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问我为什么八十年代初一条针式打印机问题彩色色带比一条金利来领带贵好多,怎么解释清楚?

  自序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很偶然的情况下,我开始提笔写一些文章,先后在《销售与市场》、《新财富》、《服饰经营导报》、《投资与营销》等营销类专业杂志上发表。有一次上网百度自己的家乡,看到一句话感觉很不错,当天我的QQ签名就改成了这句话——文峰如笔倒写天。  此签名一出,不少朋友纷纷赞扬,问我是不是准备写什么东西。当时内心里还真的没有写什么的想法。文峰如笔倒写天,本意是介绍家乡的风景,家乡有山名文峰山,如笔插云霄,如一支倒立的笔在天空中书写。从小我就喜欢了解家乡的文人名家。家乡自古以来就人才辈出,特别是文人,他们指点江山,写意天下,用“文峰如笔倒写天”来形容家乡的历代文人,很贴切。  家乡的文人中,最为出名是文天祥。文天祥留下很多的文字给后人,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过零丁洋》。小时候学这首诗,老师问大家,最喜欢诗中哪一句,几乎所有的同学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说这一句最有气势,最能体现文天祥的气节。只有我一人与大多数的回答格格不入。我喜欢的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理由是这句对仗工整,同时也写出了文天祥一生。如今的我,已入不惑之年,也越来越喜欢“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句诗。  自己做销售这么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也一直在惶恐之中,努力了这么久,却没有自己的“事业”,没有自己的“成就”,黑夜里独自“叹零丁”。  现在,再回头读《过零丁洋》,如果把做业务比做文天祥的江湖。我的业务生涯跟文天祥的经历是那么的相似,只是,自己没有达到文天祥的高度与知名度。我也是很偶然的机会做业务,辛苦遭逢起一经,也曾经山河破碎风飘絮,如今身世浮沉雨打萍。有一天夜里,独自一个人胡思乱想,从文峰如笔倒写天,再到身世浮沉雨打萍,突然间我想写一本书,书名就是《浮萍》。  我看过一些销售类小说,这些书,所写的人物,都是一些大人物,跨国公司的销售总监等;所写的公司,都是一些世界级的跨国大公司;所写的项目,都是一些千万级,亿万级的项目。而中国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呢?中国有约8000万业务员,这8000万业务员中,有多少人可以做跨国公司的销售总监呢?有多少人可以到世界级的跨国大公司去工作呢?又有多少人可以亲自操刀千万级的项目呢?  8000万业务员的真实生存情况是怎么样的呢?特别那些基层的销售人员,到底过得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是如何学习、成长、奋斗的呢?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就是8000万基层业务员中一员。我的生活,我的经历,并不能代表8000万业务员,但至少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  8000万业务员中,很多的业务员,其实就如一叶浮萍。如果用几个关键字来形容,我脑海里的是:辛苦、寥落、破碎、浮沉、惶恐、零丁。因此,我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作为自序的开篇之文。
楼主发言:45次 发图:0张 | 更多
第一章:辛苦遭逢起一经  1.1. 泥牛入海无踪影  2003年正月初六,凌晨。  朱少根蹑手蹑脚地起床,吻了吻沉睡中的儿了。虽然现在还很早,按平时,妻子应当还在熟睡中,但今天,妻子肯定已经醒了。朱少根到洗手间里洗刷了一下,回到卧室,在妻子耳边轻轻地说:“我出发了。”  朱少根不敢停下来,他担心妻子抱住他,不让他出远门。  这一次是朱少根第二次出远门。  坐在汽车上,虽然是凌晨,但一点睡意也没有。窗外熟悉的景色徐徐向后而去,把朱少根的思绪带到很远的地方。  朱少根是自己的村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那个年代,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可以分配一个工作,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大学毕业时,因为专业不好,学校又不没有名气,根据分配的指标,朱少根将分配到连村庄也没有的一所片区初中教书。那个地方没有公共交通工具,没有食堂,只能自己从家中带干粮过去。这种地方,朱少根一百个不高兴去。  朱少根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国家分配的工作,自己一个人跑到浙江找工作。最终在浙江山区公路沿线的乡镇找到一份教书的工作。虽然还是教书,虽然还是在偏远山区,但毕竟是乡镇,有公共汽车通县城,单位里有食堂,更难得的是解决户口问题,就如国家分配一样,工资待遇比老家要高出三分之一。  在安安稳稳平静如水的生活中,不知不觉走过了8个年头。就在2001年,单位派朱少根到宁波学习。在宁波期间,朱少根到一个老同学王军这里玩了一天。就这么一天,让朱少根感受到什么是差距。王军不仅买好了房,而且正在计划买车,家里存款上百万。同一年参加工作,为什么有了这么大差距呢?细聊一下,才知道同学现在并不是天天坐在办公室里上班,而是在跑业务,做销售,这些年赚了不少钱。  钱,刺激了朱少根的神经,大城市的繁化,吸引了朱少根的眼球。朱少根决定要改变现状。特别是儿子出生一年,朱少根和妻子两个人工作,却没有任何的结余。以后孩子还要上学,自己还没有一个住的地方,稍微一算,经济上的压力非常大。  一个很强的念头在朱少根的脑海中生根,发芽:我要闯大城市,我要做销售,我要赚很多钱。  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朱少根睡着了。  华灯初上,大城市的射灯照醒了朱少根,驾驶员正在大声叫喊:“杭州到了!杭州到了!”朱少根环顾四周,发现车上就自己一人。茫茫然下车,一群人围了上来。“住宿不?”“打车不?”“到哪里?”等声音不断攻入朱少根的耳中。朱少根不知道自己应到哪里去,也不想跟别人走,只能默不做声的穿过这道人墙,随便沿着一条大街走去。  天已经很晚了,今夜必须住下来,虽然口袋里装着几千大洋,那是朱少根两个月的工资,但也不能随便花。当务之急是要找工作,在没有找好工作之前,这点钱要精打细算。  朱少根一边走,一边盘算着自己应找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住。最终在一家小旅馆住了下来。一个晚上30元,没有卫生间,没有空调,好在还是一个单间。那被子,朱少根根本就不敢盖。外面的大厅里,住着十几号人,老板说一个床位10块。看着不干净的被子,担心环境不安全,朱少根在床头坐了一夜。  黑夜是思考的好时光。朱少根明白,自己一定尽快找到工作,才能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生存下去。但自己能做什么样的工作呢?感觉什么都可以做,但又感觉自己其实什么都不会。做什么就不想了吧?工资待遇要求呢?自己教书都有近2000元一个月,怎么说也要找一个超2000的工作吧。听说大城市里消费高,工资也高,而且工作机会很多。打定主意,朱少根闭上眼睛,似睡非睡地沉下去了。  天亮后,朱少根问老板,到人才市场怎么走?老板说从这里走到路口,在什么公交站坐哪路车到什么站下,再转几路,到哪儿下。朱少根听到一头雾水,突然意识到杭州是一个大城市,不是自己呆的那个小乡镇,从东到西可以一口气跑过去。在大城市生存,得先学会坐公交车。虽然从小就听说过鼻子下面是大路,但至少要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朱少根并不笨,马上想到自己出去找工作,还是要回这里的,所以先要记住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附近的公交站叫什么站,还要记下有哪几条公交线路会到这里附近。曾经的“高材生”站在公交站牌,如小学生一样心中默记站名,公交线路。  朱少根好不容易到达人才市场。可是却被这场面吓倒了。人山人海,每一个招聘台前面都挤满了人。斯文惯了的朱少根本没有办法挤到前面去。只好找人少一点的摊位试试。  好不容易挤到摊位前,朱少根一脸通红的站在那,不知说什么?招聘主管问到:先生,您想应聘什么岗位呢?  朱少根摸了摸自己的头,很不好意思地说到:“我还没有想好,你们这里要什么人呢?”  招聘主管有点不悦道:“我们招什么人,上面都写有。您的简历呢?”  “简历?什么简历?”  “就是您的自我介绍及工作经历什么的。”  朱少根红着脸,扫了一眼边上,几乎每一个求职者都抱着一堆的资料,上面写着什么大学,还有彩色的照片什么的。朱少根明白自己少了什么?  朱少根反应很快,直接道:我目前在国家单位里上班,不喜欢体制内的那些东西,想出来工作,所以到人才市场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因此没有准备简历。  招聘主管:“是这样的呀,那你先填份表格吧,如果有合适的岗位,我们电话联系您。”  朱少根原来在学校教书是,是除了校长之外最早使用手机的。买手机时,很多人不解,天天学校里,又没什么事,手机还真的没有什么用,有一个传呼机就够了。当时朱少根的想法很简单,自己没有传呼,父母又不在身边,年事已高,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自己有一个手机,跟家里联系方便一点。想不到这时找工作却派上了用场。看那些大学生,要么留一个传呼号,要么留一个学校宿舍的电话。朱少根总算在这些大学生面前找到一点点自信。  朱少根很奇怪自己的想法,自己为什么要在这些大学生面前找自信呢?近几年,每一年都有大学生到自己的手下实习,那些大学生对自己很崇拜,怎么今天在这些大学生面前,还要靠有一个手机来找自信。  朱少根又到几个摊位前填写应聘表,但从招聘主管看表格时的表情来看,应没有多少戏。  朱少根的心情低到了极点。连回小旅馆的心情也没有,凭着自己的感觉一步一步走去,繁华的城市夜光照着孤零零的长影……
  今天第一天开贴,暂时发这么多吧。《浮萍》计划写30万字,目前完成了15万字。我自己要加油,把剩下的写好。
  先给兄弟一个祝贺,加油加油加油!
  @RICK里克潘
11:35:59  先给
一个祝贺,加油加油加油!  -----------------------------  感谢潘哥的鼓励!
