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样治疗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引起头晕的头痛

中医治疗脑动脉硬化
中医治疗脑动脉硬化
&所谓脑动脉硬化是指脑血管的慢性与增生性改变,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据美国统计,在脑血管死亡的人群中,半数归因于脑动脉硬化。病理改变可分三型:动脉粥样硬化、弥漫性小动脉硬化,微血管玻璃样变与纤维化,分别与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较为密切,但相互之间又都关系,其他常见病因为肥胖、吸烟、运动太少、内分泌紊乱,遗传等。
  脑动脉硬化除了容易并发各种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外,由于严重、广泛的血管硬化、狭窄常可引起局部或全脑血流量减少,而使脑组织缺血、萎缩;脑部细微动脉的硬化,还易引起多发性微栓塞。
  当脑功能受到广泛影响并出现特有的临床症状时,就称为脑动脉硬化症。
  脑动脉硬化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1)神经衰弱征候群:头晕、头痛、失眠、多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期记忆)、思维能力缓慢、活动能力下降。
  (2)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主要表现为精神情感障碍。不能准确计算和说出时间、地点、人物,出现明显性格改变,如情感淡漠、思维迟缓、行为幼稚、不拘小节,有时其举动象平常所说的“老顽童”,严重者还可出现妄想、猜疑、幻觉等各种精神障碍。
  (3)假性球麻痹(“球”指脑干的延髓):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出现难以自我控制的强哭强笑,哭笑相似分不清、吞咽困难伴呛咳及流涎等。
  (4)帕金森综合征:面部缺乏表情,直立时身体向前弯,四肢肌强直而肘关节略屈,手指震颤呈搓丸样,步态小而身体前冲。
  [治法]:活血通络,滋阴补肾
  丹参18玄参15麦冬12生地18石菖蒲10川芎15当归18
  黄精18牛膝10姜黄10枸杞子18夏枯草18
  [加减]:
  (1)肢体麻木,加鸡血藤30
  (2)腰膝酸痛,加杜仲18川断15
  (3)四肢颤动不定者,加珍珠母30(先煎)龙齿30(先煎)
  (4)失眠者,加酸枣仁18远志9
  (5)抽搐者,加全蝎9广地龙12
脑血管硬化后,痴呆易上门
三成脑血管病人沦为痴呆俘虏?
老年性痴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至今病因不明,因为最早为阿尔茨海默氏报道,所以又名“阿尔茨海默病”。另一类与脑动脉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有关,又名“血管性痴呆”。很多人听说过老年性痴呆,但对血管性痴呆了解不多。血管性痴呆的实质其实就是脑动脉硬化,是由于血管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减低,而使脑组织供血不足,脑细胞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造成的。
过去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都较低,所以平均寿命较短,许多急性脑血管病在急性发作时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血管性痴呆亦就较少见到。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时死亡率的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也就相应的高了,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患者中有30%的人最终将“演变”成老年痴呆。
  中风发一次,傻就重一回
血管性痴呆多见于反复“小中风”的病人,随着一次次“小中风”发作,病情逐渐加重。这种病的早期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如头痛、头昏、失眠、耳鸣、易疲劳、易激动等。接着,可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精神障碍。其一是记忆力减退,尤其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更难回忆。病人想不起来上顿饭吃的什么,而对二三十年前的事却能较好地回忆;其二是情绪极不稳定,容易激动和伤感,往往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痛哭流涕、大发脾气或欣喜忘形。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记忆力也愈来愈差,到后期,则智力全面减退,生活不能自理:或终日僵卧不起,不食不言;或外出乱跑,不识归途。
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不一样,它引起的智力减退不是进行性加重,而是呈阶梯式发展,在“小中风”康复后,智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病情稳定;但是,再次“小中风”后,发作又加重,呈间歇性发展,最后出现痴呆。
  不良生活习惯招来痴呆
根据对血管性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调查发现,许多血管性痴病人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半数以上患者有吸烟、喝酒的习惯,烟龄多超过10年;调查还显示,痴呆与人的精神状况关系密切,抑郁、思虑、易怒、悲伤等不良精神刺激容易导致痴呆的发生。此外,对痴呆既往病史的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是几乎所有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基础疾病;其次是高血压,在血管性痴呆中患病率达54%。此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者患血管性痴呆的几率也较高。多数患者往往在轻度痴呆时并未意识到,待发现时已是重度痴呆,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预防做得好,痴呆难上身
