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学校可以学校不给转专业怎么办?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看看哪些学校入学后可以转专业
http://www.jiaodong.net
08:31 生活日报 &&【
  填完志愿后,“转专业”成为我省考生及家长关注的一个热点。很多考生表示:“凭我的高考成绩能上重点大学,但是不能挑一个好专业,能不能先报这个学校,专业不满意等进校以后再转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数十所名校都推出了进校后重选专业的政策。
  清华大学:部分专业一开学就有转专业机会
  据该校招办人员介绍,新生进入该校后,应该说有比较充分的发展空间。第一,在所选择的院系内,有选择专业方向的自由,比如经管学院事实上有四个专业方向,低年级的时候课程是平台课一样的,高年级才分方向,这时候同学和院系双向选择。第二,今年是8月18日左右开学,开学后一报到,学校内化学生物学基础、临床医学专业等就有一个申请和选拔的机会。
  北京大学:每年有近20%的学生可转专业
  该校现在强调“通才教育”,淡化专业概念,“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各专业最好老师的课程。”该校招办人员表示,北大每年有大约35%的学生选修双学位,还有近20%的学生可转专业。由于该校实行按院系或学科大类招生,报考志愿时无需在院系内选择具体某一个专业,而是入学后1至2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在全院系范围内自主选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大一或大二下半学期可分流专业
  该校本科教学培养思路是宽口径厚基础,强调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在招生过程中,先按照大类招生,之后在后续的教学中划分专业。在教学的前两年,先进行基础课程培养,到大一或者大二下半学期具体分流专业。
  复旦大学:每年提供600余名转专业名额
  如果考生被该校录取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在入学后第二学期或第四学期有一次机会可以提出申请转专业,每年全校各专业共提供600余名(约占招生数的20%)的转专业名额。从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可以申请第二专业、第二学位课程的学习。在完成主修专业学习的前提下,学生完成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培养计划后,将获得复旦大学颁发的第二专业、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山东大学:本专业排名前10%可免试申请
  据该校招办人员介绍,学校将按大类招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选择专业(类)时更关注自身的志趣、爱好,体现以考生为本的原则。
  至于新生转专业的问题,招办人员回答说,该校在大一下学期,除部分特殊招生类别的考生外,允许学习成绩在本学院(专业)排名前10%的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免试申请调整专业(类);其余学生只要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考试合格,可以通过参加考核重选专业(类)。学校还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双学位(专业)、主辅修等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
【责任编辑:孙俊杰】&【】【】&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排行
欢迎批评指正 联系电话: 责任编辑:周明翔 邹玲月
&| &&| &&| &&| &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转专业:大学专业想转就能转吗?
  “转专业”成今年高招咨询热点
  4月21日,北京。一场规模最大的高招咨询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及国际关系学院等40多所高校参加了此次活动。由于学生正处在高考冲刺阶段,前来参加咨询会的以考生家长为主,咨询场面火爆。
  笔者在咨询现场发现,今年考生及家长关注的一个热点是“转专业”。“我家孩子一模考了520分,上重点大学有点希望,可是报个好专业就有些悬了。我们的想法是:先紧着一个好学校报,专业不满意等进校以后再转专业。”崇文区的李女士如是说……
  分析起来,学生进校后希望转专业有四种情况:一是一些学生在大学录取时,被调剂到非第一志愿专业,入学后发现自己不能适应,所以想通过这个机会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二是考虑到以后就业时自己的专业不占优势,就想转一个热门专业;三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不能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专业的概念比较模糊,选择时有一些随意性,在考上大学并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学习兴趣所在,所以想转专业;四是考分不是特别理想,想先进入一所较好学校的低分专业,进校后再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曲线达到理想目标。
  进校后转专业,考生和家长们的种种想法行得通吗?
