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老师怎么不出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

陈力丹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陈力丹,男,1951年2月生,汉族,籍贯江苏省通州市。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现为新闻学责任教授、传播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月刊主编、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新闻史教研室主任。其它主要兼职: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职称评定委员(1994年起);北京市社会科学学位委员会委员(1998年起);新闻系教授、系学位评定委员(1994年起);博士生导师(1998年起)。主要研究方向是新闻理论、、传播学、[1]
陈力丹学术经历
1968年至1973年,在
第八团,当过农工、汽车学员、团报道组组员和组长、等。1973年至1976年,新闻专业“工农兵学员”。1976年至1978年,《》编辑。1978年至1981年,新闻系研究生,师从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至2003年,在工作。1982年起为,1985年至1988年为新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1987年起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起为新闻理论研究室主任(1995年该室与报刊史室合并,调整为&新闻学研究室&),1993年晋升为研究员,1994年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职称评定委员,1998年担任博士生导师,后任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新闻系学位委员。
2003年至今,在工作,主要兼职有: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社会科学学位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兼职教授等。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传播学、等,讲授课程有讲座、世界新闻史专业基础课、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专题、规范新闻写作、通讯习作评点、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外新闻史、新闻史论、硕士论文写作等。
1998年起为博士生开设专题课,主要专题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演变、舆论学、、研究前沿等。
主要学术成果:1979年以来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包括独著、第一署名著作和独编著41本,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等。代表作《》(1993年)、《舆论学》(1999年)、《》(第二版,2007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2006年)、《》(2008年)、《》(2012年)等。根据()年的数据统计,23年来陈力丹在大陆新闻传播学界发文数、被引证次数均居第一位(分别为)。
陈力丹学术成果
1979年以来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其中独著、第一署名著作、独编著41本(独著26本,第一署名论著8本,独编著6本,独编1本),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
根据()的统计,陈力丹发文被引证次数、被外学科引证次数,均居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科第一位。具体情况如下:
截止日,陈力丹在CNKI的发文1000篇,其中448篇被引证,引证次数为3321次。
根据《》2010年7期、彭凌燕的论文《中国新闻传播学被其他学科引证状况及其分析——基于CNKI数据库的20年()分析》),陈力丹的文章被外学科引证184次,此数据也为本学科第一。[1]
陈力丹代表作品一览:
陈力丹代表著作
1.《》(1993年初版/2002二版/2008年三版,2013年韩文版,46万字);
2.《》(1999年初版/2012年再版,七次印刷,25万字);
3.《》(2002年初版/2007年再版,十次印刷,53万字);
4.《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2006年版,两次印刷,69万字);
5.《》(2007年版,五次印刷,26万字);
6.《》(2008年版,三次印刷,32万字);
7.《不能忘却的年我国新闻传播学过刊》(2009年版,35万字);
8.《》(2012年版,41万字);
9.《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系列(自2006年起每年出版一本,现已出版8本)。
陈力丹代表论文
1.《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新闻学》(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2.8万字)。
2.《论孔子的传播思想》,《》1995年第1期,1.2万字。
3.《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1998年《》第5-6期合刊,截止2011年被引证136次。
4.《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第3期,截止2011年被引证112次。
5.《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信息流障碍分析》(与陈俊妮合作),《》2005年第6期,截止次。
陈力丹获奖情况
1984年11月被全国记协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一级)”。
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二等奖(两项)。
1997年三等奖。
2001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05年和2009年北京市精品教材奖各一项(《》、《》)。
2006年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
