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药物baltik是什么意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松原市中医院康复科学习资料
临床常见解毒药品
亚甲蓝&品名亚甲蓝; 美蓝; 氯化四甲基硫堇; M Methylenumcoeruleum适应证为氧化还原剂。小剂量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用于治疗急性苯的硝基、氨基化合物中毒及肠原性青紫病(亚硝酸盐中毒)。用法和剂量1~2mg/kg(1%, 5~10ml),加入25% 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注。必要时1~2h后可重复一次。每次不超过0.2g,每日不超过0.6g。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尿呈蓝色。高浓度时刺激尿路。大剂量静注可引起头痛、头晕、腹痛、心前区痛、大汗、意识障碍等,并可加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注意事项用药时要给予适量的液体,以免其刺激尿路。大剂量时可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故曾用于治疗急性氰化物中毒,但小剂量时反使体内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而加重氰化物中毒。因不易掌握用量,故以不使用为宜。曾用于治疗急性硫化氢中毒,现已不用。&乙酰胺品名乙酰胺; 解氟灵; Acetamidum适应症为氟乙酰胺(有机氟农药)、氟乙酸钠(杀鼠剂)、甘氟(鼠甘伏)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对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具有延长潜伏期、减轻症状和预防发病的作用。需早期用药。用法和剂量肌肉注射2.5~5.0g/次,2~4次/d。重症者可给5~10g/次。一般应用5~7天。为减轻局部疼痛可加用普鲁卡因2% 2ml。副作用剂量过大可引起血尿。注意事项如因用药而发生血尿,可停药,视中毒病情,可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血尿。&&氰化物解毒剂(I)--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急性氰化物中毒的病情发展迅速,故急性中毒的抢救应分秒必争,强调就地应用解毒剂。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治疗:解毒机制: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如亚硝酸盐可使血红蛋白迅速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后者三价铁离子能与体内游离的或已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氰基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而使酶免受抑制。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数分钟又可解离出氰离子,故需迅速给予供硫剂如硫代硫酸钠,使氰离子转变为低毒硫氰酸盐而排出体外。使用方法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0.2~0.4ml)包在清洁的布内压碎,给予吸入15~30秒钟,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不超过3支。小儿每次剂量为1支。本药用后在体内只形成少量变性血红蛋白,故仅作为应急措施。3% 亚硝酸钠10~15ml静注,每分钟注入2~3ml。小儿给予6~10mg/kg。以上两药均能降低血压,有循环障碍者慎用。用同一针头以同一速度注入25~50% 硫代硫酸钠20~50ml。小儿给予0.25~0.5g/kg。必要时一小时后重复半量或全量,以后酌情重复使用。轻度中毒者单用此药即可。&氰化物解毒剂(II)--抗氰急救针及85号抗氰预防片&&抗氰急救针:为4-二甲基苯酚(4-DMAP),每支含200mg(10% 2ml)。85号抗氰预防片:由4-DMAP 180mg及对-氨基苯丙酮(PAPP)90mg各1片组成。以上两药均为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4-DMAP的作用迅速而维持时间短,PAPP的作用缓慢而持久。口服85号抗氰预防片后约20分钟即显效,疗效维持5小时。使用方法:轻症者口服4-DMAP及PAPP各1片。重症者给10% 4-DMAP 2ml肌注后再给50% 硫代硫酸钠20ml静注。可酌情于1小时后重复半量。4-DMAP肌注后可出现明显紫绀及轻度溶血反应。禁忌同时应用亚硝酸盐类药物。有先天性G6PD缺陷者忌用以上两药。&氰化物解毒剂(III)--Co2EDTA及VitB12a&&乙二胺四乙酸二钴(依地酸钴,Co2EDTA)解毒机理:钴与氰离子的亲和力大于细胞色素氧化酶与氰离子的亲和力,Co2-EDTA与氰离子结合成稳定的氰高钴酸盐排出体外。使用方法:300~600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注,如症状持续,可再给300mg。