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在泾县仁杰医院所有医院查不出病因

七一怀念父亲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今天是七一党的生日,在这个日子里追忆父亲,或许是我们巳过知天命人群的历史责任。特别经历了多年的社会动荡、政治轮回、和文化浩劫,我感到我们这代人对上辈的人与事知道得太少了,有必要给我们的后辈续上音弦。好在有了互联网,有了博客这个平台,使人能畅所欲言,做自己想做而以前不能做的事了,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太多太多,而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我以为,忆祖与续祖是我们传承给我们儿孙最好的文化遗产。
&&&&&父亲原籍在皖石埭(台)县城广阳镇。原名苏意蕙(),参加革命后改名为苏帅仁。父亲是皖南名人之后,是宋词人苏东坡之弟苏辙第34世孙,徽商“苏百万”族人,台湾著名女作家苏雪林是其堂姑母。其父苏泽轩,1923――1925年在北洋政府财政部主事。父亲13岁时就痛失双亲,跟着祖母长大;一个姐姐远嫁湖北黄石,一个弟弟也早逝。所以苏氏宗族虽然显赫,但是到了父亲这一分支,却是凋零衰败了。
&&&&七七事变”后,父亲于1937年9月参加革命,随后由“一二.九”学生领袖黄诚[清华大学救国会主席]介绍入党。1938年8月父亲受中共皖南特委派遣,到家乡崇实中学任教师作掩护,建立起中共石埭县首任党组织并亲任书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父亲在家乡是一个传奇式人物,被民间颂为奇人,口碑极好,几版的“石台县志”中都有记载,父亲是家乡的骄傲。参与多次抗日暴动,后组织游击队,早期担任中共黟【县】祁【门】休【宁】县工委书记;曾任皖南黄西独立团政委,在解放战争大军南下渡江期间,曾作为敌占区游击队领导,策应解放军渡江作战,据说电影《渡江侦察记》与大军接应的地下党原形即指他。“人民日报”曾刊当年二野11军政委渡江回忆录中提及父亲。鲍先志中将“雄师渡长江”[原载{红旗飘飘}14集]中,有关于父亲苏帅仁率皖南游击队与大军会师的记载。
&&&&&&&八十年代初,大弟陪同父亲去皖南参加“皖南事变”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看到当年与父亲一起的三个本地最优秀人物,由于当时选择目标不同【黄埔军校、共产党】,结局大相径庭,数父亲最惨,很不理解,对父亲说:“你当年走哪条路都比走这条【参加共产党】路强,你为什么呢?!”父亲怒视着他半晌,冒出一句话“脓胞不带【言下之意当时共产党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加入的】!”作为知识分子的父亲,用现在的话来讲,他是当时的社会精英,时代的先知先觉者。
父亲的一段婚姻往事&
&&&&&&&父亲在世时因政治缘故对往事忌讳如深,我们子女都不太了解他的过去。还是因为神奇的互联网,我们在上海某高校教师的博上发现了父亲的踪迹,并联系到了一些亲戚,还得到了父亲25岁时的照片。这才知道父亲还有一段婚姻往事:祖父苏泽先(轩),1923年与同乡倪文铭同在民国财政部任职,同住前门外石埭会馆。据说苏泽先(轩)与倪文铭极谈得来,许下子女姻缘,倪文铭二女倪多吉嫁泽先(轩)公长子苏薏蕙(苏帅仁)。倪文铭之弟倪文硕由倪文铭指引进入金融界,是中国金融界巨子,解放前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任一级襄理、常务董事,给号称中国的“摩根”的上海银行董事长陈光甫当私人秘书。