2009年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
2009年北京市优秀教师。
2011年教育部高校精品教材奖(《》)。
2012年《》列入国家十二五教材。
2012年人文社科一等奖(《》)。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精神交往论》)。
2017年第三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优秀学术奖·新闻学与传播学一等奖《党性和人民性的提出、争论和归结》,《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2]
陈力丹社会兼职
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秘书。
在12所大学兼职教授,在2个教育部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
未参加任何社会学术团体。
陈力丹学术讲座
《新闻传播的媒介和内容:新中国60年来新闻报道方式的演变》、《传播学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马列主义新闻和传播思想》、《传播学在中国》[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_学术研究_业界新闻.[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网[引用日期]
.超星网[引用日期]陈力丹著《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出版
&&&&&&&&&&&&&&&&&&&&
陈力丹著《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出版
陈力丹著《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4月版,380千字。
这是我的第六本《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主要从我2010年及2011年1月写的文字中选取与当前关系较为紧密的,大小72篇,根据内容划分为十三章。我的文字涉猎面较广,这些东西的主体,一定程度展现了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各方面的研究状况、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从总体的研究综述、新闻传播理论,到新闻业务研究。因而,对考研和正在读研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些用处。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新闻学需要忏悔意识》写于21年前,因为另一篇关于新闻理论的讲课稿涉及到该文,而该文现在很不好找,故收入。
从2009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和其他几所高校招收国际新闻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为适应这种新情况,我组织这个专业方向的同学与我合作研究我们尚不够了解的一些相对重要国家的新闻传播史。这次选了希腊、古巴、肯尼亚三国来研究,单独设章(第十章)。以后这方面还会有更多国家的新闻史成为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有全球视野,这种视野≠美国+英法日等,而是世界更多的国家,至少得熟悉20G峰会国家。
2010年内发生的群体性和突发性事情仍然较多,但能够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论出新观点、新角度的不多。这年选择的话题不在于事件本身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话可说,重点在于通过具体事件说明一些新闻学或传播学的道理。
本书2010年版添设“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科研”一章,2011年版继续保持这一内容(本书为第十二章),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这章的文字大多缘于外部刺激、匆忙应付而成的,但是观点不是随意而发,而是思考多年了,只是没有时间和机会系统阐述。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科研存在的问题较多,行政思维、工科思维对于本学科的建设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需要更多的人思考,而不是盲目跟从。
这年的文章,仍有不少是与学生合作,即由我出题目,提供材料或指出寻找材料的范围,由硕士生、博士生先做,我做第二遍,然后学生做第三篇,我做第四遍……,每篇文章都是这样如此反复后完成的。凡是署上我名字的文章,都经过我逐句修改,当然,我不宜在结构上大动,这方面限制了我个人思路的发挥。我的目的不是我个人发文章,而是为了锻炼学生,文章发表了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不过,这样文章的多数,是略有些学术分析的一般文章,算不上“论文”,真要写学术论文,不能以这类文章为模式,这里再次作个说明。
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
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创新
2010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2010年广播电视研究的七个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与当前政治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是胡锦涛的一贯思想
新形势下“政治家办报”新解
向世界说明中国——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问题及策略
善用民众声音参与外交
我国外交机构也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传媒该怎样报道党政领导人与作家座谈
第三章 2010年新闻界事件分析
人大讨论《保密法》二审草案:《保密法》与人民的知情权
罗锦华卖假报告事件:记者暗访原则上不宜采用
贵阳“中华女”事件:记者和传媒的独占话语需要监督
人民网公布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将监督地方权力的舆论组织起来
富士康员工接连自杀:富士康事件报道中传媒人文关怀的缺失
网上再现什邡现场直播说谎:传媒为什么会“本能说谎”
平主任说“官话”:官话维系的是自己的利益而非人民利益
菲律宾“香港人质”事件:媒体能直播人质事件吗?
