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地上干活女星生病输液了,在医院输液的过程中死亡这个责任怎么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继续...
死亡线上的奇遇
死亡线上的奇遇
作者: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
&&&&&&&&&&&&&&&&&&&&&&&死亡线上的奇遇&&&&&&&&&&&&&&&&&&&&&&----“八、一”建军节里怀念曾经在南疆共同战斗的战友们&&&&&&&&&&&&&&&&&&&&&&&&&&&&&&&&&&&&&&&&&&&&&&&&&&&&&&&&&&&&&&&&&&&&&&&&&&&&&&&  &&&&&&&&&&&&&&&&&&&&  &&&&&&&&&&&&&&作者&&&陶星明&(原112团一炮连战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二周年之际,我非常怀念我的战友们,怀念在三十年前,和我一起参加了1979年云南边防前线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友们,在这个建军节里,以此奠记在这场战争中,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而为国捐躯的那些年青的战友们!&&&&1979年,我们这批铁血男儿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了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而且,我们有幸参加了西南边疆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的战争,今年,我们参加作战已经整整30年了,我在此发表这篇文章,以此文来怀念我们当年的那份生与死的战友之情,同时,也以此来联络我们战友之间的这份生死之交的情谊,由于我的文才有限,写得不妥之处,望战友们谅解!&&&&&&&&&&&&&&&&&&&&&&&&&&&&&&&&&&&&&&&&&&&&&&&&-------作者题记--------   &&&&我下面写的这件事是一件真实的事情,我想,无论是任何人、任何战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也都会象我一样,会尽全力相助的。    在十年后的今天我才提起这件事情,我只是想以此文来提起我们的这份战友情谊,其实,这件事至今已过去了十年了。  十年前,也就是1979年,我和我的一位二十年来从未见面的战友,在二十年后我俩相逢在了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可是,我的这位战友,他因病魔的折磨已到了死亡的边缘,是我,在人民医院遇上了他。  当丰都人民医院的几位院长们,从我口中得知,我的这位战友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经历时,他们非常崇敬也非常感动,他们竭尽全力抢救,终于把我的这位战友,从死亡的边缘上救了回来。  我在支持下十年后的今天才提起这件事,其中最主要的,是想以此感谢,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的那几位院长以及医护人员们,是他们,给了我这位战友再一次生还的机会。  我的这位战友很本分和善良,也很老实更是不善言词,我在这里代我的这位战友,向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那些当年抢救过我这位战友的几位院长和医护人员们说一声:谢谢你们了!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曲时,我内心深处总会涌出一份激情和怀念,这激情和怀念,就是那三十年前,曾经和我一起共同战斗过的战友们。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曾把这男儿的七尺之躯交给了祖国的边防,在对越作战的疆场上,那时,我们想得最多的就是:也许我们的眼睛再不能睁开,也许我们会长眠再不能醒来,也许我们倒下将不再起来。  