本药的副作用较大,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喉水肿等。一般建议仅用于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治疗无效的昏迷患者。羟钴铵(VitB12a)VitB12a可与氰化物结合成氰钴胺(VitB12)从肾脏排出。对本药的疗效尚有争议,且其溶液较稀。如用量为50mg/kg,则50kg的成人需输入液体2500ml,故尚未推广应用。亚甲蓝(美蓝)不用作解毒剂。因低浓度美蓝可使体内变性血红蛋白转变为血红蛋白,增加氰离子释放而使病恶化;高浓度时为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抢救时剂量不易掌握。&巯基类解毒剂有哪几种?如何选择使用?&&目前常用的巯基类解毒剂有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二巯基丁二酸(DMSA)、二巯基丙醇(BAL)和青霉胺等。其中以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和二巯基丁二酸在临床上最常用,对急、慢性砷、汞中毒均有明显的疗效,后二者对铅、锑中毒亦有良效,二巯基丁二酸因可口服,使用十分方便。二巯基丙醇为急性砷、汞中毒较好的解毒剂,但因毒性较大、副作用较多,已逐渐被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和二巯基丁二酸所代替。青霉胺主要用于治疗铅、汞中毒,但疗效不及依地酸钙和二巯基丙磺酸钠,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口服,目前主要用于肝豆状核变性的驱铜治疗。巯乙胺主要用于急性四乙基铅中毒,但疗效不肯定。 二巯基丙醇(BAL)品名二巯基丙醇*; D BAL*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用作路易氏毒气的抗毒剂。为无色透明、具有硫醇类典型气味的粘性油状液体。溶于水(7g/dl),也溶于植物油、醇和其他有机溶剂。因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所以药物制备上采用油剂。药理作用BAL与组织中的巯基相竞争,形成二巯基丙醇金属络合物,组成二分子二巯基丙醇与一分子金属原子的比例。1:1的复合物不溶于水;2:1的复合物溶于水,而且更稳定。在体内这种复合物可以离解,二巯基丙醇可被氧化,故用药剂量要适当,保持血浆中的浓度,以利于2:1复合物的继续形成和迅速排出。然而,由于具有明显的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所以过度的血浆浓度必须避免,血奖浓度可用重复给药来维持。BAL油剂,肌肉注射,在30至60分钟内达到高峰浓度,半寿期较短,它的代谢、降解和排出在4小时内基本完成。BAL在体内通过竞争性络合有害金属,促使毒物排出和酶活性恢复,拮抗那些能与重要的细胞巯基形成巯基化合物的金属,如砷和汞等的生物学作用。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砷中毒,也用于治疗无机汞、锑和铋等中毒。剂量与用法常用制剂为10% 油剂,宜作深部肌肉注射。剂量每次2.5~3mg/公斤体重,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4小时。通常用法,最初1~2日,每4小时一次;第3~6日,每6小时一次;以后每12小时或24小时一次,共用10天。严重急性砷、汞中毒时,剂量可增加至每次5mg/公斤体重;中毒较轻者,剂和疗程可酌减。临床评价对急性砷、无机汞中毒疗效显著,用药愈早愈及时,效果愈好。忌用于铁中毒,因BAL-5铁形成的络合物加重毒性反应。也不宜于有机汞中毒的治疗。副作用可产生多种副作用。肌注,每公斤体重5mg,副作用发生率大约为50%。最常有的反应是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其他副作用按其发生频数排列于下:①恶心,呕吐;②头痛;③唇、口、咽喉部烧灼感、紧束感;④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涎;⑤双手刺痛;⑥阴茎烧灼感;⑦前额、手或其他区域出汗;⑧腹痛;⑨注射部位发生无菌性脓肿。在儿童,药物的副反应如同成人,但大约有30% 的儿童可有发热,停药后可消失。还可有多形核粒细胞暂时性下降。在儿童用药剂量过量时尚可引起高血压、抽搐、昏迷。由于本品毒性和副作用较大,现已甚少使用,已为副作用较小和疗效较好的二巯基丙磺酸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所代替。& 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品名二巯基丙磺酸钠; Sodium dimer DMPS; Unithiol药理作用本药药理作用和二巯基丙醇相似。但其解毒作用较强,毒性较小(约为二巯基丙醇的1/2),在水中易溶解,且稳定,可供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注射后血中浓度在30分钟内达到峰值,并且迅速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中,但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细胞外液,5~6小时后血中仅有微量,24小时可完全消失,主要经肾排出。