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峙俄罗斯态度立,土鸡国和俄罗斯欧洲都站到印度那里去了,中国孤援无助,求谁谁也不理中国。要是鸡国屎没了

时局:中印对峙进入关键期,有一事极度反常,背后暗藏中国一步大棋!(印度的彷徨之三)
我的图书馆
时局:中印对峙进入关键期,有一事极度反常,背后暗藏中国一步大棋!(印度的彷徨之三)
中印边境危机即将“摊牌”之际,老铁突然意识一个很严重的现象。印军越境整整一个月里,竟没有一个大国出面调停与斡旋,这种情况极其反常!在以往,就算大国与小国之间有爆发战争风险,都有不少国家出面斡旋。然而,作为亚洲两个庞然大物的中国与印度,都步入了开战的前奏,竟无一国出面,进行实质性的调停和斡旋。反常,这一切实在是太反常了!直觉告诉老铁:事出反常必有妖!把近期所有热点新闻都过了一遍之后,老铁猛然发现问题症结所在:不是没人不愿意斡旋,而是根本不用斡旋。或者说,中国压根就不愿意让他国调停危机!藏在这幕后的玄机究竟是什么?各位看官,且听老铁细细道来。一.借危势,入主中东现如今,很多人在看待国际热点事件的时候,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一旦世界有啥大事发生,人们下意识都会想:美国要做什么,美国在这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中印边境危机爆发以后,中印两国群众也在思考一个问题:美国会不会帮印度?会怎么帮?从之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对印度在中印边境危机的态度是:默认+有限支持。但到了7月18号,美国态度大变。18号和22号,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3天内两次呼吁中印坐下来谈。当然,美国两次对中印的呼吁,不能看作是实质性的调停,实质性的调停和斡旋,一般由它国派特使出访即将交战的两国。在老铁看来,美国此举意不在要促进中印和谈,而是表明一个态度:中印危机,美国不打算站队了!也就是说,从18号美国呼吁中印和谈那一刻,印度就成了美国的弃子。从中印对峙之际高调与印度军演,到现在抛弃印度,美国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印度懵了,视美国为救星的印度群众更懵了。但美国没懵,因为此时美国面临更大的战略危机——中东,变天了!中印边境危机之际,除了美印日联合军演,中国也有一场外交大戏上演——巴勒斯坦总统访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访华从时间节点来看,巴勒斯坦总统是17号正式访华,美国紧接着18号就发表声明,暗示与印度划清界限。这一次,美国真的感受到巨大的危机了。沉寂6年后,巴以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巴以问题,在2011年以前,是中东主要矛盾点。但自2011年叙利亚战争打响之后,巴以问题火速降温。这一切,都要“归功”美国。这6年来,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目的就是搞掂叙利亚和伊朗,打压俄罗斯战略空间。不论是之前卡塔尔断交风波,还是沙特与伊朗潜在的战争风险,都是围绕美国这一战略目的展开的。但是,达到这项战略目的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巴以问题必须摁下去!巴以问题,是美国在中东最为重要的战略利益,一旦乱起来,美国国内政坛就会动荡。要知道,俄罗斯在叙利亚干了两年的仗,以色列进进出出空袭叙利亚政府军N次,上个月美国更是悍然击落了叙政府军战机。面对这种挑衅,俄罗斯都没拿巴以问题说事。而中国,就借巴勒斯坦总统访华,再次让巴以问题火爆了起来,谁更牛逼?巴以问题最近异常火爆,中东都快翻天了。这里由于篇幅所限,老铁就不细讲了,有意的看官可以去搜搜当下巴以局势和中巴以相关新闻,相信会爽歪歪的。由此可见,这次美国真的是感觉到痛了!巴以冲突中国借此达到了3个战略目的:1.敲打以色列。自从川普上台之后,以色列与中国的关系就愈发疏远,尤其是在中印问题上犯了不小的错误,对此,适当的敲打是很有必要的。2.孤立印度。中印边境危机上,印度最大的外援依靠就是美国。美国因中东失守后撤,印度孤立无援。不论是文斗还是武斗,印度必遭惨败!3.入主中东。当前中东两大热点,巴以问题和叙利亚/伊朗问题。中国先借中伊海上联合军演,间接介入叙利亚和伊朗问题,声援俄罗斯,而后又直接介入巴以问题。两处热点地区先后完成,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也就彻底铺开了!二.