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时公司的规章制度怎么写用书面语怎么写

第四章着重研究电子认证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Chapter four studies the market admittance and retreating system in electronic certification.
要建立有利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市场退出制度,就必须从产权制度加以改革。
The ownership system must be reform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perfect market-withdrew system for the develop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论文关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的研究,是以我国银行机构的市场退出制度研究为主,兼论保险机构和证券机构的市场退出制度。
Rule, etc. This is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of withdrawing from the market. Financial institution withdrawing from the market, including unconstraining and constraining.
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股票市场,又一次面临新的选择,为解决原有制度缺陷而采取的进入、退出制度变革,是中国股票市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China stock market is at a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 again. To deal with defects of former system, reform in entering and retreating system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 stock market.
在开放的条件下还要注意市场准入制度、市场退出制度的完善和相关的风险监管防范。
The system of the market admittance and seceding and the keeping-away of the related risk need to be noticed too.
所以,证券公司退出制度直接影响到金融的安全、经济的稳定。
So the securities corporation withdrawal mechanism has a direct impact on financial security and stabilization of economy.
在处理证券公司退出的问题上,我们还应当充分发挥投资者保护机构在证券公司退出制度中的作用,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We must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or protection corporation in the withdrawal produces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investors especially the person investors.
首先,在严格界定军官进出制度概念的基础上,对我军军官进入和退出制度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
Firstly, it is done to the entering and withdrawing system of our army a more comprehensive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foundation of correct definition to this system.
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公务员退出制度的缺失就是其一。
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s in China's traditional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the missing of the withdrawal system from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is one of the disadvantages.
第二部分论证了建立我国市场主体退出制度的现实意义以及我国市场主体退出的类型和方式。
Part II demonstr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in exit of China's market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hina's market from the main types and methods.
第二章为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概述,在探究上市公司退出制度的基本内涵、特征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力求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进行全面、整体性的审视。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on about its basic concept, trait and theoretic foundation, we can view the withdraw law system of listed company wholly and in all-round way.
要建立有利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市场退出制度,就必须从产权制度加以改革。
The ownership system must be reform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perfect market-withdrew system for the…
该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首先从立法层面设计人力资本出资的进入与退出制度;
This system may design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First from legislative stratification plane desig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entry with withdrawal system;
公务员退出制度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在理论探讨和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并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
Withdrawal mechanism of the civil serva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adre's contingent building. With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one.
为了保证分配效率和制度效率的提高,需要把流量调整改革、国有经济的有选择退出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djustment and reform of flow, retreat of chosen capital owed by state from some fields with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s to increase collocating and institutional efficiency.
第三部分是对现今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几种市场退出权制度加以介绍。
The third part is the presentation that there is several market withdrawing right systems in living legal system.
市场经济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完善的市场退出权制度,可以维持市场主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实现市场经济动态的生态平衡。
The market economy seeming a ecosystem, a perfect market withdrawing right system can maintain the market subject's normal metabolism and realize the dynamic balance of the market economy.
其次,笔者提出了完善的市场退出权制度所应实现的目标,包括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
And then, author considered what the perfect market withdrawing right system should achieve objects, including direct and indirect object.
第四部分笔者简略评析了转型时期中国的市场退出权制度,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建议。
The fourth part is that author concisely criticized the China's market withdrawing right system in transitional period and bought the advice which remedied the market withdrawing right system.
在长期内,退出中间制度,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独立自由浮动。
In long-term,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must exit intermediate regime and achieve the independently free floating.
由于我国银行业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缺陷和相应配套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缺位,破产银行的存款人利益遭到严重侵害,进而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Owing to the defect of legal regulations and the lack of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the interests of depositors have been damaged seriously, which has imperiled the stability of finance system.
保证金融安全与增进金融发展是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双重目标。
Ensuring financial safety and promoting financial developments are the double goals for legal system of the market withdrawal of the commercial bank.
本文研究的主题为股东退出法律制度,即股东主动退出公司和被动退出公司的方式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The first part is theory study on exit mechnismen of shareholders, the second part is on initiative exit mechnismen and the third part is on passive exit mechnismen.
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建立完善证券公司退出市场制度,通过这种外部治理机制改进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hole market and to protect investors' rights,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exit-market system of securities.
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强制型市场退出法律制度同样存在诸多不足;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rket withdrawal of commercial bank requires careful legal system to support objectively.
Google于本周一暗示称,在Google去年颇富争议地退出中国大陆后,如今想重返中国大陆。去年Google因抗拒审查制度而退出中国大陆。
Google hinted Monday that it wants to return to China after it controversially quit the country last year after a dispute over censorship.
Google于本周一暗示称,在Google去年颇富争议地退出中国大陆后,如今想重返中国大陆。去年Google因抗拒审查制度而退出中国大陆。
Google hinted Monday that it wants to return to China after it controversially quit the country last year after a dispute over censorship.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对部分气候制度的围观者来说,这个法律制度框架的空档是一个不错的进步。
For some observers of the climate regime this gap in the legal regime is a welcome development.
2005年,世行公布了一份题为《关于加强世界银行与公民社会组织合作的若干事项与方案》的政策报告,分析了世行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这种关系的制度框架,制定了一项包含10点内容的行动计划。
In 2005, the Bank published a policy paper titled “Issues and Options for Improving Engagement between the World Bank and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第三,一种广泛的、多边的南南科研合作的途径将提供共同的立法和制度框架的基础。
Third, a comprehensive, multilateral approach to South–South research collaboration would provide the basis for a common legislative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至少在金融和经济政策方面,G20正在成为全球集体行动的新的制度框架,但也仅仅是一个框架。
The G20 seems to be gaining acceptance as a new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global collective action, at least i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olicy. But it is just that: a framework.
能够符合所期望的(或强制的)一致性或规章制度框架
To be able to conform to a desired (or mandatory) compliance or regulatory framework
我国房地产业的制度框架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建立的,制度设计存在着先天不足,期房销售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Framework established in the cours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re are congenitally deficient system design, the system is one of the auction sales.
尽管我国已基本具备了现代公务员制度框架,但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政府工作的效率都有待大力提高。
Although the framework of the civil servant system has been basically established in China, the civil servants' enthusiasm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government need to be promoted.
因为组织是经济变迁的代理机构,因此现存组织间谈判力量的变化将导致制度框架的变化。
Since organizations are the agents of change in an economy a change in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existing organizations will lead to alterations in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笔者从博弈的视角出发,应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分析现有体制和制度框架下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效果,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
Based on the effect analysis of work safety supervision under current supervision system on enterprises' safety by applying game theory,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raised.
在法制尚不健全的当前,只有建立起分权制衡的出资人制度框架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Under imperfect legal system, the fund-provider system with decentralization and balance frame would gain anticipative effect.
回到一千年前寻找现代自由的根源,我们必须注意制度框架和智力内容,从中产生个观点引导了人们的行为。
In going back a millennium to search for the roots of modern freedom, we must look both to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 from which sprang the perceptions that guided human actions.
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不符合资本结构优化的要求,但这却是我国上市公司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和市场环境下,进行权衡后做出的“理性”选择。
The present mode of financing is not qualified to optimizing capital structure, but it is the rational choice in regard to the fixed system and market condition.
应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把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纳入到多党合作的制度框架中来。
We must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integrate the political demands of the new social strata into the multi-party cooperation system.
应从建立健全农业公共财政制度框架下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机制及开展土地产权等农业基础制度创新和改革金融制度等方面健全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预期机制。
There is also a need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s for achieving a perfect public institution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finance, and to secure proper rights of cultured land and rural society.
乡村社区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制度框架下的政策关照和农民自身能力成长等方面的问题。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tourism relies on the solving of the two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favorable policies in the existing system and the training of the farmer's abilities.
之后随着研究生教育基本制度框架的形成与稳定,研究生教育发展进入工程化阶段。
Then, with the form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the basic system framework of the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came into an engineering stage.
已经成为农民工和产业工人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城愿望,陷入了目前的制度框架下的困境。
The desire of entering cities of the new-generation rural migrant workers who are to be rural migrant workers and industrial workers has fallen into the dilemmas under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值得高兴的是,近期已经有一些有思想的策展人正在努力地脱离西方美术馆的制度框架。
In this light the recent efforts of a number of thoughtful curators who seek to defy the system of Western museums, is encouraging.