血管性痴呆是目前唯一的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其关键:
一是早期预防。脑血管病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的疾病,造成脑血管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度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等都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所以,为了预防脑血管性痴呆,必须积极地防治上述疾病。
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如要忌烟忌酒,饮食宜少盐、低脂、低胆固醇,多吃些鱼、豆制品、牛奶、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芝麻等;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注意心理健康等。
二是预防中风复发。血管性痴呆是中风一次,痴呆就严重一步。因此,发生中风后,一定要早期积极治疗,预防再梗塞的发生。脑血管硬化的主要表现
  脑血管硬化的症状主要由于脑循环量减少,大脑功能减退所致。如头痛、头晕、眩晕、耳鸣、手颤、手肢麻木、睡眠不佳、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这些症状中如头痛多为钝痛,在枕后部或前额部。记忆力减退常表现为对名称及数字易忘记以及近事遗忘。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为主,梦多,不易入睡或睡眠浅、时间短。有的学者把头痛、眩晕和遗忘作为脑血管硬化的三个主要症状。脑血管硬化的后期可以出现行为或性格的改变,如表情淡漠、漫不经心,孩子气、语言重复、情绪不稳、易激动、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牢骚、发脾气等,总之症状是很多的。
脑血管硬化的饮食
  脑血管硬化的饮食-脑血管硬化的饮食原则及要求
  脑血管硬化(Cerebral
Atherosclerosis)是指脑部血管弥漫性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及小血管闭塞致使脑部血供减少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此病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其临床特点为进行性脑功能减退,并发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脑部弥漫性损害。自发性脑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的10~20%,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血流滞流、切应力等可造成内膜受损;乳糜微栓、高脂血症加血小板凝聚形成微小血栓,可使动脉内压力增加,导致血管平滑肌代偿能力受损,血管扩张,内膜通透性增加,使巨分子低密度脂蛋白、血桨成份渗入内膜下,由单核细胞衍变而成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补充受损内膜,该处内膜增生,聚集脂肪酯,变成为泡沫细胞,然后死亡,产生细胞外胆固醇沉积在内膜并形成斑块。由此导致血管壁缺血、玻璃样变、坏死,再引起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动脉硬化的最早期改变为血管内膜的条状脂质渌润,镜下为吞噬类脂质的巨噬细胞聚集在内膜下,此改变在早期是可逆性的。
  脑血管硬化的饮食应注意如下几点:
  (1)多吃素菜少饮酒:素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维生素C、钾、镁元素。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代谢,防止动脉硬化发展,同时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酒类尤其是烈性酒,可促进动脉硬化,另一方面可诱发中风。
  (2)常用动物油少吃动物脂肪: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血清胆固醇降低;而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含胆固醇较高。
  (3)饮食清淡不过饱:饮食以清淡为宜,因为嗜咸饮食,钠会进入血管壁,使其增厚,血压增高。进食量应适当,不宜过饱,否则身体过胖加重心脏负担。
  (4)蛋白海味不能少: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同样会发生血管硬化。蛋白质含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以供应身体必需氨基酸,饮牛奶以去脂为佳。海产品如海带、海鱼等含有丰富的碘、铁、钙、硒、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被公认为大脑营养剂、血液稀释剂,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常在后脑或两侧太阳穴处,通常较为剧烈,呈钝痛或胀痛,具有搏动性,特别是颈后也有明显的搏动感觉。很多病人头痛常在晨起时比较明显,在洗脸或早餐后又好一些,当剧烈活动后或精神疲劳时又加重,常伴有头晕、头重、脑中嗡嗡作响、耳鸣、失眠、烦躁、工作时思想不集中、容易疲乏、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肝阳上亢型表现为头痛而胀,面红目赤,脾气急躁,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脉弦滑,舌苔黄腻,质红绛。治拟清热泻火止痛,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10克,钩藤10克,淡子芩10克,石决明15克,僵蚕12克,菊花10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龙胆草6克,甘草6克。
