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自测自己和糖尿病自测小方法有没有关系,不敢去医院,我把自己的尿液,用干净容器接了点,等蒸发干了后,我

你好我最近吃了左旋肉碱,发现自己的尿液
你好我最近吃了左旋肉碱,发现自己的尿液
你好我最近吃了左旋肉碱,发现自己的尿液变黄了,这属于正常现象吗,左旋肉碱本身是不是就含有色素呀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整形美容、胸部整形
擅长:小儿内科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普外科
&&已帮助用户:4379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情况,提示属于正常情况,左旋肉碱属于减肥的药物,肥胖是由于每日摄入的能量大于每日消耗的能量,长期堆积在体内,在遗传因素即去脂细胞不足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肥胖。意见建议:建议:平时注意多饮水,减肥还可以从环境因素入手,生活即饮食及运动入手,建议总体摄入量减少三成,晚餐推前及减半,晚餐后建议运动半小时左右,建议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过长及无氧运动可引起肌肉代偿性肥大。
职称:二级营养师
专长:恶性营养不良病,维生素A过多病,老年久病卧床,更年...
&&已帮助用户:1652
健康指导:您好。左旋肉碱本身并不含有色素。左旋肉碱是身体细胞内原有的一种成分,主要是对于脂肪的分解和代谢起到直接的作用。服用左旋时,可以加速身体内脂肪的燃烧,则会出现相应的颜色。不用过于担心。不过,不建议长期地服用左旋肉碱,时间长了,会影响身体的正常机能代谢。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急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溃疡
&&已帮助用户:659
健康指导:你好,左旋肉碱进入体内之后,开始加速脂肪燃烧,而脂肪燃烧会消耗很多的能量,相当于机体进行了激烈的运动。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因为服用左旋肉碱会使体内细胞活跃,身体机能处于亢奋状态,因此需要进行适量运动,并尽量不要在临睡前服用左旋肉碱。但尽量不要服用减肥药物减肥。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各种慢型退行性疾病以及孕产妇幼等方面问题的饮食调理...
&&已帮助用户:98
健康指导:没有关于服用左旋肉碱使尿液发黄的报道,是不是其他成分,比如B族维生素中的B2会使尿液发黄。服用左旋肉碱减肥需增加运动量使脂肪燃烧才有效。左旋肉碱本身不会减肥,他可以把长链脂肪酸拆开运送到细胞线粒体里,通过运动燃烧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
问我吃了一种左旋肉碱。叫赛维欧减肥药。4天就出现呼吸道...
职称:护士
专长:糖尿病,老年人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2291
问题分析:减肥是一个长期工程,需天长日久,贵在坚持,并没有什么一触即成的速成方法.但如果你能掌握一些饮食减肥决巧,对你的减肥是很有帮助的,不妨你一试:制定减肥目标.写减肥日记..多喝水..坚持锻炼,要有恒心与毅力..控制热量与脂肪.意见建议:饮食要清淡.常吃蔬果.平衡膳食.热量负平衡.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减肥,要有耐心和恒心
,坚持就是成功
问赛维欧左旋肉碱强效型的药物成分
职称:护士
&&已帮助用户:28031
问题分析:赛维欧左旋肉碱强效型属于保健品对于机体的治疗作用不大,你现在这种情况对于身体没有影响的,孩子可以要的意见建议:建议你孕期定期复查,怀孕期间禁烟酒和药物以免对胎儿健康造成影响
问服用左旋肉碱后明显口渴尿多这样对肾脏不...
职称:医生会员
&&已帮助用户:45659
左旋肉碱可以用于减肥,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脂肪转化成能量,但是如果运动量(能量消耗)不大,脂肪消耗不多,只是增加左旋肉碱并不会增加脂肪的氧化供能,故而对减肥并无帮助。初次服用后,有部分的人会出现轻微头晕旋以及口渴,服用过量的左旋肉碱部分人会导致轻度腹泻。
从你目前的情况来看,你服药有些过量了。说明书写的是两粒,但是左旋肉碱的作用因人而异,如果出现很明显的症状就要考虑减量或者停药一段时间了。此后,你可以考虑减为每日一粒,如果症状严重,出现腹泻、心悸、严重失眠的时候就要考虑停药一周以上再服用。服用左旋肉碱会导致排汗增多,因此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补水。如果出现少尿的症状,最好停药3天后检查尿常规或者肾功能,如果患有肝脏或肾脏疾病建议立即停服左旋肉碱。
问吃了左旋肉碱尿黄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正常的
谢谢医生...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
&&已帮助用户:12837
病情分析: 考虑是口服左旋肉碱出现的副作用,因为左旋肉碱含有色素类物质,从尿液排出,引起尿黄。胃口不好主要是左旋肉碱引起消化不良来的。意见建议:建议你停用左旋肉碱,每天多喝水把体内的药物排出后,症状可以减轻。
问我尿液金黄是不是前列性炎吗?
职称:医师
专长:妇科
&&已帮助用户:75194
病情分析: 主要跟体内热 、尿路的炎症感染、饮水量较少有关。建议去医院先检查一下小便常规 。看有没有尿路的感染。 同时吃清热利尿的药物 ;如泽泻、茯苓等。多喝水、 饮食不要吃上火的食物 如火锅类辣椒等。
问若尿液中检验含有隐血2+及蛋白3+是不是肾病
职称:医师
专长:脑血栓后遗症,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
&&已帮助用户:273
问题分析:您好:肾炎的临床表现是乏力、腰部疼痛、纳差、肉眼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尿量减少(部分患者少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尿常规检查一般有潜血和蛋白,单纯的尿常规里出现潜血和蛋白也不能完全确诊就是肾病。意见建议:如果想确诊是不是肾病建议您再检查一下肾功能,血清C3,抗“O”确诊一下,如果确诊是肾病,就应该抗感染和对症治疗,还要多休息,调整饮食。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左旋肉碱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同类科室问答排行x
日累计回答人
评价成功!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健康面面谈——认识糖尿病(诊断)-文章中心-杭州师范大学护理学院
健康面面谈——认识糖尿病(诊断)
编辑: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添加时间: 11:22:41
五、诊断 (总、预检、自检、他检、仪检)
5-1什么叫4次尿糖监测
5-2糖尿病前期新概念:空腹血糖水平达到100mg/dl
5-3查查血糖(心慌、饥饿、胃饱胀、肩痛)
5-4常腹泻应查血糖
5-5不可轻视葡萄耐量降低
5-6糖尿病患者请定期查微量白蛋白
5-7 查血糖不一定每次都空腹
5-8糖尿病早期先兆十四条
5-9 十四至十八岁,儿童糖尿病高发
5-10 糖尿病症状消失不都是好事
5-11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5-12 尿中无糖也是糖尿病?
5-13 怀疑糖尿病要哪些检查?
5-14我国已出台新标准诊断糖尿病及分型(新标准)
5-15 如何准确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
5-16 疼痛会搅乱血糖达标
5-17 糖耐量减低要警惕
5-18 验血糖当天还要服降糖药吗
5-19 什么叫“X综合征”
5-20 尿糖阳性原因多
5-21 糖尿病伴发的种种“脸谱”
5A1广州首次发现罕见糖尿病
5肝1 什么叫肝性糖尿病
5肝2 警惕肝病引发肝源性糖尿病
5肝3 肝性糖尿病首选胰岛素
5药1 警惕药物性糖尿病
5重1 关注重急症型糖尿病
5隐1 隐性糖尿病人的早期症状
5隐2 隐性糖尿病的外在表现
5隐3 常腹泻小心糖尿病作怪
5隐4 警惕以关节炎首发的糖尿病
52-1 Ⅰ型糖尿病患者低血压利于肾脏保护
5预1怎样才能早期发现糖尿病
5自1血糖自测可降低五成糖尿病死亡率
5自2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5自3糖尿病人如何监测血糖
5他1美、澳三制无痛检测血糖法
5他2诊疗糖尿病六大误区
5他3 指尖查血糖准不准
5他4糖化血红蛋白才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关键指标
5他5 Ⅱ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温度觉阈值相关
5仪1如何选择血糖仪
5仪2 新型糖尿病检测仪研制成功
5仪3血糖仪使用知识八问
5结1糖尿病患者咋尿中无糖
5结2 血浆脂联素水平与Ⅰ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相关
5结3 VC影响血糖尿糖检测
5结4 冬春生疖子莫忘查血糖
5结5 尿中无糖也是糖尿病
5结6 血糖正常为何尿糖不正常
5结7 尿糖阳性≠糖尿病
5儿1儿童糖尿病与年龄季节有关
5儿2 病毒感染与儿童糖尿病
5儿3 一岁婴儿竟患糖尿病
5儿4 儿童糖尿病好发冬春季
5儿5 儿童缘何也患糖尿病
5儿6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有别
5儿7 糖尿病孩子不可擅自停药
5女1 女性糖尿病的四大警号
5女2 糖尿病对女性的危害远大男性
5老1 老年人须预防糖尿病
5老2 老年糖尿病为什么没有“三多一少”
&&&&&&&&&&&&
五、诊断(总、预检、自检、他检、仪检)
5-1 什么叫4次尿糖监测
尿液检查无痛、快速、方便、费用低廉,患者可经常自行检测。虽然尿糖不一定能永远如实地反映血糖的水平,但在多数人和多数情况下,尿糖和血糖是一致的,所以尿糖检测不失为一种糖尿病病情检测的好方法。
尿糖监测中的留尿方法至少有3种,包括次尿、段尿和24小时尿。4次尿留取方法简单,所谓“4次尿”,通常是指早、午、晚餐前及睡前留取的尿液,分别反映这4个时点尿糖水平。间接地反映血糖水平。留取4次尿的关键,也是人们经常搞错的地方是留尿前半小时应该排空膀胱,也就是在留取待测的尿前半小时,要把以前的尿排掉,以免各个时点的尿混在一起,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的尿了。例如,想留取中午12点钟的尿,应在11点半时排一次尿,这次尿不必做尿糖检测,这样到了12点再留尿检查,就是午餐前的尿了。否则早餐后没排过尿,午餐前留的尿就分不清是早餐后的还是午餐前的,测出的尿糖就很不可靠了。
摘《健康时报》040402唐文文存1008-15
5-2 糖尿病前期新概念:空腹血糖水平达到100mg/dl
与以往空腹血糖标准100mg/dl不同,现在,这项标准达到100mg/dl就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医学上指糖耐量降低,即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但还不到真正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26mg/dl。
这项由一组糖尿病权威制定的新指南,更有助
于医师鉴别高危的病人,并实施及时的干预。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研究显示,大多数有糖尿病前期的人在10年内会发展为Ⅱ型糖尿病,除非他们的生活方式,例如饮食和运动发生变化。Ⅱ型糖尿病导致的不受控制的血糖会显著增加心脏病发作或卒中的可能性,肾衰竭、失明以及能造成截肢的下肢血管栓塞也是常见的危险。Ⅱ型糖尿病常在超重的人群中发现。
现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当血糖达到100mg/dl时,糖尿病危险显著增加。美国糖尿病干预项目的一项纳入3000名有糖尿病前期病人的研究显示,那些每天运动30分钟,减少5%~7%体重的人与那些不运动的人相比,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减少58%。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美国国家糖尿病及消化和肾病研究所的糖尿病和关节炎流行病学部主任Knowler认为,体重减得越多,患糖尿病的危险降低越多。美国糖尿病学会副主席Bizza认为,即使是体重正常的人也能够通过经常锻炼降低糖尿病的患病危险。美国糖尿病学会主席Rarrett博士希望新的标准能够给高危病人提供一个警示,使他们能够采取以前未采取的行动来降低他们的危险。
糖尿病高危病人被建议每年都进行血糖测试。
录文出存益1076-2
5-3 查查血糖(心慌、饥饿、胃饱胀、肩痛)
病人A:近几个月常在进食后四小时左右,感到心慌、多汗、饥饿,含块糖可以缓解。
病人B:近3个月进少量食物上腹就会饱胀,打饱嗝,食物不消化,口腔异味很难闻。
病人C:右肩痛已半年,右上肢无力不能持物,理疗、服止痛药都不见效。
医生分别给这三个病人开了验血糖的化验单,难道他们都得了糖尿病?
