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在淹水时期最好不施用绿萝施什么肥料长得好

田间条件下~(32)P在淹水水稻土中的垂直运移--《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田间条件下~(32)P在淹水水稻土中的垂直运移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 ,采用同位素 ( 3 2 P)标记的方法在太湖地区土壤较具代表性的宜兴和常熟两地研究了可溶性磷进入水田后的垂直运移情况。结果表明 :可溶性磷施入水田后 ,较非淹水环境更易于向下迁移 ,其迁移距离明显增加。在 0~ 30cm的土层中均有3 2 P的痕迹 ,但大部分磷仍集中滞留于表层土壤 ,0~ 5cm土层中的3 2 P占总量的近 5 0 %。不同的水稻土中磷的垂直迁移情况略有差异 ,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土壤中3 2 P的回收率略有不同而导致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X173【正文快照】:
对于磷素在土壤中的运移研究已有很多报道 ,但多数进行的是室内非淹水条件下的土柱试验[1~3] ,对于水稻田中磷素的运移研究则未见涉及。与室内试验相比 ,田间条件具有其特定性 ,其研究结果对实际的农业生产也更具指导意义 ,因此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对磷素的运移状况进行了研究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建宁,沈其荣,冉炜;[J];农村生态环境;2005年03期
徐泰平;朱波;汪涛;况福虹;;[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1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立珊,汪祖强,张水铭,马杏法,张桂英;[J];环境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姬景红;张玉龙;张玉玲;虞娜;白玉;;[J];土壤通报;2007年06期
胡学玉;孙宏发;陈德林;;[J];生态环境;2007年05期
林同龙;[J];浙江林业科技;2000年02期
刘胜清;[J];浙江林业科技;2001年02期
蒋秋怡,叶仲节,钱新标,徐金良;[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徐秋芳,姜培坤,俞益武,孙建敏;[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姜培坤,徐秋芳,俞益武;[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宋漳;[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郭建钢,周新年,丁艺,粟金云,邱仁辉;[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邱仁辉,周新年,杨玉盛;[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辛海宁;周祥;秦光蔚;;[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金剑;王光华;刘晓冰;张秋英;徐艳霞;刘俊杰;Stephen J H;[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徐芹选;王玲玲;曲爱敏;;[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李树志;鲁叶江;高均海;郭友红;;[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孙永泉;王梅农;张导;;[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徐霞;鞠建勇;钱林;朱晓燕;;[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苏建平;邹忠;丁峰;王冬梅;杨荣清;黄标;;[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孙严荣;闻章辉;乔志;范胜槐;;[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姜汉川;潘恩超;居立海;谷兴焕;杨秀兰;;[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秦光蔚;辛海宁;周祥;朱军;;[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金花;[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张文军;[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郭永春;[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郑聚锋;[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李华;[D];浙江大学;2007年
张进;[D];浙江大学;2007年
俞巧钢;[D];浙江大学;2007年
刘忠珍;[D];浙江大学;2007年
蒋金平;[D];兰州大学;2007年
段英华;[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长奇;[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葛体达;[D];莱阳农学院;2004年
胡淼;[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马红艳;[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杨艳;[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刘雪云;[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甄泉;[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严密;[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毕德;[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郭亚勤;[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超,张桃林,吴蔚东;[J];环境科学;2001年04期
高超,张桃林,吴蔚东;[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孙华,张桃林,熊德祥;[J];江苏农业研究;2001年01期
李宪文,张玉娜,徐坤,孟祥霞,尹西竹;[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赵建宁,沈其荣,冉炜;[J];农村生态环境;2005年03期
王建国;杨林章;单艳红;沈明星;路长缨;;[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张焕朝,张红爱,曹志洪;[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廖文根,彭静,铁灵芝;[J];水利学报;1994年11期
