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痤疮最有效的药口服什么抗生素

长痘痘能用抗生素治疗吗?
本期网易健康《名医亲自答》邀请到中日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杨淑桂为大家解答“抗生素使用中的那些事儿”。
《名医亲自答》实录: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长痘痘能用抗生素治疗吗?为什么抗生素不能用用停停?抗生素要用多久才能停药?本期网易健康《名医亲自答》邀请到中日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杨淑桂为大家解答“抗生素使用中的那些事儿”。网友:长痘痘,医生开了抗生素,能用吗?杨淑桂:痘痘(痤疮)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皮肤病,严重时医生通常会开具米诺环素联合某种外用药治疗,米诺环素为半合成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痤疮和其他皮肤感染,可以使用。1928年,弗莱明发现抗生素网友:哪些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比如青霉素致敏、四环素致龋齿、链霉素致耳聋?杨淑桂: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停药并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抗生素。对该类药物过敏史者禁用。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霉素等。肾脏损害药物主要有氨基糖苷类(庆大毒素等)、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两性霉素B等。神经系统损害药物主要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粘菌素B等。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消化道反应药物主要有阿奇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等。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网友:为什么抗生素最好不能局部使用?杨淑桂:因为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所以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如莫匹罗星软膏。除了极少数供局部皮用的制剂如一些软膏、外敷制剂、阴道栓剂外,其他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局部应用。网友:连续服用一种抗生素要多长时间才能又有药效又不算滥用?杨淑桂: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见不到效果,治疗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临床反应和细菌的种类。通常对于急性感染,抗菌药的疗程一般为5~7天,或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天停药。如果是严重感染,用药可以延长,一般来讲抗生素是不能长期应用的。网友:为什么服用抗生素不能用用停停?杨淑桂:抗生素不是一用就能发挥作用,而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其在体内达到某个浓度,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及药物疗程。如果不规律地服用抗生素,用用停停,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及药物疗程,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延缓病情,增加治疗难度。网友:手术前医生给输抗生素,我需要接受吗?杨淑桂:为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术后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医生会依据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决定是否为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患者需密切配合。网友:用了抗生素之后多久可以着手准备造小孩,会影响下一代不?杨淑桂:药物在体内经过7个半衰期后可基本从体内代谢掉,所剩药物浓度在体内已非常低达不到发挥药效的浓度。抗生素的半衰期长的也就几十个小时,所以抗生素用药后一个月后怀孕不会有影响。网友:中国医疗是否存在滥用抗生素情况?杨淑桂:有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基层医疗单位存在抗生素滥用问题。不过近几年国家开展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整治,成效显著。采取了系列措施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监测、细菌耐药情况监测、处方合理用药监测等,规范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温馨提示:每周一期《名医亲自答》,在线解答网友的健康疑惑、疑难杂症,足不出户即可与名医“对话”。请关注网易新闻客户端【健康】频道或微信公众号【网易健康】获得节目预告以及往期精彩节目文字实录。
分享到易信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分享到新浪微博
本文来源:网易健康
责任编辑:耿乙文_NJ6040
关键词阅读:
初学者怎样正确开启“似虐实爽”的进阶体式?练习瑜伽遇到瓶颈期应该怎么破?瑜伽大师默翰来为您解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微信二维码长痤疮吃抗生素有用吗
温馨提示: 痤疮, 俗称粉刺。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疾病, 好发于青春期,大部分青少年在不同程度上患有此病, 可以不经治疗而自动痊愈。那么,长痤疮吃抗生素有用吗?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据阅读为你提供的用药资讯
三七粉能祛斑吗?三七有活血、止血、补血的功效,有益于美容,下面小编教你巧用三七粉祛斑...
为何嘴巴周围会长痘?不同部位长痘更是有不同的原因。例如嘴巴周围长痘痘也是有其原因的...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购买了处方点评|痤疮治疗,你选对药了吗?
我的图书馆
处方点评|痤疮治疗,你选对药了吗?
