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内存上涨价格一路上涨,这是要逆天的节奏,翻倍几次了吧,什么时候才会降价啊,

内存一年涨三倍,中国厂商能否终结日韩独裁?!_科技时间
内存一年涨三倍,中国厂商能否终结日韩独裁?!
&&&/&&&来源:
&&&&&&/&&&点击数:()
【PConline 杂谈】星巴克的咖啡厅里时常能听到有人谈创业,说是做了个APP或者网站就能拿到多少风投,还有什么天使轮、A轮、B轮融资,外人听了不免羡慕现在还可以这么赚钱!不过最近的风向可能变了,有些人谈的不再是互联网创业,而是内存条,因为最近的8GB DDR4内存条一路从600元涨到了900元,几乎是一周大涨一次。在电子产品日益白菜价的今天,内存逆市涨价而且还能涨这么凶猛可真是一个奇迹,只不过这个奇迹让存储厂商喜笑颜开,广大人民群众可就苦了,这种逆天的涨价何时才是个头,谁又能来终结三星、东芝等厂商的疯狂呢?
2016年内存、闪存价格还在不断下滑,厂商叫苦不迭,但是到了下半年形式就急转直下,一路上涨,不仅涨价幅度高,而且持续时间也创造了记录,这背后总得有什么原因吧。围绕这件事也闹出了各种阳谋,阴谋,有说是供不应求,有说是三星、Hynix、美光等厂商联合串通,那么导致这一轮大涨价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普通的8GB DDR4cs从要900多元了,实在疯了
①:市场风向改变,移动设备需求大增
过去几年大家一直在谈的都是PC市场不行,除了游戏PC市场还有点看头之外,其他市场销量各种下滑,移动市场也从蓝海杀到红海,增速也放缓,但是厂商的竞争并没有停止,反而为了提高吸引力不断推高配置。这两年中智能手机内存从之前的2-3GB快速增加到4-6GB,旗舰机甚至上了8GB内存,而闪存容量也从之前的16GB、32GB变成了64GB起,高端点的甚至上了128GB、256GB存储。不只是安卓阵营如此,苹果的iPhone、iPad也是如此,手机内存上了2GB、3GB,iPad Pro内存大幅提升到4GB,存储容量也是64GB、128GB以及256GB,今年的iPhone 8及iPhone X更狠,直接就是64GB、256GB两种容量,128GB的都给取消了。
考虑到苹果iPhone手机每年2亿多的销量,存储容量这样翻倍成长,对整个市场需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国产厂商也纷纷加入竞争中,中低端手机内存、闪存容量都在大幅成长,3+32GB都是入门低配了。
移动市场是这一轮闪存、内存涨价的主要诱因,再加上服务器、数据中心市场的内存、SSD销量也在增加,整个存储芯片市场的需求是逆势上扬,PC市场虽然下滑,但是改变不了大趋势,毕竟移动设备的销量早已超过PC市场,所以说PC内存涨价很大程度上是遭受了池鱼之殃,DIY玩家这次是惨到家了。
②:制程转换进展不利,产能受影响
市场需求大涨,供应链厂商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加大生产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才对,可他们偏偏在这样重要的关头掉了链子。2016年三星、美光、SK Hynix、东芝等厂商面临着技术升级&&内存转向20nm以下制程、闪存也从2D闪存转向3D闪存,并不断提升堆栈层数,但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导致厂商的产能并没有快速提升。
以内存为例,三星是最早量产20nm工艺,去年初又宣布了18nm工艺,正常计划是在2016年底量产,不过18nm工艺进展不如预期,早前还传出了18nm内存芯片良率不行,被紧急召回的消息,尽管三星官方予以否认,但是这事依然给新工艺转换蒙上了阴影。除了三星,SK Hynix、美光因为资金、技术实力不如三星,20nm、18nm工艺转换过程比三星更为艰难。
闪存市场也是如此,2016年厂商的闪存开始从2D TLC转向3D MLC/TLC,主流堆栈层数开始从24、48层转向64层,但是这个转换过程中厂商的产能也受到了影响,而要想获得容量、成本的均衡,闪存堆栈至少要达到64层,这才能弥补转产3D闪存导致的2D产能损失。
即便到了今年,产能不足的影响依然存在。从IC Insights公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DRAM内存芯片的位元容量增长不过15-20%,这点增长相对市场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市场长期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③:内存厂商、经销商囤积居奇,二次盘剥
上游厂商的产能以及下游的需求是决定内存、闪存涨价与否的关键,但在这场涨价灾难中,上游厂商并不是唯一的元凶,整个产业链的厂商都参与涨价了,为的就是趁着涨价大赚特赚。
从集邦科技统计的结果来看,从去年Q2季度到今年Q2季度,DDR4内存颗粒的涨价幅度约为100%,但是我们看到的内存涨价幅度可不止如此,去年上半年DDR4内存8GB版售价也就是200元左右,但是现在的8GB内存条售价接连突破了600元、700元乃至800元大关,还在往900元上一路狂奔,哪天突破1000元也不让人意外。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上游的内存、闪存颗粒涨价只是这次涨价的一部分,内存厂商、经销商在这个过程中也&功不可没&。根据我的了解,越是在供应不足、售价上涨的情况下,部分厂商越不愿意出货,反而囤积居奇,有些经销商也是如此,手头有货也不出,赌的就是价格继续涨,而厂商、经销商认为的限制出货,又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空缺,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④:时机微妙的工厂意外,涨价的幕后推手
对于存储芯片涨价,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来它只是小概率事件,正常时候绝不会影响大局,但是现在也变得非常敏感了,这就是工厂意外。当年SK Hynix无锡大火、泰国洪灾影响了内存、硬盘价格走势,这一幕在今天也不时出现,代表的就有三星西安NAND工厂的停电、美光台湾工厂的氮气污染、东芝10万片晶圆报废等等。搞笑的是厂商官方的态度从来都是安抚性的,表示意外事故并不会严重影响产能,不会导致市场空缺,但这些事无一例外都被广泛传播,人为传播内存、闪存又要涨价的消息,导致市场恐慌。
