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易患胆胃上逆是怎么引起的

四大人群易患胆汁反流性胃炎 治疗要趁早
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晏珊)胃部胀痛、呕吐、灼热、打嗝、烧心、口苦……出现以上症状时,你可能已患有胆汁反流性胃炎。近日,在拜耳 “达喜相伴中国消化领域20周年庆典”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及名誉主任委员林三仁教授表示,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发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抑郁、焦虑、生气等不良情绪密切相关,长期情绪过度紧张、激动、忧郁多虑,生活不规律都易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若不及时治疗,不仅会伴有各种消化不良症状,还可能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甚至胃癌、结肠癌的风险,因此早诊早治是关键。
图为活动现场
抑郁、焦虑、生气等负面情绪也易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
据介绍,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一项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胃炎中有16.4%的患者伴胆汁反流。“正常而言,人体分泌的胆汁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参与小肠食物消化,但在幽门功能异常、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胃肠道逆蠕动、胃做过手术等情况容易出现胆汁反流进入胃内。长期进入胃内的胆汁会造成胃黏膜损伤,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其患者临床表现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也有患者伴有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等,部分患者吐胆汁样呕吐物和口苦等临床表现。”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消化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刘新光教授表示,从缓解症状、阻断发病机制、针对病因、防治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相关治疗。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及名誉主任委员林三仁教授
据了解,除了病理因素,情绪过度紧张、激动、忧郁多虑的人群,也容易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 林三仁指出,抑郁、焦虑、生气、着急等情绪都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胃肠道对中枢神经非常敏感,往往第一反应都是胃疼。“其次,生活不规律也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某些职业比如医生、记者、司机和外科大夫往往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四大高发人群。”林三仁说。
治疗关键在长期有效保护胃黏膜
另据美国一项研究对40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单纯酸反流患者仅占30%,胆汁反流与混合性反流分别为13.5%和56.4%。对此,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郝建宇教授指出:“胃酸与胆汁混合反流对食管损伤更为严重,而单纯抗酸剂多无效。治疗时在促进胃肠道的顺蠕动的同时,还要配合胃黏膜保护剂使用,如铝碳酸镁,不仅能迅速中和胃酸并保持很长一段时间,而且能结合胆酸持续阻止胃蛋白酶对胃的损伤,增强对胃粘膜的保护”。
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消化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刘新光教授
“铝碳酸镁是一种矿物质药,它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三大作用,第一,可以快速综合胃酸,维持时间长。一般患者服用两片15分钟内就可起作用,并且药效可以维持三个小时以上。第二,能够有效对抗胆汁反流,保护胃黏膜,铝元素具有很强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可以减缓对胃的不良刺激。第三,方便服用。铝碳酸镁为片状药,可以随时随地咀嚼服用。”刘新光说。
此外,刘新光强调,治疗期间要注意少量多餐、饮食清淡多样化,以免油腻食物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同时,还应该避免饮酽茶、烈酒、浓咖啡,进食辛辣、过冷、过热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包括戒烟及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等。
[责任编辑:什么样的体质人容易得胆结石?_百度宝宝知道这些因素导致你的胃气上逆,怪不得你老是不舒服!
这些因素导致你的胃气上逆,怪不得你老是不舒服!
生活的不易
胃气上逆的原因1、胃气上逆的原因有饮食不节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痰饮内停,情志所伤,或久病等导致邪气扰胃;或脾胃虚弱,而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成。其病位在胃腑,可由本腑自病而成,亦可因他脏有病影响而生。证有虚、实、寒、热之分。2、胃气上逆的原因有过服寒凉药物因久病胃气大虚,乃至胃气衰败,过服寒凉药物引起的胃气上逆属虚。实证的胃气上逆,如外邪犯胃者,常兼表证;若饮食停滞者,则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若肝气犯胃,见呕吐吞酸,胀痛连胁;若痰饮内阻,则呕吐清水痰涎。虚证的胃气上逆,如脾胃虚寒,则食入作吐,完谷不化,脘腹冷痛;胃阴虚者,时作干呕,口渴,胃脘部有灼热感,苔光剥。3、胃气上逆的原因有饮食所伤嗜酒无度,过食肥甘,恣食辛辣,助湿生热,酿成痰浊,阻于食管、贲门,或津伤血燥,失于濡润,使食管于涩,均可引起进食噎塞,而成噎膈。4、胃气上逆的原因有脏腑失调以内伤饮食、情志,年老肾虚,脏腑失调为主,且三者之间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致病,形成本虚标实的病理变化。初起以邪实为主,随着病情发展,气结、痰阻、血瘀愈显,食管、贲门狭窄更甚,邪实有加;又因胃津亏耗,进而损及肾阴,以致精血虚衰,虚者愈虚,两种因素相合,而成噎膈重证。5、胃气上逆的原因有肝肾功能失调病人病情继续发展,由阴损以致阳衰,则肾之精气并耗,脾之化源告竭,终成不救。噎膈的病位在食管,属胃气所主,与肝脾肾也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脾胃肝肾功能失调,导致津枯血燥,气郁、痰阻、血瘀互结,而致食管干涩,食管、贲门狭窄。胃气上逆的治疗1、胃气上逆的治疗有探吐法如属饮食不洁之物,或服食有毒食物、药物及饮食过量,而证见脘腹疼痛,欲吐而不得吐者,可先用温开水加食盐适量内服,随即使用棉签或筷子、鹅管等探喉取吐,因势利导,引邪外出。2、胃气上逆的治疗有配合和胃降的药本证之呕吐,因胃气上逆而成,故无论选用何种治法,皆应注意配合和胃降逆之品,以顺应“胃气以下行为顺”之理。法半夏、代赭石二味为较为常用止呕药,而在辛开苦降法中,生姜,黄连亦有一定的代表性。3、胃气上逆的治疗有采用刺鼻取嚏的方法呃逆之证,如偶然而作,病多轻浅,常可不药而愈,或采用刺鼻取嚏、惊恐、闭气等法而取效。若在急、慢性病之严重阶段出现顽固呃逆,此乃为“土败胃绝”之象,表示疾病向危重方面发展。胃气上逆的诊断1、胃气上逆的诊断有肠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管癌、贲门癌、多种原因引起的胃潴留、胃扩张或胃腔狭窄(包括幽门梗阻、皮革胃、胃窦癌等)都可导致呃逆的发生。根据这些病变的临床表现,结合上消化道钡餐或胃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2、胃气上逆的诊断有肠道疾病如肠梗阻、肠麻痹时可发生呃逆。根据腹痛特点及伴随的恶心、呕吐、不排便、不排气、肠鸣音高亢等表现,再结合X线平片检查,肠梗阻、肠麻痹、肠高度胀气的诊断常无困难。3、胃气上逆的诊断有胆道与肝脏疾病如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癌、肝脓肿或肝癌等疾病,根据这些疾病的疼痛特点、疼痛部位,及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黄疸等症状、体征,再结合B超或CT、MRI等检查可确立诊断。4、胃气上逆的诊断有神经性呃逆系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女性较多见,发病常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或焦虑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性格内向,思想不开朗,易生闷气。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频繁的呃逆(嗳气),这种呃逆常受主观意识所控制,在医务人员面前或人多的场合,其呃逆可频繁发作,而在分散其注意力或单独一人时,呃逆可减轻或终止,虽有呃逆但不影响睡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生活的不易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我本想简单的活着,却发现能活着已经不简单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汁反流性胃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