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桥小脑角区胺上池右侧肝脏低密度灶是什么病

关注今日:5 | 主题:1285990
微信扫一扫
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考虑?? [病例帖]
页码直达: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73岁简要病史:言语不利半小时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临床诊断:治疗经过: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右侧桥小脑角区肿块,听神经增粗,考虑听神经瘤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听神经瘤可能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右侧桥小脑角区见占位,有囊变,相邻内听道增宽。考虑听神经鞘瘤。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影像报告模板——CT头颅
影像报告模板--CT头颅
1.颅内未见异常。
2.颅内未见明显血肿,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3.左/右侧叶颞/顶/额/枕叶低密度,性质考虑为脑梗塞。
4.左/右侧颞/顶/额/枕叶低密度,性质考虑为陈旧性脑梗塞。
5.左/右侧叶颞/顶/额/枕叶病变,性质考虑为出血性脑梗塞。
6.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7.左/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8.脑萎缩。
9.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10.脑积水。
11.左/右侧基底节区/丘脑/内囊区/外囊区脑出血。
12.左/右侧基底节区/颞/顶/额/枕叶内脑出血吸收期。
13.左/右侧基底节区/颞/顶/额/枕叶脑出血并破溃入脑室。
14.左/右侧额/颞/顶叶脑挫裂伤。
15.左/右侧额/颞/顶脑内血肿。
16.1).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2.左/右侧额/颞/顶脑挫裂伤。
17.1)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2).左/右侧额/颞/顶骨骨折。
18.蛛网膜下腔出血。
19.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
20.垂体内小低密度影,符合垂体微腺瘤。
21.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22.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23.1).脑干(桥/延/中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胶质瘤。2.梗阻性脑积。
24.脑肿瘤术后改变,未见明显肿瘤复发。
25.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大脑凸面/镰旁/蝶骨嵴/桥脑小脑角部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膜瘤。
26.左/右侧额/颞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少突胶质细胞瘤。
27.1).小脑上/下蚓部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髓母细胞瘤。2).梗阻性脑积水。
28.1).左/右侧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听神经鞘瘤。2).梗阻性脑积水。29.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30.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31.右/左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小脑星形细胞瘤。
32.左/右颞/顶/额叶病灶,性质考虑为脑动静脉畸形(AVM)。
33.大脑前/中/后动脉段病变,性质考虑为动脉瘤。
34.双侧侧脑室旁斑片状低密度,性质考虑为多发性硬化。
35.脑白质变性/脑白质疏松。
36.左/右侧颞/顶/额叶一/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脓肿。
37.左/右侧颞/顶/额叶斑片状低密度,性质多考虑为炎症。
1.颅内未见异常。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
2.颅内未见明显血肿,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颅骨内板下方未见明显局灶性高密度影,骨窗示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3.左/右侧叶颞/顶/额/枕叶低密度,性质考虑为脑梗塞。
扫描示于大脑半球左/右侧颞/顶/额/枕叶见一片状低密度区,呈长方形/扇形,边界欠清,病灶同时累及皮层及皮层下区,轻度占位表现,中线结构轻度左/右移。余颅内未见明显密度异常。增强扫描后病变部位呈脑回状强化。
4.左/右侧颞/顶/额/枕叶低密度,性质考虑为陈旧性脑梗塞。
扫描示于大脑半球左/右侧颞/顶/额/枕叶内见一片状密度异常,呈低密度,病灶呈矩形,边界清楚锐利,同时累及灰质及白质,局部脑沟增宽,同侧侧脑室增大,中线结构向同侧移位,
5.左/右侧叶颞/顶/额/枕叶病变,性质考虑为出血性脑梗塞。
扫描示于大脑半球左/右侧颞/顶/额/枕叶见一片状低密度区,呈长方形/扇形,其内尚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病灶同时累及皮层及皮层下区,轻度占位表现,中线结构轻度左/右移。余颅内未见明显密度异常。增强扫描后病变部位呈脑回状强化。
6.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于双侧基底节区可见多发条形、圆点状、斑片状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无占位表现。中线结构居中,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
