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处方药lisinopril是不是处方药?

新闻源 财富源
网上买处方药容易 10家医药电商仅一家要医生处方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严慧芳&&责任编辑:吴起龙
  《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自2014年发布后,至今未见出台,也就是说,网售处方药目前仍未松绑。而且未按照国家《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处方药都要凭处方才能购买。南方日报记者近日体验多家网上药店和医药平台,却发现不仅网售处方药悄悄“提前解禁”,而且没有处方照样可以轻松在网上购买到处方药。
  记者体验 没有处方可在网上买到处方药
  按照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网上能不能买到处方药?近日,记者下载了10个可以网上购药的APP平台进行调查。其中6家拥有网上药店资格,另外4家是只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的医药O2O平台。
  调查结果发现,在多个网上药店上,记者不仅可以轻松搜到各类处方药信息,而且直接可以下单付款购药,没有任何有关处方药的提示和门槛。而大多数网上药店虽然提示处方药需要提交信息到门店登记,但也无需用户提供处方信息。只有“快方送药”一家网上药店,在电话咨询中明确要求记者上传处方才能购买处方药。
  多家网上药店仅1家需处方
  去年底宣布获得超10亿元级别融资的1药网,是国内首批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许可证》的网上药店。记者体验发现,在“1药网”上虽然可以搜索到枸缘酸坦度螺酮胶囊、施保利通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阿莫西林等处方药,但结算时网站会提示“勾选的商品中包含处方药,处方药不能购买”,需要咨询药师。通过在线咨询多位“药师”,对方均表示,处方药需要提交用户收货地址和电话,登记信息后即可由“药师”后台下单。在订单中,这些处方药并不显示具体细节。在咨询中,“药师”问记者此前是否“使用过”该药,记者回答用过后,药师即表示可以下单。当记者询问“药师”是否需要上传处方审核时,对方明确表示不需要。
  在“康爱多”“七乐康”“健一网”等网上药店内,购买处方药的流程均大致相同。网页上无法直接下单购买,会提醒“本品为处方药,请凭处方购买”,但通过在线咨询药师或电话沟通,即可完成处方药购买流程。在康爱多网店内,记者根据要求填写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提交“门店登记”后没多久,就显示下单成功。而七乐康官方网站上,在线提供咨询的“刘药师”则表示,处方药暂不接受网上下单,需要后台药师下单。只要提供收货人名字联系电话、详细地址以及需求的数量,即可由药师下单。“健一网”药师来电联系时询问是否吃过该类处方药,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即开始下单程序,但告知记者不能在网上付款,需要采用货到付款的形式。
  也有网上药店坚持不碰“红线”。资料显示,“快方送药”是第一款提供上门送药服务的手机APP,同时拥有网上药店的资格。在平台上,记者搜索不到阿莫西林、施保利通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处方药信息。在提交用药需求登记后,客服回电,必须要有医生处方才能下单,并且要求不能是旧处方,而是没领过药的有效处方,用户拍照后上传给“快方送药”官方微信,经过审核才能下单购买。
  配送平台借线下店卖处方药
  医药O2O平台虽然没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但依然可以通过这一渠道购买到处方药。在“叮当快药”APP上,记者搜索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抗生素时,显示“找不到此商品,您可以问问药师”。在线咨询一位陈药师时,对方表示,这类处方药需要凭处方到线下购买,显示无药可能是位置所在附近药店没有库存。而记者选择北京一地址,下单购买施保利通片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时,系统提示“颐寿百姓大药房德内店”药方审核成功,可以马上送货。记者与快递员沟通时提出,家中找不到处方,暂缓订单。随后药店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解释,处方药分单轨制和双轨制,记者订的上述两种药属于“双轨制处方药”“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购买”。
  而“药小二”“药给力”“药快好”等医药配送平台则显得更为谨慎。这些平台目前只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在手机APP上,记者搜索不到上述所列的处方药。由北京思邈互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药给力”,主打一小时送药上门,曾因私卖处方药被处罚。在该APP上搜索阿莫西林时,弹出的信息提示“抗生素对90%的感冒无效,随意服用不安全。这种药品……需要医生处方……不能帮你代购,建议您没有发烧或明显疼痛的情况下不使用该类药物”。而与多家实体药店合作的“药小二”,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需要关注药店微信上传处方给执业药师审核。
  专家提醒 网购处方药有风险
  网上买处方药,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一方面是图个方便,另一方面也是想省钱。家住海珠区的陈女士今年60多岁,患慢性病多年,常年需要吃药,药费负担沉重,当得知网上购药有优惠,还送货上门后,陈女士即托亲友代为网购。她表示,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常年吃的是同一种药,去医院找医生开处方要挂号排队很麻烦,不如网购来得便捷。不过,专家表示,网购处方药需要谨慎。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前并非只差了一张处方那么简单。国家食药监总局资料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3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处方药不良反应占了97.4%,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远远高于非处方药。
