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露的句子诗句

寒露(七律) _中国最美古诗词网
寒露(七律)
—— 寒露(七律)
作者: 野山 \\ 朝代:近现代 \\ 栏目:
\\ 人气: \\ 更新:
  黄叶荒阶雨恰收,渐凝翠色更难流。
  野亭送远应无语,山郭绵延似蕴愁。
  淡月霜清辉浅草,夕云风晚散西楼。
  犹怜菊盏谁同醉,归雁天中是九秋。
朋友发说说并配玉照,踏浪僧配小绝一首,感慨时光流逝。“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岁月留痕,拥抱中渐渐老去..
&&作者: 踏浪僧
回首青春常悔吁,轻狂懵懂至今无。雄谋盛气已桑海,豪迈征程近末途。春暖也难千卉盛,秋明恰是百花枯。纵然坎坷未如意,莫失冰心在玉壶。
&&作者: 少波
坐到更深旧梦荒,朝云暮雨细思量。种成红豆恩情短,织下愁丝怨恨长。一件布衣留汗渍,半床棉被失遗香。山盟海誓应犹在,蓄泪翻箱觅锦囊。
&&作者: 求知GG
倦目送鸿归,寒夜迎疏雨。搔首青丝恼渐黄,怎奈秋风去。初朵已含霜,摇落何思虑。瘦影横枝伴月明,犹自香无语。
&&作者: 青城猫熊
【题记】读杨丽萍诗友《僧尼恋》和八五老九丁诗友《难回头》,看到同一幅图片《僧门..
作者: 海岛乐翁
诗歌是一种很奇妙的文体,可以将现实凝入过往。便如这组诗歌,让我在这字里行间,读出了战士的坚毅。《有..
作者: 如水心情
作者: admin
作者: admin品赏古诗度寒露
日 10:35:02
&&&&作者: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开始,今年是10月8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即将凝结成霜,寒意愈盛,故史书中有“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通纬·孝经援神契》也记载说:“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元代吴澄所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进一步记载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在我国古代,每一个节气又分“三候”即“三个阶段”,其中寒露的“三候”是“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说“寒露”的第一个阶段大雁大举南迁。唐代诗人韦应物耳闻南移大雁的鸣唱,触景生情,以《闻雁》为题作有一诗:“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短短四句,使大雁南飞的悠闲跃然纸上,也表现出作者怡然自得的快乐心情;第二阶段各种鸟儿和雀儿都不见了,只有海边的蛤蜊形似雀儿鸟儿一样存留在沙滩上。而面对沙滩上的蛤蜊,人们自然会捡拾回来做成美味。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曾作有《食蛤蜊米脯羹》一诗,对加工的方法和味道的鲜美都作了描述,读起来还真会让人流下口水:“倾来百颗恰盈奁,剥作杯羹未属厌;莫遣下盐伤正味,不曾著蜜若为甜。雪揩玉质全身莹,金缘冰钿半缕纤;更浙香粳轻糁却,发挥风韵十分添”;第三个阶段则是各种各样的菊花相继开放,遍地金黄。面对此景,诗人更是从内心产生灵感,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章。唐代起义军将领黄巢就曾留有借物喻志的《菊花》一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菊花开放的雄壮威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革命气概和斗争精神。
从气候学上来说,寒露以后,北方气温也日益下降,露水增多,长城以北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则可见初霜。诗人们感受到清冷的晨露初霜,也留下不少诗章。唐代诗人白居易作有《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全诗生动勾画了红日西沉、夜露降临、新月东升的秋江景色,堪称一幅着色秋江图。而唐代诗人徐夤面对初霜也诗兴大发,以《霜》为题作得一章:“露结芝兰琼屑厚,日干葵藿粉痕残;世间无此摧摇落,松竹何人肯更看。”诗句有动有静,让人读起来仿佛置身其中,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常年寒露期间,南方仍是绵雨甚频,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北方有时也会出现大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不过,在诗人眼里,浓浓的雾气也充满着诗意。唐代诗人苏味道就以《雾》为题作有一诗:“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全诗生动形象,读起来会感到十分有趣,给读者以象雨象雾又象风的感觉。
(作者单位: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网站编辑:拒绝访问 | www.24jq.net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24jq.net)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b3a5ede213436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寒露节气诗词大全
关于寒露节气的诗词
实用资料最新资讯当前位置:&&&
二十四节气诗词之十七---寒露
& & & & & & & & & &&二十四节气诗词之十七---寒露