无间道,剑指远东按理说,随着中印边境危机发展成战争的可能性不断加大,此时,应该是台湾和日本等宵小之备跳出来搞事的好时机。然而,在中国的强大压力下,事情不可避免的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了。美日印联合军演以后,中国加强了在东海、台湾两个方向上的出手力度。在东海方向,中国加强了巡视钓鱼岛的力度。随后,中国的工程船在钓鱼岛附近开始“挖泥”啦。挖泥作甚呢,详情请诸位看官参考去年南海“种岛”。这边还没完,中国海军军舰又穿过津轻海峡,大批战机飞越宫古海峡。完事后,中国大喊三声:常态化,常态化,常态化!更有甚者,本月中旬,中国海警船居然驶入了日本北九州的领海。一套组合拳下来,日本完全懵了。面对中国的步步紧逼,日本除了屁话一般的抗个议,啥实质性的事儿都没做,甚至还暂停了修宪...显然,日本这是对中国认怂的表现。这对于印度来说,更是晴天霹雳。在之前的文章中,老铁提到过,中印对峙事件之后,印度干了两件事,都和日本有关。一是和日本与美国在印度洋地区军演,鼓舞印度士气,秀优越给中国看。二是开发安达曼群岛,以求在此地屯集重兵,威慑马六甲海峡。之前,日本答应印度帮助其开发安达曼群岛。没有日本的重型设备,印度很难将安达曼打造成一个军事要塞。很显然,随着中国在东海地区的强势出手,日本是不可能将手伸到印度洋,去帮印度搞一个能威胁到中国战略安全的军事要塞。不然,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印度对抗中国的最后一招,惨败!接下来就是台海。即辽宁号上上下下进进出出台湾海峡几次之后,没过几天,解放军空军的轰炸机就围绕台湾转了几圈。然后,之前因巴拿马断交,到处在岛内搞事儿的蔡英文也消停了下来,直接认怂。当然,围绕台湾岛转圈威慑台湾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目的是警告台湾背后的大BOSS。台湾,是第一岛链的中心节点!中国在东海和台海的出手,其实就是为了策应中印边境危机。你要站队,我就在东海搞日本,在台海搞岛链。多一层保险,就多一份胜算。加上之前的巴以问题,三管齐下,看谁最后爽过谁!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爽到最后的赢家,当然还是中国。随着美国和日本的接连后撤,印度苦心对外打造的“美日印三国同盟”轰然崩盘!三.平南亚,山河大定三国同盟崩盘后,接下来我们就看到了印度政府和外交部,在同一天对中国示好的表态:主动提出有关撤军的谈判。不过,印度还是玩儿了一个小把戏,忽悠中国“双撤军”!印度为了对外彰显所谓的“诚意”,高调宣称,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将在26号到28号将访问北京。来中国开会的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这个人可不简单。此人以前是印度情报部门的顶梁柱,是曾潜伏在巴基斯坦七年的超级间谍。莫迪执掌印度以后,国家安全问题尤为倚重多瓦尔。看上去是挺有诚意的,但是印媒刻意的忽略了一个事实,即26号~28号北京要举行一场金砖五国国家安全顾问会议。也就是说这是一场既定会议,有没有中印边境危机都会开。当然,随着多瓦尔的到来,中印边境危机将成为这场会议的重头戏。但在老铁看来,这场重头戏并没什么看头。因为北京早就给新德里划了一条红线:印军不滚蛋,谈判就是扯淡!而印度认为,自己主动提出谈判已经够怂了,所以始终抱着“双撤军”这个目的不放手。显然,中印这场和谈还没开始,结果就已经被判“死刑”了。可以说,虽然中印边境危机还没解决,但中国借此完成了诸多重要的战略布局。在中东,中国借巴以问题寻找的新的战略支点,给西方国家制造新的压力,换取南亚甚至东亚的战略和平。在东海,中国借中印边境危机敲打日本之际,强化巡视钓鱼岛力度,离全面掌控钓鱼岛,只有一步之遥!在南亚,中国击碎了“美日印三国同盟”,成功孤立了印度,并且为美国和日本将来与印度合作埋下了一颗雷。关键时刻,美日竟然后撤,让印度骑虎难下,以后还怎么玩儿?更重要的是,中印边境危机改变了南亚的战略格局!中印边境危机后,一方面不丹两国和印度的关系急剧恶化,不丹已经有摆脱印度控制向中国靠拢的迹象,加上之前的尼泊尔和孟加拉国,印度与中国在南亚的战略博弈,输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斯里兰卡在本周二火速将赫班托达港出售给中国,中国印度洋珍珠链完全合拢。至此,在南亚大陆和印度洋上,中国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结语“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趋下,兵之形避实击虚;水因地制流,兵因故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大国博弈中,中国出招,就如兵与水一样,常无势,常无形。