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外国人申请中国绿卡能拿到中国绿卡

稍微延长一点曝光时间,可捕捉雾霾的流动感,让照片充满玄幻感。
中国移民大军逐步扩大,但移民出去之后就真的很好么?
那些拿中国“绿卡”的“老外”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我非常期待中国‘绿卡’在未来能够被更广泛认可,相关配套服务能够跟上,否则持有绿卡的意义何在呢?”
荣彼得:青春岁月献上海银行家、慈善家、外国智囊,荣彼得在华工作十多年,一人身兼数职&《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有之炘 发自上海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恒生大厦第37楼是荷兰安智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荣彼得的办公室所在地。采访当天,办公室隔壁堆满了即将捐给四川雅安市希望小学的物品。这位斯文高大的银行家指着窗外毗邻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竣工在即的上海中心,操着一口汉语向记者感叹道:&16年前我刚来上海的时候,这里什么都没有,这些年上海变化太多太快,我可以算是一个&新上海人、老浦东人&了吧。&沪上名人,老外智囊&老浦东人&荣彼得是持有中国&绿卡&的少数外国人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只有4900多位外籍人士拿到中国&绿卡&,其中以&任职&身份获得&绿卡&者又仅占其中五分之一。因此,连荣彼得也觉得自己&够特殊&。无论是在沪上的老外圈还是金融圈内,荣彼得皆声名在外。他担任荷兰安智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及该行大中华区跨国企业业务部门的主管,积极推动跨国企业在华的进一步投资和业务扩展。在2013年度同行业平均利润纷纷下降的大环境下,荷兰安智银行的利润逆势增长,获得了银监会的表彰。2009年,经银监会推荐,荣彼得获得上海&白玉兰荣誉奖&。&白玉兰荣誉奖&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人民对获奖者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所有关心、支持上海发展的外籍友人的感谢。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的页面上,对荣彼得这样描述道:他主动向友人和业务伙伴介绍中国,鼓励欧洲华人在华投资,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做出积极贡献。&上海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这里外资行里的外籍高层人士固然很多,但像我这样一待就是十多年的算是少数。&荣彼得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来上海工作的时候恰逢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我正值30岁,没想到我的青春岁月都在这里度过,我的大儿子和小女儿也都在这里长大。&在商业运作以外,荣彼得还致力于荷兰安智银行在慈善事业的发展。他组织公司员工投身于各种慈善事业,号召全行员工同他一起捐献部分年终奖,将自己经常往返荷兰出差的飞机票差价(每次约2万元)捐出,建立分行帮助儿童基金,专门帮助受贫困疾病困扰或者受灾地区的儿童,使他们能有机会完成学业。银行家、慈善家,荣彼得的&身份&还不止于此。2010年至2013年间,作为中国欧盟商会上海董事会主席的荣彼得始终积极推动中欧在经济与文化沟通领域方面的发展,并每年发布&上海之声&报告传递给中欧政府,报告先后聚焦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跨国公司区域总部落户等议题。而荣彼得本人,亦充当了中国政府的外国智囊。中国绿卡不如护照好用&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我做的是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很高兴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荣彼得说。获得&白玉兰荣誉奖&后,荣彼得于2012年申请了中国&绿卡&并获批。