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手掌残缺后天经过医学治疗还能发育吗

该用户没有自我介绍
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写作方法,它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才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的只能是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一、多观察,多比较。二、多实践,多体验。三、多读书,多感悟。四、多练笔,多投稿。五、多规范,多赞赏。辅导小学生写作文,难道不应该是小学老师的任务吗?让家长来辅导孩子写作文,不是学校老师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吗?很多家长是这么认为。其实不然。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写作方法,它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才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的只能是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   一、 多观察,多比较。   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茅盾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做有心人,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具体表象,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这样就能不断得到作文的新鲜材料。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家长您可能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蹲得腿疼。这就是因为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长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因为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要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所以,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一个较为常见的草莓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从中得到提高。怎么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鲁迅曾经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我相信,只要家长重视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第一次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了,二就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比较与众不同,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生活!再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时,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有很多事情本来该做的没有做过,该经历过的更没有经历过,面对这样的题目,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写呢?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这样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买自己的学习用品、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   三、 多读书,多感悟。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高尔基也只是如痴如醉地大量读小说,再加上他的丰富阅历而已。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但是也有家长向我反映,说:“我的孩子看书是真爱看,每天捧着本书,看个没完没了,可就是作文水平不见提高,写来写去就那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就跟我说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相违背吗?其实不然。 读书的效果并不是看读了多少,读了多长时间,而是看记住了多少,领悟了多少,能用多少。所以,读书并不是“捧着书一直看”。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也要有要求:   1、选择好书。这个“好”包含着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接着诱导孩子回忆生活所见到的美景,让他们模仿作品畅所欲言,激发创作欲望,为下面的写作做铺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2、善于积累。好文章,一定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积累词汇,积累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把好的文章背诵下来,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到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巴金曾说过,他背了很多文章,虽然自己没有仔细地去研究过它们,但在背了这么多的文章之后,至少知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   3、勤做读书笔记。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教育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好句或片段,可以记录当时读后感受……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与写作素材,为今后写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4、多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读书就要多想想作者的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作者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了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只有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去读书,书才能够读活,书中的知识才能够为己所用。   四、多练笔,多投稿。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孩子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不能单靠课程安排的每学期八次习作,更不能指望老师对孩子有多么多的“单独辅导”,家长应该把这种练习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1、用笔对话。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时,当您有什么心里话想说给孩子听时,您不妨写给孩子看,那他就会写给您一个回复。   2、请孩子帮忙书写一些“文件”。例如,过节了,让孩子给朋友写张贺卡寄过去;爷爷奶奶过生日了,让孩子写一段生日贺词读给老人听;给远方的亲人联系时放弃使用电话、电脑等工具,用书信……这一系列的“文件”可是使孩子体会到学习写作是很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起书写的兴趣。  3、投稿。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各种比赛或征稿,然后鼓励孩子去参与。这样,孩子就能够在竞争中衡量自己的水平,体会失败的痛苦或胜利的喜悦,查找不足迎头赶上或再接再厉。  4、写日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也是最难坚持的一个习惯。 要想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要么家长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要么就需要老师在学校统一要求。这个习惯只有在大家多交流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坚持,才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多规范,多赞赏。   这里的“规范”就是希望家长能够给自己立一些“规矩”,给孩子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例如,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而自己却经年不看一本书;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写作,而自己一到年底做总结的时候就“怨声载道”……这样的言行都会给孩子起到反作用。那该怎么做呢?   1、和孩子一起读书。这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和孩子读同一本书。