往往调笑风声之间,就赢得战略主动权了。这次中印边境危机,何尝不是如此!印度想跟中国玩儿心眼,这中间差了一部《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更差了五千年历史文化和智慧谋略的底蕴!延伸阅读:【巅峰对决】— 介入巴以冲突是中国打造世界新秩序的分水岭!&血饮For The Win 血饮来自血饮00:0002:12中巴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中国是最早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最早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相互支持,是真正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近年来,中巴两国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更加巩固,各领域合作得到稳步发展。—习近平,日于北京。&在分析巴以冲突的时候,很多人着眼于宗教冲突和地缘博弈,但是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大国博弈和冲突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经济利益,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国家博弈最终是为了本民族和本集团获取更大的资源和生存空间,所以资源是经济争夺的核心,在美元第一次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以后,经济争夺就不仅限于资源争夺,资源背后的定价权和捆绑的货币结算霸权就成为地缘争夺的核心。以控制争夺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与出口管线为主的大国争霸就成为当今地缘博弈的主线。虽然这个道理很多人明白,但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大众又被居心不良者带入其构建的思维陷阱中。本篇文章血饮将分析巴以冲突和它背后的地缘争霸主线,并将进一步分析巴以冲突未来走向,看清楚中东争霸的核心。&油气资源分布可以简单概括为点线面,点指的是石油生产、销售、出口的点,线指的就是石油出口的路径和管线,面指的就是油气产地和销售终端国家与地区,这包括东亚、欧洲、美国。通过点线面的结合我们来分析下巴勒斯坦地区所在的地中海东岸地区的油气资源。巴勒斯坦地区通常给大家的印象是暴力袭击、荒漠交相辉映,但实际上巴勒斯坦地区拥有庞大的油气资源。自1999年起,美国诺贝尔能源公司和德勒克能源公司在以色列近海发现天然气后,以色列迎来了天然气大繁荣时代。2004年,储量为1万亿立方英尺的马利-B气田正式投产;2009年1月,在以色列专属经济区北部发现了储量为10万亿立方英尺的塔马尔气田; 2010年6月,储量高达18万亿立方英尺的利维坦气田让以色列迅速跃升为天然气储备大国。仅塔马尔和达利特气田就足以满足该国20年的天然气需求。利维坦更让以色列成为欧洲的新气源,实现了重大的战略转变。天然气的发现促生了以色列的贪欲,除了开采本国区域内天然气资源还想独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天然气资源。黎巴嫩与以色列一直存在250平方海里的争议水域,妄图独吞的以色列与黎巴嫩政府和真主党在跨境天然气资源分配上产生了极大分歧,一度剑拔弩张。另外一方面,以色列一直阻碍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和哈马斯开采天然气。2000年,BG集团(英国天然气集团)在加沙专属经济区水域发现了天然气资源。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评估,加沙地带的天然气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英尺。之后BG集团及其合作伙伴与巴勒斯坦权利机构签署协议,获得了为期25年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权。此事引起以色列极右翼集团的强烈反对,2001年沙龙上台以后明确表示以色列永远不会从巴勒斯坦购买天然气,暗示加沙的海上天然气储备也属于以色列,并于2003年否决BG集团向以色列出口加沙近海井的天然气,搅黄了巴勒斯坦开采天然气的努力。