  处方药经过多年大量使用,安全性得到确认,可以转成非处方药,允许人们自行购买。而处方药之所以一定要凭医生处方,正是因为它的安全性还未得到完全肯定,患者自行使用,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有三甲医院药剂师介绍,即使是医生开过的处方药,患者也不应自行购买服用。有的处方药的安全剂量和中毒剂量只差一点,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处方,否则容易引发不良反应。而另一方面,很多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有共同用药时,患者并不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据悉,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国自日起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为了纠正抗生素滥用倾向,日,国家规定抗菌药物等药品在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只有根据医师明确诊断和使用品种、剂量及疗程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抗菌药物。同一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流通领域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对已经明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要严格执行凭医师处方销售;对目前尚未明确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的“双轨制”处方药,应该向顾客索要医师处方,凭医师处方销售。不能出具医师处方的,必须经过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充分咨询,问明既往用药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后销售。
  根据食药监总局《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年工作规划》,日以后,实现全部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销售,在药师指导下使用。但武汉市食药监局去年一份文件显示,鉴于医院处方难以外流,以及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实际上线下药店目前的处方药监管仍然采取“双轨制”的管理办法。不过,根据规定,注射剂、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部分抗菌药等11类药品,按照“单轨制处方药”管理,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而记者调查中显示,包括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精神类药品,拉米夫定片等抗病毒药物,这些应该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的处方药,均无需处方即可在网上药店等平台购买到。
  现行法规 处方药必须凭处方购买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数据统计,截至3月14日,我国有网上药店449家,有601家企业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书,7000多家企业申请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
  2014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曾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这份意见稿,“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的标准、格式、有效期等,应当符合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业界认为处方药网售开禁势在必行。不过截至目前,这份管理办法仍未见出台,也即意味着网售处方药并未开禁。
  虽然网售处方药尚未开禁,但有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医药电商营收平均增幅超过了50%,增速远高于传统销售渠道。2010年,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只有1.5亿元,到2014年增长至68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74%。业内多位人士认为,处方药占了整个药品市场的八成,一旦放开处方药网售限制,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将迎来春天。据预测,如果处方药电商渗透率从2015年的1%提高到2020年的6%,那么处方药市场规模将从13651亿元增长至33969亿元,处方药电商规模则从137亿元增长到2038亿元。
  在最近的全国两会上,是否应该放开网售处方药成为医药界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据媒体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认为,放开网售处方药有利于推动医药分开,“互联网+”在医药行业的一大应用应该是通过放开网络销售处方药,从而确立患者从电商处购买处方药的合法性。浙江集团董事长胡季强也建议,除了明确规定哪些药品不能在网上销售,其他处方药应该放开网售限制。而湖南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则对此持反对意见。谢子龙曾表示,网上药店违法成本低,加之网上药店的业务范围可遍布全国,使得监管难度较大。如果放开网售处方药,中国合理用药将难以得到保障。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2013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互联网药品销售管理的通知》,“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药品交易网站只能销售非处方药,一律不得在网站交易相关页面展示和销售处方药。”而只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的医药O2O平台,更是只有信息展示资质。根据《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提供的药品信息直接撮合药品网上交易”将处以罚款。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一些互联网平台采取线上展示信息、线下通过电话联系帮消费者下单并由线下药店配送来“打擦边球”的做法也是同样违反规定的。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中国处方药院外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界面新闻 · JMedia目前政府顶层设计加快健康中国建设,以多元化的服务形式激活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市场活力。处方药作为医药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市场活力也要由多渠道销售来进一步激发活力。
