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均衡论,打折对供求双方有没有损失?

北大教授陈平,对西方模式的迷恋导致这次股灾【股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22,380贴子:
北大教授陈平,对西方模式的迷恋导致这次股灾收藏
教授:对西方模式的迷恋导致中国这次股灾07-05 09:53 东方财富网111相关股票: 银行 房地产 创业板  对于近期的中国股民来说,一片惨绿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一时间关于证监会救市无能、中国股市存在阴谋等等说法又开始流传。中国股市和舆论界的乱象让身处美国的经济学家、理论物理学家陈平教授也深感忧虑,并特意为观察者网撰文,分析股灾原因及对策,希望能为股民和决策层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陈平教授曾师从诺贝尔奖得主普里戈金,发现了经济混沌理论,并长期关注金融市场。在他看来,此次股灾的根源在于“看不见的手”并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性,而眼下的中国经济学界显然也没有意识到西方经济学的弊病,大呼股市泡沫制造恐慌情绪;中国是股市大国而不是强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处理危机不能打均衡理论的供求保卫战,要谨防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陈平:处理股灾不能打均衡理论的供求保卫战  中国股市连日暴跌,已成股灾。这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坏事大家都看得见:三十年高速增长积累的财富,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反而流向虚拟经济,自相残杀。中国改革的成果有可能被金融的自由化政策造成重大内伤,不是建立稳定发展的新常态,而是连锁反应的失控态。说可能是好事,因为可以用事实给全国全党上了一堂生动的经济学课:“看不见的手”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性,这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条,被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的粉碎。  然而,在西方、拉美、和东欧国家都在反思西方经济学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学主流却在继续鼓吹金融自由化,并且提高到“改革深水区”的高度,竟然忽悠到不熟悉金融市场的某些决策部门。中国市场经济的经验还不如拉美和印度 。从西方教科书学习市场经济的本本经济学家,完全不知道市场经济的现实和教科书均衡理论的差距。要是不付出重大的代价,中国的经济学界和舆论界是不会正视金融危机的教训的。危机对迷信西方模式的人来说是重重的危,危到可能身败名裂的程度,但是对探索中国道路的人来说,却是大大的机。红军当年没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哪里敢怀疑洋顾问李德的权威?怎么会发现农民土包子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中国道路,会有一天打败西方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国民党军队?  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是邓小平抓住了国际机遇,既敢于对西方开放吸收新技术,又头脑清醒地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避免了前苏联和东欧的自废武功。但是,中国始终有一批人,认为中国的实事求是是否认西方的普世价值,中国混合经济的社会主义市场是全面扭曲,要求中国进一步改革和“国际接轨”,在金融危机之后,继续在中国推行华盛顿共识,尤其是金融自由化,作为中国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此而言,这次股灾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西方经济学的教条加上金融利益集团多年的游说,已经对金融决策部门产生重大影响。  应当指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是极为偏颇的。西方经济学有几个流派,只有芝加哥学派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迷信市场的供求关系是自动均衡的,殊不知虚拟经济的大户坐庄和散户追涨杀跌的本质就是非均衡的。凯恩斯学派早在大萧条时期就意识到市场群体的从众行为会导致市场的失衡,只有政府的适当干预才能平抑危机。熊彼特学派更是尖锐地指出经济波动的机制是内生的“创造性毁灭”,经济波动有长波、中波、短波,决非新古典经济学编造的噪声论或泡沫论,经济增长的带头人是有远见的企业家而非短期套利的投机家。马克思则是最早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私有制的矛盾,必然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致社会革命。但是二次大战后美国利用全球军事霸权建立起来的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一度缓解了西方经济的周期波动,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动摇了美国的金融霸权。问题是: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比美欧日还严重。大学经济学只教西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不教熊彼特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都被边缘化。一到危机来临,武器库就没了弹药。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非平衡的正反馈放大社会的心理恐慌,而金融监管部门和大众媒体,却在呼吁用均衡论的负反馈把多空大战升级,犹如抗战时期国民党的阵地战来对付日军的进攻战,请问这种金融保卫战的“焦土政策”要把中国经济带到哪里去?  新古典经济学的金融理论假设市场交易者都是尊重基本面的理性人,供求双方的下注是对称的,价格波动服从均衡理论的正态分布,大幅度的偏离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杠杆交易的期货和期权可以对冲风险,稳定市场。但是三十多年来经济复杂性的研究从数据分析和理论上完全否定了新古典的均衡理论,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一步从实践上否定了过去三十年所推行的金融自由化理论。可惜国内主流经济学家对此置若罔闻,反而把中国行之有效的资本账户管制和渐进改革的双轨制思维当作市场扭曲的根源。在西方陷入长期停滞的新常态,不得已推行零利率政策,向新兴市场转嫁金融危机时,鼓动中国决策部门向国内国际的投机资本打开大门,放松监管,拆除银行与股市之间的防火墙,才有今日股市的险象环生。  应当肯定,证监会推行股市改革的初衷是有道理的。中国民间的储蓄率如此高,而企业的债务率也高,对实体经济是极为不利的。中国把企业上市的审批制改革为注册制,中国实体的基本面远远好于发达国家,预期中国股市的繁荣从而带动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是合理的预期。问题是,纸上谈兵的媒体经济学家不懂得任何创新型的企业不确定性都很大,没有人能预测创新企业股票的合理价位,只有事后才能判断哪些新技术能获得稳定的盈利空间,哪些会中途夭折。美国股市差不多每十年就炒热一个新产业,从半导体、计算机、生物工程、互联网+ 、到新能源 ,每次投资大银行和大媒体合作的如鱼得水,才能在长期外贸赤字的条件下,吸引全球资本来为美国经济加油。即使美联储也宁愿在股市大跌之后救市,不愿在股价下跌之前踩刹车,为的是维护美国投资界而非股民的利益。只有中国,虽然实体经济突飞猛进,然而股市长期低迷。偶然股市有所复苏,总有本本主义的经济学名家加上媒体的炒作,大呼股市泡沫的狼来了,使中国股市的复苏难以获得大众信心和主管部门的支持,重回企业依赖银行贷款的老路。这次也不得免。问题是,中国经济和股市的规模都已经和美国相当,却没有和西方大投行与对冲基金经验相当的得力战将。在开放融资融卷的杠杆工具时,证监会的书生气十足,付点学费就是难以避免的了。  中国的问题是对金融市场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中国目前出口市场萎缩,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严重脱离居民的购买力,使实体经济的发展极为艰难,导致大量游资从实体经济和房地产流出,进入股市。如果不能搞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创新,把短期套利的游资纳入长期投资实业的渠道,中国股市的暴涨只会走美国和台湾走过的道路,挤出实体经济,放大金融危机,此其一。第二,西方以美国为主的虚拟经济的规模是美国GDP的50倍,投机货币、期货、利率的交易量每天达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对外贸易的需求。中国即使坐拥几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要和西方对冲基金打金融战,也只够几天的弹药。如果要把中国的社保基金和国有银行也拖进来,那就是中国经济的滑铁卢,可以在短期内毁灭中国几十年积累的财富。不知道中国工业出身的决策者,是否明白金融这种火箭科学双刃剑的利害?  依据我三十年来研究经济混沌的经验、多年和西方金融家的交往,以及多年研究西方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我提出几条危机处理的基本思路,供中国的决策层参考。因为时间紧急,无法走传统的内参渠道,我直接诉诸媒体和金融实干家的良知,以改变国内目前舆论一边倒的危险局面。好在有效的金融政策必须透明和说服大众,才能打破庄家对赌的合谋。所以,我下面的建议,只提基本思路,具体操作留给有关部门拿捏时机和分寸。  股市暴跌,如何救市考验着决策层的能力  第一,市场危机时,第一要务是切断正反馈的恐慌反应,而非调动负反馈的资源救市,等于火上加油。切断正反馈的办法有很多,最严重的失控状态,可以学罗斯福在大萧条期间对付银行挤兑的办法,下令银行放假。我们可以不定期关闭股市,来打断市场的恐慌情绪,也防止监管部门乱了手脚。等到恐慌情绪冷却时,再出台新的政策,改变股市的游戏规则,把坏事变为好事。  第二,要搞金融界的统战而非反恐,呼吁多空双方同舟共济,不要对赌互杀。办法是冻结目前的融资融卷操作,暂停股指期货期权的交易。等监管部门摸清仓位的真相能估计各方得失的规模后,再研究后事处理的办法,以最大程度减少纸面上的损失,发现体制上的漏洞,并给违规操作的大户以应得的处理。  