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PK院士丁仲礼院士柴静视频 被质问“中国人是不是人”

百度贴吧——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柴静PK院士丁仲礼,全程吊打,被质问中国人是不是人 第1页(共589贴)   
1楼. 丁仲礼:“我历史上比你少排很多吧?那今后的40年排放我跟你一样多……我从1990年到2050年,我的人均排放只需要你的80%就行。”柴静:“那ta会觉得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么一乘的话,那个基数太大了。” 丁仲礼:“好的,那么我就问你了,中国人是不是人?柴静一直坚持碳排放要以国为单位,丁院士坚持碳排放应以人均为单位,分别代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立场,泾渭分明。  第33分钟:丁院士问柴静: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你洋人要消耗一个中国人四倍的碳排放量?  第36分钟:丁院士悲愤的质问按IPCC的方案中国2020年后每年要花1万亿人民币购买碳排放权是否公平。柴静不敢接话,反问丁院士作为一个科学家说话时用激烈的带情绪色彩的语气会否合适。  第40分钟:柴静谴责丁院士,说科学家不应该关心参与政治,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应该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丁院士说:我为发展中国家人民争取生存权发展权和联合国的人类千年发展规划一致,难道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此视频暂不支持播放****此视频暂不支持播放** 2楼. **此视频暂不支持播放****此视频暂不支持播放**  3楼. 柴静,呵呵……不说了  4楼. 柴静就是美国培养的走狗  5楼. 柴静傻逼不解释  6楼. 遇见克星了这回  7楼. 院士的知识容量和理论水平真不是随便一个小记者就能比的,柴静就是只井底之蛙,其实她现在靠这些东西炒作自己也能理解,就是千万别装逼往公知方向发展  8楼. 按这意思就是发达国家之前欠的债,都由欠发达国家还了  9楼. 柴静就是个sb,那会拍一个炒作的片子,哎呦wocao 一帮跪舔狗  10楼. 柴静和崔永元都是搞伪科学的,尤其崔永元  11楼. 晕,这视频怎么又出来了。。。。就说一句话,问的和答的都是写好的,主要是看明白是捧谁,而不是谁白痴,以上。。。  12楼. 我管你怎么排呢把雾霾弄没就行了  13楼. 纯粹瞎掰,地球早晚完蛋,瞎操心  14楼. 柴静 不就拍片儿的吗  16楼. 得了吧,中国'科学家'要是真牛逼早就拿诺贝尔奖了,全是一帮玩儿文章的,p用没有,但真正在ei,sci上发表的能有多少  18楼. 雄辩的好,雾霾也是人权  19楼. 以前有个chai ling,这又出来个柴静  20楼. 中国还需努力!!  21楼. 中国需要为制造如此多的人口买单  22楼. 柴静就是美国狗  23楼. 以污染换发展是没有办法的,发达国家大都也是这么过来的。天天嚷嚷还我蓝天,如果把各位汽车都没收,还住回污水横流的大杂院,吃顿肉都得算天数的日子。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后者。  24楼. 柴也好崔也好 都拿着美国名校的变相资助当然要出来充当世界警察了 呵呵  25楼. 看这男的面相和肢体语言就不是个正经的学者  26楼. 丫就一SB,肯定收钱了。  27楼. 如果你,你的家人,你的孩子都和我们在一样的条件下生存,你有权指责!您都美国人了,或者您孩子都美国人了,您来我们主场BB什么啊?!滚吧!好坏我们自己扛着!那是我们自己的事,您一美国人或者即将成为的美国人,就别替我们中国人担忧了!只能说柴静就是个大傻逼!  28楼. 院士代表的是政府利益,柴静代表的是普通人类的利益。对于地球来说,增加碳排放就是加剧全球环境风险。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美苏进行过近两千次核试验,对地球和大气造成很大伤害,所以后来联合国出台禁止大气层和外太空核试验的国际法。后来的国家是不是也要追赶这个数量呢?为什么你能在大气层进行上千次核试验,为什么我们发展中国家不可以?  29楼. 呵呵  30楼. 挺好的节目呀,为什么这么多人骂?  32楼. 那他娘的柴静怎么不呼吁美国减排?这时候怎么不提人类了!?中国以后比将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这是很显然的事情,我国比将走资本主义国家路,只是不会进行血腥的资本积累了,中间过程肯定充满争议。你也别跟我扯美国民主,丫美国比中国都法制,要吹就吹了北欧。 我最怕两个前锋:一个是罗纳尔多(因为他太厉害了) 一个是因扎吉(你永远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为他随时会在禁区内摔倒)。——内斯塔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1        第1/6页
参与本吧讨论请先
 &  & 
 14:23关于丁院士和柴静对碳排放问题辩论的看法
