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晕倒抽搐件昏迷,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无外伤史是哈病、

Today's focus
本周点击排行
Weeks click
Classic funny120,江油120--江油市急救中心
          
您的位置:
<font face="Webdings" color="<font face="Webdings" color="<font face="Webdings" color="
第二章 绵阳市院前急救工作信息统计报表规定 & 67
第一章 绵阳市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一条 院前急救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院前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记录。
   第二条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是指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在急救现场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初步诊断、现场救治及途中监护等医疗活动获得的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第三条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重点突出。
   第四条 院前急救病历应当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签字笔书写。
   第五条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第六条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应当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 标点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除去原来的字迹。
   第七条 院前急救病历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并由相关的医务人员签名。
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在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进修医务人员应当由接收进修的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 。
   第八条 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修改时应当注明修改日期,修改人员签名,并保持记录清楚、可辨。
   第九条 急救医生必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急救病历并上交保存。
   第十条 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如特殊治疗、手术、转送等)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同意书,并及时记录,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关系人签署同意书。
   第二节&&& 基本内容
   第十一条 院前急救病历的基本内容包括一般项目、病情记录、辅助检查、救治记录、出诊结果及急救转归、完成病历的时间和签字。病人交接情况记录可作为附页。
   第十二条 一般项目包括病人基本资料、急救时间记录。 病人基本资料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国籍(可根据需要添加)、单位或住址、联系电话、药物过敏史;急救时间记录包括出车时间、到达病人身边时间、到达医院时间、病历完成时间。
   所有时间记录应当具体到分钟。
   第十三条 病情记录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主要阳性体征、必要的阴性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
   第十四条 救治记录:包括时间、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救治措施。
   第十五条 出诊结果及急救转归:出诊结果包含现场救治、送往医院、转院、拒绝治疗;急救转归根据基本生命体征和神志变化判断有效、无变化、加重、死亡(现场、途中)。
   第十六条 签名:出诊医护人员签名。   
第三节 其他院前急救文书
   第十七条 院前病情告知书是指急救医生在急救现场或转送途中根据检查结果向患者告知病情及计划实施的急救措施的书面记录,内容包括病危通知、拟进行的特殊检查治疗、搬运、转送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拟送往的医院、患者意愿、患者签名、告知人签名。
   第十八条 院前急救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是指在院前实施特殊检查、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告知特殊检查、治疗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同意检查、治疗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特殊检查、治疗项目的名称、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特殊检查、治疗的含义依照1994年8月29日卫生部令第35号《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88条。
   第十九条 院前院内交接记录由院前急救医生在转送病人到达接诊医院后书写,是对患者院前急救阶段病情、诊疗情况进行简要总结的记录。院前院内交接记录包括交接病人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初步诊断、治疗情况摘要、交接时生命体征记录、交诊接诊医务人员签名。
&&&&&&&&&&&&&&&&&&&&&&&&&&&&&&&&&&&&&&&&&&&&&&&&&&&&
&&&&&&&&&&&&&&&&&&&&&&&&&&&&&&&&&&&&&&&&&&&&& &&&
&&&&&&&&&&&&&&&&&&&& &&&&&&&&&&&&&&&&&&&&&&& &&&&&&&&&&&&&&&&&
&&&&&&& &&&&&&&&&&&&&&&&&&&&&&&&&&&&&&&&&&&&&&&
第二章 绵阳市院前急救病历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院前急救病历管理,保证记录资料客观、真实、完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院前急救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院前急救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记录。
  第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急救记录管理制度,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机构院前急救病历的保存与管理。
  第四条 医疗机构应严格管理记录,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窃取、抢夺院前急救病历。
  第五条 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历。
   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同意后查阅。阅后应当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六条 院前急救病历应进行编号管理,标记页码。
  第七条 急救医生必须在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将本班次全部院前急救病历交本单位专门部门管理。
  第八条 院前急救病历因医疗活动或复印、复制等需要带离时,应由医疗机构指定人员负责携带和保管。
   第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受理下列人员和机构复印或者复制院前急救病历资料的申请;
   (—)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
   (二)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
   (三)保险机构;
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由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受理复印或者复制院前急救病历资料的申请。受理申请时,应当要求申请人按照下列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 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应当提供其有效身份证明;
   (二)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与患者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三)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及其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是死亡患者近亲属的法定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与其近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申请人与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五)申请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或者复制院前急救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公安、司法机关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后予以协助。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可以为申请人复印或者复制的院前急救病历资料包括:院前急救病情告知书、院前院内交接记录单。院前急救病历原则上只提供给公安、司法机关办理案件需要。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受理复印或者复制院前急救病历资料申请后,应当在医务人员按规定时限完成院前急救病历后予以提供。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受理复印或者复制院前急救病历资料申请后,由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通知负责保管院前急救病历的部门(人员),将需要复印或复制的记录资料在规定时间内送至指定地点,并在申请人在场的情况下复印或者复制。复印或者复制的院前急救病历资料经申请人核对无误后,医疗机构应当加盖证明印记。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复印或者复制院前急救病历资料,可以按照规定收取工本费。
   第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应当在患者或者其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封存院前急救病历。
   封存的院前急救病历由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保管。
   封存的院前急救病历可以是复印件。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病历档案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急救之日起不少于15年 。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绵阳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二部分& 院前急救
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 常见疾病诊疗
—、心脏骤停
& & & & & VFVT1.360J120-200J2.3.4.5.lmg35l6.7.150300mg1.01.5mgkg12gPEA1.2.3.4.1mglmg5.0.9%20m120°30°10ml351.302.3.
