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医师报考条件的职业。

第三方登录: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郭慧荣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中国医生的工作现状、职业压力及心理调适
此文荣获2013年郑州大学一附院文化交流一等奖
我原本是一个极其热爱医生这一职业的人,最近有一天,我的脑海里突然产生一个冲动:很想回到乡村种田种果树,而且似乎对自己辛勤耕耘、努力奋斗了17年的医生职业生涯并没有太多的留恋,似乎也已经想不起来最初宣读“希波克拉底宣言”时的梦想和激情。这一念头不禁使我掩面沉思:想起刚刚过去不久的中共十二大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些代表的提议:1、中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的学生约有60万人,最终只有约10万人成为医生,50万医学生大军去了哪里?这并不是淘汰体制下的结果,而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放弃!2、仅10%的患者信任医生,从2006年至今,全国医疗暴力事件徒增70%,医患关系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恶劣程度!为医学辛苦付出一辈子的老教授的生命不知哪一天会徒倒在病患的屠刀之下?3、一项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有近八成的医生不愿自己的子女从医……当医生似乎意味着一种低薪、高强度、高压力、高压榨,却看不到希望的职业,医院、医生成为了病患对政府、医疗体质不完善,对无法承受生命的局限性的所有矛盾的最大载体,这让医生情以何堪?
在一个社会,医生无法从外部制度及行医环境中得到足够的尊重,无法真正成为一门重要而有含金量的职业,这是一场灾难。这意味着很多缺少医疗资源的地区,很多孤立无缘的生命将失去他们原本可以得到的更好的对待。当今的中国处在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中国的医生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职业压力——职业耗竭。
中国医生的工作现状,面临多重的压力
1、工作超负荷: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医生的工作制,上了一宿夜班,第二天还要继续上班,体力精力透支能看好病吗?甚至很多医院还要提倡带病坚持工作,你自己不健康怎么能为病人服务的呢?尽管我们知道这是不合理的,但是几乎每个医院都是这样做的。“一个上午要坐5个小时,看50名患者,连水都不敢喝”,同时来自于工作性质与工作强度方面、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的压力,都让医生苦不堪言,为了职称的要求还要忍受良心的谴责捏造文章。医生的窘状让人同情吗?
2、社会压力:主要是司法的不公正、公众对医疗工作的误解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这种不公正源于对医学的不了解、无知和想当然,制定法律的人对医学几乎是一无所知,患者更是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不顾客观条件,认为只要进了医院医生就必须保证治好病,一旦有失,便是医疗事故。而媒体更是为了新闻效应,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感情用事,闭门造车,或者是出于对一些个别现象的不满意,便一概而论,以偏盖全。医学是个不完善的学科,甚至不能算作一门科学,最多算是一个职业,医学不能像数学物理那样精确,最好的医生也不能计算出一个病人什么时候死亡,甚至我们都不能计算出来一个的病人什么时候痊愈,一种药物用到一个病人身上会有什么后果,常常是我们在一些病人的身上的得到的经验用在另一些病人身上,这是当代医学的现状,每个病人个体差异很大,结果可想,经常出现不可预料的结果,这是病人和医生都不希望的,这令我们很难堪,也是公众不能相信的,但这是现实。医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病的同时又造成新的损伤、副作用乃至于死亡,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个浅显的道理。医学本身就像一个孩童,他在成长,完善,可是人们却要医生成为完人、上帝,不能出错,这是不可能的。&疾病普遍存在,死亡最后获胜,我们会失败,这是当然的事。当我还是医学生的时候,就知道自己选择从事的职业是一个注定——美丽的、荣耀的失败。医生承载着来自病人类似对上帝的期待,却脱不了一个凡人的身份。社会对医生的苛求是医生难以担当的。特殊的环境竟然造就了一批所谓“医闹”。他们闹得医生不能正常工作,医院不能正常开诊。古今中外,闻所未闻。面对病人的死亡医生本来就很内疚、痛苦,甚至几天都不能从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如果再受到病人家属的指责、辱骂、甚至是殴打,法院的传讯,对于他们心灵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日积月累,很多医生承受不了这种打击,结果导致了各种心理疾病,当然最后受害的还是病人。一个病人给另一个病人治病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医生这个群体,有心理疾病的占相当多比重。有谁能来救救这些天天在救死扶伤却受人误解的医生呢?