诊断:痤疮处方1:处方2:处方3:点评:诊断为痤疮,开具头孢泊肟酯胶囊(欧爽)或头孢克洛缓释片(帅先)或克洛己新片(正大素克)不合理。分析:痤疮是一种毛囊和皮脂腺的炎症,其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是痤疮炎症加重的罪魁祸首,治疗上除了要减少皮脂腺的分泌外,还要进行抗菌。根据《皮肤性病学(第8版)》推荐痤疮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口服四环素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并使面部皮脂中游离脂肪酸浓度下降,抑制炎症的发生。此外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也可选用。又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治疗痤疮可外用红霉素,如果选择口服的抗菌药物治疗痤疮时,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可考虑选择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其他如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也可酌情使用,但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宜选择。因为痤疮丙酸杆菌是皮肤的定植菌,如果将其杀灭,则会使皮肤的菌群失调,导致其他细菌过度增长,从而引发各种皮肤感染,因此,治疗的原则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增长,抗菌药物应选择抑菌剂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而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则不宜使用。因此,上述3张处方所开具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痤疮不合理,宜选择的抗菌药物为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或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根据上述分析,红霉素软膏外用于痤疮合理;痤疮丙酸杆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菌(杆状),而莫匹罗星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根据《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莫匹罗星软膏是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安全有效的外用药,故莫匹罗星软膏外用于痤疮合理。根据《西咪替丁新用途》,西咪替丁霜用于治疗寻常座疮可收到不错的效果。甲硝唑对厌氧菌有效,而痤疮丙酸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在甲硝唑的治疗范围内,根据《3%甲硝唑霜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3%甲硝唑霜治疗痤疮有确切的效果。因此西咪替丁霜、3%甲硝唑霜外用于痤疮合理,但处方2和处方3中的西咪替丁胶囊和甲硝唑片都是口服剂型,如果外用于痤疮属超说明书用药,笔者并不提倡,但大家可以尝试西咪替丁霜+3%甲硝唑霜外用于痤疮。 [拓展链接] 痤疮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发生于颜面、胸背部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但以青少年发病率为高。 痤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痤疮的发病主要与雄激素和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产生增加,雄激素水平增高促进皮脂腺增大和皮脂分泌增加。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内寄生菌(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出现从炎性丘疹到囊肿性损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痤疮的临床表现和分类痤疮轻重分类Pillsbury分类法程度临床表现Ⅰ度(轻)黑头粉刺,散发或多发;炎症性皮疹,散发Ⅱ度(中)Ⅰ度+浅在性脓疱,炎症皮疹数目增多,限于面部Ⅲ度(重)Ⅱ度+深在性炎症皮疹,发生在面、颈及胸背部Ⅳ度(重度~集簇性)Ⅲ度+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在上半身 痤疮的预防和治疗轻症可不需治疗或仅需局部使用消炎、杀菌或轻度剥脱等药物。较重的除局部治疗外,可酌情全身用药。用药原则为纠正毛囊内的异常角化,降低皮脂腺的活性,减少毛囊内的菌群,特别是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预防继发感染。 1、一般治疗 尽量少吃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类食物,避免使用含油脂及粉质过多的化妆品,禁用溴、碘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保持面部清洁,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手挤捏及搔抓皮损。 2、外用药物治疗 轻症者以外用药物治疗即可。(1)维A酸类 具有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 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 溶解微粉刺和粉刺及抗炎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改善痤疮瘢痕等功效,和抗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相关药物的皮肤渗透性。目前常用的外用维A酸类药物包括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如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和异维A酸凝胶,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如0.1%阿达帕林凝胶。(2)硫磺水杨酸制剂 局部外用有角质剥脱作用,适用于丘疹性、脓疱性痤疮。常用3%~8%硫磺洗剂或乳剂,1%~2%水杨酸洗剂或霜剂,每日1~2次外用。(3)过氧化苯甲酰 为过氧化物,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 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适用于丘疹性、脓疱性痤疮。常用2.5%~10%过氧化苯甲酰洗剂、凝胶和霜剂,每日1~2次,外涂。