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位姐姐行行好行家评估一下这个本本现在还值多少钱?认真评估即回答,在线等,一定会采纳的,谢谢!

本科评估专家组意见反馈,我觉得说的很对,只是真能落实吗?【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9,970贴子:
本科评估专家组意见反馈,我觉得说的很对,只是真能落实吗?收藏
一楼送吞娘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11重点空乘院校面向全国招生,订单式培养,高薪就业,点击报名
发布上去,说要审核
以下转自空间日志,要是话是我说的,很多人真的会骂死我,说我不看学校的好的方面,学校在同等范围内不错,学校不好对我有什么好处之类的话,说我愤青说我无知说我喷,说我不想学校好,整天就知道黑学校,说我多么的不阳光。看看专家说的吧,看看咱准备了这么久紧张了这么久的本科评估是否真的能像某些主管老师想通过狠抓来那样隐瞒点什么,顺利通关。说的对不对我不知道,但是不赞同的话我就不转发了。只是,专家走了,这话是否还是些空话,真的不知道谁来落实,谁来改变这一切。当我觉得学生不自由的时候,觉得学校限制太多的时候,有些老师还觉得自己管理得真好呢。想大一时,电子系学生会想办个dota大赛都被砍了,这里的学生哪里是本分那么简单?唉,不知道是福是祸。还有一次,有个学生从教八楼下垃圾桶捡几个矿泉水瓶,被一个管后勤的个子不高的老师当场给了几个耳光,不让人家捡,****,人家要是像你一样衣食无忧谁tm捡废品,自己学校的学生啊,不让捡你说人话啊,至今我记得这个老师:个子不高,管后勤,乱七八糟指使学生干活的时候总见到,当时我们去植树,好多人都看到了全过程。唉,不多说了,审核过不了
移步吧,发不上去:
这评估是过了还是没过呢 说了那么多问题 最主要的还是没钱啊 投入不够啊
第五,一般认为大学兼有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国际交往三项职能。北华学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主动积极开展国际交往活动,增加国外合作的院校数量,用全球的视野办学培养人才。 第六,如果条件成熟时,可以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机构,动员吸收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两大集团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成立理事会。有愿意关心学校发展的、有愿意捐钱的、愿意捐物的、愿意出力的、愿意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领导能够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来。 这是我的六点意见,最后祝愿学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越来越好。
2.韦成龙(湖南理工学院院长) 大家下午好,就考察工作提三点意见和建议,仅供学校参考:
第一,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去年不包括直接发给学生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我们学校决算收入只有1.2个亿,也就是说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以及省财政拨款都加起来才生均一万块钱,这样的经费对于底子薄、物价水平较高地区的院校来说导致下列问题:新校区建设无法进一步进行,进而导致教学行政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全面紧张,教学场地不好布局,实验室、办公室普遍是见缝插针,导致分散,不便管理,特别是土建类的实验室就那么一点东西,还分散在两个校区三个地方;新校区一间,我们现在的校区有两处,一处是老食堂,还有一处是破旧的平房。目前一些新专业实验条件建设任重道远,因此随着实验室的建设进程的推进,教学行政用房紧张的局面将更加突出。学生就餐场所不够,学校不得已而为之的采取上午三四节课错时一十五分钟上下课的方法,我认为这是以牺牲课堂教学质量为代价的。因为这样做上下课无法打铃,最后十五分钟我认为教学是没效果的。我们都当过学生,十一点五十五分下课的学生,在外面就会有嘈杂声,那个时候也快吃饭了,肚子也饿了,还有一些学生还有十五分钟的课,他能安心在教室听课吗?顺便说一下,下午上课和机关上班的时间不一致,没体现也不便于部门服务教学,我觉得要以教学为中心,那学校的各项安排都应该围绕教学工作来进行。另外一个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近三年按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口径,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平均只有3.4%。只达到国家要求的四分之一强一点点,我觉得有点离谱。而且在这个问题上,以评促建也没有起到作用,因为学校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另外教学科研的激励力度不够,人才引进的政策不够吸引人,据了解我们学校省级科研课题配套百分之三十,国家级的只配套百分之五十,我们学校不能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配偶工作问题,而地处两大直辖市之间,这个地方房价也比较高,学校发展的人才来了以后,学科平台也不太理想,所以这一点点人才引进的条件,我觉得是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专业的教学条件建设跟不上,办学条件特别薄弱,特别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已经有三年级学生了,但是一点专业实验条件都没有。建议省里适时调整学费收费标准,因为这个是敏感话题,我建议教育厅、学校要联合向省物价局呼吁,因为国家发改委规定五年之内不能调整学费。这个五年已经超过了,湖南省今年就已经调整了学费收费标准,可以采取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已经在校的还按原来的收费标准,今年新招的可以提高了,我觉得是这样。尽快落实生均一万二的拨款标准,学校也要广开财源,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调整经费支出结构,比如说,根据轻重缓急来安排教学建设,因为我考察过程中发现有一些系的实验条件很好,但是仪器设备利用率很低很低,而有的地方还没有呢,需要雪中送炭,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为进一步提供教学质量提供经费保障。 第二,队伍亟待全面加强建设,这个包括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在教师队伍方面,目前学校的青年教师比例太高,百分之五十七点一。他们的学历结构不理想,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任务重,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缺乏,需要大力引进和培养,特别是像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业设计、社会工作等专业甚至还没有科班出身的带头人,另外学校的生师比比较大,根据学校提供的教师名单得到的生师比是二十一点零七比一,已经接近了黄牌线,但这个名单中间有一些教师实际是机关的管理人员,还有一些初始学历很低,然后在职读了一个专业硕士,并且有一些教师的硕士专业与第一学历专业又有较大的差别,这样列在了教师队伍中间,我想当中肯定有一些很优秀的,但一般来说这些教师的学术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是很困难的,而高职称高学历的大多担任了一定的管理工作,教学工作量要减免一半,也就是说在教学一线上的投入他们的精力的投入只有一半的时间,因此从听课、论文、试卷等情况来看,就发现了不少问题,因此教师队伍总量有待进一步充实。另外新专业教师力量亟待加强,条件差的新专业师资队伍不足,另外学校实验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结构需要改善,很多系甚至仪器设备投入达到了千八万,还没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谁上课谁就管理,这样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功能开发、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就很难开展,近三年学校教师队伍的结构改善的效果不明显,数量没有增加,结构也没有什么改善,另外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不足,承担的科研课题、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项目太少,这样就制约了科研促教学的工作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起基础性作用的教研室建设也要加强。
教研室主任学历普遍偏低、年轻、经验不足,有一些不是科班出身,自己没有受到本专业的系统训练,因此在访谈的时候,与他们讨论实验教学体系,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高教三十条的落实情况等等,他们就开不了口。因为队伍的问题,所以学校一些好的改革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好的思路、教学质量监控好的做法得不到落实。管理队伍建议学校设置相应的机构,调整相应职能,充实队伍,提高水平。有一些工作已经开展,但是还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刚才蔡处长说的团委,我就不多说了。学科竞赛,组织在学工,奖励在科技,一般学校这个都在教务。教学仪器设备计划教务处也不参与,这个应该是教务处负责,因为教务处是用户。学生证的办理在保卫处,我觉得有些职能都要调整。有些系一千多学生只有一个辅导员,其他的行政管理人员,包括机关的都非常的紧,他们整天忙于日常的事务,研究改进教学管理的精力不够,另外听说还派了六个干部驻村开展宣教、维稳工作,因此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保障,我觉得是力量配备不足的。 第三,实践教学有待改进。实验教学的方面实际进行的实验少,实验室普遍不开放。在教学方法上,从黑板上留下的痕迹和实践报告来看,这个包办的比较多,讲的很细,很多坐标都画好了,只需要学生填空。学生分组做实验时,学生分组少,动手机会少,有一些课程的实验学时少,场地拥挤,实习经费少导致实验执行工作到不了位。毕业设计,查看物流管理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有一定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老师的自拟题目。因为老师承担应用研究、社会服务的项目少,使得这些选题有一些空泛、有一些比较大,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讲了。另外毕业设计中有些评语,老师打得分数相对是客观的,但是因为指导的人数太多,所以他们有一些环节没有落实。比如说评语写的很高,“方案设计合理、有见解、有突破”,才打六十几分,这个东西有问题。 在华航期间表示感谢,预祝华航明天更加美好。 3.刘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 按照专家组统一要求,专家各人的反馈意见不谈成绩,只谈问题和建议,以下是我个人通过进校考察后,所提出的问题及建议。 一、关于教师队伍的问题及建议 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合格的本科教育必须有合格的教师队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教师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生师比高危。学院“升本”以来,原有专科仍然招生,本科各专业的扩招,本科新专业的扩招,又要兼顾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必然导致目前在校本科生多班、大班上课(四个班的理论课屡见不鲜,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无法实践),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资源匮乏、名存实亡,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和提高。另外,新办本科专业师资紧缺状况更为突出,实验教学队伍人员匮乏。 2、师资结构不合理。目前学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量近60%,预计近几年这个比例还要增加。青年教师限于自身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和提高。而且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小,高层次人才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稀缺,师资的学缘结构也不尽合理,这些因素势必会对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创新产生不利影响。 3、由于教学对象层次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很大,教师的进修培训、实践锻炼难以保障落实,长而久之,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技能、专业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停滞不前,以致下滑。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给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师资编制的政策支持,同时,学院内部也应该积极探索和改革,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控制招生规模,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改革和完善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倾心而入,保证教师队伍投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鲜活动力和创造力。 二、关于实践教学的问题和建议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以工为主的一所工业学院,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重要性我不展开。以下是我对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实践教学所提出的二个问题:
北京护理学院全国招生!招初/高/中专男女「免试入学/包就业」校企合作「就业各大医院」免试入学/入学签订就业协议!!公办大学护理学院招生!!招初/高/中专男女「还招30人」
1、实验教学的问题。由于实验教师队伍人员匮乏,目前学院的绝大部分实验课是一名理论课教师同时指导两个班80多名学生进行,甚至还有一名理论课教师同时指导三个班、四个班的实验的情况,我在观摩一次实验课时看到,两个班中多名学生同时举手等待一名指导教师解答问题的状况持续了一堂课,效率低下、质量难于保证可想而知。实验教师队伍的短缺,导致了以下问题产生:一是实验教学管理和指导工作基本上由理论课教师完成;二是实验室基本没有开放;三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难于实施和深入开展,甚至名不符实。 我想,对于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课程指导,密切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是应该提倡的,但这里强调的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指导”,绝不能混淆为理论课教师“替代实验室管理”。就是说,参与实验指导的理论课教师,不能替代专职实验管理人员来完成实验员、实验师、高级实验师的职责工作。在每一个实验前、每一个实验过程中、每一个实验后,实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工作不是理论课教师的职责,职责不清必然带来实验室的建设、教学运行和管理的诸多问题。 2、实践教学基地的问题 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熟途径,而学院的一些专业由于经费紧张,无法保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正常运行。 建议:学院应该尽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专职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加强实验室建设,逐步增加实验室的开放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深度开发和深入开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保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正常运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质量保障。 三、关于培养方案中的问题和建议 学院从专科学校转变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理念上、模式上、规格上,应该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更加准确和明晰。目前的培养方案中还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一些专业的培养方案没有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设计,系统性、科学性不够,专科人才培养的思维和做法仍然存在。 2、一些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课时过于庞大,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造成周学时29—30学时/周的现象频发,有因人设置与本专业无关课的情况,还有因无人不设置本专业应该开设课等情况。 建议:学校放权给专业教学系部,科学地、系统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4.蒋葛夫(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主要发表三点意见或建议: 一、学校在办出航天特色与校企合作方面有思路,但是想法不深不够。我有两点建议: 1.学校与航天集团共建三个:机、电、材料,具有航天行业优势的专业而且航天需求的专业,这样不仅可以传承发扬航天精神,而且可以把航天行业优势内化成为专业特色,建设成为行业内乃至国内一流的专业。主要想法应该是要赋予航天集团专业建设的职责,共建实验室,共建研发平台,这几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有一些由航天集团的科技人员担任,而且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另外学校对航天集团,可以培养具有航天精神和航天职业素养的工艺性应用型人才,同时为企业建立起培训体系和标准,校企共同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2.学校地处廊坊市,我建议学校尽快与廊坊市合作共建。一个方面希望政府主导,能够推进学校与市属企业的合作力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等工作。一个方面学校应适应廊坊市和市属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支撑,另一方面要为廊坊市和市属企业建立培训体系和培训标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机制,这样双方共赢、共同发展,而且可以搭建校、市共建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大家都谈到,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学校的青年教师比例大,我觉得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有一个认识的问题。因为高等学校的四项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包括对学生的培养,也包括对我们老师的培养。所以说,教师培训是教师发展的必需,也是教师发展的权利,同时也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建议对青年教师做到四个全覆盖:第一个全覆盖是境外学习经历全覆盖,第二是企业学习与挂职经历全覆盖,第三是助教经历全覆盖(不管你是哪个学校的博士也好硕士也好,也要先做助教,改作业、上习题课、带实验、带实习,然后过关之后,我们让他做教学管理,再上课),第四是老教师一对一的传帮带这样培养过程的全覆盖。
三、总的感觉,学校相对比较封闭一点。我建议我们的领导、干部、老师,学生能多走出校门,跨出国门,加强交流,拓展视野。咱们航天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我希望你们,特别能胜利! 5.徐可为(西安文理学院院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谈三方面问题,一个建议。 第一点:学校办学定位不够清晰。首先是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应该说表述是清晰,但是实际落实不够清晰,谈到了面向河北廊坊、面向环渤海京津、面向航空航天,如此宽泛的面向,在专业的建设,队伍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实际上是很难集中精力的,所以我认为,应该进一步的凝练,明确未来学校未来发展的主体方向。我个人认为,这座学校应该还是立足地方,服务航天。因为这所学校,目前所形成的航天精神对于支撑推动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已经与航天两大集团的生源的关系也为学校培养人才和专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我也相信,地方省市政府会支持一所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努力做出工作的地方院校的。 第二是办学层次定位。 学校的办学定位是这样表述的,“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开展专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办好硕士教育。”我认为仍然是面比较宽,不够清晰。学校现有20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作为一个本科院校来讲,我认为这个比例是不对的。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设想要减少一定数量的专科,但是在设想的最后结果上,我认为专科数量仍然是偏多。我所在的学校在陕西省,陕西省对本科院校到2014,招生不再提供生均的拨款。我不知道河北省的情况怎么样。但是不管怎样,我觉得一所本科院校不可能有如此量大的专科。所以,我建议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专业硕士教育,而不是适度发展成人教育和专科教育。 第三是人才培养定位。学校的表述是“厚基础、多方向、重实践”,应该说表达也是清楚的,但是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如何保证既厚基础又多方向,我认为难度很大。而落实到人才培养上,对一个学生来讲,要么厚基础,要么选择一个方向,或者多方向,很难如此兼顾。作为学校整体而言,在某一个专业上设置多方向是可能的,但是这是人才培养的定位,我认为应该落实到人,建议能进一步凝练这个定位。 第二点: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数量。这个我不说了。其次是结构。结构呢,一个是学历结构,博士教师数量少的出乎意料,才20几个博士。职称结构不尽合理,高职称教师太少。而目前在学校管理层和职能部门按双肩挑的形式工作的教授高职称又占去了相当高的比例,因此真正的在一线从事教学科研的高职称教师数量更少。第三是年龄结构。前面几个专家也说到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很大。当然,就我个人来讲,我不认为这是一个不合理的因素,我仍然认为,这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的一支力量,如果,好好的培养和利用的话,这支青年教师或许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理由,如果不是这么大量的青年教师,而是更多的老年教师或中老年教师,那么他们在从专科向本科,乃至从本科向专业硕士转型过程中,我认为他们的知识转型会更难一些。所以,教师的队伍结构亟须改进。当然,包括在自评报告中提到的外聘教师、双师型教师,我认为都需要学校给予高度的关注。 第三点是教学投入严重不足。刚才几位专家前面也都谈到了,我认为这个问题最直接的表现,一个是教学日常的支出,几乎满足不了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的很多学生实际上是在校园里度过四年,我们的很多老师实际上是没有走出校门开展产学研实质性的合作。第二,我们虽然借助中央支持地方的财政投入,每年有一千万左右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但是这些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应该说是不够的,或者说使用率严重偏低,其中也包括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带来的一些困境。 最后我提一点建议。建议学校更加注重教学的主体地位。在跟校领导的交谈过程中,我们已经注意到学校在评估之后,由于我们的编制1080已经落实,由于我们的生均拨款12000已经落实,因此学校领导的很多想法可以付诸实现,但是我强烈的呼吁,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将教学的主体地位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我也注意到,每年接近1000万的中央财政投入对仪器设备的支持,实际上是国家定向的一种支持,里面很难说完全体现了学校领导和相关方面对这样一个工作的重视。因为这笔钱,你不按这种方式申请,你是拿不到的。那么未来拿到了更多的综合性的拨款之后,如何有效利用资金,如何有效的为我们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产学研合作机会,如何更好的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诸多方面的落实提供支持,我认为这是最为关键的。