这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作者的写作方法等,可以直接提高孩子的认识和写作水平。二是和孩子同时读书。在同一时间,家长和孩子读不同的书,然后互相交流读书的心得,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广泛涉猎文章,节约读书的时间。      2、尽量说普通话,使自己的语言文明、规范。说家乡话对写作文有影响吗?有一些地方语言,孩子平时就这么说,但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例如,“蹲”,有的地方话说“毂堆”, “毂堆”怎么写?(我也不会写,乱写了一个词)。不会写就查字典,查字典了还不会写,真麻烦,干脆不写了。尤其是小学生,哪怕遇到一丁点儿的困难,也会阻止他往下写作的激情。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在描写自己时竟然用了“一张驴脸”,非常生气又失望。我一问,原来家里老有人这么说他,难怪孩子也这么说呢!所以,家长平时的语言更要文明、规范。      3、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家里人,用赞赏的语言多夸奖家里人。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对待自己的家人是苛刻的,是“百般挑不是”,感觉毕竟我们是一家人,“敢说出你的不是”是“对你亲”。可孩子并不会这么想。在写熟悉的人时,很多孩子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可是又感觉无话可写,或者说不敢写——因为写也写不出好来。写妈妈吧,母爱那么无私和伟大,“她天天唠叨”;写爸爸吧,他又“一事无成”……当老师引导从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工作中体现父母不忘对子女的关爱时,孩子还是一脸茫然。毕竟,他们耳朵听的最多的是批评的话,心中的这个“坏”印象很难“磨灭”,让他们怎么写出“好”来呢?   4、不要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太高。初学写作文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条理不清楚等现象,当家长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或过高要求孩子,孩子始终感觉达不到要求,只好放弃。《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所以,家长在评价孩子的作文时,不必拘泥篇章结构,无需苛求有无中心,只要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忠实于自己的心灵,“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这样的作文就是好作文。抱持这样的观点,对孩子的习作,我们就会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苛责;多一些感动,少一些失落。孩子在这样“随心所欲”的写作环境中才能“畅所欲言”,才能找到表达的快乐。小学生学写作文犹如婴儿学走路,刚起步时,引导孩子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这两只手同时用力,牵着学步。只有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之后,才可以慢慢放开家长的这只手,然后是老师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不依靠别人自己走,并放手让他自己走。相信,在孩子学习写作的路上,有了家长的帮助和辅导,孩子一定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写作方法,它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才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的只能是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一、多观察,多比较。二、多实践,多体验。三、多读书,多感悟。四、多练笔,多投稿。五、多规范,多赞赏。辅导小学生写作文,难道不应该是小学老师的任务吗?让家长来辅导孩子写作文,不是学校老师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吗?很多家长是这么认为。其实不然。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写作方法,它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才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的只能是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   一、 多观察,多比较。   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茅盾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做有心人,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具体表象,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这样就能不断得到作文的新鲜材料。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家长您可能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蹲得腿疼。这就是因为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长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因为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要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所以,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一个较为常见的草莓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从中得到提高。怎么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鲁迅曾经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我相信,只要家长重视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第一次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了,二就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比较与众不同,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生活!再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时,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有很多事情本来该做的没有做过,该经历过的更没有经历过,面对这样的题目,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写呢?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这样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买自己的学习用品、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   三、 多读书,多感悟。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高尔基也只是如痴如醉地大量读小说,再加上他的丰富阅历而已。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但是也有家长向我反映,说:“我的孩子看书是真爱看,每天捧着本书,看个没完没了,可就是作文水平不见提高,写来写去就那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就跟我说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相违背吗?其实不然。 读书的效果并不是看读了多少,读了多长时间,而是看记住了多少,领悟了多少,能用多少。所以,读书并不是“捧着书一直看”。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也要有要求:   1、选择好书。这个“好”包含着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接着诱导孩子回忆生活所见到的美景,让他们模仿作品畅所欲言,激发创作欲望,为下面的写作做铺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2、善于积累。好文章,一定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积累词汇,积累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把好的文章背诵下来,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到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巴金曾说过,他背了很多文章,虽然自己没有仔细地去研究过它们,但在背了这么多的文章之后,至少知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   3、勤做读书笔记。