二、急性心肌梗死
1.2.3.TSTTQ1.2.3.4.15μg5.35mg25%GS20m1510mg1.2.3.
三、急性左心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于原发的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脏超负荷或心脏舒张受限,从而在有足够静脉回流和血管舒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和组织灌流不足。左心功能受损而致肺静脉淤血,进而引起肺水肿,有时数分钟即达高峰。常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或心脏慢性病变的急性加重。  诊断依据:  1.病史: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史,心脏病史。  2.临床表现:突然发生呼吸窘迫,咳嗽、喘息,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甚至不断涌出。病人被迫坐起,颜面发绀。两肺内早期可闻及哮鸣音,稍晚出现湿性罗音。可有第三或第四心音。心率加快,呈奔马律。可有心房颤动或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初期血压可升高,可扪及交替脉。  救治原则:  1.纯氧面罩吸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对意识模糊或呼吸无力者可气管插管,甚至给以机械辅助呼吸(CPAP)或经鼻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2.使患者呈半坐位,双小腿下垂。  3.含服硝酸甘油0.5mg,每3~5分钟1次,然后静脉点滴硝酸甘油,从10μg/min开始,10分~15分钟增加5μg~15μg/min,直至250ug/min。使收缩压维持在90~100mmHg。对顽固性高血压或对硝酸甘油无反应者可静脉点滴硝普钠从2.5μg(min.kg)开始。  4.静脉注射呋塞咪40mg,若患者正在服用此药可先给80mg,30分钟后无效可加倍。  5.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盐酸吗啡3-10mg/次,必要时15分钟后可重复使用。注意此药可抑制呼吸,在老年人或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慎用。  转送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持续吸氧。  3.保持静脉通道畅通。  4.使患者呈半坐位,小腿下垂,尽可能舒适。
四、高血压急症
1.2.3.26kPa200mmHg17.3kPa130mmHg1.2.3.16090mmHg4.20%5.12
五、心律失常
—12.①②—1.1 2 5mg50.20.4mg25%50%GS20mlATP1020mg122.110J200JQRS2 150mg101 mg60.5mg150mg1123①25g35②3.1200—360J24.l0.20.4mg510mg510mgh2①2mgkg710450600mg& ②100200J2550J3①β②200③200(1)≥45(2)-(3)①第②IIβ1.2.3.4.
六、支气管哮喘
—1.2.β21.2. 30/min13Lmin1.β22.0.250.5g5%10%250ml0.25g25%50%20ml3.0.1%0.30.5m1101512:1020mg4080mg140min401.2.3.
七、急性脑卒中
85%TIA1.2.(1)(2)(3)(4)7“D”detectiondispatchdeliverydoordatadecisiondrug1.2.3.160 90mmHg4.20%1.EMSS12.3.CT1.2.
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I2.3.3.①②③1.2.10002000ml46U①K3.5mmolL②50ml③EKG10%KCL1020m110%KCL10ml500ml3.4.1.2.3.
九、过敏反应
1.2.3.1.2.3.4.5.0.51mg6.7.1.2.3.
十、电击伤
1.2.3.1.2.3.4.5.1.2.3.4.
十一、溺水
1.2.1.2.3.4.5.0.93%5%6.1.2.
十二、中暑
1.2.1.2.3.2550mg0.9%4.5.20%6.7.1.2.
十三、急性中毒
1.2.3.1.2.3.4.5%10%5.:1.2.
40103& 1.2.3.4.1.2.①10201②
3.4.150025.1.2.1.2.3.1.2.3.1.2.3.
1.& 2.& 3.
5.110000.51.0m1
十五、创伤
,1h50%24h30%“1”10“10”“10”“10” 1231.2.3.4.5.6.⒎8.9.10.11.1.2.3.4.5.80mmHg5060mmHg120minSaO296%
十六、颅脑损伤
1.2.①②3.4.5.6.CTX1.2.3.,4.5.6.7.8.20%
十七、四肢损伤
1.2.3.&&& 1.2.3.,4.50100mg5.14&6.1.2.3.