摘要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框架下,政策制定者是否只应关注国内变量而避免对外汇市场的波动进行任何方式的干预呢?
Under a flexible inflation targeting regime should policymakers avoid any reaction to movements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审计质量的变压器原理要求以合约机制来构筑审计质量的制度框架。
The Transformer Theory of audit quality requires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f audit quality by the means of contract mechanism.
从根本上讲,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同现代化相适宜的社会制度框架的问题。
Fundamentally speaking, the core issue of the proces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is to build a social system with modern framework appropriate.
为此,国家应从建立合作的制度框架入手,以制度规范行为,促进社区资源的有机整合。
So, government should do its best to integrate the community resource by setting up the system to cooperate and regulating the action.
同时盈余管理又是在法律和制度框架下进行的,具有合法性,始终拥有一定的存在空间。
At the same time, in line with laws and regimentation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will also always have its existing space.
银行购并因一国所处的特有的经济、金融环境和政治制度框架而表现出不同的制度模式。
The scheme and process of M&A in banking industry vary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economic and finance environment, and political system in one country.
银行购并因一国所处的特有的经济、金融环境和政治制度框架而表现出不同的制度模式。
The scheme and process of M&A in banking industry vary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economic and finance environment, and political system in one country.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公司出差管理办法-规章制度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公司出差管理办法
公司出差管理办法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公司出差管理办法
1.&& &&& 目的:为使公司员工出差管理有序,特制定本规定。
2&&& &&& 范围:因公出差的员工。
3&&& &&& 形式:
& 3.1& 当日出差:出差当日可返回者;
3.2& 远途出差:出差必须在外住宿者。
4&&&& 申请及批准:
& 4.1& 员工出差前应填写《商务旅行申请表》,并办理好审批手续;
4.2& 申请批准后应及时交人力资源部;
& 4.3& 出差的审核批准权限如下:
&& 4.3.1 广东省内的当日出差由部门经理批准;
&& 4.3.2 广东省外出差及远途出差由部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 4.3.3 出差途中因病,或遇意外灾害,或因工作实际,需要延长时间,必须电话请示,并获批准。
5&&&&&& 差旅费
5.1& 广东省内当日出差差旅费支付:
5.1.1 交通费
A.&& 尽量利用公司车辆;
B.&& 如暂时无法使用公司车辆,一般情况下乘坐公交巴士,核实车票后,实报实销;
C.&& 紧急情况下可乘坐出租车,但必须事先向部门经理申请并获批准,核实车票后,实报实销。
5.1.2 膳食费
标准为每人每餐(午餐、晚餐)RMB¥35/餐,或午餐、晚餐合计RMB¥70/日。
5.2 广东省外当日出差及远途出差差旅费支付
5.2.1 交通费:实报实销;
5.2.2 膳食费
A.&& 总经理级以上员工,实报实销;
B.&& 海外出差员工,实报实销;
C.&& 其它情况下标准为:
早餐:30元人民币每人每餐,(香港出差以港币计);
若酒店房费已含早餐,则不再计发早餐费。
午餐、晚餐:35元人民币每人每餐,或合计70元人民币,(香港出差以港币计)。
&&&&& 5.2.3 住宿费
出差地 职务&&&&&&&&
北京、上海、香港
总经理级以上
经理、工程师、主管
US$ 80-100 / 晚
《公司出差管理办法》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单位内部各种规章制度范文总汇
我的图书馆
单位内部各种规章制度范文总汇
单位内部各种规章制度范文总汇&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办公室主任工作职责
  办公室主任的职责大致包括承办职责、参谋职责、管理职责、协调职责、领导指挥职责五个方面。  (一)承办职责  承办职责指办公室主任对领导决策的贯彻、实施,承办各职能部门乃至下级机关、基层群众转办事项等方面所应有的职能和应尽的责任。从其承办的工作内容来看,大体有三个方面:  1.承办领导层的集体决策和领导个人交办的事项  领导决策有时是"统一研究,分头落实",有时是领导个人决断。作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综合办事机构的办公室主任,对领导层的集体决策和领导个人交办事项负有直接的承办责任。即使是领导同志交由其他部门或其他人办理的事项,办公室主任亦有协助办理的责任;有时,一些牵涉面较广、归属不太明确且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不便也不宜承办的事项,则须由办公室主任具体承担、落实。  2.承办上级部门主办的事项  办公室既是本级党政机关的综合办事机构,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又是从中央到地方整个办公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依存于大整体的部分。各级办公室之间通过加强联系,既"各自为阵",又"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办公机构的系统作用和整体效能,以便更好地为各级领导服务,这是不少地方总结、创造出来的成功经验。上级领导机关的办公室向下级机关办公室交办一些事情,办公室主任应主动牵头承办,或督促所属工作人员从速办理。上一级办公机关及其负责人向下级办公机关及其负责人交办事项的范围较广,除了调研任务之外,还有诸如信息反馈、来信来访以及系统内部自身业务建设等具体事宜,都需要下一级承办者认真办理。  3.承办同级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单位转办的有关事项  为了保持领导机关工作的正常秩序,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单位向领导机关、领导同志汇报请示工作,往往不直接去找领导同志本人,而是先找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作为所在单位与外界联系的窗口和纽带,经常需要安排、处理各职能部门和下级机关转办的事项。例如,某部门要兴办一项事业,须专题行文报请领导机关批准;行文经领导机关的办公室登记后,工作人员要交由主任批办,办公室主任要负责与领导联系,商讨是否召开会议研究,要开何种会议,让哪些人参加等等。待领导指示后,办公室主任即可将领导指示意见转告各职能部门和下级有关单位和部门具体贯彻执行。
  要正确发挥办公室主任的"参谋"职责,应当注意如下两点:  1.在一定情况下与领导唱"对台戏"  办公室主任是一个双重性的角色,他既是秘书班子的"大班长",又是协助领导决策的"参谋长"。作为"大班长"和"参谋长",他是以贯彻和领会领导意图为使命,并以领会和贯彻的准确性和彻底性作为评价其工作优劣的基本指标;作为"参谋长",则要依靠独立的科学研究成果为领导服务,以提出多少真知灼见作为评价其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志。办公室主任既要认真领会领导意图,又要勇于直言,使领导兼听而明。  2.领导决策前多参谋,领导决策后多反馈  在领导决策前,办公室主任要通过调查研究,协助领导广泛收集同决策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然后进行纵向、横向的可行性研究,经过加工和筛选,为领导提供选择的方案;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办公室主任要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方方面面的意见反馈,为领导进行冷静周密的思考提供准确的依据,坚定领导决策的信心和决心;在领导决策后,办公室主任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决策意见的贯彻执行情况,协助领导搞好跟踪反馈,保证决策顺利地贯彻落实,或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及时进行调整。  在领导决策的全过程中,办公室主任的"参谋"职责是十分重要的。从对领导决策发挥作用的方向上看,办公室主任的参谋职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顺向"参谋,即紧随领导决策的方向所进行的"辅助性参谋";二是"逆向参谋",即当领导的决策意图不符合实际情况时,办公室主任所进行的"劝阻性参谋";三是"侧向"参谋,即当领导集中主要精力考虑某一方面工作时,办公室主任为避免领导顾此失彼而进行的"提示性参谋"。
  (三)管理职责  指办公室主任在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方面所应有的职能和应尽的责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办公室工作的实践,办公室主任的管理职责主要有两个方面:  1.文书管理  文书工作是机关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机关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党政机关的公文工作,即指围绕公文的拟制、处理与保管工作而需要进行的由撰稿、审稿、签发、印刷、收发、登记、批办、立卷、归档等环节所构成的整个运转流程。办公室作为单位的综合办事机构的枢纽机构,承担文书工作是其主要任务之一。一般来说,办公室内部均设有秘书科(股)、资料室、机要室、文印室、收发室等,分别负责办理公文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事宜。办公室主任对文书工作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参照各级党政机关制定的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各项有关制度;指导、督促各文书处理部门的工作,确保公文拟制的适用、准确、周密,确保文书处理的及时、准确、迅速,避免拖拉、积压而贻误工作。  2.信息管理  办公室主任辅佐领导决策,发挥参谋职能,主要是通过向领导提供适用信息和依据信息出谋献策而实现的。严格地说,信息工作也属文书工作范畴,但鉴于它是各级办公室的一项"新兴事业",而且十分重要,需要办公室主任予以特别重视。所以有必要将其单列为办公室主任管理职能中的一项。在这种情况下,办公室主任应从如下方面对信息工作进行管理。  (1)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管理。目前,各单位已基本形成以该单位办公室的信息机构为中心包括下级各办公室信息机构在内的信息网络(当然,该级信息机构又同时以上级的信息机构为中心)。办公室主任首先应当加强对网络中心即该办公室内的信息处(科、组)的管理,使其在信息网络内发挥带头、促进作用。其次,还要注意对整个网络的管理。如健全制度,对下级或同级其他信息机构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共同行动等等。
