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肿瘤医院有分院吗分院地址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如果您在本站未找到您的医院信息您可以点击右侧“提交医院信息”按钮进行提交,我们工作人员会在三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
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
医院别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
医院性质:民营/专科医院
医院等级:二级甲等
联系电话:021-
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瑞丽路106号
总分:/10.0
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医院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是复旦大学与闵行区政府联手组建的,于日正式挂牌成立。医院占地面积2055M2,建筑面积7814M2,开放病床200余张,医院开设有肿瘤外科、肿瘤化疗科、放射治疗科、中医肿瘤科及肿瘤介入微创治疗等科室及专业。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查看详细]
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科室列表
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附近的医院
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网友点评医院发展历史/上海市肿瘤医院
市肿瘤医院是国内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肿瘤专科医院,亦是上海市唯一的一家肿瘤专科
。其前身是
,于日正式成立,至今己有八十年历史。解放前该院是我国唯一的一所肿瘤医院。
  早在1929年,圣心医院(坐落在本市
宁国路)有一些
医生为了解除患癌同胞的病痛,欲筹一笔款子购买治疗肿瘤的设备,他们找到了中比庚款教育慈善委员会主席
(J. Hers);
人赫斯表示愿意用&庚款&在圣心医院内开展用镭锭进行的放射治疗,就这样,由中比庚款教育慈善委员会拨款、赫斯先生负责,在比利时购买了0.978克镭绽、二台深部X线治疗机和一台X线诊断机,由一个中国医师和一个比利时医师负责诊断和治疗。
  1931年的&圣心医院会议&决定,于该年3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该治疗院附属于圣心医院,由圣心医院院长
、院务主任陆、医务主任
  从1936年起,中比镭锭治疗院成立独立单位,由中比庚款委员会直接领导,院址暂时仍设在圣心医院内,聘请比利时鲁文大学癌肿研究院临床主任医师比藉希腊人范爱理(H. Vassilisdis)为医务院长、为总务院长,当时只有2位医师、20多张病床。
  1937年10月,九一三&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上海,圣心医院和中比镭锭治疗院暂时迁到法租界齐祈路45号(今
45号),于1938年9月迁到
1729号,(今
1733号)。1939年6月中比庚款委员会将镭锭治疗院无偿转交给比利时驻华医学会,由医学会代表,当时任比利时驻外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拉枫丹(M. ]. La Fontaine)接管。1940年1月,比利时驻华医学会又将中比镭锭治疗院的管理委托给天主教会,由圣方济合会(Missionnaires -ainesde Marie)安排该会修女掌管治疗院,当时的代理院长是
人日芮(Genin),副院长是汤于瀚医师,为放射科医师。
向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比利时人被
关进了集 中营,中比镭锭治疗院院长改由汤于瀚负责,经费也只能由治疗院自身解决,当时医院有病床55张,职工50多名,该局面一直维持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
  1945年9月,汤于瀚辞职,国民党卫生部代表和比利时驻华医学会代表联席会议决定聘请放射科医师徐惊伯为院长。1946年,比利时驻华医学会将中比镭锭治疗院交给国民党政府,并由卫生署派金宝善医师主持镭锭治疗院管理委员会工作。后来,为顾及中比友好关系,决定成立理事会,由比利时驻华大使拉盖特(Le Ghai t)任名誉理事长,卫生署署长
任理事长,常务理事有宋梧生、汪代堡、窦佛莱晓(E. De Vleeschowver)等,医院的部分经费恢复由中比庚款委员会提供。1947年10月,因徐惊伯院长应邀赴美访问7由理事会出面聘请
为医务院长,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
  1949年9月中比镭锭治疗院理事会续聘吴桓兴为院长、宋梧生为副院长。
  1950年2月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了中比镭锭治疗院,从此归
领导并任命先同志为军代表、叶先耀同志为接管小组组长,同年8月,
同志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51年7月中比镭锭治疗院更名为上海镭锭治疗院。1952年,吴桓兴院长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随后又被调到
工作。1954年1月起,上海镭锭治疗院划归到上海第一医学院并定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
  1955年8月宋梧生被任命为院长。1958年
接任院长,并由副院长、国内著名肿瘤病理专家
教授在病理科的班底上成立了上海市
,所址位于肿瘤医院内。
  1959年起医院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至文革前共培养8名各科研究生。1960年医院迁到东安路270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医院医疗工作受到相当大的干扰,科研和教学工作停顿。
  1968年,医院又划归为上海市卫生局更名为上海市肿瘤医院。次年上海市肿瘤防治办公室设于医院内,开展了防癌宣传。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医院的工作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于1978年起恢 复招收肿瘤病理硕士生。次年,医院又恢复由上海第一医学院领导,继续成为附属医院,并恢复了全面的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但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及肿瘤防治办公室与医院脱离,直属卫生局领导。
  1985年肿瘤医院成立研究所定名为
肿瘤研究所,开展以临床结合基础的研究工作。1987年上海市抗癌协会成立并挂靠在医院,开始联合主办《抗癌》杂志、《抗癌动态》刊, 1991年医院主办学术刊物《中国癌症杂志&0 1993年经卫生局批准医院成为上海市