7.左/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于左/右侧基底节区豆状核/尾状核/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可见圆点状低密度病灶,病变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无占位表现。中线结构居中。余脑内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
8.脑萎缩。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局灶性密度异常,幕上脑室系统轻/中度扩大,中线结构居中,脑沟、脑池蛛网膜下腔稍增宽,脑回变小。
9.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于双侧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可见多发斑点/片状低密度影,边界部分清楚,左/右双侧基底节区可见一/多发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双侧侧脑室、三脑室轻度对称扩大,中结结构居中。脑沟扩大,脑池增宽。
10.脑积水。
扫描示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及四脑室对称性轻/中/重度扩大,但颅内未见明显局灶性密度异常,中线结构居中,脑池系统亦/无增宽。
11.左/右侧基底节区/丘脑/内囊区/外囊区脑出血。
于左/右侧基底节区/丘脑/内囊区/外囊区可见肾形/不规则形高密度病灶,CT值 Hu,边界清楚锐利,密度均匀,大小约为 X X X cm,周围脑组织可见低密度水肿,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轻度向对侧移位,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12.左/右侧基底节区/颞/顶/额/枕叶内脑出血吸收期。
于左/右侧基底节区/颞/顶/额/枕叶内或见一不规则形高密度病灶,大小约为: X X cm,病灶边界稍模糊,周围脑组织轻度水肿,中线结构向左/右偏移,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以上占位征象较前片比较已有明显好转。
13.左/右侧基底节区/颞/顶/额/枕叶脑出血并破溃入脑室。
于左/右侧基底节区/颞/顶/额/枕叶内见一不规则形高密度影,病灶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轻度水肿,中线结构向左/右偏移,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液平。
14.左/右侧额/颞/顶叶脑挫裂伤。
于左/右侧额/颞/顶叶内见片状低密度改变,其内混杂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影,周围脑组织呈低密度水肿,左/右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居中/向左/右移位,
15.左/右侧额/颞/顶脑内血肿。
于左/右侧额/颞/顶叶见团块状高密度影,CT值 Hu,边界清楚税利,大小约为 X X X cm,周围可见脑组织低密度水肿,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同侧侧脑室及三脑室受压变形。
16.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2.左/右侧额/颞/顶脑挫裂伤。
于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形高密度影,CT值 Hu,密度略不均匀,边界欠清楚, 占位征象明显,同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未见明显骨折,左/右侧额/颞/顶叶脑组织呈低密度改变,局部少量斑点状高密度影。
17. 1)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2).左/右侧额/颞/顶骨骨折。
于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梭形致密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颅骨内板与脑组织间隙增宽,脑白质塌陷,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见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颅内未见异常
18.蛛网膜下腔出血。
扫描示双侧外侧裂池、大脑纵裂及小脑幕增宽呈高密度,脑室系统变小,脑沟变窄密度增高,中线结构居中,余无特殊。
19.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
矢状面定位像示垂体窝扩大,横断及冠状面鞍内及鞍上可见类圆形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边界清楚,平扫呈等密度,CT值 Hu,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均匀强化,CT值 Hu,冠状面见肿块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呈束腰征象,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鞍上池变形,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20.垂体内小低密度影,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面直接增强示垂体上下径为 cm,上缘膨隆,垂体密度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小低密度影,直径约为 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鞘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21.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平扫呈低密度,中央坏死呈更低密度,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22.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横断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 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可见壳样/斑块状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