&我周围有不少外国朋友都很羡慕我可以拿到在华永久居留绿卡,不少企业外籍高管至今尚未成功申请到,毕竟中国绿卡的门槛比较高,白玉兰奖几乎是基本的申请门槛。&荣彼得解释道。边说着,他从钱包中拿出了那张淡绿色的身份证,在记者面前&得意地&晃了几下。听闻中国&绿卡&可能会降低门槛的消息,荣彼得也感到很高兴。&降低了门槛,中国未来将吸引更多国际高端人才来华工作。&说着,他又滔滔不绝地讲起对未来的展望:&中国的经济从短期而言,就像所描绘的波浪线,波动性较大;但从长期来看,则是一条向上的直线,发展的方向是很明确的。我对中国的可持续经济发展充满期待,对上海的发展前景尤其看好。&不过,拿到&绿卡&后,荣彼得也有烦恼。日常生活中,荣彼得先后经历了用&绿卡&在银行无法提款、在宾馆登记被疑造假等一系列遭遇。&大部分时间,我还是不得不出示护照甚至工作证明来办理日常业务。我非常期待中国&绿卡&在未来能够被更广泛认可,相关配套服务能够跟上,否则持有绿卡的意义何在呢?&&诺扬&罗拿:文明巡访团里的&洋啄木鸟&罗拿最看重自己在文明巡访团的工作,他拍下城市中各种不文明现象的照片,如闯红灯的行人、霸占人行道的车辆等尽管腰部劳损且行走不便,但当听闻记者要采访关于中国&绿卡&的话题时,他还是准时赴约,并用标准的普通话详尽讲述了自己拿到&绿卡&的&酸甜苦辣&。曾为中土领导人当翻译今年58岁的诺扬&罗拿,从小就对汉学十分感兴趣。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土建交后第二位公派到中国的留学生,罗拿来到中国学习中文和历史。1996年,来到上海,筹建土耳其驻沪总领事馆。现在,他是土耳其第二大银行、土耳其担保银行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掐指一算,我在中国已经生活32个年头了,我有着浓浓的上海情结。&罗拿说。因为流利的中文以及曾经的外交官背景,罗拿多次为中土两国领导人当翻译。但这些经历,他平时很少向人们讲起,只留有一些珍贵的照片在手机相册中。罗拿说,他自己更看重的&使命&是在文明巡访团的工作。文明巡访团里的外国人,人称&洋啄木鸟&。罗拿的手机相册里满是他拍下的城市角落中各种不文明现象的照片,如闯红灯的行人、霸占人行道的车辆和小商贩、不合规的交通指示牌等细节。工作日,罗拿是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银行家;下班后,他便常常在社区里&明察暗访&,纠正各种不文明现象,或者去养老院做志愿者。&我喜欢中国,这里是我第二个家,为自己家做点事我很乐意。我感到自己身上有一份责任,就是让中国变得更好。&罗拿充满激情地说,&事实上,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的公民都有责任让中国变得更发达、更文明、更干净、更和谐。&中国绿卡还需提高普及率由于常年细致无私的奉献,罗拿于2012年从上海市长韩正手中领取了&上海市荣誉市民&证书。鉴于&荣誉市民&称号是上海对外表彰的最高奖项,罗拿顺理成章地在2013年获得了中国&绿卡&。起初,罗拿喜出望外,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那么幸运。但后来,他逐渐发现,这张中国&绿卡&的&含金量&未必像他预期中的那么高。和荣彼得一样,&有一次,我拿出中国&绿卡&,去银行办理提款业务,却遭到对方一口回绝;还有一次,我用&绿卡&登记入驻酒店,前台依然坚持要求我必须提供护照。&罗拿诉苦道,&没想到中国&绿卡&还不如护照管用。&罗拿为此专门翻看查阅了有关《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他发现其中清晰定义了外籍在华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显然,上级制度制定与下级执行环节有所脱节,中国&绿卡&尤其在服务业中的认知度偏低,导致&形同虚设&的尴尬。&罗拿认真地说。他表示,中国只有让&绿卡&的社会认知度和普及率更高,才能有利于大规模吸引国际人才,而中国的发展必须这么做,&因为中国梦不仅是中国的梦和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更多境外媒体报道,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
凡本网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国新网备2012001 京公网安备
- 参考消息报社 版权所有 -(酵母菌大王??)
(小毛驴滴滴答答)
(你骂我呀)
(八组第一弄潮儿)
第三方登录:正经君:一年暴增163% 哪些外国人拿到了中国“绿卡”?