十八、烧(烫)伤
1.2.11%2119%1%100% 9%×13% 9%×27%6%5%9%×313%13%1% 9%×51%5%21%13%7%3.1Ⅰ°2Ⅱ°3Ⅱ°4Ⅲ° 4.1 10%Ⅱ°2 1130%Ⅱ°10%Ⅲ°3 3150%Ⅱ°1120%Ⅲ°30%Ⅱ°4 50%Ⅱ°5. 1.2.3.7060.9%4.5.110&&& 2.5%100m122%&&& 1%100m1200m16.1.2. 3.4.5.& 6.
十九、阴道出血
二十、产后出血
24500ml224()()1.2.3.1.5%7062.12KU3.4.5.1020U5%10%0.2mg6.1.2.3.
二十一、胎膜早破
1.()2.120180min3.0.9%250ml25%20m10.375gC5g
二十二、急产
& 1.2.0.1%133.4.①②5.1015cm3cm6.75%7.20U1.2.
1.2.≤10.6kPa80mmHg3.4.5.6.1.2.3.4.5.
6.1.2.3.4.
&1.12182.3.4.1.2.3.4.
四、急性腹痛
1.2.3.lmg510mg4.1.2.3.
39℃1.2.0.9%250ml3.4.1.2.3.25℃
六、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呼吸费力,严重时出现鼻翼煽动,紫绀,张口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心、肺、神经系统病变及创伤等均可引起此症状,其中心力衰竭、休克、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致命的,应努力识别并予以适当院前处置。  救治原则:  1.吸氧。  2.保持气道通畅,病人取舒适位,坐、卧或半坐位。  3.不能明确原因者,呼吸<12次/min,0.9%生理盐水250m1静脉点滴,使用呼吸兴奋剂;呼吸>20次/min,0.9%氯化钠250m1静脉点滴。  4.能明确原因者,按相应抢救原则处理。  5.必要时吸痰、气管插管、气囊面罩人工呼吸。  转送注意事项:  1.吸氧。  2.保证呼吸道通畅。  3.开放静脉通道。  4.途中严密监测神志、呼吸、血压、心率、心律。
七、气道异物
1.2.3.l. 2.Heimlick3.4.5.1.2.3.
50%GS40mlvitB6 0.lg1.2.3.4.
九、躁狂行为
有精神病史或酒醉、精神受强烈刺激等情况,表现为激惹、易怒、态度粗暴、暴力行为、行为冲动、伤人毁物等。  处置原则:  1.首先尽可能向知情者了解病情,而不是立即上前处理。  2.估计在场人不能约束患者行为或患者有凶器时,向110请求派人协助。  3.在一切准备好后(包括捆绑绳索),急救者同时从患者侧后面突然上前,把患者按住。  4.地西泮10mg肌注。  转送条件:  1.患者已基本安静。  2.车厢内有2位以上能阻止患者躁狂行为的随从人员。
1.2.3.48mg150ml4℃1.2.3.
十一、咯血
100ml100300ml300m11.2.3.10mg4.30mg5.61.2.3.4.5.6.
十二、昏迷
1.2.3.20%250m1
十三、抽搐
&&& 1.2.3.1020mg300.10.2g4.20%125250ml1.2.3.
十四、小儿热性惊厥
高热惊厥为6个月~3岁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可由任何突发的高热引起,表现为突然发作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既往可有高热惊厥发作史。惊厥常发生在病初骤然体温升高阶段,多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处置原则:  1.保持安静,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  2.吸氧。  3.用纱布包裹压舌板置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  4.物理降温(冰袋或冷毛巾湿敷),重者药物降温。  5.抗惊厥,安定0.1~0.2mg/kg缓慢静脉注射。  转送注意事项:  1.向家属交代病情及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2.保持安静,继续吸氧、输液。  3.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面容并对症处理。
十五、腹泻
大便的次数增加,粪质稀薄,液体成分增多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为之腹泻。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发热等。大多有病因可查,如饮食不洁、受凉、感染、过敏、肿瘤等。  处置原则:  1.症状不严重可不处理。  2.症状严重时可给以0.9%NS250ml静脉滴注,一般不使用止泻药物。  3.合并休克、急腹症、传染病时予以相应处理。  转送注意事项:  1.生命体征监测。  2.维持输液通路通畅。  3.准备粪便污物清洁垫。
第三章 急救技术操作
—、心肺复苏术
适应证:  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  操作步骤:  迅速使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面,撤掉枕头、清除口鼻、咽喉内异物后,立即开始下列操作:  1.打开气道  使颈部弯曲消失,并使舌根部抬起,离开咽后壁,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可选用下列方法:  (1)仰头提颏法:抢救者站或跪于患者一侧,一手食、中指放在患者颏部骨性部分,向上提起。同时,另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并向下压。  (2)仰头抬颈法:抢救者站或跪于患者一侧,一手放在患者颈后部,向上提起。同时,另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并向下压。  (3)提颌法:抢救者站于患者头顶端,双手食、中指分别固定患者两侧下颌角,向上抬颌。  (4)仰头举颈法:抢救者站于患者一侧,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置于患者两侧下颌角,向上抬举下颌。