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保健食品进行抽血是医疗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行为吗

市食药监局将严厉打击 保健食品、医疗器械虚假宣传行为
  (东楚晚报记者  陈子才  通讯员 柯传红)15日,记者从市食药监局获悉,由于不法分子追逐利益,以虚假宣传、会议营销等方式违法销售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的行为日益猖獗,成为消费者投诉举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市食药监局将根据省食药监局要求,严厉打击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虚假宣传行为,切实维护市民合法权益。
  市食药监局介绍,此次行动,市食药监局将联合相关监管部门着重打击以下6类行为。
  全面核查小广告宣传单上销售的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对销售主体的资格、许可证照、宣传及经营行为进行严查。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经营者未依法取得食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或在经营许可场所以外现场销售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的将遭到严厉打击。
  围绕声称减肥、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壮阳等类型的保健食品,检查是否存在虚假宣传、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
  检查保健食品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广告中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或药用疗效等;检查是否销售冒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志以及未经批准而声称特定保健功能的普通食品。
  重点整治夸大宣传诊治腰腿痛、咳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近视眼等行为;检查宣传资料(册)、说明书以及广告中是否存在夸大宣传治疗功能或用疗效等;检查是否假冒医疗器械批准文号及宣称具有医疗器械特征的&三无&产品;检查是否存在虚假宣传、非法添加药品或其他化工产品。
  整治在经营场所及其周边通过发放、张贴、悬挂虚假宣传资料等方式推销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的行为。
  整治以会议、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现身说法等形式宣传推介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行为,对宣传内容不真实、不全面,夸大功能、误导欺骗消费者的进行严惩;对涉嫌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开展执法抽检验。
  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市民在生活中遭遇相关虚假宣传、违规销售保健食品、医疗器械行为,可拨打12331投诉举报。
05-16?04-17?10-01?05-07?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表明东楚网立场。
Copyright ◎ 黄石市东楚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 管:中共黄石市委宣传部 黄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 办:黄石日报传媒集团 电 话:
鄂新网备1101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1004 网站建议浏览分辨率     
     
           
您当前的位置:
记者热线:&QQ:&编辑热线:&投稿邮箱:.cn&
宾阳县宾州镇整治违法推销
&&日 06:34&&字号:大 中 小
-广西日报宾阳5月20日电&&今日起,宾阳县宾州镇政府对违法推销老年保健品的行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主要针对以&免费体验&&义诊&为名违法推销老年保健食品、用品和医疗器械等行为。(吴显辉) &
编辑:陈丽婕&
&作者:吴显辉&&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打印】&&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新闻排行榜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老人受邀去饭店 推销把钱骗 免费义诊原来是套
  核心提示
  在社区、饭店、酒店、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以宣传、义诊、健康讲座等形式销售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违规行为。市民发现上述行为可以直接拨打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举报。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接到多起群众投诉,反映参加了所谓的义诊、免费体检、健康讲座后被骗,购买了来路不明的保健食品和宣称有保健功效的一般食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在社区、饭店、酒店、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以宣传、义诊、健康讲座等形式销售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违规行为。市民发现上述行为可以直接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举报,举报电话。
  这些受骗者多数都是老年人,他们大多是接到电话通知或在晨练和早市收到活动的&宣传单&,被邀请到饭馆、酒楼参加所谓的义诊、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等活动,随即被误导购买了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被骗金额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待事后儿女和家属发现老人被骗时,现场往往早已人去楼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这种销售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的行为是违法违规行为,不仅销售者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不具备经营资格,而且产品的来源渠道不明,产品的真伪难以辨别,给公众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市民购买药品、医疗器械一定要到正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保健食品一定要到正规的药店或商店,并注意索要有效凭证。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结了目前常见的骗子六类推销手段和特征,提醒市民特别是老年人注意识别避免上当受骗。
  六类常见推销骗术
  以健康工程和专家讲座为名。特征:以某种疾病预防工程、某某健康工程或某某专家协会的名义组织疾病预防或健康讲座,有时会赠送试用品,然后销售。销售时只开信誉卡或收据。
  免费体检变成卖药体检。特征:组织免费体检,以&专家&名义推销所谓特效药。其实大多数产品不是药品,只是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
  上门推销不开发票。特征:直接进入社区,先让居民免费试用,然后销售,销售人员不开具发票,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就以没有发票为由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或干脆一走了之。
  打免费试用幌子。特征:以&免费试用、无效退款&等宣传口号来打动消费者,在一些群众多次试用后,便会游说购买其销售的药品、保健食品或医疗器械。
