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war为什么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战后

苏联战后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清洗运动_马龙闪-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哲学/历史
苏联战后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清洗运动_马龙闪
?历史?东欧中亚研究 2001年第6期苏联战后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 苏联 意识形态批判 政治清洗【作者简介】 马龙闪,194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06)  历史上任何大规模的战争,在任何国家和社会,对其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人心的动向,都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它对主要当事国――苏联的影响,无疑是极其巨大的。战争的胜利,鼓舞了苏联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正义斗争。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的高涨,自然都与苏联反法西期战争的伟大胜利密切相关。这种正面的影响,人们看得很清楚,过去也讲得很多。但是,战争对苏联社会政治带来的负面影响潜藏较深,人们往往不易觉察;况且在只许高扬颂歌,不准触碰伤疤的苏联战后几十年间,战争的负面影响除经济损失可讲之外,其他问题是讳莫如深的。所以,这个问题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为人们全面、深刻地加以研究和认识。为胜利冲昏头―7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ki.net脑,拒绝对体制进行反思;用最后胜利掩饰战争初期的惨败;用战后镇压和清洗掩盖战争中的诸多问题;由战争影响而产生的人心激荡和社会思潮,在社会深层吱吱发酵,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长期不许人们思考和谈论。实际上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不了解这些,就无法深刻理解1953年以后苏联社会的变化,也无法理解苏共二十大和它所开始的新的历史时期;不了解这些,甚至也理解不了日后各种社会政治思潮的根源。一苏联自十月革命后就几乎是一个同外界隔阻的社会,而自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孤立于世界之外、几乎完全封闭的国家。不仅同国外缺少人员交往,甚至连国外的书刊资料、
东欧中亚研究 2001年第6期科学文献也被严加封锁。加上苏联公民同来访外国人的接触又严遭限制,实际上在苏联,除国内极少数政界和科学文化界最上层人士对国外多少有些了解外,广大知识层和工农群众视外国犹如天外世界。闭关锁国将近20年后,在战争后期,国门一经打开,数百万军民涌流出国,跨过东欧,打到德国和奥地利,在与当地居民的接触中,在同英美盟国部队的交往中,通过少则数月、地观察,,又经过切身体验、,,。,在战中,记载甚多。作家康?西蒙诺夫1945年根据实地观感写成的剧本《在布拉格的栗树下》,曾有一个场面写到一个捷克女人同一个苏军上校的一段对话。捷克女人对上校说:“您想必不喜欢欧洲。这些阔绰的独宅大院,这些别墅花园,这些带铁皮屋顶的房舍,必定都让您生气。但是,您能否认这些吗?”对此,苏军上校作了这样的回答:“可以否认思想,但绝对否认不了铁皮屋顶。既然它是铁的,①那就是铁的。”这里明显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欧洲的富裕生活是铁一样的事实,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一些到过国外的士兵,回国后不少人都这样说:“我们到过国外的几百万士兵,都看到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大家都这样说,哪里也没②有比我们国家生活更糟的地方了。”对人们印象最深的,还不单是欧洲的物质生活,那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人们心目中引起强烈反响。苏军政治部门曾拆阅大量士兵信件,了解了一些战士对比国内外政治生活后所产生的思想情绪。苏军总政治部宣传鼓动局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鼓动处在日举行的会议上,曾把军人中出现的这种情绪同“十二月党人思潮”作了类比,并形成文件,郑重向上级作了报告③。战争对人们思想带来的冲击,不仅是源于打开国门后在国外的所见所闻。这种冲击还来自战争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人际交往和沟通信息的特殊环境。