3、医患关系的压力:当前的患者和家属,他们总想花最少的钱甚至是不花钱,找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设备,用最好的药物,当他们的要求不能得到时,就会不满意,投诉、告状。但他们对于治病的要求是不同于其他消费的,没有钱治病却有钱大办丧事;没有钱治病但是为了找个好医生去送礼;他们宁可把钱花在赌博、到娱乐场所,也不愿意花在治病上;观念的落后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当病情变化时,家属往往第一反应是,是不是用错药了或者手术做错了,更有甚者他们还用现代化的设备监视医生的行为,比如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还有笔记本记录你的一举一动,为了告状准备证据,医生边抢救边要防备授人以柄,结果是越紧张越出错,最终结果吃亏的当然还是患者,很多医生都有如履簿冰之感,终日诚惶诚恐,特别是低年资的医生,这种压力甚至是导致了医生在处理问题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治疗不积极,导致病人失去救治的机会。
4、医院环境的压力:医疗改革方兴未艾,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把医生变成商人,医疗市场化,医生本来是要节约医疗资源,但是医院为了维持生存,就要鼓励医生多开药,多作检查,花费多了 ,病人就不满意,怨气就会发泄到医生的头上,为了完成医院下达的任务,医生不得不多开单子,但是静下心来有多少医生会经常感到内疚,受到良心的谴责,卫生部有八不准,地方政府有把你推向市场,医生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自己是商人还是医生?
5、生活压力: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的医生像中国医生这样劳累,而报酬却是低的可怜。人只有吃饱了饭才能去从事道德、艺术,当然医生也不例外。由于不能从正常渠道得到他们的报酬,这对大多数医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本身生活就很困难了,还要赡养父母,为子女付出高昂的学费,超负荷的工作和低微的收入更导致了一些医生的心理失衡。医生高知识含量的付出与合法收入过低导致了医生队伍的不稳定。
6、健康状况:医生经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病人打交道,工作的关系是以服务对象的现存问题为中心的,并经常围绕病人的精神、心理、社会问题(如窘迫、恐惧、失落等)进行工作,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常常不容易获得,长期的睡眠不足,因而工作情景难免令人沮丧。长久以往,积累的压力会情绪化地影响心身健康,严重者造成心身耗竭综合征。耗竭是由于过度应激等导致的一种完全的躯体和精神的衰竭,是对过高压力或不满意工作的一种反应,在心理上产生拒绝,在态度和行为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有研究指出,耗竭可以导致对工作的厌恶,表现为服务质量退化或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失去同情心,工作效率低,死板、固执等。
中国医生的活路在哪里?心理调适的必然
想要终结眼前这种种职业压力,只有让医生作为最崇高最受人尊重的职业的价值感充分在现实中得到回归扎根——让负责呵护生命健康的机构与救死扶伤的医生天使获得更多的回报和尊重。政府及医学教育部门要重视医学人文关怀并开展相关教育,加强医学人文理论、实践及沟通技能的培训,让医学人文根植于年轻的青年学子的理念中,根植于日常医疗实践中,重建医患信任,改善医疗环境。保持一颗希望的心,让社会公众特别是法律界人士和媒体了解医学的本质。让病人和家属回归理性,明白医学不是万能的,人的死亡是必然的,只要我们尽力了,也是对生命的尊重。这是和每一位医生息息相关的事情,我们自身先做起来,因为这件事只有医生才说得清楚,不要等待环境会自己变好。
我们渴望有良好的行医环境,有较好的生活保障,有足够的对生命的重视,对健康的重视,医生作为职业的意义,已经超越职业之外。作为一种和生命相关的特殊职业,它要求把谋生和兴趣,把工作和信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直到现在,我依然信奉“现代医学既非艺术也非科学,它是一种宗教”。因此,在医生遇到如此巨大职业压力的时候,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作为医生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热爱自己作为医生的职业,没有人能够一天到晚与自己深恶痛绝的事情和平相处。医学巨大的魅力在于不停止的探索。每一个病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就是一个全新的有待查明的问题,并且需要完全新颖的方法来解决。如果我们寻找不到滋养我们自己的方法,我们将怎样给予其他人支持?助人这件事,它可贵和可叹的就是,它是一种冒险。医生应该喜欢更积极的冒险,而逃到学习中,不断的学习中…...