这些事故放在平时不会有多大影响,但在当前局面下,一丁点的事故都有可能被人利用,成为缺货、涨价的借口,而普通人对此又无力反驳,只能接受挨宰。
内存、闪存价格疯涨的影响:厂商笑开花,消费者叫苦
尽管这次存储芯片行业大涨价跟PC行业没多大关系,但是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缺货、涨价迅速发酵之后影响的是整个行业,PC市场也不得不承受这些代价,而这次的涨价也改变了整个市场局面,厂商因为涨价而赚的盆满钵满,消费者则是苦痛不堪,装机都要买不起内存了。
①:三星东芝美光业绩大涨,盈利惊人
涨价受益最大的就是上游厂商了,去年上半年SK Hynix、美光发财报的时候还提到存储芯片降价导致盈利下滑甚至大幅亏损,下半年之后厂商的财报画风就完全变了,价格一路涨涨涨,盈利也是升升升,美光有钱收购华亚科、SK Hynix也有钱收购东芝了。
三星在内存、闪存市场都占有最大份额,是这次涨价中最大的赢家,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的财报吧。今年Q2季度,三星超越Intel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过去二十年来这个殊荣一直都是Intel公司的,但是现在三星因为内存、闪存大幅涨价,Q2季度运营利润127亿美元,首次超过最能赚钱的苹果公司,成为科技界的新霸主,而Q2净利润也达到了97亿美元,同比增长85%。
为三星营收、盈利做了最大贡献的就是半导体业务中的存储芯片,整个半导体业务营收126亿美元,同比增长65%,而运营利润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0%,如果没有存储芯片大涨价,正常业绩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盈利增长的。
这还不算完,因为存储芯片涨价还在继续,三星Q3季度盈利又要创造历史记录了,官方尚未发布财报,但分析师预测当季运营利润可达1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0%左右,考虑到去年这时候三星因为Note 7召回承受了数十亿美元损失,但是这一年来闪存、内存涨价已经让三星赚了数倍了,损失早就弥补回来了。
也正因为此,三星点的股价、市值今年也一路上涨,上周股价突破270万韩元,总市值达到了350万亿韩元,这两天进一步升值到了399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2.3万亿,市值跟国内的工商银行差不多,可想这是多么恐怖的结果。
②:存储市场因价生乱,黑芯门事件爆发
涨价让上游厂商笑开了花,但是对其他人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缺货、涨价甚至扭曲了市场,出现了很多以次充好等造假问题,前不久爆发的黑芯门事件就是个例子。
以往存储芯片不缺货的时候,内存、SSD价格不断走低,厂商没必要、也没价格空间去造假,但是现在价格高涨,128GB硬盘也要400、500块,中小厂商又没能力拿到稳定的闪存颗粒,所以为了赚钱就采取了一些不靠谱的办法,比如使用质量一般的白片、黑片,甚至用洋垃圾拆机闪存以次充好。这样的SSD硬盘质量不可靠,使用寿命也要打个问号,消费者不加以辨别的话很容易中招。
③:DIY玩家苦不堪言,省钱有绝招
现在的内存、闪存市场如此畸形,也让人DIY玩家叫苦不迭,眼看着内存、闪存涨价到买不起的地步,为了省钱也不得不脑洞大开&&既然DDR4内存大涨价,那就买DDR3内存吧,它本来是要被淘汰了,但是这一年来DDR4大涨价,DDR3涨幅没这么高,200多还能买4GB DDR3,装机的话也能省一笔钱。
还有玩家为了省钱,甚至考虑入手一些配备内存的准系统了,不过这些事都不是长久之计,且不说性能差距,即将退市的DDR3最近也一样在涨价,京东上DDR3-1600 8GB内存也要快700块钱了,部分型号也超过了800元,可见现在的情况下,玩家的省钱绝招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闪存、内存未来:厂商加大投资,2018年将成转折点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彻底解决内存、闪存涨价的问题,还需要让市场回到供应平衡的状态,目前终端需求无解,手机内存、闪存容量提升是大势所趋,服务器、桌面市场也是如此,注定了未来的需求还会成长,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上游厂商增加产能。
好在三星、东芝、美光、SK Hynix公司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这一年赚了大钱,他们也有更多预算投入新工厂建设以提升内存、闪存产能了。三星今年6月份在韩国平泽市启用了号称全球最大的闪存工厂,这是2015年就定下的125亿美元投资的一部分,主要生产64层堆栈3D闪存,今年下半年正在加速量产。在韩国本土之外,中国西安也是三星重要的闪存产地,此前在西安投资70亿美元建设的闪存工厂已经在2016年底投产,8月底三星又宣布在西安投资70亿美元升级工厂,预计三年内投产。
全球第二大闪存厂商东芝虽然卖身给财团,还与西数还存在法律纠纷,但也在加大投资力度,预计在日本四日市的Fab 6工厂投资18亿美元以提升产能。
美光在去年收购华亚科之后也承诺增加对台湾的投资,预计每年投资20亿美元,要把台湾工厂打造成全球内存芯片制造中心,制程工艺也会从目前的25nm逐步提升到1xnm工艺。
SK Hynix今年初也宣布了新的投资计划,其内存芯片的主产地是在中国无锡,占了全球内存芯片15%的产能,去年底投资9500亿韩元升级车间,今年则会投资36亿美元建设第二工厂。此外,SK Hynix还将在韩国投资2.2万亿韩元(约合128亿人民币)建设闪存工厂,未来也会将主力从36层、48层堆栈提升到72层堆栈。
Intel公司2015年也宣布在中国大连投资55亿美元建设闪存工厂,去年工厂建设基本完工,开始试产3D NAND闪存。
可以说全球主要的内存、闪存厂商这一两年都宣布了新的工厂扩建计划,考虑到建设一座12英寸晶圆厂需要2-3年时间,那么大部分工厂会在2018年投产。现在重点来了,让广大DIY玩家期盼的内存、闪存从上涨变成持平甚至降价的转折点就在2018年,届时3D闪存将完全取代平面闪存,64层及更高的72层、96层堆栈成为主流,闪存在容量、成本之间取得均衡、存储密度更高的QLC闪存也会进入市场,这将大幅提升闪存的位元容量,缓解市场需求。同样地,内存厂商大部分也会完成20nm及以下工艺的转换升级,内存产量也会迈上一个台阶。
中国成存储市场最大变数,国产厂商能否终结三星东芝?