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教育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好句或片段,可以记录当时读后感受……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与写作素材,为今后写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4、多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读书就要多想想作者的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作者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了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只有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去读书,书才能够读活,书中的知识才能够为己所用。   四、多练笔,多投稿。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孩子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不能单靠课程安排的每学期八次习作,更不能指望老师对孩子有多么多的“单独辅导”,家长应该把这种练习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1、用笔对话。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时,当您有什么心里话想说给孩子听时,您不妨写给孩子看,那他就会写给您一个回复。   2、请孩子帮忙书写一些“文件”。例如,过节了,让孩子给朋友写张贺卡寄过去;爷爷奶奶过生日了,让孩子写一段生日贺词读给老人听;给远方的亲人联系时放弃使用电话、电脑等工具,用书信……这一系列的“文件”可是使孩子体会到学习写作是很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起书写的兴趣。  3、投稿。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各种比赛或征稿,然后鼓励孩子去参与。这样,孩子就能够在竞争中衡量自己的水平,体会失败的痛苦或胜利的喜悦,查找不足迎头赶上或再接再厉。  4、写日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也是最难坚持的一个习惯。 要想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要么家长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要么就需要老师在学校统一要求。这个习惯只有在大家多交流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坚持,才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多规范,多赞赏。   这里的“规范”就是希望家长能够给自己立一些“规矩”,给孩子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例如,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而自己却经年不看一本书;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写作,而自己一到年底做总结的时候就“怨声载道”……这样的言行都会给孩子起到反作用。那该怎么做呢?   1、和孩子一起读书。这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和孩子读同一本书。这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作者的写作方法等,可以直接提高孩子的认识和写作水平。二是和孩子同时读书。在同一时间,家长和孩子读不同的书,然后互相交流读书的心得,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广泛涉猎文章,节约读书的时间。      2、尽量说普通话,使自己的语言文明、规范。说家乡话对写作文有影响吗?有一些地方语言,孩子平时就这么说,但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例如,“蹲”,有的地方话说“毂堆”, “毂堆”怎么写?(我也不会写,乱写了一个词)。不会写就查字典,查字典了还不会写,真麻烦,干脆不写了。尤其是小学生,哪怕遇到一丁点儿的困难,也会阻止他往下写作的激情。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在描写自己时竟然用了“一张驴脸”,非常生气又失望。我一问,原来家里老有人这么说他,难怪孩子也这么说呢!所以,家长平时的语言更要文明、规范。      3、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家里人,用赞赏的语言多夸奖家里人。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对待自己的家人是苛刻的,是“百般挑不是”,感觉毕竟我们是一家人,“敢说出你的不是”是“对你亲”。可孩子并不会这么想。在写熟悉的人时,很多孩子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可是又感觉无话可写,或者说不敢写——因为写也写不出好来。写妈妈吧,母爱那么无私和伟大,“她天天唠叨”;写爸爸吧,他又“一事无成”……当老师引导从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工作中体现父母不忘对子女的关爱时,孩子还是一脸茫然。毕竟,他们耳朵听的最多的是批评的话,心中的这个“坏”印象很难“磨灭”,让他们怎么写出“好”来呢?   4、不要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太高。初学写作文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条理不清楚等现象,当家长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或过高要求孩子,孩子始终感觉达不到要求,只好放弃。《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所以,家长在评价孩子的作文时,不必拘泥篇章结构,无需苛求有无中心,只要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忠实于自己的心灵,“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这样的作文就是好作文。抱持这样的观点,对孩子的习作,我们就会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苛责;多一些感动,少一些失落。孩子在这样“随心所欲”的写作环境中才能“畅所欲言”,才能找到表达的快乐。小学生学写作文犹如婴儿学走路,刚起步时,引导孩子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这两只手同时用力,牵着学步。只有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之后,才可以慢慢放开家长的这只手,然后是老师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不依靠别人自己走,并放手让他自己走。相信,在孩子学习写作的路上,有了家长的帮助和辅导,孩子一定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3步法”指导小学生写出优秀作文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做好习作入门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行呀,故而,我觉得应该遵循这3步走: 第一步:培养兴趣,让学生有的写 作文要早起步,晚约束,“兴趣是第一位老师”,确实,学生尝到了写作的趣味,甜味,像刚学步一样走好了写话(甚至一二年级就开始拼音写话)这一关,话不在乎多,长则七八句,短则两三句,只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学着去写观察到的事物,用心写出自己想到的感觉,学生会觉得想写,有的写了,这写作的大门就已经向学生打开了。以后,写作教学就能一路好走。 第二步: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写 名人就说过: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因而,我很注重平时在学生面前快乐生活,全身心地同学生一起寻找生活的滋味,不论是“酸辣菜”,还是“甜美汤”,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最好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品尝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写。能大胆地写清楚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生活中的场景写细写活就了不起了。教师要当好伯乐,尽力发现每位学生,每篇作品的“亮点”、“闪光处”,大力表扬,相信在教师欣赏的目光里,每位学生都是千里马。 写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动笔的欲望;写作有了生活,就等于文笔有了源泉。扎实走好前两步,学生有的写,就能写“大胆文”。我觉得学生会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平时怎么说就怎么写了,这就是作文,不要把小学生的作文当作品,而是要牢牢记住:小学生的作文叫习作,是处在练笔的过程呀,因而,走好前两步是打好了写作的扎实的基本功。有人说:小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简简单单做文。看来还真是这个理呀! 第三步:方法入手,让学生小心写 我们知道,有了方法,能使一件事做得更轻松,做得更完美。学会一些方法对小学生的启蒙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我要说,在写作教学中遵循方法入手,让学生从大胆写到小心写,由“大胆文”过渡到写“小心文”,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学生不会随意写,会慢慢地斟酌选材,推敲言语,什么可以写,什么更好写,什么写更好,怎样写最好,会不自觉到自觉地知道小小心心用好词,写好句,开好头,结好尾。