  阴虚火旺型除头痛外,还有眩晕、心跳、失眠健忘等症状,苔薄黄,质偏红,脉弦细。治则为滋阴降火清窍,方药为生地15克,石斛15克,沙参15克,女贞子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牡蛎30克,柏子仁10克,川芎10克,葛根24克,玄参12克。
  阴阳两虚型表现为头痛眩晕,面红心跳,失眠多梦,夜间多尿,行动气急,四肢冷且乏力,脉弦细,苔白腻,质淡。治当养阴补肾利脑,方用二仙汤加减,其中仙灵脾15克,巴戟天15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川芎10克,延胡索10克,生白芍15克,生甘草6克。
  针灸:百会、风池、足三里、太冲、曲池、三阴交、内关、人迎、行间、阳陵泉,酌选3~5穴,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针刺1次。属阴虚阳亢的,可取心俞、膈俞、涌泉、太溪、中封,平补平泻,隔日1次。&脑动脉硬化症是在全身动脉硬化的基础上以脑动脉硬化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头痛、眩晕、睡眠障碍及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它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病理检查证实,我国人在20岁左右主动脉弓已经有硬化斑。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研究所中心临床部年底收治病人1700人次中,有脑动脉硬化症者1100人次,占64.7%。有资料记载,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几乎不可避免地有或轻或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尸解发现90%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1],65~74岁年龄组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率每年达1%[2]。本症多在40岁以后发病,是目前死因占第一位的脑血管意外的主要病因,严重威胁着中年后期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中医药在预防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方面有着广泛的前景及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病名及所属范围
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脑动脉硬化症相应之病名,但根据本病临证多以眩晕、头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活动无力、言语不清、思维迟钝等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多归属于“眩晕”、“头痛”、“不寐”、“健忘”、“中风”、“痴呆”等范畴,与“中风”、“痴呆”有因果关系。
江氏[3]认为衰老、饮食不节、七情内伤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方面欠氏[4]归纳为肾亏衰老,脑髓亏虚;脂瘀阻着,脑络不畅。当代贝氏[5~7]认为本病主要病理是以肾亏衰老,脑髓空虚为本,以脂瘀阻着,脑络不畅为标。于氏[8]认为本病本在血虚,标为血瘀。邹氏[9]认为本病乃肾水内乏,风阳鸱张所致。俞氏[10]则认为本病病机是上气不足,浊阴当空。石氏[11]则认为中年失于调摄,房劳太甚,施泄无度,或过食肥厚甘腻之品,或用脑过度,劳倦伤神,或年老肾亏,精髓渐空,导致水亏木旺,风阳上扰,形成本病。
孙氏[12]将本病分为四型:①阴虚阳亢、风火上扰型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佐以化瘀通络。药用生石膏、生地、元参、麦冬、生白芍、生石决明、钩藤、夏枯草、菊花、桑叶、地龙、茺蔚子。②血虚血瘀型治宜滋阴养血,活血熄风,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③痰浊瘀血、阻塞清窍型治宜豁痰开窍,活血化瘀药用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全瓜蒌、石菖蒲、天竺黄、川芎、红花、丹参、灵脂、山楂。④阴虚火旺、痰火内扰型治宜滋阴降火,豁痰开窍,药用生地、龟板、黄柏、知母、天冬、麦冬、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全瓜蒌、天竺黄、甘草。各举一例,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李氏[13]将本病分为三型辨证:本虚标实二型三证,标本俱实一型一证。气血俱虚挟血瘀治宜补气养血、活血化瘀,药用黄芪、茯神、党参、龙眼肉、白术、熟地、阿胶、红花、川芎、当归、木香、丹参;肝肾俱虚挟血瘀者治宜平肝清火、活血通络,药用夏枯草、菊花、天麻、牛膝、山栀、黄柏、钩藤、白芍、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丹参、山楂;肾精不足证治以滋肝补肾、活血化瘀,药用制首乌、枸杞子、生白芍、龟胶、盐黄柏、丹皮、丹参、山楂、山药;痰阻血瘀型治以燥湿化痰、活血通脉,药用天麻、半夏、枳实、陈皮、桃仁、红花、白术、茯苓、菖蒲、丹参、山楂。本组42例,系前3证者16例,系第4证者26例,结果26例治愈,11例好转,无效5效。