  许多高校允许转专业
  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一系列高招咨询会上,笔者通过跟踪采访了解到,有相当多的高校是允许转专业的。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说,在中国人民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转专业,但要合理有序。人大每年转专业的比例,大约占各学院学生人数的 15%―20%左右。学校对学生转专业还是有一定限制和要求的,转专业的学科跨度不能太大,要往相近专业转;同时,还要兼顾教育的公平性。比如,只有获得所在院系的推荐,并且通过了转入院系的考核才可以转入;入校时录取分数比较高的专业,对于想转入同学的要求也高。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老师于莲洁告诉笔者,北师大从2002年开始实行专业二次选择,最初仅限一年级新生,且要求一年级专业课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从2005年起扩大为一二年级学生,而且对学生的成绩放宽到及格就行。除了定向生、体育和艺术类的特招生之外,其他学生只要有志愿,都可以提出申请。当然,申请人的成绩单还要交接收院系审批研究,最后由接收院系进行笔试或者面试,根据学科和专业的特点以及院系自身的接收能力,最终决定是否同意申请者转专业。
  于老师说:“通常来讲,转专业需要两三个月的运作时间。这是因为,学校要给学生留出前期准备的时间,让学生考虑或者和家里人商量转专业的事情。而真正从提出申请到接收院系批准,大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4月23日,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贾怀义做客京华时报“拼搏―――2006高考咨询热线”时说,北交大学生在完成第一学期课程后,除铁路特色专业和单位定向培养的学生以外,无需任何理由就可以有一次机会提出转专业申请,然后在全校统一的时间内参加教务处及相关学院组织的各方面考试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可以获得转专业的资格。接收院系根据本学院的容纳能力和学生的成绩,确定转入学生名额。据统计,该校每年转专业学生约有100名左右。
  山东大学招生办的窦志强老师介绍说,山大学生只要在所学专业排名前10%就可以免试转专业,其余的要通过考试转。申请转专业的时间主要是在一年级下学期。
  笔者了解到,也有一些高校是不允许学生转专业的,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张洁说,该校不能转专业是因为学校班级人数少,尤其语言学专业跨度大。
  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办负责人介绍说,该校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医药卫生管理、医药卫生法学等6个专业,学科的专业性很强,学生入校后不建议转专业。“我们一般都是按照考生报考的专业来录取的,如果因为分数问题需要调剂,我们会打电话咨询学生的意见。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主副修、跨专业选修等途径来实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转专业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虽然一些高校放宽了转专业的标准和门槛,但不是每一个有意向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各高校情况不同,转专业都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如学生要提出申请、要通过相关测试与面试、即使考核合格也还要受到名额限制等。
  首先是转专业要得到双方院系的同意,特别是院系和专业之间差异大的专业转起来难度大。一般而言,转入的学院要组织基础学科和专业知识的考试;在本学院内转专业,或者转入冷门专业,相对容易一些;一些比较热门的院系对转入学生的成绩要求很高,名额也少;对于文科学生转到理科或者工科专业难度会更大,反之亦然。
  其次是人数的限制。各高校对转专业的名额都是有规定的,一般控制在全年级总人数的10%―20%,有的更低。据了解,兰州大学规定各学院接收转专业人数一般控制在全年级学生总人数的5%―10%之内。所以,要转专业的学生即使考核合格,也还要面临名额的竞争。
  第三是对学生成绩的限制。在采访中,很多有转专业经历的学生都感叹:成绩好的转专业就顺利,成绩不好的一般没有机会,除非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据了解,大多数高校对转专业的学生都要求成绩优秀。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的李俊凤老师说,该校转专业有三个条件:一是第一学年学习成绩在本专业排名5%的学生可申请在全校范围内转专业;二是第一学年学习成绩在本专业排名10%%可以申请跨学院转专业,或者在所在学院范围内转。三是,文经法类学生不允许向理工科转专业,文艺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不能转专业。
  现身说法:转专业不容易
  关桂峰是兰州大学03级的学生,如今她已经顺利通过了新华社的笔试和面试,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她是大一下半学期从社会学转到新闻学的,可以说,在第二次选择专业后,她的表现很优秀。
  在谈到自己转专业的原因时,关桂峰说:“我高考的第一志愿就是新闻,结果被调剂到了社会学。那时候我们学校的社会学刚建立不久,师资力量、研究水平都一般,在学界影响力不足,我个人对社会学理论的学习也不是很喜欢,所以就想转专业了。”
  大一结束后,关桂峰按照学校转专业的相关规定,向两个院系提出了申请,因为成绩优秀,她的专业转得比较顺利。关桂峰以前认为,文科是有相关性的,转了专业学起来应该难度不大,但是转入新闻专业以后,她发现情况和以前的想象有差距。因为大一没学过新专业的课,所以关桂峰不但要补修大一的课,还要跟上新课进度,学习压力很大,时间不够用。另外,转了专业就换了一个新环境,如何融进去,如何与新老师和同学交往,都面临考验。
