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肺癌癌已经扩散了,病发两年了,有没

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血液里,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来自于:北京|
提问时间: 17:47:20|
基本信息:
疾病 / 症状:
左肾脏恶性肿瘤中期
病情描述:
2010年12月检查肾部肿瘤,当时切除整个左肾。病理化验是恶性肿瘤中期。出院后注射白介素和干扰素一月。一年半复查时检查左肺又有肿瘤,2012年10月手术切除肺部肿瘤。出院后注射干扰素3月。2013年12月发现左肺又有肿瘤。医生不建议再做手术,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血液里。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396收到了:
医院已经不建议手术了,可以选择用中医保守治疗试试。中医无毒副作用,无依赖,更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7917收到了:
癌症是由于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速度高于正常细胞,且往往可转移到其他组织,这时是相当危险的。此时单纯疗法治疗效果不佳,建议采用多种疗法的分型治疗,更全面的控制癌变的发展,保证患者恢复效果。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30787收到了:
病情分析: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考虑是肾癌多发转移造成的,肾癌是泌尿系的恶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是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放化疗或是免疫疗法
指导意见:
肾癌的多发转移现在只能是对症治疗,癌症晚期的治疗目的是延缓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18669收到了:
病情分析:
肾脏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中以透明细胞癌比较多见。
指导意见:
伴有肺转移的肾癌,属于晚期,一般没有再次手术的指征,经济情况允许的,可以考虑靶向药物治疗。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17479收到了:
放化疗是术后常用的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其可以再短时间杀灭微小病灶,控制复发和转移,但放化疗的副作用众所周知,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免疫力,为复发和转移带来了机会,而且长期使用,患者也吃不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1082收到了:
您好,是的,癌细胞是存在血液里的,是切除不干净的,术后还是会复发的,现在患者这种情况,可以用中药治疗,控制肿瘤增长、阻断肿瘤转移等效果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肿瘤科医生
肿瘤科医生
妇产科医生癌症已经扩散到同侧或者对侧锁骨上淋巴结
时间: 18:46:17
肿瘤分期(齐全版)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1、2009 年最新版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第七版) T 分期: TX:未发现原发肿瘤,或者通过痰细胞学或支气管灌洗发现癌细胞,但影像学及支 气管镜无法发现。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3cm,周围包绕肺组织及脏层胸膜,支气管镜见肿瘤侵及叶支气 管,未侵及主支气管。 T1a:肿瘤最大径≤2cm, T1b:肿瘤最大径& 2cm, ≤3cm。 T2:肿瘤最大径&3cm,≤7侵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cm 以外;侵及脪**?膜; 有阻塞性肺炎或者部分肺不张,不包括全肺不张。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归为 T2。 T2a:肿瘤最大径&3cm,≤5cm, ;T2b:肿瘤最大径&5cm,≤7cm。 T3:肿瘤最大径&7直接侵犯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胸壁(包含肺上沟 瘤)、膈肌、膈神经、纵隔胸膜、心包; 距隆突&2cm (不常见的表浅扩散型肿 瘤,不论体积大小,侵犯限于支气管壁时,虽可能侵犯主支气管,仍为 T1) ,但未侵 及隆突;全肺肺不张肺炎;同一肺叶出现孤立性癌结节。 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 归为 T3。 T4:无论大小,侵及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纵隔、心脏、大血管、隆突、喉返神 经、主气管、食管、椎体;同侧不同肺叶内孤立癌结节。 N 分期: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支气管周围及(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有转移,包括直接侵 犯而累及的。 N2:同侧纵隔内及(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N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 分期: MX:远处转移不能被判定。 M0:没有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 M1a: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以及对侧肺叶出现癌结节 (许多肺癌胸腔积液是由肿瘤引起的,少数患者胸液多次细胞学检查阴性,既不是 血性也不是渗液,如果各种因素和临床判断认为渗液和肿瘤无关,那么不应该抪 胸腔积液考虑入分期的因素内,病人仍应分为 T1-3)。 M1b:肺及胸膜外的远处转移 2、2003 年美国 AJCC 分期 最常用于描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长和扩散的是 TNM 分期系统,也叫做美 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系统(AJCC)。在 TNM 分期中,结合了有关肿瘤、附近淋巴结 和远处器官转移的信息,而分期用来指特定的 TNM 分组。分组分期使用数字 0 和罗马数字 I 到 IV 来描述。 T 代表肿瘤(其大小以及在肺内和临近器官的扩散程度),N 代表淋巴结扩散,M 表示转移(扩散到远处器官)。 非小细胞肺癌 T 分期:T 分级根据肺癌的大小,在肺内的扩散和位置,扩散到临 近组织的程度。 1.Tis:癌症只限于气道通路的内层细胞。没有扩散到其它的肺组织,这期肺癌 通常也叫做原位癌。 2.T1:肿瘤小于 3cm(略小于 11/4 英寸),没有扩散到脏层胸膜(包裹着肺的 膜),并且没有影响到主要支气管。 3.T2:癌症具有以下一个或者多个特征: (1)大于 3cm (2)累及主要支气管,但距离隆突(气管分成左右主要支气管的地方)超过 2cm(大约 3/4 英寸)。 (3)已经扩散到脏层胸膜 (4)癌症部分阻塞了气道,但没有造成全肺萎陷或者肺炎 4.T3:癌症具有以下一个或者多个特征:&&&&(1) 扩散到胸壁、膈肌(将胸部和腹部分开的呼吸肌),纵隔胸膜(包裹着双 肺之间空隙的膜),或者壁层心包(包裹心脏的膜)。 (2)累及一侧主支气管,距隆突(气管分成左右主支气管的地方)少于 2cm(约 3/4 英寸)但不包含隆突。 (3)已经长入气道足以造成全肺萎陷或者全肺炎。 5.T4:癌症具有以下一个或者多个特征: (1)扩散到纵隔(胸骨后心脏前面的间隙)、心脏、气管、食管(连接喉和胃的 管道),脊柱、或者隆突(气管分成左右主支气管的地方)。 (2) 同一个肺叶里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独立的肿瘤结节 (3)有恶性胸水(在围绕肺的液体里含有癌症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的 N 分级:N 分期取决于癌症侵犯了附近的哪些淋巴结。 1.N0:癌症没有扩散到淋巴结 2.N1:癌症扩散的淋巴结仅限于肺内、肺门淋巴结(位于支气管进入肺地方的周 围)。转移的淋巴结仅限于患肺同侧。 3.N2:癌症已经扩散到隆突淋巴结(气管分成左右支气管位置的周围)或者纵隔 淋巴结(胸骨后心脏前的空隙)。累及的淋巴结仅限于患肺同侧。 4.N3:癌症已经扩散到同侧或者对侧锁骨上淋巴结,和(或)扩散到患肺对侧肺 门或者纵隔淋巴结。 非小细胞肺癌分组分期:1.综合分期:TNM 分期 1. 0 期:Tis(原位癌);N0;M0 2. IA 期:T1;N0;M0 3. IB 期:T2;N0;M0 4. IIA 期:T1;N1;M0 5. IIB 期:T2;N1;M0 或 T3;N0;M0 6. IIIA 期:T1;N2;M0 或 T2;N2;M0 或 T3;N1;M0 或 T3;N2;M0 7. IIIB 期:任何 T;N3;M0 或 T4;任何 N;M0 8. IV 期:任何 T;任何 N;M1 非小细胞肺癌的 M 分期:M 分期取决于癌症是否转移到远处组织或者器官。 1.M0:没有远处扩散。 2.M1:癌症已经扩散到一个或者多个远处部位。远处部位包括其它肺叶、超出以 上 N 分期里所提及的淋巴结、其它器官或者组织,比如肝、骨或者脑。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编组:一旦 T、N 和 M 分期明确了,这些信息结合后(分期 编组)就能明确综合分期 0、I、II、III 或者 IV 期(见表 1)。分期比较低的 病人生存前景比较良好。 3、非小细胞肺癌的 97 年分期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最常用的 TNM 分期如下: 原发肿瘤(T) Tis:原位癌。 T1:肿瘤小于 3cm,没有扩散到脏层胸膜,并且没有影响到主要支气管。&&&&T2:具有以下一个或者多个特征:大于 3cm;累及主要支气管,但距离隆突超过 2cm;已经扩散到脏层胸膜;癌症部分阻塞了气道,但没有造成全肺萎陷或者肺 炎 T3:具有以下一个或者多个特征:扩散到胸壁、膈肌、纵隔胸膜或者壁层心包; 累及一侧主支气管, 距隆突少于 2cm 但不包含隆突。已经长入气道足以造成全肺 萎陷或者全肺炎。 T4:具有以下一个或者多个特征:扩散到纵隔、心脏、气管、食管,脊柱或者隆 突;同一个肺叶里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肿瘤结节;有恶性胸水或恶性心包积液。 淋巴结(N) N0:无淋巴结转移 N1: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和(或)肺门淋巴结;肿瘤直接侵犯肺内淋巴结。 N2:转移至同侧纵隔或隆嵴下淋巴结。 N3:累及同侧或对侧锁骨上淋巴结,和(或)累及对侧肺门或者纵隔淋巴结。 远处转移(M)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 0 期 Tis N0 M0 IA 期 T1 N0 M0 IB 期 T2 N0 M0 IIA 期 T1 N1 M0 IIB 期 T2 N1 M0 或 T3 NO MO IIIA 期 T3 N1 M0 或 T1-3 N2 M0 IIIB 期 T4 任何 N M0 或 任何 T N3 M0&&&&IV 期 任何 T 任何 N M1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美国退伍军人医院,1973)局限期:肿瘤限于一侧胸腔内及其区域淋巴结,包括双侧肺门淋巴结、双侧纵隔 淋巴结、 双侧锁骨上淋巴结。 同侧胸水不论细胞学是否阳性, 左侧喉返神经受累,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也列入局限期。 局限期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肿瘤局限于一个可 接受的放射野所能包括的范围。 广泛期:肿瘤超出上述范围,不能被一个射野所包括 。心包、双侧肺间质受累 属广泛期。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分期法比较简单,在将 SCLC 粗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之后, 还需要结合 TNM 分期。&&&&乳腺癌的分期T(tumor):表示原发肿瘤累及范围。临床分期须经体格检查或乳腺 X 线摄影, 测其最长径和与其垂直的最长径。病理分期时,如一个肿瘤含原位癌和浸润性癌 两种成分,肿瘤体积按浸润成分大小计算。 N(node):表示区域淋巴结受累犯与否的状态。 M(metastases):表示远处转移的有无。 治疗前的临床分期以 TNM 表示。手术后的病理学分期则以 pTNM 表示,pT 需对整 个原发瘤及周围相应“正常组织”进行足够范围的组织学检查来确定;pN 需有 足够数量的淋巴结被清除并经病理学检查;pM 则需有较可靠的影像学诊断甚至 组织病理学证实。pTNM 可提供最确切的疾病程度的资料,供预测预后并据此设 计术后治疗策略。 同侧同时发生的原发性多发乳腺癌, 应按其中体积最大者定 T。 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原发性乳腺癌,应分别单独进行分期。 