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高手来逆光拍摄500d 拍风景 不要景深怎么让景深比较大

解读如何创作好风光摄影作品
在我们的周围美的视觉要素到处都有,占我们日常生活的比重很大,以致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熟视无睹。在风光摄影中,无论是平淡无奇还是雄伟壮丽,它都包含着无限量的视觉美点。有时候它只存在片刻,稍纵即逝,有时候它藏在极普通的外表下,貌不惊人,难以辨认。事实上,这隐藏着的视觉美点才是真正神奇有趣的东西。
从自然景观中发现具有美感的线条、色调、形状和质感,把它们纳入取景器中,以摄影家完全自我的方式加以处理,随后制成照片,让观众对这些视觉美点也能一目了然,这就是构图的全部内容。
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构图是对这些要素的反应过程,也是想方设法组织这些要素的过程,目的是让这些要素向人们传达摄影家已经体会到的兴奋、崇敬、畏惧、惊异和同情。构图所表现出来的气氛有时是平静的,有时是有力的或坚定的,有时也可以是活跃的。自然界本身会向摄影家展示出所要表达的情绪。
通过构图,摄影家澄清了他要表达的信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他发现的那些最重要的最有趣的要素。
有人把绘画的构图和摄影的构图相比较,得出摄影的构图是减法的结论,是对大千世界自然景物的提炼。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构图再现自然给我们的感受,并用相机将这种感受传达给观赏者。
风光摄影的空间划分
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取景器中,将自然景物合理地分布其间,这就是风光摄影的空间划分。自然的空间安排,其内容不外乎大地景物和天空之间、地面上的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在画面布局上是天多地少,还是天少地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主观来决定。一般性的空间划分规律是哪部分精彩,哪部分所占面积就应大些。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风光摄影的主体是大地上的自然景观,天空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陪衬,因此当天空部分没有我们需要的创作要素时,就应将其从构图中彻底剪掉;如果天空作为画面主体,我们也应该在画面上保留部分大地的景物。没有大地的衬托,天空的表现力会大打折扣。
拍摄地面为主的风景时,也要考虑景物与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感。利用镜头的焦距、空气透视关系和放射性线条,最大限度地在画面中展现自然景观的立体空间效果,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1.光摄影主体的位置
风光摄影创作无论表现什么内容,什么对象,都有主次之分。 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是主题思想的主要表现者。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若干个。主体景物的地位在画面中也应优于其他景物,处于明显的地位。但并非是主体都必须安排在画面中央,那样反而呆板,也不符合美学要求。关于主体在画面中摆放的位置,人们常用的方法是把画面划成一个“井”字,把主体摆在井字任何一个十字交叉点上。这种处理主体的方法是值得参考的。具体摆放位置,我们也要因景而异,因情而异,既要注意美学规律,也要敢于突破创新。
2.风光摄影的陪体
陪体是指确定了主体之后的其他景物。 陪体在画面中属第二位的,但对画面中突出主体的作用极为重要。它主要起衬托主体、协助主体完成表达作者情感的任务;此外,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装饰美化画面,统一色调,表现气氛和表现深度空间,掩盖某些不足。因而,陪体的选择不应和主体同一颜色、同一影调、同一形状,而应有所区别。主体和陪体的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3.风光摄影的景深
景物在感光材料上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这个结像清晰的景物范围的纵长深度,叫景深。也就是说,我们拍摄一张风景照片时,从最近清晰的景物到最远清晰的景物之间的距离,就是景深的范围。 大多数风光摄影要求景深范围越大越好,如果有可能最好让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清晰。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长短,拍摄的距离。 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拍摄的距离越近,景深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远,景深越长。 综上所述,在拍摄自然风光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全景深,即照片的最大清晰度范围,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短焦距的镜头(广角镜头),采用小光圈(F11、F16、F22),拍摄较远距离的景物(大约两米以外)。以上三种方法同时使用,可确保照片的最大清晰范围。
4.风光摄影的空气透视