已有 4518 次阅读
|系统分类:
最近有个新闻很火,题目是:柴静PK院士丁仲礼 被质问“中国人是不是人” 国内对这个问题争论很多。本人有几点看法:(1)他们两人的出发点不同而已。院士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谈发展权的问题,而柴女士是立足于减少雾霾和污染的问题。(2)中国需要争取碳排放空间,丁院士的说法是对的,发达国家的方案对中国很不公平。同时,柴静的观点也是对的,中国需要减少雾霾和污染,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远远超过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3)争取发展权和碳排放空间并不能成为给雾霾提供辩护的借口,并不能成为否定柴静的借口。如果这样,只能说是院士的观点被某些污染企业和主体利用了。(4)单纯的“碳交易热”是一种误区,中国不能一味迎合国际谈判,而更应该立足于解决国内的现实问题。因为二氧化碳本身并不是污染物,而真正的威胁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等,这才是更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中国不应该被发达国家牵着鼻子走,不需要过多承诺碳减排的指标,而是应把重点放在治理污染和产业转型上,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5)碳排放导致的变暖,地球自身会进行调节;而我们面临的各种污染问题,则必须自己面对。(6)总之,两人的观点都是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外争取碳排放空间和发展权,对内要重拳治理污染。这两者并不冲突。这两天,国内一些学者和匿名网友发表了很多评论,感谢大家的参与,但我想重申个人的观点如下:(1)人均碳排放和累计碳排放是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主要依据,这在几年前方精云院士的论文中也有提及(北大学报,2010年: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为中国争取碳排放空间和发展权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因为这可以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更大的回旋空间。对于还远远未达到碳峰值的中国,在国际谈判中这是应该坚持的原则,这也是每一位参与气候变化谈判的专家的责任。(2)本人反对打着减少污染的旗号攻击院士,院士坚持的是国家的谈判立场,争取的是国家的发展权;同时也反对借院士的“争取碳排放空间”的观点批判柴静,虽然她的《穹顶之下》有煽情和夸张的地方,但柴静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代表大众的立场,致力于减排,推动公民意识的觉醒,这是难能可贵的。(3)我们不能将两种观点对立,他们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下面两点是我的朋友、浙江工商大学董雪旺博士补充的内容(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很多人借丁院士批判柴静,都是别有用心。(1)这件事情并不能看作是柴静个人和丁院士个人之争,两个人不是对等的学术争论的关系,而是采访和被采访的关系。柴静不完全代表她自己,她是把国内外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和对中国的质疑整理出来,抛给丁院士,以此推动采访的深入。丁院士也不完全代表他自己,他的身份除了学者,还是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智囊。他通过对这些尖锐问题的解答,实际上是在阐述我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2)丁院士关于全球变化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在全球变化领域里面,属于少数派。诚然,科学问题不能用投票来解决,主流观点不一定对,真理也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作为不懂专业的媒体和公众,该听谁的呢?只能听主流意见对不对?丁院士当然碾压柴静,因为他是院士嘛,而柴静是外行。但这是不对等的。真要学术争论,也应该是丁院士与秦大河院士争论,秦院士是IPCC评估报告的主要起草者之一,代表科学界主流观点。 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荣钦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当前推荐数:11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柴静pk院士丁仲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