以下即为第六版 AJCC 乳腺癌 TNM 分期: 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查出 Tis 原位癌 Tis(DCIS) 导管原位癌 Tis(LCIS) 小叶原位癌 Tis(Paget) 不伴肿瘤的乳头派杰氏病 注:伴有肿块的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 T1 肿瘤最大直径≤2cm T1mic 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 T1a 肿瘤最大直径>0.1cm,≤0.5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0.5cm,≤1.0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1.0cm,≤2.0cm T2 肿瘤最大直径>2.0cm,≤5.0cm T3 肿瘤最大直径>5.0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胸胸壁或皮肤胸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 但不包胸胸肌) T4a 侪**?胸壁 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破或卫星状结节 T4c T4a 和 T4b 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N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例如已被切除)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转移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无证 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转移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 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或有临床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淋 巴结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 区域淋巴结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手术未包括该部位或过去已切除) pN0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对孤立肿瘤细胞另行检查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阴性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灶≤0.2mm pN0(mol-)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阴性 pN0(mol+)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阳性 pN1mi 存在微转移,最大径&0.2mm,≤2.0mm pN1 同侧 1-3 个腋淋巴结转移, 或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 而 临 床不明显 pN1a 同侧 1-3 个腋淋巴结转移 pN1b 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1c 同侧 1-3 个腋淋巴结转移,同时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 移, 而临床不明显 pN2 4-9 个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 结无转移 pN2a 4-9 个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 pN2b 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3 10 个或 10 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腋淋巴 结转移的情况下伴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3 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 或 有临床阴性而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a 10 个或 10 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或 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pN3b 3 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前哨淋巴结活检镜下内乳 淋巴结转移 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Mx 有无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说明: 1.临床明显:指通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发现; 2.pN 分类依据腋淋巴结清扫结果,此前可有、可无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只进 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而其后未行腋淋巴结清扫,以(sn)表示前哨淋巴结,如 pN0(i+)(sn); 3.孤立肿瘤细胞指单个肿瘤细胞或小于 0.2mm 的小细胞团, 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分 子技术发现,并经常规组织学鉴定,孤立肿瘤细胞不一定显示转移活性,如增殖 或间质反应。 4.临床不明显: 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 (除外淋巴核素显象) 不能发现的情况。 临床分期: 0期 I期 ⅡA 期Tis TI TO T1 T2NO NO N1 Nl N0 Nl T3 N0 N2 T1 T2 T3 N2 N2 N1~2 N0 N1 T4 N2 N3 任何 N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ⅡB 期 ⅢA 期T2 T0ⅢB 期 T4 ⅢC 期 Ⅳ期T4任何 T 任何 T&&&&食管癌1、国际标准第 7 版分期(2009) T 分级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高度不典型增生(腺癌无法确定原位癌) T1a 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 T1b 肿瘤侵及黏膜下层 T2 肿瘤侵及固有肌层 T3 肿瘤侵及纤维膜 T4a 肿瘤侵及胸膜、心包、膈肌 T4b 肿瘤侵及其他邻近器官 N 分级*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确定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1~2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3~5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6~9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3 ≥10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 AJCC 建议清扫淋巴结总数不少于 12 个,并应记录清扫的区域淋巴结总数 M 分级# Mx 远处转移无法确定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 锁骨上淋巴结和腹腔动脉干淋巴结不属于区域淋巴结,而为远处转移 食管癌国际分期标准第 7 版(2009)的 TNM 分期 注:H 分级(癌细胞类型) H1 鳞癌 H2 腺癌 G 分级(细胞分化程度) G1 高分化癌 G2 中分化癌 G3 低分化癌 G4 未分化 2、国际标准第六版(2002 版) 食管癌的 T 分级标准: TX:原发肿瘤不能测定&&&&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粘膜内癌 T1:肿瘤侵及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 T2:肿瘤侵及肌层T3:肿瘤侵及食管纤维膜 T4:肿瘤侵及邻近器官食管癌的 N 分级标准: Nx: 区域内淋巴结不能测定 N0:无远处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的 M 分级标准: Mx:远处转移不能测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胸上段食管癌: M1a 颈淋巴结转移 M1b 其它远处转移 胸中段食管癌: M1a 没有应用 M1b 非区域淋巴结发生转移,和(或)其它远处转移 胸下段食管癌: M1a 腹腔动脉淋巴结转移 M1b 其它远处转移 食管癌 TNM 分期标准: 0 期 Tis N0 M0 I 期 T1 N0 M0 IIA 期 T2 N0 M0 ;T3 N0 M0 IIB 期 T1 N1 M0 ;T2 N1 M0 III 期 T3 N1 M0 ;T4 Any IVA 期 Any T Any N M1a IVB 期 Any T Any N M1b&&&&大肠癌的分期1、Dukes 分期 Ⅰ期(Dukes A 期): A0 期:癌局限于粘膜 。 A1 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 A2 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 期): 病变侵及浆膜,或周围组织和器官,但尚可一并切除。 Ⅲ期(Dukes C 期): C1 期:伴病灶附近淋巴转移(指肠壁旁或边缘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C2 期:伴供应血管和系膜切缘附近的淋巴结转移。 Ⅳ期(Dukes D 期): D1 期:伴远处脏器转移(如肝、肺、骨、脑等处转移)。 D2 期:伴远处淋巴转移(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或供应血管根部淋 巴结广泛转移无法全部切除者。 D3 期:伴腹膜广泛扩散,无法全部切除者。 D4 期:病变已广泛浸润邻近器官无法切除者。 2、TNM 分期 原发肿瘤(T)分期: TX:原发肿瘤无法估计。 T0:临床未发现肿瘤。 Tis:原位癌。 T1:肿瘤侵及粘膜下。 T2:肿瘤侵及肌层。 T3:肿瘤穿透肌层至浆膜下或至无腹膜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穿透脏器或直接侵犯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分期: NХ :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结肠或直肠周围有 1~3 个淋巴结转移。 N2:结肠或直肠周围有≥4 个淋巴结转移。 N3:任何直肠上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Х :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胃癌的分期1 胃癌的国际 AJCC 分期 原发肿瘤(T) ?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 Tis:原位癌:上皮内癌没有侵犯粘膜层 ? T1:肿瘤侵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 ? T2:肿瘤侵及粘膜肌层或浆膜下层* ? T2a:肿瘤侵及粘膜肌层 ? T2b:肿瘤侵及浆膜下层 ? T3:肿瘤穿透浆膜层(脏层腹膜) ,没有侵犯邻近结构**,胸 ? T4:肿瘤侵犯邻近结构**,胸* 肿瘤穿透粘膜肌层,侵犯胃肠韧带或胃肝韧带,或侵及网膜,但没有穿透脏层 腹膜,分期为 T2。如果穿透包裹胃韧带或网膜的脏层腹膜,分期为 T3。** 胃的邻近结构包括脾、横结肠、肝、横膈、胰腺、腹壁、肾上腺、肾脏、小 肠和腹膜后。 胸 胃壁内浸润十二指肠或食管,应依据受侵部位的浸润深度进行分期。区域淋巴结(N) ?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1:1 ~6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 N2:7 ~15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 N3:15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 如果所有受检淋巴结均为阴性,不论清扫和受检淋巴结的总数,均可标明为 pN0。远处转移(M) ?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 M0:无远处转移 ? M1:有远处转移AJCC 分期&&&&0 期 Tis N0 M0 IA 期 T1 N0 M0 IB 期 T1 N1 M0 /T2a~2b N0 M0 II 期 T1 N2 M0 /T2a~2b N1 M0 /T3 N0 M0 IIIA 期 T2a~2b N2 M0 /T3 N1 M0 /T4 N0 M0 IIIB 期 T3 N2 M0 IV 期 T4 Nany M0 /T1~3 N3 M0 /Tany Nany M1 2 日本胃癌协会的分期 1962 年日本胃癌研究协会发表了胃癌研究规范的第 1 版。