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汞中毒,砷中毒;对铬、铋、铅、铜、锑等中毒也有一定的疗效。但砷化氢中毒不用。剂量和用法临床用5% 二巯基丙磺酸钠溶液作肌肉注射。急性汞、砷中毒,最初1~2日,可用5mg/公斤体重,每8~12小时一次;以后每日1~2次,7日为一疗程。慢性中毒时,5% 二巯基丙磺酸钠5ml,每日肌肉注射1次,用药3日,停药4天为一疗程,根据尿中毒物排泄情况以决定疗程,一般用2~4个疗程。临床评价二巯基丙磺酸钠优于二巯基丙醇,其肌注后吸收快,解毒作用较强、较快,毒副反应较小。对砷、汞中毒治疗效果显著。对铬、铋、铅、酒石酸锑钾等中毒也有疗效。副作用一般不明显,部分病例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乏力、心动过速等,常在10~15分钟内消失。个别病例可有过敏反应如皮疹、寒颤、发热,面部灼热感及眼结膜充血等。严重过敏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 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品名二巯基丁二酸钠; Sodium Na-DMS药理作用药理作用和二巯基丙醇相似。进入体内后,从血液中消失甚快,可迅速从肾脏排出,无蓄积作用。静脉注射后半小时,尿中排出达40% ,4小时排出约80% 。适应证用于汞、铅、砷、锑等中毒。剂量和用法本品为粉针剂,每支0.5g、1.0g。应用时以生理盐水配成5~10% 的溶液,静脉缓慢注射。急性中毒,每日可给药1~2次,每次1g,可用3~5天。慢性中毒,每日静脉注射1g,连用3天,停药4天为一疗程,一般可用2~4个疗程。本品水溶液不稳定,久置后毒性增大,故应临用前新鲜配制。临床评价二巯基丁二酸钠对酒石酸锑钾的解毒作用较BAL强10倍,较二巯基丙磺酸钠强1倍。治疗铅中毒的效果接近依地酸二钠钙;治疗汞中毒的效果略逊于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病,也有明显的排铜和改善症状的作用。副作用本药毒性较小,副作用少。部分患者静脉注射可发生暂时性的口内臭味、头昏、恶心等;用药时间过长,可发生无力、关节酸痛、食欲减退等。个别病例可发生皮疹、剥脱性皮炎或药物热。&二巯基丁二酸(DMSA)&品名二巯基丁二酸; Dim DMSA药理作用二巯基丁二酸的药理作用与二巯基丁二酸钠相同。本药经胃肠道容易吸收,口服后对多种金属有明显的促排作用。适应证与二巯基丁二酸钠相同。剂量和用法常用剂量为每日20~30mg/公斤体重,一般每日剂量1.5克,分三次给药,疗程同二巯基丁二酸钠。临床评价治疗作用与二巯基丁二酸钠相同,但可口服,使用方便。副作用据临床观察,副作用较少。部分病例可有腹胀、食欲减退、恶心、无力,停药后即可消失。少数病例出现药物性皮疹,但都较轻微,经抗组织胺药物治疗和停药后,很快恢复。&聚巯基树脂&品名聚巯基树脂; P chelating microspheres药理作用本药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离子交换树脂,含有-CH2SH-基因,附着在大孔的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上。此物在肠内不被吸收,能与经胆汁排出的烷基汞结合而随粪便排出,从而阻断了肝肠循环及吸收,促进烷基汞从粪便中的排出量,使体内含汞量逐步下降。适应证烷基汞中毒。剂量和用法儿童每公斤体重40~160mg,每日1次;成人每日剂量可达8克,一次顿服。在血汞达到基本无害的水平之前,连续给予口服。聚巯基树脂用与血液相容的多孔性琼脂糖包膜后,可用于血液灌流,适用于严重甲基汞中毒病例的抢救。临床评价对甲基汞中毒的治疗有效。口服聚巯基树脂不引起汞在体内的重新分布,毒性作用或副作用较其他巯基络合剂小。采用聚巯基树脂血液灌流,对抢救急性甲基汞中毒重症病例有临床意义。参考文献任引津,主编.职业病学进展.第一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β-巯乙胺&品名β-巯乙胺; 半胱胺; Beta- Cysteamine药理作用具有络合作用,可解除金属对细胞中酶系统的抑制作用,所以能对抗金属铊、四乙基铅等毒作用;本品还具有抗氧化性质,故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放射性损伤。适应证急性四乙基铅中毒,铊中毒;预防和治疗放射性损伤。剂量和用法治疗金属中毒,如四乙基铅中毒,每日静脉注射200~400mg,或加入10% 葡萄糖溶液250~500ml静脉滴注。视病情决定疗程长短。慢性中毒者,0.2g/次,每日一次,肌肉注射,10~20日为一疗程。预防放射损伤,首次照射前10~30分钟,静脉注射100~200mg,以后每隔5~7天重复注射一次,在一放射治疗疗程中给药4~7次;或在放射治疗前30~60分钟,口服0.2~0.3g。临床评价用于治疗急性四乙基铅中毒,但疗效不肯定。有一定的抗放射作用。副作用一般无明显副作用,偶于注射期间出现呼吸抑制。注射时应取卧位,速度宜缓慢,边注射边观察。注意事项肝、肾功能损害者不宜使用。注射溶液忌与金属接触,注射时必须用玻璃注射器和不锈钢针头。& 青霉胺品名青霉胺; 二甲基半胱氨酸; P β,β'-Dimethylcysteine药理作用为一含巯基的氨基酸,与金属配位结合形成络合物,并从尿中排出。青霉胺是铜、汞、锌、铅的有效络合剂。青霉胺易经胃肠道吸收,并经肾迅速排出。青霉胺在体内能抵御半胱氨酸脱巯基酶的影响,所以在体内相对稳定;N-乙酰青霉胺能抵御代射性降解,作用更持久。