空气透视是指远处物体细节模糊不清的一种现象。摄影者与景物之间的距离越大,该景物的光线需要穿透的空气层就越厚,远处的景物好象是沉浸在一片蒙蒙雾气之中,空气透视会让远处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但正是这种近处清晰远处模糊的视觉现象,给我们的照片提供了深度空间感,摄影家也正是利用了这种视觉现象,拍出了具有立体空间效果的风景图片。
在自然界中,除了拍摄距离的远近影响空气透视效果外,天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晴朗有风的天气下,空气透视度好,拍出的风景清晰度就高;有雾的天气空气透视度差,拍出的风景空间清晰度有限。因此,掌握了空气透视度与拍摄的基本关系后,我们可以在任何天气情况下自由选择拍摄场景,即空气透视度好时,可以拍摄大场景及远景的照片;空气透视度差时,则拍些小景和近景的照片。
5.测光是曝光的基础
拍摄者将相机取景器对准景物完成构图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测光。
现代相机和专业测光表的设计原理是以18%的反光率为标准制定测量基础的,也就是标准灰色板的反光率。但在自然界的万千景物中,不同物质的颜色、感光和受光方向均不同,所以,当我们面对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景物时,如何测量被摄物体的反光率数值,就成为正确曝光的关键。
面对不同的景物和光线的不同照射方向,使用的测光方法也有所不同。当我们想知道被摄物的反光率数值时,应该使用反射式测光方法;如果我们想了解太阳光或者天空光的照射强度时,应该使用入射式测光方法。无论使用哪种测光方法,都是曝光数值的相对依据,这个数值不一定是最正确的。正确的曝光数值应该是根据天气、季节、光照的面积以及测光的基准点等诸多因素加以综合分析后得到的数据。
以反射式测光为例,测光点的范围有时是被摄体本身,有时则是头顶的天空。比如需要以天空光的亮度为测光点,这种方式大多用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这一段时间大地上的景物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反射的光线强度不能被测光表准确把握,而天空部分则在太阳的照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反应光线的强度,这时,我们测量的方向应该是天空,而不是景物。 使用入射式测光还是反射式测光,在实际创作活动中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阴天时,天空的散射光线比较柔和,光照平均,使用入射式测光方法比较方便准确。如果光照比较强,无论是在逆光、顺光、侧光还是区域光的情况下进行拍摄,采用反射式测光方法比较好,因为反射式测光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物体高光部分和阴暗部分的光比反差数值,为我们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的曝光数据提供可靠的依据。
6.曝光是风光摄影的关键
利用相机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让一定数量的光线通过镜头折射到感光材料上,这个过程就是曝光。
曝光数值的多少,决定拍摄画面的影像效果。曝光过度会使拍摄的影像色调偏淡,曝光不足会使影像的色调变暗。只有正确地曝光,景物的色彩才能被真实地还原,物体的层次和质感也才能被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不但要学会测光的方式方法,还要了解掌握曝光的补偿与修正。
在拍摄高调、低调照片时,都需要对曝光数值进行修正。所谓高调照片就是调子明朗的照片,画面的大部分被浅白色调所占据,图像仅为中间色调组成的清淡影像。希望得到高调照片,一般要在测得的曝光数值基础上再加大一级曝光。所谓低调照片,是指画面的大部分为深色基调,仅有少量中间色调和强光部分。拍摄低调照片时,一般要比测得的曝光数值减少一级曝光。
这就是“白加黑减”的曝光原理在拍摄中的实际运用。除了画面的基调需要上述原理外,拍摄对象色彩的深浅同样也适用于这个原理。
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需要准确曝光,曝光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欲表达的效果。下面的知识我们必须了解:在曝光宽容度允许的范围内,曝光欠半级或一级时,景物的高光部分的色彩更加饱满,反之,则高光部分的色彩就会淡化。
曝光的掌握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有些现成的规律也要熟记。例如:拍摄雪景要增加1.5级曝光;拍摄区域光照射的风景,按照高光区域测光后,减少半级曝光;拍摄比较暗的景物,测光后增加一级曝光;拍摄逆光下的河流,对准河流中的高光区域测光后,减少一级曝光;拍摄日出、日落的太阳时,如果将不刺眼的鸭蛋黄般的太阳放入画面,曝光数据是光圈F/16,速度1/15秒(100度的反转片);阴雨天拍摄风景,按入射式测光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拍摄,一般不需要增减曝光,景物的色彩还原真实且饱满,等等。
7. 利用顺光拍摄风景
光线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一致的光线称为顺光。
由于顺光式被摄物体正面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投在背后,所以顺光拍摄的画面很少有阴影,正面往往比较明亮。画面的层次主要依靠被摄物体自身的明度差异或色调关系来传达。
顺光拍摄的优点式画面中影调柔和,能较好地传达景物本身的色彩。