同时,另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并向下压。  以上四种方法,均必须使头部充分后仰,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身体水平面呈90度角即可。动作不可过猛,以免损伤或加重损伤颈椎,推荐使用(1)、(4)两种方法。  2.口对口吹气:  打开气道后,经检查证实无自主呼吸,立即用放在患者前额的手的拇、食指捏紧双侧鼻孔。深吸气后,用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勿使漏气。首次连续向患者肺内吹气两次。每次吹气后,松开紧捏鼻孔的手指,使患者呼出气体。同时,必须观察其胸廓是否起伏。成人吹气量500~600m1/次,以患者胸部轻轻隆起为适度。12次/分。  3.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站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中、食指并拢,中指沿抢救者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动,至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另一手掌根部大鱼际外侧紧贴前一手食指、掌根部置于胸骨上,即胸骨下1/3处。并使掌根长轴与胸骨长轴平行,而手指与掌心均应抬起,不得贴附于胸壁。另一手掌重叠其上,双手手指可交叉在一起。  (2)按压姿势: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得弯曲,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利用上体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深度达4~5cm。放松时,掌根不得离开胸壁。  (3)按压频率:成人100次/分钟左右。按压与放松时间的比率为1:1。按压应稳定而有规律地进行,不得间断,不得猛压猛抬。  (4)按压与吹气比率:单人和双人抢救均为30:2  (5)如因诊断或抢救需要时,必须中断按压,时间不得超过5秒种。
二、电除颤/电转复术
(一)电除颤术  适应证  适用于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的抢救治疗。  操作步骤  1.患者平卧位。  2.迅速开放气道,放置口咽管或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3.在准备除颤器的同时,给予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4.将两个电极板涂以导电膏,并分别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中线第二肋下方及心尖部,紧贴皮肤。  5.将除颤器设置为非同步状态。  6.首次充电单向波除颤仪能量选择360J,双向波除颤仪能量选择120-200J。  7.充电完毕时,检查术者及他人确无与患者身体接触后开始放电。  8.给予一次电击除颤后,立即给予尽可能不中断的持续胸外按压,配合药物治疗直至转复成功或停止抢救。  9.如心电监测显示为心电静止,立即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具体用法见“心脏骤停”)。  10.转复过程中与转复成功后,均须严密监测并记录心律/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病情变化。&&& (二)同步直流电转复:  适应证:  适用于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者,尤其适用于伴心绞痛、心力衰竭、血压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药物治疗无效者。而洋地黄中毒、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低钾血症者禁用此法。  操作步骤  l.患者平卧于绝缘床上或地上。  2.吸氧。  3.持续心电监护。  4.建立静脉通道。  5.做好气管插管等复苏抢救准备。  6.安定20mg缓慢静注。同时,嘱患者数“1、2、3、4……”,直至神志朦胧,数数停止或睫毛反射消失,立即停止推药。  7.将电极板涂以导电膏,并分别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中线第二肋下方及心尖部,紧贴皮肤。  8.检查除颤器同步性能,使之处于同步状态。  9.充电能量50~100J。  10.充电完毕,周围人员离开床边,放电。  11.同时,观察并记录心电图。如无效,可重复电转复,每次能量可增加50J。  12.转复过程中与转复成功后,均须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病情变化。
三、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  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等患者。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清除口腔内假牙、血块及分泌物等异物后,头部充分后仰,使口、咽、喉三点呈一直线。  2.左手持喉镜,右手将患者上、下齿分开,将喉镜叶片沿口腔右颊侧置入,将舌体推向左侧,即可见到悬雍垂。再继续进人,即可见到会厌,把喉镜向上提起,不得以牙齿当支点,并挑起会厌,充分暴露声门。  3.右手持气管导管,对准声门,插入3~5cm(气囊越过声门即可)。如有管芯,立即拨出,向导管气囊内注入空气5~7m1。  4.连接筒易呼吸器,挤压呼吸器气囊,并双肺听诊,如有呼吸音,立即退出喉镜,放入牙垫,用胶布将气管导管与牙垫固定。亦可连接呼吸机及氧气。  注意事项:  1.气管导管插入过深,易进入右侧支气管,而造成左侧肺不张,左侧呼吸音消失;插入过浅易脱落或导管气囊压迫声门引起水肿。  2.使用简易呼吸气囊成人通气量500~600m1/次,呼吸机8~15ml/kg/次,12~16次/分。  3.气管导管内如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  4.气管导管气囊采用低容量充气,气囊的压力一定要保持在25cmH2O以下。留置气管导管一般不超过48小时。  5.心肺脑复苏术中通过气管内给药方法应将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稀释至10m1,用导尿管或一次性输液器塑料管连接注射器,将其远端通过气管导管送至气管分叉处(体表投影即胸骨角处)注入,然后加压呼吸,以促使药物吸收。
