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退出的微信公众号怎么找回来号为什么找不回来了?我超想哭😭里面还有我重要的人,这个微信公众号怎么找回来号我不想失

> 游戏主播有1000人看直播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这个是 主播收礼物 然后和腾讯按比例分成!望采纳
其它回答 你先别管有多少人来看,你前提是得看自己能有多少粉丝,然后就是看是哪个平台的直播,然后就是各种投币什么的...
要是主播收到很多礼物那怎么领薪水
这个应该平台有说明的
其它回答 礼物提成大概只有20%
发表我的评论曾记得有一篇网络文章,名字很煽情,内容很暖味,语调很搞笑。标题就是我在街上捡了一个大美女。  一时之间,网友们趋之若鹜,YY无限,口水湿衣,内伤严重。有的网友头脑比较清醒:那有这么好的事情?天下真的掉下个林妹妹砸到自己的怀里?  可是,我们爱读历史的就知道,这种事别说在一夜倾情的今天有可能发生。就是在男女不能亲亲的古代也是有可能的。在一千年以前,洛阳街头,一个桃花运开的小伙子就捡到了一个大美女。  这个人,姓郭名威,人称郭雀儿。  这一天,他有些郁闷,有些不满,他在街上漫无目地的行走。然后,开始埋怨起社会来:这是个什么鬼世道!哥哥我也曾经出身显贵,自己的父亲也是做过顺州刺史的。却是这个乱世里,最大的危险是经常要做选择题,比如,你是要选朱全忠还是李存勖呢,或者是选李存勖还是李嗣源呢,而最大的问题是诸如此类的选择题太多了,你选对了一次,不见得能选对下一次。而自己父亲不幸的很,在年复一年选择题考试中选错了答案,站错了队队,最后导致兵败而亡。好吧,老子死了,我接过他的旗帜接着干,听说这个时代,当兵是最有前途的职业,我就不信出不了头。可是,当兵也要做选择题的。自己曾经在潞州市长李继韬的手下干过,这个李市长对自己爱护有加,眼看自己要拨开乌云见月明了,可是李继韬在军阀混乱中,没干过李存勖,死掉了。伯乐死了,而自己被李存勖收编,成了禁军中的一名小将领。行,那就慢慢熬吧,天子脚下好露面啊。可就在这时,李存勖也死了,李嗣源上了来。自己又被换了老大。前途何在,何去何从啊!  前途一片茫然就算了,就连钱途也是一片汪洋,刚才在赌坊里,赌桌上,这位青年好不容易存下的二两银子就被那帮洪水猛兽们给洗劫了一空。  怀具啊!  可放下怀具,下面,洗具就要上场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人家不是说赌场失意,情场得意吗?  这会儿,刚停没多久的雨又接着下了起来,郭威举目四顾,想找个避雨的地方。终于,他看到了一个旅舍,就一头钻了进去。  缘份是多么奇妙的东西!  郭威这一去,他的人生就从此改观了。因为,他碰到了他人生中最二个重要的女人(第一个是他老娘,他娘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永远是第一位。)  一个大美女正在倚窗望雨。这个美女,姓柴,名字不详,万恶的旧社会歧视女性,不给人家留名。但是,人不在名,长得美就灵,她可不是一般的美,她是纯过奶茶,艳过张声予,更让人联想翩翩是她传奇的经历。她曾经是皇上的女人.当然,唯一的缺点,她已经不是黄花大闺女了,但她失身的是一个皇上,那就不一样了,不但对她的名誉无损,反而为她加上了高贵的气质,神秘的色彩。  这个郭威此时碰巧闯将进来,站在了她的面前。我们说干得好,不如长得好!什么叫长得好,长的帅不算,只能骗骗无知少女。长成弥勒佛那样才叫长得好呢!有舒展的额头,宽眉大眼,大嘴阔鼻,再加上一对能跟肩膀亲密接触的大耳就再好不过了。我们的郭威,幸运啊,长得与上面的这些条件有几分吻合。  而我们的柴大小姐的审美趣向,就是趋向这些富贵相的。  柴大小姐突然春心萌动,心窝里小鹿乱撞,一见钟情起这个青年来。然后,敢爱敢恨敢嫁的柴大小姐转身进房,对着自己的父母就是一句:我要嫁给外面的那个人。多豪爽,多直接,多痛快。一点也没有今天的姑娘们别别扭扭的一副欲花还淑的样。  
··关注 沙发
一起来吧 ··
  来不来
··来不来 ?
  郭威这个臭小子人财兼收,封个桃花帝不为过吧。  可是,马上有同志发现问题了,姓柴的小妞是皇上的人,怎么跑外宫外勾汉子啦?当然,这又要说到另一个帝。两极帝。    为什么要称下面出场的这个人叫两极帝?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前辈高人说的。欧阳修评说这个人: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牛起来,直上去宵,天下无敌,衰起来,自己死了,国家亡了,天下人都笑了。    悲哀啊!    而前后反差这么强烈的帝王,不是两极帝是什么?    当然,限于篇幅,他怎么牛,我们直接给忽略掉。(其实,是小猫我的阴恶心理在作怪,小猫我喜欢看人家的悲剧当自己的喜剧。大过年的,咱们看喜剧!)    于是,这个男人一出场就很危险,就很衰,他的好兄弟李嗣源马上要打进来,抢他的位子,夺他的天下了。这还不算,他自己窝里已经反了。大将郭从谦一看形势不对,就起兵造反响应李嗣源,这会,正在攻打宫门。    这个男人大叫:朱守殷在那里?快跟我拒敌去。    朱守殷不见了踪影。    而郭从谦攻进来了。    这个男人气愤,他大叫,郭从谦你这个王八蛋,当年你不过是一个戏子,老子看得起你,将你提拔上来,做了将军,你却敢造我反,你还是一个人吗?    郭从谦不答,或者已经答了,郭从谦用箭作了回答。    一箭射中了他的要害,这个男人烈然倒在了地上,他努力的压抑着疼痛,想看看自己伤在那里,可是他发现自己已经抬不起身子,连睁眼都有些困难了。    看来,这一回自己是逃不掉了。    当他明白这一点,反而释然了。是啊,人都是要死的。而人们说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有赚,那自己早就赚够本,而且一本万利了。    而在这个人世间,该经历的苦自己也吃过了,该享的福自己也享尽了。    死,有何憾呢?    他不禁想起在11岁那年随父亲入长安,朝觐天子,向唐昭宗上报战功的事情来。    他幼小的心灵为天下第一大都的气派震憾住了,长安城果然川原秀丽,城高路阔。而那位体貌明粹,饶有英气,高高在上,神气活现的皇帝更是让他羡慕:做皇帝滋味肯定不是一般。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上去坐坐呢?    
  那时,他没有想到自己少年的梦想,到了后面竟然成真!  唐朝人用他们沙陀人征战沙场,可是到了后面,唐朝忠诚好用的雇佣兵竟会调转枪头,抢了汉人的天下。  他与他的父亲在唐未乱世时南征北战,割剧一方,要大展拳脚,打下属于自己的天下,却是半路上,他的父亲病亡了。父亲死时,留给他了三枝箭,让他完成三件大事,第一件:干掉刘守光,占据幽州。第二件,征讨契丹,解除边境之患。第三件,消灭朱全忠(朱温)。  这个男人想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父亲啊,儿子马上要去见你了,你交代我的,我还干的不错,全部完成了,不但完成了,还顺便将天下夺了过来。  他微闭着眼,努力回想着过去的历历往事。想当年,自己是如何英雄了得,天下多少英雄无不败在我的手下。  刘守光,这个人怎么会是我的对手?这种霸占后娘,幽禁生父,杀掉大哥,而且愚蠢得连官都分不清的家伙让我动手都赚脏了。  而朱全忠这个变色龙,自以为实力雄厚,没有把我放在眼里,什么五十万大军,什么良将众多,什么神机妙算,到最后不也是被我收拾得干干净净。  契丹人是难办点,不是他们利害,实在是他们不要脸,打得蠃就抢,打不蠃了,他们跑的比免子还快,好不容易被我逮住机会痛击一回,他们的阿保机逃回了老家,眼下,他们不也乖乖的缩着头不再来了?  这个男人还在想,(我们谅解一下,人将死,其思也远。)可他接下来想的事情却是花红柳绿,依依呀呀了。  他有些后悔,自己后面这些事情是不是做错了?但他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不可能!难道自己一个皇帝听听戏,养些伶人有错吗?他们为什么合起伙来造我的反呢?  他想不明白。(当然,先他而死的郭崇韬也不明白,自己忠心一片,为什么皇上要干掉我!)  他也来不及想了,痛好象消失了,意识渐渐模糊起来。这时,一群唱戏的伶围了过来,有的使劲摇晃他的肩膀,要将他唤醒,有的大叫他的名字:李天下。有的大哭,有的竟然还在大笑。  他微微睁开了眼,看着眼前这些妙人来,这些人曾经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可要是没有他们,我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吗。  他努力着要再看一眼这些人。啊,这些人的衣服真漂亮,他们的表情真丰富啊。  他再往上看,眨眨眼:天好蓝,云也真白。  然后,他闭上了眼。  他死了。  他是谁?  地球人都知道了,他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前面的柴大小姐正是她的嫔妃之一。  
  可是,同志哥们又发现一个大问题了,柴大小姐一天是皇上的女人,那应该一辈子就是宫里的妞,就是死了,也应该是宫里的鬼。她怎么可能出宫嫁人呢,没办法,为了让柴小大姐顺利出宫,便宜郭威那个小子,只好再请出第三个帝:寒酸帝。        
  寒酸帝李嗣源也。    李嗣源听到皇帝李存勖被人射死的消息后,心中涌上的竟是一股莫名复杂的感情来。他死了,当然是一件好事,不然,自己进了宫,还不知怎么面对自己的老大。现在事情好办了。皇位不用说顺理成章的是自己的了。可是,李嗣源的心里深处还有一丝悲伤。想起自己跟随皇上的老子李克用南征北战三十余年,屡立战功。又曾经于血战中救过李克用的性命,被李克用收为养子。从此与李存勖有了兄弟之谊,而自己又跟着李存勖血战十余年,打下这花花的江山。本来是应该坐下来,分享天下的富贵了.当年,李存勖不也抓住自己的手,亲口说过: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立。    却是兄弟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不过三年,不但不能共立,反成了不共戴天之势。自己竟然与他兵戈相见,而眼下,他还死在了一个伶人的手下。    李嗣源觉得鼻子有些酸,眼有些湿。他走进宫中,于灰烬中寻找李存勖的尸骨,可大火过后,竟然找不到全部骨骼,拼出一个全尸了。    李嗣源看着眼前零散的骨头,暗道:兄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你今天落到这般田地,能怪我吗?要不是你荒淫无度,听信伶人乱了天下,要不是你听信太监谗言,冤杀了跟我们出生入死的兄弟郭崇韬,引得天下将士不满,要不是你突然大发神经,纵容伶人太监们抢了魏州将士们的妻女一千多人,又怎么有今天呢?你不知道军队的事要慎重吗?安抚都来不及,你还杀大将,去抢他们的家属,这不是逼着他们反吗?而我听你的调度,前去平叛了,可是,我一去,就被他们劫持了。你要知道我是身不由已的。你可知道在魏州是个什么状况:那些个乱兵要让你在河南做皇帝,让我在河北称帝,我是不同意的啊,可他们抽出刀来,对我说,你不做河北皇帝,也有别人来做,你不见机行事,到时就有不测之祸。我这才不得不从啊。(旧五代史记:欲主上帝河南,請令公帝河北。”帝泣而拒之,亂兵呼曰:“令公欲何之?不帝河北,則為他人所有。苟不見幾,事當不測!”抽戈露刃,環帝左右。帝,李嗣源也)。    李嗣源收拾李存勖的残骸,埋葬起来。然后转身登上了皇帝宝座,后人称为唐明宗。    