人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是调节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主要激素。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人体不能很好地利用胰岛素,就会导致血糖异常升高而引发糖尿病。在空腹时,血糖水平最低,在进食后30~60分钟内血糖为高峰,2小时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范围,3小时降到略低于正常水平。这一过程的调节都是依赖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来完成的。但糖尿病病人因胰岛素分泌延迟,血糖升高时不能随之上升,血压糖下降时胰岛素水平相对较高,却又不能动员肝糖元,从而造成餐后4小时左右病人A所出现的心慌、多汗、饥饿等低血糖反应。这种表现是糖尿病的信号,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人的胃肠要有一定的动力才能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病人B所诉说的进食后早饱、食物难消化、饱嗝等,实际是胃肠的动力出现了故障,使得胃肠排空延迟,吃少许食物既感到饱胀,医疗上称为“早饱”,有时还会疼痛。在消化功能紊乱的糖尿病病人中,96%的人存在胃肠动力障碍。
糖尿病的合并症之一是神经病变,可以累及脊髓、颅神经、支配肢体的神经。早期病人感到手足麻木、灼热、虫爬感、触电感、针刺痛等,历时较久可累及肌肉,病人感到行走困难、肢体乏力。而肩部肌肉受累者较多,就会出现病人C所描述的肩膀痛、上肢不能持重物、不能高举后旋等,类似肩周炎的症状,发展严重时还会引起肌肉萎缩。
在此提醒:当出现以上症状,千万别忘了查血糖!
录文出存糖基-1后
5-4 常腹泻应查血糖
糖尿病引起腹泻并非少见。很多糖尿病人起病隐匿、缓慢,不一定有口渴、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因而容易误诊为消化不良或肠炎。有些老年糖尿病人因腹泻,消瘦明显,医生常怀疑为肠道肿瘤。
据统计,糖尿病人约20%以上有腹泻,多见于未曾治疗或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长期高血糖会促发病人肠道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损害,造成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引起腹泻。
顽固性腹泻可谓是部分糖尿病人的一个突出症状。其腹泻呈间断性,大便为棕色水样,量不多,无粘液和血,多发生在凌晨和晚上,每日数次,部分病人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大便次数虽多,但少有腹痛。
糖尿病性腹泻常因忧虑、情绪激动而复发,并与血糖控制好坏相关。血糖控制不好,腹泻加重,血糖稳定时减轻。因此,顽固性腹泻者应测定血糖,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给予积极治疗。
糖尿病腹泻患者,应合理控制饮食和选用降糖药物,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控制腹泻的药物。
摘《天津老年时报》董德伍文存糖-3
5-5 不可轻视葡萄耐量降低
葡萄糖耐量降低指口服葡萄糖75克2小时后,血糖在7.8~11亳摩尔/升之间,这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血糖之间的一种情况,也是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阶段(过去称隐性糖尿病)。如能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葡萄糖耐量降低不仅可发展为糖尿病,还容易发生大血管病变,使冠心病、高血压发生率增加;还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导致眼底视网膜出血,视力减退;或发生肾脏病变。
尽早发现葡萄糖耐量降低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在人群中应进行血糖普查,尤其是肥胖者和血脂升高的人更要警惕。葡萄糖耐量降低的人,至少每年随诊1~2次,同时做血糖测定。
葡萄糖耐量降低的人要适当控制饮食,戒除烟酒,少吃或不吃甜食,避免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适当运动,并且要持之以恒,肥胖者应减肥。食量大又肥胖的葡萄糖耐量降低者,可口服小剂量二甲双胍,血脂升高者同时口服降血脂药。上述干预治疗可使部分葡萄糖耐量降低者降低者恢复正常。
摘《天津老年时报》020402程树元文存-2
5-6 糖尿病患者请定期查微量白蛋白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主任谌贻璞教授近日向糖尿病患者发出建议:要定期查一查尿中是否有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和心脑血管疾病。
谌贻璞教授介绍,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是肾功能受损的早期信号,也是心脑血管系统发生损伤的早期信号,尿中白蛋白水平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和死亡的可能性越大。定期检查微量白蛋白尿,有助于早期发现肾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使他们得到早期干预和治疗。我国目前尚未将检测微量白蛋白列入常规检查,不过大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现在都能做这项检查。
摘《光明日报》041203范又文存糖总-2
5-7查血糖不一定每次都空腹
最近,我被查出糖尿病,需经常到医院查血糖。但由于我年龄较大,查血糖又要求空腹,担心身体吃不消,所以,我想请问专家:是否每次查血糖都需空腹?
患者看病时,是否应该空腹,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是初诊还是复诊等。对于初诊且怀疑患有糖尿病者,医生为了明确糖尿病的诊断,或了解患者的胰岛素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则需测定空腹血糖。
凡是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不必每次就诊时都空腹。因为根据需要,可以查空腹血糖,也可以查餐后血糖。正在服降糖药的患者,也不必每次复诊都停药或空腹。因为这样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平时状况。
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就更不必为了到医院看病而将早上的胰岛素注射和进餐时间推迟。其实,患者平时应测定4次或四段尿糖,并将其记录下来。就诊当日和平时一样,注射胰岛素和进餐,到医院后可查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后者能反应抽血前两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同时,患者可将平时记录的尿糖结果提供给医生参考。就控制血糖而言,也并非每次检查都要空腹。病相对较轻,仅用饮食治疗或饮食加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不一定正常。但餐后血糖正常者,空腹血糖大多正常。糖尿病治疗的第一步是控制空腹血糖,其次是使餐后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然后使全天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
有些患者长期仅查空腹血糖,这是很不合适的。实践证明,即使空腹血糖正常,如餐后血糖长期超过11.1亳摩尔/升,这些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明显高于餐后控制满意者,尤其是多次查空腹血糖已正常或接近正常者,应检查餐后血糖,不必每次看病都空腹。
摘《大众卫生报》040804唐文文存益1038-15
5-8 糖尿病早期先兆十四条
遗传倾向 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可比正常人高3~4倍。
周身瘙痒 特别是女性瘙痒更为明显。除此之外还可反复发生化脓性皮肤感染。
视力下降 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常因糖尿病引白内障所致。
出现阳痿 少数人开始可能会出现勃起更有力,但不久即出现阳痿。
齿槽溢脓 这是糖尿病早期的常见表现,也是该病的一个重要信号。
身体懒倦 患者早期可出现懒散、耐力减退。这是由于血液中的葡萄糖虽然增多,但不能正常地供给组织细胞满足代谢需要。
肌肉痉挛 可聘小腿肚抽筋。
排尿困难 男性中老年人若出现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反复感染 常见有胆道、尿道、肺部、皮肤等部位的感染,而且反复发作,迁移不愈。据统计,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病人比正常人高3~4倍,约占糖尿病患者的10%~15%。
大脑梗死 在脑梗死病人中,约有10%~13%是糖尿病引起的。
手足麻木 糖尿病可引起末稍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
腹泻与便秘 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娈,造成胃肠道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或便秘,且这类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女性上体肥胖 女性不论体重多少,其腰围与臀围之比大于0.7~0.85就极有可能引起血糖值的波动。
经常发生低血糖 患者经常出现多汗、饥饿、有闷、头晕、心慌、乏力等现象。
有关专家还指出,糖尿病的发病年龄80%在45岁以上,中老年人若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者,则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就更大。
摘《生活与健康》 存益1322-15
5-9 十四至十八岁,儿童糖尿病高发
14~18岁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的高发期。对于这个年龄的肥胖儿童家长,要特别注意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血糖。
除了遗传因素,青春期肥胖儿童的胰岛素抵抗是这个年龄儿童高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中日友好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张知新副主任医师介绍,随着这个年龄段生长激素的增加,胰岛素敏感度下降,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加上肥胖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糖尿病。
另外,肥胖不仅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中心性肥胖更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决定性因素。85%以上2型糖尿病患儿超重或肥胖,并且都是典型的中心性肥胖。
张知新建议,有肥胖儿的家庭应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每半年至1年到门诊随访一次,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及早发现糖尿病。
摘《健康时报》尹琳文存益1322-5
5-10 糖尿病症状消失不都是好事
很多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在盼望病情好转,症状消失。其实糖尿病症状突然消失,也并非就是好事。比如患了脑垂体瘤,就可能出现糖尿病症状消失。
人体的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这些激素作用于肾上腺和甲状腺,使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直接促使血糖升高;生长激素还通过抑制葡萄糖激酶而产生抗胰岛素作用,使血糖增高。当脑垂体发生肿瘤时,有关功能下降,引起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甲状腺素的分泌减少,血糖值随之下降。此时,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可自动减轻甚至消失。
这类患者对胰岛素比较敏感,易产生血糖下降且不稳定,甚至有严重的低血糖表现。还可以发生畏寒怕冷、毛发干枯、脱落、食欲不振、性欲减退、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血压偏低等肾上腺皮质机能、甲状腺机能与性腺机能减退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除对脑垂体肿瘤进行积极治疗外,可给患者适当服用一些强的松、甲状腺素及性激素,应尽量避免使用胰岛素。如出现低血糖或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危象时,在输人葡萄糖的同时,应使用强的松及补充钠盐。
摘《卫生与生活》050912张凤敏文存益1159-15
5-11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近日,在葛兰素史公司资助的一项全球糖尿病治疗结果进展研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不仅是反映血糖控制好坏较稳定的指标,也是预测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测定(HbAlc)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以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介绍说,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眼病、肾病、神经损伤、心脏病、中风以及末梢血管疾病,而严格控制血糖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关键。研究表明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会使糖尿病的病死率下降21%、心肌梗死(心脏病)下降14%,还可以减少21%并发眼疾的风险以及33%患肾病的概率。
杨教授介绍说,目前常用的糖尿病监测指标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血糖可以反应即时血糖控制水平,而HbAlc测试揭示的是血糖水平在2至3个月内控制的情况,,可以显示患者长期糖尿病管理的状况。HbAlc的正常值为小于等于6.5%,研究证实,如果HbAlc值越高,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如眼疾、肾病、神经损伤、心脏病及中风的风险也越大。
据杨教授介绍,目前仍然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杨教授建议患者每3至6个月就要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摘《健康咨询报》070108刘京微文存益1308-2
5-12 尿中无糖也是糖尿病?
