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的体温体溫正常,可在空调房也总说熱

空调房间冬季室内致适参数的分析与研究--《暖通空调》2000年03期
空调房间冬季室内致适参数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从人体热舒适感觉和室内空气品质方面分析了空调房间室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 ,根据测试结果给出了致适范围 ,提出了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TU831.1【正文快照】:
1 背景及目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夏季需要空调制冷,冬季又需要供暖,长城以南、黄河秦岭以北的Ⅱ类气候区以及长江两岸的Ⅲ类气候区均是既有炎热的夏季又有寒冷的冬季,特别是Ⅱ类气候区,冬季供暖季又长达4个月左右。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空调系统夏季送冷风,冬季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建强,周向阳,潘阳,屈睿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王昭俊,王刚,廉乐明;[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刘欧子,胡欲立,刘训谦;[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2年01期
王怡;[J];暖通空调;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德萱;万澧;;[A];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进展——2007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艳;[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肖勇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俞准;[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彭菲菲;[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刘欧子;[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杨进;[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杨松;[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万澧;[D];同济大学;2008年
袁亚周;[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晋明,毛继传,蔡炜;[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96年02期
沈晋明,毛继传,孙光前;[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韦延年;[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曹鹏,崔靖;[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邹越,侯云芬,蔡光汀;[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彭绪亚,方俊华,张智;[J];重庆环境科学;1998年03期
戴萍,孙建刚,刘晓燕,王喆,赫崇军;[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文远高,连之伟;[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2期
朱赤晖,李念平,文伟;[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钟新莉,刘立;[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11期
王焱;[J];工业建筑;2003年01期
孙洪波;[J];工业建筑;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焱;[D];东南大学;2003年
袁磊;[D];天津大学;2003年
林波荣;[D];清华大学;2004年
赵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张伟;[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铮;[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文伟;[D];湖南大学;2002年
周红燕;[D];重庆大学;2002年
李波;[D];浙江大学;2003年
彭菲菲;[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戴萍;[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马卫武;[D];湖南大学;2003年
钟云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周磊;[D];东华大学;2004年
王华英;[D];东华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韦延年;[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3期
孟庆林,陈启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6年02期
阎琳;[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王艳红,韩光胜;[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魏东,潘兴华,张明廉;[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戴欢欢,岳巍,申得民;[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丁秀娟;胡钦华;李奎山;郑庆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金虹,赵华,盛晔;[J];低温建筑技术;2000年02期
苏芬仙,苏华,陈凌霜,田胜元;[J];低温建筑技术;2001年03期
姜蔚;[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保峰;[D];清华大学;2004年
茅艳;[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雯;[D];浙江大学;2003年
彭菲菲;[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周磊;[D];东华大学;2004年
肖勇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郭华;[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潘尤贵;[D];湖南大学;2004年
颜俊;[D];清华大学;2004年
龚明启;[D];广州大学;2006年
李文菁;[D];湖南大学;2006年
董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光;田永铮;赵华;王芃;;[J];建筑节能;2007年03期
王昭俊,方修睦,廉乐明;[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杨建坤,张旭,徐琳;[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4年03期
边浪;茅靳丰;刘建飞;;[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年01期
,廉乐明;[J];暖通空调;2002年02期
戴朝华,朱云芳,冯涛;[J];制冷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守林;[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茅艳;[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刘国丹;[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菲菲;[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岳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谢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吕静;[D];东华大学;2004年
肖勇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俞准;[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戴朝华;[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潘尤贵;[D];湖南大学;2004年
魏刚;[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杨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晋明;[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95年04期
沈晋明,毛继传,蔡炜;[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龚石辉;沈致和;;[J];建筑节能;2011年08期
王军;张旭;;[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1年03期
李慧星;耿耿;李贝妮;肖玮;;[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陈本霖;;[J];福建建材;2011年03期
高峰立;侯亮;;[J];建筑设计管理;2011年09期
王军;张旭;;[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3期
魏晓真;;[J];供热制冷;2011年08期
施孝增;倪丹;高乃平;吴家正;胡军;陈旭;;[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1年03期
代丹;亢燕铭;;[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1年03期
陈旸;;[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国荣;马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郑爱平;;[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谯华;谢朝新;陈志莉;谢有奎;;[A];2005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舒海文;马九贤;巨永平;;[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潘毅群;;[A];1999年全国空调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龚毅;;[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李芃;沈晋明;;[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李芃;沈晋明;;[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文集[C];2002年
亓玉栋;;[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龚毅;;[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裘军?刘丰超;[N];建筑时报;2008年
同济大学楼宇设备工程与管理系教授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
龙惟定;[N];中国建设报;2003年
陈娟;[N];桂林日报;2009年
吴林;[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方洪 左慧萍;[N];中华建筑报;2007年
薇薇;[N];建筑时报;2003年
;[N];中华建筑报;2003年
马重芳 刘中良 吴延鹏 陈永昌;[N];中华建筑报;2004年
张一萌;[N];中国建材报;2006年
王伟;[N];中华建筑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景姝;[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张舸;[D];天津大学;2007年
李洪欣;[D];同济大学;2007年
郝红;[D];天津大学;2006年
付峥嵘;[D];湖南大学;2007年
孙宇;[D];同济大学;2008年
聂一新;[D];同济大学;2007年
端木琳;[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唐玮;[D];同济大学;2007年
李涛;[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志明;[D];湖南大学;2004年
郝俊红;[D];湖南大学;2004年
戴萍;[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徐斌;[D];天津大学;2007年
刘学艳;[D];湖南大学;2005年
戴朝华;[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樊振国;[D];天津大学;2007年
李勇;[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刘磊;[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王斌;[D];天津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Oct 6, :13 PM
Oct 6, :13 PM
Oct 6, :54 PM
Oct 6, :30 PM
Oct 6, :30 PM
Oct 6, :30 PM
Oct 6, :30 PM
Oct 6, :55 PM
Oct 6, :55 PM
Oct 6, :55 PM
Oct 6, :55 PM
Oct 6, :10 PM
Oct 6, :43 PM
Oct 6, :43 PM
Oct 6, :43 PM
Oct 6, :43 PM
Oct 6, :43 PM
Oct 6, :22 PM
Oct 6, :54 PM
Oct 6, :40 PM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c72f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你会吃药吗?--安全用药漫谈
你会吃药吗?--安全用药漫谈
国家药监局在对45万份问卷进行统计后发现
一、九成居民用错了药
●《 生命时报 》记者张瑾日报道:感冒药、胃药、止疼药……生病时,我们常自作主张地求助药箱里的“老朋友”。但是,你真的用对药了吗?日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中国药学会协办的“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共收到45万份有效答卷,其中仅6%全部答对,九成人都存在用药误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一半患者不会正确用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也提到,仅在美国,因抗生素使用不当,每年至少有200万人感染耐药菌,2.3万人因此死亡。急性肾损伤、过敏性休克、偏头痛等是用错药的常见反应。2012年,我国药监局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20多万份,患者用药不当、阅读说明书不仔细等是重要原因。此次根据问卷分析,用药不当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
  忽视儿童用药的特殊性。51.07%的网友对新生儿应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缺乏了解。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杨淑桂指出,孩子身体未发育完全,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较弱,药物的毒副作用会更明显。不仅氯霉素,儿童在使用多数药物时,都应和成人不同,除用量有区别外,还包括应当使用儿童专用的剂型、选择专用的量具和喂药器等。
  一半人不知非处方药分甲乙两类。杨淑桂介绍,非处方药物的外包装盒上均有“OTC”标识,底色是红的为甲类,绿的是乙类。甲类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配备执业药师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乙类除药店和医院药房外,还可在获批的商店零售。自己用药,建议居民先选择较为安全的乙类非处方药。
  50.32%的人不知孕妇可否用抗生素。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指出,抗生素是处方用药,应由医生判断是否要用。而且孕妇用药涉及胎儿,更应慎重,如四环素可能引起胎儿畸形,链霉素对胎儿听力和肾脏有影响,一般孕妇应禁用。如果在孕期出现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青霉素类等相对安全的B类抗生素。
  不清楚药品的不良反应。52.9%的网友不知道加替沙星可造成血糖异常。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通告,建议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和老年人慎用此药。肖永红说,很多人把抗生素当“常备药”,感冒、腹泻时随意用,不仅不利于康复,还可能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
  对服药饮品缺少了解。58.88%的网友不了解酒对药物的影响,50.94%不知道用牛奶服药是错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盛慧球指出,酒精能加大安眠药的镇静作用,可能引起昏迷;酒后服头孢类抗生素会抑制肝脏对酒精的分解,导致呼吸困难或血压骤降;四环素等药物与牛奶同服时会降低药物的吸收量。因此,专家建议停药3天后再饮酒,如刚喝过酒,最好咨询医生可否用药。喝牛奶和服药的时间最好相隔2小时。
  50.43%的人不知道睡前服药的正确时间。杨淑桂介绍,“睡前服”指睡前15~30分钟服用;“一天三次”是指每隔8小时服用一次;“空腹”一般指饭前1小时和饭后2小时;而“顿服”是指把一天的用药量一次性服下。
  盛慧球提醒,老年人是最易用错药的人群,因为他们同时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更容易出问题。她建议,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在使用降压药、抗凝药、降糖药时,应当定期监测,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感冒药、止咳药、抗生素等常用药则是最常被用错的药,应引起重视。杨淑桂建议,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有疑惑时要咨询医生或药师。▲
二、安全用药焦点问答
&《生命时报》张 瑾
日:9月是全国安全用药月,自2011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中国药学会等机构推出了“安全用药”专家咨询热线。活动开展以来,热线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累计50余位药学专家解答公众用药咨询900余次。本期《生命时报》精选了其中提及频率高,有代表性的10个问题,为大家解答。
  1.问:吃药为何会过敏?