  可是,我们看历史要有小人之心。前面的李嗣源夺位是不是真的被逼的,要存一个疑问在心中。因为,人家乱兵要他做河北皇帝,他却一鼓作气。连取了河北河南,做了中原皇帝。    却是不管是被逼也好,存心也好,我们对于这一政治变动是举双手赞成的,拍手掌欢迎的。李存勖打天下,不用说,五代中可算一时豪杰了(对了,忘了告诉大家,本文说的是五代之事,这一事发生时,正是公元926年,这会,五代的乱刚刚慢热上来。)但他做天下,却实在差劲,搞得民不聊生,天下苦怨。    而李嗣源登基以后,吸取唐庄宗灭亡的教训,开始朴素节约起来,他的后宫中只留老成宫女100人,宦官30人,鹰坊20人,御厨50人,教坊(乐队)100人。其余的全部谴还原籍。果然是能省就省啊.    可是,这也太寒酸了点吧!  陈绍基、王华元、许宗衡、郑少东、文强几位大哥们,他们下面横陈的玉体都要比这位皇帝多。  却是正好,我们的柴大小姐解脱了。  编制这么紧张,宫中就没有她的位置了,她被请出了宫。   于是,郭威就走了桃花运。  可是,郭威走的不仅仅是桃花运。更大的好处,更大的幸运还在后面等着他。他娶的这个柴小姐不仅是个有钱的大美女,还是一个有着超级大慧眼的人。    
  ):柴大小姐嫁给郭威以后,不,应该称郭夫人了。郭夫人马上就要改造这个国家了,当然,她是从改造他的男人开始的。    翻翻史书,看看这个待改造的男人,其人前面也说了,虽出身官宦家庭,但父母死的早,只好依靠了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市)一个常氏人身边生活,十八岁投潞州留守李继韬部下为军卒。他的底子还是不错的,勇猛过人,还有些文化,好读《阃外春秋》,略通兵法。可是,要是没有遇到柴小姐,他充其量就是个有知识的流氓!因为从小没有人去管教他,长大后经常持勇闹事,爱喝酒,更好赌博。曾经有一次喝醉酒上街找到一个屠肉让人家割肉。就像鲁达一样,人家这样割不对,那样砍也不妥,屠夫不干了,丢了刀,说道:你敢情是来调戏老子的吧,行,你行你勇,你有本事将我杀了!    郭威一听,直接上前拿刀就捅,屠夫死了,死之前才明白,喝醉酒的人不要去跟他闹,不然知亏的就是自己。而郭威杀了人竟然没事,被他的老板李继韬包庇,放他逃亡,然后,又悄悄将他招了回来。    可是,这样胡搞下去,郭威能有什么前途?只会浪费了那一张富贵脸。    幸好,他娶了一个好老婆。    郭夫人不顾家人反对,硬要嫁给了郭威,对于她,只有幸福这一条路可以走。要是自己不幸福,就会像凤姐说的那样,人家会笑话她的,人家会说她怎么嫁了这么一个人,连个话都不会说的。    而郭夫人要幸福,也有让自己老公成功一途。    怎么让老公成功?劝其少喝点酒,多读点书,多用些心,少赌些钱,少打些架?是的,这些是需要的,郭夫人也是这么做的。但这些又不是充分的。而且还没有说到点子上。在这个时代,最主要的是要为自己的老公找一个靠山,找一条低风险高收益的道路来走。    自己的老公是个军人,要成功,目标自然是要成为一个将军。这个乱世需要英雄,也多出英雄,而反过来,这个乱世,也最能消灭英雄。一将功成万骨枯,你要是没选对边,站好列,最大的可能是成为下面的白骨。    
  眼下,要让自己的丈夫去投到谁的门下?    当然是新皇帝这一边的。这会,新帝刚上来,正是全国军队大整顿大换岗的时候,这可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    郭夫人开始数新帝李嗣源的手下大将们。人不多,她用一只脚就数清了.安重诲,李从珂,石敬塘。    安重诲,李嗣源的心腹大将,随着李嗣源南征北战,死去活来,最为李嗣源器重。可是这个人已经转成文官,成了枢密使,皇上的小秘,当兵的靠上他,不太靠谱。此人被第一个排除了。    而李从珂,石敬塘。一个是皇上义子,一个是皇上女婿,都是手有重兵,能投到他们的帐下,当然没话说,可是,这两个人如日中天,郭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跑去投奔,人家会理会?    这下麻烦了,高攀不上,白马难骑啊。    要是这么就难住了我们郭夫人,那我们郭夫人眼光第一毒的称号就不符实了。白马骑不上,就骑黑马,热灶靠不上,咱们就烧冷灶。    郭夫人眼光犀利,为郭威找到一个可以投奔的人:刘知远!    刘知远,沙陀人(不要奇怪牛人都是沙陀人,现在沙陀人是贵族,汉人是乡巴佬)。他也是唐明宗手下的武将,但是这个人爬官速度较慢。也许是跟他的性格长相有关系。史记此人严重寡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的主,可能是憋话憋多了,脸都是呈紫色的。这还罢了,眼睛也难看,白眼珠多黑眼珠少。可是,不要以貌取人,以言定人。刘知远不说话,肚子里可憋着货呢。人家眼睛虽然白多黑少,可是能聚光,会认人。    刘知远就先靠上一个好老大,他是石敬塘的救命恩人。所以,他以前官运不济不打紧,现在李嗣源坐了皇帝,他能不跟着石敬塘沾点光?    而刘知远就被我们郭夫人盯上了,此人的门槛不高,这会去还可以靠得上。史记:郭夫人将私财以助之。将郭威送到刘知远的手下当了一名军校。    就在此事不久,刘知远果然升官了,石敬瑭把他调为已用,升他为牙门都校。郭威终于搭上了未班车,也借此靠上了石敬塘这匹白马。    到这里,你可能还不为郭夫的慧眼所折服,我只好把话点明了。看看郭夫人数出的人名:李从珂,石敬塘,刘知远,然后是她的老公郭威。她将他们串在了一起,成为一串牛肉丸!为什么是牛肉丸?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是一粒货真价实,如假包换,颗粒饱满,牛气哄哄的帝丸。读到后面就会知道,李从珂哭出了皇帝,石敬塘卖出了皇帝,刘知远捡了个皇帝,而她的老公,也很牛,‘勉强’做了皇帝!    眼睛这么毒辣的女人,我且称她一个慧眼识人帝,怕是没人反对吧。
  可是,不要忘了,奴才永远是奴才,他们的天性就是有奶就是娘,见风使舵是他们的专长。    后面,李存勖被天下人背叛,郭从谦领后作乱,围攻宫门。李存勖急唤心腹朱守殷前来护架。可是,朱守殷也看清了形势,知道应该站在那一边了。他将军队拉到了洛阳北边的北邙山,然后坐山观虎斗,等听到李存勖已死,他动了,他一边叫手下纵马下山,趁机发国难财抢东西,一边叫人出城迎接新主子李嗣源。    而对他的老主子李存勖,他已经忘了一干两净,忘了他当年流落街头,衣食无落,是李家将他收进来,让他有了安身之所。忘了是谁将他从一个书僮提为军官,又是谁在他乱了大错时,极力维护于他,又是谁对他恩宠有加,任他在京城里飞扬拔扈。这样的奴才,称为忘恩负义帝不是太刻薄他吧。    况且,这也不是他最后一次背叛。    在背叛的道路上,他一如继往,不知疲倦。这会,又反起李嗣源来了。    李嗣源对他不错啊,登基以后,给他的恩宠比李存勖还要多,朱守殷成了宰相,当了河南尹,还是六军总指挥。当然,他也清楚,李嗣源对他这么好,不过是安抚他。因为第二年,他就被请出了京城,外地做官了,可是,官也不小,汴梁市长。汴梁可是大城市,曾经是后梁的首都,这会,也是直辖市级别的。    可是,朱守殷的心里却是不安的,也许,自从李存勖死后,他一天也没有安宁过。李嗣源,跟他的关系可不是那么好,当年就曾经力主要杀他立军威。当日,自己还曾经炫武扬武的对李嗣源说过:位高人臣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你还是好自为之,早点滚出京城,找个地方做个地头蛇算了。    李嗣源能不计前赚放过他?    
  好文,期待更新。
  朱守殷心里没底,可一个人的死,让朱守殷更觉得心神不宁,魂魄不守。    郭从谦被干掉了。从他当日射死李存勖时他就已经注定会成为李嗣源登位后安定天下,粉饰门面的牺牲品。理由很简单,李嗣源是当了皇上,可是他想传递给天下人的信息是:我不是来抢皇位的,我是被逼的,而且皇上也不是我杀的,是别人杀的。所以我只是继承了皇位,国号还是唐。并且,我也要为杀先皇的人报仇!    李嗣源任命郭从谦为景州市长,然而就在人家去上任的路上,就下令将他诛杀了。    郭从谦一死,朱守殷难免悲哀起来,当日郭从谦在京城里做乱时,自己也没少帮忙,要是李嗣源沿着这一精神搞下去,马上就会轮到自己手上啊。而接下的事情更是加深了他的猜想。    李嗣源要来汴梁视察工作!朱守殷胆战心惊,天下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要到我的地盘来视察!各种说法也不用朱守殷去猜想,已经制造出来,传播开来了,有的人说皇上要对吴国动手,所以到汴梁看看,做些准备。这个说法不可怕,下面这个说话才让朱守殷胆怯,皇上的这次出巡,是要收拾一下地方的藩镇。而且第一个就要拿他朱守殷下刀子。    怎么办?朱守殷坐在汴梁城内,已经冒上了冷汗,是干脆点造反,还是博一博,老老实实的前去接待,等待处理呢。朱守殷没有底,他可以将李存勖玩于股掌之间,是因为他跟在李存勖身边数十年,早就摸清了他的脾气。而这位满脸和气,总是待人有礼的老家伙却让他感到心里发毛。    思前想后, 朱守殷咬碎银牙,痛下决心,重操老本行,反了!    可是,造反是需要实力的,你有兵吗?    朱守殷询问自己的指战员马步军都指挥使马彦超了:城中粮草可足,兵马可强?马彦超还以为是在考自己的业务呢,答道: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朱守殷心慰,点头,再问:可强过京师,足过国库吗?马彦超不解,抬头望着上司。朱守殷用手沾茶,在桌上写了一个字。朱守殷探头一看,反!马彦超大惊,忙道:城内兵马再多,也多不过王师,粮草再足,也胜不过国库啊!    