(4)外用抗生素 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等,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酯溶液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近年来发现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及抗炎活性,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也可作为外用抗生素用于痤疮治疗的选择之一。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5)壬二酸 能减少皮肤表面、毛囊及皮脂腺内的菌群,尤其是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及粉刺溶解作用,对不同类型的痤疮均有效,还可改善痤疮后的色素沉着。可配成15%~20%壬二酸霜剂外用。(6)二硫化硒 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7)联合治疗 针对不同环节,起效更快,疗效更强。适用于粉刺性痤疮和炎症性痤疮。轻中度痤疮一般为外用维A酸制剂与外用克林霉素或过氧化苯甲酰等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中重度痤疮为外用维A酸类制剂与口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阿达帕林与外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抗菌药物的穿透性,提高疗效;与过氧化苯甲酰联合应用,可减轻过氧化苯甲酰对皮肤的不良反应。 3、全身治疗(1)抗菌药物临床表现以感染为主的应选用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为合理的剂量和足够长的疗程。适应证:①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的系统药物治疗;②重度痤疮患者,特别是炎症较重时早期阶段可先使用抗菌药物,再序贯使用异维A酸,或异维A酸疗效不明显时可以改用抗菌药物治疗;③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药物选择:选择口服的抗菌药物治疗痤疮基于以下4 个条件:①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②兼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③药物分布在毛囊皮脂腺中浓度较高;④不良反应小。按照上述条件应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可考虑选择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其他如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也可酌情使用,但β-内酰胺类和喹洛酮类抗菌药物不宜选择。四环素 曾为治疗痤疮的经典药物,可抑制丙酸杆菌,降低皮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由于使用了半个世纪,痤疮丙酸杆菌对其已产生了耐药性,导致临床疗效有所降低,现多用于初发痤疮的治疗。剂量:0.25g,每天3~4次。依治疗反应而逐渐减量,维持量0.25g/d,疗程可达3个月。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四环素牙、偶见光敏反应等,孕妇及儿童禁用。米诺环素 二甲胺四环素又称美满霉素。为半合成的四环素抗菌药物,脂溶性好,能较好地渗透到毛囊、皮脂腺,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减少游离脂肪酸的产生。抗感染作用较四环素强、持久,为目前治疗痤疮较有效的抗菌药物,适合对四环素有耐药的痤疮患者。适用于炎症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性的重症痤疮。剂量:50~100mg,每天1次,2~3周减量。不良反应比四环素大,常见为胃肠道反应、头痛等。米诺环素也具有潜在的危险,如皮肤、巩膜及骨骼色素沉着、大脑假瘤、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病样反应、药物性狼疮等,孕妇禁用。阿奇霉素 红霉素9-甲基衍生物,组织半衰期长达68小时,可有效抑制细胞内病原菌,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效,适用于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痤疮患者。用法:250mg。每天1次,每周连服3次,连续3~4周。不良反应较少,耐药性小,患者依从性好。红霉素 剂量为1.0 g/d,分2次口服,疗程6~8周。多西环素 剂量为 100~200mg/d(通常100mg/d),可以1次或2次口服。其他:酌情亦可选用克拉霉素及甲硝唑等,但要注意其耐药性及不良反应。(2)维A酸类药物口服异维A酸具有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并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因其能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故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痤疮药物,有明确适应证的痤疮患者宜尽早服用。适应证:①结节囊肿型痤疮;②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重度痤疮;③有瘢痕或有形成倾向的痤疮;④频繁复发的痤疮;⑤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⑥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的;⑦痤疮患者伴有严重心理压力;⑧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使用。口服剂量:小剂量0.25mg/(kg·d)和1mg/(kg·d)临床疗效相似,因此推荐从0.25~0.5mg/(kg·d)剂量开始,可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的大小与痤疮复发显著相关,因此推荐累积剂量以60mg/kg为目标,痤疮基本消退并无新发疹出现后可将药物剂量逐渐减少至停药。疗程视皮损消退的情况及药物服用剂量而定,通常应≥16周。 异维A酸为维生素A衍生物,因其在人体内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产生类似于维生素A过多症的不良反应,但停药后绝大多数可以恢复,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或罕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黏膜干燥,特别是口唇干燥。较少见可引起肌肉骨骼疼痛、血脂升高、肝酶异常及眼睛受累等,通常发生在治疗最初的 2 个月,肥胖、血脂异常和肝病患者应慎用。长期大剂量应用有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故小于12 岁儿童尽量不用。