李文祥;[J];土壤肥料;2002年01期
卢瑛,龚子同,张甘霖;[J];土壤通报;2003年0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武永锋;朱波;刘丛强;汪涛;赵秀兰;;[J];地球与环境;2006年04期
黄伟;黄欠如;胡锋;吴洪生;李辉信;;[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杨丽霞;杨桂山;苑韶峰;;[J];中国环境科学;2007年04期
陈尚洪;朱钟麟;吴婕;刘定辉;王昌全;;[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东民;伍钧;祝亮;胡华;;[A];四川省农村固体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成;[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红日;[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张刚;[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牛永志;[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董贤春;[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黄伟;[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高扬;[D];西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学俭,冉炜,沈其荣,杨春悦;[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OALib Journal期刊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Studies on the Weed Seedbank of Paddyfield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安徽沿江水稻田杂草种子库研究
Keywords: ,,Anhui Province水稻田,,
安徽沿江水稻田种子库由36科105种杂草组成,以夏熟田杂草为优势杂草。不同稻田类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H′早稻田>H中′稻田>H单′晚田>H双′晚田;同一稻田类型中,物种丰富度S表层、H′表层>S中层、H′中层>S下层、H下′层。74.78%的杂草种子集中分布于土壤表层,种子库总密度为319 033粒.m-2,以夏熟田杂草密度最高(57.87%),秋熟田杂草密度最低(15.74%)。种子库杂草与地上杂草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Sorensen)为0.35,以水稻田杂草相似性指数最高(0.41),线性拟合表明二者相关性低。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环境因子中pH、淹水天数(Id)对杂草优势度影响最大,耕作制度(Fs)、土壤类型(St)次之。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OALib Suggest
Live SupportAsk us anything不同时期围海造田土壤肥力剖面分布与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不同时期围海造田土壤肥力剖面分布与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摘要】:
本文以浙江省慈溪市四个时期(宋代、明代、清代、近代)围海造田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四个时间序列土壤肥力特征、土壤中磷的吸附解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围海造田水稻田土壤剖面全钾含量均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全钾含量随着水稻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建议采用水稻与深根作物轮作,利用底土层土壤钾素。随着水稻土利用年限的增长,磷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加聚,因此,稻田磷输出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值得关注。
各个时间水稻土磷吸附曲线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等温吸附方程拟合,其中以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度最高。供试土壤磷最大吸附量(Q_m)大小依次为:宋代>明代>清代>现代土壤,且Q_m与有机质(r=0.881)活性Al(r=0.999)、活性Fe(r=0.930)线性正相关。土壤磷零吸持平衡浓度EPC_0与土壤全磷(r=0.905),有效磷(r=0.898)线性相关;随着水稻土种植年限的增长,磷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加剧。
四个时期围海造田土壤的DPS、K值、MBC随着年代的延长逐渐增大,依次为宋代>明代>清代>现代;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RDP、EPC_0逐渐减小,大小顺序为:现代>清代>明代>宋代。以上表明,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磷被淋溶或随径流流失的风险减小。
四个时期围海造田土壤淹水还原条件下培养35天后,土壤供磷和固磷能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K、Q_m、MBC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表征土壤磷流失风险和数量的DPS、RDP、EPC_0都不同程度降低。这些说明了在淹水还原条件下水稻土对磷的固定能力较淹水前有所提高,而土壤中的磷向溶液中的释放量减少。说明,一定条件下,磷由固相转入液相被淋溶或随径流流失的风险要低于淹水前土壤。
土壤淹水后对磷的吸附量大幅度增加,吸附量与无定形氧化铁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同时磷解吸率减小,表明淹水使土壤对磷的吸附强度也有所增强。淹水一方面使水稻土中无定形氧化铁含量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也可能促进氧化铁表面的羟基化,同时,在淹水条件下酸性土壤pH升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土壤对磷的吸附位点增多,吸附能力增强,从而影响水稻土中磷的有效性。
淹水后土壤中Al-P有向Fe-P转化的趋势,土壤淹水后有效磷减少。淹水后土壤中无机磷和氧化铁的形态转化共同影响着有效磷的变化。从本试验结果来看,淹水过程土壤中氧化铁形态的转化应该是制约磷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S158【目录】:
ABSTRACT8-10
第一章 引言10-12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22
2.1 土壤磷的吸附13-17
2.1.1 土壤磷的吸附数学模拟应用进展13-15