&&&&&&&据亲戚追述,父亲极不待见前妻倪氏,甚至说父亲参加革命的原因是“逃婚”。每次祖母去倪文硕家看望孙媳妇时,【因为倪文铭也早逝,其弟倪文硕就成了倪氏的监护人】,想到常年外出不归家的孙子,常常是泪流满面,气得以头撞墙。父亲的这段包办婚姻在一解放就结束,与倪氏没有留下一儿半女。1951年父亲与我母亲结婚后,连生了3男2女五个孩子,与母亲感情甚笃,一辈子没红过脸,堪称模范家庭的楷模。
父亲“吃里扒外”的惊人往事
&&&&&&&父亲在“皖南事变”中,身陷囹圄,曾避居老家石埭。父亲给当时远在香港的叔岳父倪文硕去信求助,欲借倪文硕的社会影响摆脱控制。因倪文硕曾任中国农民银行总会计,当时理事长是蒋介石,蒋曾邀硕公做官,被硕公婉拒的历史在石埭老家当时出名,当时石埭县政被倪文硕威望所慑,只好同意父亲去屯溪上海银行下属屯溪“福新面粉公司”任职。父亲在屯溪“福新面粉公司”半年许卷走部分资金不辞而别。原来他不但不思图报叔岳父倪文硕救助之恩,反而与欧阳惠林一起密谋策划,把面粉公司的资金卷走给共产党做活动经费,由欧阳惠林提供帐号并转款。[欧阳惠林解放后曾任江苏省省长。]
&&&&&&&据倪文硕儿子倪兆京【上海交通大学毕业,70年代末任邮电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兼总工;妻钱妙福退休前任上海无线电管理处(局)总工程师。】日记记载:倪文硕早知父亲参加了“异党”,但他仍是自已侄女婿,他预料父亲命运有二,一是内战中捐躯,一是“异党”成功,会做大官。他不能做不仁不义之事。尔后,倪文硕专程去屯溪,替父亲还了钱,平了事!
&&&&&&当年澎湃把农民引到自家“吃大户”,父亲把亲属的钱往共产党里挪,那时的共产党员【为了理想】真是六亲不认,视钱财为粪土。三十年河东河西,现在的官员,想方设法地是把国家的钱往私人手里贪。几乎没有不贪的官,老百姓也司空见惯。哪有把自家的钱往外扒的!幸亏父亲去世得早【1989年】,要是活到现在还不被气死!时代变了,像父亲他们那一代人现在看来很傻,只能说父亲他们那一代人是理想主义者。
父亲的历史问题
&&&&&&皖南事变爆发的前一周,父亲已经随皖南特委书记曾山[苏帅仁时任皖南特委秘书,是曾山的主要助手]的先遣团,从安徽南陵的东南方向成功撤到苏北。随后皖南事变爆发,中央与新四军军部联络中断,叶挺项英生死不明。根据中央指示,苏皖区党委书记邓振询专门指示:派苏帅仁[鉴于苏是当地人,又是当地党的创始人。人脉熟,情况清楚]单人化装潜回皖南,联络项英传达中央指示。此项任务作为死任务必须完成,在当时的情况下,说白了就是把父亲往虎口里送。果然父亲一入境即被认出[他在当地是名人]。在党组织多方营救下,具保释放。【由当时的太平县县长焦鸣銮{解放后曾任省民革副主委}作保,并带办了一个形式上的手续释放。】软禁在家乡石埭。后由叔岳父倪文硕帮忙脱离险境,回到山东根据地。
&&&&&&&从此,这段历史成了父亲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每逢运动必拿其说事。以致父亲自嘲为“老运动员”。总也讲不清道不明,直接影响了父亲的仕途。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初始未曾料到的,党内的残酷斗争使人寒心!