但在有些时候,利用顺光拍摄风景,如果前景部分处于阴影里,背景的景物比较明亮,则景物的空间立体效果会有所改变。另外,采用顺光拍摄时,尤其是低照光线的顺光很容易将拍摄者自身的身影留在画面中,这一点要注意避免。
8.利用侧光拍摄风景
光线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的光线称为侧光,受到侧光照明的景物有明显的明暗对比。这种光线能很好地表现被拍摄景物的行政、立体感、质感,光影结构鲜明、强烈。
由于侧光照射,景物的背光面会留下影子的形态,影子的长短以及影子与景物本身会构成丰富多彩的造型效果。
利用侧光进行拍摄也有不足之处,景物的受光面与非受光面存在较大的光比反差,这个差距往往会超过胶片所允许的宽容度范围,顾此失彼,景物中的层次、质感会有些损失。
侧光是拍摄风景时经常使用的光线之一。为了准确把握景物的光影效果,侧光拍摄的曝光计算非常重要。具体地讲,用点侧光测得的数据和曝光补偿都要考虑进去。一般的规律是:侧光拍摄时,应以景物的高光部分进行点测光,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半级曝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和相机的拍摄方向大致构成垂直关系的光线称为顶光。这种光线一般在中午前后出现。
顶光实际上也属于侧光的范畴,只是光的投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景物的上方会比较明亮,下部会留下浓重的阴影。
在风光摄影中,顶光是较难利用的光线。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选择适当的景物,利用顶光的照明特性,也能拍出理想的画面。 由于顶光是从上向下照射景物的,云层或自然景物本身的遮挡,会在地面上形成浓重的阴影,所以如何利用这些阴影也就成为拍摄的关键。地面上明与暗的存在,也正是反差的存在,明与暗的反差效果自然而然地给画面增加了层次,这就是利用顶光拍摄风景的价值所在。
9.利用逆光拍摄风景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相对并且来自被摄体后方的光线称逆光。逆光照射下的景物边缘部分都被照明,由于受光面积较小,所以只形成清晰的轮廓光的效果,它是表达物体轮廓形态以及区别景物与景物之间界限的有效手段。
逆光摄影可以很好的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同时能表达较强的空气透视效果,使画面的影调和层次非常丰富。逆光拍摄会造成前景的大面积阴影,它是构成画面暗调效果的重要因素,暗的背景又是藏拙的理想手段。
逆光拍摄也是风光摄影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除了利用逆光时的光影效果外,有时我们也会将逆光的光源——太阳放入画面中,尤其在早晨或者傍晚,这时需要考虑光源的亮度,最佳拍摄时机是太阳并不明亮刺眼,色彩为鸭蛋黄色时,这时拍出的照片色调温暖,色彩饱和,景物的反差并不强烈。如果逆光拍摄风景时,恰巧赶上天边出现漂亮的彩霞,这样的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我们要表现的是天空中的彩霞,所以天空的面积一定要占据画面构成的主要部分,其他景物都应顺从这一主题。
逆光拍摄的缺点与侧光拍摄的缺点大致相同,即画面中部分景物的细节层次受到损失。逆光拍摄时将太阳放入画面中,处理不好会出现“太阳光斑”,影像整个画面效果。
10.利用散射光拍摄风景
光的散射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到达地面景物之前遇到遮挡和干涉后产生的一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太阳光在大气层中遇到较厚的云层时,由于云层物质的遮挡,阳光在云层中被反射、折射和吸收,最后透过云层的光已成为散射的光线。
散射光与风光摄影关系十分密切。在实际创作中,我们经常能遇到看不见太阳的白天,这时的光线就是散射光。有人认为这种光线条件下无法派出视觉冲击力很强烈的图片。的确,在这种散射光下,自然景观的光感效果不是很强烈,风景摄影的视觉美感和色彩冲击力被淡化了。但恰是这种没有明显照射方向的散射光线,为我们拍摄柔和抒情基调的风光图片营造了很好的氛围。由于散射光比较柔和,景物在散射光的照射下几乎看不到阴影,被摄物体容易缺乏主体感,所以,摄影师对景物形态的选择就显得很关键。正如音乐中有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也有舒缓平和的小夜曲,散射光带给我们的是更加平和,更加真实的大自然。
11.利用区域光拍摄风景
区域光是指景物的某一区域被光线照亮。
这种光线也称舞台光,因为舞台上是某一只射灯只随主角而运动照射,故得此名。在自然界中,特别是在多云的天气条件下,经常能遇到这种光线。由于云朵的阻挡,阳光不能普照大地,而被区域性地分割成一束束“舞台光”,并且随着云彩的不断运动,区域性的光线也会不断移动。
雷阵雨前的区域光效果最好。一般雷阵雨前的云层较厚,风力较大,阳光在地面投射出的区域光明暗反差很大,并且云块在风力的作用下运动速度比较快,这为我们拍摄到预想效果的图片提供了许多机会。但机会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拍摄的难度,首先是拍摄的速度要快,要在区域光照射到预想的位置上时按下快门,这个时间段也许就几秒钟;其次,准确把握曝光数据是非常关键的,测光的范围必须以高光部分(区域光照亮的位置)作为曝光依据,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
在风光摄影中,把握区域光的运动方向,预测画面中景物的明暗效果,守株待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2.利用弱光拍摄风景
弱光是指夜晚的星光、月光、淡弱的天空光灯光线。