肿瘤防治中心。此外,分别于1994年及1999年被上海市卫生局认定为上海市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与上海市放射治疗质控中心; 1995年肿瘤病理列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
  1984年以来,为了适应临床与科研的需要,医院陆续添置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如 CT、ECT、高低能直线加速器、流式细胞分析仪、螺旋CT、图像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二氧化碳孵箱、低温离心机、PCR仪,各种监护仪,
等设备。同期,医院的基本建设也逐步得到发展, 1979年建成了62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以后自筹资金又陆续建成了867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及示教室楼、
,既改善了工作环境又扩建了病房, 1995年5月医院被国家卫生部审定为&三等甲级&医院。1998年,医院自筹资金建造18层病房综合大楼,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新开设了高级病房和外宾病房。楼内有现代化设施相配套,医院总建筑达到面积6.2万平方米,拥有床位570张。医院职工总数达863名,设放疗科等9个临床科,病理科等8个医技科室。
  1991年上海肿瘤医院在原有生物治疗科的基础上成立上海肿瘤生物治疗中心,该中心成为我国最早的肿瘤生物治疗机构之一。上海肿瘤生物治疗中心成立之初,国家就派遣了国内权威的科研、治疗专家开展生物细胞免疫、分子靶向治疗等肿瘤全新治疗技术的科研和治疗工作。成立至今20多年来,对我国肿瘤治疗新技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国肿瘤前沿治疗技术主要科研力量和临床实践基地。上海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科室设置有:肿瘤生物治疗科、DC-CIK细胞培养科、肿瘤免疫学科、麻醉科、核医学科、分子靶向治疗中心、介入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药剂科等科室。实行科研与临床治疗协作,整合各科室医疗资源,成立诊疗专家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共有开放床位103张。
  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与
合并建校,肿瘤医院更名为&“。
  目前,医院现有在职员工1428人。职业医师33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5人,占37.2%,副高级职称103人;
24人,硕士生导师52人。医师中,研究生比例占72.5%,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医师达38%。
教授、蒋国梁教授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
  医院拥有肿瘤学
,设有肿瘤学博士点和
。近年来,医院科研教学硕果累累,2004年,由
教授领衔的课题《乳腺癌的基础与临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肿瘤学、临床病理、影像学为上海市住院医生培训基地。培养博士生344名,硕士生574名,上海市优秀
“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支撑。2009年,论文发表共219篇,SCI收录论文83篇。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22项局校级科研项目。 2007年和2009年《肿瘤学概论》获得复旦大学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
  作为上海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经过八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放射治疗、肿瘤病理、
和大肠癌为优势学科的医疗特色,在肿瘤治疗的专业性、综合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1987年上海市抗癌协会成立并挂靠在医院,开始联合主办《抗癌》杂志、《抗癌动态》刊,1991年医院主办学术刊物《中国癌症杂志》。1993年将市卫生局批准医院成为上海市乳腺肿瘤防治中心。此外,分别于1994年、1999年、2006年被上海市卫生局认定为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肿瘤化疗质量控制中心。1995年病理科被评为上海市领先学科。医院的肿瘤放射治疗、乳腺肿瘤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被上海市卫生局遴选为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004年肿瘤病理学列为上海市卫生重点学科。大肠癌为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复旦大学鼻咽癌诊治中心均挂靠在肿瘤医院。
  为提升医院的医疗和学科建设水平,推广肿瘤疾病的先进诊疗理念,贯彻肿瘤疾病的诊疗指南,于2005年6月成立了包括乳腺癌、胸部肿瘤、胃癌、大肠癌、淋巴瘤、鼻咽癌、甲状腺癌、头颈部甲状腺外恶性肿瘤、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肝胆胰恶性肿瘤、软组织肿瘤等12个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这是一个以病人为中心,以完善治疗为目的的系统化工程,各协作组分别有一位召集人,并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肿瘤病理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超声诊断科的教授共同参与讨论每个患者的诊治方案,力争使患者接受最正规的系统化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
  医院不断拓展对外交流领域,扩大国内医疗服务覆盖范围,2006年先后在
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医院挂牌成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分院、萧山分院。受
区政府和闵行区卫生局委托,对闵行区肿瘤医院进行全面管理,成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医院期望通过分院的建设逐步将肿瘤治疗的先进理念推向
乃至全国,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003年9月,医院与美国德州安德森肿瘤中心(M.D.Anderson Cancer Center)正式签署协议缔结为“姐妹医院”,建立肿瘤病人远程会诊机制,为肿瘤病人提供接受国外著名医疗机构治疗的途径。2005年9月,与