顾氏[14]将本病分为三型:①肾虚血瘀宜益肾养脑、活血道脉,药用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桑椹、丹参、当归、桃仁、红花、泽泻、玉竹、决明子、磁石、牛膝;②气虚浊滞宜益气升清,佐以降浊,药用黄芪、党参、白术、龙眼肉、当归、白芍、升麻、葛根、川芎、寄生、龙骨、牡蛎、泽泻、陈皮;③痰瘀交阻宜燥湿化痰,化瘀通脉,药用法夏、苍术、白术、天麻、茯苓、泽泻、羌活、葛根、川芎、桃仁、生山楂、五灵脂、丹参、菖蒲、远志。各举1例,治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常氏[15]将本病分为二型:①痰浊中阻型治宜健脾化湿,选用建锐汤(生山药、怀牛膝各50g,生赭石40g,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各30g,生杭菊、柏子仁各20g)加白术、茯苓;②肝阳上亢型治宜平肝潜阳,选用建锐汤。本组共97例,前者28例,后者69例,治疗后显效6例,好转60例,无效21例。平肝降逆为主:魏长春降压调肝汤(谷精草、夏枯草、野菊花等)有平肝降逆、清火滋阴作用,适用于脑动脉硬化伴有高血压、头昏目眩欲仆、心烦夜寐不安等[16]。益气养阴活血为主:王氏[17]用软脉饮(黄芪、麦冬、半夏等)治疗脑动脉硬化症120例,在改善症状、脑血流图、甲皱微循环、血脂、血压等方面的有效率为92.5%,显效率为49.2%。活血化瘀为主:王氏[18]用活血化瘀益气药(丹参、葛根、鸡血藤等)治疗本病75例,有效率96.2%。补肾法(药)为主:李氏等[19]用长寿灵冲剂(黄芪、黄精、首乌等)治疗本病50例,疗效满意。滋补肝肾、行瘀化痰为主:胡氏[20]用女贞饮(女贞子、桑椹子、山茱萸等)治疗本病42例,有效率92.85%,显效率61.9%,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显著。
谢氏[21]以补益肾精为主兼以活血,药用熟地、山药、黑芝麻、桑椹、黄精、山萸肉、首乌、槐米、益智仁、橘络、砂仁、代赭石并合用首乌延寿丹,治疗1例,疗效显著;林氏[22]以补肾兼活血立法,自拟升清养髓汤(葛根、枸杞子、女贞子、丹参、当归、川芎、鸡血藤、石菖蒲、菊花、炙甘草)共治疗82例,痊愈35例,显效38例,有效9例。唐氏[23]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立法,以人参、熟地、枸杞子、牛膝、首乌、川芎、丹参、当归等16味中药制成软脉灵口服液治疗脑动脉硬化症289例,治疗后显效108例,有效153例,无效28例。石氏[24]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立法,自拟首乌延寿汤(制首乌、桑椹、天麻、石决明、牛膝、丹参、炙龟板、茯苓、法夏、甘草)治疗本病57例,显效20例,有效35例,无效2例。王氏[25]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立法,以补脑汤加减(玉竹、黄精、川芎、草决明)治疗本病2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顾氏[26]以益气升阳、化瘀通络为法则,以升陷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葛根、丹参、当归、赤芍、玉竹、黄精、桑寄生、龙骨、牡蛎、茯苓、泽泻)治疗本病,取得良效。张氏[27]以益气升阳、活血化瘀方法,以益气聪明汤(黄芪、党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丹参、川芎、甘草)治疗本病20例,总有效率达90%。王氏[28]以益气化瘀立法,药用黄芪、丹参、葛根、鸡血藤、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山楂、广地龙、生甘草)治疗本病,疗效满意。赵氏[29]用通窍活血汤治疗本病40例,有效率达100%。陈氏[30]用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本病60例,治疗后显效28例,好转30例,无效2例。&&(一)概念
脑动脉硬化症系在全身性动脉硬化基础上,因使脑部血管弥漫性硬化、管腔狭窄及小血管闭塞,供应脑实质的血流减少、神经细胞变性引起一系列的神经与精神症状,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早期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情绪不稳定等,随着病程进展,常出现脑供血不足、脑组织点状软化、萎缩,可发生脑卒中、痴呆、癫痫等严重疾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七情内伤,房事过度,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及甘肥食物产痰助湿,过嗜烟酒伤害血脉,劳倦过度或由疾病造成机体虚损,心、肝、脾、肾等脏腑亏虚,气、血、水输布障碍,升降失调,造成气滞、血瘀、痰阻等病理变化,再加上肝肾阴精不足,髓海空虚,或由心脾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脑,加之气、血、痰等郁阻脑脉,则脑脉更加缺乏濡养而硬化,形成本虚标实的病机。
四、鉴别诊断
1. 神经衰弱
脑动脉硬化症早期有神经衰弱样综合征。但神经衰弱以女性患者为多见,发病年龄大多比本病为早。主要表现在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不能归于已存在的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病变或某种特定的精神疾病,但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压力。
2. 老年性痴呆
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症状波动较小且持久存在,影像学检查以弥漫性大脑皮质萎缩,脑室、脑沟扩大为特点。脑动脉硬化症的后期症状虽与本病有相似之处,运用Hachinski缺血量表可以与本病鉴别。
3. 颅内占位病变
颅内肿瘤、癌瘤转移、硬膜下血肿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可出现精神症状及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有的甚至出现中风样发作,但常缺乏脑动脉硬化症的体征;而颅内占位性病变常伴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征象,头颅CT、MRI、脑脊液、脑血管造影及脑电图检查,占位性病变患者有相应的异常发现。
