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上过初中历史时间记忆口诀高中我却一点记忆也没有???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
&&& 2016年4月,我的4位高中同学(黄锡金、周法利、刘德寿、张文亮)和他们的夫人到北京做了为期一周的旅游。期间,我和他们多次一起回忆高中生活。我原来就想写一写我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回忆文章,这次终于如愿以偿。黄锡金是个文学家,他回青岛后找出来他的高中日记,里面有多个地方写到了我们的高中生活。我让他帮忙回忆了一些当时的情景。我这篇博客共分三个部分:一、文革期间考高中;二、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三、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戛然而止。
一、文革期间考高中
&&& 我们属于72届初中毕业生,临近毕业时,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在中华大地燃烧了6年,虽然已近强弩之末,教育界倍受摧残。自文革爆发66届高中生毕业后,因取消高考,在全国范围内高中己名存实亡。自72年社会上开始有了拨乱反正的呼声,教育界也有了复苏的迹象,坊间开始有了恢复高考的传言。但学校似乎没有什么动静,只是在我们初中毕业考试之后,学校突然召集同学返校,统计摸底有多少人愿意上高中,并被告知要通过考试录取,这在毕业生中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由于文革中“读书无用论”的长期影响,再加上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大多不好,让很大一部分人望而生畏,放弃了高中的学习机会,也有极少数的同学是因为高中毕业能否参加高考并无确定而主动放弃的。真正参加了高中考试并经录取上的只占全部初中毕业生的很小一部分,我所在的青岛市市南区片中有六个初中学校(一中,十二中,二十四中,三十六中,四十八中,五十一中)共约六十个班,只有一中和二十四中有能力办高中,各招收了4个班。还记得参加高中录取考试时卷子的印刷都非常正规地印有装订线并要写上学号,每个题目都标有答题分数,这在之前的初中考试中从未见过,而以后几届的高中都不再考试直接录取,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我们考试时的紧张和压力,好在由于参加考试的人并不多,所以录取率非常高,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考生都考上了高中,这也颇有几分戏剧性。
&&& 我们的三月份高中开学几乎与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岀是同步的,邓的复出给全国各行各业的人都带来了某种期待,对我们而言,似乎真地认证了恢复高考的可能性。开学典礼上校长讲了些什么没人知道,但班主任老师的那句“高中的学习就是为上大学做准备的”却牢牢地印在了脑海,让我们看到了前途和希望,点燃了心中的理想之火。
二、两年的高中学习
&&& 我初、高中都是在青岛第二十四中上的。开学的第一天就让我感到了高中学习与以往的完全不同,见面的各科老师都是学校里最好的资深老教师,我所在的高一四班几乎有三分之二是其它学校考进来的,据后来了解,约有三分之一是初中时的班干部,学风之正,纪律之好,真的是前所未有。
&&& 学校为办好文革后的首届高中也倾尽了全力。我们的各科任教老师都是文革前教过高中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七年之后,重新执教新一屇高中,这让他们激情满满。在全级部所有教师中,只有我们的班主任杨丽老师是个年轻人,当年不足三十岁,据说是学校重点培养的、业务能力很强的青年女教师。她教我们语文,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古文言文较多,很多同学不喜欢学,她总是耐心施教。她对我很好,我记得她经常把我叫到办公室,向我了解我们班的情况。我提的意见,她往往很重视。慢慢地我们成了无所不谈的知心朋友。记得有一次,我跟杨老师聊天,讲到我的母亲,说着说着我就动情的哭了。她看到一个小伙子如此富有孝心,对我就更加关心了。总体讲,我们的杨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正统的人,毕业三十多年我见过她好几次。她对我们这一届高中生印象深刻,褒奖有加,据说,还皈依了基督教。
&&& 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物理老师郑富明。郑老师是南方人,口音有点特别,我们听他讲课需要很仔细,他讲课也很卖力。因为我是物理课代表,所以跟他接触比较多。当我去办公室找他时,经常向他请教一些物理问题,我们还一起讨论一些物理概念。如果说物理对我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或许就是从高中物理开始的。
另外一个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我们的化学课丛老师,一个穿戴端庄,举止儒雅,说话风趣幽默的中年女教师。她知识渊博,能把一堂枯燥无味的化学课讲的生动有趣,同学们都很爱上她的课,而她的教学花样也最多,让同学自己批作业,批卷子,请同学在自习课讲解难题,然后接受老师的提问,美其名曰“小先生活动”。在黄锡金当年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同学们在一起研究功课为准备化学考试,相互提了一大堆问题,解决了不少疑难,星期一就要考试(评议小组),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考试,心里未免有些紧张,题目自行回家解决,回来大班讲解步骤和为什么,然后回答下面同学和老师的提问。”
&&& 还值得一提的是教我们英语课的熊老师。我初中、高中的英语课都是熊老师教的。她是个华侨,举手投足都比较洋派。我对她印象特别的深刻,我们初中班有好几个女同学爱打扮,不爱学习,学校对这样的同学大多比较歧视,只有她上课点名让这些同学发言,致使这些女同学别的课都不学,只学英语。
&&& 其他各科老师大致如此,似乎把文革中压抑的教学热情都迸发了出来,而我们也在虚幻的理想和前途的驱使下,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曾向学校要求加设晚自习,虽然学校以种种理由最终末行,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可见一斑。
