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纪念馆:“请问个人可以直接去四行仓库纪念馆

四行仓库守卫战:谢晋元不是团长,“八百壮士”只有三百余人
关键字: 淞沪会战抗战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上海四行仓库谢晋元四行孤军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位于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原是民国时期重要金融机构大陆银行和四行储蓄会的仓库。淞沪抗战爆发后,这里因为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奋战杀敌的事迹而广为人知,四行孤军的故事也因此流传起来。抗战时期脍炙人口的《歌八百壮士》唱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整修之后的四行仓库于8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上海重要的抗战纪念地。然而,这个抗战故事的细节至今仍扑朔迷离。
近期,苏智良与胡皓磊在2015年第7、8期《档案春秋》发表《四行孤军光与影》(一、二),该文对四行孤军故事的诸多细节进行了考证、分析。澎湃私家历史摘编文章部分内容,以期对历史真相有更清晰的认识。
四行孤军是怎么来的?
四行仓库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的联合堆栈,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今西藏路桥)北堍的西侧,东面紧靠西藏路,与公共租界隔街相邻;南面大门正对北苏州路(今光复路);北面倚靠国庆路。仓库分为两部分,东面为大陆银行仓库,西面为四行储蓄会仓库,但一般统称为四行仓库。因为要存放银行客户资产,四行仓库非常牢固,是一栋五层钢筋混凝土建筑,高度超过周边建筑。
1937年10月下旬,中国军队在薀藻浜反攻失败后,日军全线攻击,我军防御核心大场阵地的形势急转直下。大场位于闸北边缘,是通往南翔、真如的要道,同时是中央集团军和左翼集团军的交界处,日军若占领大场,中央集团军即有被夹击歼灭的危险。所以,蒋介石不得不命令全线后撤。但为了配合外交策略,营造中国军队仍在苏州河北岸坚持抗战的印象,蒋介石要求88师孙元良部在闸北继续作战,尽量争取时间。
88师司令部原本在中山大道(今中山北路)31号桥附近的观音堂,中山大道从沪西贯穿到虹口,是闸北战场的大动脉。闸北战事开始后,司令部位置暴露,后来就转移到了四行仓库,这里地处华界、租界的交界处,日军不便发动袭击。在闸北撤退之前,四行仓库就是88师的司令部。闸北撤退后,10月26日,谢晋元率524团1营进驻四行仓库,孙元良在回忆录中称给他们下达了“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这就是四行孤军的由来。
在孙元良回忆录及其他一些书中,提到四行孤军是“配备了特种部队”的加强营,但在当时的文献中并未发现有如迫击炮排的出现,从1营营长杨瑞符对部队的描述看,四行孤军是由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组成,并没有其他特殊兵种入列。
民族英雄谢团长,真的是团长吗?
四行仓库保卫战确实是由谢晋元指挥作战的,但他并不是524团的团长。524团团长是韩宪元,也是一员猛将,他是广东文昌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四行仓库保卫战时,韩宪元带着除1营外的大部分部队在苏州河南岸继续战斗。所以,一些资料和新闻报道中称此时的谢晋元为“谢团长”是不正确的。谢晋元实际职务是少校团附。
谢晋元是广东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7岁,他考入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完成三年预科和一年本科后,弃笔从戎,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926年毕业后即参加北伐战争。在北伐时期龙潭作战后,谢晋元任第1军第21师连长,当时部队驻扎在闸北较久,他对地形比较熟悉。
“八一三”前,张治中领导、驻扎在苏州留园的“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为了上海地区的抗日备战,分批派遣各部队营长以上的干部,前往上海侦察地形。时任第88师262旅参谋主任的谢晋元即被分在了第二批前往侦察的小组,由87师的旅长刘安祺率领,负责侦查闸北虹口的宝山路、八字桥、江湾路一带,特别是对北四川路尽头、天通庵附近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周围进行侦察。淞沪抗战爆发后,第88师最先进入战场迎击日军,谢晋元受命在一线指挥作战。1937年9月中旬,524团团附黄永淮在前线作战指挥时负重伤,被转往后方医院救治,谢晋元才接替成为524团团附。
孤军真的有八百人吗?