  朱守殷失望了,这个部队的头头跟自己不是一条心啊,没办法,不为我用,就为我死吧。朱守殷唤来左右,将马彦超拖下去:业务能力太差,斩头谢罪吧。然后,上表朝延:对不起,皇上,我没管好我的兵,我的军队指战员马彦超要造反。已经被我就地正法了,当然,城内还有余波未平,请皇上暂停视察。等城内安定之后再来不迟。    朱守殷关上城门,而李嗣源已经被谢入内了。这还了得,率土之滨,莫非皇土.唐明宗要视察一下自己的国土都不行,要是天下节度使都仿效,那皇上不真成了孤家寡人。    李嗣源的宣徽使范延光杀将过去了,他的兵不多,只有五百骑。因为这位范延光对李嗣源说:汴梁之事,应该早早下手,不然朱守殷做好准备,汴梁城就坚固难攻了,我愿得五百骑为先锋。    范延光先去没多久,李嗣源的亲征大军也到了,他的女婿石敬塘也来助力了。而石敬塘的大军里,当然还有刘光远,郭威。    太便宜朱守殷了,为了他这点破事,竟然动了四位皇帝。简直是拿大炮打蚊子,朱守殷值得这么大功静吗,他不过一个奴才出身的家伙,靠着嘴皮子说人阴私长短爬上的高位,能有什么本事?就是汴梁城,他也不过过呆了一年,里面有谁能为他卖命?    大军一齐,四面进攻。城中军民争相出降。    朱守殷自杀了,倒是他死的很豪爽,他先灭了自己族人,然后伸来了脖子对左右说:来,兄弟,给我脖子上来一刀.。    他的左右很忠诚很听话,真的一刀过来,朱守殷死了。    下面,他被鞭尸七日,然后被割下脑袋,传视京城。    下面,到了地狱,也许他还要见见他的老主子李存勖,不知道那会,他会不会羞愧?    好了,朱守殷这种忘恩负义之人,死不足惜,也不足多提。他的死,唯一的贡献也许就是成了郭威上位露脸的垫脚石。汴梁一战,郭威第一个杀上城头。刘知光记住了这个打战凶勇的家伙,班师回营之后,郭威成为刘知远帐下亲兵,不久,因为还有些文化,郭威升为军中文书,掌管军籍。    却是到了这里,我们要放下郭威,甚至刘知远,甚至石敬塘。我们接着朱守殷的死,再说另一个造反者的死。没办法,谁让我们喜欢看别人的不快乐来充实自己的快乐呢。    却是要让李嗣源心烦了,好不容易搞定朱守殷,又是谁吃饱了饭没事干,来造皇帝的反?    瞎眼帝王都!  
  有趣,好文
  谢谢xiaogang888 ,风样自由hj,红色之猪的顶帖支持。
  朱守殷在汴梁一反,定州自治州州长王都就兴奋的好几天没睡着觉:老子等着天下大乱等得太久了,终于有革命同仁对这个万恶的社会喊不了。    王都自己早就想反了,他觉得这个世道太坏了:以前李存勖当皇帝的时候,那是多么好的一个时期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存勖的儿子,与皇上攀上了亲戚。而皇上李存勖跟自己也是相得甚欢,英雄敬英雄。只要自己跟皇上要什么,求什么,皇上没有不答应的。当然更不用说指责自己在地方上的行为了。可是,自己的亲家李存勖那么一个英雄的人物竟然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被人家一箭给射死了。罢罢罢,你们李嗣源与李存勖争皇位,那是你们李家的内部事,我不管,可是李嗣源你来了,也太不把老夫放在眼里了,没事就给我来封信,说我在定州干得不好。这还算了,不过让你说二句,可是你的大军对抗契丹,不能每次都到我的地盘来打秋风吧,这么多人白喝我的白吃我的,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了。我就是有金山金山也被你们吃空了啊。你要知道,前朝时,李存勖可是只有给我送钱,没有伸手跟我要钱的啊。这天下一换皇帝,怎么差别就这么大了呢。    王都想不通,可是他不敢冒然行动,自己不要做那出头鸟,看看形势再说。    这下,朱守殷反了,王都心里有底了,看来,还是有人跟我志同道合的。王都拿定主意,马上联络天下英雄好汉,为唐庄宗李存勖报仇血恨,将现在这个老糊涂的皇帝赶下来。    五封密信齐出定州,英雄帖广洒天下。    看看王都大人找的什么同盟。
  第一个宋州州长(今河南省商丘市)王晏球,王都眼光还不算太差,王晏球嘛,后梁投降过来的,说不定对李家天下有不满,可以利用一下。可是使者到了王晏球那里,却被断然拒绝了。王晏球觉得这个社会还可以忍受,没事不要找麻烦了。可是,王都的使者是个妙人,一看死活劝不动啊,这下,主子交给的任务完成不了。使者灵机一动,将贿说的金子丢在王晏球的营帐前,然后转身就跑了。跑回去报告王都:老板,钱已经交给王晏球,你就放心吧。    还有两个人实力雄厚的人,镇州州长(今河北正定县)王建立与幽州州长(今北京)赵德钧很荣幸的,被王都瞧上了.王都要将这两人拉过来,一同经文明之痛苦。可是,他找上王晏球,我们还可以原谅,但是找上这两个人,只能说一声:王都,瞎了你的狗眼了。    王建立是什么人,就是天下人都反了李嗣源,王建立也不能反啊。    王建立,是李嗣源的老部下了,多少年出生入死,沙场上建立起的感情。更何况,李嗣源对王建立还有救命之恩。以前王建立驻军代州(今山西代县),一次唐庄宗李存勖叫了女使前来祭祀他老子(李克用的陵墓在代州)。皇上的特使能不牛嘛,这些人到了地方,顺手就抢抢老百姓的东西,发点小财什么的。可是王建立没有眼力劲,竟然将这些抢东西的皇上家奴抓了来,好好教训了一通。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了,李存勖大怒,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何况你打的是御狗。李存勖要治王建立的罪,而多亏了李嗣源从中说情,才了结此事。没有李嗣源,王建立早就报销了。对这样有恩有义的老首长,王建立当然是不愿意反的。王建立接到王都的热情邀请后,满口答应,然后转身就将密信交给了李嗣源。    
  赵德钧呢?只他而今眼目下,他也不会造李嗣源的反.他的儿子赵延寿娶的老婆就是是李嗣源的女儿。人家跟李嗣源是一家人,而且李嗣源对他可是不薄啊,他算是当今社会的利益既得者了。自然是希望维持现状,然后安享福贵了。  赵德钧表面上也同意了:行,王大人,你先反着,马上我就响应你。然后,也是一转身就将王都的密信到了李嗣源的手上。    王都被所有人忽悠了,以为天下都是自己的革命同仁,那个坐在洛阳城的老皇帝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了,自己一起兵,就可直入京城,坐上皇位。当然,王都也是小心的人,知道李嗣源也是一位从血中爬出来的将军皇帝,要干掉他,这个准备工作应该更充分些,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多数胜小数。    王都开始琢磨起外援来,而如果国内的力量不能有十足的把握,那就请国际主义战士来帮忙。    王都还是很具备国际视野的,他决定从国外引进人才力量,为自己起事增加成功的保障。    王都找上了契丹人。    这会,契丹刚刚换了大老板,契丹的阿保机已经死掉了。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刚登王位。可是,请外援是很花钱的。但王都不在乎,钱嘛,就是用来花的。只要天下是自己的,谁在乎两个小钱。王都送信于契丹,请求援助,然后许以金钱若干。    耶律德光能答应吗?他能不答应吗!眼下,他刚从自己兄长手里抢过了皇位,正需要稳定国内的人心,拉扰国内的贵族。怎么拉扰?很简单,领着他们去中原打草谷,抢钱财,抢女人就行了。只要强盗们有钱可抢,有事可作,强盗集团就会团结得比屎克郎推的球还要实。    耶律德光欣然同意:必以精兵来助战。    好了,这下王都放心了,内有内应,外有外援,可以起事反明复庄了。    王都起草檄书,将李嗣源忘了个痛快,然后站在定州城头,等着自己的同志响应了。可是,赵德钧没有动,王建立也没有动,王晏球倒是动了,可是,王晏球不是来响应他,而是来讨伐他的。    李嗣源任王晏球为北方面军总指挥,率兵招讨王都。王都听到这个消息,想骂人,不是说王晏球收了我的金子了吗?怎么反过来捅我一刀,他想叫当日的使者来问个明白,可是使者见势不对,早就开溜了。    内应不但不应,反对付起他来。王都长叹,知心知面不知心,拿钱拿信不办事啊,说的好好的,一到关键时怎么全变卦了呢。    却是同盟没有了,外援有没有?    
  这时的契丹人虽然拜中原人为师,可惜初入门,远没有学到中原人表里如冬夏的花花肠子功。耶律德光还真给王都派兵了,当然,我们耶律德光也是刚登上王位,实力差强人意。耶律德光派了一个名托诺的首领带了五千多骑兵前来助阵.    王都感动,差点掉下眼泪,还是契丹人讲义气够朋友啊。王都联合这五千多外援骑兵,杀出定州了,正与王晏球的部队在曲阳短兵相接。    王晏球如何胜敌?看看王晏球的简历,他可是被冠以名将之称号的。想来,他必有其治兵之道。    其实说复杂也也简单,说简单吧却不是容易做到的。王晏球说,领军没什么窍门,唯同甘共苦四个字。自己的士兵领不到工资,王晏球就将自己的私已财物拿出来给士兵发钱发粮。又待军士有礼,视兵如已出。如此一来,王晏球的军心齐整,个个愿效死力。    眼下,两军对阵,王晏球亲上阵前,下令:短兵击贼,回首者死。箭咱们也不用射了,直接上去肉搏!    狭路相逢勇者胜!    王晏球率先杀出,奋剑击杀,敌人无不应剑落马。    王都的联合部队大败而逃,一逃,就逃入了定州城内。王都关上城门,拒不出战,准备打持久战。    王晏球随后追至,也不攻了,将定州城围了个密不透风。    王晏球不攻,是要困,困死城内的叛军。    王都不怕困,他相信他的盟友契丹人不会不管他,只要北方援兵一到,此困必可顿解。  还好,耶律德光真够朋友,真有把别人事当成自己事的胸怀,一听自己去帮忙的先头部队败了,他又派了一人叫特里衮的酋长领七千多骑兵前去救援.    不日,援军奔至定州城外的唐河,时,天降大雨。
  王晏球分兵打援。    契丹人想得很天真,很完美,以为自己这边杀奔过来,城内的再杀将出来,来个里外夹击,不怕唐兵不败。可是,他们高估了王都的职业素养。王都这个人实在太不老实,太滑头,太不够朋友,而且胆子也太小了。这边王晏球领军迎上契丹人人,他在城里看到,却不出城迎战.想等等看,如果契丹占了上风,自己再出去不迟。如果契丹人不成,我还是守住我的城门不动。    却是害了这七千直肠子契丹人.特里衮大惊:城里怎么没人接应啊,难不成定州已经被攻破了?契丹人慌了.一慌,军心自乱.军心已乱,安能不败?七千多骑兵又做了送礼兵.二千多,被王晏球俘获,死千余人.余下的,特里衮领着北逃而去.半路上,又被驻守在幽州的赵德钧趁火打劫.攻了个七零八落.    契丹骑兵分逃各村各庄,却是老天爷有眼,这些天,每天暴雨不断,路上泥泞不堪。 契丹的骑兵陷在泥中动弹不得。    这一会,有一群人出来了。契丹人惊慌:唐兵又杀来了吗?再定睛一看,芳心稍定,不是唐兵,不过是一些老百姓,都是小绵羊。    可是他们放心的太早了,要是唐兵,还抓个俘虏什么。我们老百姓不要抓俘虏,我们只要马,我们只要报仇!这些民众跑将过来,拿扁担的拿扁担,拿铲子的拿铲子,迎头就是一击,让你们来抢我们的粮食,让你们来抢我们的钱财,让你们来抢我们的牛羊,让你们来抢我们的女人,让你们烧我们的房子。我要让你们血债血偿。    一棍下去,契丹兵脑袋开花,他们没想明白,羊怎么比狼还狠啊。  我却不禁说声佩服佩服,景仰景仰:好些彪悍的百姓,咱们老百姓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可真不是一般的强啊.