& & & & & & & & & & & & & & 关于寒露的诗词
& && 芳树 & [南朝]沈约
发蕚九华隈。开跗寒露侧。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宿昔寒飚举。摧残不可识。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 & &&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 [唐]戴察 &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 &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 [唐]韩翃 &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
& & &&海上寄萧立 & [唐]独孤及
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
旧国在梦想,故人胡且越。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海西望京口,两地各天末。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
日南望中尽,唯见飞鸟灭。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
& && &婕妤怨 & [唐]皇甫冉 &
由来咏团扇,今已值秋风。事逐时皆往,恩无日再中。
早鸿闻上苑,寒露下深宫。颜色年年谢,相如赋岂工。
& & &硖州旅舍奉怀苏州韦郎中 & [唐]令狐峘 &
儒服学从政,遂为尘事婴。衔命东复西,孰堪异乡情。
怀禄且怀恩,策名敢逃名。羡彼农亩人,白首亲友并。
江山入秋气,草木凋晚荣。方塘寒露凝,旅管凉飙生。
懿交守东吴,梦想闻颂声。云水方浩浩,离忧何平时。
& & &&早秋望华清宫树因以成咏 & [唐]常衮 &
可怜云木丛,满禁碧濛濛。色润灵泉近,阴清辇路通。
玉坛标八桂,金井识双桐。交映凝寒露,相和起夜风。
数枝盘石上,几叶落云中。燕拂宜秋霁,蝉鸣觉昼空。
翠屏更隐见,珠缀共玲珑。雷雨生成早,樵苏禁令雄。
野藤高助绿,仙果迥呈红。惆怅缭坦暮,兹山闻暗虫。
& &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 [唐]严维 &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
& && 晚次新丰北野老家书事呈赠韩质明府 & [唐]卢纶 & &
机鸣舂响日暾暾,鸡犬相和汉古村。数派清泉黄菊盛,一林寒露紫梨繁。
衰翁正席矜新社,稚子齐襟读古论。共说年来但无事,不知何者是君恩。
& & &早秋望华清宫中树因以成咏 & [唐]卢纶 &
可怜云木丛,满禁碧濛濛。色润灵泉近,阴清辇路通。
玉坛标八桂,金井识双桐。交映凝寒露,相和起夜风。
数枝盘石上,几叶落云中。燕拂宜秋霁,蝉鸣觉昼空。
翠屏更隐见,珠缀共玲珑。雷雨生成早,樵苏禁令雄。
野藤高助绿,仙果迥呈红。惆怅缭垣暮,兹山闻暗蛩。
& & &&送鱼思别处士归有怀 & [唐]许浑 &
宴罢众宾散,长歌携一卮。溪亭相送远,山郭独归迟。
风槛夕云散,月轩寒露滋。病来双鬓白,不是旧离时。
& & &寓崇圣寺怀李校书 & [唐]许浑 &
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
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 & &桑落洲 & [唐]李群玉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浦屿渔人火,蒹葭凫雁声。
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远忆天边弟,曾从此路行。
& & &&玉真观 & [唐]李群玉
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秋月无云生碧落,素蕖寒露出情澜。
层城烟雾将归远,浮世尘埃久住难。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宫深掩碧瑶坛。
& & &&秋日望西阳 & [唐]刘沧 &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 & & 留别崔澣秀才昆仲 & [唐]刘沧 & &
汶阳离思水无穷,去住情深梦寐中。岁晚虫鸣寒露草,日西蝉噪古槐风。
川分远岳秋光静,云尽遥天霁色空。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
& & & &黄雀行 & [唐]李频
欲窃高仓集御河,翩翩疑渡畏秋波。朱宫晚树侵莺语,画阁香帘夺燕窠。
疏影暗栖寒露重,空城饥噪暮烟多。谁令不解高飞去,破宅荒庭有网罗。
& & & &溪斋 & [唐]李建勋
水木绕吾庐,搴帘晚槛虚。衰条寒露鹊,幽果落惊鱼。
爱酒贫还甚,趋时老更疏。乖慵自有素,不是忽簪裾。
& & &&送潘秀才之舒州 & [唐]皎然 &
楚水清风生,扬舲泛月行。荻洲寒露彩,雷岸曙潮声。
东道思才子,西人望客卿。从来金谷集,相继有诗名。
& & &&三生石 & [唐]修睦 &
圣迹谁会得,每到亦徘徊。一尚不可得,三从何处来。
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应是表灵异,凡情安可猜。
& & &述怀 & [唐]商山客死生
家住驿北路,百里无四邻。往来不相问,寂寂山家春。
南冈夜萧萧,青松与白杨。家人应有梦,远客已无肠。
白草寒露里,乱山明月中。是夕苦吟罢,寒烛与君同。
& & &别妻 & [唐]陈季卿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
离歌凄凤管,别鹤怨瑶琴。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