2.1.2 土壤磷的吸附机制15-16
2.1.3 土壤中影响磷酸盐吸附组分的研究16-17
2.2 土壤磷的解吸17-20
2.2.1 土壤磷的解吸数学模拟应用进展17-18
2.2.2 土壤磷的解吸机制18-20
2.3 土壤磷的解吸与吸附的关系20
2.4 水稻土中磷的有效性20-22
第三章 不同时期围海造田土壤肥力剖面分布特征研究22-32
3.1 材料与方法22-23
3.1.1 采样区的概况22-23
3.1.2 采样方法及土样前期处理23
3.1.3 测定方法23
3.2 结果与分析23-28
3.2.1 有机质与全氮剖面分布特征23-26
3.2.2 全钾剖面分布特征26-27
3.2.3 全磷和有效磷剖面分布特征27-28
3.2.4 pH分布特征28
3.3 讨论28-30
3.3.1 C/N28-29
3.3.2 土壤钾剖面分布与利用29-30
3.3.3 表层土壤磷富集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30
3.3.4 水稻种植与土壤碳固定30
3.4 结论30-32
第四章 不同时期围海造田水稻土壤磷吸附解析特征32-42
4.1 材料与方法32-34
4.1.1 材料采集32
4.1.2 研究方法32-34
4.2 结果与分析34-39
4.2.1 等温吸附曲线34-35
4.2.2 等温吸附方程拟合35-36
4.2.3 等温吸附参数比较36-38
4.2.4 土壤磷解析特征38-39
4.3 讨论39-40
4.4 结论40-42
第五章 淹水条件下围海造田土壤磷和铁的化学行为特征42-58
5.1 材料与方法42-43
5.1.1 材料采集42
5.1.2 研究方法42-43
5.2 结果与分析43-51
5.2.1 土壤pH变化43-44
5.2.2 无定形氧化铁含量的变化44-45
5.2.3 磷吸附解析特性的变化45-47
5.2.4 无机磷组分的变化47-51
5.3 讨论51-56
5.4 结论56-58
第六章 结论58-60
参考文献60-7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琪,李恋卿,潘根兴,张旭辉,蒋定安,黄洪光;[J];第四纪研究;2004年02期
刘淑欣;熊德中;;[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周祖英;[J];福建农业科技;1982年04期
李世清;谢恩波;刘玉明;;[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王薇,孙玉善,陈德昌,陆昱京;[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林荣根,吴景阳;[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4年04期
,刘伯衡;[J];石河子农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李淑仪,廖新荣,蓝佩玲,梁雄才,彭少麟;[J];生态科学;2001年Z1期
李丽,武丽萍,成绍鑫;[J];土壤肥料;2000年03期
王蓉芳,黄德明,崔勇;[J];土壤肥料;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鲁红侠,耿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崔秀敏,王秀峰;[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张立宾;刘玉新;张明兴;;[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赵征宇;蔡葵;赵明;;[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郑福丽;刘兆辉;张文君;江丽华;王梅;林海涛;;[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林海涛;江丽华;刘兆辉;宋效宗;郑福丽;王梅;张文君;;[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李祥云;宋朝玉;王瑞英;王圣健;高峻岭;朱丕生;;[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张敬敏;李文香;桑茂鹏;刘树堂;;[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江;周俊;谷勋刚;邹爱红;马荣艳;;[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李孝良;李健姣;吕宝磊;陈效民;王晓洋;詹国飞;;[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敏;叶舒娅;刘枫;袁嫚嫚;;[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袁嫚嫚;叶舒娅;刘枫;李敏;吴学忠;;[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蒋光月;郭熙盛;朱宏斌;何传龙;;[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刘静宇;孟静静;黄少鹏;丁志强;盛静卫;;[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白洁;王永志;段慧珠;;[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贾博;张后虎;张毅;王伟;吴睿;张维佳;;[A];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填埋场绿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王静;武杰;袁学文;;[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莫琼;[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舒丽娜;[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毕磊;[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翟静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杨莹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胡雪;[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蔡东;[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闫鸿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夏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郑慧;[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景存义;;[J];地理科学;1985年03期
于世永,朱诚,曲维正;[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李忠佩,王效举;[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李忠,孙波,林心雄;[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黄进良;[J];地理研究;1999年03期
丁金龙;[J];东南文化;2004年02期