第三,火灾爆发时,首先要做的不是救火,而是防止火灾蔓延。为此,必须立即重建金融防火墙。严令社保基金和国有银行的资金进入股市,防止虚拟经济的灾害蔓延到实体经济。  第四,给套牢的资金建设性的出路。对于股价飙升的创业板企业,严禁大股东出售股票套现,但是允许把股票打折转换为其他实体企业的股票,目的在强化实体经济的股权投资。如何操作,建议有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实体股权交易所,用有引导的市场方法来解套股市的投机资本。对于参与多空对赌而套牢的散户资金,也要研究建设性的市场机制,转化为实体经济的长期投资。  第五,立即试行托宾 (Tobin)税,用税收办法抑制短期炒作,鼓励长期投资。例如,危机时提高股市的交易税,实行资本收益的阶梯税:短期收益高税率,长期收益低税率。税率的调整视形势的发展稳步进行,不要大起大落,才能建立股民和政府的共识。  第六,放慢或严格管制沪港通和外资合格投资者进入股市。西方金融危机的祸首就是西方的金融寡头,包括某些大学基金和退休基金。中国人却天真地以为他们代表先进的金融生产力和长期投资者,在危机时幻想西方寡头会参与中国的救市。更不能在目前状态下和西方大国签中国缺乏经验的金融自由化协议。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取决于中国金融企业的竞争实力。只有中国金融企业在国际竞争而非国内竞争中胜出,才能像制造业那样逐步开放。目前条件下的中国金融企业,连起码的计算机交易和定量金融模型的开发能力都没有,只会在西方投行和对冲基金的后面跟风交易。先修筑堤坝,再学会开门出击。  第七,战略决定之后,干部任用是决定性的因素。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世界上没有一个制度能保证干部的选拔不犯错误。中国两弹一星的大跃进成功,因为挂帅的是聂荣臻,信任的大将是钱学森。钢铁和农业大跃进的失败,却没有对说假话的官员问责。中国的金融业至今只是大国而非强国,关键在没有找到金融的聂荣臻和钱学森。我们只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识别人才。中国金融界的命运,除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供了实体经济的成长空间之外,还要考验中国的决策层如何选拔金融业的领军者,究竟委以重任的是韩信还是赵括?只有历史才能判断。我们期待有关决策者能多谋善断。尤其要加强政府、学者和金融实业家之间的沟通对话,切莫闭门造车。来源:观察者网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张维迎达沃斯峰会的犀利评语——我看到哈耶克了。。。。
最犀利1)国企私有化只有一个政治决策问题,如果下定决心解决它,没有什么困难。2)很多的错误政策,都是我们的无知造成的。当年搞计划经济就是无知的表现,当然现在继续搞计划经济,很多程度上是无耻的表现。3)土地应该私有化,这样可以真正保证农民利益,现在的土地交易中充满了需要强盗的逻辑。我没看到土地私有化有任何弊端,或许唯一的弊端就是政府权力减少了。4)国家利益只是一个说辞,真正的国家利益是民众利益。5)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拉大,其中最不合理的差距是由于特权和政府对资源的垄断导致。6)政府搞那么多经济开发区,本身就是笑话,最好的政策是全中国都是经济开发区。7)应该把开征新税种的权力和任何对税调整的权力,交由全国人大,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甚至说是前提条件,是对政府征税能力的约束。
关于政府与市场01)并非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伴随国进民退。1929年大箫条与2009年危机都导致了政府干预增加,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是市场力量加强,因为当时大家正确认识到危机发生是因为政府干预太多。02)政府和市场本身不应该在一个平面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本身应该靠个人的自由和创造性,政府应该做的是如何保护这种自由和创造性,而不是去简单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一般来讲,私人产品应该是个人做的事,公共产品应该尽量利用市场的力量。政府没有权利剥夺个人的自由。03)除了政府,没有谁能消灭市场。但从长远看,如果消灭市场,对政府也没什么好处。04)西方国家与中国一样,都面临并需要反思监管过度的问题。美国政府对市场最大的干预是中央银行制度,政府对货币垄断。监管过度的表现往往就是监管不足,因为监管过度就会导致各种问题,就会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监管不足,一个监管会创造出另一个监管的需要。05)凯恩斯主义是满足政客短期的需要,但有长期的副作用。06)在全世界大的经济体中,美国可以说是最接近市场经济的国家。
关于中国经济01)温总理所说&中国已是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他说的是未来的希望。02)发展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主体地位,逻辑上是矛盾的,但非逻辑的力量有时候更强大。03)如果国有企业继续这样庞大下去,中小企业就没有出路。如果中国经济继续在去市场化的道路上前进,中国经济会有更大麻烦。04)国有企业如何不庞大。国企私有化只是一个政治决策问题,办法很简单,如果一旦下定决心解决它,没有什么困难。现在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股票都在市场上,需要做的只是怎么把这些股份转让出去,包括分给老百姓。05)将国有资产分给老百姓,阻力一个是利益问题,一个是认识问题,其实从国有部门得到好处的只是少数人。中国还有一个阻力,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因。06)我们需要有正确的理念。真正决定我们未来的,是我们的理念,不是政府本身。其实很多的错误政策,都是我们的无知造成的。当年搞计划经济就是无知的表现,当然现在搞计划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无耻的表现。07)土地应该私有化,土地的交易应该完全按照市场逻辑去做,这样也可以真正保证农民的利益,现在的土地交易当中,充满了需要强盗的逻辑。我没看到土地私有化有任何弊端,或许唯一的弊端就是政府权力减少了。08)关于中国庞大的国有部门在国际大环境下保护中国主权利益的作用,其实很多情况下国家利益只是一个说辞,真正的国家利益是民众的利益。有一些谋私利的人常常会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号,而老百姓很容易被蒙蔽。09)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中,最不合理的部分是由于特权和政府对资源的垄断导致。如果消除了这些特权和政府对资源的垄断,市场的收入差距会大大减少,不可能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10)现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过度刺激政策导致。11)在过去十来年中,中部和西部发展非常快,甚至比东部还快。它们的发展要靠企业家精神和市场力量。其实政府搞那么多经济开发区,本身就是笑话,最好的政策是全中国都是经济开发区。12)规划和计划,过去60年没有什么成功的。看一下前5年,每年计划的财政收入的增长是10%左右,但是每年都增长20%-30%,你单年都计划不出来。从全世界情况看,计划这个东西基本就是一个大批聪明的人干了一件傻事。13)应该把开征新税种的权力和任何对税调整的权力,交由全国人大。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甚至说是前提条件,是对政府征税能力的约束。
关于金融市场01)民间借贷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总体是正面的。民间借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金融管得过死,如果政府能够放松对金融的控制,允许自由行办银行和自由签订合同,地下钱庄就会消失。02)关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升值压力大、内外失衡、通胀明显的问题,我的方法是自由化。03)汇率的自由浮动和交易的自由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01)现在的政府决策,与知识分子的意见,在两个不同平面上运行。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互不搭界。02)中国整个几十年的教育是失败的。如果所有学校取消了,包括连小学大学全取消了,中国人的知识会大大降低,但中国人的道德水准会大大提升。我们从小学开始,每一步走过来,都培养大家在说假话,影响到国民素质。&
张五常谈马克思
马尔萨斯指出物品的交换价值与生产时所用的劳力并没有一定的比例。这观点我不仅现在同意,而且从来没有反对过。&&&&&&&&&&&&&&&&&&&&&&&&&&&&&&李嘉图(一七七二&&一八二三)
两星期前我用这文章的题目写了初稿,是打算在十二月五日发表的,但因为文章的先后次序而被改迟了。殊不知《人民日报》比我「棋高一着」,在十二月七日发表了《理论与实际》,提出了令人瞩目的马克思「过时论」。
中国要用事实去考证马克思的理论,是一件我期望了很久的事。不管香港某些评论家认为这并不是新发展,不管中国当局后来对「过时论」加以修正,我仍认为《理论与实际》的内容是中国人在思想上的一个大跃进。我很欣赏文内的几句话:
「我们的口号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要想懂得实际,就要投身到实际中去。经济是个汪洋大海,有许多问题是书本上没有的,要求我们到实际去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熟悉经济决非一两年之功,没有若干年的苦工,是钻不进去的。」
这些话是&卖桔者言&,我怎会不同意呢?曾几何时&&是一九七九年吧&&我在国内对两位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说:「你们对马克思奉若神明不是科学研究应有的态度。任何人都可以错,马克思也不例外。我反对的不是你们将一个错的理论坚持是对,而是你们没有将马克思的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理论,试以事实去支持或试以事实去推翻。」当时,这两位学者对我的建议毫无反应。
皇帝的新衣
中国人对「权威」作宗教式的崇拜,有很悠久的历史了。较早时有圣贤,近代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有毛泽东思想。这些崇拜是一个知识落后民族的特征,而「崇拜」本身又加深了知识的落后。这些不幸竟然发生在一个以智慧知名的民族里,怎能不叫人叹息?