& & &&早发 & [唐]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 & &&紫薇花 & [唐]唐彦谦 &
素秋寒露重,芳事固应稀。小槛临清昭,高丛见紫薇。
温磨终有思,暗淡岂无辉。见欲迷交甫,谁能状宓妃。
妆新犹倚镜,步缓不胜衣。恍似新相得,伥如久未归。
又疑神女过,犹佩七香帏。还似星娥织,初临五彩机。
庆云今已集,威凤莫惊飞。绮笔题难尽,烦君白玉徽。
& &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唐]杜甫 & &
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
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
& & && &斋心 & [唐]王昌龄 &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朦胧。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 & & &晚次宿预馆 & [唐]钱起
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飘泊方千里,离悲复几重。
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延颈遥天末,如闻故国钟。
& & & &送十五舅 & [唐]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 & & & 种莴苣 & [唐]杜甫 & &
阴阳一错乱,骄蹇不复理。枯旱于其中,炎方惨如毁。
植物半蹉跎,嘉生将已矣。云雷欻奔命,师伯集所使。
指麾赤白日,澒洞青光起。雨声先已风,散足尽西靡。
山泉落沧江,霹雳犹在耳。终朝纡飒沓,信宿罢潇洒。
堂下可以畦,呼童对经始。苣兮蔬之常,随事艺其子。
破块数席间,荷锄功易止。两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
野苋迷汝来,宗生实于此。此辈岂无秋,亦蒙寒露委。
翻然出地速,滋蔓户庭毁。因知邪干正,掩抑至没齿。
贤良虽得禄,守道不封己。拥塞败芝兰,众多盛荆杞。
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登于白玉盘,藉以如霞绮。
苋也无所施,胡颜入筐篚。
& & & &初到陆浑山庄 & [唐]宋之问 &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 和王突秋夜有所思 & [唐]卢照邻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
凤台有清曲。砒抽何人吹。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
& & & &木芙蓉 & [唐]韩愈 &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 & & &旅怀 & [唐]周贺 &
不觉月又尽,未归还到春。雪通庐岳梦,树匝草堂身。
泽雁和寒露,江槎带远薪。何年自此去,旧国复为邻。
& & &&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 [唐]刘禹锡 &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 & && 花游曲 & [唐]李贺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
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舞裙香不暖,酒色上来迟。
& & &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 & [唐]姚合
垂拱开成化,愔愔雅乐全。千官方就日,四海忽无天。
尧舜非传子,殷周但卜年。圣功青史外,刊石在陵前。
代以无为理,车书万国同。继兄还付弟,授圣悉推公。
云雾疑无日,笳箫别起风。金茎难复见,寒露落空中。
龙归攀不得,髯在侍臣边。彻奠新阡起,登山吉从全。
关河佳气散,夷夏哭声连。寂寞玄宫闭,朝昏千万年。
& & & &授衣还田里 & [唐]韦应物 &
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
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
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
& 送槐广落第归扬州 & [唐]韦应物
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 & & &宿瓜州 & [唐]李绅
烟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动摇。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
柳经寒露看萧索,人改衰容自寂寥。官冷旧谙唯旅馆,岁阴轻薄是凉飙。
& & & &边城听角 & [唐]李咸用 &
戍楼鸣画角,寒露滴金枪。细引云成阵,高催雁著行。
唤回边将梦,吹薄晓蟾光。未遂终军志,何劳思故乡。
& & & &题友生丛竹 & [唐]李咸用 &
菊华寒露浓,兰愁晓霜重。指佞不长生,蒲萐今无种。
安如植丛篁,他年待栖凤。大则化龙骑,小可钓璜用。
留烟伴独醒,回阴冷闲梦。何妨积雪凌,但为清风动。
乃知子猷心,不与常人共。
& & &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 [唐]郑愔
鸟籀遗新阁,龙旂访古台。造书臣颉往,观迹帝羲来。
睿览山川匝,宸心宇宙该。梵音随驻辇,天步接乘杯。