在四天四夜的战斗中,四行孤军究竟有多少人始终是个谜。据当时的报道及事后宣传,四行孤军多是以“八百壮士”的名号出现,孙元良回忆录的书名、抗战时期的《歌八百壮士》歌曲都是这么说的。那么,四行孤军究竟有多少人?八百壮士的说法从哪里来?
实际上,10月26日进驻四行仓库后,10月28日晚还有伤员被运出,到10月31日进入孤军营的只有355人。杨瑞符在《孤军奋斗四日记》中对28日晚运出伤员的情形有过这样的描述:
“我当嘱咐出外就医的士兵说:你们出去,有人问四行仓库究竟有多少人,你们就说有八百人,决不可说只有一营人,以免敌人知道我们的人数少而更加凶横,后来轰传世界的八百孤军的数目,就是这样来的。我团五二四的团长本来是韩宪元,而今天一般人误称为谢团长,也就是在折八百的数目字而推测出来的。”
按照杨瑞符的说法,八百壮士的说法是在28日晚伤员送出后,外界才得知的。但事实是,早在当晚伤员运出仓库前,报纸上就称四行孤军为八百壮士或八百孤军了。
10月28日,四行孤军的事迹在多份报纸上同时出现,《申报》、《新闻报》、《大公报》、《中央日报》都采用了中央社的报道:
“闸北我军虽已于昨晨拂晓前大部安全撤退,但此非谓闸北已全无我军踪迹,盖我八十八师一营以上之忠勇将士八百余人,由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率领,尚在烈焰笼罩敌军四围中,以其最后一滴血,与最后一颗弹,向敌军索取应付之代价,正演出一幕惊天地泣鬼神可永垂青史而不朽之壮烈剧戏也。”
稍后的《立报》、《民报》在孤军人数上也是上述说法。而在沪的外国报纸则提供了不一样的数据。《大美晚报》、《字林西报》、《上海泰晤士报》等先后有150人、800人、200-250人的不同说法。可以确定的是,到27日时不断有英军来劝孤军放弃防守,尽早退入租界,但都遭到了谢晋元的婉言谢绝。因此可能在交涉过程中,孤军为了起到震慑日军的效果,向来访英军透露了八百人的数目,而之后杨瑞符在嘱咐出送治疗的战士时也沿用了这个数字。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中央社记者冯有真在发稿时将人数改为八百人,所以报纸采用了八百壮士一说。
这两种说法都有很大可信度。从中外报纸的对比中可以发现,中文报纸报道的口径相对统一,大多是采用中央社27日电文中的800人这个数字,而外文报纸中从最少的40人到最多的500人,大多是报社记者现场估算得出。因此“八百壮士”的说法可能是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
从四行仓库退出后,孤军人数逐渐清晰。其间,报纸对孤军人数、伤亡人数也有披露,但各家说法不一。11月2日,谢晋元在孤军营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证实“四行堆栈内,除有若干沙袋外,并无如许尸体,我在内士军,共为四百二十名,撤退时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余名已殉难外,余者受伤入医院治疗中”。根据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记载,并比较《新加坡路中国士兵拘禁营拘禁兵力实况清单》,10月31日进入孤军营中的实际人数为355人,谢晋元之后与工部局的书信中再次证实了这个数字。
可以得出结论的是,孤军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伊始总人数为420人,在战斗中牺牲或送出治疗的有43人。10月30日12点在布置好各连撤退情况后,清点人数为377人。在撤退过程中有一定人员伤亡,这些受伤的士兵都被送入租界指定的医院,如国际红十字医院、宏恩医院等接受治疗,未受伤而直接进入孤军营的人数为355人。
八百壮士墓
四行献旗,童子军游过苏州河?
