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的我和的故事半命题作文可以得到辩护就可以获得知识"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

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您好, []|
谁是&好学生&? &输&&赢&如何理解和承受?
  成长,有没有起点?
  各种“起跑线”充斥我们的视野,“输”、“赢”,该如何理解和承受?
  更快、更高、更强,最快、最高、最强……今天,教育的世界充满胜负拼搏,也左右着我们对于如何为学生、如何做家长、如何当老师的判断。
  12月11日,本报将与国务院参事室、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召开“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主题论坛。为了孩子,我们聚集起众多教育界内外爱教育、关心教育的有识之士,希望以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破解当前教育难题提供思路,营造环境。
  本报今起推出三篇系列报道,条分缕析,我们力图回答:什么是真正的好学生、好家长、好老师和好学校。我们希望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命题出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打好基础。高中肄业生和全国最年轻博士谁是好学生?别轻易下结论。
  十岁读大学,16岁攻读博士学位,张炘炀是全国最年轻的博士。近期有媒体给他做了专访,但这次报道给人们带来的震动不是张炘炀超群的学业成绩,而是他迷恋电子产品,出现“挂科”,险些不能正常毕业,产生过自杀想法的往事;还有,张炘炀要求为供他读书连公交车都不舍得坐的父母全款为他买房子,理直气壮。
  相反,高二退学、18岁就与20多名科学家联合攻关“人类IQ与基因的关联”课题的赵柏闻,并没有因为他的低学历而被公众看低。他就读的附属中学为了支持他搞科研,四处联系,希望能让他提前拿到毕业证并被国内一流大学录取。但遗憾的是,因为政策原因,赵柏闻的身份到现在还是“高中肄业生”。
  谁是好学生?在这个人人被裹挟着,主动或是被动地追求卓越的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一个学生?“好”又该怎样定义?
  “三好”变“一好”,分数对于人的一生有多重要?
  “三好生”,是人们公认的好学生的标志。“三好”,代表着“德智体”全面发展。
  “每学年得到‘三好学生’是我最大的荣誉,它意味着我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最优秀的学生。”已在( )攻读博士的王瑜回忆起中学时代,“三好生”是她最骄傲的记忆。她所说的“学习最好的学生”是大多数人对“三好”的看法。
  令人痛心的数字,却让我们看到了分数这“一好”带给孩子们的伤害: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5年来,学生体质呈下降状态,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小学生为40.89%,初中生为67.33%;营养健康方面的状况也不容乐观。2010年与2005年相比,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城市、城市、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
  伴随着这些“硬件下滑”的还有心理状况等“软件”问题。201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显示:少年儿童幸福观向个体价值偏移,片面强调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亲子沟通不容乐观,36.9%的少年儿童表示从不或者很少与父母说心里话。怕吃苦、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下降并不是个例,名牌高校学生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屡发成为“分数才是硬道理”最好的反证。
  ()教育学部教师钱志亮曾在小学任职,后研究青少年问题。他认为,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目前教育的最大失误。与成人相比,未成年人的脆弱是最大弱点,身体没有长成,能力不足,心理承受力较差,行为习惯没有养成,辨别是非能力不完善,这些都需要成年人的呵护。而今天,学生的生理、精神健康都没有得到重视,我们要从尊重生命的角度来对待孩子。分数对人的一生来说,真没那么重要。
  教育资讯 更多教育资讯新闻回顾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9日 10日 11日 12日 13日 14日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ā 29日 30日 31日
认证考试题库高 校 库 职位库 --请 选 择-- 国家公务员职位库 地方公务员职位库
  拿标尺丈量学生,孩子围着评价转还是评价围着孩子转?
