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性差,联想力,很差。说话缺词。新知识有一种潜意识拒绝感。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超级记忆力
我的图书馆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超级记忆力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超级记忆力
&&& 我常常听到一些学员向我抱怨:
&&& “又是这么多的单词,好烦呀!”
&&& “我记性很不好,这些题我背了好几遍都没有记住。”
&&& “刚放的东西我就记不起在哪里了!”
&&& 不必惊慌,好记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训练出来的!我们每个人的大脑潜力都是无穷的,不过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对大脑潜力的挖掘还不到10%。太多的人抱着才华出生,最后竟带着才华默默老去,主要原因就是没看过‘大脑使用说明书’,结果使一生的力量用错了地方。其实大脑就像电脑一样,可以不断升级的。我非常开心能与大家谈谈记忆力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记忆力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好的记忆力能成就许多人的梦想。
&&& 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拥有惊人的记忆力。例如,古罗马的凯撒大帝能记住每一个士兵的面孔和姓名;亚里士多德几乎能把所有看过的书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而法国的拿破仑更是一位记忆力超群的军事奇才,他对当时法国海岸所设的大炮位置以及它们的种类都记得清清楚楚,如果部下报告有错,他竟能及时纠正等等。
&&& 也许你会说:“你说的这些人本来就不是普通人啊,他们之所以有这么好的记忆力是因为他们是天才、了不起的人物。然而,科学证明,我们普通人,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达到他们的记忆水平。只要不断重复,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记住深奥的东西。我们同样可以拥有惊人的记忆力。
&&& 记忆力并不是什么深奥的学问。我们知道人的身体素质可以通过锻炼得到提高,同样,记忆力也可以通过训练来得到加强。从今天起,从你翻开这一页起,除去你大脑里固有的思维,请告诉自己:“我不再为健忘而懊恼,不再为丢三落四而烦恼,因为我掌握了记忆的好方法,我能记住我想要记住的东西;只要学会了书中的那些方法,我将无所不能。”
&&& 本书是一本绝好的记忆教材,其中许多令人叫绝的记忆法则能够给我们许多帮助,这将是任何一位渴望记忆女神青睐的青年朋友必读的好书,相信你读了它之后,你的记忆力将大大增强,而你的自信心也更加倍增! & 第一章 记忆真相
&&& 记忆力并不是智慧;但没有记忆力还成什么智慧呢?
&&& ——哈柏
&&& 大脑的记忆真相
&&& 首先,大脑是个“超级内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电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都知道,电脑的内存是有规格的,它的规格限定着它的容量。但人的大脑却是一个“超级内存”,像一座望不到边的金矿,可以供你无限开采。然而,至今为止这座金矿被我们开采得太少了。世界著名的控制论专家N?维纳说:每一个人,即便是做出了辉煌创造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大脑的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
&&& 人类的大脑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效率最高的信息处理系统。别看它的重量只有1400克左右,其中却包含着一百多亿个神经元;在这些神经元的周围还有一千多亿个胶质细胞。大脑的存储量大得惊人,在从出生到老年的漫长岁月中,每秒钟大脑足以记录1000个信息单位,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记住从小到大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举世公认的科学巨匠。他死后,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他的大脑无论是体积、重量、构造,还是细胞、组织,与同龄的其他任何人都一样,没有区别。这充分说明,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并不在于他的大脑与众不同,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于超越平常人的勤奋和努力以及为科学事业而忘我牺牲的精神。
&&& 正如《美国心理学会年度报告》中指出的: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任何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程度与方式的差异,而这个差异不但可以填平,而且可以超越。
&&& 据研究记忆力的阿诺欣教授和劳金茨科克教授说,我们脑子的容量非常之大,几乎对进来的信息全部都能收容下来。
&&& 据劳金茨科克教授的计算,我们的脑子,即使每秒钟都输入10个新的信息,如此继续一生,我们也仍然还有记忆其他事项的余地。类似吃了过量已经再也吃不进任何东西的这种情况,在人脑的记忆方面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准备把什么都记下来。现在经常出现记忆力极为卓越的人物,这无异是在证明人类能够记忆的信息量是无限的。
&&& 在舞台上表演记忆术的魔术师当中,有人能把隔两秒钟给他一个前后没有联系的新信息全部正确地记住,并能说出来。他说只要知道了记忆的方法,无论什么人都能和他一样地做到。
&&& 有个以“完美的记忆家”出名的俄国人。提到他记忆力的惊人之处,有这么一个插曲,据说他谈到15年前某天发生的事情时,说过下面的话:“那天的哪一个时刻也需要我说出来吗?”关于他,俄国心理学家亚力山大?鲁利亚教授做过几年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他的脑部结构和机能并无异于常人,从幼年起他就自然地学会了记住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的方法。
&&& 古希腊的西摩尼德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记忆法是雄辩家素养的本质部分。”奇克罗也著文记载过当时的法律家和雄辩家们都得到了记忆法的帮助,并在《雄辩家论》中叙述了他本人是如何应用记忆法的。由此可见,不断的运用和挖掘你的大脑,掌握记忆方法,你将获得无穷的记忆宝藏。
&&& 其次,大脑具有惊人的记忆力。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它分为三个环节,即“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识”。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加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这里加工、编码相当于识记,储存相当于保持,提取相当于回忆和再认。
&&& 衡量一个人记忆力的高低,通常是从记得快慢、正确与否、储存时间长短以及能否顺利提取等四个方面来考察的。
&&& 同样一段材料有人过目不忘,有人则需要一再地记忆,这就是记忆的敏捷性。有的人记东西很快,但粗枝大叶,错误百出,有的人记的材料再难再多,也能记得有根有据,确定无疑,这是记忆的精确性;有人能将记忆信息保持很长时间,也有人刚记住的事情转眼就忘了,这就是记忆的持久性。此外,记忆的内容要有备用性,有人的信息在头脑中存贮得杂乱无章,该用的时候难以顺利提取出来,这方面的表现如何,反映了记忆备用性上的差异。 所以,一个人记忆力发展得好,表现为记得快、对、牢,并且能在该用的时候顺利提取出来。
&&& 再次,记忆力是人的一大天赋,人在呱呱落地之前就具有记忆力了。然而,由于后天的原因,每个人记忆力的好坏却又是千差万别的。上了年纪的人,大多还会显出记忆力衰退的现象。专家们认为,这些情况的产生,并非是由于体质虚弱或脑细胞死亡所致——人有脑细胞数万亿个,40岁以上的人,每天丧失的脑细胞也不过1万个——主要是由于忽视早期培育和缺乏经常性刺激造成的。
&&& 为了充分发挥记忆力这一天赋的潜能,生理学家提出: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应当诱导和刺激他们,使之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好奇心——早期环境对培养和增强人的记忆力影响极大——并向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刺激物,鼓励和刺激他们运用大脑的两个部分:左脑用于对诸如语言、名单、次序等一类事物的记忆;右脑用于对诸如韵律、想象、创造等一类事物的思索。成年人则应尽可能多地从事一些不同性质的活动,以寻求刺激——刺激乃是使记忆力不致衰退的关键。
&&& 插图:左右脑分工图
&&& 世界著名的记忆大师哈利?罗莱因说:“记忆方法是任何人都完全能够掌握的。记忆力的强弱并非天生的,它是可以随着训练和掌握好的记忆技巧和方法而提高的。”许多人在剧场和电视节目中看到过在记忆方面所表现出超级能力的人,都对记忆的神秘莫测感到惊讶。
&&& 他们是这样进行表演的:首先,在舞台中间放一块大黑板,在黑板上写上从1至30的数字。此时,让表演者蒙上眼睛,再让观众任意说出一种事物的名称、地点、人名和物名。比如观众说:“5—苹果。”助手就在5下面写上苹果。与此同时,表演者开始记忆数字下面的所有物品的名称。
&&& 一切准备就绪,让观众任选数字提问,比如观众问:“5是什么?”表演者立即回答:“是苹果。”表演者能准确无误地回答从1至30或50数字下面的所有词——即使将数字的顺序任意颠倒也不会产生错误。 这位世界闻名的记忆大师哈利?罗莱因先生,据说能在招待会上把在座的500人的姓名、脸型一下子全记住。他让大家用各种语言按顺序说出从1至20多位数字,他当场就能全部记住,当人们任意提出问题时,他能按指定的语言流利地说出对的答案来。进行这种表演的演员,往往被人们看成是天才,人们会羡慕他们。其实,他们并非所谓智商上的天才、奇才,他们只不过掌握了记忆的要领,训练有素罢了。
&&& 记忆的强弱并非天生的,它是可以随着训练和掌握好的记忆技巧和方法而提高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伍德华司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只要学得正确的记忆方法,就能够提高记忆力。
&&& 他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些人分成记忆相仿的两组,让第一组人只依赖简单的背诵方式去完成一个记忆任务,而让另一组人先接受记忆方法的训练,再完成与第一组同样的记忆任务,结果掌握正确记忆方法的一组,效果远比另一组好得多。因此,在记忆中,既要花功夫苦练,又要找窍门、摸规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 最后,大脑记忆的内容分许多种类的。心理学家L?R?史奎亚大致上将记忆区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前者主要又分为与经验或发生的事情相关的插曲记忆,以及与知识或判断相关的意义记忆两种,后者主要是与身体或技能相关的记忆。
&&& 所谓的认知技能,举例来说就是在画插画时,脑海里先行思考要以什么样的顺序画什么样的图案;而条件反射则类似眼前突然跳出一只猫,惊吓之际整个人跳起来之类的行为罢了。习惯性的日常动作亦属于条件反射。
&&& 现在,请想象一下自己运动或玩游戏时的情景。你除了靠程序性的记忆在活动,也和意义记忆、插曲记忆等产生关联。一般而言,人的行动是同时需要陈述性和程序性记忆的。
&&& 意义记忆是一般的知识体系之一,它就像一本心灵字典,和其它事物具有意义的关联性,同时被整理、储存着,并在必要的时候被激发、利用、再学习。如此一来,记忆就会渐渐强化,不容易遗忘。 相对的,插曲记忆则被定位于时间、空间的脉络当中,具有自传性、生活性的性格,并且储存着几个事件的相关信息。其中也有只发生一次的事情,但因欠缺学习的机会,没有机会进行回想,所以很容易被遗忘。
&&& 日常事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我们无法记住所有的事情。以具有前后关系的记忆痕迹为例,比较新的事物被储存于海马体周边,而老旧的、永续的插曲则被储存于侧头叶。一般说来,新的记忆总是按照顺序储存,然后留下比较重要的,不必要的事物则加以消除。也就是说,容易书写、修改的记忆装置一直在活动着。
&&& 然而,过去的事情一旦伴随着极度强烈的感情体验,则即使些许的刺激也会使记忆复苏,“闪光灯记忆”即是一例。
&&& 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针对“肯尼迪总统暗杀事件”进行过记忆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的人都还记得当时自己在什么地方、正在做些什么事。为何这种伴随着感情激变的记忆,会如此令人难忘呢?