这样,写作教学就有了层次,有了进步,有了发展。 总体把握小学生写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 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  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枯竭,三言两语就把要说的倾倒完了,干干瘪瘪;有的学生却思绪绵绵,脑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澜起伏,笔下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与写作材料充足与否当然有密切关系,然而,切不可忽视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发挥得如何。  根据近代脑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脑可分为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断部位、储存部位和想象部位。就多数人而言,前三个部位注意开发,想象部位比较忽视。据研究测试,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象力的15%,潜力很大。学写作,就要重视想象力的发展。人们说,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如果人们不幻想能像乌一样飞,像鱼一样游,哪来今日的飞机、潜艇?写文章也一样,发挥想象力,让思想插上双翅飞翔,就能上下求索,神游八荒,获得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  开展想象应选择不定向的、跳跃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联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说,人们思考问题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规、一定的角度进行,思维的范围比较窄,而想象却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开来想,思维充分发散。思维发散,头脑中就能形成许多从来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孩子要会写文章,先得学会叙述。连一件事情都说不全,如何能写得了那狗屁教师要求的800字?要想孩子会叙述,家长先要做示范。好多家长只在和孩子一起写作文时,才会叙述事情,平时根本就是直奔结论。 一.给家长布置第一个作业:每天至少讲一个故事给孩子听,而且要绘声绘色。不要叫,不一定非得是格林童话、安徒生,只要是你身边发生的事就行,但得详细说,不是完成任务式的,是生动形象的。------宝宝,老妈早上送你去回来,走到校门外时,呀,天灰蒙蒙的,细细的雨密密地下下来,老妈头上都是小小的水珠,象戴了很多珍珠呢。马路上都湿了,有的地方还积了水,踩上去 “啪啪啪”的。老妈走到一条沟边上,想跨过去,那知道脚落下去的地方有块橘子皮,脚站不稳了,啊呀呀,连摇五下手臂都没站住,就听见“叭踏”一声,你猜怎么了?-------哈哈哈,妈妈摔倒了!!-------妈妈摔了个四仰八叉,半天起不来呢!平时你一定这样说:妈妈今天摔了一跤。数一数,才几个字?再到上面数一下,是几个?而且你那样说,根本就没让孩子参与的意思,小孩子才聪明,知道你没拿他当个人呢,他以后就没自信在你面前说事情。你详细地说的好处只少有两个:第一,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会在脑子里演义你说的情景,对不对得上号没关系,只要他入情入景就好。第二,他感受到你的重视,他以后会更多更积极地参与。二.好了,下面是第二个作业:引导孩子完整叙述。 不能光你讲,也得让孩子讲。每个家长都会问孩子在学校的事,但都是让孩子做是非题或者选择题,孩子还没开始叙述,就被你生生地封杀了。-------妈妈,妈妈,我告诉你一件事。(热切拉扯着妈妈的衣服)-------说吧,快说,妈妈正干事呢。(正眼也不看)-------妈妈,今天小明和小杰打架了。-------啊?有没有打你啊?(有,没有)-------没有。-------教师知道了吗?(知道,不知道)-------知道了。-------小朋友打架对不对啊?(对,不对)-------不对。-------你不要去打噢!-------嗯。-------下次有小朋友打你,你就去告诉老师。-------(无语)-------妈妈说的听见了吗?有没有听见啊?-------听见了~(转身跑掉了。)-------这孩子,唉~(无限惆怅状)你是不是这样问的?多无趣啊,教师一定已经教育一通了,你又来,烦不烦呢?久而久之,小孩就懒得和你说事了,活活憋死你。-------妈妈,今天小明和小杰打架了。-------是吗,快说给妈妈听听(放下手里的活,至少,边干活边正视着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事啊?(记述文六要素之发生时间-------要让孩子准确说出上午、第几节课等)-------在什么地方吵起来的啊?(六要素之发生地点------准确说出具体地点及特征)-------怎么就会吵起来呢?(六要素之事情的起因)-------后来呢?(六要素之事情的经过。注意了,这个是重点,一定让孩子讲得绘声绘形,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拟动作、情态及双方的情绪反应等。多用象声词、形容词。当然要注意别将严肃的事情演示得太过轻松滑稽。)比如:你是怎么看出小明的拳头很有力?(看到小明的脸憋得红红的诸如此类)小杰被打的地方怎么样了?小杰哭的声音有多大啊?-------六要素之事情的结果,我就不多说了,你自己会问了吧?总之,整个过程要全心全意,并且愉快自然,让孩子非常愿意告诉你事情。其实,只要你会全心参与孩子的话题,他是很愿意什么都告诉你的。你经常这样提问,孩子就会在观看事情发生时注意那些你会问的东西(记叙要素),你愿意和他分享过程,他就会绘声绘色。好了,完整有了,生动也有了,只要给他一件事情,400~500百字应该没问题了。还有300字怎么凑,今天累了,明天再告诉你吧。如果你觉得我说得在理,对你很有帮助,啊,学费的事嘛就算了,记得到我的网站里来捧下场就行了。明天见。三.现在,进入第三个步骤:让孩子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叙述。 平板记叙,就只停留在记流水帐的阶段,在记叙事件中,只要遇到能感受的事,就得设法调动所有的感官,让孩子体会各种感觉器官带来的不同感受及它们之间融合后的奇妙和哲理。端上一碟菜,招呼孩子:------闭上眼睛,用鼻子闻闻,说出菜里都有哪些气味?(酱、葱、蒜、菜香、酒、糖等)------看看有几种色彩?看到颜色好看的菜,身体会有什么反应?(嘴里会有口水、肚子会更饿等)------尝一尝,细细感觉,说一下嘴里的各种感觉。(咸淡软硬等)父母再讲一下整个烧制过程,重点介绍各种用料对最后结果的作用。 再来,让孩子一起帮你挑衣服。------颜色、款式、质地、价位、年龄、适合穿着的场合等等。生活中随时随处随事都可以对孩子进行训练。要注意,所有的活动都是互动,是互相补充,涉及的方面越多越好,角度越新奇越好。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作业:培养孩子有自己的观点。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生硬地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所用的手段则是直接将大人们的看法、观点强加给孩子,只要孩子有不同于你的东西,一概否定。家庭、学校、社会统统都是这样。我带孩子们去看了一场电影,回来下达指令:用最少的字,写下看后的感觉。(很愉快的一件事,如果让他们写800字,那就前功尽弃了。)孩子们特别高兴,调皮的几个还在算计着用一个字来交差,哈哈,没事,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部电影,想自杀的是那个导演。作文很快都交上来了,最老实的用了一百多个字,最多是用四个字、两个字的,观感五花八门。很好,我要的就是这个。孩子们的观点目前停留在完成作文上,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观点。作文讲评课上,我读了所有同学的作文(让他们知道别人的想法,产生好奇),接着下一道死命令:列出十个场景来说明你的观点。可以讨论,相同观点可以合作。写不出的,扫地。全写出了,老师扫地。为了能看到我扫地,这些小兔崽子那个兴奋啊。最后自然是我扫地啦。孩子的记忆力惊人的好,电影细节被扫荡得极尽极致。我将所有贴到后面墙报上,并明确表露对那些提出新奇那怕是出格的观点的学生的欣赏。至今,我有童心,我有很“前位”很“出格”的想法,都得感谢孩子们。 只要是孩子自己的感觉,什么样的都是对的。因为那是他的认识,即使非常不合适,也不用当场予以否定,要给他时间,让他自己去体会,自己去认识。如果能再引导他寻找到一定的依据来支持这些感觉,给他一个轻松的氛围自主表达,并给予鼓励,久了,孩子就会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特点,不会人云亦云。 父母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强制灌输,对不同观点,多用辩论的方法,因为人在辩论时思维最为活跃。周边所有的事,都可以信手拿来。辩论切忌论输赢。要让孩子认识到不同观点的存在才是正常,我们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而不是说服别人。上帝让我们长得各不相同,就是告诉我们,有个性,是人类生存的特点(近亲就会畸形)。别让孩子因为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一样,就激动、愤怒、失落。多鼓励孩子,他不会因为你的骂骂咧咧而改掉缺点,但他会因为你的信任而建全优点。老板,是有自己想法,并可以要求别人去实施这些想法的人。打工的,都是用自己的精力去实现别人想法的人,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是为了完善别人的事业。你如想孩子成才,现在就开始培训他吧。一篇能完整叙事、内容生动、多角度表达、有自己观点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能写出这样文章来了的孩子,就能成就有生活、有乐趣、有内涵、有个性的幸福人生。祝你的孩子在新年里有新的成就!