2018年闪存、内存产能提升之后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大涨价了吗?我很想回答说是,但是整个闪存、内存市场的问题在于高度集中,市场垄断在少数几家厂商中,重量级的厂商加起来不会超过10家,并不利于竞争。
这样的结果对中国来说尤其痛苦,因为中国作为最大的存储芯片市场却没有任何话语权,去年进口了130多亿美元的闪存从芯片,存储芯片的对外依赖度超过90%,以致于中国厂商只能任由三星、东芝、美光等公司开价。
好在中国现在已经加大了半导体产业投资,首选领域就是存储芯片。2015年国家决定在武汉建设存储芯片产业基地,由武汉新芯公司主导,整个项目投资高达240亿美元,2016年紫光公司收购了新芯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长江存储科技,成为了国内自主存储芯片发展的第一梯队。按照规划,武汉一期工程占地1平方公里,主要生产3D闪存,2018年建成时产能为每月20万片晶圆,之后还会进军内存市场,2020年时月产能将达到30万片晶圆,而到了 2030年,武汉还会进入代工市场,总产能达到100万片晶圆/月。
这个产能到底是什么概念呢?三星在中国西安的闪存工厂月产能就在10万片晶圆左右,SK Hynix在无锡的内存工厂月产能在10-15万片晶圆,这已经是Hynix全球15%左右的内存产能了。2030年的100万片晶圆产能更加夸张,台积电去年产能也就是100万片晶圆/月,紫光在武汉的投资几乎是再造一个台积电产能规模的晶圆厂,要知道台积电一家就占了去年全球整个晶圆代工市场的60%,武汉的存储芯片基地野心极大。
不过放在全国来说,武汉只是众多存储芯片基地之一,紫光还在南京、深圳规划投资数百亿美元建设新的存储芯片工厂,三地总投资预计会达到700亿美元,其中南京投资300亿美元,一期工程产能同样高达20万片晶圆/月。
紫光公司可以说是闪存芯片产业投资的国家队,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地方队也在投资存储芯片。合肥有长鑫公司主导投资的72亿美元项目,月产能达到了12.5万片晶圆。在福建,省政府背景的晋华集团联手台湾联电公司也在开展闪存、内存芯片研发、生产,未来的投资也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
由于有国家大基金在背后支持,国内上马闪存、内存项目并不缺钱,不过关键的问题还是技术、人才。在上述项目中,目前进展最好的还是长江存储,根据该公司CEO杨士宁的表态,他们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了32层堆栈的3D闪存,性能、可靠性等指标符合预期,预计在2019年量产,2020年他们的目标是跟国际一流水平接轨。
国家如此大手笔投资半导体产业,其实对半导体产业也是有要求的,希望到2020年将国产化率提升到40%,2025年提升到70%,如果对比现在几乎90%都依赖进口的存储芯片市场,这个要求真不低,这也是相关公司不惜巨资投资的原因。可以预见,一旦未来两年国产3D闪存、内存芯片投入生产,以中国公司杀价抢市场的作风来说,内存、闪存市场将会迎来剧变,美日韩垄断市场的局面将会被打破,他们要么跟中国公司拼价格,要么就拼产能,这让人想到了中国公司在光伏、LCD液晶屏市场的成功之路&&尽管过程很曲折,但是中国公司最终是杀出重围了,中国的LCD液晶屏产量已经是全球第二,与第一的韩国相差不多了。
总的来说,闪存、内存市场眼下还会继续上涨,但是这种状况很快就要被打破,也应该被打破,因为不断上涨的价格也会抑制市场需求,照这么涨下去,年底8GB内存就要突破一千元了,消费者最后的选择就是不买,反正装机需求也不是那么强烈。到了2018年,随着各大厂商产能的提升,预计内存、闪存价格会稳定下来,不会像现在这样疯狂了,不过2018年期待内存、闪存大降价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跟房价一样,涨上去之后要想降回来不那么容易。真正能给闪存、内存市场价格带来扭转的机会还得看中国公司,只要他们在技术上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以中国公司投资的力度,闪存、内存产能将会急剧扩张,进而推动市场降价,消费者期待的8GB内存白菜价才有可能重现。
& 科技时间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京ICP备号-3&新年伊始,在所有的DIY硬件中,内存就率先放“大招”,开启了疯狂的涨价模式,涨幅超过市场预期。同时,SSD固态硬盘的价格也跟风上扬,让存储市场成为近期DIY领域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2016年,整个DRAM、闪存产业被涨价、缺货等问题笼罩,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在2017年SSD/内存市场又将会迎来什么样的变化?涨价、缺货还会延续到什么时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存储涨价那些事。内存涨价:每一年一次的&大姨妈&?内存涨价,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这几年时间,内存市场好像在玩捉迷藏,涨跌规律不定。可以&白菜价&到让人怀疑会不会买到假内存?可以高价到让人觉得这是不是内存厂商恶意抄高价格,像炒房一样。如果认真去翻翻这几年内存市场行情,你会发现一条波浪线循环着:2012年前后大白菜价、2013年大涨价、2014年有所回落、2015年降到低谷、2016年持续上扬,2017年……。2017年,仅仅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内存整体价格就上涨幅度超18%,涨价之凶猛多年未见了。