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长春市高档养老院嘉祥养老院护工赵珊的手机号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b7437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护工不好当 走进养老院护工的生活 15:21&&&&
陈阿姨在下城区一家公立养老院做护工有十二年了,今年51岁的她,要照顾五位特护老人 。
护工们会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抽出半小时集体跳排舞,放松身心。
在养老院,护工们既是服务者,同时,又承担着一部分为儿为女的角色。他们无疑是养老院里最重要,也是最难当的角色。
工作强度大 一人要照顾四五人
冬日的早上五点多,护工陈阿姨就已经蹑手蹑脚的起床了,为了不吵醒她陪护的5位特护老人,陈阿姨又摸黑走进卫生间,轻手轻脚洗漱起来。
在陈阿姨服务的这家下城区公立养老院,住着170多位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年纪最大的93岁。三分之一的老人常年卧床,需要护工24小时陪护。
51岁的陈阿姨在这里服务已有十二年时间,在这家养老院33名护工员队伍中,她还不算年纪最大的一位护工。
洗漱完,走廊里传来一阵脚步声,陈阿姨打开门接过送餐员递过来的5份早餐,紧接着又为每个老人倒上一杯温开水。
这五位特护老人,陈阿姨照顾最久的有5年多时间,最短的也有2年多时间,对老人们各自的生活习惯,陈阿姨已经十分清楚。
早上六点多,老人们开始陆续醒过来,陈阿姨一天的护理工作也就开始了。洗脸、刷牙、翻身、擦身……为老人们做完一整套护理流程后,时间已近7点半。
陈阿姨说,由于特护老人的咀嚼功能已经丧失,每样食物都需要打成糊状,用医用大针管一点点喂给老人吃,“先要给他们每个人喝一些温水,之后就开始喂饭。”五个老人都吃完饭,差不多要到九点左右。趁着老人们休息的空档,陈阿姨开始吃早饭。
每月的工资平均都低于3000元
在养老院的日子,时间的流速是缓慢的,护工的生活和工作没有朝九晚五的界限,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他们的工作。白天一整天,他们要为老人安排饮食,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更换尿不湿、清洗被单……到了半夜,有老人吵闹不睡觉的时候,还得整夜陪着,免得出事。
对于体质上更加虚弱的特护老人,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瘫痪老人,一天至少翻身四次,要不然得了褥疮,老人就要吃苦头了。”陈阿姨照顾的老人,没有一个有褥疮,这点让来看访的老人亲属特别感动。但她在前几天为老人翻身的时候,不慎扭伤了手腕,这几天右手手腕上都还贴着膏药。
现在陈阿姨每月的工资在2500元至3000元,和她同类型的家政人员,工资都比她高出一倍多,但“如果都盯着工资看,这个工作确实留不住人。”
陈阿姨介绍说,早晨7点,她开始给老人们喂饭,饭后还要去洗衣服。下午2点半,老人们睡醒了,她要把老人从床上抱起来,喂点心给老人吃。半夜,她还要起来帮助老人方便。
渴望更多理解和社会的关怀
“当护工很不容易,既要给老人喂饭、洗漱,又要给老人抓屎抓尿。刚开始到养老院时,几乎有半个月时间吃不下饭。”有的老人上了年纪,加上儿女不常来看望,时不时还要闹一闹脾气,这个时候,陈阿姨会和其他护工一起唱唱歌,谈谈心,“不痛快的事情也就过去了。”
目前陈阿姨所在的院内有170多位老人,30多位瘫痪在床,却只有33个护工,根本忙不过来。眼看着很多年纪轻的护工都干不了几个月都走了,”觉得伺候老人是“脏乱累”的活儿,说出去不好听。”陈阿姨说,要不是自己喜欢和老人们在一起,对护理的老人们有感情,自己也坚持不了这么久。“对我们多想理解。”
来源:杭州网&&&&作者:记者 陈琳&&&&编辑:陈琳&&&&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 全市召开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暨“三还于民”专项行动视频会议。“活动必须要防止‘翻烧饼’,要建立长效机制。”龚正要求接下来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范,同时对于关停的、腾出的会所空间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行动时间从时间从1月中旬开始,至3月中旬结束,市民可拨打举报电话进行监督。[]
··········
··········
··········
· · · · · ·
· · · · · ·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号-1(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法律顾问: 马宏利Copyright (C) 2001 - .cn All Rights Reserved对不起,该职位已经停止招聘了~