所以我认为《理论与实际》的发表是重要的。我很现实,明白中国人在思想上的改进还要过万水千山,明白马、列的神像是不会轻易地被取下来的。但毕竟《人民日报》的评论是问了一句忠于智慧的话:究竟我们所崇拜的能否经得起事实的考证?我衷心希望这忠于科学的态度能不断地普及,不断地一般化。
我一向以为在对中国民生有影响的理论中,马克思的为祸最深。马克思是外国人,容易被神化;他的《资本论》有详尽的中译本,而且几十年来在中国被迫奉读的人不计其数;他善用口号及术语,文字有力而又富煽动性;虽然他的分析及推理能力可算是低手,但他却能把理论写得似通非通,似懂非懂。在中国,马克思的理论于是变成了一件「皇帝的新衣」,只有天才才能明白,不明白的就非信不可。
大约在三年前,我在中国出版的《世界经济导报》上看到一篇孙冶方先生所写的文章(已故的孙冶方先生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权威)。文内认定在历来的所有经济学者中,只有马克思一人能真正地明白价值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天才!这种「引证」,是不能被任何科学规格所容许的。
近几年来,中国确实是比以前开放了。自由市场及产权制度的改进,已有了初步的成就。这些转变及带来的效果,逐渐与马克思理论起了冲突。所以近两年来,中国的经济学者就花了心血,试将马克思的理论加上「现代化」的阐释,希望能够保存马克思理论正确无误的形象。这个「新阐释」游戏是不难玩的。马克思的理论一向都是模糊不清。正如高斯(R.H.Coase)指出,模糊不清的理论是永远不会被清楚地证明是错的。要将一个模糊地错的理论,以「新阐释」改为模糊地对,并不困难。
清楚的基础清楚地错
问题是,马克思的模糊理论架构,却是有着一个毫不模糊的基础。这基础若是清楚地错了,整个马克思理论的「上盖」就会塌下来,什么阐释也保不了。这个不模糊的基础就是﹁劳力价值定律﹂(labour theory of value)。那是说,马克思的理论是基于「所有价值都是从劳力而来的」。这个基础定律,马克思取自李嘉图(D.Ricardo)&&所以共产中国一向都重视李嘉图。历来有不少研究经济思想史的学者,都以为李嘉图提出了「劳力价值定律」。这是一个不幸的误解,近人史德拉(G.Stigler)曾作了精辟的改正。明显地,根据本文开始时所引用的李嘉图的话,他自己是否认了价值与劳力是有着一定的关系。马克思的理论基础,是误解了李嘉图的原意。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主要的生产资源(中国称为生产要素)是劳力和土地。又因为当时地多人少,未经劳力开垦的土地不值钱。所以这期间的经济学者,很容易得到一个错觉,认为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从劳力而得来的。至于那些可以不劳而获的宝石或珍品,及其它显然与劳力多少脱了节的价值,经济学者都不大重视。马克思既认定所有价值都是从劳力而来,资本家「不劳」而获的就成了「剩余价值」,是剥削工人而得来的。《资本论》滔滔数十万言,还是基于一个简单的「劳力价值定律」。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土地价格急升。有些经济学者就认为这些「不劳而获」的升值,是要不得的,给地主享受不公平。持有这观点的首要人物是美国的享利&佐治(H.George);他以极有煽动性的文字,写成《进步与贫穷》(Progress And Poverty),提倡所有税收应该在土地上征取。我们的孙中山先生,是个医生,对经济一无所知,跑到美国为革命筹款,读了佐治的《进步与贫穷》,加上了孔夫子的「天下为公」,写成了《三民主义》。中国人之所以一穷二白,无知及盲目崇拜都是原因。
到了二十世纪,资本家的高瞻远瞩、果敢判断及承担风险而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渐被经济学者认为是一些极有价值的生产资源。奈特(F.Knight)的博士论文一举成名,是众望所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的进展一日千里。「劳力价值定律」就被公认为谬论;知识资产投资的学说大行其道。至于那些因为对市场需求估计错误而使劳力血本无归的现象,经济学教授们在课堂上就喜欢提出「劳力价值定律」,来博取学生们的哄堂大笑。
严格地说,马克思的理论不是过了时,而是从来没有对过。
中国要搞经济现代化,「劳力价值定律」怎能不被放弃呢?有了市场,对需求估计错了的劳力,血本无归&&但劳力怎能没有价值?今年十月,中国正式承认工商业是可能有亏损的,也承认亏损大的部门应该关闭。劳力毕竟可以没有价值,这是马克思所不能容许的。科技及知识极为重要,中国的执政者是肯定了的。但知识资产是否劳力?若说这些是抽象劳力,要怎样量度才对呢?若是量度不了,任何价值都可归知识所得,劳力的价值又从何而定?最近中国提出了知识「商品化」,是一个维护马克思的「现代化」的权宜手法。但一个天才用五分钟时间而可得的知识,可能要比一个蠢才的终生劳力还有价值。马克思究竟是站在那一边的?
中国对进出口加上多种管制,政府的批文就因而大有价值。劳力何在?为了争取外汇,外商在中国投资,雇用工人的薪金远比国营企业为高;外国游客到中国,付出的价钱比港澳侨胞为高。难道同一劳力,其价值可有内外或中西之分?
以上提出的现象,都是「劳力价值定律」难自圆其说的。马克思理论的模糊「上盖」,可以被「新阐释」模糊地加以维护,但「劳力价值定律」的基础并不模糊,是维护不了的。
近年来我看到不少中国的经济学言论,分析「合理」价值,及劳力价值加「合理」利润的问题。这显示中国的经济学者在思想上的斗争,是开始转移到「劳力价值定律」的基础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因为这个「定律」错得清楚,「新阐释」起不了大作用。单看这个从「上盖」到「基础」的转移,我就认为在中国,马克思的理论是奄奄一息了。
二○○一年后记
八十年代中期,不少中国大陆的干部弃「干」从商。他们有些是共产党员,奉信马氏的「剩余价值」的。我见他们做生意做得那样起劲,要知道他们有没有赚到钱,就问:「有没有『剩余价值』?」他们初听惊愕,继而苦笑!资本家要赚回利息也不容易,何剩余之有?
此文发表后十七年的今天,马克思在中国已寿终正寝。余波还有,不足道矣。大学生还要上马克思的课,但听说上此课时学生魂游四方,而南方比北方的魂游为甚。
我不明白的,是北京当局今天还坚持马氏没有错,虽然那里的高干朋友,私下里再不为马氏辩护了。坚持马氏凡说皆对是意识形态的表达,可能是政治上需要的。但这也可能是一种宗教形式。
我是从一个基督教家庭长大的。说圣经完全没有错,我没有异议。这可不是因为我相信圣经没有错,而是我认为既然是宗教,对或错无关宏旨。像好些其它宗教一样,基督教是很好的宗教。我往往埋怨自己不多到教堂去。
问题是马克思是人,要作为神,他应该早生二千年。说到人的言论,我们就不能不以逻辑加以分析。在人发明的逻辑上,马克思的思想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就被费沙淘汰了。六十多年后还坚持马氏所说的正确无误,是试图把他神化。
是马氏的不幸。一种宗教历久不衰,必定要走道德、伦理的路。走经济的路,太现实了,逻辑非用不可。使人一穷二白的「宗教」,是不可以成立的。
重农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启蒙学派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杜邦&德&奈穆尔在为重农主义体系下定义时,明确地称之为&自然秩序的科学&。 &  重农主义者认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但社会的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世界的规律,它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后者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法令规章等等。&  重农主义者认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当时的法国社会就由于人为的社会秩序违反了自然的社会秩序而处于疾病状态,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医治这种疾病提出处方。&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第一次确认在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这一认识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创立了把社会经济看作是一个可以测定的制度的概念。这概念意味着社会经济受着一定客观规律的制约;经济范畴问存在着相互的内在联系;事物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可预测性。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和政策就是建立在这一概念上的。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重农主义者既把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看做永恒的规律,又把社会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规律看成同样支配着一切社会形式的抽象规律。&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实质上是被理想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是天赋人权的主要内容。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于是重农主义者就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  &自由放任&的准则,可能最早溯源于与同时代的法国商人而由古尔奈予以箴言化,但只是到了重农学派才真正地成了标识着新时代的战斗口号。
(1)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这个国家如果没有贵金属矿藏,就要通过贸易来取得。&  (2)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因此,不仅采取许多有利于贸易发展的措施,同时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5~16世纪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与早期不同的是,认为国家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不过他们要求,在对外贸易中谨守的原则是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获得的总额,其目的仍是要保持有更多的货币流回本国。因此,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  (3)重商主义者认为,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都有贸易顺差(出口大于进口),在任一时点上黄金总量也是固定的,所以一个国家的收益(富裕)是以另一个国家的付出(贫穷)为代价。
京东VS苏宁:两个穷人的流血战争
骂完苏宁,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下楼与家电部门的同事笑着拍了一张合影,之后又跑回自己楼上办公室,继续发微博。
昨日,在不到12小时的时间里,刘强东共发了24条微博,几乎句句针对苏宁。昨日上午10:21,他在微博上发出了价格战战书,决定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保证所有大家电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
稍后,他又进一步承诺,从今日9时起,京东所有大家电价格都比苏宁线上线下便宜。
这明显是针对苏宁易购的砸场行动。8月是苏宁易购三周年庆典月,苏宁将从8月15日到8月20日,启动为期6天的万款商品超级零元购促销活动,为苏宁易购庆生。
面对京东公然砸场,苏宁不得不应战。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在其微博上承诺,如消费者发现苏宁易购价格高于京东,将即时调价。
与此同时,苏宁南京总部大厦内,4000名苏宁易购员工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正在准备今日的应战。
京东、苏宁的&约架&也再度搅起了整个电商行业的浑水。截至昨日晚间,除苏宁外,已有国美、当当网、易迅网等电商宣布,不同程度参与此次价格战。
但事实上,不论是京东还是苏宁,都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这场价格战或许是两个&穷人&之间的战争。
心血来潮还是阴谋
这场大战似乎是刘强东心血来潮的产物,甚至让京东的员工也措手不及。一名京东相关业务人员颇感诧异称,在昨日上午看到刘强东微博后,第一时间他便与同事进行联系,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尚未听说京东内部要采取相关行动。相关的通知来自于昨日下午5点后,他知道,未来的日子免不了要加班。
感到诧异的还有负责京东招聘的人员,某家与京东有业务往来的招聘公司人员称,5000名的招聘预案尚未接收,此前也不知有这个项目。京东商城某公关人员也表示,相关信息也是在微博上与网友同步得知,在此之前没有收到过内部消息。
刘强东这样解释他掀起价格战的原因:&造谣京东没钱卖地给普罗斯我没怒;店庆来砸场没怒;枪文来黑京东没怒;阻挠供货商和京东合作没怒;但是动用个别地方政府关系来整我们,我怒了!我要用阳毒来打击你们的阴毒!&
但也有人从挑起价格战的时间节点上发现了某种&阴谋&。今年6月,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将所持合计6.305亿股苏宁电器股份先行质押于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以及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信托公司,但由于随后苏宁股价持续下跌,信托公司为保障信托资金的安全,作为融资方的张近东被要求追加质押担保。
昨日有网友分析认为,只要苏宁股价低于4元,会再次触发补充质押物要求。如果不能满足,信托公司可能大量抛售,股价暴跌,进而幕后人士达到低价恶意收购目的。不过苏宁对此并未作出回应。
无论动机如何,刘强东似乎获得了资方的支持。他表示已同今日资本、雄牛资本、KPCB、红杉、老虎基金、DST等京东主要股东就&打苏宁&一事开会并获得了后者的支持。他转述其中一名股东的话称:&我们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你就放心打吧,往死里打!&
底气十足背后的粮草不足
尽管参战各方似乎底气十足,但实际上,激进的扩张和电商间几乎从未间断的价格战早已令各方粮草不足。
同时要做沃尔玛+亚马逊的野心和宏大的十年战略已将苏宁的资金链绷得很紧,导致其近期融资频频。
2012年上半年,苏宁营收471.9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4亿元,同比下滑29.49%。其中,连锁店可比店面销售收入同比下滑10.38%。
一侧是线下的利润下滑,另一侧是线上的投入剧增,这将给苏宁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受价格战影响,今年二季度,苏宁易购的毛利率已从上季度的7%下滑至4%,苏宁电器的整体毛利率则超过10%。海通证券认为,受线上投入影响,苏宁电器下半年整体毛利率还将下滑。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苏宁昨日已宣布将发债融资80亿元。不过该项举措却被资本市场认为是未来成本剧增的表象。昨日早盘,苏宁股价下跌超过8%。
而刘强东主动挑衅或许也源自其越来越强烈的危机感。
今年来,苏宁、国美线上店发展迅速。其中,苏宁易购去年全年销售额50亿元,而其在今年上半年就已完成同等数额,并预计全年实现200亿元的销售额,该数据是京东今年目标业绩的一半。
而刘强东采取的办法或是,以&蚂蚁打大象&的方式,扰乱苏宁、国美的价格体系,进一步挤压在经济形势回落下已开始走下坡路的家电线下店的利润空间,而如果主要利润来源得不到保障,苏宁、国美的线上发展也会受到钳制。
另一方面,长期疯狂&烧钱&的刘强东也是在演给投资者看,表示其仍有力量撼动传统线下经销商,为明年的IPO造势。
知情人士称,京东目前大家电品类占据总销售额的不到3%,以今年400亿的销售目标计算,大家电销售额就在12亿元,如果完全实行零毛利,仅算上家电售后服务约占的10%,就要净亏1.2亿元以上,再算上采购等资金流的占用,若能打赢这场仗,足以说明京东的现金流还有储备。而在零售业,只要现金流没有问题,京东就有机会获得融资,以继续扩大规模。
高原资本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涂鸿川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京东商城通过此举为自己募集更多资金找到了理由。
孙为民认为,京东商城已经没有资金去打价格战,只是在唱一出&空城计&,为使投资方出钱,让供应商围着其转,以及打压苏宁的股价。
多输格局?
