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乌克兰移民条件3000名航空技术人员移民中国

如何看待“乌克兰3000名航空技术人员移民中国”是谣言? - 知乎1825被浏览736318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000名乌克兰航空专家将移民中国?别瞎兴奋了!_凤凰资讯
3000名乌克兰航空专家将移民中国?别瞎兴奋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3000名乌克兰航空专家将移民中国?别瞎兴奋了!
近日,“3000名乌克兰航发技术人员携带家属移民重庆”的消息引爆舆论亮点。
传言称,重庆市出资30亿元人民币,与乌克兰马达西奇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天骄航空集团,将有近3000名乌克兰技术人员携带家属移民重庆。整个搬迁安家费用预计17亿人民币。
对此,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称,“我们没有听过这则消息”。随后,环球时报等官方媒体也是连忙辟谣。
然而,即便这是真实信息,想必大家也不会吃惊到哪里去。毕竟对于军工合作极为紧密的中乌两国,开展人员往来交流也是习以为常之事。
本文由瞭望智库综编。
移民谣言源头
围绕本次乌克兰3000名航发技术人员组团移民重庆事件,找到了些相关资料,发现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传言“蓝本”应该源于5月15日的一则消息。
当天,来华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在脸书上发文说,中国天骄航空和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计划在重庆建设一个生产基地。此外,乌克兰驻华使馆曾发布消息说,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先生于6月2日访问重庆,与重庆市领导会谈并访问天骄航空重庆产业基地(简称重庆基地)。
对于6月2日的大使访问,重庆政府官方新闻渠道进行了高冷的简短报道:
“6月2日,副市长刘桂平会见了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一行。”
而对于此次会见,乌克兰驻华大使馆的新闻页是这样说的:
“6月2日,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先生访问重庆,与重庆市领导会谈并访问了天骄航空重庆产业基地。焦明大使介绍了两国间合作往来的基本情况,特别说明了两国高层领导对中乌合作航空发动机项目的高度重视,希望重庆市继续大力支持,使天骄项目成为中乌合作的典范。”
在上述新闻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公司——马达西奇公司。了解国际航空产业的人都知道,这个公司赫赫有名,它主要为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供给动力系统,曾被称为“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甚至有人说,它是苏联航空发动机的“沙皇”。
而它与中国天骄航空在重庆联合建立生产基地,其背后的目的将只有一个,那就是“航空发动机”!
实际上,中乌合作生产航空发动机的项目早就已经开始了。也就是一年多前,重庆的天骄航空产业基地举行奠基仪式,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到重庆参加仪式。
在欧美等国限制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出口的背景下,中乌两国的这个项目,无疑将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带来赶超欧美的机会。
在重庆,中乌合资的工厂已经办起,那大批来华的外国人才该怎么办?
蛛丝马迹全都来自细节。此前在翻阅重庆官方新闻时,还发现了这样一则消息:
“6月21日,副市长刘桂平会见了乌克兰外交部领事司司长波戈列尔采夫一行。”
在乌克兰驻华使馆的脸书上,透露了这次会见的目的,中乌外交部门正在协商移民签证问题,讨论简化签证程序问题。
而另外据乌克兰外交部领事服务司官方脸书透露:到2020年,中乌双方航空合作将引入大量乌克兰方面的专业人才。乌克兰已经与中国外交部讨论了移民签证、延长签证和领事保护等问题,进一步放宽两国之间公民签证的发放程序,尤其是在重庆。我们也可以大胆设想,如果双方航空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入,在重庆设立乌克兰领事馆也不是不可能。
这可能就是网上盛传的近3000名乌克兰航空技术人员移民重庆的消息源头。