DDR4内存价格以京东上销量前茅的HyperX&Fury&DDR4-2400&8G单条为例,我们为看看近半年,它的价格走势图(从2016年8月开始)。京东平台上,目前HyperX&Fury&DDR-2400&8G单条的销量为第一。从近半年价格走势图来看,在去年8月份,价格仅为289元。那时大家已觉得贵了,期待一年一度双11大促,然而11.11当天,报价高达339元,之后一直猛涨至如今479元,涨幅度超过65%。双通道8Gx2&DDR4-2400内存价格同样跟风上涨,从最初的500多元,涨到如今799元&,让想升级大容量内存的用户增加购机的成本。&而追求高频率的用户更心疼了,像影驰名人堂DDR4-3600&高频内存套装已经从最低价时999元,涨至如今1199元,涨了200元。目前不同容量、不同频率、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DDR4内存无一不在涨价,且涨幅创下近年来新高,关键是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没有任何的市场讯号显示,内存价格近期有回落的余地。DDR3内存的价格目前DDR4内存是市场的主力,DDR3内存逐渐退出,但是由于Intel挤牙膏式升级,用户换新平台缺乏动力,升级老旧平台是明智之选,所以对DDR3内存价格的关注不亚于DDR4内存。以京东销量不错的经典威刚普条万紫千红&DDR3&1600&8G单条来说,从当初的238元,涨至如今的359元,涨幅超过50%。记得,笔者在2012年以169元入手这条内存,用到了2017年,买二手还能赚个翻倍的价钱,论保值率,内存不输给黄金啊。SSD涨价:一涨回到解放前近年来,相对于内存价格的阴晴不定,SSD固态硬盘的价格总体上走低。过去SSD由于高昂的售价只属于少数派,但是TLC闪存的普及拉低SSD的成本,使得SSD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在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120G/240G&SSD价格一度降至299元/399元,512G&SSD也有不少低至599、699元。很多预言家断定,随着SSD价格的不断走低,将全面取代HDD。不过,普及遭遇阻力,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SSD的价格全面上调,一路上涨,涨幅超过市场预期,让很多还在观望的用户感叹不如早早入手。从金士顿UV400&120G的价格走势图来看,2016年8月价格低至296元,如今涨至369元,涨了73元,涨幅24%。&240G/256G容量也不例外,以三星750&EVO&250G为例,近半年来价格涨得有点离谱,从最低价的439元,已经飚至619元,涨了180元,涨幅41%。不同容量,不同型号,不同品牌、不同接口的SSD固态硬盘都在跟风上涨,这一波行情继续上涨的信号强烈,短期也没有回落的迹象。什么原因导致内存价格大幅度上涨?上游DRAM内存颗粒价疯涨内存行业观察者DRAMeXchange集邦科技最新统计结果显示,DRAM协议价已经突破了最近18个月的新高点。进入2017年仅过了一个月,4Gb&DDR4内存颗粒的协议价已经从2.837美元上升到3.347美元,涨幅达到了18%!而这仅仅是上游厂商的颗粒原料价,中间的内存控制器、PCB板以及组装成本都在逐渐上涨,可想而知到一条内存成品诞生,其零售价的涨幅会非常的大。DRAM颗粒严重缺货涨价,总是离不开市场的供需关系。显然,内存这次涨价,这是主因,DRAM颗粒为什么会缺货呢?由于内存市场不景气,更新换代迟缓,市场需求不旺盛,目前主要DRAM内存大厂都没有增产计划,而且将主要产能转移生产3D&NAND闪存,造成DRAM内存供需短缺。更新换代&致产能不足DDR3内存自从2007年服役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相比Intel的更新换代步伐来说,内存发展可谓相当缓慢。DDR4在2015年小规模面世,真正大规模铺向市场是2016年。相比于DDR3,DDR4内存大不同,电压、时序、频率都相应变化,连金手指也不同,工厂由DDR3转DDR4内存生产,这势必造成一时产能的压力。猜想,还有一只无形的手全球的DRAM内存颗粒市场上,三星、SK海力士、美光已经呈现三分天下的架势,其中三星无论工艺、产能还是占有率都有绝对优势。2014年第一个量产20nm&DRAM工艺之后,如今三星再次领跑,已经量产了18nm&DRAM。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去年已经将70%的DRAM产能转换到20nm,如今又进入了18nm时代,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相比之下,SK海力士明年初才会量产18nm&DRAM,而美光还停留在前往20nm的路上。&有报道称,三星是这波DRAM内存价格上涨主要推手之一。目前三星超过7成芯片产能已经被苹果/自家手机、大陆OPPO/Vivo瓜分,再供应给其他品牌十分有限,同时,一部分产能转去生产成长速度最快的3D&NAND闪存,进一步DRAM生产的空间。市场供需决定,让三星有能力,有资格主导价格调整。有外媒评论就指出,此举可能是三星为弥补其Note&7手机停产造成的损失。当然,作为终端的厂商,金士顿、威刚、芝奇、海盗船等主要内存厂商也希望内存的价格有所上调,毕竟白菜价的内存隔一年就来一次,隔一年就内存厂商就要“吃草”。前段时间还闹出某高端内存品牌面临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的风险,可见内存厂商活都不容易,有机会涨价,肯定不会错过。SSD涨价的背面原因:殊途同归跟内存一样,SSD的成本主要来自于芯片,只不过由DRAM换成NAND闪存而已。目前具备生产NAND芯片的厂商唯数不多几家,三星、Intel/美光、东芝、闪迪、海力士几乎垄断全球九成以上市场。