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仍然会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将持续放缓;
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构成来看,处方药占比一直在85%左右;预计2020年处方药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6000亿,但随着医药分开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处方药的渠道与终端分布将发生很大变化。
由于国内多种政策的驱动,将带来处方药院外渠道的繁荣发展;
随着商业环境新态势的不断涌现,也将进一步激发该领域活力;
我国的处方药院外市场及其各个渠道都呈现上升趋势增长。
更多专业报道,请
0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中国处方药杂志社-官方网站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杂志介绍
阅读次数:人次
中国处方药杂志
公务员之家致力于学术杂志信息的整理收录,可以在数千家期刊中,根据客户需要,选择最适合客户的正规期刊推荐投稿。本站非中国处方药杂志社官方网站,直投稿件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编辑部。
中国处方药刊名:中国处方药ChinaPrescriptionDrug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周期:月刊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XCN44-1549/T邮发代号46-260创刊年:2002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中国处方药》杂志主要栏目:飞絮、广角、聚集、论坛、视窗、人物、信箱、人物《中国处方药》杂志信息:《中国处方药》杂志是SFDA和卫生部指定的医药行业专业媒体,可发布包括处方药在内的医药广告,是中国第一份直接针对处方药领域的全新专业权威杂志,于2002年3月份正式出版,月刊,大16开,每期80页,全彩印刷。该杂志定位于宣传我国药品分类管理政策法规,报道国内外药物研发进展、产业动态、药学信息等,全面反映药品监管和药物科研、生产、流通、临床应用各个领域的最新动向,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中国处方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以医学、药学为基础,以现代新闻手法深度报道和客观分析医药领域全方位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并为医师、药师、医药企业人员提供交流天地。突出深度、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中国处方药》杂志目标读者群定位于全国范围内的专业用药人士(包括各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各科室医生,药房药师等),另外还有医药行业人士(包括医药行业政府高层、科研机构专家、全国医药企业高层和管理人员、连锁零售药店人员等)。每期除正常渠道发行的3万份之外,还有高达2万份通过企业协办发行的方式赠送给全国地级市以上医院院长、药房主任以及医学专家。《中国处方药》杂志稿件要求:1.文稿要求观点鲜明新颖、文风清新、数字准确、论据可靠;2.文章格式以论著、综述为主,字数一般不超过6000字;3.来稿文责有作者自负,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表明;4.来稿采用与否,均由本刊编辑委员会最后审定,请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依照《著作权法》规定,本刊可对来稿进行文字修改、删节(包括题目);5.为了确保您的著作权益和保障杂志质量,请您切勿一稿多投。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6.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性别、职务、工作单位和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以及Email以便联系。《中国处方药》常见论文发表范例:口述历史:从经验方到国家级新药---钟振华主流企业:安全性再评价大潮将至---钟振华朱大元:做药要对人民生命负责---栾雪梅周超凡:再评价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毛冬蕾任德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冬蕾张伯礼:中药注射剂的问题是可以认识的、质量也是可控的---毛冬蕾杨田抗生素合理应用过度与不足---钟振华受临床认可,小头孢前景广阔---钟振华从序贯疗法到合理用药---钟振华品牌与专利,国产抗生素争夺高端市场的两道法宝---钟振华国内外抗生素品牌,博弈更精彩---王明霞钟振华抗生素领域研究新探索---钟振华临床研究外流评价进行时---AmandaGardner雪梅寻找GPR3,有的而后放矢---MechelenBelgium石头遗传变异对氯吡咯雷疗效的影响---JaneE.FreedmanElaineM.Hylek海燕小镇医生攻克世界医学难题-胰岛素的现代启示录---钟振华寻找降糖药-全球降糖药研发和市场竞争格局---黄东临全球重点糖尿病学术组织简介---盘莉“我们步履维艰”-中国糖尿病的现状与临床趋势---于丽糖尿病,伴随人类成长的步步紧逼---盘莉糖尿病的历史与现实---毛冬蕾统计学:一门贯穿于临床研究始终的学科---栾雪梅毛冬蕾马珂:对药事服务费的理解---盘莉黎曙霞:基本药物制度需各项配套措施---盘莉蔡卫民:新医改为临床药学发展创造机遇---钟振华孙忠实:新医改是临床药学的春天---钟振华中国临床药学的历史、现实与未来---钟振华刘旋药品风险管理与药物警戒---钟振华坎坷之路-新世纪药物发展的特点、规律及启示---钟振华中药注射剂的真实世界研究---钟振华让药物流行病学“流行”起来---钟振华临床诊疗指南制定的基石参与高水平试验设计,提供更佳治疗方案---薛冰药品标准研究的创新突破美药典委员会在粤签署合作备忘录,此乃中美药典合作的又一升级---刘正午药师角色一次有别传统的界定指导合理用药,参与新药临床研究---刘正午新药进医保缘何等两年化解安全隐患于未然,创新激励政策障碍待破茧---钟振华甲流疫苗审批生产“三同步”特审速度与国际接轨,保障质量任重道远---钟振华四大政策框架利好创新巨变中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环境---骆燮龙联合重于博弈中外企业在推动中国药品产业发展中的共同责任---宋瑞霖
