义,则是对一个人品格的考验。有的人喜欢贪小便宜,贪倒是贪得不大,但也以得为乐,沾了公家一次光就跟过年似的。有的人则公私分得很清,即使在其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把持自己,以不得为乐。小钱上不清楚的人,说明私欲很重。这种人一旦掌握了权利,随着私欲的膨胀,手会伸得越来越长,直到陷入泥塘不能自拔。重用这样的人,其实是等于害了他,也害了自己,害了组织。&&&&第三个方面,就是对职场始终心怀恭敬之心,那些吊儿郎当、没有追求的人不能用。在职场中保持恭敬之心,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对职业具有恭敬之心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开会时对下属进行观察。有的人在会场,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不管他是否真听、真记,起码他是遵守规则,心存恭敬的。而有的人在会场,别人在开大会,他和周边的人在开小会,装出一幅玩世不恭的样子。或者坐在那里呆,心猿意马。对职业缺乏恭敬,是没有追求的直接表现。这种人得过且过,以混日子为宗旨,绝不能委以重任。事实上,这种人也担当不了重任。别看这是一件小事,却体现着大节。&&&&第四个方面,就是能够善待同事和朋友,那些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不能用。人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这话其实不对。一个人的人品是通过做事表现出来的,应该叫作边做事边做人。怎么看一个人是否懂人情世故呢?领导家有事的时候,你别看,因为很多人会对领导家的事趋之若骛,这时候根本看不出来人的品性。同事家有事的时候,你可以看,那些讲义气,在朋友有困难有麻烦的时候乐于出手相助的人,是值得信任的。有的人连同事的父母过世也不肯去慰问一下,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再有本事我也是不会用,因为这种人的太“独”太“毒”。&&&&我主要就是看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都做得不错的人,应该讲就是大节不亏的人,可重点培养和重用。至于其他方面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必求全责备。谁没毛病?谁都有毛病!识人关键要看主要方面。正所谓大德不逾闲,小德可出入,就是这个道理。老领导最后总结道。&&&&老领导的“四招”是用来识人的,对于像我这样的职场小字辈可能用不上。但反过来一想,这四招上司识人术,不正是下属的做人术吗?如果按照这四条去做,不就可以做一个大节不亏的人吗?于是,我窃喜,又敬了老领导三杯酒,感谢他让我分享了他大半辈子实践所得的经验。&&&&昨天晚上睡前乱翻《论语》,突然看到子夏的一段话: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又想起老领导讲的识人四招,竟异曲同工。遂记之。不少朋友说这几招用人术已经过时,果真是这样吗?未必。
&&&&孔子是自己开办的“中国做官职业学院”的校长兼席教授。虽然他本人仕途不得志,但绝对是给一点阳光就灿烂的人。在他晚年被季氏重用后,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使鲁国男女分途、路不拾遗,一派繁荣安定的大好形势,搞得齐国都害怕了。他一生中对如何做人、做官的研究十分深刻和了得,其中关于如何把握官场权术争斗的心经,非常独到,值得学习。&&&&官场争斗,自古有之,后世亦然。对于此,人们一般称之为“内耗”,我们的很多事情也正是坏在这样的内耗当中的。所以,对于官场争斗,我们一方面对它痛心疾、试图改善,一方面又看到“天下乌鸦一般黑”,心里也是无可奈何。那么,作为“官场大师”的孔子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官场争斗是正常现象。