在四行仓库的诸多传说中,女童子军献旗最为传奇、也最振奋人心。
女童子军杨惠敏泅水过了苏州河,将国旗送往四行仓库,于是青天白日满地红在四行仓库顶层飘扬,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军队仍在闸北作战。在媒体的渲染下,杨惠敏与四行孤军一样成了上海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四行献旗的传说中,相关的当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说法,然而,关于献旗的经过和细节一直众说纷纭,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作者综合各方面材料认为,四行仓库献旗真相基本是这样的:
10月27日晚,杨惠敏从尼姑庵难民服务营走出,至新垃圾桥北堍向孤军喊话,在得到孤军要求一面国旗的回复后,杨惠敏于当晚将一面尺寸较小的国旗送至仓库。28日上午,市商会接到谢晋元来电,要求提供一面大幅国旗。中午时分,杨惠敏带领一名四行仓库的便衣人员在市商会领取了一面新国旗和部分物资,并在晚些时候渡返北岸。28日晚十点至十一点,载有用麻袋包装的物资和一面大国旗的卡车从北市商会会址开出,运往四行仓库, 29日四行仓库即升起两名大国旗,并将杨惠敏所献的小国旗悬挂于窗口。
当时的报纸对此事多有报道,但内容略有差异——“四行仓库朝南窗口有两幅国旗悬于左右,崇楼屋顶则高揭长约六尺阔约四尺之国旗一面”,或是“市商会派女童军送赠青天白日国旗一面,他们已把它挂在窗口,半夜又有人送去巨大国旗二面,今晨将飘扬于四行仓库顶上”,或是“四行仓库屋顶,原有我国旗飘扬,昨晨我壮士又在毗连的大陆银行仓库屋顶悬挂一国旗,临风招展,互相辉映”。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四行仓库中至少有三面国旗悬挂出来,其中一面就是由杨惠敏所献。
至于渡河献旗的传言,作者认为这与其他传说一样,属于历史的层累现象,虽然杨惠敏在回忆录中称自己是渡河返回的,但基本可以认定,杨惠敏献旗是事实,但渡河恐怕是夸张的宣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钟晓雯为什么说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才是中国军人真正的铁血军魂?
导读: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局部战役的胜利,就是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
由于种种原因,动员了全国力量而声势浩大的淞沪会战以失利告终,各路残缺不整的军队开始转移,四行仓库就成为掩护大军撤退的最后的屏障。同年 10月下旬,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奉命率该团一营为基干,组成了400余人的加强营,驻守四平仓库,以阻击日军的西进追击。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闸北苏州河西岸老匣桥北端的一座混凝土建筑,厚度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局部战役的胜利,就是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由于种种原因,动员了全国力量而声势浩大的淞沪会战以失利告终,各路残缺不整的军队开始转移,四行仓库就成为掩护大军撤退的最后的屏障。同年 10月下旬,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奉命率该团一营为基干,组成了400余人的加强营,驻守四平仓库,以阻击日军的西进追击。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闸北苏州河西岸老匣桥北端的一座混凝土建筑,厚度很大,日本坦克无法打穿其混凝土墙壁,由于是四家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故称为“四行”。在淞沪会战中,这里一直是88师师部,因此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河对岸是英国租界,所以日本军队不敢用重炮和重磅炸弹轰炸四行仓库。