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以后,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失信几级并行吗

南宁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从业惩戒规定(试行)
&&&&日12:38
南宁市城市治理重点领域个人失信行为一览表(严重失信行为)
第一条 为更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个人的信用管理,倡导诚实守信,建立失信人员从业惩戒机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对南宁市本级、各县区(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在考录、聘用、调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军转安置等活动中涉及人员失信行为的认定、惩戒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个人失信行为是指个人在从事相关社会经济活动中,反映其不诚实守信、不遵纪守法并被我市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记录的行为。具体行为种类见《南宁市城市治理重点领域个人失信行为一览表》。
第四条 市信用体系建设管理机构负责个人失信行为的认定,并将认定结果按管理权限反馈给组织人事部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按管理权限通告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按本规定对失信人员实施从业惩戒。
第五条 个人的失信行为按性质轻重划分为轻微失信行为、较重失信行为和严重失信行为3个类别。其中轻微失信行为每条计分1分,较重失信行为每条计分3分,严重失信行为每条计分6分。
第六条 对1年内发生失信行为累计达到6分及以上的失信人员,采取以下从业惩戒措施:
(一)取消报考我市公务员(选调生)资格;
(二)取消报名应聘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资格;
(三)参加我市公务员(选调生)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列入考察对象的,考察结果确定为不合格,不予录用;
(四)取消报名应聘我市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资格;
(五)取消报名应聘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利用财政资金聘用外聘人员资格;
(六)取消报名应聘我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含城区和街道党建工作组织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资格;
(七)不得从市外调入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工作;
(八)列入我市年度军转安置计划的军队干部,作退档处理;
(九)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称职(合格)及以上等次;
(十)2年内不得申请交流调动;
(十一)2年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
(十二)2年内不予推荐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第七条 对1年内发生失信行为累计达到3分及以上未达到6分的失信人员,采取以下从业惩戒措施:
(一)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二)1年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
(三)1年内不得申请交流调动;
(四)1年内不予推荐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第八条 个人对其失信行为的认定和惩戒享有知情权、异议权。个人认为其失信认定结果有误的,自知道认定结果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市信用体系建设管理机构提出异议申请,并提供相关依据。市信用体系建设管理机构自申请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商相关部门核实情况后,书面告知申请人核实结果。确有错误的,予以更正并书面答复异议申请人;核实无误的,书面告知异议申请人。
第九条 市信用体系建设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失信行为的具体种类等。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及用人单位应当在日常人事管理活动中,按照规定在相关人员的考录、招聘、调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军转安置等环节增加失信认定结果的应用管理,落实失信人员的从业惩戒措施。
第十条 各相关单位在工作中不得越权发布个人失信行为有关信息,或者超越范围实施失信惩戒措施;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组织人事部门及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对失信人员实施从业惩戒措施的,由市信用体系建设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监察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二条 本规定第六条中的“1年内发生失信行为”,是指用人单位申请认定失信行为之日起往前计算1年内发生的失信行为。
本规定第六条第十项至第十二项中的“2年”是指失信行为累计达到6分之日起2年。第七条第二项至第四项中的“1年”,是指失信行为累计达到3分之日起1年。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对施行前发生的失信行为,不计入本规定失信行为的认定范围。
来源: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编:陈露露、庞冠华)
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关于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受聘到专业技术或 管理岗位退休问题的办理意见
关于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受聘到专业技术或 管理岗位退休问题的办理意见
发布时间:
&&&&&&文档来源:人事科青岛事业单位管理岗职员制扩大试点范围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封满楼) 记者今天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线问政上了解到,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制度去年年底起已在市直部分事业单位开始试点,今年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