弱光的光源是多样性的,且光线的照射强度很小,被摄景物的光比反差会比较小,色彩还原很差,景物的层次和质感都会因光线的微弱而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风光摄影创作中,弱光常常被人们忽视。
早拍朝霞,晚拍日落,中午找个地方去休息,这是大多数风光摄影爱好者的创作规律。遵循着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摄影师起早贪黑地辛苦创作,虽然地方到过不少,但除了地域的差异外,创作手段和思维模式的单一,使拍摄的图片出现了许多雷同的相似。而利用夜晚拍摄风景,不但延伸了我们的创作时间,而且自然景物在夜晚的形、色、态与白天的巨大差异,为我们的创作拓展了全新的视角。用弱光作为主光源拍摄的风景有很强的神秘感,对意境的表现十分有利。
在风光摄影中,利用弱光作为主光源进行拍摄,其难点在于曝光时间的准确把握。经验不足者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掌握了夜与昼风光摄影的规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风光摄影全天候。
风光摄影艺术的四个高度
如果把学习风光摄影比作跳高,至少有以下四个高度:
第一高度:技术的掌握 第二高度:技巧的运用 第三高度:摄影美的发现与创造 第四高度: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
风光摄影艺术的四个高度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技术是基础,技巧是手段,摄影美的创造是目的,而独特风格的形成是摄影家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是更高层次的摄影美的追求。没有技术无所谓技巧,离开了技术、技巧,谈不上摄影创作,没有长期的大量的创作实践,就没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形成。
更多国际摄影,摄影资讯,摄影旅游,摄影学习请关注 #影享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马克吐温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先创造了新西兰,再按它的样式创造了天堂“
有一个海岛,她的名字天生带魔力,不属于凡间
今日搜狐热点新手园地& & & 硬件问题Linux系统管理Linux网络问题Linux环境编程Linux桌面系统国产LinuxBSD& & & BSD文档中心AIX& & & 新手入门& & & AIX文档中心& & & 资源下载& & & Power高级应用& & & IBM存储AS400Solaris& & & Solaris文档中心HP-UX& & & HP文档中心SCO UNIX& & & SCO文档中心互操作专区IRIXTru64 UNIXMac OS X门户网站运维集群和高可用服务器应用监控和防护虚拟化技术架构设计行业应用和管理服务器及硬件技术& & & 服务器资源下载云计算& & & 云计算文档中心& & & 云计算业界& & & 云计算资源下载存储备份& & & 存储文档中心& & & 存储业界& & & 存储资源下载& & & Symantec技术交流区安全技术网络技术& & & 网络技术文档中心C/C++& & & GUI编程& & & Functional编程内核源码& & & 内核问题移动开发& & & 移动开发技术资料ShellPerlJava& & & Java文档中心PHP& & & php文档中心Python& & & Python文档中心RubyCPU与编译器嵌入式开发驱动开发Web开发VoIP开发技术MySQL& & & MySQL文档中心SybaseOraclePostgreSQLDB2Informix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NoSQL技术IT业界新闻与评论IT职业生涯& & & 猎头招聘IT图书与评论& & & CU技术图书大系& & & Linux书友会二手交易下载共享Linux文档专区IT培训与认证& & & 培训交流& & & 认证培训清茶斋投资理财运动地带快乐数码摄影& & & 摄影器材& & & 摄影比赛专区IT爱车族旅游天下站务交流版主会议室博客SNS站务交流区CU活动专区& & & Power活动专区& & & 拍卖交流区频道交流区
论坛徽章:0
文:徐航 ( 版主)
图:李琦、seaboat、qqm、桃之夭? 时间: 15:31&&
&&一位国外摄影师曾经说过:“自然之美是如此脆弱--以致于相机快门的轻启都会吓跑她。”是的,自然之美是如此神奇,有时,即使最老练的摄影家使用最尖端的摄影器材也无法抓住和记录下眼前风景所呈现出来的所有色彩、景深和活力。
& & 摄影初学者常常有这样一种经历:兴致勃勃拍出来的风光片怎么老是与拍摄时亲眼看到的景物有天壤之别呢?摄影大师说:“相机和与肉眼看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既然我们还不是大师,索性我们先来琢磨一下相机是如何“欣赏”山水的……
& & 自然在我心中——风光摄影的器材及准备
& & 说到风光摄影的摄影器材,很多影友会很自然地想到反转片及120以上的大画幅照相机。对于初学摄影的爱好者来说,外出旅游时一般都是一部数码走天下,家用级数码相机无法更换镜头,对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的影友来说,除机身原标准镜头外,建议再带上一个焦距f20mm的广角镜头,广角镜头视角大,容易制造出较大的前景(下图1即为28mm的广角端拍摄,通过上下剪裁,制造出宽银幕的效果)。有时,我们也可以用数码相机提供的“拼接”功能或软件,定点横向拍摄几张照片后拼接出全景照片。
风光摄影用的较多的器材还有滤光镜。滤光镜,又称滤色镜,它可以改变画面局部色彩或总体色彩,以造成某种拍摄气氛。风光摄影中最常使用的滤光镜有:
& & ①紫外线滤光镜:简称UV,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线,拍摄风景时可利用UV镜来吸收远景的紫外线,加强影像的清晰度。
& & ②偏振镜:简称PL,在风光摄影中它可以控制天空的色调,(如下图2通过在镜头前加装偏振镜,加深了蓝天的蓝色调,突出了白云,树木的色彩也因部份反光被吸收而加强,拍摄参数:快门速度:1/250,光圈值:5.6)。
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初学摄影者往往认为镜头前加装滤光镜能使镜头免受损伤,但是在镜头前安装滤光镜会增加出现眩光及像差的机会,而一块廉价的滤光镜更会破坏你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因此,建议大家不要过多地依赖滤光镜以求特效,其实在数码后期制作中一些特效也能通过PS完成。
& & 风光摄影一般是我们外出旅游时最适于拍摄的题材,我们的旅程或许是走马观花式的,但要拍摄到一幅美不胜收的风光作品,并非信手拈来、唾手可得。必要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可达到一种“自然在我心中”的境界。
& &   我们可通过网络对拍摄景区的情况提前有所了解。可通过别人的游记、照片资料等对当地的景点分布有针对性的了解,然后定出自己的拍摄意图,想要拍什么,如何拍,制订一个初步计划。到达景点后如果还有时间,不妨向当地的摄影爱好者请教,他们往往知道最佳的拍摄地点。
& & 【自然在我眼中——风光摄影的取景构图】
& & 摄影是一种平面造型艺术,风光摄影就是通过画面中的各种景物来做画,因此,风光摄影的取景构图,有时也可遵循一些绘画方面的技巧。
& & 每一个景物都有成百个视点可供选择,而每一个视点都有不同的透视感、不同的明暗分布和不同的画面。遇到一个风景点,如果你不环视一下周围,并从各个方面观察一下被摄体,那你将很难获得一张出色的照片。
& & 1,注意把握画面的主次关系。在一张好的照片中,一般应该有一个被摄体占主体地位。在风光摄影中,有时构图越简洁,照片也就越具有概括性,这一点可以通过选择取景点和使用适当的焦距来获得(下图3为上午太阳高照时拍摄,为了表现水面的反光,我们可对着亮光处测光,使其他水面暗黑,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拍摄参数:快门速度:1/600,光圈值:8)。
2、画面的稳定与均衡处理。稳定是指画面中的景物没有歪斜倾倒的感觉,均衡是对画面上下左右的对称而言。在风光摄影中,我们可以通过变换拍摄位置和角度的办法,例如位置的方向、拍摄角度的高低、拍摄距离的远近等等,调整画面结构,以达到一种稳定和均衡。(下图4为在行进的船中拍摄的长江三峡,拍摄位置的相对居中,使两边的山以及天空、水面达到了一种整体上的均衡。拍摄参数:快门速度:1/500,光圈值:9.5)
3、把握好画面的疏密。在风光摄影中,一般来讲,照片的画面太疏,会形成松散、空荡的效果;画面太密,又会给人拥挤和杂乱的感觉。我们应当对景物有所取舍,该简的简,该繁的繁,够?嬗忻苡惺琛#ㄏ峦?树叶的密与树干的疏就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4、画面虚实的处理。画面的虚与实,其实就是一个景深的问题。
& & 根据镜头成像的理论,在调焦目标前后会出现一个清晰区——即景深。下面我们来看看光圈、摄距与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 & ●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例如f11 的景深大于f4。
& & ●摄距与景深成正比。摄距远,景深大;摄距近,景深小。例如聚焦于10米的景深大于聚焦于1米的景深。
& & ●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镜头焦距长,景深小,镜头焦距短,景深大。例如焦距80mm的镜头其景深效果小于焦距28mm的镜头。
& & 在一幅照片上,小景深效果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楚,这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下图6为75-300的变焦头拍摄,光圈值5.6,镜头焦距为300 mm)
在风光摄影中,为了使所有的被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地展现,一般需要尽可能大的景深。(下图7为了表现远山的细节,用了小光圈F11)欲取最大景深的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缩小光圈,尽可能使用相机上的最小光圈。
在“实战”中,我们可以把相机的曝光模式设定为AV(光圈优先),在选定满足创作意图光圈数值后,相机会自动选择与之配合的快门速度。
& & 5、画面的色彩运用。自然界的色彩虽然千变万化,但都具有色温(冷暖色)、明度与饱和三方面的色觉属性。拍摄风光照片时,物体色彩与拍摄点远近有关,远的色调淡,近的色彩明亮准确。色彩在风光摄影创作中,还可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画面绚丽多彩。拍彩色风光片要注意色彩不要太杂和太碎,以显得小气。在色彩上应强调画面的色彩基调,确定主要色调后,再考虑其他色调的搭配,从而达到统一和谐。(下图8通过冷色调蓝和暖色调黄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角冲击力)
谈到色温,这里要提到一个数码相机的设置——白平衡。