  答:过敏是一种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有些药物过敏在停药后就可好转。患者应多喝些温开水,便于药物尽快排泄,同时留意身体变化。如果出现较严重的过敏症状,可能需要采取急救措施,如服用抗组胺、收缩血管的药物,或注射皮质激素等。出现过敏后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情况恶化。
  患者自我药疗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过敏症状。静脉输液发生药物过敏的速度和严重程度都远高于口服药,因此生病时不要主动要求输液。▲
  2.问:生病了是否需要服补药?
  答:大病和术后恢复阶段,尤其是胃肠道手术需要保护胃肠功能,因此进食量要适当,保证水分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乱吃人参等补药并不十分必要,有时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引起便秘。
  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术、黄芪等补气的中药大多性温热,服用后会使温热邪气更加嚣张;而当归、阿胶、熟地黄、龙眼肉、枸杞子等滋阴补血的中药多黏腻,会阻碍胃气,影响正气将邪气赶出去。是否需要进补,应当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分析来确定。▲
  3.问:药效不好能自己换药吗?
  答:询问这一问题的大多是慢性病患者。服药后效果不好,应当先考虑用药方式是否正确。一些人拿到药物后,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也不遵医嘱,出现症状了就吃药,症状减轻了就自己减量或停药,这是造成药效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高血压患者擅自停药,可能引起血压骤升,出现危象;哮喘患者擅自停药,可能引起症状加重或反复,影响后续治疗。
  如果服药方法和用量正确,但效果不好,也不应自己换药。治疗同种疾病的不同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有相应的适用人群。别人用着效果好,不一定在自己身上也很有效。因此,在发现用药后效果不好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根据医嘱调整药物。▲
  4.问:止疼药效果为啥变差了?  答:止疼药用多了,可能出现耐受,身体对于药物的作用不再敏感,表现为效果变差甚至无效。此外,乱用止疼药还可能引起肝肾损害和胃肠道问题。
  疼痛只是一种症状,提示身体发生了异常。牙疼、痛经等疼痛如果病因明确,可适当服用非处方止疼药。但如果疼痛特别剧烈,并伴有严重的头晕等症状,应及时
  就诊。此时擅自服用止疼药,可能掩盖病情,引起危险。持续1个月以上的疼痛多由疾病引起,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此时,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5.问:慢病用药如何减小副作用?
  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如果遵医嘱服某种药物,效果较好,一般不建议通过自行换药的方式减小副作用。遵医嘱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心脏功能都能减小药物对身体的影响。
  轻度乏力、胸闷、头晕、嗜睡、头痛和下肢浮肿等是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慢性病患者用药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但不太严重,可咨询医生调整用药。一旦发现严重皮疹、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6.问:用保健品能停药吗?
  答:保健品即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多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身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如果有保健食品在广告中宣称能替代治疗某疾病的药物,或者能“根治”某些疾病时,患者不要轻信。如果服保健食品后,患者感觉有很明显治疗效果时,应警惕其中添加了违禁成分。
  遵医嘱服药是治疗多数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方法。擅自停药可能使病情波动,甚至造成身体不可逆的损害。如果服用了掺有违禁成分的保健食品,可能在无形中造成药物过量,引起损害。此外,可能还有些成分不适合慢性疾病患者服用。因此,大家如果想使用保健品,应当先咨询医生自己是否适合用,并从正规渠道购买。▲
  7.问:治同种病的药有多种,如何选?
  答:在选择药品时应先确认药品的商品名和通用名。药品的通用名称是国家药典采用的法定名称,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是任何厂家生产的同种药品都必须使用的名称。商品名称是药厂通过注册,受法律保护的专有药名,同一种药品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往往注册不同的商品名称,药品宣传大多使用商品名称。一种药只有一个通用名,患者只要弄清楚这个名称,就能避免重复用药。一些新药由于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可能有副作用还未被发现,在安全性上需要继续观察。因此,在选择药物时,不要迷信新药,要以疗效和安全性为重。▲
  8.问:妊娠、哺乳期应如何用药?
  答:妊娠期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阿奇霉素等相对安全,但哺乳期妇女生病用药期间最好暂停哺乳,以免把一些病菌带给婴儿。另外,一些抗生素可少量通过乳汁传给婴儿,增加了婴儿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服雌激素类药物(如复方避孕药)、异维酸类药物(如维甲酸)、磺胺类抗菌药等药物时,不宜哺乳。▲  9.问:长期吃安眠药会依赖吗?
  答:经常用安定等安眠药的确可能出现依赖现象。如果夜间上床后30分钟仍不能入睡、正常起床前5个小时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建议先咨询医生,遵医嘱服用安眠药。不要觉得失眠症状重了就擅自加大安眠药的用量。但如果因为担心服安眠药会产生依赖,就用用停停,反而可能导致失眠症状加重。▲
  10.问:开抗生素为何变难了?
  答:腹泻、感冒等疾病很多时候用不着吃抗生素,甚至可以自愈。乱用药不但对疾病无效,还可能引起其他问题。
  滥用抗生素可能带来二重感染,即当用抗生素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会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此外,长期用抗生素带来的耐药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我国为了防止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进一步加重,规定只有具备相应的资质的医师才能开具相应的抗生素处方,不能“越级用药”。▲
&  三、用药避免伤害胃
用药习惯差,伤黏膜。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杨淑桂
《 生命时报 》(
日)鼻塞、咽痛、全身酸痛、发热、腹泻……出现这些症状,多数人会自行判断病情买药治疗。但是,如果选择和使用不当,可能伤害黏膜。
  一咽痛就含润喉片,易口腔溃疡。秋冬季天气干燥,很多人出现了咽喉肿痛等症状,用银黄含片、华素片等药物缓解。这些药除了能改善口腔环境,一定程度上减轻咽痛症状外,还会杀灭口腔中的细菌。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服用,会破坏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可能引起口腔溃疡和扁桃体炎。建议遵照说明书上建议的用量含服,若连续用5天后症状未见缓解,应及时就诊。
  退热药乱加量,刺激胃肠黏膜。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退热药主要有扑热息痛和布洛芬,一般在服用0.5~2小时内见效。它们在降温同时,还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随意加量或混用可能导致胃出血或穿孔等问题。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一般没必要用退热药。此时可以多喝水、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拭身体。退热药两次服用间隔应在4小时以上,如症状不见缓解,应及时就医。
  擅自服抗生素,可能引起口炎。秋季腹泻、感冒可能由受凉或病毒引起,多不需要用抗生素。如果应用不当,可能让白色念珠菌等趁机生长,引起“二重感染”,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口炎,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状萎缩,周围舌苔增厚,可有味觉异常或丧失,并有口腔干燥及黏膜灼痛。建议大家不要轻易用抗生素,如果不能明确自己是否合并了细菌感染,应咨询医生后服药。
 用化痰药多喝水、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胡红玲
《生命时报》(日&。长时间在空调房间内却不注意补水,会出现咽痛、咽痒甚至发热等感冒症状,觉得嗓子有痰但不易咳出。这时可能需要用化痰药缓解症状。
  人体气管、支气管的黏液腺及杯状细胞经常分泌一些液体,能湿润黏膜,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如较长时间坐在空调房间内,或出现呼吸道炎症时,黏液分泌会增多,可能引起气道阻塞,使病原菌大量繁殖,影响对感染的控制。
  化痰药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三类:刺激性祛痰药,如氯化铵、桔梗等;黏液溶解剂,如桃金娘油;黏液调节剂,如盐酸氨溴索(沐舒坦)、溴己新(必嗽平)等。
  痰黏而不易咳出者常选用沐舒坦,它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上皮的腺体细胞,促使其分泌黏性低的分泌物,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恢复正常,痰液由黏变稀,易于咳出。沐舒坦有口服液、雾化液、针剂等多种剂型,不同患者可遵医嘱选择。
  多痰患者,特别是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在用沐舒坦期间还应多喝水。喝水能稀释痰液,帮助药物发挥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咳嗽、咳痰需要针对病因治疗,不要盲目用药。如果自己购买非处方的化痰药,服用3~5天后效果不佳,还伴随其他症状,如气喘、发烧等,或者咳痰持续数周以上,可能提示存在其他肺部疾病,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用肠溶片、加护胃药、
在饭后服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郑丹
《生命时报》( 日 & 第&19
版) 很多人知道长期用药可能伤肝,其实,用药不当还可能伤胃,引起胃炎、胃溃疡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引起胃出血和胃穿孔。如果是由于以下情况伤胃,可以有针对性地预防。
  直接刺激胃黏膜:选用肠溶片。具有抗炎、止痛、退热作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以及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和损伤,还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如果本来胃不好,一遇到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就服此类药物,发生胃疼、胃出血的风险较大。如果需要长期用这类药,应遵医嘱在饭后半小时服药。阿司匹林等药物可选择肠溶片或胶囊,并注意肠溶片不可嚼碎服,胶囊不要掰开服。如服药后出现胃部不适,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停药。