国立健保集团癌症中心签订合约,正式缔结为“姐妹医院”,合作进行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经验的交流,同时建立肿瘤病人的互相转诊机制。2008年4月,与法国Gustave-Roussy肿瘤中心/癌症研究所缔结为“姐妹医院”,双方在人员互访交流、学术研讨等方面将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合作,如派遣医院年轻医师赴法学习、定期举办肿瘤学术论坛、共同申请学术课题等。2010年:与日本
癌症研究所缔结为“姐妹医院”。
  外事接待工作完成出色,秉着外事无小事的原则,历年来接待了来自美国、
、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与医院进行学术报告、课题合作、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
夫人Mrs.Blair访问肿瘤医院。日,比利时王后保拉在部分比利时大学校长、教授的陪同下访问肿瘤医院,同时保拉王后为“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揭牌。日,
国王夫人拉拉&萨尔玛公主访问肿瘤医院。
  医院平均每年主办国际会议 7-8次;共选派64名医护人员出国长期进修;组团访问欧美5次;接待国外专家162批共763人。国际会议的圆满召开对于促进医院的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影响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提升作用。
  2007年5月,肿瘤医院打破按“科”看病的传统模式,开辟按“病”看病全新就诊模式。按照肿瘤类别进行划分,开设8个专病门诊,分别为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乳腺肿瘤、腹部及软组织肿瘤、肝胆胰肿瘤、淋巴瘤、
、妇科肿瘤。“专病门诊”的推出有效引导分流初诊病人,方便病人就诊,从而有效缓解肿瘤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0年为贯彻响应上海市卫生系统推出的世博“三化”文明服务二十条的举措,从布局流程、信息公开、举止礼仪、服务质量、便民举措及医患关系入手,不断强化医院管理,使医院的医疗服务更好体现世博精神,更快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
  自2007年实施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以来,在完善体制上进行探索,与各临床医技职能科室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在责任书中对科室工作目标作具体要求。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并结合
教育,全面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专项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建立医院规范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医院门诊楼(北楼)于2006启用,医技楼(南楼)于日启用,至此,我院占地面积为62亩,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我院积极进行分院建设,分别于2006年1月、2006年12月合作成立了台州分院和闵行区肿瘤医院和;
第四人民医院、
第二人民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分别为我院肿瘤学基地。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正式开工。
  攻克癌症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作为中国抗癌事业的中坚,在80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曾经创造了恢弘的业绩,书写了璀璨的篇章,让我们共同携手并进,为达到“至2011年,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成亚洲一流的肿瘤防治与研究中心”的中期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规模/上海市肿瘤医院
  目前,有职工98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32人;正、
120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42人。
院长、刘泰福教授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
科室设置/上海市肿瘤医院
  设有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腹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化疗科、放射治疗科、中西医结合科、姑息治疗科、麻醉科、放射诊断科、医学检验科、药剂科、内窥镜科、病理科、超声诊断科、核医学科等临床及医技科室;现开放床位780张。年门诊量34.4万人次、住院人数1.48万人次、手术例数近1万人次、放疗病人3800人次。
人才与成果/上海市肿瘤医院
  医院拥有肿瘤学国家重点学科,设有肿瘤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近年来,医院科研教学硕果累累,2004年,由教授领衔的课题《乳腺癌的基础与临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39名,博士研究生22名;毕业硕士毕业生10名,博士研究生20名。目前,在读博士生59名,硕士生97名,博士后2名。发表论文203篇,其中SCI论文23篇,中华系列69篇;出版专著4部;获1项发明专利;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成就/上海市肿瘤医院
  作为上海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经过76周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放射治疗、肿瘤病理、乳腺肿瘤和大肠癌为优势学科的医疗特色,在肿瘤治疗的专业性、综合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科研/上海市肿瘤医院
  1987年上海市抗癌协会成立并挂靠在医院,开始联合主办《抗癌》杂志、《抗癌动态》刊,1991年医院主办学术刊物《中国癌症杂志》。1993年将市卫生局批准医院成为上海市乳腺肿瘤防治中心。此外,分别于1994年、1999年、2006年被上海市卫生局认定为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肿瘤化疗质量控制中心。1995年病理科被评为上海市领先学科。医院的肿瘤放射治疗、乳腺肿瘤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被上海市卫生局遴选为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004年肿瘤病理学列为上海市卫生重点学科。大肠癌为复旦大学重点学科。
DC-CIK生物治疗/上海市肿瘤医院