1959年父亲划成右倾
&&&&&&&五十年代曾希圣在安徽当省委书记,政治上推行极左路线。在1957年反右斗争和此后的三年困难大饥荒中,使安徽沦为重灾区,冤狱重重,饿蜉遍地。所谓右倾,就是反对当时的大跃进饿死人的做法。以张凯帆为代表的有良心的安徽官员,因为目睹百姓饿死太多,不顾官帽拍案而起,最后一个个被弄的下牢坐监!父亲是受李世农案件牵连,被打成右倾的。小时侯听父亲说过,一开始他还是“打虎【右倾】队长”,省里布置任务下达“老虎”指标,他说没有那么多老虎怎么办,总不能硬套吧?说这种话就是右倾,所以很快自己就成了“老虎”了。1959年父亲被下放泾县劳动。我们全家跟后前往,正好赶上三年困难,度过了一段异常艰苦,不堪回首的岁月,全家人死里逃生,直到62年甄别平反。父亲在等待甄别期间,恰逢毛泽东一纸手令在全国范围内一律停止甄别平反。仅仅只差一个星期,父亲的冤案不能平反!老战友张凯帆、杨明处于同情,私下与芜湖地委书记朱农【也是父亲的老战友老部下】商量,把父亲安排在芜湖,象征性地给父亲安排个芜湖地区卫生局副局长【拿工资吃饭的地方】工作。
父亲与曾希圣的个人恩怨。
&&&&&&曾希圣在安徽号称曾霸王,个人品质恶劣。曾希圣酷爱围棋,与人下棋,私下里只准赢不准输,在安徽谁都怕他,与他下棋都让着他,只有父亲不吃他这一套。父亲苏帅仁围棋棋艺较高,每次与曾希圣下棋都是率性尽情,下得曾某狼狈不堪,常常不欢而散。[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父亲看不惯他的霸道作风。].终于在一次下棋时,曾希圣积蓄已久的恶气终于爆发,曾希圣恼怒之下掀翻了棋盘。父亲说:“政委[父亲在新四军七师时,曾希圣是苏的老上级和棋友。]你输棋不要输人!”曾希圣指着家父鼻子说:“苏帅仁你品质恶劣!”.....双方对骂,家父拂袖而去。从此两人绝无来往,埋下日后祸根。
&&&&&&&家里珍藏有父亲的一副好围棋,是战争年代缴获的,陪着父亲戎马生涯。【父亲在苏北时曾与陈毅老总在作战转移间隙中,从马背上卸下棋盘坐地对弈,是战地一道风景线。】圆形棋盒是紫檀独木挖出来的,与盖浑然一体。棋子是云南出产的号称“云子”,黑棋子对着光看是绿莹莹的半透明状。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说,这棋子当时是一两银子一颗。不但不给曾希圣摔,也不允许和他下棋的那些老朋友敲,晚年曾经为棋友输棋砸子与棋友翻脸,这是后话。
&文革劫难显本色
&&&&&&&&1966年文革开始,父亲作为有历史问题的“死老虎”,理所当然地最早受到了冲击。父亲被戴高帽子敲锣游街,抄家封门、关押住牛棚接踵而至,我们家庭遭遇了灭顶之灾。父亲被纠斗时的惨烈状况我是不忍在此叙说的。只想说说父亲坦然面对政治风暴的智慧和远见:
&&&&&&&一,绝不自杀。文革初期,父亲的一些老战友顶不住自杀了【比如上海的罗白桦夫人】,父亲听了异常痛心,和地委的老干部一起批斗时就再三劝慰大家:“死了就永远讲不清了,只要留得青山在,总有清白的一天”。并列举共产党在延安整风时的极左错误,许多历史上没受过冲击的工农干部在父亲那里增长了见识和勇气。
&&&&&&二,乐观主义。一次我到牛棚去送饭,听见造反派恨恨地说:“苏帅仁想得开哦!每餐都吃甲菜!【关押在父亲原来当院长的医院里,有食堂】”。
&&&&&&&&三、保护同志。文革时造反派外调人员络绎不绝,都是到父亲这儿来寻战友们“罪证”来的。记忆中有调查曾山【曾庆红之父,父亲在皖南特委时是曾山的秘书】、胡明{前旅【顺】大【连】市市长}、方培芝【父亲的学生,1949年解放前夕在父亲的策反下起义投诚的】等。
&&&&&&&&当时中央专案组调查人员非要父亲证明曾山的莫须有问题,父亲不干,面对专案组人员的高压,父亲言语激烈,最后还拍了桌子【当时我在现场亲眼目睹,非常地害怕,总觉得父亲是在惹火烧身】。还有调查胡明的。还记得当时父亲对调查人员说的话:“当时斗争是很复杂的,不是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共产党员是双面或三面是很正常的,是工作需要,不能由此就说是叛徒!”【所以现在我看电视{潜伏}有感】&。
