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吃什么好推拿后有串动性的疼痛是怎么回事?

中风、偏瘫的推拿治疗方法汇集
我的图书馆
中风、偏瘫的推拿治疗方法汇集
偏瘫的推拿治疗&&&&一、适应症&&恢复期、后遗症期。&&&&二、辨证施治包括三部分&& ﹙一﹚辨证分型:&&& 本证以单侧上下肢无力,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等为主症。初期患者肢体软弱无力,知觉迟钝或稍有强硬,活动功能受限,以后逐渐出现强直挛急,患者姿势常常发生在改变和畸形等。&& ﹙二﹚治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三﹚基本治法&&&【背及下肢部操作】&& ﹙1﹚手法:滚、按、揉、搓、擦等法&& ﹙2﹚穴位及部位: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风市、伏兔、膝眼、解溪。&& ﹙3﹚操作&&&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侧面,先施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2~3次,重点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再在脊柱两侧用滚法治疗,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椎两侧、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治疗部位。同时配合腰后伸和患侧后伸的被动活动。约5分钟。&&& 2.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在上﹚。自患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用滚法治疗,以髋关节和膝关节作为重点治疗部位。约3分钟。&&& 3.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在侧面,用滚发在患侧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向下至髋关节及足背部治疗,重点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时配合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和整个下肢内旋动作。再用拿法施与患侧下肢,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内侧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治疗。按、揉风市、膝眼、阳陵泉、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约3分钟。&&&【上肢部操作】&&&﹙1﹚手法:滚法、按、揉、拿、捻、搓摇等法。&&&﹙2﹚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3﹚操作:&&& 1.用滚法自患者上臂内侧至前臂进行治疗,肘关节及其周围为重点治疗部位。在进行手法的同时配合患肢外展和肘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按、揉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继之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滚法治疗,同时配合腕关节及指间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手指关节可配合捻法。约5分钟。&&& 2.患者取坐位。用按法于患侧肩部周围及颈项两侧,在进行手法时,配合患肢向背后回旋上举及肩关节外展内收的被动活动。然后用拿法自肩部拿至腕部,往返3~4次,配合活动肩、肘、腕部摇法,最后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2~3次。约3分钟。&&&【头面颈项操作】&& ﹙1﹚手法:按、抹、扫散、拿等法。&& ﹙2﹚穴位及部位:印堂、睛明、太阳、角孙、风池、风府、肩井。&&&﹙3﹚操作:&&& ①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前面,用抹法自印堂至太阳往返4~5次,同时配合按、揉睛明、太阳。再用扫散法在头侧胆经循行部位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毎侧20~30次,配合按、揉角孙。约二分钟。&&& ②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侧面,按揉颈项两侧,再按风府、拿风池、肩井。&&& ③治疗如下:医者在患者一侧,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阳白、睛明、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往返治疗,并可用揉法或按法先患侧后健侧,再配合应用擦法治疗。接上式,用一指禅推法施与、风池及项部,随后拿风池、合谷结束治疗。&偏瘫的推拿疗法  【概述】  偏瘫又称偏枯、半身不遂,是指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兼见口眼?斜,舌强语涩等症的一种疾患,大多为中风引起的后遗症,发病以老年人为多见,大部分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本病的发生主要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以恼怒、饮酒、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发。临床上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中经络者病情较轻,病位较浅,一般无神志改变,仅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不利;中脏腑者病情较重,病位较深,主要表现为神志改变。?僻不遂,昏迷时间长,预后差。按摩治疗多限于前者。  本病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中风两周后即行按摩,其原则是疏风祛痰,活血和络,平肝熄风,通过手法能降低血压,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促进偏瘫肢体恢复、缓解口眼喁斜,语言不清等症状。  【按摩疗法】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会、大椎、风池、风府、太阳、颊车穴各1分钟;再用禅推法从印堂经阳白、迎香、下关推至地仓穴,往返来回操作10分钟;最后用拇、示(食)、中指捏拿颈项两侧及肩井穴2分钟。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  (2)取坐位,家人用扌衮法扌衮肩关节周围2分钟;再用拇指、示(食)中指从肩部拿至腕部,并配合活动肩、肘、腕关节,反复进行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肩髃、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穴各2分钟;最后用双手掌及指,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进行3次,并用捻法捻手指关节5分钟。  (3)取仰卧位,家人用攘法自患侧下肢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至踝关节及足背部,重点在伏兔、膝眼(屈膝,在髌韧带的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见图3-53)、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往返操作3遍,并配合被动伸屈活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内旋整个下肢;再用拇、示(食)中指拿患侧下肢内侧,以大腿内侧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往返操作3遍,并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风市、膝眼、阳陵泉、解溪穴各1分钟;最后用双手掌搓整条患侧下肢2分钟,并用捻法捻足趾关节2分钟。  (4)取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家人用扌衮法自患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关节、小腿外侧扌衮至踝关节,以髋关节、膝关节为重点,往返操作3遍。  (5)取俯卧位,家人用掌按法按揉背部脊柱两侧,重点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自上而下重复操作3遍;再用攘法扌衮脊柱两侧,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椎两侧、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并配合腰后伸和患侧髋后伸的被动活动,反复操作5分钟。&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如果久病不愈,很可能造成营养代谢障碍。而头部按摩则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大脑功能,缓解偏瘫症状。临床表现&&&& 轻度偏瘫患者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单侧肢体活动不利,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特效穴位&&& &印堂穴、神庭穴、太阳穴、阳白穴、头维穴、百会穴、率谷穴、风池穴、风府穴辅助按摩&&& 1.按摩者将双手拇指交替置于被按摩者的印堂处,自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穴30~60次,持续23分钟(图①)。&&& 2.按摩者双手拇指指腹从被按摩者前额正中间分抹向两侧太阳穴处,按揉太阳穴12分钟。&&& 3.按摩者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被按摩者阳白、头维、神庭、百会、率谷、风池、风府各穴,每穴按揉5—10次,至局部有胀痛感最佳。偏瘫重在预防&&&&& 眼睛突然黑了一下,或者突然就不会说话了;走着路,胳膊和腿突然不会劝了。如果有类似症状,千万不要大意。这可能就是偏瘫的预誓信号。预防偏瘫,只有靠体检。尤其是年龄超过55岁的人,或患有冠心病、高血脂的病人,体检时,一定要做颈动脉检查,避免偏瘫发生。治疗中风按摩的穴位&中风通常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患有关,所以穴位按摩疗法同,相似,此外还需要缓解病人的手脚麻痹等症状。治疗中风按摩的穴位(1):刺激本穴位能够改善全身的不适症状,可以有效缓解手脚麻痹。百会位于头顶中央。穴位找法:连接两耳之间的直线和眉间中心的直线的交点,即头顶处。操作:医者在后面以手包住病人头部,用左右手拇指轻轻指压穴位。(2)天鼎:按摩该穴可以调节血液循环,能够改善颈部与肩部的酸痛。天鼎位于胸锁乳突肌,斜方筋和锁骨所形成的三角形凹陷中心,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和缺盆穴连线中点。操作:医者站在病人后侧,以一手支撑病人身体,另一手指轻揉穴位。(3)内:反复轻敲能缓解病人手脚麻痹。内涌泉位于靠脚跟方向的凹陷处。穴位找法:将足部5个脚趾用力弯曲,则会产生凹处。涌泉即在此处,比此略靠拇趾的穴位为内涌泉穴。以脚拇趾根部隆起为基准找寻,即位于靠脚跟一侧。操作:握拳左右交互反复轻敲,有降的作用。同时可以用力揉压旁边的涌泉穴,有增进血液循环的作用。(4)内关:和手背侧的外关穴相对应的穴位。加以指压可以有效地达到活血化淤的作用,进而缓解中风患者的症状。内关位于前臂手掌侧中心线上。穴位找法:将一手手掌朝上而弯曲手腕,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3指宽的中央。操作:医者或者病人自己以拇指用力指压本穴位。(5)臂臑:指压本穴位能有效缓和肩部疼痛对因疼痛而使手臂没有办法举高的症状有效果。臂臑位于手臂外侧。穴位找法:将手臂朝正侧方举起,从肩膀到肘部分的三角肌会隆起之处。该三角肌,到手臂中央为好。压迫其附近,可摸到皮肤下面的肱骨。臂臑在其凹陷中,加以压迫,从上臂到肘方向会感觉疼痛。操作:医者用一手支撑病人手臂,另一手拇指指压穴位。除了指压外,抓住前臂部由上往下进行按摩更有效。中医推拿治疗中风偏瘫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以一侧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舌强语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专业人士表示:中医学称为“”、“卒中”、“偏枯”。它是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病人尚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发生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为风所害。《诸病源候论》指出:“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不论是外感之风或者内动之风,必以肝木为之内应。肝喜条达,肝阳易升,肝气以疏泄为顺。若肾阴不足,或肝血亏损,则可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神明不能自主,故病人出现意识模糊,神志不清。肝主筋藏血,血虚阴亏,筋脉失养,因而口眼歪斜,舌强语涩,肢体偏废不用。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认为:治疗应以“治痿独取阳明”为指导,重点在手、足阳明经施术,其次是膀胱经。&&&&&& 1.病程在半年以内者为初期,治以活血化瘀为主;&&&&&& 2.半年以上者为后期,治以补益气血为重,以扶正固本、强筋壮骨。&&&&&& 3.病程若在一年以上者,则推拿效果较差。&&&&&&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提醒:治疗中风时间较长,故在治疗过程中应视病情的变化而改变手法的刺激量、操作时间和重点部位等,具体如下: && 1.中医推拿治疗中风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2.中医推拿治疗中风基本操作:手法:滚、按、揉、搓、擦等法  (1)头面及颈项部操作:患者取坐位、仰卧位或俯卧位。推印堂至神庭2~3分钟:依次一指禅推印堂、睛明、阳白、鱼腰、太阳;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人中等穴,往返1~2次,并配合抹、按、揉2~3分钟;扫散头部两侧(重点在少阳经)1~2分钟,拿五经1~2分钟,擦面部1~2分钟。  (2)上肢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沿患肢外侧、前侧、内侧往返掖2~3分钟,以肩关节、肘关节及其周围为重点,同时配合患肢外展和肘关节屈伸的被动活动;按揉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穴各一分钟;推抹腕部、手背、手掌各一分钟;理五指1~2分钟,同时配合腕关节及指间关节屈伸的被动活动;捻五指1~2分钟,配合拔伸手指一分钟。  (3)背部及下肢部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仰卧位。自上而下按揉脊柱两侧2~3遍,重点在天宗、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掖脊柱两侧2~3分钟;掖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后部各1~2分钟,以腰椎两侧、环跳、殷门、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同时配合腰部后伸和患侧髋关节后伸的被动活动。  3.中医推拿治疗中风的施治方法  沿督脉和膀胱经自上而下推腰背部2~3遍;自上而下按揉膀胱经诸背俞穴2~3遍;推桥弓2~3分钟;擦腰骶部2~3分钟。或一指禅推、按揉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穴各一分钟;摩腹2~3分钟;按揉百会、足三里等穴各一分钟;擦督脉2~3分钟。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提醒患者推拿治疗应注意以下事项:  1、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中医推拿治疗。&  2、推拿力度要适中,体形肥胖者力度易偏大、体型瘦弱者力度易偏小。  3、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活动能力者应配合进行日常生活锻炼: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可适量进食具有防治血栓形成的方,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5、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文章来源:古方中医网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如果久病不愈,很可能造成营养代谢障碍。而头部按摩则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大脑功能,缓解偏瘫症状。临床表现&&&& 轻度偏瘫患者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单侧肢体活动不利,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特效穴位&&& &印堂穴、神庭穴、太阳穴、阳白穴、头维穴、百会穴、率谷穴、风池穴、风府穴辅助按摩&&& 1.按摩者将双手拇指交替置于被按摩者的印堂处,自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穴30~60次,持续23分钟(图①)。&&& 2.按摩者双手拇指指腹从被按摩者前额正中间分抹向两侧太阳穴处,按揉太阳穴12分钟。&&& 3.按摩者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被按摩者阳白、头维、神庭、百会、率谷、风池、风府各穴,每穴按揉5—10次,至局部有胀痛感最佳。偏瘫重在预防&&&&& 眼睛突然黑了一下,或者突然就不会说话了;走着路,胳膊和腿突然不会劝了。如果有类似症状,千万不要大意。这可能就是偏瘫的预誓信号。预防偏瘫,只有靠体检。尤其是年龄超过55岁的人,或患有冠心病、高血脂的病人,体检时,一定要做颈动脉检查,避免偏瘫发生。&&中风的按摩治疗法核心提示:按摩治疗中风具有双向调节(溶栓和止血)的作用,可解除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  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包括形成、、;出血性中风包括、等。中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在发病前常有头晕、乏力、手脚麻木等症状,或者有多年的或等病史。发病后常突然昏倒、口眼歪斜、肢体抽搐或软瘫,当日或数日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等。  按摩治疗中风具有双向调节(溶栓和止血)的作用,可解除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过去,许多人在为中风患者按摩时只将重点放在手脚上,故收效甚微。下面就给您开具一张简便有效的中风按摩治疗的处方:  ◇按摩步骤:先按摩患者的肩颈部和头面部,再按摩腰背部,最后按摩上下肢和胸腹部。  ◇按摩力度:先轻后重,循序渐进。  ◇按摩次数:每天可按摩1次,每次按1小时。  ◇按摩方法:在患者发病的一个星期内可让其取半卧位(保持头高脚低位)进行按摩,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让患者取仰卧、侧卧和坐位。具体的按摩方法如下:  1.头颈部按摩:①可用手指拿捏患者肩颈部的斜方肌和相关的督脉、膀胱经、大肠经、三焦经等穴;②用手指按摩患者肩颈部的肌肉和天柱、哑门、风池、肩井、廉泉等穴;③用手指揉按患者头面部的肌肉和百会、囟会、印堂、太阳、人中等穴。  2.背腰部按摩:可用手指或掌根部揉按患者背腰部的竖脊肌、腰方肌、脊柱和相关的督脉、膀胱经等穴。& & & & 3.上肢按摩:可用手指拿捏、揉按患者患侧上肢的肌肉和天府、曲泽、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等穴。& & &4.下肢按摩:可用手指拿捏、揉按患者患侧下肢的肌肉和血海、足三里、委中、涌泉等穴。& & &5.胸部按摩:可用手指揉按患者胸腹部的肌肉和华盖、玉堂、膻中、中脘、天枢、气海等穴。中风偏瘫的按摩与推拿&  按摩与推拿  患者俯卧位,按压背部天宗、肝俞 、胆俞、膈俞、肾俞、秩边,再用滚法松解之。  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用擦法、滚法治疗患侧部位。  用拿法治疗患肢的软组织。  点穴,如膝眼、委中、承山、伏兔、风市、解溪等。  最后以搓法而结束。&。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电生理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15年10期