  “转专业是不换宿舍的,所以除了上课,和新专业的同学接触很少,如果自己再不主动,就很容易被孤立了。”关桂峰说,“所以转专业要谨慎,一定对困难有思想准备。不能凭一时兴起,因为理想化的愿望毕竟和现实有差距。”关桂峰劝诫说,要考虑清楚自己将来想怎么发展,是不是非转专业不可?如果你事先只是对要转入的这个专业,抱有简单的好感,而不了解它是否真的适合自己,那是十分危险的。
  相比于关桂峰来说,杨清海在转专业这条路上走的就不是平坦之路了。杨青海在高考的时候,第一志愿报的是物理学,可是进校后学的是地理信息系统,这个专业是被调剂的。
  大一入学的第二天,杨清海就去找了学校教务处负责人,提出自己要转专业,因为他的兴趣在物理。可是教务处的老师告诉他,要拿出以前物理方面的获奖证明才行。如果没有,就不能转。“我当时就有点放弃的感觉,想着自己回去好好适应吧。不过到大一结束的那个学期,我挂了两门专业课,就下决心一定要转了。”杨清海说。
  大一整整一年,杨清海几乎都在学英语和数学,还听了经济、新闻、历史等十几个院系的课。“我发现自己对文科院系的课比较感兴趣,可是这些课在考试的时候都需要大量的记忆,而我喜欢应用型的科目,经过一年听课观察,我还是决定转到物理院去。”
  “我当时在班级成绩不好,而转专业对成绩要求是比较高的,再说我校的物理院是一个很强的院系,我想,要获得成功,就只能抱着硬拼的心态去转了。”杨清海说。
  他先是找了资环院的副书记,详细问了一下转专业的流程;然后找了系主任,具体说明了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转专业的决心。系主任签字了,可是还要去找副院长签字。“我找了副院长四次,前三次他都以我学习成绩不好为由拒绝了。后来我听说他在本科生校区有课,在网上查到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后,就在教师休息室等,这是第四次找他,可能是被我的诚意所打动吧,他收了我的申请资料。找物理院的领导签字同意也不是那么顺利,我记得也是找了四次。几经周折,最终还是如愿以偿了。”
  “转专业还是需要有一点的耐心和毅力的,尤其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杨清海说着,无奈的笑了。
  山东大学的祝凯是从机械工程转到通信专业的。他的体验是“转专业挺麻烦的,牵扯的事挺多,所有问题都得自己去解决。光等着是没有任何用的。毕竟你比人家少学了一年的本专业课程,学业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转专业有风险,有时转专业之后的学习情况会低于预期。”他建议学生在准备转专业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学好现在专业的知识,因为许多学院都是看学生大一的成绩择优录取的。
  认真搞咨询,理性报志愿
  据了解,今年高考第一次网上填报志愿时间为5月12日8时至5月17日24时,填报内容包括提前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及艺术类高职录取院校的志愿。对于有转专业打算的考生,一定要认真搞好咨询,了解自己所选学校在转专业方面的政策、条件、限制门槛等具体情况和准确信息,理性而又科学地填报好志愿。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老师于莲洁提醒说,在报志愿的问题上,学生和家长都要把心态放平和,如果报考了某专业,就要珍惜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尽快融入进去。在上大学前,孩子对专业的认识都不是很清晰,所以家长一定要把孩子引导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学里有机会转专业,但需要通过考核关,通过以后还要面临名额限制的考验,这些一定要和相关学校咨询清楚,谨慎做出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说,学校的理性引导对学生选择专业也很重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每个学科门类都是需要学生学的,国家要发展科学技术,人类文明也要我们去传承。所以选专业不能光看什么流行就报什么,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才行。据冯俊介绍,人大正在制定方案,加大通识教育的力度,拓宽每个专业的知识面,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把文、史、哲、国学所有课程都对全校开放;同时,按照学科特点把学生分成人文艺术、法政、经管、理工四大类,并将相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打通,让学生自由选择。他说:“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的自由和机会,还有效避免了盲目转专业的可能性。“社会需要多样的人才,专业也不是一直不变的,报志愿要依据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家长要多咨询老师或者专家,多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志向。”
  “我家孩子一模考了520分,上重点大学有点希望,可是报个好专业就有些悬了。我们的想法是:先紧着一个好学校报,专业不满意等进校以后再转专业。”崇文区的李女士如是说……
  ■相关链接
  今年,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和北京印刷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0所高校承诺,考生进入该校后将可重新选择专业。今年很多高校向学生强调,想转专业,一定要对申请转入的专业确实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专长;尽可能避免转专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对申请转入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要有详细了解,对课程的难易程度、能否跟上进度以及学习年限是否需要延长等了解清楚之后,再做出理性抉择。据北京娱乐信报
