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能不能治好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

当前位置:
> 治疗焦虑症最好的药
我们生活中工作中都可能会遇到焦虑症,但是不要担心,焦虑症是一种比较容易治疗,而且很难复发的一种心里疾病。关于这种情绪障碍,就让我们通过本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关于焦虑症的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焦虑症最好的药
焦虑症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也不错的情绪障碍,因此即使你被确诊为焦虑症,也不必过分担心。焦虑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1. 苯二氮卓类药物 (又称为安定类药物)
1)优点:①见效快,多在30-60分钟内起效
②抗焦虑效果肯定
③价格一般比较便宜
2)缺点:①效果持续时间短,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
②有可能产生依赖。安定类药物抗焦虑,好比是车速过快,用脚踩刹车,管用但是不适合常用。
3)常用药物:劳拉西泮(罗拉):常用剂量是一天2-3次,每次0.5-1.0佳静安定(又叫阿普唑仑):常用剂量是一天2-3次,每次0.4奥沙西泮片(又叫优菲):常用剂量是一天2-3次,每次15mg,这三个药物属于短中效的安定类药物,抗焦虑效果好,镇静作用相对偏弱,对白天的工作影响小一些。其实所有的安定类药物都可以抗焦虑,只是副作用还有效果各不相同,以上三个药较为常用。
小常识:凡是药品后面是某某西泮或者某某唑仑的,都是安定类药物。
4) 如何使用安定类药物:
①间断服药原则: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不长期大量服用。
②小剂量原则:小剂量管用就不用大剂量
③定期换药的原则:
如果是病情需要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抗焦虑,3-4周就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避免依赖的产生。注意换药时,原来的药慢慢减,新加上的药慢慢加,两种药物交叉服用一段时间后,再撤掉原来的药物,新加上的药物加到治疗量。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服药剂量不大,疗效较好时,也可以不换药,只要安定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不减弱,就可以认为没有产生依赖性。
对于焦虑症患者,家里人要多多关心患者,特别是在精神上,要多多鼓励支持患者,要多多给患者关心,让患者感受到家里人的温暖。患者自己也要尽量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饮食上,患者要多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多喝喝开水。生活中,要定时去医院检查,可以去看看心里医生。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生活中要多多和家里人沟通。
焦虑症用药其他知识
焦虑症用药专家文章/患者咨询
发布时间:
副主任医师
焦虑症,又被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
发布时间:
早泄分为两种类型:第一个是原发性早泄,患者出生就存在,是一种终生的早泄。他们从第一次性生活开始,甚至是第一次自慰开始,射精时间就非常短,时间在一分钟左右;第二种是继发性早泄,因为一些其它疾病...
回复医生: 对话数10(2/8)
回复医生: 对话数11(5/6)
回复医生: 对话数7(3/4)
回复医生: 对话数12(5/7)
回复医生: 对话数6(0/6)
回复医生: 对话数10(3/7)
回复医生: 对话数5(2/3)
回复医生: 对话数293(3/290)
回复医生: 对话数8(2/6)
回复医生: 对话数6(3/3)
焦虑症患者热点关注问题
焦虑症相关疾病
焦虑症相关疾病热点问题
焦虑症知识介绍
精神科好评科室
精神科分类问答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治疗焦虑症最好的药物是什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治疗焦虑症最好的药物是什么
总评分0.0|
&&治疗焦虑症最好的药物是什么?当前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药物治疗为常用的一种。但很多焦虑症患者都希望能够找到一款效果好、作用强、副作用少、价格低廉的治疗焦虑症的药,这也是各国精神学界对焦虑症治疗药物的研发目标。求医专家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解治疗焦虑症最好的药物。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抑郁症即使自愈也易复发 大部分患者不去治疗-中新网
抑郁症即使自愈也易复发 大部分患者不去治疗
  漫画:张亮
  编者按
  现代人对“抑郁症”这一词汇并不陌生,同时对它也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误解。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如何才是规范的治疗?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健康周刊》从本周起推出系列报道,带您科学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一般民众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它不是病;有的认为它很平常,不需就医服药;有的则对药物治疗非常排斥。
  记者日前采访了深圳市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位照国,他明确指出,作为一种疾病,抑郁症有着严谨的诊断标准,以及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与身心健康。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 通讯员 邵春晓