现在面临着2D&NAND向3D&NAND转型,而除了三星、美光较成熟之外,其他家的3D&NAND良品率并不太高,量产严重不足,致整体的NAND颗粒总出厂量不足,供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各大SSD厂商在争夺本就不够的闪存颗粒,必然会在竞争中抬高NAND出厂价,最终上涨的成本由消费者来承担。另一方面,受手机影响也比较大。在过去2016年,手机的容量几乎翻倍,最高可达到256GB级别。手机里ROM所使用闪存芯片与SSD里闪存芯片生产来源是一致的。大容量手机出货量的猛增,很快消耗掉原本产能就不足的闪存芯片,僧多肉少,SSD固态硬盘首当其冲受影响。内存/SSD价格回归预测:内存:目前DRAM颗粒的行情呈现继续上涨的趋势,远没有NAND闪存乐观,三星、美光等巨头都表示,没有增产DRAM计划,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3D&NAND制造上来,这将更一步加剧DRAM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样局面将导致内存价格继续上涨。笔者预测,今年第一季度,内存价格会冲击高点,像DDR4-2400&8G单条还有100元左右上涨空间,而DDR4-Gx2套装还有100-200元上涨空间。今年内价格没有回落的余地。如果近段要买内存的用户要抓紧了,后面还要接着涨。SSD:SSD的情况要比内存好一些,2017年是3D&NAND普及的元年,一旦突破技术瓶颈,提升良品率,3D&NAND将大规模供应市场,东芝、闪迪、海力士等厂商释放出积极信号,这一刻不会太远,所以SSD固态硬盘面临缺“芯”的日子不会太久。西数于昨天宣布,成本更低的64层&512Gb&TLC&NAND芯片试产,意味着未来250G、500G及TB级别大容量SSD价格有望出现大幅跳水。且SSD正处于普及期,价格有很大回落的余地。综上,笔者认为SSD近期有上涨的趋势,但不会全年处于上涨势态,现在要购买SSD的用户不妨再观望观望。内存价格一涨再涨,国产厂商看得下去?-控制器/处理器-与非网
星巴克的咖啡厅里时常能听到有人谈创业,说是做了个或者网站就能拿到多少风投,还有什么天使轮、A轮、B轮融资,外人听了不免羡慕现在还可以这么赚钱!不过最近的风向可能变了,有些人谈的不再是互联网创业,而是条,因为最近的8GB DDR4内存条一路从600元涨到了900元,几乎是一周大涨一次。在日益白菜价的今天,内存逆市涨价而且还能涨这么凶猛可真是一个奇迹,只不过这个奇迹让存储厂商喜笑颜开,广大人民群众可就苦了,这种逆天的涨价何时才是个头,谁又能来终结三星、东芝等厂商的疯狂呢?
2016年内存、闪存价格还在不断下滑,厂商叫苦不迭,但是到了下半年形式就急转直下,一路上涨,不仅涨价幅度高,而且持续时间也创造了记录,这背后总得有什么原因吧。围绕这件事也闹出了各种阳谋,阴谋,有说是供不应求,有说是三星、Hynix、美光等厂商联合串通,那么导致这一轮大涨价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普通的8GB DDR4cs从要900多元了,实在疯了
①:市场风向改变,移动设备需求大增
过去几年大家一直在谈的都是PC市场不行,除了游戏PC市场还有点看头之外,其他市场销量各种下滑,移动市场也从蓝海杀到红海,增速也放缓,但是厂商的竞争并没有停止,反而为了提高吸引力不断推高配置。这两年中智能手机内存从之前的2-3GB快速增加到4-6GB,旗舰机甚至上了8GB内存,而闪存容量也从之前的16GB、32GB变成了64GB起,高端点的甚至上了128GB、256GB存储。不只是安卓阵营如此,苹果的iPhone、iPad也是如此,手机内存上了2GB、3GB,iPad Pro内存大幅提升到4GB,存储容量也是64GB、128GB以及256GB,今年的iPhone 8及iPhone X更狠,直接就是64GB、256GB两种容量,128GB的都给取消了。
考虑到苹果iPhone手机每年2亿多的销量,存储容量这样翻倍成长,对整个市场需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国产厂商也纷纷加入竞争中,中低端手机内存、闪存容量都在大幅成长,3+32GB都是入门低配了。
移动市场是这一轮闪存、内存涨价的主要诱因,再加上服务器、数据中心市场的内存、SSD销量也在增加,整个存储芯片市场的需求是逆势上扬,PC市场虽然下滑,但是改变不了大趋势,毕竟移动设备的销量早已超过PC市场,所以说PC内存涨价很大程度上是遭受了池鱼之殃,DIY玩家这次是惨到家了。
②:制程转换进展不利,产能受影响
市场需求大涨,供应链厂商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加大生产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才对,可他们偏偏在这样重要的关头掉了链子。2016年三星、美光、SK Hynix、东芝等厂商面临着技术升级&&内存转向20nm以下制程、闪存也从2D闪存转向3D闪存,并不断提升堆栈层数,但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导致厂商的产能并没有快速提升。
以内存为例,三星是最早量产20nm工艺,去年初又宣布了18nm工艺,正常计划是在2016年底量产,不过18nm工艺进展不如预期,早前还传出了18nm内存芯片良率不行,被紧急召回的消息,尽管三星官方予以否认,但是这事依然给新工艺转换蒙上了阴影。除了三星,SK Hynix、美光因为资金、技术实力不如三星,20nm、18nm工艺转换过程比三星更为艰难。
闪存市场也是如此,2016年厂商的闪存开始从2D TLC转向3D MLC/TLC,主流堆栈层数开始从24、48层转向64层,但是这个转换过程中厂商的产能也受到了影响,而要想获得容量、成本的均衡,闪存堆栈至少要达到64层,这才能弥补转产3D闪存导致的2D产能损失。