7.朱 泓(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到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来,短短的四天学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会儿组长要谈成绩,所以我也跟其他专家一样,着重来谈学校的不足和建议: 一是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些年学校的发展很快,办学规模也不断在扩大,教师队伍明显不足,现在专任教师仅有520人,在这些队伍中尤其缺少的是学科专业的带头人,另外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在教师快速增长的同时,要注意教师的学缘结构,有的专业大概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毕业于同一所学校。比如外语系,共68名教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师大的有21人,约占三分之一,比如体育部,22名教师有7名来自河北师大,也基本接近三分之一,基础部,数学物理的老师也主要来自于河北师大,包括建筑系,31名教师中有9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在这个系里占了9人,也占了将近三分之一,这种学缘结构也是有问题的。学缘结构不仅是教师质量的问题,不同的学缘结构既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校学术交流环境的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资源汇聚到一起会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建议学校在今后学校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毕业生引进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毕业生的来源尤其是加大对省外毕业生引进的数量。 二是要进一步做好学校发展的全面规划。学校目前已经完成了由专科向本科的转变,但这并不是学校发展的目的。进一步的发展我觉得要突出优势,彰显为航天服务的特色,使得学校能够快速发展。首先在专业建设上,目前的新专业很多,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专业,那么在专业建设上我觉得要特别的依托学科来建设专业、开设课程。比如工业设计专业,目前全国办这个专业普遍还是依托机械学科或者是艺术学科,而我们的这个专业是放在材料工程系来办,所以将来要提升这个专业的专业内涵、办学水平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学校实验场地和办公用房也不足,教学资源也还有待进一步整合,学校实训教学资源等,应该将零散分布在各小教室的实验室整合成一个实验教学中心,甚至可以将工程训练中心也放到机械工程系去,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实体,如果整合到一起,它既是学生实训的中心,也是学生实验的中心,更是学生创新的一个中心。因为学校资源不足,统一的规划整合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人员共享。 三是教学管理还应进一步由规范化向科学化转变。学校目前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非常齐全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但是由于教学管理人员的不足,甚至有的院系本专科生规模已达到1500人以上,而院系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人员仅四名,队伍非常紧张,这些管理人员疲于事务性工作,必然对教学管理的研究不够,限于经费,外出学习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所以目前的教学管理尽管非常规范、非常严格,但还是停留在表面上,单纯的机械似的执行,灵活性、科学性还都不够,所以一是建议学校进一步转变教育管理的理念,要开放视野,加强管理内涵的进一步研究,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能够尽快的适合本科院校的要求,二是建议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要增加人员编制,现在的教学管理是一级管理,都在学校,教学管理应该重心下移,实施二级教学管理,把管理的理念化为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理念。三是建议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有抓手,目前学校教师津贴的分配办法,既要与量挂钩,同时也要与质挂钩,要优劳优酬,激励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另外实验室建设应该强调以软带硬,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来规划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教务处应该牵头做规划建设,这样实验室建设的针对性才比较强,和人才培养的关系比较密切。 四是关于培养方案,学校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否合适,是否更应该体现“学有专长”,目前有些专业对所办专业内涵了解不够,每一个专业国家都是有专业规范的,应该认真的去看一看关于专业的内涵,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目前的培养方案中,各个专业的培养要求缺少针对性,各个专业都是千篇一致的,只是在和专业相关的部分改一点,例如计算机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机械掌握机械的知识,针对性不强。另外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设置应该和培养目标是吻合的,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求必修功课的基础课程——工程图学,社会工作专业要求必修工科的必修还价金工实习,这些跟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完全吻合,建议学校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另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我们的学生来讲还应该加强两个能力,除了大家写的那些十个能力,还应该加强两个能力,一个是语言表达和论文写作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训练,但对应用型人才来讲,首先他的思想得能说出来、能表达出来,即使面对岗位工作的时候,写一个说明书、写一个摘要能够表达得非常清楚,因此这个能力应该受到关注,而我们现有的毕业论文设计当中,有些关键词不知道,不能很好的覆盖论文的主要内容,还有普遍的论文摘要不会写,有的写成了选题的意义,有的写成了前言,还有的把摘要写成了名词解释,题目是什么,反映出学生在基本的写作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二是人才培养的定位,学校的定位还是基本准确的,比较好的,但是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厚基础、宽口径”各位听到了,我理解可能学校“宽口径”与我们理解的不一致,首先你要理解,不能随便提,要与人才培养目标可能不能吻合。 三是特色培育,怎么也离不开航天。 航天的特色彰显在精神上、文化上,让我们深深感动,可以在更多方面体现和表达。学校应该在后一阶段深入思考。比如说与航天的合作,还可以做很多。为此我专门跑了508所,航天渴望与学校深度合作,他也不认为仅在文化层面。 2.人才培养环境。 以生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这是学校比较大的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的理解还没有共识,还是传统的高校培养方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理解不准确。二是培养方案设计缺少柔性,环境形成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环境。我开了座谈会,问了四个学生,四个学生来自同一个专业,他们学习的东西没有任何差异,测控技术及仪器的,缺少柔行,选择没有机会。三是实验室开放基本没有,除了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或者毕业设计外,实验室基本没有实现开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也严重偏少,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仅有大学物理实验。四是实验室的构架没有中心化建设的理念,都是依据课程建设,零碎建设,没有集成,没有选择、没有创新环境。五是教学管理比较僵化,助推教学改革,同一专业学生基本得到划一培养,学院改革的余地也比较小。五是课时偏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六是教学方法单一,我们听的20多节理论课程,基本满堂灌、传授式,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比较浅。研究性没有。教师敬业、学生好学,课时偏多,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合作教学环境差,没有项目、机会少,学生没有选择。 3.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基本建设任务很重。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新校区建设投入大,又没有贷款补充,靠勒紧裤腰带,去年还掉工程费、贷款3000多万,可以想象学校日子怎么过。带来的结果是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基本的办学条件不足。实验室布局比较分散,体育场馆离教育部办学要求还有距离。教学设备主要靠中央财政来维持,如果没有中央财政支持,学校的投入几乎是零头,甚至是不是还留有一点点,我表示怀疑。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4.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数量严重不足,带头人严重缺失,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也有待加强。提几个建议: 一是克服困难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必须以特殊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在人才流动的无序期,新建本科学院必须抓住机遇,改善生活待遇、同舟共济。当然女婿和儿子的关系,首先促进学校腾飞,腾飞了学校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种不公平是必然的,全体老师是理解的。应该有措施,更重要的是构筑事业平台。 二是建议在专业发展方面,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非常重要。教师进修可怜,校本要关注专业的发展,这是应该有效的办法。其他不多讲了。还有就是 5.观念的转变,开放的观念在学校比较弱的。开放的姿态和程度还很不够。稳定规范有余,思想根深蒂固,观念上还是不够的,从领导层面、执行层面,多少存在问题。 开放的第一个层面是,表现在国际合作基本属于起步阶段,没有专门机构,合作的方式非常原始,合作的渠道单一。校企合作没有体现深度和广度,也没有很好的顶层设计。外事没有专门机构,设在校办,以前没有专人。更不要说国际交流、国际教育学院根本没有,甚至国内的交流生都很少,多元文化在学校很难存在。开放程度不够。刚刚蒋校长讲“四个全覆盖”要求高一些,但是走出国门的意识要有。开放的第二个层面,第二个开放是向社会开放。学校与航天有这样深的血缘关系,深的渊源,但是我以为这种交流在民间的更多,在官方真正谈合作的交流和深层次的商谈不是很多。我走基地,选择508所,谈得很好,他们的PPT,他们的理念、定位,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要求非常准确,他们渴望与学校深度合作,把合作深入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教学资源共享,共同开发课程(在课程中还要有航天烙印)、实验室创建上都有这样的诉求,学校也应该有这种诉求。开放的第三个层面是管理队伍还应走出去,校级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可以说,任何学校都会有有优点和长处,多走出去。可能是经费受限制,会计系全年的教学运行经费只有34万,出去很困难,学校应在资金配置上还是应该借用朱处长的一句话就是“以软带硬,以硬带软”。在软的方面不能因为看不见就不投,等看得见的时候就晚了。学校权衡。
