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背论语为什么要学《论语》

小学一年级日记:有感《论语》中的学习教诲
【-作文大全】小学一年级日记:有感《论语》中的学习教诲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标题: 有感《论语》中的教诲
关键词: 论语 教诲 小学一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一年级
作文来源: 本是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日记,题目为:《有感《论语》中的学习教诲》,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进入中学,学科增多了,学子之间的竞争也更激烈。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端正的学习,是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和基础。 学习实践中,我们有时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其实,春秋时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以自己的言行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从《论语》中我们能得到许多教诲和启迪。在了解众多学习方法之前,我们应先端正学习态度。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的,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不要偷懒,不要碍于面子,不懂装懂、自欺欺人。不能作“半瓶子醋”。在知识与学问面前容不得半点虚假。在如今的学习中,这一点我体会得更深了。不懂的要马上要问或,不然就会延误明天的学习。不懂又不问的知识堆积多了,就会成为以后学习的巨大绊脚石,贻害无穷。 另外,在学习中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彻底搞懂,搞清楚,举一反三。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胸有成竹,真正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散发着钻石般的璀璨光芒。“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等,无不是我们学习中的好方法。而我感到尤为重要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会,善于思考,是体现我们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学习还是,都需要我们在思考中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单靠死记硬背,大误学习,而且越学越迷茫。再说到学习中,只思考不学习危害更大。荀子也说过:“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脱离学习活动的凭空思考,那便是闭门造车,空中楼阁,无所依托。学习中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边思边学,边学边思。并要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讲,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学与思在学习中不紧密结合,绝对不可能做到“温故而知新”。温故的过程始终贯穿着思考,在思考中温故,才会加深理解,加深。 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把我们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会为我们长期的学习铺平道路。当然,学习中不止需要这两点,还有许多技巧。但这两点是学习好的前提,是钥匙,至关重要。 这是我在读《论语》中的一些浅薄的感想。在《论语》这座宝库里,有无数的宝藏等我们去学习开采,我们也一定能在这宝库中有更多的体会和。
  想了解更多作文大全网的资讯,请访问:
来源:/z/978013.html
下页更精彩:1
作文大全频道点击量排行1
作文大全频道最新更新1
作文大全频道编辑推荐1今天,我们还需要学习《论语》吗?【小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8,449贴子:
今天,我们还需要学习《论语》吗?收藏
学者,觉也 《论语》的哲学原理,对于我们的现代生活究竟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现在主导的西方文明,看起来积极进取,实际上是有侵略性的、是消损的。而我们中国的文明是循环往复的,人不是以个人为核心,而是以家作为起点,从家这个最小的政治共同体来参与到社会活动。家庭人伦、政治职场、真情感通,事事如实,‘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就此为学,学是‘生命真正的唤醒’,是人格的觉醒。学者,觉也。”
vipjr,孩子专属的国际学校,汇集全英美系专业外教,24H在线1对1高效互动,不用死记硬背单词,让孩子轻松爱上学英语,40天英语成绩大提升!注册免费体验精品课程!
林安梧先生:台湾第一位哲学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林先生说过:《论语》作为一本‘交谈性的经典’,跟一神论的‘启示性经典’不同的是,强调人在天地之中,以其道德而参赞企慕于道,人与人、人与上苍、人与内在灵明、人跟动植物等整个存在的世界有其关联互动。”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周扬波:小学为什么要上六年?
关键字: 小学学制五年制六年制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葵卯学制中国教育
(作者:周扬波,湖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
五年制,还是六年制?