适应证铜、汞、铅、锌、镉、镍、钴、铋、金等中毒,肝豆状核变性病,免疫性疾病。剂量和用法治疗铅、汞中毒,口服,1g/日,分3~4次,5~7天为一疗程,停药2~3天,开始下个疗程。一般可用1~3个疗程。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病,口服,1~1.5g/日,分3次;小儿,每日20~25mg/kg,分3次,症状改善后可间歇服药。治疗免疫性疾病,成人用量1.5~1.8g/日,分3~4次服,症状改善后可间歇服药。临床评价青霉胺主要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病,有明显排铜作用。虽有排铅和排汞作用,但驱铅作用不及依地酸钙,排汞作用不及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副作用右旋青霉胺(D-Penicillamine)相对无毒,而左旋、混旋青霉胺(L-P D,L-Penicillamine)有某些毒性。青霉胺有对抗吡哆醛的作用,L-和D,L-青霉胺的作用较强,能抑制依赖吡哆醛的一些酶,如转氨酶、去巯基酶等。但D-青霉胺的作用不著,正乙酰消旋青霉胺(n-Acetyl-DL-penicillamine)则无此作用。少数患者在治疗早期可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如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青霉素过敏患者对青霉胺也有交叉反应,所以在使用本药前应作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者忌用。部分病人服用青霉胺后可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也有对盐和甜味的丧失。长期服用可发生肾毒性,引起肾病综合征。个别病人发生视神经炎,使用吡哆辛后有良好的效果。严重的胱氨酸尿症或性患者,在妊娠期间服用D-青霉胺,她们的新生儿出现了全身性结缔组织的缺陷,表现为皮肤松弛,关节过度屈曲、静脉脆弱和曲张、伤口愈合不良,出生后不久就死亡。但患有威尔逊氏病的年轻妇女,在妊娠期间服用青霉胺未出现对胎儿的不良影响。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孕妇忌用本药。& 巯丙甘品名巯丙甘; α-巯基丙酰甘氨酸; α-mercaptopropionyl glycine药理作用类似BAL。适应证汞中毒。剂量和用法口服,150mg/次,3次/日,10日为一疗程。针剂为100~200mg,静脉或肌肉注射,一日1~2次,连续3日为一疗程。临床评价对有机汞中毒排汞有一定的疗效;但排汞效果,不论口服或注射均不及二巯基丙磺酸钠。副作用一般无明显副作用,口服者偶有胃肠道不适应。&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品名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Sodium di Dithiocarb适应证在急性羰基镍中毒后,立即给予本品,可促进体内镍的排出。临床应用于急性羰基镍中毒的治疗。及时用本药,可使早期症状减轻,尿镍排出量增加,迟发中毒症状也可减轻或不出现,疗效良好。用法:口服,每次0.5g,每日3~4次,并同时服用等量碳酸氢钠。根据病情及尿镍含量,决定用药时间,一般可连续用3~7天。也可采用雾化吸入。用药期间应禁酒。副作用:不明显。少数病例有恶心、呕吐等轻度胃肠道症状。其肠溶片,可减少对胃的剌激。&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 Ca-EDTA)品名依地酸二钠钙; 依地酸钠钙;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 CaNa2-EDTA; Ca-EDTA药理作用它能与多种二价、三价金属螯合,形成稳定的可性金属络合物,经肾脏随尿排出。本品由胃肠道吸收少,由静脉或肌肉给药,主分布于细胞外液,在一小时内由尿中排出50% ,24小时内可排出90% 以上。用药后,细胞外液内的铅排出迅速,细胞内铅排出缓慢。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无机铅中毒,对铜、锌、铁、锰、镉、钒、钴及某些放射性元素如钍、铀、镭、钚等亦有一定的促排作用。用法每日0.5~1克溶于25% 葡萄糖液20~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或溶于5~10% 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3天为一疗程,间歇4天后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用2~4疗程。肌肉注射,每次0.25~0.5g,每天一次,加2% 普鲁卡因2ml(先做普鲁卡因皮试)。小儿,静滴,每次12.5~25mg/kg,每日二次,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g,疗程同上。副作用:部分病人用药后有短暂的头晕、乏力、恶心、关节酸痛等,偶见在注射4~8小时出现发冷、发热、呕吐、头痛、肌肉痛及类组织胺反应。注意事项长期用本品可引起微量无素减少,特别是缺锌,因此,连续用药一般不超过4个疗程。大剂量可损害肾脏,有肾脏病史者慎用。&羟乙基乙烯二胺三乙酸(HEDTA)品名羟乙基乙烯二胺三乙酸; N-Hydroxyethyl-ethylene-di HEDTA; Versarol药理作用其作用机理与依地酸钙相同,可促进体内铜、铁的排出。