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关于亲情的自创七言绝句诗,大概像七言或者五言那样就行!!要自创七言绝句的!!!关于亲情的!!!谢谢!!!!

有什么好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值得推荐? - 知乎64被浏览14135分享邀请回答9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七言绝句的四种平仄格式
七言绝句的四种平仄格式
七言绝句以首句押韵为比较常见。
第一种是: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韵)
(仄)仄 平 平 仄仄平 (韵)
(仄)仄 (平)平 平仄仄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韵)
第二种: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调,第三句仍然收仄脚:
(仄)仄 (平)平 仄仄平 (韵)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韵)
(平)平 (仄)仄 平平仄
(仄)仄 平 平 仄仄平 (韵)
第三种: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少见。
(平)平 (仄)仄 平平仄
(仄)仄 平 平 仄仄平 (韵)
(仄)仄 (平)平 平仄仄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韵)
第四种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仄)仄 (平)平 平仄仄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韵)
(平)平 (仄)仄 平平仄
(仄)仄 平 平 仄仄平 (韵)
七言绝句每句第一个字是不拘平仄的,第三字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拘平仄。
古道老师周末好!
学生平时忙于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不能按时上课,请老师原谅!
喜见老师周末补课,粉丝前排就座,谢谢老师!
所谓绝句的“绝”,就是要严格按这四种平仄格式来走韵,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绝句,是吗?
七言,七绝,七律,三者之意思,之关系?粉丝私下遐想:
1)七:表字数,每句七个子,七字则七言,五字则五言;
2)言、律:表句数,四句称言,八句为律;
3)绝,严格按韵律走,且四句,或七字或五字,称为绝,有五绝,七绝;
4)律和绝的区别:就是句数的区别,八句的称谓律,四句的称谓绝
以上遐想不知对否?望各位师友指点!拜谢!
提问三(10-22-10:04):
古道兄说我说的很好,真的?请问古道兄:七言绝句就这四种标准格式吗?有没有变式?“拗救”在绝、律中可否存在?拗救过了的七言,可否还称为七绝?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因为我们都是新手,不知道的太多,大师这样讲有点不容易懂,应该把基本格式写出来,然后从推导上去找规律比较好记。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请大师指教…
收藏宝典..学习中...谢谢....
谢谢古道热肠先生费心提供定格并指明要点。由于评论栏地方太小,借地方“自告奋勇”回答一下粉丝和道理先生的问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海涵指正。
关于粉丝先生的问题:
一起问候古道老师周末好!
所谓绝句的“绝”,就是要严格按这四种平仄格式来走韵,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绝句,是吗?
答:对。不按韵律,称不得律诗绝句。特意不受定格约束,建议前面可以加“创新”二字,比如创新七绝、创新五律等。个人愚见,叫做顺口溜也是不错的选择。只要有押韵,别人很难从格律上挑错。所以在下通常把自己写的这类东西叫做顺口溜,不是谦辞,而是为了顺手,也比较符合自己那些拙作的实际情况。
古道先生提供过。律绝的五言、七言句,分别只有四种基本句式;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则分别只有四种基本定格。它们都分别有平起、仄起各两种,每种又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以七律为例,分别是1.平起首句入韵;2.平起首句不入韵;3.仄起首句入韵;4.仄起首句不入韵。每样一种,一共只有四种。尽管律诗的创作要比很多常用词牌难,但大多数爱好者都认为学诗比学词容易,就是因为诗的常用定格实在太少了。再缩小范围,五言常用平起首句不入韵,七言常用仄起首句入韵为常格的话,五言或七言诗的定格就只剩下一种了。不好记么?可惜的是,我们看到很多诗的“爱好者”,连仅有的一种定格都没有耐烦去记,包括我自己。
这一段不是吹给粉丝先生听的,您当然知道这些基本知识。这一段主要是为了配合道理先生和在下更好地学习古道先生这份帖子。至于道理和那几位联友会不会再来学习,就不是在下的事了。心意到了就行。在下只是希望他们通过学习古道先生的这些帖子,在热闹欢乐中能够得到水平的提高,把参与联栏的热情保持下去。我教唆新手的,都是些高山跳崖的办法,并不适合粉丝先生您这样的高手。
不知您是否看过百度介绍的藏头诗高手大作。正因为在下是从山顶上刚跳下来,对什么是诗略有印象,不由得从心里赞叹:这也算诗么?竟能挣这么多钱?果然好货卖于识家!