  这几年,单一“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的不良后果被广泛宣传,大家开始反思,教育部门、老师和家长不停地修改着丈量孩子的标尺。
  张先生认为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是很开明的:“我希望他懂礼,但懂礼不等于听话,他应该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单纯地听家长话、听老师话并不好。至于学习成绩,跟得上就不错。”
  可张先生的做法并不像他说的那么轻松,儿子就读于北京一所数一数二的名小学,入读这样一所名校,父母付出了多少可想而知。面对记者的追问,张先生表示无奈:“我为孩子选择这样的学校,是因为它定位于培养爱心的教育理念。但孩子确实参加了不少补习班,没办法呀,所有的孩子都上,我不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突出,但他必须跟上大部分人,否则,他会自卑的。虽然分数低一点无所谓,但不自信的孩子,可就不是‘好学生’了。”其实,像张先生这样头脑清楚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分数可以放弃,但分数后面是孩子的自信心和被认同感,张先生还是把儿子送到了增加课业负担的补习班、奥数班。
  李子谦是北京市汇文中学的政治老师。她认为,好学生应该有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提到“三好学生”,她介绍,现在对“三好生”的体育和学习成绩都有硬指标。北京市从日起,提高了“三好生”体育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科学年总评成绩优良”,但体育课成绩需要“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
  “三好生”标准提高了对体育成绩的要求,但不难看出,达到这一要求的标准还是“成绩”。这样的修改能不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大部分人表示怀疑。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正确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评价应该围绕孩子转。但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的评价体系却是拿着标尺丈量学生是否合格,让孩子围绕着评价转。
  人不可能成为全才,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多元化
  李子谦兼任着一个班的班主任,与学生长期接触让她发现,情商高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这样的孩子懂礼貌,有较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李子谦说,隔壁班的一个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在科技制作方面有特长,尽管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他在学校很快乐。
  这让李子谦感到,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多元化。
  记者也试图找到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多元化评价学生的例证,然而在采访中,我们却遗憾地看到,尽管许多学校和老师不断推陈出新,以“评选小科学家”、“班长轮流当”、“争当同学们的首席老师”等名目激励学生,但最终,各种尝试在分数面前都慢慢失败了。
  钱志亮认为评价孩子应用发展的眼光,不应将过多的竞争引入学校。他说,“每个人都有特长,人不可能成为全才,家长老师不能用无法达到的目标要求孩子,要扬长避短,对孩子多鼓励。”
  钱志亮总结了自己对好学生的评价,依次是:生理精神健康、人品优秀、有人格魅力、人气指数高,最后才是学习成绩。他解释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人一辈子可以不做学问,但走到哪里都要做人,所以我把人品放在第一位,非常遗憾的是,许多家长把‘做人’当作教育中的软任务,老师放弃‘传道’,只‘授业解惑’,实际上,孩子养成慈爱、勤劳、诚实、坚韧不拔的性格,哪怕学习成绩不好,将来也会有充实幸福的人生。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如果老师和家长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康的孩子,他的内心积极向上,不冷漠,不消极,遇到挫折和困难会苦中作乐,这就是好学生、好孩子。”
  “人气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身边人的贡献,一个学生,如果心中没有他人,没有朋友,成绩再突出、体育再好,也不是好学生,懂得关心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喜欢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李子谦说。
  而在李子谦看来,最后才是才能,“学习成绩只是才能中的一部分。”他为此呼吁,不要将更多的竞争引入学校,教育的本身就是快乐的。(记者 刘 茜)
  (《光明日报》 刘 茜)
如果你对教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教育视频高清大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6知识创造与经营 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创造与经营》试题及答案.doc 4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6知识创造与经营 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创造与经营》试题及答案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创造与经营》试题及答案”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创造与经营》
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影响知识创造的因素无外乎( )和外因。答案: B
A、 主观因素B、 内因C、 心理因素D、 内在知识储备
2、知识创造中,( )的引领是基础和方向。方向对了,才能使知识创造和经营之路正确,才能获得真知。答案: C
A、 领导B、 组织C、 价值观D、 市场
3、在知识社会中的企业,其实都可以看作是知识创造、生产、传播和经营的企业,这些变化会深深地影响( )的变化。答案: A A、 职业B、 生活C、 收入D、 岗位
4、( )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也叫作知识主管或知识总监,是指一个公司或企业内部专门负责知识管理的行政官员。答案: A A、 首席知识官
B、 首席培训师
C、 首席专家
D、 培训总监 5、( )教育已经成为最大最直接的&知识创造与经营项目&。答案: B A、 高等B、 现代大学C、 职业D、 终身
6、与知识的创造、生产、加工、传播、营销等等相关的职业都可以看作是知识( )。答案: B
A、 工作B、 职业C、 岗位D、 行业
7、每个人都在建立着( )他人的&知识体系&。答案: C A、 同于B、 相似C、 不同于D、 模仿
8、( )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exclusive right)。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答案: A A、 知识产权B、 专利C、 著作权D、 商标
9、需要指出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并不能狭隘地理解为&( )的在一起&,更深刻的在一起的意义是指&神交&,你不可能与孔子在一起,但你可以与他的思想在一起,这是知识创造最具影响力的地方。答案: B
A、 住B、 物理上的、生物学上C、 生活D、 学习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常说&十个创业九个死&?知乎上的这个回答点赞过万
  来源:毒舌科技 l ID:dushekeji
  真正的难题不是拥有伟大的梦想,而是你在半夜一身冷汗地惊醒时发现,梦想变成了一场噩梦。——《创业维艰》
  “创业”,在近几年的中国,火得不能再火。当你还在为年终奖和明年的跳槽发愁时,是否知道,中国创业者的平均年龄,已经年轻到24.67岁。
  创业大军汹涌而至,日益强大,但,创业真的美好吗?