& & 用DC拍摄时需要校正白平衡,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色温是不一样的。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DC在白炽灯下拍出的图像色彩会偏红,我们拍风光片都希望用DC拍摄出的图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尽可能的一样。不过,由于CCD传感器本身不能很好地校正色彩,因此我们就必须对它输出的信号进行修正,这种修正就叫做白平衡。
& & 大多数DC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具有4~5种模式,因厂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大致有自动、白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在一些高级DC中,还可以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进行手动调节前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纯白的白纸—类的东西。操作过程大致如下:1.把数码相机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短焦位置);2.将镜头对准白纸,拉近镜头直到整个屏幕变成白色;3.按一下白平衡调整按钮直到取景器中手动白平衡标志停止闪烁。
& & 为什么要用白色的参照物呢,简单地说白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仍然把“白”定义为“白”的一种功能。因为颜色实质上就是对光线的解释,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
& & 白平衡“自动”模式是利用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在“白天”模式下,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黄色;在“阴天”模式下,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红色;在“荧光灯”模式下白色物体会出现蓝色色彩;而在钨灯模式下,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
& & 在一些特殊色温环境下的拍摄,要靠我们自己来调整白平衡。比如:在拍摄有夕阳的风光片时,如果把数码相机的白色平衡设定在“自动” 模式,数码相机会把夕阳的温暖色温误判成室内,因而会补偿画面的蓝色,并减少红色,把夕阳原有的温暖气氛完全破坏了(如下面左图9为自动白平衡模式拍摄的夕阳和江面,画面偏蓝;右图10将白平衡设为“阴天”模式,则画面变红)。
一些数码相机还提供了“白平衡包围”功能:就是使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一次拍摄3张照片,一张正常、一张偏蓝、一张偏红,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对比选择。
& & 6、画面中人和物的点缀。在风光摄影中,许多摄影者都喜欢在拍摄景物的同时,在画面中安排一些人或物。比如用小船、牛羊、车马、树木等作点缀,既能起到活跃画面的作用,又能给画面带来生气和活力,还能有Φ乇硐址绻獾幕肪程卣鳎?忧恐魈獾谋硐郑ㄈ缦峦?1通过马的点缀使画面活了起来,同时突出了草原的环境特征)。
下面介绍几种风光摄影常见的画面构图法:
& & 1、水平线构图:景物以横向视平线为主时采用,特别适于表现视野宽阔,幅员辽阔的风光。(如下图12以海岸线为水平线构图,表现出海面的开阔)
2、垂直线构图:景物的轮廓线若以垂直线为主,采用此形式能产生一种高耸的巍峨感。(如下图13以向上延伸的树干垂直构图,视觉也跟着产生向上的延伸感)
3、曲线构图:我们在风光摄影中,要注意运用景物的线条。有些景物常自然形成Z或S等曲线形状,在画面上能有效地产生出节奏感和透视感。(如下图14道路和河流的曲线相得益彰)
4、对比构图:利用景物之间的对比,如大小、高低、远近等来构图是风光摄影中常见的构图方法。(如下图15以远近排列的小亭对比构图,突出了透视效果)
5、对称构图:若要强调主体景物本身的优美造型,可采用对称构图,但若景物本身比较单调,最好不要用对称构图。(如下图16以水面的倒影来达到对称效果)
6、框架式构图:用景物的框架做前景,能增加画面的纵向对比和装饰效果,使照片产生深度感。(如下图17以长城的门洞为前景,产生画框般的装饰效果)
注意:过分强调构图的原则往往会陷入一种陈规俗套,发挥自己的自由性和灵活性,用你自己的眼睛来构图才会拍出和别人不一样照片。
& & 【自然在我手中——风光摄影的测光与技巧】
& & 摄影是用光绘画,风光照片中最吸引人的也是光线的变化。在风光摄影中,DX教导我们说“先找光线,而不是拍摄主体”。
& & 一年四季,由于地球受太阳照射的强弱程度不等,同一景致,在不同的季节亮度是不一样的。一天当中,光线的变化也相当大。一般来说,光线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 & 1.顺光:就是指从摄影者背后射来的光。在风光摄影中,顺光往往不是理想的光。因为在顺光的照射下,光照平均,景物立体感不强。为了弥补顺光不能很好表现空间感的缺点,拍摄时可运用镜头的景深来进行虚实处理,或利用前后景物的投影造成的明度差异来解决。(如下图18巧妙利用顺光造成的前景阴影与被照亮的石柱和蓝色的天空产生层次分明的立体感)
2.侧光:侧光是指太阳从侧面斜射向物体的光。物体受光的一面在画面上形成明亮部分,不受光的一面形成阴影,这样,便在画面上形成了明暗对比,使物体具有了层次和立体感(如下图19侧光使树林投下阴影,丰富了画面层次)初学者采用这种光源进行拍摄,最易出效果。拍摄参数:快门速度1/160,光圈值5.6)。
3.逆光:逆光和顺光相反,是从被摄物体的后方,也就是照相机镜头的前方射向被摄物体的光线,所以也称为背光。这种光线能勾画出物体的轮廓,形成剪影效果。逆光拍摄,以45度角侧逆光效果最佳,这种逆光常用于拍摄日出日落。用逆光拍摄平静的水面,尤其是水面在画面中占较大面积时,采用逆光拍摄会获得比其他光照下更理想的效果(如下图20逆光拍摄使海面的海豚形成剪影,简洁而生动)在运用逆光拍摄时,最好在镜头前加上遮光罩,以免阳光进入镜头。