  (2)加强对信息传递方向的管理。信息传递的方向如何,即与领导决策的需求是顺应,还是相逆,这是办公室主任应当控制、管理的。一般说来,领导决策所需的信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追踪型信息",即指领导决策形成并付诸实施以后,通过"跟踪追击"迅速反映实施范围以内的有关动态;二是"超前型信息",即指领导决策之前,向领导提供的能够反映该决策的基础、趋向及效应的"资料信息",或某个较重要的问题发生之前反映其迹象、趋势的"信号性信息"。  (四)协调职责  指办公室主任在联系内外关系、沟通上下左右等方面所应有的职能和应尽的责任。办公室是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信息沟通的中枢部门。领导机关的决策、指令、指示要通过办公室向各专业主管部门、职能部门、下属单位以及全社会传递。单位所属各部门和其他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经过综合汇集到办公室,办公室对反馈回来的信息经过综合、分析、筛选,供领导决策时参考。作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办事机构的负责人的办公室主任,在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办公室主任要全面履行其协调职责,要着力做好纵向协调、横向协调、内部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纵向协调,即致力于上下级之间关系沟通,上令下行,下情上达,上下紧密配合,步调一致的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在这方面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当上级的决定、决议、指示、命令形成后要尽快向下传达,使之得以认真贯彻执行,以保证政令畅通,上令下行;当下级对上级的某一决定、指示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时,要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去做解释说服工作;当下级对上级的指示、决定、命令有不同意见时,要及时、准确地予以反映,使下情得以上达,以利于上下沟通,步调一致;当下级某一单位某项工作领先时,应积极组织力量去调研,认真总结经验,及时予以推广以点带面。当下级某一单位某项工作处于落后状态时,要积极主动地协助领导进行重点帮助,"以面促点","以面带点",使之尽快迎头赶上;横向协调,即致力于"左邻右舍"、同级各业务部门之间关系的协调。业务部门的一些部门性文件、规定,一般均须先报送办公室主任修改、审阅,进行协调,以免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尽吻合,使下级难以适从;业务部门的一些重要工作安排,如召开请领导参加的会议、开展由领导同志"挂帅"的突击性、临时性工作任务等,一般也须经办公室主任统一协调,以避免部门之间"撞车"和领导"超负荷"现象的发生;当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因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引起矛盾时,办公室主任更应充分发挥其协调职责,对过去已有明文规定的事项,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督促有关方面或协助领导督促有关方面加以认真贯彻落实;对过去尚无明文规定的,要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处理好各有关政策精神的衔接,并向领导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作出裁决,把各方的意见统一到总政策上来;内部协调,即以办公室内部的人员、工作为对象,使其和谐、协调地开展工作。办公室主任要着力于室领导成员和室内各单位(处、室、科、组)之间关系的协调。在室领导班子内,要注意发挥副职的作用,要按照合理分工、分层次管理的原则,根据其特长,让副职负责某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以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
  (五)领导指挥职责  统一指挥是发挥组织作用,贯彻执行决策的最重要条件。要真正发挥领导者的指挥作用,必须有日常的统一指挥。所谓日常指挥,具体地讲,就是领导者按照既定的决策和计划,对所属组织的人员合理地分配任务或布置工作,及时指导和处理发生的问题。领导者的日常指挥,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即执行性指挥和应变性指挥。  执行性指挥他可以叫做调度性指挥。这种指挥是在目标既定、方案现成的情况下,主。要解决贯彻落实的问题。领导者在执行这种指挥时,应当思考的重点是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成功的关键在于坚强的毅力和组织技巧。工作中必须注意把握住两点:一是人、财、物各种力量的调配、组合要科学、合理,力求达到投人少、收效大;二是行动时机的抉择,要顺乎时势,挑选最佳时刻,避开各种阻力和不利因素,利用一切助力和有利条件。比如一个军事指挥员指挥一场运动战,就有一个捕捉作战时机的问题。不能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时,不战;不是占据有利的地形条件时,也不战;倘若自己的优势兵力尚未集结起来时,还是不战。总之,一个高明的指挥员决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战则必胜,攻则必克。  应变性指挥,这是指在领导活动过程中遇到了新情况,或者出现了不测事件,针对客观环境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实施指挥。领导者在进行应变性指挥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继续干还是不干,是按原计划干下去还是改变计划。取胜的决窍在于审时度势和机动灵活。《孙子·兵势篇》中说:"善战者,求之于势。"又说:"善战人之势,如转回石于千切之山者"。这就是说,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总是凭借天时、地利等客观情势去求得胜利。他们依托客观形势而采取自己的行动,犹如在高山上滚动一块圆形的石头一样,"石圆则易移,山高则势大"。领导者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情况变化,就得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进行灵活指挥,切不可固守原定计划,一成不变,坚持蛮干。&
公司司机岗位职责
  第一条公司司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则,遵守公司员工管理手册,安全驾车。同时遵守本公司其他相关的规章制度。  第二条司机应爱惜公司车辆,平时要注意车辆的保养,经常检查车辆的主要机件。每月至少用半天时间对自己所开车辆进行检修,确保车辆正常行驶。  第三条司机应每天抽适当时间擦洗自己所开车辆,以保持车辆的清洁(包括车内、车外和引擎的清洁)。  第四条出车前,要例行检查车辆的水、电、油及其他性能是否正常,发现不正常时,要立即加补或调整。出车回来,要检查存油量,发现存油不足一格时,应立即加油,不得出车时才临时去加油。  第五条司机发现所驾车辆有故障时要立即检修。不会检修的,应立即报告车队长,并提出具体的维修意见(包括维修项目和大致需要的经费等)。未经批准,不许私自将车辆送厂维修,违者费用不予报销。  第六条出车在外或出车归来停放车辆,一定要注意选取停放地点和位置,不能在不准停车的路段或危险地段停车。司机离开车辆时,要锁好保险锁,防止车辆被盗。钥匙及行驶证交给管理人员。不准私自用车。?  第七条司机对自己所开车辆的各种证件的有效性应经常检查,出车时一定保证证件齐全。  第八条晚间司机要注意休息,不准开疲劳车,不准酒后驾车。  第九条司机酒后驾车或私自用车造成的一切违章或交通事故后果均由司机本人  承担,并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条司机驾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开车,不准危险驾车(包括高速、追尾、争道、赛车等)。对于旁人包括公司领导的指令,司机认为不能做到的,可以提出异议,请求变更指令。行车途中如发生交通事故,能适用快速处理的,应采用快速处理方式解决;如必须现场处理,应当立即报警待处,不得逃离现场。如因违反交通规则而发生事故的,司机应承担全部后果和责任。
  第二十条司机全年安全行车,未出交通事故的,给予奖励2000元,年终奖发放时兑现。若发生交通事故,经车辆保险部门理赔后公司仍要承担损失的,损失金额超过2000元的,取消奖励;损失2000元以内的,减去实际损失后的剩余部分作为奖励。  第二十一条由人事部门每年负责对司机进行考核,将考核等级作为下一年调整岗位工资的依据之一。对于工作勤奋、遵守制度、表现突出的,可视具体情况给予嘉奖、记功、晋级等奖励;对工作怠慢、违反制度、发生事故者,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记过、降级直至除名处理。  第二十二条工资待遇:试用期工资,按双方商定的工资标准执行。正式录用后,按照公司薪资管理制度,司机每年实行岗位等级聘任制度,基本工资加岗位工资在元/月之间,初始岗位等级由公司管理人员确定,以后按年度考核的成绩,决定薪资等级的升降。加班以小时计,累计8小时为一天,按公司加班规定计入当月加班费中。因特殊情况,当天工作时间延迟1小时以内的,不计入加班。每月末统计当月加班情况并注明加班乘坐人。  第二十四条费用报销:司机所有因公费用(停车费、过路费、加油、修理等等)必须以正式有效凭证作为报销凭证,由驾驶员整理粘贴报销凭证后交管理人员审核签字,再交总经理签字,方可报销。原则上一周报销一次。每月末汇报当月报销情况,以及停车费、过路费使用人。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管理规定第一、二、三、四条款,用车保养不当,予以口头警告处分,两次以上书面警告处分,三次以上记过并扣罚当月奖金40元。因保养不当造成重大事故的,另外承担相应责任和后果。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管理规定第八、九、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条款,出车违规,予以口头警告处分,两次以上书面警告处分,三次以上记过并扣罚当月奖金40元。因保养不当造成重大事故的,另外承担相应责任和后果。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管理规定第六、十八条款,车辆管理不当,予以书面警告处分并扣罚当月安全奖金40元,两次以上记过并扣罚当月奖金100元。因车辆管理不当造成重大事故的,另外承担相应责任和后果。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须对上岗司机公示。无异议者应在本规定文件上签字,与用工合同一起存档。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即日起执行,未尽部分将会适时予以补充,以前该方面规定同时废止。