本品在胃肠道吸收率高。适应证临床上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病和血色素沉着病,也可用于治疗误服大量铁剂所引起的中毒。用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1克,日用量不宜超过3克。副作用与依地酸钙相似。剂量过大时,可出现极度倦乏、恶心、呕吐、头晕及头痛等症状。&促排灵(DTPA)品名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促排灵; Diethylenetriam DTPA药理作用其化学结构、吸收、代谢和治疗作用等均与依地酸钙相似,但和一些金属络合的稳定常数比依地酸钙大。口服吸收差,注射后迅速经肾脏排出,2小时内排出40% ,24小时内排出90% 左右。适应证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铅中毒,对铁、钴、铬、锌、锰等金属以及放射性元素钚、镧、铈、钍、钪、锶、镅、锎等亦有促排作用。其排铅效果较依地酸钙好,治疗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排铁作用和临床疗效亦较满意。用法用药原则与依地酸钙同。每日0.5~1g,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3日,间歇4日为一疗程。亦可肌肉注射,每日0.25~0.5g,溶于生理盐水2ml,3日为一疗程。一般用2~4疗程。副作用少数病例可有皮炎、头晕、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大剂量时可产生肾脏损害。&去铁敏品名去铁敏; Deferoxamine药理作用是一种排铁络合剂。它在体内与Fe3+相遇时,即与之络合成无毒的络合物,由尿迅速排出。它能络合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中的铁离子,但不能与血红蛋白或细胞色素C中的铁离子络合。本药口服后由胃肠道吸收很少,口服吸收率约15% ,但能阻断铁从胃肠道吸收。肌肉或静脉注射后,尿铁排泄量明显增加。对其他金属的络合作用很弱。适应证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误服过量铁剂的急性中毒。用法对于口服中毒者一般可立刻口服或灌胃5~10g(溶于注射用水),以限制铁从胃肠道吸收。同时肌肉或静脉注射0.5~1g,以后视病情每4~12小时注射0.5g,一般用2日。小儿剂量,每次20mg/kg,肌肉注射,每4小时1次。如病人呈休克状态,除抗休克治疗外,可静脉滴注去铁敏。成人剂量为1g置于5~10% 葡萄糖液中,持续3天。儿童可用40mg/mg,缓慢静脉滴注,4小时内滴完;6小时后可重复;以后可用20mg/kg,每1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副作用长期使用后,可有腹泻、视物模糊、腹部不适、腿部肌束颤动等。注意事项重度铁过多病人用去铁敏治疗时,在每天服用维生素C后可出现心脏毒性。去铁敏与维生素C联合治疗应慎重。肌注可引起局部疼痛。溶液需用前配制。溶液混浊则不可用。严重肾脏疾患者忌用。妊娠3月内不宜用。 双复磷品名双复磷; 二氯双(4-甲肟基-吡啶-1-甲基)醚; 4,4'-吡啶甲醛肟-N,N'-二氯化甲醚; O T DMO4药理作用同解磷定,能通过血脑屏障,复活胆碱酯酶作用强,且有阿托品样作用,对有机磷中毒引起的烟碱样、毒蕈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皆有效。适应证临床上主要用于有机磷军用毒剂(索曼、塔崩、沙林)中毒。用法本品水溶性高,溶液稳定。轻度中毒者可肌注0.125~0.25g,必要时2~3小时重复一次;中度中毒者首剂肌注或缓慢静注0.5g,2~3小时后再重复0.25g,必要时可重复2~3次;重度中毒者,宜静脉注射0.5~0.75g,1~2小时后再静脉注射0.5g,以后酌情使用。副作用较明显。可有口干、面色潮红、发热、恶心、呕吐、口周及四肢发麻;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心律失常。个别报道尚可引起中毒性肝病。由于本品不良反应较多,疗效并不优于氯磷定,临床上已很少使用。&解磷定&品名解磷定; 派姆; 醛肟吡胺; 解磷毒; 磷敌; 碘磷定; 吡啶-2-甲醛肟碘甲烷;Pyridine-2-aldoximemethyliodide(PAM); P P 2-Formaldoxime-pyridinemethyliodide(2-PAM-I)常用制剂规格粉针剂:每支0.4g;针剂:每支0.4g/10ml,0.5g/20ml。药理学简介本品主要籍其肟基部分夺取已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相结合的磷酰基,使胆碱酯酶重新恢复其活性。同时也能直接与体内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类结合,使之成为无毒的化合物排出体外。此外,复能剂还能与胆碱酯酶直接结合,从而减少有机磷酸酯与酶结合,使酶免遭毒害。对内吸磷(1605)、对硫磷(1059)、甲拌磷(3911)、硫特普(苏化203)、乙硫磷、对硫磷、伊皮恩等解毒疗效较好;对马拉硫磷、敌百虫、敌敌畏等解毒疗效稍差;对乐果、八甲磷、二嗪农(地亚农)、甲氟磷、丙胺氟磷、磷君等则无甚解毒疗效。