  契丹吃了一个大亏.本来想趁着中原大乱,来混水摸鱼的,却是鱼没抓到,饵被吃了个精光,前前后后损失了一万多骑兵。耶律德光在中原的第一次露脸,其结果是灰头灰脸。    史记:契丹遂弱。    但契丹没有收获吗?非也非也,契丹人收获了声誉.契丹已然成了一个最讲义气最够朋友的的盟友.干大事,找帮手.祸害国家,出卖国土,找耶律德光这里淡生意肯定没错.眼下,契丹虽然吃了个大亏.却能在以后加十倍,百倍的收回去.    而这一战,石敬塘虽没参加.却把这点记在了心上.    而怕死的王都在城里还指望着王晏球能与契丹打个两败俱伤,自己来摘胜利果实呢.却看得契丹如此不济.王晏球如此了得.心里叫苦不已.早已如此.还不如那会拼死一击,与契丹合攻呢.    眼下,援兵怕是再也没有了。没办法.只有死守.    王晏球也是死守.却是守你自死.    一围就是七个月.唐明宗天天来催,你怎么还不打啊。    王晏球不为所动,王都没了外援,投降是迟早的事.何必拿士兵的性命去攻城呢?    王晏球,仁将也.    终于,在围了七个月以后.已经是公元929年的二月.王都忍不住了,城里的粮已经吃完了.王都开始收拾细软,准备逃跑了.    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压下来了.城中的军人早就受够了天天提心掉胆的日子.现在领头造反的人要跑路了.我们还有什么好干的.定州指战员马让打开城门,投降了。    唐军入城,打好的包正好便宜了唐兵。    而王都走投无路.先杀家属,后放火*,他死前没有革命成功,当上皇帝,却是他那识人的本事,让我赞叹不已,且封他一个瞎眼帝,让他尝尝称帝的滋味吧。    契丹援将托诺被擒.押至洛阳斩杀.    王晏球又立大功!朝廷没有亏待这个老将.功授天平军节度使.后改平卢节度使.镇守青州.    五代里难得一见的不造反的名将王晏球老老实实的上任去了,却比他的皇帝还要早死一年.在932年死在了任上.    朱守殷死了,王都死了,还有没有人要造反?    暂时是没有了.后唐难得可以有一二个年头稍稍休息一下了.    可是,武斗下场,文戏上场。眼一,朝中的文斗正斗得你咬我啃,欢天喜地呢。  
  安重诲与人斗上了。    安重诲是什么人?第一眼看这名字还以为是清朝太监安德海安公公呢.这个人可不是太监啊,是一个如假包换五大三粗上过战场砍过脑袋**还在的正宗男人。    安重诲自幼跟着唐明宗李嗣源南征北战.而且骁勇善战,颇得明宗赏识.这还不算,他还有一个了不起的优点.安重诲识字,有些文化.    别小看这一点,有了这一点,那天下比他会打仗的没他会识字,比他会识字的没他会打仗。    安重诲骄傲!天底下谁像我这样文武双全。而且天底下,又谁像我这样,权倾满朝!你要知道,皇上的文件都是我念给他听的。我把鹿念成马,皇上不会反对,他就会认为是马。没办法,谁让咱们皇上李嗣源不识字呢,但是没关系,皇上信任我,我可以成为皇上的眼,帮他看天下,我可以成为皇上的嘴,帮他骂天下,我的工作很重,因为天下很多人欠骂。    任圜就是这么一个欠骂的人。安重诲实在看不顺眼这个家伙:此人仗着多读两本书,没事就在朝上谈古论今,纵论国事,说的连我都插不上嘴了,更可恨的,皇上还挺相信他的。    安重诲不能容任圜了.我们安重诲可以容文人,也可以容武将,但是你如果能文能武,那就不行了.那可是我安重诲的独一无二的长处,别人怎么能怎么敢来与我争辉?    安重诲不爽任圜,而任圜更是鄙视安重诲:安重诲,你神气什么,不就是皇上信任你嘛,你在上面摇头晃脑的念奏章,感觉不错吧。我在下面可要笑死了,一篇奏章,不过百来字,你还时不时念错字。我是给你留着面子没给你指出来。    这两个人在朝中斗的不可开交,可只有一人心里有数,心中乐开了花。    李嗣源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当日他将任圜从四川调到京城,升为宰相,就是为了制衡一下那个给自己读奏章的安重诲,免得安重诲给自己乱念奏章。    这两人,不过是李嗣源的斗鸡,他们斗的越欢,李嗣越是淡定,越是高兴。    可是,两个人斗着斗着,最后连李嗣源都觉得控制不住了。    因为一件事,他们的斗争开始趋于白热化,趋于明枪实弹。    什么事?    孔谦死了!    孔谦是谁,关我们任安之争有什么事?    慢慢看,孔谦正是我们此段的主角:执着帝也!    
  孔谦官吏出身.开始是一个孔目.就是写写文书,算算帐之类的。可到了后来,他的帐算大发了,投到了李存勖的手下,成为李存勖大军粮草总调度。当年李存勖与后梁争天下,相拒十余多年,大大小小百余战,所有后勤供应,全是孔谦一力调度。    兵马未动,粮食先行。李存勖得天下,孔谦的功劳可是不小啊。史书就记载:成庄宗之业者,谦之力为多。后面还有一句:然民亦不胜其苦也。那自然是调度粮草时,有一时应付不来的,只好动一下群众的粮袋,抢一抢群众的钱财了。    可不管怎么说,自己的老大李存勖胜利了,当上了皇帝。那就不叫抢,而是征了。    这下,革命成功了,我们孔谦的事业成功了没?    孔谦郁闷,他有些不满,他觉得自己的事业谈不上成功,在李存勖没当皇帝前,他就开始盘算着自己以后的职业前景,论专业,论功名,自己以后怎么着也能捞个税务局局长当当吧。    可是,老板李存勖太不厚道了,当了皇帝,就忘记当年谁给他运粮草了,对他的工作问题不闻不问,将此事丢给了郭崇韬。    好吧,那就问问二老板看。二老板一句话就打发了他:你出身太卑微,不能提得太快。你先当个副手吧。郭崇韬起用李存勖以前的秘书张宪当了税务局长,然后,让孔谦当了个副的。    一正一副,差天上去了!孔谦想骂人,什么出身卑微,我虽然是官吏出身,但好坏也是有专业技能的人。你们能,多半大字不识。现在你们得了天下,就把我给忘了,早知道这样,当年就该饿死你们这帮忘恩负义的。    孔谦心里骂完人,还是得堆起笑脸,为他的转正想办法。苦思良久,他想到了一个好计,他跑去对郭崇韬说:邺城,北方都城也,需要重要的人镇守.非张宪不可.    好一个下属啊,尽为上司着想了.孔谦想的很美.张宪走了,这个税务局正局长的位置是我的了吧.    可郭崇韬更绝!郭崇韬说:你说的对,那就让张宪镇守邺城.孔谦大喜.抬头问:那租庸使这个官职呢? 郭崇韬思索半刻,然后道:让宰相豆卢革兼了这个职务吧.    我们的孔方兄孔谦气得差点当场吐血.好不容易走了张宪,又来了个豆卢革,难道我天生是个做副手,当二奶的命吗?    当然,但一两次打击是打不垮我们孔坚强的.
  孔谦又有办法了.他开始每天想办法找豆卢革的过错,挑豆卢革的漏,只要把豆卢革搞下去,这个位置自然是他的了。有这种精神,我们相信孔副局长是有可能从鸡蛋里都可以挑出骨头来,更何况豆卢革本身是个臭鸡蛋。  豆卢革虽出身名门,却是一个糊涂虫,对政事一窍不通。生平唯一的爱好,是练仙丹求长生,让他来做专业要求非常高的税务总管,能不出错?更何况豆卢革不过是兼着的,那有孔谦这种功夫去管.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孔谦终于找到了骨头。豆卢革犯了一个大错误,他竟然用手写的纸条子支取了税金十万!孔兄拿着这张纸条屁颠屁颠的拿给郭崇韬看:郭大人,你看,豆大人竟然贪污了十万的公款税金!这件事,实在是冤枉我们豆大人。这钱,实在是没进自己的口袋。只是手续不对,没有走公文罢了。  可是,郭崇韬好像没什么反应。  孔谦不灰心,他在郭崇韬那里告了阴状,又跑去豆卢革那些透露一些风声给他:听说郭大人在查你的帐呢,说你贪污了不少钱。  豆卢革吓的半死。以为郭崇韬看上了这个肥差。豆卢革主要要求离职,把这个职位让给郭崇韬。  孔谦叹气,豆大人啊,你把位子让给我不就好了嘛。于是,孔谦进宫,面见大老板,要求接替豆大人做税务局长。可是,李存勖没有这个闲功夫管这些事,他正在宫中听戏呢,只要宫中不缺钱花,谁管这钱是从那里来的呢?唐庄宗吃了鸡蛋,不想管眼前这个下蛋的孔谦.又将此事推给了郭崇韬。  郭崇韬直说了:孔谦虽长于金谷,而物议未可居大任。会算帐,但只是专业人才,不是领导人才。  孔谦一听,脸都变色了,说我孔谦不能担大任?当年,你在前线打仗,你们的身上衣,那一件不是我搞来的,你们的吃的,用的,那一样,又不是我铁着心肠给你们准备的。现在好了,你当大官了,全忘记我了。  郭崇韬又说:不若复用张宪。  又是张宪!绕来绕去,张宪就像孔谦的克星,要是张宪在眼前,我们的孔方兄可以扑上去咬他两口。  孔谦觉得世界好黑暗,   却是这个张宪可来不得啊,老孔在他手下干过,知道此人是个精明人!要是他来做了我的上司。不要说把他搞倒,就是我做的那些假帐都要被他查出来。孔谦暗想:谁做也不能让他再复为上司。  孔谦又生一计。又去找上了豆卢革,孔谦是彻底怕了郭崇韬,此人跟自己不对眼,直接跟他说肯定不行.若通过豆卢革转一转,方有成算.孔谦对豆卢革道:租良钱谷,悉在目前,委一小吏可办。邺都天下之重。不可轻以任人.若诏张宪调离邺都,只怕他的副将王正言镇不住邺都。  豆卢革还不知道就是孔谦在背后告他的状。真个给孔谦当枪使,去转告了郭崇韬了。  郭崇韬的办法很妙!他说:那好,还让张宪留任邺都,把那王正言调上来做租庸使吧。  孔谦再一次昏倒。
  看过冰河世纪就知道,里面有一个角色,于剧情可无,于票房可有。一只小松鼠在冰天雪地里找到了一个粟子,也许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粟子。松鼠要吃这个粟子,是想尽了办法。可它吃到没有?吃不到,不是自己松手掉了出去,就是被老鹰抢了去。  孔谦就是一只小松鼠,税务局长的位子当然就是那枚可口的粟子。  我们孔谦也有松鼠那样锲而不舍的精神。  什么,你从来不看国外动画片?得,那喜洋洋你看过吧,那个天天要去抓羊,却从来没沾过羊毛的灰太狼,你总了解吧.  屡战屡败的灰太狼,屡求屡挫的孔太狼.  我们的孔坚强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  又好在这个王正言是个懦弱的人。这样的人来一个,孔坚强搞下去一个。来两个,孔坚强可以搞下去一双。  孔谦变聪明了,一边在郭崇韬那边告王正言的状。一边另想办法。告状却是一时起不了作用,这个郭崇韬明显把孔谦的把戏全看透了,无论你怎么告,都不理会。  看来,要另辟蹊径。
  孔谦找上了伶官。    好门路!    唐庄宗是伶官皇帝,就听伶官的。伶官打他的耳光都可以。孔谦找到了皇帝眼前的红人,乐官景进。 可是景进只收了钱,却不知道有没有为他美言。反正钱是花了,效果没什么。他还是一个副的。    孔谦愤怒了,执着的孔谦也有服输的时候。他认命,决定不干了,上章请求离职。    可唐庄宗也愤怒了,你虽然有技术,但你敢以你的专长来威胁我们后唐公司?。没有你,难道我的税务部门就搞不定?只有我不用人,没有人不为我用的。唐庄宗要办孔谦,治他的罪。    这一下,孔谦花的钱终于起作用了!    景进上前劝告,为孔谦求情,终于是免了孔谦其罪。但转正的希望好像是没有了。正当我们孔方兄心灰意冷,以为再也吃不到那粒粟子,咬不上羊肉时,却突然得老天成全,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孔谦想尽办法要谋税务局长这个位置,使阴招,告黑状。求人情,都没管用。正的局长还是那个王正言。可是王正言自己却倒下了。王正言风病恍惚,不能綜三司事。病了,办不了事。    正是天赐良机!再送钱财与景进去游说。终于,唐庄宗也被老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给打动了。老板大发慈心,开恩了:准!    大功告成!