来源:科技日报 实习生:陈琼
            
掌上高考官方微信
掌上高考APP
主讲:程中一
主讲:袁朝乐
扩展阅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排名 学校名称      人气   相关推荐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排名 专业名称    层次  人气  开设院校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上大学后转专业限制条件多 转专业的四种情况
来源:新京报
高考已进入录取阶段,如果你收到了与自己的理想专业或院校有差距的录取通知书,你会去报道吗?其实,近几年,高校转专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高招咨询会上,家长咨询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学校是否能转专业,而高校为了吸引生源,也把转专业当成吸引生源的砝码之一。但是,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院校对于转专业依然有许多限制性的条件,并非&想转就能转&。
部分高校可文理专业互转
2005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规定》,表示&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已经开设了进校二次转专业的机制,一些高校已实行了10余年。
北师大从2002年开始实行专业二次选择,最初仅限一年级新生,且要求一年级专业课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从2005年起扩大为一二年级学生,对学生的成绩也放宽到及格就行。据北京师范大学招办主任虞立红介绍,学生在转专业的时候不受文理大类的限制,&高考的时候文科学生不能被理科专业录取,但是转专业就可以。&
中央民族大学自2005年开始,允许表现优异的本科生入学半年后,在全校范围内跨文理、跨院系、跨学科申请转专业(艺体类除外)。在2013年又试行了二次转专业制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则在2013年启动了优秀本科生转专业工作。据该校招办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学校历史上首次提供平台和渠道,允许学生转专业。
转专业有成绩与人数限制
但是记者也了解到,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置了二次转专业机制,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享有这个权利。一些高校设定了转专业比例,一些高校则表示只有达到规定成绩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转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大三学生沈靖轶,目前就读于音乐学音乐编辑方向专业。2011年高考时,他第一志愿填报的是中传媒的&音响工程专业&。&我上网了解过了,这是中传媒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是个热门专业。&沈靖轶说,由于没有达到第一志愿的分数线,最终被平行志愿中的第二个志愿&音乐学&专业录取了。因为还是钟情&音响工程专业&,沈靖轶在大一结束时申请转专业。但是依然是由于高考成绩没有达到该专业的最低提档线,被告之不符合转专业条件。
据了解,与中国传媒大学类似,各高校转专业都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一般而言,在本学院内,转入冷门专业相对容易一些;一些比较热门的院系对转入学生的成绩要求很高,名额也少。同时,各高校对转专业的名额都有规定,一般控制在全年级总人数的5%-20%。
按大类招生选专业更自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办主任曾庆梅表示,学校设置二次转专业,主要是考虑到有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考虑全面,学校再给学生提供一次机会。但是因为教育资源有限,比如师资配备、专业容量等问题,所以必须得有一定的限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周烈也表示,学院转专业需要通过考试,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才有转专业的机会。&如果允许成绩不好的学生转,对其他学生不公平。&周烈表示,另外,该学校情况也比较特殊,属于专业院校,如果学生第一年学习的是,第二年要求转到,就必须从一年级读起,不然跟不上其他学生步伐。
复旦大学表示,该校绝大部分专业按大类招生,27个招生专业(类)涵盖68个专业。学生进入复旦大学后,将进入复旦学院接受通识教育和各大类的平台课程教育,一年之后可根据各院系制定的相应政策和专业培养方案,选择在该类所涵盖的专业接受相应的专业教育。同时,各大类学生也可根据规定享受全校范围内转专业、辅修第二专业或第二学位的政策。
北京科技大学则实行入学后转专业零门槛不设限的政策,给学生二次选择。除外语保送生、提前批录取的学生外,所有必修课成绩合格的在校本科生,在一、二年级末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学校同时试行双学位、第二专业以及辅修专业制度。
■ &转&数据
北京师范大学招办主任虞立红表示,从近年转专业的情况来看,提出转专业的100多人,80人已经转成功。今年提出转专业的有190人左右,院系同意接受、合格的达到120人。
北京建筑大学李雪华表示,每年该校转入或转出成功的人数在100人左右。北方工业大学则表示,该校转专业成功率超过90%。
■ 新闻链接
清华大三学生为换专业退学