许多人都认为糖尿病患者的尿中必须有糖,否则就不是糖尿病。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实验证实,人体血糖在肾脏的排泄过程是由以下3个因素决定的:①血糖的浓度;②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③肾脏对血糖的再吸收能力。如果血糖在人体内出入平衡,那么尿中就无糖。而如果当人体血糖浓度增高时(如患了糖尿病等)其肾脏对血糖的滤出量也相应增多,但对滤出血糖的再吸收量不会同步增多,故在体检时患者的尿糖可呈阳性。
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尿糖检查呈阳性。有些正常人之所以尿糖呈阳性,主要是由于其肾糖阈的变化而引起的。当一个人的肾糖阈降低时,即使血糖正常,由于尿糖排出量增多,故其尿糖也可呈阳性。在临床上,这种现象被称为“肾性糖尿”,与糖尿病无关。
而诊断糖尿病主要还是依靠患者血糖的检查结果,并以其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检查结果为唯一和主要的诊断依据,而尿糖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和辅助检查的项目。
摘《医药星期三》李向东文存益1255-15
5-13 怀疑糖尿病要哪些检查?
怀疑自己得了糖尿病或已是糖尿病患者想知道病情控制得如何,不妨做做以下检查:〖常规检查〗
尿糖 筛选糖尿病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测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的尿糖。未予治疗前为阳性,但伴有严重肾小球硬化症或老年患者肾糖阈值增高时,血糖达13.9~16.7mmol/L时尿糖仍为阴性,此时应参考血糖进行诊断。24小时尿糖定量是判断病情控制良好与否的标准之一,理想控制应低于5g。
血糖 诊断糖尿病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做空腹及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时即可确诊。连续测2次。
糖化血红蛋白 对空腹血糖正常而血糖波动范围较大的患者可反映近2~3个月以来的血糖情况,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人其实高于正常值2~4倍。
〖特殊检查〗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葡萄糖100g,服糖前后0、0.5、1、2及3小时测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分别≥6.9mmol/L、≥11.1mmol/L、≥10.5mmol/L、≥8.3mmol/L及≥6.9mmol/L时可确诊。
馒头试验 进食100g馒头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如超过8.9mmol/L为糖耐量减低,≥11.1mmol/L则为糖尿病。
皮质素葡萄糖耐量试验 方法同OGTT相同,服糖后1小时血糖≥10.3 mmol/L、2小时后血糖≥8.8mmol/L为阳性反应,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胰岛素释放试验
〖最新检查〗
1,胰岛素抗体及胰岛素受体检查;2,胰岛细胞抗体(ICA)检查;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检查。
摘《现代健康报》彭羚文存益1256-2
5-14 我国已出台新标准诊断糖尿病及分型(新标准)
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对我国糖尿病防治具有权威意义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昨天公布。根据国内外糖尿病研究进展,新指南中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糖尿病分型都有了新的改变。
新指南中,我国糖尿病诊断标准被确定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0 mmol/L(126mg/dl),糖尿病的分型也由过去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非胰岛素依赖型,变为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的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新指南针对一般人群和糖尿病患者还提出了糖尿病三级预防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摘《扬子晚报》刘墨非文存益956-1
5-15 如何准确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检查时,故意不吃药、不吃饭,以为只有这样检测到的血糖值才算准确。其实,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监测血糖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查目前的饮食、药物等治疗计划是否能良好地控制血糖,所以,在检测餐后血糖时,要和平时一样,饮食该怎么吃还怎么吃,药物该怎么用还怎么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平时的血糖控制情况。所谓餐后2小时,是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并非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对此也经常被许多糖尿病患者搞错,因此导致测出的血糖结果不够准确。
摘存《益》1329-15 录糖尿5-15
5-16 疼痛会搅乱血糖达标
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爱国的门诊中,经常有这样的糖尿病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也经常运动和控制饮食,可血糖还是忽高忽低,难以达标。对于这样的患者,李爱国会让患者想想身上是不是哪儿有急慢性疼痛,比如头疼、肩周炎等。
血糖难以控制,为何会问患者身上是否存在疼痛呢?这是因为疼痛是血糖难控因素之一。疼痛会促使体内分泌抵抗胰岛素,比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它们是升高血糖的,而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本身分泌就相对或绝对不足,再加上抵抗胰岛素的影响,血糖就会难以控制。而在夜间疼痛发作,还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休息不好或失眠,更加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李爱国说,如果能准确找到身上的疼痛,一旦疼痛因素排除了,血糖往往就好控制了。
但是疼痛这一血糖难控制因素,常常被患者忽视,别说年纪大了,就是年轻人身上也偶尔有个这疼那疼的,有人也习惯了和疼痛为伴。李爱国提醒,任何疼痛都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比如肩周炎、末稍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头疼等。
因此,那些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也经常运动和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还是不稳定,排除了失眠、月经不调、急慢性感染等难控因素后,如果身体疼痛,一定要到相关科室检查诊断。另外,现在疼痛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学科了,很多医院都开设了疼痛科,而且疼痛已经超越了内分泌科的治疗范畴。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多次就诊还是不能明确疼痛的原因,可以到开设了疼痛专科的医院就诊。
李爱国提醒,糖尿病患者不要擅自服用止痛的药,因为有些药能依赖成瘾,造成肾脏的损害。如果不对症,虽然疼痛消失了,但有可能对血糖控制不利。
摘《健康时报》存益1285-2
5-17 糖耐量减低要警惕
许多离退休人员在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结果接近正常值的上限,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报告为糖耐量曲线比正常曲线略高,但自诉无糖尿病症状。医生认为这种情况通常称之为“糖耐量减低”。
我国发生糖耐量减低的人约占2.5%~3%,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肥胖、体力活动较少、血脂增高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和高胰岛素血症者,多为诱发糖耐量减低的危险因素。在糖耐量减低的人群中,约有5%~15%可发展为糖尿病患者,10年以后患糖尿病的比例可能更高。糖耐量异常者与正常人群比较,高血压、肥胖患病率要高2倍,而冠心病患病率则高8倍之多。
对于现已发生糖耐量减低的老人,应积极采取干预治疗。适当控制饮食,日常膳食粗细粮搭配,少吃甜食,多吃含铬、镁等微量元素的粗粮及新鲜蔬菜。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和控制体重,可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要坚持经常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则应由医生按病情酌定。
摘《中国老年报》070717林利华文存文070722 录糖尿5-17
5-18 验血糖当天还要服降糖药吗
定期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经常有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测血
糖的当天还要照常用药吗?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保证对血糖的平稳控制,糖尿病患者在进餐时间和用药间隔上均应相对固定,否则将会引起血糖的波动及病情反复,因此,要尽可能避免因抽血化验对正常进餐及治疗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对于自己备有血糖仪的患者或者住院病人来讲,早晨空腹抽血的时间可以自行掌握,不会因抽血而影响当天的用药和进餐。门诊病人则不然。例如,早、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晚餐前的胰岛素作用一般只能维持到次日清晨六七点钟,故上午的胰岛素应在7点之前注射。医院门诊的采血时间多在8点半以后,倘若病人到医院去化验空腹血糖,势必造成病人无法按规定时间注射胰岛素。故病人血糖可能会比平常升高。当然,如果抽血的时间太迟(超过10点),空腹时间过长,血糖也可能比平日偏低。因此,化验空腹血糖,必须在上午常规注射胰岛素之前采血,如病人平时在早上7点之前注射胰岛素,则必须在早上7点之前采血。倘若是门诊病人,采血时间上保证不了,可以早晨在家正常治疗及进餐,然后去医院测餐后两小时血糖,这样不会引起血糖的波动,而且能更好地反映进餐量及服药量是否合适。
摘《家庭医生报》070101王建华文存益1304-15 录糖尿5-18
5-19 什么叫“X综合征”
[问]我的一位亲戚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最近从上海诊治回来,说是患了“X综合征”。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病? 江苏 万能
{答}:“X综合征”这名称由国外学者里文在1988年首先提出,它包括一系列症候: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降低、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血压。因为这些因素均与冠心病有关,所以又称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征。其根本缺陷是胰岛素抵抗,即病人对胰岛素不敏感,继而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其他异常改变均是继发的。胰岛素抵抗由遗传因素所决定。不良生活方式和肥胖等可以加重病情。
摘《卫生与生活》030929吴登梅文存益953-15 录糖尿5-19
5-20 尿糖阳性原因多