  1.2. 走投无路探教育  虽然走了这么长时间的路,朱少根很累,但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如果没有工作,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支撑不了几天的。漫无目的到处撒网肯定是无法找到一份工作的。应当好好的分析一下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好什么。  朱少根干脆坐起来,拿出笔和纸写自己能做的事,列出了以下这么几点:  1、 讲课,自己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课堂组织什么的应是没有什么问题。  2、 写作,自己在教学的同时,发表了一些文章,也主编了学校里的校报,在方案策划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3、 计算机操作方面,办公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比较强,在学校教书时被同事称“电脑大师”,而自己很多的同事,电脑基本的操作都不会。  4、 勤奋吃苦,作为一个农村里长大的孩子,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根据这几点,那么自己做的工作其实并不多,最好是与教学相关的或电脑操作方面的工作,其次是做文案、策划类的工作。教学类的工作朱少根内心世界是真的不想做,策划类的工作比较喜欢,但没有相关的经验,不知有没有公司愿意给机会。经过这几方面的思考,朱少根决定给自己三天的时间,找三类工作。第一类是文案策划类,第二类是电脑操作类或以电脑为工具的工作,第三类是教学内的工作。  第一天,朱少根到人才市场和网上找策划类的工作。一般来说,三个问题朱少根就败下阵来。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专业毕业的(或是不是策划类相关专业毕业的),可怜的朱少根大学里学的是历史,跟策划八辈子打不着一杆。第二个问题是有没有从事过策划工作或者有没有相关的策划案例。一贯老实巴交的朱少根怎么也编不出一个策划案例来。第三个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好策划。朱少根没有接过任何的策划培训,也没有办法说出一个所以然。一天下来,走策划这条路以失败而告终。  次日,朱少根调整自己的方向,主攻电脑操作类的。转了一圈下来,要求熟悉电脑办公软件的同时要求是女性,偏向男性的要么就是平面设计人才或者是3D动画人才。朱少根电脑操作方面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在电脑上创造性地画点什么出来,朱少根却不知从哪里下手。  第三天,朱少根决定先回老本行,向教育这条线下手。刚好这天有一个教育人才交流会。可是在会场上转了一圈,朱少根又发现了一个很可怕的问题,所有的职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那年头,大学刚扩招了几年,大批的大学本科上走向人才市场找工作)。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学校的校长因为朱少根可以马上上班并带毕业班而相中了朱少根,但因为朱少根没有本科学历,在现场的教育局副局长明确表态不引进。当时的朱少根恨不得一拳揍在那个副局长鼻梁上。  朱少根很不满公立学校的体制问题,看来,可以偿试一下私立学校。转一圈下来,所有的私立学校也要本科学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跟一个私立学校的人事经理搭上话。  “怎么你们私立学校搞得跟公立学校一样,体制一点也不活,还要求本科学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现在的形势就是如此。”  “难道我十年前毕业的大专生,不如今年刚毕业的本科生。十年前的大学录取率比现在低得多的。再说,我出去转一圈,摇身一变回来就有成本科学历,但那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是朱少根的这句话打动了那位人事经理。他开了一张条,叫朱少根去他们学校面试。  朱少根到了学校,才明白现代的学校是什么样子,才明白了什么叫信息化教学。好在朱少根之前在学校里的强项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操作这些电脑什么的,对朱少根来说是小菜一碟。朱少根的表现打动了现场的十多位考官,其中有一位老师站起来,当场表态,破例接纳朱少根这位没有本科学历的“老师”。  由于学校是为下学年招募老师,所以,朱少根还要等三个月才入职,接受相应的培训,到9月份正式上课。  “总算有地方要我了!”朱少根心头的一大块石头放下,走出学校大门的那一刻,特意回头看了看学校的大门及标牌:杭州美华教育集团。而学校的边上,就是著名的宋城景区。  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工作,至少比以前呆在那个山区小乡镇要好吧。朱少根安慰自己,站在风雨中等公交车的到来。
  欢迎各位关注拉灯的朋友,在这里写下自己围观后的感受。字不在多,内心真实想法就好。  感谢大家的关注!  罗火平(笨.拉灯)
  灯老师 出品
  @大成ABC
14:48:45  灯老师 出品
多多捧场  -----------------------------  谢谢兄弟捧场!
  想把标题改好一点。却找不到编辑入口呀,求解!  拉灯在此谢过!
  严重的支持一下!
  @RICK里克潘
20:52:38  严重的支持一下!  -----------------------------  潘哥,加油!
  老罗的小说,必须给赞
  @handm-03 08:37:45  老罗的小说,必须给赞  -----------------------------  感谢韩总给赞!
  1.3. 骑驴找马进工厂  有一份工作在等着自己,家里妻子有一分收入稳定的工作,朱少根心头的压力小了很多。去华美学校上班还有半年的时间,这半年的时间总不能让自己闲着。朱少根再一次走进了人才市场。有了之前的经验,朱少根作了一些简单的准备。  一张纸的求职信,很简洁,把自己的求职意向说得很明白,把自己的优势写得很清楚,并附上自己曾经主编的“报纸”,所发表文章的复印件。跟那些大学生的精美简历相比少,没有彩色的封页,彩色的个人近照,知名的学校名称,没有获得相关的荣誉,确实寒酸了很多。但朱少根清楚,只要人事主管稍微认真看一看,自己这一份求职“文件”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当然,到打字店里去做简历什么的,都要花钱。那些大学生还是花父母的钱,所以不心疼,而现在的朱少根是花自己的钱,而且,口袋里的钱少得可怜,抱着能省就省的心态,朱少根只做了五份求职信。因此,在人才市场,朱少根更多的时间是在看各招聘信息。  转一大圈,朱少根看见一个目标职位:苏泊尔公司招聘聘厂报主编。朱少根眼前一亮,挤到摊位面前,跟桌子对面的美女说道:“我应聘你们公司的厂报主编。”  美女可能在这里坐了大半天,太疲倦了,也可能是应聘的人不少,但理想的人却一直没有,爱理不理地说道:“说说看,你能否胜任这份工作!”  朱少根恢复了自己站在讲台上的自信,从随身的包里掏着准备的“武器”说道:“编辑,首先要有很强的文字组织能力,您看,这是我发表在国家级媒体上的文章,证明我的文字组织能力不错;其次,编辑要有比较强的策划、组稿、排版能力,您看,这是我近两年主编的校报,从策划、组稿、校对、排版,都是我一个人完成,这证明我组稿、排版没有问题。”  美女眼睛一亮,转身对一身宽身胖的黑西装说道:“经理,过来一下,这里有一位主编过校报的人应聘咱们厂报主编。  黑西装挪了过来,美女对朱少根微微一笑,拿着朱少根提供的材料,对黑西装说道:“这是发表在国家级报刊上的文章,这是他主编的校报,老大,我看就他了。”  听到这句话,朱少根心里有点乐开花了。苏泊尔,苏泊尔,去年陪老婆去买的高压锅就是苏泊尔的,用用还不错。从美女向西装的汇报情况来看,进苏泊尔是没有问题了。  黑西装向朱少根点了点头道:“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  “我的工作经历很简单,在中学里教了八年的书。”  “这么说,你没有在企业里工作过。”  “是的!”  短时间的寂静!  黑西装向朱少根摊了摊手,“朱先生,对不起,您的能力很不错,只是我们要求是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您还是到别处看看吧。”  朱少根愣了一下,很不情愿的站起来,离开了苏泊尔的招聘摊位。  这是什么逻辑?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就不要。又有那一个人天生就有企业工作经验呢?  “TMD,我为什么要做厂报主编,我之前就是校报主编,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我出来是为了赚钱,是要做销售,只能做销售,才能赚大钱。”朱少根心里暗暗叫道。  对,就找做销售的职位。  再认真一看,人才市场里招聘业务员、业务经理、区域经理的很多。经理,这个字眼在朱少根眼里很神圣。自己从来没有做过销售,带这两个字的职位,咱还是不要碰的好。朱少根在好几个招聘业务员,销售员的摊位前坐下,不久又离开了。  一而再被拒绝。  拒绝的理由大同小异,就这么几条:年纪偏大,没有经验,没有本市户口。  必须找一份工作,先让自己在这座城市活下去,待遇什么的可以先不考虑了。实在不行,到了9月份,去学校教书去。  朱少根来到一家打火机厂的摊位前,这家厂以前一直做国外市场,现在想开拓国内市场,招聘内销业务员。朱少根坐了下来,从对方递过来的名片知道了对方是人力资源部的。  经过洽淡,对方认为朱少根没有销售经验,不太适合做销售,建议朱少根考虑他们公司的其他职位,比如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任助理。主要的任职条件是熟悉计算机辅助教学,会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有教育背景的优先考虑。从任职条件上看,朱少根很适合这个岗位。只是现在培训中心主任不在,最终招聘要由培训中心主任来决定。对方建议朱少根去一趟公司,跟培训中心主任交流一下。  由于公司在宁波,朱少根次日跑到宁波,见到了培训中心张主任。双方谈得很愉快,张主任开玩笑说,这个职位简直就是为朱少根量身打造的。他个人是没有什么意见,但要向公司的相关领导汇报一下,叫朱少根等他电话通知。  从打火机厂出来,朱少根到老同学王军家里去了一趟,跟老同学做了一个交流。王军对朱少根要从学校里出来的想法表示认可,也支持朱少根想做销售的想法。听说朱少根到宁波的打火机厂应聘,就问是哪家公司。朱少根说是鑫海公司。王军告诉朱少根说:这家公司很不错,是国内打火机生产厂的前三甲,是国内首家在国际上打赢反倾销官司的打火机厂。公交公司还特意在鑫海公司门口设了一个公交站。能进这家公司还是不错的。  晚上就在老同学家吃晚,喝酒,回忆“恰同学少年”的豪情。其间,朱少根不时拿出手机来看,手机信号正常,怎么会没有电话打进来呢?除了鑫海公司,前几天在杭州还应聘了两家单位,其中有一家表态,不论最后录用否,都会来一个电话的。鑫海公司难道没戏了?  王军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看到朱少根不时拿出手机看一下,以为王军想打电话又因为是漫游担心电话费太贵而舍不得。对朱少根说:“有事要打电话,用家里的电话打好了,没关系的。”  “不是要打电话。是前两天杭州应聘了几家单位,不知有没有戏,怎么没有一个电话进来,是不是这儿信号不好?”  “放心好了。我不是接了好几个电话,这里信号没有问题,杭州的公司就不要想了。能进鑫海公司最好,我们兄弟都在宁波发展,有空时在一起喝喝酒,吹吹牛,多好!”  王军是朱少根初中以来关系最好的同学,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失去了联系,现在好不容易联系上了,能在同一个地方工作,相互有个照应,当然是好事。  第二天早上,鑫海公司的电话依然是没有进来,其他的电话也没有一个进来。朱少根坐不住了,得回杭州去。  坐上去杭州的大巴,朱少根掏出手机,想打一个电话给鑫海公司的培训中心张主任,又觉得很不好意思。犹豫了半天,朱少根还是把电话拨出去了。  “张主任,您好。我是朱少根,我坐车回杭州了,打个电话向你告个别!”  “朱先生呀,我们决定聘用你,昨天下午我一直打你电话,但你的电话总是无法接通。你的工作有没有落实好,如果没有落实后,你看什么时间可以来公司报到。”  聘用,电话一直不通,奇怪,朱少根有点想不通。  “张主任,我昨天下午跟同学到景区去游玩了一下午,可能景区信号不好吧。我有点行李在杭州,我去取一下,后天到公司报到,你看行不行。”  “好!后天我在公司等你。”