我们曾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我们用青春挥洒了风采,用鲜血彪炳了军旗,用生命捍卫了疆土,因为,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战友,我们在三十年后,重新举起我们这当年的庆功之酒,再次以战友的身份相逢,重温那三十年前在祖国南疆积淀的血与火、生与死的战友情谊,只因为,共和国的旗帜上,曾经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战友,这珍贵的称呼,在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重新提起,只为追忆三十年前,我们在战争的硝烟中那飘逝的青春,更为重温那三十年前,我们在中越边境的那一份战友情谊,因为,在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战友,当你遇到了人生的坎坷或艰辛时,我相信,战友们都将会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我们曾经一起,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更因为,共和国的旗帜上,还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经过了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战友之情,我们应当珍惜,我们更应当全力呵护我们的这份友谊,只因为,我们曾经在云南前线生死与共,那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我时常怀念起三十年前,和我一起在云南前线,共同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那些同生死,共患难后而生还的战友们。  我酷爱文学,更喜欢写作,但以我的文才,很难描述出我对战友之情的这份诚挚的心灵、、、、、  正是因为这份战友的情怀,更是因为,我和我的战友们,在一九七九年的西南边疆那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而结下的战友情谊,因此,我好惦记我的战友们、、、、、、、  在这里,我只有说一声珍重,道一声问候:战友们,你们好,愿战友们一生多保重!    这,是我对当年曾经一起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友们的一份思念。    &&&&&&&&&&&&&&&&&&&&&&&奇遇二十年前的战友      “再见吧,妈妈,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  &&&&&&&&&&&&&&&&  只有身临其境,只有亲身体验了战争的军人,才知道这首歌曲的真正内涵。  想当年,我和我的战友们在战场上,与越南鬼子拼死战斗,在那战场上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死神和我们一次次擦肩而过,我们行走在死亡的边缘线上,我们面对了许多次的生与死,我们从战场上凯旋归来了,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只要我唱起了这首歌曲,我就会想起在战场上的那些传奇的经历。    那曾想,在对越作战二十年以后的1999年夏天,我和我的那位同一个班的战友,又经历了一次生死关头的奇遇。&&&&我的战友湛序明,丰都县崇兴乡人,也就是在二十年前的那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和我同在一个班的战友,自从我俩在部队分别后,就一直没能再见面。我回到地方参加工作后,他又外出打工去了,因此,我俩二十年以来,都未能见上一面。  我俩在二十年后,又相逢在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这一次的相逢,差一点,又将是一次生与死的离别。    当时的他已下了病危通知书,而且又是送到重庆市一家大医院,因病情太重错过了抢救时机,这家大医院不接收,刚刚转回丰都县人民医院急诊室里。  这位战友当时完全昏迷不醒,他的妻子子和儿女们,已经为他治病而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了几千元的外债。  但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仍没有放弃,重庆这家大医院不接收了,又把他转到丰都县人民医院,由于病情太重已无法救治了。  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也也只好放弃了,为他准备好了后事,打算第二天就把他拉回山里老家去,在老家走完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了。  因为他完全只能靠输痒气维持着他的生命,只要不输痒,他就会马上死亡。    正巧,那天我也患重感冒,在丰都县人民医院急诊室输液,当我得知这位躺在病床上的,就是一九七九年在云南前线和我一个班,和我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时,我心里既高兴又难受,高兴的是在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和这位战友相逢了,难受的是我的这位战友,却又一次走在了死亡的边缘线上。  