即便到了今年,产能不足的影响依然存在。从IC Insights公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DRAM内存芯片的位元容量增长不过15-20%,这点增长相对市场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市场长期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③:内存厂商、经销商囤积居奇,二次盘剥
上游厂商的产能以及下游的需求是决定内存、闪存涨价与否的关键,但在这场涨价灾难中,上游厂商并不是唯一的元凶,整个产业链的厂商都参与涨价了,为的就是趁着涨价大赚特赚。
从集邦科技统计的结果来看,从去年Q2季度到今年Q2季度,DDR4内存颗粒的涨价幅度约为100%,但是我们看到的内存涨价幅度可不止如此,去年上半年DDR4内存8GB版售价也就是200元左右,但是现在的8GB内存条售价接连突破了600元、700元乃至800元大关,还在往900元上一路狂奔,哪天突破1000元也不让人意外。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上游的内存、闪存颗粒涨价只是这次涨价的一部分,内存厂商、经销商在这个过程中也&功不可没&。根据我的了解,越是在供应不足、售价上涨的情况下,部分厂商越不愿意出货,反而囤积居奇,有些经销商也是如此,手头有货也不出,赌的就是价格继续涨,而厂商、经销商认为的限制出货,又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空缺,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④:时机微妙的工厂意外,涨价的幕后推手
对于存储芯片涨价,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来它只是小概率事件,正常时候绝不会影响大局,但是现在也变得非常敏感了,这就是工厂意外。当年SK Hynix无锡大火、泰国洪灾影响了内存、硬盘价格走势,这一幕在今天也不时出现,代表的就有三星西安NAND工厂的停电、美光台湾工厂的氮气污染、东芝10万片晶圆报废等等。搞笑的是厂商官方的态度从来都是安抚性的,表示意外事故并不会严重影响产能,不会导致市场空缺,但这些事无一例外都被广泛传播,人为传播内存、闪存又要涨价的消息,导致市场恐慌。
这些事故放在平时不会有多大影响,但在当前局面下,一丁点的事故都有可能被人利用,成为缺货、涨价的借口,而普通人对此又无力反驳,只能接受挨宰。
内存、闪存价格疯涨的影响:厂商笑开花,消费者叫苦
尽管这次存储芯片行业大涨价跟PC行业没多大关系,但是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缺货、涨价迅速发酵之后影响的是整个行业,PC市场也不得不承受这些代价,而这次的涨价也改变了整个市场局面,厂商因为涨价而赚的盆满钵满,消费者则是苦痛不堪,装机都要买不起内存了。
①:三星东芝美光业绩大涨,盈利惊人
涨价受益最大的就是上游厂商了,去年上半年SK Hynix、美光发财报的时候还提到存储芯片降价导致盈利下滑甚至大幅亏损,下半年之后厂商的财报画风就完全变了,价格一路涨涨涨,盈利也是升升升,美光有钱收购华亚科、SK Hynix也有钱收购东芝了。
三星在内存、闪存市场都占有最大份额,是这次涨价中最大的赢家,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的财报吧。今年Q2季度,三星超越Intel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过去二十年来这个殊荣一直都是Intel公司的,但是现在三星因为内存、闪存大幅涨价,Q2季度运营利润127亿美元,首次超过最能赚钱的苹果公司,成为科技界的新霸主,而Q2净利润也达到了97亿美元,同比增长85%。
为三星营收、盈利做了最大贡献的就是半导体业务中的存储芯片,整个半导体业务营收126亿美元,同比增长65%,而运营利润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0%,如果没有存储芯片大涨价,正常业绩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盈利增长的。
这还不算完,因为存储芯片涨价还在继续,三星Q3季度盈利又要创造历史记录了,官方尚未发布财报,但分析师预测当季运营利润可达1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0%左右,考虑到去年这时候三星因为Note 7召回承受了数十亿美元损失,但是这一年来闪存、内存涨价已经让三星赚了数倍了,损失早就弥补回来了。
也正因为此,三星点的股价、市值今年也一路上涨,上周股价突破270万韩元,总市值达到了350万亿韩元,这两天进一步升值到了399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2.3万亿,市值跟国内的工商银行差不多,可想这是多么恐怖的结果。
②:存储市场因价生乱,黑芯门事件爆发
涨价让上游厂商笑开了花,但是对其他人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缺货、涨价甚至扭曲了市场,出现了很多以次充好等造假问题,前不久爆发的黑芯门事件就是个例子。
以往存储芯片不缺货的时候,内存、SSD价格不断走低,厂商没必要、也没价格空间去造假,但是现在价格高涨,128GB硬盘也要400、500块,中小厂商又没能力拿到稳定的闪存颗粒,所以为了赚钱就采取了一些不靠谱的办法,比如使用质量一般的白片、黑片,甚至用洋垃圾拆机闪存以次充好。这样的SSD硬盘质量不可靠,使用寿命也要打个问号,消费者不加以辨别的话很容易中招。
③:DIY玩家苦不堪言,省钱有绝招
现在的内存、闪存市场如此畸形,也让人DIY玩家叫苦不迭,眼看着内存、闪存涨价到买不起的地步,为了省钱也不得不脑洞大开&&既然DDR4内存大涨价,那就买DDR3内存吧,它本来是要被淘汰了,但是这一年来DDR4大涨价,DDR3涨幅没这么高,200多还能买4GB DDR3,装机的话也能省一笔钱。