23.1).脑干(桥/延/中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胶质瘤。2.梗阻性脑积水。
脑干体积增大,以桥脑为明显,可见 X cm 密度异常,平扫呈低密度,CT值 Hu,周围脑组织无水肿/少量低密度水肿,第四脑室向后移位并受压变形,幕上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积水,增强扫描后病变呈轻度强化,CT值 Hu。
24.脑肿瘤术后改变,未见明显肿瘤复发。
脑肿瘤手术后复查示原肿瘤已部分/大部分切除,局部可见低密度软化灶,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呈退行改变,脑沟增宽,蛛网腔增宽,同侧脑脑室扩大,中线结构向同侧移位,局部骨质缺损,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
25.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大脑凸面/镰旁/蝶骨嵴/桥脑小脑角部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膜瘤。
于颅内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大脑凸面/镰旁/蝶骨嵴/桥脑小脑角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边界清楚,平扫呈等/略高密度,CT值 Hu,密度均匀/基本均匀,其内可见少量斑点样钙化,病灶呈宽基底,与大脑镰/颅骨相连,周围脑组织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后病变呈均匀明显强化,CT值 Hu,可见脑膜尾征,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左/右偏。
26.左/右侧额/颞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少突胶质细胞瘤。
于左/右侧额/颞叶见一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cm,边界欠清,平扫为混杂密度,其中可见斑块状高密度钙化影,病灶周围有轻度低密度水肿区,占位征象较轻,局部脑沟变浅,增强扫描后病灶轻度强化。中线结构居中/轻度向对侧偏移。
27.1).小脑上/下蚓部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髓母细胞瘤。2).梗阻性脑积水。
于后颅窝中线处,相当于小脑蚓部有一类圆形占位形病变,大小约为: X cm,平扫为低密度,CT值 Hu,病灶突入第四脑室,病灶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C值 Hu,第四脑室向前移位变形,幕上脑室明显扩张积水。
28.1).左/右侧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听神经鞘瘤。2).梗阻性脑积水。
于左/右侧桥脑小脑角区见一类圆形占位形病变,病变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大小约为: X X cm,边界清楚,平扫呈低密度,CT值 Hu,其内密度欠均匀,可见更低密度区,考虑为内部囊变所致,增强扫描后病变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CT值 Hu,囊变部分不强化,骨窗条件下见同侧内听道口扩大/骨质破坏,同侧桥脑小脑角池扩大,桥脑受压,四脑室受压变形,向对侧移位,幕上脑室系统呈对称性扩张积水。
29.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于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形状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楚/欠清楚,平扫呈低密度,密度均匀/略不均匀,周围无水肿/水肿较轻,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无强化,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居中无偏移/偏向左侧/偏向右侧,邻近脑沟变浅。
30.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于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形状不规则的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边缘不清楚,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周围脑组织呈指状低密度水肿,Gd-DTPA增强扫描后肿瘤呈不规则斑片状强化/不规则环形强化,周围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明显右/左移,左/右侧侧脑室变形移位,局部脑沟变浅。
31.右/左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小脑星形细胞瘤。
于右/左侧小脑半球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平扫呈低密度,周围轻度水肿,病灶边界尚清楚,增强扫描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壁环形强化,第四脑室受压移位,幕上脑室扩大积水,脑干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
32.左/右颞/顶/额叶病灶,性质考虑为脑动静脉畸形(AVM)。
于左/右颞/顶/额叶可见一异常密度区,平扫呈高低混杂密度,可见少量钙化影,增强扫描后其内可见条状或蚯蚓状高密度血管影,为迂曲的强化血管影,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病灶位置较表浅,占位征象不明显,中线结构居中,脑室及脑池系统未见异常。
33.大脑前/中/后动脉段病变,性质考虑为动脉瘤。
于脑基底动脉环区可见一类圆形病灶,直径约为 X cm,病灶边界清楚,平扫呈低/等密度,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CTA示大脑中/前/后/交通动脉局限性梭形扩张。余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34.双侧侧脑室旁斑片状低密度,性质考虑为多发性硬化。