  1.4. 初入江湖心无主  朱少根到鑫海公司报到。张主任把朱少根带到自己的桌位上,然后带着朱少根走马观花般地“参观”了一下工厂,“参观”的重心就是了解培训中心哪一套设备。这套设备朱少根还是很熟悉的,跟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学中心的设备差不多,而现在又不要使用,对着那些设备,也确实无聊。本想叫张主任安排一点实际的事情先做,一个电话把张主任叫走了。  朱少根回到自己的工位上,电脑还没有配好,坐在那个陌生的环境里的不知所为。好在张主任的办公桌上有一份鑫海公司的厂报,朱少根就拿起来看,了解了解公司的文化等。就是这时,张主任急急忙忙地走进来,看到朱少根拿着厂报在看,对朱少根说:“厂报的编辑工作也是我们培训中心负责的,特别是公司新闻图片,都要由我们自己来拍摄。对了,你会摄影摄像不?”  “摄影还不可以,读大学时是摄影协会会员。只是我们那时都是在胶片相机,数码相机没什么操作过。摄像简单学过一些,没操作过。”  张主任从他办公桌里拿出一台数码相机,递给朱少根“你先熟悉一下,今天到工厂里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年新气象方面的事,拍拍,咱们今年第一期的厂报要用这方面的新闻图片。”  朱少根背着相机,在工厂里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什么有亮点的新闻。没有亮点就走常规路线吧。朱少根心里想,自己是新员工,公司应当有不少新员工入职什么的,那就想办法拍点新员工的面貌吧。  整个公司里,朱少根除了认识张主任外,其他人一下也不认识,在公司里看到其他人都是穿着厂服,只要朱少根一个人是另类。但朱少根从这一点上发现了问题,没有穿厂服的,肯定是新员工,那就找找看,哪儿还有没有穿厂服的吧。  鑫海公司是生产型企业,公司员工最多的地方是生产线上的员工。那就去生产线上看看。转到车间,准备进去。朱少根被人拦下来询问:“你是干什么的,找谁呢?”  自己是一个新员工,还没有人认识,加上没有穿厂服,刚才转了一圈都没有人说什么,当时还在想,是不是公司的管理有点混乱,现在看来,并不是如此,只是自己没有走到严格管理的区域。  “我是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的,今天第一天上班,张主任叫我拍拍公司新年新气象方面的新闻照片,所以,我想到生产线上去拍拍新员工上班。”  “哦,新来的呀。看来你是真不懂,我们公司新进来的工人都要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现在新工人还正在招聘中,目前生产线上没有新员工。”  “公司在招聘新员工,在哪儿呢?”  “在公司侧门那边。”  顺着手指的方向,朱少根来到了新员工招聘处。看到排长长的队伍,朱少根立马用对角线构图法把这一幕拍下来。朱少根想走到近处,拍工人应聘的特写什么的。跑到近处,看有几个人工人在做招工处发的试卷。朱少根再走近到一个小女生跟前,把镜头推过去,一支铅笔,一张试卷,上面歪歪斜斜写了几个字。镜头下的试卷内容,第一题是把26个英文字母补充完整,另外几道题就是1米等于多少分米多少厘米等非常基础的题目。朱少根放在快门上的手慢慢松开了。朱少根不知道应不应拍把这样的招工试卷用特写拍下来。再看看那些稚嫩的脸,分明是应当坐在教室里的,但他们,却过早走向社会,走进工厂。  朱少根不忍看下去。想起当年,就是因为没有钱,成绩很好的妹妹不得不辍学,连一个初一也没有读完。想起当年跟自己一起放牛的小伙伴,又要几个不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而不得不缀学。就朱少根自己,初中毕业时,成绩优异,因为不想读中师而报考中专(那个年代,初中中专毕业可以分配很好的单位),结果,中专没有考上,中师没报不取,只能去读高中。父母亲一个劲地骂朱少根,并已下定决心,不供朱少根去读高中,叫朱少根跟着自己的父亲去学做木匠或跟着舅舅去做泥水匠。朱少根从小就在苦日子中走过来,做木匠或做泥水匠,苦朱少根并不怕,但朱少根不甘心。跟父母谈判,家里穷朱少根清楚,不读书早点学门技艺赚钱,帮家里减轻负担也可以,但绝对不学木匠、泥水匠等。父母亲问:哪你想学什么。  朱少根从嘴吧里挤出一句话:“电视机修理、摩托车修理,其他的都不学。”  脾气暴燥的母亲拿起扁担要打朱少根:“你就是一个懒汉,怕做木匠、泥水匠苦,就故意说这些找不到师傅的东西说。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年迈的奶奶这时发话:“少根从小体弱多病,身子骨弱,要么,跟他大堂哥说说,跟他大堂哥学修手表,这活轻,不累,少根从小也很听他大堂哥的话。”  朱少根的母亲也知道朱少根体弱,也知道朱少根是一块读书的料,那家里那破墙上,满满的都是朱少根拿回来的奖状。心里想,自己没有能力供孩子上学,就帮他找一个轻松一点的手艺吧。  说来也巧,朱少根的大堂哥朱小明刚从镇上收摊回来,听到后门叔叔家里吵吵闹闹,以为叔叔和婶婶又吵架了,就想着过来劝劝架。  朱少根的母亲看到朱小明走进来,眼里流着泪说:“真不是不想送他上学,是这个家实在送不起。叫他跟你叔学木匠不肯,说要学修什么电视机,摩托车。这电视机,摩托车我们都不知是什么东西,去哪帮他找师傅哟。你奶奶说,他身子骨弱,要么跟你学修手表。可咱们这么小的一个镇子,到时学出来了,还要跟你抢生意,我怎么说得出口?”  朱小明说:“婶婶,我们家就这么一个好苗子,不读收太可惜了。再说,以后长大了,他会骂你,说没有供他读书,他又不是考不去。这些年来,少根在哪一次考试中,不是我们片小的第一名,读初中了,跟其他人比不清楚,但我们方圆几个村,就没有一个成绩比他好的。还是想办法送少根去读书吧。报名时,钱不够,先到我这里拿点吧。”  就这样,朱少根靠家里供一点,亲戚家借一点,暑假自己赚一点,读完高中,考上大学。村的老人算了算,说这么大的一个朱家村,已经有15年没有出过大学生了。此后,朱家村年年有人考上大学,村里的老人讲,是朱少根给朱家村带来了“龙气”。  没想到事隔十多年了,今天站在鑫海公司的招工处门口,朱少根看到这么和自己当年年纪相仿的“孩子”,离开了校园,渴求一份工作。或许,这份工作的背后,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或许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而出来打工供弟弟(妹妹)上学。朱少根想起自己当初站在讲台上,苦口婆心的劝自己的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可仍有不少学生当成耳边风。朱少根真想回到学校去,带着这些学生来看看这招工的场面,看看生产线上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  当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为了救国救民。朱少根,弃教从商,又是为了什么呢?朱少根有点迷茫。
  欢迎点评,欢迎转发!
  一口气还没看过瘾就没了,期待灯哥更新中。我也是在五环群里看见里克潘发的地址才知道灯哥的大作,期待灯哥后面踏上销售之路的经历。
  @小妖_-05 10:42:50  一口气还没看过瘾就没了,期待灯哥更新中。我也是在五环群里看见里克潘发的地址才知道灯哥的大作,期待灯哥后面踏上销售之路的经历。  -----------------------------  感谢兄弟关注!
  1.5. 鸭子上架头无绪  晚上回到老同学王军家,两个老同学聊着天,聊起前几天来鑫海公司应聘后,电话一直接不到。两个人拿着手机试了半天,最后得出一个说起来没有人信,但又是客观事实的结论:朱少根用的是联通的号,坐在沙发上时,手机信号没有,拿出手机来看时,由于手机的高度上升了,信号又有了。  王军问朱少根第一天上班感觉如何。朱少根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迷茫。王军笑道:“一把年纪了,还像当年一样忧国忧民。多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出来,自己赚钱才是正解,其他的都是浮云。”  一到办公室刚坐下,朱少根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朱少根还奇怪呢?自己刚到这里上班,应没有人知道自己桌上的电话。接起电话,对方说自己是招工办的,招工表格没有了,叫送点表格过去。  招工表格?朱少根的办公桌上没有,抽屉里也没有。再到办公柜里找,也没有。打电话给张主任,电话不通。没有办法,只好找张主任的上司,人力资源部的老大杨部长。杨部长也不知还有没有招工表格,淡淡地说道:“找不到就重做一些。”  朱少根跑到招工办,拿了一张原来的招工表,并问好要多少张表格。招工办说先做1000份。  回到工位上,打开电脑。用WORD做一份表格,对朱少根来说,并不是难事。朱少根的办公桌上就有打印机,可这打印机就是不工作。问了周围几个其他部分的同事,要么没空,要么就根本不懂。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发去找杨部长。杨部长也不懂,丢下一句话,找信息中心,让他们派人来修。  朱少根打听了一圈,才明白信息中心在哪儿,跑过去跟人家说明了一下情况,信息中心的人说等会儿工程师回来就过去。朱少根只好回到办公桌前等。还好,等的时间不是很长,工程师到了,操作了一会儿,还是没有办法打印。拆打印机,最后抛下一句话:色带没有了,要换色带。色带?朱少根虽然熟悉甚至可以说是精通电脑操作,但对电脑周边的其他设施之道甚少。以前朱少根在学校时,校报编辑等均是在电脑上完成,编好后直接交给印刷厂印刷。其他老师出试卷,基本上都是手写好交给打印室,只有朱少根是在电脑上打出来,一张软盘交给打印室。所以,打印室里这个位美女临时工对朱少根很好,朱少根有时有点私人的文章叫她打印一下也很是方便。色带是什么东西 ,怎么安装朱少根搞不明白,如果美女临时工在就好了,凭俩人的交情,这点小忙肯定会帮的。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这陌生的环境中,求人也不便。朱少根还是打电话给美女临时工,叫她帮忙指点一下。  明白了,色带是消耗品,打字到一定的时候,色带就没有了,要换,正常,不是坏了。既然是正常清耗了的,那公司就很有可能有备品备件。朱少根去找办公室主任,得到的答复是没有,要采购,并要朱少根出具采购单。  朱少根用手写出来的字其在是难看,看着自己办公桌上的电脑和打印机,却打不出一张自己想要的采购单来。没办法,难看就难看,硬着头皮手写吧。其间,招工办来电话催问招工表什么时间好。  采购单写好了,交给采购部,问什么时间能到。采购部说要联系一下供应商看看,等会儿打电话来通知。朱少根只好回到办公桌。招工办一直催要招工表,朱少根就想能不能先搞一部分给他们。朱少根拿着原来的招工表,跑到办公室,叫办公室美女帮忙复印一点。美女问要复印多少。朱少根说招工办本来是要1000分的,这里可以复印多少。美女说这里最多复印20份,20份以上的材料,根据公司规定,要油印的。朱少根简单说明了针式打印机色带没有了,采购没有这么快采购到位,招工办要表格又很急,看能不能先复印100份送去应急。  大约复印了50来份吧,这小小的复印机开始发烫,感觉有点冒烟。朱少根不敢再复下去了,拿着这50来份送到招工办。招工办的人看到朱少根拿着这么一点点招工表进来很不高兴,说道:“这么一点怎么够,还不够半天用。