眼见我的这位二十多年未见面的战友,我心急如焚,看着躺在病床上那张熟悉的面孔,他,也许就要离我而去、、、、、  &&&&&&&&&&&&&&&&&&&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      说真的,当时,我脑海里浮现的,全是那二十年前,我俩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一起并肩作战时的情景。  想起了我俩一起在金平县的同心寨边境战前训练,直到(1979年)元旦节那天,连长才给我们讲了当前的形势,我们才知道要打战了、、、、、  想起我们在2月16日晚上10点,我们连队提前进入到红河岸边(甘蔗林)的猫儿洞里,等待第二天(2月17日)凌晨7点,对越南侵略者发起总攻的那个时刻。(我们在猫儿洞里蹲了6个小时,2月17日凌晨4点就偷渡过了红河,潜伏到了越军的阵地了)  全班的战友们,分别蹲在几天前挖的战壕和猫儿洞里面,由于等待着战斗即将来临,我们都睡不着,大家就这样静静的坐着、或紧挨着猫儿洞的土坎躺着,因为是潜伏,不能暴露任何声响。  我们是XX军XX师112团一炮连的战士,当时,我们一炮连我现在仍能记得的有:连长是刘启德,指导员吴正林、副连长陈学银、副指导员帅忠虎、一排和林依伦、我们是二排,排长是陈良云,三排长王志恩、七班长龚锦乐、文书汪远玉,四班长屈太昌、五班长孟明轩、六班长张忠祥。还有藏族战友王奇、张利、宋华成,昆明战友段建明,施昆弟、曾庆明、哈尼族战友何依九等。&&&&&&我和湛序明都是一起入伍的新兵,我们都分在一炮连六班,我们班只有班长张忠祥(四川通江人)是老兵外,其于的都是新兵。&&&&&&我们六班共八个人:班长张忠祥,四川成都的杨大文,四川丹巴县的张志清,我们重庆丰都的我和湛序明、陈宝辉三人,重庆石柱县的陈永腾、陈一林,(在战场上,又分来一个济南部队的兵,叫王敢做)。&&&&&&湛序明和陈永腾两人的性格都很内向,不爱多说话。我们班,只有我和杨大文、张志清三人最调皮,我们三个人经常在一起打打闹闹开玩笑。&&&&&&我和湛序明两人一起蹲在同一个猫儿洞里,眼望着那不足50米宽的红河,在红河的河对岸,越南阵地上的暗堡里,越南兵走动、换岗哨、说话的声音我们都听得清清楚楚。  当时,我俩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了。  敌人阵地上不时扫过来的探照灯的灯光,从猫儿洞的洞口扫过,敌人的机枪也随着探照灯光一齐扫射过来,打得猫儿洞口的土“扑扑”地直往下掉。  每隔半个小时,敌人就会用机枪向我们潜伏的阵地扫射一遍。  我俩蹲在那猫儿洞里,就仿佛是蹲在了生与死的边缘。  可我俩真的好象早已把生死置之于度外了,就在敌人的机枪扫射过后的那一点点时间里,我俩就相互摆起了龙门阵。  他和我都来自农村,都是在山里长大的苦孩子,当我俩说到当兵不到两个月就要参加打战时,他和我当时都沉默了,这种沉默,只有他和我才能明白。  长久的沉默,我俩才说出了积压在心中很久很久的想法,战斗即将打响了,说真心话,我俩当时才刚满20岁呀,正值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俩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爸爸妈妈、想起了兄弟姐妹们、、、、、  我俩说了很多很多的心里话,那晚上,我们都没有睡觉,我俩就蹲在猫儿洞里,直到战斗打响、、、、、、  他和我俩在战前的那个晚上,蹲在猫儿洞里说的那些话,我已写入了我的那部近20万字的《战场回忆录》里面去了。    想起了我俩在战场上,在敌人的阵地上一起冲锋陷阵,相互照应。  我走不动了,是他在后面推着我往前走。  他的脚磨起了血泡掉了队,是我帮他扛起近50斤重的炮弹,扶着他一步一步的跟上了部队。  我记得当时他哭了,他哭着对我说:只要这一次我俩能够活着回到祖国,他就认我为兄第。  我渴了,是他,把他在红河岸边蹲猫儿洞时,偷偷搬的几节甘蔗,他自已都舍不得吃,却全都拿出来给了我、、、、、  我俩就这样相互照应着,和全班,全排、全连,和整个对越作战的部队一起,在二十多个日日夜夜里,攻下了敌人的无数个高地,打退了敌人的无数次冲锋,直到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完成了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守卫住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也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从战场上凯旋归来了。  在战场上的那二十多个日日夜夜,我俩真的亲如兄第。  在那与敌人拼死搏斗的战场上,在那生与死、血与火的战争中,我俩都一起生死与共的走过来了,他在战场上没有倒下,二十年后我和湛序明在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再次相逢时,他却倒在了病魔之中、、、、、、、&&&&&&&&&&&&&&&&&&&&&&&&&&&&&&&&&  我在心里默默?