分期由浆膜层浸润的 范围(S 期),依赖于原发灶位置的受累淋巴结的部位(N 期),以及远处转移 的范围和位置(M,H,P 期分别对应远处转移、肝和腹膜疾病)。在其第 12 版 中,总体规范将 S 期改为 T 期系统,相当于 UICC 系统的 T 期。JGCA 分期法将所 有的区域淋巴结站编上序号, 根据原发肿瘤的位置分成 3 层。如此细致的进行淋 巴结分级是为了指导手术决定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部位, 以便根据原发胃癌的位 置和浸润的深度将任何有可能受累的淋巴结切除。在 JGCA 分期法最近的版本中 有许多改变, 比如 EMR 的规则、 残胃癌的分期, 以及腹膜细胞学已被纳入分期中。 从外科角度来看, 最新版本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对淋巴结分期的修订,根据对胃内 不同位置肿瘤的不同占位淋巴结清除效果的详细研究,淋巴结组由以前的 4 层 (N1~N4)改为 3 层(N1~N3)。一些特定肿瘤位置的胃周淋巴结,不再被归为 区域淋巴结,而被归入远处转移的位点(M),这是因为这些淋巴结的受累很少 见,而且如果发生,说明预后不良。1 个例子就是胃窦癌中的第 2 组淋巴结(贲 门左区)的受累。目前,D2 切除可以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的手术治疗方式。D3 切除是一种研究性治疗,不是标准治疗。&&&&肝癌的分期1、肝癌的 1977 年国内分期 Ⅰ期:1 或 2 个、〈5cm、在 1 叶,无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胆管癌栓),无 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肝功能 Child 分级 A 级,对应分期:1977 年Ⅰ,TNM Ⅰ、Ⅱ; Ⅱa 期:1 或 2 个、5-10cm、在 1 叶或&5cm、在 2 叶,无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 胆管癌栓),无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肝功能 Child 分级 A 或 B 级; Ⅱb 期:1 或 2 个、&10cm,或 3 个、&10cm、在 1 叶,或 1 或 2 个、5-10cm、在 2 叶,无或分支有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胆管癌栓),无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 无远处转移,肝功能 Child 分级 A 或 B 级,对应分期:1977 年Ⅱ,TNM ⅢA; Ⅲ期:癌结节〉3 个,或&10cm,或在 2 叶,1 或 2 个、&10cm、在 2 叶,门静脉主 干有癌栓,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有远处转移,肝功能 Child 分级 C 级,对 应分期:1977 年Ⅲ,TNM ⅢB、ⅣA、ⅣB 2、原发性肝癌的 2002 年 AJCC 国际分期 原发肿瘤(T) ?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 T1:孤立的肿瘤,没有血管浸润 ? T2:孤立的肿瘤,有血管浸润,或多个肿瘤但≤5 cm ? T3:多个肿瘤&5 cm,或肿瘤侵及门静脉或肝静脉的主要分支 ? T4:肿瘤直接侵犯除胆囊外的邻近器官或有脏层腹膜穿孔 区域淋巴结(N) ?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指肝门淋巴结, 如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静脉和门静脉周的淋巴结, 也包括沿 下腔静脉、 肝静脉和门静脉的淋巴结。 除此外任何淋巴结转移均应视为远处转移, 分期为 M1。膈下淋巴结转移分期也应为 M1。 远处转移(M) ?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 M0:无远处转移 ? M1:有远处转移 远处转移多见于骨和肺。肿瘤可以穿透肝包膜侵犯邻近器官,如肾上腺、横膈和 直肠,或破 裂导致急性出血和腹膜癌种植。 AJCC 分期 I 期 T1 N0 M0 II 期 T2 N0 M0 IIIA 期 T3 N0 M0 IIIB 期 T4 N0 M0 IIIC 期 任何 T N1 M0 IV 期 任何 T 任何 N M1&&&&3、肝癌的巴塞罗那分期 HCC 分期 A-C 分期 0 Okuda1-2; C Child A-B; PST0 极早期 0 单发&2cm 原位癌 单发 门脉压 胆红素 早期 A PS 0-2 中期 B 晚期 C 门脉浸润 N1, M1 PST1-2 PS &2 终末期 D Child C Okuda3分期 D单发或多发肿瘤 多发结节 &3cm PST 0 数量≤3PST 0 正常 升高→ 伴发疾病 无 有 手术切除 肝移 PEI/RF 植 治愈性治疗(30%) 5 年生存率 50%~70%化疗栓塞新药* 对症支持治疗 30%随机对照试验 30% 3 年生存率 20%~40%&&&&胆囊癌的分期1、Nevein 与 Maron 根据侵犯胆囊壁的深度及扩散范围所作的分期,1976 Ⅰ期: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内,即原位癌。 Ⅱ期:侵及肌层。 Ⅲ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 Ⅳ期:侵及胆囊壁全层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 Ⅴ期:直接侵及肝脏或转移至其他脏器或远处转移 2、TNM 分期 T1 :肿瘤侵犯胆囊壁。 T1a:肿瘤侵犯粘膜。 T1b:肿瘤侵犯肌肉组织。 T2:肿瘤侵犯肌层及周围组织。 T3:浆膜和(或)1 个器官被累及(肝脏浸润≤2cm)。 T4:2 个或多个器官累及,或肝脏肿块&2cm。 N1a:胆管、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 N1b: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2002 年 AJCC 鼻腔和鼻窦肿瘤分期方案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3.1.1 上颌窦 T1 肿瘤局限于上颌窦粘膜,无骨质浸蚀或破坏 T2 肿瘤导致骨浸蚀或破坏,包括侵入硬腭或中鼻道,除外侵犯上颌窦后壁和 翼板。 T3 肿瘤侵犯下列任何一个部位:上颌窦后壁骨质、皮下组织、眶底或眶内侧 壁、翼窝、筛窦 T4a 肿瘤侵犯前部眼眶内容物、颊部皮肤、翼板、颞下窝、筛板、蝶窦或额窦 T4b 肿瘤侵犯下列任何一个部位:眶尖、硬脑膜、脑、颅中窝、除三叉神经上 颌支(V2)以外的脑神经、鼻咽部或斜坡 3.1.2 鼻腔和筛窦 T1 肿瘤限定于一个亚区,伴有或不伴有骨质侵犯 T2 肿瘤侵犯单一区域内的两个亚区或扩展至累及鼻筛窦复合体内的一个邻近 区域, 伴有或不伴有骨质侵犯 T3 肿瘤扩展侵犯眼眶的内侧壁或底壁、上颌窦或筛板 T4a 肿瘤侵犯下列任何一个部位:前部眼眶内容物、鼻部或颊部皮肤、最小限 度的延伸至前颅窝、翼板、蝶窦或额窦 T4b 肿瘤侵犯下列任何一个部位:眶尖、硬脑膜、脑、颅中窝、除(V2)以外 的脑神经、鼻咽部或斜坡&&&&3.2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转移于同侧单个淋巴结,最大径≤3cm N2 转移于同侧单个淋巴结,最大径〉3cm≤6cm;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 径≤6cm;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2a 转移于同侧单个淋巴结,最大径〉3cm≤6cm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3 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3.3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4 分 期 0 期 Tis N0 M0 I 期 T1 N0 M0 II 期 T2 N0 M0 III 期 T3 N0 M0 T1 N1 M0 T2 N1 M0 T3 N1 M0 IVA 期 T4a N0 M0 T4a N1 M0&&&&T1 N2 M0 T2 N2 M0 T3 N2 M0 T4a N2 M0 IVB 期 T4b 任何 N M0 任何 T N3 M0 IVC 期 任何 T 任何 N M1 5 组织病理学类型 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本分期指南可用于所有类型的癌。不包括非上皮肿瘤, 如淋巴组织、软组织、骨和软骨的肿瘤。诊断需经病理学确认。推荐使用鳞癌的 组织病理学分级。分级是主观的且又用数字形式进行表达(如高分化、中分化和 低分化),这依赖于与该部位的鳞状上皮接近的程度或偏离的程度。也推荐对原 发肿瘤浸润深度和是否存在血管侵犯和神经周围的侵犯进行可行的评估。 尽管肿 瘤的分级不能进入肿瘤的分期, 但应予纪录。对任何切除淋巴结标本的病理学描 述应包括大小、数目、被侵犯淋巴结的位置和是否存在淋巴结外扩展。 6 组织学分级(G) GX 分级无法评价 G1 高分化 G2 中分化 G3 低分化 7 预后因素 除前述 TNM 因素的重要性外, 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无疑影响治疗结果。持续地暴 露于致癌因素,如酒精和吸烟,或许对病人的结局产生不良的影响。 2002 年 AJCC 鼻腔和鼻窦肿瘤分期方案较上一版本进行了较多的修改主要为:① 在分期系统中增列一个新的部位。除上颌窦外,鼻筛窦复合体被作为第二个部位 进行描述,在这一部位中包含鼻腔和筛窦两个区域。②鼻腔区域被进一步分为 4 个亚区:鼻中隔、底壁、侧壁和鼻前庭。筛窦区域分为 2 个亚区:左侧和右侧。 ③筛窦病变的 T 分期进行修订, 以反映鼻筛窦肿瘤,并且增加了 T 分期的适当的 描述。④对上颌窦,T4 病变被分成为 T4a(可切除)和 T4b(不可切除),导致&&&&IV 期分为 IVA 期、IVB 期和 IVC 期。 1 解剖学 1.1 原发部位 上颌窦癌是最常见的鼻腔鼻窦恶胸胸胸。筛窦和鼻腔癌发病率相当,但均较上颌 窦癌少见的多。蝶窦和额窦肿瘤罕见。 癌的发生部位和上颌窦内粘膜病变的范围具有预后意义。在历史上,采用通过内 眦到下颌角的联线(Ohngren 线)将上颌窦分为前下部分(下部结构)和后上部 分(上部结构),发生于下部结构的癌预后较好,发生于上部结构者预后差。后 上部位的癌效果差,表现在肿瘤早接近于至关重要的结构,包括眼、颅底、翼板 和颞下窝。 为分期的目的,鼻筛窦复合体被分为 2 个部分:鼻腔和筛窦。筛窦进一步被分为 2 个亚区:由鼻中隔将其分为左侧和右侧。鼻腔被分为 4 个亚区:鼻中隔、底壁、 侧壁和前庭。 1.2 区域淋巴结 来自鼻腔鼻窦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当少见。晚期上颌窦癌,特别是蔓延超出窦 壁侵入包括颊部软组织、上齿槽、腭和颊粘膜等邻近结构者可累及颊、下颌下、 颈静脉上淋巴结,偶尔累及咽后淋巴结。筛窦癌很少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当只 有一侧颈部受累,应考虑为同侧。双侧颈淋巴结转移可发生于晚期原发癌,特别 是原发肿瘤超越中线者。 在临床评估中, 须测量淋巴肿块的大小。多数直径超过 3cm 的肿块并非单一的淋 巴结,而是融合的淋巴结或颈部软组织肿瘤。临床阳性淋巴结分为 3 类:N1、N2 和 N3,a、b 和 c 亚组的应用虽不是必须的,但为推荐的。中线淋巴结认为系同 侧淋巴结。 除对 N 分级的组成部分进行描述外,还需对受累淋巴结在颈部的水平 进行描述。 对疾病的范围进行纪录必须作病理学检查。影像学研究显示不规则的 毛刺边缘或累及结间脂肪导致失去正常的卵圆形的形态强烈提示淋巴结外肿瘤 扩散。 迄今尚无影像学研究手段可以确定区域淋巴结内的微转移灶,或区分小的 反应性淋巴结和没有出现中心放射影像不均一性的小的恶性淋巴结。 为进行 pN 分级,选择性颈清扫术要常规包括 6 个或更多的淋巴结,根治性或改 良根治性颈清扫术要包括 10 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对较少数量的淋巴结进行病理 学检验为阴性时,仍归于 pN0。 1.3 远处转移、远处转移常发生于肺,偶尔可转移至骨骼。&&&&鼻咽癌的分期1、鼻咽癌的 2008 国内分期 T 分期 T1 局限于鼻咽 T2 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T3 侵犯颅底、翼内肌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肌间隙、颅内(海绵窦、脑膜 等) N 分期 N0 影像学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证据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Ⅴa 区淋巴结转移且直径≤3 cm N2 双侧Ⅰb、Ⅱ、Ⅲ、Ⅴa 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3 cm,或淋巴结包膜 外侵犯 N3 Ⅳ、Ⅴb 区淋巴结转移 M 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Ⅰ期 T1N0M0 Ⅱ期 T1N1a~1bM0,T2N0~1bM0 Ⅲ期 T1~2N2M0,T3N0~2M0 Ⅳa 期 T1~3N3M0,T4N0~3M0&&&&Ⅳb 期 任何 T、N 和 M1 2、2002 年 AJCC 鼻咽癌 TNM 分期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鼻咽区 T2 肿瘤侵及软组织 T2a 肿瘤侵及口咽和/或鼻腔,无咽旁受侵 T2b 咽旁受侵* T3 肿瘤侵及骨和/或副鼻窦 T4 肿瘤侵及颅内和/或颅神经、颞下窝、下咽、眶或咀嚼肌间隙受侵 注:*咽旁受侵表示肿瘤向后外侵润深度超过咽颅底筋膜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单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转移淋巴结位于锁骨上窝以上* N2 双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转移淋巴结位于锁骨上窝以上* N3 转移淋巴结*直径&6cm 和/或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 N3a 淋巴结直径&6cm N3b 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 注:*中线淋巴结认为是同侧淋巴结 **锁骨上区或窝与鼻咽癌分期有关。