公司会议管理制度
  1、目的:为规范公司会议管理,提高会议质量,降低会议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广州市百利文仪实业有限公司广州总部会议管理。  3、管理权责:  3.1总经办负责公司会议的统筹协调及本制度的执行监督。  3.2会议提拟人或主办部门(含各中心/部门)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并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提出处罚。  3.3会议的审批权限详见“5.1会议提拟与审批”。  4、会议分类:  序  号会议名称主题/特点类别主持人参加人  1例会  (含早会)固定时间、固定汇报程序,  尽量解决即席提出的问题。公司例会主办中心/部门  负责人部门/中心或公司  全体人员  2动员会发言固定、没有讨论程序公司临时  行政会议主办中心/部门  负责人会议提拟人提拟  3研讨会对某一课题或问题切磋、探  讨,不一定有结果公司临时  行政会议中心/部门  负责人会议提拟人提拟  4鉴定/评审会对某事物的价值、性能,质  量鉴别,必须有结论公司临时  行政会议集团总经理或其指定会议提拟人提拟  5专题会为某一专题而开,必须有结  论公司临时  行政会议提拟人指定会议提拟人提拟  6评比会一般在年底或某一重大活动  结束后召开公司例会人力资源中心  总监会议提拟人提拟  7总结会总结前一段工作,研究、部  署下阶段工作公司例会中心/部门  负责人会议提拟人提拟  8汇报会下级向上级或有关人员汇报  工作情况公司临时  行政会议会议提拟人指定会议提拟人提拟
  9调度会任务安排,人员派遣,设备  物资情况的调动公司临时  行政会议会议提拟人提拟会议提拟人提拟  10部门例会各中心/部门固定汇报程序部门会议中心/部门负责人自定  5、管理内容:  5.1会议提拟与审批。  5.1.1公司月度例会无须提拟和审批。  5.1.2公司临时行政会议、公司年度例会由集团总经理直接提拟或由议题涉及业务的主办部门负责人提拟、集团总经理批准。  5.1.3部门会议由各部门自行安排,但会议时间、参加人等,不得与公司会议冲突。其中,中心/部门会议属非例会性质且需另行核给专项费用的,应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批同意;属例会性质的,由本中心另行提拟方案呈报集团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2会议计划与统筹。  5.2.1每月28日前,总经办应与各部门协调确定下月计划召开的临时行政会议,统一报集团总经理审批后,汇同公司月例会编制《月度会议计划》,于月底前发放至各部门负责人。  5.2.2凡总经办已列入计划的会议,如需改期,或遇特殊情况需安排新的临时行政会议时,会议召集部门应提前2天完成会议提拟和报批手续,并报请总经办调整会议计划。未经总经办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打乱正常会议计划。  5.2.3会议安排的原则为:小会服从大会,局部服从整体,临时会议服从例会。各类会议的优先顺序为:公司例会、公司临时行政会议、部门会议。因处置突发事件而召集的紧急会议不受此限。  5.3会议准备。  5.3.1会议通知遵照以下规定:  1、已列入月度会议计划表的会议,月中无调整的,不再另行通知,由中心/部门按计划表直接通知与会人;  2、属下列情况之一者,按“谁提拟,谁通知”的原则进行会议通知:  (1)未列入月度会议计划而临时提拟的会议;
  (2)虽然已列入月度会议计划,但需对会议议题、需准备的会议资料、会务安排等作特别说明;  (3)其它提拟人认为应另行通知的情况。  3、会议通知期一般应提前一天以上,通知对象为与会人、会务服务提供部门;  4、会议通知形式一般为电话通知。但需对会议议题、需准备的会议资料、会务安排等作特别说明的会议,应以会议通知单进行书面通知;涉及多个部门和参加人数众多的大型会议,主办部门还应编制详细的会议计划通知相关部门。  5.3.2会议的其它准备工作遵照以下规定:  1、会议提拟部门应提前做好会议资料(如会议议程议题、提案、汇报材料、计划草案、决议决定草案、与会人应提交资料等)准备的组织工作;  2、会务服务提供部门应提前做好会务准备工作,如落实会场,布置会场,备好座位、会议器材、茶具茶水等会议所需的各种设施、用品等;  3、公司总部召开的公司级会议会务服务统一归口总经办负责。  4、部门在总部召开的会议需用公共会场的,应向会议室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书面提出,由会议室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统筹安排。  5.4会议组织。  5.4.1会议组织遵照“谁提拟,谁组织”的原则。  5.4.2会议主持人须遵守以下规定:  1、主持人应不迟于会前5分钟到达会场,检查会务落实情况,做好会前准备。  2、主持人一般应于会议开始后,将会议的议题、议程、须解决问题及达成目标、议程推进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必要的说明。  3、会议进行中,主持人应根据会议进行中的实际情况,对议程进行适时、必要的控制,并有权限定发言时间和中止与议题无关的发言,以确保议程顺利推进及会议效率。  4、属讨论、决策性议题的会议,主持人应引导会议作出结论。对须集体议决的事项应加以归纳和复述,适时提交与会人表明意见;对未议决事项亦应加以归纳并引导会议就其后续安排统一意见。
  5、主持人应将会议决议事项付诸实施的程序、实施人(部门)、达成标准和时间等会后跟进安排向与会人明确。
  5.4.3与会人须遵守以下规定:
  1、应准时到会,并在《会议签到表》(详见附件3)上签到。
  2、会议发言应言简意赅,紧扣议题。
  3、遵循会议主持人对议程控制的要求。
  4、属工作部署性质的会议,原则上不在会上进行讨论性发言。
  5、遵守会议纪律,与会期间应将手机调到振动或将手机呼叫转移至部门另一未与会人处,原则上不允许接听电话,如须接听,请离开会场。
  6、做好本人的会议纪录。
  5.4.4多个部门参加的临时行政会议原则上由集团总经理主持,集团总经理另有授权的,从集团总经理授权。
  5.4.5公司月度例会、临时行政会议一般应控制在2小时以内,根据会议进行情况确需延时的,主持人须征得与会人员同意。
  5.4.6主持人为会议考勤的核准人,考勤记录由会议记录员负责。
  5.5会议记录。
  5.5.1公司各类会议均应以专用记录本进行会议记录。
  5.5.2公司各类会议原则上应确定专人负责记录。会议记录员的确定应遵守以下规定:
  1、各部门应常设一名会议记录员(一般为本部门的内务文员,名单报总经办备案),负责本部门会议及本部门负责组织的会议的记录工作。
  2、会议记录遵照“谁组织,谁记录”的原则,如有必要,主持人可根据本原则及考虑会议议题所涉及业务的需要,临时指定会议记录员。
  3、集团总经理主持的公司例会、临时行政会议原则上由集团总经理秘书负责会议记录工作,集团总经理另有指定的,从集团总经理指定。
  5.5.3会议记录员应遵守以下规定:
  1、以专用会议记录本做好会议的原始记录及会议考勤记录,根据需要整理会议纪要。  2、会议记录应尽量采用实录风格,确保记录的原始性。
  3、对会议已议决事项,应在原始记录中括号注明“议决”字样。
  4、会议原始记录应于会议当日、会议纪要最迟不迟于次日呈报会议主持人审核签名。
  5、做好会议原始记录的日常归档、保管工作,及时将经主持人核准的《会议签到表》的考勤记录报考勤人员。
  5.5.4下列情况下,应整理会议纪要:
  1、公司各类临时行政会议;
  2、须会后对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进行跟进的会议;
  3、其它主持人要求整理会议纪要的会议。
  5.5.5会议纪要的发放或传阅范围由主持人确定。公司各类临时行政会议的会议纪要须报总经办一份存档备查。
  5.5.6会议原始记录的备档按以下规定:
  1、本部门负责组织的公司各类行政会议的会议记录,由本部门常设会议记录员负责日常归档、保管,但用完后的记录本应作为机要档案及时转总经办统一归档备查。
  2、本部门会议记录由本部门常设会议记录员统一归档备查。
  5.5.7会议记录为公司的机要档案,保管人员不得擅自外泄。其调阅应严格按公司文档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5.6会议跟进。
  5.6.1会议决议、决策事项须会后跟进落实的,遵照“谁组织,谁跟进”的原则;会议主持人另有指定的,从主持人指定。
  5.6.2集团总经理主持的会议的会后跟进工作原则上由总经办负责落实,集团总经理另有指定的,从集团总经理指定。
  5.6.3会议跟进的依据以会议原始记录及会议纪要为准。
  5.7奖惩。
  5.7.1奖励。按《奖惩管理制度》执行。
  5.7.2迟到、早退、缺席。
  1、迟到。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在会议规定召开时间后5分钟内未到的,计为迟到。
  2、早退。凡参加会议人员,如未经主持人同意在会议召开结束前5分钟提前离开会场的,计为早退。
  3、缺席。凡必须参加会议人员未经请假擅自不参加会议或请假未批准而不参加会议的,计为缺席。
  5.7.3处罚。
  1、无正当理由迟到、早退每次处10元的罚款。
  2、无正当理由缺席每次处以20元的罚款。
  3、凡因通知原因造成应参加会议人员迟到或缺席的,以上处罚由传达人承担。
  6、附则。
  6.1本制度由集团总经办负责解释。
  6.2凡本制度未明确规定的奖惩,按《奖惩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6.3本制度由集团总经理批准后生效,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公司车辆管理办法
  1.0目的
  为了严格管理车辆,合理使用车辆,节约费用开支,最大限度地发挥车辆的使用效益,以适应公司公务用车的需要。
  2.0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由公司负责管理的所有车辆。
  3.0职责
  3.1车管员职责
  3.1.1协助综合事务部经理做好公司驾驶员及车辆各项管理工作。
  3.1.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关于交通安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模范遵守公司《车辆管理制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并组织具体实施和检查。
  3.1.3负责公司车辆的养路费、车辆使用税和保险费缴交办理等工作。
  3.1.4负责安排公司车辆的保养、年审和二保工作,对公司审批权限内的车辆保修进行监督和安排车辆进厂修理。
  3.1.5负责每月召开公司驾驶员安全例会,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健全驾驶员安全技术档案,交通事故及机损事故记录,车辆行驶里程记录及维修档案,及时填写各类报表。
  3.1.6负责核实驾驶员报销费用,按照上级下达的车辆预算费用指标严格控制车辆使用费用。
  3.1.7负责调度车辆,安排驾驶员各项工作。
  3.1.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2车辆安全员职责
  3.2.1协助车管员完成公司车辆及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处理公司交通安全事故及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3.2.2贯彻执行交通管理部门和上级有关单位下达的车辆技术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负责贯彻、传达交通管理部门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3.2.3每月组织驾驶员进行安全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和思想素质。
  3.2.4负责建立健全车辆安全技术档案,完成公司车辆安全考核指标。