4. 药物中毒
长期大剂量服用各种安定药、镇静药、溴剂、巴比妥类药、降压药和治疗震颤麻痹药物均可以出现类似的症状。根据患者的服药史、有关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
临床上,脑动脉硬化症仍需与以下几种疾病区别开来:①营养障碍,如维生素B1或B6缺乏,吸收不良综合征等;②严重贫血;③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低下等;④心肺功能障碍,慢性缺氧及碳酸过多,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⑤慢性肝、肾疾病所致的肝脑综合征,尿毒症;⑥隐性癌肿伴继发性脑病;⑦隐匿性脑积水;⑧低血糖;⑨忧郁症、焦虑症等。
五、辨证论治
1. 肝阳上亢
症状:头痛,头晕耳鸣,情绪不稳定,性急易怒,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面色潮红,舌质红苔薄,脉弦或弦数。
证候分析:肝阳暴亢,元阳之气化风上扰,则血随气上,上菀于脑,则脑络为血所郁,鼓胀脑脉,故见头痛、头晕;脑络之气为邪气所闭,神明之气机出入因之而不利,故见情绪不稳定,性急易怒;肝阳上亢,郁滞血气,化火生风,上蒸于面口,则见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为肝阳上亢,郁气化火之象。
治法:平肝潜阳,滋阴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或建瓴汤
加减: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远志以养心安神;手足麻木者,加当归、鸡血藤以养血通络;震颤者,加僵蚕、全蝎、蜈蚣以熄风止痉。
其他疗法:
(1)针刺:取太冲、三阴交、肝俞、肾俞、风池、挟溪,毫针泻法。
(2)灸法:涌泉,隔附子灸,2壮,泻法。
(3)大蒜2枚,捣碎敷双涌泉穴,太冲穴以导龙入海。
2. 脾虚痰阻
症状:头晕头沉,头重如裹,胸闷恶心,困倦疲乏,嗜睡或失眠多梦,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不适,舌质淡,体胖有齿痕,脉滑或弦滑。
证候分析:痰浊壅盛,上则蒙蔽清阳之气的上升,脑窍失养而见眩晕头重,多寐,精神抑郁;内而阻滞脏腑之气的通达,胃气呆滞见食少纳呆,吐痰相续,恶心,乏力;痰浊内侵经络,气血运行不周则见肢麻;舌质淡,体胖有齿痕,脉弦滑亦为痰浊壅滞之象。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开窍
方药:太无神术散或半夏白术天麻汤
加减:恶心者,加枳壳、竹茹以理气化痰;气短乏力,少气懒言者,加人参、黄芪以益气健脾;胃纳欠佳者,加苍术、焦三仙以醒脾消食;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者,加黄连、胆南星以清热化痰;大便干,或大便粘腻不爽者,加瓜蒌、酒大黄以通腑化痰。
其他疗法:
(1)针刺:取丰隆、足三里、涌泉、曲池,毫针泻法。
(2)白芥子研末,醋调涂双丰隆穴。
3. 痰瘀阻络
症状:头昏,头痛,头部发胀、发麻,常伴有紧缩感和压迫感,四肢发麻,情绪不稳定,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尤以近事记忆减退为著,计算能力较差,舌质黯或紫黯,舌边有瘀点或瘀斑,苔腻,脉弦或弦滑。
证候分析:痰瘀内阻,气血不能上荣于脑,脑髓失养,故见头晕、目眩、健忘、失眠多梦;气血不通而见头痛;四肢失却濡养,故见肢体麻木无力;舌有瘀斑,脉弦涩或弦滑亦为痰瘀阻络之征。
治法:化痰透络,醒脑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
加减:若头痛者,加细辛、葛根、白芷,以祛风舒筋;智力减退者,加用黑芝麻、益智仁以补肾益智;便秘者,加酒大黄、瓜蒌化痰通腑;夜寐欠佳者,加珍珠母、夜交藤以宁脑安神。
其他疗法:
(1)针刺:取膻中、内关、人中、足三里、血海、三阴交,毫针泻法。
(2)血府逐瘀丸,每次6克,每日2次。
4. 气血亏虚
症状:头晕发胀,头发紧,气短乏力,动则益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或嗜睡,情绪不稳,四肢发麻,面色少华或萎黄,唇甲无华,劳累则诸症加重,舌质淡胖,苔薄,脉弦或脉细弱。
证候分析:年老体虚,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面,脑府失养,故头晕目眩;气虚机体功能衰退,故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气血两亏,则见面色淡白或萎黄;气虚卫表不固,则自汗;血虚不能养心,而见心悸失眠;血虚不能涵养全身,故肢体麻木:气虚肺失清肃而上逆,则呼吸气短。舌脉均为气血两虚必见之征象。
治法:气血双补
方药:八珍汤
加减:睡眠多梦者,加远志、酸枣仁、夜交藤以养脑安神;心烦,舌尖红者,加生地、黄连以滋阴清热;嗜睡者,加远志、菖蒲、郁金以醒神开窍。
其他疗法:
(1)参麦注射液,每次4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日为一疗程。
(2)针刺:取膈俞、血海、心俞、脾俞、肝俞、足三里以益血生精,用补法;取膻中、百会补气血,用平补泻法。
(3)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2ml,分别注射于足三里、血海、脾俞等穴位,每日1次。
5. 肾精亏虚
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行走困难,男子阳痿不举,神疲健忘,失眠多梦,分析判断能力减退,有时焦虑、紧张、恐惧、多疑,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尤以近事记忆减退为著,计算能力较差,甚至小便失禁,大便自遗,痴呆不识人,生活不能自理,舌红少津,脉弱,双尺脉尤为明显或脉弦,重按无力。