  削弱胃黏膜保护作用:加护胃药。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常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这类药会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减慢胃黏膜上皮细胞再生,可能引起胃炎、胃溃疡。长期服用这类药的患者,必要时应遵医嘱加用抑酸药或胃黏膜保护剂。不要频繁更换激素种类,更不可同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该类药。
  抑制防御物质分泌:饭后服药。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等)和抗肿瘤药(如环磷酰胺)会抑制胃黏膜分泌各种防御物质,胃肠道反应明显。这类药物应尽量在饭后服用,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本身患有消化性溃疡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上述伤胃药。如果确实需要服用,特别是需要长期用时,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切勿随意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还要注意,不应在酒后服用这些药。▲
大量喝水,会把刚形成的保护膜冲掉
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张姮
《生命时报 》( 日)一般来说,服药需要多喝水,这不仅能帮助送服药物,有利于药物溶解吸收,还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不过,在服用某些胃药时,不宜喝太多水。
  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如硫糖铝片)、氢氧化铝(如胃舒平)、枸橼酸铋(如丽珠得乐)、铝碳酸镁(如达喜)等进入胃内后能迅速崩解,变成很多不溶解的细小颗粒,迅速覆盖在胃黏膜及病损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使局部不再受到胃酸、消化酶、药物等的侵袭,起到隔离作用。这类药物能促使黏膜细胞分泌黏液、碱性离子、前列腺素等保护性物质,有助于胃黏膜的上皮修复。硫糖铝、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药物还能中和胃酸,提高胃内的pH值(酸碱度),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时,只需要用一两口水把药片送服下去即可,半小时内也不要喝太多水。这是因为短时间内大量喝水,会把刚刚形成的药物保护膜冲掉,使其保护作用减弱。黏膜保护剂的咀嚼片可以嚼碎吞服后,喝少量水送服。如果想喝水,应在服药半小时后,等保护膜稳定或达到药物作用时间,再适量饮用。
  此外,服用硫糖铝、铝碳酸镁等药物时,为了保证保护膜能充分起效,最好安静地躺10~15分钟。这样既能够减慢药物的排空速度,延长药膜保护的时间,又能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提高疗效。如果服药后长时间站立,药物可能与黏膜表面接触的时间较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胃底后壁溃疡时服药后可仰卧,胃体后侧壁溃疡服药后可选择左侧卧位。
  需要提醒的是,胃黏膜保护剂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同时药物与肠道内的食物残渣结合易形成不溶性的固体,形成坚硬的粪便,长期服用会引起便秘。因此,在服这类药1~2小时后,还是建议适量饮水。在服药期间,可以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如青菜、麦片等,促进排便。如果出现便秘,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胃不好少吃胶囊
狄俊虹 《生命时报》( 日
版)胶囊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还能使药物在胃中免遭胃酸破坏,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因此,近年来胶囊制剂的药物逐渐增多,但它会对胃黏膜造成伤害,胃不好的病人最好少服。
  胶囊的主要原料是明胶,口服后会很快在胃内溶解成液体,这对于正常的胃黏膜不会造成刺激,但胃不好的人局部胃黏膜屏障已被破坏,胃黏膜非常脆弱,胶囊溶解后的明胶成分会对其造成强烈刺激,使病人易出现胃部不适、腹胀、腹痛等症状,而且不利于胃病的痊愈。因此,胃不好的人要少服用胶囊制剂,如果必须服用胶囊制剂,要在饭后服用。▲用药期间少吃
&食道溃疡、跌倒、体位性低血压----睡前吃药警惕三大风险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马虹英
《生命时报》( 日 & 第&19
  睡前吃的药有一定特殊性,也可能带来特定的风险。
  需要在睡前服用的药物,多是为了利于起效,如安眠药能帮助睡眠;硫糖铝和铝碳酸镁也最好睡前服,因为此时胃部已排空,服药形成的保护膜不易被破坏;他汀类药物也推荐睡前吃,因为胆固醇的合成在午夜时最高。此外,睡前服扑尔敏等抗过敏药是为了避免嗜睡的副作用影响工作和生活。虽然这些药在睡前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有三大风险需要注意。
  一是食道溃疡。多数药物都对黏膜有刺激性,如果药物附着在食道上而没有进入胃肠道,会腐蚀黏膜,引起食道溃疡。引起此问题最常见的药物是抗生素、维生素类药物和铁剂,各种中西药胶囊服用时也应当注意。为了预防药物性食管溃疡,建议服药后两小时内不要睡觉;如果必须在夜间或睡觉前服药,应该站着服药、多喝水,服药后最好做一些轻微的活动,然后再卧床休息。
  二是跌倒。服止痛药、降压药以及降糖药调整剂量初期时,很容易造成跌倒。止痛药有肌肉松弛的副作用,会使人体肌肉反应和动作缓慢,感觉昏昏沉沉;利尿剂类降压药会导致体内钾和钠水平的下降,可能引起乏力,且患者服药后容易因尿急下床,引起跌倒;降糖药调整剂量初期可能引起低血糖;抗心律失常药,如倍他乐克等长期使用会导致心动过缓和脑动脉供血不足,也可能引起跌倒,服药期间应加以注意。建议服这些药的患者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并在床上坐一会儿,站起来也不要急于行走。
  三是体位性低血压。利尿剂服用后血容量降低,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头晕等症状。吃完扩血管药,同样也容易造成体位性低血压。服用这类药物时,患者应注意不要突然变换姿势,房屋布置要注意夜间走廊有充足光线,地板不要过于光滑。
&&四、用药后疲倦当心肝损害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 汪 燕
《生命时报 》(
日版吃火锅、炒菜时,很多人偏爱加辣椒和葱姜蒜,觉得这样吃着过瘾。然而,在服药的时候,特别是在服某些中药的时候,医生常会提醒患者“忌吃辛辣食物”。有些药物的说明书也注明了服药期间“忌辛辣”。其实,很多药物服用期间都要注意少吃包括辣椒、花椒、胡椒、姜、芥末、洋葱、大蒜在内的辛辣食物。否则,不仅会抵消药物的疗效,而且可能加重病情。
  清热、滋阴中药。中药忌口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所用中药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一般来说,辛辣食物具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消积食等功能,能对某些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不过,如果因为“热病”(常表现为发热、便秘、尿少尿黄、咽喉肿痛、流鼻血、舌质红干等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和“阴虚”(常表现为手脚心和内心烦热、舌红少苔、潮热盗汗、尿黄便干),服用清热或滋阴的中成药,如抗病毒口服液、蛇胆川贝枇杷膏、清开灵胶囊、六味地黄丸时,要忌吃辛辣食物,否则会降低疗效。
  皮肤病药物。常见的皮肤疮疡主要有疖肿、褥疮、痤疮等,多和炎症有关。治疗这些疾病,使用复方维A酸凝胶等药物时,要忌辛辣食物,以免引起炎症扩散,干扰医生对用药量的判断,影响治疗。
  胃肠道药物。胃肠溃疡、胃炎、食道溃疡患者,需要服用活菌类药物、抗生素、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时,应忌辛辣食物。因为辛辣食物会刺激胃肠黏膜,使其充血、水肿、蠕动加快、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疼,甚至诱发糜烂溃疡,影响药物吸收和黏膜保护剂的覆盖作用,降低药效。此外,辛辣食物还会刺激食管黏膜,加重食管炎、食管溃疡等病情,抵消部分疗效。
  痔疮膏。使用化痔栓、痔疮膏等药物时,也要忌辛辣食物,否则可能引起直肠烧灼感,增大肛裂、出血的风险,使治疗失效。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辛辣食物能增加肠火,以致粪便过于干硬,引起便秘,并且有可能引发痔疮出血。
  不过,在服用某些药物时,也可以同时适量进食辛辣食物。服用治疗消化不良的健胃消食药的同时,适当吃点辛辣食物能够促进消化、消积食,增加疗效;服用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的同时,用生姜或辣椒熬些汤喝,利用辛辣食物的温中散寒作用,增加药物疗效,从而促进身体痊愈。▲
  多数药物都可能对肝脏造成影响,但一般来说,不会出现严重后果。由于每个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准确预测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并非易事。我们应从合理用药入手预防。”
  在临床上,扑热息痛过量引起的肝损害较为常见。它常被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疼痛、发热、感冒等疾病和症状,是多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主要成分。为了治疗不同病症(如感冒和疼痛),同时服用多种含扑热息痛的药物,是产生肝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抗生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过量也可能导致肝脏损害,引起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害并非不能辨别和预防。首先,应认真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剂量服用。不要同时服多种含相同成分的药物,以免过量。其次,服药期间要注意观察症状。如果服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倦、食欲不振、眼睛和皮肤变黄(黄疸),以及皮肤发痒等肝脏损害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最后,一旦明确发生了与药物相关的肝损害,应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必要时接受治疗。▲
五、正确服用止痛药
止痛药分三级,要遵循先低后高、先局部后全身的原则
本报记者 陈芸《生命时报》日第&19
版,  目前疼痛用药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第一,混用。有的患者不分病情轻重,盲目把中枢止痛药和外周止痛药混用,容易导致过量或不良反应。第二,滥用。如果不区分疼痛的性质,无论急慢性疼痛都用同一种止痛药,不仅效果不好,还可能引发不良后果。第三,怕用。部分医生和患者因为担心副作用,不敢用药,使疼痛不断加重,反而影响身体康复。
  无论哪一种疼痛,都要高度重视,及时、规范、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一方面止住疼痛,减轻痛苦;另一方面减少疼痛治疗的副作用,达到舒适镇痛、多模式镇痛。应遵循三级止痛的原则,根据疼痛程度实行“阶梯化给药”。1.轻度疼痛:虽然有疼痛感,但睡眠不受影响。这类疼痛最好首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或局部敷贴止痛膏药。2.中度疼痛:疼痛使睡眠间断,时而疼醒时而睡着。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强痛定等,或适当联合用药。3.重度疼痛:疼痛导致无法入眠。此时一般止痛药较难奏效,可适当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杜冷丁)等药物。最后要提醒的是,疼痛用药要从最基本的开始,能用局部止痛药就不用全身的,能用非甾体药就不要用更高级的。总之,要像关注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一样,关注疼痛。▲