&&& 关于这一点,1973年美国的解剖学家J?培佩兹提出了因“培佩兹回路”而广为人知的情动机构的理论。这个回路始于海马体和其旁边的扁桃体,经过海马纤维束形成的脑弓而投射于乳头体、中核、视床前核等,然后绕过一个叫带状回的地方再回到海马体,是一种封闭的回路。感情就是经过孔头视床上行,进入视床前核,经过内侧视床皮质放射线再进入带状回的皮质的过程中产生!在经过从带状回再度扩散到大脑皮质的其它领域的回路过程中,感情就更为加强了。
&&& 重度的酒精中毒会导致维生素缺乏,使得海马体的周边(乳头体或脑弓)遭到破坏,而造成各种记忆障碍或出现说谎症等症状。
&&& 一个49岁的酒精中毒男性患者自认只有19岁,但在照过镜子发现自己白发苍苍之后,不知道是否因为打击太大,竟然将记忆忘得大半,而且对自己本身的问题也显得漠不关心,讲话时一副从不觉得自己真正活过的沮丧表情。医生要他写日记,他也只是大致记下一些没有关联性的印象或事物。从这个例子可知,记忆的失落会使一个人失去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的要素。所谓物尽无择,通过不断调适自我才得以生存下去的。因此,如果不能记忆新的实物,就等于时间就此停止,而人也就失去了“自己”这个意识了。 某个因脑出血而丧失记忆力的青年,没有办法将人生的记录整合为自己的记忆,因为他无法像一般人那样写日记,因此便决定用录影机来取代“海马体”的功能。也就是将白天发生的事情先暂时录下来,晚上就寝前重新播放。事实上,我的大脑每天都做着这样的事,因此,记忆其实就是铭记、储存,并按照需要再生和再利用的一连串过程。
&&& 容易闯入的记忆误区
&&& 通常在我们满怀信心开始记忆时,脑子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潜在的想法:我上次用了很长的时间记了一道历史题后来没过几天就忘了,这次我决定一次性记很多内容,几天后再想想又忘了,是不是我天生的记忆力差?
&&& 其实,这是常见的问题,也是我们在记忆的时候感到迷惑不解的。为了更好的记忆,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记忆的误区吧!
&&& 误区一:我天生记忆力差
&&& 许多人认为:“记忆如同人一生下来,头脑有好有坏一样,记忆力的好坏也是天生的,”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记忆力的好坏绝对不是天生的。
&&& 我们常听人说:“我的记性真差”、“我对数字真是无可奈何,朋友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仅有一面之缘的朋友的名字和长相,我老是记不住”等等。可是,对于数字的记忆力不好,并不就表示记忆力真的不好;无法记住朋友的名字,也未见得是记忆力低的象征。人一生下来,对于数字、文章、名字等需要直接去记忆的东西,在能力上就有着不同的差异。对于其中的一项特别强,并不就表示所有的项目都很强。相反地,对于其中的一项特别弱,也并不表示所有的项目都很弱。
&&& 这种差异可以靠着训练来改善。记忆是最重要的,就是抱着能够记忆的自信与决心。若是没有这种自信,脑细胞的活动将会受到抑制,脑细胞的活动一旦受到抑制,记忆力便会迟钝。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心理学上得到证明。在心理学上,将这种情形称为“抑制效果”。一般的反应过程是:没有自信,脑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无法记忆,更缺乏自信,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改善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恢复自信,使它演变成为良性循环,这就是增强记忆方法的首要条件。不过,若是只有自信而不去努力的话,还是无法使记忆力变好的。曾为口吃苦恼,后来却成为希腊大雄辩家的狄摩西尼斯(Demosthenes)也是由于有充分的自信,加上超过别人数倍的努力,才有了日后的辉煌成就。
&&&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表明:无论谁都可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乌德斯华十分强调自信的重要性。他说,凡记忆力强的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记忆力充满信心。古恩西也说过,记忆力这部机器越是开动得多就越有力量,只要你信赖它,它就有能耐。
&&& 误区二:学得越多记得越多
&&& 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几乎一致认为,要提高记忆的效率,反复练习(包括自我测验)是很重要的。但是已经把要记忆的內容记住了之后,是否还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呢?
&&& 过多的学习在心理学上称作“过度学习”。科学家进行的许多实验已经说明,过度学习对于记忆痕迹的固定是十分重要的。
&&& 根据一项心理学的实验,十二个名词以每两秒钟的间隔分别表示,大约反复五次以后就能全部记住,但四天之后再进行测验时却一个也想不起来;可是当学习次数加倍,反复超过五次之后就能多想出三到四个。所以在准备考试时,即使已经熟记也不能说考试时没有问题,即使已相当熟练也要反复练习,否则很有可能对那些自认为胸有成竹的答案却一个也想不出来的。
&&& 但过度学习也有一个优点,就是不但能熟记书上所写的,而且能理清文章脉络,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自己记忆中的印象也加深了。
&&& 虽然过度学习能固定记忆,但是过度学习不断重复同样的事情的机械性表现,这种反复往往会使想法和视野变得十分偏狭,对于记忆力的提升只能治标不治本。
&&& 误区三:忘记的比记忆的多
&&& 我们常常听同学说自己刚记的东西就忘记了,对于这种高遗忘率总是很头疼。其实,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整个记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识记”、“保持”、“再现”。“再现”这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遗忘”、“再认”和“再现”三种情况。 &而所谓“遗忘”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内容慢慢地淡薄了,最后一直淡薄到无论怎么暗示都想不起来的程度。那遗忘的程度与时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nvannEbbinghaus)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背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豪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就是这样的:
&&&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重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假如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如下表所示。
&&&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
&&&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因此,在记忆的时候,既要讲究方法,也要谨记以上记忆的误区,只有这样,你才能记得好,记得准,记的快。
&&& 记忆中的潜意识
&&& 在佛洛伊德身上发生过一件趣事。有一次,他怎么都想不起来一个曾是他长期病患的女性患者的名字。他想尽办法,可是终究事与愿违。不过,最后他还是找出了自己之所以会丧失这段记忆的理由。原来,这个女性患者实际上是患有严重的胃溃疡,可是他却误诊为神经障碍。佛洛伊德为了尽快忘掉这个有伤自尊的事件,便在无意识中将这个女性患者的名字从记忆中消除了。
&&& 这种丧失因不愉快的经验而产生的记忆状况,就叫“被赋与动机的忘却”。但是,这种遗忘并不是当事人有意从记忆中消失,而完全是在潜意识当中发生的。
&&& 一般而言,我们记忆一件事时都伴随有企图意识,将记忆重现也一样。可是,像是完成词语这类的问题又怎么说呢?