HO 最初将其描述为三角区,三角区的三 个界点为:(1)锁骪**?骨端上缘;(2)锁骨外侧端(肩峰端)上缘;(3)颈 肩汇合点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0期 Tis N0 M0 Ⅰ期 T1 N0 M0 ⅡA 期 T2a N0 M0 ⅡB 期 T1 N1 M0 T2 N1 M0 T2a N1 M0 T2b N0 M0 T2b N1 M0 Ⅲ期 T1 N2 M0&&&&T2a N2 M0 T2b N2 M0 T3 N0 M0 T3 N1 M0 T3 N2 M0 ⅣA 期 T4 N0 M0 T4 N1 M0 T4 N2 M0 ⅣB 期 任何 T N3 M0 ⅣC 期 任何 T 任何 N M1 3、国内 92 福州分期 T1 局限于鼻咽腔内 T2 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SO 线以前 T3 咽旁间隙 SO 线以后、颅底、翼腭窝、单一前组或后组颅神经损害 T4 前后组颅神经同时受损、副鼻窦、海绵窦、眼眶、颞下窝 ● SO 线为茎突至枕骨大孔中线后缘的连线,上下颈部的分界线为环状软骨下缘 N0 为扪及肿大淋巴结 N1 上颈部淋巴结直径小于 4cm ,活动 N2 下颈部淋巴结,或直径 4 - 7cm 或活动受限 N3 锁骨上区淋巴结,或直径大于 7c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分期 Ⅰ T1N 0M 0 Ⅱ T2N0 -1M 0, T1-2N 1M 0 Ⅲ T3N0 -2M 0, T1-3N 2M 0 Ⅳ a T4N0 -3M 0, T1-4N 3M 0 Ⅳ b 任何 T 、任何 N , M1&&&&2002 年 AJCC 下咽癌 TNM 分期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下咽的一个解剖亚区并且最大径≤2cm T2 肿瘤侵犯超过下咽的一个解剖亚区或邻近解剖区, 或最大径&2cm,但≤4cm, 无半喉固定 T3 肿瘤最大径&4cm 或半喉固定 T4a 肿瘤侵犯甲状/环状软骨、舌骨、甲状腺、食管或中央区软组织* T4b 肿瘤侵犯椎前筋膜,包绕颈动脉或累及纵隔结构 注:*中央区软组织包括喉前带状肌和皮下脂肪。 区域淋巴结(N)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 N2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但≤6cm;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 大径均≤6cm; 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均≤6cm N2a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但≤6cm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均≤6cm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均≤6cm N3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0期 Tis N0 M0 Ⅰ期 T1 N0 M0 Ⅱ期 T2 N0 M0 Ⅲ期 T3 N0 M0 T1 N1 M0 T2 N1 M0 T3 N1 M0 ⅣA 期 T4a N0 M0 T4a N1 M0 T1 N2 M0 T2 N2 M0&&&&T3 N2 M0 T4a N2 M0 ⅣB 期 T4b 任何 N M0 任何 T N3 M0 ⅣC 期 任何 T 任何 N M1&&&&脑胶质瘤 一 国际分类Ⅰ、神经上皮性肿瘤 一.星形细胞肿瘤 1、弥漫性星形细胞瘤(Ⅱ) 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Ⅱ) 原浆型星形细胞瘤(Ⅱ) 肥胖型星形细胞瘤(Ⅱ) 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 3、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Ⅳ) 巨细胞型胶质母 细胞瘤(Ⅳ) 胶质肉瘤(Ⅳ) 4、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Ⅰ)5、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Ⅱ) 6、室管 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Ⅰ) 二.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 1、少突胶质细胞瘤(Ⅱ) 2、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Ⅲ) 三.混合性胶质瘤 1、少突星形细胞瘤(Ⅱ) 2、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Ⅲ) 四.室管膜肿瘤 1、室管膜瘤(Ⅱ) 富细胞型(Ⅱ) 乳头状型(Ⅱ) 透明细胞型(Ⅱ) 伸展 细胞型(Ⅱ) 2、间变性室管膜瘤(Ⅲ) 3、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Ⅰ) 4、室管膜下瘤(Ⅰ) 五.脉络丛肿瘤 1、脉络丛乳头状瘤(Ⅰ) 2、脉络丛癌(Ⅲ) 六.不明起源的神经胶质肿瘤 1、星形母细胞瘤 2、大脑神经胶质瘤病(Ⅲ) 3、三脑室脊索瘤样胶质瘤(Ⅱ) 七.神经元和混合神经元-胶质肿瘤 1、神经节细胞瘤(Ⅰ) 2、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Ⅰ) 3、促纤维增生性幼稚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细胞胶质瘤(Ⅰ) 4、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Ⅰ) 5、神经节细胞胶质瘤(Ⅰ-Ⅱ) 6、间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Ⅲ) 7、中枢性神经细胞瘤(Ⅱ) 8、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Ⅰ-Ⅱ) 9、终丝副神经节瘤(Ⅰ) 八.成神经细胞肿瘤 1、嗅神经母细胞瘤(感觉神经母细胞瘤) 2、嗅神经上皮瘤 3、肾上腺和交感 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 九.松果体实质肿瘤 1、松果体细胞瘤(Ⅱ) 2、松果体母细胞瘤(Ⅳ) 3、中等分化的松果体实质 肿瘤(Ⅲ) 十.胚胎性肿瘤 1、髓上皮瘤(Ⅳ) 2、室管膜母细胞瘤(Ⅳ) 3、髓母细胞瘤(Ⅳ) 促纤维 增生型髓母细胞瘤(Ⅳ) 大细胞型髓母细胞瘤(Ⅳ) 髓母肌母细胞瘤(Ⅳ) 黑 色素型髓母细胞瘤(Ⅳ) 4、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Ⅳ) 神经母 细胞瘤(Ⅳ) 神经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Ⅳ) 5、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肌样 肿瘤(Ⅳ)&&&&Ⅱ、外周神经肿瘤 一.雪旺细胞瘤(神经鞘瘤)(Ⅰ) 1、富细胞型(Ⅰ) 2、丛状型(Ⅰ) 3、黑色素型(Ⅰ) 二.神经纤维瘤(Ⅰ) 丛状型(Ⅰ) 三.神经束膜瘤(Ⅰ) 1、神经内神经束膜瘤(Ⅰ) 2、软组织神经束膜瘤(Ⅰ) 四.恶性外周性神经鞘膜瘤(MPNST)(Ⅲ-Ⅳ) 1、上皮样型(Ⅲ-Ⅳ) 2、MPNST 伴间叶性和/或上皮样分化(Ⅲ-Ⅳ) 3、黑色素型(Ⅲ-Ⅳ) 4、黑色素砂样瘤(Ⅲ-Ⅳ) Ⅲ、脑膜肿瘤 一.脑膜皮细胞肿瘤 脑膜瘤 1、脑膜皮型脑膜瘤(Ⅰ) 2、纤维型(成纤维型)脑膜瘤(Ⅰ) 3、过渡型(混 合型)脑膜瘤(Ⅰ) 4、沙粒型脑膜瘤(Ⅰ) 5、血管瘤型脑膜瘤(Ⅰ) 6、微囊型脑膜瘤(Ⅰ) 7、 分泌型脑膜瘤(Ⅰ) 8、富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Ⅰ) 9、移行型脑膜瘤(Ⅰ) 10、透明细胞型脑 膜瘤(Ⅱ) 11、脊索瘤样型脑膜瘤(Ⅱ) 12、非典型脑膜瘤(Ⅱ) 13、乳头状瘤型脑膜 瘤(Ⅲ) 14、横纹肌样型脑膜瘤(Ⅲ) 15、间变性(恶性)脑膜瘤(Ⅲ) 二.间叶性非脑膜皮肿瘤 1、脂肪瘤(Ⅰ) 2、血管脂肪瘤(Ⅰ) 3、蛰伏脂瘤(Ⅰ) 4、脂肉瘤(颅内) (Ⅳ) 5、单发纤维性肿瘤(Ⅰ) 6、纤维肉瘤(Ⅳ) 7、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Ⅳ) 8、平滑肌瘤(Ⅰ) 9、平滑肌肉瘤(Ⅳ) 10、横纹肌瘤(Ⅰ) 11、横纹肌肉瘤(Ⅳ) 12、软骨 瘤(Ⅰ) 13、软骨肉瘤(Ⅳ) 14、骨瘤(Ⅰ) 15、骨肉瘤(Ⅳ) 16、骨软 骨瘤(Ⅰ) 17、血管瘤(Ⅰ) 18、上皮样血管内皮瘤(Ⅱ) 19、血管外皮细胞瘤(Ⅱ-Ⅲ) 20、血管肉瘤(Ⅳ) 21、卡波西(Kaposi)肉 瘤(Ⅳ) 三.脑膜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病变 1、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生 2、黑色素细胞瘤 3、恶性黑色素瘤 4、脑膜黑色素 瘤病 四.不明组织源性肿瘤 血管网状细胞瘤(Ⅰ) Ⅳ、淋巴瘤和造血组织肿瘤 1.恶性淋巴瘤 2.浆细胞瘤 3.颗粒细胞肉瘤 Ⅴ、生殖细胞肿瘤 1.胚生殖细胞瘤 2.胚胎癌 3.卵黄囊瘤 4.绒毛膜上皮癌 五.畸胎瘤 1、成熟型 2、未成熟型 3、畸胎瘤恶性变 六.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Ⅵ、鞍区肿瘤 一.颅咽管瘤(Ⅰ) 1、成釉细胞瘤型(Ⅰ) 2、乳头状型(Ⅰ)&&&&二.颗粒细胞瘤 Ⅶ、转移瘤(Ⅰ) 二、国内分类 我国学者习惯上根据脑瘤的组织起源分类为: 1、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 2、脑瘤起源的肿瘤以及与脑膜相关的间叶组织肿瘤; 3、脑神经的 Schwan 细胞起源的肿瘤; 4、血管成分起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 5、淋巴组织和造血组织起源的肿瘤; 6、胚生殖细胞衍化的肿瘤; 7、垂体前叶组织衍化的肿瘤; 8、转移化肿瘤; 9、发育障碍形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 也有将病理特征与临床相结合分类,脑瘤的病理分类为: 1、胶质细胞瘤,占脑瘤的 45%,居脑瘤之首; 2、脑膜瘤,占脑瘤的 15%左右; 3、垂体腺瘤,新近报道发病率为 15%~20%,多位于垂体前叶; 4、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 10%左右; 5、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10%; 6、其他少见瘤如脂肪瘤、淋巴瘤、黑色素瘤; 7、颅内转移瘤,占颅内肿瘤的 12%左右。侵蚀入颅内者最常见是鼻咽癌。 三、恶性度分级 O 级:是单纯扩张性(脑外)的肿瘤,全摘后可得到痊愈。有神经鞘瘤、脑膜瘤 颅咽管瘤、垂体腺癌、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和脂肪瘤。&&&&Ⅰ级:是良性特征的脑内肿瘤,许多病例全摘肿瘤后可得以痊愈。有成胶质母 细胞瘤(小脑)、脑室内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瘤和颞叶基部神 经节细胞瘤。 Ⅱ级:是亚良性肿瘤,肿瘤切除后可以再生存 3~5 年。有少突胶质细胞瘤、星 形细胞瘤、其他亚型的神经节细胞瘤和大脑半球的室管膜瘤。 Ⅲ级:是一亚恶性肿瘤,肿瘤切除后可以再生存 1~3 年。有恶性少突胶质细胞 瘤、恶性星形细胞瘤、恶性神经节细胞瘤、恶性脑膜瘤、松果体瘤。 Ⅳ级:是高度恶性肿瘤,术后生存期 6~12 月。有髓母细胞瘤(包括视网膜母细 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和原发性肉瘤。&&&&大肠癌的分期1、Dukes 分期 Ⅰ期(Dukes A 期): A0 期:癌局限于粘膜 。 A1 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 A2 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 期): 病变侵及浆膜,或周围组织和器官,但尚可一并切除。 Ⅲ期(Dukes C 期): C1 期:伴病灶附近淋巴转移(指肠壁旁或边缘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C2 期:伴供应血管和系膜切缘附近的淋巴结转移。 Ⅳ期(Dukes D 期): D1 期:伴远处脏器转移(如肝、肺、骨、脑等处转移)。 D2 期:伴远处淋巴转移(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或供应血管根部淋 巴结广泛转移无法全部切除者。 