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认为,官场上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各人的脾气不同、爱好各异,对人对事的看法总归不会老是一致,在研究讨论问题时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所以,他反对官场中人表面一团和气但背地里搞阴谋诡计。那些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当面奉承,暗地拆台的人,就是看上去追求不争而背后热衷乱斗的人。孔子尤其反对巧言令色的好好先生,主张像君子一样争观点、斗智慧,反对像小人一般争利益、斗心眼。因此,官场的争斗不是洪水猛兽,利用的好反而是团结的有利武器。&&&&官场争斗不能撕破脸。官场中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因为政事伤了和气,你看我不顺眼,我瞅你不舒服,那就无法共事了。因此,孔子对官场中正常的争论也有明确的标准,他主张:“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就是,如果在官场中由于认识不一致、观点不一样而引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那也要讲求适度,合乎礼仪。争论当中只能论事,不能谋人。并且,争论要局限于某一特定场合、特定范围,做到会议上争,私自下合。事理上争,人性上合。而不能因事伤人,搞得大家都不愉快。毕竟都是成年人,不能像小孩子过家家似的,今天好明天和。成年人万一撕破了脸是很难愈合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僵化到如此地步。&&&&官场争斗不能来阴的。孔子一生强调做人要仁义厚道,不能阴险狠毒。他强调: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简单说就是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不能揪别人的小辫子不放。而现实中的有些人却不怎么正大光明,总是背地里拿着放大镜察看别人过去的失误,还要一笔一笔记下黑帐,到时花上几毛钱往上面一捅,背后整人。这样的人看到别人工作有了错误,不但不会感到不安,反而如同现了宝贝一样收藏着、蓄谋待。事实上,做这种事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往往是两败俱伤,被他人从中偷机渔利。&&&&官场争斗要讲求技巧。官场争斗说到底是为了强大自己的力量而实现自己的目的,那么争斗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要善于用自己的意志统一别人的思想和行动,这里面就要讲一些技巧。孔子认为:“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就是说,要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必须先取得别人的信任,认为你这样做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如果别人不信任你,会可能会以为你这样做是在毁谤他。但现实中,很多人往往不善于迂回作战,而只是一根筋地不断地灌输。以为自己所持观点是对,别人就应该无条件接受。别人不听就牢骚,到头来可能是“事君数,斯辱矣”。&&&&孔子用自己一生心血总结的经验教训,应该对官场中人有所裨益。