&&& 譬如,我们给予“新……”的线索,然后要求受试者在横线部分填上适当的字,形成一个词语。结果,我们可能会得到“新鲜”“新人”“新娘”等答案,不过,如果测验前先不着痕迹的让受试者看过新闻的话,得到“新闻”的解答率就会大幅提升了。
&&& 所谓记忆就是留存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或其效果,之后并加以利用而形成某种影响,而这种影响也获得认同。但是,那未必是本人所意识到的,多半是出于反射,或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譬如筷子的用法、刷牙的方法、步行等日常习惯性动作,几乎都是自动进行的。
&&& 最近的研究显示,新生儿其实也有记忆。让哭泣中的婴儿听母亲的心跳声,婴儿就会停止哭泣,或者表现出可以区分母亲和别人声音的反应,这些现象都是胎儿时期储存下来的记忆所引发的潜意识、反射性的反应。
&&& 所谓潜意识(subliminal)就是不注意、没有意识的意思,是一种强度比可以实地感受刺激(刺激阀)更弱的刺激。理论上,这种刺激量应该是不会引起感觉反应的。 可是,1957年于美国的新泽西州某电影院所进行的研究,其效果也引起颇多议论,却有了相当有趣的结果。作法是在影片放映中,每隔五秒钟就穿插长度仅为数十分之一眨眼时间的“Hungry?EatPopcrn!”的广告。观众全都没有察觉到,影片也顺利地播放完毕,可是到了休息时间,商店的爆米花销售量却提升了57%之多。这个报告的回响甚至波及了广告界。号称“潜在意识广告”的广告不只在美国,就连日本也掀起了制作的热潮。
&&& 可是,如果人们在观看电视的时候,由于不断地在瞬间被传达广告或具有政治意图的宣传信息,以致不知不觉当中为该信息所影响的话,那就造成了“MINDCONTRALL”(意见操作)的问题了。
&&& 幸好,这种效果还相当受到质疑,因而尚无定论;再加上我们的认知作用会帮我们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事情的严重性。
&&& 那么,由无意识的记忆所引发的梦境所代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 因发现DNA的双重螺旋构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梭克研究所的F?克立格在某篇论文中非常大胆地提出了假设。他说“我们是为了遗忘而做梦”。也就是说,所谓梦就是被记忆排除的信息。洛克菲勒大学的J?文生则提出了更大胆的假设。根据他的假设,在灵长类以下的动物身上所进行的研究显示,梦不只让我们回想记忆,也让我们重新记忆清醒时所经历的事情。
&&& 佛洛伊德则认为,梦是由潜意识所引发,潜意识的愿望导致梦的产生。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梦的形成机制吧!众所周知,在我们的睡眠当中,快波睡眠和无波睡眠周期性地交替着。所谓快波睡眠,是指睡眠中出现的急速眼球运动(RapidEyeMovement),取其头一个字母而命名。快波睡眠占所有睡眠的20%,不过婴儿则占了50%之多。脑生理学家时实利彦声称快波睡眠是身体的睡眠,无波睡眠则是脑部的睡眠”。
&&& 就脑波而言,在出现近似浅眠时期的脑波模式的同时,大脑的一部分则正在活动。至于脑波和梦有很深的关系这点,也已经获得了证实。报告显示,在无波睡眠中做梦的几率只有20%;相对的,快波睡眠做梦的几率则高达70%~80%。而由于梦是以视觉的影像来“做”的,所以也有人认为梦和快波睡眠中的眼球运动有很大的关系,但我们尚无法证实两者之间一定有关联性。此外,快波睡眠中的“动弹不得”或者男性特别显著的“阴茎勃起”等现象,都是筋肉紧张、松弛或自律神经系统的紊乱所引起,因此我们不能断言佛洛伊德所言梦是性欲望的象征是正确的。
&&& 生物学家斯文森则认为,动物在白天活动时,将与该种族生存息息相关的行动信息暂时储存于海马体中,到了晚上做梦时再加以反应,做较长时间的记忆。
&&&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断言做梦会使记忆变好。日本东邦大学的名誉教授鸟居镇夫指出,IQ140以上的天才儿童及婴儿的快波睡眠都很长,但是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短,这也代表其和该年龄的脑部发育有很深的关系。
&&& 但是某个例子亦显示,一个已经完全没有快波睡眠的律师,记忆力却全然不受影响。因此也有人认为,梦和记忆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不过,记忆素材也是梦的形成原因之一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据悉,学习新事物或者体验新环境也会使快波睡眠加长,发生相关梦境的几率也越来越高。
&&& 总之,不要一意贪睡,唯有随时向新事物挑战再加上良好的睡眠,对记忆力的增进才有效果。
&&& 测试:看看你目前的记忆程度
&&& 因为很少有人主动去测试他们的记忆,所以,很多记忆力不好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受到了某种限制。
&&& 然而,我们知道记忆力并非天生的,通过后天的努力是可以增强的。之所以你的记忆力不好,是你自己不清楚你的记忆力差在什么地方,而只是一味地埋怨和懊恼。因而,下面的记忆测试对你将起到一个很关键的作用,信不信由你。
&&& 测试1
&&& 用3分钟看下面10个数字,然后合上书看看你能记住多少。顺序也要正确,只回想起96还不够,还必须记住96排列第4。如此等等,数字和顺序都对得1分,否则不得分。
&&& (1)32?(3)47
&&& (2)48?(4)96
&&& (5)14?(8)84
&&& (6)79?(9)18 & (7)33?(10)69
&&& 得分:
&&& 测试2
&&& 用4分钟记下面10张扑克牌的点数,并设法记住它们的顺序。像前一次一样,设法把它们回忆出来。如:记住的是红桃2,还要知道它排列在第八。依次类推,一个1分。
&&& 1 2 3 4 5
&&& 6 7 8 9 10
&&& 得分:
&&& 测试3
&&& 在60秒钟的时间内记住下面的10项内容。这一测试的目的是让你以随机顺序记住所有的项目,同时记住它们相应的号码。当到了60秒后,然后填写答案,答对1个得1分。
&&& 1 2 3 4 5 6 7 8 9 10
&&& 报纸 树 城市 沙发 商场 医院 爷爷 蜜蜂 刷子 牙刷
&&& 把正确的词语填入下表。
&&& 1 2 3 4 5 6 7 8 9 10
&&& 把回答正确的词语数填入下表。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 得分:
&&& 测试4
&&& 将下面的10项只看一次,努力记住它们及它们的顺序,然后盖住上述内容,填写答案并按说明给自己打分,答对1项得1分。
&&& 洗衣机冰淇淋
&&& 白云剪刀
&&& 裙子石头
&&& 铅笔翅膀
&&& 医院小说
&&& 请按正确的顺序逐项填空:
&&& 得分:
&&& 用5分钟记下面10种商品及其价格,然后用一张纸把价格盖住,写上你所记住的价格数,一个1分。
&&& 小说20元
&&& 纺织物205元
&&& 电动割草机121元
&&& 冰箱270元
&&& 电机车625元
&&& 电动玩具19元
&&& 橡皮船251元
&&& 艇外推进机783元
&&& 室内空气清洁器60元
&&& 羊毛衫140元
&&& 得分:
&&& 用5分钟记下面10个历史事件与年号,然后用纸把年号盖上,凭记忆把年号写出来,一个1分。
&&& 美国费城第一次大陆会议1774年
&&& 菲律宾群岛的发现1521年 英国清教徒在美国普利茅斯登陆1620年
&&& 美国第一部电视机1843年
&&& 英国第一部印刷机1474年
&&&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901年
&&& 第一个大学学位授予妇女1841年
&&& 本尼违克特?阿诺德诞生1741年
&&& 美国买下佛罗里达1819年
&&& 阿克的女儿琼被处火刑1431年
&&& 得分:
&&& 下面是10个单位和这些单位的电话号码,细看下表,时间不超过2分钟,并请记住所有的电话号码,然后盖上电话号码,根据单位回答相应的电话号码,一个1分。
&&& 便利店783-5953
&&& 棋友640-7336
&&& 本地气象局691-0562
&&& 网上书店242-9111
&&& 鲜花店725-8397
&&& 对面汽车修理厂781-3702
&&& 木偶剧院869—9521
&&& 迪斯科舞厅644-1616
&&& 体育活动中心457-8910
&&& 火车站订票热线345-6350
&&& 得分:
&&& 用大约1分半钟读这10个数。然后取一张纸,凭记忆将它们写出。每个写在正确位置上或正确顺序中的数字可得1分。请注意,这里最重要的是记忆力强度问题。
&&& 得分:
&&& 想象有人从一副洗好的纸牌中抽去了5张牌,其余的47张牌都读给你听一次。你能通过记忆说出哪5张牌没有报过或是遗漏了吗﹖我们来试试看。这张列有47张牌的表你只能看一次,然后用铅笔草草记下你认为遗漏的5张牌的名称。写的时候不准看书,读表时间切不可超过4分钟。你正确列举每张遗漏的纸牌可得2分。
&&& 红桃j梅花A梅花8红桃6黑桃9方块A
&&& 梅花Q红桃4红桃K梅花4黑桃7黑桃10
&&& 方块7红桃5梅花7方块K梅花10红桃3
&&& 方块2红桃10黑桃j梅花9梅花K方块Q
&&& 黑桃3方块10红桃8方块8红桃9黑桃8
&&& 黑桃6梅花5红桃7黑桃5黑桃4梅花2
&&& 红桃Q黑桃A黑桃Q方块5方块3方块6
&&& 梅花3红桃2黑桃2方块j梅花j
&&& 得分:
&&& 现在可以把这几项测试的得分相加,看看你可以得多少分。你对自己当前的记忆能力满意吗﹖如果不满意的话,没有关系,接着看下面的内容,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惊喜! 第二章抓住高效记忆线索
&&& 记忆中记得最牢的事情,就是一心要忘却的事情。
&&& ——蒙台涅尼
&&& 锁定目标
&&& 记忆的效果和记忆的目的有密切的关系,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记忆的目的越明确,记的效率就越高。佛洛伊德这样说过:“意图是所有记忆与忘却的基础。人们所记忆的事物,应该是自己想要记忆的事物;所忘却的事物,也是自己想要忘记的事物。”这说明只有记忆的目的明确记忆的效果就会好。反之,就容易忘却。
&&& 为什么目的明确能够提高记忆效果呢?这是因为有了确定的记忆目标,便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它。你见过在海上失去方向的行船吗?晃晃悠悠地前行,不知道尽头。记忆也一样,没有确定的目标,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许许多多的实验结果,都已经证实目标越接近,方向越明确,则越容易达成,同时其吸引力也越强。就好像磁铁一样,如果铁片离磁铁越近,其磁力越强,相反,如果离得越远,其磁力则越弱。
&&&& 记忆明确似乎是一个简单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不少人往往做不到。他们看书学习完全没目的,仅仅凭着兴趣,碰到什么学什么,遇到什么记什么;有的虽然有目的,但不够正确,或为了应付老师的询问,或许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是为了炫耀才华,显示自己……这样,事情一旦过去,原本“记住”的知识又都忘了。这告诉我们,影响记忆目的的条件很多,只有把握了这些条件,才能做到目的明确。
&&&& 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下,我们要挖掘大脑中一切可能帮助记忆的因素来加强记忆力。这些因素,可以让我们的记忆目的更明确,印象更深刻、内容更丰富。我们日常所从事的工作中也一样,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如果越接近终点,不仅其工作效率也高,而且错误也较少。这种现象,是锁定目标所招致的结果。所以越接近目标,效率越能提高。 心理学家曾经以割麦的农民为实验对象,他们人人都是割麦能手。
&&& 首先把他们分成两组,并且都在大麦田里以相反的方向开始割麦,而其中一组则在各隔一米的地方插有红旗。两组同时开始割麦,结果插有旗子的一组,其速度真是为另外一组所不及。尤其是越接近旗子,这一组的速度越快,而终于获得非常好的成果。第二天,将他们两组的条件调换过来再做一次实验,结果前天没插旗子的一组却比插过旗子的一组割得快些。
&&& 这个实验的结果,足以证明接近目标更是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人们在接近目标的时候,心里是充满了喜悦的现象,即使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因为接近了目标,便自然地勾起了及早达成目标的欲望。
&&& 在迷津里做实验的白鼠,也充分表现对目标的吸引力,当它刚进入迷津的时候,在找路时是相当地费时间,可是到了出口或进入食物框里的时候,却又变得非常快。
&&& 赛跑也是一样,在接近终点之时,人人都跑得更快。对接近的目标越接近的时候,其速度与效率更能够上升,就是由于目标具有吸引力所致的结果。
&&& 这个原理,在电影院的观众排列进场的情形表现得最明显。因为到上一场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们还是排列着整齐的队伍等候着。(插图)可是一旦知道上一场散场了,里面的观众也开始退场的时候,刚才排列得相当有秩序的观众,便逐渐往前挤,即使明明知道不能马上进场,必须等到上场的观众退场完毕,才能进场,但也是照样往前挤。
&&& 这就是目标接近的吸引力所引起的。无论何种目标,只要快接近它的时候,总会发生此种行为。像电影院观众的例子,这种往前挤的现象,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是目标在望的时候发生的心理现象。
&&& 对于提高记忆力来说,怎样才能利用目标的吸引力去锁定目标?是不是可以利用目标吸引力的原理?这都是必须注意分析回答的问题。
&&& 读了前面的部分,你一定已经了解目标接近的吸引力,同时更知道越接近目标,效率越高,达成目标的力量也越强的道理。所以在未达到最后目标的时候,在中途非常有必要设置各种中间的目标。 当我们开始做事以前,多半早已确定了最后的目标。因此,当你了解了接近目标的作用之后,你就得设置更具有更切近的目标,以便循序渐近。以读书为例,提高记忆的功效或养成优良的记忆力,这是属于最终的目标。可是你是不可能把本书的內容,一下子就囫囿吞枣地一口气就全部读完的。你一定是一章章地细读下去,而到了完全了解为止,甚至是分段读下去。这就是说你在不知不觉中,能够恰当应用中间的接近目标。?