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中,供应商的地位略显尴尬。
今年2月,当当网就曾发表声明暗指京东商城压价供应商,称&某大型数码家电网购商城对同时向当当网供货的供应商要求:如发现某商品在当当网售价低于该网购商城,将停止给该供应商的所有结款&。
就在不久前,苏宁正在国内部分地区试运行的线下线上的价格统一策略,当时孙为民就向记者坦言,可能会遇到供应商方面的阻力。但是,他认为,当线下渠道发现价格过高没有优势的时候,会逐渐认同这样的改变。
此前,某家电供货商告诉记者,现在电商的竞争就像十年前的家电零售行业一样,以价格战拼市场份额,更多的是舆论造势的手段,而在实际的供应中,供货商都自有一套价格体系,至于电商是愿意赔钱还是赚钱卖更多的是电商平台自己的事,作为供货商,也只能尽量权衡哪家实力更强,在促销活动的配合中有所侧重。
家电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随着电商企业在3C、家电领域的价格战的&常态化&,供应商的盈利机会将大大减少,零供关系会持续恶化,而这种局面可能要到几年后才能有所缓解。
刘步尘称,现在零供双方面临着双亏的问题,但今后双方盈利水平的不均衡更需要企业注意。&如果零供双方一个持续亏损,另一个持续盈利,那就是不健康的零供关系。无论是渠道商还是供应商,现在都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双赢的道路。&
在易凯资本CEO王冉看来,这样畸形拼价的结果&&无论谁胜谁负,长期看会消灭竞争而不是促进竞争,而任何消灭竞争的可能都是消费者应该警惕的。
京东,苏宁易购,天猫的三国杀
刘强东14日在微博表示,&即日起,京东在全国招收5000名美苏价格情报员,每店派驻2名。任何客户到国美、苏宁购买大家电时候,拿出手机用京东客户端比价,如果便宜不足10%,价格情报员现场核实属实,京东立即降价或者现场发券,确保便宜10%!欢迎离退休人员报名,月薪不低于3000元。报名:。&&&家电三年内零毛利!&刘强东称,&如果三年内,任何采销人员在大家电加上哪怕一元的毛利,都将立即遭到辞退!从今天起,京东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公司很快公布实现方法!&&巧合的是,日前苏宁电器副董事孙为民也公开炮轰京东是&传销&,在苏宁易购正在大张旗鼓为其电商业务三周年庆生促销,股价跌至&冰点&之际,京东商城的&表态&固然值得玩味。两个月前,京东商城店庆月,遭到苏宁易购、天猫等的围剿。&
图注:来自一淘网的价格监测显示,环比6月,7月网购价格指数上涨1.2%。电商&价格战&连环炮轰,奥运前后网购商品涨价明显。&&近日电商圈也不平静,14日早盘,苏宁电器(002024)股价跌破6元线,苏宁电器再发债80亿充饥。国美电器5折甩卖地产项目输血电商,京东商城全国招揽5000名电商价格情报员,连腾讯旗下的易迅网也不甘示弱,称9月开始大规模的整体促销。&电商的残酷可见一斑。当前家电连锁实体店继续衰弱、亏损风波不止,电商资本的残酷斗争跃然纸上。有评论指出,电商&中美苏&末日大战或即将来临。
苏宁巨额&融资&引发暴跌&&21世纪网统计,截至8月14日,苏宁电器股价已经跌至2012年8个月的最低点,较年初降幅达31%(区间最高收盘价为11.35元)。就在13日晚上,苏宁电器公告称,将以一期或分期形式,发行债券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和调整公司债务结构,为豪赌电商业务加码。&苏宁的同价策略,是先革自己的命,再革对手的命。&虽然这在一定时间内会牺牲苏宁实体店的短期利润,但是通过双线打击竞争对手销售占比最高的品类,苏宁易购可以实现快速发展。&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称,下半年易购将保持70%以上的环比增速&完成全年200亿目标不是问题&。&此前,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对媒体表示,从8月中旬开始,苏宁门店将率先启动3C产品的线上线下同价促销,确保全城最低价。线上线下同价以北京为试点,从3C品类开始,逐步向全国苏宁和其他品类推广。&&苏宁现在很需要钱&。&一方面要抵消线下业务利润下滑的影响,一方面线上业务苏宁易购正处于烧钱时期,苏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 &在苏宁电器副董事孙为民看来,苏宁打赢这场电商市场份额争夺战是势在必得。&近几个月来,为了发展电商业务,苏宁电器近期已经进行了多次大手笔融资。&2011年6月,苏宁电器宣布启动定向增发,拟以12.30元/股的价格向润东投资、弘毅投资、新华人寿定向发行4.47亿股,募资55亿元投向连锁店发展、物流平台建设等四大类项目。&2012年7月,苏宁电器实施了定向增发,募资55亿元投向连锁店发展、物流平台建设等四大类项目。张近东控股子公司润东投资以12.15元/股的价格斥资35亿购入2.88亿股。&2012年8月,苏宁电器发行80亿元(含80亿元)的公司债券,推动&苏宁连锁、乐购仕连锁、苏宁易购&三个战略业务单元业务发展。&近年来苏宁电器多次大手笔融资,引发了市场的担忧。14日早盘,截至午盘,公司股价仍跌幅超7%,报5.87元每股。&苏宁电器发布的上半年业绩快报来看,201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71.9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9.49%。其中,连锁店可比店面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38%。 公司董事长张近东已经开始以公司股票质押通过信托渠道融资解决资金问题。&
点击进入专题:《六大电商开放之争:轻资产的诱惑与难题》&&
电商畸形拼价 亟待法律监管&B2C电商版图之争愈演愈烈,从今年起,天猫、京东、苏宁掀起多场&史上最强的电商价格战&,做渠道还是做品牌?电商要追求规模还是噱头效应?&这是当前电商圈面临的迫切命题。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表示,&我也是一个消费者,但我还是希望各大零售商流血杀价疯狂优惠消费者的阶段早点结束。道理很简单,这样畸形拼价的结果--无论谁胜谁负--长期看会消灭竞争而不是促进竞争,而任何消灭竞争的可能都是消费者应该警惕的。&
不过,刘强东对此说法进行了否认,&只要合理合法、光明正大的竞争,只要是有利消费者的竞争就不是恶意竞争。&&开放市场,倒下一家(电商)会站起来十家!有竞争就不会有垄断!王总一直是市场化拥护者,怎么反对起完全合法的竞争了?&
就是前几天的&苏宁易购半年攻略启动暨三周年营销策略媒体发布会&上,苏宁电器副董事孙为民坦承,&现在的电商行业发展很不健康,就像传销,就是拿投资者的钱补贴消费者,再以消费者来吸引投资者进来,第一批投资者、第二投资者&&&
对此,孙为民呼吁,&电商不是网游、不是空中楼阁,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应当建立在实体中心与物流网络的基础上,同时需要国家相关法律的监管。&
均衡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的区别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区别在于其价值观的根本对立。&  效用论者认为价值不是商品的内在属性,而是人对商品的感觉与评价,效用是价值的源泉。由于效用论者将效用衡量的标准主观化从而使边际效用价值实际上成为主观的产物,将价值的形成与决定同劳动生产完全割裂,使商品价值成为纯粹意义上的一个心理范畴。马克思劳动价值则是客观的价值论,它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客观性出发,系统阐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以及劳动的凝结。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均衡价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区别  均衡价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较为重要的两大学派。他们的区别在于均衡论主要从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分析了供求对价格的影响和价格如何在供求作用下达成均衡价格,从而提出均衡价格决定商品价值。均衡论者主要是对市场供求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分析。边际效用论者则从商品的稀缺性和商品效用入手,分析效用对消费者的作用,从而得出效用决定价值的结论。这一观点单纯考虑了效用与价值的关系。此外,均衡论与效用论的区别还明显表现为客观和主观的区别。如果说均衡论只是一种未深入实质的现象分析,那么效用论者的价值观则纯粹是一种心理分析。&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强调了价值的社会经济关系含义;均衡价格论侧重于将价值分析看作商品价格的分析;效用价值论则主张将价值列为主观的感觉评价或称心理感受。
三种经济泡沫
()投机泡沫
投机是指利用市场上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并从中获利的行为。买彩票就是投机行为,当然,炒股也是。关于投机泡沫,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就是南海泡沫事件:
所谓南海就是现在的拉丁美洲。事件发生在年。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南海公司是英国一个特许贸易公司,它是具有给南海贸易的特许权,垄断经营。不过在公司成立之后的年里,除了靠向南美洲贩卖黑奴赚钱之外,几乎没干过盈利的事。在年时英国的国债总额害达到了万英镑。为了迅速筹集资金还债,英国政府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