止痛药加量,效果不加倍
  常用的非处方止痛药布洛芬、扑热息痛、塞来昔布等都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效的,这就决定了它们的特性,即“天花板效应”。它指这些止痛药不管如何用,超过一定剂量时,即使再加量也不能增加止痛的效果。  大家平时偶尔牙疼、头疼时,可遵医嘱用止痛药。如果服用3天以上仍有疼痛感,要及时就诊,如果疼痛是由明确的疾病引起的,应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疾病。此外,止痛药最好不要与安眠药、中药等混服,以免影响肝脏功能,增大毒副作用。▲
  美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提示:乱用止疼药,死亡增4倍
止疼药吃不对可能出现危险。新闻中提到的处方止疼药多为阿片类,而大家平常用的多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大家在服用这些药前,最好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是否需要用?我们一般认为,持续时间在1个月内为急性疼痛,多是一种症状,说明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生了异常。如果此时能够明确疼痛的原因,且症状较急,影响正常工作时,可以服用一些非处方的止疼药。如果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可能已经成为一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所引起的疼痛。此时,应及时到疼痛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用什么药?如果疼痛是由明确的疾病引起的,最好使用治疗相应疾病的药物。如果胃疼是由胃病引起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胃药。此时如果擅自服用布洛芬等止疼药,胃黏膜可能受到破坏,进一步加重疼痛,甚至引起胃出血。感冒引起的头痛和肌肉酸痛可选用扑热息痛。如果您已经服用了含此成分的感冒药,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另外加服,以免过量。
  用多久?一般服用非处方止疼药1~2天后,只要休息、饮食得当,症状都能减轻。如果服用3天以上仍有疼痛,不应继续自己服用,要及时就诊。此外,布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消炎痛等药对胃肠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胃肠功能不好者最好先咨询医生自己是否能长期使用。
  用多少?应严格遵照医嘱和说明书。止疼药的效果并非与用量成正比,当达一定剂量水平时,增加用药剂量不但不会增强效果,反而会让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儿童和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用量,所有人都不应随意同时服用多种止疼药。
  如果头疼、痛经等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感突然变化了,提示病情可能有进展,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不能查明病因的,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止疼药或调整用药量,或采用神经阻滞疗法、电疗、磁疗等治疗方法缓解疼痛。▲
送胃药,两口水就够(专家谈药)
扑热息痛小心用过量
李家俊 《 生命时报 》(
版)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广泛用于治疗轻中度的头痛、肌肉痛、痛经、牙痛、感冒引起的喉咙痛等。它常常因为被过量使用而出现问题。7月18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在其官方网站发表了药物安全使用倡议署主任戴尔·斯莱文博士的文章,呼吁大家在使用含此成分的药物时注意安全。
  白加黑、新康泰克、泰诺、感康等大部分感冒药,泰诺林等退烧药,以及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部分止疼药中,均含有剂量不等的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如果不慎将含有此成分的止疼药及别的药物混合服用,可能引起肝脏功能受损。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使血管扩张、出汗,达到解热的效果;它还通过提高身体对疼痛的耐受能力,起到止疼作用。由于它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大家一般会按需要使用,容易忽略服药间隔和每日用药次数的限制。如果对此不加注意,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吃下超过安全用量的药物。长期或过量服用这类药,其副作用会逐渐显现,较严重的有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受损。如果本身就患有肝脏疾病,过量使用此成分容易引发肝功能衰竭。这种不适症状一般需要过几天或更长时间才能被发现,部分人可能仅有像感冒一样的症状。
  戴尔·斯莱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仔细看说明书。注意看成分中是否有对乙酰氨基酚。含有该成分的药物种类、名称众多,说明书一般会标出成分,以免过量服用。
  2.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只要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服用最好不要超过一种。为了降低肝损害风险,服药前要弄清一次吃多少,服药间隔多长时间,每天需要吃几次。一般用于退热时不超过3天,用于止疼不超过10天。
  3.您应当告诉医生自己的肝脏功能状况,以便其决定是否用对乙酰氨基酚。患有肝病者更要谨慎,因为即使用小剂量也可能造成肝损害。
  4.对乙酰氨基酚不能与酒精或酒精类饮料一起服用,否则可能加重肝脏损害。  5.儿童用药时需要格外注意,应该根据体重或年龄计算好用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6.当发现已经过量服用时,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
退烧药最少间隔4小时(用药纠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查健忠
《 生命时报 》( 日 & 第&18
  发烧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之一,退烧药虽然不能针对疾病治疗,但能缓解症状。有些家长心急,给孩子用药后发现体温没有明显降低,就频繁加药,这是不正确的。
  儿童体温可随年龄、性别、种族不同有所变化,并受昼夜、季节变化等影响。轻度发烧本身并无危险,故38.5°C以下,精神状态尚好,学习、工作未受影响,通常不建议用退烧药。此时,可用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洗温水澡或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拭身体,同时适当补充水分。
  当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选择退烧药。扑热息痛和布洛芬对于小儿相对较安全,但注意不要过量。布洛芬退烧作用较强,但会导致大量出汗,甚至虚脱,不适用于腹泻及脱水患儿,肾功能不好者也要慎用。
  退烧药多数在两小时内起效,平均起效时间为服药后1小时左右。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服药后开始出汗、哭闹减轻或精神状态好转,证明药物开始起效了,不要急着加药或者换药。一般每6~8小时1次,最短用药间隔为4小时,如果用得太勤,可能引起肝肾损伤。连用3天以上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换一种退烧药,以防副作用累积。
  退烧药最好只用一种,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用错药的风险就会增加一倍。同时,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很难鉴别是哪种药物导致的。
  很多人认为,服退烧药后体温退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这是个误区。理想的退热效果是温和的,体温降到低于38.5°C即可。适当补充水分很重要,这样能加快排泄,利于退烧。另外还要注意衣着宽松、透气,切忌捂厚被,以防高热惊厥。
  需要提醒的是,小儿发烧病程一般3~5天,可先根据病情用药缓解。但若用药后,发热没有缓解,甚至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诊。▲
止痛药过量可引起头痛加剧
李 勇 《 生命时报 》( 日第&19
版)头疼、牙疼时,吃一片止疼药能快速缓解症状。但如果用过头,药物不但无法有效止痛,还可能引起或加重头疼。
    频繁使用止疼药,如可待因、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往往导致人们遭受反复头痛。现有的数据表明,有1/4~2/3的头痛患者过度使用了止疼药。使用止疼药越多,越容易发生耐受。患者再次疼痛时,会使用药效更强的药。突然停药后,可能引起反跳性头痛。反跳性头痛发生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者认为,这与过度使用止疼药,影响神经系统有关,且多发于女性。
  英国伦敦偏头痛诊所临床研究所主任安妮·麦格雷戈解释说:“药物过量使用会导致你早晨醒来时头痛,因为这时你对疼痛的耐受度低,晚上服用止疼药已经没有效果了。使用止疼药,最好每周不超过2~3次。服用过于频繁会导致反跳性头痛。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停服相应的止疼药。”▲
服抗凝剂慎吃止痛药
《 生命时报 》( 日 & 第&21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4月14日报道,美国新研究显示,用抗凝剂应慎吃阿司匹林等药物。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呼吸急危重症科博士布鲁斯·戴维森及团队分析了全球范围内超过8000名患者的有关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研究资料。结果表明,与单用抗凝剂相比,同时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绝对风险增加了近两倍。合用布洛芬等止痛药时,风险增加3倍。这种风险在房颤患者中增加尤为明显,研究人员建议,患者尽量单独使用抗凝剂,如果出现了头痛、关节肌肉痛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药。▲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医疗顾问提出,吃止痛药5个建议(用药纠错)李勇
《 生命时报 》( 日 & 第&18
版)出现疼痛等症状时,止痛药能为很多人“救急”。但据美国“健康日”网站6月6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行动部副主席约翰·尤齐兹基称:“止痛药滥用日益普遍,使用不当可能发生依赖,甚至增大死亡风险。”该委员会医疗顾问唐·提特博士提出了5条建议,以帮助患者安全使用止痛药。
  先考虑使用副作用效果较小的药。很多人平时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一种止痛药长期使用。这时应先考虑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大多数情况下,非甾体抗炎药物布洛芬或萘普生对缓解疼痛效果更好,而且副作用较小。必要时,这些药物还可与扑热息痛联合使用,提高药效。处方止痛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止痛药属于短期服用的药物。如果医生建议服用这些药物治疗疼痛,一般都是2~3天的处方量,而不是7~10天的用量。