  打开百度,“互联网创业”的相关搜索结果是9,230,000个,而“互联网创业失败”的搜索结果也达1,340,000个。
  为什么人们常说"十个创业九个死"?
  来自创业者身边的真实故事
  为什么人们常说「十个创业九个死」?
  关于这个问题,知乎上“以太资本”的一则回答,获得了超万次点赞。回答采访了一些创业者,采访了他们身边的家人、朋友,收集了一些在创业者身边分分钟发生的真实故事,也引用了《给你讲个笑话,我是创业公司CEO》小部分素材。内容如下:
  #你才是老板,你全家都是老板#
  为了营造超棒的工作体验
  我说互联网公司不用像国企一样天天打卡
  于是我再也没有在上午11点之前
  看见保洁之外的其他员工
  员工们都信仰着双休神圣不可侵犯
  于是周末我经常独自在公司加班
  偶尔也能遇到来公司蹭网蹭空调的
  刚毕业的单身青年小张
  今天发现无秘里居然有自己公司群
  里面除了骂我SB,就是问跳槽去哪好
  我也匿名说了一句“其实公司也没那么差吧”
  群里所有人立刻回复“CEO好”“CEO你来啦”
  有那么明显吗?
  今天日常凌晨1点回家
  拍了一张北京夜景的照片到朋友圈里
  突然看到公司微信群里小张发了一条信息
  “这么晚还装B,肯定没有性生活”
  两秒后,消息被撤回
  你听说有人吐槽公司太抠
  立刻给大家发了每人100元的阳光普照
  第二天又听说有人吐槽
  公司真是有钱没地方花
  #CXO是好CXO,是我这个CEO不正经#
  我一边撸着几十块的大排档
  一边和我想挖的技术大牛谈着几个亿的估值
  走的时候他跟我说
  昨天在北京饭店拿到了鹅厂offer
  这顿,他请
  终于挖到了梦寐以求的CTO
  而他在3个月后完整地copy了我的业务模式
  带着团队离职后创业
  成了我的竞对,还融到了比我更多的钱
  3个月内拉新50万用户
  市场占有率达到40%,我们就能做到行业第一
  给你这个CMO 20万的预算
  那个…先别走,22万你再考虑下?
  优秀的人才没钱挖
  便宜的人又不靠谱
  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要离职
  又贵又不靠谱赖着不走还要涨工资
  创业前我说:大丈夫宁折不弯
  创业后我说:大丈夫能屈能伸
  合伙前我最害怕的是有难不同当
  合伙后才发现问题是有福不同享
  合伙前我说:亲兄弟,明算账
  合伙后他们说:兄弟,帐呢?