七言,七绝,七律,三者之意思,之关系?粉丝私下遐想:
(答:五言、五绝、五律关系亦然。)
1)七:表字数,每句七个子,七字则七言,五字则五言;
答:七后面应加“言”字,意思对。言指字,五、七是数量。
2)言、律:表句数,四句称言,八句为律;
答:一半对。言指字。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八句为律,十句及以上的偶数句为排律。
3)绝,严格按韵律走,且四句,或七字或五字,称为绝,有五绝,七绝;
答:对。不按律就成了顺口溜;不押韵则可视为古诗或现代诗。近体诗麻烦,主要是有严格的韵律要求。比如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是最基本的。其他忌讳如孤平、三连平,只要按定格来,一般不会出现。需要知道,唐诗不忌“两仄夹一平”和“三连仄”。(律诗对偶句要求基本同联律,而绝句的平仄合乎定格即可,不须上下必须对仗。)
绝,在这里是截断、截取的意思。所以,绝句又称为“截句”,即截取了律诗的一半。所以,三句、五句那些,什么也称不上,只好称为现代诗或创新诗。绝句,分别是截取了律诗的首尾两联、或颔颈两联、或首颔两联、或颈尾两联。并不要求对偶句,但其平仄安排也是两两相对的。(注:这种截取方法,可能会使七绝定格超过四种。但古道先生提供的这四种是公认的四种基本定格。)
4)律和绝的区别:就是句数的区别,八句的称谓律,四句的称谓绝 。
答:是的。但绝句按律句颔联或颈联定格时,只需遵守平仄即可,并不要求必须是对偶句。
提问三(10-22-10:04):
古道兄说我说的很好,真的?请问古道兄:七言绝句就这四种标准格式吗?有没有变式?“拗救”在绝、律中可否存在?拗救过了的七言,可否还称为七绝?
答:您说得不是很好。古道先生是不好意思。如果不知道您是率性之人,在下也只会对您的说辞说好听的。请您明白,在下抢答,不是为了充能,而是利用您和道理先生提供的机会督促自己学习古道先生的帖子,以便加深对这些基本知识的印象。也顺便谢谢您和道理先生。
比如拗救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为了不出笑话,在下必须先去学习相关知识。在下愚见,定格本身的可变平仄已经考虑了不少拗救。只要严格按照定格写作,不必再费心去搞拗救。特别是我们这种新手,本来水平就有限,更没有必要故意造出些拗句来救。救得好还行,救不好就救不好了。拗救好了,仍可称为律诗绝句。拗救不好,就不好了。由于拗救是高手的学问,所以在下从未考虑如何进行拗救的事情。必须先去查查。
是的,七绝只有这四种基本格式,没有变式。但并不妨碍您的创新七绝和高手的“拗句”七绝。既然您提到这类问题,劝您不要主动创造拗救机会。
原来您已经在古道先生的另一份帖子里提到了拗救,就不敢对您吹那么多了。定格中那些可变平仄,很多就是拗救的需要。古道先生提供的可变平仄,是今人的看法,比唐诗要求要苛刻一些。为了您拗救方便,在下在为道理先生胡侃时,顺便会按唐诗习惯注出可变平仄。除了一三五不论的常规,应注意的是,唐诗并不忌讳两仄夹一平的孤平和所谓的孤仄、三连仄,这类要求都是后人加的。
如果您真想玩一把拗救,就会发现古道先生提供的可变平仄中,没有标注哪一些句式第五位上的平仄可以不论。如果您连基本拗救都不会,劝您不要在那些高招上浪费心思。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在下回答您第一个问题时说道,五言和七言句,分别只有四种基本句式。而古道先生的定格中,加上可变平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四种。
这就对了,基本句式是没有这些括号的。一三五不论,很多地方就是为了拗字的使用和对其的拗救。如果只允许一不论,当一位是采用了拗字时,那是没得救的。单定三五位亦然。一三五不论除了为诗人创作方便,更是为拗救提供了方便之门。如果您以为一三五不论仅仅是为了不破坏咱俩这小脑袋里的那点意境,那才是低估了古代文学前辈的智慧。至于非要通过真正的拗句来体现咱那可怜的“意境”,说句实在话:犯不着。
只要遵循宽松的定格,自然不会出现孤平、三连平和失粘那些犯忌现象,何必浪费那个心思呢?