为您推荐相似高薪职位:养老院护工心理压力调查问卷 初始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养老院护工心理压力调查问卷 初始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封必荣:养老院里的护工,在日常操作中存在着哪些风险)
我的图书馆
封必荣:养老院里的护工,在日常操作中存在着哪些风险)
 养老院的护工是养老院赖以生存的重要力量,养老院离不开护工已是不争事实,可护工在养老院里存在着哪些风险?他们又可以避免哪些风险?这是很多养老人没有去细心观察、注意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很多养老机构都把重点防范放在老人身上,普遍认为老人的风险是养老院必须要防范的,殊不知老人的风险,60%是来自护工的责任心不强、防范意识淡泊、粗心、麻痹大意和操作不规范等原因。所以护工在操作中存在的风险,远远超过老人(自己本身)的风险。  很多潜在的风险完全可以防范,但养老机构的负责人、管理层不重视,或者疏忽大意,导致很多不该发生的风险、意外伤害频频发生。一线的民办养老机构和小型养老机构,护工的风险最大!为什么?这就是我今天晚上要讲的主题。那么剩下的40%风险在哪里?管理!(管理问题另开题探讨,在此不做深入阐述)  护工在护理操作中的风险,可以说直接影响到养老院的生存。所以,把护工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护理员很重要。通过传,帮,带,让每个护理员做到端正思想,服务到位,规范操作,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吃苦耐劳,勇于奉献。这是每个护工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护工的责任心有多少,他对养老院负责的程度就有多少。护工的能力有多少,他就奉献多少。日常工作中的风险详述如下:  一、 护工操作不当的风险  半失能老人不可能长期卧床,特别是各种后遗症的,例如:中风后遗症,血栓后遗症等等这些头脑清醒的老人,他们每天需要护工重复一个动作,就是从床上抱到轮椅、再抱到马桶、或者抱到床上。  当护工把老人从床上抱到轮椅时,规范的动作是:第一步把轮椅移到护工认为合适的位置,第二步把轮椅固定好,如果是俩人合作最好,一个从老人的前面抱,一个从老人后面拽住老人的后裤腰,一的起,就很轻松地转移到轮椅上了。  如果是一个人,最好要会使用巧劲,和老人配合,如果老人不配合,必须注意老人的手在哪里。虽然动作简单,但如果你做得不规范,动作不到位,那以下风险就随之而来:护工的腰部受伤的风险;老人摔倒风险;老人坐在轮椅上的风险;  案例A  护工的腰部受伤和老人摔倒风险。有个护工把老人从床上抱到轮椅,当时轮椅没有固定好,大家可想而知有什么风险,随着护工将老人重重往轮椅上一放,结果是老人没有坐在轮椅上,因为轮椅只要有外力就会移动,那么老人坐在哪里呢?护工把老人放下去时发现轮椅已经移出几步了,想收回已经来不及了。老人摔地上了,护工也摔在老人身上了。  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责任就是护工的粗心大意,没有考虑后果。这是第一种情况,另一种就是护工抱老人时,护工用力太猛,老人一下子高度紧张,一只手瞬间抓住了床头,或轮椅把柄,结果是护工没抱起来,护工腰闪了一下。所以在做这个动作时,一定要规范化操作,掌握技巧。  案例B  老人坐在轮椅上的风险。很多护工认为,把老人抱到轮椅上坐好就完事了,这里也要强调一下,千万不要大意,老人从轮椅上摔下来造成骨折的例子太多了,老人长时间坐在轮椅上,不可能像木偶一样动都不动,万一有什么吸引了他,伸手一拉,重心就会失去平衡,很容易从轮椅上摔下来。如果是这样摔倒的,所造成的意外伤害,完全是护工粗心大意,操作不当造成的,责任必须由护工负责,说到底就是养老机构负责。  如果我们做事每一步都把控得好,就不会有类似的风险出现,我们知道养老院里的护工不可能是一对一服务,也不可能把所有老人都放在视线之内,但我们可以把风险考虑进去。比如,老人坐在轮椅上,要考虑到这个老人是不是好动的,放在轮椅上安不安全,如果有疑虑,就先把轮椅固定好,再把老人固定好在轮椅上,双重保险。  所以护工的责任心很重要,但我们提供适当的培训更重要!很多细节如果考虑周全,这个风险完全可以防范,一个责任心强的护工,在平时的护理中会用心的,会去联想,会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  说句题外话,全国同行养老院失火,我特别关注,有一点我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都是失火很长时间,甚至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时候才被发现?  