  3.2.5负责组织对车辆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开展驾驶员安全培训,保持车辆性能良好,消除事故隐患。  3.2.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3专职驾驶员职责
  3.3.1爱护车辆,遵守劳动纪律,服从调度,牢固树立安全行车的观念,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提供文明、礼貌、安全行车服务。
  3.3.2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自觉做到勤检查、勤保养,保持车容整洁,保持车况良好,发现故障要及时汇报和排除,不开带“病”车。
  3.3.3积极参加安全教育活动,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停放车辆的防盗防抢防破坏措施。
  3.3.4车辆发生交通意外或事故时,应保护现场,等候交警部门处理,并通知车管员和单位领导。
  3.3.5未经公司分管领导的批准,不得把车辆交给非专职驾驶员驾驶。
  3.3.6每次出车认真填写《车辆行驶记录表》。
  3.3.7每年与公司签订一次《车辆安全行驶及防盗责任书》。
  4.0工作内容
  4.1车辆的使用
  4.1.1车辆实行统一管理,公司本部所有车辆(含公司领导相对固定使用的车辆)均由综合事务部统一调度,各部门用车均须提前一天提出用车申请,填写《用车申请表》,经所在部门经理批准后送交综合事务部车队,由车队按公务的轻、重、缓、急统一安排车辆,并经综合事务部经理审核后出车。
  4.1.2公司车辆原则上只限于在XX高速公路线内行驶,驶离XX高速公路线外预计超过2小时,应通知综合事务部车辆管理员备案。
  4.1.3车辆只能在公司指定加油站加油,因工作需要购买燃油的,必须经车辆管理员同意。
  4.1.4车辆—律停放在指定的停车点,不得乱停乱放。
  4.1.5驾驶员在交接车辆时,必须检查各自的车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车辆管理员,否则发现损坏由当值驾驶员承担。
  4.1.6严禁无证驾驶车辆和私自出车,违者将给予开除处分。
  4.1.7调派车辆往辖区路段以外地区办事的,必须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4.2车辆的维修
  4.2.1车辆的年审、保养维修统一由综合事务部车辆管理员安排办理,驾驶员填写《车辆维修保养申请表》,按规定审批后方可入厂维修。如果超出维修内容,发生的费用由该驾驶员承担。特殊情况下需就近维修的,经车辆管理员同意后方可修理。
  4.2.2维修费在2000以下的,由车辆管理员报综合事务部经理审核;3000元-5000元的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5000元以上的经公司总经理批准。
  4.2.3修理后所有更换的零配件,必须带回交车辆管理员检验认可。
  4.3奖惩办法
  具体参照《车辆安全行驶及防盗责任书》之奖惩办法执行。
  5.0附则
  5.1本制度由综合事务部负责制订和解释。
  5.2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5.3附件:车辆安全行驶及防盗责任书。
党员管理制度
  党员管理是党组织按照党章和党内的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党员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的活动。其具体工作主要是:根据党员数量、分布和流动情况,建立党的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审查和鉴定;严格党员的组织生活,加强监督和整顿纪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表彰优秀党员,清除党内腐败分子,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等。
  一、党员管理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党员管理的基本任务
  1.引导党员严格履行义务,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权利。
  2.组织党员参加党的活动。
  3.严格党员组织关系和党籍管理。
  4.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党员管理的基本原则
  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度规范的原则;组织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四、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是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的制度。只有把党员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并在其中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证基层党组织有坚强的战斗力。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既是党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
  二是党的组织生活制度。通常是指党员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大会或党小组会,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单独召开的党内民主生活会。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应认真负责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这项制度是加强党员管理,对党员进行批评监督,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的战斗力的一项组织保证。  三是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制度。这项制度是党员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的一种方式,是党组织了解掌握党员思想和工作情况的一种途径,是我们党内生活的优良传统之一。
  四是党日制度。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进行党的活动的专门时间的规定。这一制度,对于活跃党内民主生活,增强党员党的观念,增进党的团结,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党员交纳党费制度。是指党员按照有关规定,向党组织交纳用于开展党的活动的经费。按期交纳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一个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具体表现。党员交纳党费,不仅仅是在经济上资助党,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党员交纳党费的标准,按照中央组织部有关规定执行。
  六是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是根据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融为一体,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
  七是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制度。党组织在党员变更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点时,按照有关规定将其党员组织关系由一个单位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单位或地区。
  八是党籍管理制度。党籍指的是党员资格。党籍管理是党员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申请入党的人被党组织批准后,就算取得了党籍。预备党员也有党籍。党组织对党员党籍的处理必须采取十分严肃和慎重的态度。
  九是流动党员管理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广泛,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使他们在流动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五、党员管理的方法途径
  党员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在新的历史时期,广泛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
  (1)“三会一课”。“三会”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课”指按时上好党课。“三会一课”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对于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都有重要作用。
  (2)党员领导干部的双重组织生活会。根据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所在单位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会,又要参加定期召开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会。双重组织生活,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增进思想交流,加强民主监督,改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主要是指党内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的活动。这是近几年来在广大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而又行之有效的一种组织活动形式。这项活动要制定出既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的评选条件,努力在“争创”上下功夫,定期评选表彰,以激励党员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4)党员目标管理。党员目标管理是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要求党组织按照党章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和党员个人的实际情况,提出和议定党员在一个时期内在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作用方面的具体目标,通过定期检查、考核,来督促和激发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应不断总结和完善。
