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农田杂草稗的华麦8号生长特性性有哪些

【图文】农田主要杂草图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农田主要杂草图谱
大小:18.4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常见田间杂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常见田间杂草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图文】常见农田杂草概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常见农田杂草概况
高级农艺工|
总评分4.1|
浏览量10808
用知识赚钱
&&农田杂草介绍
大小:5.0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图片】【主题A】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中国地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618贴子:
【主题A】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收藏
地理核心期刊发表 专家团队,覆盖四大领域550+学科,地理核心期刊可提供稿件编号,检索证明
1.中文名:牛膝菊 中文其他名称:辣子草拉丁名:Galinsoga parviflora Cav.英文名:Smallflower Galinsoga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花、果期7-10月。以种子繁殖。生境、危害及分布:生长在庭园、废地、河谷地、溪边、路边和低洼的农田中,在土壤肥沃而湿润的地带生长更多。危害秋收作物(玉米、大豆、甘薯、甘蔗)、蔬菜、果树及茶树,发生量大,危害重。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区。防治策略:以土壤封闭为主,苗后尚无适用药剂。
2.中文名:日本菟丝子中文其他名称:金灯笼、大菟丝子、黄丝藤、无娘藤拉丁名:Cuscutajaponica Choisy英文名:Japenese Dodder生物学习性:一年生,茎寄生杂草。苗期生长对温度和水份特别敏感,高温高湿对生长有利,如寄生在杞柳的日本菟丝子,当气温为28℃,相对湿度为70%时,生长十分迅速(平均每天生长达27cm ),分枝亦多,当气温在40℃以上时,较正常情况下生长缓慢,茎细1-2倍。多雨,积水和低温,不利于幼苗生长。花期7-8月,果期9月。主要以种子繁殖。生境、危害与分布:为果园、桑园、茶园的地区性恶性寄生杂草。据报道,本种能寄生在23科71种植物上。被寄生的植物主要有榆树、桑、杞柳等木本植物和大豆、芝麻、向日葵等草本植物。被寄生后,寄主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轻者造成减产或降低品质(如编织植物杞柳被日本菟丝子寄生后,枝条变为褐色,不能用于编织),严重者枯萎死亡。全国都有分布。防治策略:使用仲丁灵对水茎叶喷雾。
3.中文名:空心莲子草中文其他名称:水花生、革命草、水蕹菜、空心苋拉丁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英文名:Alligator Alternanther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以根茎进行营养繁殖,3-4月间根茎开始萌芽出土;匍匐茎发达,并于节处生根,茎的节段亦可萌生成株,借以蔓延及扩散,茎段可随水流及人和动物活动传播,并迅速在异地着土定根。花期5-10月,通常开花而不实。茎基部匍匐,上部上升,或全株偃卧,着地或水面生根,中空、有分枝。叶对生.具短柄;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圆钝,有尖头,基部渐狭,全缘,有睫毛。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具总花梗;苞长和小苞片干膜质;花被片5。白色,光亮。主要依靠根茎芽繁殖生境、危害与分布:空心莲子草系水陆两栖的多年生植物。它的适应性和无性繁殖的能力极强。它能在上海的任何水域或土壤中生长繁殖,无论是深水、浅水、死水、活水,那怕是污水地、人粪塘、臭水沟等无处不有其踪迹。还能适应PH值3-10范围的各种土壤的酸碱范围。对极度的干旱到其他植物难以忍受的地步,它也不受影响,它能在勒克斯光照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它只要有一小段地上的茎叶或是地下的根茎都能迅速的长成一株强有力的植株,并且还具有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排他能力,凡是在它生长得茂密的地区,很少有其他植物生长的排他能力,它这些广泛的适应性决定了它的顽强生命力,几乎是很难找到它的薄弱环节。  在水质肥沃的沟渠,生长旺盛,覆盖水面,影响水产业和水道的畅通。是低湿秋熟旱作田的恶性杂草,有时也侵入水稻田,成为稻田主要杂草。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原产巴西,我国作为饲料植物而引种,而逸为野生。