此外,仓库旁边是一个巨大的煤气储藏罐,其中储存了大量的煤气,也让日军在重炮的使用上投鼠忌器。10月26日,谢晋元率部进入仓库,立即按照地形和建筑,本着利于防守的原则,安排加固阵地,调整兵力和武器配备,并建立了一支不惧生死的敢死队。对岸租界的英军看到这么一支小部队,就要阻挡日军的进攻,感到难以置信,便询问守军有多少人。谢晋元回答:八百人。这就是事后流传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由来。次日清晨,日军在炮兵和坦克的掩护下,向四行仓库发起了第一次进攻。日军虽然全面包围了仓库,但惟恐误炸了公共租界而引起国际争端,所以,不敢使用飞机和重炮,只好用轻型火炮轰击,以步兵为主发动进攻。仓库内的中国守军沉着应战,边打边修工事边轮换睡觉,仅用两个小时,就在轻松写意间将日军击退,毙敌八十余人。午饭之后,日军增派大批援军,直抵苏州河边。谢晋元在在楼上窗口观察敌情,当日军接近到四、五十米时,谢晋元当即下令开火,在仓库外面的敢死队也忽然投弹、扫射,与楼上形式交叉火力,顿时撂倒了一片日军。激战二小时后,敢死队撤回了仓库,几十名日军企图偷偷跟进偷袭,仓库内的守军放过了自己人后,立即用机枪和集索手榴弹将日军暴揍一顿,这几十个日军大部留尸当场。当日战斗,日军死亡200多人,大败而归。守军无一阵亡,只有数人轻伤,大获全胜。四行仓库的枪炮声,让上海市激奋了,还有一支自己的军队留在上海,他们仍在战斗,民心大振。28日,愤怒的日军发誓要吃掉四行仓库这只拦路虎,加强进攻兵力,火力异常凶猛,四行仓库的攻守立刻进入白热化。在突破四行仓库外围阵地后,十几个日军潜至仓库底层,企图用烈性炸药炸毁底层墙体,以打开突破口。而此处恰好是一个射击死角,如果日军的行动成功,四行仓库的防守立刻就结束了,谢晋元等人焦急万分。在这紧急关头, 敢死队员陈树生身上捆满了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从六楼纵身跳进了这队日军中间,一声巨响后,陈树生与十几个日军同归于尽,后面的日军惊吓的屁滚尿流而去。谢晋元饱含热泪,目睹了手下勇士的壮烈牺牲,他为这样的舍生取义而骄傲。他相信,有这样的勇士在,阵地不会丢,国家不会亡。这一天的残酷战斗中,谢晋元亲手击毙日军官佐两名。当日夜,深知困于数万日军之中、生还无望的谢晋元用一根木炭在仓库的墙壁上留下自己的遗书: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在千万人的亲眼观战之下进行的,苏州河北岸,每天都聚集着上万的人为国军助威,最多的时候,超过了十万人。每当日军要进攻时,“观众”们就要么喊话、要么举起大黑板,指示敌军的主攻方向,并集合起来高唱《八百壮士之歌》于以声援。28日深夜,年方十八岁的少女杨惠敏,穿过横飞乱舞的枪弹,给守军送来一面青天白日旗。没有旗杆,用两根竹竿连接而成;没有音乐,只有时常响起的冷枪声;没有典礼仪式,只有在炮火硝烟中,十几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军人,烟熏火燎的面容上流下了两行热泪,举手向国旗敬礼……29日清晨,在苏州河南岸的大楼顶上、堤岸边、街道上,数不清的人忽然看见了四行仓库平台上升起了一面中国国旗,在四周日军“太阳旗”包围中猎猎飘扬,异常耀眼,光彩夺目,人们纷纷脱掉帽子、高举双手致意,高喊“中华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也是当时全上海唯一升起的中国国旗!日军炸断了仓库的水源,但守军忍着干渴,干吃生米生豆子,极其艰苦。苏州河对岸的英租界的一位武官,也深为中国军人坚守死地而敬佩,曾多次托人婉劝孤军放下武装,特许他们退入英租界内,并承诺保障其生命安全。谢晋元婉拒了英国军人的好意;“我们是中国军人,宁愿战死在闸北这块死地之内,也决不放弃杀敌的责任,没有命令,死也不退!”就这样,谢晋元带领中国守军的勇士们,孤军据守,先后打退了日军六次大规模的疯狂攻击,以微弱的代价,坚守住了阵地,击毙日军官兵的数量,超过了守军的人数。11月1日,谢晋元接到最高统帅部的撤退命令,虽已抱定必死之决心,万般不愿撤出阵地,但军令如山,无奈之下,率部退过苏州河,进入英租界。原本一向瞧不起中国军队的英国军人,在目睹了这场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四行保卫战后,对中国军人表示出了由衷的敬意与友好。英军驻上海总司令史摩莱少将,亲自来到苏州河新垃圾桥边,指挥英军压制日军火力,掩护勇士们撤退。谢晋元率部退出后,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所有参加四行仓库守卫战的官佐、士兵一律晋升一级。谢晋元从中校团副上升为上校团长,并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一枚。这就是“淞沪会战”中的最后一仗 ,是打出了中国军人壮烈、英勇、血性的一仗,也是中国抗战真正的首胜之战。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才是中国抗战真正的铁血军魂,一直鼓舞着全国的抗战,直到日本投降。日,四行仓库八百壮士中留下姓名的212人中,唯一在世的杨养正走完了96岁的路。