于双侧侧脑室前角及后角/两旁脑白质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边界部分清楚,中线结构居中,双侧侧脑室对称性轻度扩大,脑沟略宽,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呈斑片状强化,部分病灶无强化。
35.脑白质变性/脑白质疏松.
于双侧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可见多发斑点/片状低密度影,边界部分清楚,双侧侧脑室、三脑室轻度对称扩大,中结结构居中。脑沟扩大,脑池增宽。
36.左/右侧颞/顶/额叶一/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脓肿。
于左/右颞/顶/额叶内可见一/多发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平扫呈等低混杂密度,中央为低密度,周围脑组织水肿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后呈均匀环形强化,环内壁光滑,厚薄均匀一致,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37.左/右侧颞/顶/额叶斑片状低密度,性质多考虑为炎症。
于左/右侧颞/顶/额叶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增强扫描后病灶无/轻度强化,脑沟回无明显强化,中线结构居中/向左/右侧轻度偏移,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尚正常。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一例听神经鞘瘤患者的护理(古巧芳).doc
文档介绍:
个案护理学生姓名:古巧芳实习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科室:神经外科 ICU 实习时间: 201 5 -11-23 至
-31 一例听神经鞘瘤患者的护理一、背景前庭神经瘤(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鞘膜细胞,绝大多数发生于听神经的前庭神经支,为颅内良性肿瘤,随着肿瘤生长变大,压迫桥脑外侧面和小脑的前缘,充满于小脑桥脑角凹内。听神经瘤临床上较常见,约占颅内肿瘤的 8%--10% , 好发于中年人,高峰在 30-50 岁,病程相对较长,大多数在 4-5 年。随着显微解剖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包括面神经术中监测及术中脑干诱发电位监测等技术的使用前庭神经瘤的全切除率面、听神经的保留率均显著提高。同时加强术后监护,及时正确评估患者的护理问题并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二、临床资料 1. 简要病情患者,女性, 65岁,于 1年多前出现右侧耳“沙沙”样耳鸣,伴听力下降,无伴头晕头痛,无四肢无力,无语言不清,无恶心、呕吐。当时立即到香港医院就诊,当时考虑“右耳神经退行性变?听神经瘤?”建议完善磁共振检查,患者当时因口镶金牙拒绝行磁共振检查,后返回家, 近1年来右侧耳鸣扩听力下降程度同前,无明显加重。2月前拔牙到澳门镜湖医院体检时完善磁共振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今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2. 诊疗过程 2.1 术后当天。 17:00 ,麻醉清醒。留置气管插管,医嘱予脱水、止血、护胃、激素、祛痰、预防性抗癫痫、神经营养、补液支持等治疗。 21 :00 拔除气管插管。咽喉部中等量黄白色粘痰,予按需抽吸, 嘴角左歪,右眼轻度闭合不全。 2.2 术后第一天。 08:15 ,患者意识嗜睡,呼之能睁眼,可遵嘱运动,不能对答, 双眼凝视, 复查头颅 CT示脑积水、术区水肿明显、脑室扩大。于 11:30 送手术室急诊行“侧脑室枕角钻孔外引流+后颅窝去骨瓣减压术”,留置一条脑室外引流管,按医嘱抬高 15cm ,引出澄清脑脊液。 2.3 术后第二天。意识浅昏迷,留置气管插管,复查头颅 CT示水肿明显,于加强脱水,激素治疗,抗感染治疗。 2.4 术后第三天。意识浅昏迷,听诊右下肺呼吸啰音。复查头颅 CT示小脑水肿仍明显, 继续加强抗感染,脱水降颅内压。 2.5 术后第五天。床边行“气管切开术”,痰量中等黄白色粘稠,双肺呼吸音清。拔除头皮下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引出澄清脑脊液,继续抗感染治疗,抗生素改用美平、斯沃。 2.6 术后第七天。复查头颅头颅 CT示:小脑仍肿胀、脑积水改善。意识改善, GCS 评分为 E 3V TM 3,纤维蛋白原 0.86 g/L ,予纤维蛋白原 2.0 静滴。 2.7 术后第十天。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后予止血, 抗感染治疗。 2.8 分流术后第一天。患者嗜睡,呼唤睁眼,双下肢遵嘱活动, 复查 CT示脑积水改善,仍有轻度水肿。化验结果示血红蛋白 99 g/L ,予三升袋肠外营养及能全力肠内营养。 2.9 分流术后第三天。患者嗜睡, GCS 评分为 E 3V TM 4,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 3. CT 检查与结果:
检查所见右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确肿块影,周围脑实质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术区及颅内可见多发积气。鞍上池、大脑纵裂、右侧外侧裂及额捏颞部脑沟密度增高,呈线形影。各脑室、脑池均扩大, 以左侧侧脑室为著。右侧枕骨局部缺损,其外可见金属影及覆盖物影。中线结构无明确移位。脑沟、脑裂未见异常。所见副鼻窦清晰。右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确肿块影,周围脑实质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术区及颅内可见多发积气。鞍上池、大脑纵裂、右侧外侧裂及额捏颞部脑沟密度增高,呈线形影。各脑室、脑池均扩大, 以左侧侧脑室为著。右侧枕骨局部缺损,其外可见金属影及覆盖物影。中线结构无明确移位。脑沟、脑裂未见异常。所见副鼻窦清晰。右侧颞骨乳突部及枕骨局部骨质缺损,见金属颅板影。原内侧内听道及右侧桥小脑角区软组织肿块影未见显示,术区可见积液扩多发低密度气体影,邻近小脑半球大片状等低混杂密度水肿影,边界模糊,桥脑及四脑室、鞍上池受压左移变窄,三脑室及双侧脑室扩张积液, 脑室内且将引流管影,右侧中耳乳突积液。“听神经瘤术后”复查与