多年生宿根植物。据考证原产地在巴西,分布于南美洲热带地区,1940年由日本人引种于上海市郊作为饲料。五十年代后期,为发展养猪事业,在我国淮河以南的地区广泛种植,作为畜牧业的饲料,现逸为野生,无论是庭园还是街头绿地,不管在沟渠,还是田园和荒地,在石头缝隙、水泥路面的狭缝之中都能见到它的存在。由于它顽强的适应性和生长的速率,给环境已经造成一种危害,这种生物的益、害并不取决于其本身.而是它在一个时期内或是在一定范围之中对人类的经济生活是否有利用价值或是有害防治策略:生长茂盛时期,人工捕捞集中晒干后焚毁,不可堆沤后还田。药剂防治可以选用草甘膦加氯氟吡氧乙酸细水茎叶喷雾。水生或湿生的空心莲子草用药时,条件许可前提下需要落水。稻田混生的空心莲子草只能使用氯氟吡氧乙酸单剂,效果会大打折扣。
4.中文名:中文其他名称:稗子、救荒谷拉丁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英文名:Barnyardgras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通过猪、牛消化道排出的稗草种子仍有一部分能发芽,所以田间稗草的侵染来源除混入作物种子中和本田残留外,厩肥也是传播途径之一。春季,气温10-11℃以上时开始出苗,6月中旬抽穗开花,6月下旬开始成熟,一般比水稻成熟期要生境、危害与分布:喜温暖、潮湿环境,适应性强,生于水田、田边、菜园、茶园、果园、苗圃及村落住屋周围隙地。为水稻田危害最严重的恶性杂草。与水稻的伴生性强,极难清除,亦发生于潮湿旱地,危害棉花、大豆等秋熟旱作物。全国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防治策略: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农业生产的传统大敌。依照耿以礼先生的研究,稗原种在中国有11个亚种及生态型,与人工栽培的水稻的耕作制度相适应,且田间种子发生量巨大,成为各地水稻田最大的恶性杂草。目前对于低龄稗草有良好效果的药剂较多,如使用酰胺类的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及二硝基苯胺类的二甲戊灵、仲丁灵等除草剂做土壤封闭,芽后早期应用恶草酮、禾草敌等,茎叶处理上还可以使用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等多种药剂。由于稗草在田间种子密度极大,要想达到有效遏制稗草对于作物的生长竞争,平整土地、腐熟基肥都是必不可少的农事措施,单纯依赖化学除草剂,往往是事倍功半。在药剂防除上,如果要想全面达到治住稗草的目的,需要“一封二杀三补”式多次用药,很多时候超出了产量损失的经济阈值,并不合算。
5.中文名:苣荬中文其他名称:曲荬拉丁名:Sonchus brachyotus DC英文名:Brachyotus Sowthistl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以根茎和种子繁殖。根茎多分布在5-20cm的土层中,质脆易断,每个断体都能长成新的植株,耕作或除草更能促进其萌发。北方农田4-5月出苗,终年不断。花果期6-10月,种子于7月即渐次成熟飞散,秋季或次年春季萌发,第2-3年抽茎开花。根芽和种子(瘦果)繁殖。匍匐茎发达,淡黄褐色或白色,含乳白色浆汁,直径3-10mm,多分布在5-20cm的土层中.最深可达70-80cm,质脆易断,每个断体都能长出新芽.成为一株新的植株,采用人工拔草或是耕作都会促进它的分身繁殖。茎、叶含乳汁。基生叶簇生,具柄;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抱茎;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20cm,宽1-3cm,叶缘有稀缺刻或羽状浅裂,边缘有尖齿,两面无毛,绿色或蓝绿色,幼时常带紫红色,中脉白色,宽而明显。头状花序顶生,直径2-4cm,花梗及总苞均被白色绵毛;总苞钟状,苞片多层;花全为舌状花,鲜黄色。瘦果倒卵状椭圆形,扁状,长2.5-3.5mm,宽约1mm,顶端具衣领状环,冠毛白色,丝状,(易脱落)中央的残存花柱伸出高于衣领状环约1倍。果皮深黄褐色至暗褐色,表面粗糙,两面各具5条或5条以上的纵肋,并有不甚明显的细横皱纹。果脐凹陷,位于果实基端,果内含种子1粒,种皮膜质。花、果期6-10月,种子可于7月渐次成熟借风飞散。其单株结实可达。在次年4月上旬可见种子萌发,实生苗子叶2,椭圆形或阔椭圆形。绿色;初生叶1,阔椭圆形,紫红色,叶缘具齿,无毛,具短柄;当年只进行营养生长,第二、三年才抽茎开花生境、危害及分布:为区域性的恶性杂草,在荒地中常以小片群落存在。危害棉花、油菜、甜菜、豆类、小麦、玉米、谷子、蔬菜等作物。亦是果园杂草。在北方有些地区发生量大,危害重,也是蚜虫的越冬寄主。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防治策略:土壤处理为主,可用的药剂有酰胺类除草剂,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对菊科植物的效果都很一般。对于单独聚生或果园中的群体,可以使用百草枯或草甘膦茎叶处理。无对应特效的选择性茎叶处理剂。
~~最喜欢植物贴
高一地理教学视频,一线教师授课,由浅入深,轻松掌握知识难点,孩子短期提高成绩!高一地理教学视频,详细讲解地理必考知识点!班主任督学,课后检测,快速提高!