四、环甲膜穿刺术
适应证:  急性喉阻塞,尤其是声门区阻塞,严重呼吸困难,来不及建立人工气道。  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去掉枕头,肩部垫起,头部后仰。  2.在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正中处可触到一凹陷,即环甲膜,此处仅为一层薄膜,与呼吸道相通,为穿刺位置。  3.局部常规消毒后,以1%普鲁卡因1ml局麻。  4.术者左手手指消毒后,以食、中指固定环甲膜两侧,右手持注射器从环甲膜垂直刺及,当针头刺入环甲膜后,即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并能抽出空气,患者可出现咳嗽反射。  5.注射器固定于垂直位置可注入少量表面麻醉剂,如地卡因等。然后再根据穿刺目的进行其它操作,如注入药物或换15~18号大针头刺入,以解除气道阻塞造成的通气障碍等  6.如发生皮下气肿或少量出血予以对症治疗。
五、临时体外无创起搏
适应证:  1.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及各种心动过缓引起的阿-斯综合征的紧急抢救治疗。  2.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宜用药物、电转复治疗的快速心律失常,如室上速、室速、房扑等,通过超速抑制转复心律。  3.急性心肌梗死、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病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可作为应急措施。  操作步骤:  1.脱去患者上衣,如果需要擦干患者胸部。  2.粘贴电极片,保证所有的电极片与患者的皮肤有良好的接触。并不能覆盖其他任何电极片。  3.将多功能电极片连接到心电电缆。  4.调整心电幅度、选择心电导联以便获得清晰的心电波形。  5.确认R波的检测和捕捉,一个心型的图标会随着R波的检测而在屏幕上闪烁。  6.将功能选择旋钮调至起搏档。  7.设置起搏频率:  将起搏频率设置为比患者基础心率高10~20ppm,如果没有基础心率,使用100ppm。  8.设置起搏输出电流:  如果除颤器刚刚开机,起搏输出电流设置为0mA。然后增加起搏输出电流功率,直到刺激有效,输出电流值会显示在屏幕上。  9.理想的输出电流是能够保持捕捉状态的最小值。典型的阈值电流为40~80mA,通常选择捕捉阈值以上的10%。
六、吸痰术
适应证: & 意识不清的已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由于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 操作步骤: & 准备两瓶生理盐水分别供吸气道和鼻口腔使用,选择比插管长4~5cm,内径不超过管径1/2的吸痰管。  1.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先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  2.调节好吸引装置,负压<一6.7kpa为宜。  3.撕开一次性吸痰管。  4.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5.将吸痰管正压进入气道直到支气管(大约比气管插管长3~5cm)后,负压边旋转边吸引而出。动作要轻柔、置管要够深、正压进入、负压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6.吸痰后,再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待SaO2升至正常水平(>94%)再将吸入氧浓度或流量调至原来水平。  7.吸口腔和鼻腔分泌物。  观察病情:  1.生命体征的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神志、末梢循环等。&  2.观察气管插管是否移位,看胸廓起伏是否一致,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均匀。
七、便携式呼吸机的使用技术
适应证:  各种原因造成的中枢性呼吸抑制或外周性呼吸麻痹及呼吸衰竭。  简易呼吸机的控制部件:  1.氧气总开关。  2.吸入氧浓度选择控制一般分为50%及100%两种浓度。  3.可调式呼吸频率控制。  4.潮气量调节控制。  5.气道阻力表(cmH2O)  操作步骤:  1.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氧气浓度,可将氧气浓度选择控制在50%或100%的档位,老年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衰竭应采用持续低浓度给氧,故将氧气浓度选择控制调在50%浓度位置上;心脏骤停复苏过程中或一氧化碳中毒时的抢救应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故将氧气浓度选择控制调在100%浓度的位置上。  2.按成人或儿童选调呼吸频率控制,成人一般为12~18次/分钟,儿童一般为20次/分。  3.调节潮气量控制一般按8~15m1/kg设定潮气量。  4.上述各种选调完毕后,将闭式面罩或人工气道与简易呼吸机连接,并开启氧气总开关,进行人工通气。  5.当简易呼吸机开始工作后,必须观察气道压力表的压力改变。一般维持在20cmH2O左右。当气道阻力增加时,说明气道阻塞障碍增加。最常见的原因是痰液的增多或痰栓,需要立即采取减低气道阻力措施,如吸痰等。
八、胸腔穿刺术