而据“国际文传电讯社”转引乌克兰《基辅晚报》的消息,近日,乌克兰外交部领事司司长波戈列尔采夫会见了重庆政府官员,讨论了领事合作等问题。波戈列尔采夫还会见了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的领导和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杜涛。会谈中,天骄公司提出要与马达西奇公司合作组建航空发动机组装厂。根据双方磋商的内容,到2020年,工厂计划从乌克兰雇佣约2000名专家。
资料显示,马达西奇公司目前有22000名员工,假如天骄航空引进2000名乌克兰专家,这将意味着中乌的这个项目会动员马达西奇公司的核心技术骨干。
对此,有些热爱生事的外媒便造谣称,“中国掏空马达西奇公司家底”。
但事实上,乌克兰在过去两三年间已经有1万多名IT专家移民到欧美,而且在目前乌克兰经济困顿的压力下,企业生产困难,中国引入人才和合作办厂就是对乌克兰的有力支持。如果乌克兰能正确运用中国的合作资金,再启自己的工业现代化,这也并非不可能。
深藏不露的乌克兰
中乌军工合作之所以谣言不断,就是因为乌克兰的确是个隐藏中的军事大国,完全有本钱、有实力。
乌克兰是前苏联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最显赫的便是军工企业。乌克兰独立初期从苏联继承的军工业实力,可直接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媲美。
乌克兰独立时境内军事工业企业多达3594家,职工300万,其中直接从事武器生产的企业就有700家,职工140多万,生产门类涵盖火箭、大型运输机、军用舰艇、装甲车辆等陆海空各种装备,而且其大部分产品性能还居于世界前列甚至是顶尖水平。
其中,举世闻名的南方机械制造厂便位于乌克兰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它曾为苏联设计制造了半数以上的洲际导弹。在“南方”的作品中,最伟大的是SS-18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它是世界上发射重量与投掷重量最大的导弹,长33米,总重78吨,投掷重量达到7.6吨,是美国最强的MX洲际导弹的2倍多。它可携带10个当量55万吨TNT的分导式核弹头,及40多个诱饵,最大射程达16000公里。西方赋予它“撒旦”(恶魔)之名,背后透着敬畏。
此外,乌克兰在舰艇制造工业方面也是能力强悍!苏联30%的造船厂集中在乌克兰15个城市中,它们担负了苏联25%的军舰生产任务,几乎所有的水面舰艇都在乌克兰的船厂完成,高峰期间有多达15万的技术工人在船厂工作。其中位于黑海尼古拉耶夫港的黑海造船厂,是苏联唯一能建造航母的造船厂,库兹涅佐夫号、瓦良格号以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均在此建造。该船厂鼎盛时期,6万吨的常规航母刚下水,8万吨的核动力航母就已经开始建造,这是除了美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想的事!
同样,乌克兰的航空工业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它拥有飞机机体、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飞机修理等40多家企业,其中有不少企业, 如安东诺夫航空科研生产联合体、哈尔科夫航空公司、基辅航空厂等, 都是生产技术和设备先进、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世界知名企业。
在航空领域,通过安-124和安-225的建造,乌克兰是除了美国以外第二个独立掌握超大型航空器制造的国家。安东诺夫公司的安-124以及安-225这种超大型运输机的出现,表明乌克兰在超大型飞机设计、大型航空构件加工、先进航空材料制造等方面具有独步世界的能力。其中安-225飞机是一种起飞重量接近600吨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其翼展超过空客的A-380飞机,如果改成客机的话,可以搭载1500名至2000名乘客。
中乌一拍即合
最近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在乌克兰武器出口榜单上名列前茅。仅2014年一年,乌克兰43%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武器)都是销往中国的。
中国买买买,乌克兰卖卖卖,中国从乌克兰淘到了不少宝贝。
其中,举世皆知的便是乌克兰将未完工的“瓦良格”号出售给中国。当时,乌克兰出售“瓦良格”号不仅遭到了西方势力的阻拦,还遭到了俄罗斯方面巨大的压力。乌克兰只好将“瓦良格”号的核心装备拆除,再转售给中国。在此基础上,中国才得以复建“瓦良格”号,并且,以“瓦良格”号为起点,积累航母建造技术,进而发展出国产航母。
那么为啥乌克兰如此热衷于向中国出口武器呢?