学校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遇到了许多瓶颈性困难,除了学校自身努力克服,也希望得到各方支持。今天主管部门教育厅领导当地政府廊坊市长、航天两个集团的人力资源部、培训处领导都过来了,这是对学校办学的高度支持,有赖于各部门的支持。新校区拓展中,桥下的预征地迟迟没有到位,原来设计的体育场馆严重不到位,希望主管部门就预留地问题尽快协助帮助解决。学校原来建设中牺牲了老百姓的利益,这次在新校区建设中要想办法,确保教职员工利益。 学校学科建设上,亟待加强,本专科的比例严重失调,与办好一所本科的要求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望教育厅积极协调,积极支持学校,让他们保留一定有特色的专科是应该的,但是不能有太多的比例失调关系。 人才作为学校最大的瓶颈问题,学校应通过政策调整,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同时,希望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享受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这是有先例的,政府也是能够做到的,我们学校也是受到地方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合力建设北华师资队伍。 各位专家提到,产学研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他们是很有条件,特别是背靠航天两大集团,如何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等四个层面,与航天联手起来共同打造。航天集团应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基地建设、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等,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需要业界对建设环境指导,一方面也需要业界在资金设备上共建,另外刚刚蒋校长提到共建几个专业,在平台打造、专业设计、方案设计、合作教育、深度的合作教育,共同开发课程、人力资源支持能够尽航天两大集团的力。在各位的助推下,学校的腾飞是指日可待的,因为多了一个娘家,这是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无法企及的优势。 感谢学校的配合,并提供了非常周到细致温馨的服务,感谢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航天科技与航天科工两大集团对学校一如既往的支持,看得出学校的每步发展都得到了你们的扶持和帮助,我想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发展与地方与航天行业的发展本就是捆绑在一起的,祝愿学校在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和航天两大集团的鼎立支持下,逐步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品牌大学。 谢谢大家! 吴岩(教育部评估中心副主任) 尊敬的郭书记、郝院长、张厅长、聂市长、白部长、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这是我一个月之内第二次来华航。我是这个月的月初来了华航,今天是最后一天又来华航。刚才我非常认真地听了专家组的各位专家的个人意见反馈,也听了我们几位领导,我们张厅长、白部长和我们聂市长包括我们卢处长的讲话。 我们这次评估应该说是要有很多理念,一个最重要的理念我们叫做替国家把关,为学校服务,这是这一次合格评估的最重要的理念。我想所谓的“替国家把关、为学校服务”是真把关,真服务。所谓真把关就是我们专家的工作要代表国家,刚才张厅长也说了,是高等教育法赋予政府的责任,所以刚才几位专家的发言和我今天上午来到学校以后我参加他们的会议,我看到他们脸上都带着疲惫的倦容,应该说专家是夜以继日的工作,我也多次带领队来做这个工作,每天可能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有的人可能更长时间。这种工作精神、这种工作态度应该说是让我们大家都应该肃然起敬,他们这种为国家把关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他们的这种专业精神。 第二我要说的是“为学校服务”,这是我们特别强调的。所谓为学校服务,我上回来已经说过,用一个不太恰当的话就是要“给学校把脉”。要对学校的问题诊断以后要有开方,虽然不是很恰当,我们要求他们要有这样的能力,应该说专家组也比较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我们这个专家组是我们精心配备的,在这个专家组里面,有和我们华航同样的新建本科院校的一批专家,有比我们学校办学历史较长的这些已经参加过上一轮评估的这些地方学校的领导,还有211、985大学的领导和专家。所以我们的这个构成是非常合理的,大家从不同的视角来对学校进行考察,进行诊断,提出建议。因此我觉得达到了我们这个合格评估的目的,昨天教育部的领导主持召开评估中心和高教司联系会议,用一天的时间研究评估的事情。所以我本想昨天下午来,但是开会开的很晚就没有来。袁部长等几位部领导在讲到评估的事的时候,袁部长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到,我们专家也知道,他说评估是“特别特别重要,评估是非常非常重要,评估是天大的事”。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主管高等教育的杜部长说评估是教育部最主要的主业。我们主管高等教育评估的林蕙青部长助理说教育部所有的工程,所有的工作,所有的计划都是对高等教育上某一点的突破,只有一个工作是影响全线,影响全局性的工作,就是评估工作。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今天参加会议的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人,而是学校的各个不同的部门的人来做这件事情,所以这件事情为什么把它看得这么重,就是落实胡总书记去年的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就是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的最高的概括。生命线就是如果不提高质量,可能你就会有生存的问题,更谈不到发展。所以我们今年三月份,刚才我们郭书记谈到了3月22号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大会。
在这个大会上出台了教育部意见,就是大家知道的30条。30条的意见里面实际上一件事情就是提高质量,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上。就是从前十年的发展做大,到今后的十年要做强高等教育。做强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提高质量,提高有特色的质量。这是高等学校肩负的神圣的历史使命。所以我们这件事情里边,评估就是要为提高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来做这样的工作。 今天上午我从专家组非常认真地听到他们的意见,我们从学校的这个层面来看应该非常重视专家的意见。听完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学校要解决几个重要的瓶颈问题: 第一个瓶颈问题就是学校建设特别是硬件建设任务极其繁重。这个任务繁重包括了各个方面的硬件建设,包括了投入的严重不足。这两件事情,投入的不足,硬件的不足,在这里边特别想请我们省厅领导和廊坊市的领导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河北省不是一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也不是最落后的地区。河北省高等教育是个大省,但也不是人数最多的省。因此投入的问题可能今天正好我们张厅长,本来我以为是教民厅长,但听说是张厅长,我特别高兴,因为张厅长是管钱的人。这个我认为是最好的最恰当的省厅领导来了,听到了各个专家的、专家组的反馈。确确实实这个学校,我上次也看到了这个学校,这个学校投入不足是个瓶颈问题。第二个就是它的硬件建设涉及到我们刚才聂市长说的很多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肯定需要廊坊市政府来给予指导和支持,否则的话学校是可能很难自己单独做这项任务。我带队去过很多不是太发达的城市和经济不是太好的城市里去评估。我们专家组的有很多位专家也跟我带队去过偏远地区,看到了很多市领导和省厅领导在表态的时候,我就不想说哪个地方,说了两句话让我很震撼,或者说真的很感动。说我在这里代表市委市政府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四套班子表态,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某某学院建好,因为它是我们最亮丽的名片。这个名片不仅仅是所谓名义上的,而是发展最需要支持的。我认为一个市长市委书记讲这话,或者一个厅长讲这话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感动。教育厅长讲这话的时候我觉得还可以,因为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一个市长省长在讲这话的时候,我觉得我特别感动。而且在我回来了以后,他们的市长专程来北京跟我说我们落实了多少钱,怎么落实的,现在投入了多少钱,我们怎么建,我认为这种建设方法,我认为这是对最瓶颈问题的支持。反过来说我认为学校也应该真的做好为行业为地方服务的这篇大文章,就是真的认真的研究地方经济发展,认真研究地方的文化发展,认真研究地方的所有产业的增长点,而且应该真心实意的为地方服务,这个服务让地方真心实意的感到用得上,信得过,离不开,下得去。我经常说我们有为,才有威。不能只叫人家支持你,你也必须能给人家作出真的贡献。我认为这是双方面的工作,这个问题这个投入的问题确确实实是这个学校应该是比较典型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听到专家组的这些意见以后我觉得有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特别特别重视两支队伍的建设,一个是教师队伍,一个是管理队伍。这两支队伍应该不分伯仲的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之重要,不用说大家都很明白。另一方面管理队伍之重要在一个学校处在跃升上升的时期比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一点都不差,甚至某种程度在节点来说还要重要,所以两支队伍的建设学校一定要做好规划,一定要有真的措施,而不是口号。 第三的感到专家提到的问题,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就是产学研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不是你乐不乐意做,是必由之路。必由之路之所以叫必由之路,是有规律性的,是你绕不开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产学研合作必须的。刚才我们林生校长组长也讲了,产学研合作我们学校有个非常的、本科院校甚至于连985大学都难以企及的一个优势就是有航天的渊源和背景。我知道的我们中国叫航天这字样的院校不多,而且跟航天有这么渊源的历史关系的也不多。产学研结合合作教育,就是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最终是合作发展。就是你给人家的发展有了以后,人家才能跟你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育人。还是一个有为才有威。我认为刚才这一点白部长和卢处长都给了非常充分的肯定,但是我觉得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这个工作还要可能做更扎实,我们专家组提出意见,我认为是中肯的。在他们的讨论中他们也对此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我觉得这些方面里边产学研做好这篇文章非常之难,不是非常简单是非常之难。这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各个国家高等学校面临的共同的难题,但是这又是一个必由之路。