这两天是招人高峰,我们要抢工人。”  “没办法,打印机色带没有了,这点还是用小复印机复出来的,复印机都快冒烟了。等色带到了,我马上印。”  回到办公桌前,采购部的电话来了,说色带要下午才能送过来。朱少根能说什么呢,只能说好。  坐在办公桌前,朱少根想,在下午色带来之前,自己应做好什么准备工作呢?蜡纸、油印机、油墨。还好,蜡纸在工作柜里找到了。油墨一般来说在油印机附近,那现在就要找油印机在哪。办公楼里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只好硬着头皮问杨部长。杨部长说,油印机不在办公楼,在第一车间的库房里。  摸到库房,油印机是看到了,但这个家伙好像比学校里那台油印机要高级一些,怎么操作还是有点看不懂。油墨除了半桶开封了的,还有两桶没有开封的。没有开封的一般来说不会干掉的。至于怎么印,还是等色带来了打印好了再说吧。  一路小跑回到办公桌,刚坐下来,招工办的人电话又来了,说是招工表格没有了,要快点送过去。朱少根看看了时间,上午快要下班了,送去也无益。跟对方说,等下午色带送过来了再油印吧。  还好,下午刚上班,信息中心的人带着色带来了。这让朱少根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自己装色带了。考虑到自己油印不熟练,朱少根打印了三张蜡纸。到油印机前,朱少根还真的是老虎啃鸡蛋,不知从哪里下手。在这里又不知要找谁帮忙好,只好打电话找那位美女临时工。那美女临时工听说朱少根要自己动手油印东西,很惊讶地说:“朱少根,你不教书出去做的什么工作呢,怎么还要你亲自动手油印呀?”  在美女临时工的电话指导下,朱少根总算是把蜡纸装好,油墨上好,开始印刷。印了三五张废纸后,朱少根开始印正品,第一张正品出来,朱少根一看,傻了,印出来的字全是反的。刚才美女临时工反复强调,蜡纸不要装反,自己装时也很仔细看了又看,怎么结果还是装反了。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朱少根呀朱少根。  换上蜡纸,重复刚才做的事情,招工表打印出来了。考虑到招工办催的急,朱少根先印了500份,抱着沉甸甸的500份表格先送过去。  送好了表格,朱少根赶回到油印机边上,准备再印500份。不一会儿,杨部长走过来,对朱少根说,先停下,把表格给我看看。朱少根楞了一下。表格自己在电脑上核对过,印出来之后又核对过,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杨部长自己跑过来要看看呢?  朱少根关了油印机,拿出一张刚印好的表格递给杨部长。杨部长看了看,停了一下说:“招工办的来电话,说我们印的招工表很不清楚,应聘的工人看不清。”我拿着表格再认真看,很清楚的,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了。杨部长说,你把油墨放浓点,印几张送到招工办去,看看可以不。按杨部长的意思,加浓油墨送过去。招工办的一看,说,还是不行,不是油墨浓不浓的事,而是字的笔划中间全是空心的。朱少根细细一看,还真有一点空心的,但不影响字的辨认。招工办的人说:“来我们这里应聘的人,文化水平都很低,很多人初中都没有读完,不好跟你们大学生比,稍微有点不清楚,他们就认不到。麻烦你想办法印清楚一点。”  “扯淡!”朱少根心里很不爽,内心暗暗地骂到。想当年自己在读书时,经常有这种试卷拿到手,还不是一样的考试,还不是一样考100分,想当初在学校里做老师,发给学生考试的试卷不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会考的学生一样的考高分。  “拉屎不出赖茅房!”朱少根心里暗嘲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个情况,朱少根不知如何来解决,打电话问美女临时工(真心疼电话费呀,朱少根还没有办理本地的电话号,用的是以前的号码,漫游费很贵),因没有看到具体的情况,也不知如何解决。朱少根只好硬着头皮问杨部长。  杨部长看了看表格,也说这样其实可以用的,但人家使用部门说不行,我们作为服务部门,还是要想办法解决。这种情况出现,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油印机喷墨杆的问题,好长时间没有使用,里面可能有硬化了的油墨在,导至喷墨不均。还有一种可能是打印时就有问题。朱少根用A4纸打了一张出来,交给杨部长看,杨部长看看了说,把油印机的喷墨杆拆下来清洗。  朱少根只好去拆油印机。心里纵有一肚子火气,但朱少根没处发。自己摸索着把喷墨杆拆下来,到洗手间去洗。恰好杨部长经过,看到朱少根在洗喷墨杆,说到:“这样肯定洗不干净的,你到车间里找点松香水来洗。还是等一下,我陪你去吧,你拿不到松香水的。”  朱少根和杨部长一起,把油印机能洗的地方差不多洗了一遍。正月里的南方,自来水很冰冷,朱少根手都冻僵了。但看到杨部长跟着自己一起洗,只好咬紧牙坚持着。  把洗好的部件装上去,开动机器再印,样品一出来,朱少根一看,跟刚才的比,好不到哪里去。杨部长看了看,喃喃自语说:“奇怪,这是什么原因呢?油印的环节没有问题,看来还是打印这个环节有问题。你再打印一张蜡纸我看看。”  朱少根打印好蜡纸,自己仔细看了一下,看不出什么问题,交给杨部长。杨部长很仔细看,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找了一个放大镜看,发现笔划中是有未刻到的地方。  看来还是打印机的问题。色带是刚换的,应当没有问题,初步判断应是针头有问题。只好再找一次采购部和信息中心,看样子是要到明天才有可能修好。有采购部和信息中心做挡箭牌,招工办这边终于好对付些。
  1.6. 看门扫地偷学艺  一大早来到公司,遇到了张主任。张主任告诉朱少根说,内销部今天在培训中心举行培训,今天朱少根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看好培训中心的设备,并及时锁好门等。朱少根把昨天的事简单向张主任汇报了一下,并说明一会还要印招工表给招工办。到培训中心去打开设备等事,还是要张主任先去,朱少根忙完了招工表的事后就去培训中心。  搞好招工表的事后,朱少根来到了培训中心。七八个穿着黑西装,白衬衣,红领带的小伙子坐在里面,屏幕上播放着什么?朱少根想,可能是内销在培训。想想,自己今后在这里的工作主要是对新员工进行培训,那就先向别人学习一下吧。可是定眼一看,屏幕上放的并不是谁自己制作的课件,而是放着VCD。朱少根有点失望,看来学不到什么好东西。既然来了,那就学习学习,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朱少根就坐在后面的角落里,认真看了起来。屏幕上放的是陈安之“大师”的演讲,说年轻人要成功,就要做销售,做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陈安之说有一次遇到一个客户很能搞,后来发现这个客户喜欢《道德经》,就跟这个客户谈《道德经》,一谈下去,客户发现陈安之对《道德经》的研究比自己深很多,于是拜访陈安之为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想,师付,父亲有事找他,他能不帮你办好吗?”  ……  朱少根被陈安之迷住了。  朱少根渴望成功,渴望赚大钱。要成功,就要做销售,就要做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而现在,就是学习做销售的好机会。朱少根从随身的包里拿出笔和字,记录陈安之“大师”的演讲要点。  正当朱少根认真学习,埋头苦记的时候,一位黑西装发现了朱少根。走到朱少根身边说道:“现在是我们内销部内部培训,是要保密的,外人不得旁听。请你出去!”  朱少根听到这话有点来气。外人?我朱少根已经是鑫海公司的人,而且培训中心就是我朱少根负责,以后自己的工作岗位就在这里,你叫我出去就出去呀。理是这么一个理,但话不能这么说。  朱少根尽理放轻自己的语气,说道:“我是新来的,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的。这个培训室由我负责。刚才由于我有其他事情,所以由我们张主任来给你们开的门和设备。现在由我来负责现场设备的使用。一会儿你们培训好了,我还得打扫卫生,关设备,锁门什么的。所以,我不能走。”  黑西装一脸无趣的走开了,他们的培训还在继续,朱少根也在继续“学习”中。  过了一会儿,有人推门进来。因为播放视频,培训室里的窗帘全拉下了,朱少根看不清来人是谁,看得清楚也不可能认识,朱少根在这里上班才第三天,根本就不认识几个人。  来人径直走到朱少根面前,轻声对朱少根说:“不好意思。这里是我们内销部的内部培训,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许在场。”  朱少根有点不爽,奶奶的,还换一个人来说这种屁话,不紧不慢地跟对方说道:“我是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的,培训室的所有设备与财产由我负责,我在这里只是照看我负责的东西,我又没影响你们培训。”  来人口气严历的说:“如果设备损坏,由我们内销部负责,如果你担心我们的人会拿培训中心的东西,你可以站在门口守着,如果要打扫卫生什么的,等我们培训完了你再进来。”  朱少根一百个不愿意,无奈!只能起身。一方面是朱少根想向陈安之“大师”学习,另一方面,朱少根实在是不想坐到办公桌上去。坐在办公桌前没什么具体的实事,朱少根有点闷得慌。长期以来,朱少根基本上是站着工作的。只要站在三尺讲台前,朱少根就充满了激情,充满自信,但朱少根实在是厌倦了中国的教育体制。自己没有办法改变自己讨厌的东西,又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朱少根只有离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路。  陈安之“大师”的演讲激起了朱少根的激情,可是,朱少根却被迫“远离”陈安之“大师”。朱少根暗下决心,总有一天,会象陈安之一样,站在讲台上,挥动自己的拳头,让一群西装听自己的教导。  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刚坐下。边上办公桌上来了一个人,对眼一看,有点眼熟。对方也来了一句:“今天早上你是不是坐3路车来的。”  “是的,这几天都是坐3路车上下班。”  “哦,好象我们是在同一个地方上车的,你是在那买的房子还是租的。”  “都不是。我是暂时住在我朋友家。”  “这样的呀,我是品管部的,今天刚回公司上班,你是新来的吧?”  “是的,我是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的。”  “你到公司上班,怎么不穿厂服呀。”  “我的厂服还没有下来。”  “那你的胸牌呢?”  胸牌?朱少根还真的不知道有这会事。平时只注意到厂服分为两种。一种是蓝色的,那是车间里生产线上的一线工人穿的。另一种是灰色的,那是行政楼里各管理部门穿的。朱少根在人力资源部,厂服应当发灰色的那种。但朱少根有点不明白,刚才那个人为什么想看他的胸牌。朱少根这才开始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胸牌。胸牌上写有部门,姓名,每个人的胸牌大同小异,除了上写的字不一样外,姓名下的底色也不同。朱少根注意到对方的底色跟张主任的一样,但和杨部长的不一样。朱少根还想起来了,在培训中心把朱少根请出来的那家伙的胸牌底色,跟杨部长的一样。看来,不同的底色,代表着不同的职务等级。经过观察,朱少根发现,胸牌总共有5种底色,绿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绿色、蓝色比较多,红色的很少看见。张主任是蓝色,杨部长是黄色。  晚上快下班时,朱少根看到张主任过来了,就跟张主任说厂服和胸牌的事。朱少根清楚,自己的胸牌只能是绿色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厂服和胸牌,到其他部门或车间里去办点事,很不方便。张主任说自己这几天非常忙,也没有来得及顾及朱少根,并交待朱少根明天找杨部长要一张劳动合同,把劳动合同先签掉。
  路过的朋友,留个脚印嘛!