于是,南海公司就开始编故事,说我们在公司发现了金银矿、香料,非常赚钱。南海公司编造的梦幻般的利润前景,唤起了英国人的狂热,南海公司的股价迅速飙升。据历史记载,从年月到9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从每股英镑涨到了英镑。
当人们为南海公司的股票而狂热的时候,英国还发生过一件事情。在年初,南海公司股价迅速上涨。但是,要想进一步推高股价,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涌向南海公司。然而,当时的英国正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夜,大量的民间企业同样需要筹集资本,它们就开始背着政府偷偷地发行股票,导致股票供应大量增加,如此一来,南海公司股票上涨的动力就小了,这就损害了南海公司的利益。于是南海公司采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买通了国会的议员们,通过了一个法案&&《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来阻止别人通过发行股票融资,这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法案颁布之后,南海公司的股价进一步被推高了,但是,在南海事件中存在着太多的腐败行为,很快就击破了南海泡沫。
人们争先恐后购买股票,而当时的政府成员在股价高涨时卖掉了所持的股票。这些内幕人士的大举抛售,引发了持股人的疯狂抛售,南海泡沫破灭。当时的英国财长就在南海公司的内幕交易中就赚取了90万英镑的巨额利润,不过,丑闻败露之后,他被关进了英国皇家监狱伦敦塔。不过比他更命苦的却是那些不知情的投资人,这其中还包括鼎鼎大名的科学家牛顿,牛顿赔了两万英镑。事后,牛顿伤感的写道:我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动规律,但我却无法计算出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看来,头脑发晕的并不只有凡人。
今天在股市上的炒股人,有几个是在坚持价值投资的?恐怕不超过百分之一。大家都是在&博傻&&&在明知股票(其他投资资产品也一样)价格已被高估的情况下还要买入,希望的是接下来还会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接手。结果在泡沫破灭时自己变成了那个傻瓜。
股市泡沫破裂时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房地产投机泡沫的例子也不少,在这里简单看一下上世纪年代的中国海南房地产投机泡沫,威力丝毫不小于股市泡沫:
当时在海南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平均个人就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基本上都不是为了盖房子,而是为了炒地皮的。当时的炒地皮绝对是热火朝天,看几个数字: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万平方米,地价由年的十几万元亩狂升至多万元亩;同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另一个热点城市三亚也达到了,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来源于房地产业。
在泡沫吹起的过程中,在四大商业银行的带领下,银行、国企、乡镇企业和民企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涌进海南,总数不下千亿。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是在玩空手套白狼。开发商们把炒地皮赚到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把还在图纸上的房子高价抵押给银行,再去炒新的地皮。投机性需求已经占到了市场的以上,一些房子在图纸上就已经被倒了几遍手&&炒作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统计,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元平方米,年为元平方米,年猛涨至元平方米,年达到元平方米的顶峰。短短三年,增长超过倍。
1993年月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出来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第二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出台了条强力调控措施,银根全面紧缩,海南房地产泡沫应声破裂,房价掉头砸下。
这场调控的结果,就是给海南留下了多栋共多万平方米的&烂尾楼&,的公顷闲置土地,亿元的积压资金,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亿元。从年到年,海南省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才基本处理完积压的房地产。去过海南旅游的人都知道,海南有一大怪,乞丐住别墅,全拜海南房地产泡沫所赐。
()债务泡沫:
债务泡沫有两种,一种是纯恶性的,这种债务是被人捏造出来的,本身就不应该存在,比如年的&利率冲击&造成的全球发展中国家债务泡沫:
年间,英国撒切尔政府和沃克尔领导下的美联储推行极端的货币主义&休克疗法&,将利率提高到美国内战以来最高的水平:美元基本利率更高达;英国把基准利率提高到;欧洲美元贷款的利率也升至年初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则由年月会议时的亿美元,暴涨了倍,到年时更是达到了亿美元。
利率是国际金融资本势力单方面调整的,欠债的发展中国家绝对不愿意接受这么高的利率&&如果一开始就知道利率会上调到如此的高度,他们肯定不会借这些债,但是,他们借的钱已经花出去了,现在还债还不起,赖帐又没实力,因为打不过美国,还没人出头替他们说话,这些发展中国家一下子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其实,当利率飚升的时候卡尔松(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就是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尔维德卡尔松)曾开玩笑说,&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强有力的新式武器,它杀死人但让楼房屹立,它叫做的利率&。从卡尔松的这句&玩笑&里可以看出,这次提高利率行为是一个标准的&陷阱&。
根据古老的英国法律,收取任何数额的利息都是一种罪行;这种高得足以&杀死人&的利率应该定什么罪行才合理呢?这些暴增的债务无疑是不应该出现的,现实的债务远没有那么多,这就是泡沫&&严重的、恶性的债务泡沫!
这些巨大的债务泡沫直接导致了拉美债务危机,墨西哥总统波蒂略开始带头抵抗。年月初,洛佩兹总统公布了&洛雷斯行动&计划,停止支付外债。不过,其他欠债的拉美国家太胆小,没有人敢跟进。之后,波蒂略也被国际金融资本势力搞下了台。再后来,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比价从年年初为比贬到年的比,墨西哥经济被有控制的解体了。与墨西哥一起被解体的,还有大批的拉美国家。
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这一劫难无疑是悲惨的,作为第三世界领袖国家的中国也没有出来主持正义,只顾着韬光养晦。中国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就是年美国在联合国制裁中国的时候几乎没有国家出来支持中国&&除了巴基斯坦和古巴。中国不在关键时候给穷弟兄们搭把手,中国落难的时候自然也没有人管闲事。
与&利率冲击&所形成的债务泡沫相比,另一种债务泡沫就显得&善良&多了&&个人消费信贷。
消费信贷的本质是透支未来,透支未来的收入,透支未来的消费需求,透支未来的幸福生活。
可能在许多人眼里,个人消费信贷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有了信贷消费,可以提前买车,可以提前买房&&生活将变得无比美好。
某些专业人氏更是不遗余力的宣传消费信贷:称消费信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的了&良好的作用&,是消费信贷使西方国家多次摆脱了经济衰退。在中国,尽管&消费信贷刚刚起步&,却已经让上千万户人圆了住房梦。我们还应该改革消费制度,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因为消费信贷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对比发达国家,我国消费信贷还处在初级阶段,无论是消费规模和信贷品种,都大有潜力可挖&&在法国,的家庭有债务,的家庭靠贷款买房子;在美国,每年有万家庭用信用卡消费。我们还差得远呢。多好的主意,国民经济良性发展,老百姓还得实惠!
事实果真如此吗?真相总是可怕的。
下面还是通过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真相看一下消费信贷的给老百姓带来的&真正实惠&是什么吧: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泡沫是形容房价远高于其实际价值这一事实的。今天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非常严重,我国房价跟居民收入的比例是世界最高的。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的房价是如何涨上去的?