适应证:  胸腔穿刺术适用于气胸、血胸紧急减压。  操作步骤:  1.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  2.穿刺部位:  (1)气胸穿刺部位:患侧锁骨中线稍外第三肋间。  (2)血胸穿刺部位:一般选用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的部位。可选肩胛下角第7~9肋间,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  3.常规局部皮肤消毒。  4.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用1~2%普鲁卡因沿下一肋骨上缘进针,自皮肤至胸膜逐层麻醉。  5.麻醉后,用胸腔穿刺针(止血钳夹住胶管)沿原麻醉点缓慢进针,方向与胸壁垂直,至胸腔内。  6.抽气或抽血完毕,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穿刺抽气、抽液量不宜过多过快,以免造成纵隔摆动、胸腔内压突然降低危及生命。
九、股静脉穿刺术
目的:  常用于急救时作加压输液、输血或采血标本等。&&& 部位:  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的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 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位,将一侧大腿外旋,小腿屈曲成90度角,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  2.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操作者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清股动脉搏动明显处。  3.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和皮肤呈直角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然后缓缓将&& 空针上提并抽吸活塞,见抽出血液后即固定针头位置,抽取需要的血量或输入液体。  4.注射完毕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至不出血为止。&&&&&&&&&&&&&&&&&&&&&&&&&&&&&&&&&&&&&&&&&&&&&&&&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如抽出为鲜红色血液,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持续压迫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止。  3.抽血或注射完毕,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数分钟,以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
十、气道异物阻塞清除术
诊断依据:  1.气道异物不完全性阻塞  强烈的刺激性咳嗽,病人神志可保持清醒。咳嗽的间隙出现喘息。  2.气道异物完全性阻塞:  病人不能说话、呼吸、咳嗽,并用拇指和食指抓压颈部。很快面色、口唇青紫,意识丧失。小儿不能哭出声。  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手法:&&& (一)腹部冲击法  1974年美国医生海曼发明的海氏手法(Heimlick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解除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方法。海氏手法又叫做“腹部冲击法”。  腹部冲击法的原理是在上腹部猛推,以抬高隔肌而使得空气由肺内压出,如此产生人工咳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排出。为了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必要时多次重复这个推动的动作。  1.病人立位或坐位时的腹部冲击法  (1)适应范围:病人神志清醒。  (2)操作步骤:   ①救助者站在病人的背后,用双臂围抱病人的腰部。   ②准备好一只手并握拳;   ③拳头的拇指一侧对着病人的上腹部,即剑突与脐之中点的位置;   ④另一只手抓住拳头,突然向上快速猛推,压入病人上腹部;   ⑤重复连续推击,直到异物从气道排出或病人意识丧失。   ⑥注意:实施每一个新的猛推动作,应是不连贯的、顿击的动作,试图以此使异物排出来。  2、病人卧位时的腹部冲击法  (1)适应范围:病人神志已丧失。  救助者因手臂短而围不住清醒病人的腰时可采用此法。  (2)操作步骤:   ①病人仰卧位,面朝上;   ②救助者跨骑在病人的大腿部,一只手的掌根部置于病人的上腹部正中,另一只手直接放在前一只手上面;   ③突然向前向下快速猛推,压入病人上腹部;   ④救助者可利用自身的体重来完成猛推手法。  (二)胸部冲击法  此法适用于不方便使用腹部冲击法进行急救的气道异物阻塞病人,例如妊娠后期、明显肥胖的病人。  在2005年国际复苏指南中对意识不清或逐渐意识不清的气道阻塞病人推荐使用胸部冲击法。  1、病人立位或坐位的胸部猛推法  (1)适用范围:神志尚清醒的妊娠后期、明显肥胖的病人。  (2)操作步骤:   ①救助者站在病人后方,双臂由腋下抱胸;   ②一只手握拳并将拇指侧置于病人胸骨中部,注意避开剑突肋骨缘;   ③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向后猛推,直到把异物排出或病人神志丧失为止。  2、病人卧位时的胸部冲击法  (1)适用范围:神志不清的妊娠后期、明显肥胖的病人。  (2)操作步骤:   ①病人仰卧位,救助者贴近病人侧面并跪下;   ②手的位置与心肺复苏时的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相同,即: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部的一半;   ③注意:每一次猛推应慢而有节奏地进行,以保证将气道内的异物排出。  (三)小儿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手法  对儿童推荐使用减小的腹部冲击法,对婴儿完全性气道异物阻塞推荐使用胸部推击法和背部拍击法。  婴儿胸部冲击法和背部拍击法的步骤:  第一步打开气道,掏取异物,取出可见的异物。如无效,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背部拍击法:  (1)婴儿俯卧位,面朝下,骑跨在救助人员的前臂上,支持住头颈部,使之低于躯干,救助者前臂支在大腿上,以支持婴儿。  (2)用手掌根部在婴儿双肩之间拍击背部5次。  (3)重复第一步,如无效,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胸部推击法:  (1)婴儿仰卧位或在拍背后,仔细地托住婴儿头颈部,旋转成仰卧位,放在救助者大腿上,头部低于身体。  (2)在两个乳头连线、胸部下部一半的位置或在剑突上大约一指的地方,进行5次快速胸部推压。  第四步打开口腔,检查被排出的异物,并用手指掏取出来。