  1.7. 寒酸简陋安小窝  朱少根和老同学王军的关系虽然很铁,王军一家老小住在一起,也有些拥挤。再说,同学就是同学,如果是到宁波来旅游,住十天半月没有关系,来这里工作,长期住在王军家里肯定也不是一个事。晚上朱少根对王军说想在宁波租间房子,但不太清楚这边的行情,看看在哪个地方租房子比较合适。王军认为,还是在鑫海公司附近租房比较合适些,那一带农民房多,外来打工人员也比较多,离公司近,上班也方便,到王军家也有直达公交车,周末过来坐坐聊聊也很方便。王军还特意交侍弟弟王伟中午时间,用摩托车带朱少根在鑫海公司附近找找看。  到公司后,朱少根找杨部长要来劳动合同。自学过法律的朱少根清楚,只要自己签下名,这份东西就有了法律效力,因此有必要好好看看。劳动纪律方面等是不用细看,关键看自己的待遇。但在工资这一条的表述上和当时与张主任洽淡的低了不少。朱少根跟杨部长提了一下待遇的事。  杨部长说:“你和张主任谈的待遇我不清楚,劳动合同是全公司统一的,实际待遇并不是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来发放。”  朱少根心里想,现在说说不是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来发放,到时发的比劳动合同还少,跟公司打官司,最高也就发到劳动合同约定的数额了,这样一来不就成了冤大头。看来这件事还是要问清楚再说。  “那我先把合同放在我自己这里,等张主任来了后,我再跟他详谈一下。”  在办公桌前闲坐了一会儿,张主任急速走进办公室,还没有坐下,就对朱少根说,你过来一下。  朱少根的办公桌跟张主任的对办公桌是对着的。但要走到张主任的身边要绕过其他几张办公桌。到张主任跟前,张主任掏出几个钥匙,叫朱少根收好,并交付这几把钥匙分别是开什么锁的。并将各种资料都交代给朱少根。朱少根心里有点不解,这些事可以慢慢来,而且很多的事,根本就不是朱少根的职责范围,朱少根又不好多问。  本想跟张主任说说劳动合同的事,张主任手机响了,“好的,我马上过去!”说罢,张主任在便签下写下一个名字和电话号码,交给朱少根,交代道:“今天下午你去十分厂找她,她对新员工培训方面比较有经验,争取把她调上来当你的助手。”  张主任话还没有说完,就一路小跑走开了。  朱少根一头楞在原地,张主任是怎么啦,自从自己过来上班后,就没和张主任在一起呆过多少时间,自己的工作都没有正式的开展过,就要朱少根想办法去分厂调人上来当助手。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该来的总会来,由他去吧!  中午一下班,朱少根就一路小跑,跟王伟汇合。  王伟带着朱少根到了一片农民房处,说,这里房子租,看到门口挂一个“有房出租”的牌子,就可以打电话联系房东。  朱少根对王伟说,反正是出来打工,中午也没有时间做饭,晚上就一餐也不太可能做饭,所以,能睡觉就行了,找便宜一点的。  王军安排王伟过来,还真帮了朱少根的忙,有些房东人不在家,看不到房。如果是朱少根一个人来,漫游费又要花掉不少。联系上一个房东,一看房间,用三合板隔出来的一个小小的房间,还没有问价,朱少根就说不要。  出来后,王伟问朱少根不要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太小。  朱少根说,小还是其次,这房间三面都是三合板,整栋楼的其他房间也基本上是三合板隔出来的房间,过道小的要命,如果发生火灾,烧起来就不得了,而且逃命的机会都没有。最后找一个四面都是砖墙的房间。王伟一听哈哈大笑,告诉朱少根,在这里,想找到四面有墙的出租房是不可能的。  朱少根又一楞,心里骂道,娘的,这什么鬼城市,还让不让打工的人活呀。想想,现实就这样,有什么办法呢?那就找三面是墙的房间吧。  两个人看了七八间房间,好不容易找到一间三面是墙的房间。只是,那房间实在是太小了,放了一张床后,转身的地方也没有的。对于朱少根来说,房间小一点是没有什么很大的关系,但至少也应放下一铺床,一张办公桌吧。王传听说朱少根想在房间里放一张办公桌,笑了笑道,到底是大学生。  是呀,朱少根是大学生,但现在,跟在他们公司门口求职的民工一样找房子。虽然一再降低自己的房间要求,但床和办公桌肯定是不能省的。朱少根教书这8年,每天要在办公桌前写教案,批作业。因为学校里的办公条件有限,只能在自己的宿舍里放一张学生的课桌当办公桌。  办公桌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水平的高低。朱少根在这张再普通不过的办公桌上,写了很多的优秀教案,写了不少教学论文,在这张再普通不过的办公桌上写出来的不少文章发表在国家级的刊物上。  如今,朱少根弃教从商,先从打工仔做起,就算打工,也要做一个有文化的打工仔。在工作之余,还要写文章。朱少根从小对能发表文章的人怀有敬意。记得自己第一次发表文章,那是监考语文时,按作文题的要求写下一篇文章,寄给当地的晚报。晚报刊发后,被学校校长看到,用红笔圈了起来,放在学校的宣传窗里,供全校师生阅读。校长还在全校教师会议说,我们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如何,比如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要求学生如何写作文,那我们老师自己有没有写呢?特别是我们语文老师,能不能自己写一篇作文给自己的学生当范文呢?就我们这次期中考试,朱少根老师在监考时,自己写初二学生的作文题,还发表出来了。这张报纸我张贴在学校的宣传窗里,用红笔把这篇文章圈起来了。朱少根老师不是学中文的,也不是语文老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我们其他老师是不是可以在言传身教方面做点什么呢?对朱少根老师,我之前也没有发现他有这方面的才能。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任命朱少根老师为校报总编。  朱少根当时心里那种自豪感至今还记得。  写文章,有稿费,还可以赚名气,而且写文章是脑力活,自己到了七老八十时还可以写。所以,写文章这件事永远不能丢。  租一个房间,哪怕再简陋,一定要能放下办公桌。  又看了好几个房间,都不太如意,眼看中午的时间快到了。朱少根再次放低标准。两面有墙,有窗临路,二楼或三楼,能放下一床一桌。王伟一脸不解,朱少根笑着说:“两面有墙,一般是两面墙成直角,放床可靠在床头看书。有窗临路,如果真的有火警,那就跳窗,凭俺这身手,二楼或三楼跳下去,还不至于丢命。”  按这个标准,朱少根他们还真找到了一个房间。面积还不错,还有一个很大的公共用厅。更合适的是,房东在隔房间时用了一些旧家具。虽然破旧,但大衣柜能放衣特,梳妆台可做办公桌,还比较满意,唯一不爽的是没有床,要自己去买。  朱少根打小就没有睡过什么好床。自己刚工作时,单位里提供棕板床,朱少根感觉很幸福。后来自己成家,朱少根自己设计一张床,还是棕板床。这次,在这里打工,看来是没有棕板床睡了。
  上班时间快到了,朱少根叫王伟先回去,晚上再过来陪朱少根去买床和被子。  下午,朱少根带着数码照相机,来到了十分厂,找到了张主任说的她——吴小丽。  由于对吴小丽的情况也不了解,更不清楚自己是否有调动吴小丽到总部的权力。朱少根只好跟吴小丽说到分厂来了解情况,准备厂报的稿件,了解分厂对新员工培训的要求。吴小带着朱少根到分厂车间找分厂厂长。毕竟是总部下来的,分厂厂长对朱少根还算客气。朱少根简单问了一个分厂新年新员工的招聘情况,大概什么时间需要进行培训,要培训什么方面的内容等。  在吴小丽等的陪同下,朱少根深入车间。看到组装线上的工人在组装,朱少根问其中一名女工,装一个多少钱,得到的回答是装10个1分钱。看工人装得很快,一秒钟差不多可以装两个,朱少根问这个装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工人说很简单。朱少根好奇心起来了,叫工人教教他如何组装。朱少根自己动手装起来。装了两分钟,还是没有装好,只能交给工人。工人接过去,咔咔两声,就装好了。  朱少根感叹到,看来赚钱还真不易呀。  一旁的吴小丽笑了笑说:“你又不是干这种活的人,再说,你不熟练,做多了,熟练了就很快的。”  “是呀。什么事都要熟练生巧。在分厂工作感觉怎么样?”  吴小丽:“还好,就是杂事比较多,感觉自己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学习,成长不快!”  “哪你想学习哪些方面的东西,朝哪个方向成长呢?”  吴小丽:“学习哪些方面的东西还真没有想好,比如说电脑操作、新员工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想学。年轻时多学点东西,总会有用的。至于朝哪个方向成长,更是想不好。现在做分厂的新员工培训专员,目前还是朝新员工培训方向发展吧!”  “有机会,多到总部,跟张主任多多学习。”  吴小丽:“我也很想多到总部跟张主任学习,只是这边很忙。有机会还要向你多多学习。”  通过简单的交流,朱少根心里清楚,如果调吴小丽到总部,她是不会反对的。最理想的是由吴小丽提出调动申请,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同意接纳,这样的话,朱少根要找的人就会少一些。  下班后,王伟打电话过来,说陪朱少根去买被子和床。被子很快,在一个打棉被的店里买了两条被子(也不知是不是黑心棉,据王军说,全国黑心棉最多的地方就是宁波)。接下来是买床,跑了几个夜市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床。那些卖的床简直就不能叫做床。四根竹子弯一下就是四个脚,两根竹子窜一下,就是两个床挡。说白了,比两个板凳还简单。床板就是建筑工地上用那种竹片编织的板。最基本的平整都没有。  朱少根小时候家里很穷,从小睡的床就是两条板凳上架几块木板,上面垫上稻草,铺上草席,加一条打满了补丁的被子。至少,木板还是平的。而今天的床板,是不平的。跟小时候比,现在还过得去的地方是有两条被子。一条垫,一条盖,床单、被套从家里带了,还是新的。想到这里,朱少根苦笑的表情总算是舒展了一点点。  接下来就是打扫卫生,铺床等。好不容易安顿好了。王伟笑着说:“哥,如果你老婆看到你住在这种地方,睡这样的床,不知道会有多心疼。”  王军是朱少根的铁哥们,读书时,寒暑假朱少根常去王军里玩,王伟也跟着一起玩。后来,王伟不自觉中就叫朱少根为哥了。  “是呀。不过,在外面最苦最累,也不要让家里人知道。特别是男人,苦一点算什么呢!王伟 ,今天一天都麻烦你,今天晚上我就睡这儿了。你早点回去,跟你哥说一声。”  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疲倦的朱少根沉沉地睡着了。
  为你加油,兄弟!