6.中文名:荠 中文其他名称:荠菜 拉丁名:Capsellabursa-pastoris (L.)Medic. 英文名:Shepherspurse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田间杂草大多早春返青,随后即开花,华北地区4-6月为花、果期。长江流域花果期为3-5月。产生种子量很大。早春、晚秋均可见到实生苗。种子繁殖。种子繁殖。以幼苗或种子越冬。种子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宽约0.5mm,稍扁,顶端钝圆,基部稍窄。种皮黄至黄褐色,表面具细颗粒状斑点,略显粗糙。它的发生期除了12月、1-2月的严寒季节以及8月份酷热的季节极少或不发生以外,其余各月均有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发生量大,特别是10月上、中旬出现出苗高峰期。幼苗子叶2,长椭圆形。长3-4mm,宽约2mm,先端钝圆,基部渐狭至柄;初生叶2,卵形。灰绿色,先端钝圆,具长柄。苗期叶丛生,有星状毛,叶羽状分裂,提琴状羽裂或不整齐羽裂,有时不分裂,裂片有锯齿,具柄,柄上常带狭翅。不同季节的叶片生长速度不同,冬前平均4.3天长一叶,越冬期16.7天长一叶,初春7天长一叶,到3月份4.1天长一叶,最快时2天长一叶。从出苗到抽茎的积温需617度,10月份出苗到抽茎约需经历150-160天。抽茎后,高20-50cm,有分枝。叶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至长圆形,边缘常有不规则的缺刻或锯齿,基部耳状抱茎。从抽茎至现蕾的积温需51℃,在三月份约需7天。现蕾到开花所需的积温是80℃,花期在4月。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而具柄,花瓣4,白色,呈十字排列。短角果倒三角状或倒心形,扁平,先端凹陷,中央具残存短花柱,果皮黄绿色,表面不规则细网纹,成熟时2瓣开裂,内含多数种子,据资料记载,一株生长环境较好的荠能结籽粒。角果从4月底开始自下而上逐渐成熟落地,经短期休眠后即开始萌发。故早春至秋均见有苗,晚秋也能见到有花。生境、危害与分布:适生于较湿润而肥沃的土壤,亦耐干旱,常见连片生长,形成单优势种群落或与播娘蒿一起形成群落,在华北地区主要危害冬春作物,如小麦、油菜、蔬菜等,果园也有生长;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稻茬麦和油菜田发生危害,均危害不重,但在蔬菜地是主要杂草。分布几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不仅是一种主要害草,而且是病虫害的媒介,为甘蓝霜霉病、棉蚜、桃蚜及萝卜蚜的寄主。防治策略:这些年河北的荠菜、播娘蒿因为可能的“抗药性”问题使得荠菜名声大著。在防治上注意区分不同的作物田块采用安全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是防治荠菜的关键性措施。对于麦田中的荠菜,可以考虑使用唑草酮、吡草醚之类的触杀型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也可以尝试使用唑嘧磺草胺这样对十字花科植物高度敏感的内吸性磺酰胺类除草剂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但需要充分考虑后茬作物的安全性问题。蒜田中的荠菜,可以使用恶草酮与二甲戊灵的复配剂进行土壤处理。冬油菜田中的荠菜,由于与油菜同属十字花科,茎叶处理成为不可能的手段,只能采取土壤处理手段来防治。