  服后减少判断性工作。服用止痛药后,可能导致无法安全驾车或操作机器。服用后判断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如减慢思维和降低协调能力。
    服药期间慎饮酒。止痛药不应与含酒精的饮料一起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与止痛药相互影响,服用药前要咨询医生。▲
六、正确服用止咳化痰药
用化痰药多喝水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胡红玲
《生命时报》日    化痰药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三类:刺激性祛痰药,如氯化铵、桔梗等;黏液溶解剂,如桃金娘油;黏液调节剂,如盐酸氨溴索(沐舒坦)、溴己新(必嗽平)等。
  痰黏而不易咳出者常选用沐舒坦,它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上皮的腺体细胞,促使其分泌黏性低的分泌物,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恢复正常,痰液由黏变稀,易于咳出。沐舒坦有口服液、雾化液、针剂等多种剂型,不同患者可遵医嘱选择。
  多痰患者,特别是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在用沐舒坦期间还应多喝水。喝水能稀释痰液,帮助药物发挥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咳嗽、咳痰需要针对病因治疗,不要盲目用药。如果自己购买非处方的化痰药,服用3~5天后效果不佳,还伴随其他症状,如气喘、发烧等,或者咳痰持续数周以上,可能提示存在其他肺部疾病,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喝止咳糖浆,勿随意加量
《 生命时报 》( 日第&20
版)不少人认为,止咳糖浆没有毒副作用,咳嗽了就可以喝一点。但专家提醒,喝止咳糖浆也需辨证,不能把它当糖水喝,否则不仅不能有效止咳,还可能因为长期服用而上瘾。
  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完全不同,食疗方法也不同。一般来说,对于频繁的干咳或痰液不多的刺激性咳嗽,可选用以止咳为主的糖浆;对于痰多的咳嗽应选用以祛痰为主的糖浆。需要提醒的是,服用糖浆不应随意加大剂量。许多人认为中成药的药性缓慢,需加大剂量才会有效。但即使是纯中药成分的止咳药,也不可过量服用。大多数中成药均应以温开水送服,而不应用沸水冲服,否则不利于药效发挥。
  止咳药不宜睡前用
痰液堵塞气道,会引起呼吸困难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锦鸿 《 生命时报 》(
日 & 第&19
版)持续地咳嗽、咳痰不仅让人不适,还影响睡眠。于是,很多人选择晚上服止咳祛痰药。其实,这样可能让痰堵塞气道,影响呼吸。应用止咳糖浆等药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对症选择。引起咳嗽、咳痰的疾病很多,因此在使用止咳祛痰药前,应先请医生查清咳嗽、咳痰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频繁的干咳或痰液少的刺激性咳嗽,一般可选用止咳糖浆。不过,痰多的咳嗽不能单用止咳糖浆,否则可能使痰液无法排出,留在呼吸道内,引起或加重感染症状。这时应当咨询医生,必要时使用氨溴索(沐舒坦)等祛痰药。
  防止过量使用。止咳药多口感较甜,大家在服药时较少排斥,但也要遵医嘱控制用量。如果服用含非那根等成分较多的糖浆,可能出现口鼻发干及腹痛、腹泻、呕吐、嗜睡、眩晕,个别情况下还可能发生惊厥;含溴己新的糖浆(如必嗽平)可能引起胃部不适、恶心、血清转氨酶升高;服用大量含氯化铵的糖浆(如复方枇杷氯化铵糖浆),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口渴、胃痛等症状。
  糖浆容易变质。如果近一段时间没有用过糖浆,再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变色,或出现了絮状沉淀物。如果出现以上现象,说明糖浆已变质,不能再服用。  不宜在睡前用。由于止咳药能作用于咳嗽中枢、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抑制咳嗽反射。用药后咳嗽虽然止住了,但可能造成了呼吸道中痰液潴留,容易阻塞呼吸道。入睡后,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支气管腔变形缩小。由于管腔里狭窄,加上痰液的阻塞,容易影响肺通气,造成人体缺氧,出现憋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因为觉得晚上咳嗽影响睡眠就加用止咳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这时应咨询医生后调整用药时间。
  如果咳痰较多,可能需要在用止咳药的同时用祛痰药。按作用方式,祛痰药可分为三类:痰液稀释药、痰液溶解剂和黏液调节剂。根据病情的需要一天用2~3次。需要提醒的是,有些祛痰药对消化道刺激性较大,服药期间应注意清淡饮食。▲  
自行服止咳药别超1周(用药纠错)
本报记者 张杰 《 生命时报 》(
日 & 第&19
复方甘草片是一种价格低廉的止咳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7月8日发布公告,要求进一步加强复方甘草片以及含可待因的复方口服液的购销管理,并指出,药店应将上述药品同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一并设置专柜,由专人管理、专册登记,以减少药物依赖等情况的发生。
  7月20日,《生命时报》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和团结湖的两家药店,要求购买复方甘草片和止咳糖浆。店员没有向记者索要处方便从感冒药品柜台内拿出药物。记者注意到,这两种药物并未设专柜放置,也无专人管理。当问及为何没有设置专柜时,店员表示并不知道这项规定,也不了解国家为何要严管此类药物。
  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杨淑桂告诉记者,这两类药物都可能引起药物依赖,服用不当很容易出现问题。复方甘草片中含阿片粉,尽管量很小,但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能出现依赖。止咳药水(如联邦止咳露、止咳糖浆等)常含有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及阿片膏类(罂粟壳)等成分。磷酸可待因是中枢性镇咳药,一般用于无痰干咳,具有镇咳和镇痛功能,其作用强度为吗啡的1/4。此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出现昏昏欲睡、便秘、恶心、情绪不稳定、睡眠失调等症状,长期使用可能形成依赖。在临床上,有的患者滥用止咳药水已经出现了依赖却没有意识到。他们隔三差五就想要买一瓶喝,甚至一天不喝就难受。
  杨淑桂说,复方甘草片和含可待因的止咳药水在临床医生开药时,均会被限制用量,一次不会超过5~7天的量。但咳嗽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小病,人们更习惯到药店自己购买。
  需要提醒的是,自行服止咳药不可超过1周,如果发现服药不见效,甚至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遵医嘱用药。▲
急着止咳,易致感染
辽宁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雪云
《生命时报》很多人一咳嗽就急着服止咳药,忽视了有痰、胸闷等其他症状。这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还容易引起感染。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如炎症、异物)后,发出冲动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可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护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在一般情况下,为将痰液或异物排出,不需要用止咳药。此时单纯服药止咳,反而可能导致呼吸道内炎性分泌物潴留,引起感染加重等后果。
  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以对症治疗为主,可选用右美沙芬或那可丁等。但当咳嗽症状较剧烈,伴有大量咳痰、甚至黄痰或咳血,或伴有发热、明显气短、喘息、胸痛,影响到工作和睡眠,以及连续咳嗽超过2周时,就可能不只是感冒那么简单了,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急慢性支气管、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应积极应用抗生素及化痰药,不推荐直接用止咳药。否则气道的分泌物引流不畅,会导致炎症的加重。▲
七、正确服用感冒和退烧药
烧药别轻易交替用
高烧不退时,换药至退少隔2小时
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剂师 冀连梅
《生命时报》日,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使用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烧这一症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是“治标不治本”。有些家长心急,给孩子用药后发现体温没有明显降低,就随意换退烧药,这是不正确的。
  38.5°C以下通常不必用药。一般腋下温度超过37.2°C定义为发烧。对于绝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以及成人而言,轻度发烧本身并不危险。腋下温度38.5°C以下的患者,如果精神状态尚好,学习、工作未受影响,没必要用药。此时,可用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浸过湿热的毛巾擦拭身体。
  普通发热建议只用1种药。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必理通等)是退烧药首选,适用于3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合理使用安全性高,但过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脏损害。布洛芬(如美林、芬必得等)退烧作用较强,会导致大量出汗,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者,肾功能不好者也要慎用。
  当一天只需要服2~3次退烧药就能缓解时,最好只用1种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同时,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很难鉴别是哪种药物导致的,会增大治疗的难度。退烧药起效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0.5~2小时内见效。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服布洛芬后开始出汗,服对乙酰氨基酚后哭闹减轻(可能是头痛等症状减轻),证明药开始起效了,不要急着加药或者换药。
  高烧不退交替使用退烧药时,注意间隔时间。如果正确用药仍然持续高烧不退时,可以考虑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用了2小时后烧没退下来,但其最小用药间隔是4小时,这时,不能再用对乙酰氨基酚,只能将另一种退烧药布洛芬与其交替用。服两种药的最小间隔时间是2小时。因为通常一种退烧药吃进去后,大约需要2小时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效果,如果2小时后体温仍然维持在38.5°C以上,可以理解为某一种药不能有效退烧,这时才需要和另一种药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时,每天分别最多用4次。
  吃药退烧时要多喝水,这样能加快排泄,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用药同时也可配合物理降温,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很多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急着用药,认为药效越快、体温降得越低越好。其实,用退烧药不能太急,要注意4个关键时刻。