&&&&&&文革期间,我们5个子女中有4个下放农村【只有我一人留城】。每逢上调受父亲问题牵连不能回城。大弟1976年曾被招入伍,在部队已经当了一个多月的兵,被人揭发有“家庭问题”而退回。绝望之下,兄弟们准备去找父亲的老战友熊兆仁【解放后任福建军区、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等职。】解决前途问题,父亲坚决不同意,不愿意连累熊兆仁,我们当时很不理解。
&&&&&&&虽然父亲后期政治生涯中官职不大【打倒四人帮后所有问题得到平反】,但永远是核心人物。我家在文革后期,就成了地委里的一个政治沙龙。老干部们喜欢聚集我家,听父亲讲当时鲜为人知的党内秘史。父亲解放前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曾住在名演员舒绣文家,对蓝苹[江青]的身世很了解。每每说起“烂苹果”[江青],总把我母亲吓得半死,摇头使眼色给父亲,阻止他继续说,可惜父亲在兴头上,全当看不见。
&&&&&&&现在回想父亲在政治风暴和文革中的态度,不由得不想起我们苏家的老祖宗苏东坡:狂放洒脱的性格,被贬时的寄托山水自然的情怀,简直是一脉相承。
生活中的父亲是个健谈风趣的人,而且文武双全。
&&&&&&&苏州大学原校长陈克潜教授【陈祖父陈惟彦是我国北方民族工业的先驱和现代水泥工业的创始人。陈氏家族与苏家倪家都是祖籍皖石埭县的名门或名人。】&为纪念崇实中学诞生九十周年所作“崇实中学&&九十年春华秋实”文章中是这样评价父亲的:“苏帅仁文武双全,是崇实[中学]校友中的佼佼者..........”。
父亲多才多艺。字书棋画样样精通。
&&&&&&&尤其是父亲的书法。据说父亲早年居住在倪家时,深受其岳祖父倪久香金石书法熏陶【倪久香,前清秀才,书画家,金石家,是当时公认的“大书法家”(出版数十本遗墨字帖)】,练就一副好书法功底。
&&&&&&&&父亲练了一辈子的毛笔字。从小到大,家里揩屁股的草纸,全是墨迹,都是父亲练完字后才作手纸用。文革后期看到过父亲与前安徽省委书记张恺帆之间的一封私信,信中张恺帆要我们子女好好跟父亲学书法,这位“龙华千载仰高风,烈士身亡志未终;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的作者,谦虚地说自己书法没有父亲好,让我们子女对父亲的书法造诣有所认识。
&&&&&&&父亲也曾经让我们子女学习书法,但是他要求甚高,提笔写字时要求腕上必须放一小碗水,几番下来,兄弟姐妹们都不干了,他也不强求,完全凭我们的兴趣。我的兴趣不在练字上,常常是躲在父亲身后,乘他不注意,猛地抽他手中的笔――当然是次次落空。父亲得意地说:“你能抽动我的笔吗?没门!”
父亲的旧体诗词也写得很好,有一幅赠给小弟的警言印象尤为深刻:
&&&&&&&&&&&&&&&&&&&&&&&&&&&&&&&&&&&&&&&&&&小溪不知自己浅,总是到处游荡;
&&&&&&&&&&&&&&&&&&&&&&&&&&&&&&&&&&&&&&&&&&大海不觉自己深,还在凝神思索。
&父亲对七七年恢复高考考上大学的兄弟们寄予厚望,用诗词激发他们励志。
&&&&&&家里至今留有父母亲密友吴文瑞、宋亦英夫妇【吴文瑞是原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副秘书长,宋亦英是安徽省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诗词女作家】赠送的线装老版本【辞海】,有几十本较老版本的二十四史,和一些残缺的徽墨歙砚。文革中造反派抄走一个2寸见方的大玉玺【印章】,宋徽宗赵佶的画等等,已经不见踪影了。现在二弟喜爱古董收藏,想必也是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我们子女永远搞不清父亲那些本事【才艺武术】是从哪里学来的?!五十年代初我们家住在省委宿舍时,省委机关每逢节庆活动,总有父亲的两个保留节目:拉二胡、玩杂技。至今我还依稀记得父亲在省委大礼堂台上,头顶八仙桌的一条腿情景。
父亲拉二胡,老是一二个曲目,已经听得烂熟,也不知道是什么?可是在八个样板戏统治的10年里,倒是不同的声音。打倒“四人帮”的前夕,一天,家中收音机里突然响起了那么熟悉的二胡曲,原来就是父亲天天拉的,问父亲才知道叫“良宵、二泉映月”,就听父亲说:“【国家】要出大事了!”