  @RICK里克潘
16:29:11  为你加油,
!  -----------------------------  一路同行,加油!
  1.8. 南柯一梦已失业  推开门一看,好大好厚的雪。  一个八岁的孩子迟疑了一下。要不要去呢?  肯定要去,自己掌管学校大门,教室大门的钥匙呢。如果自己不去,其他人就没有办法进去的。  于是这个孩子背起包一路小跑,开门,进去,坐下,拿起书大声的朗读起来。  若大的一个校园只有这个孩童的读书声。  这时,校长走进教室,抚摸这个孩子的头。看看这个孩子的脚,穿的是一双千层底布鞋。校长背起这个孩子,送这个孩子回家。并反复交待孩子的母亲,虽然孩子把千层底的布鞋弄湿了,但不能打这个孩子。  妈妈第一次因为孩子做错事而没有打他。  望着校长远去的背影,孩子开心地笑了,但一阵寒意从脚底传来。  朱少根冻醒了。  又做梦了,又梦见小时候的自己。  朱少根走到窗边看看了,路上积了一层不算厚的雪。这么冷的天,刷牙洗脸什么办呢?这里又没有热水。在学校教书时虽然清贫,但洗脸的热水还是有的。这么多年没有洗过冷水了,朱少根心里有点打抖。  咬了咬牙,回想自己八岁的时候,背起书包,踏着厚厚的积雪跑到学校去的情景。朱少根感觉热血沸腾。刷牙,洗脸。可是,冰冷刺骨的冷水还是打败了沸腾的热血。胡乱的洗了一下脸,用手指理理了头发,随手穿上那件厚一点旧夹克衫,朱少根上班去了。  刚到办公桌前,准备打开电脑。一位黑西装走到朱少根的跟前。朱少根一看,来人的胸牌是橙色的。黑西装跟朱少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问朱少根哪里人,以前做过什么工作,对目前的工作有什么看法等。在这“简单”的聊天中,还知道这位黑西装是老乡。  朱少根很少看到橙色胸牌的同事,也不知他们是什么级别的,总之,是公司的领导吧。看来,认识了一位老乡领导,看来今天的运气不错。  橙色胸牌刚走,张主任进来了。张主任把朱少根带到一小型会议室,要跟朱少根谈点事。张主任告诉朱少根,自己考上了EMBA,要去读书,所以要离开公司。张主任说他已经向领导推荐朱少根接替自己的位置,做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任。近两天,公司高层领导可能会考察朱少根,叫朱少根做好相关的准备,尽快熟悉各项业务。由于这几天自己在忙转党组织关系、入学等事,所以没有顾得上朱少根的工作等,实在抱歉。  朱少根椤住了,还没有反应过来。张主任已经走了。今天是朱少根到鑫海公司的第五天,对自己的工作都还没有熟悉,却得到了消息说自己要接替张主任的位置,任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任,胸牌是蓝色的。这怎么可能?  朱少根往办公桌走去,一路就在想,怪不得整天见不到张主任,原来他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怪不得前两天张主任把本属于他的工作都交代给朱少根;怪不得张主任叫朱少根去十分厂,想办法调吴小丽到总部来做朱少根的助手。  朱少根感觉自己有点飘,但内心的一个小人,提醒朱少根不要得意忘形,要努力学习,认真工作,胜任职位。  朱少根回到自己办公桌前,一下子不知做什么事。就整理文件柜什么的吧。在整理文件柜的同时,朱少根的脑袋开始构思下期厂报的内容,排版风格等。  中午下班时间,杨部长主动叫朱少根一起去吃饭。到一饭馆,里面很多吃饭的人都是穿鑫海公司厂服的人。十来个人围了一桌,朱少根不认识几个,只跟杨部长熟悉。吃好饭,朱少根问杨部长,钱交给谁。朱少根知道鑫海公司没有食堂,平时大家都是到附近的饭馆吃饭,一般都是AA制。杨部长告诉朱少根,钱不用交,这事也不用管了。  下午刚上班,张主任来找朱少根谈话。首先问朱少根能不能回去教书。朱少根当时是以请病假的方式从学校出来的。如果真的要回去教书也是可以的,但朱少根从未想过自己这辈子会教书。如果自己是喜欢教书的话,初中毕业那年就会报考师范。后来读了三年高中,高考时发挥不太好,勉强考上大学,用朱少根自己的话来说:高得太差,只能上最差的师专。高中三年,大学三年,朱少根身上欠了不少债。教书这几年,朱少根领着微薄的薪水,省吃俭用,一笔一笔地还自己当年读书所欠的债。好不容易还清了债,  朱少根感觉无债一身轻,但儿子的出生,使朱少根感觉压力倍大。穷怕了的朱少根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而教书肯定是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局面的。张主任的提问让朱少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不论结局如何,书肯定是不想回去教的。朱少根不想过多的解释,直接回答说不能回去教书了。  张主任停顿了一下,缓缓说道:“是我害了你。”说罢,独自走出了会议室。  朱少根自己一个人回到办公桌。杨部长走过了,拍了拍朱少根的肩膀:“本来张主任是推荐你接替他的位置。这个位置有点特殊,人选要由我和王总两个人认可。我如实向公司领导汇报你的情况,说你完成可以胜任培训中心主任助理的职务,但做培训中心主任,还要锻炼一段时间。王总今天早上特意来面试你,很遗憾的是,你没有通过面试。”  王总,哪个王总,今天早上面试,我怎么不知道呢?朱少根一面的疑惑。  “主管行政的副总经理王超,他说今天一早见过你,跟你聊了一会儿,感觉你的形象,谈吐等离培训中心主任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很遗憾。你把公司财物上交,今天就可以离开公司了。”  朱少根一下蒙了。今天一大早跑到他办公桌前聊天的老乡,是王总,而且是来面试。见鬼。今天早上这么冷,朱少根胡乱的洗了一把脸,胡子也没有刮,头发也只是用手指头胡乱的理了理。跟王总聊天时,朱少根还以为是普通的聊天,鬼才知道是面试,想想,当时自己那个随意劲,还在这里攀老乡呢!  朱少根手上没有什么公司财物,数码相机锁在文件柜里。文件柜上的几把钥匙交给杨部长,背起包就朝公司大门跑去。  背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朱少根,等一下。”  张主任小跑过来。从口袋里摸出200块钱,塞给朱少根,一脸愧意地对朱少根说:“是我害了你。你这几天上班的工资还不知怎么算,我自己先估算着给。别的我也帮不上你,如果想在宁波找工作,我可以找我的同学试试看能不能帮上你。”  “谢谢!不必了!”  朱少根一刻也不想停留,大步迈出了鑫海公司。  站在大马路上,朱少根不知自己该往哪里去。掏出电话,接通了王伟。  王伟在这个时间接到朱少根的电话感觉很奇怪,朱少根也半天不知说什么好。  王伟有点急了,大声问道:“哥,你怎么啦?”  朱少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慢慢说道:“没什么,哥被公司开了。”  王伟马上安慰到:“开了就开了,没什么,这很正常。晚上回我哥哪儿去,跟我哥喝喝酒,看看我哥有没有什么办法帮你找份工作。”
  发现在坐在机场侯机时,做事的效率特别快!
  因为有个期限,知道自己还有多长时间,所以会下意识的在时间段内完成。
  @RICK里克潘
12:49:25  因为有个期限,知道自己还有多长时间,所以会下意识的在时间段内完成。  -----------------------------  还有就是在机场侯机几乎没有其他的事情干挠!