&&&&相对于一些脾气暴躁、动不动就火训人的领导,职场中人更喜欢,也更愿意遇上一位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说话笑呵呵从不厉声训斥人的领导。甚至还可以更好一点,就是领导和下属不分你我,兄弟相称,像梁山好汉。&&&&职场中真有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的领导吗?如果说有,这话和告诉你三鹿奶粉不含三聚氰胺差不多意思,千万不可相信。&&&&职场中最讲等级,也只相信等级。今天,甲是上司乙是下属,乙对甲只能惟命是从。明天,一纸任职下来,乙成上司甲为下属,一夜之间乙即刻可以对甲耳提面命。这是职场的游戏规则,只要身在其中,必须无条件服从。&&&&在只讲权威没有情感可言的职场,所谓的平易近人,对领导来讲,也只不过是一种为官的法术。这种法术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所刻意营造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是互动的,而只是单向的。换而言之,只有领导可以对下属平易近人,相反则不可。&&&&比如,领导拍拍下属的肩膀,说“好好干!”这叫平易近人。而下属如果拍拍领导的肩膀,那是犯上不恭。比如,领导和下属坐在一个桌上喝酒吃饭,那叫平易近人。而下属非挤到领导桌上吃饭,那是不懂规矩。过年过节,领导到下属家里转一转,随口嘘寒又问暖,那叫平易近人。而下属拎着大包小包到领导家拜年,那只是应该应份。平时没事,领导拿下属开个玩笑打个哈哈,这是平易近人。下属如果把领导编排为玩笑的主角,那指定被斥为没大没小。&&&&所以,在职场中,平易近人并不是一种真情流露,而只是一种姿态,或者是一种秀。当官的没有官架子,其实是一种最大的官架子。这种没有官架子的特权,不是谁都可以享用的。&&&&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很容易犯错误。小k就是其中的一位。&&&&小k有两位直接上司。按他的话说,这两个上司性格截然相反。一个呢,不苟言笑,严厉无比。一个呢,待人随和,不太讲究,算是传说中平易近人的那种。小k经常陪上司出差。说心里话,他最怕和严厉的上司一块出差,因为这位上司挑剔得很,让小k心理压力很大。由于打心眼里惧怕严厉的上司,小k在出差途中做什么事都生怕出差错,凡事小心谨慎,不敢马虎。但就是这样,每次还是要挨不少训。而他陪另一位上司出差时,就轻松多了。有时住宿吃饭安排衔接得不好,领导也都能就乎而不会埋怨什么。有时丢三落四忘带了重要文件,领导也不着急上火。有时早上起不来迟到误点,领导也只是笑笑。小k对这位平易近人的领导很满意,总是人前人后地夸他如何如何随和,不摆架子,让人感到亲切。&&&&公司正缺一位搞接待的处长,局长的意思想从小k这个部门选一个。按理说,小k搞了这么多年外协工作,接待不是外行,应该能够胜任。但小k却担心自己的上司不会推荐自己。为什么呢?因为那位老挑毛病的上司是正职,说话起着很大的作用。虽然另一位上司对自己不错,但毕竟是副的,一锤定不了音。小k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的。这事,还真是没成。这让小k很委屈。&&&&后来,在人事部门工作的朋友老m向小k透露了“惊天内幕”。原来,自己的绊脚石竟是那位不是哥们胜似哥们的平易近人的上司。老m说,当时考察时,正职上司是极力推荐的,说小k虽然还嫩,但是可造之才,再历练历练准行。而副职上司却极力反对,说小k平时吊儿郎当的,哪次跟我出差连住宿吃饭都整不明白,让他去搞接待非捅娄子不可。一句话,生生地扼杀了小k难得的机遇。&&&&从此,小k也真正明白什么叫平易近人。
&&&&朋友小马是某局供应处的处长,主要负责全局大小物资的采购。最近,小马遇到一件让他做八辈子梦也梦不到的事情。什么事?说起来令人咋舌:小马的顶头上司竟明目张胆地拉他下水!&&&&小马的顶头上司姓由,大名叫典滩。一天,由局把小马叫到办公室,一改往常一脸阶段斗争相,和颜悦色地拉着他的手说:“马处啊,有件小事想和你商量一下。”小马受宠若惊地回答道:“领导有事就指示呗,还商量啥?”由局哈哈地干笑了几声,指着坐在沙上的一个人轻描淡写地说:“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同学,范总。他呢,早年从单位下海,自己办了个公司,生意很好啊!最近,他的业务范围又扩了扩,准备做些电缆生意。