不同地域出身的国人聊天,往往会发现各自的求学经历有所不同:有的小学只上五年,有的小学上了六年,还有的小、初、高呈五、四、三或五、二、二分布等等,不一而足。笔者是浙江人妻子宁夏人,我小学五年制她六年制,然后我提前一年上学她则上了四年中师,所以妻子虽只小我三岁,掐指一算1999年她上大一时我都硕士三年级要毕业工作了。于是我兴致来时就摸摸她的头:&叫前辈,小丫头。&
不过等我涉猎了教育史,这占了点便宜的小得意就化为了泡影。原来六年制和五年制貌似就一年之差,其中意蕴却大不相同。小学六年制,确切地说是小、初、高分别是六、三、三年,乃是当下全国乃至全球的主流学制,这就是著名的&六三三&学制。此学制由美国人于1909年首创施行,建立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美国是发展心理学研究大国,此前我写过一篇《从儿童的发现到童年的消逝》,其中提到欧美儿童研究运动对&儿童的发现&之贡献,此运动便是肇始自西欧而至美蔚为大观。
小学六年制,确切地说是小、初、高分别是六、三、三年,乃是当下全国乃至全球的主流学制,这就是著名的&六三三&学制
要是你凭印象以为&六三三&学制近年才引入我国,那就大错特错了。近现代史上很多舶来品,往往滞后不少年数,但这引进学制可谓相当地与国际接轨,引入时间是&&1922年!这一年确立的学制因旧历属壬戌而称&壬戌学制&,乃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端。以后近百年的风云激荡,中国学制作了不少调整,但主体精神已由壬戌学制奠基。
如果没有壬戌学制,诸位看官的上学经历可能是这样的:孩提入学到大学本科毕业已经人近中年,不算幼儿园就得上它个21年学;你的书包里有数理化历史地理英语日语课本,但更多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等等古籍;要是你志向早立选择了中师或中专,你会发现毕业的唯一选择是就业而无升向高师或高专之可能。
为什么?因为壬戌之前的学制、也是近代首个学制&&1903年颁行的癸卯学制就是这么规定的。他的制定者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洋务大臣张之洞,我们知道他主张&中体西用&,学校里既要学西学更不能忘国学,于是学制长得足以消耗国人平均寿命的一半。加上当时学的是日本明治学制,而日本经过辗转学法、学美后最终选择学习和自己同为君主立宪制的德国,德、日学制以军国民主义、整齐划一著称,所以癸卯学制的教育宗旨也首推&忠君、尊孔&,且全国一刀切、难以变通。
这么说来癸卯学制是个坏学制?可不能这么说。陈寅恪先生教导我们看历史要具备&了解之同情&,张之洞在他那个时代已经是走在前列了。我们要感谢并铭记张南皮,是他第一次将西方科学成功引入学制,标举&尚公、尚武、尚实&,树立了我国教育近代化的里程碑,要不然恐怕我们仍然是些只知子曰诗云的酸腐秀才。有意思的是,在他之前还有一个更加保守却被保守派抵制流产的&壬寅学制&,由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制定于1902年,读经的比重更高,课程安排更加刻板。最终反倒是张之洞因其个性温和、广结人脉,使癸卯学制得以推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历史有时并不按逻辑出牌。
民国为什么实行六年制?
就制度形式来说,学制好不好,主要看三条:双轨还是单轨,统一还是灵活,长还是短,终极标准则看是否符合国情。
癸卯学制的学习榜样德国,由于中世纪社会等级的遗留,是典型的知识学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彼此并行互不贯通的双轨制,中介者日本则变通为义务教育阶段单轨然后其上分叉的&Y型&中间性学制。中国的社会等级早在唐宋之际科举普及时即已泯灭,而且晚清&中体西用&思潮一改重体轻用的传统而强调通经致用,所以癸卯学制的普通、实业、师范三条系统中,后两者都可向前者贯通,属于中间性偏单轨的学制,适合救亡启蒙的国情。当然,后两系统本身不畅通,全国又不管地区差异搞一刀切,并且学制太长,显然还是致命缺陷。
壬戌学制又好在哪里呢?我们读民国人物传记时,常会看到他们有初等小学、高等小学的经历,中学课程内容相当丰富,既有和今天相同的数、理、化、语、外、社会(融历史、地理、公民于一炉)等课,又有今日所无的商业、农业甚至家政等科目,还有另成系统、与今类似的中高等职业、师范学校。尤其是选修和学分制在各级教育中的推行,配以当时教育家群星丽天的时代气象,最为让人羡慕。这些都体现着壬戌学制民主、平等、科学、自由的新精神。
小学六年分初小、高小二段,其中初小四年并可单设,是为了普及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尤为壬戌学制着力重心,分初中高中两段各三年,初中亦可单设,也是为了普及教育。中学可选修职业科目,是为了适应国情将升学与就业相挂钩。各级普通、实业、师范学校体系之间的贯通,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选修和学分制,更是体现了中间性学制的弹性和活力。
学制的出台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民主气息,民间团体全国教育联合会向各省分会征求新学制提案,最终采纳广东提案并参照其它各案制定,由黎元洪以中华民国大总统名义颁布实施。学制深受民国初年盛行、并由其本人亲传中国的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影响,为了贯彻杜威&教育无目的&的主张,宣布废止教育宗旨,用以取而代之的七项标准则深刻体现了杜威教育民主化和生活化的理念。壬戌学制标志着中国教育从国民教育向平民教育的转变,尽管因为条件限制也存在理想与现实脱节的地方,但其合理之处一直沿用至今,正是其生命力的体现。
历史的不按逻辑出牌,在壬戌的前一版学制上也有表现。早在1912年民国成立伊始便重磅推出新学制,因于当年颁布次年又作补充,史称&壬子-癸丑&学制,重点废除了癸卯学制的尊孔读经和性别歧视,贡献还是很大的。
有趣的是当时主观上其实是想学美国,但因为美国海归少而日本海归多,客观上无奈仍以日为师,所以还是保留了日制军国主义特征和统一僵化风格。癸卯学制学习日本,一方面是因为晚清洋务大臣想搞立宪,但更深层的原因也是因为当时国人视野未广。张之洞制定学制可资参考的都是日本海归的观察,为什么留学东洋成为主流?首先是甲午战争的刺激,再是路近省钱,还有是文字习俗相近。等到美国人为了争夺对于中国的影响力,于1908年提出退还庚子赔款用于留美,从此美国变成国人留洋首选,壬戌学制可谓应时而生。
五年制又是怎么来的?