证候分析:肾精源于先天,可化为肾气,表现为生殖与生长发育机能的盛衰。肾主骨生髓,髓充于脑,开窍于耳。由于年高肾精不足,故眩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精不足,则腰膝酸软;肾精主生殖,肾精亏损,故性机能低下;肾之华在发,精不足,则发易脱;齿为骨之余,肾精不足,故牙齿动摇,精亏髓少,无以充养骨髓、脑海,则健忘、恍惚、智能减退,足痿无力。舌与脉均为肾精不足之征象。
治法:补肾填精,充髓健脑
方药:大补元煎或河车大造丸
加减:畏寒肢冷者,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灵脾以温阳补肾;头晕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以沉潜亢阳。
其他疗法:
(1)参茸精、灵芝片或灵芝糖浆等可适当选用。
(2)针刺:取肾俞、太溪、绝骨、三阴交、脾俞、足三里以益精补髓,用补法;命门可助阳化气,用平补泻法。&药物:半夏10克、白术30克、天麻10克、云苓30克、葛根12克、川芎6克、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甘草6克、蝉衣6克、鸡血藤30克、生龙牡各15克、熟地15克、天冬12克、大云18克。此方意在健脾化痰,补肾填精,养脑通络,故而达到眩晕自定之目的。药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和损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典型症状表现为眩晕呈反复发作性及可逆性,为临床多发病与常见病。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剔络散治疗脑动脉硬化性9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 剔络散
组成:全蝎、白僵蚕、蜈蚣各1袋(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免煎制剂,全蝎 1袋相当于生药3克,白僵蚕1袋相当于生药10克,蜈蚣
1袋相当于生药1克)。
& & 功效:活血化瘀、搜风剔络。
用法:早晚吞服,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1~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关于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病机理及辨证,杨教授认为,脑动脉硬化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基础,其形成与脂质代谢障碍、血管壁本身代谢异常、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及血小板的聚集等因素有关。该病所见眩晕耳鸣、健忘失眠,或眩晕欲仆、项强肢颤、步履不整等症,他认为多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肝阳化风,痰瘀阻滞而成。实验室检查所提示的血清胆固醇增高、血液呈高粘高凝状态、眼底小动脉迂曲、变细,动脉反光增强,动、静脉交叉压迹存在等现象,也表明此病患者多有瘀血阻滞之象。
基于以上认识,杨教授集多年治疗本病的经验,拟定了治疗该病的基本方眩晕方。药物组成有:天麻、钩藤、夏枯草、益母草、刺蒺藜、白僵蚕、胆南星、女贞子、旱莲草、丹参、虎杖、地龙、怀牛膝、桑寄生。方中女贞子、旱莲草、怀牛膝、桑寄生滋阴补肾以培其本;天麻、钩藤、夏枯草、刺蒺藜平肝潜阳;丹参、益母草、虎杖、地龙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胆南星、白僵蚕熄风祛痰,以治其标,标本兼治,治疗效果颇佳。
杨教授认为,脑动脉硬化症在发展过程中,因患者体质各异,常表现为肝风夹痰、夹瘀、夹虚等证,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善察舌象,以辨兼夹而加减用药。舌苔腻者,证属痰湿中阻,肝风夹痰,治以眩晕方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舌偏红少苔者,证属阴虚火旺,阳亢太过,当合用知柏地黄丸化裁;舌偏淡者,证属气血不足,肝风夹虚,治以眩晕方合八珍汤加减;舌偏紫者,证属肝风夹瘀,治以眩晕方重用丹参、虎杖等活血化瘀之品。
杨教授还认为,无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还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其病理变化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脉络瘀滞,这一认识对遣方用药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常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尤其是对舌质紫暗瘀象明显而屡治不效者,则采用水蛭、全蝎等虫类药,以活血逐瘀,搜剔络邪。对其中水蛭一药,杨教授更具独到认识。古今本草多谓其性峻猛,且“有大毒”,故世人多不敢用或用量甚微,或经焙炙后使用,意在去其毒性和减其峻猛之性,以防伤正。杨教授则认为,水蛭经焙炙后功效大减,加之用量轻微,难以发挥其活血逐瘀的功效。张锡纯曾赞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因此,杨教授在治疗脑血管病时强调水蛭宜生用,每日用量6~10g,并经多年临床实践验证,水蛭祛瘀之功效明显,且无伤正之弊。凡病机系瘀血阻滞者,不论新疾沉疴及体质强弱,均可酌情配伍,疗效显著,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杨鸿恩)脑动脉硬化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脑动脉硬化症系在全身性动脉硬化基础上,因使脑部血管弥漫性硬化、管腔狭窄及小血管闭塞,供应脑实质的血流减少、神经细胞变性引起一系列的神经与精神症状,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早期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情绪不稳定等,随着病程进展,常出现脑供血不足、脑组织点状软化、萎缩,可发生脑卒中、痴呆、癫痫等严重疾病。脑动脉硬化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男性多于女性,女性患者多见于绝经期以后。脑动脉硬化症往往合并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外周动脉硬化,经常喝酒、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症出现较早,而且发展快、程度也较重。