热门评论4楼7楼5楼介绍/四行仓库
抗战期间的四行仓库,弹孔清晰可见四行仓库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的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的西北角,地址为光复路1号。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创建于1931年,它原是四间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所以称为"四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谢晋元中校率领数百名士兵由日下午至10月31日抵抗了日本军队的进攻四天,掩护88师撤退到上海郊区。十余名士兵战死,三十余人负伤。毙敌200余,伤敌无数。四日后,由于国民党军已达到拖延日本军的目的,于是接受英国调解。10月31日凌晨二时,由宋子文电话转达蒋介石撤退的命令后,谢晋元和国民党士兵才撤退到英租界。在英租界,全体官兵被缴械,并受到英国方面暂时软禁,后被释放。壮士乘坐军用卡车离开时,收到民众夹道欢送。然而团长谢晋元一年之后遇刺身亡,杀手是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兵痞。一方面,由于当时四行仓库临近南岸的公共租界,谢晋元的防守尽为当时逃避到租界的大量平民和外国人士所目睹,其中上海战时服务团的女童军杨惠敏在10月28日午夜冒险夜渡苏州河送了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给守库士兵。另一方面,谢晋元的防守被认为是有意地造成中国军队不屈不挠的现象和向外国显示中国抵抗日本的决心。因为通常军事命令只要上级指示便行,无需文官如宋子文这样的高调转达撤退命令。另外谢晋元进驻仓库当夜,曾有英国士兵询问驻兵有多少人,谢晋元为了壮大声势,回答八百人,遂造成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事迹。事实上只有四百多名士兵防守。现在的四行仓库
事件起因/四行仓库
大背景四行仓库从日开始日本以卢沟桥事变为借口进行全面侵华。当日军在中国北方横行的同时又于同年8月13日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尽管面对着后勤保障不利、士兵训练不足及缺乏空中及重炮支援等困难,国民革命军仍固守着几近成废墟的上海。但日军并没有攻击位于上海的外国租借地,表面上仍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尽管事实上与其关系十分紧张。直到四年后日本决定向同盟国宣战,日军才占领上海的外国租借区。到日国民革命军在上海闸北区的抵抗日渐艰难。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命令该区所有军队撤出,以防卫上海西部郊区,同时命令第三战区代理司令长官顾祝同让精锐的第八十八师单独留守。这样做一是为了拖延日军进攻速度,二是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在抵抗日本侵略战争上的坚决态度,并以此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此时九国公约签字国正好将于当年11月6日召开会议。顾祝同本人出于个人感情并不愿意让第八十八师留守,因为他曾是第二师(第八十八师整编前的番号)的指挥官。顾打电话向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传达命令,而孙强烈反对这一计划。之后孙又将自己的参谋长张柏亭派到离前线20公里的顾祝同的司令部反复协商。