D3 期:伴腹膜广泛扩散,无法全部切除者。 D4 期:病变已广泛浸润邻近器官无法切除者。 2、TNM 分期 原发肿瘤(T)分期: TX:原发肿瘤无法估计。 T0:临床未发现肿瘤。 Tis:原位癌。 T1:肿瘤侵及粘膜下。 T2:肿瘤侵及肌层。 T3:肿瘤穿透肌层至浆膜下或至无腹膜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穿透脏器或直接侵犯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分期: NХ :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结肠或直肠周围有 1~3 个淋巴结转移。 N2:结肠或直肠周围有≥4 个淋巴结转移。 N3:任何直肠上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Х :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淋巴瘤的分期1970 年举行的 Ann Arbor 会议所建议: Ⅰ期 病变仅累及单一的区域淋巴结。 ⅠE 期 病变仅侵及淋巴结以外的单一器官。 Ⅱ期 病变累及横膈同侧 2 个以上的区域淋巴结。 ⅡE 期 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隔同侧 1 个以上的区域淋巴结。 Ⅲ期 横膈两侧淋巴结受侵犯。 ⅢE 期 淋巴结以外某一器官受累,加上横膈两侧淋巴结受累。 Ⅳ期 病变已侵犯多处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部位,如累及肺、肝及骨髓。 另外,分期还可按症状分为 A、B 两类,即:A: 无症状。B 发热、盗汗半 年内体重减轻超过 10%。 巨大病变以“X”表示, 巨大肿块的标准是单个淋巴绪数个融合淋巴结了大 直径等于或大于 10cm 作为巨大肿块。腹部巨大肿块的定义是单个淋巴结或数个 融合的淋巴结在 CT、MRI、淋巴造影、B 超显象上最大直径等于或大于 10cm。纵 隔巨大肿块的定义是在后前位 X 片上,纵隔肿块的最大直径等于或大于在胸椎 5/6 水平的胸腔内径的 1/3。 由有病变的淋巴结直接而有限地播散至横膈同侧邻近的淋巴外组织,称结 外播散。局限性结外病变以“E”表示。广泛性结外病变作为Ⅳ期。&&&&前列腺癌的分期Whitmore 临床分期法及在欧洲由国际抗癌联合会(VICC)制订的 TNM 分期法,它分 为 A、B、C、D 四期。 (1)A 期疾病:A 期病灶完全局限于前列腺内,无局部或远处播散,临床上不易查 出。 只能由病理学通过对尸体解剖、前列腺增生摘除标本或活检标本的检查作出 诊断。病灶局限且细胞分化良好,生长较为缓慢,肛诊检查不能触及结节,临床 无转移病变,此期约占前列腺癌的 9%。前瞻性及回顾性研究表明 A 期预后一般 很好,大多数患者在有生之年不进展到临床癌或隐蔽癌。 (2)B 期病变:B 期病灶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多为在直肠指诊时发现的前列腺的 单个结节,没有远处转移的征象。必须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确诊。B 期为前列腺癌发展过程中较短暂的时期,故临床发现病例较少,约占前列腺癌的 11%左右。 (3)C 期疾病:病变超出前列腺包膜,侵及精囊等邻近组织器官,但无远处转移 证据。C 期前列腺癌不治疗则约有 60%患者 5 年内病情加重,10 年内有一半发生 转移,75%死于前列腺癌。此期约占前列腺癌的 44%。 (4)D 期疾病:病变超出前列腺,并有远处转移灶,D 期病人预后较差,大多数在 诊断后 3 年内死于远处癌转移灶。此期约占 36%。 明确了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 判断预后及拟定治疗方案。 对于 A、 B 期患者, 由于病变基本局限在前列腺内, 可以争取尽早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对 C、D 期已经有前列腺外及远处转移的患者,只能做前列腺的姑息性切除,再 配合内分泌疗法及放化疗治疗。 2、国际抗癌联盟 TNM 分期: (1)原发肿瘤(T) Tx 偶见癌组织(原位癌)。 T0 未发现原发肿瘤。 T1 瘤体占前列腺 1/2 以下,腺体大小正常。 T2 瘤体占前列腺 1/2 或以上,腺体亦不增大。 T3 肿瘤限于腺体内,但腺体增大。 T4 肿瘤到腺体外。&&&&(2)局部淋巴结(N) Nx 无法估计淋巴结情况。 N0 淋巴造影无改变。 N1 局部淋巴结变形。 N2 可摸到腹腔固定淋巴结。 (3)转移(M) M0 无转移。 M1 有转移。 M1a 只有骨转移。 M1b 其他部位转移,有或无骨转移。&&&&睾丸癌的分期Ⅰ期:无转移。 ⅠA:肿瘤局限于睾丸及附睾(相当于TNM分期的T1T2T3)。 ⅠB:肿瘤侵及精索(T4a)或肿瘤发生于未下降的睾丸。 ⅠC:肿瘤侵及阴囊壁(T4b)或腹股沟及阴囊手术后发现。 ⅠX:原发肿瘤的侵犯范围不能确定。 Ⅱ期仅有膈以下的淋巴结转移。 ⅡA:转移的淋巴结均<2cm。 ⅡB:至少一个淋巴结在于2~5cm之间。 ⅡC:腹膜后淋巴结>5cm。 ⅡD:腹部可扪及肿块或腹股沟淋巴结固定(N3)病理分期:确定手术病人淋 巴结转移的数目和部位;确定是否有包膜外侵犯及静脉瘤栓。 Ⅲ期: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ⅢA:有纵隔或/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N4)。 ⅢB:远处转移仅限于肺。 “少量肺转移”:每侧肺转移的数目<5,病灶直径<2cm。 “晚期肺转移”:每侧肺转移的数目<5或病灶直径<2cm或有胸腔积液。 病理分期:确定淋巴结转移的程度 ⅢC:任何肺以外的血行转移。 ⅢD:根治性手术后,无明确的残存病灶,但肿瘤标记物阳性。 注:Ⅰ期、ⅡA和ⅡB为早期;ⅡC、ⅡD、Ⅲ期为晚期。&&&&卵巢癌分期I 期:肿瘤局限于卵巢。 IA: 肿瘤局限于一侧卵巢,卵巢表面无癌细胞; IB: 肿瘤侵及双侧卵巢,卵巢表面无癌细胞; IC: 卵巢表面有癌细胞,或腹水中有癌细胞。 II 期:肿瘤侵及盆腔内组织。 IIA: 肿瘤侵及输卵管或子宫; IIB: 肿瘤侵及盆腔内其他组织; IIC:肿瘤为 IIA 或 IIB 期,但同时卵巢表面有癌细胞,或腹水中有癌细胞。 III 期:肿瘤侵及盆腔外其他组织。 IIIA: 肿瘤微侵润腹腔; IIIB: 腹腔内肿瘤结节不超过 2 厘米; IIIC:腹腔内肿瘤结节大于 2 厘米,或腹腔内或腹股沟淋巴结有转移。 IV 期:肿瘤有远处转移。 大多数卵巢癌被诊断时为 IIIC 期。&&&&子宫内膜癌的分期FIGO 分期 Ⅰ期Ⅰa 期: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Ⅰb 期:肿瘤浸润深度≤1/2 肌层。 Ⅰc 期:肿瘤浸润深度&1/2 肌层。 Ⅱ期 Ⅱa 期:仅宫颈黏膜腺体受累。 Ⅱb 期:宫颈间质受累。 Ⅲ期 Ⅲa 期:肿瘤累及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 Ⅲb 期:阴道转移。 Ⅲc 期: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Ⅳ期 Ⅳa 期:肿瘤侵及膀胱或直肠黏膜。 Ⅳb 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的分期FIGO 具体描述 TNM 分期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X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O 0 期 原位癌(浸润前癌) Tis Ⅰ宫颈癌局限在子宫(扩展至宫体将被忽略) T1 ⅠA 镜下浸润癌。所有肉眼可见的病灶, T1a 包括表浅浸润,均为ⅠB ⅠA1 间质浸润深度&3 mm,水平扩散≤7 mm T1a1 ⅠA2 间质浸润深度 3~5 mm,水平扩散≤7 mma T1a2 ⅠB 肉眼可见癌灶局限于宫颈,或者镜下病灶&ⅠA2 T1b ⅠB1 肉眼可见癌灶最大径线≤4 cm T1b1 ⅠB2 肉眼可见癌灶最大径线&4 cm T1b2 Ⅱ期 肿瘤超越子宫,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 1/3 T2 ⅡA 无宫旁浸润 T2a ⅡB 有宫旁浸润 T2b Ⅲ期 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 1/3 和(或) T3 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ⅢA 肿瘤累及阴道下 1/3,没有扩展到骨盆壁 T3a ⅢB 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T3b ⅣA 肿瘤侵犯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和(或)超出真骨盆 b T4 ⅣB 远处转移 M1&&&&注 a. 无论从腺上皮或者表面上皮起源的病变,从上皮的基底膜量起浸润 深度不超过 5 mm。肿瘤浸润深度的测量要从上皮—间质联接处最表层的乳突量 起到浸润的最深处来确定。 无论是静脉或淋巴等脉管区域的浸润,均不影响分期。 注 b. 泡状水肿不能分为 T4 期。&&&&胰腺癌的分期1、国际 TNM 分期(UICC,1987), T 指原发肿瘤情况,N 指淋巴转移情况,M 指远处转移情况。 (1)原发肿瘤(T)分期: Tx:不能判断。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1:原发肿未超出胰腺。 T1a:肿瘤≤2cm。 T1b:肿瘤>2cm。 T2:肿瘤侵犯十二指肠、胆道或胰腺周围组织。 T3:肿瘤侵犯胃、脾、结肠、大血管。 (2)小区域淋巴结(N)分期 N x:不能判断。 N 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 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分期: Mx:不能判断。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Ⅰ期:T1 N0 M0;T1 NⅩ M0;TⅩ N0 M0;TⅩ NⅩ M0。 Ⅱ期:T2 N0 M0;T2 NⅩ M0;T3 N0 M0;T3 NⅩ M0。 Ⅲ期:任何 T,N1,M0:。 Ⅳ期:任何 T,任何 N,M1。&&&&2、日本胰腺学会将其分为四期: ①Ⅰ期:肿瘤直径小于 2cm,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浸润胰腺包膜、后腹膜、门 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 ②Ⅱ期:肿瘤直径 2.1~2.4cm,紧靠肿瘤的淋巴结有转移,胰包膜、后腹膜和 前述血管有可能转移; ③Ⅲ期:肿瘤直径 4.1~6cm,第 1 站和第 3 站之间的淋巴结有转移,胰腺包膜 和后腹膜有浸润; ④Ⅳ期:肿瘤直径大于 6.1cm,第 3 站淋巴结转移,侵犯邻近内脏、后腹膜及前 述静脉有广泛浸润。&&&&肾癌的分期(1)Robson 分期法: Ⅰ期 肿瘤位于肾包膜内。 Ⅱ期 肿瘤侵入肾周围脂肪,但仍局限于肾周围筋膜内。 Ⅲ期 分为Ⅲa,Ⅲb 和Ⅲc 期: Ⅲa 期 肿瘤侵犯肾静脉或下腔静脉搏; Ⅲb 期 区域性淋巴结受累; Ⅲc 期 同时累及肾静脉、下腔静脉、淋马结。 Ⅳ期 分为Ⅳa 和Ⅳb 期: Ⅳa 期 肿瘤侵犯除肾上腺外的邻近器官; Ⅳb 期 肿瘤远处转移。(2)TNM 分期法(按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数 目和有无转移并结合手术及病理检查,来确定 TNM 分期。 肿瘤(T): T0 无原发性肿瘤的证据。 T1 肿瘤小,患肾形态不变,局限于肾包膜内。 T2 肿瘤大,患肾变形,肿瘤仍于包膜内。 T3a 肿瘤侵及肾周脂肪。 T3b 肿瘤侵及静脉。 T4 肿瘤已侵入邻近器官。 淋巴结(N): NX 淋巴结有无转移不肯定。 N0 淋巴结无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受侵。 N2 多个区域淋巴结受侵。 N3 术中明确淋巴结已固定。 N4 邻近区域性淋巴结受累。 转移(M): MX 转移范围不肯定。 M0 无远处转移的证据。 M1 有远处转移。 M1a 隐匿性转移。 M1b 某一器官单个转移。 M1c 某一器官多个转移。 M1d 多个器官转移。&&&&胸腺瘤的分期按 Masaoka 等临床分期标准将胸腺瘤分为 4 期。 (1)I 期:肿瘤未侵及包膜。 (2)Ⅱ期:肿瘤累及包膜、纵隔脂肪或胸膜。 (3)Ⅲ期:肿瘤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 (4)Ⅳ期:肿瘤广泛累及胸膜或心包,并有淋巴结转移&&&&胸膜间皮瘤 TNM 分期(UICC,1992)T-原发肿瘤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未发现原发肿瘤 T1 肿瘤局限于同侧壁胸膜,和/或脏胸膜 T2 肿瘤侵及同侧肺胸腔内筋膜、隔肌或心包 T3 肿瘤侵及同侧胸壁肌肉、肋骨、纵隔器官或组织 T4 肿瘤直接侵及对侧胸膜、对侧肺、腹膜胸腔内器官或颈部组织N-淋巴结Nx 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同侧支气管旁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 N2 有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N3 有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M-转移Mx 远处转移不能确定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临床分期&&&&I 期 T1~2N0 M0II 期 T1~2 N1 M0 III 期 T1~2 N2 M0 T3 N0~2 M0 IV 期 T4 任何 N M0 任何 TN3M0 任何 T 任何 NM1&&&&骨肉瘤的分期1.骨肉瘤的 TNM 分期(UICC,1997) T——原发肿瘤。 