  #做公司最无奈的是,老板活着,钱没了#
  第一次路演,投资人热情地跟我说“保持联系”
  我激动得一晚上都没睡着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而且之后的30次路演,我都能听到这个词
  曾经盼望着和投资人一起喝咖啡
  现在光看到咖啡店就想吐
  我拿着估值1.5亿的BP和投资人讨价还价
  心想着最少也得1.2亿不能再低了
  没想到投资人上来就说
  卖你个面子,就只打个5折吧
  终于熬到有一个机构拿来了 TS
  签之前他对我说
  很喜欢我的团队,但2C机会不大
  我考虑转做2B的话他们就投
  我兴高采烈的和投资人签了排他条款
  拒绝了所有的其他投资机构并且进入了DD环节
  一个月后TS被投资人Drop掉了
  然而我的钱只够再发一个月的工资
  我花了2000块飞到一线城市
  又用了2小时路演到口干舌燥
  最后被投资人“保持联系”
  别人被投资人请了2000块的日料
  又在投资人的酒店房间里聊了5分钟的理想
  得到了500万的天使投资
  #梦想只有实现了,才有价值#
  成功的企业家总是喜欢站在高处
  登珠峰、驾驶私人飞机、跳伞……
  终于有一天我也站在了蹦极台上
  有可能是为了装X
  不过更有可能是真不想活了
  看了那么多创业鸡汤
  还不是被虐成落汤鸡
  打了那么多创业鸡血
  还不是被打得血淋淋
  创业前叫醒我的是梦想
  创业后催眠我的是幻想
  18岁时,我以为创业的风险是比尔盖茨说的那句
  微软离倒闭永远只有18个月
  28岁时,我才知道创业的风险是
  很有可能根本活不到18个月
  #我是创业的,真没出去鬼混,老婆你听我解释#
  无意中看到女朋友的
  万年不更新的QQ状态改成了
  上辈子杀人作孽
  这辈子男友创业
  我每天6点就起床,凌晨2点才回家
  终于有一天在家休息了半天
  一岁的儿子见了我之后哇哇大哭
  老婆说他只有见了生人才这样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
  胃病、便秘、溃疡、肝硬化
  胆结石、肾衰竭、过劳死
  我已经集齐7种了怎么还没创业成功?
  看《中国合伙人》能看哭
  听马云的演讲能听哭
  喝着咖啡和毒鸡汤都能喝哭
  和员工开动员会的时候笑的阳光灿烂
  过年回家表哥跟我说,来我公司做中层吧
  保证你年薪200万还有三个月假期
  看着我老婆泛绿的眼光
  我都怀疑再这么创业帽子迟早也变绿
  哥给爸妈买了套新房子
  姐一年都陪在他们身边照顾着
  我说等我创业成功接他们去大城市
  爸妈说行,问我钱还够么
  他们那还有些积蓄
  ... ...
  这些创业的艰苦时刻
  每一天都在发生
  每一刻都可能成为放弃的导火索
  喝完了这碗毒鸡汤
  你要是还对创业满怀激情
  还想为了梦想奋力一搏
  还不想放弃心中最后的执念
  那么,
  继续前行吧!
  中国创业者平均年龄为24.67岁
  但,死亡率为80%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2016)》显示,中国青年首次创业年龄平均为 24.67岁,20~26岁创业活跃度最高。
  没错,年轻气盛,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但也同时意味着,只要你的年龄尚且在一个小的区间,就绝对无法逾越在这个残酷世界下自己是一个弱小的存在的现实。
  2015年调查显示,青年创业项目最终死亡率在80%左右。
  赛富亚洲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曾谈到:
  创业是一件极其艰苦的事情,创业者应当有一定积淀后再谨慎选择创业。创业的黄金年龄是30-38岁,有过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更容易获得成功。至于当下热炒的90后创业,阎焱更是直言,“除了手游行业外,我看不到90后创业有成功的可能。”
  BWCHINESE中文网总结了中国年轻人创业失败的“九宗罪”:
  1、选了“烂市场”
  所谓“烂市场”,是规模小、不成长甚至是在萎缩的市场。
  2、选错了合伙人
  能力、经验不够可以学,但是个性不合、价值观不对、操守有问题,一辈子都改不过来。
  3、动作过慢
  如果你刚开始创业,那第一个产品最好在 1 个月之内推出,绝对绝对不要超过 3 个月。
  4、盲目行动
  大多数的创业,是在“找”那个“未知”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执行”一个“已知”的商业模式。
  5、招了不合适的人
  跟找共同创办人一样,新创团队需要的是价值观、个性、操守好,肯学习的成员。
  6、劣币驱逐良币
  有跟公司价值观不合的人,宁可早一点处理。千万不要等到整组烂掉了,才来伤脑筋。
  7、忽视了你的直觉
  如果你的直觉强烈的告诉你什么,那我劝你相信它,因为它一定闻到了一些你暂时无法看清的事情。
  8、选错了投资人
  好的投资人可以帮你很多,坏的投资人会让你比在地狱还不如。
  9、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与其等待那无法预测的白马王子,还不如先自立自强比较快。
  创业者的日子有多难过?