解磷定恢复酶活性作用,在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点表现最为明显,能迅速恢复骨骼肌对运动神经的正常反应性,制止肌束震颤。但仅对形成不久的磷酰化胆碱酯起复能作用,如磷酰化胆碱酯酶已“老化”,酶活性即难以恢复,故应用此类药物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时,早期用药效果较好,后期则无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反应的缓解效果也不明显,一般认为因解磷定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之故。但动物实验表明,解磷定能部分透入脑组织,对解除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是否有效,尚未取得一致意见。轻度有机磷中毒,可应用本品或单独应用阿托品控制症状;对于中度、重度中毒,因本品不能直接对抗体内已蓄积的乙酰胆碱的作用,必须合并应用阿托品,才能对毒蕈碱样中毒表现,防止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引起的呼吸中枢作用取得协同疗效。联合使用时,阿托品的毒作用较易出现,因此,剂量要比单独使用阿托品时为少,以避免毒性反应。解磷定静脉给药后,血中很快达到有效浓度,由肾很快排出,无蓄积中毒现象。由于本品使用时容易分解,在注射较大剂量时,有口苦、咽痛、恶心等碘中毒副作用,用量过大时可引起抽搐或呼吸中枢抑制,故目前已逐步为氯磷定所代替。临床报道,一次快速静注2.0g即可中毒。实验动物LD50约为159~242mg/kg。用法和剂量静注或静滴。用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注。轻度中毒:0.4~0.5g/次,必要时2小时后重复一次。小儿:每次15mg/kg。中度中毒:首次0.8~1.0g,以后每2小时0.4~0.5g。小儿:每次20~30mg/kg。一般用药不超过3天。重度中毒:首次1.0~1.2g,以后每小时0.4~0.5g,待症状好转,酌情减量至停药。24小时总量不超过16.0g。小儿:每次30mg/kg。副作用一次静注大量或过速,可发生眩晕、视力模糊、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严重者可发生全身阵挛性抽搐,甚至呼吸抑制。由于含碘,有时会引起咽痛及腮腺肿大。注意事项严禁与碱性药物配伍,因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且易水解为有剧毒的氰化物。注射液的pH以调到3.5~4.5为宜。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不易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本药半衰期短于1小时,故必须反复足量给药,但过量也能抑制胆碱酯酶。粉针剂不易溶解,配制时可加温(40~50℃)和振摇。如果注射液中有结晶析出,可加温溶解后应用。应避光储存。解磷定对“老化酶”无效,必须早期给药。溶液变色不可供药用。西维因(氨基甲酸酯类)中毒禁用肟类药物,因肟类化合物复能剂妨碍氨基甲酰化胆碱酯酶复能。参考文献[1]吴学霖,编.农药中毒(临床与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7.[2]《医用药理学》编写组,编.医用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张家铨,等编.常用药物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任引津,等主编.职业病临床实践(化学中毒部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陈新谦,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李学涧,等主编.内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双解磷品名双解磷; 1,1-三甲撑双(4-吡啶甲醛肟)二溴季胺盐; 1,1-Trimethylenebis[4-formylpyridiniumdibromide] TMB-4常用制剂规格6ml:0.3g(静注),3ml:0.3g(肌注)。药理学简介与解磷定相似,为胆碱酯酶复能剂,用于烷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对有机磷毒剂如沙林、塔崩复酶效果良好。与解磷定比较,具有下列特点:①复酶作用比解磷定强3.5~6倍。②阿托品样作用及箭毒样作用比解磷定强。对毒蕈碱样症状的缓解方面,尤其在解除腹痛和减轻恶心、呕吐方面效果较佳。③水溶性高,可肌注,亦可静注,使用方便,更适于农村应用。④副作用较解磷定多主要有口周及面部麻木发胀感,咽部发热、口干,眼花,四肢发麻等,一般经2~6小时可自行消失,不需特别处理。⑤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对有机磷引起的中枢症状的缓解比解磷定更差。双解磷的毒性比解磷定约大1倍,但对磷酰化胆碱酯酶的复活作用显著优于同类解毒剂,5mg/kg剂量的双解磷对于2倍LD50剂量的对硫磷所抑制的家兔胆碱酯酶,1次注射后即可看到酶活性平均有54.1% 恢复到93% ,作用非常显著。实验还证明双解磷水溶液用NaOH调整pH至中性,对疗效无影响。