  (5)党员联系户。这是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种形式。具体内容是,党的基层组织分配每个党员经常联系一户或几户非党群众,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他们的思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带动他们勤劳致富,及时向党组织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6)党员责任区。所谓党员责任区,主要是企业党组织根据党员的不同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实际能力和活动范围,把需要党员承担和完成的各种生产指标、行政事务、社会工作以及基层党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责任制的形式落实到每个党员,从而形成以一个或几个党员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群众为对象,以一定的区域为活动范围的党员责任区。从而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以发挥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7)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有目的、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党员结合行业特点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增强党员党性,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的党内活动。这类活动把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融为一体,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和经济建设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受到党员和群众的普遍欢迎。
  (8)谈心活动。同志之间比较深入地相互交谈,是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的一种有效方式。谈心活动有集体谈心和个别谈心两种形式。谈心的目的在于沟通思想,统一认识,解决矛盾,互相帮助,增强团结,做好工作。谈心一定要以诚相见,以心换心,还要有搞好团结、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流动党员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广泛,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使他们在流动申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组织部门要制定有效管理流动党员的措施。中央组织部在1994年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规范。
  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
  党员流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党组织应及时为他们转移组织关系。其中外出时间较长(6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人所去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外出时间较短(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参加会议、学习进修等,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地区、单位的党组织。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或转到其所去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党员在流动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保存在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这些机构的党组织如具备管理条件并经同级地方党委同意,可以接收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因某些原因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的组织关系。
  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根据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组织部于1994年12月下发了《关于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通知兀决定从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各地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一些地方采用外出党员管理证、管理手册等办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仅靠个别地方发放有关流动党员管理的证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就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客观要求。试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党员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
  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制定的统一式样印制;《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原所在党组织按规定登记发放,作力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党的活动的凭证;党员可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一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制发
  《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制定的统一式样,定点印制,并加强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印制。印制所需经费,可从党费中开支,不得向党员个人收取工本费和发证手续费。
  《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基层党委负责发放。发放时,要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所在支部、发证时间、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等情况,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流动党员活动证》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并由发证的基层党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末贴照片的,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
  《流动党员活动证》适用于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下列情况不能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1)短期(六个月以内)外出参加会议、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的党员,仍开具党员证明信。
  (2)长期(六个月以上)外出务工经商且有固定地点的党员,应转移正式组织关系。
  (3)流动性较大,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返回原所在单位的党员,仍在原单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4)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且有3名以上党员的,可通过建立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或党/组进行管理。
  接收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应于验证后及时接收并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对外来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外出地点变更等情况,应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并由党支部负责人签名盖章。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一栏内,要简要地写明组织生活的内容及外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在\"流动地点变更情况\"一栏内,应注明党员同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及离开的时间;\"备注栏\"用于说明其他栏目未尽事项,包括外来党员的先进事迹或犯有错误等情况。
  流动党员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在党员外出后,应通过适当方式与党员继续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党员返回后,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记载的内容,听取党员汇报外出期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详细了解他们外出期间的表现。通常情况下,党组织每年至少应查验一次外出党员所持的《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满3年的,应及时换发新证。党员外出期间,如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且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应按自行脱党处理。党员私自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出国、出境党员的管理
  1.因私出国、去港澳台或自费出国留学的党员组织关系的处理。
  1)短期请假出国或去港澳台探亲或办理私事的党员,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
  2)出国或去港澳台长期定居的党员,出境以后即停止党籍,其组织关系和档案材料转到县或相当于县一级的党委组织部门,以保存备查。
  3)党员出境逾期(包括续假)一年以上未归者,其组织关系及档案材料转到县或相当于县一级的党委组织部门以保存备查。
  4)经批准出境定居的预备党员,不再办理转正手续,不保留其预备党员资格。
  5)自费出国留学的党员,在学成回国之前,其党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
  6)党员本人在出国、出境之前提出要求退党的,可按党章规定办理退党手续。
  2.因私出国或去港澳台地区回来后的党员的组织关系的处理。