&&& 在高中第一年,良好的学习氛围,相对平静的政治环境,大大激发了我们的求知欲望,那个年代没有课外辅导书,同学们便约定谁得到外校的考题和辅导材料相互分享传抄,这也包括一些文学作品及手抄本之类。同学们会自发组织一些学习小组,我家就是人气很高的一个。经常到我家学习的有黄锡金、周发利、刘德寿,还有张安强、李建国、谢希亮、张文亮。在学习之余,同学们有时候一起玩扑克牌,青岛当时流行“打勾鸡”。“打勾鸡”的时候,我打牌的水平和兴趣都不高,而我二姐很喜欢和我的同学“打勾鸡”,打得面红耳赤,兴味盎然。
&&& 高中一年级由于老师抓的紧,为提高学习成绩,考试特别多,这在高中四个班形成了一种暗中的竞争和比较,各科老师都会透露一些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各班排名,我那时的印象总体是学习成绩我们班第一,体育成绩一班第一。记忆中,因为学校要求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我们班的好学生体育成绩都很好,只有我不爱上体育课,也不怎么爱运动。有一年,学校开运动会,我参加了60米短跑比赛,我本来只想表示一下我重视体育,没想到,我在初赛中竟然得了小组第一。一些对体育比较有经验的同学告诉我,尽管我的耐力不行,但是我的爆发力比较好。
三、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戛然而止
&&& 虽然在高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有“批林批孔”运动,但对学校正常的教学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反而让我们接触到了一些有关孔子和儒子百家的思想和文章,这无不裨益,也算一点意外的收获。
&&& 可惜好景不长,1973年底1974年初开展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来势汹汹,一下子席卷了校园,反对否定文革,反对复旧,反对右倾翻案把学校的一切又打回了从前,逐渐恢复过来的教学氛围在一点点消去,老师的教学热情明显降温。关于恢复高考的传言从此消声匿迹,学校开大会明确讲毕业生要为将来面临的下乡和就业做准备,要学习一些能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于是在后来的学习中就有了化学课去浮山人民公社学习化肥的使用方法,农业课(生物课)去大田学习小麦的田间管理。各科课时大大缩减,下午基本不上主课,一些教科书上原有的教学单元也给减掉了,到毕业也没讲完,譬如数学里的微积分就是学校以不上大学用不上为由,根本没讲。&&& 我们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非常匮乏,精神生活也受到很大的局限,但课外的体育活动还是很值得称道的,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没有电子游戏,唯一能释放青春活力的就是丰富的体育活动。我们高中班有个很普遍的现象,班干部一般都是学习好,体育好的三好学生。我们班尤为典型,班委几人中,几乎个个都是体育好手,班长刘德寿是学校跳远记录的保持者,团小组长刘俊振是百米冠军,副班长曹向红,班委黄镜环(现影坛巨星黄晓明的亲叔叔)、周法利都是校高中篮球队员,班级也组有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所以我们那时课外体育活动非常丰富,几乎天天泡在校园里。在我的日记中曾记载,当时我和同班同学黄锡金共同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根据学校要求每天绕校园操场跑六圈,然后下午自习课后去离学校不远的栈桥海水浴场游泳,从六月下旬到十月初,只要天气允许,没有特殊事从不间断,为此还出过一次险情,记得在九月底的一次游泳中,因浴场已关闭,海里只有我和黄锡金两人,在从防鲨网向岸边游时,由于海水变凉,加上游距过长,中途发生腿部抽筋,游过泳的人都知道,在深水中发生抽筋是致命的危险,好在我和黄同学都比较镇定,而且黄的水性较好,我们相互鼓励,相互照应,艰难地游回了岸边,虽有惊无险,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 高中的第二年由于高考无望,学习压力骤减,下午基本就不上课了,这让我们这些原本思想活跃、体力充沛、求知欲望强烈的年轻人感到多余的精力无处施展,不约而同地萌生了学一点什么的想法,而且是完全自发的、群体性的,有的学书法,有的学画画,有的学木工,有的学裁剪。
&&& 我们全班几乎一半的男同学都学会了裁剪。我记得我母亲会裁剪,但是她裁剪评经验。我们家楼上李家的女婿是个有30年经验的西装裁缝,我去找他教我。每次他都给我讲一些裁剪的规则,我回家后都会把他讲解的内容记在本子上。学了几次,我就学会了一整套西装裁剪的技艺,包括西裤、衬衣、西装。我记得我当时的水平是3分钟就能裁剪出一条西裤。我们班有些同学是跟着我学,有一些同学是跟着我们班同学焦裕来的姐姐学。我对当年同学一起学裁缝的情景记忆犹新,我裁剪的衣服当年受过很多人的称赞,无奈时光荏苒,现在这技艺己无从寻觅。当然,技不压人,这也为我们同学踏入社会后的发展提供了一技之长,很多同学因此受益。周法利毕业后从服装裁剪发展为服装厂厂长。
&&& 高中实际只上了两年半,最后半年基本连学校都不用去了,但是有一张毕业照。大家都在为就业或下乡奔走忙碌,似乎一下子就各奔东西了,许多同学从此未能再见,但这短短的两年半,却是我学习生涯最难忘的一段,每每回忆起来,总是令人感慨万千,命运弄人,让多少人生从此改变。七五届高中毕业生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 四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一届高中生依然有很多人活跃在各个阶层,成为栋梁之材,也有功成身退、颐养天年,每每回忆逝去的岁月,高中时代都将是难忘的一笔。& 我的相关日志:&|&&|&&|&&|&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补补金木水火土)
(深刻如此)
第三方登录:孩子马上上初中了,学习压力大,有没有单独提高孩子记忆力的方法或学校?_百度宝宝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的记忆为什么深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