“维基解密”事件:阿桑奇迫使我们再认识网络的传播特征
第四章 新闻理论研究
新闻理论课程的结构以及课程与现实问题的结合
新闻学需要忏悔意识
对一份研究生新闻理论教学调查表的批注
回归学术: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之路
新闻学基本理念
新闻知识的核心概念——新闻价值
关于新闻真实的三个理论问题
再论传媒对科学的误读——摒弃“垃圾科学”与科学好新闻的产生
新闻真实,一个并不复杂的职业要求
再谈新闻客观性原则——12年前的“羊城疑案”教训仍应汲取
被传媒构建的想象——试析公众的新闻期待意识
传播学研究
关于传播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传媒如何成为社会变革的动因
一张照片被误读六年的社会心理历程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又一次公关之“草船”借到新闻之“箭”
让制度保障文化的多元和维持当下的道德水准
新闻法治理念(0.9万)
质疑“媒治”
一句新闻标题检验官员和传媒的法治观念
从南平案的报道看传媒的法治意识与专业表达
嫌犯到庭受审不是“过堂”
新闻职业道德和规范
新闻职业规范的基本原则
美国的“黄色新闻”与我国传媒的低俗
《挟尸要价》的公开发表和评奖有悖新闻职业道德
传媒炒作新闻违背职业规范
捕风捉影怎么成了传媒的“专业”
娱乐新闻标题的“性”暗示与虚假
不良广告为何屡管屡滥?——表象背后折射出的问题
重塑报格的前提:编辑部与经营部分离
关注新闻报道中弱势群体的尊严
新媒体传播
“融合”背景下的媒介传播趋势与手段
论对手机短信的误读及误读的情境
网络“偷菜”游戏的流行说明了什么
以信息公开的方式管住网络推手
外国新闻史研究
从政党报刊向传媒市场化的艰难转变——希腊现代新闻传播史的历程
古巴新闻传播业的历史与现状
肯尼亚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历史及当代传媒格局
新闻写作与编辑
我采用的三个新闻写作案例
叙述事实,不要轻易给事实定性
评报批评五则
气象新闻需要专业知识
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科研
关于新闻教育的几点意见
在中国人民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证书颁发仪式上的发言
人大新闻学院55周年院庆答《新闻周报》记者问
传播理论课程考卷阅后致同学的信
永伫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国人民大学09级在职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班文集序
关于“十二五”高校教材调研问题的回复
关于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划分
关于《国际新闻界》处理来稿的程序——兼答一位匿名来信者
中国新闻奖作品的赞扬与批评
看不到“人”的科学新闻
报道地区生活变迁的独特视角
较好的宣传选题
遗憾的宣传式写作
功夫在深入,引语当重要
从公众易懂的角度切入科学新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4人大新闻学院传播学学硕考研经验分享】_考研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66,794贴子:
【2014人大新闻学院传播学学硕考研经验分享】收藏
通知书镇楼~
无锡考研,一线名师全程授课,全职助教24小时在线答疑,提供全面的在职研究生信息!MBA/MPAcc/MEM/MPA/审计/图书等,数学-汪学能教授,英语-汪海洋教授,逻辑写作-王诚博士!
专业课部分【时间安排】先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4月决定考研目标,买书,7月开始正式复习,8月末把理论部分所有书都过了一遍,9月一个月时间做完理论部分笔记,同时看完实务课本,10月-12月反复背诵理论(3遍以上,部分史4-5遍),11月中旬开始做近10年的真题,12月初开始整理热点和老师论文并背诵。全程期间每周坚持看报纸、抽空练习实务题目。我的时间安排的算是比较紧,到后期有些吃力,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我觉得这跟我的复习起步时间有关系。建议在7月结束前就把所有课本都过一遍,8月笔记做完,应届生好好利用暑假时间,9月开始记忆复习基础知识,考前1个月左右重点转移做真题、热点话题和论文上。前期准备得比较早的话,后期会好过一些。不过现在才开始正式复习的话也不算晚。关于时间安排,最好做出一个时间计划表。大的可以到每个月要做完哪些事情,具体的可以到每天几点要看什么、复习完哪部分之类的。每天的计划因人而异,这个需要自己制定。个人觉得计划还是挺重要的,不然经常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但是却发现自己什么事情都没做完。