谷建祥,邹厚本,李民昌,汤陵华,丁金龙,姚勤德;[J];东南文化;1998年03期
李长生;[J];第四纪研究;2000年04期
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代静玉,周运超,张平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刘淑欣;熊德中;;[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慧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胡君利;林先贵;尹睿;褚海燕;王俊华;张华勇;曹志洪;;[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年04期
方兆登;张益农;王雪根;张林康;徐富安;姚贤良;;[J];科技通报;1992年05期
谭周进;张杨珠;周清明;;[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2期
廖志文;巩细民;胡承孝;邹娟;李小坤;;[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J];土壤学报;1961年Z2期
铁文霞;贺发云;田玉华;尹斌;朱兆良;;[J];土壤;2010年02期
;[J];土壤;1975年04期
王良德;;[J];福建农业;2006年07期
丁玉治;黄景;农光标;韦琼山;;[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学军;;[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郑建渠;熊江霞;侯立志;薛裕国;刘建刚;;[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廖燕;朱君君;孙振钧;王冲;张宁;;[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王军;朱鲁生;谢慧;孙瑞莲;徐荣娟;徐琦峰;张夫道;;[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李树志;郭友红;鲁叶江;;[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侯春霞;骆东奇;魏朝富;谢德体;;[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阳永泉;温远光;梁宏温;朱宏光;何斌;;[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李兴盛;;[A];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Ⅰ)——污泥再生利用[C];2005年
杨晓;郝明德;王缠军;;[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化化肥公司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肖悦岩;[N];农资导报;2009年
于千桂;[N];山东科技报;2006年
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雷丽萍;[N];云南科技报;2006年
澄城县农技中心
周雷茸;[N];陕西科技报;2006年
白海霞 王飞
周坤;[N];陕西科技报;2007年
北大荒股份八五三分公司技术部提供,李丽、永明整理;[N];北大荒日报;2010年
武炳明;[N];中国化工报;2006年
永年县农业局南沿村区域中心站
王俊生 关丹燕;[N];河北科技报;2007年
;[N];陕西科技报;2009年
德州市农业局土肥站 曲善功 刘忠海;[N];山东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解迎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张黎明;[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崔冬霞;[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丛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闫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向万胜;[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朱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缪德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巫杨;[D];东华大学;2011年
张静;[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辉;[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罗贤平;[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杜华清;[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吉艳芝;[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孟立君;[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刘丽华;[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倪丽佳;[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孙媛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徐霞;[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张有利;[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水稻田氮气损失量的测定--《土壤肥料》1978年01期
水稻田氮气损失量的测定
【摘要】:正 在稻田淹水条件下,用N~(15)研究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造成氮的损失。据观察,在水稻生长期间所施氮的损失为20—28%。但是,N_2的损失量随水稻的生长而减少。水稻生长第一个月N_2损失量为10—15%,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在稻田淹水条件下,用N‘”研究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造成氮的损失。据观察,在水稻生长期间所施氮的损失为20一28%。但是,N:的损失量随水稻的生长而减少。水稻生长第一个月N:损失量为10一15%,第二个月损失8一10%,而在水稻生长的最后一个月损失仅1一2.6%。头两个月的N:损失受肥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R.斯伏波达
,安子平;[J];世界农业;1980年06期
;[J];吉林农业科学;1980年01期
肖恕贤;;[J];广西农业科学;1980年03期
张念先;;[J];云南农业科技;1981年04期
罗世光,李广明;[J];农业经济;1982年06期
蔡建中;彭永欣;尹邦乾;严高翔;黄以澄;李思浩;卢经宇;张汉臣;陆继良;张林生;诸云春;陈健德;;[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2年01期