  孔谦从副转正。还意外的得了一个封号:丰财赡国功臣。  执着帝孔谦终于美梦成真!  正是千辛万苦方得成,如此费尽心思财产才得到这个肥差,不大捞特捞怎么行.买这个官就花了百来万,起码要捞个千把万吧。孔谦咬紧牙关,看着天下的花花绿绿,我要让天下人钱袋里的钱都送到我的口袋里来。  孔局长坐正其位,开始捞钱了。史书云:谦无他能,只以鄹敛为事,剥削为端。  他怎么捞的?怎么鄹敛,怎么剥削?  唐庄宗初年,推恩天下,免除一些地方上百姓田租,又释放负了债的人,孔谦却全部违诏督理。统统要收,收上来的钱,一部分做成业绩,讨好唐庄宗,一部分却入了自己腰包。  这是我们孔谦的老办法,以前在军队就是这样干的。没有这个办法,唐庄宗的军队吃什么?  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已经不是打天下的非常时期。眼下,是要治天下。  在孔谦的财税制度下,治成什么样子?  天下的路都设了路障。禁止行人,你要过,就要按商人来进行征费。重复征收人头税,猪羊税,田产税。把本是州府放高利贷得来的利钱全部收归税务局管制。  天下百姓民怨四起。  百姓不满意了,还不是最要命的。至少不是马上就致命的。  虽然水能覆舟,但水又是柔和,宽广的,扩展力强的。往湖里丢一块石头,起了波澜,但马上就平复了。   所以老百姓的抗压力强,沸点高。要民怨沸腾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有一种东西沸点却很低。
  军队!  军人可没老百姓那么好话。军队就像一锅热油,你在热油里倒一点水看看,会不会沸腾?(千万别试,不然整成重度烫伤什么的,本书作者概不负责!)  恰恰,孔谦为了赚钱,为了讨好庄宗,连拥有重兵的节度使们都敢得罪,都敢刮他们的地皮!  怎么刮?  孔局长说:诸道判官员数过多,请只置节度、观察、判官、书记、支使、推官各一员。留守置判官各一员。三京府置判官、推官,余并罢俸钱.  让人家地方上的公务员下岗了。  又奏:“百官俸钱虽多,折支非实,请减半数,皆支实钱。”  让人家官员的工资减半了。  地方上的税收,本来按例是分成三份,一分归州府,一份归镇,一份划归中央。孔谦直接全吞了。  搞的天下做百姓的骂孔谦,当官的骂孔谦,节度使们也骂。   民怨几近沸腾.  军怨已经沸腾,兵将愤怒,军心已乱,军情不稳!  这个孔谦该死!  如果说唐庄宗身亡国灭。究其身边人的原因,伶人排一,这个孔谦当排第二。  果然,当李嗣源造反攻打唐庄宗时,天下的节度使没一个来救!天下的兵马都恨透了孔谦,也恨透了孔谦背后的靠山唐庄宗。  唐庄宗死,孔谦能活得了吗?  活不了了,唐明宗一登基,就把孔谦拿了。砍头于闹市。  孔谦这才明白:这个正职实在是当不得啊.自己如果是个副的,就不会担这掉头的首责.  可惜,明白得太晚了。等明白的时候,就是筷子往喉咙里捅,脖子往绳上套的时候了.  好了,杀了执着帝孔谦,该说安重诲与任圜之争了吧
  好,马上入正文。这两个人就为了一个职位空缺而争了起来。是为了孔谦死后空出的税务局长之职吗?    非也,非也。 税务局长虽是肥差,但也没大到这两位大人来争执。    而且唐明宗砍了孔谦。连孔谦主管的单位税务局都废了。税务的职责由宰相豆卢革一人专判。可惜这个豆卢革还没捞上油水,也被撤职了,连宰相的职一并撤了.那为什么扯那么远说孔谦干什么?因为孔谦死了,收税的职责方能由豆卢革一人专判.豆卢革一专判,马上就出问题了,豆大人将税收工作判成一团糟.    有人说,不贪污的官办不好正事.也许这种歪理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没了孔谦,我们的南郭先生豆卢革也不能在朝延上混下去了,被贬到辰州做了个小县长。    于是,国务院总理(宰相)这个大位置空出来了。    安重诲与任圜就这下一任总理由谁来当争执起来了。其实又不只是这两个人吵。 这是一场多人参与的大舌战。 参与人数太多。虽然两边的主辨手是安重诲与任圜。但其它的人又不得不交待清楚。    安重诲这边的二辩是孔循。孔循又是谁?    孔循是真正的三姓家奴!    他本来的姓是什么,估计孔循自己也搞不清楚。他从小是个孤儿,流浪在汴梁城内,身世很可怜,可是,后来走运了,被一个富人李让收为养子,那自然要姓李了。后面梁太祖朱温收了这个李让为养子。这个孔循自然要跟他爷一个姓了。长大了一点,朱温儿子的乳母看他长的还不错。又把他给收养了,而乳母夫家姓赵。他又改为赵姓。这会他有名字了,叫赵殷衡。    李朱赵。不是三姓家奴是什么?    朱温得了天下以后。这个赵殷衡因为是家中旧人,发达了,官至宣徽副使。宫廷副总管。    后来又干了些见不得人的事,什么事不多写了,写多了乱。反正又升官了。枢密副使。副总理了。他的前干爷爷梁太祖朱温的朝代被灭了。他的官还接着坐。但名字已经改了,正式成为孔循。    在明宗反庄宗那年。他镇守汴梁。    那时,明宗起魏兵从南边往京城进军。庄宗要从东边来迎敌。都要经过汴州。这一下,给孔循出了个难题。到底支持那一边?选错了边可是有杀头之祸啊。可是,这点事情难不倒我们孔循,他想了一个万全之策。两边都做好准备,北门准备迎明宗,西门准备迎庄宗。所有礼仪都一个标准。谁先来,就就跟谁姓。    明宗先至。    孔循又有拥立之功。升官了。从汴州调到中央为枢密使。总理!
       作者:mideakongtiao 回复日期: 19:47:14 
    不错    谢谢支持。
  一到中央,孔循是个明白人,马上靠上了朝中第一重臣安重诲。  
两个人对上眼了,经常拢做一堆,商量些打压排挤这事。依然狼狈之合。  
孔循上台,再请方重诲方一辩出场.    谁?郑珏!  
明宗即位,召任圜。欲拜任圜为相。安重诲害怕啊。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要是来了个任圜这个真正文化人。还不露了自己的老底啊?不行,要找个人制衡一下这个任圜。  
孔循就推荐了一个人:郑珏。  
孔循举荐,安重诲同意。两位总理都同意这个人,那这个人肯定有些大材的。明宗同意了。与任圜同为宰相。  
郑珏却是个什么来头?郑珏这个人考进士,却是学识稍欠,考了十九年方考中。在考中的人当中按姓名排正是第十九人。考中进士第十九年后当上了宰相,又在兄弟中又排行十九。 这么多十九凑在一起,当然外号就是十九先生。  
这个十九先生得安重诲,孔循大力举荐。要当个先锋,充个一辩手。  
这一边,有十九先生,三姓家奴,还加上打了鸡血的安重诲,而任圜呢,只有一位。明显是嘴多欺欠嘴少。没办法,任圜只有先下手为强了。  
就宰相这个空缺。任圜就先推荐了一个人。  
谁?李琪。李琪其人确有文才,少年成名,唐末进士出身。在后梁时期就做过宰相。现在做着御史大夫。可这是个得罪人的职位,李琪就曾经弹赅过安重诲。所以安重诲对这个人不满。  
非但安重诲不满于他,而且我们的十九先生郑珏也讨厌他。
  这个李琪行事一点都不低调。仗着才华,十分炫耀。又因为是大唐朝进士出身。就刻了一块牙板,上书:前乡贡进士李琪。这个可不一般,就好像民国的人好像炫耀自己是清朝做八股文出身的进士一样。这个,是后无来者的。李琪没事就将这个牛气的牌牌请出来给人看一下:你看,我是大唐年就中了进士了。  
郑珏也是前唐进士,但不能比。人家是少年就中了进士了。自己考了十九年都是中年后了,才中的。 郑珏看着那块牌牌,就想抢过来丢到地上睬两脚。自然,郑珏看不顺眼李琪,更不愿意他为为相了。  
孔循也讨厌这个没事卖弄文章,炫耀出身的李琪。孔循孤儿出身,本就天生对那些含着金钥匙出世的贵公子反感,偏这个李琪还天天摆他祖宗的光荣历史。所以,做人还是要低调点好。不低调,三位朝中重臣都要为难你。在关键时刻给你下绊子。  
郑珏就先找上自己的恩人伯乐孔循,说李琪的坏话。  
孔循就再找上了安重诲,说:李琪非无艺学,但不廉耳。   
李琪确有文化,这谁也不能否认。但是,他贪污,不清廉。这个不清廉可不是好名声,刚刚孔谦就因为贪污被砍了头。但这个罪名扣在李琪头上,却是一个说不清的罪名,要不贪吧,满朝找不出一个,说贪吧,比他更贪的多得是。   安重诲也正要找李琪的麻烦。三人一下达成了攻守同盟。要阻止李琪任相。三人上奏明宗,将李琪拉下来。明宗问:李琪不行,谁可以啊?  