我们正经~着~呢~!
关键字: 中国绿卡申请条件中国绿卡好拿吗中国绿卡年内启动中国绿卡有多难拿世界最难拿绿卡谁拿到中国绿卡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正经君】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对移民,特别是来自7个伊斯兰国家民众入境实行严格限制之际,中国公安部公布了去年给予外国人永久居留权的数据:,增长163%。
不过,与“大名鼎鼎”的美国“绿卡”相比,中国“绿卡”其实一直很“低调”。从2004年至2013年只发出了七千余张,平均每年不到1000人,而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有大约70万。
美国一年就能发出100万左右的“绿卡”,是现在持有中国“绿卡”外国人总数的200倍。虽然这种简单的对比意义并不大,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门槛之高、审批周期之长,以及实际应用中较低的认可程度,造成了中国“绿卡”不“绿”的尴尬境地,“史上最难”的称号也随之而来。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华投资、工作、生活,中国永久居留情况也不知不觉改变了。
2010——2016部分年间中国给予外国人永久居留权数据。
从无到有 中国逐步放宽“绿卡”门槛
中国“绿卡”是“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俗称,是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的合法身份证件。持中国“绿卡”的外国人,在中国居留期限将不受限制,可凭护照和“绿卡”出入中国国境,不需再行办理签证。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在投资、购房和入学等方面享有与中国公民类似的权利。
1964年4月,国务院发布《外国人入境、出境、过境、居留、旅行管理条例》,解决了外国人在中国定居的身份问题。侨民们领到了居留证,这个蓝色塑料皮的证件被戏称为“外国人户口本”。虽然制作精美,但是这个“户口本”并不意味着拥有相同的国民待遇。对于侨民,基层公安部门都会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监管,对居留证进行不定期检查。
中国移民政策的分水岭在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把外国人在华居留分为“短期居留”、“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三类。旅游、探亲和商务考察均属短期,1至5年以留学、工作和投资等为居留目的的算长期。新的签证类别中还有一种“定居签证”,持该签证的外国人有权在中国永久居住。
1986年,中国第一个外籍厂长、原湖北武汉柴油机厂厂长、德国专家格里西先生成为中国第一位被授予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根据媒体引相关资料报道,1985年到2004年间,中国共授予3000多名外国人在华定居的权利,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只有90多人。
维尔纳·格里希(Verner Gerice ),德国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武汉市荣誉市民,德国总统“大十字勋章”获得者。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年后,中央政府于2004年出台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首次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实施永久居留证制度,中国“绿卡”制度终于有了实施细则。
2005年,“欧元之父”蒙代尔领北京绿卡。
近两年,中国才开始简化“绿卡”制度,使更多人能够拿到中国“绿卡”。2015年6月,根据《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公安部决定扩大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的外国人的工作单位范围。
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安部提交的《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开启了全面改革和创新。
北京出入境管理局一名警官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表示,“这些举措将吸引更多的外国高级人才,包括很多海外华人。中国是非移民国家,申办‘绿卡’需要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在试点推广后或将放宽中国‘绿卡’的申办门槛。”
2015年,李克强总理见证上海自贸区发放“中国绿卡”。
哪些“老外”可以拿到中国“绿卡”?
说了那么多,到底哪些外国人可以拿到中国的“绿卡”呢?