第四个问题,我觉得刚才我听到各位专家说的,学校要千方百计的做好顶层设计,我们要真的开展广泛的深度的有教师管理人员甚至有学生代表参与的这种学校的发展的讨论,要能够真的形成共识,并且一以贯之,从宏观的战略层面到管理层面到教学专业的层面要一以贯之,能贯彻下去,而不仅仅是口号。不仅仅是班子的共识,而应该成为老师改进教学质量课程的改革,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真正的落地实处。比如说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基准东西,课程建设应该怎么办,专业建设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可能我们专家的都讲到了,都涉及到了,实际上我们的学科发展,学术型的学科发展和我们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是不同的两个依据的原则。学科发展是按照学科发展的知识逻辑体系来构建它的课程,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按照行业和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来构建它的课程和人才体系。这两个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是明显的不同的依据。如果我们按照所谓的学科学术性的老大型发展来讲,有可能我们永远都是跟在后边走。可能我们的新建本科不仅仅是时间新而是新型的新类型的一个发展。所以我觉得像这些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都要特别重视。 我听到他们上午的讨论我听到专家的讨论,我认为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提高,要克服通式化的形象,不是老大学的翻版,也不是低水平的重复。这些方面我觉得学校都有非常大的讨论空间和任务,这些任务实际上也不轻松,这个老师们形成共识,并且能够真的贯彻下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么我想在这个里边,我要特别感谢两个航天的集团对高等教育的支持。他们讲的我认为虽然话不多,但是非常实在。包括我们科技集团,包括我们科工集团这两个集团,我们有这样好的一个机会,这么好的一个优势,我认为这是弥足珍贵的。真的非常非常好,当你有这优势的时候可能你还不一定认识到,没有这个的时候,在选择的时候。大部分的新建本科院校都是从地方的专科高职过来的,没有行业背景,他们苦苦追求的就是要跟某一大的行业的背景的合作。我们有这样一个背景真的非常好,能够真正的发挥好使用好然后依靠,我认为这是非常的。 最后我想说我们的评估大家反馈刚才我们白部长说他感到震撼,就是我们大家都提的是意见,很单刀直入,我们这也是这一轮评估对专家的刚性要求。我们不希望专家在这个场合,在你只有十分到八分钟的时间里边,再讲拜年的话,而且在中国,我们的拜年话讲的太多了。我需要邀请他们直奔主题,直面问题,但是我们在最后形成的专家组的正式报告的时候,我们会把学校的成绩和经验总结透,不会放过也不会落下学校的成绩,这样也请学校里边也请老师放心,因为他们回去以后,每一位专家都要有一个书面的个人的意见,专家在个人意见上要反馈形成专家组的意见,还要报请教育部评估委员会正式审定以后,才能够交给省厅交给学校,然后征求意见后才能正式形成,所以我们非常慎重的,所以请老师们放心,不是说这学校里边只有问题,这个优点他们在里边讲的非常多。所以我想这是我们在里边想要再一次跟大家说明。 刚才林生组长已经说了。最后就是再一次代表教育部评估中心感谢我们专家组的专家的非常辛勤有成效的劳动,也非常感谢我们省厅的领导,我们廊坊市的领导,感谢我们两个集团的领导给我们评估工作的支持,最后也感谢我们学校老师能够真的把这项工作作为人才培养一个重要的抓手来做工作。看到了老师这样的工作,刚才我们郭书记也说了平常心,正常态度工作。我们觉得真的非常好,我们就是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新的评估的工作作风,工作风尚,工作理念。我刚说新建的本科院校占中国的包括院校的三分之一数量,也就是说新建本科院校质量如果不提高,中国的本科院校做强那是不可能的,提高质量只是一句空话。人数占了三分之一,校数占了三分之一,毕业生数占了三分之一,所以你们的发展和提高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我祝愿学校能够再多做探索。在河北省的新建本科院校,刚才我们张厅长说了,正好我们五十多本科院校,十七所是新建本科院校,也占三分之一。希望你们走在前面,也希望你们能够在中国的新建本科院校里面能做出你们的特色来,如果你们做出特色来,我刚才跟校领导说,我们也会请你们到教育部来介绍你们的经验,把你们的长处让大家多学习,再一次感谢各位,谢谢!
第五,一般认为大学兼有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国际交往三项职能。北华学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主动积极开展国际交往活动,增加国外合作的院校数量,用全球的视野办学培养人才。 第六,如果条件成熟时,可以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机构,动员吸收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两大集团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成立理事会。有愿意关心学校发展的、有愿意捐钱的、愿意捐物的、愿意出力的、愿意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领导能够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来。 这是我的六点意见,最后祝愿学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越来越好。
2.韦成龙(湖南理工学院院长) 大家下午好,就考察工作提三点意见和建议,仅供学校参考:
第一,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去年不包括直接发给学生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我们学校决算收入只有1.2个亿,也就是说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以及省财政拨款都加起来才生均一万块钱,这样的经费对于底子薄、物价水平较高地区的院校来说导致下列问题:新校区建设无法进一步进行,进而导致教学行政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全面紧张,教学场地不好布局,实验室、办公室普遍是见缝插针,导致分散,不便管理,特别是土建类的实验室就那么一点东西,还分散在两个校区三个地方;新校区一间,我们现在的校区有两处,一处是老食堂,还有一处是破旧的平房。目前一些新专业实验条件建设任重道远,因此随着实验室的建设进程的推进,教学行政用房紧张的局面将更加突出。学生就餐场所不够,学校不得已而为之的采取上午三四节课错时一十五分钟上下课的方法,我认为这是以牺牲课堂教学质量为代价的。因为这样做上下课无法打铃,最后十五分钟我认为教学是没效果的。我们都当过学生,十一点五十五分下课的学生,在外面就会有嘈杂声,那个时候也快吃饭了,肚子也饿了,还有一些学生还有十五分钟的课,他能安心在教室听课吗?顺便说一下,下午上课和机关上班的时间不一致,没体现也不便于部门服务教学,我觉得要以教学为中心,那学校的各项安排都应该围绕教学工作来进行。另外一个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近三年按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口径,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平均只有3.4%。只达到国家要求的四分之一强一点点,我觉得有点离谱。而且在这个问题上,以评促建也没有起到作用,因为学校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另外教学科研的激励力度不够,人才引进的政策不够吸引人,据了解我们学校省级科研课题配套百分之三十,国家级的只配套百分之五十,我们学校不能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配偶工作问题,而地处两大直辖市之间,这个地方房价也比较高,学校发展的人才来了以后,学科平台也不太理想,所以这一点点人才引进的条件,我觉得是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专业的教学条件建设跟不上,办学条件特别薄弱,特别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已经有三年级学生了,但是一点专业实验条件都没有。建议省里适时调整学费收费标准,因为这个是敏感话题,我建议教育厅、学校要联合向省物价局呼吁,因为国家发改委规定五年之内不能调整学费。这个五年已经超过了,湖南省今年就已经调整了学费收费标准,可以采取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已经在校的还按原来的收费标准,今年新招的可以提高了,我觉得是这样。尽快落实生均一万二的拨款标准,学校也要广开财源,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调整经费支出结构,比如说,根据轻重缓急来安排教学建设,因为我考察过程中发现有一些系的实验条件很好,但是仪器设备利用率很低很低,而有的地方还没有呢,需要雪中送炭,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为进一步提供教学质量提供经费保障。 第二,队伍亟待全面加强建设,这个包括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在教师队伍方面,目前学校的青年教师比例太高,百分之五十七点一。他们的学历结构不理想,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任务重,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缺乏,需要大力引进和培养,特别是像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业设计、社会工作等专业甚至还没有科班出身的带头人,另外学校的生师比比较大,根据学校提供的教师名单得到的生师比是二十一点零七比一,已经接近了黄牌线,但这个名单中间有一些教师实际是机关的管理人员,还有一些初始学历很低,然后在职读了一个专业硕士,并且有一些教师的硕士专业与第一学历专业又有较大的差别,这样列在了教师队伍中间,我想当中肯定有一些很优秀的,但一般来说这些教师的学术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是很困难的,而高职称高学历的大多担任了一定的管理工作,教学工作量要减免一半,也就是说在教学一线上的投入他们的精力的投入只有一半的时间,因此从听课、论文、试卷等情况来看,就发现了不少问题,因此教师队伍总量有待进一步充实。另外新专业教师力量亟待加强,条件差的新专业师资队伍不足,另外学校实验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结构需要改善,很多系甚至仪器设备投入达到了千八万,还没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谁上课谁就管理,这样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功能开发、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就很难开展,近三年学校教师队伍的结构改善的效果不明显,数量没有增加,结构也没有什么改善,另外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不足,承担的科研课题、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项目太少,这样就制约了科研促教学的工作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起基础性作用的教研室建设也要加强。
教研室主任学历普遍偏低、年轻、经验不足,有一些不是科班出身,自己没有受到本专业的系统训练,因此在访谈的时候,与他们讨论实验教学体系,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高教三十条的落实情况等等,他们就开不了口。因为队伍的问题,所以学校一些好的改革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好的思路、教学质量监控好的做法得不到落实。管理队伍建议学校设置相应的机构,调整相应职能,充实队伍,提高水平。有一些工作已经开展,但是还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刚才蔡处长说的团委,我就不多说了。学科竞赛,组织在学工,奖励在科技,一般学校这个都在教务。教学仪器设备计划教务处也不参与,这个应该是教务处负责,因为教务处是用户。学生证的办理在保卫处,我觉得有些职能都要调整。有些系一千多学生只有一个辅导员,其他的行政管理人员,包括机关的都非常的紧,他们整天忙于日常的事务,研究改进教学管理的精力不够,另外听说还派了六个干部驻村开展宣教、维稳工作,因此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保障,我觉得是力量配备不足的。 第三,实践教学有待改进。实验教学的方面实际进行的实验少,实验室普遍不开放。在教学方法上,从黑板上留下的痕迹和实践报告来看,这个包办的比较多,讲的很细,很多坐标都画好了,只需要学生填空。学生分组做实验时,学生分组少,动手机会少,有一些课程的实验学时少,场地拥挤,实习经费少导致实验执行工作到不了位。毕业设计,查看物流管理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有一定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老师的自拟题目。因为老师承担应用研究、社会服务的项目少,使得这些选题有一些空泛、有一些比较大,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讲了。另外毕业设计中有些评语,老师打得分数相对是客观的,但是因为指导的人数太多,所以他们有一些环节没有落实。比如说评语写的很高,“方案设计合理、有见解、有突破”,才打六十几分,这个东西有问题。 在华航期间表示感谢,预祝华航明天更加美好。 3.刘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 按照专家组统一要求,专家各人的反馈意见不谈成绩,只谈问题和建议,以下是我个人通过进校考察后,所提出的问题及建议。 一、关于教师队伍的问题及建议 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合格的本科教育必须有合格的教师队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教师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生师比高危。