关于道理先生的问题,在下将根据古道先生的定格与他一道揣摩。主要以联友“德古拉伯爵”悬出的新韵七绝为例。只为道理先生学习需要,还请德古拉伯爵先生谅解。谢谢。
七言绝句以首句押韵为比较常见。
(注:五言首句不入韵、七言首句入韵是常格。)
第一种是: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游大吕仙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雉 飞 兔 走林木深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不 见仙人 吕 洞宾。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 群 老 朽 充 骚客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谈 笑 风 生道古今
当时在恐龙先生的回答中首先看到的是这首漏洞百出的“七绝”。开始时出言冒失,请德先生千万海涵。后来仔细品味,这些大作中还是有很多值得在下学习的地方。
先要对道理先生说明一点,一首诗能否成为律绝,除了本句合乎基本句式,还与临句之间以及整诗诸联之间的关系有关。很多爱好者的诗作是按“马蹄韵”来安排平仄的,读起来平仄相谐,也很上口。但若不遵定格和相关规则以及拗救规则,仍然不能称作真正的律诗绝句。马蹄韵并不能代表诗律和联律。
第二种: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调,第三句仍然收仄脚。
田庄瞻毛泽东映像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低 矮土屋 无 不同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四 方 百 姓道神灵
(平)平(仄)仄(平)平仄
自 从 入 住 农 家后
(仄)仄 平 平(仄)仄平 (韵)
旱 涝 虚 生 五 谷丰。
首句根据古道先生提供的定格,若第一字不用平声,必然出现孤平。德先生利用五可以不论的常规,利用平声的“无”字做了本句拗救,连“两仄夹一平”的忌讳也没有了。可见不是生手。视为七绝,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德先生的这些大作除了起承转合把握的很好,关键在于诗中体现出的丰富的美好意境和飞扬的神采气势,很值得咱俩学习。
诗言志,信也。
第三种: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少见。
金粟禅林寺即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 言 江 北 称 名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且 聚群贤 赋 雅风
(仄)仄(平)平(平)仄仄
正 月 相 邀 来 庙会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与 民 同 乐看花灯
也是七绝。只叙民情实景,不做过多联想,应该是位领导或贵人。
第四种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咏 “天下第一井”
注:井字为仄声。按今韵是可以视为押韵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 柏 二 石 三 眼井
(平)平(仄)仄 仄平平 (韵)
倾 听 远 古 述文明
(平)平(仄)仄(平)平仄
伯 夷 已 去 遗 风盛
(仄)仄 平 平(仄)仄平 (韵)
共 创 和 谐 唱 美声
这首诗按今韵,平仄把握的比较到位。内容听古咏今,意境颇高。称为七绝,应该没有问题。
七言句式和每句第一个字都是不拘平仄的(五言句式除了平平仄仄平以外,第一字也都不拘平仄。但由于第三位可以改为平声,实际上似可以采用仄平平仄平加以“本句自救”。但历来人们只顾强调防止孤平,不允许平平仄仄平第一字“不论”的同时,却忘记了三位也可以不论。)。第三字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拘平仄。第五字改变平仄的情况原来就不多,现在更少了一些,主要是为了避免三连平和今人要求避免的两仄夹一平、孤仄、三连仄这些东西。
在下把两仄夹一平、孤仄、三连仄这些忌讳列入今人要求,是因为唐诗宋词中并没有这些避讳。
其中,有能力的好手,写格律诗的时候,尽量避免两仄夹一平是对的。因为做为广义孤平,两仄夹一平扩大了孤平的定义,从而使诗律更趋完善。只要您避免了两仄夹一平现象,自然也就避免了近体诗定义的孤平。
常看到有些联友拿着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这种句子出来讨论是否存在孤平问题,其实完全是理解上出了偏差。这都是些有心或无心搞出来的拗句或错句,根本没有讨论是否存在孤平的意义。就像对于不是诗词联的诗词联,费力去讨论评说他们的“诗词联”好不好一样。当您看到有人把不是诗词联的诗词联吹嘘的多么好时,如果您不知道基本要求,也许会跟着赞颂或者羡慕,究竟好在哪里,您却一无所知,甚至还会去模仿。
不是诗词联的诗词联,光自己感到意境好,就成了好的诗词联么?有心出的拗句和无心出的错句,有必要深究平仄么?