寻求专业上的支持,参与定期的职业压力团体活动,我们所有人都需要一个地方,我们能去这里清理我们自己、得到关心的交流,让我们心理和情绪功能得到调节,比较成熟的有巴林特(Balint)小组,巴林特小组特别注意医患关系。医生要把病人看作是有不同原因的,小组从不同角度再演医患关系,使医生有机会有新的观点和认识到潜意识中的影响。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理解和新的好的关系。这种新的观点会帮助医生,更好的理解病人和自己,也可以很好地缓解职业压力,重新获得资源力量。
拥有生命的代价,就是要忍受生命的局限性。作为医生,要避免想做上帝的愿望,避免渴望病人视自己为上帝的潜意识愿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执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你每天帮助过的人过得更开心。
学习冥想,打坐,让眼帘暂时与现实世界隔开,回归自己的内心,摒弃外界的各种诱惑和干扰,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的价值在于自己如何看待,而不是别人的眼光。时刻让自己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这个世界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最重要:FAITH,HOPE,LOVE,而对这三个字最好诠释的地方是医院和医生。医学依然是最崇高的职业。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21:05
郭慧荣大夫的信息
郭慧荣大夫电话咨询
郭慧荣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郭慧荣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郭慧荣大夫提问
郭慧荣的咨询范围:
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社交焦虑症等)、应激障碍、适应障碍、青少年成长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婚姻和家庭问题等的咨询和治疗
郭慧荣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临床心理科好评科室
临床心理科分类问答&&&&心理医师适合你吗——职业与性格丛书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8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心理医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转帖]--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职业大比----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职业大比--记者手记:要采访心理咨询这一职业最初的想法来源于一则报道,北京宣布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今后心理咨询师将持证上岗。由于找不到心理咨询师,所以采访从心理医生开始,以为在医院出门诊的就是心理咨询师。然而通过采访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先不说具体的,就连对待记者采访的态度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心理医生特耐心,他笑言这是磨出来的;另外一方千呼万唤始出来,好像很不情愿。按照欧美的标准,目前在国内纯粹意义上完全符合资格的心理咨询师是不存在的,在资格鉴定工作开始之前,这个行业也一直处于非职业化的状态,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开始很多心理咨询师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原因。心理学家曾统计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有关人士表示,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提供有效心理援助的专业活动,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职业领域。■差异篇: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有什么区别?区别一:性质不同。两者学的不一样,心理医生是学医学出身的,学医学还分学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他们专门设置病房治疗重性的精神病人,而学精神病学的医生中还有一部分又学习了心理学,于是这一部分人被称做心理医生;而后者是学心理学的,从事该行业的人属于社会服务类人员。区别二:对象不同。心理医生主要治疗轻度的精神病人和非精神病人但有心理障碍的人。后者主要是解决健康人群的心理问题。区别三:不是都有处方权。心理医生有处方权,可以给病人用药,而心理咨询师不可用药。■特征篇:从事的工作什么样?