求上苍保佑战友的同时,我也铁下心来,无论如何,我要把战友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二十年后,和战友又相逢在死亡线上    湛序明,就是我要全力抢救的这位战友,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一个不爱多说话,善良、老实、本分的农村人。  自从部队回来后,他和所有的人们一样,结婚生子,而后外出打工挣钱供子女们上学读书。  在外省打工期间,他患上了急性脑膜炎,他以为只是平时的感冒,就吃点感冒药继续打工,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直到昏迷在工地上,经当地医院检查,才得知是急性脑膜炎,医生说,已错过了抢救的时机。  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仍然没有放弃他,马上把他送回到了家乡重庆市的一家大医院抢救,因为他的病情太重,这家大医院也不接收了。  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仍然没有放弃他,又把他送到了丰都县人民医院抢救,丰都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在认真的检查了他的病情后,也感到有些束手无策了。    那是1999年的热天的一天,我因患重感冒在丰都县人民医院的急诊室里输液。  那天早上8点钟,我到了人民医院的急诊室,当时,医生和护士们都很忙,我就到医护室找医生,当我走到医护室内,我看见和我的针药瓶子紧挨着的,另一个针药瓶子下压有一个病历,那病历上的名字让我大吃一惊:湛序明。  这名字怎么和我的那位战友的名字完全一样,我当时想,不会这么巧吧,我一直在寻找的这位战友,难道他也在这医院住院。  我怀着紧张的心情去他的病床找他。紧张,是因为他的病历上与着:脑膜炎,危重病人。我心里想象着,又但愿不是他,可又希望是他,是我的这位战友。  因为我也身患重感冒,全身疲软无力,此时,医生也在喊着我的名字,要我去输液,可我全然不顾我自已了,我慢慢的走到了那个叫湛序明的病人的床前。  当时,这病人已深度昏迷不醒,侧躺在病床上背对着门口,病床边有一个双眼红肿,疲惫不堪,看上去约有近50岁的妇女正在照顾着他(估计是他的妻子),旁边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估计是他的儿子和女儿),坐在病床边伤心的哭泣着。  由于看不见他的面孔,我就试探的问:这床上的病人是叫湛序明吗?  那个正在为病人擦脸的妇女看见我在问话,只是伤心地点了一下头,算是对我的答复。  我又问:他是不是当过兵?  当我问这话时,那个伤心的妇女才抬起头来,用她那伤感的、好象已麻木了的眼睛,略带一丝惊愕的眼神看着我。  坐在床边哭泣的那两个孩子,当听我在问那病人当过兵没有的话时,也抬起头来看着我,在他(她)们看我的眼神中,有伤心、惊愕,更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希望吧。  他的那个刚满18岁的儿子非常聪明,他马上热情的把凳子搬到了我的面前请我坐下,我这时才仔细地看了他的儿子一眼,我发觉他的长得很象湛序明,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躺在这病床上的,可能是湛序明,是我的那位战友了。  我就问他儿子:你爸爸是不是在南充市当过兵,是不是1979年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  他的儿子一听到这话,哇的一声就哭了:叔叔,我爸爸是在南充当过兵的,也是参加了打战的。而且他还说出了他爸爸所在部队的连队和番号。  我当时真的惊诧得说不出话来,真的是他,真的是我的那位战友,真的是湛序明。  我一步就跨到了湛序明的病床前。  果然是他,是和我一个班,和我一起上战场,和我一起从战场上凯旋归来的战友:湛序明。  当兵时的他,140斤重的身体非常健壮,在战场上,他背着五发炮弹,四颗手榴弹,加上随身携带的作战工具,近百斤的重量压在他的肩上,和我们一起冲锋陷阵,他从没掉过队,当班上有的战友走不动时,他不但肩负着近百斤重的弹药,他还要帮助战友扛作战物资。  而此时的他,可以说是骨瘦如柴,体重可能已不足70斤了。  我尽量平静下自已的心情,我坐下来对湛序明的妻子和儿女们说,我是湛序明的战友,我把我和湛序明一起当兵的情况简略地说明后,湛序明的妻子边哭边给我讲了他当兵回来后的情况,也说了他生病后到现在的处境。  她说“她们一家人仍然没有放弃对湛序明的治疗,不管是负下多少债,她和儿女们,也想把湛序明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看来,希望很渺茫了,明天,就打算把他送回家里去了,家里的亲友们已为湛序明做好了棺材了”。  我很庆幸,庆幸我的战友不但有一位待他这么好,而且很善良的妻子,还有一对非常孝顺的儿女、、、、、、  此时的湛序明,他不知道有我这个二十多年未见面的战友来看他来了,他更不知道,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为了抢救他,所付出的这一切、、、、、、  我此时也别无办法,过多宽慰的话说出来也不起什么作用了,一阵酸楚涌上了我的心头,我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身上掏出几百元钱来,塞给湛序明的妻子,但她说啥也不收这钱,她说的那一句话,不但让我对她刮目相看,更是让我对她油然起敬。  