和笔者有类似经历的读者会问,我们的小学五年制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得翻到历史新的一页了。
新中国成立后,意识形态挂帅,杜威作为敌对国的思想家很快被批倒批臭,壬戌学制也作为资产阶级学制被否定,我们的教育一边倒地转向学习&老大哥&苏联。苏联也是教育大国,出产了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等杰出的教育家。50年代初中国的学习偶像是注重基础教育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凯洛夫,相映成趣的是凯洛夫在本国却正遭遇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建构主义大师赞可夫之挑战。
1951年以苏联中小学十年学制为蓝本,出台了新中国首个学制,主要内容是将小学六年二段分法改为五年一贯制,中等教育则设工农速成中学附属于高校,并且同时大力发展中专学校,高校则设专修科与中等教育对接,凡此皆为贯彻&学校向工农开门&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两大改革方针。应该说,新学制有符合国情之处,培训了工农干部普及了教育。
但是,大跃进开始后,党中央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的口号。尽管教育部长陆定一说要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将中小学学制缩短到十年,可是各地不管师资是否充足教学是否得法,一哄而上都立马搞起了小学五年一贯制,使得陆定一原本将中学程度提高到相当于当时大学一年级的设想非但未能实现,反而造成教育质量下降一半的恶果。
1964年毛泽东发表著名的春节谈话,继续讲&学制可以缩短&、&我看课程可以砍掉一半&,为&文革&教育奠定了基调。&文革&期间大学基本不招生,中小学学制短得甚至超过苏联,多数地区实行九年制,其它地区一般也是十年制。多、快、省是实现了,质量好不好大家都明了。
今天的中国教育,叠印着百年教育历程不断求索的每一圈年轮。苏联教育在国门开放后不再是我们视野的唯一,但思想政治课、辅导员、班主任、教研室等苏式遗产依然植根在我们的各级学校。美式&六三三&学制重新加冕归来,各种欧美教育思潮在国内都有倡导和实验者。而褒贬不一的儿童读经和书院复兴,则与百年前张南皮的&中体西用&前后呼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有建树,贵在立足本土并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学制是为了让人学智慧,而探索学制的历史本身就是学智慧的过程。我们相信,学了如此之多的智慧,中国好学制,终将破土而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李楚悦小学一年级有必要背《论语》吗?-小学-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主持:曹漪洁
电话:+86-3
编辑:裘竹如 何俊
电话:+86-3
记者:王琴
电话:+86-7
企划:吴文建
教育广告联系:+86-2
传真::+86-7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小学一年级有必要背《论语》吗?