行业特征:因为每天都会见到很多心理求助者,听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无解的故事、与咨询者交谈。那些故事的保密程度不亚于银行账号。如果在大街上碰到过去的咨询者,咨询者的反应可能是低头认路,心理咨询师完全理解这种心态。收费情况:医院门诊40分钟以内一般收费30元。而国内较高水平的个人心理诊所每小时收费从150元到700元不等,咨询师不同、咨询者不同,“心灵鸡汤”的价位就不同。薪金待遇:热门的职业不见得就是收入高的职业。在西方国家,较好的心理咨询师收入很高。而在国内情况要差不少,心理咨询医生是医院的医生,享受医生的待遇,有的兼职做咨询的收入可能会多一些。而一些不好的诊所,心理咨询师得同时兼做其他的相关工作才能糊口。素质要求:心理咨询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除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外,尤其需要大量的咨询实践及较深的个人生活阅历,因为不论是心理医生还是咨询师最终面对的是患者、咨询者,而不是书本、实验室。职业原则: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助人方式。大多数情况下要触及人的内心隐私,因而保密是心理咨询师都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工作原则。对咨询者不愿讲的隐私,可以不多过问,只教给他们一些肌肉放松、冥思入静的方法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咨询技巧:在于多提问,少评判;多讨论,少建议;多问:“你认为怎样?你觉得呢?”少说:“你听我的没错。”这是因为,心理咨询的终极目的是助人自助。在心理咨询中,首要掌握的原则是学会聆听。听是善意、虚心的表示,是建立友情的基础。这也是感情宣泄的重要方法。■压力篇:每张面孔背后都是谜任何工作都有压力,尤其是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并要进入人们内心世界的心理咨询职业,它的从业人员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只不过相比较而言,心理医生比心理咨询师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心理咨询师主要压力来源:在于如何提高自己的阅历和知识水平,水平提高了来自自身的压力就会转化成动力。严重后果:心理咨询不当,容易使咨询者的心理问题更加激化,搞不好会患上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 果果文库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17858&&人浏览
17679&&人浏览
2885&&人浏览
11584&&人浏览
13015&&人浏览
11275&&人浏览
18078&&人浏览
12634&&人浏览
10068&&人浏览
1209&&人浏览
5169&&人浏览
4123&&人浏览
17541&&人浏览
6152&&人浏览
17871&&人浏览
本文标题:心理医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链接地址:
copyright@ 201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果果文库 版权所有 联系站长: ;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号患者亲述:如何选择合适的心理医生?
家族游戏,知道一分,说一分的抑郁症患者,AKB粉
作为经历一年多,有过 100 次以上会面经历的病人,写几句我自己的心得。以下答案都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我的答案仅限于我的经历&&通过当面咨询进行抑郁症治疗,也欢迎从业人员对于回答中有错误的内容进行纠正。
我自己曾经有两任心理医生,两位都是注册心理系统的督导。我母亲在我的建议下也有了自己的心理医生,她到现在一年之内一共有三任心理医生,其中一位是中国最早私人执业的心理医生。
(有着转介和更换心理医生的经历,并不代表我推荐大家这样做,每个人情况不同,因此有着不同的选择。)
把我的经验说一下,供大家参考。
先回答医院的门诊,与社会的心理咨询中心的区别。
心理咨询方面,门诊基本上是不太能够解决问题的,这一部分可以参照:
绝大多数医院门诊的挂号价格,以及人流量,基本上不能支撑你完成动机会谈这一过程。这是由于市场决定的。当然,私人、外资医院除外。一般来说,如果需要长程治疗,一般都会将病人推荐到某个心理医生做个案。
而社会当中的心理咨询中心只是一个掮客的作用。对于一个来访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咨询师&。社会咨询的价格相对比较高,提供服务的质量也比较有有保障,能够完成一个整个的咨询流程。(1000 元一个小时是这个行业现存水准最高一批人的价格,如果一周接 20 个个案,然后 52 周每周都出诊,相当于一年收入 100W,这是这个行业最顶尖的收入,这还不算被督导和个人体验的费用,以及其他可能产生的费用,所以这不是一个让人暴富的行业)
另外推荐一下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有些高校还是存在着很多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如果你是学生,不妨去自己的学校看一看。价格便宜,而且质量相对于社会来说也算有保障。