7.中文名:菥蓂中文其他名称:大荠,蔑菥,大蕺,马辛,析目,荣目,马驹,老荠,遏蓝菜,花叶荠,水荠,老鼓草,瓜子草,洋辣罐拉丁名:Thlaspi arvense L.英文名:Boor's Mustard, Wild Cress生物学特性: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40cm,全体光滑无毛。茎直立,圆柱形,有分枝,表面粉绿色。单叶互生;根生叶有短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叶片椭圆形、倒卵形或披针形,长2.5-5cm,宽1-2cm,先端尖,基部箭形,边缘具稀疏浅齿或粗齿,两面粉绿色,中脉在背面隆起,侧脉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长10-20cm:花萼4片,卵形,长2-2.5mm,宽1.5mm,绿色,边缘白色膜质;花瓣4片,十字形排列,倒卵圆形,长约3.5mm,宽1mm,先端圆钝,基部渐狭,白色;雄蕊6,4强,花药卵形,背着,2室,纵裂,花丝粗壮;雌蕊1,子房卵圆形而扁,先端微凹,绿色,2室。短角果扁平,卵圆状,长8-13mm,宽6-10mm,具宽翅,先端深裂,熟时淡黄色,沿中央顶端向下开裂。种子小,卵圆形而扁,陆续从成熟果实中散落于土壤,亦随收获物传播。苗期冬季或迟至春季。一年生花期4-7月,果期5-8月;二年生花期3-4月,果期5-6月。生境、危害与分布:在旱地发生较多,为夏收作物田主要杂草之一,以华北及西北、东北为其重发区,部分地区危害较重。分布几布全国。防治策略:参照荠菜。目前尚不确定是否与荠菜一样对部分除草剂具有了抗性。
8.中文名:碎米荠中文其他名称:白带草、雀儿菜、野荠菜拉丁名:Cardamine hirsuta L.英文名:Pennsylvania Bittercress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越年生小草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5-35cm,无毛或疏生柔毛。茎直立或斜升,分枝或不分枝,下部有时呈淡紫色。叶为羽状复叶,基生叶有柄,小叶2-5对,顶生小叶卵圆形,长4-14mm,有3-5圆齿,侧生小叶较小,歪斜;茎生小叶2-4对,狭倒卵形至线形,表面和边缘都有疏柔毛。花白色,长约3毫米;雄蕊4(6)。长角果线形,长达3cm,宽约1mm;果瓣开裂,无脉;果柄纤细,长约1mm;种子每室1行,长方形,褐色。花期2-4月,果期3-5月。生境、危害及分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路旁、荒地和耕地的阴湿处。常生于水旱轮作地。沿长江流域一带,东至福建、台湾,西南至云南、贵州,北至华北和西北都有分布。防治策略:参照荠菜。小粒种子的十字花科植物,基本上都可以用活性高的乙草胺作为首选防治药剂。
9.中文名:牛繁缕中文其他名称:鹅儿肠、鹅肠菜拉丁名:Malachium aquaticum (L.) Fries英文名:Aquatic Malachium生物学特性: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农田中生长的以一、二年生者较为多见。在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多于冬前出苗,以北地区,多于春季出苗。花果期5-6月。有些个体由于受到刈割等影响,可延至夏、秋季开花结果,但植株生长较差。生境、危害及分布:喜生于潮湿环境。全国稻作地区的稻茬夏熟作物田均有发生和危害,而尤以低洼田地发生严重,是我国夏熟作物田的恶性杂草。以长江流域为其发生和危害的主要地区,华南和西南的北部地区有较重危害的报道,此外,华北和东北地区亦有发生的报道,但危害都不严重。其危害的主要特点为作物生长前期,与作物争水、肥,争空间及阳光;在作物生长后期,迅速蔓生,并有碍作物的收割,尤其是机械收割。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防治策略:冬油菜田中的牛繁缕可以使用异丙隆做土壤处理,也可以使用草除灵在后期进行茎叶处理。小麦田中的牛繁缕也可以使用异丙隆做土壤处理,目前苯黄隆还未见有对其效果不佳的报道与反应。此外,吡草醚与唑草酮、乙羧氟草醚都可以用于小麦田中茎叶处理此杂草。