孩子要会写文章,先得学会叙述。连一件事情都说不全,如何能写得了那狗屁教师要求的800字?要想孩子会叙述,家长先要做示范。好多家长只在和孩子一起写作文时,才会叙述事情,平时根本就是直奔结论。 一.给家长布置第一个作业:每天至少讲一个故事给孩子听,而且要绘声绘色。不要叫,不一定非得是格林童话、安徒生,只要是你身边发生的事就行,但得详细说,不是完成任务式的,是生动形象的。------宝宝,老妈早上送你去回来,走到校门外时,呀,天灰蒙蒙的,细细的雨密密地下下来,老妈头上都是小小的水珠,象戴了很多珍珠呢。马路上都湿了,有的地方还积了水,踩上去 “啪啪啪”的。老妈走到一条沟边上,想跨过去,那知道脚落下去的地方有块橘子皮,脚站不稳了,啊呀呀,连摇五下手臂都没站住,就听见“叭踏”一声,你猜怎么了?-------哈哈哈,妈妈摔倒了!!-------妈妈摔了个四仰八叉,半天起不来呢!平时你一定这样说:妈妈今天摔了一跤。数一数,才几个字?再到上面数一下,是几个?而且你那样说,根本就没让孩子参与的意思,小孩子才聪明,知道你没拿他当个人呢,他以后就没自信在你面前说事情。你详细地说的好处只少有两个:第一,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会在脑子里演义你说的情景,对不对得上号没关系,只要他入情入景就好。第二,他感受到你的重视,他以后会更多更积极地参与。二.好了,下面是第二个作业:引导孩子完整叙述。 不能光你讲,也得让孩子讲。每个家长都会问孩子在学校的事,但都是让孩子做是非题或者选择题,孩子还没开始叙述,就被你生生地封杀了。-------妈妈,妈妈,我告诉你一件事。(热切拉扯着妈妈的衣服)-------说吧,快说,妈妈正干事呢。(正眼也不看)-------妈妈,今天小明和小杰打架了。-------啊?有没有打你啊?(有,没有)-------没有。-------教师知道了吗?(知道,不知道)-------知道了。-------小朋友打架对不对啊?(对,不对)-------不对。-------你不要去打噢!-------嗯。-------下次有小朋友打你,你就去告诉老师。-------(无语)-------妈妈说的听见了吗?有没有听见啊?-------听见了~(转身跑掉了。)-------这孩子,唉~(无限惆怅状)你是不是这样问的?多无趣啊,教师一定已经教育一通了,你又来,烦不烦呢?久而久之,小孩就懒得和你说事了,活活憋死你。-------妈妈,今天小明和小杰打架了。-------是吗,快说给妈妈听听(放下手里的活,至少,边干活边正视着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事啊?(记述文六要素之发生时间-------要让孩子准确说出上午、第几节课等)-------在什么地方吵起来的啊?(六要素之发生地点------准确说出具体地点及特征)-------怎么就会吵起来呢?(六要素之事情的起因)-------后来呢?(六要素之事情的经过。注意了,这个是重点,一定让孩子讲得绘声绘形,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拟动作、情态及双方的情绪反应等。多用象声词、形容词。当然要注意别将严肃的事情演示得太过轻松滑稽。)比如:你是怎么看出小明的拳头很有力?(看到小明的脸憋得红红的诸如此类)小杰被打的地方怎么样了?小杰哭的声音有多大啊?-------六要素之事情的结果,我就不多说了,你自己会问了吧?总之,整个过程要全心全意,并且愉快自然,让孩子非常愿意告诉你事情。其实,只要你会全心参与孩子的话题,他是很愿意什么都告诉你的。你经常这样提问,孩子就会在观看事情发生时注意那些你会问的东西(记叙要素),你愿意和他分享过程,他就会绘声绘色。好了,完整有了,生动也有了,只要给他一件事情,400~500百字应该没问题了。还有300字怎么凑,今天累了,明天再告诉你吧。如果你觉得我说得在理,对你很有帮助,啊,学费的事嘛就算了,记得到我的网站里来捧下场就行了。明天见。三.现在,进入第三个步骤:让孩子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叙述。 平板记叙,就只停留在记流水帐的阶段,在记叙事件中,只要遇到能感受的事,就得设法调动所有的感官,让孩子体会各种感觉器官带来的不同感受及它们之间融合后的奇妙和哲理。端上一碟菜,招呼孩子:------闭上眼睛,用鼻子闻闻,说出菜里都有哪些气味?(酱、葱、蒜、菜香、酒、糖等)------看看有几种色彩?看到颜色好看的菜,身体会有什么反应?(嘴里会有口水、肚子会更饿等)------尝一尝,细细感觉,说一下嘴里的各种感觉。(咸淡软硬等)父母再讲一下整个烧制过程,重点介绍各种用料对最后结果的作用。 再来,让孩子一起帮你挑衣服。------颜色、款式、质地、价位、年龄、适合穿着的场合等等。生活中随时随处随事都可以对孩子进行训练。要注意,所有的活动都是互动,是互相补充,涉及的方面越多越好,角度越新奇越好。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作业:培养孩子有自己的观点。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生硬地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所用的手段则是直接将大人们的看法、观点强加给孩子,只要孩子有不同于你的东西,一概否定。家庭、学校、社会统统都是这样。我带孩子们去看了一场电影,回来下达指令:用最少的字,写下看后的感觉。(很愉快的一件事,如果让他们写800字,那就前功尽弃了。)孩子们特别高兴,调皮的几个还在算计着用一个字来交差,哈哈,没事,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部电影,想自杀的是那个导演。作文很快都交上来了,最老实的用了一百多个字,最多是用四个字、两个字的,观感五花八门。很好,我要的就是这个。孩子们的观点目前停留在完成作文上,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观点。作文讲评课上,我读了所有同学的作文(让他们知道别人的想法,产生好奇),接着下一道死命令:列出十个场景来说明你的观点。可以讨论,相同观点可以合作。写不出的,扫地。全写出了,老师扫地。为了能看到我扫地,这些小兔崽子那个兴奋啊。最后自然是我扫地啦。孩子的记忆力惊人的好,电影细节被扫荡得极尽极致。我将所有贴到后面墙报上,并明确表露对那些提出新奇那怕是出格的观点的学生的欣赏。至今,我有童心,我有很“前位”很“出格”的想法,都得感谢孩子们。 只要是孩子自己的感觉,什么样的都是对的。因为那是他的认识,即使非常不合适,也不用当场予以否定,要给他时间,让他自己去体会,自己去认识。如果能再引导他寻找到一定的依据来支持这些感觉,给他一个轻松的氛围自主表达,并给予鼓励,久了,孩子就会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特点,不会人云亦云。 父母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强制灌输,对不同观点,多用辩论的方法,因为人在辩论时思维最为活跃。周边所有的事,都可以信手拿来。辩论切忌论输赢。要让孩子认识到不同观点的存在才是正常,我们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而不是说服别人。上帝让我们长得各不相同,就是告诉我们,有个性,是人类生存的特点(近亲就会畸形)。别让孩子因为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一样,就激动、愤怒、失落。多鼓励孩子,他不会因为你的骂骂咧咧而改掉缺点,但他会因为你的信任而建全优点。老板,是有自己想法,并可以要求别人去实施这些想法的人。打工的,都是用自己的精力去实现别人想法的人,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是为了完善别人的事业。你如想孩子成才,现在就开始培训他吧。一篇能完整叙事、内容生动、多角度表达、有自己观点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能写出这样文章来了的孩子,就能成就有生活、有乐趣、有内涵、有个性的幸福人生。祝你的孩子在新年里有新的成就!