学院“升本”以来,原有专科仍然招生,本科各专业的扩招,本科新专业的扩招,又要兼顾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必然导致目前在校本科生多班、大班上课(四个班的理论课屡见不鲜,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无法实践),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资源匮乏、名存实亡,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和提高。另外,新办本科专业师资紧缺状况更为突出,实验教学队伍人员匮乏。 2、师资结构不合理。目前学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量近60%,预计近几年这个比例还要增加。青年教师限于自身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和提高。而且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小,高层次人才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稀缺,师资的学缘结构也不尽合理,这些因素势必会对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创新产生不利影响。 3、由于教学对象层次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很大,教师的进修培训、实践锻炼难以保障落实,长而久之,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技能、专业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停滞不前,以致下滑。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给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师资编制的政策支持,同时,学院内部也应该积极探索和改革,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控制招生规模,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改革和完善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倾心而入,保证教师队伍投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鲜活动力和创造力。 二、关于实践教学的问题和建议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以工为主的一所工业学院,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重要性我不展开。以下是我对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实践教学所提出的二个问题:
1、实验教学的问题。由于实验教师队伍人员匮乏,目前学院的绝大部分实验课是一名理论课教师同时指导两个班80多名学生进行,甚至还有一名理论课教师同时指导三个班、四个班的实验的情况,我在观摩一次实验课时看到,两个班中多名学生同时举手等待一名指导教师解答问题的状况持续了一堂课,效率低下、质量难于保证可想而知。实验教师队伍的短缺,导致了以下问题产生:一是实验教学管理和指导工作基本上由理论课教师完成;二是实验室基本没有开放;三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难于实施和深入开展,甚至名不符实。 我想,对于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课程指导,密切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是应该提倡的,但这里强调的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指导”,绝不能混淆为理论课教师“替代实验室管理”。就是说,参与实验指导的理论课教师,不能替代专职实验管理人员来完成实验员、实验师、高级实验师的职责工作。在每一个实验前、每一个实验过程中、每一个实验后,实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工作不是理论课教师的职责,职责不清必然带来实验室的建设、教学运行和管理的诸多问题。 2、实践教学基地的问题 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熟途径,而学院的一些专业由于经费紧张,无法保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正常运行。 建议:学院应该尽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专职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加强实验室建设,逐步增加实验室的开放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深度开发和深入开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保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正常运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质量保障。 三、关于培养方案中的问题和建议 学院从专科学校转变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理念上、模式上、规格上,应该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更加准确和明晰。目前的培养方案中还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一些专业的培养方案没有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设计,系统性、科学性不够,专科人才培养的思维和做法仍然存在。 2、一些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课时过于庞大,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造成周学时29—30学时/周的现象频发,有因人设置与本专业无关课的情况,还有因无人不设置本专业应该开设课等情况。 建议:学校放权给专业教学系部,科学地、系统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4.蒋葛夫(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主要发表三点意见或建议: 一、学校在办出航天特色与校企合作方面有思路,但是想法不深不够。我有两点建议: 1.学校与航天集团共建三个:机、电、材料,具有航天行业优势的专业而且航天需求的专业,这样不仅可以传承发扬航天精神,而且可以把航天行业优势内化成为专业特色,建设成为行业内乃至国内一流的专业。主要想法应该是要赋予航天集团专业建设的职责,共建实验室,共建研发平台,这几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有一些由航天集团的科技人员担任,而且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另外学校对航天集团,可以培养具有航天精神和航天职业素养的工艺性应用型人才,同时为企业建立起培训体系和标准,校企共同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2.学校地处廊坊市,我建议学校尽快与廊坊市合作共建。一个方面希望政府主导,能够推进学校与市属企业的合作力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等工作。一个方面学校应适应廊坊市和市属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支撑,另一方面要为廊坊市和市属企业建立培训体系和培训标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机制,这样双方共赢、共同发展,而且可以搭建校、市共建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大家都谈到,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学校的青年教师比例大,我觉得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有一个认识的问题。因为高等学校的四项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包括对学生的培养,也包括对我们老师的培养。所以说,教师培训是教师发展的必需,也是教师发展的权利,同时也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建议对青年教师做到四个全覆盖:第一个全覆盖是境外学习经历全覆盖,第二是企业学习与挂职经历全覆盖,第三是助教经历全覆盖(不管你是哪个学校的博士也好硕士也好,也要先做助教,改作业、上习题课、带实验、带实习,然后过关之后,我们让他做教学管理,再上课),第四是老教师一对一的传帮带这样培养过程的全覆盖。
三、总的感觉,学校相对比较封闭一点。我建议我们的领导、干部、老师,学生能多走出校门,跨出国门,加强交流,拓展视野。咱们航天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我希望你们,特别能胜利! 5.徐可为(西安文理学院院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谈三方面问题,一个建议。 第一点:学校办学定位不够清晰。首先是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应该说表述是清晰,但是实际落实不够清晰,谈到了面向河北廊坊、面向环渤海京津、面向航空航天,如此宽泛的面向,在专业的建设,队伍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实际上是很难集中精力的,所以我认为,应该进一步的凝练,明确未来学校未来发展的主体方向。我个人认为,这座学校应该还是立足地方,服务航天。因为这所学校,目前所形成的航天精神对于支撑推动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已经与航天两大集团的生源的关系也为学校培养人才和专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我也相信,地方省市政府会支持一所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努力做出工作的地方院校的。 第二是办学层次定位。 学校的办学定位是这样表述的,“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开展专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办好硕士教育。”我认为仍然是面比较宽,不够清晰。学校现有20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作为一个本科院校来讲,我认为这个比例是不对的。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设想要减少一定数量的专科,但是在设想的最后结果上,我认为专科数量仍然是偏多。我所在的学校在陕西省,陕西省对本科院校到2014,招生不再提供生均的拨款。我不知道河北省的情况怎么样。但是不管怎样,我觉得一所本科院校不可能有如此量大的专科。所以,我建议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专业硕士教育,而不是适度发展成人教育和专科教育。 第三是人才培养定位。学校的表述是“厚基础、多方向、重实践”,应该说表达也是清楚的,但是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如何保证既厚基础又多方向,我认为难度很大。而落实到人才培养上,对一个学生来讲,要么厚基础,要么选择一个方向,或者多方向,很难如此兼顾。作为学校整体而言,在某一个专业上设置多方向是可能的,但是这是人才培养的定位,我认为应该落实到人,建议能进一步凝练这个定位。 第二点: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数量。这个我不说了。其次是结构。结构呢,一个是学历结构,博士教师数量少的出乎意料,才20几个博士。职称结构不尽合理,高职称教师太少。而目前在学校管理层和职能部门按双肩挑的形式工作的教授高职称又占去了相当高的比例,因此真正的在一线从事教学科研的高职称教师数量更少。第三是年龄结构。前面几个专家也说到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很大。当然,就我个人来讲,我不认为这是一个不合理的因素,我仍然认为,这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的一支力量,如果,好好的培养和利用的话,这支青年教师或许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理由,如果不是这么大量的青年教师,而是更多的老年教师或中老年教师,那么他们在从专科向本科,乃至从本科向专业硕士转型过程中,我认为他们的知识转型会更难一些。所以,教师的队伍结构亟须改进。当然,包括在自评报告中提到的外聘教师、双师型教师,我认为都需要学校给予高度的关注。 第三点是教学投入严重不足。刚才几位专家前面也都谈到了,我认为这个问题最直接的表现,一个是教学日常的支出,几乎满足不了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的很多学生实际上是在校园里度过四年,我们的很多老师实际上是没有走出校门开展产学研实质性的合作。第二,我们虽然借助中央支持地方的财政投入,每年有一千万左右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但是这些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应该说是不够的,或者说使用率严重偏低,其中也包括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带来的一些困境。 最后我提一点建议。建议学校更加注重教学的主体地位。在跟校领导的交谈过程中,我们已经注意到学校在评估之后,由于我们的编制1080已经落实,由于我们的生均拨款12000已经落实,因此学校领导的很多想法可以付诸实现,但是我强烈的呼吁,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将教学的主体地位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我也注意到,每年接近1000万的中央财政投入对仪器设备的支持,实际上是国家定向的一种支持,里面很难说完全体现了学校领导和相关方面对这样一个工作的重视。因为这笔钱,你不按这种方式申请,你是拿不到的。那么未来拿到了更多的综合性的拨款之后,如何有效利用资金,如何有效的为我们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产学研合作机会,如何更好的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诸多方面的落实提供支持,我认为这是最为关键的。