正常人每日从尿中排出的葡萄糖为32~93mg,尿糖定性试验不起反应。当尿中每天排出的葡萄糖超过150mg时,尿糖呈阳性反应,称为糖尿。
糖尿病时尿糖呈阳性反应,但尿糖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除了糖尿病人出现尿糖阳性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可引起尿糖试验阳性。
滋补性糖尿 少数正常人在摄食大量糖类后,由于小肠吸收糖过快,血糖浓度升高超过
肾糖阈,可出现暂时性糖尿。
肾性糖尿 肾炎等肾脏疾病由于肾小管重吸收糖的能力降低,肾糖阈低下,即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也会出现尿糖阳性。
神经性糖尿 常见于脑出血、脑肿瘤、颅骨骨折、脑外伤、麻醉等。有这些情况时,血糖会暂时性升高,伴有糖尿;但随着病情的缓解或麻醉药效消失,血糖会很快恢复正常尿糖转为阴性。
妊娠期糖尿 孕妇往往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而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糖的功能,致使肾糖阈下降而易出现糖尿。怀孕后期或哺乳期乳腺会产生过多乳糖,且随尿排出产生乳糖尿,这应与葡萄糖鉴别。
饥饿性糖尿一个人饿了好几天后如果一下子吃了很多食物,特别是甜食,就会出现尿糖阳性。在饥饿时,血糖偏低,胰岛β细胞基本处于半休息状态,分泌的胰岛素大大减少。突然大量进食后,胰岛细胞不能马上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因而出现血糖暂时升高引起糖尿。另外,饥饿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糖耐量减低,这也会促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
尿糖假阳性 尿中存在其他糖类物质,如半乳糖、乳糖、果糖或戊糖,或者应用了大量的青霉素。
提示:有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而尿糖却呈阴性,其原因是:在20世纪90年代认为,糖的肾阈为160~180mg/dl,凡血糖超过160~180mg/dl者即出现尿糖。而目前认为,尿糖是否会出现取决于三个因素,1,肾小球过滤率(GER);2,动脉血浆葡萄糖浓度(FG);3,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TG)。
因此,尿糖测定结果仅供诊断参考,确诊糖尿病还须依靠血糖的测定。一旦发现尿糖阳性,患者应去医院进一步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有时还须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医生会根据这些检测结果判断尿糖阳性是糖尿病引起的,还是有其他原因所致。
摘《中国中医药报》060210 朱本浩文存益1189-2 录糖尿5-20
5-21 糖尿病伴发的种种“脸谱”
一提到糖尿病,人们就会想到“三多一少”,所谓“三多”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是指体重减少。然而,糖尿病常伴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因而其表现各不相同,有时很难看得清真面目,甚至有些医生也会“看走眼”。
心血管脸谱 表现为动脉硬化发生得早,发生范围广,病情重,进展快。冠心病也是如此,甚至可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和以心力衰竭为特征的糖尿病性心脏病。
肥胖脸谱 糖尿病初始时,体胖者较多,病情较重又未能控制者,拖延日久便渐渐消瘦。
皮肤病和感染脸谱 不少患者去外科看久治不愈的疖肿、痈;有的妇女常因外阴部瘙痒、白带增多、真菌感染去找妇科大夫;也可因反复不愈的泌尿系感染(表现为尿痛、尿急、尿频)。这些是因为细菌找到了营养来源——葡萄糖之故。
肾脏病脸谱 由于肾脏的细微结构发生病变,患者出现蛋白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不良,很容易误诊为单纯性肾炎,而忽略病根在糖尿病。
胆石症脸谱 糖尿病患者胆石症发生率高,据研究,他们要比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发病率高3倍。其原因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胆囊排空不良、某些激素分泌失调等有关。
脑血管病脸谱 因极高的血糖引起高渗性昏迷,酮体引起的酮症酸中毒,酷似脑血管病。
眼病脸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遗憾的是,明亮的窗户常被糖尿病遮盖。患者常诉视物模糊不清或视力减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糖尿病引起白内障或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越长者,眼疾越重;未控制好的糖尿病,容易出现眼病。
肺结核脸谱 肺结核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染上结核杆菌后,扩展迅速,蔓延广泛,易形成空洞,抗结核药疗效差,而糖尿病也难以控制。
胃肠炎脸谱 有些久治不愈的慢性腹泻,病因在糖尿病,却常被误诊为“慢性结肠炎”。如有腹痛、恶心、极度口渴、四肢无力,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失去抢救时机。
神经炎脸谱 曾有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因两下肢针刺样疼痛,逐渐不能行走,跑遍多家大医院,CT、磁共振、脑电图、腰穿做了多次,最后,一位有经验的神经内科教授查出为糖尿病引起的马尾病变,这虽属罕见病例,但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脚麻木症状者却不少见,开始为阵发作,以后转为持续性,还会伴有针剌样疼痛,往往简单地诊断为神经炎,却忽略了糖尿病。
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把以上种种“脸谱”分开说是为了叙述方便,而实际生活中,常常是多种组合,如一位患者有胆石症,又有白内障,或感染加上神经炎,甚至同时出现多种“脸谱”,症状越多,越应怀疑糖尿病是“元凶”;第二,上述症状从临床角度看,并非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而是糖尿病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因此不能再拖延诊治时间。
摘《健康生活报》陆维巧文 存益 录糖尿5-21
5A1 广州首次发现罕见糖尿病
一名来自江门的16岁少女日前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首例报道。
据了解,这名少女除了面部及四肢多毛,颈后有黑棘皮样的皮肤病变表现外,还伴有月经不规律症状。这是非常罕见的特异型糖尿病,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一。
据悉,这名少女的父母都有糖尿病,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少女正是从父亲处遗传了突变的胰岛素受体基因而导致发病。
摘《现代医院报》 存益1247-1 录糖尿5-A-1
5肝1 什么叫肝性糖尿病
[问]我是男性,39岁,患慢性肝炎3年,病前无糖尿病,最近检查发现空腹血糖8.7亳摩/升,尿糖(++),但我并无糖尿病症状(多吃、多饮、多尿、消瘦),医生说是肝性糖尿病,请问什么是肝性糖尿病?要紧吗?怎样治? 北京 彭某某
{答}肝脏是糖代谢的重要器官,严重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时,肝脏对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能力下降,以及胰岛素分泌不足,糖耐量降低,部分病人最终发展成糖尿病,称肝性糖尿病。因此,凡以前无糖尿病,得了肝病后,出现空腹血糖超过7~7.2亳摩/升,即为肝性糖尿病,一般病情不重,少数人空腹血糖较高(可超过16亳摩/升),随肝病的恢复而缓解,很少出现糖尿病的各种合并症。治疗上,像您这样的轻症,饮食调理即可,热量要够用,宜蛋白质及维生素适当丰富一些的均衡饮食,如有肥胖应减肥(主要用限制热量的方法)。血糖仍居高不下,可同时服降糖药,以双胍类(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最好,因其经肾脏以原形排泄,不大影响肝脏。轻症病人也可用磺脲类药物,因为要经肝脏代谢,所以肝损害严重者,此类药物就不能用了。当然也可用胰岛素,因为肝脏摄取功能降低,胰岛素的用量往往较大。
摘《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3第3 期 赵彦甄文 存益880-15 录糖尿5-肝-1
5肝2 警惕肝病引发肝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是怎样回事?
因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变而引起糖代谢紊乱,加上环境因素、病毒、化学毒物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失调,临床上出现血糖、尿糖增高——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或肝性糖尿病。
肝脏与糖代谢密切相关,它在糖异生及糖原的合成、贮存、释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糖类代谢的主要场所,能维持血糖的稳定。肝脏病变很容易引起糖代谢障碍。一些参与糖代谢的激素,如胰岛素、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后也直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是这些激素作用的靶器官。
肝炎并发糖尿病的发病率为5%~10%,肝硬变引起糖尿病的发病率可达30%~40%。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肝源性糖尿病及慢性肝病患者葡萄糖耐量异常的主要原因。另外,肝炎病毒侵犯胰腺,也可能影响胰腺的内分泌功能,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有关。患者在治疗肝病过程中吃糖过多或输入葡萄糖过量,造成胰岛B细胞长期负担过重,发生功能障碍也会引发糖尿病。
肝脏病变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1,肝脏广泛受损,由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的能力下降,导致血糖升高。
2,肝细胞受损,使肝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加重胰岛素抵抗,致使胰岛素降糖效力下降,血糖升高。
3,肝脏病变时,常继发高醛固酮血症,当失钾过多时,可抑制胰岛素分泌而影响糖代谢。
需要说明的是,肝脏病变对糖代谢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当肝脏发生弥漫性病变时,一方面糖原合成障碍容易引起高血糖;另一方面由于肝脏对胰岛素的灭活减少(注:正常情况下,大约50%的胰岛素在肝脏被灭活)和肝糖原储存的减少,又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肝脏病变容易出现空腹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
肝源性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有何区别?
对有慢性肝病、肝硬化同时伴有血糖升高的患者,应注意鉴别它们是肝源性糖尿病还是Ⅱ型糖尿病。这对于评估疾病的预后、指导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临床上区分Ⅱ型糖尿病和肝源性糖尿病,主权根据与糖尿病、肝硬化的关系密切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存在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肝源性糖尿病其突出特点是空腹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
肝源性糖尿病属于继发性糖尿病,其与Ⅱ型糖尿病的不同主要在于:在治疗上降糖药物的应用并不是最主要的,而对肝病的控制和肝功能的改善才是最为重要的。随着肝病病情的好转及趋于稳定,血糖可随之降低或恢复正常,糖尿病病情趋于逆转。
肝源性糖尿病在治疗上有何特点?