孩子要会写文章,先得学会叙述。连一件事情都说不全,如何能写得了那狗屁教师要求的800字?要想孩子会叙述,家长先要做示范。好多家长只在和孩子一起写作文时,才会叙述事情,平时根本就是直奔结论。 一.给家长布置第一个作业:每天至少讲一个故事给孩子听,而且要绘声绘色。不要叫,不一定非得是格林童话、安徒生,只要是你身边发生的事就行,但得详细说,不是完成任务式的,是生动形象的。------宝宝,老妈早上送你去回来,走到校门外时,呀,天灰蒙蒙的,细细的雨密密地下下来,老妈头上都是小小的水珠,象戴了很多珍珠呢。马路上都湿了,有的地方还积了水,踩上去 “啪啪啪”的。老妈走到一条沟边上,想跨过去,那知道脚落下去的地方有块橘子皮,脚站不稳了,啊呀呀,连摇五下手臂都没站住,就听见“叭踏”一声,你猜怎么了?-------哈哈哈,妈妈摔倒了!!-------妈妈摔了个四仰八叉,半天起不来呢!平时你一定这样说:妈妈今天摔了一跤。数一数,才几个字?再到上面数一下,是几个?而且你那样说,根本就没让孩子参与的意思,小孩子才聪明,知道你没拿他当个人呢,他以后就没自信在你面前说事情。你详细地说的好处只少有两个:第一,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会在脑子里演义你说的情景,对不对得上号没关系,只要他入情入景就好。第二,他感受到你的重视,他以后会更多更积极地参与。二.好了,下面是第二个作业:引导孩子完整叙述。 不能光你讲,也得让孩子讲。每个家长都会问孩子在学校的事,但都是让孩子做是非题或者选择题,孩子还没开始叙述,就被你生生地封杀了。-------妈妈,妈妈,我告诉你一件事。(热切拉扯着妈妈的衣服)-------说吧,快说,妈妈正干事呢。(正眼也不看)-------妈妈,今天小明和小杰打架了。-------啊?有没有打你啊?(有,没有)-------没有。-------教师知道了吗?(知道,不知道)-------知道了。-------小朋友打架对不对啊?(对,不对)-------不对。-------你不要去打噢!-------嗯。-------下次有小朋友打你,你就去告诉老师。-------(无语)-------妈妈说的听见了吗?有没有听见啊?-------听见了~(转身跑掉了。)-------这孩子,唉~(无限惆怅状)你是不是这样问的?多无趣啊,教师一定已经教育一通了,你又来,烦不烦呢?久而久之,小孩就懒得和你说事了,活活憋死你。-------妈妈,今天小明和小杰打架了。-------是吗,快说给妈妈听听(放下手里的活,至少,边干活边正视着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事啊?(记述文六要素之发生时间-------要让孩子准确说出上午、第几节课等)-------在什么地方吵起来的啊?(六要素之发生地点------准确说出具体地点及特征)-------怎么就会吵起来呢?(六要素之事情的起因)-------后来呢?(六要素之事情的经过。注意了,这个是重点,一定让孩子讲得绘声绘形,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拟动作、情态及双方的情绪反应等。多用象声词、形容词。当然要注意别将严肃的事情演示得太过轻松滑稽。)比如:你是怎么看出小明的拳头很有力?(看到小明的脸憋得红红的诸如此类)小杰被打的地方怎么样了?小杰哭的声音有多大啊?-------六要素之事情的结果,我就不多说了,你自己会问了吧?总之,整个过程要全心全意,并且愉快自然,让孩子非常愿意告诉你事情。其实,只要你会全心参与孩子的话题,他是很愿意什么都告诉你的。你经常这样提问,孩子就会在观看事情发生时注意那些你会问的东西(记叙要素),你愿意和他分享过程,他就会绘声绘色。好了,完整有了,生动也有了,只要给他一件事情,400~500百字应该没问题了。还有300字怎么凑,今天累了,明天再告诉你吧。如果你觉得我说得在理,对你很有帮助,啊,学费的事嘛就算了,记得到我的网站里来捧下场就行了。明天见。三.现在,进入第三个步骤:让孩子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叙述。 平板记叙,就只停留在记流水帐的阶段,在记叙事件中,只要遇到能感受的事,就得设法调动所有的感官,让孩子体会各种感觉器官带来的不同感受及它们之间融合后的奇妙和哲理。端上一碟菜,招呼孩子:------闭上眼睛,用鼻子闻闻,说出菜里都有哪些气味?(酱、葱、蒜、菜香、酒、糖等)------看看有几种色彩?看到颜色好看的菜,身体会有什么反应?(嘴里会有口水、肚子会更饿等)------尝一尝,细细感觉,说一下嘴里的各种感觉。(咸淡软硬等)父母再讲一下整个烧制过程,重点介绍各种用料对最后结果的作用。 再来,让孩子一起帮你挑衣服。------颜色、款式、质地、价位、年龄、适合穿着的场合等等。生活中随时随处随事都可以对孩子进行训练。要注意,所有的活动都是互动,是互相补充,涉及的方面越多越好,角度越新奇越好。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作业:培养孩子有自己的观点。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生硬地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所用的手段则是直接将大人们的看法、观点强加给孩子,只要孩子有不同于你的东西,一概否定。家庭、学校、社会统统都是这样。我带孩子们去看了一场电影,回来下达指令:用最少的字,写下看后的感觉。(很愉快的一件事,如果让他们写800字,那就前功尽弃了。)孩子们特别高兴,调皮的几个还在算计着用一个字来交差,哈哈,没事,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部电影,想自杀的是那个导演。作文很快都交上来了,最老实的用了一百多个字,最多是用四个字、两个字的,观感五花八门。很好,我要的就是这个。孩子们的观点目前停留在完成作文上,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观点。作文讲评课上,我读了所有同学的作文(让他们知道别人的想法,产生好奇),接着下一道死命令:列出十个场景来说明你的观点。可以讨论,相同观点可以合作。写不出的,扫地。全写出了,老师扫地。为了能看到我扫地,这些小兔崽子那个兴奋啊。最后自然是我扫地啦。孩子的记忆力惊人的好,电影细节被扫荡得极尽极致。我将所有贴到后面墙报上,并明确表露对那些提出新奇那怕是出格的观点的学生的欣赏。至今,我有童心,我有很“前位”很“出格”的想法,都得感谢孩子们。 只要是孩子自己的感觉,什么样的都是对的。因为那是他的认识,即使非常不合适,也不用当场予以否定,要给他时间,让他自己去体会,自己去认识。如果能再引导他寻找到一定的依据来支持这些感觉,给他一个轻松的氛围自主表达,并给予鼓励,久了,孩子就会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特点,不会人云亦云。 父母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强制灌输,对不同观点,多用辩论的方法,因为人在辩论时思维最为活跃。周边所有的事,都可以信手拿来。辩论切忌论输赢。要让孩子认识到不同观点的存在才是正常,我们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而不是说服别人。上帝让我们长得各不相同,就是告诉我们,有个性,是人类生存的特点(近亲就会畸形)。别让孩子因为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一样,就激动、愤怒、失落。多鼓励孩子,他不会因为你的骂骂咧咧而改掉缺点,但他会因为你的信任而建全优点。老板,是有自己想法,并可以要求别人去实施这些想法的人。打工的,都是用自己的精力去实现别人想法的人,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是为了完善别人的事业。你如想孩子成才,现在就开始培训他吧。一篇能完整叙事、内容生动、多角度表达、有自己观点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能写出这样文章来了的孩子,就能成就有生活、有乐趣、有内涵、有个性的幸福人生。祝你的孩子在新年里有新的成就!