这不,今天范总来,就是想和你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在他公司入点股,一起把这个买卖做起来。范总说了,质量肯定比别人好,价格肯定比别人低,不会让你为难的。”&&&&“入股?”小马没有丝毫思想准备,下意识地问了一句。&&&&“就是想请你适当给我们投点资。当然不会让你白投,赚了钱就能得到分红,有钱大家挣嘛!”范总笑呵呵地解释道。&&&&小马哼哼哈哈地应付着,脑子飞快运转着:入股?分钱?吃里?扒外?由局这是怎么了,这种事怎么也好说的?&&&&小马正想到这里,由局开腔了:“小马,你还犹豫什么?不会不信任我吧?”&&&&“哦,不,不!我怎么能信不过由局您呢?只是,只是,我觉得我没有能力入这个股。”小马小心地答道。&&&&“这还有什么能力不能力的,我和由局说了,你们每人只要入上几千,意思一下就行。”范总敲着边鼓。&&&&怎么办?顶头上司明火执仗地拉自己下水,这该如何是好?答应吧,这事如同纸包火,早一天晚一下是会着火**的。不答应吧,顶头上司已经把话说到这儿了,硬拒不是明摆着和他划清界线吗?不等于有意拿捏领导的把柄吗?&&&&面对两难的抉择,小马是怎么做的呢?他的招数,说起来还是颇具智慧的。&&&&第一招,他使了无中生有计。当着由局和范总的面,他不好意思地说,这事是好事,但我家里的钱都借给我哥买房子,家里实在没有闲钱为范总的公司做贡献。好意我领了,我就不给范总添麻烦了。以后有什么事,用得着我的地方,我自然会尽力帮忙。他以为,只要咬住自己没钱,不就入不了股了吗,入不了股不就不用掺乎了吗?但,小马失算了。他的话音刚落,由局马上就拆招了,明确告诉他:如果一时凑不出钱,就从范总那里借。等以后公司挣了钱,用分红的钱再还上。小马一听这个,急忙又说,不用了,不用了,这事怎好麻烦范总,我回家跟媳妇商量一下,看还有什么办法?他只好又使出缓兵之计。&&&&自己拒绝不了,只能借尸还魂,求助他人了。过了两天,小马又啪啪地跑到由局办公室,又非常不好意思地说:唉,您说我家那个娘们,啥也不懂吧,还瞎掺和。这不,我一和她说要入股范总的公司,她立马就翻脸了。说做买卖风险太大,投资这个还不如炒股呢。我怎么说,她还是死活不愿意。我看这事就算了吧。小马心想,只要咬住媳妇不同意,由局总不会忍心让我家天天暴战争吧?没想到,此计更不灵。由局马上说道,噢,这样啊,你回去告诉你媳妇,我保证你们入股的钱一年之内回本,绝对合算。再说了,我不是说了吗,你要是钱不凑手,还可以从范总那儿借,这样总保险了吧。要不,我给你媳妇打个电话,亲自和她说说?小马忙摆手说,那倒不用,那倒不用,我再和她商量商量。&&&&两计不成,还有啥计?小马真的感到无计可施了。当夜,他找一位朋友喝闷酒,无意中听朋友说最近他们单位纪委正在查一个案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马心中顿生一计----苦肉计。过后的两天里,尽管由局和范总又催他好几次,他不是说到银行取钱遇银行关门了,就是说钱取了忘在家里了,总之是嘴上满口答应却始终不往外掏入股钱。他知道,只要捱过这几天,事情就肯定会有转机。果不其然,又过了两天,由局打电话把他叫到办公室。这次叫他来,脸色就没那次那么好看了。他阴沉着脸,很不高兴地问:你这人是怎么回事,和范总的事八字还没一撇呢,你怎么能在外面瞎扯扯?小马矢口否认,说我根本没说,除了我媳妇谁也没告诉过。由局哼了一声,厉声说,看这事闹的。今天大局长找我,说纪委接到举报信,说你和范总合股勾结做买卖,有这事吗?小马委屈地说,哪个缺德鬼在造谣?这事别人不知道,由局您是清楚的啊!那有这种事啊?由局,您得替我作主。由局冲他摆了摆手,不耐烦地说,这事到此为止吧。我跟范总也说了,合作做电缆买卖的事就不要搞了。这单位也真是的,什么人都有,你以后要注意。小马连声答道:好,好,我听局长的。&&&&小马回到自己办公室,打开电脑,删除了一封几天前写给纪委的信,他感到浑身无比轻松。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小马心想:孔老夫子之所以能够如此自在,那是因为心里没鬼啊!我现在终于也和孔老夫子一样,申申又夭夭如也了。职场险恶,能够避开浑水不容易啊!