可能有人会列举出许多原因:人多地少、房源稀缺,炒房投机,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消费信贷。如果买房子不允许贷款,房价是绝对不会涨到今天这一步的,特别是在房价赶英超美的一级城市。可能许多人不相信。其实,如果不允许银行按揭、全部现款买房,既使在北京,房价也不可能突破元平方。现在北京的房价虽然高,但首付只有二成,剩下的钱是按月还的,所以,想买房子的人只要付的起首付,月收入在支付了月供之后还能活得下去,他们就会买房。所以北京的房价能涨到元平方,不就是因为购房人能付的起首付款吗?如果必须全款买房,他们还能买得起元平方的房子吗?绝大多数的买房人能掏得出的购房款,不会比首付款多多少的。
炒房者之所以炒房(无论是国内的炒房者还是热钱),是因为房价有上涨的空间,如果房价涨不动了,他们还会炒吗?地方政府经营城市(即拍地赚钱)就更有限了,如果房价封了顶,开发商拍地时绝对不敢乱开天价,因为那样会推高建房成本减少利润。所以,如果真想打压房价,中央只要出台一条政策&&购买第一套房首付不得低于六成,中国所有大中城市的房价都会雪崩。其他的房价干预措施都可以去掉。
当然,如果允许买房首付降到一成,贷款年限延长到年,房价还会疯涨。所以说,消费信贷让多少多少人圆了住房梦的话纯粹是骗人的鬼话!在没有消费信贷之前,老百姓不是照样有房子住吗?还不用背债?其实,去年央行出台的第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四成的政策对房市的冲击就已将这一点表现的淋漓尽致了。所以,中央对这条政策的操作非常小心。当然,基于经济稳定发展、稳步调整经济结构的考虑,不可能在短期内把首付比较提的很快。中国本已虚弱的经济体质也实在受不了大的冲击,而且那样会杀伤无辜太多&&会有大批的高价贷款买房人因为房价暴跌沦为&负翁&,不利于社会和谐。但是,大家也不用担心中国经济被房地产开发商们绑架了&&第一套房的首付比例可以五个点五个点的慢慢提,既能减少冲击又能稳定房价。当然了,房地产泡沫不仅仅是信贷泡沫,里面还有投机泡沫的成份。
其实,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恶劣影响早已在美国表现出来了。下面回顾一下消费信贷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消费信贷是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进入美国家庭的,在此之前,美国居民的主流意识仍沿袭着崇尚勤俭、憎恶债务的思维定式(和中国人是一样的)。这种观念来源于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在牧师的心目中,债务是与疾病、恶魔联系在一起的&邪恶三位一体&。新教牧师向信徒推荐圣保罗的缄言:&不要欠任何人的任何东西&(中国人也认为,寅吃卯粮的是败家子)。
消费信贷方式起源于十九世纪初商家为促销住房、汽车和冰箱等耐用消费品而采取的分期付款策略。最初,消费者需先支付总价款的首付款,其余借款在半年或一年内还清,以后延长至分年付清。到世纪年代,分年付款被按月还款的&轻松付款&方式所替代。在商家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为实现住房梦、汽车梦而心甘情愿的自己套上债务的枷锁。从年至年,每个美国家庭实际债务从平均美元增加到美元。到年,全美汽车的,家具的,洗衣机的,收音机的是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进行销售。靠着&轻松付款&,老百姓可以奢侈的消费;但是,&轻松付款&的结果是精打细算、勤俭度日。
在年美国股市崩盘中,消费信贷对美国经济副影响表面了出来。从年到年,首饰、建材、汽车、家具电器的销售分别下降了、、和,因为之前的信贷消费透支了太多的市场需求。不过,消费信贷的坏账损失很小,仅占全部贷款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好处,恰恰相反的是,在危机暴发的时候,它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倒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关键的是,真正在消费信贷中获利的,是贷款银行&&你还得起贷款,他赚了;你还不起贷款,他收回你的东西。
当然,在正爆发的次贷危机中消费信贷也有抢眼的表现:
今年月份,德国之声电台网站称,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扩大到了信用卡领域,信用卡违约造成的巨大亏损即将公开化,从而使还未走出次贷危机的美国经济遭受新一轮打击。
今天的美国经济靠私人消费拉动,而私人消费却是靠借债进行的。现在,美国的信用卡债务已经积累到了亿美元,还有亿美元的汽车和其它消费债务,亿私人抵押债务。美国消费者大把的花钱,不过花得不是他们自己的钱,而是信用卡上的钱。失业人群的不断增大,将使信用卡支付不了的情况明显增加。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持卡人无力还债,从而必然导致美国经济的低迷。
但是,美国人已经养成了消费信贷的习惯并深深的堕入其中,这就如同吸食毒品上瘾一样&&继续吸毒必将走向死亡,戒毒又是生不如死、难上加难&&告别依靠贷款消费的经济模式,是美国经济无法承受的。我们还要走美国的覆辙之路吗?
其实,在消费信贷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更隐蔽的险恶用心&&国际金融势力希望建立一个由极少数人统治的世界政府,把全世界人民变成他们的奴隶,然后是对地球上的所有人征收&世界税&。当然,套在人民身上的枷锁不再是铁链而是债务&&要想把债务的枷锁套在世人身上,只能依靠人们主动的去信贷消费&&还不起贷款的时候,就变成了奴隶。从本质上讲,还是罗素的那个全球化思想。
一个家庭如果想过宽裕无忧的过日子,就要做到两点,一不能赌,二不要借债。一个国家搞经济也是一样,要想经济发展平稳,一不能鼓励投机,二不能靠债务拉动经济发展。用大规模信贷扩张刺激经济的方法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凯恩斯、罗素与国际金融势力本身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凯恩斯的这一观点被各国政府广泛采用,之后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浪费性消费品和服务的过度增长,这给各国经济的良性发展留下了严重的隐患,因为一个国家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动用的资金是有限的,浪费性消费多了,长期性投资自然就少了。而且,这种靠浪费资源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他们目的做法,还将给全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关于这一点,我将在第六章里详细介绍。
()营销泡沫
对于营销泡沫,可以这样理解,站在企业层面看,是由于行政和销售人员的过度增加造成的每单位实物产出的整体成本的提高;站在整个社会层面看,就是每年新生产的物质产品总量和劳动生产率没有多大的提高的情况下,却大幅增长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年中国传统媒体广告花费总量为亿人民币,网络广告总量为亿元,同年为亿人民币,仅广告一项就占的。现在,许多行业的产品出厂价格连市场零售价的都占不到,也就是说消费者花费的都交给了流通领域。这种情况合理吗?这叫营销泡沫。泡沫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人民手里货币表现的财富缩水,从而达到掠夺人民财富的目的。不管是投机泡沫、债务泡沫还是营销泡沫,都是如此。
当然,按照某些精英的说法,投资利润在向消费领域尤流通环节转移&&仿佛这是天经地意的事情。事实果真如此吗?这年头,多长个心眼是不吃亏的。
流通领域指的是商品生产出来后,通过运、存、销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中间环节。流通领域并不创造价值,只起到商品价值转移的作用。流通领域的确是商品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生产是根本,流通是枝叶,枝叶不可能比根本还重要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我们自然要深思其中的原因
其实,这是由市场经济体制与生俱来的浪费本性决定的。随着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商家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生存,商家必须要把生产销售出去,形成回款才能维持生存。但是,在买方市场上,所有的厂家都想销售产品,产品的差距本身就不大&&所谓的产品差异更多的是消费者的主观感觉而已(也是各厂家努力宣传的目的),实际上,所有合格的产品差别并不大,它们都是符合国家相关生产标准的(假冒伪劣的产品除外);当然,每个产品都有个合格率的问题,这对所有产品都一样,尽管许多知名品牌都在宣传自己的产品质量是如何的过硬,其实,差别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为了争夺有限的消费者,商家不得不加大的营销环节的投入。这就象追女朋友一样,当只有一个男孩子去追求一个女孩子时,他所付出的代价不会太大;一旦出现了大批的竞争者,再想追上这一个女孩子就得花大代价了,否则就追不上,但是,如果追女孩子的花销是借来的,等两个人结了婚后女孩子也得跟着还债。
当然,过度竞争的出现是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充分有关(都认为是个发财的好机会,进去后才发现竞争者一大堆,实际利润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这与政府对市场的撒手不管(&自由竞争&、&依靠市场那支看不见的手&)有直接关系,其实这本身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当一个经济体中在流通环节投入过多的资金&&这些都要算到商品的成本里&&归根到底还是要消费者来买单的,这就形成了严重的浪费,同时也会导致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这就是营销泡沫。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商家在流通领域投入的过量增加是无法阻止的&&这是在妨碍市场自由竞争,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是无法避免的。
此外,所谓&投资利润在向消费领域尤流通环节转移&里面还有一个阴谋。一起看一下:
有一位前中国驻美国旧金山商务领事在年曾做过一个经济调查,他调查的是一件中国产的日用品的价格出口到美国全过程中价格的变化情况,一起看一下:中国生产工厂美元&中国出口商美元&美国进口商美元&美国大批发商美元&美国分销商美元&美国消费者美元(甚至美元)。
这个价格表让我们看清了一个事实,什么叫血汗工厂!中国出口商只赚美元,利润率只有不到,美国人在流通环节的收入是美元,他们居然还不用生产!这是什么?这是在吸中国人民的血!某些中国精英居然有脸跟着狂叫什么&利润在向流通领域转移&&&你还算中国人吗?大家都不生产了,你创造个利润我看看!你得喝西北风去!
&&根本没有什么利润转移的问题,有的只是外国人在压榨中国人民的血汗!所以,对于这种血汗工厂,没有二话,坚决关停!行政手段不行就用市场手段,把汇率提起来,逼他们卖技术,逼它们跟外国人学着卖品牌。
现在美国从中国直接进口的产品大约是亿美元,这是中国的厂家和出口贸易公司的总收入,总利润最多不超过亿,但是,国外的批发商的收入是多少?亿。就算扣除亿的管理和销售开支,还有亿的利润,是我们利润的倍!人家外国人当然有条件享受高福利,当然可以带薪休假、满世界的旅游!
很明显,在这个从生产到消费的链条中,便宜都让外国人占了,人家为了长长久久、光明正大的占便宜,自然要为自己找足理由&&&投资利润在向消费领域尤流通环节转移&嘛!
弗里德曼留下的遗产
弗里德曼留下的遗产
  弗里德曼也曾说: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没有几个国家比中国面临更大的经济上的挑战,每一个怀有善意的观察者必定会祝愿中国能够很好地迎接挑战并发挥其潜力
  米尔顿&弗里德曼走了,同时也把一份遗产留给了这个世界。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能与之相媲美的也只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了。而弗里德曼的经济思想与凯恩斯主义的尖锐对立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随着上个世纪末西方各国政府纷纷放松管制,并借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迎来了经济的持续繁荣,弗里德曼的经济自由主义观点几乎取得了完胜。
  进入21世纪,恐怖分子劫持的两架飞机撞碎了这个世界的短暂宁静,&反恐&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干涉民众政治自由甚至经济自由的绝佳理由。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崛起,令主义势力逐渐抬头。&自由&这个崇高的词汇又遇到了新的挑战。弗里德曼曾以他的睿智和雄辩,揭露了西方国家政府以&经济增长&、&充分&为借口的干预经济行为,批驳了私有经济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根源的论调。那么,面对恐怖主义威胁、宗教文化的差异甚至冲突所带来的人类社会问题,弗里德曼还能抵挡得住政府日益膨胀的欲望吗?
  自然生命规律终结了,弗里德曼留下的那些&精神遗产&&&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货币主义理论仍将继续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并时刻提醒着人们警惕政府行为的扩张。可以说,弗里德曼遗产中很大的一份是留给了中国,因为处于社会经济结构巨变期的中国最需要厘清政府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弗里德曼也曾说: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没有几个国家比中国面临更大的经济上的挑战,每一个怀有善意的观察者必定会祝愿中国能够很好地迎接挑战并发挥其潜力。
  弗里德曼给中国留下了哪些遗产,这些遗产又是一笔怎样的财富呢?