&&& 为了取得好的成效,你必须每天制定具体的目标而按部就班地细读下去,这样逐渐达成各章节的具体目标,才能养成惊人的记忆力,同时才能向最后的目标挺进。也是说,你为了很好地实现目标,想循序渐进而达成应用惊人的记忆,就必须这样分段进行。这样,你的效率就出在这个目标上。
&&& 学习是这样,其他工作也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情,必定要有朝向最终极的目标,便能更明确、更具体、更接近地实现小目标。你便会因为逐渐达成这些接近、具体、明确的小目标而能够提高效率,同时效率的提高令最终目标的达成,也就随着各个小目标的达成而更加迅速。
&&& 某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曾以跳高的例子来证实这个原理。他以实验结果认为不标定跳高杆的跳法,总比不上中间标定跳高杆的跳法。因为中间标定有跳高杆,可以逐渐上升其高度,这就是接近的目标,有了接近的目标自然可以跳得更高。
&&& 要具有当前而接近的目标,这个原则在打破跳高记录的时候,也可以应用。在通常情况下,长距离赛跑的运动员,想要打破记录的时候,无不是以“和时间赛跑”的心情来跑的。换句话说,长距离赛跑的运动运多半在中间自行标定许多接近的目标,而短距离赛跑的运动员竞赛要拼命地跑才能获胜。
&&& 这样以“什么为此赛对象”或是向着“接近目标”迈进等做法,是可以激起强烈的竞争心。有人曾做过下面的实验加以证实。
&&& 在开始测验之前,使接受测验的一组知道另外一组已经做了同样的测验。同时把前一组所做的测验成绩报告完成之后,才正式开始测验。其结果和前一个做比较的一组的测验成绩,显然地比没有竞争意识的一组具有明确的目标,而前一组没有明确的目标。&可见,人们通过自行标定终极接近的目标,利用目标的吸引力,以目标的吸引力鼓起自己朝向目标迈进,使学习更顺利、更良好、更容易。只要你能自觉地运用这个技巧,你的记忆力将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 理解融会
&&& 大家经常能听到有人感慨:“好像我的记忆衰退了。”要不然,怎么老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呢?
&&& 1.刚还背下来的东西就忘了。
&&& 2.刚还想着的事,这回就是想不起来。
&&& 难道记忆真的衰退了?我们在记忆的时候通常头脑里会出现老师曾常教给我们的一句话:“先理解,再融会贯通,后记忆。”其实,这句话无非是告诉我们一个记忆的道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能记得好。出现以上的症状是由于没有对记忆的东西进行理解而导致的。
&&& 孔子的《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记得必先懂得。人常说:“知道、悟道、做到,方能得到。”如果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一味的死记硬背,即使记住了,过后仔细想想也还是什么都没有记好。
&&& 例如在记地名“圣弗兰西斯科”为什么称为“旧金山”时,可以这样记:第一,它是美国西海岸的大港口。中国人习惯叫它“旧金山”。第二,旧金山的开发与华工的血汗劳动是分不开的。1848年在这附近发现大金矿,美国掀起了采金热,大量招募华工。我国东南沿海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当苦工。他们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修筑铁路,建设城市。第三,因为该城是在采金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所以华侨最初称它为“金山”。后以区别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新发现的大金矿,便改名旧金山。第四,旧金山是美国华人的最大集中地,市内有一条”唐人街”,聚居着华侨及华裔7万多人。这条街充满了中华民族的乡土色彩,到处可以见到广东酒家、北京饭店和馄饨店、豆腐店等;每逢春节,街上就有耍龙灯、玩狮子、打腰鼓、放鞭炮的,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团结力。看这样理解后是不是容易记了。 &因此,要想掌握记忆的技巧,必须先记住这句话,只有傻子才会死记硬背。我们提倡在学习上采取以下五个步骤:初步接触、实际使用、不断重复、融会贯通、再次强化。
&&& 就像是成千上万的人,看过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唯有牛顿会问为什么﹖理解、融会、贯通,才是优质记忆的上上策。
&&& 测测你自己:
&&& 37*23=?
&&& (a+b)*(a-b)=a2-b2
&&& (30+7)*(30-7)
&&& =302-72
&&& =900-49
&&& 试试:45*55=?
&&& 102*92=?
&&& 观察特征
&&& 有人看书或看电视时,只是眼睛跟着文字和图画转,读的是什么,看的是什么却完全不知道;也有人出门时电灯开关是不是关上了,门是不是锁了,一点也不记得,不得不慌慌张张跑回家检查。
&&& 这些都是因为处于“失视状态”的缘故。尽管视网膜上留着文字的印象,脑子却是大脑皮层神经运作过程,有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这两种过程都是由某一刺激所引起的。有许多的记忆物体或事物,在形式上非常类似找不出其差异而容易混淆、遗忘。
&&& 观察特征,是透过视觉细微地察看,发现各类人、事、物是否有其特别的地方,顺序、排列、颜色、美丑、清晰、晦暗、外形、材料、大小等的特征。例如:人的外貌、姓氏;街道上的建筑物;数字的谐音或顺序;规则、图像的线条、图案几何。如果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出差异性或特征,大脑便能够深深的牢记。
&&& 测测你自己:
&&& 一、仔细的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注意只能看1分钟。
&&& 在长白山附近,3月6日,一列南下的火车发生脱轨事故。在这列货车的38节车皮中,有6节车皮柴油和18节车皮白酒,2节柴油车皮和4节白酒车皮受损,混在一起的柴油和酒流到铁路旁的公路上,使一辆满载汽油的8吨大卡车滑到沟里,幸亏无一重伤,只有卡车司机有点轻度撞伤。
&&& 看完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 (一)货车开往哪里? (二)装白酒的车皮多还是装柴油的车皮多?
&&& (三)有几节装白酒车皮受损?
&&& (四)流掉的白酒比柴油多,还是少?
&&& (五)总共有几节车皮?
&&& (六)车祸是在当天的什么时间发生的?
&&& 解答:正常的讲,一般人都能答对4个以上,如果你达不到4个的话,那就说明你的观察力要加强锻炼哦!
&&& 二、猜猜下面这些数字背后的成语是什么?
&&& 1.7/82.7÷2
&&& 解答?1.七上八下2.不三不四
&&& 分类整理
&&& 早上起来,打开衣橱,发现里面的衣服琳琅满目,红的、黑的,上衣、裤子、围巾、帽子,多得乱七八糟。糟了,而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你有一个表演节目,要穿白色的连衣裙,怎么办?衣服这么多,去哪里找?(插图)
&&& 翻来覆去找了半天才发现白裙子被压在衣橱的最底层。不行,下次不能这样了,把衣服堆在一块既麻烦又费时间,你得把衣服分门别类的整理开......
&&& 其实记忆也是如此,如果一下子接受太多的内容会让你感到很厌烦,摸不着头绪,容易把现在记好的和以前记的发生混淆,产生“大脑爆炸”现象。为提高记忆的效率,就要求把记忆分类整理,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分类整理,就是按照记忆对象的一般特征,将这些特征归纳、整理,使零散的资料、信息趋向集中,将条理零碎的组成系统化,经过如此分类、編整,让我们易于熟记。
&&& 在我们的学习经验中知道,分类是保持要唤起过去的经验、回忆,它是重要的过程与步骤。因此,把记忆对象做分组、分类有助于提升记忆。
&&& 测测你自己:
&&& 下图是由多幅内容的小图片组成的,想想该如何进行记忆呢?