&&&&昨天和一同学电话闲聊,听他说起了最近因严重口误而遭致领导训斥的倒霉事。&&&&同学说,前几天他主持了一个座谈会。在会议的最后,他按照事先确定的程序,隆重地邀请出席会议的领导作总结。但要命的是,他没有按照职场的游戏规则,极其诚恳地说请某某领导作重要讲话或重要指示,而是说成了说某某领导言。当时,在场的人也并没感觉有什么异样。领导该讲话讲话,群众该鼓掌鼓掌,配合得都很到位。但会后,同学明显感到那位在会上言的领导好像神经真的了炎,动不动就找茬冲他无名火,因为一点小事也把他骂得狗血喷头。同学开始不解,想干了脑浆也想不出自己到底差在哪里。后来还是领导的秘书偷偷点拨了他,问题不是出在他平时的工作上,而是那次会上。秘书说,领导讲话怎么能叫言呢?一般群众才言呢,领导必须是讲话的。你让领导和群众一样作言,说明你心里没领导,这可是原则错误啊!你不懂得维护领导的威严,领导当然也不会给你面子了。&&&&同学感慨地说,多大点事了?至于这样吗?言也好,讲话也罢,不就在会上说个话吗?有必要如此较真吗?&&&&同学真是太ouT了!言和讲话区别大了去了,这可是领导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啊!如果是老百姓,那么什么时候张口都只是“说话”。但领导就不一样了,他说话不叫说话,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叫作“言”、“汇报”、“介绍”、“交流”、“讲话”、“指示”,什么时候称什么,是须臾不能搞错的。搞错了这些潜台词,就等于搞错了领导的身份,犯大忌啊!&&&&关于言和讲话,事实上是职场一个非常普遍的潜规则,一般人都谙熟此道。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某说:下面请某某讲话。某某却说:我这个不叫讲话,哈哈,啊……要是不懂潜规则的人,听后指定是一头雾水:为什么说自己这个不叫讲话,难道叫放那个啥?岂不知,某某是在客气。可以肯定,在这个场合中,某某是官但不是最大的。在他看来,只有最大的那位才能配得上讲话,而自己只能叫作言。&&&&但只要是官,都有讲话的机会。市长在省长面前言,在县长面前就是讲话。乡长在县长面前言,在村长面前就是讲话。组长在村长面前言,在村民面前就是讲话。所以,言对于官场中人来说,代表被动、从属的地位,必须时刻保持毕恭毕敬的态度。而讲话则代表高高在上、为人尊重,什么时候都可以信口开河。由此,能够颐指气使地讲话,成了一些人当官以后体现位高权重的一个标志,和专车、秘书的配备是一样的。你说这么重要的身份象征,你却随意剥夺,领导哪有不生气的道理?&&&&如果几个同等份量的大官凑在一起讲话,那就更有意思了。主持人必定会让先讲的领导作讲话,让后讲的领导作重要讲话;或者让先讲的领导作重要讲话,让后讲的领导作重要指示。先讲的领导一般也很自觉,不管前面讲得如何慷慨激昂,末了必定会补上一句:我讲的都是初步意见,以某某某讲的为准。意思是说:今天我官小,讲什么都是白讲!后讲的领导也有套路,一般开头就会来一句:某某讲的我都同意,或我都原则同意。意思是说,今天我官大,只有我讲的才是一句顶一万句。只要我不同意,前面那人所作的重要讲话那都是费话。&&&&相反,对于地位低的人,也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口德”。在有上级在场的情况下,切不可很随意地说:下面我讲几句。要知道,在上级面前,下级是没有讲话权利的。不管说什么,哪怕是真理,也只能说“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意见汇报汇报”或者简而言之“我个言。”&&&&由此可见,中国职场的学问真是大了去了。可惜现在的大学都没有这样的课程,都得靠大学生走上社会后自己慢慢揣摩而自通。人们常说,中国的性教育太落后了,搞得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都不懂什么叫性。其实,职场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都说这些陋习可恶,但谁又能清者自清?