这主要是中乌两国一个想买一个想卖一拍即合。
乌克兰存有大量的苏联技术,但这些美苏争霸的产物,对于乌克兰一个东欧区域国来说似乎是无福消受的。乌克兰与世界大国俄罗斯不同,它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维持这些武器的开发甚至维护,庞大的军火库和科研体系在大多数时间里反而是政府的负资产。至于清理不良资产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低价将它们卖给有需求的客户。
恰好,正在逐步崛起的中国正需要这些技术,来稳步提高中国的军工水平。乌克兰拿着这些技术遗产,打包出售给中国,双方也算是一拍即合。
而从地缘战略考虑,这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中乌两国因为国土相隔甚远,几乎不可能发生地缘冲突,向中国出口武器对乌克兰国家安全完全没有损害。加上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一贯“及时付款”、“从不拖欠”的良好信誉,使这种交易显得有益无害。
以中国海军的舰载机歼-15为例,该机在研制初期,为获得参考并加快研制进度,曾寻求俄罗斯出售若干架苏-33舰载战斗机给中国用于研究。俄罗斯同样有恢复生产苏-33战机的意图,希望通过与中国的交易获得重新生产的启动资金。但俄方要求中国出资数十亿美元“至少采购48架”。
最后,中国在乌克兰发现了一架苏-33的原型机T-10K-3,随即以很低的价格将其引进(乌克兰不需要航母,单独的舰载机原型机对其毫无用处)。虽然该机与定型的苏-33还有不少差别,但中国科研人员还是以此为基础,加速了国产舰载机的研制任务。
当前,乌克兰国内局势受俄乌冲突影响并不安定,其曾经傲视全球的军工科技,也在一次次的动荡中不断缩水。乌克兰庞大的军事工业要想获得“拯救”,就必须在世界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而与中国的良好合作恰好可以帮助乌克兰度过危难,实现共赢。
(本文内容综合自侠客岛、南宁晚报、辽宁日报官微等,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悦读名品出版公司为库叔提供40本著名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的《黎明破晓的世界》赠予热心读者。
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397175
播放数:593865
播放数:1839468
播放数:5808920乌克兰3000名技术人员移民重庆?乌驻华使馆辟谣_凤凰资讯
乌克兰3000名技术人员移民重庆?乌驻华使馆辟谣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则“3000名乌克兰航发技术人员携带家属移民重庆”的消息近日在网上流传。26日,《环球时报》记者就此事致电乌克兰驻华大使馆求证。使馆新闻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则消息并不属实。
原标题:&网传乌克兰3000名技术人员移民重庆,乌驻华使馆:不属实【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一则&3000名乌克兰航发技术人员携带家属移民重庆&的消息近日在网上流传。26日,《环球时报》记者就此事致电乌克兰驻华大使馆求证。使馆新闻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则消息并不属实。该传言称,重庆市出资30亿元人民币,与乌克兰马达西奇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天骄航空集团,将有近3000名乌克兰技术人员携带家属移民重庆,整个搬迁安家费用预计17亿元人民币。&我们没有听说这则消息&,上述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说,该消息并非来自大使馆,具体来源并不清楚。《环球时报》查询发现,传言的最初&蓝本&应该源于5月15日的一则消息。当天,来华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在脸书上发文说,中国天骄航空和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计划在重庆建设一个生产基地。此外,乌克兰驻华使馆曾发布消息说,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先生于6月2日访问重庆,与重庆市领导会谈并访问天骄航空重庆产业基地(简称重庆基地)。《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在这两则与网络传言有关的消息中,都并未提到&3000名技术人员移民&的内容。
[责任编辑:罗潇 PN130]
责任编辑:罗潇 PN13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397175
播放数:593865
播放数:1839468
播放数:5808920如何看待“乌克兰3000名航空技术人员移民中国”是谣言? - 知乎1825被浏览736318分享邀请回答6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000名乌克兰航空专家将移民中国?_凤凰资讯
3000名乌克兰航空专家将移民中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3000名乌克兰航空专家将移民中国?果然,事儿越大,新闻越短。今天,一则《近3000名乌克兰航发技术人员携带家属移民重庆》的消息引起了岛上的注意。如果属实,那将是超级激动人心的大新闻。对中国的
原标题:3000名乌克兰航空专家将移民中国?果然,事儿越大,新闻越短。今天,一则《近3000名乌克兰航发技术人员携带家属移民重庆》的消息引起了岛上的注意。如果属实,那将是超级激动人心的大新闻。对中国的航空事业发展,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突破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岛叔抱着激动的心,仔细查询了重庆官方信息渠道,不过都只得到两条一句话新闻:&6月2日,副市长刘桂平会见了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一行。&&6月21日,副市长刘桂平会见了乌克兰外交部领事司司长波戈列尔采夫一行。&一个月里,乌克兰重要客人两次到访重庆,肯定不只为联络感情。事实重庆政府网的新闻简短,但乌克兰大使馆的新闻可不简短。岛叔翻阅了乌克兰驻华大使馆的新闻页。6月2日的那次会见,乌克兰大使馆的新闻是这样写的:6月2日,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先生访问重庆,与重庆市领导会谈并访问了天骄航空重庆产业基地。焦明大使介绍了两国间合作往来的基本情况,特别说明了两国高层领导对中乌合作航空发动机项目的高度重视,希望重庆市继续大力支持,使天骄项目成为中乌合作的典范。