Tx. T0. T1 T2 原发肿瘤不明。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肿瘤局限于骨皮质。 肿瘤超过骨皮质。N——区域淋巴结转移。 Nx 区域淋巴结不明。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区域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Mx 远处转移不明。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G——病理分级 Gx 不能估价病理学分级。 G1 高分化。 G2 中度分化。 G3 低分化。 G4 未分化。 注:尤文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均分入 G4 2.TNM 临床分期:&&&&I A 期——G1,2 I B 期——G1,2 ⅡA 期——G3,4 ⅡB 期——G3,4T1 T2 T1 T2N0 N0 N0 N0M0 M0 M0 M0Ⅲ 期——尚未定。 ⅣA 期——任何 G ⅣB 期——任何 G 任何 T 任何 T N1 M0 M1任何 N2、enneking 外科分期系统 基于:组织学分级(G)、部位(肿瘤大小)(T)、转移 (M)。 Enneking 分期系统建立于对 397 例骨或软组织肿瘤病人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出 预后与分期相关。此分期有助于评估预后及制定治疗计划。 此分期针对原发结缔组织肿瘤, 不包括非圆形细胞来源的原发肿瘤 (如: 白血病、 淋巴瘤、骨髓瘤或尤因瘤)。 Enneking 外科分期 分期 1A 1B 2A 2B 3 分 级 低(G1) 低(G1) 高(G2) 高(G2) 部 限于分区内(T1) 达分区外 (T2) 限于分区内(T1) 达分区外(T2) 位 转 移 无 (M0) 无 (M0) 无 (M0) 无 (M0) 有 (M1)低(G1)或 限于分区内(T1)或达分区外(T2) 高(G2)分级 (评估生物学的侵袭性): G0 组织学良性 (分化好)。 G1 低度恶性 (偶见有丝分裂、中度分化及局部播散);有很低的转移 可能。 G2 高度恶性 (有丝分裂多见、分化差)、转移率高。 侵袭型肿瘤的特征:非典型细胞结构、常见有丝分裂、广泛坏死、血运丰 富、可见未成熟细胞。&&&&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期临床分期 1.TNM 分期(UICC,1989) 原发肿瘤(T)分期(应在手术后评定): PTx:对原发肿瘤不能作出估计。 PTO:未发现原发肿瘤。 PTiS:原位癌,肿瘤侵及表皮层(基底膜以上)。 PT1:肿瘤厚度不超过 0.75mm,侵及真皮乳头层。 PT2:肿瘤厚度在 0.75~1.5mm 及/或侵及乳头层和网状层的交界处。 PT3:肿瘤厚度在 1.5~4mm 和(或)侵及网状层。 PT3a:肿瘤厚度在 1.5~3mm。 PT3b:肿瘤厚度在 3~4mm。 PT4:肿瘤厚度超过 4mm 及( 或)侵及皮下组织,及(或)在距原发肿瘤 2cm 内有卫星结节。 PT4a:肿瘤厚度超 4mm 和(或)侵及皮下组织。 PT4b:在距原发肿瘤 2cm 内有卫星结节。 局部淋巴结(N)分期: Nx:对局部淋巴结转移不能作出估计。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最大范围不超过 3cm。 N2:任何局部淋巴结转移最大范围超过 3cm 及(或)原发肿瘤与淋巴结之间有转 移结节。 N2a:淋巴结转移最大范围超过 3cm。 N2b:在过路上有转移。&&&&N2C:上两者同时存在。 远处转移(M)分期: MX:对远处转移不能作出估计。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1a:有皮肤或皮下组织转移,或局部淋巴结以外的其他淋巴结转移。 M1b:内脏转移。 (注: 所谓过路上的淋巴结的转移是指在原发肿瘤 2 以外,但未超越局部淋巴结 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受侵。) 2.临床分期 Ⅰ期:PT1N0M0T2N0M0。 Ⅱ期:PT3N0M0 Ⅲ期:PT4N0M0;任何 PT、N1~2,M0。 Ⅳ期:任何 PT,任何 N,M1。&&&&皮肤癌的临床分期1、TNM 分期 原发肿瘤(T)分期: T:无法对原发肿瘤作出估计。 Tx:未发现原发肿瘤。 T0:原位癌。 Tis:肿瘤最大直径≤2cm。 T1:肿瘤最大直径>2cm,但≤5cm。 T2:肿瘤最大直径>5cm。 T3:肿瘤侵及深部皮肤下的结构,如软骨、骨骼肌或骨。 [注:若同时有多个肿瘤,应以这些肿瘤中 T 项分类中最高的为难,并在括 弧中指明肿瘤数目,如 T2(5)。] 区域淋巴结(N)分期: Nx:无法对区域淋巴结作出估计。 N0:未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x:不能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2、临床分期: O 期:TisN0M0。 Ⅰ期:T1N0M0。 Ⅱ期:T2N0M0T3N0M0。 Ⅲ期:T4N0M0;任何 T,N1,M0。 Ⅳ期:任何 T,任何 N,M1。&&&&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ISS 分期标准(新国际标准): ---------------------------------------------------------------------I期 血清 β 2-MG&3.5mg/L 中位 OS:62 个月 II 期 1 期和 3 期之间 中位 OS:44 个月III 期 血清 β 2-MG≥5.5mg/L 中位 OS:29 个月 ---------------------------------------------------------------------D-S 分期系统: --------------------------------------------------------------------------------------------------分期 特征 --------------------------------------------------------------------------------------------------I期 符合下列各项: 低肿瘤负荷 血红蛋白 & 10 g/dL (& 0.6 × 1012 个细胞/m2) M 蛋白合成率低 IgG & 5 g/dL IgA & 3 g/dL 尿 κ 或 λ 轻链 & 4 g/24 小时 血钙正常 骨骼结构正常 或仅有一处溶骨性病变 II 期 之间 中等肿瘤负荷 (0.6–1.2 ×1012 个细胞/m2) III 期 何一项: 高肿瘤负荷 (& 1.2 × 1012 个细胞/m2) 介于 I 期和 III 期符合下列至少任 血红蛋白 & 8.5 g/dL M 蛋白合成率高 IgG & 7 g/dL IgA & 5 g/dL 尿κ 或λ 轻 血钙 & 12.0链& 12 g/24 小时&&&&mg/dL 溶骨性病变多 于3处 --------------------------------------------------------------------------------------------------亚型 A:肾功能正常(肌酐& 2.0 mg/dL) B:肾功能损害(肌酐 ≥2.0 mg/dL)&&&&膀胱癌的分期1、TNM 分期 Ta:非浸润性乳头状癌 Tis:原位癌 T1:肿瘤侵及上皮下结缔组织 T2:肿瘤侵及浅肌层 T3:肿瘤侵及深肌层或膀胱周围脂肪 T3a:侵及深肌层 T3b:侵及膀胱周围脂肪 T4:侵及邻近组织 T4a:侵犯前列腺,子宫 T4b:侵犯盆壁,腹壁阴道 N1:单一,≤2cm 淋巴结转移 N2:>2-5cm,或者是≤5cm 多发淋巴结转移 N3:有>5cm 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0 期 TaN0M0 Ⅰ期 T1N0M0 Ⅱ期 T2N0M0/T3aN0M0 Ⅲ期 T3aN0M0/T3bN0M0 Ⅳ期 T4bN0M0/TN1M0/TN2M0/TN3M0/任何 T 任何 NM1 2、Jewett-Marshall 分期 0 期:原位癌 0 期:非浸润乳头状瘤 A 期:粘膜下浸润 B1 期:侵犯浅肌层 B2 期:侵犯深肌层 C 期:侵犯膀胱周围脂肪 D1 期:局部淋巴结转移 D2 期:邻近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IST 的分期( 1)原发肿瘤大小: T1 肿瘤局限,最大直径& 5 T2 肿瘤局限,最大直径≥5 T3 肿瘤侵犯周围器官; T4 肿瘤瘤体破裂; (2)肿瘤核分裂像: G1 核分裂像& 2 /10 HPF; G2 核分裂像≥2 /10 HPF; (3)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 移; M1 远处转移。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期 分期肿瘤直径核分裂像远处转移 Ⅰ期 T1 G1 M0 Ⅱ期 T2 G1 M0 Ⅲ期 T1 - 2 G2 M0 T3 任何 G M0 Ⅳa 期 T3 任何 G M1 或手术难以完全切除 Ⅳb 期 T4 任何 G M1 或手术难以完全切除&&&&软组织肉瘤的分期TNM 分类(UICC,1992): --T:原发肿瘤; (1)T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2)T0:未发现原发肿瘤; (3)T1: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 5cm(4.9cm 以下); (4)T2:肿瘤最大直径 5cm 或以上; --N:区域淋巴结; (1)Nx: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 (2)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3)N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1)Mx:远处转移不能确定; (2)M0:无远处转移; (3)M1:有远处转移。 2.组织病理学分级: (1)Gx:不能估价组织病理学分级; (2)G1:高分化; (3)G2:中分化; (4)G3:低分化; (5)G4:未分化; 3.临床分期标准: (1)ⅠA 期:G1T1N0M0;&&&&(2)ⅠB 期:G1T2N0M0; (3)ⅡA 期:G2T1N0M0; (4)ⅡB 期:G2T2N0M0; (5)ⅢA 期:G3-4T1N0M0; (6)ⅢB 期:G3-4T2N0M0; (7)ⅣA 期:任何 G 任何 TN1M0; (8)ⅣB 期:任何 G 任何 T 任何 NM1;&&&&髓母细胞瘤的 chang’s 分期T T1 肿瘤小于 3cm,局限于小脑蚓部或第四脑室顶部,很少累及小脑半球 T2:肿瘤大于 3cm,累及一个相邻的结构,或部分进入第四脑室。 T3a::肿瘤累及两个相邻的结构,或完全占据第四脑室并扩展至中脑导水管,第 四脑室正中孔,luschka 孔,有水肿 T3b:肿瘤起源于第四脑室底部并完全占据第四脑室 T4:肿瘤经中脑导水管侵入第三脑室、中脑或向下侵及上颈髓 M:远处转移 M0:无蛛网膜下腔和血源性转移 M1:脑脊液内有肿瘤细胞 M2:大脑组织内、小脑蛛网膜下腔、第三或第四脑室内有大结节种植 M3:脊髓蛛网膜下腔有大结节种植 M4:中枢神经系统外转移&&&&白血病的临床分期目前常用常用的白血病分期标准,白血病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1.慢性期 慢性期一般表现如下: ①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②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主要为中性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原始细胞(I 型 +1 型〉占 5%-10%,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 ③骨髓象: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 粒细胞增多,原始细胞们型十 E 型)10%。 ④细胞遗传学:有 ph 染色体。 ⑤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集落或集簇较正常明显增多。 2.加速期 白血病分期过程中具有下列之二者,可考虑为本期: ①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路疼痛。 ②脾脏进行性肿大。 ③非药物性血小板进行性降 低或增高。 ④原始细胞们型和 E 型)在血中及/或骨髓中&10%。 ⑤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 ⑥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 ⑦出现 ph 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⑧对传统的抗慢粒药物治疗无效。 ⑨兀 FUGM 增殖和分化缺陷,集簇增多,集簇和集落的比值增高。 3.急变期&&&&白血病分期患者中具有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本期: ①原始细胞(I 型十 E 型), 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在外周血或骨髓中 20%。 ②外周血中原始粒 十早幼粒细胞二三 30%。 ③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二三 50%。 ④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加恶化。&&&&肺癌分期的新观点和新见解 准确的临床和病理分期是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且可预测患者预后。