异维A酸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怀孕,则必须采取流产处理。此外,异维A酸导致抑郁或自杀与药物使用关联性尚不明确,因痤疮本身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抑郁,建议已经存在抑郁症状或有抑郁症的患者不宜使用。(3)抗雄激素药物 限于严重的病例或对其他治疗效果不佳者,因其易引起内分泌紊乱,如男性患者女性化,故应慎用,不应作为常规疗法。①雌激素 仅限于女性患者,可试用己烯雌酚1mg,在月经后第5天应用,每晚1次口服,连服22天。黄体酮,月经前痤疮可在经前10天,注射黄体酮10mg,前5天再注射5mg。②复方炔诺酮 女性在月经来潮前第5天开始0.625mg,连服22天。③绒毛膜促性腺素 500~1000U,每周1~2次肌注,10次为一疗程。④达英-35本药有抗雄激素作用,同时又能抑制排卵兼有避孕作用,适用于患有痤疮而月经不调,或月经前痤疮皮损加剧的女性。用法:在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每天1片,连服21天,停药7天为一个疗程,月经再次来潮时再继续上法服用,3~4个疗程后有较明显效果。⑤螺内酯 螺内酯是醛固酮类化合物,也是抗雄激素治疗常用的药物。作用机制:竞争性地抑制二氢睾酮与皮肤靶器官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皮脂腺的功能;抑制5α-还原酶,减少睾酮向二氢睾酮转化。推荐剂量每日1~2mg/kg,疗程为3~6个月。对部分患者有效,可与其他药物使用,应定期检查血钾和测量血压。孕妇禁用。男性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乳房发育、乳房胀痛等症状,故不推荐使用。⑥西咪替丁 可与二氢睾酮竞争雄激素受体,用法为:每天口服0.6g。⑦丹参酮 具有抗雄激素和温和的雌激素样作用,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痤疮丙酸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的丘疹性、脓疱性、结节性和囊肿性痤疮。用法为:每天3次,每次4片,连服6周。(4)糖皮质激素较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肾源性雄激素分泌作用,可用于对抗肾上腺源性雄激素治疗;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因此疗程短、较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控制重度痤疮患者的炎症。推荐使用方法:①暴发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可分2~3次口服,持续4~6周后逐渐减量,并开始联合或更换为异维A酸;②聚合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持续2~3周,于6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③生理剂量泼尼松5mg或地塞米松0.75mg,每晚服用,可抑制肾上腺皮质和卵巢产生雄激素前体。对于经前期痤疮患者,每次月经前7~10d开始服用泼尼松至月经来潮为止。亦有人主张与女性激素或抗雄激素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包括激素性痤疮或毛囊炎,使病情复杂化。(5)氨苯砜可用于结节、囊肿、聚合性痤疮。口服50mg,每日2次,连服1~2个月。可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副作用为肝脏、血液系统损害。(6)锌制剂具有抑制毛囊过度角化及抗炎作用。常用硫酸锌片0.2g,口服,每天2~3次,连服4~12周,或用甘草锌胶囊250mg,每天3次口服,40天为一个疗程,无明显副作用。(7)维生素类一般可选用维生素A、B2、B6、复合维生素B等,常规剂量治疗有辅助作用。4、物理疗法(1)对于粉刺,尤其是黑头粉刺,可清洗局部后用特制的粉刺挤压器挤出。(2)倒膜面膜 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方法,适用于损害广泛的面部痤疮。一般局部清洁、消毒后,粉刺挤压器挤压出粉刺,再涂上外用霜剂或中药制剂,然后进行喷雾,并应用中医手法按摩数十分钟,石膏或中药面膜倒膜,使理疗、按摩、药物融为一体,相互作用,达到治疗和美容作用。(3)封闭治疗 适用于严重的结节或囊肿性痤疮,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菌药物皮内注射。常用的有曲安奈德混悬液0.5~1ml(每毫升含1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注入皮损内或曲安奈德混悬液用生理盐水或2%普鲁卡因稀释至2.5~5mg/ml,注入皮损内,每周1次,连续注射3~4次。亦可采用较粗针头穿刺囊肿,抽取内容物后,庆大霉素0.5~1ml注入囊肿,每周1~2次,3~4次为一个疗程,可获较满意效果。皮质激素有引起局部萎缩的副作用,治疗时应注意分批交替进行注射。(4)激光 联合应用蓝色光(415nm)-红色光(660nm)照射,每天15分钟,通过光动力学破坏痤疮丙酸杆菌及减轻炎症反应而对痤疮有较好的疗效,适用于轻中度痤疮。 5、中医药治疗(1)内治法应根据发病时间长短,皮损形态等不同表现分型论治,随证加减。①肺经风热证 皮损以红色或肤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Ⅰ、Ⅱ级。应疏风宣肺,清热散结,方药为枇杷清肺饮或泻白散加减,中成药可选栀子金花丸等。②脾胃湿热证 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 胸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 口苦,纳呆,便溏或粘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Ⅱ、Ⅲ级。治法应清热利湿,通腑解毒,方药为茵陈蒿汤或芩连平胃散加减。便秘者可选用中成药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等;便溏者可选用中成药香连丸、 参苓白术散等。③痰瘀凝结证 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Ⅳ级。治法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药为海藻玉壶汤或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中成药可选丹参酮胶囊、大黄蛰虫丸、化瘀散结丸、当归苦参丸等。④冲任不调证 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治法应调和冲任、理气活血,方药为逍遥散或二仙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2)外治及其他疗法中药湿敷 马齿苋、紫花地丁、黄柏等水煎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皮损,起到清热解毒,减轻炎症的作用。中药面膜:颠倒散(大黄、硫磺等量研细末),用水或蜂蜜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30min后清水洗净,每晚1次。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皮损,起到破瘀活血,清热散结的作用。