1,不应单纯降糖,而应保肝,降糖双管齐下。
2,饮食控制要适度。多数肝硬化的患者都存在营养不良,如果为了控制血糖而严格限
制饮食,将会加重低蛋白血症和影响疾病的预后。另外,控制饮食还会导致维生素K的摄入量减少,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3,降糖不能选择口服降糖药,而应选择胰岛素。因为口服降糖药都要通过肝脏代谢,
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来说,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使肝病加重甚至诱发肝功能衰竭。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肝硬化患者的肝糖原贮存减少,胰升糖素刺激肝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的能力远比没有肝病的患者低,因而容易出现低血糖。在用胰岛素治疗肝源性糖尿病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胰岛素用量要谨慎,以应用短效胰岛素为宜,同时要加强自我血糖监测。
摘《糖尿病之友》2006第11期王建华文 存益-2 录糖尿5-肝-2
5肝3 肝性糖尿病首选胰岛素
临床上,慢性肝炎或肝硬变病人出现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很常见,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叫做肝性糖尿病。肝炎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为5%~10%,肝硬变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率则可达到30%~40%。
肝性糖尿病的“三多”(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一般不明显,往往被慢性肝病症状所掩盖,极少发生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其治疗要兼顾肝损害和糖尿病两个方面。
肝性糖尿病是一种全身疾病,坚持合理治疗是一项长期、细致和终身的过程,需医生、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
肝性糖尿病也要控制饮食,原则和原发性糖尿病相似。一般不必给予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低于8.3亳摩尔/升或空腹血糖在8.3~11.1亳摩/升时,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积极护肝治疗,血糖可自行恢复正常。应尽量避免输入大量葡萄糖、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以免加重糖代谢紊乱和胰岛β细胞的负担。当血糖明显升高(空腹血糖≥11.1亳摩/升),用饮食疗法对血糖控制不满意时,原则上禁用口服降糖药,应尽早使用胰岛素,即可阻止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效应,促进肝糖原合成,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当患者肝功能正常或肝功能损害极轻时,患者不便使用胰岛素或存在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时,可选用对肝功能影响小的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药物,但对于重症肝炎、肝硬化晚期、肝功能衰竭者,降糖药应避免使用。
摘《医药卫生报》060304罗学宏文存益1202-2 录糖尿5肝-3
5药1 警惕药物性糖尿病
有些药物长期应用,可使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血糖增高,因而应当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定期监测血糖,避免引起高血糖。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药物如强的松、氢化可的松、抗炎松等,临床应用广泛。糖皮质激素可影响糖代谢。
甲状腺制剂 甲状腺激素(甲碘胺、甲状腺素、甲状腺球蛋白)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加速糖元分解及糖异生,使血糖增高。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可动员肝及肌肉的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长时间应用,可使病人的糖耐量降低而升高血糖。噻嗪类利尿剂致高血糖大多出现在用药2~3全月后,停药能自行恢复。
异烟肼 异烟肼是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治疗结核病时用药期至少在半年以上。长期用异烟肼可影响糖代谢,使糖耐量降低。当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异烟肼忌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否则可能产生不可逆糖尿病。
其它 如烟酸及其衍生物、吩噻嗪类药物、生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双香豆素、去甲基麻黄碱等药物,均有增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使用时应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引起高血糖或糖尿。
摘《家庭保健报》徐植群文存益928-15 录糖尿5-药-1
5重1 关注重急症型糖尿病
日本糖尿病学会调查发现,Ⅰ型糖尿病患者包含突然发病、急剧恶化的急症型糖尿病患者。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患者可能数日内死亡。
急症型糖尿病是Ⅰ型糖尿病的一种。患者多为没有糖尿病经历的人。日本糖尿病学会调查委员会从1991年开始的10年间,在7 个都府县10家医疗机构对222名糖尿病新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43人属于急症型。其中一名25岁的男性患者出现恶心、胃痛症状两天后昏迷,急救车送到医院,40分钟后死亡,另外4人也先后死亡。
Ⅰ型糖尿病儿童居多,但急症型患者90%是成年人。在急症型患者中,出现恶心、腹痛和胃痛等肠胃炎症状占70%;因血糖急剧升高,喉咙干渴,平均4.4天后出现意识障碍。
调查委员会成员、大阪医科大学教授花房俊昭说,急症型糖尿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合并病毒感染,导致胰脏内胰岛素细胞迅速坏死。
摘《医药养生保健报》 商娜文存益1020-2 录糖尿5-重-1
5隐1 隐性糖尿病人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代谢紊乱性疾病,不少人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且年龄越高,主诉症状越少。近年来,中外医学专家经过对大量患者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糖尿病人早期往往还是有不少蛛丝马迹可查,警惕这些异常现象,有利于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
遗传倾向 研究显示,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之中有一人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4倍。因此,父母有糖尿病的子女应特别警惕发生。
体态胖 一般而言,胖人更易患糖尿病,且常有不明显原因的心悸、头晕、倦怠乏力、便秘,女性出现月经紊乱等表现,而且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发病率也往往高于常人。
反复感染 皮肤、尿道、肺部、胆道等部位常出现反复感染,且迁延难愈。
皮肤瘙痒 全身皮肤发痒,晚间常常难以入睡,女性阴部瘙痒往往更为严重。
低血糖症 往往反复发生低血糖表现。特别是常同时伴发头晕、乏力、心慌、多汗、胸闷等症状,而且当空腹时常喜吃甜食。导致糖尿病人反复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是进食不及时,特别是不吃早餐者接近中午时容易出现。或是体胖之人,怕身体更发胖或怕血糖升高,过于限制饮食的摄入。因此,凡反复出现低血糖表现者,或空腹喜食甜食之人,都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血糖、尿糖。
男子阳痿 男性患有糖尿病者性欲大多减退,据统计,其并发阳痿者可高达40%~60%,特别是体胖之更应警惕。
排尿困难 男性糖尿病患者常出现排尿困难症状。若已排除前列腺肥大等疾病,就应考虑患糖尿病的可能。
视力减退 糖尿病人容易发生视力减退、视力模糊等症状,且易诱发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及眼底出血等。
周围神经炎 据统计,约有40%的糖尿病人肩部、手足麻木,或自觉皮肤有灼热感、蚁行感等周围神经炎症状。
糖尿病人80%在45岁以上发病,因此,中、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血糖尿糖,特别是有上述异常表现者更应提高警惕。
摘《福建卫生报》 辛志勇文存益990-2 录糖尿5-隐-1
5隐2 隐性糖尿病的外在表现
处于隐性期间的糖尿病人,其皮肤和粘膜上往往会出现原因不明的种种异常变化,如多加重视,可较早发现糖尿病。
面容色泽发红:典型糖尿病人在发病前后,面色并无异常改变。但有人调查过千余例隐性糖尿病人,发现约有89.5%的患者会呈不同程度的红色面容。据观察,面部色泽较红的病人血糖值常较非红色面容者低,但此类糖尿病人的病情较轻。
手足部生水疱疹:隐性糖尿病人的手、足以及足趾、小腿内侧,在没有任何诱因情况下,常常会突然出现外观颇似灼伤后的水疱,但不痛也不痒。
胫骨前生褐色斑:此症多见于轻型糖尿病人,主要表现为小腿前部皮肤出现椭圆型褐色斑,并伴有轻度凹陷性萎缩。其中有10%左右的病人可合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手足背肉芽肿:早期糖尿病人在手足背常出现色泽淡红,如指甲大小、质硬、呈环状的肉芽肿。
皮肤瘙痒:约有10%的早期糖尿病人可有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皮肤瘙痒,且较顽固,尤以外阴部或肛门部位最为严重。
菱形舌炎: 大约有2/3隐性糖尿病人可出现原因不明的舌疼痛,舌中央呈菱形的乳头缺损等等。
摘《老年日报》余国涛文 存益924-2[出] 录糖尿5-隐-2 (益1097-2同本文)
5隐3 常腹泻小心糖尿病作怪
糖尿病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或虽经治疗但血糖控制得不好,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患者肠道微血管病变,引起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继而导致肠蠕动失常、肠道内细菌异常繁殖及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从而发生腹泻。顽固性腹泻是部分糖尿病病人的突出症状,约有20%的糖尿病人会发生腹泻。大便常为稀水样或半稀便,没有明显的腹痛症状,有时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病人可伴有口渴、多饮、乏力、消瘦等症状。
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腹泻,首先要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要严格遵医嘱服用降糖药,并在合理营养的基础上,控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及主食的摄入,同时可适当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类食物。
摘《医药导报》 存益1197-15 录郯尿5-隐-3
5隐4 警惕以关节炎首发的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硬化、狭窄,神经营养不足,以及代谢障碍,神经可能发生变性,导致深浅感觉减退,甚至感觉丧失。这时,关节受到损伤,患者也浑然不知,无法通过自我反射机制,控制运动,由此可导致更重的关节炎,因此,对关节疼痛的病人,需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摘《健康报》040205 存糖尿预1后 录糖尿5-隐-4
5-2-1 Ⅰ型糖尿病患者低血压利于肾脏保护
SBP<120mmHg或DBP<70mmHg具显著保护作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Shankar医师等进行的一项基于人群的定群研究表明,较低的、甚至低于正常水平的血压,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肾脏保护作用。[Hypertension ):48]
该研究对604例基础血压处于较低水平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33岁)进行了16年随访,观察这些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降低程度与出现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60ml/min·1.73m2关联。
结果表明,在随访期间,232例患者出现蛋白尿,158例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SBP介于130~205mmHg的患者相比,SBP为120~129mmHg、111~119mmHg及82~110mmHg者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分别降低24%、42%和27%,GFR下降的危险分别降低17%、39%和35%(P均=0.03);与DBP介于84~109mmHg的患者相比,DBP为78~83mmHg、70~77mmHg及50~69mmHg者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分别降低19%、34%和58%,GFR下降的危险分别降低16%、18%和57%(P均<0.0001)。SBP<120mmHg或DBP<70mmHg的患者发生蛋白尿的危险显著低于其他患者(RR=0.63),GFR下降的危险亦显著降低(RR=0.60)。
摘《中国医学论坛报》胡静一文 存益1296-2 录糖尿5-2-1
5预1怎样才能早期发现糖尿病
德国糖尿病专家近日表示,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糖尿病,十分有助于对病情的有效控制。许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的明显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然而,如今不少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症状并不明显,如何才能做到该病的早期发现呢?