  体温到38.5℃以上时再用退烧药。38.5℃以下的发热,一般属于身体免疫功能可应对的安全范畴,不必吃退烧药。此时可通过喝适量的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让身体出汗或排尿以助降温。还可以同时采取物理降温,如用低于体温的温水擦拭头颈和四肢,或用低浓度酒精擦拭腋下、手脚心等。如果过早用退烧药,不仅会影响身体免疫功能,延长病程,还可能因退热掩盖了症状,加大原发病的诊断难度。此外,药物还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患儿有高热惊厥的病史,还是建议及早用退烧药。
  服药半小时后开始起效。退烧药的起效需要一个过程,一般在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服药后要注意观察体温和患儿表现,不要急着加药或换药,以免引起药物过量。常用的退烧药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一般建议间隔6~8小时以上再用下一次药。很多人为了快速降温,不到间隔时间马上又服同种药,或者同时服用其他的退烧药。这样做容易造成退烧药蓄积,损伤肝肾。
  体温降到38.5℃以下时就停药。体温降到38.5℃以下时,机体的自身免疫保护机制得到恢复,可通过物理降温措施调节。此时停药还可减少药物对身体的损伤。
  用药3次无效时,最好就诊。一般来说,如果能初步判断发烧是由感冒引起的,症状不重,发热不超过39.5℃,患儿精神状态较好时,可以先在家里多喝水、服退烧药并观察。但如果吃两三次药还不退烧,或者发烧时伴随有呕吐、腹泻,或者持续的高热不退,精神状态很差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总之,在出现发烧等症状时不要心急,以免用错药。建议此时先采取物理降温,用口服药能解决问题的最好不打针输液。如果不能明确发热原因,最好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买感冒药,先看舌苔
武汉同济医院药学部教授方建国 《 生命时报 》(
日第&20 版)中医将导致人体患病的外部原因分为六邪:风、寒、暑、湿、燥、火。引起感冒的外部原因也逃不出这六邪。按这个理论,感冒可分为五种类型: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内热外寒型感冒、体虚型感冒。
  不同类型的感冒,选药的方向是不同的。去药店买感冒药,最好先对着镜子看看舌苔,到底是哪一种类型的感冒,其实,全写在舌苔上。
  风寒型感冒:舌苔白,伴有面色发白、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多稀白痰、口不渴等症状。
  风热型感冒:舌苔黄或微白,伴有恶寒轻、发热重、头痛且胀、咽喉红肿胀痛、口干渴、咳嗽、咯痰黄稠等症状。
  暑湿型感冒:舌苔黄、厚、腻(表面有油腻感),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肠胃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症状。
  内热外寒型感冒:舌苔黄或略白、厚,伴有畏寒、低热、无汗、头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等症状。
  体虚型感冒:舌苔发白,伴有发热、恶寒、头痛、自汗、咳嗽痰白、气短心悸、疲倦乏力等症状。
  辨清了自己的舌苔,再对症选药。风寒型感冒一般选正柴胡饮颗粒、风寒感冒颗粒等解表的药物,以将体内的风寒逼出来;风热型感冒则要选择感冒清颗粒(胶囊)、莲花清瘟胶囊、银翘解毒片(丸)、板蓝根颗粒等清热解毒的药物;暑湿型感冒则要选择藿香正气丸(水、片、软胶囊)、夏桑菊颗粒等清热祛暑、清气分热的药物;内热外寒型感冒可供选择的中成药不多,可选择感冒宁合剂;体虚型感冒症状为反复感冒,可使用玉屏风颗粒。
  若感冒伴随咳脓痰、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等症状,开始发热温度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可能有细菌感染,在服用上述对症药物时,可以加服广谱抗菌药物。▲
八、防止用药过量
近10年人均处方增加近六成,英国最新数据提示用药应该精打细算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 张继春 《生命时报》(
日 & 第&19
  出现症状,不该急着用。很多人一感冒就吃药,其实,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打喷嚏、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是在帮助我们将病毒和细菌排出体外,感冒较轻时多喝白开水、多休息就能加快恢复。腹泻时也不应急着吃用于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单纯受凉引起的腹泻通过调整饮食就能好转。如果一有症状就吃药,不仅不一定对症,还会增大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不过,如果发现感冒症状1周内仍没有好转,或者明确腹泻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应遵医嘱服药。如果自己不能明确病因,或者服药后没有明显效果甚至加重,应当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用药多少,不随意加减。每次服药的种类、药量、服药时间的间隔都应遵照医嘱和说明书,否则会对健康不利。例如随意加大降糖药的用量,可能引起低血糖,发生危险。如果因为急着控制感染,自行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可能引起细菌耐药,更不利于后续的治疗。此外,不要自己随意增加服药的种类。有研究显示,同时服用5种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5%,同时服6~10种时,这个风险就增大到10%。
  服药时间,不一概而论。对症治疗的药物,如感冒药、止疼药等,一般在症状缓解后就应停用,避免造成肝肾损害。激素等药物,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否则可能引起停药反应,出现症状的反复甚至加重。降压药、降糖药等慢性病用药,则需要长期服用,甚至终生服用,更不能随意停药。但这并不代表着服药期间不需要复查。建议慢性病患者每3~6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并和医生沟通是否发生了不良反应,必要时应遵医嘱调整用药种类和用量。此外,服药期间不要随意加用保健品。
   汤药不是越浓越好
辽宁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管中药师吴志
《 生命时报 》( 日 & 第&19
 很多人以为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其实,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
  煎中药饮片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如果有效成分已经溶解释放到药液中后,再连续不断地煎煮,反而让药液中的非有效成分(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断溶出,可能使有效成分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一般来说,用于治疗热病的清热药和治疗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疾病的解表药煎煮不宜过浓。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l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
  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滋补类中药,质地坚实、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类、化石类药物)以及毒性较大的药物(炙川乌、炙附子等)等应较长时间煎煮,利于有效成分溶出,降低或消除毒性。
  总之,中药不是越浓越好。药液熬得浓或稀是根据药性和疾病的不同决定的。
九、服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吃抗生素,避开高钙食物(专家谈药)
辽宁省人民医院药剂主管药师王雨 《生命时报》(
日 & 第&19
孩子长高、老人防骨质疏松,都离不开钙的作用。不过,如果您因为炎症,正在使用抗生素,最好不要吃太多高钙食物,否则容易出现多种问题。
  影响药效。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等能与钙等多价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甲硝唑、红霉素与钙离子结合后,会生成不溶性的盐类沉淀物,这都会影响药物吸收,有时甚至可使药物完全失效。因此,建议服用抗生素期间,少吃各类乳制品、豆类、豆制品、骨头汤、黑木耳、海带、紫菜、枸杞等,以免破坏食物的营养及降低药物的疗效。如果您正好需要补钙,应在服药前咨询医生。
  增大副作用。现有的研究证明,含钙丰富的食物还可能增强部分药物的“毒性”,给人体带来损害。庆大霉素与血浆蛋白的正常结合率约为25%~30%,如果服药期间与钙剂合用,可使本来就不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进一步下降,游离的庆大霉素浓度和活性明显增强,其毒性也会相应增强。除了钙剂,含钙丰富的食物也可能增强庆大霉素、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神经毒性。
  引起结石。头孢曲松进入人体后,有33%~67%的药物会以原型经过尿液排泄,在尿液中会与游离钙结合,形成晶体。这种晶体相互聚集后体积增大,并可能形成结石。建议大家在使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内,尽量不要食用牛奶等高钙食物,并要注意多喝水。
  不过,含钙食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促进抗生素的吸收。罗红霉素等药物因脂溶性强,与牛奶同服时,会更容易吸收。可见,食物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应咨询医师或药师。除非专业人士建议,或是药品使用说明书推荐,否则不建议在用抗生素期间吃高钙食物。
  建议大家在服药前,应咨询医生,并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内容,并遵照相应方法服用。一旦服药后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有些食物影响药效
  服用抗菌药时,还有一些基本的规则需要掌握。首先,服药前后两小时内尽量别喝牛奶、果汁,以免降低疗效。比如诺氟沙星等药物,喝牛奶、果汁会让疗效降低40%~50%。芹菜、韭菜等富含纤维的蔬菜会吸附药物,在服用阿莫西林等药物时,要少吃或不吃这些蔬菜。西红柿、石榴含有硫质,会让很多抗菌药药效降低40%,甚至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所以服药前后5小时内尽量别吃西红柿、石榴。
  吃药后喝酒,带来的伤害要比平时更大,在注射头孢类、先锋类药物时,前后一周内别喝酒,否则,可导致胸闷气短、血压下降,心跳加快等。藿香正气水等很多药物也含有酒精,应注意。高脂食品对药效也有影响,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在吃了高脂食品时药效会打折扣,因此在服这些药时要少吃油腻。最后,大家要重视药物不良反应,不主动购买,不任意服用,不随意停
青霉素过敏,慎用阿莫西林(药师手记)
&&&辽宁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王雨
《 生命时报 》( 日第&19
版)小李曾对青霉素过敏,前不久他扁桃体发炎,就自行服用了两粒阿莫西林胶囊,没想到服药15分钟后,先是感觉全身瘙痒,接着又发生头晕眼花、四肢麻木的现象。他赶到附近医院诊治,医生诊断他出现了阿莫西林过敏。
  实际上,阿莫西林也属于青霉素类药物,类似的药物还有磺苄西林、替卡西林等,它们中的高分子杂质是引发过敏反应的罪魁祸首,由于在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均易产生,所以这类药物存在交叉过敏现象。即对青霉素过敏者,对阿莫西林等药物也很可能过敏。
  还有很多患者认为,青霉素过敏只会出现在输液时,口服不会过敏;或是认为口服量大才会过敏,吃一两颗没问题。其实,青霉素过敏跟药物用法、用量关系不大,输液和口服都可能发生。