  疾病的诊断――
  至少持续两周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明显情绪低落或兴趣减退
  普通人所说的抑郁症,其实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包括了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是说,所谓的“抑郁症”有很多种类型。位照国介绍,在这个泛化的概念里,除了专业诊断的抑郁症之外,还包括了双相抑郁、产后抑郁、重大生活事件后的应激性抑郁,以及普通人不大能区分的各种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症、躯体化、神经衰弱、失眠症,甚至更年期症状、短暂的情绪反应、伴有情绪低潮体验的高压力状态等,也很容易被人们当成“抑郁症”。
  此外,许多非专科医生也开始关注抑郁症,有时也会作出抑郁症的诊断,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训练和了解,非专科医生很容易将抑郁症的诊断宽泛化。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对此,位照国直言:“从国际研究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抑郁症诊断的一致性并不是很高。”也就是说,不同的精神科医生对同一名患者进行诊断,有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诊断结果。
  “但这并不否定抑郁症的独立性,客观地讲,精神科对抑郁症的诊断,目前还是比较严格和谨慎的。”位照国强调。
  首先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简单的一般性心情不好。虽说目前也将抑郁症称为抑郁“障碍”,但那多是出于社会接受和人们理解上的考虑而采用的。也就是说,尽管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病因,但作为一种“疾病”,抑郁症有着自己独立的发展规律,有非常明确的临床表现特点,有独立的预后变化,一旦发生就会按照抑郁症自身的规律演进,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典型的抑郁症,或者精神科医生所说的抑郁症是指:至少持续两周,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突出地出现情绪的低落,或是兴趣的减退、丧失,这是核心基础;同时还需有饮食差、失眠、疲乏、自卑、注意力困难、绝望自杀等表现中的至少三到四项,患者整个心境的状态是非常低落的。这样的一种状态,才构成抑郁发作或者抑郁症。”位照国认为,固然还有许多不典型的抑郁症,但其核心特征是不变的。
  按照这样的诊断标准,不难发现,很多人觉得好几天心情不太好就是抑郁症,其实那只能说是一种抑郁的情绪、有些抑郁的体验而已。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人都曾或多或少地出现过,但并不能称为是抑郁症。
  疾病的治疗――
  药物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能在短期内缓解病情
  “目前抑郁症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药物治疗。”位照国认为,当然也离不开心理治疗,国际上通用的治疗原则,就是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不过,由于目前心理治疗的社会普及还不够,药物治疗就成为主要治疗方式,而且,它对大多数抑郁症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在短期内很快缓解病情的一个主要途径。
  现在社会上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抑郁症不用就医吃药,而是看看中医、自己调养、或用个什么仪器等。位照国认为,这种声调大多来自于第一种情况(即自愈的类型),但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因为大多数抑郁症并不能完全自愈,需要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才能获得缓解。目前中药虽然并非对抑郁症完全无效,但仅限于少数方剂、针对病情较轻的情况能起部分作用,对于中重度抑郁症,中药疗效证据不足。
  尽管病因仍不明,但目前的医学研究已经非常明确,抑郁症实际上是大脑内部运行出现了问题。但照国说,我们的大脑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一个大网络,抑郁症实际上就是大脑这个网络状态发生了改变,运行的状态出现了故障,“好比电脑运行系统出了问题,如果你不去处理,它就会持久地存在,而不会自己消失。目前的药物(西药)就是针对大脑这种情况而发生作用的。”
  疾病的发展规律――
  无论是自愈还是勉强维持 状态得不到恢复是潜在问题
  位照国指出,抑郁症的病情发展有自身规律,由于原因不同,抑郁症的变化发展也会不一样。这里主要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抑郁症病人当中,有一小部分属于自愈型。患者症状并不是很严重,也没有就医,随着外部环境的有利调整,或者一些帮助与支持系统的加强,最后自己好起来了。与此对应的,生活中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我的抑郁症不用吃药,我自己好了。
  对此,位照国强调,确实有自愈的抑郁症患者,但这只是小部分,而且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患上抑郁症。可能是他自身的个性基础,或者环境、支持等各方面的外在条件比较好,让他能够自愈;然而,自愈并不说明他的抑郁症以后不会再出现,而且与普通人群相比,他们以后更容易再次患病。
  第二种情况有所不同。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不去治疗,只是完全靠自己或家庭去调整、改善,却往往始终没有恢复过来,或者只是出现部分好转,并不能达到原有的健康、正常的能力状态。存留的病情会持久地造成工作、生活上的一些损害,如职业发展受阻,家庭和人际社交关系不良等。