  诊断标准
  1.轻度脑动脉硬化症:
  (1)年龄在45岁以上;
  (2)初发高级神经活动不稳定的症状及(或)脑弥漫性损害症状;
  (3)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
  (4)主动脉增宽;
  (5)颞动脉或桡动脉较硬等外周动脉硬化征或有冠心病;
  (6)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深反射不对称、掌颏反射阳性及(或)吸吮反射阳性;
  (7)血清胆固醇增高;
  (8)排除其他脑疾病。
  诊断判断:具备上述八项中的五项或五项以上。
  2.中度脑动脉硬化症:
  (1)轻度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
  (2)有本病引起的下列症(综合征)之一,如痴呆、假性延髓麻痹、帕金森综合征、癫痫等。慢性型者应具备以上两项条件。
  3.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症
  慢性重症脑动脉硬化症。应具备中等度脑动脉硬化症条件(也可伴小卒中)病情反复加重,病变广泛,生活难以自理。
  (全国第三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修订的关于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
  中医虽无脑动脉硬化症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头痛、眩晕、健忘、不寐、痉证、虚损等病证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脑动脉硬化症是一种中老年渐进性发病,因此辨证分型治疗为主,若有高血脂、高血压、小卒中时可采加用西药对症治疗。非药物疗法不失为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加强和巩固本病的疗效。
  中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治疗
  对脑动脉硬化症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动脉硬化的防治,以及增加脑血供、改善脑循环,对精神与神经症状予以对症处理。
  1.降低血脂药物
  (1)维生素类:维生素B6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50~200mg/日,静脉注射共20天。大量维生素C 0.5~1g/日或维生素B12
500~1000μg/日,肌肉注射,均对类脂质代谢产生有利影响。
  (2)氯贝丁酯(clofibrate):别名安妥明。口服每次500mg,每日3~4次。此药降甘油三酯作用较强,能减少组织胆固醇沉积降低凝血作用。
  (3)烟酸及烟酸肌醇酯:具扩张外周血管及降低胆固醇之作用。烟酸用量:口服50~100mg,每日3次;肌注250mg,每日2~3次;烟酸肌醇酯口服0.2~0.4g,每日3次。
  (4)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要成分,常用制剂为亚油酸丸,每次3~5粒,每日3次;大剂量时有消化道反应,胃部不适。此外有心脉乐、益寿宁等。
  2.扩血管药物
  (1)地巴唑:20mg,每日3~4次,口服。
  (2)654-2:10mg,每日3次,口服。
  (3)维脑路通:0.1g,每日3次,口服。
  (4)盐酸氟桂嗪(西比林):5mg/片,每晚5~10mg,连服4~8周为一疗程。
  (5)尼莫地平:30mg/片,每次一片,每日3次。
  (6)潘生丁:25mg,每次服一片,每日3次。
  (7)长效硝酸甘油:每次10mg,每日3~4次。
  (8)氢化麦角碱:0.25~2mg,舌下含服,每日2次。
  (9)罂粟碱:每次30mg,每日3~4次,口服或肌肉注射。
  (10)脑益嗪:每次25~50mg,每日3次,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嗜睡、发疹。
  (11)环扁桃酯:别名抗栓丸,200~400mg,口服,每6~8小时一次,连服6周为一疗程。
  (12)抗眩啶片剂:4mg/片,口服每次1~2片,每日3~4次;注射剂,2mg/2ml,4mg/2ml,每日2次,肌肉注射。
  (13)脑活素:5~20ml,加生理盐水50~250ml中,缓慢静滴,每日一次。
  3.激素治疗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可用小剂量考的松治疗,每日25~30mg,可使老年人动脉硬化引起的记忆力减退好转,也使之活跃而情绪愉快。对于绝经前期脑动脉硬化的妇女可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对脑动脉硬化症合并有脑缺血或脑梗塞者,可应用固醇类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每次10~20mg,每日1~2次,静脉滴注。
  4.对症治疗
  头痛、失眠、烦躁不安患者,可适当选用安神镇静药物,如安定、利眠灵、鲁米那、小剂量的阿斯匹林等药物。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选用氯丙嗪25~50mg,每日3次;或丙咪嗪25mg,每日3次,有心肌梗死者慎用;或多虑平150~300mg/日。对出现锥体束征的患者,可选用东莨菪碱、安坦、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小剂量阿斯匹林可治疗和预防脑动脉硬化症。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1)肾精不足,髓海空虚:
  证候: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神疲健忘,少寐多梦。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颧红咽干,舌嫩红少苔,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形寒肢冷,面色眈白或黧黑,舌质胖嫩,脉沉细。
  治法:填精补髓充脑。偏于阴虚者滋阴,偏于阳虚者温阳。
  方药:偏于阴虚者左归丸加减。本方重用熟地以填人身阴精之源;辅以枸杞、山萸肉增强滋阴填精之力;鹿龟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补阳,龟板胶滋阴,共奏填精补髓充脑之功;菟丝子配牛膝强腰壮骨,山药滋益脾胃。若虚热较甚者,可加黄柏、知母、地骨皮滋阴清热。偏于阳虚者右归丸加减。本方附子、肉桂加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温补肾中元阳,填精补髓益;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杜仲俱为滋阴填精之品,更加当归补血益精之功,然方中附桂刚燥,不宜久服,可改用巴戟天、仙灵脾等温润之品,以期助阳而不伤阴。若遗精频频,可加芡实、桑螵蛸、复盆予以固肾涩精;若眩晕较甚,无论阴虚、阳虚均可加用龙骨、牡蛎、磁石以潜镇浮阳。
  (2)中气不足,气血虚弱:
  证候:眩晕,动则加甚,劳累则发,神疲懒言,气短声怯,心悸怔忡,健忘少寐,纳谷不香,面色(白光)白或萎黄,唇甲无华,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益脑
  方药:归脾汤加减。本方人参、白术、黄芪、甘草、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当归甘温养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安神益脑;远志交通心肾、宁心定志;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滋腻碍胃。如此则气血得复,眩晕自止,若偏于血虚者,可加用熟地、阿胶、枸杞以助补血之功。
  (3)阴阳失调,肝阳上亢:
  证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每遇恼怒或烦劳则加重,目赤,口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或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清脑。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本方以天麻、钩藤、石决明为平肝熄风眩晕之要;黄芩、山栀清热泻火,使肝风肝火平熄;益母草利水,牛膝下行,杜仲、桑寄生补肝益肾,夜交藤、茯神以养心安神。方中可加用菊花,白蒺藜、夏枯草,以增强平肝潜阳之功。若肝火较盛者,可加龙胆草清肝火。
  (4)脾肺气虚,痰浊中阻:
  证候: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倦怠无力,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本方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化痰熄风而止眩晕,二药合用,为治风痰眩晕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治痰之本;陈皮理气化痰;甘草、姜枣调理脾胃,使痰消风熄,眩晕自愈。若眩晕甚者且呕吐频频,可加代赭石、胆南星、竹茹镇逆止呕。
  (5)瘀血内停,脉络阻滞:
  证候:眩晕、头痛、面色黧黑;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本方桃仁、红花、赤芍活血祛瘀,通窍止眩晕;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麝香香窜开窍,使诸药入病所,大枣调理脾胃,防理血之品损伤中气,姜酒辛散,以助活血祛瘀之功。本方中可酌加其他活血药及虫类药,如全蝎、蜈蚣、地龙搜剔之品,更增活血通窍之力。若兼寒邪阻络,可加用桂枝,细辛温经通络。
  中成药治疗
  根据病情选用人参归脾丸、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杞菊地黄丸、人参鹿茸丸。每服1丸,日服2次。
  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
  - 针灸
  (1)体针,取百会、四神聪、合谷、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背部心、脾、肝、肾俞穴。
  (2)耳针:取神门、皮质下、枕、心、肾、脾、肝。可针刺,可贴敷。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
  1.脑动脉硬化症初期,表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症候群,中医以补肾益髓,健脾化痰,养血安神为主,以六味地黄丸、归脾丸、天王补心丹、复方丹参片等为主治疗。配合西药对症治疗。
  2.病情发展、发生痴呆,治以补肾活血、益智化痰开窍为主,采用生晒参、何首乌、生地、菖蒲、郁金、远志、五味子、丹参为主方。
  3.若肝肾不足、元气耗损,出现假性延髓麻痹、痉搐等症,治以滋肾柔肝、养血熄风定搐,采用天麻钩藤饮、羚羊钩藤汤等进行治疗。
  总之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总的预后比较差,因此本病应用采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减少合并症为中老年人造福。
  脑动脉硬化症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关。若早期或病情较轻,治疗护理得当,预后良好。若病性发展出现智能减退、生活不能自理、言语不清或失语、假性球麻痹、巴金森综合征、癫痫发作、脑梗塞;或合并心脏病、严重感染则预后不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头痛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