战前,这批十六七岁到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虽多少都经历过工业化和集体化的岁月,体验或目睹过年可怕的饥荒和后来的“大清洗”运动,但当时或因年幼,或处穷乡僻壤,或置身?历史?平凡岗位,除耳闻目睹个别情况外,对广大地区、不同部门的真实情况是无从得知的。战争给他们提供了了解国家、认识社会的独特机遇。这些来自城市和乡村,来自工厂、学校、体农庄的人们,,并肩踏上战场;“政治犯”,也从(,,不管、学生、干部还是“政治犯”,都变。战斗结成的友谊使大家无所不谈。这样,战前各地区、各部门发生的一切,先前不知道的各种消息都汇集到了一起。这时,人们方才恍然大悟:“啊呀,原来国家曾经发生过这样多的不幸!”战争同时又培养了这些军人对强国命运的强烈责任感;战时拼死为祖国为人民而战,就是为了赢得胜利,让人民在未来过美好幸福的日子。胜利之后,祖国人民应如何生活,他们自然萦怀于心;加上他们打出国门后对国外生活的观察,耳濡目染那里的文化和科学技术,这使他们感到国内外生活的巨大反差,由此便在前线军人中滋生了一种思革求变的情绪。战后几百万前线军人的复员,又把上述思想情绪带回到了后方,回乡后遇到与战前一样、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困苦生活,这越发加剧了上述希望变革的情绪,于是又把这种思想传播给了与他们仅有几岁之差、在战后成长起来的“小弟妹们”,即“战后一代”。战后在车里雅宾斯克、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斯维尔德洛夫等城市破获的大量青年社团“案件”,实际上就反映了“战后一代”幼稚的改革愿望和情绪。文艺是社会情绪最敏锐的传感器。战争后期和胜利初期苏联文化艺术生活的一度宽松活跃,是要求摆脱严酷战时体制、转向和平轨道、期盼新生活秩序的变革情绪的一种反映。年夏秋,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思想文化界,气氛较为宽松,知识界许多人“都以为要发生推动我们向①K.西蒙诺夫:《我们这一代人亲眼所见》,载《旗帜》1988年第3期,第48页。②《祖国史纲》,莫斯科1991年版,第436页。③E.C.谢尼亚夫斯卡娅:《年上过前线的一代?历史心理学研究》,莫斯科1995年俄文版,第35页。―7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①宽松自由方向的某种变化”。莫斯科文艺界曾为著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举行专题诗歌晚会;文艺刊物开始刊载题材轻松的作品。列宁格勒文艺界在其刊物上也开始连载左琴柯的幽默小品和阿赫玛托娃的抒情诗歌。同时,电影界、戏剧界和音乐东欧中亚研究 2001年第6期编辑部,并假手苏联作协开除了左琴柯和阿赫玛托娃的会籍,随后又将左琴柯开除公职,迫使他不得不谋生于一个皮鞋生产合作社。。因为在这里选定的批判对象,布)中央宣传年获斯大,“创作的,但人们清楚的是,1947年1月,斯、尤金、波斯彼洛夫和亚历山大洛夫本人,就哲学问题和亚历山大洛夫的著作发出了一系列指示,其中对《西欧哲学史》的批评是“资产阶级客观主义”和背离党性原则。由于这次被接见的哲学家没能领悟斯大林的意图,因此对这部著作的批判没能立即开展起来。为此,按照斯大林的提议,在同年6月召开了《西欧哲学史》全苏讨论会。这次会议由日丹诺夫作了主调报告,其批判锋芒是指向亚历山大洛夫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客观评价:仿佛给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以一定地位是不允许的,又是“拜倒”在西方资产阶级脚下。这里的思想意图是,要把在哲学中所谓对西方资产阶级“顶礼膜拜”的倾向,推广并联系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中去。但中下层干部低下的政治文化和知识水平,梗阻了贯彻这一意图的通道,使本来就已教条化、简单化的批判,走上了更加扭曲变形的轨道。1950年对马尔语言学的批判和界也都不约而同地活跃了起来。这都从特定角度反映出社会从紧张凝重的战争气氛中走出来,要求变革的心态。跃,当然,,他便立即。进行意识形态批判需要思想权威。早在30年代,这个权威是列宁,是经过斯大林诠释的“列宁的方针”。到了战后时期,有了斯大林这个“最伟大的思想家”,斯大林本身便成了权威。这时,只要斯大林发表一次“谈话”,对某个问题加以表态,一场不大不小的批判运动便可立马发动起来。日,斯大林召见列宁格勒文艺界人士,点名批评《星》和《列宁格勒》杂志以及一系列作家。接着,从8月中旬到9月初,由联共(布)中央分别就文学、戏剧、电影一连作出三个决议,指出了文艺创作和演出当中的“倾向问题”。特别对《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以及常在它们上面发表作品的诗人阿赫玛托娃和作家左琴柯,进行了严厉批判,抨击所谓他们的“无思想性”和“不问政治”倾向。左琴柯被日丹诺夫申斥为“文学无赖②和流氓”,阿赫玛托娃被骂为“古老贵族文化”的“残渣”,“不完全是尼姑,不完全是荡妇”,“是混合③着淫秽和祷告的荡妇和尼姑”。两杂志发表的作品,则被《决议》评价为充满着“对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卑躬屈膝”和“俯首崇拜”。