已 经应用了 30 余年的 TNM 分期系统至今已修订至第六版,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 些问题,因此重新修订 TNM 分期至关重要。 1996 年,IASLC 提出世界 TNM 分期计划,对肺癌 TNM 分期系统进行修订,并将 延续成为第七版,于 2009 年正式发表。会上,Goldstraw 教授介绍了新 TNM 分期, 其主要内容包括:T1 分为 T1a(≤2 cm)和 T1b(&2 cm 且≤3 cm);T2 分为 T2a(&3 cm 且≤5 cm,或合并其他因素且≤5 cm)和 T2b(&5 cm 且≤7 cm);原 T2 肿瘤最大直 径&7 cm 者归为 T3;原 T4 原发肿瘤所在肺叶内出现转移结节者归为 T3;原 M1 原 发肿瘤所在肺叶以外的同侧肺叶出现转移结节者归为 T4;原 T4 恪**?胸腔积液、 恶性心包积涪**?胸膜转移结节者归为 M1;M 分期分为 M1a 和 M1b,即恶怪**?腔积 液、恶性心包积液?**?膜转移结节、 对侧肺出现转移结节者为 M1a 胸?腔以外远 处转移为 M1b。 新分期的修订工作不仅有全球肺癌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参与,还有验证和 方法学研究人员参与,从研究设计、病例资料收集到相关因素分析均有非常严格 的要求和操作流程,入组临床病例数远远超过前六版总的病例数,且不只是局限 于欧美国家,并在得出结论后,利用已有数据库资料对结果进行严格地验证,因此, 该分期系统将更加完善、准确而适于临床工作的需要。 美国 Hirsch 教授在大会上重申了肺癌分子分期的重要性,强调可利用基因 或蛋白表达预测肺癌患者复发、转移危险,以精确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人类基 因组计划已发现大量肿瘤相关基因,而基于 mRNA 水平的肺癌相关基因研究非常 多,结果差异较大,尚无可应用于临床者。DNA 较 mRNA 更加稳定,并利用相关技术 可对福尔马林固定和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因此,近年许多单位开始以 DNA 为基础对肺癌开展研究工作。Potti 等利用 Metagene 模型将ⅠA 期非小细胞 肺癌(NSCLC)分为高、低复发危险组,其预测准确性明显高于临床预后因素,并提 出高复发危险者最好进行辅助化疗,以此为基础的 CALGB30506 前瞻性研究正在 进行中。其他学者报告的研究结果均证实,利用 DNA 为基础的微阵列技术或多基 因联合检测方法可较临床预后因素更加准确地预测 NSCLC 患者的预后,以进一步 确定治疗方案。对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确定尚无类似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 临床上基本凭经验用药,而 DNA 合成和修复基因如 ERCC1 和 RRM1 与特定化疗药物 敏感性密切相关。ERCC1 阴性表达的肺癌患者对含铂化疗方案敏感,其中位生存 期较阳性表达的化疗患者延长 14 个月,ERCC1 和 RRM1 表达水平对肺癌患者预后 有明显的影响,如 RRM1 高、 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分别为 120 个月和 60 个月,RRM1 高表达与吉西他滨耐药相关,当前相关前瞻性研究正在进行中。 PET、PET/CT、经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肺癌的术 前分期更加准确,尤其 PET 将有望用于对肺癌术前、术后放、化疗疗效的判断, 且利用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可进行半定量分析。 已有回顾性分析研究显 示,治疗前后 PET 反应变化与预后密切相关。&&&&总之,利用新的 TNM 分期系统和基因表达谱微阵列等技术以及 PET 等影像学 方法,可使肺癌分期更加准确,更加适于临床需要,以精确指导肺癌的综合治疗和 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中国鼻咽癌分期: 从 92 标准到 2008 标准 鼻咽癌最新分期标准“新鲜出炉” 鼻咽癌 2008 分期方案(节选) 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执笔人 潘建基) 祝贺鼻咽癌新分期公布 中国鼻咽癌 2008 临床分期标准于 2009 年初正式与大家见面了。 2008 年 12 月 26 日,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在广州成立。委员会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对鼻咽癌’92 分期的修订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达成 了共识,形成了“鼻咽癌 2008 分期”方案。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鼻咽癌分期系统包括中国鼻咽癌’92 分期和国际抗癌 联盟(UI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2002 年第 6 版分期。这两种分期标 准都存在局限性,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与’92 分期相比,新分期方案的主要修订要点在于:①确立了磁共振成像 (MRI)作为鼻咽癌分期的首要手段,为了保证 MRI 的诊断质量,建立了鼻咽癌 MRI 扫描规范及报告模板;②将咽旁间隙侵犯包括茎突前间隙、茎突后间隙均归 为 T2 期;③颅神经侵犯归为 T4 期;④T 分期简化,去除颈椎前软组织、软腭、 翼腭窝、 眼眶、 颈椎等因素; ⑤确定咽后淋巴结转移不论单双侧均为 N1a 期; ⑥N 分期基于 MRI 影像和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学协作组(RTOG)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 取代原 N 分期的上下颈、 锁骨上分区法, 删除淋巴结活动度因素, 将淋巴结部位、 大小、侧数、包膜外侵犯作为新的分期因素。 鼻咽癌 2008 分期的制定, 对合理利用国内丰富的鼻咽癌病例资源,促进我 国鼻咽癌研究水平的进步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徐国镇 1 分期手段 由于鼻咽解剖位置特殊,对鼻咽癌局部肿瘤侵犯范围的评价主要依赖于 CT 或 MRI。因 MRI 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优点,能更好地显 示鼻咽癌侵犯的范围,并能准确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在 M 分期方面,虽然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 是诊断远处转移的较 好方法,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社会经济水平,PET/CT 尚不能普遍用于治疗前 M 分 期,建议胸部平片或 CT、骨扫描、腹腔超声作为目前远处转移的常规影像学检 查方法。&&&&2 MRI 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标准 1. 横断面图像上淋巴结最小径≥10 mm; 2. 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 3. 同一高危区域≥3 个淋巴结,其中一个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8 mm(高 危区定义:N0 者,Ⅱ区;N+者,转移淋巴结所在区的下一区); 4.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征象包括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周围脂肪间隙部 分或全部消失及淋巴结相互融合); 5. 咽后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5 mm。 3 分期修订讨论 T 分期 鼻咽癌’92 分期是基于闵(Min)等的回顾性研究制定的,当时研究发现 咽旁侵犯超过 SO 线者预后差,故将咽旁间隙中茎突前间隙及颈动脉鞘部分侵犯 (即 SO 线以前)划分为 T2 期,将咽旁间隙中颈动脉鞘完全占据(即 SO 线以后) 划分为 T3 期。鼻咽癌咽旁间隙尤其是颈动脉鞘区侵犯影响预后,是放疗技术所 致。面颈分野照射时,为避开脑干、颈髓,放射野后界前移,导致茎突后间隙的 剂量不足,影响鼻咽癌放疗后的局部控制和生存。即使采用面颈联合野照射,咽 旁间隙受侵的预后意义也存有争议,可能与是否采用咽旁野推量有关。随着 MRI 的广泛使用和精确放疗技术的推广,放疗靶区遗漏或欠量的可能性减少,咽旁间 隙对生存的影响程度必然下降。 国内最新的两项分期研究均建议将咽旁间隙包括 颈动脉鞘完全占据归为 T2 期。 关于颅神经受侵,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前后组颅神经同时受侵者比率较低, T 分期中将不同颅神经受侵情况归在同一期,使分期精简。’92 分期相关研究发 现,将颅神经侵犯均归为 T4 期后,T1~T4 期的生存曲线分布更为合理。 毛燕萍等的研究发现,颈椎前软组织、软腭、翼腭窝、眼眶受侵时,100% 合并其他同一期别或更高期别的 T 分期因素受侵, 提示删除颈椎前软组织、 软腭、 翼腭窝、眼眶等因素,T 分期的构成比不发生任何改变,这种修订符合分期标准 简洁的要求。台湾学者对 521 例以 MRI 为分期标准鼻咽癌患者的研究显示,92% 的椎前肌受累者为 T3~T4 期,还有研究发现鼻咽癌翼腭窝受侵伴入颅者高达 96.1%,均符合毛燕萍等的研究结果。此外,文献报告 MRI 诊断鼻咽癌眼眶、喉 咽、颈椎的侵犯率低,极少见软腭受累的报告。魏宝清认为 T 分期中去除这些侵 犯率低的因素“无关大局”。 N 分期&&&&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是由上而下循序性的,跳跃性转移率&5%。咽后淋巴结被 认为是鼻咽癌转移的首站淋巴结,在临床分期中理应归为 N 分期,但’92 分期 及 AJCC 分期制定时均未明确咽后淋巴结的地位, 主要是因为 CT 图像上咽后淋巴 结难以与鼻咽原发灶分开而常常被判断为咽旁间隙侵犯,故而受到忽视。MRI 对 于咽后淋巴结的显示明显优于 CT,除了可发现小的淋巴结外,还有助于区分茎 突后间隙原发灶的直接侵犯和咽后淋巴结的肿大。多年来,不同研究对咽后淋巴 结转移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 导致咽后淋巴结侵犯率差异较大。 目前, 最小径&4~ 5 mm 是咽后淋巴结转移最常用的诊断标准。咽后淋巴结的归属问题是近年来研 究的热点之一,最新的研究认为应将其归为 N1 期。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征包括活动度、大小、侧数、部位、数目等,对 预后均有影响。 考虑到这些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在 N 分期中应选择最重要的参 数进行组合,以求最大程度地预测预后。多项预后研究发现,淋巴结转移部位和 侧数是鼻咽癌远处转移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应纳入 N 分期因素。淋巴结大小 是否具有独立预后意义一直存有争议,但转移淋巴结的各参数之间相互影响,且 在 MRI 上测量淋巴结大小是易于掌握的客观指标, 而诊断包膜外侵犯的准确率则 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保留淋巴结大小这一因素。 对淋巴结的临床疗效评价通常采用 WHO 标准和 RECIST 标准, 其方法是在影 像学横断面上测量最大径。国际通用的头颈部鳞癌 N 分期采用 3 cm 为界。经充 分讨论,将淋巴结横断面最大径&3 cm 定义为 N2 期,建议通过今后的临床研究 进一步探讨其合理性。 鼻咽癌 2008 分期方案&&&&T 分期 T1 局限于鼻咽 T2 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T3 侵犯颅底、翼内肌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肌间隙、颅 内(海绵窦、脑膜等) N 分期 N0 影像学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证据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Ⅴa 区淋巴结转移且直径≤3 cm N2 双侧Ⅰb、Ⅱ、Ⅲ、Ⅴa 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3 cm, 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 Ⅳ、Ⅴb 区淋巴结转移 M 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Ⅰ期 T1N0M0 Ⅱ期 T1N1a~1bM0,T2N0~1bM0 Ⅲ期 T1~2N2M0,T3N0~2M0 Ⅳa 期 T1~3N3M0,T4N0~3M0 Ⅳb 期 任何 T、N 和 M1&&&&建 议 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建议,停止使用鼻咽癌’92 分期,采用“鼻咽 癌 2008 分期”方案。 “鼻咽癌 2008 分期”方案详细内容请参考 2009 年第 1 期《中华放射肿瘤 学杂志》。 