耳穴贴压 取内分泌、皮质下、肺、心、胃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并嘱患者每天轻压1min左右,每5日更换1次。耳尖点刺放血 在耳郭上选定耳尖穴或耳部的内分泌穴、皮质下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耳尖穴上点刺,然后在点刺部位挤出瘀血6~8滴,每周治疗1~2次。针灸 主穴为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等穴,配穴为四白、攒竹、下关、颊车及皮损四周穴。方法: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火针 常选背俞穴,如肺俞、膈俞、脾俞、胃俞,热重加大椎,便秘加大肠俞,月经不调加次髎,皮肤常规消毒后,取火针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红后,迅速直刺各穴,每穴点刺3下,隔日1次。刺络拔罐 取穴多为肺俞、大椎穴、脾俞、胃俞、大肠俞、膈俞、肾俞等。每次取背俞穴4~6个,三棱针刺破皮肤,然后在点刺部位拔罐,留罐10~15min,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6、痤疮的分级和联合治疗痤疮的分级体现了痤疮的严重程度和皮损性质,而痤疮不同的严重程度及不同类型的皮损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也是不同的,故痤疮的治疗应根据其分级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此外,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往往针对痤疮不同发病环节,因此不同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产生治疗的协同作用,从而增加疗效。当然,痤疮的治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改变,以充分体现个体化的治疗原则。Ⅰ级治疗 主要采用局部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必要时可加用过氧化苯甲酰或水杨酸等以提高疗效。一些具有角质剥脱、 溶解粉刺、 抑制皮脂分泌和抗菌等作用的功效性护肤品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同时可以采用粉刺去除术等物理疗法。Ⅱ级治疗 通常在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外用抗菌药物。为避免局部不良反应,维A酸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治疗时,可隔日使用一种药物或两种药物早、晚交替使用。局部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增加使用口服抗生素,或加上蓝光照射、 果酸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Ⅲ级治疗 这类患者常采用联合治疗,其中系统使用抗生素是基础治疗的方法之一,要保证足够的疗程。推荐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抗菌药物。对有适应证并有避孕要求的女性患者可选择抗雄激素药物治疗,个别女性患者可考虑口服抗雄激素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如红、蓝光及光动力疗法等)也可联合应用。效果不佳者可单独口服异维A酸治疗,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对系统应用抗生素超过2个月者,加用过氧化苯甲酰这类不引起细菌耐药的抗菌剂很有必要,可防止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Ⅳ级治疗 口服异维A酸是一线治疗方法。对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先采用系统应用抗生素和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治疗,待炎症改善后改用口服异维A酸治疗,目前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口服异维A酸联合抗生素治疗。也可同时使用上述Ⅲ级痤疮治疗方案和本指南中介绍的各种联合治疗的方法。 7、痤疮推荐治疗方案痤疮严重程度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一线推荐二线推荐不推荐女性可选择维持治疗轻度(Ⅰ级)粉刺外用维 A 酸过氧化苯甲酰、水杨酸、粉刺去除、果酸、中医药口服和外用抗生素中度(Ⅱ级)炎性丘疹外用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或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和(或)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蓝光、果酸、中医药单一口服或外用抗生素口服抗雄激素药物中度(Ⅲ级)丘疹、脓疱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口服异维A酸、果酸、红(蓝)光、光动力、激光疗法、中医药单一系统疗法或局部单一疗法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单独外用维A酸或+过氧化苯甲酰重度(Ⅳ级)结节、囊肿单独口服异维A酸或+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炎症反应强烈者可先口服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后,再口服异维A酸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和(或)过氧化苯甲酰、光动力疗法、系统用糖皮质激素(聚合性痤疮早期可以和口服异维A酸联合使用)、中医药局部单一疗法,口服抗生素单一疗法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参考文献[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52-57.[3]徐翔,牛香群,梁东辉等,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4]张引苗,西咪替丁新用途[J],中国校医,):496-496.[5]亓玉青,张桂枝,郭广莲,3%甲硝唑霜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202.[6]朱学骏,顾有守,沈丽玉,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7]任勇,张莉,皮肤性病及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本文作者为东莞市中医院临床药师谢景锋,已授权临床药师网微信公众平台发表。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痤疮的抗生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