1948年年初,又对为纪念十月革命30周年上演并受好评的歌剧《伟大的友谊》作出决议,把矛头指向音乐界,年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讨论,没有展开稍微像样的争论,就以斯大林“钦定”真理的形式,匆匆作了最后的结论。在语言学领域宣布的,实际上是30年代以来遭到打击的反马尔学派早已发表的理论观点。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则以斯大林的结论窒息了生动活泼的讨论,并堵塞了不少学者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上有创见的主张革新的思想。斯大林宣布:商品生产的“活动范围只限于讨伐所谓“坚持形式主义的反人民倾向的作曲④家。”这使以肖斯塔科维奇为首的一大批音乐家遭到了无情打击。对文艺界的批判,由中央领导人直接出马,亲自点了数十个作家、诗人和艺术家的名字,在批判中又牵涉到难以计数的艺术家和文化人。最后采取行政措施,勒令《列宁格勒》杂志停刊,改组《星》―76―①K.西蒙诺夫:《我们这一代人亲眼所见》,载《旗帜》1988年第3期,第49页。②《苏联文学艺术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3页。③同上,第45页。④同上,第120页。?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欧中亚研究 2001年第6期①个人消费品”;价值规律则只能调节“个人消费②商品的交换”,而“不能起生产调节者的作用”。这场在马林科夫主持下,原本出现生动活泼局面的有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讨论,以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著作所提供的理论观点和?历史?二事实上,“模式”,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往往是,,,把思。。对战后初期的苏联来说,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从各个视角看,1948年都是一个“转折”的临界点:从胜利的隆隆礼炮到这时,已经过去3年,人们普遍期盼的生活好转没有付诸实现,这是由希望到失望的转折点;从胜利至今,最高领导层一直处于“温和”和“强硬”两种方针的选择和动摇之中,“1948年是领导层结束动摇”的一年③;胜利后这3年,东欧一直处在安顿的过程中,1948年2月苏南会谈破裂,这是铁托带头反抗苏联模式的转折点。同时,这一年也是以英美为首的西方阵营为一方,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为另一方,对抗加剧,国际“冷战”局势形成的一年。上述苏联国内外局势的这种转折,同1948年苏联由意识形态批判运动向政治清洗运动的转变正好相契合。这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恰是国内外矛盾激化的一种反映,也是国内外各种合力推动的一种必然结果。就苏联战后初期的国内局势来看,在进行意识形态批判运动的同时,政治审查运动也一直没有中断。起初是对从德国回来的被俘人员和被遣返人员的审查。近年来为俄罗斯学术界统计证实,战后从德国共遣返苏联军人和平民共522.9万人,经严格审查后,交付内务部作刑事管制的共计为33.8万人④。这种审查,对一部分人无疑是必要的(如弗拉索夫附敌分子),但总体来说,是严重扩大化了,在审查中过多地怀疑并伤害了一部分人。除对被俘、被遣返人员进行普遍审查,并对其(1934①《期大林文集》~1952),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经济体制模式作结论,不仅妨碍了苏联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而且也阻塞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道路。战后的意识形态批判像30年代一样,到了自然科学领域。遗传学及其学派。早在30,。1946年1月,李森科在其一文中公然否定达尔文主义的基本原理。苏联摩尔根学派对此大为不满,在一些刊物和大学讲堂上展开了对李森科的批判。李森科对此十分恼火,写信上告斯大林。结果,由最高领袖亲自干预,布置召开了1948年全苏农业科学院八月会议。会上,李森科凭借斯大林对其报告所做的圈阅和审定,有恃无恐地向摩尔根学派发动进攻。会后,给该学派扣上了“反动”资产阶级伪科学的帽子,禁止他们在学校讲授生物遗传学,并封闭该学派的实验室,撤销该学派学者们的一切行政职务。这样,便禁绝了摩尔根遗传学在苏联的研究和传播,形成了李森科伪科学学派称霸的一统天下。战后,苏联文化领域加强的专制主义和思想理论上根深蒂固的教条主义,为伪科学学派的滋生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除生物遗传学外,量子物理学学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电子计算机赖以发展的系统控制论、有机合成化学等,都被伪科学学者扣上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帽子,被禁止研究,禁止传播。