卧槽豆皮你还是学霸_(:з」∠)_
【参考书目】在这里说一下各科需要看的书和使用方法。要注意这是去年的用书,貌似今年人大出了几本新书,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中新史: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新史虽然分值不多,但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这本书结合金圣才的红皮《笔记与真题详解》使用较好。以这本书为基础,将《笔记》中整理出的名词和专题补充完整,后期就背诵《笔记》的内容即可。世新史: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这本书是从比较宏观的方面来讲解的,但是每个国家的具体内容有时候说得不是特别清楚。程曼丽等《外国新闻传播史》这本的整体框架很不错,很清晰,各国历史也介绍的较为详细。与金圣才《笔记》相结合复习效果较好。方法和中新史一样,先补充上去,最后直接背《笔记》。世新史和中新史一样,也属于考的不多但是内容很多那种。建议两本结合看,但以其中一本为主。因为这两本书的部分报名、人名翻译都不一样…如果都拿来背诵的话容易弄混。新闻学: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个人觉得这两本最为重要,陈力丹作为出题人,他的书一定要重视。时间不够的同学把这两本的内容记熟就好。后者是去年年底新出的,是《十讲》的新版本,内容和《十讲》基本相同,只是删掉了关于新闻专业主义和舆论的部分,而且更像课本更适合学生使用。这两本最好都看,注意把《新闻理论教程》中删掉的部分也补上。个人很喜欢《十讲》,它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对新闻学的理论也解释得比较透彻。大家可以不把它当作课本,就当做业余书目来看,真的会受益匪浅。我初期看新闻学的时候就只看了这一本,看完就成了陈力丹的脑残粉!杨宝军《新闻理论教程》这本书我买了,但是最后没有看,杨貌似是学哲学的,所以这本书比较具有思辨色彩,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作为补充。传播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这本书是传播学复习的重点。它的脉络非常清晰,关于大众传播的理论部分也很全很详细。同样结合金圣才《笔记》进行复习。陈力丹《传播学纲要》这本书今年好像出了新版本,我没有买过。大家还是以新版本为主。这本书加入了郭庆光那本里很多没有的新东西,比如跨文化传播、文艺传播等内容。陈力丹作为出题人,他认为重要的东西一定也是要重视的。所以建议大家以郭的书为基础,建构笔记框架,再将陈书中新的东西补充进去。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用我认识的一个学姐的话来说,刘海龙作为传播学的后起之秀,他的书也日益重要起来。大众传播是传播学的重中之重,这本书对大众传播做了详细的阐述。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用作补充。这本书在研究生期间看应该也是很不错的,所以像我这样买了最后实在没时间看也不要紧~以后还可以慢慢研究。传媒经济学:喻国明等《传媒经济学教程》传经的书看这一本就够了,记忆此书中的基础知识,把复杂的经济学内容都忽略掉(因为基本不会考),传经其他的重点都在喻国明等人的论文上。实务:高钢《新闻写作精要》这本书里有新闻采写编评的基础知识,看一遍自己配合实务题目练习比较好。蔡雯《新闻编辑学》这本书重点在于报道策划部分,虽然现在考的可能性不大了,但是还是要看一下。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新闻评论比较经常考到,这本书还是比较有帮助的。新闻实务部分的书不在多不在精,基础理论了解即可。重点是多练习。熊源伟《公共关系学》一本小开本的红皮书,用来了解公关基础知识。不推荐胡百精的《公共关系学》,我看了一点觉得实在是太难懂了…公关部分可以理论结合案例来看,可以去找一些公关案例分析的书来学习。倪宁《广告学教程》同样是拿来了解广告基础知识。我当时也是结合案例来复习的。考试时候可能会考到分析广告案例的题目(比如今年就是分析红牛广告的创意)记住一些基础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书中是怎么分析案例的,再多加练习。