&&& 解答:分类整理
&&& 1. 水果类:苹果、橘子、葡萄、香蕉
&&& 2. 文具类:卷笔刀、橡皮、直尺、铅笔盒
&&& 3. 交通类:轮船、自行车、飞机、火车
&&& 4. 运动类:篮球、乒乓球、跳水、网球 &5. 昆虫类:蜜蜂、萤火虫、蝴蝶、小鸟
&&& 运用关联
&&& 关联就是两两有某种关系者,将其连结在一起,这可以缩短记忆距离,提升记忆。所谓的有关联,就运用关联;
&&& 超级学习大师东尼?布赞(TonyBesan)曾说:若想要记住一件事情,必须找出已知或既定事项之间的关联性。
&&& 运用关联,就是发挥联想思维力,将记忆对象有本质相似者,取其形、取其音、取其对立相反,或是任何一切,你可以联想出的关系都可以。
&&& 大家都知道,零散的知识是最难记忆的,费神最多。但如果将零散的知识编成故事串在一起,利用故事去学习想要记忆的材料,就容易多了。
&&& 下面是一些毫无联系的一组词:飞机,树,信封,耳环,水桶,唱歌,篮球,腊肠,鼻子。要逐个记住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用串联法离奇地联想,效果就不一样了,可以这联想:巨大的飞机突然撞在树上,从里面掉下一个装有耳环的信封,落在水桶上,水桶上坐着一个人在唱歌,唱歌的人腮子鼓得像篮球,篮球里面竟然装着腊肠,腊肠像大象的鼻子。
&&& 通过这样联想,就把几件事联系起来了。上面的例子看起来有点繁琐,一旦习惯了,在10秒钟之内就能记好,只是第一个词不达意“飞机”没有联系物,需要稍稍费点力。但只要记起了飞机,后面的就能想起来了。做这样的联想,任何人都有不会感受到太难。需要指出的是,联想时,必须让事物形象在脑中浮现,即使是百分之一秒的时间也好,最主要的是让使联想的事物形成清楚而稳定的形象。记词汇,记文章,我们都有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 测测你自己:
&&& 一、怎样记下列准确生物名词。
&&&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 解答?孩子摸屁股
&&& 二、为下列每一个抽象词汇找一个具体的关联词。(如:“爱”的具体关联词是“心”)。
&&& 1.寒冷2.时间3.幸福
&&& 4.愿望5.厌倦6.自由 7.力量8.愉快9.温柔
&&& 10.舒服11.饥饿12.正义
&&& 三、要将阅读如下文字是浮现在脑海中的东西结合起来记忆。
&&& 1.郁金香、雨伞2.猫、鞋子
&&& 3.甜食、忧愁4.画、刀
&&& 5.天空、汽车6.灌木丛、小海湾
&&& 7.手杖、汽车8.主席、花篮
&&& 9.睡莲、化学家10.云、幸福
&&& 四、请用你大胆的假想记忆下列词组,可以不按顺序。
&&& 扑克牌小汽车游客医生
&&& 羊白宫总统纵火案
&&& 钢笔咖啡杯书本泥土
&&& 富士山玫瑰小汤姆火车
&&& 五、请按顺序记忆下列内容。
&&& 1.山岩2.FOX
&&& 3.希腊人4.BEFDRE
&&& 5.UNIN6.潜水
&&& 7.油画8.BOOK
&&& 9.NORTH10.吸血鬼
&&& 绘制图表
&&&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视觉是人类吸收知识、捕捉信息的重要门户,83%的知识信息都是通过视觉感观吸收的。文字呆板、枯燥。而简图、简笔画或图示,直观、生动、形象。简表条理清晰,可以充分调动大脑神经元网的形象,增加逻辑思维,使之产生强烈的感觉,从而加深单词信息的记忆痕迹。
&&& 在记忆物体的形态中有文字、字和图像三大类,我们也很清楚知道,文字记忆的印象,还不如图象记忆。因此,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我们可借绘制的技巧,来提升记忆。该法主是通过对图形的识记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据心理学家研究,文字与形象的识记材料相比,形象记忆效果最佳。如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说:“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此法由来已久,早已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其具体方法如下:?
&&& (1)表例要制作简单、清楚,使人触目难忘,易于记忆。如中国大事年表,只用几页纸,就把我国的历史发展状况大致记下来,使人一目了然。?
&&& (2)图表绘制,最好自己动手“创造”,因为,“创造”的过程,就是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过程,一张图表绘制后,识记的材料就“胸有成竹”了。 (3)绘制图表,应注意线条简洁,立意要新颖,最好使用彩色笔,令人触目豁然,图表的记忆效果更为显著。?
&&& 测测你自己:
&&& 一、用绘制图表的方法记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情况。
&&&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简表
&&& 厂矿总数 重工业 轻工业
&&&& 煤矿 金属矿 机器制造厂 螺丝 棉纺织染 其他
&&& 62 4 3 1 34 10 10
&&& 比重 6.5% 5% 1.5% 54.8% 16.1% 16.1%
&&&& 13% 87%
&&& 通过这张表格,可以清楚看出,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工业方面发展较快,在重工业方面发展很缓慢,而重工业却是民族工业的基础。这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头重脚轻的特点在表格上就明显地暴露出来了。
&&& 发挥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得以在生命群体中占有统治地位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它的存在使人的认识活动充满魅力。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不断改造世界,使之成为人工自然的一部分,以突破以往思维规则和逻辑方式为表现形式,从新颖、独特、有价值的角度对问题做出不同于以往的阐明,从而获得新的思维成果。从科学发展历程到日常生活点滴细节,无不蕴涵着人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突破了已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在很多时候以直觉、灵感和顿悟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性思维属于非逻辑思维的范畴。
&&& 全脑意识(Wholebrainconscious)指人的整个大脑皮层的意识功能而言,由美国生理医学家布莱克斯里首先提出。这个理论是指真正的左右脑半球所承担的意识功能。其理论基本点在于:在充分进行视觉意象的意会的原发创造性思维时,还能充分调动左脑的相应功能,以高超逻辑思维能力将其创造性发现并传达给他人。
&&& 创造性思维的物质载体——人脑以亿万年生物进化为基础,历经千万年从猿到人的渐变积累,最终形成了自然、历史的产物,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系统。 人脑位于脊髓上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发挥胶合作用的胶质细胞组成。颅腔起着保护大脑作用,通过枕骨大孔与脊髓相连,并通过各种其他开口与头部各神经联系。大脑由一条纵裂分成基本对称的左右两半球,通过由两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连接沟通起来。人脑的生理机制和生物结构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决定了它是人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方面。人脑的两个脑半球结构有很大不同,每个脑半球都似乎有它自己独立的、具有自身的感知觉,学习和记忆经验的认知领域。其功能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这是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共同完成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并促进创造性思维的酝酿和产生。
&&&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左脑在创造性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人们观念中还是各层次教育中,对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开发和利用,都存在重视左脑忽视右脑的倾向。致使大脑两半球功能得不到和谐发展、合理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智力水平提高和创造力发展。研究表明,95%的人多数时候使用右手,这就使左脑使用频率、获得锻炼机会大大高于右脑。如果环境不给脑半球提供相应的、发展所需的刺激,脑半球就不会具有正常的功能。
&&& 脑科学的研究发现:人脑的总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初期的右脑开发。孩子两岁以前完全沉浸于“右脑世界”中,对外部世界只是靠表面印象来体会。直到三岁左右,幼儿才开始能够自由地言语,不过这时幼儿还是以直观感觉为主孩子的感知仍然是以右脑为中心。这表明右脑的发育先于左脑,右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
&&& 右脑思维往往难以用言语表达,但它们并不缺乏思维所必须具备的对事物认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右脑尽管不能像左脑一样用言语方式表达其认知和感受,但实验表明,在失去与左脑神经联系情况下,即不能理解单词的意义时,仍可用非言语方式表达。
&&& 因此,研究左、右脑协同发展,提高用脑效率,提升人的思维质量,即研究全脑意识的思维对于提高大脑功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研价值。科学研究表明,右脑之所以具有更强的创造性思维,与许多高级的认识功能集中于右脑有关。一方面,右脑司职处理表象信息,是进行具体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的脑部区域。主管人的视知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空间位置、几何图形的识别,具有不连续性、整体性、弥散性、全方位性等机能。而且,人脑的大部分记忆,是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就如同录像带的工作原理一样,信息是以某种图画、形象、像电影胶片似的记入右脑的,因此又叫感性脑。另一方面,右脑的视觉记忆系统不像语言和逻辑系统那样受语词、语序的限制,它的思维进路不遵循固定的逻辑模式和规则,而是常常受不经意间,或某个不直接相干的因素为契机的激发影响,产生灵感和直觉,由此导致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因此,利用图像、表格、结合声、光、色、形等多种手段,并且加强活动主体的左侧肢体锻炼,提高人对空间的感受性和直觉能力。但右脑一旦受损,会导致模式识别障碍、空间定向障碍等非言语障碍症状,并直接影响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展开。
&&& 大量实验显示,右脑具有相当高级的意识能力。例如,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自我意识”能力,理解社会角色、做出社会评价等处理社会关系问题的“社会意识”能力等。当然,右脑的意识能力,只能通过非言语方式(如表情、手势等)表达。
&&& 关于科学家利用何种类型思维进行创造性科研活动,除了思维机制中的意象能够予以自由的再生和组合外,爱因斯坦认为:“当然,在那些元素和有关的逻辑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一点也是清楚的,即那种要最后得到在逻辑上有联系的概念的愿望,正是上述元素的相当模糊活动的基础。但是,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种组合活动似乎才是富于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这种组合活动即存在于能够传达给别人的用语词或其他符号加以逻辑地结构起来的任何联系之前。”在他看来,上述心理元素是“视觉型的或动觉型的”,只有当上述联想活动充分建立起来,“能够随意地再生出来的时候,才有必要费劲地把它们寻找出来”。 这一陈述表明,爱因斯坦的创造性思维是由两个前后相随的阶段组成。按照全脑意识理论,爱因斯坦第一阶段反映的是右脑意识的功能特点,是指右脑在把握事物复杂表象时体现出的灵活策略,即以视觉和动觉形式来表现想象的能力,即“富于创造性”的视觉或动觉意象的“自由再生和组合”,及其“充分建立起来”并能“随意地再生出来”,这无疑是非言语或非逻辑思维的;右脑对事物充分酝酿之后的豁然开朗,穿越盘根错节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核心。第二阶段反映的则是左脑意识的功能特点。即:正是在其右脑机制作用下的富于创造性并且灵活自如的视觉思维,在得到对问题的某种领悟并能随意使之再生出来时,才能将其传递给左脑,进而“费劲的寻找出语词或其他符号”,以进行言语或逻辑思维,从而完成其创造性思维全过程。简言之,通过语词的方式整合为规则、概念的抽象形式加以表达。