这种情况,使苏联战后在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落后于世界时代的步伐:控制论遭禁,延误了电子学和计算机工业的发展;对生物遗传学和有机合成化学的打击,造成苏联生物工程和化学合成工业的落后。这在50~60年代新科学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世界潮流中,造成了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第609页。②同上,第611、613页。③E.Ю.祖布科娃:《年的社会与改革》,莫斯科1993年俄文版,第77页。④《苏联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人员损失》,圣彼得堡1995年俄文版,第180~181页。―7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中一部分加以逮捕外,战后苏联对30年代“大清洗”中被关押期满的“犯人”,处理办法也普遍是很严厉的。由于禁止期满释放人员进入大城市(有些人连居住苏联欧洲部分也不允许),实际上是再次对他们进行了流放,一般是遣往边远地区或特殊居民点。更为严酷的是,从1948年起,对许多刑满释放人员,在对他们提不出新的违法指控情况下,仅仅按照行政法规,就再次对他们进行逮捕,或关进劳改营,或流放边远地区。这样的事件,50~“再“犯人”的通常做法,,一纸行政决议,就把刑满释放人员再次逮捕。这在30年代“大清洗”时就曾屡次发生过。由此判断,行政当局再次对刑满人员进行逮捕,是苏联战后特别是1948年发生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俄罗斯,“人们经常拿1948年同1937年相比较”,认为,这是“席卷社会的两个大规模的恐怖①浪潮”,而“48年则是37年的继续”。当然就镇压规模而言,1948年赶不上1937年。但是镇压机器越转越快,敌人越抓越多,怀疑、告密和恐怖气氛越来越严重,采取“广泛拉网式”的镇压,等等,在这些方面则是极为相似的。年清洗的对象主要是各种“反对派”及其同情者,而1948年打击的,则主要是所谓“世界主义者”和那些有违传统教条、抵制个人崇拜、怀有变革或不满情绪的人们。就最后一类人来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上过前线的军人,并且不乏将军级别者。他们当中不少的人是在战争时期被提拔上来的;战争年代最讲究实际,遵循的人事工作准则是,能者上,庸者下。所以,战争时期被提拔上来的这一部分人,思想并不太恪守传统,加上他们最了解战争的真实进程,对战争初期的失败怀有血染的记忆,而且战后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希望破灭后的困惑也令他们体验最深。对于这些真正了解战争进程和战争生活真相的人们来说,“个人崇拜”在他们心里占有的位置很小。他们经历过战争,是胜利归来的英雄,同其他人比较起来,更敢于直面现实,更敢于坦言真相,也有更多独立思考的习惯。而在战后需要像战前一样循规蹈矩、掩盖真相、大肆宣扬个人崇拜的条件下,这恰恰成了他们“跌跤子”、尝苦果―78―东欧中亚研究 2001年第6期的缘由所在。战后对这一部分人的整肃,实际上就是对那些带着军功勋章从前线归来的英雄们的一种“威慑”。“放逐”(,、库兹涅佐夫争夺接班,但就其更为微妙,也还另有这样一个更为广阔的政治背景。以阿?亚?库兹涅佐夫为首的列宁格勒领导人,是在列宁格勒前线,在被围困的900多天当中,从九死一生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走过来的。以他们为首的列宁格勒人,在战争中经受了生死的考验,赢得了无上的战斗荣誉。他们无愧于“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的光荣称号。战争把这里变成了一片废墟:围困期间冻馁和战斗而死的60多万人,几乎占全城人口的1??3。胜利后在怎样治愈战争创伤、恢复城市经济的问题上,在他们看来在国家预算上,应该占有相对大一些的份额②。在应将列宁格勒定位于什么城市的问题上,他们也有自己的主张。在更深的思想层面上,他们还有违背“个人崇拜”大忌的行为,即在城市被围期间,他们曾经常引用基洛夫的言论,以“基洛夫的形象”鼓舞人心③。这些言论和行动,引来了最高领导的猜忌,于是,便假当时接班心情甚切的马林科夫、贝利亚之手,制造了著名的“列宁格勒案件”。制造“列宁格勒案件”的借口,是指责列宁格勒市委和州委领导不经中央许可,擅自于1948年在列宁格勒举办全苏商品批发交易会,并被告发在1948年12月党代会上,虚报市委领导人“一致当选”的选举结果,欺骗中央。事实远非如此严重,主要是马林科夫、贝利亚对沃兹涅先斯基和库兹涅佐夫战后地位上升,斯大林意欲立这两个人为接班人耿耿于怀,便从中挑拨,借枝节问题扩大事态,把列宁格勒人的行为上纲为“反中央”和“反党①E.Ю.祖布科娃:《年的社会与改革》,莫斯科1993年俄文版,第69页。②B.A.库图佐夫:《所谓列宁格勒案件》,载《苏共历史问题》1989年第3期。③《苏联大清洗内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406页。?