  1)党员如期回国,应及时向原单位党组织汇报出境期间的情况,党组织也要主动关心了解他们在外的情况,如无问题,即可恢复其党员组织生活。
  2)党员超过假期回国,本人要向党组织申诉理由,经过审查,如理由正当且又无问题者,即可恢复其组织生活。无故超假半年左右,或有一般性错误的党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在必要时也可给予适当的处分,待本人有了认识时,也可恢复其党员组织生活。
  3)无故超假一年以上回国的党员,一般不能恢复其组织生活,按自行脱党处理。如发现有严重问题者,经审查,如情况属实,要严肃处理,有的还要给予开除党籍的处分。
  3.自费出国留学的党员学成回国后其组织生活问题的处理。
  自费出国留学的党员,在其学成回国后,由本人提出恢复其组织生活的申请,经所在单位党委审查,如证明其在国外期间确无问题,可以恢复其组织生活。如果是预备党员,其在境外学习期间表现良好,可以按期转正。
  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的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入,党员流动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流动的党员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问题作出了如下规定:
  (1)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正当职业,有固定地点、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党员所在党组织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时间在3至6个月的,应出具党员证明信,由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负责安排其参加党的有关活动。党员应及时主动与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联系,转递党员组织关系。
  (2)党员短期外出3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无固定地点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应通过适当的方式主动与原所在党组织保持联系,汇报外出活动情况,按时交纳党费。
  (3)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的,原所在党组织应在他们中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对外出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应同时出具有关证明,委托所去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负责管理这些党员,原所在党组织应继续同他们保持联系。
  (4)外来经商党员较多的集贸市场,应在这部分党员中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根据不同情况,这些党支部或党小组,可由乡镇、街道党组织领导,也可由当地工商管理部门党组织或个体劳动者协会党组织领导。
  (5)党员要求流动应向所在单位及其党组织提出申请,凡符合人员流动有关政策规定的,党组织应予以同意并及时为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所去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或转到所去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
  (6)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流动服务机构的党组织,具备管理条件并经同级地方党委同意,可以接收在人员流动过程中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因某些原因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的组织关系,并根据不同情况,组织这些党员过组织生活,收缴党费。
  (7)在人员流动问题上,因单位与单位或单位与个人发生争议,而提交仲裁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仲裁的,有关单位党组织应根据仲裁结论确定是否办理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手续。
  (8)党员擅自离职,党组织应给予批评教育;本人坚持不改的,可区别不同情况作必要的处理。涉及党籍处理的,应慎重对待。
  (9)在党员流动中,没有转来党组织关系或没有出具党员证明信的,所去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不得承认其党员身份和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10)凡是按照规定转来党组织关系的,有关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应予接纳,不应拒绝接收。
  (11)以上各项适用于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
公司车辆使用管理规定
  公司车辆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节约公司公务用车费用开支,提高公务用车的效率,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公务车辆为公司现有的:
  l××商务车一辆
  l××××商务车一辆
  l××轿车一辆。
  车辆管理规定
  第三条对司机的要求:
  1.公司车辆应用于公司处理公务事宜,驾驶员未经行政部批准,不得将自己保管的车辆随便交给他人驾驶或练习驾驶;严禁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任何人不得利用公司车辆练习驾车;
  2.司机应爱惜所驾车辆,由于驾驶不当或其他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失,除保险赔付外的一切费用由驾驶者承担;
  3.驾驶人员在没有出车任务时,应在司机办公室待岗,不得擅离职守;
  第四条车辆用油管理要求:
  1.行政部按每月核定的出车公里数购买油卡,油卡由行政部办公室管理,司机加油时需要登记后领取油卡。不得无卡加油,特殊情况应通知行政部后方可加油,且无卡加油的次数不得连续超过两次;
  2.司机因公出差需在途中加油时,应提前告知行政部,回公司后应及时提交部门审核及报销;
  第五条车辆维护管理:
  1.所有车辆由公司统一安排定期检修、保养。未经允许驾驶员不得私自将车辆送到修理厂修理,否则费用自付;
  2.需要维修的车辆,由司机提出申请,经行政部批准后在公司指定得维修站进行维修,维修费用由财务划帐转拨,不予支付现金;
  车辆使用规定
  第六条行政部安排用车应按照使用者重要性来安排优先级,派车必须首先考虑优先等级高的人员用车。下级申请用车必须在确认优先等级排在其之前的人员无用车需求,方可出车。
  第七条具体关于每辆公务用车驾驶员、使用范围及使用权限优先级的规定如下:
  1、××商务车:
  l驾驶员:
  u第一驾驶员:×××;
  u第二驾驶员:×××
  l用途:主要用于每日接送董事长、总经理等公司高层领导上下班和到机场、火车站、宾馆等地接送公司重要客人、外宾朋友及上级领导等
  l服务对象优先级:
  u董事长、副董事长
  u总经理、VP
  u重要客户
  u政府要员
  u投资人
  2、××轿车:
  l驾驶员:
  u第一驾驶员:×××;
  u第二驾驶员:×××
  l用途:到机场、火车站、宾馆等地接送公司重要客人、外宾朋友及上级领导等;接送公司高层或技术人员出差到乘车、乘机地点接送及外出办理公司日常事务;
  l服务对象优先级:
  u公司重要客户;
  u政府要员
  u投资人
  u董事长、副董事长
  u总经理、VP
  u技术人员
  3、××××商务车:
  l驾驶员:
  u第一驾驶员:×××
  u第二驾驶员:×××
  u第三驾驶员:×××
  l用途:主要用于接送往来客人,技术人员外事工作及因出差至机场、火车站;公司日常外出办理事务、采购物品或经行政部批准的全公司性的或部门组织的职工有关活动用车。
  l服务对象优先级:
  u公司客户
  u技术人员
  u员工集体活动
  u行政外出采购人员
  第八条公务用车的审批制度。
  1.除附录Ⅰ所列的固定性出车之外,员工如需用车,应提前一天至行政部填报派车单(见附录II),司机凭行政部门签字批准后的派车单方可发车。如确有紧急情况可以当天填报派车单出车;
  2.公司内部用车应由行政部统一调度,车钥匙统一放在前台进行保管,非固定性用车发车之前和返回之后需要到前台进行登记。除非特殊情况,每晚钥匙必须归还至前台。
  3.用车人必须让车辆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并做返回登记;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的,应及时设法通知行政部门,并说明原因;
  4.任何人不得直接指定司机和车辆出车。董事长、总经理用车必须告知行政部门;其他员工需要用车,如驾驶员未接到经有关部门的派车单不准出车。
  第九条因私用车规定:
  1.员工因私用车不能影响和妨碍公务用车;
  2.员工私人用车收费标准为1元/公里,公里数核算自出车库地至回库地之实际距离,所收取费用补充到当月邮费预算中
  3.员工在因私用车过程中所发生的其他一切费用由员工自行承担;
  第十条管理办法自日起开始执行,有关未尽事宜,由行政部负责解释。
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本人事作业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使公司员工的管理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责任感、归属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一、本公司员工的管理,除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令外,都应依据本制度办理。
  二、本制度所称员工,系指本公司聘用的全体从业人员。
  三、本公司如有临时性、短期性、季节性或特定性工作,可聘用临时员工,临时员工的管理依照合同或其它相应规定,或参照本规定办理。
  四、关于试用、实习人员,新进员工的管理参照本规定办理或修订之。
  第二章录用
  第三条:本公司各部门如因工作需要,必须增加人员时,应先依据人员甄选流程提出申请,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后,由人事部门统一纳入聘用计划并办理甄选事宜。
  第四条:本公司员工的甄选,以学识、能力、品德、体格及适合工作所需要条件为准。采用考核和面试两种,依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种实施或两种并用。
  第五条:新进人员经考核或面试合格和审查批准后,由人事部门办理试用手续。原则上员工试用期三个月,期满合格后,方得正式录用;但成绩优秀者,可适当缩短其试用时间。
  第六条:试用人员报到时,应向人事部送交以下证件:
  一、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二、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三、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一寸半身免冠照片二张。
  五、服务承诺书。
  六、其它必要的证件。
  第七条:凡有下列情形者,不得录用。
  一、剥夺政治权利尚未恢复者。
  二、被判有期徒刑或被通缉,尚未结案者。
  三、吸食毒品或有其它严重不良嗜好者。