双解磷对硫代磷酸酯化合物如对硫磷、内吸磷及甲拌磷的解毒效果最好,而对磷酰胺类化合物如乐果,磷酸酯类化合物如敌百虫、敌敌畏的解毒作用甚差。TMB-4疗效与PAM大致相仿,但作用持久。在血浆中的半衰期约为1小时,在体内迅速为肝脏分解及经肾脏排泄,但排泄较PAM为慢。个别病例有肝功异常,无严重副作用。实验动物的LD50大致为89~123mg/kg。用法和剂量静脉或肌肉注射。成人轻度中毒0.15g/次;中度中毒0.3~0.45g/次,以后每4小时0.15g;重度中毒0.45~0.75g/次,以后每小时0.3g。临床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应用时配成5% 溶液肌注,或用50% 葡萄糖20ml稀释后在5~10分钟内静注。轻、中度中毒可单用TMB-4,重度中毒和敌百虫、敌敌畏中毒,须合用足量的阿托品。副作用静脉注射可发生头胀、面颊潮红、口干、鼻区麻木、四肢无力沉重感、心率增速等反应,特别是在部分病例观察到有明显的肝脏毒性如肝功异常、黄疸等,临床已减少应用。注意事项临床使用应注意剂量的掌握,实验观察表明,5mg/kg治疗量对肝功无明显影响,而过大剂量(20~30mg/kg)、连续给药,观察到轻度肝脏可疑病征。避光保存。参考文献[1]吴学霖,编.农药中毒(临床与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9.[2]徐州医学院,编。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防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86.&氯磷定品名氯磷定又名氯解磷定; 氯化派姆; 吡啶-2-甲醛肟氯甲烷; Pralidoximechloride(2-PAM-Cl); P P 2-Hydroxyiminomethy-1-methyl pyridinium chloride常用制剂规格注射液:0.25g/2ml,0.5g/2ml。药理学简介同解磷定,但作用较强,化学性质稳定,水溶性大,毒性较解磷定低,肌肉、静脉注射皆可,为目前胆碱酯酶复能剂中的首选药物。1g氯磷定的解毒作用相当于解磷定1.5g,静脉注射或滴注时能迅速发挥其治疗作用,肌注时吸收也很迅速,给药后2小时效果达最高峰。临床上观察到,注射氯磷定后,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多汗及分泌物增加等症状首先被解除,随后肌肉紧缩感和颤动也渐减轻,头痛与头昏则消失较慢。除肌肉症状外,中毒征象大多在1/2~1小时内消失。被抑制的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均能迅速复能。观察表明,给人肌注30mg/kg氯磷定,5分钟后血浆中浓度即上升到20μg/ml,20分钟后为15μg/ml,90分钟后有9μg/ml。一般认为血浆中有效浓度为4μg/ml以上。故肌注效果不低于静注。口服1.0g,经2.5小时后血浆浓度达高峰,能维持2小时左右,每日口服3~4次,连续数周,无明显毒副作用。实验小鼠LD50(口服)为4.1g/kg。有在抢救有机磷中毒时,氯磷定应用过量(5~13.0g),而发生中毒的报道。用法和剂量轻度中毒:0.25~0.5g/次,肌注,必要时2小时后重复一次。中度中毒:0.5~1.0g/次,肌注或稀释后缓慢静注,每2小时可重复半量,共2~3次。重度中毒:1.0~1.5g/次,稀释后缓慢静注,以后每小时可给半量,症状好转后减量,24小时总量一般不超过5.0g。副作用少数患者用此药后有轻度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或复视等。肌注局部可有轻微疼痛。过量(约50~100mg/kg)或注射过快可引起胆碱酯酶活性抑制,严重者呈癫痫样发作,抽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剂量较大时,凝血酶原时间有短时间延长。注意事项见解磷定。参考文献[1]徐叔云等,主编.临床药理学.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张家铨等,编.常用药物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任引津等,主编.职业病临床实践(化学中毒部分).上海科学出版社,.?[4]南京医学院,编.临床药物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沈克温等,主编.实用药物分离鉴定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6]陈志周,主编.急性中毒.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阿托品硫酸盐&品名阿托品硫酸盐;Atropinisulfas适应证为胆碱能神经阻滞剂。用于治疗: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毒蕈、毛果云香碱、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军用神经毒剂等中毒,以及锑剂中毒、洋地黄或吗啡引起的心律失常。化学性眼灼伤时扩瞳以治疗虹膜睫状体炎。休克。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的各种慢性心律失常。内脏绞痛。麻醉前用药。用法和剂量本药作用对个体差异很大,剂量需视年龄、病情等具体情况而定。对中毒的治疗参见各有关条目。抗休克:成人1~2mg/次,小儿0.03~0.05mg/kg,皮下或静注。