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欧中亚研究 2001年第6期活动”。马林科夫代表中央,于日召开列宁格勒州委和市委联席会议,在会上宣读了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列宁格勒领导人“反党活动”的决议,对市委和州委主要领导入及其有关干部做出撤职处分。事件自然株连到列宁格勒前领导人,当时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计委主席的H.A.沃兹涅先斯基和战后被提升为政治局委员、的A.A.库兹涅佐夫,邦部长会议主席M.H.,。1949年夏,~30日,举行“公开”审讯。“审讯”既没有公诉人也没有辩护人,审讯后新闻界也没有发布任何消息。判决书宣布:库兹涅佐夫、沃兹涅先斯基、罗吉奥诺夫同中央候补委员、列宁格勒州委市委第一书纪П.С.波普科夫、列宁格勒市委第二书记卡普斯京、市执行委员会主席П.Г.拉祖京等结成“犯罪集团”,“散布”对党中央的不满,像当年季诺维也夫分子那样,企图把列宁格勒组织作为他们与党和党中央斗争的支柱。并“在苏联的一些地方安插反党分子”,“从内部破坏党,并篡夺党的权力”。法庭最后判处上述领导人极刑并付诸执行。其他干部则被判处10~15年监禁。为造成列宁格勒的确存在反党集团的印象,按照马林科夫的指示,在列宁格勒党组织及其领导人中,包括对原先曾在列宁格勒任职现已调往他处的那些领导人,也进行了大规模逮捕。还在列宁格勒进行了大规模撤换干部的运动。许多人在被撤职的同时也被开除党籍。从年的清洗中,列宁格勒市和列宁格勒州共有200多人遭到镇压,2000多名领导干部被撤职,其中1500人是党、苏维埃、工会和共青团的干部①。他们中许多人在被围期间建立了卓越功勋,在严酷条件下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他们无愧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优秀干部。如果说“列宁格勒案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战时有过贡献,战后地位上升,敢于逆传统教条行事的那个特定群体进行的一种威慑和整肃,那么,反对“反爱国主义戏剧批评家集团”,罗织“反法西斯委员会案件”和“医生案件”,则是把矛头对准所谓?历史?“无祖国的世界主义者”,是对国际上亲美犹太复国主义危险所做的一种病态的过敏反应,其实质,是一场难以掩饰的反犹主义运动。,在战后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同,占有显著,但这位记者使用的是当时苏联官方所采取的政治用语,如果用时代的三棱镜将其透析,再用我们今天所能理解的语言加以解读,那么,就可以从特定角度显示出当时苏联社会内部正在酝酿、激荡着的社会思潮和情绪。实际上,年意识形态批判运动的矛头,就是针对这位英国记者所指出的思想脉络,而年的政治清洗运动,则是这一意识形态批判运动的逻辑发展和继续。批判对西方的所谓“卑躬屈膝”,打击“无祖国的世界主义”,很容易找到这一目标的载体和代表人物。战争时期,由于犹太民族受到纳粹分子特别残酷的迫害,在世界各地包括苏联在内,客观上都促进了犹太群体的凝聚和团结。为了收集德军暴行的材料,动员世界舆论揭露德寇罪行,同时也宣传苏联军民的英勇斗争事迹,鼓舞苏联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苏联在战时成立了一个犹太人组织――反法西斯委员会。其领导人是联共(布)中央委员、前国际工会主席、老布尔什维克洛佐夫斯基,犹太戏剧著名演员米赫尔斯和莫洛托夫的夫人捷姆丘任娜。战时,该组织在联系苏联国内外犹太团体和西方新闻界,在对内对外反法西斯宣传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当时,该组织是合法的,它的活动也受到多方的鼓励,因此,战后保留下来,变成了一个犹太人联合会。由于犹太人在苏联数量较多并有重要地位,早在20年代苏联就提出过一种方案,设想在乌克兰、克里米亚或远东某地,为犹太人划出一块集中居住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案未能付诸实①〔俄〕《恢复名誉?30~50年代政治审判案》,莫斯科1991年版,第318页。②〔英〕《曼彻斯特卫报》日。―7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施。战时驱逐克里米亚鞑靼人之后,由于克里米亚人口稀少,反法西斯委员会成员又重新回到20年代有过的方案上,主张把克里米亚划为犹太区。这便引起了斯大林的怀疑:他“认为在这项建议背后,有美国犹太复国主义者通过苏联情报局插手”,“企图在克里米亚建立一个犹太国,以便从苏①联手中夺取克里米亚”。由此便引发了对“反法西斯委员会”的镇压。1948年1月,害。半年多以后,,委员会”。连幸免。在莫斯科和全苏的几乎所有犹太文化机构,包括剧院、学校、报纸,都被查封。逮捕也波及到了莫斯科一些工厂的技术专家。对犹太人的怀疑和歧视以至达到这种地步,连在高校招生中也对他们设置重重障碍,其他晋升之阶――入党、参军、进入科研和外交机关,也都遭到各种限制②。由于犹太人大多分布在苏联文化知识部门,并在这里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他们在这里受到的打击就尤为惨烈,其中,以戏剧艺术界和医疗卫生界一些部门所受摧残最为严重。