还有玩家为了省钱,甚至考虑入手一些配备内存的准系统了,不过这些事都不是长久之计,且不说性能差距,即将退市的DDR3最近也一样在涨价,京东上DDR3-1600 8GB内存也要快700块钱了,部分型号也超过了800元,可见现在的情况下,玩家的省钱绝招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闪存、内存未来:厂商加大投资,2018年将成转折点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彻底解决内存、闪存涨价的问题,还需要让市场回到供应平衡的状态,目前终端需求无解,手机内存、闪存容量提升是大势所趋,服务器、桌面市场也是如此,注定了未来的需求还会成长,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上游厂商增加产能。
好在三星、东芝、美光、SK Hynix公司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这一年赚了大钱,他们也有更多预算投入新工厂建设以提升内存、闪存产能了。三星今年6月份在韩国平泽市启用了号称全球最大的闪存工厂,这是2015年就定下的125亿美元投资的一部分,主要生产64层堆栈3D闪存,今年下半年正在加速量产。在韩国本土之外,中国西安也是三星重要的闪存产地,此前在西安投资70亿美元建设的闪存工厂已经在2016年底投产,8月底三星又宣布在西安投资70亿美元升级工厂,预计三年内投产。
全球第二大闪存厂商东芝虽然卖身给财团,还与西数还存在法律纠纷,但也在加大投资力度,预计在日本四日市的Fab 6工厂投资18亿美元以提升产能。
美光在去年收购华亚科之后也承诺增加对台湾的投资,预计每年投资20亿美元,要把台湾工厂打造成全球内存芯片制造中心,制程工艺也会从目前的25nm逐步提升到1xnm工艺。
SK Hynix今年初也宣布了新的投资计划,其内存芯片的主产地是在中国无锡,占了全球内存芯片15%的产能,去年底投资9500亿韩元升级车间,今年则会投资36亿美元建设第二工厂。此外,SK Hynix还将在韩国投资2.2万亿韩元(约合128亿人民币)建设闪存工厂,未来也会将主力从36层、48层堆栈提升到72层堆栈。
Intel公司2015年也宣布在中国大连投资55亿美元建设闪存工厂,去年工厂建设基本完工,开始试产3D NAND闪存。
可以说全球主要的内存、闪存厂商这一两年都宣布了新的工厂扩建计划,考虑到建设一座12英寸晶圆厂需要2-3年时间,那么大部分工厂会在2018年投产。现在重点来了,让广大DIY玩家期盼的内存、闪存从上涨变成持平甚至降价的转折点就在2018年,届时3D闪存将完全取代平面闪存,64层及更高的72层、96层堆栈成为主流,闪存在容量、成本之间取得均衡、存储密度更高的QLC闪存也会进入市场,这将大幅提升闪存的位元容量,缓解市场需求。同样地,内存厂商大部分也会完成20nm及以下工艺的转换升级,内存产量也会迈上一个台阶。
中国成存储市场最大变数,国产厂商能否终结三星东芝?
2018年闪存、内存产能提升之后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大涨价了吗?我很想回答说是,但是整个闪存、内存市场的问题在于高度集中,市场垄断在少数几家厂商中,重量级的厂商加起来不会超过10家,并不利于竞争。
这样的结果对中国来说尤其痛苦,因为中国作为最大的存储芯片市场却没有任何话语权,去年进口了130多亿美元的闪存从芯片,存储芯片的对外依赖度超过90%,以致于中国厂商只能任由三星、东芝、美光等公司开价。
好在中国现在已经加大了半导体产业投资,首选领域就是存储芯片。2015年国家决定在武汉建设存储芯片产业基地,由武汉新芯公司主导,整个项目投资高达240亿美元,2016年紫光公司收购了新芯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长江存储科技,成为了国内自主存储芯片发展的第一梯队。按照规划,武汉一期工程占地1平方公里,主要生产3D闪存,2018年建成时产能为每月20万片晶圆,之后还会进军内存市场,2020年时月产能将达到30万片晶圆,而到了2030年,武汉还会进入代工市场,总产能达到100万片晶圆/月。
这个产能到底是什么概念呢?三星在中国西安的闪存工厂月产能就在10万片晶圆左右,SK Hynix在无锡的内存工厂月产能在10-15万片晶圆,这已经是Hynix全球15%左右的内存产能了。2030年的100万片晶圆产能更加夸张,台积电去年产能也就是100万片晶圆/月,紫光在武汉的投资几乎是再造一个台积电产能规模的晶圆厂,要知道台积电一家就占了去年全球整个晶圆代工市场的60%,武汉的存储芯片基地野心极大。
不过放在全国来说,武汉只是众多存储芯片基地之一,紫光还在南京、深圳规划投资数百亿美元建设新的存储芯片工厂,三地总投资预计会达到700亿美元,其中南京投资300亿美元,一期工程产能同样高达20万片晶圆/月。
紫光公司可以说是闪存芯片产业投资的国家队,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地方队也在投资存储芯片。合肥有长鑫公司主导投资的72亿美元项目,月产能达到了12.5万片晶圆。在福建,省政府背景的晋华集团联手台湾联电公司也在开展闪存、内存芯片研发、生产,未来的投资也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
由于有国家大基金在背后支持,国内上马闪存、内存项目并不缺钱,不过关键的问题还是技术、人才。在上述项目中,目前进展最好的还是长江存储,根据该公司CEO杨士宁的表态,他们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了32层堆栈的3D闪存,性能、可靠性等指标符合预期,预计在2019年量产,2020年他们的目标是跟国际一流水平接轨。