在国际法上,由于巴勒斯坦没有建国,所以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成员国。1967年到2005年,以色列始终占领加沙地带,也是巴勒斯坦难以独立开发和运输天然气的重要原因。&本次巴以爆发大规模冲突起因是以色列在6月中旬减少给加沙地区电力供应,此举明显就是要制造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因此导致暴力活动蔓延到巴勒斯坦全境包括东耶路撒冷,之后以色列要强行在阿克萨清真寺的门上安装金属探测器,怀疑阿克萨清真寺被巴勒斯坦抵抗运动战士用来藏匿武器。这与当年日军谎称士兵在宛平城内走失要求进城搜查的借口异曲同工。实际上犹太强硬派宗教人士之前已经提出要在该清真寺内只进行犹太教宗教仪式。以色列故意挑起事端,就是要完全吞并东耶路撒冷。占领阿克萨清真寺不过是第一步。(犹太人与伊斯兰教徒的礼拜地都叫清真寺)2000年是重要时间节点,当年的利库德强硬派沙龙强闯阿克萨清真寺引发巴勒斯坦人民的二次起义。以色列当年突然大规模的强硬打压巴勒斯坦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实际上吞并包括加沙在内的巴勒斯坦地区发现的庞大油气资源才是以色列主动挑起巴以纷争的深层次原因。在此之前以色列议会都已经答应归还叙利亚戈兰高地,巴以和谈的土地换和平也在紧张磋商中。但在沙龙强闯阿克萨清真寺以后全部的和平进程都被葬送了,接下来的17年时间以色列加紧吞并巴勒斯坦领土。到目前为止,巴勒斯坦领土几乎被蚕食殆尽。为了永久性占领东耶路撒冷,以色列军事工程部门已经将东耶路撒冷圣殿下掏空,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地面圣殿被占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地道直接夺回。&如果说2000年以色列挑起的巴以冲突,经济原因是吞并原本属于巴勒斯坦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个点的话,那么2017年以色列再次在阿克萨清真寺挑起巴以纷争,则是为了控制中东石油出口的线,也就是控制石油出口的港口和石油管线。从地图上看,中东石油要想出口到最近的市场欧洲,就必须要通过地中海东部地区的港口或者石油管线出口。这就是地缘,谁在中东地区开采石油,要想向欧洲出口就不可能绕过地中海东岸。反过来,谁控制了地中海东岸地区,也就控制了欧洲能源的命脉。而中东地区是世界上能源最富集地区,它的地位又是其他国家无法取代的。下图是埃及规划的阿拉伯天然气管道。地中海东部沿海地区具备原油出口能力的港口只有5个,分别是土耳其的杰伊汉、叙利亚的巴尼亚斯、黎巴嫩的底里波利、以色列的海法和阿什凯龙(1949年以色列从巴勒斯坦手中夺取)在中国正式介入叙利亚内战之前,因为土耳其是北约国家,所以美国和以色列控制了这五个主要港口中的三个。美国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是为了阻止萨达姆修建从基尔库克到叙利亚巴尼亚斯的油气管道。2011年挑动叙利亚内战也是为了阻止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合力修建通往巴尼亚斯的什叶派管线。&剩下的一个港口是黎巴嫩的底里波利港口,但是该港口与巴尼亚斯休戚与共,因为底里波利和巴尼亚斯是什叶派国家规划的油气管道的两个分岔末端,在霍姆斯地区以东地区共用一条管线。同时底里波利与巴尼亚斯还是埃及规划的阿拉伯天然气管道的两个分支,同样从霍姆斯地区分流。叙利亚内战爆发中,反对派将大本营设在霍姆斯,明显是在卡石油管线的关键节点。(巴尼亚斯的重要性得到了俄罗斯的高度重视,叙利亚局势恶化以后俄罗斯抢先进驻拉塔基亚和塔尔图斯港。从地图上看,这两个军港正好将巴尼亚斯环抱)从地图上看巴尼亚斯和底里波利构成了命运共同体,背后的黎巴嫩和叙利亚也构成了命运共同体。为了打击和控制这两个不受犹太集团控制的石油港口,美国法国甚至在黎巴嫩地区驻军,而以色列则直接出兵占领黎巴嫩。并且在1982年制造了贝鲁特大屠杀,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九一八事件,但这个日子对黎巴嫩人来说也是一个大屠杀纪念日,犹太操纵的西方舆论正在选择性遗忘这个大屠杀,但鲜血铸就的事实是不容抹杀的。&由摩萨德操刀制造了哈里里遇刺事件再栽赃给阿萨德,收买黎国内第五纵队制造舆论和游行,迫使叙利亚在2005年7月从黎巴嫩撤军。黎巴嫩撤军整整一年后,以色列军队悍然入侵失去叙利亚保护的黎巴嫩。这是一个第五纵队勾结西方出卖自己国家主权的典型案例。