日,《真理报》发表了一篇斯大林授意撰写的编辑部文章《关于一个反爱国主义的戏剧批评家集团》。以该文为号召,立即掀起了一场对犹太戏剧批评家的政治批判。这场批判声势之大,炮火之猛,实为战后思想政治批判所未闻。为怕人们不明白这批文艺家的民族身份,报刊在点他们的名字时,还特意在括号内标出了犹太姓氏。这样,就使这场批判运动的反犹性质跃然纸上。正是1949年初向所谓“无祖国世界主义者”―“戏剧批评家集团”进行的这场大举进攻,构成了此后罗织“医生阴谋案”的序曲。实际上,李森科在1948年8月农业科学院会议上向魏斯曼―摩尔根生物遗传学派大举讨伐之际,已经牵涉到了许多坚持这一科学学说的犹太医学家。日,由联共(布)中央书记处做出决定,解除了苏联医学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А.Г.古尔维奇的职务。以此为肇端,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各医学研究机构和临床医院,开始了对大批犹―80―东欧中亚研究 2001年第6期太著名教授、大夫和医务人员的追究和迫害。在当时浓重的反犹主义气氛下,向中央递呈告密信,告发犹太大夫和医务人员的事件连连发生。随着告密信,的有关指示。调查结果上报后,,最后,再,对一批,从告发、调查、上报、作出决,,周而复始,循环上演,这几乎成式③。在这中间,一大批犹太医学家和大夫遭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追究和迫害。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有一幕在苏联医学科学院下属机钩――营养研究所营养医疗医院发生了。日,苏联内务部部长阿巴库莫夫向马林科夫上报了一封告密信,信中告发犹太人在这座医院拉裙带,安插私人,进行所谓“不法宗派活动”,并提供了一长串被告密的犹太人名单。由此开动镇压机器,案情一步步扩大,在按“多米诺骨牌”式发展的一系列逮捕和审讯中,株连到了克里姆林宫医院的大夫,由此又牵涉到了几年前的日丹诺夫“医疗案”。这样,便引发了著名的“医生案件”。日,塔斯社广播了一条“医生团伙犯罪”的消息:这个医生暗杀集团以有害的医疗方法缩短苏联领导人的寿命,“安?亚?日丹诺夫和亚?谢?谢尔巴科夫同志就死于这个披着人皮的野兽匪帮”,并说,“业已查明,这个医生团伙的所有参加者均受雇于外国情报机关,④……是他们雇佣的忠实走狗。”克里姆林宫医院的10多位著名大夫,包括给日丹诺夫和季米特洛夫看病的鲍?科甘教授,斯大林的私人医生维诺格拉多夫教授等,都被列入了这个“团伙”,先后遭到逮捕,连他们的家属也未能幸免。在上述一系列案件和“医生案件”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航空工业案件”、“斯大林汽车工①《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371页。②A.P.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45~846页。③R.科斯特尔琴柯:《红色警察的俘虏》,1994年莫斯科俄文版,第298页。④《苏联大清洗内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415页。?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欧中亚研究 2001年第6期厂案件”、一系列“青年社团案件”,以及“明格列尔案件”等等。每一案件又都牵连到数以千百计的人。加上在刑讯时有逼供、诱供现象发生,株连、打击面越来越广,这就引起了规模越来越大的清洗和镇压。上至中央,下至地方,从文化艺术界到技术界,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无不如此。据赫鲁晓夫证实,在最高领导层,斯大林已在怀疑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并半公开讲述他们的“美英间谍”问题,同时,远①。,“新人”替代,显现。,“大清洗”的风暴即将来临。斯大林逝世了。这样,党和国家才刹住政治“清洗”的脚步而走上了新的轨道。战后苏联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清洗运动,就其具体动因和内容而言,虽然同30年代的意识形态批判和“大清洗”运动有所不同,但形成运动的机制和模式是大体相同的:都是由领袖亲自发?历史?动,都是在夸大敌情,在浓重怀疑气氛下相互告密,在相互揭发中展开的,并且都有党内派别和权力斗争的背景,都把党内和党外、上层和下层、政治和学术、干部和群众、思想问题和刑事问题等等,搅混在一起。总之,物。生,,,。这一政治模式,正把苏联在这一模式下的畸形发展,推向死胡同的边缘。这预示着,苏联在斯大林逝世后不可能完全在原有的轨道上继续行进,日后的解冻和改革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发展。(责任编辑 张佩贤)① 《赫鲁晓夫回忆录》,第396、401,443~445页。