其他: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这本书每年都出一本,是陈力丹老师对去年业界研究的总结,很重要。金圣才《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这本书基本是人手一本必备了。每年都会出一本新的,更新今年各高校的考研真题。我拿到手是先把人大的题目都画出来,然后把所有课本都过一遍之后,对照课本内容,对这本笔记进行补充。后期背诵的时候这本笔记的帮助还是挺大的。陈力丹、喻国明、彭蓝、蔡雯等老师的近一年论文这个不多说,论文绝对是必看的东西。后期总结最好以专题形式进行,重点在于其中的新名词,新观点和热点话题。论文直接去知网下载,基本都有。还有陈力丹老师有新浪博客可以关注,喻国明老师有新浪微博。《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杂志这个作为补充看吧,我买了近一年的,个人觉得作用不是非常大,上面有很多外校老师论文。没时间的同学可拿来看一下业界研究热点。不推荐淘宝买PDF版本,因为更新太慢。在北京的同学可以去人大东门旁边的出版社购买。
【复习经验】考研复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很重要。我把我在复习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关于笔记:笔记我个人觉得是有必要做的。不推荐全部内容都整理到笔记上,那样太累太耗时间。我是对照课本和金圣才的《笔记》,写出一个框架,具体内容结合《笔记》复习背诵。笔记推荐手写,因为考试时有很多东西要写,当时我实务写了8页理论写了10多页,手真的hold不住啊!复习期间最好经常手写东西,锻炼写字速度和整洁程度。笔记的整理方法,我个人是写出大体的框架,并进行专题总结。像史这种知识点零碎的科目,需要有横向和纵向的总结。比如某个时期内的所有重要报刊概况,这就是横向的;而某个通讯社建立以来的发展史,这就是纵向的。而传播学画树状图效果不错。特别大众传播那块理论很多,树状图可以帮助理清和记忆。这些都只是个人经验,大家可以在整理笔记时自己发挥,重点是要条理清晰、帮助记忆。关于实务:实务的复习重点在于多练习。推荐《人民日报》、《新京报》、《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报纸,网上的人民时评也不错。看这些报纸的时候要勤于思考,比如这条新闻的结构是怎样的,或者标题换成复合标题要怎么改之类。后期要自己动笔多练,参考模版学习。广告、公关方面要注意结合案例。这个上面也提过。但是我只考过一年的实务,广告、公关、广电要如何复习我也还是不太清楚,这只是我去年一头雾水时候的复习方法~只能供参考。关于心态:主要是放平心态,然后做到持之以恒。制定计划人人都会,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去的。当时全班考研的只有我一个,几乎所有同学都网申、去校招的时候我也待在图书馆,因为认定自己要考研的话就把一切时间都奉献给考研,不可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当然不是说要一心埋在书里,也可以适当地去投简历找工作为自己留个后路,但是既然决定了就要一切都要以考研为先。后期肯定会经历一个绝望期,大家也不要担心,每个人都有这一步。坚持过来就好了。关于辅导班:看个人,可报可不报,不过不太建议1对1或者集训营那种,个人觉得比较费时间。我当时只报了专业课的冲刺班,12月初期上的,课程只有5天。效果还可以。老师帮助我整理归纳出一些热点,省去了时间和精力。辅导班归根到底只是一个辅导作用。不能迷信它,特别是所谓的保过班之类的。总之还是要靠自己自觉和努力吧。
【备考建议】考前三天那种绝望的心情我还记得,妈呀,简直感觉自己马上就上刑场了。总之首先还是心态放好,大家都是高考过来的人了,我当时是想着考完就解放了哈哈哈,拿到卷子只顾着写了也忘了紧张了。考前注意休息,酒店什么预先定好,准考证多打印几张,必备文具准备好。理论试题一般是:先上来5个名词解释,各8分左右,中新史、世新史、新闻、传播、传媒经济或者近期出现的新名字各一个。建议一个200-300字。这部分尽量40-50分钟内做完。然后是3或4道简答题,史有一道,剩下的新闻、传播、传媒经济、论文都会出。一道600-800字左右吧,大概60-80分钟内做完。最后是两道论述,除了史其他内容都可能会考,一般与论文有较大关系。这部分每道1000字往上写,最后剩的大约60分钟就都留给论述题了。写的时候一定注意使用数字分点分条作答,有必要可以用小标题,这样才显得条理清晰,方便阅卷。名解甚至都可以分点写。实务试题今年改版了,大家去搜一下真题就明白了。分值好像是新闻实务50分,广电、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应该对应的是传统媒体困境那道题?)的题目各占25分。差不多是这样,记错了不要打我OJZ。个人感觉以后新闻采写编平这方面由于受到分值限制,会只考其中一两项了,新闻策划考的可能性不大了。新闻实务这部分仍然是重点。时间的把握上我当时做最后一道广告题目时就剩15分钟了…最后简直手忙脚乱字都飞了,也记不清大概每道做多久合适,大家自己估量着,一定要有足够时间写完题目。时间是上午实务,下午理论。