十一、创伤救护技术
251.2.1.53.4.5.&&& 6.7.8.9.10.1.1232.1213133423405013561.2.3.4.1.2.3.4.5.6.1.1①②③2①②3①②4①②25305678①②③④⑤ “8”⑥9①②2.1①②③ “8”“8”2①0.5②“8”③“8”④a.b.⑤23⑥3.4.& 1.2.3.4.1.2.3.4.1.1902342.190233.124.125.312&&&
十二、搬运伤员的基本技术
危重伤员经现场抢救后,须安全、迅速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如果搬运方法不得当,可能前功尽弃,造成伤员的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一)搬运伤员常用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1、升降担架、走轮担架:为目前救护车内装备的担架,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因担架自身重量较重,搬运时费力。  2、铲式担架:铲式担架是由左右两片铝合金板组成。搬运伤员时,先将伤员放置在平卧位,固定颈部,然后分别将担架的左右两片从伤员侧面插入背部,扣合后再搬运。  3、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使用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是搬运多发骨折及脊柱损伤伤员的最好工具。充气垫可以适当地固定伤员的全身。使用时先将垫充气后铺平,将伤员放在垫内,抽出袋内空气,气垫即可变硬,同时伤员就被牢靠固定在其中,并可在搬运途中始终保持稳定。 (二)搬运伤员时伤员常采用的体位  1.仰卧位:对所有重伤员,均可以采用这种体位。它可以避免颈部及脊椎的过度弯曲而防止椎体错位的发生;对腹壁缺损的开放伤的伤员,当伤员喊叫屏气时,肠管会脱出,让伤员采取仰卧屈曲下肢体位,可防止腹腔脏器脱出。  2.侧卧位:在排除颈部损伤后,对有意识障碍的伤员,可采用侧卧位。以防止伤员在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伤员侧卧时,可在其颈部垫一枕头,保持中立位。  3.半卧位:对于仅有胸部损伤的伤员,常因疼痛,血气胸而至严重呼吸困难。在除外合并胸椎、腰椎损伤及休克时,可以采用这种体位,以利于伤员呼吸。  4.俯卧位:对胸壁广泛损伤,出现反常呼吸而严重缺氧的伤员,可以采用俯卧位。以压迫、限制反常呼吸。  5.坐位 适用于胸腔积液、心衰病人。 (三)上下担架的方法  搬运伤员的注意事项:  1.搬运伤员之前要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和受伤部位,重点检查伤员的头部、脊柱、胸部有无外伤,特别是颈椎是否受到损伤。  2.必须妥善处理好伤员  首先要保持伤员的呼吸道的通畅,然后对伤员的受伤部位要按照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处理得当后,才能搬动。  3.在人员、担架等未准备妥当时,切忌搬运。  搬运体重过重和神志不清的伤员时,要考虑全面。防止搬运途中发生坠落、摔伤等意外。  4.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伤员的病情变化。  重点观察呼吸、神志等,注意保暖,但不要将头面部包盖太严,以免影响呼吸。一旦在途中发生紧急情况,如窒息、呼吸停止、抽搐时,应停止搬运,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5.在特殊的现场,应按特殊的方法进行搬运。  火灾现场,在浓烟中搬运伤员,应弯腰或匍匐前进;在有毒气泄漏的现场,搬运者应先用湿毛巾掩住口鼻或使用防毒面具,以免被毒气熏倒。  6.搬运脊柱、脊髓损伤的伤员:  (1)放在硬板担架上以后,必须将其身体与担架一起用三角巾或其他布类条带固定牢固,尤其颈椎损伤者,头颈部两侧必须放置沙袋、枕头、衣物等进行固定,限制颈椎各方向的活动,然后用三角巾等将前额连同担架一起固定,再将全身用三角巾等与担架固定在一起。  (2)上下担架的方法:   ①搬运者三人并排单腿跪在伤员身体一侧,同时分别把手臂伸入到伤员的肩背部、腰臀部、双下肢的下面,然后同时起立,始终使伤员的身体保持水平位置,不得使身体扭曲。三人同时迈步,并同时将伤员放在硬板担架上。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者应再有一人专门负责牵引、固定头颈部,不得使伤员头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摇摆或旋转。四人动作必须一致,同时平托起伤员,再同时放在硬板担架上。起立、行走、放下等搬运过程,要由1个医务人员指挥号令,统一动作。   ②搬运者亦可分别单腿跪在伤员两侧,一侧一人负责平托伤员的腰臀部,另一侧两人分别负责肩背部及双下肢,仍要使伤员身体始终保持水平位置,不得使身体扭曲。
第三部分&&& 院前急救信息管理规范
第二章& 绵阳市院前急救工作信息统计报表规定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统计全市院前急救工作情况,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医疗急救信息,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院前急救工作信息责任填报单位:绵阳城区所有医疗救援网络医院、各县(市、区)120分中心为急救工作统计、汇总、报送直接责任单位。各县(市、区)120分中心负责收集、整理、核实、统计该辖区内城区网络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院前急救工作报表,汇总后报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