吉尔吉斯共和国玛纳斯大学举办古代吉尔吉斯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为了庆祝吉尔吉斯共和国独立10周年,纪念吉尔吉斯(柯尔克孜)族名见于史册2200年,吉尔吉斯共和国玛纳斯大学于~28日在首都比什凯克市举办古代吉尔吉斯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吉尔吉斯国家科学院名誉院士胡振华先生应邀出席这一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开幕式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音乐厅举行。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阿?阿卡耶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首先指出,“吉尔吉(柯尔克孜)这一族名早在2200斯人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亚诸突厥语民族中是最古老的民族,‘吉尔吉斯’年前就为中国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在汉文史书中虽然先后被写作‘鬲昆’、‘坚昆’、‘契骨’、‘黠戛斯’、‘辖戛斯’和‘吉利吉思’等不同的译名,但都指的是吉尔吉斯……我深信并希望尊敬的胡振华教授会沿着伟大的司马迁的道路,编写出古代吉尔吉斯历史那星光灿烂的一页。”他在讲话中追述了众多研究吉尔吉斯历史的专家、学者的成就。他提到的名字有И.比丘林、.В.巴尔托尔德、.拉德洛夫、.Н.伯恩施坦、.М.阿布ВВВС拉姆藏和К.К.尤达欣等。他还对出席这次大会的各国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们是:俄罗斯学者С.Е.亚洪托夫,С.Г.克利亚什托尔内、.В.科尔穆申和Б.Е.库梅科夫,中国学者胡振华,法国学者В.富尔尼耶,土耳其学И者Р.亨奇和О.谢尔特卡亚,哈萨克学者О.К.卡拉耶夫,吉尔吉斯学者В.奥鲁兹巴耶娃,等等。最后,他殷切希望各国学者为研究和重新撰写吉尔吉斯民族历史做出新的贡献。接着,俄罗斯、土耳其、中国、法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学者先后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胡振华教授的论文是用吉尔吉斯语宣读的,题目是《论汉文史书中的古代吉尔吉斯(柯尔克孜)族名》,受到全场1000多位听众的欢迎。吉尔吉斯斯坦新闻媒体也对胡教授争相采访报道。全体大会之后,按论文内容分别举行了小组研讨会。会议期间,大会组委会还组织与会者参观了托克马克市附近的历史名城――喀拉汗王朝首都巴拉沙衮遗址及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等。闭幕式上,通过了关于建立吉尔吉斯学研究中心及突厥文明研究中心的建议。(苗 华)―8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欧中亚研究 2001年第6期?英文提要?nomicreformsonceattractedexpertandscholarlyattentionworldwide.ButerrorsbroughtRussiatoanunprecedentedturmoilandeconomicdepression.Followingadecade-longfiasco,Russianproduc2tiveforcesplummetedandcomprehensivenationalstrengthdeclined.Frustratingfactsofeconomicre2cessionprovedthatneitherthedemocratic,humanisticsocialistreformgoalnortheAmerican-styledemocraticandfreeeconomicreformgoalwouldridRussiaofitscrisis.Inthe21stturytoday,itseemsnecessaryforpeopletotakeamorerealisticapproachtowardstheeconominRussia.WhethertheRussianscanmaintainthegallopingmomentumofPingesontheircapacitytoovercomethefundamentalcontradictionsin,ictionalar2eas.Asuccessfulreformrequiresagoodsystemaandeconomicre2formandagovernmentrestructuring.SomelonsForeignTradeDevelopmentStrategy