她的妻子哭着对我说:“只想你帮忙把他救过来、、、、、”  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我把她递回来的钱,放在了湛序明的病床上,我说:我一定会想办法抢救他的。说完,我就走出了这位战友的病房。    &&&&&&&&&&&&&&&&我的全力奔走,感动了院长和医生    我一个人来到了医院外面的坝子里,心里想着的,就是如何抢救湛序明的生命。  这时,我的妻子也来到了医院,她见我没有去输液,看见我流过泪的眼睛,她着急了,以为我的病重了。当我说明了我的这位战友的情况后,我妻子也同意我的意见:尽全力抢救那位战友。  因为我在县城工作了近20年了,在人民医院认识很多医生,也认识几位院长。我就在妻子的搀扶下(因为我当时也患重感冒),直接找到了当时的院长周志发(原是丰都县卫生局副局长兼卫生防疫所所长),周院长听我说了这个情况后,他非常关心并重视这件事情,他找来人民医院的副院长高友俊(现任丰都县人民医院院长)以及另一位副院长张远义(现已退休),说明了我的那位战友的情况,请两位副院长尽全力予以抢救。  我也知道,那两位副院长,是丰都县人民医院的脑科专家。  两位副院长都认识我,他们听了我说的情况后,他俩都说,这个病人他们知道,到重庆的大医院都不接收了,是刚由重庆才转到这里来的,可能抢救不过来了,我院已下了病危通知书了。  两位院长的话,让我真的失去了信心了,可我想起,湛序明的家人们,还在等待着我的那份期盼的眼神,我又再一次恳求两位院长,无论如何,一定想办法救救我那位战友。  我对他们说,我和湛序明是一个班的战友,我俩一起当兵,一起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今天早上在医院的门诊室里,我才偶然知道了他的情况。那知道这位战友在战场上生还了,可20年后的今天,我俩再见面时,不但不能说上一句话,而且还要看着他,眼睁睁的看着他离我而去、、、、、、  当我说完这些后,周志发院长和高友俊、张远义两位副院长也非常感动,他俩商量了一下,考虑到我也患了重感冒需要马上输液,几位院长就对我说,他们一定马上想办法抢救湛序明。  他们决定,召集全院的脑科医生,一起去共诊湛序明的病情,定出抢救方案后,尽全力抢救我的战友。  上午10点30分,丰都县人民医院的几名脑科专家,在几位院长的带领下,对湛序明的病情展开了诊断和救治了,我也安心的去输液去了。  中午1点50分,高院长、张院长把我喊到了他们的办公室,张院长对我说:湛序明的病情的确很严重,主要是错过了治疗时机,经过全院脑科专家的一致意见,都认为只有放弃了。    &&&&&&&&&&&丰都县人民医院:竭尽全力抢救当年参战的一位老兵    一直沉默不语的高友俊院长,他看出了我难过的眼神,他说,他在读书的时候,在外地实习时,看见过一位资深的脑科专家,曾经救治过一个类似湛序明这样病情的病人,当时也的确抢救过来了。  但这种抢救的方法也有一定的风险性,抢救过来的病人,有可能终身都会瘫痪在床上,也许还会有智力障碍等等。  而且这种抢救方法,高院长自从参加工作至今,都没有用过。  高友俊院长说,正因为是湛序明曾经为保卫祖国而流过血和汗,而且也是看在我和湛序明的这一份战友之情,他也愿意想尽一切办法去抢救他。  高院长考虑到有一定的风险性,他说,如果要用这个方法抢救,一是湛序明的家属和子女必须要同意,医院一定会尽力抢救,如果在抢救途中死亡了,他的家属和子女们不能责怪医院,更不能找医院扯皮闹事,这是关键。二是抢救湛序明能不能成功说不清楚,但产生抢救他的医药费用,他的家属要承认并要付给医院。  我听了高院长的这番话后非常感动,我说,至于费用问题不用担心,我可以担保,如果湛序明的家属拿不出这笔抢救费,我愿替湛序明付这笔费用,其余的事情,由我和两位院长一起,去给湛序明的家属和子女讲清楚。  两位院长同意了我的意见,和我一起到了湛序明的病房,当高院长,张院长说明了我去找他们,请求医院全力抢救湛序明的情况后,湛序明的妻子和两个儿女都哭了,湛序明的妻子扑通一下跪在了我和两位院长面前,我和高院长赶忙把她拉了起来。  当时,很多医护人员、病人以及病人家属,都被这件事情感动了。  我记得当时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年病人,他高声的喊着说:“他为了保卫祖国,经过了那么激烈的战争都回来了,医生们,你们一定要救活他!”  高院长,张院长向湛序明的妻子说明了抢救方案后,湛序明的妻子和儿女马上表示,如果实在不能抢救过来,她和子女们绝对不会责怪医院。至于费用问题,那怕是倾家荡产,她(他们)都要把湛序明救过来,如果救不过来,她和子女们也绝对不欠医院的费用。  高院长、张院长也被湛序明的妻子和儿女们,对丈夫、对父亲的这一番深情感动了,加之又有我这位战友为其担保,两位院长马上通知医护人员做好了抢救准备。  当天下午4点,湛序明被送进了重症抢救室。  