CT对比:右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确肿块影,周围脑实质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 边界不清;环池及第四脑室受压变窄; 术区及颅内已无积气,鞍上池、大脑纵裂、右侧外侧裂及额捏颞部脑沟密度增高,呈线形影。各脑室已无扩大,双侧侧脑室已无积气,脑室内可见高密度引流管引流至体外;右侧中耳乳突可见软组织;大脑镰密度增高。右侧枕骨局部缺损,其外可见金属影及覆盖物影。“听神经瘤术后”复查与 C T对比:右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确肿块影,周围脑实质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 边界不清;环池及第四脑室受压变窄; 术区及颅内已无积气。鞍上池、大脑纵裂、右侧外侧裂及额捏颞部脑沟密度影较前减少。各脑室已无扩大,双侧侧脑室已无积气,脑室内可见高密度引流管引流至体外;双侧乳突内可见软组织影;大脑镰密度增高。右侧枕骨局部缺损,其外可见金属影及覆盖物影。结论“听神经瘤术后”复查: 1. 术区周围脑组织水肿,颅内多发积气, 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积水,考“听神经瘤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前大致相仿。颅内多发积气较前吸收。小脑及脑干肿胀,右侧明 1. 右侧内听道及右侧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术后,术区积气积液, 左侧小脑半球水肿。 2.蛛网膜下腔“听神经瘤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前大致相仿。颅内积气已吸收。小脑及脑干肿胀,右侧明显,梗阻性“听神经瘤术后”: 1. 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前吸收;梗阻性脑积水行置管引流术后, 未见脑积水虑小脑扩脑干肿胀至幕下梗阻所致。显,四脑室以上脑室积水。出血。 3.三脑室及双侧脑室积水。 4. 右侧中耳乳突积液。脑积水行置管引流术后, 未见脑积水征象。 2. 双肺下叶感染,左肺下叶节段性肺不张。 3. 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征象。 2.。脑组织广泛肿胀,原因待定,请结合临床。 3. 双侧乳突炎,较前进展。 4. 神经系统体查: 阶段一(听瘤术后) 阶段二(分流术后) 术后天数当天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时间 17:00 10:00 10:00 9:00 9:00 意识清模糊浅昏迷浅昏迷浅昏迷瞳孔大小( mm ) (对光反射:+灵敏, -消失) 左侧 2.5(-) 2.5(-) 2.5(-) 2.5(-) 2.5(-) 右侧 2(+) 2(+) 2(-) 2(-) 2(-) 肌力左上/左下 4/4 4/4 2/2 2/2 2/2 右上/右下 4/4 4/4 2/2 2/2 2/2 GCS 评分 E 4V 56 4E 3V 2M 4E 1V TM 4E 1V TM 4E 1V TM 4 术后天数当天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颅内脊索瘤
颅内脊索瘤诊疗知识就诊科室:、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元)治愈率:65%-75%治疗方法:相关检查:、、
病情分析:脑CT 检查结果是右侧桥小脑角池扩大,其内见较均匀低密度影,膨胀性改变,桥脑受压左移,中线结构居中.右侧桥小脑角区低密度--是指此处有病理性改变.CT上的低密度指的是液体,脂肪等,从本描述来看,诊为右侧桥小脑...[] 病情分析:骨肿瘤症状有几十种,因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骨肿瘤来源于骨骼系统本身,如软骨瘤、骨肉瘤、巨细胞瘤、软骨肉瘤、尤文氏瘤等。它又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恶性骨肿瘤,大多称为骨肉瘤)...[] 病情分析:颅内脊索瘤可能跟其它疾病比较相似,详细如下
脊索瘤应与脑膜瘤相鉴别。同部位脑膜瘤可引起局部骨质受压变薄或骨质增生,而少有溶骨性变化。DSA常见脑膜供血动脉增粗,有明显的肿瘤染色。如脊索瘤向后颅...[] 病情分析:我建议你吃麦特消中药,它无负作用,一般肿瘤都能吃好,我父亲得的是贲门癌晚期,医生说半年好活,出院后我给父亲吃麦特消中药已经一年了,我父亲好好的,身体也越来约好了。如你需要请和我联系。[]
病情分析:鼻咽癌的病人通过放化疗治疗,治愈的几率不是很大,容易出现复发或者转移.具体治愈的时间就更不好说了.建议病人放化疗同时或者结束后应用中医内科保守治疗,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复发转移的机...[] 病情分析:患者通过纯天然的中草药治疗效果比较好,见效快,对脊索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位于脊椎椎体和椎间盘内,罕见累及骶前软组织,大多数脊索瘤起源于椎骨附近骨内脊索残留物而不是椎间盘。至于费用的话,因为地...[]
病情分析:宜吃散寒、清热类食物 2、宜吃滋阴养血的食物 3、宜吃有祛风功效食物。忌酒及酒类饮料 2、忌高脂肪类食物 3、忌辛辣刺激类食物[]
用户最为关注的颅内脊索瘤问题
大家都在问
医生正在答
aruD7WCW:
您好!性传播是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大部分淋病患者都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其他传播途径可因接触含淋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
aruURKCW:
你好!尖锐湿疣的治疗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自身免疫力、药物敏感度等的不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本身的治疗方案,患者在…
aruSB5CW:
你好!尖锐湿疣的治疗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自身免疫力、药物敏感度等的不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本身的治疗方案,患者在…右侧桥小脑角脑膜瘤
右侧桥小脑角脑膜瘤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侧小脑片状低密度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