正经君根据公开报道整理,简单来说,有申请“绿卡”需求的主要是两类人:在中国有工作需要,亲属、配偶在中国的。工作层面不仅包括任职,还有投资、特殊贡献等。
根据要求,“无犯罪记录”的申请者可以通过四种途径:在中国直接投资200万元以上、连续3年投资稳定且纳税记录良好;在中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职务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连续任职满4年、4年内在中国居留累计不少于3年且纳税记录良好的;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以及国家特别需要的;亲属团聚。
前两条都是最近两年下调的门槛,但依然有很多普通外国人被挡在外。
原标题:正经君:一年暴增163% 哪些外国人拿到了中国“绿卡”?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张红日这三类外籍人士,终于可以获得中国“绿卡”了
这三类外籍人士,终于可以获得中国“绿卡”了
社会加油站
世界上最难拿的绿卡之一,中国“绿卡”终于解禁了来中国淘金、工作的老外,“落户难”再也不是问题!2016年底,公安部出台了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出入境政策的10条新措施其中第一条为“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外籍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标准及认定流程,获公安部批准后,如今正式落地。认定流程只需四步。第一步:由外籍人才所在单位向其所在片区管理局提交申请及申请材料;第二步:各片区管理局对材料进行初审,通过后报新区人社局审核;第三步:新区人社局审核通过后推荐报送至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预审,对市出入境预审通过的申请人出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推荐函》;第四步:拿到《推荐函》后,由本人或被委托人凭《推荐函》到市出入境管理局申请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设立的新政策瞄准了三类外籍人才。一类是知名奖项获得者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除了世界级、国家级、市级知名奖项获得者外,浦东新区“百人计划”入选者、浦东新区“500首席科学家”计划当选者等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也纳入该类标准。一类是外籍知名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才。除了外籍院士及首席科学家、知名教授,结合张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需求,此政策还涵盖了自贸区内的国家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外商投资研发中等科研机构的负责人。还有一类是企业创新创业外籍高层次人才。这类人才主要体现上海自贸区特色和需求,纳入了自贸区内鼓励发展的不同类型创新创业企业人才,特别是重点金融、航运、贸易机构、总部型企业和“四新”企业,及其他具有特殊专长和高超技能并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紧缺急需的外籍人才。持有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士可以享受“准公民待遇”。2012年颁布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中明确规定了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士享有的十七项权利及义务。包括出入中国无需办理签证等手续、优先办理人才工作居住证,在子女入学、参加社保、公积金、银行、保险等方面享受等同国民待遇,也要承担按照中国税收法律法规缴纳所得税的义务。这项自贸区新政策可以让浦东留住更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一位已经获得中国“绿卡”的高管说,有了“绿卡”出入中国不需要签证,方便了很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社会加油站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带你一起用敏锐的视角、细微的心思看中国
作者最新文章放开“中国绿卡”,外国人就更愿来中国?
前段时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了《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蓝皮书援引汇丰集团《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认为,中国仅次于瑞士、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但目前,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士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媒体据此呼吁,应该放开中国绿卡,建全人才移民制度,让外国人更容易来到中国。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那些想来中国的外国人,我们未必欢迎
报告不仅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三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还指出居在中国的外籍人员占中国人口的比例很低,仅为0.06%,远低于发达国家10.8%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甚至低于印度的0.4%,这让不少人觉得我国的外籍人口数量太低,应该尽快改变我国的移民政策,为更多的外籍人士来华铺平道路。