大家都是养老人,可想而知,如果护工在现场,或者说晚上有值班的,这种现象不可能发生,也就没有后来的结果。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小型的民办的养老院院长自己责任心不强,在原则问题上没有坚持住,导致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例如,很多护工都不愿意和老人睡在一起。白天处理完事情后,就想远离老人,自己自由。养老院的院长由于多种原因任其发展,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夜间根本就不查房。致使有老人夜间从床上摔倒在地上,很长时间没有人知道。还有的老人夜间被子长时间滑落,受凉造成发烧,拉肚子,这种现象是绝不容许的。护工必须夜间查房,翻身,更换尿不湿。特别是观察老人的生命体征。有的养老院,夜间老人去世了,都不知道什么时间发生的?!      这能说是老人的责任吗?机构的责任吗?是护工!是机构管理不善导致的后果。所以平时当护工反应问题时,管理层一定要积极想办法处理,不要大意,因为出现问题,最终还是养老机构自己承担责任的。  养老机构都有失智老人,这样的老人一定要征求子女的同意,夜里穿上尿不湿,两手用束缚带固定好,夜里查房两到三次,一是更换尿不湿,二是及时翻身,调换位置。如果老人自己翻身有风险,(防止摔倒在地上),一定要将床的两边护栏用布绳连接扣在一起,保证护栏固定安全,如果老人身体过胖,可以从床沿将护栏固定好,总之,老人的安全最重要,办法是想出来的。  二、护工操作不当的遗憾  1、全护理老人,即失能老人长期卧床,自己能翻身的毕竟是少数,经常听到同行问我,我院有个长期卧床的老人突然发现有褥疮了,怎么办?大家都是养老人,什么原因都知道。  长期卧床的老人如果护理不当,最容易就是起褥疮,但这个情况不是突然发生的,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护工没有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导致褥疮已经形成事实才发现,二是这个养老机构负责人或者管理层疏于管理,即不经常和护工沟通,了解每个老人的情况,也没有足够的责任心,所以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养老人都应该知道,长期卧床的老人必须定时翻身,轻轻拍打,促进血液循环,来不得半点马虎,只要在养老院有了褥疮,就是护工的责任,就是养老院的责任,推卸不了。所以管理,培训护工在这方面的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人有了褥疮,体质就会下降,如果处理不当,老人就活不长了,也给养老机构留下了教训和遗憾。如果遇到这种不负责任的护工,发现一个就辞掉一个。  所以鉴别一个护工,不要看表面,不要听他说的怎么好,护工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对老人负责,对他自己负责,对机构负责,所以养老机构一定要和护工把合同签好,把风险提前告诉他们,不要等有了结果了,护工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赔礼道歉都没用,一切都迟了。  2、长期卧床的老人,如果护工护理得不细心,导致两条腿弯曲的现象越来越多,严重的话,老人直到去世时,腿都伸不直。所以在平时的护理中,护工一定要注意老人的两条腿是否弯曲自如,如果发现老人的腿生硬了,一定要经常按摩,拍打,再用布绳将老人的腿和床头扣在一条线上经常牵引,布绳的材料最好是用衬衣,衬裤剪成布条,这样对老人的皮肤不造成伤害,有松紧。  在这里强调一下,凡是用束缚带的老人,一定要定时查看老人的手及被束缚的地方,不能浮肿也不要扣得太紧。长时间这样扣住肯定不行的,希望能引起注意。  下面我讲几个案例。  案例C  护工在帮老人换洗尿不湿时没有爱心。尤其是冬天,进门也不知道关门。把老人的被子一掀,只顾自己操作方便,把老人冻得直哆嗦,他们都没有发现,就好像是完成任务似的,洗完一个,抢着再洗下一个。这些粗心而导致老人发烧,拉肚子现象的,比比皆是。  例如有个护工她护理的老人有两个发烧,医生告诉了我,我就召集几个护工一起开会,我让那个护工把她换洗尿不湿的整个过程再操作一遍。我说,大家一起看她操作,对照自己,看动作对不对,等她操作完了,大家再讨论。  等到她操作结束了,我也知道她的毛病在哪里了,大家也同时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也杜绝了类似问题再出现。  由于护工自己忙了一身汗,完全忽视了老人的感觉,结果往往是下半夜,发现老人发烧了、拉肚子了。甚至有的护工根本就发现不了,等到喂饭时,发现老人不吃饭了,这才引起注意,我们要求护工是人性化护理,他们都是老弱病残,经不起这样的,长时间的不负责任的护理,这样的护理最容易让老人生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的老人,引起并发症、重症,甚至频繁地送医院。  