  位照国指出,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注。“他们稍微调整后也能勉强支撑、维持下去,但整个人已经不再是原来健康的样子,生活质量和职业功能均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这就是没有经过治疗的后果。”
  还有第三种情况。患者没有去治疗,加上原有的支持系统不够,环境压力没有办法解决,又缺乏一些自我调节的能力,导致症状持续、明显地加重。当症状严重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失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如社会功能丧失、无法工作、消瘦失眠、什么都不能做,甚至不能照顾自己,患者自己也很痛苦,自卑自责,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杀。
  相对而言,这部分患者更容易就医。因为随着病情的发展,不仅自身感受到极大的痛苦,周围的人也看得出来,因此容易进入关注的视野。
  不过,从病情发展过程来说,还在前两种情况的时候,人们就应重视起来,及时治疗。“因为这两种情况、尤其是第二种,实际上都有一个问题,就是看似表面上还在维持正常的生活,但实际上情绪、功能仍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整个人的状态就得不到恢复,进而成为一个持久影响的潜在的问题。如果社会压力再大一些、自身又无法化解,他就很容易情绪波动、状态下滑、症状加重,继而演变成第三种状况。”
【编辑:孙建永】
>健康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吕志勤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谈谈抑郁焦虑药物治疗那点事
发表时间: 09:01
自古生病服药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凡患、、冠心病、脑梗死等病就诊,无论医师怎样处方,大家都能平心对待,认真服药。不过也有例外,有的病不少患者就会犹犹豫豫,瞻前顾后,服药就不那么痛快,浅尝而止,生怕给身体带来麻烦,这就是和焦虑患者的心态表现。焦虑患者的这种心态,常常给治疗带来不利,不少人疗效不佳,主要是这样心态之下,过早放弃的结果。看来,在如何正确治疗焦虑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认真对待。现从以下方面来分析:其一,正确的知识宣传不够,不少患者认为焦虑不是精神上的病,不需要长期治疗,故对医师的用药指导不理解;其二,治疗焦虑的药物对身体不好,长时间服药会造成依赖;其三,焦虑疾病本身就是对自身和环境改变异常敏感的疾病,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和对治疗信心的缺乏,患者对药物服用过程中出现的轻微不适也会无法适应。针对这些误区,我们接下来给予阐明正确的常识。焦虑是临床上常见以精力不足、兴趣缺乏、情绪不稳同时伴有头痛头晕、心烦意乱、心悸胸闷、失眠早醒等身体不适的一组症状,国外也有人称其为“精神性感冒”。其本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部位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紊乱和缺乏,不能提供足够量的物质满足大脑工作的需求。因此,焦虑的治疗过程就是通过药物来改善供应,建立新的“供求平衡”过程。究竟什么样的药物治疗才能真正做到彻底控制甚至治愈呢?从上述我们已经知道焦虑的本质,实际上并不可怕。治疗的第一步关键是要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同时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愿意接受彻底治疗,接下来的过程就容易多了。因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简称“五朵金花”的药物和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一样都比较安全,较长时间使用并没有明显毒副作用。对于医师来说,足量足疗程是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多长时间合适可以用下图来说明(见示意)。从图可以看到,从服药到起效的最佳时间是1~3月,并有4~9月的巩固治疗期。如果低于这个过程,则症状非常容易复发,患者所花的钱和精力就付诸东流了。这是因为像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达到正常水平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为了到达满意的治疗效果,医师总会不厌其烦的告诉患者要按时按量服药,任何擅自减药停药的行为对治疗没有益处。有极少数患者由于身体的特殊性和疾病的严重性,可能需要终身服用。另外停药也是有技巧的,此类药的减量也要逐步进行,撤药时间和治疗时间相当,基本上为1:1。所以,整个疗程一般都在1年左右。撤药太快会使身体不适,产生所谓“撤药综合征”的表现。对于愿意接受治疗的人来说,这种心理准备也应该有。至于用药是一种还是多种联合,医师会根据病情具体指导,患者只要按医嘱使用就可以了。终上所述,只要把这点事说透,相信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接受的。作为医师,总是发自内心希望自己的患者都一个个好起来,关键是看患者本人是否有一份自信了。&&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8:23
吕志勤大夫的信息
吕志勤大夫电话咨询
吕志勤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吕志勤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吕志勤大夫提问
吕志勤的咨询范围:
神经系统疑难病。小儿患者不在网上咨询范围
吕志勤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抑郁症注意事项
神经内科好评科室
神经内科分类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症抑郁症的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