古今有很多评价诗词联品相的说法。但前提是评价的对象是诗词联。如果人家不是传统所谓的诗词联,当然我们不能用诗词联的那些乱七八糟来评价人家的大作。
韩寒先生对现代散文诗批得那么狠,关键就是把一些不是诗的散文诗当成了诗。
但是请讲道理的道理明白,真正好的诗词联,首先必须符合相关体裁的基本规则,而不能用个人的意境来判断一堆句子是否是比较好的诗词联。
在下愚见,开放以前的标语口号句句雄浑有力,有许多也很上口,虽然在下很喜欢它们所表达出来的奋发向上的意境,但大多还是不能当做是标准的诗词联的。
孤仄三连仄这些事情,无疑是后人所为。放在对联里,或许可以考虑。因为对联平仄律要求对联平仄上下相仗。孤仄必出两仄夹一平,三连仄必出三连平,这在三、四言句中特别明显。
但律诗通常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句式,并且是允许平仄不必一一对仗的。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七分明;五言句,一三不论,二四五分明。所以,根本不怕上句有孤仄或三连仄。顺手就把拗句救过来了,不会必然出现两仄夹一平或唐诗忌讳的三连平的情况。所以,近体诗中并没有忌讳孤仄三连仄这些说法。如果您仔细对照一下德先生的这些大作,就会发现,德先生基本上掌握了一三五不论的技巧。
当然,如果您想做一副真正称得起精巧的工对,孤仄和三连仄都是应该必须避免的。
(如果粉丝和道理先生还有其他问题,请在你们的答案中提出,我们大家共同探讨。在下还是比较能吹的,这里还有半张纸,暂时请不要担心纸张问题。)
拜读了,很好,谢谢!
可关注中国好诗词~学堂讲座~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视频课堂~诗词格律与写作~共计二十四课~本人学习了~收益很大呦!
一世辛劳为电恒,
两边鬓雪送光明。
三生有幸平安度,
四季清贫半老龄。关于中秋节的十首古诗要短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就够了。。。求。。。~!09-1809-1809-1809-1809-1809-1809-1809-1809-1809-18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告诉我一些古诗,题材不限,7言的 代诗歌啊!如果有,告诉我,谢
告诉我一些古诗,题材不限,7言的
代诗歌啊!如果有,告诉我,谢
告诉我一些古诗,题材不限,7言的
相关说明:
要整首的古诗
(唐)李白
(唐)李白
床前明夜光,疑是地上霜。
床前明夜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样,一行两首古诗!
如果写得好,再奖励30分!!!要10首以上!
思家步月清宵立,香叶终经宿鸾凤,兵戈阻绝老江边。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冥冥孤高多烈风,忆弟看云白日眠,池上于今有凤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老妻睹我颜色同,胡骑长驱五六年,中天月色好谁看。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便下襄阳向洛阳。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强移栖息一枝安。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七绝·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草木变衰行剑外,漫卷诗书喜欲狂,崔九堂前几度闻,万牛回首丘山重。 七古·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七律·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 乐府·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叫怒索饭啼门东,树木犹为人爱惜。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七律·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人间能得几回闻,先主武侯同閟宫,柯如青铜根如石。入门依旧四壁空。痴儿未知父子礼。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 七律·和贾舍人早朝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七绝·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悲见生涯百忧集
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津口停舟渡不得,嘶马出门思旧乡。四月南风大麦黄,津口停舟渡不得。青山朝别暮还见。闻道故林相识多,嘶马出门思旧乡,不肯低头在草莽,有时空望孤云高。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有时空望孤云高。陈侯立身何坦荡,心轻万事皆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郑国游人未及家。长河浪头连天黑,虬须虎眉仍大颡,罢官昨日今如何送陈章甫 李颀四月南风大麦黄。郑国游人未及家。腹中贮书一万卷。青山朝别暮还见,洛阳行子空叹息。东门沽酒饮我曹。醉卧不知白日暮,虬须虎眉仍大颡,枣花未落桐叶长,枣花未落桐叶长,罢官昨日今如何。东门沽酒饮我曹。长河浪头连天黑。陈侯立身何坦荡,心轻万事皆鸿毛
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古·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七绝·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七律·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七绝·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七律·和贾舍人早朝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乐府·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七律·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卜算子 李之仪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采桑子 纳兰性德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长信怨(王昌龄.唐)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送陈章甫
李颀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和贾舍人早朝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七律·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江南逢李归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行经华阴》作者:崔颢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望蓟门》作者: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作者: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送魏万之京》作者:李颀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作者:高适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参考资料: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古·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七绝·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七律·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七绝·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七律·和贾舍人早朝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乐府·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七律·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望蓟门》 作者: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作者: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送魏万之京》 作者: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初入武夷》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
黄鹂枝头唱 彩蝶花中忙 合卷驻足赏 怡神沐阳光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以青春为主题 自拟题目:青春不再风雨知 副标题:一一一逢蝶花春又飞舞 (题目:藏头+第二列前三字,副...
帮我编个原创诗...要求8行以上,因,此诗用于期末考试所以必须积极向上,题材不限...多谢大家帮忙....
你这让我想起我还是你这年龄时,我曾融合我全部感情写了一首一百多字的友情诗,然后交给了老师。至今我还留...
我爱你一生一世 我意如前片语展。 爱字无价思几番, 你之倩影望欲穿。 一朝难得金玉缘, 生当立誓护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创七言绝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