但实际上,这种简单的对比意义并不大。欧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而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历史悠久,欧盟内部国界也已比较模糊,人员往来自由,同时,欧洲国家劳动力短缺,也欢迎他国民众移民,因此外籍人士比例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印度的外籍人士比例高也有其独特的原因。联合国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居住在中国的外籍人士有84万多人,而印度有近534万人,乍一看,差距确实很大。但如果仔细查看其移民构成,就会发现,印度的移民主要来自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分别为323万人、113万人和55万人,这3国占到印度外来移民的92%,其他国家的人数总和仅为43万人。上述三国和印度历史上同为英国殖民地或势力范围,历史和宗教的纽带让这些国家获得印度的签证比较容易,而且这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如印度,这才造成了在印度居住的外籍人士数量较多的现象。而实际上,印度这几百万外籍人士,更多的都是低端劳动力。
与印度相比,获得中国工作签证的难度较大,中国“绿卡”更是有“世界上最难申请绿卡”的称号,因此目前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士较少也在情理之中。但一旦对移民政策进行大幅度开放,可以预见的是,会有大量低端的外国劳动者涌入中国。事实上,已经有大量非洲人涌入广州等地,但由于统计缺失和偷渡等原因并未包含在联合国报告中。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大量外来移民的突然涌入很可能造成大量社会问题,很多发达国家就深受其扰。即便从输入劳动力的角度来说,由于语言和工作技能的不足,中国的制造业雇主也并不怎么青睐这些外籍人员。
图中黄色圆圈代表印度移民来源国 数据来源:2013年联合国移民数据
中国对外国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却不一定有想象的那么强
不同报告对中国吸引力的判断大相径庭
汇丰集团发布的《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是在2014年四五月间完成的,共计采访了9288人。在这份调查报告中,中国仅次于瑞士、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在一国对移民的吸引力上,该报告选取了三个指标,分别为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和在国外养育孩子的状况。在3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在这三项上的排名分别为第1位、第26位和第12位。经济状况由家庭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对当地经济的满意程度构成,中国在这一指标上的得分为0.7,大幅领先其他国家,因此综合排名较高,跃居第三位,而在这份报告中美国的吸引力仅为第18位。
但不同的研究报告对中国吸引力的判断并不相同。2013年,由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全球人才指数:2015展望》则显示,中国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依然缺乏竞争力,该报告预计,到2015年中国人才指数在60个国家中排名第31位,而美国在2011年和2015年的全球人才指数排名中均居首位。美国之所以领先是因为美国拥有众多的优秀大学,高度专业化的团队,多元包容、鼓励创新的环境,灵活实用的劳动法规等。
现有外籍人士的“满意程度”不能代表“吸引力”
这两个报告,哪一个更为可信呢?我们认为,汇丰集团报告指向的实际上是在华外籍人士目前的“满意程度”,并不能简单转换为中国的“吸引力”。理由也很明确,汇丰集团的在华外籍人士调查样本中,年薪超过30万美元的接近1/4,这说明在华外籍人士多数是高端职位的人才,这部分人目前的经济回报较佳,孩子也能读得起较好的国际学校,对中国的评价自然较好。但这样高薪的职位是有限的,如果进一步开放后来华外籍人员只能去做较低级的职位,那评价还会不会像目前这么高就难说了。而且,“经济状况”指标相比起“生活状况”指标,要更不稳定――理由也很简单,经济可能一年好一年差,但与环境污染、交通状况等有关的生存质量,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发生改变的。
相比之下,《全球人才指数:2015展望》的评估方法在不同国家间更具有一致性,中国对人才吸引力仍然有限的结论,要更为可信一些。
外国人才不愿意来中国的几大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对外国人才的吸引力依旧有限呢?
外国人才适应中国的工作并不容易
随着外国来华务工人员的增加,外国年轻人想在中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越来越难。有外媒报道,在中国一家为境外人士提供有关就业和生活方式资讯的网站上,65%的就业职位是英语教学岗位,这意味着外国年轻人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非常困难。而其他的职位主要是有关信息技术、销售和采购管理,对于这些比较专业的职位,比较流利的普通话已经不再是额外的加分点,而变成了先决条件。2013年,香港翰德招聘公司商业和工业部门负责人阿鲁娜?阿利姆昌达尼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香港是进入中国大陆的跳板,这里需要普通话或粤语能力的工作比例已经攀升到了80%以上。
此外,随着中国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大量具有海外学习经验,掌握多国语言且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这些人成为外国大学毕业生在中国找工作的竞争对手,也让招聘单位对外国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专业工作还要求国外求职者有在中国的工作经验,这些都让外国年轻人在中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012年10月末,在北京举行的外籍人才招聘会吸引了1200名求职者,参会的60家企业大多数想招英语老师
外国人现在来中国,高薪的期待也可能落空
据2014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与合作公司联合发布的《外籍人才来华就业意愿调查报告》显示,在就业考量方面,在囊括了薪酬、行业发展、经济态势、就业地等12个来华因素中,调查者选择薪酬收入这一因素高于其他因素2倍以上,达34.16%。而在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中,薪酬收入也以68.73%的绝对优势高居榜首。