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电生理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改良Rankin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选取在岳阳医院住院和门诊的脑梗塞患者,发病150 d内,且Brunnstrom2-4级,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推拿治疗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以痉挛患者上肢肌电图的H反射的H/M比值为指标,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对推拿改善痉挛进行客观评定。目的:通过推拿治疗观察患者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并以痉挛患者上肢正中神经H反射的H/M比值为指标,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对推拿改善痉挛进行客观评定。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脑梗塞患者60例。分别观察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BI指数、改良Rankin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再从两组中随机选取20例痉挛患者,进行上肢正中神经H反射测定,以客观的神经生理指标判定推拿对痉挛的治疗作用。结果:1在改善运动功能方面、ADL方面、社会参与能力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14 d、21 d、90 d 3个时间点,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在改善电生理指标H/M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中风后痉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独立生活水平等指标,具有临床疗效。2推拿组可以改善中风后痉挛上肢的H/M比值变化。但在本研究条件下未发现推拿组比对照组效果更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244.1【正文快照】:
Clinical Research on Tuina Treatment for Body Dyskinesia Post-strokeSUN Pingping1,QI Rui2(1.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hanghai 2004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泽新,陈卫华;[J];按摩与导引;2003年01期
邱建伟;;[J];按摩与导引;2007年04期
齐瑞,严隽陶;[J];江西中医药;2005年04期
王彩丽,尹爱兵;[J];山东中医杂志;2003年02期
王玉霞,刘兰芳;[J];社区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凌方明,陈景亮,高敏;[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年07期
郭瑞友;马晓维;毛德军;;[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林成杰;梁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李红玲;徐凌娇;岳崴;刘春辉;潘拴针;王淑英;;[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李书林,蒋晓江,许志强,严家川,姚国恩,周海鹰,刘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红五;韩为;王颖;张闻东;;[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孙奎;郑根贤;朱俊琛;周忠良;宋阳春;刘德春;;[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孙善斌;杨骏;;[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1期
董赟;郝盼富;王二真;黄剑;陈冲;;[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3期
魏涛华;杨文明;;[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3期
董赟;郝盼富;王涛;刘丽丽;王二争;黄剑;;[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6期
吴建贤,王斌;[J];安徽医学;2000年06期
洪永锋;钱红;;[J];安徽医学;2008年06期
夏清;曹晓光;穆景颂;董学超;;[J];安徽医学;2009年12期
肖洪波;陈瑞全;朱宗俊;罗金发;杨俊杰;余伟;;[J];安徽医学;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华东;李文奇;冯晓东;席建明;张斌;李桥军;;[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郭铁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赵艳玲;李文纯;;[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赵艳玲;李文纯;;[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金妹;朱美红;陈峤鹦;傅建明;李岩;;[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黄斌;朱高峰;;[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王元元;刘晓鹰;王元新;;[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杨昆鹏;蒲朝刚;;[A];二○○九年重庆市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温炳玲;高艳;刘婷;俞凤红;禹咏梅;周文影;;[A];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与康复——首届全国骨伤专科专院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吴大鸿;刘晓娟;吴立新;王明书;;[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锦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付海燕;[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郎建英;[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孙洪颖;[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王傅;[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金熙哲;[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冯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付弋;[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刘勇;[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曾庆云;[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路定珍;[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唐云峰;[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高煜森;[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于志刚;[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曾子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郇靖;[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边静;[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刚;[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仁静;[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山元,曾文,杜德坤,叶更新,邱健行,陈宁;[J];按摩与导引;1998年05期