专家建议:肥胖的人应该尤其注意糖尿病的发病迹象,家族中有糖尿病史的人得病的几率也比常人高,上述人群应该在25岁以后定期做血糖检查。此外,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也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血糖:常发生毛囊炎等皮肤感染;女性下身瘙痒,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男性性功能障碍;在足缘、脚趾、小腿易与裤子摩擦处,在无烫伤情况下,出现水疱,无痛感,约两周后自然消失无疤;面部潮红;小腿前部胫骨皮肤出现轻度炎症,治疗后留下褐色斑,皮肤呈轻度凹陷,无任何不适;在两颊、舌缘和下唇内侧面出现白色斑块。
摘《文摘报》061119 存前(益1253-15有相同文) 录糖尿5预1
5自1 血糖自测可降低五成糖尿病死亡率
“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血糖自测的意义很大,但遗憾的是患者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很多人宁愿把钱错花在了买药吃药上面”一项研究证明,血糖自测有有利于降低近五成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近2亿的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一倍。广东省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首席专家翁建平教授表示,我国绝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频率太低,不利于病情的管理控制。
研究数据显示,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降低了三分之一,而死亡率则降低了近50%。通常非致命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心脏病、糖尿病足、眼部疾病及血液透析,此项研究涵盖所有这些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而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分组的研究中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也同样降低了近三分之一,而死亡率则降低了近40%。
摘《健康周报》存益阳262-2
5自2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学会自己检查尿糖、血糖,对于了解病情变化,自我调配主副食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十分有利。
查四个时点尿糖 即查早晨空腹尿糖和一日三餐后两小时尿糖。留尿时要注意:一定要在留尿时点前半小时排空膀胱,到留尿时点留尿才正确。对照比较该时点尿糖和当时的血糖,常可粗略估计出本人血糖的大致情况。
查四段尿糖 即查从进食早餐、午餐开始到下一餐前,晚餐开始到睡前,开始睡觉到次日早餐前四段尿的尿糖。这四个时段的尿糖包括餐后血糖升高时期的全部尿糖。病情初步控制后,时点尿糖呈现满意。病情充分控制后,四段尿糖才呈现满意。
自测血糖 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方面讲,监测血糖比监测尿糖更有意义。病人可配置微量型血糖仪自测血糖。自测血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血糖仪所测末稍血的血糖值可能比静脉血糖高10%。满意控制血糖的目标是空腹血糖低于6.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 mmol/L。
2,老年人血糖控制得过于严格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老年人控制血糖的目标是消除引起症状的高血糖,即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6.8 mmol/L左右,或控制在尿糖量很低不足以引起多尿症状的血糖水平,这样就不会发生脱水和低血糖了。
3,有些病人餐后血糖控制得满意,而空腹血糖反而居高不下,此时应注意有无“黎明现象”或“苏木基反应”,应测夜间12时、晨3时、晨7时餐前血糖。凡夜间两次血糖值较高,而空腹血糖仍很高者,称为“黎明(早4~8时)现象”,是由于夜间生长素分泌并引起暂时性胰岛素抵抗所致。如果夜间两次血糖低,而空腹血糖仍很高者,称为“苏木基现象”,可能为出现夜间低血糖后引起的反跳性血糖增高。以上两种情况均需及时找医生调整治疗。
4,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控制得不满意的病人,应测夜间12时、晨3时、晨7时餐前血糖,还应测3餐后2小时血糖,总共6次血糖,这6次血糖值非常有利于医生调整治疗。
摘《天津老年时报》020709杨春文存糖-6录糖尿5自2
5自3 糖尿病人如何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来调整药物剂量。对于行动不便或离医院较远的患者,专门去医院抽血检查血糖水平显得十分不便。这时就可用微量血糖仪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
血糖仪使用前,应在专业人员的培训下,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以及试纸的保存方法。每次检测前应检查试纸型号是否与仪器相配,试纸是否过期或变质,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检查血糖仪的准确性。
血糖监测需要多久一次?
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在开始调整剂量的前两周,每周应连续测3天空腹、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以便了解不同时间内血糖的控制情况,确定适宜的药物剂量。
血糖稳定后,可每周测1天空腹、睡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测早晨空腹血糖、餐前及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必要时尚需测定午夜血糖。
血糖波动大或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发热时,应增加血糖测定次数;血糖比较稳定时,可酌情减少测定次数。
自我监测血糖的操作方法:
⑴先用温水清洁双手,准备好血糖仪、试纸、采血笔、采血针等物品。
⑵按下主开关,调整血糖仪代码使其与您现在使用的试纸的代码相同。
⑶用乙醇(酒精)消毒采血的手指。
⑷手臂下垂30秒,以便使血液充分流到手指。
⑸将采血针装入采血笔,根据手指皮肤厚度选择空剌深度,穿破后取适量指血。
⑹将足量指血滴入试纸圆形测试孔。
⑺仪器计数后,从血糖仪上读出血糖值,并记录监测时间和血糖值。
使用血糖仪自我监测需要注意什么?
便携式血糖仪使用毛细血管血,其测定值比实验室生化仪测定的血清或血浆血糖值低10%~15%。
定期应用标准试纸条可对质量控制溶液进行测试,来校正血糖仪是否准确。
采集足够的血液,尽量覆盖全部圆形测试孔。
血糖试纸超过有效期,手指消毒乙醇(酒精)未干,未将血糖仪代码调到和试纸一样时,都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定期清洁和保养机器,清除血渍、布屑、灰尘等。
摘《健康生活报》060301任弘文存益1199-15 录糖尿5自3
5他1 美、澳三制无痛检测血糖法
美国研究小组使用的方法是分析呼出化合物,而澳大利亚研究小组的方法是检测皮肤表面参数。
美国研究负责人说,有些人认为剌指快速血糖检测法并不怎么疼,但是我们做的筛选调查发现许多孩子害怕扎手指。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使用方便、非侵袭性的血糖检测法。该小组使用复杂的分析技术能够测出进行口服葡萄耐量实验的10位志愿者呼出的极低水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检查了呼气中80种不同的气体,与口服糖耐量实验葡萄糖水平相关性最好的两种是乙醇和丙酮。使用这些化合物就能够预测血糖。今后,将研究不同代谢水平的人群,并做更多气体分析,才能断定这种技术对于一般糖尿病患者的实用性。
澳大利亚研制出一种叫做HypoMon的仪器,并演示了其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能力。
这项设备包括一个胸带传送器,可以监测皮肤表面参数的变化,并将数据传送到手握接收器,就可以了解低血糖特有的改变。目前他们在进行长期夜间低血糖的检测。
摘《家庭保健报》存益1081-11
5他2 诊疗糖尿病六大误区
误区一:“三多一少”判断糖尿病 不少人一直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事实上,90%的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仅表现出疲劳、乏力,或出现视物模糊、伤口久治不愈等非典型症状。
误区二:手脚麻木与糖尿病无关 不少因神经病变导致手脚麻木的患者,感觉同穿了袜子戴了手套一样,但很少有人会查一查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病人如有手脚麻木、伤口不易愈合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误区三:“感觉舒服就好” 一些病人服降糖药时仅仅“跟着感觉走”,觉得舒服了就停了药。其实,惟一可以真实有效反映血糖控制好坏的指标是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误区四:控制了血糖就控制了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多数还同时合并高血压、脂质异常、体重超标等,因此,在血糖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将血压、血脂、体重控制在相应范围内,延缓各种并发症发生。
误区五:使用胰岛素会成瘾 其实,使用胰岛素既不成瘾也不会形成依赖,特别对胰岛素功能明显不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目前也主张早期应用基础胰岛素补充治疗。
误区六:只吃杂粮,不吃水果 许多患者认为只吃“杂粮”不吃水果就可把血糖控制好。其实,杂粮也要限量,粗粮应在和细粮同等量的情况下适当吃些。应在血糖稳定的前题下适当吃点猕猴桃等低糖水果,尽量把时间选择在两餐之间,并辅以适当运动。
摘《家庭保健报》李群文070517 存文070524 录糖尿5他2
5他3 指尖查血糖准不准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随访必须依靠血糖测定。可是一般测血糖要静脉抽血。
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袖珍血糖仪,可以用一滴血测血糖,而且可由病人自己操作,这就解决了上述难题。因此美国糖尿病学会称之为糖尿病治疗史上的里程碑。
此后袖珍血糖仪进入中国并且逐步普及,有不少糖尿病人自己购买使用。但他们发现此血糖值和静脉血的血糖值有些差别。因此提出疑问,此血糖值准不准确?