值得欣慰的是,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打退了以色列军队,成功保卫了黎巴嫩。相信如果没有真主党武装的存在,那么黎巴嫩人面临的将会是二次屠杀。分析完了五个港口,再结合叙利亚内战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美国和以色列在控制地中海东岸港口失败以后,发动的另外一场石油战争,目的除了控制逊尼派和什叶派管线的必经之地以外就是控制地中海东岸的所有原油出口港。即控制该地区石油输出的点和线。&说完了点和线,我们再来说下面,也就是美国和以色列在控制石油产区以及利用能源霸权打压分裂欧洲的图谋。除了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以外,目前美国以色列重点扶持库尔德武装,这在卡塔尔反水以后显得尤为重要。库尔德控制区正好能够取代叙利亚的四海战略地位。往西看,一旦打通阿芙琳库尔德和亲美库尔德控制区,就可以直达地中海沿岸。东部地区库尔德武装占领了伊拉克最大的油田基尔库克,当年萨达姆规划的通往土耳其和叙利亚的两条石油管线,起点都是基尔库克。利用伊拉克政府军被ISIS击溃的机会,库尔德占领了这里。如单独计算库尔德控制区的石油储量足以挤进世界前十位。下面两张图分别是萨达姆规划的两条油气管线。库尔德控制区西北角直接将土耳其去往里海的区域压缩成了一个走廊,未来美国还想通过库尔德直接染指里海石油天然气。美国以色列支持库尔德建国就是将其打造为新叙利亚。叙利亚内战美国和以色列已经失败,在失败以后他们迅速改变战术,打造排除什叶派完全由美以主导的新油气产地。&在该地区布局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城市就是摩苏尔,它是伊拉克和库尔德石油管线向北进入土耳其直到南欧的必经之地。目前该城市已经被伊拉克政府军占领,日前美国厚着脸皮表示要在摩苏尔建立军事基地,但是遭到了当地基督教武装和伊拉克政府军的严词拒绝。美国借口在该地区修建军事基地的理由是曾经帮助解放摩苏尔,实际上美国不仅没有帮忙,而且还帮倒忙。在ISIS控制摩苏尔的时候,美军不仅眼睁睁看着亚述基督徒被ISIS屠杀袖手旁观,而且还在伊拉克政府军进攻摩苏尔的时候“误炸”政府军,每次误炸都导致伊拉克政府军数百人伤亡。美军是真瞎吗?当然不是。美国是要ISIS撤退去叙利亚和巴沙尔拼命,在ISIS撤退后让库尔德接管摩苏尔。而不是让政府军在这里“添乱”。&摩苏尔除了是石油管线入境土耳其的必经之路外,还是伊拉克北方最大的公路铁路交汇点。地位与阿勒颇在叙利亚北部地位相当。美军或者库尔德只要占领摩苏尔,那么美国就能控制伊拉克北部石油的出口。控制这里就能够保住库尔德的财路,也保住了在库尔德控制区开采石油的25家外国石油公司利益。这严重损害了伊拉克中央政府的石油收益,伊拉克政府当然不会在摩苏尔问题上让步。支持库尔德解决了控制石油出口源头的目的,同时还要解决能源出口的问题,土耳其反水以后已经靠拢中俄,从地图上看要修建一条完全由美以沙主导的石油管线(摩苏尔-海法管线),就只能从基尔库克穿越约旦边境,经以色列境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海法或者阿什凯隆。这条管线正好经过叙利亚和约旦边境的坦夫山地区,美国在此部署远程火箭炮扩建了两个军事基地,死保这条管线的安全就是美国在此军事部署的重要原因。从地图上看这条管线必然要穿越巴勒斯坦地区,如果以色列吞并巴勒斯坦,那么两端都将完全控制在犹太资本集团手里。将来这条管线再与沙特经约旦的管线合并,那么犹太集团借助该管线配合华尔街的期货市场操作就能够继续控制全球石油定价权。美国支持的库尔德武装和美军未来南下切断阿布凯马勒到霍姆斯的什叶派管线,那么就等于美国和以色列联合打造了一个新的石油美元阀门。目前美国国内经济在不断恶化,美元指数无法持续走强,金融泡沫不断累积已经让美国不堪重负,如果美国不能尽快打开石油美元阀门的话,那么美国经济的内爆和坍缩将无可避免。&美国和以色列的规划是挺好,但是这个计划却同时触犯了周边国家的利益,甚至引起全世界民意的反对。库尔德建国明显是在破坏联合国宪章和战后国际秩序,这种西方所谓的民族自决甚至破坏包括英法俄在内国家的统一。巴以问题中的耶路撒冷归属问题更是引发欧洲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民众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强烈敌意,这还不算美国国内不断增长的反战势力。美国和以色列尽干这种缺德带冒烟,生孩子没屁股的肮脏事。目前库尔德独立已经引起了四国的强烈反对,7月21号文章中血饮说过,未来伊朗出兵伊拉克将会是大概率事件。