公务员之家网站公告:
  1、公务员之家并非中国处方药杂志社官网,若想向该刊直投稿件,请联系中国处方药杂志社。
  2、本站提供期刊发表指导,有需要的朋友请点击右栏客服老师具体咨询。
  3、本站拥有七年(年)成功经验,本月办理发表业务可享受优惠。
  4、本站投稿成功率高,没有成功发表的全额退还一切费用。
公务员之家官方声明:
  1.本站所推荐期刊,均为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
  2.中国期刊网: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国家新闻出版总署:http://www. 可查询,收录期刊
公务员之家推荐流程:
  目前,本站和370余期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如果你有原创文章请告诉我们,本站将帮你推荐到正规杂志社,编辑部另赠送你一本当期期刊。
本文永久链接:
上一篇杂志: 下一篇杂志: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
公务员之家VIP会员俱乐部
在公务员之家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公文写作技巧,我们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
如何加入公务员之家VIP会员
第一步:先了解公务员之家,查看
第二步:或在线支付,汇款即时到帐
第三步:汇款后立刻,将您的汇款金额和流水号告诉客服老师,3分钟内系统核查完毕并发送VIP会员帐号到您的手机中,直接登陆即可。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全景解读 - 处方药版
2015年中国处方药市场规模超过9900亿元,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85%,销售同比增长约6%,增速仅为上一年的一半左右。
医院作为处方药销售的主渠道,占据77%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医院的销售渠道是第三终端,这也是2015年增速最快的渠道。零售药店份额最小,增速略有减慢,由于处方主要来自医院,医院控费也间接影响了零售药店。
图1:三大渠道处方药市场规模及增长
按照治疗类别分析,中成药是处方药中最大的类别,其次为全身性抗感染用药。但是从增长态势来看,受到不断增长的慢病需求驱动,消化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增速较快。而限抗的持续推进使全身性抗感染药维持较低增速。
图2:处方药各治疗类别规模及增长率
2015年医院处方药市场规模达7630亿元,其中百床以上大型医院占93%,而小型医院的销售比重在下降。医院处方药中,中成药、抗感染、慢性病和抗肿瘤是最大的治疗类别,而增速最高的品类是感觉器官用药和呼吸系统用药。在医保控费、药占比控制、合理用药等政策的持续影响下,医院的门诊费用和药品费用增长持续减慢。
据卫计委统计, 2015年,医院门诊药品费用同比增长10%,比上一年减慢4个百分点。在此影响下,中成药相对于用于重症、临床需求更强的西药,往往被优先削减。西药在处方药市场的比例逐渐上升,尤其是在低等级城市(见图3)。与此同时,零售药店和第三终端对中成药处方药的贡献明显上升(见图4)。
图3:处方药市场西药比例变化-按城市等级
图4:三大流通渠道对中成药处方药的贡献
随着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和分级诊疗的推进,社区卫生中心成为处方药增速最高的渠道,其中60%的份额及增长都来自中成药和心血管用药,各大主要品类的增速均高于医院渠道。按厂家类型来看,本土产品贡献了社区卫生中心约七成的份额,并且该份额仍在上升。本土产品在多数品类均占主导地位,而跨国产品销售贡献最高的品类是血液和造血器官类(70%),其次为感觉器官类(60%)。
图5:社区卫生中心本土、跨国产品销售比重及变化
在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的推动下,慢病药物的销售更多地转向社区卫生中心,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这些流出的处方主要被本土品牌取代,但本土和跨国品牌在不同治疗领域的地位也有差异。
在一线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的高血压用药中仅有三成是跨国企业产品,而在医院却有七成是跨国产品。但是糖尿病用药则仍然被跨国企业主导,无论在社区还是医院,跨国产品的比重均超过一半以上。
图6:一线城市中,慢病处方药的渠道销售占比及本土、跨国企业比重
尽管零售药店承接了部分医院转移而来的药品销售,却也始终面临处方来源和品种的限制,2015年销售增长有所减慢。社区卫生中心具备零差率带来的价格优势,也与零售药店形成了直接竞争。2015年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额1020亿元,同比增长6.7%。零售处方药中,中成药、抗感染和心血管系统用药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尽管中成药是增长贡献最大的品类,西药的销售比重却在不断升高,尤其是在1-3线城市中最为明显。处方外流对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此医生处方行为的变化也会间接影响药店中成药处方药的销售。
图7:各级城市零售药店处方药西药比例的变化
以上数据皆来自QuintilesIMS《中国医药市场全景解读》报告。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医药(sinayiyao)公众号
360°纵览医药全局,365天放送新闻时事医药资讯轻松一览精彩不容错过。
即时更新医药相关资讯,打造最及时、最鲜活资讯平台。
2017年(第34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
PharmaCon 2017
北京泰德制药镇痛事业部医药代表1名
赛诺菲核心事业部招聘医学信息沟通代表
海正辉瑞招聘医药信息沟通专员,快投简历吧!
上海东岳生物化工招聘来啦,欢迎小伙伴们加入
河南天方药业招聘来啦,欢迎小伙伴们加入..
站在行业的风口浪尖,深耕不辍
写意人生路,观沧海、求真知、谈
2016年度医药行业风云回顾。
有道云笔记
& 电话:010-(82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处方药杂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