  广发传单夸张宣传。特征:通过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对产品进行夸张宣传,将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当药品出售、将一般产品当医疗器械出售,让许多消费者误以为是药品或医疗器械。
  借免费旅游之名推销。特征:以组织免费旅游名义,把一些有类似疾病的患者召集起来租礼堂开讲座,宣传某种药品或保健品的特殊疗效后销售。(记者徐杨)
编辑: 覃贻花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本报讯(记者李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加强,有些经营者及营销人员利用这一点向老人推销保健食品及有保健功能的医疗器械,他们有意规避法律法规的处罚,严重地损害了老年人的利益,有的甚至造成了一些悲剧。市人大代表、江夏区一中老师邱启翠建议,整顿保健食品及保健医疗器械市场,对欺诈行为加大打击力度。邱启翠通过实地暗访、走访老年人、到执法部门了解执法情况等手段调查了市场现状:故意夸大保健食品及医疗器械的治疗功效,误导了部分老年人停止正常的治疗,甚至停止服药,给生命安全带来隐患;其次价格欺诈,谋取暴利。有的保健食品价格往往是实际价格的十倍甚至几十倍;最后执法难、取证难。他们经营范围大多是健康咨询及服务,但营销是游击战。用讲座、旅游等方式把老年人拉出去,在外蛊惑老年人,推销产品,报案的往往是受害者家属,当事人却不配合取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不法商人的利欲熏心外,老年人缺少亲情的温暖也是原因之一,所以那些营销人员大打亲情牌,用鸡蛋、面条等一些小恩惠就能让老年人上当受骗。建议在全社会营造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让老年人生活在亲情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同时执法部门主动作为,加大执法力度。还要发挥社区网格员作用,让他们监督门店的合法经营,并与相关执法部门对接,提高执法的力度。责编:ZB导读:篇一:受捐赠学校的感谢信(东岳观镇中学),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此时,是你们――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雪中送炭,为我镇全体教师提供了15,对贵单位给予我校的尊师重教捐助行为,我们学校全体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慈利县东岳观镇中学日篇二:老年人与保健品,6招识别虚假广告:警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夸大治愈率,[提要]当今各种媒体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
篇一:受捐赠学校的感谢信(东岳观镇中学)
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
2014年9月,您公司经了解,东岳观镇中学地处慈利县偏远农村乡镇学校,贵公司于是启动“捐赠”计划。 近日,东岳观镇中小学全体教师获得了如新公司捐赠的总价值65000余元人民币的高级拉杆行李箱150个,温暖了偏远山区教师的心田。
东岳观镇中学,始建于1923年,位于慈利县北部,距县城35公里,办学历史悠久。全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所,其中初中1所,中心完小1所,村点教学点校4所,镇中心幼儿园一所,现有就读初中生378人,小学生898人,在园幼儿420人,在职在编教职工113人,临时聘请教师22人。近几年来,学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学校育人环境大大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山区学校教师的生活条件艰苦,尤其是每到周末,异乡教师要携着行李来回几十里奔走,行李箱是老师们的必须品,此时,是你们――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雪中送炭,为我镇全体教师提供了150个旅行拉杆箱,支持山区教育发展。 镇中学举行了专门的捐赠仪式,校长谭敦雄在捐赠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希望本次活动能在城市和山区中间架起一道友谊的桥梁,促进城乡两地人的感情交流,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对贵单位给予我校的尊师重教捐助行为,我们学校全体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如新公司的捐赠义举,将永远激励着山区教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相信此次爱心捐赠的义举,将福泽千秋。
慈利县东岳观镇中学
日 篇二:老年人与保健品
6招识别虚假广告:警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夸大治愈率
来源:齐鲁网 作者: 我来说说复制链接
[提要]当今各种媒体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屡见不鲜,夸大宣传,常常蒙蔽消费者、误导消费。近期,山东省工商部门发布一系列辨别虚假广告的方法,供市民参考。
月21日讯 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发布,需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批,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发布。当今各种媒体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屡见不鲜,夸大宣传,常常蒙蔽消费者、误导消费。近期,山东省工商部门发布一系列辨别虚假广告的方法,供市民参考。
1、查看广告刊发时,是否有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产品生产批号和广告批准文号,如国药准字、鲁药广审(文)第×号,鲁医械广审(视)第:×号,保健食品广告除标明广告批文外,还要标注保健食品标志。广告批文有效期为一年。
2、广告中功效的内容不能超出批准说明书的功能、主治或适应症。
3、广告内容中带有一些绝对化的语言,如“疗效最佳”、“根治”、“安全无副作用”、“国家级新药”、“最新技术”、“最高科学”、“治愈率、有效率达100%”等,还有一些声称“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服用一至几个疗程病症全无”的宣传。
4、利用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儿童、名人的名义、形象进行宣传,请名人代言,声称该产品被这些机构推荐为治疗疾病、康复保健的唯一或最佳产品等内容。
5、在公共场所(如公园、影剧院、宾馆、广场)进行以健康讲座、咨询、免费送药、附赠药品或礼品,以及上门赠送药品等名义进行的药品宣传、推荐等活动。
保健品市场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老年人最容易被“忽悠”
日 11:36:35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 张晋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今天上午10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总局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行动飞行检查、专项抽检和暗访情况。国家食药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在发布会上表示,老年人是保健食品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也是最易被不良商家“忽悠”的群体。根据保健食品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在选购保健食品、辨别保健食品宣传真伪时,要注意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1.“药到病除”不可信
2.“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貌似专家、教授和老中医,或者一些主持人或演员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3.“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