23号伊拉克高级军官代表团访问伊朗,伊拉克国防部长埃尔凡·希亚利少将和伊朗国防部长侯赛因·德哈奇准将签署了《国防与合作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中提到“两国将在包括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边境安全、培训、后勤、技术和军事支持等多个领域扩大合作,分享经验”。该备忘录签署实际上为伊朗出兵伊拉克共同打击库尔德武装扫清了障碍。随着库尔德九月公投的越来越近,厉兵秣马的四国已经准备联合打击库尔德。&巴勒斯坦问题更是引发全球抗议,汹涌的民意反过来又压制了以色列和沙特的战略靠拢。日前以色列已经表示愿意拆除阿克萨清真寺出口上的金属探测器,但巴以冲突的纷争已经挑起,这不是以色列说停就能停的。巴以冲突下去,巴勒斯坦完成建国前,以色列就别想将新的石油美元阀门打造出来。国内经济恶化的美国还等得起吗?等不起会怎么样?只能在谈判桌上谈,最终结果无非是与中俄伊叙平分石油结算权。中俄在中东的胜利还会起到马太效应,越来越多国家靠拢中俄将会进一步挤压美以沙在中东地区的政策空间。回顾下中国参与叙利亚内战6年来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手法更加纯熟。2015年9月底,叙利亚政府军在即将被赶下地中海的时候,中国果断出钱支持俄罗斯出兵叙利亚,直接挽回战场局势。日在阿勒颇战役陷入胶着状态的时候,果断派遣中国军事顾问团前往叙利亚。中国顾问团参与以后阿勒颇战局明显改善,2016年11月阿勒颇解放。阿勒颇的解放直接导致土耳其转向中俄,西部地区的冲突降级区逐步建立。&在战场之外中国也没闲着,到2016年11月,携战场有利形势,中国相继与叙利亚、黎巴嫩、伊朗签署军事合作与防御协议。这些都表明中国正在上合以外与中东国家构筑新的军事反恐合作,与23号签署的伊朗和伊拉克的军事协议类似。如果我们再把叙利亚、黎巴嫩、伊朗、伊拉克相互签署的军事合作协议串起来就构成了一个防御环,中国已经在中东地区构筑新的上合组织。在外交之外,中国也在为中东人民反美反以事业输血,为了进一步拉拢土耳其,7月26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批准土耳其央行正式成为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会员。7月24号,埃及媒体报道,中国将投资超过30亿美元参加埃及新首都摩天大楼等基建建设;据伊朗媒体25日报道,中国进出口银行当天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签署了一笔价值15亿美元的交易,用于为该国兴建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速铁路提供资金支持。与之前中国投资20亿美元参与叙利亚战后重建和投资巴勒斯坦地区基建项目一样,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对中东国家大量输血,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中东很多国家在美国QE时期借入的美元债务负担不断加重,比如埃及已经向IMF借款200亿美元。中国此时利用美元抄底,不仅缓解被投资国的债务危机,而且也为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找到了新投资渠道,投资基建虽然周期比较长,但是收益远比投资美债高的多。中国正在利用自己擅长的基建为中东国家经济发展注入生命之水,为当地反美国家培植元气,未来随着一带一路不断发展,中东国家必然分享经济发展红利,随着这些国家民生的改善,那么就会逐步的远离极端主义。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反过来又压制美国在中东的碎片化战略。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发展,解决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瓶颈问题,顺便整合欧亚大陆,未来陆权崛起以后,中国将会再现汉唐盛世。国家之间争夺的就是资源,人口,西方虽然拥有海权,但是大海上能种水稻吗?能源源不断生产出财富吗?而欧亚大陆这些资源是最丰富的,陆权发展起来以后西方海权必然没落,世界将会因为中国的带动而重现全球繁荣。买入原油的投资者可以卖出了。货币战争看不见硝烟弥漫,俯视之下却是血流成河。胜利者权杖上的红宝石摇曳着嗜血的光芒,却不见王座之下尸骨累累。
馆藏&1077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各位下午好!分享一则小文:为什么西方国家感情上偏爱印度,而不待见中国?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7:34:55&)