近日有媒体报道,去年还在读大三的江焕波从清华大学(微博)退学,回汉复读。江焕波2011年以678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作为定向生进入该校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学习。不过一心想学物理的他,大三上半学期快结束时向学校提出了退学申请。
大一女生换专业被拒起诉学校
同样是因为转专业,因校规被拒之门外,上大一的女生以自己的平等教育权受侵犯为由将校方告上法庭。
女生张静(化名)于去年9月考入武汉的某部属高校,就读专业。按学校规定,新生经由学校考试后可调整修读专业。今年2月,张静报名想从英语专业转换到专业,但因成绩未达标,未能取得换专业考试的资格。
张静认为,学校简单地以期末考试成绩排名作为报名依据,实际是用一次考试的成绩将学生划为三六九等,人为排除了多数学生参加调整专业考试的资格,是对学生平等自愿求学权利的侵犯。
转专业的四种情况
一些学生在大学录取时,被调剂到非第一志愿专业,入学后发现自己不能适应,所以想通过这个机会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考虑到以后就业时自己的专业不占优势,就想转一个热门专业。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不能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专业的概念比较模糊,选择时有一些随意性,在考上大学并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学习兴趣所在,所以想转专业。
考分不是特别理想,想先进入一所较好学校的低分专业,进校后再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曲线达到理想目标。
■ 学生案例
从&社工专业&转入&劳动保障&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二学生李艺琼属于转专业成功的个案。
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不太了解的李艺琼上网查了查学校的热门专业,发现&社会工作专业&是个新兴专业,并且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于是,当年她的第一志愿填报的是中青政&社会工作专业&。
但入学后,李艺琼发现,这个专业跟自己当初预想的不太一样。&当初感觉应该偏行政一些,但实际偏实践多一些,主要是针对心理问题做一对一辅导。&李艺琼坦承,自己换专业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毕业后从事社工这个专业薪金很低,在北京差不多2000多元,连租房子都不够。&
入校半年后,李艺琼就确定要转专业。因为学校规定,要想转专业,每门科目必须达到一定成绩,这些成绩计算成一个分数点(绩点),只有达到这个绩点的学生才能提出申请转专业。
大一下学期的5月份,李艺琼提交了转专业申请。大二前一两周的时候,学校联系了李艺琼,告知其从&社会工作专业&转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成功。
李艺琼说,自己之所以能转成功,也是因为自己要转的这个专业当时就她一个人提出,没有竞争力。而其他同学要转的&经济系&则比较火爆,进入该系必须要进行大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所以相对会难一些。
■ &转&贴士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在校本科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进入二年级之前,理由充足者可以申请转专业。
充足的理由包括:
1、在某一学科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
2、因为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
3、通过转专业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材,且参加学校的选拔,选拔合格者(多数都用这一条)。
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原则上参加选拔后各专业转出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所在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转入人数不得超过转入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
转专业比例可再扩大一些
●熊贵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学生当初在填报志愿时,自己和父母的意愿其实都不太清楚,只有在上了大一之后,才有明确的定位,到底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是否愿意从事这个专业。所以,一年之后,给大家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专业,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但如果转专业对全部学生放开,学校有可能会出现混乱的现象,教务部门和各个专业就得疲于应付各种学生提出的要求。热门专业肯定会出现扎堆的现象,导致师资紧缺,而冷门专业则会出现老师闲置的问题。
有的时候,学生的选择也是盲目的,大一的时候,并没有学多少专业课,更多学的是基础课、公共课,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了解得并不是很多。曾有一个学生,特别想去新闻系,认为新闻系是自己的理想,尽管老师提醒她,从事新闻工作未必就非要上新闻系,而且目前新闻行业的就业竞争压力比较大,但这个学生就是听不进去。听她的描述,她其实是对新闻不了解的。
目前高校对转专业适当开了一个口子,还是不错的,但比例应该再稍微扩大一些。
高校对转专业管得太多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对转专业进行人数方面的限制,主要是由于一些高校师资跟不上。同时,很多学生转专业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认为学习了某个专业后,毕业后好找工作、工作收入高,这样就可能会对某些热门专业造成一定的压力,形成不同专业的不平衡。