胡定宇;[J];土壤肥料;1983年03期
蔡贵信,朱兆良;[J];土壤学报;1983年03期
王立仁;[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3期
J.A.McM王石立;;[J];气象科技;198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宗均;石铁源;苏宝林;;[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孙袼非;;[A];上海制冷学会一九八九年年会论文集[C];1989年
丁彦慧;王余庆;孙进忠;;[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邱业先;汪金莲;陈尚;卢向阳;罗泽民;;[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赵小敏;石庆华;H.F.M.TenB;[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姚军虎;孟德连;吴孝兵;王康宁;周安国;杨凤;;[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姚军虎;孟德连;吴孝兵;王康宁;周安国;杨凤;;[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赵彩凤;曹孟良;王敬强;赵康;邵建敏;邢俊杰;殷剑宁;袁隆平;刘斯奇;;[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薛建平;;[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金在能;;[A];2004国际现代包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新;[N];中国化工报;2000年
茹晴;[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吴士平;[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1年
王建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云南省农业气象中心
邹丽云;[N];云南科技报;2001年
本报驻印度记者 张静宇 钱峰;[N];人民日报;2002年
官开佳;[N];四川科技报;2002年
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 李晓东;[N];中国海洋报;2003年
赵希友;[N];中国气象报;2003年
本报驻中亚记者 贾铁军;[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米湘成;[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高明;[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梁东丽;[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唐莉娜;[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张鹤亮;[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范明生;[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江长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姚凤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李卫国;[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孙成明;[D];扬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德连;[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高树芳;[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高洪峰;[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吴孝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滕星;[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刘凤丽;[D];河海大学;2005年
赵玉明;[D];天津大学;2004年
田翠玲;[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周锋利;[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冯涛;[D];浙江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水稻秘籍!水稻施肥技术全讲解
一、水稻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钼、硼及硅。碳、氢、氧在植物体组成中占绝大多数,是水稻淀粉、脂肪、有机酸、纤维素的主要成分。它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一般不需要另外补充。氮、磷、钾三元素是水稻需要量大,单纯依靠土壤供给,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另外施用,所以又叫肥料三要素。对其他元素需要量有多有少,一般土壤中的含量基本能满足,但随着高产品种的种植,氮、磷、钾施用量增加,水稻微量元素缺乏症也日益增多。
每生产100千克稻谷吸收的氮、磷、钾的数量分别为1.5或1.9千克、0.18或3.82千克,大致比例为2:1:3。由于其中不包括根的吸收和水稻收获前地上部分中的一些养分及落叶等已损失的部分,所以实际水稻吸肥总量应高于此值。而且随着品种、气候、土壤和施肥技术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特别是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吸收量的差异十分显著,通常是随着生育时期从秧苗到成熟期的过程中,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呈正态分布。
二、水稻各生育阶段需肥规律是什么?
氮素吸收规律: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是决定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一生中在体内具有较高的氮素浓度这是高产水稻所需要的营养生理特性。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磷素的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远比氮肥低,平均约为氮量的一半,但是在生育后期仍需要较多吸收。水稻各生育期均需磷素,其吸收规律与氮素营养的吸收相似。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3周前后为吸收高峰。此时在水稻体内的积累量约占全生育期总磷量的54%左右,分蘖盛期每一克干物质重含(P2O5)最高,约为2.4毫克,此时磷素营养不足,对水稻分蘖数及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均有影响。水稻苗期吸入的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至稻谷黄熟时,约60%-80%磷素转移集中于籽粒中,而出穗后吸收的磷多数残留于根部。