安重诲们早就准备了一个人。  
安重诲报告:朝论莫若崔协。崔协。孔循安重诲很会对对联。你那边出个李琪。我这边来个崔协。你这人是才华横溢。我这人是白字先生。这会儿,崔协正做着礼部尚书。做礼部尚书,少不得写些祭文,奏单什么的,却是文中多有错字,屡受责罚。  
这种人怎么当得宰相!做礼部尚书都有些吃力了。
  任圜一听,坚决反对:重诲被人欺卖,如崔协者,少识文字,时人谓之‘没字碑’。臣等不知书,无才而进,已为天下笑,何容中书之内,更有笑端!”  
前有爱现的李琪,现在又有不会说话的的任圜。  
一句话,得罪了三个人。  
第一个,自然是得罪了崔协。日后人家少不得要为难你任圜。  
第二个得罪了安重诲。直说安重诲没有眼光,被人欺卖了。  
第三个,最不该得罪的人,唐明宗。  
唐明宗也不识字!  
唐明宗才是无字碑。  
其实才学是不是做宰相的必要条件?不是,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上面这个唐明宗大字不识一个,却是五代中难得的明君。后面的李煜,赵佶才华盖世,做皇帝却比不上这个文盲皇帝十分之一。当然宰相此位,也不是非要才学过人不可。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也还算干得不错。  
所以,任圜找错了攻击点。  
看人家安重诲们找的攻击点:李琪不廉。这才是致命的缺点。文才不行,可以后天补之。道德不成,终身不可用。  
任圜攻错了方向,又把皇上给得罪了,唐明宗心里可能在默念:你不是在说我这个文盲做不得皇帝吧。但唐明宗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一个很好的慈祥的老皇帝。他做皇帝时,就是这一年,他已经快六十了。所以,听了任圜的话,虽然心里有点不爽,却并没发作责怪任圜。反而做起和事佬了。 唐明宗就说:易州刺史韦肃,都说是个名家,对我也很好。这个人怎么样?如果他不行,那冯道可不可以,他是先朝判官,人称长者。而且性格也好。他总可以做宰相吧。  
没有说李琪和崔协到底谁可以,转移目标。让这些人再下去商量一下。  
朝退。在休息室里,孔循发火了:天下事一则任圜,二则任圜,崔协暴死则已,不死当居此位。说完,拂衣而去。 任圜独断专行?这话说安重诲还差不多,说任圜却有些名不符实。  
崔协暴亡则罢,不病死,一定要做这个宰相。这话才叫横呢。孔循唱起了黑脸。  
安重诲唱红脸,悄悄对任圜说:今相位缺了在这里,暂让这个崔协当吧。
  为什么有的是红体字啊,怎么让自己的标题也加红加粗?
  只可惜了那柴荣
    作者:狄犹 回复日期: 17:36:22   
    只可惜了那柴荣    同叹,柴荣,是真英雄啊,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却输给了自己的身体
  任圜相当看得起李琪:李琪这个人,学际天人,天上知道一半,地上的全都知道。出身好,世代为官。再论才艺。可敌时辈百人。 舍琪而相协,如弃苏合之丸,取蛣蜣之转也。     任圜脸红脖子粗了:放着这么好的人不用,却用个臭不可当的崔协,不行!     安重诲微笑,胜券再握,多说有什么用。摆手不语。     再上朝来,果然,任圜败,安重诲,孔循,郑珏胜。     李琪还是做他的御史大夫。崔协为相!可是崔协升了官,文化水平也不知道补一补,以后做了宰相,只要写公文,全是假手他人。这个也正常,当了这么大的官,谁还自己写稿子。却是孔循为他争相时说的话,不幸成真。当了三年宰相,突然中风暴亡。     经此一仗,安任之争更加激烈了,两个人天天在朝上你争我吵。     安重诲很得意,这下,朝中的大臣大多是自己心腹了,接下来,就到了收拾任圜的时候了。却是怎么收拾法?任圜本来就是皇上的一颗制约他的棋子,要想除掉他,只有让他失掉明宗的信任。     安重诲这个人滑头,使了个阴招。这一天,又为一个员工出差费用的事吵了起来。安重诲说要出差的人自己出.那有自己贴钱出差的?安重诲也不是没脑子的,说出这么明显有问题的话,当然是引任圜上钓。     任圜果然上钓了,这些日子,老是在口水仗中输给安重诲,这一下,安重诲可糊涂了,说这么没脑的话。任圜当然不肯放过可以击败安重诲的大好时机,安重诲愤然而起,大叫:胡说八道!说着说着,任圜就激动起来,嗓声自然就大了.     安重诲的声音却越来越小。     
  任圜乘胜追击,以前在朝上,以一当十,舌战同僚.安重诲帮腔的多,经常是吵不过的。今天,突然安重诲被我说的没脾气了。高兴啊,不免语调更高了三分,语气更锐了三分。     却不知,中了安重诲的计。退了朝,一个宫人突然对唐明宗说:殿上那个大吵大叫,与安重诲争吵的是谁啊?唐明宗说:宰相任圜。那位宫人说:妾在长安,看见宰相奏事的。从来没有这么大声的。这个人不会是看不起陛下吧?     好历害的宫人,看来,此人收了安大人不少银子,说出来的话字字有毒!     任圜看不起唐明宗?天大的冤枉,一个巴掌打不响。一张嘴巴不成骂。那只有任圜大声喧哗?平日里,安重诲的嗓门也不小。 偏这日,安重诲没出声。偏这日,有人提醒了唐明宗。堂上喧哗者,轻视圣上也。     唐明宗真个有点火了。确实啊,我一个老头子。体力就不好,天天你在堂上大吵大闹。真个烦人。从此,唐明宗渐疏任圜。     任圜苦闷,怎么自己胜了,反而皇上对我的脸色越来越不那么和谐了,对我的话还是要理不理的。任圜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失掉君心的。     安重诲却是得意了,乘胜追击,要在精神上彻底战胜任圜,从尊严上彻底打倒任圜。怎么让一个男人威风扫地?从他身边的边女人下手!     安重诲向任圜要一个人,一个美人,一个任圜家中的美丽的歌伎。   
  任圜果然被气得发抖,他望着安重诲得意狂笑的脸,再想想自己美艳动人的歌伎,明白了什么叫怀玉其罪,我也是当朝大臣,怎么让你如此凌辱。任圜断然拒绝。     可是得不得到已经没有关系了,就像战国时,秦王与赵王渑池相会时。秦王佯醉,要赵王弹瑟助兴一样,羞辱对方的目地已经达到了。     任圜觉得在京城的日子一天也过不下去了,上朝了,皇上对他不理不睬,下朝了,安重诲没事来自己家里闹一闹。得,这里不能过,我到别处过去。任圜一气之下,辞职不做了。     正好,李嗣源也看不顺眼这个没事大吵大闹的任圜,我是让你来牵制一下安重诲,可没让你凡是安重诲支持的你就反对,凡是安重诲反对的你就支持啊。李嗣源连一点挽留的意思,直接就批准了他了的辞职。     任圜收拾细软,离开了洛阳。连他自己都些惊讶,形势会变得这么快,一年多以前,自己被李嗣源传到洛阳,授以重任,自己是多么欢心鼓舞,雄心勃勃, 这一天,自己等了许久,现在终于可以一展所长,学以致用了。也许自己可以成为第二个魏征,辅佐皇上开创出另一个贞治之治来。可是,魏征不是那么容易就当得了的,而李嗣源也不是李世民。任圜审视自己的内心,他感到讶然,自己会消沉得这么快,已经是心灰意冷,对这个朝殿没有半点眷恋。他遥望精雕细凿的皇宫,对着高大坚固的城墙挥挥手。暗道:皇上,你好自为之吧,而安重诲,我服了,我认输了。我斗不过你,但我总可以躲得起你吧。     可是,躲又怎么躲得过,安重诲是有伊必报,有隙必究的主,他没有放过这个缴官投降的任圜。正好这会朱守殷造反了。安重诲发挥丰富的想像力,硬是把任圜扯进了叛的事件当中来。他下了个假圣旨。说他与朱守殷合谋,让他自尽。     当接到这封夺命假圣旨,任圜明白了,也许,他从退体的那一天起,就等着的安重诲的报复之箭。唯一没想到的是安重诲这么急不可耐,这一天会来的这么早。也罢,早死晚死不都是一死。任圜聚集族人,痛饮一番,然后全族安然就死。     好个不畏死的任圜!却是死的冤枉,何不告上唐明宗?明宗是知道的,李嗣源耳又不聋,怎么会不知道呢?他只是嘴聋。他知而不问,默许了安重诲的娇旨之罪,不愿为任圜说一句公道话。    
  有的人天生就有斗争的血性,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朝中第一重臣安重诲就是这么一个人。而斗掉任圜不过是他一生斗争生涯中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更不是高潮。  而视其政治生涯,他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见谁咬谁,或者,他的血管里流的就是鸡血,他本人就是一个斗鸡。而且还是一只有权有势的斗鸡,一只百战百胜,傲视群鸡的斗鸡。  谁要是没长眼,惹着了他,那后果很严重。明宗刚登大宝那年,安重诲初领郡臣.就有一个不明形势的人轻慢了方重诲.  吴越王钱镠!此人据有两渐.虽没有称帝,却也割据一方,从后梁起就称吴越王.谁做皇帝他不关心。他也没有那个野心去争一争,他占着那片富饶的土地,过得山大王的快乐日子。然后有空时就送点朝贡上去。钱嘛,我都已经姓钱了,自然有的是钱。  明宗称帝,钱镠照例遣使朝京师,听说方重诲是朝中重臣.也修书一封.却不知道方重诲已经权柄满朝。书中礼节就有些轻慢了.方重诲怒,瞧不起我怎么回事,不知道皇上奏章都是我念给他听的吗?方重诲强忍怒火.派了使者韩玫,乌昭遇两个人去钱镠那里视察一下.  名为视察,实为收罗罪状。可这边罪证没找到,两位使者不合了。韩玫仗着是方重诲的心腹.对同志乌昭遇非常傲慢.经常凌辱乌昭遇,有一次喝醉了,拿起马鞭就抽起乌昭遇来.这边钱镠看不下去了.要为乌昭遇出头,欲打份报告奏上去。乌昭遇却是个缩头乌龟,宁少一事不多一事的人.劝说:这样有辱国家.还是算了.  你能算?人家不能算.韩玫却不饶他.一回京师,就把乌昭遇给告了.说乌云昭遇在钱镠面前舞蹈称臣.而且把朝廷的机密告诉了钱镠.恶人总是先告状的.忍让的乌昭遇死在御史牢中.而钱镠倒了霉,被夺去官爵。却是钱镠本就兵据一方的.你夺我官位?那好.咱们断绝关系,我连那些贡物都可以省了,钱氏遂绝于唐矣.  不过书信稍慢待了些.方重诲就狠狠咬了钱镠一口.咬,却还是轻的.看不顺眼了,我们方重诲能直接砍了你的头.