陆智东;[J];按摩与导引;1999年03期
杨永谦,谢剑;[J];按摩与导引;1999年03期
周光辉;[J];按摩与导引;2002年06期
褚海林,詹红生,侯群,王珏,蔡小英,阮继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陆维娜,曹晓岚;[J];北京中医;1994年01期
刘小艳;付耀高;赵志华;;[J];广东医学;2006年11期
秦茵;[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3年04期
王俊华;李海峰;何小阔;;[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5年04期
张梅,李志祥,戴家兰,方锦华,余传庆;[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秀瑶;陈立典;;[J];针灸临床杂志;2007年04期
李永红;王小兵;;[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23期
杨永年;沈广先;;[J];铁道医学;1978年04期
胡开树;[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7年03期
王艳霞;李军;傅立新;;[J];吉林中医药;2009年12期
赖耀铭;庄礼兴;王芳;;[J];新中医;2012年06期
谷巍;李翠艳;金晓仙;刘泰;;[J];四川中医;2013年05期
孟蓉;;[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21期
董恒;刘跃光;;[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9期
张艳霞;刘岩;卢仁彬;;[J];中国中医急症;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赖耀铭;庄礼兴;李艳明;庄珣;吴昊旻;;[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陈捷;张冬梅;徐维;陈麟;;[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首届学术会议、福建省针灸学会康复医学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陆彦青;庄礼兴;;[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陈党红;黄培新;;[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陈晓军;陈利芳;章旭萍;方针;李霞;;[A];2013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徐素琴;;[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马利中;朱靖;樊留博;;[A];2008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年会暨中枢神经功能损伤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樊留博;马利中;;[A];首届全国脑外伤治疗与康复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米建平;朱晓平;樊莉;;[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冯玲;平仁香;许小峰;陶小英;;[A];2008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年会暨中枢神经功能损伤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炯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谭启虹;[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辛昕;[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黄道恭;[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张凯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陈韦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伟华;[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姚启凤;[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訾明杰;[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范丽萌;[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杜贵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董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王扬;[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庄珣;[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廖晓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赵娜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论文发表期刊
职称论文范文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服务号:dolunwen
医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医学论文范文热门文章
步步高论文发表网,10年专业级职称论文发表机构,最受欢迎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169; 版权所有
备案号:津ICP备号-1.
【合作】站长QQ:14517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风患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