  2. 干戈寥落四周星  2.1. 千里接母为养儿  失业后的朱少根当天晚上住进了王军家中。朱少根把事情的经过简单跟王军理了理。王军分析的结论是:张主任早就计划要走,但在走之前,他要把自己的工作交接好。可能一直接不到合适的人,后来没有时间了,而朱少根的自身条件还不错,基本上符合要求,所以找到朱少根来接替。可惜的是没有早点跟张主任联系上,如果他好好带你一段时间,接替张主任的位置应该来说不是很难事。现在张主任要走,他自己招进来的人,是不太可能晋升的。  两个人在交流之中,王军对朱少根说,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但我不会帮你联系工作什么的。有困难,在我这里吃,住都没有关系。工作肯定要你自己来找,如果自己工作都找不来,还出来混什么呢?如果要出去面试什么的,王伟这段时间空,可以让他骑摩托送你过去,他各个地方的路都熟悉。  朱少根在王军家里,用王军的电脑上网,浏览人才市场,针对招聘业务员、销售代表的公司发求职信等,但没有什么回音。王军建议直接到需要招人的公司面试去。  跑了两天时间,见了十多位招聘负责人,有些以没有通知面试为由拒绝,更多的以没有经验,年纪偏大为由不聘用。  就在朱少根考虑是否要放弃做销售,等到9月份再去教书时,朱少根的妻子打电话来。电话中,妻子甚是委屈,哭出来了。问清原由,原来是保姆走了,儿子没有人带,还每天吵着要找爸爸。  朱少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安慰妻子道:“你放心,有我呢。我明天就回家先,待我安排好家里的事,再出来。”  第二天一早,朱少根踏上了回家的路。傍晚时分,回到了学校。家里门是锁的,问其他的同事,妻子有事进县城去了,儿子托付给同事关照一下。朱少根满校园找儿子。终于在一个角落找到了儿子。  “儿子!过来,爸爸抱!”可儿子并没有过来,怯生生朝另外一个方向走开了。看着儿子那脏脏的脸,还有那孤苦零丁的样子,朱少根心痛不已。朱少根走过,一把搂住儿子,对儿子说道:“儿子,我是爸爸。爸爸回来了。我们找妈妈去!”  才十多天未见,儿子对朱少根已陌生了很多。抱着儿子,朱少根玩唱起了以前常陪儿子唱的儿歌,背起了儿子会背的唐诗。儿子这才明白,抱着自己的是爸爸。  “爸爸!”儿子叫完后哇哇大哭,一边哭,一边喊道:“我有爸爸!我有爸爸!我爸爸要我!”  一定要把儿子的事安排好才能出去。  在当地找了两天保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保姆。实在没有办法,朱少根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  朱少根小时候体弱多病,贫穷的家基本上靠母亲辛苦劳作苦苦支撑。所以母亲更喜欢相对能干繁重体力活的哥哥和妹妹。朱少根学习成绩很好,深得奶奶的喜欢。在村里读小学时,每当朱少根考了100分或拿到奖状时,那怕就课间十分钟的时间,朱少根也要飞奔回家,把试卷或奖状拿给奶奶看,虽然奶奶一个字也不识。然而,贫穷的家庭似乎矛盾多,因为家境困苦,母亲常和父亲吵架,心疼父亲的奶奶总是帮着父亲,导致母亲跟奶奶又吵起来。年少的朱少根对父母吵架早就习已为常,但母亲跟奶奶吵架,朱少根则不能容忍,于是朱少根又跟母亲吵了起来。大学毕业那年,最敬爱的奶奶永远离开了朱少根。对于远方的那个家,朱少根似乎没有多少甜蜜的回忆。  明天就要回家,朱少根跟妻子谈起自己的奶奶。很奇怪的是,这么多年,朱少根从来没有梦见过奶奶,但只要跟妻子或姑姑、哥哥、妹妹,表弟们说起奶奶,朱少根就会流泪,伤心至极。  朱少根一直以为自己长大后是一个很坚强的男子汉,从此流血也不流泪,但这个夜晚,躺在床上的朱少根想起自己被母亲罚不许吃饭后,奶奶偷偷拿一个饭团塞给朱少根;想起自己肚子疼,母亲说朱少根是懒装病,奶奶带朱少根去镇上的卫生院,吃了医生开的药丸后拉出一堆的虫子;想起自己从来不吃菜叶煮饭,奶奶总会在加水之前为朱少根盛好一碗干的菜叶炒饭;想着想想着,朱少根又泪流满面,低声抽泣。  妻子安慰朱少根:“亲爱的,虽然我没有见过你奶奶,我相信,奶奶肯定很慈祥,也很关心你。但奶奶肯定不喜欢你流泪,奶奶肯定希望你过得开心,快乐。等我们儿子大一点了,我们带儿子去看看奶奶。”  儿子。眼下儿子没有人带,只能回老家接母亲过来。  朱少根踏上了回家的路。  从妻怀孕至今,朱少根就没有回过老家。  很小的时候,就熟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朱少根也算是少小离家多年了。这么多年在外,难得听见乡音。前几天坐公交车,朱少根听到坐在后面的两位交谈,感觉那语音是多么的亲切,是多么的熟悉,然而又有些陌生。很静心地听他们的交谈(并不是想偷听他们的谈话),一个字一个字眼的分析,这个字是家乡的口音,这个字是正宗的家乡口音,可是,这个字呢,有点不一样,但有点相近的口味。一直以来,朱少根对语言并是很不敏感的,一口不标准普通话,他乡的话还不会说。而坐在这公交车上,朱少根脑海里一边听着后面两位谈话,一边如语言学专家一样在分析他们的发音特点,要寻找他们发音的规律,再跟自己心底深处埋着的那份乡音进行对比、辨别。快要到站时,朱少根实在忍住不住,用那曾经是多么熟练而今却又很陌生的家乡话问他们是哪里人,是不是老家人。后面的两位却似懂非懂,一片茫然。朱少根只好改用普通问。通过普通话的交谈,才得知他们是朱少根邻县的,两边相距还比较远的。所以,他们的话,朱少根感觉亲切,熟悉,而又有点陌生。  这次朱少根回家,也算是少小家老大回。下车弯进村,儿童相见真是不相识,只是他们没有笑问客从何处来。在村头村尾,遇到几个年岁相仿或年长的乡亲,他们笑着跟朱少根打招呼。有不少的面孔朱少根看着很熟悉,却不知如何称谓了。都市里的美女、帅哥、先生、女士、王老、老板等通用型的称呼在这里通通失效。  “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必须要按这里的规矩来。”朱少根心里想着:在农村是很讲究辈份的,而我在村里的排辈又比较高,如果很低还好办,都叫爷爷奶奶也省事,还要考虑年纪等原因。比爸爸大的同辈人叫伯,小的叫叔,比自己大的同辈人叫哥,比自己小的叫弟弟或名字。比自己还小辈的而年纪又比自己大的,只能把他的儿女的名字再加上称谓来叫的,比如海根爸爸什么的。这多么年,朱少根一直在外,都搞不清这些人的年纪,有时辈份也搞不清了。看着一张张那么熟悉的脸,却想不起这人是谁来。有时要根据这人的声音来回忆,有时要借助这人的儿女来回忆。路上每遇到一个人,都要尽显客气,实在想不起来是谁或不知怎么称呼的,也要打一个招呼。一开始,朱少根连最基本的招呼也不知怎么打了,“吃了吗”根本肯定不合时宜;“你今天好帅”、“你今天好性感”、“忙什么呢”这些都市通用型的打招呼语句在这里都不合适。  和兄长朱有根走在乡间小道上,时常遇到不少的陌生人跟兄长打招呼,问朱少根是不是二弟。朱少根小时候和兄长长得不太像。朱少根长相随父亲,朱有根长得象妈。现在年岁增长,兄弟俩倒是越长越像。这些完全陌生面孔有一部分是比朱少根小得多的同村人长大了,面容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些是嫁过来的媳妇。在田间小道,看着孩童年代熟悉的小溪、小桥、水渠、田野,倍感亲切,听着熟悉的乡音,倍感温馨。  在路上,朱少根打听到一个儿时伙伴的电话。两个人背着书包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十多年。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是发小(不是那什么名人说的法国的小孩)。朱少根打电话给他。十多年没有音讯,现在能通上电话,也算是一种相遇吧。用家乡的话自报家门,电话里传来很惊喜的声音。用家乡话寒喧几句。谈起起现在的工作,什么IT,IP,IC,以太网这些词汇,都是家乡方言中没有词汇,脑海里还要想想这字眼用家乡方言应怎么样发音时,交谈就不流畅。不知不觉中,电话两头的两个人用普通话谈起了工作。  乡音,无踪无息。  晚上在家打开电视,朱少根看到一则新闻,日本有语言学家不远千里,到中国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去研究中国古方言。并介绍说古方言是人类宝贵的财富。而我们国家一直在推广普通话,一年四季在外漂泊的朱少根,虽然普通话不标准,但普通话已是自己生活中使用最多甚至是唯一的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音不再。  乡音不再!  乡音难再!  朱少根告诉母亲自己已经辞职了,要去杭州或宁波打工。  母亲非常惊讶,愤怒,转身拿起扫把……  朱少根并没有象小时候一样连忙躲闪,脸上的表情跟平常一样,没有任何的变化。  母亲扬起的扫把就慢慢放了下来。  眼前的儿子不再是以前那个体弱多病的小子了,都有儿子了,都做爸爸了。  “你个不争气的败家子!好好的工作不做,要去打工。国家饭碗丢了就没了。”  “妈!你知道我从来就不喜欢教书的。如果要教书,我初中毕业那年就报师范了。”  “你现在年轻,到时老了,不能打工,又没有退休工资,到时怎么办?”  朱少根笑了笑:“妈,你不要担心我老了怎么办,现在是你已经老了,我不怎么办,就教书这两块工资,养不起儿子也养不起你。我老了怎么办?这个要问我儿子,你小孙子。再说,你儿媳妇还有工资呢,总不至于饿死。”  “你呀,总是这么不听话。”  “妈,我们不能再用老眼光看社会了。十多年前,我姑花1万多块钱为我表弟买商品粮户口,当时我说不要买,买了也没有什么用。”  “是呀,现在买一个只要几百块钱,那时1万多块钱,值现在好多好多钱的。”  “说不定,再过十年,要花钱买农村户口呢?”  “这倒时很难说的。”  “所以呀,妈,现在看,教书工资稳定,说不定,十年后,我比教书好很多呢?我们不用再担心你老了,我老了怎么办!”  “就你小子会说,什么事到你嘴里都变得有理起来了。”  “妈,你的小孙子更会说。不到一周岁就会说话,现在讲话可厉害了。”  “跟你小时候一样。现在谁带呢?还是以前那个保姆吗?”  看着花白的头发,瘦弱的身体,略弯的背,感觉眼前的母亲跟当年生产队妇女突击队队长,三八红旗手,工分6分社员(那个时代壮劳力男性满分10分,女性满分5分)的形象有点不符。母亲老了。做儿子的不能陪伴她老人家,还要她老人家远走他乡帮自己带儿子,想到这里,朱少根的心里酸酸的。  父母为了孩子,多辛苦也值。朱少根放弃安稳的工作,也是想给自己的儿子有一个好的未来。  为了孩子!  朱少根向母亲说明了此次回家是想接母亲到浙江帮忙带儿子。  母亲迟疑了一会儿,淡淡地说:“那今天收收拾一下,明天走吧!”