我们要了解,指尖刺血取的是毛细血管全血,而静脉抽血后要分离掉红细胞,用血浆来测定血糖。红细胞中含葡萄糖较血浆中少,因此空腹时全血的血糖值应该比血浆血糖值低约12%。这是合理的。
不过当进食后,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先到动脉,以后经毛细血管外周代谢消耗部分葡萄糖后再回到静脉,因此此时动脉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高。而毛细血管接近动脉,所以进食后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要高。这正好与上述全血及血浆关系相反。所以在进食后,这两个因素互相抵消,使毛细血管全血血糖和静脉血浆血糖大致差不多。
其实,任何化验都有一定误差,但应在允许范围内。国际上认为袖珍血糖仪的误差在15%以内是允许的,因不会影响治疗用药。所以说,作为临床上观察病情变化,毛细血管血糖仪是够准确的,但必要条件是:仪器的质量要好,试纸不过期不受潮,操作熟练正确。如此则测出血糖值是准确的。
摘《家庭医生报》030707张家庆文存益921-2 录糖尿5他3
5他4 糖化血红蛋白才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关键指标
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是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北京301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甚至医生混淆了监控指标与诊断指标。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只是糖尿病的诊断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lc)才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患者应该每3~6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监控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必要部分。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的测定,只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且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并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则不同,它稳定可靠地反映以前数周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更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
另外,糖化血红蛋白和因糖尿病引发心血管并发症所造成的死亡率的紧密的关联。据英国剑桥医学院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率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而且与其他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无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纪立农提醒广大患者:如果仅控制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而没有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就证明血糖水平仍然不正常,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传统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首先从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开始,然后采取单个药物治疗。若治疗不理想,再添加药物。但是传统的治疗方案过于保守,不能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因而可能耽误最佳控制时机。“强化控制血糖达标”全球项目提倡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尽早联合治疗。
据悉,今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将修改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在修改后的指南中,改善胰岛素抵抗,强化血糖控制将占有重要地位。
摘《家庭医生报》辛华文 存益1125-2 录糖尿5他4
5他5 Ⅱ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温度觉阈值相关
中国台湾大学医院Chao 等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温度觉减弱的小纤维感觉神经受累是常见的感觉缺陷,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温度觉阈值升高有显著的相关性。( Diabetes Metab Res Rev 日在线发表)
该研究纳入49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组)和434名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对照样本(对照组)。研究者采用定量感觉检查和神经传导检查研究了所有参试者四肢的热觉、冷觉阈值和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幅,并分析了血糖控制对温度觉阈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患者组的温度觉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O.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下肢和上肢的温度觉阈值与 HbA1C 水平呈线性相关(P<O.O1)。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HbA1c 水平和年龄是最重要的温度觉阈值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拇趾热觉阈值升高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异常表现(60.2%),其他症状包括拇趾冷觉阈值异常(39.6%)和神经传导检查示腓神经异常(12.9%)等.独立于HbA1c 水平,温度觉阈值升高是发生神经性症状的危险因素。
摘《中国医学论坛报》梁晓坤文存益1310-2 录糖尿5他5
5仪1 如何选择血糖仪
目前常见的血糖仪按照测糖技术可以分为电化学法测试和光反射技术测试两大类。前者是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再运用电流计数设施,读取电子的数量后转化成葡萄浓度读数。后者是通过酶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生的中间物(带颜色物质),动用检测器测试纸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强度,将这些反射光的强度转化成葡萄糖浓度,准确度更高。
在选择时应掌握4大要素:
1,准确度,应尽量与同时静脉抽血的测试值相近,不可相差悬殊,否则就可能出现延误病情的悲剧。
2,看服务,应了解血糖仪的售后服务工作,试纸的供货情况是否到位,防止出现“有炊无米”的情况。
3,看机器运行情况,比如采血针使用是否便利,需血量的多少,机器读数的时间,显示屏的大小与清晰度, 电池的更换方便与否,机器是否美观,大小如何等等。
4,看价格,在血糖仪选购中价格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质量,但一般比较好的血糖仪都在千元上下,对很多家庭也是一笔额外负担,需要综合衡量。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问问您信赖的医生了。
摘《家底保健报》 存益1081-15
5仪2 新型糖尿病检测仪研制成功
最近,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一种用于早期糖尿病临床检测诊断的高技术呼吸气体检测仪。该种无创无痛式糖尿病检测仪的开发成功,将对提高糖尿病检查普及率、控制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研究者介绍,以往研究提示,人的呼吸气体中的丙酮含量是检测糖尿病的最好标记物,可通过采集呼气样本以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但事实上,由于人们呼吸气体中的丙酮含量极低,约占十亿分之一,因此检测难度较大,只有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应用高灵敏度的检测仪才能进行可靠的测试。此次研究利用腔体震荡技术开发出的该检测仪,灵敏度可达到实验室检测仪器的100倍。该检测仪的突出优点是测试简便、无创性、可安装于公共场所,使更多的人能应用呼吸气体分析方法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从而避免对手指针刺取血的惧怕,提高了检出率。
摘《家庭保健报》关新文存益1097-11
5仪3 血糖仪使用知识八问
随着糖尿病患者越来越认识到血糖自我监测的重要性,可以自己操作、随时检测血糖的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以下是患者在使用血糖仪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1,怎样采集血样?
□彻底清洗和干燥双手。
□温暖并按摩手指以增加血液循环。
□将手臂短暂下垂,让血液流至指尖。
□用拇指顶紧要采血的指间关节,再用采血笔在指尖一侧剌破皮肤。
□剌皮后勿加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样,造成检测结果偏差。
2,多久检测一次血糖?
血糖监测间隔时间视糖尿病类型和病情而定,以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为原则。您应
该按医生的建议检测血糖。通常:
①全天血糖谱包括:三餐前后、睡前、夜间共8个时点,对病情不稳定者、妊娠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者适用,每2~4天测1次全天血糖谱。
②初发病及调整药物者:每周测4次,每次选8个点中的不同时间点。
③病情稳定者:每月测4~7次,每次选不同的时间点。
④手术前后、感冒、旅游等血糖不稳定时:每天至少测4次,每次选不同时间点。
3,采血针是否可以反复使用?
严格来说不可以反复使用,采血针一经使用,其针尖不再锋利,针尖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钝,采血时会因为针尖变钝而增加疼痛感。更应注意的是,使用过的采血针上容易有细菌繁殖,可能会直接危害健康。因此,血糖检测完毕后,应立即将使用过的试纸及采血针妥当地弃置。
4,存放血糖仪应该注意些什么?
通常仪器的保存温度应在-40℃~+70℃之间,以免损坏;相对湿度应在85%以下;避免将仪器存放在电磁场(如移动电话、微波沪等)附近。
5,试纸应该如何保存,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 试纸应于干燥、避光和密封保存。
□ 试纸筒盖内的干燥剂能使试纸保持干燥。每次取出试纸后都应立即盖紧筒盖,以免
试纸在不知不觉中受潮,也可避免干燥剂因暴露在空气中而失效。
□ 旧试纸筒应丢弃,不要用旧试纸筒盛装其他东西(尤其是酒精),以免筒盖混淆,
造成试纸受潮。
□ 保证未用的试纸始终储存在原状筒内。切勿将试纸分装在其他容器(包括旧筒)内:
勿将已用过的试纸混装在现用的试纸筒内;注意试纸失效期,并确保在有效期内用完。
□试纸通常需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但如需放入冰箱,取出后应先等待试纸筒回复至室温,再开盖取试纸进行检测。
6,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属于正常?
若检测结果保持在2.8亳摩尔/升以上、空腹血糖低于6.1亳摩尔/升、而餐后2小时血糖在7.8亳摩尔/升以下,表明您的血糖控制良好。在日常生活中您还应注意避免低血糖(<2.8亳摩尔/升)的发生。
7,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有什么差别?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8,为什么血糖仪每次测试的结果有所不同?这是否意味着检测结果不准确?
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一样,血糖水平除受身体状况和自身激素变化的影响外,还受情绪、饮食、运动及药物等的影响,一天血糖值都在不断变化,所以每次测得的血糖值有差异。但如果您对测试结果有疑问,可在同一时间连续测2~3次,如果相差大,就回顾检查一下测试步骤是否正确、试纸是否过期。如不放心,可到医院向医护人员请教。
患者的病情各不相同,建议血糖特别不稳定者,应该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指导,科学经济地进行血糖自我监测。
摘《家庭保健报》 罗式文存益 录糖尿5仪3
5结1 糖尿病患者咋尿中无糖
日前,一位求医者问我:“最近,我血糖明显升高,尿糖阴性。医生说我得了糖尿病。既然是糖尿病,为什么尿中无糖?”另一人向我提出相反的问题:“我尿常规检查,发现尿糖阳性,多次复查尿糖均有“+”号,接着检查清晨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结果血糖正常。医生说我不是糖尿病,不需治疗,我不明白,尿糖阳性为什么还不是糖尿病?”。
这两位咨询者所提问题的实质,都是把尿糖的有无当做诊断糖尿病的存在与否的主要或惟一依据。有这种看法的还大有人在。
实验证实,血糖在肾的排泄过程由三个因素决定,这就是:血糖浓度;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肾脏对血糖的再吸收能力。一个血糖浓度正常的健康人,肾脏对血糖的滤出量,可被肾脏对血糖的再吸收量抵消,因出入平衡,故尿中无糖。当血糖浓度增高时(如患了糖尿病),肾脏对血糖的滤出量可相应增多,但对滤出血糖的再吸收量,一般不会同步增多,因血糖通过肾脏排出的多,再吸收的少,故可出现尿糖,这便是在通常情况下,患糖尿病时尿糖检查呈阳性的原因。
但是,有些情况下肾脏滤出尿糖增多或减少、重吸收增多或减少等就像水库有不同的水位警戒线一样,有些高,有些低。当肾糖警戒线增高时,即使血糖升高,但尿糖排出减少,仍会出现尿糖阴性。当肾糖警戒线降低时,即使血糖正常,但尿糖排出仍增多,则出现尿糖阳性。这就是临床上为什么会出现有些人尿糖阳性却不是糖尿病,有些人尿糖阴性却诊断为糖尿病的原因。
故诊断糖尿病时,不能主要依靠尿糖检查,而应以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检查结果为惟一或主要诊断依据,尿糖检查仅可供参考或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家庭医生》2003第1期张禹文 存糖后
5结2 血浆脂联素水平与Ⅰ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相关
荷兰和英国者报告,血浆脂联素水平与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呈逆相关。