10.中文名:繁缕拉丁名:Stellariamedia (L.) Cyrillus英文名:CommonChickweed生物学特性:一或二年生草本。苗期11月至翌年2月;花期3-5月,果期4-6月。种子繁殖。果实成熟后即开裂,种子散落土壤。植株常比作物早枯。以幼苗和种子越冬。  种子近圆形,径长约1mm,两侧扁。种皮黄褐色至深褐色,表面密生极为明显的齿状突起,并排列成同心圆状。种脐微小,位于种子腹部近中央凹陷内。8月底或9月初开始发生到11月达到发生高峰期。出苗时间拖得很长,至12月以及翌年春季还有发生。给治理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幼苗淡绿色;子叶2,宽披针形,长4-6mm,宽约2mm,叶柄较叶稍短:初生叶2,对生,三角状卵形,长5-6mm,宽约4mm,柄较长,有毛。茎直立或平卧,高10-30cm,基部多分枝,着土后节处生根,茎的一侧有一列短柔毛(是该草独具的特征),其余部分均无毛。叶对生,卵形,长1.5-2.5cm,宽1-1.5cm,先端急尖,基部渐狭或近心形,全缘,茎下部叶有长柄,上部叶无柄。花期10月上旬至翌年5月下旬。是典型的白花授粉植物,在没有同种的其他个体存在,也没有合适的传粉媒介,也能结出种子。花单生于叶腋或顶生疏散的聚伞花序;花梗细长,花后不下垂或稍下垂;萼片5,披针形,边缘膜质,有柔毛;花瓣5,白色,短于萼片,先端二深裂几乎达到基部;花柱3-4,雄蕊10;蒴果卵形,外具宿存花萼,果实顶端常具3条残存花柱,果皮薄,成熟时3瓣开裂,每瓣顶端又2裂,果内含种子数粒。种子成熟后渐次落地,经越夏休眠后开始新的一代萌发。其单株的结实数和环境条件、生育期的长短有关,一般有200-20000粒。生境、危害及分布:为夏熟作物田主要杂草,常于作物生长的前、中期造成危害。多见于旱性麦田或油菜田。在村旁路边亦是常见的早春杂草,也是一种伴人杂草。分布几遍于全国各地。常成单一的小片群落或与早熟禾、猪殃殃等一起危害。是蚜虫、红蜘蛛的越冬寄主。防治策略:参照牛繁缕。
11.中文名:猪殃殃中文其他名称:拉拉秧、锯锯藤拉丁名:Galium aparine L. var. tenerum (Gren. et Godr.) Rcbb.英文名:Tender Catchweed Bedstraw生物学特性:二或一年生蔓状或攀援状草本。多于冬前出苗,亦可在早春出苗;花期4月,果期5月。果实落于土壤或随收获的作物种子传播。  种子繁殖。果实成熟时分裂为两个离果,离果圆球形,稍扁,径长约2-2.5mm,厚约1.5mm,背面拱圆,腹面深凹陷,呈圆口杯状。果皮灰褐色、黄褐色或褐色,背面粗糙,并密生白色透明的空心钩刺毛,先端弯曲,基部瘤状,无光泽。种子在9月上中旬,气温降至19℃以下开始发生,到11月气温降至11-16℃时为出土高峰期,它的出苗时间拖得很长,至12月或翌年春天三月还能出现小高峰,发芽深度0-6cm。幼苗子叶2,长椭圆形,长约1cm,宽4mm,先端微凹,基部楔形,具柄;初生叶4-6片轮生,近无柄,叶片条形或倒披针形,顶端有小尖头,叶缘和叶背中脉上有钩刺。茎自基部分枝,四棱,棱上有钩刺,攀附于其他植物向上生长,无依附物则伏地蔓生,长可达90-120cm。花期在4-5月,4月上旬光照达13小时以上时零星开花。4月中下旬开花进入盛期,5月上旬出苗的猪殃殃,尽管只有一轮真叶,5月下旬也能结几粒种子。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于叶,单生或2-3个簇生,有花2-10朵;花小,淡黄绿色。种子于5月渐次成熟,落入土中。全生育期180-220天。  猪殃殃的繁殖率很高,单株结籽70-1185粒,平均529粒。能依附于哺乳类动物的毛皮和鸟类的羽毛上借助于它们的移动而传播。在气候湿润,土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发芽出土的猪殃殃种子多集中在土表0.5-3cm,而在土壤干旱的条件下,2cm以上土层内的猪殃殃种子基本不发芽,以2-7cm土层内的种子发芽出土为多。10cm深层土壤内猪殃殃种子仅少数能发芽出苗。  猪殃殃种子在土壤中休眠期仅有3-5年,第一年的发芽率只有0.7%:死亡率占42.6%,留存率倒有57%,而第二年、第三年的发芽率就大大的高于头一年,第二年发芽率就高达57%,第三年发芽也能达59.7%.以后的发芽率就明显降低。生境、危害及分布:为旱性夏熟作物田恶性杂草。华北、西北、淮河流域地区麦和油菜田有大面积发生和危害,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危害都局限于山坡地的麦和油菜作物。