必要时每隔10~30min一次,视病情减量至停药。慢性心律失常:剂量同上,但次数不宜过多。胃肠道痉挛:口服:成人0.3~0.5mg/次,3~4次/d,极量1mg/次,3mg/d。小儿每次0.01mg/kg。均饭前服。皮下注射:成人0.3~0.5mg/次,极量1mg/次,小儿每次0.01mg/kg。一般一日不超过4次。副作用阿托品化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口干、瞳孔扩大、心率加速等。剂量再增加,则出现阿托品中毒,可有高热、排尿困难、谵妄、甚至昏迷、呼吸麻痹等。注意事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用量达阿托品化即可,防止过量引起阿托品中毒。在与胆碱酯酶复能剂合用时,阿托品剂量酌减。勿过早停药。阿托品滴眼时防止过量。胃肠道平滑肌弛缓不能、肠梗阻、器质性幽门梗阻、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者忌用。心功能不全、老年、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急腹症诊断未明时慎用。高热和心动过速者,应降温和控制心率后再用。在抡救农药中毒时上述禁忌证是相对的,应按病情需要决定取舍。&氢溴酸东莨菪碱&品名氢溴酸东莨菪碱; Scopolaminihydrobromidum适应证用于休克病人同时伴有狂躁、抽搐、脑水肿或呼吸困难时,也用于眩晕症、巴金森氏病及麻醉前给药。用法和剂量口服:成人0.2~0.4mg/次,3次/d;极量0.5mg/次,1.5mg/d。小儿每次0.006mg/kg。皮下或肌注:成人0.3~0.5mg/次;极量0.5mg/次,1.5mg/d。小儿每次0.006mg/kg。副作用与阿托品相似,但抑制腺体分泌、扩瞳作用较阿托品强,对心脏迷走神经作用较弱,对大脑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副作用有口干、视物模糊、眩晕、嗜睡。剂量过大可引起谵妄。注意事项青光眼患者忌用。&山莨菪碱(654-2)品名山莨菪碱(654-2)适应证为胆碱能神经阻滞剂。作用与阿托品相似,但很少引起中枢兴奋,扩瞳及抑制腺体分泌作用较阿托品弱。作为改善微循环药在临床应用较广。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抗休克、脑血管痉挛、脑血栓形成、栓塞性脉管炎、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眩晕、血管神经性头痛、三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炎。用法和剂量静注: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时5~20mg/次,达“阿托品化”后酌情使用。抗中毒性休克,成人5~20mg/次,必要时15~30min重复1次;小儿每次0.2~1mg/kg。肌注:成人5~10mg/次,1~2次/d。口服:5~10mg/次,3次/d。副作用与阿托品相似。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较弱。偶可引起皮疹。注意事项脑出血急性期和青光眼患者忌用。&&&A43 新斯的明&品名新斯的明; 普鲁斯的明; N Prostigmine适应证用于治疗阿托品中毒、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尿潴溜、室上性心动过速;亦用于对抗箭毒过量。用法和剂量肌内或皮下注射:治疗阿托品中毒等用,成人0.5~1mg/次,小儿每次0.05~0.1mg/岁。口服:成人10~20mg/次,3次/d;极量20mg/次,100mg/d。小儿1mg/岁,3次/d。副作用因本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兴奋骨骼肌和胃肠平滑肌,用药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流泪、流涎、心动过缓、肌束颤动、肌无力等。可用阿托品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比毒扁豆碱少。注意事项癫痫、心绞痛、机械性尿路或肠梗阻、及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忌用。口服用其溴化物,有溴过敏史者忌用。&&&A44 美解眠&品名美解眠; 贝美洛; M Bemegride适应证用于解除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等中毒。用法和剂量每3~5min静滴50mg,直至病情改善或出现中毒症状为至。小儿1mg/kg,用法同成人。副作用注射量大、速度快时可致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肌束肉颤动、惊厥等;迟发毒性表现为情绪不安、精神障碍、幻视等。注意事项注射时须准备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以便抗惊厥。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2:27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钻bal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