7岁小姑娘听见“论语”两字眼泪就下来了
见习记者 张娜
  “侄女今年刚读一年级,老师发了本《论语》,要求回家背诵。侄女每天回家都要背上两三个小时,兴许这个对她来说太深奥了,现在只要一听背《论语》小姑娘就眼泪汪汪。一年级的孩子连aoe都没学利索呢,背什么《论语》啊!孩子再背下去,真要崩溃了。”快报19楼网站上“培培妈妈”的一则帖子,引发了网友热议。
  一些网友同情孩子,说不要背了;一些网友认为,现在吃点苦,背熟了终身受益;还有网友认为国学已经过时,学校纯粹形式主义。
  在一个一年级家长的QQ群里,我们做了个小调查:谁家孩子在背国学经典?五位家长回复,只有一位家长说学校没要求。
  锤丈弦荒昙叮杪璩d姥M荆醇度志肥窃亩量技妒槟浚投酱俸⒆颖场?醋鸥丛佣磷呸挚冢幢车每目陌桶汀B杪韪咏玻蚕瘛岸耘5佟保右坏愣疾焕斫狻
  一年级新生升升,晚饭后要背《弟子规》,学校要求的。妈妈把古文编成故事讲,小家伙似懂非懂。要跟着《弟子规》学行为规范,妈妈说有点难。
  涛涛爱听妈妈讲故事,可一听见《弟子规》就皱眉头。孩子不理解,涛涛妈觉得学了也没用。
  小姑娘奚悦上幼儿园时,被爸爸要求背《论语》,当时哭着不愿意,现在已经背熟了。上小学后学校没有要求。奚悦妈说孩子现在不懂没关系,等她长大阅历丰富了,会慢慢理解的。
  电话问了一圈发现,杭州的小学大多在学国学,有的学校还编印了教材,选定了课时。
  “国学教育学校很重视,不仅有教材,还有课时。”天长小学的胡筱筱老师说,学校选定一套小学生丛书的《文言文篇》和《韵语篇》做教材,“经典诵读”活动就以这本教材为主,一周安排一节课。一年级小学生背上几段《千字文》和《弟子规》不算难事。
  青蓝小学的校名出自《劝学》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很早就学了《劝学》。2006年百年校庆时,学校创办一系列社团活动,诵读古文是其中一项,书目有《三字经》等。
  杭州小学生大多在学国学
  19楼网友调查
  48%同意“有选择地学国学”
  我们在快报19楼网站上做了个小调查,题目是:你认为小学生学国学有必要吗?选项分别是:国学从小抓起,有必要;取国学精华教,应该有必要;国学过时了,没有必要。
  459人参与投票。
  可学的东西很多为什么一定要背《论语》?
  网络上,支持小学生背《论语》或“选择性学”的家长占大多数。
  不过也有很多家长不胜其烦。网友“”说:我女儿今年上一年级,我5点半下班,吃饭、洗澡弄一下快7点了,女儿8点多就要睡觉,一个多小时里我要让她写作业、背论语、背古诗,有时连拼音都来不及读了,老师还让她每天读课外书半小时,跳绳100下,哪来得及呀?后两项我根本没实施。一开始女儿对论语还是感兴趣的,可是到后来老师要求每天都要背一段,1个多小时要学这么多东西母女俩都很累,感觉像是完成任务,完全没有学习的气氛了。
  网友“大年堂”说,这纯粹是教学方式问题,哪有一连背上两三个小时的。这么长的时间,大人都吃不消何况小孩。
  十多年前毕业于浙江大学、儿子正读一年级的胡先生说,他很反感这种“狭隘无知却装得很文化”的教育。现在世界上好东西很多啊,比如想要让孩子多了解自然,多懂一点科学,可以看《Discovery》;参加体育运动、球队,可以学到合作、竞争,乃至妥协;看国外优秀的童话,比如“小熊维尼”,你可以学到如何面对困难,如何珍惜友情和亲情,等等。不是说《论语》不好,问题是,大人们自己说得清《论语》吗?喜欢《论语》吗?大家都别装啦!
  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的网友“新欢旧怨”说,本国国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讲科学,没有科学精神,我反对!当然,他的观点也遭到了其他网友的反对。“新欢旧怨”说,他的本意不是说国学不好,而是更看重孩子的科学精神,他在家中经常和孩子做一些小实验,比如告诉儿子空气里有氧气,他会在脸盆里固定一根蜡烛,点燃后,往上面倒罩一个玻璃杯,蜡烛点完后,盆里的水就会往杯里上升,杯里的水会高出盆里的水30%左右。他认为这些对孩子更重要。
  名家谈国学经典教育
  网上搜索到一些名家对国学经典教育的看法,有的还提出了学习方法:
  季羡林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为这项工程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
  南怀瑾
  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他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
  背诵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的,是在脑筋愉悦的状况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小孩子背诵四书五经有益身心发展,它不同于“强记”,“强记”是填鸭式的教育,且容易忘记,对小孩的身心无好处。
  杨振宁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记得似乎是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有些诗句,例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容易懂。许多别的诗句不全懂,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鸿飞哪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小学生读的论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