对麦类作物的危害性要大于油菜。攀援作物,不仅和作物争阳光、争空间,且可引起作物的倒伏,造成较大的减产,并且影响作物的收割。分布范围最北至辽宁,南至广东、广西。常与繁缕、看麦娘、早熟禾、野碗豆等一起向栽种的绿化植物争光、争水、争肥,特别是那些新种植,还不很茂密的草坪危害较甚,是红蜘蛛的越冬寄主。防治策略:合理轮作是防治猪殃殃有效的农事措施,尤其冬季改种红花草等绿肥等。化学防治可供选择的药剂较多,如触杀型的吡草醚、唑草酮,可以适当与苯黄隆混用。乙羧氟草醚由于活性太高,一般不推荐使用。内吸性的药剂有氯氟吡氧乙酸和唑嘧磺草胺,低温条件下见效较慢。猪殃殃药剂防治的要点在于个体冬前没有分枝以前,一旦开始分枝出现,基本上大部分药剂的效果都会受到很明显的影响。中文其他名称:拉拉秧、锯锯藤
12.中文名:播娘蒿中文其他名称:大蒜荠,米米蒿,眉毛蒿,麦苈蒿拉丁名:Descurainia sophia (L.) Schur.英文名:Flixweed Tansymustard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株有分叉毛,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幼苗子叶长椭圆形,初生叶2片、3-5裂,后生叶2回羽状分裂。成株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叶片2-3回羽状深裂,最终的裂片条形。总状花序,顶生,花淡黄色,十字形。长角果窄条形或线形。种子长圆形或卵形,黄褐色或红褐色,有细网纹;单株可结籽5.25万-9.63万粒。种子繁殖,在麦田中(华北地区)多为10月出苗,翌年4-6月为花、果期。种子发芽最低温度3℃,适宜土层深度1-3cm,超过5cm不能出苗。出苗早晚和多少与播期及播后雨量有关,出叶速度与气温有关。生境、危害及分布:适生于较湿润的环境,较耐盐碱,可生长在pH值高的土地上,而且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再生能力,常与荠菜、米瓦罐等杂草生长在一起,有时也成单一的优势种群落,主要危害小麦、油菜、蔬菜及果树。在华北地区是危害小麦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也是油菜茎象甲的传播媒介。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四川等省区。防治策略:与前面提到的荠菜一样,因河北表现出的“抗药性”而成为各农化企业兴奋不已的著名杂草。目前在河北对苯黄隆表现出很强的“抗药性”。其实在气温高于5℃且小麦处于4叶期至分蘖期间,可以使用百草敌或二甲四氯进行茎叶处理。其他可选用的药剂参见“荠菜”楼“防治策略”条的内容。南方冬油菜田的播娘蒿使用草除灵基本无效,可以在移栽油菜前使用乙氧氟草醚进行土壤处理。
13.中文名:看麦娘拉丁名: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英文名:Equal Alopecurus生物学特性:越年或一年生草本。11月或翌年2年苗期,其中11月为第一出苗高峰。花果期4-5月。子实随成熟随脱落,带稃颖漂浮水面传播。  种子(颖果)繁殖。幼苗或种子越冬,颖果呈扁状半圆形,长约1毫米,侧面宽约0.8mm。呈棕褐色。8月中、下旬开始出苗,10月底当温度为15-20℃时,达到出苗高峰期,发芽深度以表层0-2cm的发芽率最高,在5cm以上也能发芽,种子在土壤中的寿命仅一年。如果在潮湿的环境中能有2-3年。幼苗细弱。全体光滑无毛,叶鞘松弛,叶片柔软,叶舌膜质,无叶耳,叶片近直立,3-5叶时开始分蘖。次年三月分蘖达到高峰期,在空间开阔的条件下,分蘖数可高达40-50个,一般分蘖有6-15个,但有效分蘖仅有5-10个;看麦娘开花有效积温需达850℃以上,上海10-12月有效积温仅600℃左右,9月初以前萌发的看麦娘至11月份尚能开花,在10℃以下即停止抽穗,故10月份萌发的,冬前不能开花结实。如果割除地上部份,还能生出新的分蘖,抽穗结实期并不推迟,仅生育期缩短;如果剪轧能维持到25℃以上,看麦娘即停止开花。