&&&&&&&&父亲还会变小魔术、玩牌。小时候父亲经常教我们用手影玩,我现在还会用手影变老鹰等。原市委书记刘健农对父亲的牌技佩服得不得了,可惜父亲生前从来没有向我们展示过,每当提起,总是淡淡地说:“那是玩老千!”
&&&&&&&父亲的水性极好,据倪兆京【倪文硕之子】日记记载,年少时的父亲游泳功夫了得,能一口气潜至对岸,很受儿时玩伴佩服。
&&&&&&&记得1965年毛主席号召到大江大湖去游泳,父亲借由逼着妈妈,率领全家人到镜湖去游泳。母亲胆小半蹲在浅水里不敢向前,父亲教我们孩子学游泳。父亲把我扛到深水处,简单地说了一下漂浮水面的方法,乘我不注意突然游开,我在深水里挣扎着喊救命,他在远处喊“抬头、挺胸!”,看到我快不行了,才过来把我捞起,从此我再也不愿意和他学游泳了。那年头,夏天里没有人家敢让孩子游泳,只有我家,任兄弟们到青弋江、长江去游泳,三个兄弟很快学会了游泳,一个个十几岁就横渡长江,游泳算是后继有人了。
&&&&&&&父亲懂些中医,文革闲时又会学了针灸,给母亲针灸治好了她顽固的失眠症。自此上门求医的络绎不绝。每次我有个小病小灾,他就拿出针灸,吓得我钻桌底床底,不敢轻易说哪里不舒服。后来我也在赤脚医生培训班学了3个月,替牙痛患者针灸,发现有奇效,但是就是害怕父亲的针灸,不相信父亲。
&&&&&&除了非常时期【三年困难和文革初期】,我们的家庭氛围是很愉快的。每次家里吃饭都是愉快的大聚会。父亲喜欢在饭桌上讲经讲史和他年轻时那些奇闻轶事【母亲酷爱文学,对我们女孩子影响大些】。父亲小时候练过武,又参加过黑道,在青红帮青帮中,据说辈分还很高。有次他到上海【他在共产党地下组织上海贸易货栈工作过;】,途中没有钱,立马在轮船甲板上摆下棋摊,用江湖黑话大声吆喝,引来黑帮捧场,一会儿就筹集到了许多大洋作为党组织经费。
&&&&&&&&父亲与母亲的关系异常融洽:母亲对父亲很是欣赏,在孩子们面前经常夸奖父亲的能耐,对父亲充满了崇拜之情;而父亲一生都把母亲捧为宝。比如吃饭时总是把好菜往母亲碗里夹,还要补上一句“他们【孩子】吃的日子长呢,你不要管他们!”【母亲心疼我们子女,总是把有限的好食物分给孩子们】
&&&&&&&父亲一辈子都称呼母亲为“小程”。母亲五十岁后在外人和孩子面前,对这称呼有些腼腆,说:“你不能再叫我小程了!”父亲不以为然地回答:“你在我面前永远是小程【母亲比父亲小13岁】!”从小到大,我们已经习惯了尊重母亲为大的氛围。
&&&&&&&&&&&&&&&&&&&&&&&&&&&&&&&&&&
我们家还是严父慈母的典型,父亲永远扮演着“狠”角色。
&&&&&&&父亲用军事化方法管理我们五个子女。立了规矩一条条贴在墙上:撒谎打几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打几板子;丢东西打几板子――都是明文规定的。到了犯错时,只能乖乖地伸手让父亲打。最不人性化的是打时还要自己数数,声音小了父亲还“狞笑”着假装不算数,每打一板子我就拼命抽手双脚乱跳,嘴里喊着“不要,打轻点”..........。我们每次挨打时母亲在一旁说情甚至袒护,但是总不会因此而少打。文革抄家时,小弟乘乱把写有“专打小应生”的竹板毁掉,直到成年以后才提及此事。所以,我们兄弟姐妹都是比较亲近母亲而对父亲耿耿于怀――挨板子的滋味永生难忘!可是现在是想重温也永远没有机会了。
&&&&&&&小的时候,父亲说我生下来还没有猫大【我是双胞胎中小的,只有3斤多】,眼看没气了,他就把我往地下一扔,说扔了算了,还是我妈妈舍不得才抱回来..........,我一直信以为真,气得要命,我越生气父亲就越快活――现在我发现我们姐弟也遗传了父亲的这个秉性,喜欢逗小孩子们生气,这才知道那时父亲是在逗我们玩,联想到六十年代末我已经十几岁了,生病时父亲还背我上医院的情景,不禁心生感动,把小时候挨打的怨恨化为乌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亲的认识越发深刻:原来我的父亲是男人中的佼佼者!作为丈夫,父亲是天下少有的好男人!