从孩子的叛逆心理看父母的教养弊端 来源: 关键字:叛逆 逆反 教养 教育 如果孩子偶尔淘气,不听大人的话,父母往往不以为然;如果孩子经常不听话,管不住,父母就会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说什么,也不管对自己有多大好处,一律是先否定再说。 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姗姗就是这样,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姗姗热情、爱学习、容易相处、乐意照老师的要求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在家里,姗姗总是闹别扭,特别是对爸爸说的话,她一般都要反对一下,让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个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评价,是孩子在父母和别人面前的表现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还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为什么说“不”? 几年前,曾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调查结果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等等。 看了小学生们对自己爸妈的不满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这是对小学生做的调查,与我这个幼儿家长何干;第二,就算有对上号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这样地父母形象何自己连接在一起。但是,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满意,在我们身上多少会有体现。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虽然嘴上没说,但这些不满意已经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应在行为上。的确,孩子的这些不满意都可能成为向父母说“不”的理由。 成人没有以身作则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姗姗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 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姗姗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一天,姗姗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她。没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她。 第二天晚上,姗姗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饭后姗姗又提起洗碗的事,妈妈再次重复昨天的理由,没想到小姨却爽快的说:“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够不着水龙头,我给你垫个小凳子,万一碗摔坏了也没关系,小姨再买新的。”小姨话刚说完,姗姗就兴奋的大叫起来:“谢谢小姨。”接着,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认真、仔细。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见,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其实应该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 换个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乖孩子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喜欢孩子和自己作对的目的何在?其实说穿了,还不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 摇篮网摘编自《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参考资料:摇篮网摘编自《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从孩子的叛逆心理看父母的教养弊端 来源: 关键字:叛逆 逆反 教养 教育 如果孩子偶尔淘气,不听大人的话,父母往往不以为然;如果孩子经常不听话,管不住,父母就会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说什么,也不管对自己有多大好处,一律是先否定再说。 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姗姗就是这样,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姗姗热情、爱学习、容易相处、乐意照老师的要求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在家里,姗姗总是闹别扭,特别是对爸爸说的话,她一般都要反对一下,让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个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评价,是孩子在父母和别人面前的表现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还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为什么说“不”? 几年前,曾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调查结果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等等。 看了小学生们对自己爸妈的不满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这是对小学生做的调查,与我这个幼儿家长何干;第二,就算有对上号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这样地父母形象何自己连接在一起。但是,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满意,在我们身上多少会有体现。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虽然嘴上没说,但这些不满意已经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应在行为上。的确,孩子的这些不满意都可能成为向父母说“不”的理由。 成人没有以身作则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姗姗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 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姗姗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一天,姗姗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她。没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她。 第二天晚上,姗姗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饭后姗姗又提起洗碗的事,妈妈再次重复昨天的理由,没想到小姨却爽快的说:“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够不着水龙头,我给你垫个小凳子,万一碗摔坏了也没关系,小姨再买新的。”小姨话刚说完,姗姗就兴奋的大叫起来:“谢谢小姨。”接着,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认真、仔细。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见,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其实应该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 换个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乖孩子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喜欢孩子和自己作对的目的何在?其实说穿了,还不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 摇篮网摘编自《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参考资料:摇篮网摘编自《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父母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态,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  第一,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第二,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第三,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孩子的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第四,开放自我。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第五,不断试验。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第六,实践体验。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俩散步,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真不容易啊。”  第七,将心比心。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第八,分析说明。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要做好沟通,其一,父母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其二,父母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无谓批语和推测;其四,用提醒的语气讲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其五,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导;其六,父母要威严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
从孩子的叛逆心理看父母的教养弊端 来源: 关键字:叛逆 逆反 教养 教育 如果孩子偶尔淘气,不听大人的话,父母往往不以为然;如果孩子经常不听话,管不住,父母就会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说什么,也不管对自己有多大好处,一律是先否定再说。 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姗姗就是这样,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姗姗热情、爱学习、容易相处、乐意照老师的要求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在家里,姗姗总是闹别扭,特别是对爸爸说的话,她一般都要反对一下,让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个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评价,是孩子在父母和别人面前的表现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还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为什么说“不”? 几年前,曾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调查结果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等等。 看了小学生们对自己爸妈的不满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这是对小学生做的调查,与我这个幼儿家长何干;第二,就算有对上号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这样地父母形象何自己连接在一起。但是,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满意,在我们身上多少会有体现。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虽然嘴上没说,但这些不满意已经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应在行为上。