穗细圆柱形灰绿色,长3-8厘米,小穗含一花密集于穗轴之上,花药橙黄色。单穗结实可达100粒左右,种子渐次成熟落地。夏季休眠3-4月后在适温条件下萌发。生境、危害与分布:为长江流域、西南及华南等地区稻茬麦、油菜田危害最为严重的杂草,成为这些地区麦类高产的限止因子。其次在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亦有分布和危害。常和牛繁缕、雀舌草、菵草、稻槎菜、猪殃殃、大巢菜或和日本看麦娘混生成一定组成的杂草群落,其种类因环境因子不同而有差异。长江以南山区多和雀舌草、稻槎菜组成群落,沿江地区的低洼田地则多和牛繁缕、菵草组成群落;长江以北单季稻茬麦田则和猪殃殃、大巢菜等组成杂草群落。上述地区的春季蔬菜也受危害。是叶蝉、红蜘蛛等害虫的越冬寄主。防治策略:冬小麦田中可以使用异丙隆土壤处理。冬油菜田中的看麦娘由于多年使用以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等芳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据南京农大董立尧教授研究,其抗药性已经高达60余倍,目前可供选择的茎叶处理剂仅有环己烯酮类的吡喃草酮或烯草酮。如果使用二甲戊灵作为土壤处理剂,效果依然很好。
14.中文名:日本看麦娘拉丁名: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英文名:Japanese Alopecurus生物学特性:一或二年生草本。秋冬季出苗或延至翌年春季,花果期4-6月。子实随熟随落,带稃颖果常可漂浮水面,随水流传播。种子萌发温度为5-23℃,最适温度为15-20℃;适宜土层深度在2cm。一般10月中旬开始萌芽,萌发高峰期在11月中下旬,早春也可能有一个小的萌发高峰。种子有2-3个月的原生休眠期,在湿润环境中可存活2-3年,在干旱条件下寿命缩短至1年。生境、危害与分布:为夏熟作物田杂草,对麦类作物危害较大,常和看麦娘混生,有时也成纯种群,局部地区发生数量大。与看麦娘相比,日本看麦娘竞争力更强。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陕西南部和河南省也有,尤以江苏南部、安徽中部与南部为害甚烈。防治策略:参照楼上“看麦娘”项“防治策略”条。
15.中文名:早熟禾中文其他名称:小青草、小鸡草、青梢草、小梢草拉丁名:Poa acroleuca Steud.英文名:Whitetopped Bluegrass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秆丛生。直立或稍倾斜;叶片带状披针形,先端呈船形;叶鞘自中部以下闭合;圆锥形花序,疏展,长2-10cm,每节有1-2个分枝;小穗绿色,颖果纺锤形;单株结子数百至数千粒。通过种子繁殖,以幼苗或种子越冬。长江流域9月上旬出苗,10-11月为发生高峰期,2-3月还有部分出苗,3-6月为花果期。种子经越夏休眠后萌发。生境、危害与分布:适生于湿润农田、沟渠路边及山坡草地,喜阴湿,不耐干旱。。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在小麦、油菜等作物田危害。长江中下游地区低湿农田发生较普遍,部分地区小麦田受害重。据田间实际调查,山东、河南、陕西南部、安徽、江苏、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区均有早熟禾发生,其中尤以江苏南部、安徽中部与南部、四川成都平原附近地区严重发生。防治策略:本种为全球性恶性杂草。冬小麦田可以用异丙隆、二甲戊灵进行土壤处理,冬油菜田茎叶处理药剂目前仅有环己烯酮类的吡喃草酮或烯草酮有效
楼主,能不能帮忙看看这两种野草是什么啊,谢谢了
好啊!接着发!
楼主,我想问有一种叶子像稗草的,顶上有种子,带刺的,但不是苍耳,也不是鬼针草,路过草地经常粘了一裤子的草籽,这是什么杂草呢?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雀稗属杂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