AfterthedisinnionRussianrulersreadilyacceptedWesternproposalsandcameupwithartodemonstratetheirresolve.Asacomponentoftheprogram,alib2eralizationwasalsopursuedinforeigntrade.Itwasbelievedunder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sthatRussiawouldsurelymakeawindfalloutofthefreetradeinthecontextof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atRussiawouldbequicklyincorporatedintotheinternationaleconomiesbasedondevelopedeconomies.Butthedecade-longreformpracticeandeffectsprovedthatthefreetradede2velopmentstrategywasatvariancewiththeRussianreality.WhatchoiceshouldRussiamakeinitsforeigntradedevelopmentstrategy?Whatwouldbethetheoreticalgroundforsuchadevelopmentstrategychoice,ifeverthereissuchachoice?Thisiswhatthearticleisdrivingat.Decade-longRussianDefenseIndustryReform:ReviewandPerspective Nationaldefensein2dustry(NDI)isthequintessenceofacountry’sindustryandscienceandtechnology.Russiahasun2.ThetremendousscaleandthedifficultprocessofthereformdergoneadecadeofreforminitsNDIarebeyondtheimaginationofanyoutsider.Duetothelackofacomprehensiveandcarefulreformplan,thelackofeffectivecontrolandmanagementandthelackofadequatestateappropriations,thereform,insteadofenhancingitsNDIcompetitiveness,hasseriouslydamageditspotentialcapacityinNDIscientificresearch,experimentandproduction.Confrontedwiththeever-agingarmsequip2.ment,theRussianleadershipeventuallythinkoftheNDIPost-warSovietIdeologicalCriticismandPoliticalPurges Fromtheinterrelationsofaseriesofhistoricalevents,thearticleexposesthedynamiccause,connotationandimpactofthepost-warSovietideologicalcriticismandpoliticalpurgemovements.UnderliningtheirhistoricallinkswiththeSovietsocietyandpoliticsduringthewarperiod,theinitialpost-warperiodandthepost-Stalinpe2riod,theauthorarguesthattheSovietarmyandpeoplegotimpregnatedwithanideologicaltrendofreformthroughtheirinformation,experienceandconsiderationsduringthewar.Withaviewtosup2pressingtheideologicaltrend,theSovietCP(Bolshevik)leadershiplaunchedanideologicalcriticismmovementunderthenameofanti-themovementpreparedthepublicopinionforthepoliticalpurgesinthepost-warperiod.Pushedbythe1948“turningpoint”asaconsequenceofallcomplicatedfactorsathomeandabroad,theideologicalcriticismmovementsparkedoffaseriesofpoliticalpurgesinthecontextoftheSovietCP(Bolshevik)successionstrife.Tosomeextent,“1948wasacontinuationof1937.”Butwiththepurgingmachinesetinmotion,thepurgeswouldhavebeenexpandedwiththe“Leningradcase”andthe“doctor’scase”croppinguponeafteranotherbutforthepassingofStalin.Anewperiodof“thaw”andreformthususheredinwiththerehabilitationofpost-warpoliticalpurges.―9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ost cold wa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