抢救工作一直到晚上10点,整整6个小时才结束,我和我妻子以及湛序明的妻子和儿女们,也一直守候在抢救室外面,等待了6个小时。。  (6个小时,真的是一种巧合:我们二十年前的2月16日晚上10点进入红河边境的猫儿洞,2月17日凌晨4点潜伏到了红河对岸的越军阵地时,也正好是6个小时)  晚上10点,对湛序明的抢救工作结束了。  高院长、张院长走出了抢救室,两位院长对我说,抢救算是成功的,但要看明天上午12点以前,湛序明如果能够醒过来,才算最后的成功,现在,他仍然处于危险期,只是有了一份活过来的希望了。  这时,我才真正的感到了全身的乏力,因为我还处于重感冒之中,我对湛序明的妻子和儿女们说了些安慰的话,并且要求她(他)们,晚上一定要守护好湛序明,千万不得有任何闪失。如果需要钱,就找我拿,我也把我的手机号和家里电话告诉了她(他)们,如果有什么情况,一定要马上和我联系。    &&&&&&&&&&&&&&&&奇迹----战友又一次生还了    &第二天上午,我又去人民医院输液。  上午10点50分,我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只听见有人在喊:叔叔、叔叔,我爸爸醒过来了。我睁开眼一看,是湛序明的儿子站在我病房门口,只见他泪流满面地又重复了一遍:叔叔,我爸爸他醒过来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马上从病床上下来,迅速跑到了湛序明的病床前,只见湛序明真的醒过来了,两只眼睛看着天花板,因为他已昏迷了好多天了,身体和头、胫部都还不能活动,只有眼珠能转动,但仍然说不出话。  也许是她的妻子和他的儿子、女儿说过我来看过他吧,当我对着他,叫了一声他的名字时,只见他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双眼直直地看着我,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来,只见他的呼吸急骤起来,他的喉结一动一动的,我明白了他此时的心情,更明白了,我的这位战友终于挺过来了,因为,他的大脑有意识了,有思维了,他也认出我来了。  我紧紧的握住他的双手,宽慰他要好好休养好身体,争取早日康复。    一个接近死亡边缘的人,竟然超越了人们的想象而活过来了,这样的奇迹发生在了我的这位战友身上,我也感到很惊奇。  一周以后,湛序明可以下地行走了、、、、、  10天以后,湛序明出院了、、、、、  一个月后,湛序明到我家来见我,他的身体已恢复如初了。这也是我和他,自从部队分别二十年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说话,他说他还要外出去打工,要挣钱供子女们继续上学。不善言词的他,只是对着我,重复着那一句话:谢谢你了,谢谢你救了我、、、、、  我对他说:你知道你的妻子,儿女们是怎么抢救你的吗,他(她)们一直守在你的身边,一直没有放弃你。真正你要感谢的是你的妻子和儿女们,你更要感谢丰都县人民医院的那几位院长和医护人员们。  我问他:你昏迷后,快要接近死亡的边缘了,你大脑里有思维和意识没有。  湛序明的回答令我真的不敢相信。  他说:“刚昏迷时不知道,只是在后来,我恍恍惚惚的,好象我和你在一起,还是在红河岸边的边防线上,我俩一起蹲在猫儿洞里、、、、、又好象我们在战场上一起冲锋,一起战斗一样。我的意识当中,仍然好象还是在战场上、、、、、直到我醒来,我妻子才给我讲了你来看我的经过”。  或许,是经受过战争的人,经受过死神的多次擦身而过,才会有他这样一种幻觉吧。更或许,是他经受过了战场上的磨练而有了这坚强的意志,他才会从死亡线上挺过来吧。  湛序明现在又外出打工去了,但是,在每年的2月17日(就是在二十多年前,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天)和“八、一”建军节,他都会给我打个电话说上几句话。    虽然,人们会渐渐地忘记了当年的那场战争,因为我们有幸参加了这场战争,因此我和我的战友们才会有这一份真挚的战友之情。  我们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我们曾经参加了这场战争,因此,我们不会忘记。  更因为,共和国的旗帜上,有着我们血染的风采,因此,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本文授权级别:甲级授权
催泪指数:
1分2分3分4分5分
欢笑指数:
1分2分3分4分5分
新奇指数:
1分2分3分4分5分
推荐指数:
1分2分3分4分5分
参与评分共 31 人,评分10人次以上进入排行榜。
粉丝人数:
文章总数:4
总阅读量:15468
地区:重庆
本周原创浏览排行榜
本周人气写手排行榜
 |  |  |  | 
版权所有(C)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上海潇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沪批字第U3918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