  超7成人心情焦虑,但98.5%的人不后悔
  前不久,36氪做了一份关于创业者生存状态的调查。
  从搜集到的328个创业者答案中,63.42%的创业者睡眠时间低于8小时,74.08%的创业者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压力,超过50%的创业者认为自己存在焦虑或抑郁倾向但没时间去医院诊断,其中还有4.86%的创业者正在服用兴奋剂、或其他抗抑郁类精神药物。此外,长期使用咖啡和浓茶提神,让20.43%的创业者已经甚至磨练出了咖啡因耐受的体质……
  的确,疲态成为了创业者的常态。今年10月,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突发心梗离世,让人们真正开始重新审视创业者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之前的媒体采访有这么一则描述,张锐刚过40就鬓角全白,他每天都“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都在担心资金链断裂怎么办”。
  关于企业高管英年早逝的讯息,简书作者“大城小胖Chris”做了一些统计:
  日,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心脏病猝死,时年54岁。
  2005年12月中旬,前IBM大中华区政府及公众事业部总经理李清平突发心肺衰竭去世,时年46岁。
  日,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猝死,年仅38岁。
  日,江民软件创始人王江民因心脏病突发去逝,享年59岁。
  2011年底,久游市场总监刘俊因病去世。
  2012年5月,腾讯女性频道主编于石泓因脑溢血去世。
  日,慧聪网副总裁、CTO洪广志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3岁。
  日,年仅36岁的淘宝电商淘品牌御泥坊前董事长吴立君突发脑疾在长沙去世。
  日,华为海思无线芯片开发部部长王劲突发昏迷,不幸离世,年仅42岁。
  日,上海游戏公司慕和网络创始人兼CEO吴波先生去世,年仅36岁。公司讣告称吴波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导致猝然离世。
  日,游戏企业广州仙海网络总裁张旭在国庆前因过度劳累而突发心脏病逝世,年仅33岁。
  日,网易女编辑王雅珊因肝癌离世,年仅28岁,今年3月7日,她在微博写下“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话,让无数人垂泪。加班、熬夜,从疲劳到癌症仅需4步。
  日,前阿里DT总监欧吉良猝死,据传是因为经常加班缺乏运动,结果在运动时猝死。
  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下班回家途中,于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突然晕倒,经路人和急救人员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以上只是互联网行业的不完全统计,如果再加上银行,证券等等高压行业,这个名单会更长。
  令人吃惊的是,尽管如此,36氪的调查者中,328个创业者被问到“你后悔创业了吗?”时,其中323个创业者都表示不后悔,哪怕再重新来过还会这么选择,比例高达98.5%。
  互联网大佬那么好当?
  刘强东:我曾一月白了头,世界上没几个人如此恐惧过!
  京东两次濒临绝境时,刘强东因何恐惧,一月白头?在今年7月份的央视《对话》栏目中,这位看似风光的1974年生人的电商巨头创始人道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体会过,因为恐惧白头发,我坚信这是绝大多数会受不了的,”刘强东说。
  整个创业过程中,有两次我切切实实感觉恐惧感,觉得自己的公司可能要倒闭,一次是03年非典的时候,我担心员工感染非典,所有店都关的,然后再坐办公室。店关了,生意全部没有了,那个时候有恐惧感,但也因此找到电商,想到了电商,既然店不干关门,我们通过网上销售产品,才有电商。
  第二次是08年,金融危机冲击非常大,公司急需要用钱,但是找钱找不到,我们最多一天见了7个投资基金,都问了一模一样的问题,你什么能赚钱。
  可能好几年之内赚不了钱,一听说这个我们别谈了,很痛苦。也会有一种恐惧感,我一个月的时间头发就白了。
  恐惧感并不是自己的财富今年丧失掉,最主要想到很多兄弟跟我拼了快十年,他们在北京连房子都没有,车都没有,一直信任我,跟着我,18岁、20岁跟着我,公司倒闭的时候,他过去10年都白干了。那个时候,你会觉得内心非常愧疚,觉得有一天如果宣布说公司可能办不下去要倒闭了,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的兄弟们。
  2、同为电商巨头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对于创业成 功者有着很明确的定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成功者应当具有超越常人的坚持,同时,所有创 业者都该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他在2014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有过这样的演讲:
  “做企业做商人很艰难,就像打仗一样,活着就是成功,从战场上回来的人就是成功的,不管他战场上怎么样。就是商人也一样,你走上这条路的时候,你应该想到,95%的人已经倒下,凭什么你就是那个幸运的5%。”
  “你要想活到这5%的话,你记住,你必须学习那些倒下的人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这些错误你不要去碰上,然后找好未来的规律,这是我对这几年花时间思考最多 的。”
  一句话,总结95%失败者的教训,成为5%的成功者。
3、前几日,中国著名的连续创业者,盛大联合创始人、WiFi万能钥匙创始人兼CEO陈大年在哈佛演讲,抛出的观点引起热议:“我们如此玩命创业,是个错误”。
  陈大年称,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勤劳致富”成功学,所以我们也一直是以这样的心态在工作。但事实上,拼命创业是个伪命题,拼命对创业不但没有帮助,还会导致致命的坏处。决定公司成就的,往往是其中的几件事,只要做对了这几件事、又不太在意短期利益的话,公司一样能够获得成就。
  以下是陈大年在哈佛演讲的实录:
  在哈佛的演讲,是我从业16年以来第二次在公开场合做分享。选择主题的时候有些纠结,在哈佛这个平台讲点什么好呢?一开始,我想是不是该讲点宏观的东西?比如: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听上去比较酷、比较哈佛,但我其实不懂这些。后来,我想还是得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讲一些我自己认为懂的东西。所以,我就来总结下在过去十几年创办企业的过程里,自己最大的心得和感悟。
  今天现场有不少外国的朋友,我的英文真的不太好,所以抱歉用中文给大家分享,不过讲之前我先纠正一下原本的英文标题,中文标题叫做《创业者如何正确地偷懒》,我觉得合适的翻译应该是“be lazy, be success”。
  从拼命创业,到“be lazy, be success”,是我在16年的创业过程中最大的转变。熟悉我的人知道,在盛大创业时我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Be lazy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连尚网络是我在2013年9月成立的,到今天接近三年半。这三年半里,我每天工作时间差不多是六小时——每天早上十点半到公司,中午会有两小时的吃饭和健身时间,到晚上六点钟雷打不动回家,礼拜六礼拜天绝对不干活。
  那么拼命又是什么状态呢?十多年前,我和晶(著名投资人,哈佛中心负责人)刚认识,盛大也刚起步,这个时候我们平均每天工作时间接近15小时,而一年大概只休息七天。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成功学教育。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勤劳致富”,“我成功的原因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拿来学习”,还有“领导必须身先士卒”,对不对?成功学教育都是这样的故事。所以我们也一直是以这样的心态在工作。
  后来,公司就成功了。
  大家知道,盛大这家公司对中国互联网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不仅因为它曾是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曾经是中国用户量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而盛大对中国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意义其实是在2000年左右,互联网第一次泡沫破碎时,重建了资本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信心。当时的资本相信眼球经济,但投了好多年还是看不到盈利希望,而美国网络公司已经靠卖广告活得很好了。在这个时候,盛大出来了。我们做了一个网络游戏(按:盛大在2000年推出MMORPG游戏《热血传奇》),我们把市场打开了,开始赚钱了,并且赚了很多。然后投资商说:“哟,原来中国是能赚到钱的!只是中国赚钱的方法和美国不一样”。
  这件事情成了以后给我们以及整个行业很大的暗示,好像创业要拼命的逻辑是对的。还有一个动力是一种恐慌,觉得不努力,错过了一个机会也许就会满盘皆输。所以我们继续这么拼命,但后来事情就开始变化了。大概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两兄弟去医院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多。
  在座的各位应该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种很极端的病理反应是“濒死体验”。我第一次经历的时候,是在浦东的一座立交桥下面。我躺在地上,仰面望着天,等着救护车。那时已是晚上十点了,而在我的内心里已经确信过几分钟就会死去。立交桥上的路灯就这么清冷冷地照着。然后身体就垮掉了,修养到今天也无法承受正常的工作强度。
  我心想,这个事情不科学啊!因为我从小看的电视剧都是这样讲的,一个人创业成功了,每天喝个小酒、开开车、下下棋。为什么到我头上,就需要每天这么拼命,最后都把自己拼到医院里去呢?