另外请参考知乎问题:
请一个心理医生,和请一个律师,以及会计师,作为自身企业的顾问相比起来,从原则上来说,其实是比较类似的。
前两条是底线,一条是伦理上的,一条是技术上的底线。
1.&首先最重要的,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一点是伦理。
这一点是进行心理咨询的底线。 要知道,一个伦理不合格的律师和会计能够让公司的经营者身陷囹圄。一个伦理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也能够让你万劫不复(这个词我觉得用得还算恰当)。在中国心理咨询圈,确实有过伦理失当的案例出现。虽然这样的案例很少出现,并且已经被处理了。
请大家认真看一遍,包括在这个个案当中,咨询师到底违反了哪个条款。
作为来访者而言,仍然非常有必要熟悉伦理的基本内容,并且在中间的咨询过程当中,不定期的来衡量自己的咨询师的行为,以保证咨询不会对来访者产生影响巨大的伤害。
在这里,我举&咨询前的咨询协议&这个例子,来描述一下伦理是如何实际执行的。
在咨询之前,正规的咨询师,应该和来访者签订一份咨询协议:包括咨询的收费(一般来说是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咨询的时间与频率,保密条款(对于来访者的信息进行严格保密),双重关系(咨询师严禁与来访者产生任何除咨访关系以外的关系)条款等(欢迎业内人士补充)。
而且这些条款必须严格的执行。 比如,我在某一任大夫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曾经想让出我的咨询位置与时间给我母亲,去寻找新的咨询师。这个医生在咨询她的导师之后,拒绝了我的建议。理由是,她是我的治疗师,治疗我之后,再去治疗我母亲,会使治疗关系变复杂。
同样,这位咨询师也曾经拒绝过我参加他的心理学科普班的请求。原因是参与她的课程会产生新的关系:师生关系,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再次强调,在我个人看来,违反伦理对于来访者不仅仅意味着治疗效果减弱,更重要的是违反伦理存在着伤害来访者的可能。因此我认为出于保护来访者自身的角度,在选择心理医生之前,认真的去学习一些关于伦理的知识,非常有必要。
2.&我会看这个人的师承,流派,经验。
首先,心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和任何一个其他的学科一样,是有非常博大而精深的知识作为支撑的。(懂英文的可以去西方相关大学看看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 因此,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必然有充足的学习经历,这种学习经历可能是从正规的院校获得的, 也可能是从行业培训当中获得的。 但是无论哪种,这种学习经历都是必要的,因为到最后,心理咨询师需要用这些工具来帮助你让你舒服一些,所以,他学习经历的质量,决定着工具是否好用,而这是与你的治疗效果相关的。
心理咨询里面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个人体验。心理咨询师每隔固定时间,也需要作为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同时为了提升自身专业水准,也要找老师进行督导。所以说心理咨询或多或少可以说是有师承这个概念,如果你沿着这个人师承,到最后找到外国某个人,或者是国内某个比较著名的专家,那么证明这个咨询师基本靠谱。
此外,和律师会计师一样,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个案,你所困扰的是社交,是家庭,是异性关系,是自身情绪?是应急创伤处理?你所困扰的问题,其实别人也曾困扰过,所以找到一个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治疗师处理起你的个案,可能会更加顺利一些。
这里面我不是说自学成才,经验少,或者某一流派意味着不合格的咨询师。这个人必须有过正规的心理学教育经历,有自己的师承,同时有过一些类似问题治疗经验的医生。只有这样才会对你的治疗效果有一些基本的保障。(二级心理咨询师并不算得上有过正规的心理咨询教育,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前从业者,我知道这个证是多么的容易拿到)
以上两点的评估,不仅仅要在咨询之前进行,在咨询中间,也要不时的从咨访关系当中跳出来,拿着两个标准来审视一下你的咨询师。有疑问的时候,要直接与咨询师沟通。(话说我的第一个咨询师,只要涉及到职业伦理问题,她都是免费回答疑问的)
3.&在这两个底线之上,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
技术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在评估阶段(我的经验是评估阶段至少要三次以上,八次之内)做出决定。
1. 最直观的,通过几次咨询之后,你们是不是能够弄清楚咨询师和你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达到这个目标?
2. 你是否觉得咨询师是值得信赖的,你是否愿意和他讲述在朋友 / 亲友面前不愿意讲述的事情?