  两个精巧的制度设计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如果仅把经济学看成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怪异的曲线,那未免太无趣了。还好,一代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不是个无趣的人。出生在犹太移民家庭中的弗里德曼从小表现出的商业天赋不比学术方面差,这或许是他对自由市场始终保持敏锐感觉的原因。而他的两个精巧的制度设计&&学票制和负所得税,绝对不是封闭于象牙塔内、埋头于书堆里的人所能设想出来的。我们在翻阅弗里德曼的遗产时,不妨先从这里开始吧。
  &学票制& 是弗里德曼针对当时美国公立学校的弊端提出的。简单解释一下,就是政府对每一个适龄的中小学学童,发一张可抵某一票面金额学费的记名学票,不可转让。在学票制下,各个学校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可以自由制定学费与教学质量,政府停止补贴亏损的公立学校。学生用学票抵缴学费,根据其票面金额与其选择的学校的学费的差额以现金多退少补;学校持收到的学票到辖区政府领取现金;政府用停止补贴公校&亏损&所省下的钱来向学校赎回学票。
  这样,学生可以如一般消费者一样,根据适合他的地点、教学方法、硬件质量、学费水平来自由选择学校,性价比成为衡量标准。学校为了争取学生,自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求利润最大。
  我们知道,教育产业不能像大多数的产业,政府不去管而完全交给市场。因为教育生产的东西&&&人力资本,其产权有瑕疵,所以在资本市场上不容易得到融资,于是各国政府都对教育进行大量补贴。通常的做法是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亏损部分以财政补贴。多数的国家或地方政府正是采用这种方式建立起庞大的公立学校体系。
  公立学校最大的问题是它往往会在主办政府的辖区内成为垄断者。我们在国内一些地方重点中小学看到的豪华教学楼、高昂的学杂费和一些说不出来由的费用就是这种补贴的后果。有没有办法让学生有选择以至学校间有竞争,靠竞争压低广义学费、提高质量、增加教学创新呢?实行学票制,用现金补贴买主(学生),一定程度上可以低成本地将补贴教育和公立学校切开,使社会可经由有选择地补贴而优化教育投入,部分解决产权瑕疵造成的市场无效率,又可使教育产业与一般产业一样享受竞争与消费者选择带来的巨大好处。
  浙江省长兴县从2001年就开始了类似的教育券改革,其效果为教育部和学界高度关注,这或许可以成为国内教育改革的一种借鉴。
  我们再看一个更有趣的&负所得税&,这种方法是通过补贴穷人的收入来扩展所得税,补贴的数额就是穷人未曾使用的所得税减免份额。比如一个四口之家有资格享受不低于 3200元的收减免。那么家庭总收入超过3200元的,有正的应纳税收入,需交税。如果低于3200元,比如2200元,那么有1000元的负的应纳税收入,在负所得税制下可得到补偿,按10%的税率算补偿100元,税后收入变成了2300元。显然,负所得税更利于将公共集中用于补充穷人的收入,也有助于消除累赘的、代价高昂的福利官僚机构。
  &学票制&和&负所得税&是弗里德曼留给美国乃至世界的遗产,但对于中国来说显得更有分量。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在扩大,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最低生活保障这些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在社会上有&建立最低工资制&、&政府包办教育医疗&、&让居者有其屋&这样的呼声与政策诉求时,是不是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简单而情绪化的努力有助于达到想要的效果吗?早就有研究表明,&最低工资&不会提高穷人任何福利,客观上却抬高全社会的。
  当然,弗里得曼这些天才的制度设计未必符合中国国情,不过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社会现实理性客观的分析,确是我们这个部分人逐渐变得浮躁和偏激的社会所需要的。这或许是弗里德曼留给我们的更大一笔遗产。
   学术思想
  &学票制&和&负所得税&是弗里德曼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进行的精巧制度设计,而其设计思想源泉可以归结为:对政府机构职能日益膨胀、及其干预经济自由的深深戒备。
  弗里德曼捍卫经济自由主义是从反凯恩斯主义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引发了人们对自由市场的深深恐惧,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几乎让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成为&凯恩斯主义者&。凯恩斯当时认为,出现大萧条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的私有化性质,并由此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
  弗里德曼则认为造成当时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并非是美国私有化经济所造成的,而是美国政府过分干预经济运行的过错。但弗里德曼并不主张无政府主义,他所提倡的是从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道路上转变方向,政府只应扮演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仲裁人的角色,只应在反对技术垄断和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性等方面发挥作用。
  凯恩斯的理论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而美联储通过采纳弗里德曼的建议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弗里德曼接着又成为里根政府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经济顾问。在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推动下,西方世界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股浩大的&放松管制&运动。这场运动结合信息技术革命使西方国家获得了持续繁荣,弗里德曼的声望也因此达到了顶峰。
  经济运行像一个钟摆,在上个世纪初偏向了政府管制,而到了世纪末又偏向自由放任。弗里德曼笑到了最后,但他的战斗远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弗里德曼那本自由主义宣言式的经典小册子&&《资本主义与自由》中,他说:19世纪的自由主义者把扩大自由看作是改进福利和平等的最有效方法,20世纪的自由主义者把福利和平等看作为自由的必要条件或者是它的替代物。以福利和平等的名义,国家干涉和家长主义政策再度出现。历史往往是在反复,弗里德曼的这番盛世警言更令我们的改革者深思。
  货币,还是货币
  在弗里德曼的遗产中,有一份很特殊。它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整个世界的经济局势都曾因它而变;它又是如此富有争议,至今人们对它的力量还难以捉摸。弗里德曼最后也没有安排好它,而如今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显。它就是货币主义。
  上个世纪货币中性论曾经大行其道,而弗里德曼一直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会实实在在地影响真实经济。
  1963年,弗里德曼与施瓦茨两人合作发表《美国货币史》,对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进行反思,指出没能有效解决问题是其中之一。从1929年到1933年的4年多大萧条时期,约有1万家美国银行破产倒闭,造成美国国内货币供给量下降三分之一。而1913年成立的联邦储备局如果能在这次大萧条中发挥作用,创造出更多的现金,那么大萧条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最多也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经济衰退。
  弗里德曼还认为,&通胀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货币现象&,如果不控制好货币供应,想要长期同时维持低
和低通胀是不可能的。他还对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在控制通胀方面的失败多次提出批评,果然美国出现了弗里德曼所预言的失业率和通胀率双高的&滞胀&局面。1979年,格林斯潘的前任沃克通过制定货币供应目标和等一系列手段有效控制了美国的通胀。
  就这样,弗里德曼几乎是个人赤手空拳地让这个世界承认了&货币数量化理论&,即通货膨胀起源于&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一旦政府接受了这一理论,就可以通过放慢货币增长率来达到控制通胀的目的。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成为今天各国制定的基础,以至他成了&货币主义&的代名词。
  有趣的是,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弗里德曼的 &货币主义遗产&之一,反倒在中国继承得最好。随着上个世纪末各主要西方国家纷纷解除资本流动管制、全球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支付工具出现,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可测性以及和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也随之弱化,并纷纷退出各国中央银行的舞台。而中国在
顺差居高不下、难以大幅浮动的情况下,短期内还难以改变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除此之外,&货币主义&遗产中关于中央银行地位的思想阐述可能对中国更有价值。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说:货币太重要了,所以必须交给市场。弗里德曼则说:货币太重要了,所以必须交给央行。可见弗里德曼对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保持&独立性&的重视。目前,享受相对的独立性,但还不足以承担稳定币值,进行金融调控的重大责任。在占款增多、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强调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变得尤为重要。
  弗里德曼这位大师怎么放心把这么&重要的货币&交给央行呢?我们需要理解他眼中&独立性&的真正含义。弗里德曼认为货币管理权力过于集中会造成灾难,也不能让政府大力干预。而当货币制度&自由&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成功,中央银行只是一个执行机构,那么,它的&独立性&只是这种制度的一种实现方式而已,这才是真正的&独立性&。制度与制度物应当成为社会的&主宰&便是自由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弗里德曼把自由主义和货币主义结合在一起了。这种思路对于中国建立&独立&的货币政策执行机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弗里德曼始终对中国经济发展给予极大关注,曾三次造访中国。曾对中国经济改革提出了几点意见,包括:结束外汇管制,让汇率由市场来决定;结束通货膨胀;尽可能快地放开对个别价格和工资的控制;用分散化和私人控制来取代政府对经济和国营企业的集中控制。上个世纪末,中国经济成功的实现了&软着陆&、国企改革步伐加快、商品价格与工资逐步市场化。如今,汇率改革也在积极推进。