目前高校对于转专业的现状是管得太多。我们做过一项调查,新入学的学生中有60%都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学生填报志愿跟录取机制相关,录取一般跟成绩挂钩,高校一看这个学生这门功课的成绩不错就招进相应的专业里,但这个专业未必是学生真正喜欢的。
目前我国大学背后的理念不是为学生成长方向服务,而是服从行政的要求、行政的安排来组织教学进行管理。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向现代大学制度转型,让大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中心,把教育放在中心。
放开转专业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规范、有条件,能证明学生在自己想转的专业里有优势,有潜能。保证这个转专业不是贸然的行为。
■ 国内经验
中国科技大学
百分百满足学生转专业要求
中科大的转专业政策国内领跑,实现了百分百满足学生转专业要求。基本上,学生只要过了面试关,就能够如愿转成专业,并不需要转出院系的批准。
中科大表示,在实现了自由转专业的情况下,学校并未出现学生向某些热门专业过度集中,导致教学资源失衡的局面。总体上学生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各专业转入转出人数基本持平。
中科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均衡&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每到大一、大二下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中科大各院系会以专题报告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专业,还会组织感兴趣的同学深入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实地考察。
60%大学生换过专业
据金东方美国 (微博) 部总监张伟用介绍,美国本科阶段转专业非常灵活。由于美国本科阶段注重基础教育,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引导并强化学生的兴趣,所以大多数专业是允许学生自由转换的,比如经济转金融,历史转国际关系等。
据了解,美国的一些大学要求本科生从泛不从专,大学生不需要在入学前急着选专业。入学以后,再观察、尝试。各大学还会专门为这些专业未定的新生指定指导老师,在选择专业和选择课程方面进行指导。有调查显示,60%的美国大学生至少换过一次专业。
学生转学商科较容易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中国办公室招生负责人史毅介绍,在英国,学生转学商科较容易。像布里斯托大学这类研究性大学的商科比较看重数学成绩,因为学生主要学经济、金融、会计、统计等类课程。其他大类商科,比如市场营销、旅游等转专业门槛较低。
工程和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好转入,因为需要专业背景。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转专业成功,但他们要能证明自己在该领域有极大的热情和丰厚的知识储备。文科类专业,一般学生感兴趣都可以转入。医学专业的转入非常难,医学在英国是非常精尖的专业,即使是专业对口的学生申请也很难。医学和法律几乎是英国门槛最高的两个专业。
理工转社科易
据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教育官员张可介绍,在加拿大读大学或学院要比国内教育系统相对灵活容易一些,但是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据张可介绍,如果学生是在大学本科4年中转专业,首先要有自己的规划,要向转入的专业老师解释,为什么4年中自己的专业兴趣转变了。他表示,在加拿大高校,理工类转入社科类比较容易,但是,学英语、社科类的学生想转入理工类,前提条件是必须修完理工类的基础课程。
社区学院与大学学分互认
●张可,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教育官员
加拿大还有一个非常灵活的渠道,就是从社区学院转学到大学。
加拿大有150多所社区学院,这些社区学院入学的方式比较灵活。由于加拿大的学院是由每个省负责,所以社区学院和大学之间的转学分和学分互认的系统非常发达,学生在社区学院上的每门课,在一开始就能知道未来转到大学时会被大学承认多少学分。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社区学院上两年,只要成绩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就可以顺利地转学到大学。
原标题:高校转专业限制性条件苛刻 被指“管得太多”
编辑:周澄婧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新京报,版权归属原作者]
万家教育频道微信
微信号:parents365club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预约可以合理安排
在线预约报名立减200元
在线预约报名即送精美小礼品
优尔艺术课程卡
商 家:合肥优尔艺术体验中心
原 价:1500元 万家价:750元
地 址:望江西路华润五彩城写字楼203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
2499人关注
1009人关注
为帮助各位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高考政策与志愿填报,更...
2017年合肥市中小学的暑假已经正式开始了,炎炎夏日里,游泳成为了很多家庭...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不给转专业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