&&&&朋友大李近几年在职场可谓顺风顺水、平步青云。三年前还是副科长,如今已坐到了局总工的位置,比网上热议的29岁市长周森峰升得还快。有人不解,纷纷猜测这小子上面指定有人,要不然不可能如此春风得意、好事占尽。其实,他上面除了空气,什么人也没有。他之所以能够在职场火箭式上升,得益于两次重要的会议汇报。&&&&在他当副科长的时候,列席了一次局务会。会上,科长向局长汇报本科负责的一个重点项目。没想到一向只管大事的局长这次问得相当仔细,科长准备不足,一时语塞。局长扭头问大李。大李由于事前做了比较多的功课,对项目了解得比较全面。局长一问,他便有条有理地汇报开来,局长问的他说了,局长没问的他也说了。也就短短的十分钟,却在局长大人的脑海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不久,局里组建技术中心,大李在局长的点名之下,破格当上了副处级的技术中心副主任。&&&&技术中心副主任没当多久,又赶上一次厅里召开技术研讨会,分管技术工作的副局长带着大李参加会议。会上,主持会议的副厅长对某项新技术非常感兴趣,想听听与会同志们的高见。正巧大李这段时间正在研究一个项目,收集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会上,在副局长的鼓励下,他做了主题言。没想到他这么一说,搞得副厅长“龙颜大悦”,连称大李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技术好,口才也好。此事过后半年多,局里的总工退休,在副厅长的力荐下,大李又破格当上了局总工。&&&&在职场中,像大李这样因会议汇报出彩而获得上级赏识并提升的人,并不鲜见。这说明,会议言对于职场中人来说,实在是一条鹤立鸡群的快通道。因为在等级森严的职场中,越级汇报工作被看作是职场大忌。所以对于职场身份较低的人物,平时要想直接接触到大领导是非常困难的。连接触都难,被注意和赏识就更不容易了。而在会议上,大领导和小人物之间的距离就只剩一桌之隔了。如果有机会言,一定不要怕说不好而一言不。应该大胆言,反正说得不好对自己也不会有任何不利影响。而如果能说出新颖观点,则可能立马吸引大领导的注意,进入大领导的视线。一旦你被大领导惦记上了,那就不是你等机会,而是机会会找你了。&&&&但也有另外一种人,不太懂得会议规则,有时为了表现自己乱说话而得罪领导。一次,局长大人主持召开规划审查会,听取各个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这个规划是由局长亲自抓的,组织了十几个人搞了大半年,已经几易其稿。这次与其说是审查,不如说是走个程序,让大家认可通过一下,把局长的意志变成大家的意志。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背景,会上也就没多说什么,大不了提点似是而非的小问题。但有一位处长不看事,为了表示自己很博学,大谈战略和规划的关系,最后得出一条:由于在战略上没有搞明白,所以做出的规划也根本不切实际,从根本上把局长组织十几人搞了大半年的规划给否了。这下子可把局长惹火了,当场斥之:有些同志只知道夸夸其谈而不做实事。如果都像这个样子,那么我们什么事也不用做了,都坐在这里摆龙门阵好了!这位一心想显摆一下的处长弄巧成拙,不但没讨到好,还因在这次会议上和局长唱了反调而遭冷落。&&&&《论语》中有一句话,叫作: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句对职场中人如何把握会议言的度很有帮助。但凡职场中的重要会议,大致有三种。一种纯汇报性质的,一种是征求意见性质的,一种是走程序性质的。第一种汇报会,由于领导想了解情况,言重在事实清楚、条理分明、言简意赅。第二种征求会,由于领导心里也没谱,言重在观点新颖、有理有据、有建设性。第三种程序会,由于事情已经定了,言则重在表态拥护、锦上添花。因此,在参加会议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会议的性质是什么。如果是第三种会议,由于是“成事”,最好“不说”。即使憋不住一定要说,也只能清汤寡水地扯两句,切不可轻易否定他人的劳动成果。否则,你草率地、不负责任地加以否定,把领导的面子一扫而光,这种话比其他任何话都容易得罪领导。