  弗里德曼有一句关于中国的名言广为流传&&&谁能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不必过于看重诺贝尔经济奖,但为了让改革少走弯路,我们研究和借鉴弗里德曼的思想很有必要。
哈耶克 VS 弗里德曼
1985年,哈耶克曾说过下面一段话:&
  问:你在芝加哥大学的时候,芝加哥学派是否受到你的影响?&
  答:西蒙斯本来最有希望,他的去世实在是场灾难。其他人,从方法论上看,他们实际上都是宏观经济学家,而不是微观经济学家。他们中间,斯蒂格勒是程度最轻的,而弗里德曼则是最严重的。这始终是困扰我的难题。米尔顿和我几乎在所有问题上的看法一致,只有货币政策是个例外。但这一问题的分歧却给朝圣山学社带来了棘手的难题,学社一直面临着分裂为弗里德曼派和哈耶克派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结局,我努力避免讨论货币理论问题。
  现在,经济学界所有人,从方法论上看,都是逻辑实证主义者,他们使用的数据都来自威斯利&克莱尔&米歇尔创办的全国经济研究局。他们相信,经济现象可以作为一种宏观现象进行解释,你可以在总量或平均数之间建立起因果关系。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观察数据是正确的,也未必就存在经验上的关联。很有可能,事实上我也可以用历史事实证明,每一次的通货膨胀都会以崩溃而终结。但历史证据并不能证明这种结果是必然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其原因只能用微观分析而不能用宏观分析来解释。米尔顿&弗里德曼对这些问题不屑一顾。当然,跟斯蒂格勒,你还可以讨论这些问题。他乐意面对这个问题。&
  芝加哥学派的另一位,也可能是最有天赋的一位,是贝克尔。就理论而言,他也是更深刻一些的思想家。但弗里德曼在系里说话更有分量。他对大部分问题,对一般的市场问题的看法是健全的。我希望他站到我这边。我不想让弗里德曼的人离开朝圣山学社。不过,我应该补充一句,我一直在公开地讲,我感到最遗憾的一件事,是没有回头再去批评凯恩斯的《通论》。其实,我更遗憾的是没有批评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同样是十分危险的。&
  威斯利&克莱尔&米歇尔曾任教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后来在全国经济研究局局长任上干了25年。他强调用计量和经验的方法研究经济学。哈耶克在1948年写的悼念文章中说,米歇尔&在探讨研究经济学的一般方法问题上所出的贡献,可能比他那一代经济学家中任何人都大,过去30年中,在美国能就此问题进行过如此广泛的研究,实属异数。&&
  哈耶克批评弗里德曼等人是宏观经济学家,他的意思是说,弗里德曼没有认同他所信奉的奥地利学派关于商业周期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具体的资本品处于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在经济收缩的时候,相对于真实的储蓄供应和对资本的真实需求,资本品的结构出现扭曲。哈耶克写道:&芝加哥学派基本是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他们试图用总量或平均数进行分析,货币总量、价格总水平、总就业等等&;&你不可能以统计信息为基础创建一个理论,因为人们互相产生影响的,是个别的行为而不是总量和平均数。&哈耶克对弗里德曼的宏观经济学方法的批评,与他自己坚持的奥地利学派对经济活动和商业周期的独特看法有关。&
  哈耶克批评弗里德曼等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是&逻辑实证主义者&,他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析框架中,验证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逻辑实证主义一般都坚持,一个命题除非获得经验证明,否则,不应被视为科学的。而弗里德曼等人则认为,一个理论,如果不能根据经验作出评价,那它通常就没有多大价值。这两种看法之间是有区别的。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位重要人物鲁道夫&卡尔纳普曾经说过,逻辑实证主义追求的目标是&对每一个命题都给予绝对确定的证明。&&
  其实,弗里德曼的方法论立场跟哈耶克的方法论观点的某些方面是比较接近的。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论文《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中,弗里德曼写过一段话,其含义其实跟哈耶克的观点是相同的:&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研究者本人就是他正在研究的对象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增加了保持客观性的难度&&&
  实证科学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够对现象作出人们尚未注意到的、坚实的、有意义的(即不是自明之理)、预测的&理论&或&假说&&&&
  事实证据永远不能&证明&一个假说,它只能使该假说不至于被推翻,当我们不那么精确地说,该假说得到了经验的&证实&,一般也就是这个意思&&&
  经验证据在两个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阶段都非常重要:建立假说的阶段和验证假说的有效性的阶段&&&
  由于我们只能依靠不受控制的试验,而无法进行受控制的试验,因此,我们很难形成给人深刻印象的、明确的证据,证明我们接受推测性假说是正当的&&&
  关于我们的经济体系及其运转情况的特征的描述性材料,已经积累到前所未有的规模。这确实是件好事。但如果我们想有效地利用&&这些抽象模型和材料,我们就必须形成一个进行比较性研究的标准,以确定什么样的抽象模型最适合于解决具体问题。&
  弗里德曼的方法论观点跟哈耶克一部分方法论观念很接近。人们不免怀疑,哈耶克是不是因为弗里德曼使用了&实证&一词而受到误导,从而将弗里德曼的观念与逻辑实证主义、即讲究严格验证的方法混为一谈?&
不公平的分配——通货膨胀
&&&&&&&就算凯恩斯在世也不得不承认通胀就是一种货币现象。 政府钱发多了,东西产出跟不上货币发行的速度,则引起通胀。反之则为通缩。纵观近代整个世界经济历史,自凯恩斯主义泛滥以来,通缩的问题几乎完全不存在了。&&&&& 不谈那么广,这里就说说中国的通胀分配问题。通胀的源头的是货币,货币的源头是中央银行。那中央银行的货币是如何流入到市场的呢? 答曰:&借贷。& 中央银行和普通百姓基本没有交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打交道,商业银行可以向中央银行借,当然商业银行也是需要支付一点利息的,所谓贴现率是也。最后普通个人,企业可向银行贷款,然后货币最后直接流向了市场。&&&&& 这里读者想想,既然源头是货币,中央银行不是想怎么样的通胀率就是怎么样的通胀率? 并且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通胀率在百分之3左右是比较合适的。那么我们有办法维持这样的通胀率吗? 答案是在中国基本不可以。中央银行已经失去了货币发行的主动权。为何? 中国大规模的出口顺差赚回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外汇款,这里有个问题,这些外汇款,在本国国内是不能用,必须兑换成人民币。于是贸易商那那部分外汇款去商业银行兑换人名币。商业银行又最终向中央银行兑换。中央银行被动发钞票。由于那部分出口的货物已经到了国外,这部分被动发行的钞票则必然去稀释整个货币体系,所谓通货膨胀是也。&&&&& 按说通货膨大家都受伤了,不分穷富。稀释的是所有拿人民币的你我。其实不然。上面说道,货币最终流到市场的出口是借贷。借贷是不公平的。 在中国,国企,央企,地方政府是最容易得到贷款的,其次是大老板,大富豪,再然后是一些私企......最后到普通百姓。金字塔越上层得到的货币数目越多。 相当于这么说法,两户人家,一家有10块钱,一家有100块钱。现在通货膨胀了,10块钱的那家拿到了2块钱,而100的那家拿到200块钱。本来贫富差距是10倍,现在则是30倍。这个结论一点都不夸张,金字塔上层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投资房地产,办公司,他们是通胀的最大输出口,甚至可以说是通胀的缔造者之一。相对于毫无办法的平民来说优势的太多了,平民通货膨胀中货币分配就不公,分配完后,社会资源不公,他们更贫穷了。当然缔造通胀的那群人,比如出口商,不断那拿外汇换人民币的商人也是这场博弈的胜出者。在过去的20年里,很多老板都是外贸出身的,可见一斑。&&
为什么回应郎咸平 ----
为什么回应郎咸平周其仁
经济观察报:对于这次的争论,我们曾问过您的看法,当时您表示不大愿意参加争论,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改变了主意?
周其仁:辩论要有思想价值,重点不是找对手的毛病,而是阐述自己的意见。挑毛病容易,问题是挑出人家的毛病并不一定就增加自己的知识。辩论的好处是可以逼得大家把自己的话讲得更清楚。不过,误入歧途的辩论从来也不少,主要是重点放错了地方。挑人家的错挑上了瘾,一路跟下去, 最后发现除了再也不能冷静地看世界,什么也学不到。谈到郎咸平,我以为看出他有错并不难。几年前,我当面听他讲亚洲和香港资本市场上大股东如何剥削小股东的故事。早知道有西方财务专家搞这个话题,但听下来还是不免心里生疑:要是只有&剥削&没有好处,小股东们为什么不跑个精光?没等我问出口,郎咸平故作神秘地& 爆料&,说连李嘉诚也托人捎话求他再不要点名。我想这位先生对自己的&学术发现&大概也心中没有底,否则为什么需要添加这种小作料? 不料今年暑假到上海,长江商学院的主事人要我见识那里出色的学员,我应邀前往研讨。事后主事人介绍教授阵容,赫然听到郎咸平的大名。 当时我真的大气不敢出一声,就是心里嘀咕:要是我高调指控过李嘉诚,怎样也不会到他的机构任职。不过我是我,人家是人家,可以各行其 是的事情,不应该拿来作为辩论的题目。2004年8月我在安徽、广东两地出差,路上断断续续看到关于&郎监管&言论的报道。还是高调指控著名公司的套路,不过罪名不再是大股 东剥削小股东,而是海尔、TCL和格林柯尔三家公司利用产权改革&侵吞国有资产&。那样严重的罪名,摆明非司法解决不可。要么被控罪名成 立,要么控方诬告和诽谤,看不出有什么学术问题。可是后来看报道,除了格林柯尔老总在香港提出司法诉讼,在内地这样一个&侵吞国资& 的官司题材,居然被处理成一场&学术论战&。最为传神的媒体批评,是&经济学家集体失语&。不&失语&能干什么呢?撇开官司问题,我的确看不到郎咸平的指控里真有什么复杂的学理、概念和推理。好比要是现在有人说又发明了永 动机,物理学家能干什么,恐怕也只好&集体失语&。所以虽然不断有朋友和同学要我发表意见,无奈自己就是提不起劲头。这就是上次谢绝 你们电话采访的原因。&不喜欢热闹&也是实话,向来如此。那么为什么现在又决定回应郎咸平?我自己方面有三点原因。第一,据说郎氏指控的应之者众,不少人情绪激动,以为郎咸平真的穿上了皇 帝的新衣。第二,问题已经从指控三家公司侵吞国有资产,升级为&所有产权改革都在侵吞国有资产&,&拍脑袋产生出来的产权改革思维, 正是我们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到私人企业家手中的重要理论根据&;而区区在下,虽然至今尚没有被郎氏攻击波点名批判,但近二十年研究的 就是产权改革,白纸黑字写下的文字,向来对产权改革的实践和理念不遗余力。有人高调叫阵,不出来应一句太看不起人家。第三点重要,郎 咸平已经声明,不但要&结束&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而且要&改变国家政策的方向&,把中国变成&大政府主义的国家&。本来郎咸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供求分析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