钾素的吸收规律:钾吸收量高于氮,表明水稻需要较多钾素,但在水稻抽穗开花前其对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幼苗对钾素的吸收量不高,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在0.5%-1.5%之间不影响正常分蘖。钾的吸收高峰是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此时茎、叶钾的含量保持在2%以上。孕穗期茎、叶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出穗期至收获期茎、叶中的钾并不像氮、磷那样向子粒集中,其含量维持在1.2%-2%之间。
三、在淹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氮、磷、钾会发生什么变化?
淹水条件下氮的变化:水田土壤由于长期淹水,土层分化为两层,其性质很不相同,表面的一薄层为氧化层,厚度仅有数毫米,一般不超过10毫米,其下部为还原层。铵态氮肥或能转化成为铵态氮的氮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和尿素等,如施于表面的氧化层会受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硝酸离子不能为土壤胶粒所吸附,于是随水渗漏于下边的还原层,逐渐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成水稻难以吸收利用的气体氮逸失于大气中,这种现象称为反硝化作用。
淹水土壤中磷的变化:水田土壤淹水后磷的供给能力高于非淹水土壤,施入淹水土壤中可溶性磷被固在土壤固相表面,浓度上升比较显著,而且受水田土壤的性质影响很大。淹水后有效磷的增加以磷A值(即土壤有效磷和施用磷肥之比)表示,富含磷酸铁的酸性土壤磷A值较高,而磷酸铁含量低的钙质土壤和腐殖土壤淹水后有效磷却没有增加。因此,土壤淹水后水溶性磷浓度增加,以含铁量低的钙质沙土最明显,含铁量低的酸性沙土次之,再次为近中性黏土,酸性铁质铝土最少。
淹水条件下钾的变化:淹水后土壤中可溶性二价铁离子和锰离子增加,同时将交换性钾置换进入土壤溶液,在某些条件下土壤中存在的过量亚铁离子,会与土壤中钾盐结合形成由K2SO4、F2SO4和水以不同比例组成的难溶性二价盐,从而降低了钾的有效性,铁吸收过多会妨碍钾的吸收。
四、水稻高产施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水稻高产施肥的基本原则:重视化肥,配合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改良培肥土壤的效果十分显著,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储量,改善土壤有机质组成,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强了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状况。
(1)氮肥、磷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高产栽培条件下极易贪青、倒伏、发生稻瘟病,空秕率增加。因此,在施肥上要坚持氮、磷、钾配合施用。
(2)适量施肥与配方施肥。高产栽培施肥量要适宜,配比合理,要根据不同的地块肥力不同,进行确定施肥量,做到配方施肥确保高产。
(3)高产施肥注意的事项。
①施足基肥。有机肥料分解慢,利用率低,肥效期长养分完全,所以作基肥施用较好。但由于稻区早春气温较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缓慢,为了促进高产田秧苗早生快发,可以将速效氮肥总量的30%-50%作为基肥施用。磷肥和钾肥均作为基肥施用,也可以留一部分在拔节期施用。
②早施蘖肥。水稻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可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分蘖肥分二次施用,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的25%左右,目的在于促蘖;另一次分蘖盛期作为调整肥,用量在10%左右。目的在于保证全田生长整齐,并起到促蘖成穗的作用。后一次的调整肥施用与否主要看群体长势来决定。天下水稻,专业水稻交流平台。
③巧施穗肥。穗肥不仅在数量方面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且施用时期也很关键。穗肥在叶龄指数91左右(倒二叶60%伸出)施,可以促进剑叶生长。当高产群体较繁时,穗肥在叶龄96(减数分裂时期)时施,起到保花作用。
④酌情施粒肥。水稻后期施用粒肥可以提高籽粒成熟度,增加千粒重,要控制好粒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
五、为什么水田强调多施有机肥料?
稻田连年种植,每年不但要从土壤中吸收走大量的氮、磷、钾三要素和一定量的钙、镁、硫、铁等元素,而且还要吸收少量的氯、锌、锰、硼、铜、钼等微量元素,大约为氮的10倍,大量的多种营养元素被吸收,还有一部分被淋溶损失,仅靠无机肥料补充远远不能满足水稻生产需要。必须实行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施用有机肥料,不仅可直接为水稻提供各种丰富的养分,而且还能在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中,使一部分有机质起腐殖化作用,合成土壤腐殖质,这对改善土壤物理性和结构,增加土壤胶体的数量与品质,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方面有很大效果。此外,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还可以使水田土壤部分迟效性磷、钾活化,并产生各种促进水稻生长的生理活性物质和维生素B和生长素。
六、化肥在水稻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化肥又称无机肥或矿质肥,是指直接或间接提供植株营养元素,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化学物质。水稻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硅、硫、钙、镁等。还需要少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如铁、锰、锌、钼、铜等水稻生长所需要的这些营养元素土壤中不可能全部提供。因此,只能施化肥来补充不足部分的营养元素。例如根据15N示踪测定,从移栽到最高分蘖期的氮吸收量31%来自土壤氮,69%来自肥料。如果移栽后不能及时追施返青肥和分蘖肥就不能保证有效分蘖。所以说,化肥字水稻生产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有:合理补充土壤中缺乏的元素,积累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大幅度提高产量;不同阶段施用化肥可以增强水稻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稻米质量,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