  有一天,方大人出宫,经过御史台门.有一个宦官马延误冲了他的仪仗队.方重诲大怒.当场就把这个倒霉走路不看路的太监给斩了.  太监,皇上家奴.打狗不是也要看主人吗?唐明宗不管么?  却是唐明宗对太监的态度相当不友好.跟他的上任唐庄宗形成两极.唐庄宗极其信任太监.亡国之君多是如此.唐明宗吸取教训.极其痛恨太监.唐庄宗死的那一年,宫中逃出去好几百太监.为了避祸.这些太监们都出家做了和尚.  唐明宗不肯放过这些出家人,下令,找出这些太监。  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可反过来并不成立。穿上佛衣不能立地避祸。不但避不了,连身份都不能为他们隐藏。真正的和尚是头上光光,下面却还是犹存的。这些太监嘛,能剃得了头,却是失去的东西永远也找不回来。  主事的官吏说:大家一起松松裤带吧.光天化日之下,下面没有的,一个也没逃掉.  主子杀的.我安重诲自然也杀的.安重诲也借此试出了自己在唐明宗心中的成色.更借此在群臣中树立了自己的杀气.从此御史、谏官无敢言者。  一时之间,没人敢与方重诲斗了,重诲求败,只好找上其它东西来斗了.有一年,河南献嘉禾,一茎五穗.重海视之,说:伪也.(唉,看来是没见识过我们袁隆平的水稻啊)唐明宗看都没看着这株嘉禾.过一会,夏州李仁福献白鹰了.又被重海阻止.方重诲对唐明宗说:陛下诏天下不要献老鹰,而李仁福违诏献鹰,我已经拒绝了。  老头子皇帝却喜欢老鹰.偷偷的叫人取了来.得空时,西郊放鹰.对旁边人说:不要给方重诲知道了。皇上怕方重诲,就像惧内的丈夫害怕河东狮吼一样。  又过一段日子.宿州进白兔.方重说:兔子这种东西阴险狡猾.白有什么用.不准献.白兔听了这话,估计郁闷的毛都变黑了.
  可方重诲所劝之事,确实当劝啊.方重诲好像又是一个魏征再世?  却是方重诲不为劝皇上勤政.不是阻皇上玩物丧志.实在是方重诲的性格里有着强烈的操纵欲.  他念着诏书,管着朝事,控制着唐明宗.内心的控制欲望越来越强,强到不准草木动物来与他争.  当然,他在唐明宗面前吃的开.也不是没干过一件好事的.唐明宗能于乱世中开创一个小康的时代.也多有方重诲之功.有一回,军队里有个管牧马的田今方.这个家伙估计平时工作不尽职,养的马.都是瘦干干的,而且很多得病死掉了.明宗很气愤.欲杀之.  方重诲劝道:为马的缘故,杀掉军吏,是贵畜而贱人.田今方的命终于给捡了回来.  又有一日,唐明宗叫了一个信使出差,到了醴泉县.这个县比较偏.没有驿马.恰好知县刘知章出去打猎.没有及时给他送上马.这个信使回来后,就告了刘知章一状.唐明宗就要把这个上班时间去打猎的刘知章拿到京师问罪了.又是方重诲从中为之说好话,救了刘知章一命.  再说,我们方重诲也不全是他咬人家.他还被人家咬了一口.  谁的牙口这么好?把我们安大人都咬了?三姓家奴孔循也.可这个家伙不是方重诲的心腹吗?  正是心腹,所以眼下安重诲有件事要找孔循商量商量.唐明宗的三子李从厚成人.要娶老婆了,相中了方重诲家的女儿.方重诲朝中栋梁.当然与之结为亲家.可以巩固朝廷。  方重诲却是没看上李从厚.因为李从厚不是唐明宗长子.眼见的唐明宗的接班人是长子李从荣.他想把女儿嫁给李从荣.但又不好推却.所以来找孔循商量了.  孔循说:大人你已经是皇上机密大臣.不好再与皇子婚.免得人家说你靠裙带关系把持朝政.  方重诲一听,正是这个理.这个理由说得过去.回去就谢绝了连姻之事.  却是孔循此人是个大滑头!  方重诲前脚刚走.孔循就让人进宫送礼托人去了,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从厚.找了谁?  明宗最喜爱的后妃德妃.
  孔循之女与李从厚要结婚的消息传出.方重诲气结.好个孔循.算计到我的头上了。老虎虽然凶猛,却是碰到狡猾的狐狸,有时也要吃亏的。  方重诲想冲进孔家,捅回一刀,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孔循已经是皇亲国戚.那能轻易就杀的掉.  可不出这口气,实在忍不下去.终于,找个理由,将这孔循赶出了京城。可就是这样,也难以让我们安重诲心平,没有办法,斗争中激起的怒火还得在斗争中平复。这一回,我们安重诲又找上了一块硬骨头。
  李从珂没有想到他今天会被自己的部将拒在城外,有家归不得。他出奇的愤怒,一气之下,想召集兵勇,攻打城池,让那个吃里扒外的家伙知道背叛是没有好下场的。可是当愤怒冲过头顶,他告诉自己:要忍,这时不忍就不是乱大谋的事情了,很可能会要了自己的命。  而李从珂是一个很能忍的人。当然,忍不是天生俱来的,是长期的压迫,不断的打击造成了一个忍耐的个性。  而这种锻炼从他十多岁就开始了。  李从珂,他本来不姓李。他原姓王,小名二十三,别人都叫他阿三。也许王二十三这个名字不如李从珂好听,王姓也不如李姓那样给他带来了荣华富贵。但是,那个王字,代表着他的根源,那个二十三,也许是他在王姓家族小孩子中的排名。他从来就没忘记这些,就算以后,他继承了李唐天下,成了皇帝,在梦中也会想到儿时的玩伴,也许还会梦到他的生父。  十多岁时,他跟母亲外出,碰到了一个穿着军装,有执照的强盗,那个强盗抢走了他的母亲,连同他,也一并掠走了。  从此,他就与自己的家族断开了联系。而那个强盗就是当今皇上李嗣源。  当然,下面,史书上记载着的都是光鲜的事,什么李嗣源很爱他,收为养子,还给了他一个名字:李从珂。可是,这后面的艰辛旁人怎么会知道,他的母亲被掠走后,并不是当了李嗣源的正室夫人,不过是李嗣源众多老婆中的一个,还是一个无依无靠,没有娘家人撑腰,半路子抢来的老婆,这样的老婆,比奴隶又能好多少?史书里记载:那时李嗣源只是一个小军官,而且性格开达(这是难听的事往好了说,其实就是花钱大手大脚),搞得家庭不能治生,而李嗣源的另一个老婆曹氏也不会持家生财,所以李嗣源一大家的生计来源,全靠魏氏维系。在晚上,魏氏要做李嗣源的性奴隶,到了白天还要辛苦劳作,想办法赚钱来补贴家用。可是,这样的劳累,一个女人又能撑多久呢?不过数年,他的母亲就累死病死了。可就是这样一个对家庭有重要贡献的人,在李嗣源数个老婆中史书称为最贤的人,李嗣源却直接忽略了,在做了皇帝以后,没有任何封号给这个他抢来的女人。而直到李从珂做了王爷,他的母亲才因子而贵,追封了一个鲁国夫人。
  而李从珂呢,他的状况当然也好不到那去。他不过是一次成功抢劫活动的添头,说难听点就是不知从那来的野种。史书里记载了他的悲惨少年生活,他从少就要背石灰,捡马粪去养活家人。他可不是一个吃白饭的,虽然石灰会灼伤的皮肤,马粪会将他搞得臭不可闻,可是,他心甘情愿的做得这一切。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稍稍减轻母亲肩上的重担,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他在这个复杂家庭中的价值,也只有这样,他才能讨得义父李嗣源的欢心,在这个家庭中立足下去。  于是,他把自己弄得满身是水泡,周身散发出一阵恶臭,别人对他无不避之趋吉,在他背后指指点点。  他忍了。  终于,他从军了,他知道,或许自己已经找到了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以后,在某一天,他要别人提起他的名字时胆寒畏惧。而要在军中树立自己的尊严。只有捅敌人的肺,砍敌人的头,流敌人的血。所以,李从珂上战场是毫不惜命的。是怎么危险怎么来,怎么玩命怎么干。有一回,与梁军作战,梁兵退去,他混在敌人撤退的队列中,不声不响。等到梁兵营前,他突然大叫一声,拔刀砍倒身边的梁兵,又拿起斧头将敌人的了望杆砍倒,然后从容离去。这一砍,砍得梁兵们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这一砍,砍得李存勖击掌叫好:壮哉,阿三。此人不但年纪像我,就是胆量和勇猛也跟我不相上下啊。要知道李存勖可是那个时代的战神,打得天下闻风丧胆的。能得到他如此的赞叹,六军中也只有李从珂一人而已。
  李从珂就是凭着剑走偏锋,不怕死的狠劲头,渐渐在军中杀出了自己的威信,其势头甚至已经压过了他的义父李嗣源。当年,大军与后梁夹河对垒,李嗣源一时打得兴起,抢先渡河了。李存勖非常不满,就像当年项羽责问刘邦先行入关一样,怒道:你应该在我后面为我殿后,你怎么就自己先渡了河呢?李嗣源惶恐不安,等着李存勖给他来个鸿门宴。可是,李存勖最后原谅了他,其理由是,其子李从珂军功卓著,以至不能加罪李嗣源。  在李存勖的心中,李从珂的战功已经在李嗣源之上。李从珂的风头已经完全压过了他的义父。  这一迹象到了后面,表现得更明显了。当时,李嗣源从魏州赴京与李存勖抢皇位。李从珂听闻消息后,马上点起大军,紧追义父的部队,以为策应。其时,李嗣源的兵不多,随时都有可能被沿路的节度使们趁火打劫。而这些蠢蠢欲动的家伙听说李从珂就在后面不远处,他们明白了,李嗣源是不能动的。他们把伸出来的枪头又缩了回去。到这里,戎马一生,杀人无数的李嗣源竟然成了一只要借威的狐狸,而李从珂才是那只震啸山林的猛虎!  终于,李嗣源轻松的坐上了皇位,可是,李从珂松劲了,把自己数十年忍功给丢掉了。有一天,他竟然向当朝第一权臣安重诲开了炮。这天,他喝的有些多,有一些控制不了自己,他望着面前那个春风得意,分到了革命成功后最大一块蛋糕的安重诲,他有些鄙视这个大老粗却要往文人堆中凑的家伙,他算什么!凭什么把持朝政,排挤异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李从珂是越看越气,越看越反胃,一气之下,他跃将过去,照着安重诲的大脑袋就是一拳。直打得安重诲莫名其妙,眼冒金星,仓惶逃跑。
  小不忍则祸及自身啊,酒醒后,李从珂懊悔不已。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何况自己得罪的还是这么有权有势的小人呢。李从珂连忙上门给安重诲赔罪道歉。安重诲好像没怎么生气,大方的原谅的他。可是,李从珂知道,安重诲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这件事,更不会这么轻易就揭过去。报复的剑一定会刺过来的。  看来眼下,就是这个时候了吧。这一天,李从珂不过到黄龙庄看了看马,然后回到自己的地盘时,发现城门已经关上了。而他的副将杨彦温站在城头,趾高气扬,说道:但请相公入朝,此城不可入也。李从珂就这样成了光杆司令,无根之树。  可这一切,不用说,肯定是安重诲搞的鬼。  安重诲早就想收拾李从珂了,可是,收拾也不光是为了给自己报复,他手段虽然很阴暗,但是动机很光明,很忠诚。眼下,皇上已经老了,指不定那天就要驾崩。而皇上一死,谁来继承皇位?当然是皇上的亲生儿子们中选了。怎么轮也轮不到李从珂这个来路不明的家伙。可是,李从珂年纪最长,军权甚重,声望很高。要是他起了野心,到时不又是天下大乱。  老狗学不了新招的安重诲又出招了,这一回,他看准了李从珂的弱点:李从珂没事不在自己的治地河中(今山西永济县)呆着,喜欢到处转悠。安重诲给河中指挥使杨彦温下了一道圣旨。让他趁李从珂出去之机,将李从珂关在城外。