7.朱 泓(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到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来,短短的四天学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会儿组长要谈成绩,所以我也跟其他专家一样,着重来谈学校的不足和建议: 一是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些年学校的发展很快,办学规模也不断在扩大,教师队伍明显不足,现在专任教师仅有520人,在这些队伍中尤其缺少的是学科专业的带头人,另外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在教师快速增长的同时,要注意教师的学缘结构,有的专业大概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毕业于同一所学校。比如外语系,共68名教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师大的有21人,约占三分之一,比如体育部,22名教师有7名来自河北师大,也基本接近三分之一,基础部,数学物理的老师也主要来自于河北师大,包括建筑系,31名教师中有9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在这个系里占了9人,也占了将近三分之一,这种学缘结构也是有问题的。学缘结构不仅是教师质量的问题,不同的学缘结构既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校学术交流环境的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资源汇聚到一起会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建议学校在今后学校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毕业生引进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毕业生的来源尤其是加大对省外毕业生引进的数量。 二是要进一步做好学校发展的全面规划。学校目前已经完成了由专科向本科的转变,但这并不是学校发展的目的。进一步的发展我觉得要突出优势,彰显为航天服务的特色,使得学校能够快速发展。首先在专业建设上,目前的新专业很多,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专业,那么在专业建设上我觉得要特别的依托学科来建设专业、开设课程。比如工业设计专业,目前全国办这个专业普遍还是依托机械学科或者是艺术学科,而我们的这个专业是放在材料工程系来办,所以将来要提升这个专业的专业内涵、办学水平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学校实验场地和办公用房也不足,教学资源也还有待进一步整合,学校实训教学资源等,应该将零散分布在各小教室的实验室整合成一个实验教学中心,甚至可以将工程训练中心也放到机械工程系去,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实体,如果整合到一起,它既是学生实训的中心,也是学生实验的中心,更是学生创新的一个中心。因为学校资源不足,统一的规划整合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人员共享。 三是教学管理还应进一步由规范化向科学化转变。学校目前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非常齐全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但是由于教学管理人员的不足,甚至有的院系本专科生规模已达到1500人以上,而院系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人员仅四名,队伍非常紧张,这些管理人员疲于事务性工作,必然对教学管理的研究不够,限于经费,外出学习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所以目前的教学管理尽管非常规范、非常严格,但还是停留在表面上,单纯的机械似的执行,灵活性、科学性还都不够,所以一是建议学校进一步转变教育管理的理念,要开放视野,加强管理内涵的进一步研究,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能够尽快的适合本科院校的要求,二是建议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要增加人员编制,现在的教学管理是一级管理,都在学校,教学管理应该重心下移,实施二级教学管理,把管理的理念化为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理念。三是建议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有抓手,目前学校教师津贴的分配办法,既要与量挂钩,同时也要与质挂钩,要优劳优酬,激励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另外实验室建设应该强调以软带硬,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来规划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教务处应该牵头做规划建设,这样实验室建设的针对性才比较强,和人才培养的关系比较密切。 四是关于培养方案,学校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否合适,是否更应该体现“学有专长”,目前有些专业对所办专业内涵了解不够,每一个专业国家都是有专业规范的,应该认真的去看一看关于专业的内涵,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目前的培养方案中,各个专业的培养要求缺少针对性,各个专业都是千篇一致的,只是在和专业相关的部分改一点,例如计算机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机械掌握机械的知识,针对性不强。另外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设置应该和培养目标是吻合的,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求必修功课的基础课程——工程图学,社会工作专业要求必修工科的必修还价金工实习,这些跟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完全吻合,建议学校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另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我们的学生来讲还应该加强两个能力,除了大家写的那些十个能力,还应该加强两个能力,一个是语言表达和论文写作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训练,但对应用型人才来讲,首先他的思想得能说出来、能表达出来,即使面对岗位工作的时候,写一个说明书、写一个摘要能够表达得非常清楚,因此这个能力应该受到关注,而我们现有的毕业论文设计当中,有些关键词不知道,不能很好的覆盖论文的主要内容,还有普遍的论文摘要不会写,有的写成了选题的意义,有的写成了前言,还有的把摘要写成了名词解释,题目是什么,反映出学生在基本的写作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二是人才培养的定位,学校的定位还是基本准确的,比较好的,但是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厚基础、宽口径”各位听到了,我理解可能学校“宽口径”与我们理解的不一致,首先你要理解,不能随便提,要与人才培养目标可能不能吻合。 三是特色培育,怎么也离不开航天。 航天的特色彰显在精神上、文化上,让我们深深感动,可以在更多方面体现和表达。学校应该在后一阶段深入思考。比如说与航天的合作,还可以做很多。为此我专门跑了508所,航天渴望与学校深度合作,他也不认为仅在文化层面。 2.人才培养环境。 以生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这是学校比较大的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的理解还没有共识,还是传统的高校培养方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理解不准确。二是培养方案设计缺少柔性,环境形成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环境。我开了座谈会,问了四个学生,四个学生来自同一个专业,他们学习的东西没有任何差异,测控技术及仪器的,缺少柔行,选择没有机会。三是实验室开放基本没有,除了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或者毕业设计外,实验室基本没有实现开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也严重偏少,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仅有大学物理实验。四是实验室的构架没有中心化建设的理念,都是依据课程建设,零碎建设,没有集成,没有选择、没有创新环境。五是教学管理比较僵化,助推教学改革,同一专业学生基本得到划一培养,学院改革的余地也比较小。五是课时偏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六是教学方法单一,我们听的20多节理论课程,基本满堂灌、传授式,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比较浅。研究性没有。教师敬业、学生好学,课时偏多,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合作教学环境差,没有项目、机会少,学生没有选择。 3.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基本建设任务很重。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新校区建设投入大,又没有贷款补充,靠勒紧裤腰带,去年还掉工程费、贷款3000多万,可以想象学校日子怎么过。带来的结果是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基本的办学条件不足。实验室布局比较分散,体育场馆离教育部办学要求还有距离。教学设备主要靠中央财政来维持,如果没有中央财政支持,学校的投入几乎是零头,甚至是不是还留有一点点,我表示怀疑。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4.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数量严重不足,带头人严重缺失,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也有待加强。提几个建议: 一是克服困难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必须以特殊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在人才流动的无序期,新建本科学院必须抓住机遇,改善生活待遇、同舟共济。当然女婿和儿子的关系,首先促进学校腾飞,腾飞了学校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种不公平是必然的,全体老师是理解的。应该有措施,更重要的是构筑事业平台。 二是建议在专业发展方面,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非常重要。教师进修可怜,校本要关注专业的发展,这是应该有效的办法。其他不多讲了。还有就是 5.观念的转变,开放的观念在学校比较弱的。开放的姿态和程度还很不够。稳定规范有余,思想根深蒂固,观念上还是不够的,从领导层面、执行层面,多少存在问题。 开放的第一个层面是,表现在国际合作基本属于起步阶段,没有专门机构,合作的方式非常原始,合作的渠道单一。校企合作没有体现深度和广度,也没有很好的顶层设计。外事没有专门机构,设在校办,以前没有专人。更不要说国际交流、国际教育学院根本没有,甚至国内的交流生都很少,多元文化在学校很难存在。开放程度不够。刚刚蒋校长讲“四个全覆盖”要求高一些,但是走出国门的意识要有。开放的第二个层面,第二个开放是向社会开放。学校与航天有这样深的血缘关系,深的渊源,但是我以为这种交流在民间的更多,在官方真正谈合作的交流和深层次的商谈不是很多。我走基地,选择508所,谈得很好,他们的PPT,他们的理念、定位,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要求非常准确,他们渴望与学校深度合作,把合作深入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教学资源共享,共同开发课程(在课程中还要有航天烙印)、实验室创建上都有这样的诉求,学校也应该有这种诉求。开放的第三个层面是管理队伍还应走出去,校级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可以说,任何学校都会有有优点和长处,多走出去。可能是经费受限制,会计系全年的教学运行经费只有34万,出去很困难,学校应在资金配置上还是应该借用朱处长的一句话就是“以软带硬,以硬带软”。在软的方面不能因为看不见就不投,等看得见的时候就晚了。学校权衡。