公共课部分【英语】英语还是比较看基础的。基础一般的人需要早点开始复习。我当时是和专业课同时复习的,我本身是英语专业的,比其他专业这方面稍有些优势。但是英语水平也就一般,最后考的分数还可以吧。辅导班看个人基础去报吧,据说新东方的不错。参考书用的就是基本人手一本的张剑的黄皮书真题详解,有试卷版和非试卷版的,我买的是非试卷版(就是直接装订成一本书)。有真题基本就够了。初期建议每天做一点真题,不在多在精。比如一天两个阅读理解这样,做完一定要好好利用参考书把做过的真题仔细研究,甚至自己全部翻译出来都是可以的,保持三四天一套的速度。作文可以先放着。把真题都摸透最重要。建议用铅笔做,中期把做过的痕迹擦掉再来一遍甚至多遍。真题是很有价值的,多做几遍也会比盲目做模拟题有收获。张剑其他系列不推荐了,阅读理解100篇难度太高而且不稳定,完形填空也是。建议前中期就把真题做透就好,后期可以适当买几套模拟卷,定时练手,考前一天一套,保持状态。后期主要练习作文了,每天接着做一做模拟题。小作文就是背一背常用句式,多练习各类情况下的语气、用词和结构等。大作文比较看写作功底,可以有一个大致的模板,但是不建议去背诵参考资料的作文。到后期脑子要记的太多了,除非是真写不出来…否则没必要背。还有压题的也是,我今年就大概记了四篇据说押的很准的作文题和样板,但是根本就没中ojz,所以还是自己有水平最重要,平时水平差不多了到时候临场发挥也不会差。
【政治】作为文科生,高中学得最好的就是政治,所以一直没太重视它。到9月我才知道政治要考什么…那时候很迷茫,所以还去报了个网课,但是太浪费时间了,最后也没看完。政治的话报不报辅导班个人感觉都差不多。理科生可以考虑,文科生一般问题都不大。如果是像我这种没毅力面对电脑的同学网课就不用考虑了。报了也是白砸钱啊~参考书推荐肖秀荣的,别人的都不用考虑了,政治复习基础不是特别差的话从9月末开始都来的及。初期可以看肖的知识点精讲(好像叫这个)主要练习选择题,大题都不用管。政治的拉分主要在选择题,特别是多选。多做选择题,记忆选择题知识点。后期,大概11月末到12月是政治大题复习的黄金时段。这时候各种压题试卷都出来了,我是都买了,但是最后只来得及背了肖秀荣的四套卷,差不多中了2道大题左右。最后的押题,能中的基本都是大家共有的题目,所以最后也不要想着广泛撒网了,因为真的没时间没脑子去背那么多题啊ojz。总之大题的话只要认真背了,再加上有文科基础的都没问题,选择题前期练习多、错的比较少的话,政治就可以轻松拿下了。
先写这么多,关于复试和别的问题以后想到再更吧~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这里给我留言,我会每天上贴吧看的~问题太多可以发我邮箱下一届的战友们加油~
亚马逊AWS-云创计划.最高可达10万元免费云资源!
学姐从大三开始要怎么准备呢?还有我是跨考生英语也不好,有很多问题想请教,我16考
楼主总结的太好了看了这么久终于看到一个关于新闻学专业课的复习计划了 已收藏
学姐人超好,以后多有请教哦!
请问你本科什么专业的啊
q——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哈哈 之前本来准备考人大的~
厉害诶...同为新传 人大真没勇气...嘿嘿 恭喜吧
楼主我觉得自己的备考理念和感觉和你挺像的。我考的也是传媒类的,戏剧影视学。现在参考书也基本上过完了一遍正在过第二遍。然后有几个专业课上方面的问题恳请讨论:一就是我们的专业课考试比较活,参考书上的东西能直接用的比较少,这种情况下复习应该怎么来增加提分的优势?是继续背这些专业课重点还是去多研究论文?还是看一些拓展性的书?第二:就你说的看论文的事,这个东西应该怎么看啊?试卷中直接用论文观点应该可以么?谢谢楼主。
还有就是,学姐名词解释一个要写两百到三百字啊....
学姐。我想问一下学硕和专硕的传播学有什么不一样。参考书是一样的吗?
eat!虽然对你大概没什么用。。
学长请问新闻学这些参考书重要程度依次是什么呢?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最重要对吗?还有,如果我考别的学校的新闻传播学,陈力丹的新闻十讲会有指导意义吗?
楼主留QQ,以后专业方面多交流
恭喜学姐!学姐啊…我16年考。。但是是跨考传播学。。学校还没定。请问学姐,我平时可以看什么书培养专业素养呢?求推荐~
楼主考研的时候afk了吗明天开新版本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播学出国读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