  上海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应用的DC-CIK生物细胞免疫抗癌技术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科学家根据最新的细胞学和免疫学而研究成功的肿瘤治疗新技术。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体免疫系统内,有两种专门对付癌细胞的功能细胞:DC细胞和CIK细胞,但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仅占1%左右,肿瘤患者体内的含量更少。科学家们经过刻苦攻关,成功从人体外周血中分离出这两种细胞,通过专项实验室增强培养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能系统杀灭癌细胞,防止转移和扩散。全面体现生物细胞免疫抗癌优势的“DC-CIK生物细胞免疫抗癌技术”能克服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方式的“不彻底、易转移、副作用大”等弊端,部分患者三到五年的生存率可提高近一倍,是国际公认的有望消灭癌细胞的肿瘤治疗第四大新技术。
理念/上海市肿瘤医院
  为提升医院的医疗和学科建设水平,推广肿瘤疾病的先进诊疗理念,贯彻肿瘤疾病的诊疗指南,于2005年6月成立了包括肺癌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淋巴瘤、鼻咽癌、甲状腺癌、头颈恶性肿瘤、前列腺癌、妇科肿瘤、肝胆胰恶性肿瘤、骨和软组织肿瘤等12个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这是一个以病人为中心,以完善治疗为目的的系统化工程,各协作组分别有一位召集人,并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肿瘤病理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超声诊断科的教授共同参与讨论每个患者的诊治方案,力争使患者接受最正规的系统化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
服务范围/上海市肿瘤医院
  医院不断拓展对外交流领域,扩大国内医疗服务覆盖范围,2006年先后在浙江
、浙江萧山医院挂牌成立
台州分院、萧山分院。受闵行区政府和闵行区卫生局委托,对闵行区肿瘤医院进行全面管理,成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医院期望通过分院的建设逐步将肿瘤治疗的先进理念推向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003年9月,医院与美国德州安德森肿瘤中心(M.D.Anderson Cancer Center)正式签署协议缔结为“姐妹医院”,建立肿瘤病人远程会诊机制,为肿瘤病人提供接受国外著名医疗机构治疗的途径。2005年9月,与新加坡国立健保集团癌症中心签订合约,正式缔结为“姐妹医院”,合作进行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经验的交流,同时建立肿瘤病人的互相转诊机制。
  外事接待工作完成出色,秉着外事无小事的原则,历年来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
、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与医院进行学术报告、课题合作、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比利时王后保拉在部分比利时大学校长、教授的陪同下访问肿瘤医院,同时保拉王后为“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揭牌。日,摩洛哥国王夫人拉拉&萨尔玛公主访问肿瘤医院,在全院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接待任务。
  2006年正值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院75周年,也是医院的学科建设年,肿瘤医院举办了“中德放射肿瘤学研讨会”、“第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暨沈镇宙教授从医50年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上海—大阪病理组织学研讨会”、“第五届上海国际肿瘤放射治疗学术大会”等一系列国际性学术大会来庆祝75周年院庆。国际会议的圆满召开对于促进医院的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影响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提升作用。
  贯彻响应卫生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不断强化医院管理,从提高信息化程度、规范收费、缩短就医流程、落实便民利民措施等方面入手,进一步缩短病人就医等候时间,认真研究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促进医院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并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建立医院规范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肿瘤医院新建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工程为上海市市政重点工程的配套项目,随着肿瘤医院“十一五”基建规划的进程推进,9月18日肿瘤医院新建门诊大楼正式启用,为来院就诊病人提供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医技楼正处于工程建设中,预计2008年底完工。
  肿瘤医院院训是“关爱、团结、求实、开拓”,医院将本着关爱病人、团结同仁和求实的工作精神和态度,立志开拓肿瘤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新途径。为切实落实2007年度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科室管理的水平,院部与各临床医技职能科室主任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参考医院管理年的各项评估指标,对医院的临床、医技、职能科室2007年具体工作目标做具体要求,为达到“至2010年,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成亚洲一流的肿瘤防治与研究中心”的中期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生殖与避孕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9次
参与编辑人数:1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47:49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肿瘤医院如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