  四、贪污、拖欠公款,有记录在案者。
  五、患有精神病或传染病者。
  六、因品行恶劣,曾被政府行政机关惩罚者。
  七、体格检查不合格者。经总经理特许者不在此列。
  八、其它经本公司认定不适合者。
  第八条:员工如系临时性、短期性、季节性或特定性工作,视情况与本公司签订“定期工作协议书”,双方共同遵守。
  第九条:试用人员如因品行不良,工作欠佳或无故旷职者,可随时停止试用,予以辞退。
  第十条:员工录用分派工作后,应立即赴所分配的地方工作,不得无故拖延推诿。
  第三章工作守则
  第十一条:员工应遵守本公司一切规章、通告及公告。
  第十二条:员工应遵守下列事项:
  一、忠于职守,服从领导,不得有敷衍塞责的行为。
  二、不得经营与本公司类似或职务上有关的业务,不得兼任其它公司的职务。
  三、全体员工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强化品质意识,圆满完成各级领导交付的工作任务。
  四、爱护公物,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将公司财物携出公司。
  五、工作时间不得中途任意离开岗位、如需离开应向主管人员请准后方可离开。
  六、员工应随时注意保持作业地点、宿舍及公司其它场所的环境卫生。
  七、员工在作业时不得怠慢拖延,不得干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
  八、员工应团结协作,同舟共济,不得有吵闹、斗殴、搭讪攀谈、搬弄是非或其它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九、不得假借职权贪污舞弊,收受贿赂,或以公司名义在外招摇撞骗。
  十、员工对外接洽业务,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不得有损害本公司名誉的行为。
  十一、各级主管应加强自身修养,领导所属员工,同舟共济,提高工作情绪和满意程度,加强员工安全感和归属感。
  十二、按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
  第十三条:公司实行每日八小时工作制?公司总部: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以后如有调整,以新公布的工作时间为准。
  第十四条:所有员工应亲自打卡计时,不委托或代人打卡,否则双方均按旷工一日处理。
  第十五条:实行弹性工作制的,采取由各部门主管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含加班时间),本人确认,部门备案的考勤方法。
  第十六条:员工如有迟到、早退、或旷工等情形,依下列规定处理:一、迟到、早退。
  1、员工均需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开始后十五分钟内到班者为迟到。
  2、工作时间终了前十五分钟内下班者为早退。
  3、员工当月内迟到、早退合计每三次以旷职(工)半日论。
  4、超过十五分钟后,才打卡者以旷职(工)半日论,因公外出或请假经主管在卡上签字或书面说明者除外。
  5、无故提前十五分钟以上下班者,以旷职(工)半日论。因公外出或请假者需经主管签字证明。
  6、上、下班而忘打卡者,应由部门主管在卡上或有效工作时间考核表上签字。
  二、旷职(工)
  1、未经请假或假满未经续假而擅自不到职以旷职(工)论处。
  2、委托或代人打卡或伪造出勤记录者,一经查明属实,双方均以旷职(工)论处。
  3、员工旷职(工),不发薪资及奖金。
  4、连续旷职三日或全月累计旷职六日或一年累计旷职达十二日者,予以除名,不发给资遣费。
  第四章待遇
  第十七条:本公司依照兼顾企业的维持与发展和工作人员生活安定及逐步改善的原则,以贡献定报酬、凭责任定待遇,给予员工合理的报酬和待遇。
  第十八条:员工的基本待遇有工资、奖金和补贴。
  第十九条:月薪工资在次月15日前发放或存入员工在内部银行的帐户。新进人员从报到之日起薪,离职人员自离职之日停薪,按日计算。
  第五章休假
  第二十条:按国家规定,员工除星期日休息外,还享有以下有薪假日:?元旦:1天(元月一日)春节:3天(农历初一、二、三)?劳动节:1天(五月一日)国庆节:1天(十月一日)由于业务需要,公司可临时安排员工于法定的公休日、休假日照常上班。
  第二十一条:一般员工连续工龄满二年时间后,每年可获得探亲假一次,假期为6天,工龄每增加一年假期延长2天,最长15天。员工探亲假期间,原待遇不变。
  第二十二条:探亲可以报销火车硬座票及长途汽车票,此外超支由本人负责。未婚员工探亲只能探父母,已婚员工探亲只限探配偶,每年限一次。
  第二十三条:夫妻在同一城市工作的员工不能享受探亲的路费报销,可以享受假期。连续工龄每满四年可报销一次探望父母的路费,不另给探亲假。
  第二十四条:春节休假或探亲的员工,不在15天休假以外再增加春节假,在公司工作的职工按国家定假安排休息。需安排加班或值班的按规定发给加班工资或值班补贴,如安排补休,则不计发加班工资和值班补贴。
  第二十五条:对于放弃休假或探亲假的员工,公司给予其应休假当月全部收入的奖励。
  第六章请假
  第二十六条:员工请假和休假可分为八种,其分类、审批及薪资规定见本制度附表。
  第七章加班
  第二十七条:加班费的计算:一般员工加班工作时间记为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以半小时为计算单位,加班工资按原基本工资标准的100%计算。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有效工作时间按实际加班工作时间的两倍计算,加班工资按原基本工资标准的200%计算。
  第二十八条:责任人员平时加班工作时间,经部门经理认有效工作时间,不计发加班工资,在考核月度奖金中加以考虑。
  第二十九条:员工如在加班时间内擅离职守者,除不计有效工作时间外,就其加班时间按旷职(工)论处。
  第八章出差
  第三十条:公司要根据需要安排员工出差,受派遣的员工,无特殊理由应服从安排。
  第三十一条:员工出差在外,应注意人身及财物安全,遵纪守法,按公司规定的标准和使用交通工作,合理降低出差费用。
  第三十二条:公司对出差的员工按规定标准给报销费用和交通费用。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具体标准见公司的意见办理。
  第三十三条:出差人员返回公司后,应及时向主管叙职,并按规定报销或核销相关费用。
  第九章培训
  第三十四条:为提高公同工的业务、知识技能及发挥其潜在智能,使公司人力资源能适应本公司日益迅速发展的需要,公司将举行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被指定员工,不得无故缺席,确有特殊原因,应按有关请假制度执行。
  第三十五条: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须接受公司概况与发展的培训以及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岗前专业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20小时,合格者方可上岗。新员工培训由公司根据人员录用的情况安排,在新员工进入公司的前三个月内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再继续留用。
  第三十六条:员工调职前,必须接受将要调往岗位的岗前专业性培训,直到能满足该岗位的上岗要求。特殊情况经将调往部门的主管同意,可在适当的时间另行安排培训。
  第三十七条:对于培训中成绩优秀者,除通报表彰外,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物质奖励,未能达到者,可适当延长其培训期。
  第三十八条:公司所有员工的培训情况均应登记在相应的《员工培训登记卡》上,《员工培训登记卡》由人事部保存在员工档案内。
  第三十九条:公司对员工在业余时间(不影响本职工作和任务的完成)内,在公司外接受教育和培训予以鼓励,并视不同情况可给予全额报销学杂费、部分报销学杂费、承认其教育和培训后的学历等支持。
  第十章调职
  第四十条:公司基于业务上的需要,可随时调动员工的职务或工作地点,被调员工不得借故拖延或拒不到职。
  第四十一条:各部门主管在调动员工时,应充分考虑其个性、学识、能力,务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职相称”。
  第四十二条:员工接到调动通知书后,限在一月内办完移交手续,前往新职单位报到。
  第十一章保密
  第四十三条:员工所掌握的有关公司的信息、资料和成果,应对上级领导全部公开,但不得向其它任何或个人公开或透露。
  第四十四条:员工不得泄露业务或职务上的机密,凡是意见涉及公司的,未经上级领导许可,不得对外发表。
  第四十五条:明确职责,对于非本人工作职权范围内的机密,做到不打听、不猜测,不参与小道消息的传播。
  第四十六条:非经发放部门或文件管理部门允许,员工不得私自复印和拷贝有关文件。
  第四十七条:树立保密意识,涉及公司机密的书籍、资料、信息和成果,员工应妥善保管,若有遗失或偷窃,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汇报。
  第四十八条:发现其他员工有泄密行为或非本公司人员有窃取机密行为和动机,应及时制止并向上级领导汇报。
  第十二章考核
  第四十九条:员工考核分为:
  一、试用考核:员工试用期间(三个月)由试用部门主管负责考核,期满考核合格者,填具“试用人员考核表”经总经理或主管副总裁批准后正式录用。
  二、平时考核:由各部门依照通用的考核标准和具体的工作指标考核标准进行,通用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表由人事部与经理室共同拟制及修订,具体的工作指标考核标准由部门经理负责拟制及修订。部门经理及其以上人员每6个月考核一次,其他人员每三个月考核一次,特殊人员可由主管和副总经理决定其考核的密度。
  第五十条:部门经理以下人员的考核结果由各部门保存,作为确定薪酬、培养晋升的重要依据。部门经理及其以上人员的考核结果由总经理室保存,作为确定部门业绩、对公司的评价、薪酬及奖励、调职的依据。
  第五十一条:考核人员,应严守秘密,不得有营私舞弊或贻误行为。
  第十三章奖惩
  第五十二条:员工的奖励分为以下三种:
  一、嘉奖:由员工的直属主管书面提出,部门经理批准,奖给不超过二百元的现金或纪念品
  二、表彰:由员工所在部门经理书面提出,总经理批准,奖给不超过一千元的或纪念品,同时由总经理签署表彰证书。
  三、特别奖:由员工所在部门的经理书面提出,总经理及相关委员会评议后,总经理批准,并由人事部备案,每年公布一次,员工除奖给一定额度的奖金和发给由公司总经理签署的证书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晋升1—3级工资。
  第五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嘉奖:
  一、品性端正,工作努力,按时完成重大或特殊事务者。
  二、培训考核,成绩优秀者。
  三、热心服务,有具体事实者。
  四、有显著的善行佳话,足为公司荣誉者。
  五、在艰苦条件下工作,足为楷模者。
  六、检举违规或损害公司利益者。
  七、发现职责外的危机处理,予以速报或妥善处理防止损害者。
  第五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表彰:
  一、对销售或管理制度提出改进建议,经采纳实施,卓有成效者。
  二、遇有灾难,勇于负责,处理得当者。
  三、遇有意外或灾害,奋不顾身,不避危难,因而减少损害者。
  四、维护员工安全,冒险执行任务,确有功绩者。
  五、维护公司重大利益,避免重大损失者。
  六、有其它重大功绩者。
  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授予特别奖:
  一、兢兢业业,不断改进工作,业绩突出者。
  二、热情为用户服务,经常得到用户书面表扬,为公司赢得很高信誉,成绩突出者。
  三、开发新客户,市场销售成绩显著者。
  四、对有其它特殊贡献,足为全公司表率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公司规章制度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