  李从珂有家不能回,更是不敢听令回京城,一回去,指不定安重诲的大刀就等着呢。李从珂到了一个叫虞乡(今山西永济市)的地方。然后叫了人给自己的义父报了个信。眼下,只有义父才能救他的命。  唐明宗老是老,但并不糊涂。听了消息,先把义子李从珂叫至宫中。可眼下这件事说不清楚了,李从珂说他是被圣旨宣进城的。安重诲说他是失职,管不住自己的手下,丢了辖地。当然,这件事情的关键在杨彦温。  杨彦温这个人很天真,很可爱,他以为将李从珂关在了城外,河中节度使就是他的了。可是,他却不知道,他只要做了这一件事,李从珂的下场怎么样还未定,而他的下场就只有一死。  唐明宗还不想他马上死,他要抓了这个人来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唐明宗想了一个办法,要赐杨彦温金带袭衣、金鞍勒马,拜彦温为绛州刺史,然后,将他诱擒住。  可是,有一个人绝对不会让他活,安重诲慌了,要是抓了来了,一对质,自己娇旨之事不就暴光了。方重诲极言用兵。唐明宗没有办法,谁让自己的义子丢城在先,理亏呢。  唐明宗派侍卫指挥使药彦稠、西京留守索自通率兵讨之,唐明宗交待:务必生擒彦温。我要亲自审讯此事!  可是,过不了多久,唐明宗就会发现,自己的话不管用。  安重诲早就暗下交待了:杨彦温必须死。  药彦稠打胜仗了,可是,结果并不完美,李从珂很惶恐,唐明宗很气愤,安重诲很得意。因为药彦稠报告:杨彦温自尽了。这一下,死无对证了。
  安重诲率众臣上朝道喜皇上:恭喜皇上又平定了一起乱子,果然天威浩浩啊。唐明宗气不打一处来,怒斥道:我的家事都说不清,理还乱了,你们还来庆贺什么?  是啊,明宗高兴不起来,自己一向信任的义子丢了驻地,罪大了。而且证人也被杀了。此事难以查明,正烦着呢。  安重诲一看,不让庆祝啊,那行,改天,我们换个气氛。第二天,安重诲又率群臣上来。这一次,没有喜气了,只有杀气。群臣都指责李从珂束军无方,丢失军镇,该当死罪。这群臣里,有安重诲,有一个叫冯道的,还有一个叫赵凤的。  冯道说:城镇失守,是将帅的责任,按律当斩。  赵凤说: 处罚李从珂,是为了激励天下的潘镇,让他们尽忠职守。  李从珂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地步,变成了过街老老鼠,人人对他喊打喊杀了。还好,有一个人还在帮他,在极力维护着他。  
  他的义父没有忘记当年李从珂对他的奉献。唐明宗大怒,说道:我还在做小军官时,家里穷,穿不暖吃不饱。是我这个义子背石灰,捡马粪养家。今天,我做了天子,难道还保护不了一个儿子吗?你们欲治我这个义子的罪,不知道你们是怀了什么心。你们不用多说。我从此让他闲坐家中。不再上朝是了。  安小心眼,冯大脑袋,赵尖嘴儿方才退下,不敢再言。  安重诲虽然不是太满足。但毕竟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李从珂从此军权尽去,也不能再干涉朝事,从此做起了缩头乌龟,只在家念念佛经祈求阴福了。  安重诲又胜!安重诲胜?安重诲败!  此一仗后,李从珂留得命在,恰似潜龙。而安重诲虽胜,却尽失明宗之心。 
  想说翻页真的好难。
  安重诲心满意足了,这一下,朝上朝下,还有谁来与我为敌,天下最历害的角色李从珂也被我略施小计,拔掉了他的牙,剪去了他的瓜,将他从一只老虎变成了一只病猫。  当然,天底下还有许多事要我们方重诲操心,方重诲,大唐顶尖高管,当然要想皇帝之所想,忧皇帝之所患。而眼下,最要紧的莫过于收拾蜀中的两只老虎。  西川节度使董璋。东川节度使孟知祥。  孟知祥,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其家族可以说是满门将军。祖父,父亲都是高级军官,他的叔父,伯父做到了节度使。而他,更是青出于蓝胜蓝,这时为西川节度使,四川这一大盆菜,有他的一半,还是下面的一半。(吃过客家大盆菜的都知道,越到下面越好吃。)  孟知祥早就猜到李嗣源,方重诲要拿他下手了。或者说,他等他们动手已经等了好久。  当年,他被郭崇韬举荐,坐镇西川。来到成都上任之后,他就不禁感叹,蜀地实在是个好地方,要粮有粮,有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地利也有天险可持。这简直是天上送给割剧一方的礼物。
  可是他知道万事要谋而后定,没有十足的把握就造反的,只会成为被众人耻笑的失败者。  他一向是一个知道进退,把握时机,会做选择的人。  当年李存勖器重他,要让他做中门使,这个中门使可说是倾动天下的一个职位。可是,这更是一个危险的位子。离主子太近,可不是一件好事,前几任中门使都是因为得罪了老大,死于非命。  孟知祥在权势与安全面前,选择了后者,然后他推荐郭崇韬出任中门使一职。而郭崇韬收复蜀地之后,投桃报李,将西川节度使这个肥得冒油的美差送给他。  而事态的发展完全在孟知祥的预料之下,郭崇韬初为中门使,等李存勖当了皇上,郭崇韬顺理成章的成了枢密使。可是,伴君如伴虎。郭崇韬因为跟皇上太近,参与机密太多,逐渐见疑于皇上,最终丢掉了性命。而他孟知祥,在天高皇帝远的蜀地当起了王大王。  当然,郭崇韬死后,他也曾经担心过一段时间,毕竟自己的位置是受过郭崇韬推荐的,李存勖会不会把他归与郭崇韬一党,然后一并清扫了呢?万幸的是,李存勖的整风运动还没有搞到他身上时。李存勖自己就被李嗣源给整下去了。  再到后面,出现了两位革命先烈:朱守殷,王都。  提起朱守殷,孟知祥笑了:这么一个匹夫,竟然也有那么大的胆子,难道这个家伙认为有一块地皮,有两个兵,就可以逐鹿中原,问鼎天下吗?那点本事,逐驴中原,问碗天下都觉得勉强。  而王都,还算有点聪明气,知道请外援,找契丹人帮忙。可是,就他一定州巴掌大的地,想折腾出大浪来,只能是一个字,难。比翻越我的蜀道还要难。
  ,想折腾出大浪来,只能是一个字,难。比翻越我的蜀道还要难。     管我什么事啊
    作者:大浪朝天 回复日期: 20:00:16   
    ,想折腾出大浪来,只能是一个字,难。比翻越我的蜀道还要难。         管我什么事啊\      大浪真来了。。。。。
  孟知祥虽然鄙视这两位,可是,他还是要感谢这两位同仁的,要不是他们,自己能从从容容拉起十万兵马来?十万啊,当年朱守殷造反估计一万人也没有,王都的算上外援也不过二万人。  孟知祥真想把朱守殷,王都请到成都来,然后拉上他的十万兵马,给两位同志搞一场阅兵,让这两人看看,什么叫实力。可是,两位先烈已经冲在前面,堵了枪眼,当了炮灰。  当年,李嗣源一上台,就把枪口瞄准他,天下的节度使都撤掉了监军,反而给他西川派了一个监军,要是派别人就算了,还偏偏派了一个叫李业的家伙。李业,可是李存勖收蜀的首倡者。当年,他出使蜀国,亲眼目者了蜀主的荒淫无度,回去以后,极言蜀国易取,说得李存勖食指大动,发兵一口吃掉了蜀国。  这个人明摆着就是来临视孟知祥的,他就像饭里的沙,眼里的刺,不去掉他,孟知祥招一个兵,李业会拿本子记下来,孟知祥升一个将,李业会记下来,孟知祥修一处工事,李来会记下来。然后,写成一个个蜡丸密信,奏报上去。  此人,非杀不可。  孟知祥请李业吃饭了,酒桌上可以办事,当然更是杀人的好地方。一开始,孟知祥做为东家,热情洋溢,劝酒夹菜,和气有礼。可酒过三巡之后,孟知祥翻脸如翻书:当年你出使蜀国,回去后就请兵伐蜀。如今川中百姓还没有原谅你啊。今天你又来了,更是跟鬼子进了村一样,四川百姓莫不心惊胆跳。  四川百姓心跳不跳不知道,李业的心跳却已经要暴掉了。因为孟知祥接下来给他连数了五条大罪,其中一条,竟然是他不该来坐监军:今天下的军镇已经没有监军这个职务了,你怕是假冒旨意,混官做的吧。孟知祥说罢,将这个监军拖下堂去,一剑要了他的性命。  杀了李业,孟知祥做好了朝延向他开火的准备。可就是这个时候,一个好同志出现了,他张开了双臂,冲到孟知祥面前,扑到李嗣源的枪口上,为孟知祥做了挡箭牌。感谢同志朱守殷勇于牺牲的精神啊,这会,孟知祥的准备工作还只做到一半呢。
  接下来,孟知祥开始挑战李嗣源的权威,刺激安重诲的神经,试探着朝延的底线。  他明目张胆的在成都城的外围修起了羊马城(一种类似外城的防御工事)。他明着违抗着中央对他地方上的官员的调动。他明确的向李嗣源提出,让自己对下面的官员自行任命。当然,他的胆子这么大,是有所持的。因为这时,李嗣源安重诲们很忙,没有功夫去对付他。而这自然要感谢王都同志,王都同志接过朱守殷斗争的火炬,在定州大叫向我开炮,将朝延的注意力全吸引了过去。  正是先烈们前赴后继,赴汤蹈火,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使孟知祥有了充分的战略时间,让他在蜀中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城池固若金汤。  而孟知祥,还不想马上就翻脸。  他还在等另一个同志,等他能弃暗投明,跟他坐到一条船上去,因为这个人对他很重要,没有他的帮忙,自己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可能就会归零。  这个人,离他很近,也很远。  此人,东川节度使董璋。  要说励志帝,我们董璋才是励志帝。不像现在,长一身肥肉,抱个大妞就肤浅地励志上了。  董璋,出生年月不详,父母不详,民族不详,籍贯也是不详。这么一个四不详之人,当然是个没根的苦命儿,小的时候是汴梁富豪李让的家奴,跟前面的孔循是一个坛子里泡出来的。长大后,跟着李让附上了朱温,当了一名军人。在五代这个军人大展拳脚的乱世里,他是一场一场的血战去拼,一步一步踩着别人的白骨往上爬。到了这会,因功封东川节度使,加同平章事。文武双全,封相拜将了。  从一个奴才成为封疆大吏,这才叫励志帝嘛。
  可是,他毕竟没有孟知祥的背影深,关系好。孟知祥,将门之后,李克用的女婿,李唐天下的皇亲国戚。所以,当他跟着郭崇韬辛辛苦苦打下了蜀地,但到了排排坐分果果的时候,他竟然被分到地贫人少的东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前微信号怎么找回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