无论是顾祝同、孙元良还是张柏亭都不会违抗蒋介石的命令,但孙经张向顾建议,既然是出于政治的目的,那么留守闸北的部队,兵力多是牺牲,兵力少也是牺牲。同时,守多数据点是守,守一二个据点也是守。顾祝同最后同意第八十八师留出一团兵力,留守地点则自行处置。张柏亭回到第八十八师师部四行仓库后,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作为固守据点,但觉得一团兵力仍然过多,在最后撤离之前,又决定只留一个加强营就够了。于是就以第524团第1营为基干,配属必要的特种部队,组成了一个四百多人的加强营。由中校团副谢晋元、少校团副上官志标,和少校营长杨瑞符率领。10月26日晚10点驻扎与上海北站的第524团接到命令要求撤回位于四行仓库的师部。第一营营长杨瑞符面对这条要求其撤出已坚守两个多月的阵地的命令一开始难以接受,但在得知孙元良是让第一营防守四行仓库后便同意撤退。位置重要四行仓库是位于上海闸北区苏州河西岸的一座混凝土建筑,很大的厚度,日本坦克无法打穿其混凝土墙壁,在新垃圾桥(台湾地区读:Lèsè Qiáo,今西藏北路桥 )西北沿。是四间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所以称为“四行”,建于1931年,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由于先前被当作第八十八师师部,因此仓库中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河对岸是英国租界,所以日本军队不敢用重炮,以及重磅炸弹轰炸四行仓库。
事件经过/四行仓库
接守四行谢晋元接守了四行仓库后,立即指挥官兵用仓库内储存的物资与沙包,将底楼的门窗全部封死,2楼以上的门窗堵塞一半,以利于投弹、射击。为了警戒并最大限度地消灭日军,谢晋元亲自把握了一支敢死队,沿苏州河仓库两侧构筑起沙袋工事,以阻击日军偷袭。首次攻击27日早晨,天色还灰蒙蒙时,日军大摇大摆地在重炮与坦克的掩护下,向四行仓库进行了首次进攻。日军虽然全面包围了四行仓库,却也明白了这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面对这座六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日军的坦克冲不垮坚固的工事,虽然有飞机,但是不敢胡乱投弹轰炸,惟恐误炸了公共租界的地面,引起国际争端,甚至连远程大炮都不敢施放,这里东、南面都是租界地盘,日军只好用轻型炮火乱轰了。四行仓库内的中国守军任凭日军的炮火乱轰乱炸,该修工事的修工事,该睡觉的就睡觉,全然没有把外面的小日本鬼子放在眼里面。二小时后日军无奈地结束了第一次的攻击。再次攻击下午二点,日军派来了大批援军,直抵苏州河边。谢晋元在在楼上窗口观察敌情,当日军接近到四、五十米时,谢晋元当即下令开火,在仓库外面的敢死队也忽然投弹、扫射,与楼上形式交叉火力,顿时撂倒了一片日军。激战二小时时,敢死队撤回了仓库,几十名日军企图偷偷跟进,仓库内的守军放过了自己人后,立即用机枪,集索手榴弹朝日军狂打了一顿,这几十个日军大部留尸当场。第一天的战斗,日军死亡200多人,大败而归。我军无一阵亡,只有几个轻伤,可说是大获全胜了。拼死坚守28日,恼羞成怒的日军这天豁出老本,非要拨掉四行仓库这颗眼中钉,战斗的激烈巳无法述说,当日军突破四行仓库外围阵地后,有一小队十几个日军,潜至仓库底层,企图用成包的烈性炸药,炸毁底层墙体,借以打开一个突破口。这里恰是一个射击死角,这要是让日军炸开一个大口子出来,四行仓库就算是完了。在这紧急关头,忽然一名叫陈树生的敢死队员,身上捆满了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从六楼跳进了这一小队日军是中,一声巨响后,敢死队员陈树生与十几个日军同归而尽,后面的日军全惊呆了。谢晋元看着楼下的浓浓烟火,他流泪了,他为手下有这样的勇士流泪,他为勇士的舍生取义之英雄气概流泪。他相信,有这样的勇士在,阵地不会丢,国家不会亡。这一天的残酷战斗中,谢晋元亲手击毙日军官佐两名。四行守卫战,真正是一场空前绝后战场奇景,一场有成千上万人亲眼观战的敌我厮杀。每当日军要进攻时,苏州河对岸的“观众”,就举起大黑板,告诉中国守军敌军的主攻方向,并集合起来高唱《八百壮士之歌》(*注),于以声援。四行仓库隔着苏州河的英租界里的一位武官,也深为中国军人坚守死地而敬佩,曾多次托人婉劝孤军放下武装,特许他们退入英租界内,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谢晋元婉拒了英国军人的好意说;“我们是中国军人,宁愿战死在闸北这块死地之内,也决不放弃杀敌的责任,没有命令,死也不退!”