  多数人用青霉素是安全的,但少数过敏体质人群可能对此类药高度过敏。因此,建议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在开药前一定要明确告诉医生,能做皮试的,尽量遵医嘱做皮试后再用药,输液后应在诊室等待观察15分钟。一旦用药后出现皮疹、头晕、恶心等药物过敏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十、用药常犯7个错
 1, 药片掰开服。缓释片等剂型的结构可保证药物缓慢溶解,逐渐释放。如果遭到破坏,每次服药吸收剂量会大大增加。
  含盐酸地尔硫卓或硝酸异山梨酯等成分的长效降压药外形较大,老人如果觉得难以下咽,就掰开服用,可能引起血压突然下降,甚至导致昏厥。要是因为觉得长效癫痫药较大就掰开服,可能造成短时间吸收量过高,毒性增大。发现无法顺利吞服药片时,建议咨询医生后更换剂型或规格。
 2, 用贴剂后洗澡不当。止痛药、激素和运动损伤药常被做成贴剂,这类药具有吸收缓慢而稳定的特点。如果洗澡时水过热,或者长时间冲洗,让贴剂周围区域太热,血管扩张,可能让更多的药物被吸收,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此时贴剂中的胶类成分可能刺激温暖的皮肤,引起瘙痒。另外,用雌激素贴剂后晒太阳还可能出现皮肤发热、潮红。
 3,运动前服布洛芬。运动前服止痛药能缓解疼痛,但可能掩盖症状,增大受伤的风险。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研究发现,某些运动前(如快速跑步或骑自行车)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可能造成胃壁损害。这些药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虽然它会引起疼痛,但也有助于产生消化道保护性黏液。研究人员认为服这些药后锻炼,后果将更严重。
 运动前不宜用的药物还有很多。例如,服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后短时间内运动,可能抑制正常的血压上升,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昏厥。服抗生素环丙沙星后高强度工作或搬抬重物,肌肉更易疲劳。服他汀后突然剧烈运动,会增加肌肉疼痛的风险。
 4, 药膏涂太厚。含止痛成分(如水杨酸甲酯)的药膏不宜涂得过厚,薄薄一层即可,同时应避免与其他止痛药(如药片或贴剂)联用,以免过量。此外,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药膏,还可能导致皮肤变薄,甚至破裂。雌激素药膏过量还可引起激素水平升高,出现乳房疼痛。
 5, 感冒乱吃止痛药。有研究表明,感冒时乱吃止痛药,反而可能延长发生症状的时间。如布洛芬除了止痛退热外,还有抑制炎症的作用。感冒时,流鼻涕等症状都可能与感染有关,如果没有疼痛或发热就吃止痛药,会影响人体对感染的反应。
 6, 破损皮肤用药膏。有些皮疹或昆虫叮咬需要用激素药膏。但如果皮肤破损,应咨询医生后停用。因为激素可能降低人体免疫力,让伤口更易被感染。
 7, 扑热息痛用过量。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在24小时内服用量不宜超过4克,否则易在肝脏积聚,造成伤害。英国爱丁堡大学对161例服用扑热息痛过量的患者分析发现,他们大多是因为牙痛或腰痛,4~5天前服扑热息痛过量到医院治疗。▲ 
  十一、其它
5类人慎用含“麻”感冒药(药师智囊团)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汪 燕 《 生命时报 》(
日 & 第&18
  夏季很多人长时间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容易感冒。高温时感冒更难受,但吃药缓解前,建议先了解感冒药中是否含伪麻黄碱。
  此前,关于不法分子利用伪麻黄碱制备冰毒的新闻曾引起广泛关注。其实,伪麻黄碱是常用复方感冒药的有效成分之一,主要起到收缩鼻黏膜和鼻窦血管,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作用。同时,它还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升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还有一定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正因为这些作用,以下人群应当慎用。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伪麻黄碱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脑血管意外。它还可能升高血糖,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用后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伪麻黄碱具有拟交感神经作用,可引起前列腺肥大患者排尿困难。由于它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青光眼患者。伪麻黄碱可引起血管收缩,升高眼内压,加重青光眼症状,故应慎用。
  甲亢患者。伪麻黄碱可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可加重甲亢患者症状,出现焦虑、头痛、失眠、心悸等症状。
  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研究表明,伪麻黄碱用于婴儿易产生高热惊厥。孕期、哺乳期妇女及2岁以下儿童应慎用。
  此外,由于可增加运动员的兴奋程度,含伪麻黄碱的药被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体联纳入兴奋剂目录,运动员比赛前也应慎用。建议以上人群选用感冒药前看清成分,弄不清楚时可咨询医生和药师。▲
冒慎吃六味地黄
南京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 孔 薇 《 生命时报
版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适用于口干舌燥、脉细且跳得快、有潮热、手足心热、盗汗、失眠、腰膝酸软的肾阴虚者服用。不过,如果是肾阳虚患者或正在感冒的人,最好不要吃此药。
  肾阳虚(怕冷、四肢发凉、夜尿多、小便清短)、脾胃虚寒(腰酸、怕冷、腹部寒凉、大便稀)、湿热(口苦、小便黄赤)的患者如果自行吃六味地黄丸,可能加重症状。
  人体处于外感(感冒)阶段时,使用的药物能解表散邪,突出在一个“散”字上;六味地黄丸是补益滋腻的药物,以“收”为主。两种药物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感冒时一般建议暂停吃六味地黄丸,等外感表证解除了再服,以免相互影响。
  还要提醒的是,没有症状的患者不要吃六味地黄丸,吃前应咨询医生具体服用方法,不宜自行长期服用。▲
服用含片“三字经”
口含片是含在口腔中,让其慢慢溶解来发挥药效的药物,一般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常用的有华素片、复方草珊瑚含片、克菌定等。服用含片有一个“三字经”,掌握了“三字经”,就能够正确使用含片了。
  近咽喉。含服时要把药片放于舌根部,尽量贴近咽喉。
  舌上含。含片应在舌上含服,通过缓慢溶解而发挥作用,不同于舌下含服药物,如硝酸甘油、心痛定等,这类药物是通过舌下黏膜直接吸收,发挥全身治疗作用,一般用于急救。
  多吞咽。在含服含片时,要多做一些吞咽动作,这样可以使药物更好地作用于咽喉部,更好地发挥疗效。
  勿咀嚼。如果把含片咀嚼后含服,会造成局部药物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害。
  勿吞服。如果把含片整片吞服,含片就不能被唾液缓缓溶解,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勿饮食。为了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含后半小时内不要吃东西和饮水,以免冲淡药液,并且服药后尽量少说话。▲
硝酸甘油开封半年应丢弃
武汉协和医院药剂科 雷 凌 《 生命时报 》(
日 & 第&20
 硝酸甘油片的有效期较短,需避光保存于密闭、干燥的棕色小玻璃瓶中。如果开封后6个月未使用,药片就应全部丢弃。
  含服硝酸甘油时,尽可能取坐位,用水或盐水湿润舌下黏膜,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心绞痛发作频繁者,可在用力大便或劳动前5~10分钟预防性含服。含服时如果舌下无麻刺烧灼感和头涨感,则说明药物可能已失效。▲
人参用错,如同砒霜
青壮年、长疥疮、咽喉肿痛者尤其要慎用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倪正 《 生命时报 》(
版)“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是指世人喜进温补而忌攻下的用药心理,提示我们滋补类的中药应慎用,不然补身不成反伤身。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滋补之风渐渐盛行,人参、冬虫夏草、鹿茸、阿胶等名贵中药材被不少商家大肆宣传所谓的功效,似乎把进补与养生间画上了等号。
  温补之药并非人人适宜。中医还有“虚不受补”、“六腑以通为补”等说法。对于进补不当的危害,古人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如清代学者莫文泉在《研经言·用药论二》中指出,“凡药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清代医家龙绘堂在《蠢子医》中也指出,“世人皆说补益好,岂知补益不当殊难了。”清代名医郑钦安更是说得透彻:“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是至宝;病之不当服,(人)参(黄)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身体健康者若过服人参非但无益于健康,而且会招致疾病。尤其是婴幼儿、少年儿童、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更不可盲目服用人参。身患疮、疥、痈或咽喉肿痛者,服用人参后可能导致疮毒大发、经久不愈等严重后果。
  大黄这类攻下威力比较强的中药也绝非洪水猛兽,大黄泻热通便、破积行淤、解毒止痛的功效被历代名医所称道。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很多医家巧用大黄妙手回春。所以,该补的时候补,该泻的时候还是要泻。
4类药注意防潮
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红珠 《 生命时报 》(
版)夏季除了温度高,空气湿度也大,有4类药品容易受潮变质,需要注意在干燥环境中保存。
  颗粒剂(冲剂):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冲剂等含糖颗粒容易吸潮,出现变质、溶解、变硬等情况。
  泡腾片:维生素C泡腾片等含有泡腾崩解剂,受潮后容易发生变性,出现变色、膨胀、变形,影响服用时的正常崩解。
  中药散剂与中药材:七厘散、冰硼散等中药散剂的表面积较大,容易吸湿、受潮,出现变色、结块和细菌繁殖等问题。人参、枸杞子等中药材受潮后容易发生霉变、虫蛀、泛油;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类药材遇潮容易软化、变质。
  胶囊:胶囊可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先是变软,继而霉变,甚至出现臭味。
  为了避免药品受潮,一些药厂会在胶囊外再套一层铝塑袋。家庭里可用密封保鲜袋充当铝塑袋,再将容易吸潮的药放入玻璃或塑料密封盒贮存。每次取完药都要把盖子拧紧,以免潮湿空气进入。分小包密封的散剂、颗粒剂开封后必须扎紧袋口。如果发现药品受潮,不应再服用。▲
十二、用药有几个规定动作
看说明书温水送服静坐休息收尾观察
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杨淑桂
《生命时报 》( 日 & 第&21
  在观看跳水比赛时,我们知道运动员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其实,用药也有一些规定动作,不能轻易省略,否则可能危及用药安全。
  看说明书,别图省眼。说明书是用药的重要指导,但很多人并没有认真阅读过。即使是用过的药,最好也再看一遍说明书,以免出错。首先,同一种药物的规格、剂型各不相同,服药的量有区别。如果之前吃的药每片是50毫克,现在吃的是100毫克,片数就需要调整。其次,药物的剂型不同,用法也各有讲究。例如缓释片和控释片需要保证药物的完整性,不能轻易掰开或破坏药物结构,而咀嚼片需要充分嚼碎才能咽下。最后,药物的注意事项也不能忽略。例如需要开车和操作精密仪器,最好要慎用扑尔敏。