有些活动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4.“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如“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指出,人类肠胃如果每天定植高活性、高含量的双歧杆菌,那么人类将可以与肠胃病绝缘,人类寿命有望达到140岁。”等无法证实的虚假广告内容。
5. “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消费者要警惕这五种保健食品非法宣传“陷阱”。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患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要相信违法广告的宣传。
老人要防范9种推销保健品骗局
建议政府制定保健品管理法规规范市场,并正确引导老年人消费
市政协委员荣晓帆提出,保健品作为日常保健的健康产品,比较符合人们尤其是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但由于保健品市场管理并不很规范,若老年人偏听偏信,往往是花了很多冤枉钱仍执迷不悟。
市政协委员荣晓帆提出,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层出不穷
建议政府制定保健品管理法规规范市场,并正确引导老年人消费
市政协委员荣晓帆提出,保健品作为日常保健的健康产品,比较符合人们尤其是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但由于保健品市场管理并不很规范,若老年人偏听偏信,往往是花了很多冤枉钱仍执迷不悟。荣晓帆在提交的提案中指出,现在针对老年人有9种常见的骗局,希望老年人审慎甄别,也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相关不法行为。
市场现状 保健品市场近年发展迅速
保健品虽具有保健功能,但不是药品,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只能辅助治疗,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而且因人而异。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不仅难以起到保健功效,还会损害人的健康。保健品生产商鱼龙混杂,不乏资质不高甚至没有资质的生产商。
很多保健品实际上并不具备广告所说的功效,甚至使用后会起严重的副作用,假劣保健品还可致人死亡。一些不法商人给老年人设置“陷阱”,采用各种推销方式来骗取钱财,并且频频得手。老年人辨别能力有限,往往掉入“陷阱”而被骗健康、钱财。
骗术大揭底
推销保健品的9种常见骗局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
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骗局1 “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骗局2 大肆宣传疗效
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
骗局3 产品“包治百病”
宣传产品神乎其神,对大部分的内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骗局4 “慢性病也能治愈”
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违背医学,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骗局5 “进口、专利、高科技”
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骗局6 “免费旅游”、“赠送体检”
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骗局7 “陪聊”搞感情促销
有些独居的老人,很希望与人交流,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先是对老人家热情招呼,然后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骗局8 步步设套,最后“走人”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一般几百元,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
骗局9 “买保健品能发财”
日前大连一家厂商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只要购买我市一家企业生产的保健品,不仅可以获得包括境外旅游在内的种种丰厚赠品,更诱人的是可以获得大量该集团公司的原始股。证监部门表示,类似行为涉嫌变相、非法发行原始股,但“买产品赠送原始股”的方式实际是在打擦边球,这给证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其进行查处都带来了难度。
总结分析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个中原因,既有老年人健康意识强、对保健品“情有独钟”,也缘于骗子的推销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具有欺骗性,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建议及对策
提供销售场所承担连带责任
荣晓帆建议,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推进科学、健康、高效的现代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管理。制定保健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使大连市保健品市场逐步规范、健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定期发布药品安全消费警示,打击游医药贩。
要求提供宣传的场所向相关部门报备,使宾馆、酒店、社区不再成商家的“帮凶”。未经报备,
发展老年教育,完善老年健康护理、老年保健休闲、老年体育锻炼、老年科学养生、老年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丰富老年人生活,
使老年人在身心健康、潜能发挥、融入社会、享受生活等方面得到满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高 食药监管总局:保健食品广告90%以上虚假违法
作者:综合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对2012年全年和2013年1月至3月期间全国118个省级电视频道、171个地市级电视频道和101份报刊的监测数据,保健食品广告90%以上属于虚假违法广告。(新华社发 朱慧卿/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6月7日消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在当日召开的“违法保健食品广告行政告诫会”上介绍,数据显示,保健食品广告90%以上属于虚假违法广告。其中,保健食品广告宣称具有治疗作用的严重违法广告占虚假违法广告的39%。 食药监管总局称,发布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广告发布秩序,给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带来隐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责令这32家保健食品证件持有企业(人)即日起立即停止发布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同时,加强对销售商、代理商及销售人员发布保健食品广告的管理,如发现有违法发布广告的行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相关负责人要求,自即日起,在监督检查中一经发现其发布的保健食品广告仍存在严重违法行为,一律曝光并移送工商机关查处,同时加大对其生产场所的突击检查,对拒不整改的责令其停业整顿。
部分产品5月已遭曝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消费者称: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患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要相信违法广告的宣传。
五大非法陷阱 包含总结汇报、专业文献、文档下载、旅游景点、党团工作、应用文书、教学研究、出国留学、资格考试以及保健品感谢信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推销医疗器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