如果一个护工在她的护理范围内,频繁地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引起注意。所以养老机构一定要在这些细节上管理到位,杜绝这种没有责任心,不细心的情况发生。      三、护工不细心导致老人摔倒的风险  1、每个护工都应该能掌握自己护理范围内,哪些老人有特殊症状  比如说,有的老人走路是弯腰低头,那么这个老人如果是摔倒基本都是头着地,有的老人走路不稳,如果摔倒,腿容易摔断。有的护工会注意这些,也格外留意,时不时会提醒老人,如果护工没有责任心,她就不会注意这些细节。  比如,有的的老人头脑清醒,走路不稳,这样的老人不可能白天用尿不湿,习惯到卫生间,夜里为了规避风险,建议在床边放个马桶,心细的护工会把马桶固定好,因为老人半夜起来容易出现站不稳,一旦把马桶推倒了,老人也会摔倒,所以把马桶固定好,即使老人没站稳,也不会摔倒,有马桶支撑着。但是,这不是绝对的。  案例D  有个老人想去卫生间,她一边走一边告诉护工,我去卫生间了,这个护工知道老人走路不稳,就说,慢慢走啊,慢点走啊。然后护工自己忙了。结果是老人就在护工身后摔倒了,护工拉老人起来时还大声训斥,叫你慢慢的,怎么不听话啊?这种现象太多了,追究起来,完全是护工的责任。  你告诉老人慢点走老人就听话慢慢走了吗?我们每次开会都反复提醒护工,到养老院里来的老人,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认为你们的话老人就一定听。对着养老院的老人,必须要用心想,用眼看,少说话,多做事,像这样的老人如果她要去卫生间,你就放下手中的活,先把老人送到卫生间坐好了,你才去继续干自己的事。  护理老人就是家务事,碎事,但不能急,一切以安全为主,平平安安度过每一天。平时一定要注意身边的老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需求,你不知道什么时候风险就来了,如果你当时重视就没有以后的结果,你能这怪老人吗?如果他有这个自控能力,就不需要你护理了。  2、护理老人要时刻警醒  护工护理老人时间长了,就容易麻痹大意,有个老人送进来的时候,子女一再强调,在家无人照料,已经摔倒几次了,希望不要再摔倒了,就这要求。老人头脑还算清醒、喜动,把握不住自己身体的重心,所以容易摔倒。  我们就在老人的腰部系了一圈布绳,并把绳子扣在床边的护栏上,这样老人不管怎么动不至于再摔倒,即使摔倒也不会摔倒在地上。老人平时就坐在床上,我们配备了桌子,老人可以趴在桌子上看电视,也可以站在原地休息。  开始的时候,护工还是特别注意,保护的也很好。老人和护工熟悉了以后,有一天,要求护工不要再扣他,护工听到老人这样说,就心疼他,把老人的绳子解开了,就是这麻痹大意放松了警惕,等护工吃完饭回来,老人摔倒在地上,眉宇间摔了一个口子,满脸是血。护工吓得赶紧把老人抱到床上,并找医生及时处理了伤口。老人不停地说,不怪你,是我想到床头柜上拿杯子的。  大家说,这能怪老人吗?发生这样的事,我们怎么和子女交代?所以护工一刻也不能麻痹大意,做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后果,不要等造成后果了,再去后悔。结果是这个老人的所有药费都是养老机构承担,不好让子女给。  我们也经常和护工沟通,老人在机构不可能没有风险,但我们必须善待老人,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也是善待我们养老机构,因为老人平安我们就平安。  如果老人出现意外,只要不是人为的,把当时情况实事求是还原,不要撒谎。该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承担,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有证据,我们可以通过司法部门解决处理。  案例E      我们这里一个生活自理的老人自己在卫生间够毛巾时摔倒了,到医院医生让做手术需要4万,加上住院彻底检查,药费近5万,子女直接就让我们拿钱,我耐心解释,老人是头脑清醒,签的合同是自理的,我们不可能承担全部药费,子女不让,态度很蛮横。      我晚上就带着几个护工,买了营养品去医院看望了老人。把我们与老人的对话全部录音,作为证据,结果在法庭上起了很大作用。几个来回过后,法庭让我们补偿一点,问我,你能承受多少?我当时真的没有考虑太多。就说,最多一万,现在判了,结果就是赔偿一万元。我想,如果当时我说五千呢?这种处理的结果我真的无语,通过这件事告诉同行们,法院在处理我们养老院里老人的意外伤害,也没有标准,吃亏的都是我们。       四、护工的护理态度,关系到机构的入住率  1、绝对不允许护工拒绝入住老人   热情接待每一位入住者。 所有入住老人都有个适应期,护工,子女也有适应期。护工尤为重要,我们不容许护工拒绝接受入住老人,特别是当面。不管什么理由,有问题可以背后反映。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护工和我们机构的想法是不一致的,院长是想重点收半护理,全护理,植物人,伤残人。