  温水送服,别图省水。用温水送服药物,不仅让药物更好下咽,还能减小一些药物的毒性,预防副作用的发生。一般而言,服药应喝200~300毫升水,但有些药需要多喝水,建议喝500毫升左右。例如服四环素,不论剂型如何,是否容易吞咽,都要多喝水,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代谢时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损伤泌尿系统,因此服药期间要多喝水。必要时,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碳酸氢钠等药物,碱化尿液。不过,服用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止咳糖浆和甘草合剂等止咳类药物时不宜多喝水,否则可能降低药效。
  静坐休息,别图省时。服药后,不应立即躺下,也不应剧烈运动,最好站立或慢慢走动5分钟左右,这样有利于药物迅速到达胃部。如果服药后立即躺下,可能让药物停留在食道,损伤黏膜。服药后马上进行剧烈运动也会影响吸收。一般而言,吃下的药需要30分钟左右才开始在胃肠道溶解、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送达全身各处。此时,需要保证有足够的循环血量。如果吃完药马上去打球,血液会流向四肢等正在运动的部位,胃肠的血流会随之减少,影响药物的吸收。建议服药后,最少隔半小时再开始运动,先从慢跑等幅度较小的开始,1小时后再考虑打羽毛球、篮球等较剧烈的运动。
  收尾观察,别图省事。跳水时空中翻腾得再好,如果最后水花太大,得分通常不会很高。用药也是如此,一些很小的收尾工作不能忽略。例如,在滴完眼药水后,很多人感觉嘴里有苦味,这很可能就是滴完药后没有注意按压内眼角造成的。这是因为眼药水可通过鼻泪管进入鼻腔,再进入口腔,相当于把药“吃了进去”。如果是含有地塞米松等激素成分的眼药水,长期滴不注意按压内眼角,还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建议滴完眼药水,闭眼休息1~2分钟,同时按压内眼角,帮助药物起效。
  此外,服药后还应当注意观察症状,如果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十三、
药到病除”有个过程
药物类型、疾病状况、用药方法影响起效快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马虹英 《 生命时报 》(
日&第&18 版)
药到病除是很多患者的愿望。大家都希望药物一吃下去就能起效,但药物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太心急。以下原因可能影响药物起效的时间。
药物类型。针对症状的药起效较快,例如退烧药大约30分钟~2小时就能起效;抗过敏药吃下去30分钟~1小时,症状也会明显改善;但针对病因的抗生素等药物起效较慢。因为抗生素的杀菌或抑菌作用需要药物在人体内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才能产生,而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需要一个过程。另外,细菌感染被控制也需要一段时间。拿最常见的肺炎来说,即使确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使用抗生素后也需要观察2~3天才能看到效果。
病情和疾病的发展。如感冒已经合并了支气管感染,腹泻造成了脱水,病程和服药的时间就需要延长。有的人对某种药物更敏感,可能起效更快,效果更明显,有的人则可能慢一些,但一般有个时间范围。如长效降压药,敏感的人2~4天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药物不太敏感的人则可能要一周时间才见效。
用药方法不对。如需要舌下含服的药物:硝酸甘油、降糖多肽等,不能将药片简单地放于舌头表面,而应当将药片放于舌下唾液多的地方,将药片放于舌头表面是很难发挥药效的。治疗性的眼药水应滴在结膜囊内,而不是直接滴在“眼睛中央”,滴到眼珠上,可能真正能起效的就不多,显得起效慢、效果不明显。
对药物的敏感性。药物起效的快慢,还与心情、对药物和医生的信赖感等有关。有的药物服用后,甚至表现还会加重。如服用痛风药时,在溶解痛风石的过程中,会有尿酸结晶脱落,刺激关节引发疼痛,可能显得药效不明显。
因此,用药期间如果发现效果不明显,不应随意停药、加量或轻易换药。如果服药3天后,感觉还没有效,可咨询医生或药师,再进行调整。▲
  用药后多久才见效
&不少祛病心切的患者,吃药一两天无效就停药、加量或换药,有的甚至反复到多家医院复诊。药物发挥药效的过程有长有短,短者数分钟,长者需数周或更长。知道服药后多长时间才能见到疗效,是非常必要的。
长效降压药,见效时间2-4日,有的需要1周。复方降压片、利血平等需7-10天。吲达帕胺(寿比山片),1周见效,4-8周有效率达84%。安体舒通(螺内酯片),用后3天血压下降。双氢克尿噻、氨苯喋啶降血压需1周见效,水肿消退需1-2周。卡托普利,约3天见效。
冠心病用药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或心绞痛时,见效与疗效消失时间均较缓慢,需7-10天,在未到疗程时,不要任意加大剂量,以防中毒。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分散片(欣康片),2周后有52.1%的患者心绞痛消失,26.7%的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22.2%心电图改善。潘生丁(双密达莫片),3周后见效。地奥心血康软胶囊,1-2周后心绞痛减轻。
多数降脂药血浓度高峰在服药后1-2小时,但检验血脂下降,尚需2-4周。这是因为血脂浓度的高低与饮食关系密切,只有当药物降脂作用大于饮食升脂作用,并经过一定时间后,血脂才会下降。
降糖药的作用因受饮食和内生血糖等因素的影响,其疗效出现的时间也不同。如强效降糖药格列本尿(优降糖),初用时病人一天则有效,3-5天血糖下降明显。中效降糖药如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约7天血糖下降。短效降糖药如诺和龙、美吡达、迪沙片、糖适平等虽然可降低每餐饭后血糖,但总体血糖下降尚需3天左右。阿卡波糖片(拜糖平)、倍欣是抑制和延缓糖吸收的,可降低餐后血糖,但由于饮食控制严宽不同,很难用一次餐后血糖高低来判定药物疗效。上述的药物见效时间是指总体血糖下降时间,常用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表示,不是指瞬间血糖。胰激肽原酶片无降糖作用,却是治疗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需要3个月见效。
如锌、铜、铬、硒等微量元素,其缺乏是缓慢的,补充也应是渐进的。因而见效时间也比较慢。如用吡啶酸铬治疗或预防糖尿病,亚硒酸钠治疗或预防克山病,碘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常常需要4周以上见效。
&激素类药物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用甲状腺素;更年期综合征,用尼尔雌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用强的松片(泼尼松片)等,都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2-4周后方能见效。如甲亢用他巴唑治疗,它只能抑制甲状腺素合成,不能加速排泄,只有等过多的甲状腺素自然代谢后,疗效才能出现,需2-4周见效。
&帕金森病用药
左旋多巴片,2-3周后症状改善。
十四、忘了吃药怎么补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阎 敏 《 生命时报 》( 日
按时用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但由于各种原因,漏服药物的情况在临床时有发生。这时患者可能感到茫然,不知是否应当补服,该怎样补服。建议大家漏服药物时,根据以下几点处理。
  算:计算错过的时间,判断是否需要补服。并不是所有漏服情况都要补。一般来说,如果发现漏服的时间处于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一半内,可按量补服;如果超过此间隔的一半以上,一般不需要再补服。此规则适用于多数非处方药和部分处方药,但降压、降糖药的用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例如磺脲类降糖药,应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一次。万一漏服了,如果能在午饭前想起,可根据血糖情况按照原来的剂量补服。如果时间已过午餐,就要视情况减量补服。
  定:能够补服的药物,下次服药的间隔时间不变。补服药物后,下次服药不能再按照平常的时间,而应保证服药间隔,以免造成药物浓度过高,增大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每天需要服用3次的抗生素,不是跟着三餐服用,而是每隔8小时服一次。如果早上7点吃药,本应下午3点再服一次,若到了4点才想起来吃,那第三次服药的时间也应向后推1小时。
  过:如果超过了补服的时间,应分情况处理。例如长效降压药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在服药后的48小时甚至72小时内,血液中的药物还能维持一定的浓度,所以短时间漏服后,血压也可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不建议补服,下次按时间吃药即可。但是,如果漏服时间较长,并且血压波动较大,则应当咨询医生后,加服一次短效降压药,之后按正常周期服药。又例如,需要每天服3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如果到了下次服药时才发现漏服,可遵医嘱加倍剂量服用,此后按照正常剂量和时间服用。
  调:补服后,必要时应调整后续的服用时间。有些特殊情况,补服后还需要调整服用时间,以保证治疗效果。例如进行移植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需要长期服抗凝药,如果漏服1次,在后续的12天内应逐步调整,直至恢复到原来的服药时间。
  此外,生活中的一些营养保健药、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出现漏服时,一般不必补服。
  需要提醒的是,慢性病患者漏服药时,如果拿不准,最好先咨询医生,以免发生危险。▲
漏服药物怎么办?
&常常有患者忘了服药或没有按时服药,从而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但如果发现漏服了药物,怎么办呢?要不要补服呢?这个就要看具体情况。
&1、服药的时间间隔一般是4-6小时,如漏服,发现时若在间隔时间的1/2之内,可按量补服,下次服药仍可按照原间隔时间。
&2、如果发现时已经超过1/2的时间,则不必补服,下次务必按时吃药即可。
&3、发现漏服马上补上,下次服药时间依此服药时间顺延,此法较前法好些。
&4、漏服药物后千万不可在下次服药时加倍服用,以免引起药物中毒。
&5、抗生素药物务必按时按量服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消灭不了病菌,反而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引起疗效降低。
&&温馨提示
一般来讲,漏服1次药物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影响不大,可立即补上。但有些疾病漏服药物有危险。
长效降压药氨氯地平,服药1次降压作用可维持24小时以上,漏服1次时血压仍有效维持,如漏服时间较短(12小时以内),不必补服,等下一次正常服药时间服药即可;短效降压药漏服时应尽快补上。
&[激素类药]
激素类药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波尼松、倍他米松等,漏服可能会导致疗效降低、疾病复发或疾病反弹加重。
十五、药品安全度夏
记者 张 瑾 《 生命时报 》( 日
& 第&18 版)
编者的话:炎炎夏日里,药物也会变得很脆弱。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张继春、卫计委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张亚同为大家支招,让药物度过一个安全的夏天。
         
  热出汗,可能变质
  已经开封的药物,不能仅从保质期判断是否过期。温度较高时,很多药也会和我们一样热得“出汗”,或出现类似的表现。这时它们可能已经变质,即使擦了“汗”,也不建议再用。
  软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再障病人体温增高何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