名 单 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 顾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徐国镇 主任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卢泰祥 洪明晃 福建省肿瘤医院 潘建基&&&&肝癌多种分期的比较1. Okuda 分期: Okuda 分期[2]是以肿瘤大小、腹水有无、血清白蛋白与 胆红素高低四项分为三期, 从 1985 年一直沿用至今, 为 最早使用的分期方法之一。它第一个包括了肿瘤和肝功 能因子,但对肿瘤的大小估计较主观并忽略了其他一些 重要的肿瘤因子,比如肿瘤是单病灶的还是多病灶的, 抑或弥漫性的,是否有血管侵犯,这些与预后都密切相 关。Peng Yan 等人[3]认为 Okuda 分期过于偏倚于胆红 素。 2. 法国分期: 法国分期[4]包括卡氏评分,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FP 及门脉癌栓 5 个参数,将患者分为三期。它是通过对 761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 Cox 回归分析建立起来的,其中 47% 的患者做过专科治疗,试验组中 I、II、III 期的 1 年生 存率分别为 79%、 31%、 4%,2 年生存率分别为 51%、 16%、 3%,反映了该队列包括了多数晚期患者,较适用于该 期患者,而在所有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还有待阐明 和观察。该分期法与 Okuda 和 CLIP 相比,纳入了功能评 分和 ALP,并且权重大。 3. Clip 评分法: Clip 评分法[5-6]包括 Child-Pugh 分期、肿瘤形态、血 清 AFP 和门脉癌栓这四个参数,这些被认为是独立的负 预后因子提高了其预测能力,专家再根据分数划成 7 个 期。 在后来的前瞻性研究中,作者和其他研究机构证明有 效,且与 Okuda 和 TNM 分期相比,有较好的预后能力,亚 洲组报道[6]其生存率的差异比原作者的报道更明显,保 证了有效性的外延。它的缺点是没有针对肿瘤分期提供 适当的治疗方法,因此不用于为每个患者选择适当的治 疗。Levy 等人[7]用 CLIP 系统对 257 例患者的分析证明 该评分系统有效,与 Okuda 评分和 Child-Pugh 相比,它 增加了肿瘤标志物 AFP,提高了其预后能力,他们认为 CLIP 系统可将预后最好的患者(CLIP 0)同即使有一个预 后不佳的因子的患者区别开来。Caselitz M 等人[8]将 CLIP 和 BCLC 与 Child-Pugh, Okuda 及 UICC 的 TNM 分 期比较,62 例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是 11.3 个月,单因 素分析显示 Okuda, TNM, CLIP 和 BCLC 的分期与短的生 存期关系较密切,而 Child Pugh 无预后意义,多因素分 析则显示只有 CLIP 和 TNM 及 HBV 感染是独立危险因子。 Giannini E 等人[9]对 81 例 HCV 抗体阳性的肝癌患者研 究显示,无论对 1 年还是 3 年生存期的患者来说,CLIP 评分和 BCLC 评分都较 Okuda 分期好。Zhao WH 等人[10]&&&&对术后病人做了回顾性研究,在这研究中,门脉癌栓是 通过显微镜观察来确定的,结果显示 1 年, 3 年, 5 年, 7 年和 10 年术后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57.2%, 28.3%, 23.5%, 18.8%及 17.8%, CLIP0,1,2,3,4-5 期的中位生存 期分别是 28 个月, 16 个月,10 个月, 4 个月及 5 个月, 109 名患者早期复发,16 名晚期复发。卡方检验示肿瘤 大小,微小卫星灶,血管侵犯,肿瘤类型(单个,多发, 弥漫),肿瘤比例,TNM 分期,CLIP 及切缘不干净是早 期复发危险因子,而 CLIP 评分和 Child-Pugh 分期是晚 期复发因子。 他们认为 CLIP 评分对于行根治术的肝癌患 者的复发早晚的预后能力非常好。 4. BCLC 分期: BCLC [11]是由巴塞罗那组通过几个队列研究和随机对 照研究所建立起来的,它不是一个根据分数来分期的系 统,而是由几个研究所得出的独立预后因子组成的一个 分期系统,综合了 PS 评分、肿瘤数目及侵犯、 Okuda 分 期和 Child-Pugh 分期。BCLC 不单只是肝癌的分期,更 提供了不同时期的治疗选择, 被提议是最好的治疗指南, 特别是对于可以行根治性治疗的早期患者.然而,目前它 还没有后续的相关研究来支持此种分类。Peng Yan 等人 [3]认为没有症状、血管侵犯及肝外转移的早期患者 (Stage A)可积极治疗;而单个肿瘤、无临床门脉高压表 现及有正常胆红素的患者(Stage A1)则应先行手术治 疗;单个肿瘤、有临床门脉高压表现及有正常胆红素的 患者(Stage A2),即使有 OLT 指征,也可行手术切除; 有临床门脉高压表现及高胆红素的患者(Stage A3-4)则 不手术治疗,而是 OLT 或经皮肝穿刺局部治疗;Stage B 的患者可进入 TACE 或 TAI 局部治疗的随机对照实验, Stage C 的患者则是最佳的新药试验者;Stage D (PST&2 or Child-Pugh C) 的患者则不应行专科治疗,只应对症 支持治疗。BCLC 也引入了功能评分,而且将其与 Okuda 和 Child-Pugh 放置同等重要的位置。Cillo U 等人[12] 对 187 例行手术或经皮介入治疗的患者观察,比较了 Okuda, CLIP,CUPI, 法国分期和 BCLC,认为 BCLC 分期 对整个队列和手术组及非手术组都是最好的,适宜于可 积极治疗的肿瘤较大的患者。 5. 香港中文大学预后指数(CUPI): 香港中文大学预后指数(CUPI)[13]是通过分析 926 例 患者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系统,他们大多数有 HBV 相关的 肝硬化。CUPI 综合了 TNM,血清 AFP,腹水,总胆红素, 碱性磷酸酶及 PS 评分这 6 个预后参数,将患者分成 3 期。 作者认为比 CLIP 和 Okuda 分期更有效,虽然它对早期患 者的预后能力尚需商讨,因为最好的一年生存率只有 50%,此外亦未有后续之研究来支持该分类。作者认为&&&&CLIP 对早期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13],因为它的预后因 子的分数是主观赋予而不是客观计算出来的。 6. TNM 分期: TNM 分期[3]被肿瘤医生运用于各方面,被建议是对于欲 行手术或 OLT 患者最好的评估方法。然而它只反映了肿 瘤形态学,虽然 TNM 分期对患者有起到分层的作用,但 近来研究显示对早期行手术或 OLT 的患者还是缺乏预后 作用。传统的 TNM 分期十分细腻[14],尤其 T1~T3 的分 期取决于是否有癌周小血管的浸润,故是一个建筑在病 理检查基础上的分期,所以 TNM 分期在应用上仍困难, 尤其它未考虑到合并肝硬化的情况,而肝功能情况更是 制约治疗方案选择与估计预后的重要因素。欧洲研究人 员研究了 557 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17], 根据其结果, 提出了一个包括肿瘤和肝纤维化的 TNM 修改方案,新的 分期法可能改进需行肿瘤切除的分层,但对是否能运用 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还有争议。1977 年我国曾拟定过 1 个分期 [18],按症状的轻重分为 I、Ⅱ、Ⅲ期,简便易 记实用,但Ⅱ期的跨度过大,未能表述门静脉癌栓,肝 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等分期要素。在第四届全国肝癌学 术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分期标准[19],它是根据 UICC 的 TNM 分期修改而来。但由于有的肿瘤很小[14], 无血管侵犯亦无转移,而肝功能不良,此时是否应将肝 功能分级另列,专家们的争论比较大。 Fielding 等人 [20]认为 TNM 应作为一个参考的分期系统,因为它易被 理解、记忆和应用,UICC 也鼓励纳入其他一些疾病相关 因子以改进 TNM 分期,而 CUPI [13]就是据此将 TNM 和 其他相关因子综合起来的。 7. 其他一些最新的分期法: 新的有 Erica Villa.等 [21]提出来的分子评分系统 (molecular scoring system),他们根据患者的野生 型和变异型的雌激素来评估预后并与 Okuda,法国分期, BCLC 和 CLIP 相比较,认为新的方法有优势,但该方法 需较好的实验室条件,因此临床应用有困难。Katsuhisa Omagari 等人[22]提出的 SLiDe score,他们对 177 例肝 癌患者做了研究, 发现血清 des- -carboxy prothrombin (DCP)有预后指示作用。 研究者们经多因素分析得出肝损 害、肿瘤形态学和 DCP 是独立预后因子,从而制定出一 个新的评分系统,比 CLIP 和 the Japan Integrated Staging (JIS) scoring systems (简称 LCSGJ) [23]有 较好的预测能力,然而 DCP 的测定不是在世界各地都可 以常规做,因此还需在其他人群中做进一步的研究。 LCSGJ 的研究者们认为 CLIP 中肿瘤大小以 50%为界太大 [23], 分层欠佳, LCSGJ 综合了 Child-Pugh 与 TNM , 而 预后最好的一组 10 年生存率可高达 65%,而 CLIP 只有&&&&23% ,前者既简便又有效,客观性强。Kudo M 等人[24] 对 4,525 例肝癌患者进行了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将 JIS 评分与 CLIP 评分比较,在 JIS 评分中,只有 45%被评为 早期,但被评为 CLIP0 或 1 的患者有 63%。CLIP3 和 6 的 生存曲线无差异,而 JIS 评分的所有分期差异都明显, 同一分期的患者预后相似,各中心的重复性也好,多因 素分析显示 JIS 评分是最好的预后因子。 Rabe C 等人[25] 对 120 例患者队列研究显示 Child-Pugh, Vienna 生存 模式 (VISUM-HCC) 评分[26], Chevret 评分[27], BCLC 和 CLIP 的预后能力与 Okuda 评分无明显差异, 危险因 子是低白蛋白浓度和门脉栓塞。M Sch?niger-Hekele 等 人[26]对 245 例患者研究显示, 胆红素 (&34mmol/L) 门 , 脉癌栓,凝血酶原时间 (&70%), AFP(&180 μ g/l), 肿瘤 大小 &50%及增大的淋巴结是独立预后因子,VISUM-HCC 的三期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 15.2 月,7.2 月,2.6 月, 比 Okuda 好, 建议将其用于对 Okuda2 期的预后不同的患 者再分期,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Krustev N 等人[27] 则以 S. Chevret 评分法来对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分期, 并与 Child-Pugh 比较, Chevret's class C 的患者有 38.9%在 Child-Pugh 分级中被评为 B 级,而有 25.9%的 同样患者都分在两个分期系统的 C 期, 但是 Child-PughC 的患者多数是正由 B 降到 C 的,并认为所有的分期都比 实际的低,因此没有必要争论何种分期作为治疗决定的 绝对依据。&&&&乳腺癌分期治疗方案及预后一.预 后 因 素 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除了和肿瘤的分期有关外,还和以下的几个因素 密切相关。 1. 雌激素受体。该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可以用激素治疗,其预后较好。 2. 孕激素受体。该受体阳性的乳腺癌也可以用激素治疗,其预后也较 好。 3. Her2 过于表达。Her2 过于表达的乳腺癌恶性程度较高。然而,现 在有一种非常有效的药,专门用来治疗 Her2 过于 表达的乳腺癌。 4. 组织分级。一级乳腺癌恶性程度最低,二级乳腺癌恶性程度较高, 三级乳腺癌恶性程度最高。 5. Oncotype DX (1)。通过基因分析,把雌激素受体阳性,无腋窝 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种。 低危,甚至中危的乳腺癌不需做化疗,而高危乳腺癌应做化疗。 二.治 疗 乳腺癌的治疗十分复杂,最终治疗方案不仅取决于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 因素,还应考虑病人的自我意愿。 (一)无远处转移性乳腺癌(I,IIA,IIB,IIIA,IIIB,IIIC 期) 1. 手术 手术分为两种:肿瘤包块切除和乳房全切。前者的优点在于保留乳房, 但术后须作放疗。如病人不想作放疗,或乳腺癌包块太大而难以保留乳 房,可作乳房全切。就疗效而言,肿瘤包块切除再加放疗和乳房全切是 一样的。 2. 化疗 并非所有乳腺癌病人在手术后都需做化疗。一般而言,如乳腺癌小于 1 厘米, 并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通常不需做化疗。 但如乳腺癌超过 1 厘米, 尤其是超过 2 厘米,组织分级二级或三级,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皆为阴 性,有 Her2 过于表达,病人为年轻女性,应考虑做化疗。很多肿瘤科 医生利用网站
来预测乳腺癌复发的可能性及 手术后进一步治疗的益处。如有条件,Oncotype DX 的结果也会帮助决 定病人是否需要做化疗。除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纵隔肿瘤非典型类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