&&&&&&&日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时,左右邻居感叹:“苏老去世了,张家山再也没有好男人了!”,【父亲服伺卧病在床的母亲已经十余年,任由母亲使唤和挑剔,不容易啊!】
&&&&&&灵堂上的挽联是兄弟们撰写的:
&&&&&&&&&&&&&&&&&&&&&&&&&&&&&&一生坎坷磨难历尽献身革命志不移
&&&&&&&&&&&&&&&&&&&&&&&&&&&&&&文武兼怀才略未酬长使生者泪沾襟
&&&&&&父亲去世时,张劲夫,姬鹏飞,谭启龙,李步新,张凯帆等老战友老上级都曾发电报或打电话,表示悼念之情。这就是父亲所得到的最后一点安慰了。
&&&&&&父亲生前多次提起死后要作灰烬撒掉,嘲笑睡水晶棺材的人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母亲程泽日去世后【母亲在父亲走后了无生趣,坚持到次年父亲的忌日准备同去,在医院的抢救下多延迟了10天】,我们按照父母【母亲在遗书里交代连追悼会也不开】的遗愿,选择让父母的骨灰同葬在黄山脚下太平湖的湖底,好让他们魂归故里。
&&&&&&沧海桑田,皖石埭(台)县城广阳镇连同父母一起已经静静地躺在太平湖底,怎不叫人惆怅!
(联系邮件或QQ号:) ( 11:59:13)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1938年4月由黄诚介绍入党的苏帅仁[中】、崔思权【左,解放前牺牲】、赵节?(右) 原名赵德欧,曾用名沙扬、劫士。原华东?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1953年任北京中央广播事业局国际部副主任,后任对外部(现国际台)副主任兼华侨部主任。 ( 12:03:21 )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父亲和战友:右起第一人杨明【&原安徽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第二人苏帅仁;左起第一人赵节?左起第二人罗白桦【1953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建委副主任等】 ( 12:05:24 )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照片背后说明:1950年父亲在芜湖,正在编写华东野战军三野战史 ( 12:07:23 )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父亲和战友:右起第一人杨明【&原安徽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第二人苏帅仁;左起第一人赵节?左起第二人罗白桦【1953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建委副主任等】 ( 12:08:38 )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华东野战军三野战史编写委员会成员留影,父亲苏帅仁【前排居中】 ( 12:12:06 )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1951年父亲任省“五办【财经办】”主任【前排左手第4人】 ( 12:14:03 )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熊兆仁夫妇在我家留有多张照片 ( 12:16:50 )
------------------------
[网友] 太平洋警察099:
值得怀念!!!!!!