3. 你是否觉得你有学到些什么?你自己是不是通过咨询,对于自己和外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
前几次咨询,其实是心理医生对于你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的过程。他是否能够胜任你的心理医生?同时你也需要对于心理医生进行评估,评估他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解决你的问题。
如果在这个阶段,你觉得大体上,你觉得这个心理医生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那么你就不妨继续咨询。 如果你觉得沟通上有一些障碍,或者是你心中还有疑惑,你可以继续与你当下心理医生继续交谈沟通,把一些心中不明白的问题都问清楚。 如果到最后,你仍然觉得不是那么的舒服(这个不是抑郁症痊愈的&舒服&,而是人与人交流之间的&舒服&),或者你觉得可能这个医生没有办法给自己一个更加深入的帮助,那么不妨考虑提出转介,或者终止咨询关系,再去寻找新的心理咨询师。
请注意,在伦理上,一般情况下,来访者不能同时见两个心理医生(至少我曾经多次被拒绝)。所以说,要主动做出决定, 可能有些时候这种决定会比较困难,这就像你曾经经历过的任何人生决定一样。但是你最终要做这个决定,并且按照这个路线继续走下去。或者和医生继续进行治疗,或者进行转介。
坦白面对自己,告诉你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4.&咨询进入了治疗阶段, 每一次会面都会有很多细节,但是这些细节积累起来能够决定长期咨询方向。
在这个阶段,你可以时不时跳出整个咨访关系来审视我上面列出来的内容。
5.&关于价格问题与治疗时间。
在中国,个人认为,正规的心理咨询最基本价格应该在 300 元 / 小时以上,这是最基本的价格。私人执业需要许多开销,房租,督导,进修,休假(这对于心理医生是必须的),而这个行业最为优秀的一批人,价格也在 1000 元 / 每小时左右。
再高的价格,个人认为容易让患者造成错误的期待,而且经济上的压力也不利于患者长期的进行治疗。
心理咨询,尤其是精神分析方面的心理咨询,在一些情况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心理问题的积累最长能够长达几十年。一般来说,及时处理的,比较容易恢复,而长期积累的没有处理的,往往后果会容易失控。问题的积累,与治疗的长度与难度有时是正相关的,如果通过心理咨询,你发现问题源头可能在很久之前,虽然技术性处理可能会让你&舒服&一些,但是想要痊愈,还是需要一段长期稳定的治疗关系。
6.&比较悲观的现状是,现在整个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概念非常陌生。
好多的心理创伤,不仅谈不上第一时间处理,而且创伤源可能始终都伴随着患者,造成二次,甚至多次伤害。所以说,在治疗当中,一定要保持耐心,要记住,问题积累的原因,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只有经过系统,持续,耐心的治疗,问题才有可能好转。
更加不幸的是,从整体上讲,中国社会并不是一个对于抑郁症友好社会。 首先,社会整体本身对于抑郁症患者谈不上友好。其次,这十几年来经济的非理性繁荣也加剧了一些社会问题(这是任何一个非理性繁荣社会都存在的现象),而这些问题,其实也缩小了抑郁症患者的生存空间。最后,心理医生这个市场在中国由于刚刚建立,市场秩序仍然有一些混乱,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市场供不应求,市场竞争不够充分。患者不可能像是电商,或者是选淘宝商铺一样,能够得到完善的制度保障,及时反馈信息。
而心理咨询对于来访者又是如此重要。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来访者来说,尽管你可能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但是为了你的人生负责,如果你选择了向心理医生求助,那么请拿出你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你的心理咨询,仔细的鉴别,分析,判断,而不是一味的依赖。
不是所有医生,都有能力陪患者走到底,有些医生由于他的自身的原因,无法提供你所需求的帮助,这并非是他的错误,或者是你的错误。你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负责的做出每一个决定。
另附:简里里曾经写过一篇《心理求助指南》,里面曾经给出过相关建议,大家不妨搜索一下看一看。
&&&&&&&&&&&&&&
讨论来自 知乎圆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医师 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