这里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天骄航空重庆产业基地。这个基地得到了中乌两国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是两国合作的典范,这个基地重要的生产项目就是&航空发动机&!如果记得上次岛上写的有关C919的新闻的话,应该还记得当时不少人为中国的大飞机没有装上&中国芯&而遗憾,但实际上,中乌合作生产航空发动机的项目早就已经开始了。也就是一年多前,重庆的天骄航空产业基地举行奠基仪式,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大使到重庆参加仪式。时隔一年,进展神速。用焦明大使的话来说,&进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想象。&如果我们把时间再提前到5月15日,在乌克兰大使馆的官网上还有一条新闻,跟&天骄航空&有关。当时是来华参加&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库比夫先生,率团参观了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这次到访的一个重要目的,还是中乌联合生产航空发动机。而这个庞大的两国间项目,将由中国的天骄航空与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合作执行,就落地在重庆的航空产业基地。公司如果了解国际航空产业,马达西奇公司赫赫有名,主要为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供给动力系统,被称为&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有人说,它是前苏联航空发动机的&沙皇&。马达西奇公司成立于1907年。早在苏联时代,马达西奇公司研制的发动机产品就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很多苏联重工业技术。乌克兰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飞机研制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具备自主设计制造飞机和发动机的国家之一,国内从事航空装备设计、研制和生产的企业就达70余家。而这其中,马达西奇公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制造商之一。在欧美等国限制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出口的背景下,中乌两国的这个项目,无疑将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带来赶超欧美的机会。除了加速建设的重庆航空产业基地,中乌两家公司的合作也在加速进行。日,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公司就在重庆低调成立了一家独资子公司&&重庆天骄航空动力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营业范围为&研发、设计、维修保障、展示销售航空发动机,对航空发动机进行检测。&2016年珠海航展上,马达西奇公司授权在中国生产公司旗下多款航空发动机,其中包括D-136、MS-500V和TV3-117VMA-SBM1V直升机用涡轴发动机,AI-450S通用航空飞机发动机,D436-148FM和D-18T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D-27对转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以及AI-222系列军用喷气发动机。通航产业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万亿级市场。根据重庆航空产业基地的规划,到2020年,重庆将基本建成国内集通用航空器研发与制造、飞行作业、教育培训、运行保障等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高地。目前,各方资本都已开始密集布局。这其中,中乌两国联合生产航空发动机项目是最具战略意义的,以后重庆也将成为中国大飞机的心脏制造中心。人才厂子办起来了,人才怎么办?这得回到开头提到的另一个新闻:&6月21日,副市长刘桂平会见了乌克兰外交部领事司司长波戈列尔采夫一行。&在乌克兰驻华使馆的脸书上,透露了这次会见的目的:中乌外交部门正在协商移民签证问题,讨论简化签证程序问题。另据乌克兰外交部领事服务司官方脸书透露:到2020年,中乌双方航空合作将引入大量乌克兰方面的专业人才。乌克兰已经与中国外交部讨论了移民签证、延长签证和领事保护等问题,进一步放宽两国之间公民签证的发放程序,尤其是在重庆。我们也可以大胆设想,如果双方航空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入,在重庆设立乌克兰领事馆也不是不可能。这可能就是网上盛传的近3000名乌克兰航空技术人员移民重庆的消息来源。细心的岛妹还是去找了俄文网站,据&国际文传电讯社&转引乌克兰《基辅晚报》的消息,近日,乌克兰外交部领事司司长波戈列尔采夫会见了重庆政府官员,讨论了领事合作等问题。波戈列尔采夫还会见了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的领导和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杜涛。会谈中,天骄公司提出要与马达西奇公司合作组建航空发动机组装厂。根据双方磋商的内容,到2020年,工厂计划从乌克兰雇佣约2000名专家。据资料显示,马达西奇公司目前有22000名员工,假如天骄航空引进2000名乌克兰专家,这将意味着中乌的这个项目将会把马达西奇公司的核心技术骨干一网打尽。但是不是像有些外媒说的&中国掏空马达西奇公司家底&呢?事实上,乌克兰在过去两三年间已经有1万多名IT专家移民到欧美,而且在目前乌克兰经济困顿的压力下,企业生产困难,中国引入人才和合作办厂就是对乌克兰的有力支持。如果乌克兰能正确运用中国的合作资金,再启自己的工业现代化并不是不可能。所以,无论这2000多名航空专家是技术交流还是移民落户,中国无疑正在密集发力航空发动机制造业。2016年8月,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当时习近平还特意做了重要指示,期许为建设航空强国的重大举措。合作办厂加上自主研发,中国的大飞机用上中国制造的发动机,应该指日可待了。
[责任编辑:孙超 PN136]
责任编辑:孙超 PN136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397175
播放数:593865
播放数:1839468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民乌克兰要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