&&& 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当其解决问题时,右脑意识功能的充分调动,正是所谓“无意识心理”作用下的原发创造性思维活动。这种类型的人在充分进行视觉意象的、隐喻的、意会的、直觉的原发创造性思维时,还能紧接着充分调动起左脑功能,并以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其创造性发现传达给他人。笔者认为,根据已有的科学认识,这种左右脑之间的转换应该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而得到程度不同的改善。总而言之,根据全脑意识理论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具特色的两种脑意识功能,也即充分发挥全脑意识的作用,而不是偏颇于其中之一,无疑是提高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
&&& 按生物钟用脑
&&& 现在的人总是把“累”挂在嘴边,其实,要消除疲劳,关键是要做到劳逸结合,尤其要注意科学用脑。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措施是顺应个人的生物钟规律。一般而言,人的大脑有4个记忆高潮。
&&& 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休息,此刻学习一些难记忆而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这是第一个记忆高潮。上午8点至11点是第二个记忆高潮。此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
&&& 第三个记忆高潮是下午6点至8点,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习过的东西,加深记忆,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 睡前1小时,是记忆的第四个高潮。利用这段时间对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不易遗忘。
&&& 究竟怎样用脑效果最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遵循生物钟的规律。有研究者将人用脑分为3种类型:一种是“猫头鹰型”,这种人每到夜晚,脑细胞便进入兴奋状态,如鲁迅先生、法国作家福楼拜都喜欢在夜间挥笔著文。另一种是“百灵鸟型”,这种人黎明即起,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如作家姚雪垠、数学家陈景润,都习惯在凌晨3点投入工作,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英国小说家司格特也习惯于早晨写作。第三种是“混合型”,这类人全天用脑效率差不多,但相对而言在上午8~10点和下午3~5点左右效率较高。就整个人群来说,混合型人约占90%。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违背生物钟规律,喜欢采用各种脑兴奋措施来消除心理疲劳感,如大量抽烟是作家写作的兴奋剂,诗人则喜欢以酒助兴,西方人则喜欢抽雪茄、饮咖啡。一般来说,以上方法并不可取,因为如果常用兴奋大脑的方法强迫大脑继续工作,就会强行改变生物钟节律,加重心理疲劳,加重细胞损伤,对机体十分有害。
&&& 生活中,我们大可不必时时刻刻都绷紧神经准备应战,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工作效率也不高,而应该根据自己的生物钟规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将精力最为充沛的时间留给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力的工作。
&&& 脑的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和保证,人们现在讲保健、盼长寿,那么,科学用脑,及时消除身心疲劳,一辈子注重脑保健是至关重要的。
&&& 及时复习
&&&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记忆力超群,很多人曾经询问他的记忆秘诀,他回答说:“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是啊,学过的东西,只有反复去复习,才能够牢固地记忆,并能运用自如。有这样两个大学生,甲的外语水平比乙高一筹。毕业后,两个人在同一个中学里工作。甲担任行政领导,而乙担任外语教师。3年过去了,由于乙天天接触外语,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口语能力也很强,并开始翻译一部外国小说。而甲呢?自从毕业后,就极少再复习运用英语,他甚至已经想不起几个英语单词了。
&&& 这就是复习与不复习的巨大差别。心理学研究表明,刚学过的东西如果不马上复习巩固的话,就会产生遗忘。虽然你上课听懂了。但你省略了复习环节,这样致使所学的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破坏。时间一长所学的知识就会模糊、忘却、不系统,这样的知识当然容易忘记了。
&&&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三个组的学生熟记一篇诗歌,第一组间隔一天复习;第二组间隔三天复习;第三组间隔六天复习。一直达到熟记的统一程度,结果第一组学生平均需复习四次;第二组平均需要复习六次;第三组平均需要复习七次。可见,复习间隔的时间越短,复习的次数越少。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复习能做到及时,可以提高熟记的结果。
&&&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呢?下面为你介绍一种方法,建议使用。这种方法称为“试图回忆”,即在听课的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它可以检验你的听课效果。也有人把课后回忆叫做“放电影”。如果能顺利回忆,就证明听课效果好,反之就应寻找原因,改进听课的方法。
&&& 回忆性的复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再现”一遍,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 你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课后回忆可以按教师的板书提纲进行,也可按教材的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和每部分的细节。
&&& 测测你自己:
&&& 限时限量复习训练是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归定自己回忆一定限量的材料内容。例如1分钟内回答一道政治问答题,5分钟内回答出一门学科的要点等。这种训练分为3个步骤:
&第一步,整理好材料内容,尽量归纳为几点,使回忆时有序可循,整理后计算回忆大致所需的时间。
&&& 第二步,按规定时间以默诵或朗诵的方式回忆。
&&& 第三步,用更短的时间,只在大脑中以思维的方式回忆。
&&& 在训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 一、开始时不宜把时间扣得太紧,但也不要太松:太紧则多次不能按时间完成回忆任务,就会产生畏难的情绪,失去信心;太松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训练的同时还必须迫使自己注意力集中,若注意力分散了就会直接影响反应速度,要不断的暗示自己。
&&& 二、训练中出现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时,不要紧张,更不要在烦恼的情况下赌气反复练习,那样会越练越糟。应适当的休息一会儿,想一些美好的事情,等心情好了再练。
&&& 值得提出的是,这种限时限量的回忆训练复习方法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你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空隙,在车上、路上、课间10分钟,都可以做这种训练,既可增强记忆,又可以锻炼在不利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
&&& 运用创意思考
&&& 面对我们生活中种种必须记忆的东西,如果你是“看”到的而不是“想”到,就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所以之前我们举张骞出使西域的例子,用牙签、用汉堡,把它化为一个具体形象,变成是“看到”,就会比“想到”的印象更深刻。生活当中创意无所不在,只是看你能不能去作一个水平思考的锻炼。
&&& 你看到桌子上有一个橘子,一种人会说,我看到橘子;一种人说,我看到橘子树、看到橘子的叶子、看到它被榨成橘子汁的过程。另外还有几种想法,就会看到橘子蛋糕、橘子糖果、橘子香水、橘子橡皮擦。擦了之后会有橘子的香味。比如说你看到一个胡椒罐,它也是用橘子的形状做的。这就是一个扩散性的思考。相较于我们原本传统的学习方法,当然会扩大的很多很多。因为传统的学习是一种收敛性的思考;因为a所以b,因为b所以c,因为c所以d。那是对单一领域所作的一种深度的耕耘。 现在最缺乏的,却是把每一个领域的知识作一个有效地串联。因为当你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会陷入这个思考所产生的一种陷阱。如果李哲远只是埋首于试验室当中,研究化学分子的结构,没有去打棒球的话,他也不会在棒球当中领悟一些道理。比如说爱因斯坦如果只是沉醉于物理世界中,不拉小提琴,相信他也想不出一些比较有创意的思考。所以说任何道理,如果能用其他方法来诠释,比如说用舞蹈或具体的东西来比喻的话,一定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我们为什么会对某些历史事件有深刻的印象?像空城计,司马懿率领军队攻打孔明所守的城,为什么我们对它印象深刻?因为我们在头脑里虚拟了司马懿头脑中所想的事情。
&&& 你会觉得,他把门打开,安然自若地在城墙上焚香操琴,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他已经有万全准备呢?是不是……?把自己当成诸葛亮,模拟司马懿跟孔明之间的对话,才能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世界。诗词歌赋能够让人家印象深刻,很容易、很轻松地就看到作者所要形容的画面,让人家看到他所要呈现地这个画面,有很深刻地记忆的印象。你要让人家看到东西、闻到东西、听到东西,利用这些技巧才能让这些想要人家记得东西被大众所接受。一个伟大的演说家,就是要说道让听众“看”到画面,才能打动人心。
&&& 高效记忆的十个妙招
&&& 一、“七”的妙用
&&& 一个星期有七天,七色的彩虹,世界七大洋,春天的七朵花,幸运的第七次……这些都与七有关,可见,七是与人们的生活有很深缘分的数字。
&&& 美国有位教授,被“七”这个数字所吸引,进行了种种实验,结果得出了很有趣味的答案,即人一次能够记忆的最大数量是七。于是他把七叫做“魔力之七”。只要是数量在七以內,不管那內容是单词也好,或是同类的集合体也好,记忆效果都是一样的。
&&& 因此,要记忆很多事项时,可把东西分成小组(七个以下),记忆的效率就高。分小组时,一一加上小标题,就比较容易抓住整体,提高记忆力。 二、读出声来能够帮助记忆
&&& 在学校读书时,常朗读课书,或把英语课本用录音机录下来听。事实上,不论是哪一类知识,出声朗读总是比较容易记忆。特别是在头脑不清醒或发胀的时候,更需要清楚地发出声音来读。发出声音时肌肉运动,使大脑紧张,别的的事情就不能挤进大脑里来,从而使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上,充分利用记忆功能。而且自己发出声音和听自己声音这两种活动同时进行,同时开动两种器官,增强了对大脑的刺激效果。
&&& 语言家的天才H?修利曼精通古希腊语,以及其他几国语言,他的学习法就是朗读。同一篇文章,他反复地大声朗读,而且常常读到深夜。听说因为这样,他多次被从公寓里赶出來。据说,他仅用3到到6个月就能完全记住一种外国语,达到精通的程度。尽管欧洲语言都以拉丁语为基础,比较好记,然而他毕竟是很了不起的。
&&& 用字典查英语单字,比如嘴里一边念着“powerpowerpower……”一边翻书页,就能够较快地翻到。要是不出声,叭啦叭啦翻动书页时,突然一个引人注目的字跃入眼帘,就会考察这个词,而把自己本想找的词忘记了。读出声来可使注意力集中,时时在判断着所查的是否正确。
&&& 看英文报纸、杂志都以发声读为佳,这是提高英语能力的极有效办法。在电话里发出很大的声音会干扰别人,但在自己的书房里读则没有关系。遇到不懂的单词可以不管,只作朗读训练。过后再为了查明字义去查阅字典,就会完全掌握了。