第三条& 院前急救工作信息责任填报部门:院前急救工作统计报送责任部门为该医院急诊科或中心办公室,由医务科或办公室负责审核,分管院长审查、签字、盖章后报送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
第四条& 院前急救工作信息填报责任人:每个报送单位应确定一个专职或兼职责任人负责院前急救信息统计、报送工作。
第五条、院前急救工作信息收集范围:本辖区或本单位上年12月1日至该年11月31日内受理处置的所有医疗报警和院前急救事件,包括经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直接指挥调度的医疗报警、院前急救事件和经其他渠道受理处置的所有医疗报警和院前急救事件。
第六条& 院前急救信息统计、报送格式及内容:根据市卫生局要求,各单位报表格式统一使用报表格式为《绵阳市& 县(市、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统计表一》及《表二》,并分别按照救治伤病员病种、接处警事件性质、重特大事件等分类进行统计和报送。
第七条& 报表报送时间:每个月的院前急救工作信息于次月15号前报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半年及年终进行一次汇总,分别于6月15日及12月15日前报送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
第八条& 报表报送方式:可通过邮寄、传真、直接报送、网络直报等方式传递报表。各单位必须同时报送一份文本及一份电子版资料。
第九条& 报表咨询及联系方式: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传真:,邮编:621000,地址:绵阳市南河路21号。咨询及联系部门: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科教科,联系电话:。邮箱:。
第十条& 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对所有上报信息进行统一核查和统计,并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以简报等方式报送相关单位。半年及年终对全市院前急救工作信息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并分析,同时上报市卫生局及其他上级相关部门。
第十一条&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时收集、整理、分析、填报本单位医疗报警、院前急救事件的所有情况,所填内容必须真实,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
第十二条& 平时由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对报表质量进行考核,年终总评。
(注:样表见附表)
根据卫生部、信息产业部的规定,绵阳市于二00四年八月一日设置了全市统一的“120”医疗急救特服号码,120120
120&&& 1120&&& 2AMBULANCE&&& 3&&& 4+&&& 5120&&& 6&&& 7
每辆值班救护车为一个急救单元,人员配备应达到医生1名、护士1名、担架员1名和驾驶员1名的要求。
5% 250 ml&&&&&&&&&&&&&&&&&&&&&&&&& &&&10
0.9%250 ml&&&&&&&&&&&&&&&&&&&&&&&&&&&& 10
20%250 ml&&&&&&&&&&&&&&&&&&&&&&&&&&&&&&&& 10
5 ml &&&&&&&&&&&&&&&&&&&&&&&&&&&&&&& 20
20 ml &&&&&&&&&&&&&&&&&&&&&&&&&&&&&& 20
&&&&&&&&&&&&&&&&&&&&&&&&&&&&&&&&&&&&&&&&&& 30&&&&&&&&&&&&&&&&&&&&&&&&&&&&&&&&&&&&&&&&&&&&&&&&
&&&&&&&&&&&&&&&&&&&&&&&&&&&&&&&&&&&&&&&&&& 1
&&&&&&&&&&&&&&&&&&&&&&&&&&&&&&&&&&&&&&&&&&&&&&&& 30
&&&&&&&&&&&&&&&&&&&&&&&&&&&&&&&&&&&&&&&&&&&&&& 20
&&&&&&&&&&&&&&&&&&&&&&&&&&&&&&&&&&
&&&&&&&&&&&&&&&&&&&&&&&&&&&&&&&&&&&&&&&&&& 20
&&&&&&&&&&&&&&&&&&&&&&&&&&&&&&&&&&&&&&&&&&&&&&&& 10
&&&&&&&&&&&&&&&&&&&&&&&&&&&&&&&&&&&&&&&&&&&&&& 10
2120请……
120120&()12024120120
&&& “120”
2120120()5120
5120114120110
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基本程序流程图
&&&&&&&&&&&&&&&&&&&&
&&&&&&&&&& && &&&&&&& &&
&&&& &&&&&&&&&&&&&&&&&&&&&&&&&&&&&&&&&&&&&&&&&&&&&&&&&&&&&&&&&&&&&&&&&&&& &
&&&&&&&&&&&&&&&&&&& &&&&&&&&&&&&&&&&&&&&&&&&&&&&&&&&&&&&&&&&&&&&&&&&&&&&&&&&& &&&&
&& &&&&&&& &&
&&&&&&&&&&&&&&&&&&&&&&&&&&&&&&&&&&&&&&&&&&&&&&&&&&&&&&&&&&&&&&&&&&&&
&&&&&&&&&&&&&&&&&& &&&&&&&&&&&&&&&&&&&&&&&&&&&&&&&&&&&&&&&&&&&&&&&&&&&&&&&&&&&&&
版权所有& 2010 江油市120指挥分中心  
急救中心电话:0816-*******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会引起高血糖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