4.顶光:也叫高光,一般是指夏季中午时分,太阳自上而下直射地面而言。这种光线特别强烈,投影很小或者完全没有,因而拍摄出的照片景物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但运用得好,有时也能拍摄出好的作品。如从高处拍摄低处的群山、树林等,由于顶光的作用,顶亮下暗,会产生一种特殊效果。(如下图21为站在山坡上俯拍,顶光突出了树林顶端的色彩)
5.散射光:散射光是指阴天或雨天,太阳被浓云遮挡,由云层透过来的散射光线。散射光可以使照片具有特殊的气氛,我们可利用色彩差异拍出富于虚实变化的片子。(如下图22为雨雾天中拍摄,前景的深色调和远景的淡色调形成虚实对比,拍摄参数:快门速度1/180,光圈值4.5)。
下面我们来说说风光摄影中的测光。
& & 我们常用的数码照相机的测光方式按测光范围分,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多点测光、多区测光以及矩阵测光等多种。中央重点测光得到的是被测量的景物范围内各种亮度的平均读数,这种方法使被摄体的明暗分布比较均匀,反差不大。在风光摄影创作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是点测光模式,因为它更有利于表现景物的明暗关系。
& & 1、点测亮部。比如,我们拍摄拍摄雪景,如果要将大雪覆盖的地方再现为较明快的影调,就选照相机的点测光模式,对准被摄体的亮部测光,取得测光读数后,还要将曝光量再增加l-2级。这里又涉及到“曝光补偿”的问题。曝光补偿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拍出来的影像和实际的光线近似的效果。在雪地上拍摄景物时,相机的测光因雪地的反射,以为环境过分光亮,便自动收小光圈,而我们想要表现的主体景物就可能因此而变得暗黑,所以曝光补偿要选“+”。拍沙滩以及其它高调景物也以此类推。(如下图23为九寨沟雪景,为得到白色冰面正常的色调,我们点测冰雪亮部,曝光补偿+0.7,其他拍摄参数:快门速度1/160,光圈值8.0)。
2、点测暗部。当画面中阴影部分占据很重要的部位时,比如拍摄阴影部分很重的山峦,我们就可以对其阴影部分测光,曝光补偿再减少1—3级。因为相机会以为不够光而自动放大光圈,如果不减曝光补偿,拍出来的照片深色的主体也会显得灰白,而其他的环境更会 “过曝”。(如下图24为侧光照射下的山谷,怎样使阳光照射到的景物突出而背景的山坳又不至于太黑呢?我们可点测山坳暗部,取得曝光值后减曝光补偿。拍摄参数:快门速度1/25,光圈值7.1,曝光补偿–0.7,焦距 100 mm)。
最后还给大家介绍一种测光方法:测量代用目标法。当被摄对象离照相机很远,不可能靠近被摄体测量局部的亮度时,可从近处选择一块与远处的被摄体亮度相当的代用目标,直接测量它的反射亮度,以代替对远处被摄体的测量。比如测量近处的雪,代替在远处山峰上同样明亮的雪;测量近处一棵大树的树干或树叶,代替河流对岸的树木。不过,采用这种测光方法,要注意代用目标和实际被摄对象的受光情况必须一致。
& & 外出旅行我们常常不能选择天气,初学摄影的朋友往往认为只有艳阳天才能出好的风光片,其实,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如下雨、起雾、风暴的天气,也常常可以拍出给人以深刻印象的画面。以下提供几种特殊天气(场景)的用光拍摄技巧:
& & 1、阴天拍摄技巧:其实阴天也是十分丰富多样的,既有黑云压城的阴天,也有薄云遮日的“假阴天”,它们共同特点是散射光光源。在阴天进行风光拍摄,我们可以利用暗的前景和远外景物的浅色调形成明暗关系对比,来互相突出景物的外形特点。(下图25反其道而行之,以主体的浅色调和水面的反射乌云,形成明暗关系对比。)
2、雾天拍摄技巧:在雾天,景物尤其是远处的景物影调很浅。在拍摄时,我们可以选一些暗色调的景物形成影调的对比。在阳光中采用逆光拍摄雾景效果较为突出(如下图26即为逆光拍摄,前景的黑色调和远景的白雾以及红色的朝阳形成了对比,使画面有一种水墨画的味道)。
3、雨天拍摄技巧:由于下雨,景物会显得很暗,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在雨天拍摄我们可以表现雨景中的特殊形态,如雨中的伞、地面上积水中的倒影……这些细节都在画面中极有意义。如要拍出落下的雨点情景,可利用灯光的反射光。(下图27为透过车窗玻璃拍摄,红色的车灯反射出雨的形态,拍摄参数:快门速度:1/45,光圈值:2.8 ,ISO 感光度200)在雨中拍摄,值得注意的是保护好照相机,镜头遮光罩是首选,它可以挡住雨滴,使其不落在镜头上。如果镜头上积了水,立即用一块柔软的吸水性能强的布,轻轻地把雨水擦掉、擦干。
4、清晨和黄昏的拍摄技巧:由于清晨和黄昏十分暂短,所以我们应在拍摄之前选择好角度,不失时机地抓拍特有的光线造型效果。清晨和黄昏没有太阳的直射光照明,天空和地面景物亮度间距比较大,这时,也是拍摄剪影及半剪影的好时刻(下图28为黄昏拍摄,树的剪影烘托出斜阳西下的意境,拍摄参数:快门速度1/1000,光圈值8.0,曝光补偿-1.3)。
5、夜景拍摄技巧:拍摄夜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光源。如利用路面上的水,或是湖、河的水面。在夜里,光源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或亮斑能大大地丰富画面中的影调,我们可以利用调高感光度或用较长的曝光时间(B门),来完成夜景的拍摄。(下图29小屋灯光在水面的倒影,很好地渲染了夜景的气氛,拍摄参数:ISO感光度800,B门曝光30秒)。
小贴士:ISO感光度