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散花将捧日,俱喜圣慈开。
& & & &池上 &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 & & &幸白鹿观应制 & [唐]沈佺期 &
紫凤真人府,斑龙太上家。天流芝盖下,山转桂旗斜。
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
& && &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 [唐]孟郊 &
朱弦奏离别,华灯少光辉。物色岂有异,人心顾将违。
客程殊未已,岁华忽然微。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
远游起重恨,送人念先归。夜集类饥鸟,晨光失相依。
马迹绕川水,雁书还闺闱。常恐亲朋阻,独行知虑非。
& & & &山鹧鸪词二首 & [唐]苏颋
玉关征戍久,空闺人独愁。寒露湿青苔,别来蓬鬓秋。
人坐青楼晚,莺语百花时。愁多人易老,断肠君不知。
&& & && 花游曲 & [唐]李贺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
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舞裙香不暖,酒色上来迟。
& & &&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 [唐]李峤 &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毕。
& & &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 & [唐]李峤
云端想京县,帝乡如可见。天涯望越台,海路几悠哉。
六月飞鹏去,三年瑞雉来。境遥铜柱出,山险石门开。
自我违瀍洛,瞻途屡挥霍。朝朝寒露多,夜夜征衣薄。
白简承朝宪,朱方抚夷落。既弘天覆广,且谕皇恩博。
皇恩溢外区,憬俗咏来苏。声朔臣天子,坛场拜老夫。
绛宫韬将略,黄石寝兵符。返旆收龙虎,空营集鸟乌。
日落澄氛霭,凭高视襟带。东瓯抗於越,南斗临吴会。
春色绕边陲,飞花出荒外。卉服纷如积,长川思游客。
风生丹桂晚,云起苍梧夕。去舳舣清江,归轩趋紫陌。
衣裳会百蛮,琛赆委重关。不学金刀使,空持宝剑还。
& & & &使还都湘东作 & [唐]张九龄
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感物遽如此,劳生安可思。
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清节往来苦,壮容离别衰。
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
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牵役而无悔,坐愁只自怡。
当须报恩已,终尔谢尘缁。
& & && 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 [唐]张九龄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 & && 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唐]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 & & &杂曲歌辞·山鹧鸪 & 佚名 &
玉关征戍久,空闺人独愁。寒露湿青苔,别来蓬鬓秋。
人坐青楼晚,莺语百花时。愁人多自老,肠断君不知。
& & &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 [唐]权德舆
寒露应秋杪,清光澄曙空。泽均行苇厚,年庆华黍丰。
声明畅八表,宴喜陶九功。文丽日月合,乐和天地同。
圣言在推诚,臣职惟匪躬。琐细何以报,翾飞淳化中。
& && 奉和武相公省中宿斋,酬李相公见寄 &[唐]郑絪
高阁安仁省,名园广武庐。沐兰朝太一,种竹咏华胥。
禁静疏钟彻,庭开爽韵虚。洪钧齐万物,缥帙整群书。
寒露滋新菊,秋风落故蕖。同怀不同赏,幽意竟何如。
& &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 & & 鶺鴒颂 & [唐]李隆基
伊我轩宫,奇树青葱,蔼周庐兮。
冒霜停雪,以茂以悦,恣卷舒兮。
连枝同荣,吐绿含英,曜春初兮。
蓐收御节,寒露微结,气清虚兮。
桂宫兰殿,唯所息宴,栖雍渠兮。
行摇飞鸣,急难有情,情有余兮。 & & & & &
顾惟德凉,夙夜兢惶,惭化疏兮。
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实在予兮。
天伦之性,鲁卫分政,亲贤居兮。 & & & & &
爰游爰处,爰笑爰语,巡庭除兮。
观此翔禽,以悦我心,良史书兮。
& & &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宋]柳永 &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 &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 [宋]王安石 &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 & &败荷鹡鸰图 & [明]唐寅 &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中国文化渊源留长,浩如烟海,近几年,我将整理过的一些文史资料性的文章,汇总归类,以方便大家共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寒露节气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