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英文版家

是谁左右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薛暮桥、董辅礽、刘国光、杜润生、吴敬琏、厉以宁、张卓元、胡鞍钢、周其仁、张维迎……这些名字与中国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
&&&&从“中国市场经济奠基人”到改革“顶层设计师”,从“吴市场”到“厉股份”,从“价格双轨制”到“分税制”……从上世纪70年代起,这些与中国改革同呼吸共命运的学者,用思想构建起中国经济改革的蓝图。在改革重又成为焦点的今天,他们的理论体系有些已被验证,有些饱受非议,但是无论如何,他们的智慧与经验都已经,而且仍将对中国的改革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搜狐财经出品《决策新十年》系列策划,抛砖引玉,问计习李新政。
求索——经济学家与中国改革
回顾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走过的历程,我深深地为中国这三十年来所取得的进步感到自豪。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人,我也想与经济学界朋友们共同回顾改革的历程及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在其中的作用,从而明确我们作为经济学家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在中国改革及中国改革战略的演变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中,人们都会发现众多经济学家的身影。在传统与变革交错的岁月里,中国的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经济学家为打破坚冰、探索创新富国强民之路发挥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成就与问题都是明显的,对于下一步如何发展和改革,不同的中国学者有着差别较大的思路。实际上,学术繁荣的重要标志正是各种学派的存在和发展,可以供决策层科学选择或综合采用,也可由国内外公众自由评说。
当前,对改革的不满导致近一段时间以来网上网下对“主流经济学家”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热辣批评,也许在一些网友的心中,经济学家与中国改革关系密切,理应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周其仁就此现象发表观点说:"就算把全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枪毙了,估计中国改革还得照样搞。"
殿堂——引领中国经济改革的经济学家
薛暮桥()
——薛暮桥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代宗师,一生经历了中国沧桑巨变的一百年,见证了三个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中国现存的经济学家里,再没有人有他对中国经济体制产生这样的影响:在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制建设阶段,他都曾亲身参与设计。
杜润生(1913-)
——杜润生是农村改革重大决策参与者和亲历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他一直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他主张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曾参与主持起草著名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老一辈经济学家中,马洪是为数不多进行跨学科研究并取得全面成就的学者。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和研究工作,积极倡导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中国国情出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主持的《2000年的中国》是制定七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主要参考文件。
刘国光(1923-)
——当代中国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管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而深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对促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董辅礽()
——被誉为一代经济学大师。最早提出并坚持所有制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20世纪50年代,他提出关于再生产数量关系的数字模型,被誉为“经济成长论的代表”;改革开放初期,他提出企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政企分离”、“政社分开”的政策性建议;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他的研究重心转向对资本市场的研究。发表著名观点:发展论和婴儿论。
杨启先(192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体制建设、宏观经济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不少成绩和成就。其有关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观点与基本思路,在经济学界有一定影响。
高尚全(1929-)
——我国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流经济学家之一。长期从事经济体制改革及宏观经济的理论、政策方针与方案的研究及部门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尤其关注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市场经济等问题。他系统地提出了“以民为本”和“民本经济”的理论,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对改革相关理论进行了创新。
周淑莲(1929-)
——著名经济学家,研究方向为中国工业现代化、固定资产投资等问题。主要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问题,曾先后参与或主持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产业政策、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等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
厉以宁(1930-)
——人称“厉股份”,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理论创新方面,厉以宁提出新的基尼系数算法,运用数学手法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吴敬琏(1930-)
——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经济与社会政策制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包括发展基础理论,推动市场取向改革;提出适时转变到整体改革战略;国有经济调整与国企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倡导以法制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和提出宏观经济政策建议等。
孙尚清()
——主要致力于经济结构及其对策问题的研究。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存在着质的差别”,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仍起着调节作用。他还提出建立生产力组织学的倡议,后又发展成为生产力经济学,他强调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实践检验,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效果应以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为前提。
张卓元(1933-)
——在中国较早提出生产价格论的经济学家。致力于社会主义价格改革理论与市场问题的研究,提出价格改革的主要矛盾在于理顺价格关系和稳定物价水平的关系,实现从行政定价体制到市场定价体制的过渡,年物价上涨率应以年平均利息率作为最后警戒线,以市场发育程度作为划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供略大于需的买方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等。
张曙光(1939-)
——著名经济学家。主要研究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曾参与“六五”经验总结,“七五”国力预测,“八五”改革大思路,200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深圳和海南发展战略研究。亲自主持市场化过程中的宏观经济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目标管理:宏观经济学,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等重大课题。
余永定(1948-)
——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和世界经济。主要研究西方现代经济理论。被海外媒体誉为“美元杀手”,对国际资本市场深具影响力。多年来一直呼吁央行减持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并因此多次导致国际市场上美元汇率走弱。是受到政策界、经济界和学术界尊敬的中国经济学家之一,也是中国政府在国际经济政策领域的重要智囊。
周其仁(1950-)
——知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等。自1996年以来,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他深入真实的经济生活,尝试着从企业、从农村,而不是从著作和书本中去寻求事物真实存在的理由和问题的答案。
石小敏(1950-)
——经济学家,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运行与经济体制改革。自1980年以来,石小敏在报章、杂志上发表过十数篇文章,多是与当时的宏观经济中的改革问题有关,对中国现代化探索历史进程中的复杂性、曲折性与规律性有切身的体会与认识。
林毅夫(1952-)
——身世传奇的经济学家,首位在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拟定研究计划及发展方向上扮演相当重要的决策角色,对中国经济现象有其独到研究和见解。
胡鞍钢(1953-)
——个人经历充满传奇:小学文化程度的下乡知青;中国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工科博士出身的国情专家。从1985年起,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他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华生(1953-)
——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即价格双轨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权分置改革的提出者、推动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全国青联委员,同时参加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张维迎(1959-)
——以一个独立学者的立场,积极参与到中国改革实践的洪流中。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他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企业改革的理论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引文索引》统计,他的论文被引用率连续多年名列第一。
传承——改革再接力
中国财经新班底多为专家学者 被寄予改革期望
学历层次较高、履职经验丰富,具改革精神和开放特质,是新一届财经班底的一大特点。&&&&&&和五年前相比,新一届财经班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大有不同。国际上,全球金融危机阴云未散,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加大,资源环境压力上升,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因素增多。&&&&&&多位经济学家表示,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本届财经班底面临着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肩负着进一步推动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任。
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与中国经济学创新
中国的改革走到今天,还要怎么改?怎么攻坚?中外人士都很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摸索,实际上经过了两个大的阶段,大致分为两个30年。前30年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处在摸索尝试的状态。后30年的发展,正是通过对前30年的深刻反思检讨,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思想路线的结果。&&&&&&中国经济学人要沉下心来,积累三五十年,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提高与国际同行的对话能力。坚持这过程是“中国经济学”创新发育成长的过程。
我来说两句
出品:搜狐财经
 策划制作:曲姗姗
 页面设计:余芳芳国内哪些人可以称得上经济学家? - 知乎696被浏览103318分享邀请回答30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2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8 个回答被折叠()(糊涂一塌)
(抬头看蓝蓝的天)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茅于轼的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