这样一类的老人相比自理的老人要好护理,风险小,事少。可护工就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喜欢护理能说的,能走路,最好是生活自理,头脑清醒的老人,他们不了解头脑清醒的老人入住养老院风险有多大?  案例F  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个中风后遗症老人,眼睛,鼻子,嘴明显错位,咋一看。有点吓人,护工看到后,不敢护理,一边整理床铺,一边发牢骚,不想护理,还叫另一个护工护理,那个护工立马就说,安排在你这里,就是你护理。当时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老人是三个子女送来的。听到这些话,明显不高兴。      我就调侃说:'没事,你们不要考虑太多,既然送来了,就不会再叫老人走的,除非你们接走。”我就和这两个护工开玩笑,说:“如果你们不护理,就我来护理,我就是护理员出身,什么人都会护理,放心吧。今晚我就帮她洗洗澡,理理发,让她焕然一新。'护工被我一说,有点不好意思,说:'怎么能让你护理啊?这是我们的事,我们是开玩笑的。'一场尴尬的局面就这样应付过去了。      后来子女频繁地来看望,也很满意。后来其中一个子女对我说:”当时听到护工的话,心里很难受,害怕让我们回去,不到万不得已,谁会把老人送来啊?”      事后我专门召开护工大会,就此类言语让所有人参与讨论,这样的话该不该说?我问护工,如果我不在场,你知道子女听了是什么感觉?请你换位思考?然后再和我换位思考?我及时地讲清楚问题的严重性,告诉护工那些话该说,那些话不该说?堵住了这些歪风邪气。      我在和这个护工私聊时,我就单刀直入,我说:'我们多收一个老人对我们机构来说就多一份收入,相对我们对外就多了一个宣传力度。如果你不想护理,或者心里没有底,不要紧,背后和我讲,我理解你,但决不容许当子女面这样说,你知道别人夸我老年公寓做的好时,我是怎么回答的吗?我一直说,那是我们全体护工做得好,我有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你能理解我吗?'她很受感动,说:'理解,现在真的理解了。'但愿她真的理解吧。  2、护工要尊重老人,说话要有分寸  严格管理护工口头散漫,很多护工都是来自农村,平时说话普遍口头散漫,想一下子让他们改掉这些恶习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耐住性子就事论事,抓住一件事就认真解决一件事,直到她们明白改正为止。  我们公寓有个女护工,平时喜欢说笑,巧语也多,现在专门负责护理失智老人,最多护理过9个,从早上到晚上就没见她闲着。护理那么多的失智老人,时间长了,也摸索出一套经验,平时她把这些老人都围坐在一起。她讲笑话,观察老人的反应,有的老人真的有反应,她也很有成就感,子女都夸她。  有一天,巧了,我去查房。正好走到她门口,只听到里面一片笑声,可她骂到:“你怎么不笑啊?真痴呆啊?越不笑越痴呆。” 我进去一看,她正指着一个老人,我什么也没说,看看就出来了。  晚上等老人都休息了,我又去了,准备找她聊聊。她看见我说:“院长,真对不起,我着急了,随口说出来的。”我说:“你说什么现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考虑后果了吗?”她一愣:“什么后果?”我说:“假如站在你身后的不是我,是老人的子女,你会怎么面对?怎么收场?”她说:“没考虑。”      我说:“在家听话的老人谁送来啊?是不是痴呆,谁让你这么随便说?再谈子女,如果是讲理的子女,听后也许会轻轻一笑。也可能安慰你几句,老年痴呆,你多担待点,反之,不讲理的子女,听你这样说她母亲。反过来说你,她痴呆,你也痴呆吗?你为什么这样对待一个痴呆老人?那你怎么说呢?赔礼道歉?”      她无语,最后我说:“你平时做得很好,护理失智老人那么辛苦。你从无怨言,唯一就是说话随便,信口开河,希望你能正确的面对这些老人,他们年轻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也都是赫赫有名的有用之才啊,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谁也预料不到,包括我们自己。所以要善待她们。”在我的反复提醒,多次讲解下,现在她偶尔还会蹦出几句,但比起以前好多了。       五、总结  综上所述,护工在日常工作中的风险不容忽视,希望养老院长在培训护工的各项工作上狠下功夫,理论培训不要作为重点,重点是让护工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护理工作中一定要规范化操作,不管平时工作多忙,一切围绕老人,细心观察老人一举一动,会能规避很多风险。  蜗牛故事老龄事业俱乐部LOS.【整理转载:时英平】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春市馨欣养老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