&&向先烈们致敬!向烈士学习!祝烈士们、万枯长青、永垂不朽! ( 12:19:36 )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1952年宋亦英拍摄的吴文瑞手抱哥哥小时候的照片 ( 12:36:35 )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父母手中抱的是熊兆仁的女儿“小百?生”,摄于日熊的住宅前。 ( 12:37:52 )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解放前夕父亲【左二】在芜湖陶塘【镜湖】边。左五着长袍者是前市长章尚忠的父亲章啸衡。 ( 12:45:59 )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以上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也许当事人都没有了,作为史料特意发上。 ( 12:51:37 )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加一张父母结婚的老照片。 ( 12:52:56 )
------------------------
[网友] 胜者王爷尽可吹:
胜者王爷尽可吹
吹的后人不知道历史是怎回事了 ( 14:51:10 )
------------------------
[网友] 不问不知道:
只要是为新中国成立做过一点贡献的人,我们都应该纪念他,前人为革命抛头颅时,并没有想到革命成功后如何享受,只是部分人及后代不努力,腐败了,老百姓们恨之,但是对于先辈的光辉不容抹去。日本人连东条英机都供奉,我们对先烈们更应该尊敬。否则再有外侵,何人抵挡。有国才有家,尽管国家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还要看到主流,看到进步的地方。 ( 18:58:58 )
------------------------
[网友] 大话猫咪:
“只讲奉献,不谈索取”真正革命者的姿态。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可万变不离其中-----服务于民。
缅怀所有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 21:00:56 )
------------------------
[网友] zhangxianh:
好,图文并茂,保存了史料。希望多刊发这些文章。 ( 14:03:54 )
------------------------
[网友] xinxiliu:
向革命先辈们致敬!顶一下! ( 9:03:39 )
------------------------
[网友] 多管闲事一人:
上海市罗白桦【原上海市建委主任】夫人自杀一说,系误传。
罗夫人在50年代曾遭受政治冲击,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2002年去世。
特此更正。 ( 16:00:26 )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我父亲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风湿性关炎,别
匿名用户&&&&
| &&&&浏览9693次 &&&&| &&&&提问时间: 10:21:47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我父亲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风湿性关炎,别人说不能喝酒?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免疫反应、遗传、感染、内分泌因子等造成。不可以喝酒的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当前位置 : &&&&
希望提供的帮助:患者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我父亲去年工作很忙,常常加班,之后感觉心律不齐,Halter检查一天心律不齐次数上万,便立即进入急症监护室,可是父亲自我感觉却没有那么严重,只是一天之内会有几次心慌的感觉,并无其他不适的症状。经医院一系列的检查,说是先天性二尖瓣狭窄,但这个父亲早就知道了。后来医院建议做造影,因为父亲和家人害怕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便没有做。医生还建议父亲手术换一个人工的二尖瓣,但是这个手术会有风险,而且父亲觉得目前自己的感觉还行也没有同意手术,选择保守治疗。住院这段时间因为没有查出具体的原因,因此除了一些营养型的药物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治疗。出院时halter检查,心率不齐现象减到了一天几千次。出院后父亲去看中医,吃了几副药之后情况有所好转,心律不齐的现象也少了很多,经halter检查,一天已经降至几百到一千左右。到目前为止,父亲已经经过了几个疗程的治疗,之前每天还会有一两次感觉心慌,但最近几周都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了。虽然是这样,但是总是因为没有最终确定病因,我还是很担心,不知道这种情况是否需要再作进一步检查,像造影一类,还有就是造影的危险有多大,是否会将正在好转的病情刺激的再次变坏。而换二尖瓣据说年纪太大再做危险性会增加,可是现在要是做也存在一定的危险,这种情况是否真的必须要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父亲比较胖,但只是肚子,因为心脏不好,所以也不知道什么减肥的方法比较适合,经过实物减肥,但是效果不佳。根据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建议。万分感谢!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从发病到现在有一年多目前一般情况:血压正常(奇怪的是父亲住院之前半年到一年一直有些高血压,超出正常范围的高限一点儿,但是住院后到现在就都一直正常了);脉搏一直都在60~70多;精神很好;体力也不错,没有干什么重活,但是现在一直上班,早上起床后和晚饭后都会慢步1.5~2个小时,不觉得疲惫;食欲、睡眠及大小便情况都很好。除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外没有其他检查出的身体异常情况。病史:30岁左右时得过乙肝,但当时就完全治愈,之后几十年检查都完全正常。没有家族史和药物过敏史。
病历资料 :
病例资料仅医生及患者本人登录后可见
二尖瓣狭窄要不要手术除了要考虑心律失常外,还要考虑病人现在的心功能以及心脏的改变,如果病人现在的体力有明显下降,或二尖瓣狭窄呈中重改变。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大夫郑重提醒: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学术职称:暂无信息
中医针灸推拿针刀治疗颈椎病,腰间盘突症,肩周炎,不孕症。
中医针灸推拿针刀治疗颈椎病,腰间盘突症,肩周炎,不孕症。
1988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在汝州市卫校从事医疗教学与临床工作至今,期间在我市个体医院任
1988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在汝州市卫校从事医疗教学与临床工作至今,期间在我市个体医院任业务院长三年,现工作之余在市区开办个体诊所。
陈选朝官方微信
加医生为好友随时随地咨询
国家工信部网站备案号:鄂ICP备号-1&&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特别声明:网站旨在提供医患咨询互动服务,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Copyright&(C)&&问大夫&&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泾县东方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