& & 在传统相机中,ISO感光度表示胶卷对光线的感度,有100、200、400等值。感度值越大越适合用于光线昏暗的场所,但却会损失色彩的鲜艳度和自然感觉。数码相机也有ISO感光度设置功能。但是,数码照相机的感光度是指接受光线信号的CCD而言(对光线的灵敏度),数码相机厂家为了方便数码相机使用者理解,一般将CCD的感光度等效转换为传统胶卷的感光度值,因此也有“相当感光度”的说法。数码相机借着改变感光芯片里讯号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来改变ISO值,当提升ISO值时,放大器也会把讯号中的噪声放大,产生粗微粒的影像(躁点)。
& & 在风光摄影中,同传统胶片的原理一样,如ISO100的胶卷适合在阳光灿烂的户外进行拍摄,而ISO400的胶卷则可以在清晨或黄昏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数码相机ISO感光度可参照设置。
& & 6、瀑布、水流拍摄技巧:我们常用慢速拍出瀑布、水流绢般的质感(如下图30因快门速度仅1/4秒,所以使用了三角架,光圈值:8)。也可用高速快门来拍摄四溅的水花,使其充满跃动感。
数码新手上手指南
& & 如果你是一位才拥有数码相机(DC)的初学摄影者,看了上面的文字是不是一下还消化不过来呢?嗯,那就来关注一下最后的“功略秘籍”和“总结陈词”。
& & 1、熟悉和使用好你的相机。这听起来有点像废话,但事实上一些初学者就是把数码相机设到P档(自动)了事。建议大家先好好看看相机的使用说明书,再向有使用经验的影友请教,充分了解自己使用的这台相机的优点和缺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 & 2、注意存储的问题。如果我们要连续在外拍摄好几天,即使你拥有一张大容量的存储卡,在面对美景止不住地一阵咔嚓后,也会遭遇存储卡已满,不得不删除照片的心痛。经济条件好的影友可以随身带上笔记本电脑,每天晚上把白天拍摄的图片存进电脑就腾出了存储卡的空间。或者买一个移动转存器,它仅有巴掌大小,却包含了电池、硬盘和存储卡插槽,拍摄途中可随时将存储卡内的照片转存到其硬盘上。
& & 3、注意电池的问题。一些数码相机的耗电量很大,使用以5号充电电池为动力的数码相机的影友不要想着到景点买几对干电池也能应付。(到时会使你欲哭无泪,呵呵)带足备用电池才是明智之举。
& & 4、选择适当的分辨率。分辨率是影响图像效果的重要指标,拍摄时使用的分辨率越高,所能记录的图像信息就越丰富。如果你想在后期冲印出大尺寸的照片挂在墙上,那就一定要选择尽可能大的分辨率,如果你只是把图片发到网上交流,那么选择低点的分辨率还可以为你节省存储卡空间。
& & 5、偷懒原则。对初学者来说,要完全弄懂测光、曝光补偿等问题可能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有时也可偷偷懒,使用相机提供的夜景、风景等程序模式,但千万不可迷信,切记!还有,虽说跋山涉水装备以轻便够用为原则,但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不用专业的三角架,我们也应带上一个小巧的迷你三脚架。因为对数码相机来说,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特别是家用级的数码相机还有快门时滞问题。
& & 6、不怕浪费原则。数码相机的优势就是不怕浪费,(当然要注意前面所说的存储卡和电池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不同的曝光组合、不同的测光方式等多拍几张,多练是从新手到老手的必经阶段。
& & 7、要有耐性和吃苦的精神。一幅好的风光片子的产生可能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跋涉于崇山峻岭间,守候于清晨或黄昏的凄凄冷风中……无限风光在险峰,你有挑战的勇气吗?
& & 【山水】摄影俱乐部合作媒体-《数码》杂志2004年5期,未经许可,转载必究!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白手起家, 积分 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4 积分
论坛徽章:0
感受自然之美-风光摄影快速入门
感谢山水,呵呵,太棒了!
大富大贵, 积分 127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80 积分
论坛徽章:1
感受自然之美-风光摄影快速入门
学习ing~~收藏~~
家境小康, 积分 10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4 积分
论坛徽章:0
感受自然之美-风光摄影快速入门
山水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收了
白手起家, 积分 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 积分
论坛徽章:0
感受自然之美-风光摄影快速入门
再过些日子,拍秋天的景色是非常好的,大家可要留意哦
白手起家,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论坛徽章:0
感受自然之美-风光摄影快速入门
论坛徽章:1
感受自然之美-风光摄影快速入门
不错不错,图文
摄影版 大部份都没经验交流,就几张PP,没意思
白手起家, 积分 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 积分
论坛徽章:0
感受自然之美-风光摄影快速入门
过几天我也学着拍几张吧
白手起家, 积分 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1 积分
论坛徽章:0
感受自然之美-风光摄影快速入门
偶总是曝光过度!
真是头疼死了!
今天刚洗了一卷儿,近距离拍摄的都有点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逆光风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