  2.2. 轻信电话触保险  朱少根知道母亲不会坐汽车,于是挑选了一条尽量坐火车的线路。刚参加工作时,每次回家,朱少根都是买硬座票。但这一次,为了母亲,朱少根想买硬卧票却买不到。  在火车上,朱少根接到一个杭州的电话,对方问朱少根现在工作落实了没有,如果没有,可以到他们公司去复试,工作职位是销售培训师。  安顿好母亲和儿子,朱少根又勿勿踏上开往杭州的班车。  由于路途比较远,朱少根对杭州又很不熟悉,估计不能及时赶到复试地点,朱少根约提前一小时给对方去了一个电话,说明情况,表示自己无法按时到达,估计要迟到2小时左右。对方说跟领导说一声,并交代朱少根尽量早点赶过来。  等到朱少根赶到现场时,里面的复试工作基本结束。联系上来电话的人,是一位姓金的美女,名冰冰。金冰冰叫朱少根稍等一下,过了一会儿,带着一位着黑西装,打金色领带的中年男子进来。金冰冰向对方说明了一下情况,金色领带略为有点不悦,对朱少根说:“我向来就不喜欢不守时的人。你的情况有点特殊,又提前说明了情况,所以我决定给你一个机会。”  金色领带递给朱少根几张试卷,叫朱少根做。  找工作很多次了,从来没有考试的这种方式。看来今天来的这个地方还比较正规。就是不知道这考试的题目难不难。  或许是看出了朱少根的疑虑,金冰冰及时提醒:“试卷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没有标准的答案,根据你自己的第一感觉来选择就行。”  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朱少根还是第一次听说了。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朱少根20来分钟就把试卷做好了,交给了金冰冰。  “您稍等!”说完金冰冰转身离去。  过了十来分钟吧,金冰冰和刚才那位金色领带进来了。  “朱先生,根据测试的结果,你的分值很高,很适合我们的工作。我代表中国人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本部305营业部欢迎你加入我们团队。”  保险公司?  朱少根有点蒙了。对方一直没有说自己是保险公司。  朱少根对保险公司的认知非常少,读中学时听说过,保险公司,银行都是很好的单位。后来参加工作后,周围有同事兼职进保险公司做保险。听同事或多或少聊起保险公司的一些事,工作模式,本来朱少根也想兼职去做,可不久后,那个同事就没有去做了,说保险太难做了。朱少根儿子出生后,几乎天天有做保险的人来找朱少根,什么五花八门的人都有,朱少根就觉得奇怪了,怎么什么人都可以去做保险。  对那些象苍蝇一样的保险人,朱少根慢慢的开始有点厌恶,最后,只是要做保险的人找朱少根,朱少根就没有给过好脸色。  想不到自己跑了几百里地,过来复试,却来到了保险公司。朱少根有一点上当的感觉,向金冰冰提出抗议:“电话里说招的是销售陪训师,现在怎么要我做保险?”  “保险公司就是销售保险,销售员上岗前本来就要培训,所以我们需要销售培训师呀!”  “那我不去卖保险,只做培训。”  “你自己都没有卖过保险,你又怎么能培训别人呢?所以,你要先到市场一线去积累经验,做出业绩后,通过考核才能做销售培训师。”  朱少根感觉那就是一个圈套。如果不是9月份可以去杭州宋城华美学校上班,朱少根肯定会详细问清楚金冰冰,他们单位是做什么的,由于刚失业,加上从宁波回家,再回老家,接母亲到家,连续路上奔波,朱少根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所以才有点饥不择食,一接到电话就跑到杭州来了。  朱少根没有正面回应金冰冰,留下一句:明天我再答复您。  朱少根在杭州举目无亲,又回到当初住过的那个小旅馆。  朱少根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虽然9月份可以去私立学校教书,但并不是自己的本意。从公立学校出来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赚钱,想让自己的妻儿、父母过上安逸一点的生活。私立学校的工资虽然略比公立学校要高一点点,但离自己的目标相距甚远,如果满足于私立学校的工资,那完全没有必要辞职出来。  那保险能不能做呢?自己之前了解的关于保险的一些情况是不是片面的呢?在那个山区里呆了这么久的朱少根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原来是那么的狭窄。  朱少根拨通了王军的电话,想听听王军的建议。王军说保险确实很难做,但保险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是一个朝阳行业,另外,保险公司的培训很完善,很多企业比较喜欢招做过保险的人做业务员。  想起自己这么多次应聘600元一个月的业务员都应聘不上,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销售经验,没有接受过任何的销售培训等。如果到保险公司去学习一段时间,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做保险,如果不适合,有在保险公司做过的经历,是否可以为自己以后找销售类的工作打打基础呢?保险做不了再去做其他的销售,如果其他的销售也不适合,那么,再去私立学校教书。  不对,今天在保险公司的复试上做过相关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朱少根是一个做销售的好苗子。  如果不去偿试,又怎么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呢?  明天,去保险公司参加培训。
  2.3. 销售王国先学艺  8点30分,朱少根准时来到保险公司的培训室,若大的教室里坐了30多个人。一位很有风度的黑西装走上讲台。  “各位未来的保险销售精英,大家早上好!”黑西装的声音充满磁性,也很有激情,“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咱们人安保险公司杭州本部首期FAN寿险精英培训班班主任,我姓高,单名一个彤字。我接下来的七天时间里,我陪大家进行寿险销售系统培训。在咱们进行正式培训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次开班的情况。”  “首先,我们FAN寿险精英培训班并不是象社会上所传的,任何人想来做保险都可以,在座的每一个都在大学以上学历。其次,本次培训班,初试人员100多名,进过复试,挑选了在座30多位精英参加。也就是说,我们在改变寿险营销人员的构成,提高寿险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高质量的寿险营销团队。”  高老师接下来组织各位学员进行自我介绍,竞选班长、副班长等活动。朱少根竞选班长成功。  中午下班时间,金冰冰到培训室来找朱少根,叫朱少根一起吃午餐,并要朱少根提供QQ、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为印制名片作准备。听说朱少根当上了FAN寿险精英培训班的班长,这位比朱少根还小的美女为朱少根竖起了大母指。  下午,人安保险公司杭州本部副总经理董总为学员讲课,课程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标准化销售流程,后半部分是分享智商、情商、财商、逆商。  学文科出身的朱少根在教书时,就很反感标准的东西,改试卷还要参考标准答案?一个民族的发展,就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标准化的东西,是创新能力的枷锁。原来听说人安的培训很好,看来不怎么样。倒是下一个主题听起来有点意思。  做老师出身的朱少根,还是培训班的班长,就算自己不想听,但还是要做做样子坐好,就当是做一个表率吧。  “标准化的东西,很多人不太认可,认为扼杀创新能力。”董总开口第一句,就直击朱少根的内心。天啦!有点神了,看来这位董总不能小视。朱少根正了正身体,打开笔记本,开始认真听,并仔细记录。  “标准化的东西,最大的优势就是容易复制,也很容易远距离传播。比如,我们总结的一套标准化销售流程,大家学习后,就知道标准化的销售是一个什么样的流程,你们还可以把这个标准化的销售流程通过互联网分享给你们的朋友。”  朱少根心里想,任何标准化的东西,都有这样的特征。自己想做销售,其实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销售,更别谈标准化的销售流程是什么样子。  “简单地来说,标准化的销售流程分成五个步骤:收集资料、拜访客户、介绍产品、处理异议,促成销售。一般来说,销售行为是分这个步骤来进行,但有的时候,其中的某些步骤可以跨越。”  朱少根的笔记本上记录的东西越来越多。  收集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已认识的人脉圈、报纸广告、人事招聘信息等方式进行收集。  拜访客户:又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打招呼、确认拜访对象、自我介绍、寒喧、说明来意。  介绍产品: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介绍方法,基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用客户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介绍。  处理异议:有问题的客户才有可能是真正的买家,客户有异议很正常。关键是绝对不能和客户争议。  促成销售:在销售的任何阶段,只要促成的信号出现,均可以直接进行促成。销售员要善于捕捉到促成的信号。另,促成后,千万别忘了要求转介绍。  讲述完标准化的销售流程后,董总叫朱少根负责对学员进行分组,每组6人,两个扮演客户,两个人扮演业务员,还有两个负责记录点评,按照标准化的销售流程进行摸拟演练,一轮结束后,改变角色,再进行演练。  董总在培训室里不停观察,来回巡视。最后,朱少根和另外几位学员被董总点将,站在讲台前演练给大家看。  董总后半部分给学员分享智商、情商、财商、逆商。董总的分享为朱少根打开另一个世界之门。从小到大,朱少根的智商还是不错的,邻居眼里聪明的孩子,老师眼里机灵的学生,同学眼里有才气的同伴,但这一切仅仅说明朱少根的智商还可以。情商一词,朱少根也只是从书本上接触过,也从来没有想到过情商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财商的概念朱少根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怪不得自己很穷,原来自己其实就是一个财商为负数的家伙。逆商一词朱少根也没有听说过,从字面上理解,应是一个人面前逆境时的态度、作为。  一天的培训下来,朱少根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明天的培训更加充满期待。
  继续加油兄弟!
  2.4. 生老病死可靠谁  朱少根一大早就来到公司培训室。整理好桌椅,擦干净白板。这样的事,还是差不多十年前动手做过。在学校教书时,朱少根班上整理教室里的桌椅,擦黑板,洗地板等事,学生都会抢起来做。朱少根班是全校唯一一个不固定班干部、不安排值日生班级。虽然自己现在是保险公司培训班的班长,朱少根也没想安排学员来值日,自己早点来就把能做的事做好,并相信,哪天自己来晚了,先到的学员肯定也会做好相关的事。  做好相关的事情后,朱少根坐下来,打开昨天的培训笔记,再细细地复习一遍。学员们陆续到了,三三两两谈天说地。 高彤老师走进,拿了一张表递给朱少根,告诉朱少根这几天的培训计划,接下来的几天,朱少根要提前一天跟培训老师确认第二天的培训是否能按计划举行。如果到时间了培训老师还没有到,朱少根要跟培训老师联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计划作出微调或组织学生演练已经学习过的东西。  时间快到了,朱少根正准备联系今天的培训老师,只见金色领带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各位学员好,接下来两天的培训由我负责。各位可能都跟我有过接触。我的名字很好记,孙坚!三国演义中孙权的父亲。”  “我这两天跟大家培训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保险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买保险?如果这两个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各位,你们不太可能把保险卖出去。”  朱少根心想,这两个问题要搞明白应当不难,书店里找一本关于保险方面的书,肯定有关于保险是什么的名词解释。为什么要买保险这更不难理解,真的不太清楚的话,到网上GOOGLE一下,应没有什么问题。孙坚老师却计划用两天的时间来培训这么两个问题。  朱少根还来不及多想,孙坚老师就下达指令:班长,组织学员到楼下集合。今天上午,我们参观医院妇产科。  学员们全部都惊呆了,未来的保险精英去妇产科参观。又不是学医的,也不是做婴童产品,更不……朱少根也想不明白,保险公司的培训怎么有去妇产科参观这一出。  身为培训班班长的朱少根还是执行孙坚老师的指令,迅速组织学员,在楼下集中,有序上车。  大巴车在省人民医院门口停下,孙坚老师已经站在大门口等大家。孙坚老师带着大家到达妇产科,负责接待的医生给大家讲了一下应当注意的事项。  孙坚老师向大家发布指令:在妇产科里观察,了解新生儿的家庭情况,特别应留意经济困验、难产、先天性疾病甚至一出生就是孤儿等方面的素材,也可以向医生,护士了解之前的一些案例。  一个小时后,返回!  孙坚老师叫朱少根把学员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各学员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针式打印机常见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