国家如此大手笔投资半导体产业,其实对半导体产业也是有要求的,希望到2020年将国产化率提升到40%,2025年提升到70%,如果对比现在几乎90%都依赖进口的存储芯片市场,这个要求真不低,这也是相关公司不惜巨资投资的原因。可以预见,一旦未来两年国产3D闪存、内存芯片投入生产,以中国公司杀价抢市场的作风来说,内存、闪存市场将会迎来剧变,美日韩垄断市场的局面将会被打破,他们要么跟中国公司拼价格,要么就拼产能,这让人想到了中国公司在光伏、LCD液晶屏市场的成功之路&&尽管过程很曲折,但是中国公司最终是杀出重围了,中国的LCD液晶屏产量已经是全球第二,与第一的韩国相差不多了。
总的来说,闪存、内存市场眼下还会继续上涨,但是这种状况很快就要被打破,也应该被打破,因为不断上涨的价格也会抑制市场需求,照这么涨下去,年底8GB内存就要突破一千元了,消费者最后的选择就是不买,反正装机需求也不是那么强烈。到了2018年,随着各大厂商产能的提升,预计内存、闪存价格会稳定下来,不会像现在这样疯狂了,不过2018年期待内存、闪存大降价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跟房价一样,涨上去之后要想降回来不那么容易。真正能给闪存、内存市场价格带来扭转的机会还得看中国公司,只要他们在技术上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以中国公司投资的力度,闪存、内存产能将会急剧扩张,进而推动市场降价,消费者期待的8GB内存白菜价才有可能重现。
与非网专栏作者招募
你也许是工程师甲,每天默默画电路板、写代码;
你也许是高校老师乙,每天站在三尺讲台,传授知识;
你也许是项目经理丙,每天为得到客户认可而赶工、奔忙;
不管你身处何地是何种身份,只要你是电子领域的从业者,就一定有对这一行业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可能你已修炼成资深行业观察家,如老师那样真知灼见;
可能你善于分析行业趋势,如侃侃而谈;
可能你精通某一项技术,如那样精讲技术而不失幽默;
可能你善于发现身边的工程师故事,如般娓娓道来。
也可能你和他们都不同,有自己想发表的观点,这样的你都是我们在等的人,只要你准备好了,&与非网专栏作者&就会成为你的一个标签。你不再是普通的路人&甲、乙、丙&,而是工程师和电子产业的发言人。
我们给专栏作者的展示机会:
1. 与非网主站【与非原创】栏目的集中展示:
2. 与非网主页:首页焦点、行业发现的重点推荐
3. 与非网微信:原创推送,直达核心行业读者
4. 如果专栏内容热度很高,我们还可以帮助联系相关出版社洽谈集结出版。
成功取决于行动力,赶紧将你的职场态度和行业观点进行整理、提炼成专栏大纲吧,以&专栏作者+大纲名称&为主题,发送到:(请将#替换为@)即可,或者你还有些疑惑想更多了解专栏作者的情况,也可以加小编的微信+qq:详谈。
与非网专栏作者,我们等你!
关注与非网微信 ( ee-focus )
限量版产业观察、行业动态、技术大餐每日推荐
享受快时代的精品慢阅读
领先电子产品生产商、节能业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及物业租赁服务提供商华讯股份有限公司(「华讯」或「集团」)(股份代号:833)于二零一七年香港电子产品展推出全新的光化学空气杀菌除味机,重新定义空气净化技术,并进一步彰显华讯卓越的研发及生产实力。
发表于: 20:08:00
内存市场包含NAND Flash、NOR及DRAM,分别都受到供给短缺,以及需求大幅成长的影响,导致内存颗粒等料件价格暴涨。 不同内存背后的市场供需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近况都是影响要素,同时,也影响着未来的价格走向。
发表于: 10:38:10
在家中安装上摄像头,随时看到老人和孩子的活动情况,以便实时掌握家人的信息。这里面,有对长辈的关爱,有对子女的亲情,也有对科技提升生活品质的期盼。
发表于: 10:19:21
集邦咨询半导体研究中心指出,受智能手机市场传统旺季带动需求提升,以及主流供货商有意提高行动式内存(Mobile DRAM)价格,缩小各类应用产品价差的影响,第四季行动式内存涨幅平均落在10%~15%,居整体DRAM产业涨幅之冠,终结自2017年初以来行动式内存单位平均价格低于标准型内存单位平均价格的状况。
发表于: 20:38:00
10月13日,网络上开始热成都体育学院老师采用中国传统“算卦”方式——周易轻松算出逃课学生的学号,让大家叹为观止,难道“道破天机”这事是真的?
发表于: 11:10:01
意法半导体模块化车载信息服务平台(MTP)是一个开放式的开发环境,让开发人员能够开发先进智能驾驶应用原型,包括车辆与后台服务器、公路基础设施的连接通信以及车间连接通信。
发表于: 15:00:00
在近日举行的WSJ D.Live全球技术大会上,英特尔正式宣布将与Facebook合作,联手推出其首款人工智能芯片——“Nervana神经网络处理器”,向英伟达发出挑战。
发表于: 14:05:34
AMD作为一家同时生产CPU和图形显示核心的科技公司,他们家的APU一直是一大看点。AMD的APU内同时继承了中央处理器和图形显示核心,并且性能都不差。消费者只需要购买一颗芯片,就可以同时兼顾日常办公和游戏需求,性价比非常高。
发表于: 14:03:10
意法半导体的STSPIN32F0A可编程电机控制器在一个7mm x 7mm紧凑封装内整合全集成化栅驱动器(用于驱动三个外部MOSFET半桥)、STM32F0微控制器(MCU)以及3.3V DC/DC开关式转换器和12V LDO低压差稳压器,让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开发电机控制系统。
发表于: 12:54:00
在其 10 月初的发布会上,谷歌曾表示他们的新一代手机——Pixel 2 是“全世界最好的照相手机”。当时,我们都以为这只是一个常见的营销套路。
发表于: 10:45:54
又到一年招聘季,考研or工作让你实现了怎样的逆袭?……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存条价格上涨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