  所以我开始反思——创业需要拼命才能成功这件事情,到底对不对?我想了很久、也读了很多书。最后我发现,拼命创业是个伪命题,拼命对创业其实没什么帮助。
  大部分人都认为,和先行者竞争的最重要一条是要比他们拼命。我也做投资,一般创业者在跟我讲商业计划书的时候都会说:“年总你相信我,我一定会每天没日没夜地干活,我一定会对得起你的投资。”其实这个没有意义。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数学题,一个创业公司有50个人就已经算很大了对不对?一个人一天工作8小时算一个人天,如果这50个人拼命干活,拼到不睡觉,那么每日拥有的工作能力是150人天。那他的竞争对手呢?比如腾讯,2014年就有2万5千人。50人天和2.5万人天之间的竞争,和150人天跟2.5万人在竞争有什么区别吗?完全没有区别。所以这么一算,你就发现玩命没什么意义。
  再往下想,其实事情比你想得更糟。拼命不但没有意义,还会导致致命的坏处。这并不是特指身体的伤害。我不否认,每天工作六小时是因为被玩命搞坏的身体至今没有恢复,无法承受正常工作上班的负担。但我想说的坏处,更多在于对企业本身的伤害。
  创始人为什么更认同拼命创业?是因为拼命创业能够带给你肉眼可见的成就感。比如说你今天有一个项目,正常需要10天完成,老板挽着袖子拼命上,5天就做完了,这就特别有成就感。然而为了这压缩的5天,我们放弃了什么?首先是每个员工的学习时间。若干年之后,你会发现我们的同事,从行业最前沿的人,变成了落伍的人,不知道最新的趋势,因为他们没时间学习。
  第二个被压榨掉的是思考时间。为了赶进度,越来越失去思考的习惯。越做,发现你前置考虑的时间越短;越做,停下思考的时间越短。然后失败概率逐步增加,每一次失败都会引起很多员工士气的低落,整个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当公司走得越来越差的时候,第三件很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在以前,半夜一点我说开会了,然后所有员工跟我进会议室是经常性的。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遇到了计划外的事件,你能怎么办呢?通宵不睡?而这个时候,公司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可能一两件突发事件就能让公司脱离正轨。
  于是我开始复盘成功企业的路径,我们自己,也包括阿里、腾讯。我发现决定这些公司成就的,往往就是其中的几件事,而其他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锦上添花。只要做对了这几件事、又不太在意短期利益的话,这些公司一样能够达到今天的成就。
  比如说像盛大,盛大我们运营过的游戏有60到70个,我们做过的领域也有很多,但对盛大所达到的最高点来说,其实只要做对三件事情就可以了:
  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做的第一款游戏,叫《热血传奇》,我们代理的,运营成功就能达到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公司活着,我们公司赚钱了,我们有了很多用户”。
  我们做的第二件成功的事情是推出了《传奇世界》的游戏,这个游戏是自主研发的。《传奇世界》的成功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是盛大再也不要被我们之前代理游戏的那家公司要挟了。我自己开发的游戏,如果他们撤了,我们还能正常运行。原来他们说“我不跟你玩了”你就没办法,只能跑去和他们商量,要答应很多不应该答应的条件。但是这时候你就有了底气,自主的技术在自己手里总是硬气的。
  我们做的最重要的第三件事情,是我们的起点中文网成功了。起点成功的意义,是说我们不仅游戏能做成功,我们还在其他的全新方向和领域,开辟了既能赚钱,又有用户量,又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的模式。这种情况下,假如有一天所有人都不玩游戏了,那么盛大这家企业也是健康的。
  而其他的许多事情,当时看起来很重要,比如说盛大上市,我们是和Google同一年上的,也是和Google同一年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科技股的。但今天回头看这件事情就会发现意义不大。因为你被评为最佳全球科技股对企业没有太多帮助,它最大的作用是让我们很“high”,对不对?
  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你永远无法确定自己的未来。
  对于初创公司和创始人来说,不管公司业绩是否提高,公司有无款项进账,公司运营的开销、团队的工资都不会减少。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你的产品和商业模式随时被人抄袭,甚至很快被抄袭者在市场领跑。
  你的创业路上,是在拼搏还是拼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爱必购全新消费盈利模式
免费入驻,零成本,推广品牌,扩展销路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晒出我的 半命题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