51991字(996/18)
( 19:41:57)
( 19:19:20)
( 19:03:46)
83字(24/0)
( 18:37:47)
10字(30/0)
( 17:58:42)
41字(44/1)
( 18:07:59)
10字(24/0)
( 17:52:46)
19字(35/0)
( 17:51:46)
29字(30/0)
( 17:49:44)
27字(22/1)
( 17:53:30)
17字(24/1)
( 18:05:36)
22字(29/1)
( 18:28:35)
10字(27/0)
( 17:47:31)
43字(48/1)
( 17:49:28)
27字(41/0)
( 17:40:58)
38字(24/2)
( 17:44:02)
22字(15/0)
( 17:43:11)
28字(41/0)
( 17:37:30)
11字(24/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冷战后的中印关系--参考论文文献资料可复制黏贴.pdf 4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授予单位代码:10459
研究生学号:020275
硕 士 学位 论 文
论文题目: 冷战后的中印关系
作者姓名: 杨
学科门类: 法
专业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导师姓名、职称:
王琛 副教授
二零零五年六月一日
随着苏东剧变和国际格局的转换,中印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
挑战。本文以时间为序,首先对中印关系演变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
突出近代以来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然后根据冷战后中印关系跌宕
起伏的特点,将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论述:冷战后中印关系的新特点
“9·1l”事件后中印关系新走向。论文运用大量的事实,从大国关
系的角度,根据每个阶段中印两国所面临内外环境的变化,阐明了三
个历史时期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放眼冷战
后中印关系发展变化的全部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两国信任不断增加,
合作领域日益广泛,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印进行战略对话的宗旨、
前提、基础和性质已经基本形成。最后,简要分析了冷战后影响中印
关系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两国关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睦邻、
友好、合作、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是中印关系发展
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印关系;冷战;特点
Abstr。act
Relationswereconfrontedwithnew
TheSino—Indian
theSovietUnionandtheEast
challengesalong
theintemationalstructure
betweenandIndia
introducesthe
relationship
theintercoursesand
highlights
cooperation
betweenIndiaandChinaafter
characteristics
theColdWarthe
dissertatesitinthree
firstisfrom
periods:The
thenewcharacteristicsoftheIndia—China
itanalyzed
secondisfrom1998to
whichthetwo
relationship.The
2001,during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印对峙俄罗斯的态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