学校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遇到了许多瓶颈性困难,除了学校自身努力克服,也希望得到各方支持。今天主管部门教育厅领导当地政府廊坊市长、航天两个集团的人力资源部、培训处领导都过来了,这是对学校办学的高度支持,有赖于各部门的支持。新校区拓展中,桥下的预征地迟迟没有到位,原来设计的体育场馆严重不到位,希望主管部门就预留地问题尽快协助帮助解决。学校原来建设中牺牲了老百姓的利益,这次在新校区建设中要想办法,确保教职员工利益。 学校学科建设上,亟待加强,本专科的比例严重失调,与办好一所本科的要求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望教育厅积极协调,积极支持学校,让他们保留一定有特色的专科是应该的,但是不能有太多的比例失调关系。 人才作为学校最大的瓶颈问题,学校应通过政策调整,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同时,希望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享受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这是有先例的,政府也是能够做到的,我们学校也是受到地方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合力建设北华师资队伍。 各位专家提到,产学研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他们是很有条件,特别是背靠航天两大集团,如何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等四个层面,与航天联手起来共同打造。航天集团应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基地建设、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等,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需要业界对建设环境指导,一方面也需要业界在资金设备上共建,另外刚刚蒋校长提到共建几个专业,在平台打造、专业设计、方案设计、合作教育、深度的合作教育,共同开发课程、人力资源支持能够尽航天两大集团的力。在各位的助推下,学校的腾飞是指日可待的,因为多了一个娘家,这是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无法企及的优势。 感谢学校的配合,并提供了非常周到细致温馨的服务,感谢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航天科技与航天科工两大集团对学校一如既往的支持,看得出学校的每步发展都得到了你们的扶持和帮助,我想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发展与地方与航天行业的发展本就是捆绑在一起的,祝愿学校在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和航天两大集团的鼎立支持下,逐步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品牌大学。 谢谢大家! 吴岩(教育部评估中心副主任) 尊敬的郭书记、郝院长、张厅长、聂市长、白部长、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这是我一个月之内第二次来华航。我是这个月的月初来了华航,今天是最后一天又来华航。刚才我非常认真地听了专家组的各位专家的个人意见反馈,也听了我们几位领导,我们张厅长、白部长和我们聂市长包括我们卢处长的讲话。 我们这次评估应该说是要有很多理念,一个最重要的理念我们叫做替国家把关,为学校服务,这是这一次合格评估的最重要的理念。我想所谓的“替国家把关、为学校服务”是真把关,真服务。所谓真把关就是我们专家的工作要代表国家,刚才张厅长也说了,是高等教育法赋予政府的责任,所以刚才几位专家的发言和我今天上午来到学校以后我参加他们的会议,我看到他们脸上都带着疲惫的倦容,应该说专家是夜以继日的工作,我也多次带领队来做这个工作,每天可能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有的人可能更长时间。这种工作精神、这种工作态度应该说是让我们大家都应该肃然起敬,他们这种为国家把关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他们的这种专业精神。 第二我要说的是“为学校服务”,这是我们特别强调的。所谓为学校服务,我上回来已经说过,用一个不太恰当的话就是要“给学校把脉”。要对学校的问题诊断以后要有开方,虽然不是很恰当,我们要求他们要有这样的能力,应该说专家组也比较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我们这个专家组是我们精心配备的,在这个专家组里面,有和我们华航同样的新建本科院校的一批专家,有比我们学校办学历史较长的这些已经参加过上一轮评估的这些地方学校的领导,还有211、985大学的领导和专家。所以我们的这个构成是非常合理的,大家从不同的视角来对学校进行考察,进行诊断,提出建议。因此我觉得达到了我们这个合格评估的目的,昨天教育部的领导主持召开评估中心和高教司联系会议,用一天的时间研究评估的事情。所以我本想昨天下午来,但是开会开的很晚就没有来。袁部长等几位部领导在讲到评估的事的时候,袁部长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到,我们专家也知道,他说评估是“特别特别重要,评估是非常非常重要,评估是天大的事”。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主管高等教育的杜部长说评估是教育部最主要的主业。我们主管高等教育评估的林蕙青部长助理说教育部所有的工程,所有的工作,所有的计划都是对高等教育上某一点的突破,只有一个工作是影响全线,影响全局性的工作,就是评估工作。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今天参加会议的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人,而是学校的各个不同的部门的人来做这件事情,所以这件事情为什么把它看得这么重,就是落实胡总书记去年的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就是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的最高的概括。生命线就是如果不提高质量,可能你就会有生存的问题,更谈不到发展。所以我们今年三月份,刚才我们郭书记谈到了3月22号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大会。
在这个大会上出台了教育部意见,就是大家知道的30条。30条的意见里面实际上一件事情就是提高质量,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上。就是从前十年的发展做大,到今后的十年要做强高等教育。做强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提高质量,提高有特色的质量。这是高等学校肩负的神圣的历史使命。所以我们这件事情里边,评估就是要为提高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来做这样的工作。 今天上午我从专家组非常认真地听到他们的意见,我们从学校的这个层面来看应该非常重视专家的意见。听完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学校要解决几个重要的瓶颈问题: 第一个瓶颈问题就是学校建设特别是硬件建设任务极其繁重。这个任务繁重包括了各个方面的硬件建设,包括了投入的严重不足。这两件事情,投入的不足,硬件的不足,在这里边特别想请我们省厅领导和廊坊市的领导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河北省不是一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也不是最落后的地区。河北省高等教育是个大省,但也不是人数最多的省。因此投入的问题可能今天正好我们张厅长,本来我以为是教民厅长,但听说是张厅长,我特别高兴,因为张厅长是管钱的人。这个我认为是最好的最恰当的省厅领导来了,听到了各个专家的、专家组的反馈。确确实实这个学校,我上次也看到了这个学校,这个学校投入不足是个瓶颈问题。第二个就是它的硬件建设涉及到我们刚才聂市长说的很多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肯定需要廊坊市政府来给予指导和支持,否则的话学校是可能很难自己单独做这项任务。我带队去过很多不是太发达的城市和经济不是太好的城市里去评估。我们专家组的有很多位专家也跟我带队去过偏远地区,看到了很多市领导和省厅领导在表态的时候,我就不想说哪个地方,说了两句话让我很震撼,或者说真的很感动。说我在这里代表市委市政府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四套班子表态,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某某学院建好,因为它是我们最亮丽的名片。这个名片不仅仅是所谓名义上的,而是发展最需要支持的。我认为一个市长市委书记讲这话,或者一个厅长讲这话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感动。教育厅长讲这话的时候我觉得还可以,因为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一个市长省长在讲这话的时候,我觉得我特别感动。而且在我回来了以后,他们的市长专程来北京跟我说我们落实了多少钱,怎么落实的,现在投入了多少钱,我们怎么建,我认为这种建设方法,我认为这是对最瓶颈问题的支持。反过来说我认为学校也应该真的做好为行业为地方服务的这篇大文章,就是真的认真的研究地方经济发展,认真研究地方的文化发展,认真研究地方的所有产业的增长点,而且应该真心实意的为地方服务,这个服务让地方真心实意的感到用得上,信得过,离不开,下得去。我经常说我们有为,才有威。不能只叫人家支持你,你也必须能给人家作出真的贡献。我认为这是双方面的工作,这个问题这个投入的问题确确实实是这个学校应该是比较典型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听到专家组的这些意见以后我觉得有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特别特别重视两支队伍的建设,一个是教师队伍,一个是管理队伍。这两支队伍应该不分伯仲的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之重要,不用说大家都很明白。另一方面管理队伍之重要在一个学校处在跃升上升的时期比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一点都不差,甚至某种程度在节点来说还要重要,所以两支队伍的建设学校一定要做好规划,一定要有真的措施,而不是口号。 第三的感到专家提到的问题,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就是产学研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不是你乐不乐意做,是必由之路。必由之路之所以叫必由之路,是有规律性的,是你绕不开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产学研合作必须的。刚才我们林生校长组长也讲了,产学研合作我们学校有个非常的、本科院校甚至于连985大学都难以企及的一个优势就是有航天的渊源和背景。我知道的我们中国叫航天这字样的院校不多,而且跟航天有这么渊源的历史关系的也不多。产学研结合合作教育,就是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最终是合作发展。就是你给人家的发展有了以后,人家才能跟你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育人。还是一个有为才有威。我认为刚才这一点白部长和卢处长都给了非常充分的肯定,但是我觉得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这个工作还要可能做更扎实,我们专家组提出意见,我认为是中肯的。在他们的讨论中他们也对此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我觉得这些方面里边产学研做好这篇文章非常之难,不是非常简单是非常之难。这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各个国家高等学校面临的共同的难题,但是这又是一个必由之路。
第四个问题,我觉得刚才我听到各位专家说的,学校要千方百计的做好顶层设计,我们要真的开展广泛的深度的有教师管理人员甚至有学生代表参与的这种学校的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 本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