“管理岗位职员制什么时候实行?专业技术岗有职称同样没岗如何解决?”针对市民提出的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市人社局市场管理与人员调配处处长刘大雄介绍说,我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制度去年年底起已在市直部分事业单位开始试点,目前进展较为顺利。今年将选取部分市直及区市所属事业单位扩大试点范围,争取早日在全市各级事业单位推行。另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等岗位设置均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比例统一进行设置,实行按岗聘用。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事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不平衡、管理人员晋升难等问题,青岛市近年来积极探索推进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改革思路主要针对管理岗位进行制度设计,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单位、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参加相应等级职员岗位的竞聘,竞聘上职员岗位的,按照相应等级兑现工资待遇。不过,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虽然以管理岗位为主进行制度设计,但充分考虑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按照统筹平衡的思路,合理设定了专业技术人员竞聘职员岗位的资格条件。
此外,不少城市开始实施公务员车补政策,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进展成为职工关注的热点。刘大雄表示,目前我市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还没有进行,具体政策待国家、省部属后组织实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所在的位置: &
& 时政新闻 & 正文
事业单位岗位被划分三类 管理岗位分10等级
日05:57  
本报讯 (记者王晴)昨天,人事部公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根据《办法》,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对应三类岗位又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共28个级别。此外,事业单位也可以设置特设岗位,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管理岗位 岗位分为10个等级
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根据《办法》,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专业技术岗位 一级岗位任职条件高
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根据规定,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此外,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人才。
男大学生乔装到女厕偷窥
千年情侣"死了都要爱"
村委会人员强收卫生费
书法家作画 唇印当落款
■工勤技能岗位 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链接: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截至2005年12月,全国共有事业单位126万个,从业人员2900多万人。其中,教育单位48万个,从业人员1400万人;卫生单位10万个,从业人员400万人;文化单位8万个,从业人员150万人;科研单位8000多个,从业人员69万人。
美第100艘宙斯盾舰命名
重庆考古发现近千“崖穴居”
民工维权日内裤安全套被抢空
日本妓女生活写照
中国最感人的照片精粹
超级公交车网上曝光
世界蟒蛇大集合
别出心裁的广告创意
陈水扁与民进党天王为陈菊造势
王小丫香闺私车首次曝光
神秘的水下顽童
美国学者预测中国军事力量
女儿举报父亲包二奶被判
6对农民夫妇拍裸体日历
网上传颂中国最美女教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立法进行时)
事业单位:如何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
日08:05&&&来源:
原标题:事业单位: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立法进行时)
  近日,国务院颁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专家学者认为,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法治框架,也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营造了法治环境。
  “长期以来,对于拥有大量就业者的事业单位,我国一直缺乏相应的高层次法律规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说,公务员的人事管理可以依据公务员法,企业员工的用工可以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来规范。唯独事业单位就业者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可遵循。此次条例的颁布实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同时,条例的颁布实施,也是解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经推行了十多年,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如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阻碍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壁垒、身份障碍尚未破除;招聘人员的各种歧视现象依然存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教授吴江说,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顶层设计,运用法律手段有效破解改革难题。
  据了解,我国现有110多万个事业单位,3100多万在编人员,其中67%以上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我国教科文卫等公益事业的优秀人才,绝大部分集中在这里。为此,建立什么样的用人制度关系到深化改革的进程。而本次条例的一大亮点是以健全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制度为重点,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经过多年实践,公开招聘已经成为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是公开,关键是规范,目的是择优。条例对这三点都给予了强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光明介绍,首先,条例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并对“不宜公开”招聘的范围做出限定。在此基础上,条例对招聘程序的所有环节重新进行了确认,确保公开招聘的规范性。“推行公开招聘的目的在于将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事业单位中来。为此,需要充分尊重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特点,采取科学的公开招聘方式,全面、公正、准确地评价应聘人员。”
  为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彻底转变,条例还对聘用合同、竞争上岗、绩效考核、人事争议处理等内容作出了规定。“下一步应该尽快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加大贯彻落实条例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内部招聘、人情招聘、舞弊招聘等各类违法违规案件。”朱光明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