Maastricht大学医院的Casper G.Schalkwjik医生及其同事指出,脂联素在脂肪细胞中特异和高度表达的蛋白之一。虽然肥胖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联素水平降低,但是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联素水平似乎增高。为了进一步研究,研究者检查了543例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横截面数据。他们的发现发表于2006年1 月的《临床内分泌学和代谢杂志》上。
结果表明,脂联素与体重指数、胰岛素和空腹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与HDL、LDL和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脂联素与内皮功能的标志物——可溶性黏附分子sVCAM-1也呈明显正相关。此外,蛋白尿中可见脂联素浓度显著增高,并且脂联素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逆相关。所有这些相关性都独立于已确定的风险因素。
研究者提出,这些患者的脂联素表达增高可减轻内皮和血管损伤。
摘《现代护理报》李文文存益1194-2 录糖尿5结-2
5结3 VC影响血糖尿糖检测
解放军总院检验中心主任丛玉隆指出,维生素C可以还原尿糖检测试剂中的酶,会导致尿糖检测的结果失真,糖尿病患者服用维生素要谨慎。
1984年,丛玉隆第一次遇到尿糖检测失真。一患者化验的结果是血糖8亳克。急诊医生质疑:人的正常血糖最低是80亳克,如果真是8亳克,这个人早就死了。检验结果为何与病人实际病情不符呢?最后发现在抽取病人血样时,患者正输着Vc。患者血样中含有的大量VC还原了检验试剂中的酶,干扰了病人的血糖检验结果。
丛玉隆做试验证明:假如一个糖尿病人,没吃维生素C以前的尿糖是2个加号,吃了9片维生素C后,就可能是1个加号,甚至会出现阴性结果。
另外,静脉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对糖尿病人的尿糖检查干扰更大。但5个小时以后,维生素C不再干扰检验结果。
摘《健康报》胡迎新文存糖尿7 录糖尿5结-3
5结4 冬春生疖子莫忘查血糖
夏秋季节人身上生疖子(毛囊炎)较为常见,但有的人一年四季反复生疖子,此消彼长,在冬春季节也会长出疖子来。对此,有些人认为是“上火”了,还有的人以为是没有洗澡,皮肤肮脏的缘故,其实并非完全如此。
如果一个人反复生疖子,特别是冬春季节,应该到医院查查血糖尿糖,因为糖尿病人易患疖子。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原因是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致使血糖和尿糖增高,大量的糖从尿中排出,故称之为糖尿病。
胰岛素有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作用,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因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减弱,而分解代谢增强,大量的氨基酸从尿中排出(排出量比正常人高4~10倍)。出现负氮平衡,使病人的抵抗力降低,因而易患细菌、真菌感染,这就是糖尿病人易生疖肿的原因。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控制糖尿病,皮肤的反复感染才能痊愈。
摘《老友报》 贾明文存益974-15 录糖尿5结-4
5结5 尿中无糖也是糖尿病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尿中必定有糖,否则就不是糖尿病,其实,这种认识不全面。正常人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管内,肾小管内的葡萄糖绝大多数被重吸收入血,故尿中无糖,因而检查尿糖是阴性。只有当血糖超过了一定的浓度时,肾小球滤液里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剩余部分随尿排出形成尿糖,这便是通常情况下患糖尿病时尿糖呈阳性的道理。血糖越高尿糖也越多,能够出现尿糖的最低血糖值在医学上称为“肾糖阈”。血糖高于此值即出现尿糖;低于此值则无尿糖(正常人的肾糖阈为8.9~10mmol/L)。可是对于那些上了年记的人和Ⅱ型糖尿病病人以及肾脏病患者因肾小球滤过率低,肾糖阈增高,即使血糖超过10mmol/L甚至更高,而尿糖还一直是阴性,故单凭尿糖检查结果并不能正确反映血糖浓度的真实情况,很容易误诊或漏诊。我们诊断糖尿病不能仅靠尿糖检查,而应以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检查结果唯一和主要诊断依据。
尿糖阳性者就是糖尿病人吗?那么,这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尿糖阳性者不一定是糖尿病。因为在肾糖阈降低时,血糖没有达到糖尿病的程度时即出现尿糖,这是肾性糖尿。其特点是尿糖阳性,而不伴高血糖,无论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均正常,做糖耐量试验也没问题。肾性糖尿不是糖尿病,一般不用治疗。
摘《农村医药报》周志鹏文存益898-2 录糖尿5结-5
5结6 血糖正常为何尿糖不正常
[问]今年63岁,半年前查体发现患糖尿病,当时空腹血糖为7.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是 14.2mmol/L,但是没有什么症状。多次测血糖空腹为 5.1mmol/L左右,餐后两侧小时为 8.2mmol/L左右,都属正常范围。可是3个月来共测试尿糖9次,都不正常,其中两次+,其余7次全部是++。请问专家,这是什么原因?北京 张老太
答:正常情况下,当血浆葡萄糖水平超过9mmol/L以上时,尿中才会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水平被称作“肾糖阈”。但是很多情况下肾糖阈会发生变化,如妊娠或肾小管疾病会使其下降,而某些肾病会使其升高。多次检测尿糖都是阳性,应考虑以下原因:1,尿糖检测的时间:因为从尿液形成到排出,常在膀胱内储存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若血糖超过肾糖阈,尿中就可能出现葡萄糖,因此尿糖和即刻测定的血糖可能会不平行。2,存在使肾糖阈下降的其它原因。3,检测尿糖的方法:因为一些尿糖的检查方法不是针对葡萄糖的特异方法,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4,是否服用其它影响尿糖检查结果的药物;如服用维生素C就可能使尿糖出现假阳性结果。
摘《人民保健报》 存益952-15 录糖尿5结-6
5结7 尿糖阳性≠糖尿病
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许多人认为,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正常人尿中含有微量葡萄糖,一天24小时排出的尿糖不超过100亳克,一般化验检查结果为尿糖阴性。尿糖和糖尿病的关系,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1,尿糖阴性时的糖尿病。反复测定空腹血糖在140~180亳克/分升,已经可以诊断糖尿病。但此时空腹尿糖为阴性。因此,检查空腹尿糖筛查糖尿病是不可靠的。
动脉硬化病人的肾糖阈提高,尿糖阴性时血糖也可能升高,应予以注意。
2,尿糖阳性时并无糖尿病。反复出现尿糖阳性,但空腹及饭后血糖水平始终正常。称为肾性糖尿。对于肾性糖尿者,应定期检查血糖,个别糖尿病人早期表现为肾性糖尿。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应根据血糖水平,并结合临床症状。空腹和饭后尿糖检查结果可作为临床参考。
摘《扬子晚报》021102王恒文存糖尿6 录糖尿5结-7
5儿1 儿童糖尿病与年龄季节有关
据最新统计,北京糖尿病人中5%是儿童,北京协和医院门诊的最小的糖尿病患者只有40天。儿童时期所患的糖尿病多属胰岛素依赖型,目前是终身无法痊愈的。
儿童糖尿病发病的季节以秋冬两季多见。病因不明。从儿童发病的年龄段和季节来看,儿童常有两个发病高峰:一个是在5至7岁,可能与儿童此阶段和外界接触及感染的机会增多有关;另一个在11至13岁,则可能与儿童青春期的开始、生长发育的增快、性激素与胰岛素相抗衡,以及青春期情绪的多变等因素有关。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儿如出现发热、精神萎靡、呼吸深长且有酸味或神志障碍,应立即到医院诊治,防止酮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用量及饮食、运动方案,以减少成人时期严重的糖尿病后遗症。
摘《北京晚报》040816贾晓宏文存糖因-1
5儿2 病毒感染与儿童糖尿病
病毒感染引发儿童糖尿病的报道始于1964年,随后又有多例相关报道。从文献资料上看,与病毒感染相关的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且大多属于Ⅰ型糖尿病,成年人极为罕见,反映病毒感染亦是儿童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有多种病毒感染可致儿童血糖增高,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等。这些病毒感染引起儿童血糖升高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这些病毒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使胰岛B细胞遭到破坏;二是病毒感染可触发胰腺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进而引起胰腺组织损伤及胰岛B细胞破坏。
众所周知,胰岛B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及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又是机体惟一的降血糖激素。一旦胰腺组织损伤及胰岛B细胞破坏,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就会大大减少,阻碍糖的转化和利用,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如果胰腺组织损伤或胰岛B细胞破坏严重,其结果必然造成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由此可见,对于儿童糖尿病病因的认识,除已知的遗传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外,病毒感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加强儿童身心健康防护,积极防范儿童的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这对降低儿童糖尿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摘、存《益文》韩咏霞文
5儿3 一岁婴儿竟患糖尿病
3003年6月下旬,苏州一岁多的患儿苗某,因不明原因的呕吐、呼吸急促、短暂昏迷被父母送往苏州大学附儿院急诊。医生得知,患儿暴饮、多食已有半个多月,每天喂10多次,婴儿还是哭闹不止,经查患儿血糖比正常值高出5倍多,医院确诊苗某患上急性糖尿病。经一个多月的治疗,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专家呼吁:成人疾病的低龄化趋势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婴幼儿糖尿病患者增多,与婴儿母亲在怀孕期间食用过量的高糖、高脂肪、高蛋白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孕妇在怀孕期间认为食用的营养越多越好,其实这样为增加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埋下了伏笔。减少婴幼儿糖尿病,关键是孕妇饮食要均衡,不能营养过量;另外,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摘《光明日报》朱庆等文存糖7
5儿4 儿童糖尿病好发冬春季
报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世界已有糖尿病患者1.25亿人,其中儿童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15%。医学专家调查发现,儿童糖尿病发病多在冬春季,这种季节性发病特点似乎又与冬春季病毒活跃且感染机会多有关。
国内外许多资料表明,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心肌炎病毒均可致实验动物诱发糖尿病。病毒感染所致的糖尿病,其发病时间也不尽相同。部分儿童感染病毒数日后即表现出糖尿病临床征象,有的于感染后数月才有糖尿病表现,甚至也有于数年后发生糖尿病的病例。
因此,在冬春季节,为预防儿童糖尿病发生,那些肥胖及有家族糖尿病遗传倾向的儿童要注意防护、保暖,避免受寒被病毒侵袭感染诱发糖尿病。
摘《家庭保健报》向关文存益1179-2
5儿5 儿童缘何也患糖尿病
儿童患糖尿病并不罕见,占全部糖尿病病人数的5%,且以每年10%的幅度上升。究其原因为:
1,饮食高热量,吃得多,动得少,胖得快,而肥胖正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2,睡眠不足,睡眠不足8小时,分泌的胰岛素要少50%,血糖水平就会升高,引发糖尿病;
3,维生素D缺乏,据芬兰科学家的一项调查表明,除了摄入的热量过多外,维生素D摄入不足,也是儿童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4,病毒感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可能增加其罹患Ⅰ型糖尿病的危险性;
5,妇女在怀孕期间如感染风疹病毒或其他病毒,也有可能使婴幼儿患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重在预防,针对病因采取措施,膳食要讲究科学,避免营养过剩及偏食,尤其是要少吃炸薯条、炸鸡腿、汉堡包等高热量的洋快餐;加强体育活动,切忌以看电视、打游戏机、玩电脑来代替课外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保证8小时的良好睡眠,切勿给孩子布置过多的课外作业,让孩子有自己活动的空间,以避免精神长期高度紧张;让小孩子多晒太阳,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产品、动物肝脏及蛋类等,进食蔬菜一定要新鲜,并要清洗干净、尽量消除农药污染,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受到肠道病毒感染。
家长还应留意,如果孩子一直身体很好,突然间出现喉咙干渴,并由于大量饮水而发生遗尿,或未患过湿疹的孩子出现湿疹,且一直难以治愈,则需要到医院去检查尿糖,如为阳性,则应及时治疗。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一定要定期检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后者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较前者意义更名大。及早发现糖尿病,治疗起来就容易多了。
摘《开卷有益——求医问药》陈福新文2006 存益1181-2
5儿6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有别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在类型、发病机理、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自测有没有糖尿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