&&& 三、有节奏地朗读,能唤起记忆
&&& 我国古代的《三字经》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那时,学堂里的孩子就会咿咿呀呀背起来了。《三字经》的记忆量很大,可小孩子竟能背下来。原来是因为他们出声背诵过多次。
&&& 但是,一旦有人说:不要出声,默写下来吧。那可能就有困难了,因为那要拼命回忆在脑子里并念出声来。总之,与其说用脑子记忆这些内容,还不如说是有节奏地用口腔和声带来记忆更为准确。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半路上记起一个片断较难,从一开始就出声读才能够记起,出声读自然就能接下去。 评书人和话剧演员,在表演之前,将要表演的内容听许多遍,并反复多次念出声来,用韵律把它们记住。这个方法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相信自己必能记住,从头到尾坚持做下去。除此,没有什么别的诀窍。
&&& 背诵歌谣、诗词、法律条文等也是如此。
&&& 开始的时候,一边看着书或笔记,或听着录音机,一边出声地练。反复多次之后,便掌握了韵律节奏。接着不用这些工具的帮助看是否也能说出。经过核对以后,再反复联系。核对內容时,把声音录进去,一听就能发现错误。
&&& 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尽管费时间,但对于记忆无意义的东西比较有效,因记忆时能不打乱次序,便利之处很多。
&&& 如按“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记忆彩虹七色的方法,既能记住七色,也能知道排列的顺序。但是这样的背诵必须增强信心,排除在头脑里浮现的杂念,必须做到一心一意。
&&& 四、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或末尾去记忆
&&&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在考试前背诵英语单词时,A、B、C开头的一些词很容易记住,但是再往下就不容易了,等到了末尾X、Y、Z那部分又很容易记住。
&&& 所以为了不遗漏,全部记下来,可以改变顺序来记。从中间往前或者往后记,都是很好的方法。
&&& 此外还有这样的情形,比如有人突然问:“两周以前的星期三下午两点左右你在干什么?”除非那一天发生了特别值得纪念的事情,否则是很难想得起来。另一方面,那天若不是星期天,而是星期一或者星期六,会怎样呢?如果是星期一,就会有这样的联想:“啊,那个星期天,到哪里去了?因为接下来就是星期一。”如果是星期六,因为那是周末,次日就是星期天,所以很容易想起来。
&&& 由此可见,开头和末尾所做的事情容易留下印象,月初和月末的事情容易记得住,也是同样的道理。
&&& 此外,还有数不尽的事情都是用这个办法记忆的。在歌唱比赛中,往往开头和末尾的节目都是受欢迎的。按候选人申报顺序张贴的各种宣传书,安排的演出,不管其內容如何,其开头和结尾的节目总是引人注目的。 当然,记忆的第一步是要有识记的意图。然而,也有本来没有任何意图,到后来才感到非记不可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仍然是开头和末尾的比较容易想象。自己在记忆事物时,一定要牢记这一招。
&&& 五、累进记忆
&&& 事情过多,想一次记住很难办到,这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记忆大量的东西,需要相应的诀窍。
&&& 例如在学历史的时候,先记住大的框架。挑出构成历史的“骨架”的大事件来,记住它发生在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这样掌握了历史的大轮廓。然后就按年代顺序分作几个部分。填到轮廓里去。“骨架”记牢了,再把知识恰当地加进去,年代的相互关系也就搞清楚了。知识填得恰当,就能把前后左右的事项一起回忆出来。
&&& 下面再就英语、数学等基础知识的积累问题,简要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
&&& 把学习內容分为A、B、C、D、E......先学习A,完全记住之后,接着把A和B一起学习,然后再把A、B、C一起学习,这样的学法叫做累进的部分记忆法。
&&& 这个方法,在内容不太多的时候是很有效的。在记歌词和较长一点英文句子时,常用这种方法。
&&& 演员记台词,记忆力是第一重要的,他们所用的方法也是累进的部分记忆法。先泛读剧本,然后把自己在剧中要扮演的角色的台词,一句句记住。从部分到整体,记忆的量就会不断增加。
&&& 六、在背诵之前先整理好四周的环境
&&& 我们在学习一阵之后,感到疲劳时,记忆力也跟着迟钝起来,这时喘一口气,让眼睛和大脑休息一会儿;玩一会儿塑料模型;看漫画书;听听音乐来换一换气氛,对提高学习效率、增进记忆力是绝对必要的。
&&& 转换气氛是为了继续学习,如果不落实这一点,有时即使进入了下一步的学习,却仍然惦记着刚才的活动,那就会带来消极的影响。集中力强的人也许不要紧,普通人在学习当中,万万不可在桌子上放转换气氛的塑料模型、漫画书等东西。对于那些人在顺手就能摸到的范围内,如果有这种东西,心情就不能平静。学习的时候,这些东西进入视野,必然会分散精神。如有可能,最好把学习室和转换气氛的场所隔开。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就把学习室好好整理一下,不要使学习受到干扰。 特别是进入背诵阶段的时候,桌子上应只放背诵所必须的东西,不放其他任何物品。这是为了把注意力集中在必须背诵的内容上。
&&& 有人学习起来就觉得烦,总想看一看小说,一看就没完没了。这样的习惯必须杜绝,培养自己坚定的意志。
&&& 书房的桌布、墙壁颜色要雅净一些。采光过强或过暗,都会使眼睛疲劳。日光灯如果使用过久,就会一闪一闪地忽明忽暗。眼睛受到刺激,一着急,精神就不集中。布置好学习环境,是高效记忆的第一个条件。
&&& 七、教别人就能记得牢
&&&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老是会有这样一个疑问:老师为什么能一字不漏的甚至教案都不拿讲给我们听,而我们自己看了很多遍都没有记住?其实,老师在给我们讲课之前就已经仔细的研究过课本,查阅了很多的参考书。而且他还有可能就同样的一节课在几个班里教过,讲的次数多了,也就能很容易记住了。到后来,都可以不看教材一顺到底。
&&& 还有一种类似的情况:当有同学就一个稍微难一点的题目来请教我们的时候,我们会耐心的讲解给他们听。等下次考试遇到同一个问题时,记忆就特别清晰,题目当然也难不倒我们了。因为,我们在教他的时候就已经把问题在脑海中加深了印象。
&&&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准备讲的过程正是运用这种积极思维的过程。要讲给听的时候,同时也整理了自己的知识系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理解的程度,大家知道,已经学过的知识,不巩固就容易忘掉,试着讲给别人听就是强迫自己弄懂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使自己记忆得到巩固和增强。
&&& 八、讨论帮助记忆
&&& 大概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考试的前几天,几个好朋友集中到某个同学的家里,吵吵嚷嚷地讨论学习。
&&& 由某人讲自己的解法,这时有疑问的同学就会质问,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把自己想到的积极地说了出来。在最后,得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再到答案中去验证是否正确。若是错了,由大家讨论出错误的地方,把它纠正过来。这样一来,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和互补。一个人很难理解的问题,这时就能比较顺利地解决,大家就同一个问题思考、发表意见,因而能很清楚地了解和记住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启发,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灵感,从而发现和理解问题的本质。大家在对话当中,还可以互相学习相关的知识。 记英语单词时,可以两、三个人展开记忆力的竞赛。由某人来说单词,其他人说它的意思;或者由一个人说中文,其他人说出相应的英语。这样做,可使自己的记忆变得正确,还可以弄清尚未记忆的单词。
&&& 靠自己一个人从书本上得到知识,即使原封不动地都记下来,效果也是有限的。写提纲,出声读,多次反复阅读固然很必要,但如果两、三个人互相补充彼此不足之处,效果就更好。从这个意义上看,有组织的学习小组、读书会等等,对增长知识是很有效的。参加的人数以两个人或三四个人为最合适。再多了,就会有人来当领袖,发言迟的人就没有插话的余地。
&&& 如同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那样,一旦开口要说什么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忘记、论点支离破碎的情形。这说明你还没有把想说的内容完全掌握。光在脑子里考虑是不行的,与书写一样,口头表达也要进行训练,否则,知识和信息都不能变成自己的。
&&& 九、经常翻字典可增强记忆力
&&& 英语成绩好的人都有爱翻字典的习惯。当浏览报纸杂志和书籍,发现某个学过的单词在哪个句子里讲不通时,立刻就去翻字典。这样一来,就常常会发现过去自己所不知道的意义和用法。
&&& 字典如“百宝箱”,它累积了各式各样的知识,翻越它越能增强记忆。遇到自己不知道的词语和问题时,也许只向知道的人一打听立刻就能解决问题,摆脱困境。但是请教别人是通过耳朵去获得知识,如果事后自己不再作一次验证,记忆很快就会淡化。
&&& 查阅字典,表明有弄清单词意义、用法的积极愿望和好奇心,这是记忆的思想准备。翻阅字典,理解了词义,就会弄清它的实际用途。
&&& 十、为了记忆要善于忘却
&&& 加强记忆的过程就是和忘却作斗争的过程。然而,没有忘却就没有记忆,加强记忆必须善于忘却。
&&&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脑子如同记忆的仓库,容量毕竟有限。为了把有用的东西储存起来,就必须有所清除。所以,为了加强记忆,必须善于忘却。善于记忆而又善于忘却这是所有学问家的一个共同特点。
&&&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从来不去记那些没有意义的数字。例如过生日,许多人都很重视,但他却说:“在我看来,过生日,早一天,晚一天有什么要紧?所以,我的生日、太太的生日、孩子的生日,我一概不记。”又如,美国化学家兰茂尔,从来不知道自己每月拿多少工资。他在斯克内克塔迪电气工程实验所工作40余年,家务事任妻子处理,从来不说长道短。
&&& 同样,我们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善于忘却。他读书有取有舍,善于抓住书的骨肉,拋掉书的皮毛。为了在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要拋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到不良之处的一切无用的东西。有意识地把一些事物置于脑后,正是为了把另一些东西装进脑子里。
&&& 实践证明,情绪影响记忆,而情绪受制于品质。襟怀坦荡的人和心地狭窄的人,记忆效果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乐观时记忆力强,烦闷时记忆。 三章激发你的高效记忆潜能
&&& 锻炼记忆力的良好方法是锻炼自己的注意力。
&&& ——爱德华兹
&&& 自信心——记忆的催化剂
&&& 英国的古恩斯曾经说过:“记忆力正如一部机器,越使用越有效益;只要你信任它,记忆力就会飞快地运转。”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身的观念与态度对记忆效果是有相当影响的。有些人的心中老是认为自己记忆力不行,实际上反而让自己的记忆力大打折扣。因此,若想要提高记忆力,首先要改正自己的观念与态度,换句话说就是要相信自己,要建立自信心。只要我们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大凡记忆力好的人,他很少会埋怨自己记忆力差人一等。
&&& 把自信心比喻成记忆的催化剂是再恰当不过了。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就进行得很慢,甚至不会进行;若有催化剂,反应就会迅速剧烈地进行。同样的,没有自信心,你就会记不牢或记不住事物,惟有建立自信心才能帮助你记忆。