&&&&说了算,定了干,困难再大也要上。这是职场中经常听到的一句口号。真是如此吗?&&&&朋友小李是某县接待办的科长。一向惟命是从、谨小慎微的他,前天却遭到领导的一顿臭骂。他是不听话,还是不听话被领导收拾了?不!不是因为不听话,而是因为太听话。&&&&事情是这个样子滴。今年,小李他们县正搞一个什么年建设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幅压缩招待费用。小李认真学习了会议和文件精神之后,就当真了。在前天由一位副县长出面接待的活动中,他严格遵照领导指示和文件规定,按每人5o元的标准安排了饭菜和酒水。当时他还挺美呢,暗自得意:落实领导指示,决不能过夜,决不能走板!谁想到,得意劲还没完全来得及抖落,副县长就把小李叫到办公室狠狠地训了一顿。原来,这位副县长因为宴会饭菜过于“寒酸”,感觉在客人面前丢了份,心里那个不痛快啊!于是,就拿小李出气,给了他一点&&“这不是领导自己提倡要节俭吗?我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办的,有什么错?再说了,每人5o元的标准也不低了,怎么说寒碜呢?这领导说的话到底算数不算数?”小李满腹牢骚。&&&&小李哪里知道,职场中有些事,是只能说说,不能真做的。有人也许会问了,为什么明知不做还要说呢?原因很简单,之所以要说,那完全是为了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上级说了,大家一定要艰苦奋斗,不能铺张浪费。你指定也得这么说,不但要说,而且要大说特说,以示决心之坚决、态度之强硬。有人也许又会问了,那既然说了为什么不去做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有些事虽然好说却不好做,或者说根本做不到。&&&&比如说关于招待的问题。尽管上级左一个文件右一个文件,要求勤俭节约、精菜简饭,但哪一个从上面来的人,不希望自己得到盛情的接待?得到盛情的接待,不是为了吃得有多好,而是为了显示自己有身份。俗话说,饭局饭局,不在饭重在局。饭好不好吃并不重要,关键是局要排场,要讲究。是一把手作陪,还是二把手作陪,是高档酒高档菜,还是一般酒一般菜,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你节省招待费不要紧,但你用“寒酸”的招待来降低领导的身份事情就大了。为了省了几百块钱,惹得领导心里不痛快,没事也得给你找点事出来。相反,如果接待工作做好了,喝着茅台还说薄酒一杯,端着鱼翅连喊粗茶淡饭,把领导捧得高高的,哄得乐乐的,就是有事也就没事了。这里面的投入产出关系,是根本不能用简单的财务帐算得明白的。&&&&人们总是很奇怪,为什么公款吃喝风越杀反而越厉害,是人们越来越贪吃了吗?不是的。其实整天泡在酒场上的人是非常痛苦的,甚至是有生命危险的。但痛苦且危险之事为何还趋之若鹜?道理很简单,饭可以不吃,但面子不可以不讲。招待费可以省,但面子却一点也不能省。&&&&小李感慨说:搞什么这个年那个年?年来年去,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忽悠。如果真想干事,哪里用得着如此大张旗鼓地?喝?小李简直和孔子所见略同了。孔子曾经曰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一语道破职场天机。但凡被领导们天天挂在嘴边当口号?的事,大多是只能说不能做的。为什么?你想啊,如果想做早做了,何必天天挂在嘴边?
&&&&不会喝酒或者不想喝酒的人,在酒桌上就得自带橡皮筋绑住自己的舌头,坐那里老老实实地学哑巴吃菜,可千万不敢多嘴。否则,只会自讨苦吃,被灌得掉泪也找不着坟头哭。&&&&前两天,上面领导来检查工作。听完汇报、看罢现场,并依例作了重要讲话之后,就进入了最后的酒精考验阶段。酒战酣畅处,几个中层干部端着杯子去敬上面来的大领导。原想,反正在场的人都已经活动开了,在比较乱套的情况下,趁机混水摸一下鱼,一起端杯比划意思一下也就能过关了。不料,此时大领导的心智清醒地很,看到几个“小不点”的酒杯里只是浅浅的一点,很不满意地说:“年轻干部就这水平?不行!倒满。”说着,亲自从服务员手中接过酒瓶,把几人端着的四量杯全部补满,自己随手端起半杯红酒,简单碰了一下,说了声:“干!”&&&&前去敬酒的几个人这下子可傻了大眼。