危难时刻28日夜,一名14岁的童子军杨惠敏(女),她在目睹了中国守军与日军的浴血奋战后发现,四行仓库四面被重叠的‘太阳旗’,‘米字旗’包围着,她突发奇想,假如在四行仓库顶上插上一面中国的国旗,这该是多么地鼓舞人心,而表现出我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不可侵犯。于是,在这天夜色深浓之时,杨惠敏在内衣上包裹着一面大大的国旗,穿上童子军制服后,便静静地各四行仓库爬去。半路上忽然枪炮声大响,她以为是敌人发现了她,于是急忙趴在地上,稍后仔细一看,原来是日军在向四行仓库进行夜间攻击。过了一些时间,炮火声慢慢地停了下来,于是,她又开始爬行,终于爬到了四行仓库东侧的楼下。谢晋元团长(中坐者)与坚守四行仓库的第一营四位连长谢晋元与营长杨瑞符白天巳从河对面的大黑板上知道了有人要来送国旗,但是万万想不到的是由一个14岁的女孩子送过来的,面对着杨惠敏递上来的一面被汗水浸透了的国旗,四行仓库内的勇士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热泪。29日拂晓,曙色微明之中,四行仓库的顶楼平台上,站着二十来人,庄重地举手向缓缓上升的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敬礼。这一天,在苏州河南岸的大楼顶上、堤岸边、街道上,数不清的人群忽然看见了四行仓库平台上升起了一面中国国旗,在四周日军的‘太阳旗’包围中猎猎飘扬,显得是如此地醒目,如此地光彩夺目,人们脱帽、挥手致意,高喊“中华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撤退谢晋元带领中国军的勇士们,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攻击,击毙日军数百人,直至到11月1日,谢晋元接到最高统帅部的撤退命令后,才率部退过苏州河,一向瞧不起中国军人的大英帝国军人,在目睹了这场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四行保卫战后,对中国军人表示出了由衷的敬意与友好。英军驻上海总司令史摩莱少将,亲自来到苏州河新垃圾桥边,指挥英军压制日军火力,掩护勇士们撤退。谢晋元率部退出后,南京国民政府发令;所有参加四行仓库守卫战的官佐、士兵一律晋升一级。谢晋元从中校团副上升为上校团长,并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一枚。这就是在“淞沪战争”中的最后一仗 ,也是打出了中国军人壮烈、英勇奇迹的一仗。
事件影响/四行仓库
谢晋元的遗体被埋葬在其孤军营宿舍门前的小花园内。1947年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北火车站到四行仓库的那条路改名为晋元路,将与孤军营一墙之隔的胶州公园改名为晋元公园,并将附近一所中学改名为晋元中学。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虹桥万国公墓重建其陵墓,“表彰他‘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1986年谢晋元的家乡广东蕉岭为其树立纪念碑,将其母校改名为“晋元中学”。四行仓库经过改建后现今仍然存在,部分空间被改为纪念馆用来纪念四行仓库保卫战。展览厅开放时间是每周五的下午1:30-4:00。其大部分仍被用作仓库归属上海百联集团,甚至在三楼还有一家保龄球馆。1938年八百壮士的事迹被拍成同名黑白电影,1976年又于台湾拍摄了彩色同名电影(由林青霞扮演女童军杨慧敏)。2005年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电信发行了一套主题电话卡,其中一张为四行仓库。由杨慧敏送入四行仓库的那面旗现存于台北市国军历史博物馆。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9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28:19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四行仓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