&&& 有些人常常说自己的记忆力不够,这在无形中被自己错误的观念所禁锢,于是变得越来越健忘。大家如果已经掌握了许多记忆的方法,那么只要坚持实践,树立信心,有行动,自然会有收获。 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信心是否坚定十分重要,尤其是自信心。自己都不相信能成功的事情,是绝对无法做得好的。记忆也是这样。在识记材料时,要有一定能够记住它的信心,这比识记前没有信心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 有位教育家认为,学习时如果对自己的记忆力失去信心,往往会导致真正的健忘。因为人可以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心理暗示,也可以自己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担心自己记不住的思想顾虑往往会使脑神经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使刺激物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模模糊糊。反之,如果具有一定能记住的信心,则会使大脑皮层上形成一个很强的兴奋中心,其他无关部位都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势必能集中对刺激的注意,使其留下清晰的印象。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胡德华斯非常重视自信心在记忆活动中的重要性的研究。他认为,凡是记忆力强的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记忆力充满信心。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说过:“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那么,怎样通过培养自信心来增强记忆力呢?主要方法有:
&&& 一、要破除迷信。马克思说过: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异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于向命运挑战,与“天才”竞争,打破自己“记性不好”的自我樊笼,树立“我一定能记住”的自信心。
&&& 二、要脚踏实地。坚定自信心也要讲科学的态度,一要战略上藐视识记对象,树立坚定信心;二要在战术上重视识记对象,认真对待。刻苦记忆,从中摸索规律性的方法,以大量的艰苦的记忆实践为基础,去增强记忆的自信心,去提高记忆的效果和成绩。
&&& 三、积累微小的成功。美国布朗尼科夫斯基主张“通过一次微小的成功来增强你的自信心。”每克服一个识记困难.每获得一次成功的记忆,都会极大地增强自信心,都会促进心理上成功记忆的暗示效果,从而在新的更高的基础上去追求、去实现新的记忆成功。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有一些人总是在埋怨自己笨,记忆力比别人差许多。其实不然,只要遵循记忆规律,谁都可以提高自身的记忆力。如果不相信,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 (一)写下两首儿童时期所背诵的古诗。
&&& (二)写出儿童时期认识的但至今仍记得的十位伙伴的名字。
&&& (三)认真回想一下,刚上中学时学英语所记的10个单词。
&&& (四)回忆一下孩提时代,惊险或非常有趣的一段经历。
&&& (五)写出两位小学时的老师的姓名。
&&& (六)试着把三年前读过的某本书,大概内容描述出来。
&&& (七)把自己第一次上讲台的情形描绘出来。
&&& (八)想想看,谁是自己初中时第一个学习上的好朋友。
&&& (九)五年前出席过什么大的重要仪式,尽可能把大会的情形描绘出来。
&&& (十)试着讲一段以前听过的有趣的故事。
&&& (十一)回忆一下自己第一次出远门时的情形。
&&& (十二)试着回想一下以前曾令自己非常尴尬的场面。
&&& 结果怎么样?你能回答出几个来?你是不是对自己有新的发现?你会得出一个结论——我自己有潜力。从这个简单的测试可以看出来,某些事物还是不易忘记的。
&&& “我一定能够记住它”这种信念对于记忆十分重要。自信心,是进行记忆活动最重要的心理准备之一。
&&& 对自己的记忆力有无自信心,直接影响到记忆效果。无论是谁,如果在他记忆之前,具有一定要牢记以及能做到的自信心,就会达到不可思议的记忆效果。有自信心就能记住的道理在于:自信心可以调动大脑神经细胞的积极性,使大脑越发活跃。
&&& 对记忆力缺乏自信心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暗示,进而使记忆效果大为降低,本来能够记住的东西,也会因为不信任自己而忘记。
&&& 记忆活动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每一个具体知识的记忆都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劳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意志坚强,信心十足。 &法国作家雨果对自己的记忆力就有着坚定的自信心。
&&& 雨果在53岁时决定与家人共同搬到德国去居住,他的朋友问他:“你老了、年纪大了,学习德文是不是比较困难呢?”
&&& 雨果微笑地回答说:“困难是有的,但是难不倒我,事情要慢慢来。我今年43岁,一天学一个字,一年可学365个字,7年可学2555个字,到了50岁,岂不就是一个通德文的人吗?假若一天学两个字,到46岁半,就可以学通一国文字,尽管我并不是十分聪明,但不会一天学一字两字也学不会的。”
&&& 结果,雨果到了德国没超过四五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读德文书籍了。大文豪雨果中年才开始学德文,倘若缺乏这种强大的自信心,恐怕他是学不会记不住的。
&&& 在记忆活动中,怎样才能有自信心呢?首先要破除自己“记性不好”的迷信,打破在记忆上不符合事实的自卑感,使精神得到解放。其次,要讲究方法,比如先少后多,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等,不断鼓励、坚定自信心,逐渐使自己由“害怕”记忆到“喜欢”记忆,由怀疑到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 兴趣——记忆的润滑剂
&&&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这么一长串的人名、数字,这么多的长篇大论,我都快烦死了!”这是我们对学习的一种低调情绪,就像机器转动时发出越来越大的摩擦声一样令人讨厌,这种感觉即为枯燥。此时,你是否应该为机器加点润滑油呢?那么记忆的润滑剂又是什么,有了它,学习记忆是不是就会变得生动起来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 如果你是标准的球迷,一定会记得中国男足是哪一年打进世界杯,当时的积分是多少记忆犹新;但对于历史书上的某个大战役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及何地,你却记不起来。你刚刚开始学习英语时,是否发现“American、love、friend”等比较容易保持深刻的印象;你也许不知道一公斤换算成多少克,但却对几个月前的生日那天你穿了什么衣服记得一清二楚;什么时候该拜访你的老师,你要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而与你的朋友约会的时间却记得再清楚不过了。 这正是因为有兴趣的东西,总比没兴趣或兴趣不大的事物记得清楚的缘故。也就是说,兴趣即是记忆的润滑剂。有了兴趣引导,便可以具有良好的记忆效果。
&&& 我们常说学习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而记忆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与手段,因此同样要全神贯注地进行。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记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注意,就是要聚精会神注视某件事或现象,使之固定在意识范围内。
&&& 我们之所以很快把见到的、听到的及感觉到的东西忘掉,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也就是注意得少的缘故。事实上,真正要记住某个事物是必须要全神贯注才行的。
&&& 然而,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某事物上也是不易做到的,因为对于某些事情往往会缺乏兴趣。因此,要使自己产生注意力,并全神贯注于观察记忆某个事物,方法有两种:一是要把要记的东西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日常知识相联系;另一种则是要挖掘趣味,使自己产生兴趣。你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用各种方法刺激自己的兴趣,变枯燥的记忆活动为生动有趣,使其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 也许我们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在小时候学习成语时老师讲的成语故事,我们至今记忆犹新;而那些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公式、定理及其推理论证的过程,我们却忘得差不多了。
&&& 教学实验表明,要提高英语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多看英语电影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辅之以有趣的情节,能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
&&& 天文爱好者要是说出某个星星的半径,星体的构成及距离地球有多远、自转的速度有多快等,你听了也许会感到十分惊讶,而他们却认为这没什么。
&&& 即使是同一件事情,兴趣与爱好不同的人,他们所记忆的东西也会大不相同。比方说是看一部《红楼梦》,年轻人侧重于看情节,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欢;而研究历史与文学的人侧重于观察里面的封建礼节、清代的官场及民俗情况;而诗词专家则专门研究里面的诗词。 &我们不难理解,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会经常吟诵“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而相爱的情侣则牢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有兴趣才有记忆效果;兴趣越大,记忆效果越好。内心感兴趣或颇有记忆价值的人、事、物往往比较容易记住。一个人如果心中只有自己,容不下别人,对自身之外的人或事均不关心,那么别人的名字和相貌自然难在他们脑中生根。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大进步,大成功的。
&&& 一般人对于有作用或有影响的东西,较容易产生兴趣而发挥出记忆力的潜能。兴趣是记忆的重要条件,有了兴趣才有注意力,记忆才能动起来。因此,即使要记的东西没有多少趣味,也要挖掘或制造出一点兴趣来。我们还是以学习英语为例。进门时我们通常会问一声“MayIcomein?”;若是天气炎热,想洗澡,不妨来一句“Totakeabath”;见了老同学说什么好呢?可以来一句“Howareyou”。如此一来既松驰了紧张的神经,又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受益匪浅。
&&& 假使你认识一位名叫“林海波”的朋友,为了记住这个名字,你可以更仔细地观察她。你看她一头长发,犹如海里的波涛一般,而她的名字又正好有一个“波”字,再加上树林中如果刮起风来,树林摆动时远远望去不也像海中的波涛吗?因此“林海波”就成了“林海中的波涛”。这样一经联想就会变得饶有兴趣,记忆也就变得更深刻了。
&&& 对于那些没有多大兴趣的记忆事物,我们必须使其趣味化,以增加记忆的效果。此时,联想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联想不仅是记忆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
&&& 记资料常使人感到索然无味,例如数学中的“2”的开平方的值“1.41421”,若是硬记,那必得费一番功夫,但若你记作“一点意思意思而已”的谐音,你就会发现有趣且易记。再说,圆周率是“3.1415”,如果你针对“善有善报”这一俗语而记成“善一世亦无”,如此一来就好记多了!“善一世亦无”即可理解为“行善一世亦无财”的人生感叹。 再比方说记电话号码,假如你的一位同事家中的电话电码是“”,你便可联想为便可记为“我就试试,一试就灵!”;如又号码“189827”可记为“一发就发而喜”;又如“457842”,前面“4578”中少了“6”,而后面两个数“2”加“4”正好得6,经过这样一分析便好记多了。
&&& 有人对惯用英制与公制的转换大伤脑筋,老是记不住。其实动动脑筋也便容易记了。例如1磅等于0.907市斤,即比1市斤少0.03市斤,其中“磅”可理解为打击物体的形声字,于是便有“一棒零零散”的记法。
&&& 此外,记忆文字更是有许多有趣的方法,例如“卡”字用谜语“上不上,下不下”来记;“朝”字的谜语有“十月一日国庆日”;“吉”字以谜语有“一家有十一口人”;“合”字有谜语为“每人都有一张嘴儿”。
&&& 又如“戊”“戌”“戍”三个字字形相符,而读音却大不相同,你便可以用口诀来记“横xū点shù空心wù”;又如“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性变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