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大领导当然不会理会,反而颐指气使、升了一个八度再次“命令”道:“干了!怎么,没有执行力?”大有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味道。几个人被逼上了梁山,也就不再辩白,说一些诸如身体不好、正吃着药这样无用的话,比较自觉地、蔫不溜丢地端杯就着十八分的不情愿把辣辣的白酒一股脑儿地咽下肚去。本来,如此不好玩的游戏可以在大领导充满成就感的笑脸中结束了。大领导毕竟是大领导,临时起兴玩一把而已,和这些隔着好几层的“小不点”并不想喝出个四六来。正当几人点头哈腰,被灌了还满嘴说着谢谢谢谢,准备撤离的时候,其中有一人似乎很不甘心地诌媚了一句:“领导,我昨天刚上任,就参加这样的场合,真是太荣幸了。”或许,他是想在大领导眼时留下点印象,以后好提拔什么的。&&&&讨好的话说得很一般,甚至比较俗气,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过,倒也果真引起了大领导的高度重视。话刚落地,大领导已经扭过去一半的身子又转了回来,眼里迸出一束兴奋的光芒,饶有兴致地看着他,非常友善地说:“噢,刚上任?年轻干部更需要加倍历练,来,你再补一杯。”说完,又拿酒瓶把这位干部手中的杯子添满,盯着他说:“喝吧!干部不练不成才啊!”此时,这小子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恨不得狠狠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但事已至此,又不敢薄了领导的面子,也就只好强喝下去了。真是多嘴不要紧,只怕人灌酒啊!&&&&这样的例子不少。还有一次,在政府操持的官民同乐的酒宴上,一位官员破天荒地离开座位,端了一盅酒去敬一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当然受宠若惊了。赶紧端起酒杯,放得低低的,连声说着诸如荣幸之至的话。这个局面下,如果他一抬手,一仰脖,把酒喝了,这段小节目也就很快成为记忆了。但他在不合适的地点、不合适的时候,多说了一句不合适的话,当场得到了特殊的“宠幸”。他在端起杯准备喝的时候,很激动地说:“您这么大领导敬我酒,我怎么好意思喝?”官员见状,呵呵一笑,补充了一句:“不好意思喝是吗?那你换大杯。”于是,亲自叫来服务员,拿来一个大杯子,并满满倒了一杯酒递到他手中,再说道:“这回好意思喝了吧!”话赶话,没想赶出一杯酒来,真是惨不忍睹!&&&&在这个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社会,人微言轻的人在酒场上是不能呱呱乱说话的。万一把不住大门,那么那些话换来的,只会是一杯杯烧心的酒精,当了他人的开心果。人家正好闲着没事,缺目标找乐子呢,你硬要往枪口上撞,那还能赖谁?当然,这条定律不适用于位高权重者。他们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话说多说少和酒喝多喝少并没有必然联系。只要自己不想喝,没人敢去灌。&&&&所以,对于不胜酒力,或者身体不适不能喝酒的人来说,酒场实在躲不开的情况下,只能用缄默来躲酒了。当然,躲也得讲求技巧。干巴巴地坐在那里硬躲,有时也是躲不过去的。有灌酒嗜好的人,当然不会放过每一个人。这种情况下,当其他人都端杯起身去敬酒时,自己也不要干坐着。同样端杯起身,随人流到处乱转悠。所不同的是,别人边转悠边忙乎敬酒,而你只转悠装着去敬酒。实在转悠累了,就硬拽住一个身份相近的人,装作很亲密无间的样子可劲地聊天,在谈笑间让那些酒精多多地在他人的胃口里散迷人的芳香。这样的场合,没有人真正在意你,只要你自己不跳出来“勾引”别人的注意。
&&&&潜伏在敌区的特务秘密接头时,都需要用暗语传递情报。诸如“你要的书已经到,请午时三刻来取”、“三姨夫从广州来京,请安排接站”,等等。敌人的耳朵再尖,也只以为是熟人拉家常,而不会意识到这些话里面竟暗藏杀机。揣着明白使暗语,尽管说的人和听的人都费点劲,但为了安全也不得不这么做。&&&&说也奇怪,解放这么多年了,敌我矛盾已经完全转化为人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完形填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