的确,孩子的这些不满意都可能成为向父母说“不”的理由。 成人没有以身作则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姗姗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 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姗姗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一天,姗姗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她。没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她。 第二天晚上,姗姗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饭后姗姗又提起洗碗的事,妈妈再次重复昨天的理由,没想到小姨却爽快的说:“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够不着水龙头,我给你垫个小凳子,万一碗摔坏了也没关系,小姨再买新的。”小姨话刚说完,姗姗就兴奋的大叫起来:“谢谢小姨。”接着,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认真、仔细。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见,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其实应该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 换个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乖孩子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喜欢孩子和自己作对的目的何在?其实说穿了,还不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 摇篮网摘编自《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参考资料:摇篮网摘编自《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大学生怎样加强自我修养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重任。大学生,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人才的重担,因而加强自身的修养更显得重要。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见《大学》“大学章要者”)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孟轲也是这样,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见《孟子》卷六,“告天下”)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严格要求自己,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加强自我修养呢?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修养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思想教育课程(即德育课)。还必须认真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便谈不上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人们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列宁曾经指出,旧社会给我们遗留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我国儒家倡导的“内省”、“自讼”、“吾日三省吾身”之类,虽可借鉴,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脱离社会实践,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黄馆所说:“历数十年犹未足以纯德明道”。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乡情,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气象以及碰到的许多新问题,既激发了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雄心壮志,同时又看到改革、开放前进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势发展的差距。在平时,大学生在学校的许多活动包括第二课堂活动中,都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也是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例如担负党、团、学生会、系班干部职务,工作实践、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教育实习、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听录音、看录象、电影、开展书评、影评以及文娱、体育的比赛等。每个同学参加这些活动,既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现了自己的思想品德,可以从同学们的议论中得到大家对自己思想品德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自己思想品德的修养。马克思曾说:“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象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页注)说明人象照镜子那样,要从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特别是一个健康的集体,对于培养一个人优良思想品德影响更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所学理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结合点,才能架起书本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多层次的立交桥,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社会,丰富思想,坚定信念,陶冶品德。 (三)向先进人物学习 思想品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以先进人物作为楷模,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很有道理的。学习先进人物,可以从历史上学习,也可以从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贵的品质,更要注意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精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龄人的先进业迹更发人深省。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差异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 (四)掌握批评的武器,发扬“慎独”精神 思想品德修养,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品德修养的过程,主要是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它要求人们对自己要进行正确的评价,即正确认识自己有那些长处,有那些短处,有那些优点,有那些缺点。优、缺、长、短对一个人来讲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发扬优点,不断克服缺点。也就是说要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象扫把一样,经常打扫灰尘才能清除;而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则应抱着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诚恳指出。同时,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自己应该虚怀若谷,认真进行反省。在我们大学生中,一些同学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缺点、短处不乐于别人指正,这是片面的,不利于思想品德的修养。修养贵在自觉,应提倡“慎独”精神。“慎独”语出《礼记·中庸》,原话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也很警惕。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出人的灵魂。所以,君子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非常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精神从防微杜渐,培养自觉自我改造精神来说是可贵的,是一种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境界的表现。 (五)思想品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相结合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修养,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动地指导修养,通过实践,检验修养的效果。而法律、法规,则是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去指导人们进行思想、意识行为的修养,是对人们偏轨行为的制约。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认真学习,模范地贯彻执行学校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是密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具体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准则,是保证高校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使大学生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方向健康成长的需要。 思想品德修养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须善于总结提高,很下功夫。思想品德修养,贵在自觉,贵在实践,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据调查,在中国6岁儿童约有9成患龋齿,12岁以下儿童每人平均有4.2颗蛀牙。为降低宝宝龋齿发生的机率,医师建议从0岁起就应该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从2岁起就应该用宝宝专门的牙刷,从小做好牙齿保健。 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的主要方法,它能消除口腔内软白污物、食物碎片和部分牙面菌斑,而且有按摩牙龈作用,从而减少口腔环境中致病因素,增强组织的抗病能力,刷牙对于预防各种口腔疾病,特别是对于预防和治疗牙周病和龋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依据儿童年龄选择牙刷方法 怎么帮小朋友选牙刷?不是只选标明“儿童专用”的就好了喔!要照顾好家中小宝贝的门面,依儿童年龄来选择才是正确的方法。 儿童牙齿成长最重要的三个阶段为:2至4岁的幼儿期、5至7岁的学龄前与8岁以上的学龄儿童,这三个阶段因牙齿的成长情况各有不同,建议应选择针对不同年龄设计的牙刷来保健幼儿牙齿较为恰当。 以往父母在为家中小朋友选购牙刷时,习惯上会挑小朋友专用牙刷,但因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小朋友的手部肌肉发育不同,牙齿的生长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应有分龄使用的概念,不同的年龄阶段,要选择不同的牙刷。 2至4岁 此时期的宝宝常用奶瓶喝奶,最容易发生奶瓶性龋齿,且正处于牙齿发育初期,手掌与口腔也较小,初次刷牙,建议选择窄小刷头易于深入小朋友的口腔,同时握柄也较粗胖,让肌肉未发展完全的幼儿掌握。 5至7岁 在6岁时第一颗恒齿已长出,因此要特别注意牙齿清洁。建议可选择杯行刷毛的牙刷,毛刷边缘要柔软,能完全包围每颗牙齿以达到彻底清洁,而且动力刷毛可帮助清洁大臼齿,帮助深入清洁后排牙齿。 8岁后 此时儿童因处换牙阶段,乳齿与恒齿同时存在,又加上齿缝间隙较大,若不特别留意其刷牙习惯,蛀牙即容易生成。因此牙刷的选择上应以柔软混合设计的刷毛,帮助彻底清洁牙齿及齿缝。 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残缺的手掌简笔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