但外国人现在来到中国,高薪的期待可能落空。这一方面是因为上文中提到的专业对口的工作难找,只好教英语。而教英语很难获得高薪,2012年曾有外媒报道,23岁的马克斯?肖勒在美国佛蒙特大学学的是环境工程专业,但由于在中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在一家幼儿园教英语,工资是每月1万元人民币(约1600美元),他不得不把大部分工资都寄回家支付学生贷款。
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的竞争者――中国留学生大量回国,并且工资也不高。2014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了《留学人员回国报告》,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归国人员平均月薪不足1万元。
在当下的中国,仅仅凭借外国人的身份已经很难获得高薪,而高薪的预期难以实现,可能会让不少想来中国发展的外国人驻足观望。
生活环境较差也让外国人不愿意来中国
2012年,一位长期居住在中国、娶了中国太太,有两个孩子,并在中国有自己成功生意的英国人马克?基托在英文媒体《展望》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国人――为什么我要离开我热爱的中国?》的文章,并在网络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他的理由主要在于难以“融入中国”,这一结论同样也存在于对中国吸引力持乐观态度的汇丰集团的报告中。这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和西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和制度差异。
除此之外,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削减中国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以雾霾为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媒体报道中,因为雾霾决意离开中国的外国人并不鲜见。在中国有工作的外国人都要离开,还没来中国的人自然更会三思而行。2014年,时任诺基亚手机研发高级副总裁德克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因为雾霾严重,他决定任期结束后离开北京。而他在招聘高级研发专家时,17个应聘者全部拒绝来北京,15人的理由是空气污染。
雾霾天气下,外国人开始离开中国
相比吸引外国人,减少本国人才流失可能更为重要
2013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5.35万人,是同期出国留学人数的85.41%,这似乎可以证明,我国人才流失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依然居世界首位,如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而这些人才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来说非常重要。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认为,人才流失反映出中国科研硬件和软件的不足。在硬件上,一方面是科研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一方面是设备运行低效。例如,在国外,即使在研究生阶段,中国留学生也可以使用价格高昂的先进仪器做实验,而回国之后,他们却发现好仪器都在少数人手中,一年也用不了几次。这是很多理工科留学人员不愿意回国的重要原因。
在软件方面,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方面依旧不健全,很多科研人员都把精力放在拿课题上,而不重视课题最后的结果,产生许多无用的、应付的科研成果,导致大量科研经费的浪费,学术腐败事件还时有发生。
王辉耀还认为,许多留学人员回国后都存在于体制外,不仅缺乏参政议政的渠道,无法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没有职称,在申请科研项目上也会遇到阻碍,造成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的差异,也是不少留学生不愿归国的原因。
一个连本国留学生都吸引不了的科研环境,自然也无法吸引国外的研究者。2012年12月,《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曾发表过一份涉及生物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材料学四个领域,囊括16个国家1.7万位研究者的迁移情况的调查报告,在调查中,面对“你觉得2020年哪个国家会在你所在的研究领域领导世界”这个问题,生物学与物理学的受访者超过60%将中国列为选项之一。不过,仅有8%的人表示他们打算移居中国――他们更愿意去美国、欧洲、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
中国科研腐败惊人
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外国人才都根本不想来中国,放宽签证或绿卡门槛又有多大作用?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公平公正的制度,自己的人才都会保不住,而不要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了。
今年上半年,到中国公干和旅游的外国人只有不到1300万
这两年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人减少
历史图片经常由于时间久远、来源不明等原因被错误解读。
“中国人的智商是不是全球最高?”,其实是一个不会有答案的伪问题。
联系电话: Email: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问编辑#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人申请绿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