七、氮、磷、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氮对水稻的生理作用:在各种营养元素中氮素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最大,水稻不同生育期和器官氮素含量不同。一般茎叶中的含量约为1%-4%,穗中含量为1%-2%。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含量的16%-18%。水稻体内的核酸、磷脂、叶绿素及植物激素,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重要物质也都含有氮,所以氮素对维持和调节水稻生理功能上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氮素供应适宜时对根部生长快,根数增多,但过量反而抑制稻根生长。氮素能明显促进茎叶生长和分蘖原基的发育,所以植株体内含量越高,叶面积增长越快,分蘖数越多。氮素还与颖花分化及退化有密切关系,一般适量施用氮素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形成较多的同化产物,促进颖花的分化并使颖壳体积加大,从而可增颖果的内容量,便于提高谷重。
缺氮症状通常表现为叶色失绿、变黄。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缺氮会阻碍叶绿素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弱光合作用和影响干物质生产。严重缺氮时细胞分化停止,多表现为叶片短小,植株瘦弱,分蘖能力下降,根系机能减弱。氮素过多时叶片拉长下披,叶色浓绿,茎徒长,无效分蘖增加,容易生育过度繁茂,致使透光不良,结实率下降,成熟延迟,加重后期倒伏和病虫害的发生。
磷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水稻茎叶中磷的含量一般为0.4%-1.0%,穗部含磷量比较高,在0.5%-1.4%之间。磷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之一,而且直接或见解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一些高能磷酸又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场所。磷素供应充足,水稻根系生长良好,分蘖增加,代谢作用旺盛抗逆性增强,并有促进早熟和提高产量的作用。磷参与能量的代谢,存在于生理活性高的部位,因此磷在细胞分裂和分生组织的发育上是不可缺少的,幼苗期和分蘖期更为重要。水稻缺磷植株往往呈暗绿色,叶片窄而直立,下部叶片枯死,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生育停滞,常导致稻缩苗、红苗等现象发生,生育期推迟,严重影响产量。
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茎叶中钾的含量约为1.5%-3.5%,穗部含量较低,一般在0.5%-1%以下。钾在植物体内几乎完全成为离子状态存在,部分在原生质中处于吸附状态。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原生质、脂肪、纤维素等的组成成分。但在一些重要的生理代谢上如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移等,钾都具有触媒作用,能促进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钾还有助于氮素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施氮越多,对钾的需量也就相应增加。钾对植物体内多种重要的酶有活化剂的作用。适量钾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增加稻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使细胞壁变厚,从而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的能力。
缺钾时根系发育停滞,容易产生根腐病,叶色边浓绿程度与施氮过多时相似,但叶片比较短。严重缺钾是,首先在叶片尖端产生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展至全叶,茎部变软,株高伸长受到抑制。钾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大,能从老叶向新叶转移,缺钾症先从下部叶片出现。钾不足时淀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减少,水稻处于繁茂遮阴或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增施钾肥后生育大多可以得到改善。
八、主要微量元素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硫:水稻体内含硫(SO2)量约为0.2%-1.0%,水稻吸收利用的主要是硫酸盐,也可以吸收亚硫酸盐和部分含硫的氨基酸。水稻体内硫素和氮素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稻株缺硫可破坏蛋白质正常代谢,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缺硫时植株矮小、叶小,初期色变淡。严重缺乏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茎叶变黄甚至枯死,分蘖少。根系缺硫反映尤其敏感,当地上部还未明显呈现褐色斑点时根系生长已表现不正常。土壤中含硫过多时,在缺氧条件下转化成为硫化氢可毒害稻根,发生跟腐病。
钙:水稻茎叶中含钙(CaO)量为0.3%-0.7%,穗中含量在成熟期下降至0.1%以下。钙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元素之一,约60%的钙集中于细胞壁。缺钙时稻株略矮,下部叶尖端变白,后转为黑褐色,叶子不能展开,生长点死亡,根短,根尖为褐色。
镁:水稻茎叶中含镁(MgO)为0.5%-1.2%,穗部含量低。镁是叶绿素成分之一,缺镁叶绿素不能形成,镁是多种酶的活化剂。缺镁时叶片柔软呈波纹状,叶脉黄绿色,从叶尖先枯死,症状从老叶开始。孕穗期前保证充足的镁素营养特别重要。
铁:水稻体内含铁较低,叶片中含量为200-400毫克/千克,老页比嫩页要高,其中相当部分是集中于叶绿体内。铁参与植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影响与能量有关的生理活动。缺铁叶绿素不能形成,出现失绿症,缺铁现象先从幼叶开始,而老叶仍属正常。在一般情况下土壤中不缺铁。在酸性和长期渍水土壤中铁多被还原成溶解度大的亚铁,如水稻大量吸收会发生亚铁中毒。
锰:锰是水稻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微量元素,嫩叶中含500毫克/千克,老叶可达16000毫克/千克。锰能促进水稻种子发芽和生长,并能增强淀粉酶的活力。叶绿素中虽不含有锰,但锰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缺锰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强度显著受到抑制。正常生育的稻株体内铁和锰之间能保持一定平衡,缺锰则亚铁含量增高,引起亚铁中毒产生失绿现象。当体内含锰量高而亚铁浓度低时,也会由于缺铁产生失绿现象,缺锰植株矮,分蘖少,叶窄而短,严重退绿,先呈黄绿色,后出现深棕色斑点,继之坏死,嫩叶最重。
锌:锌在生长素合成上是不可缺少的,并能催化叶绿素的合成。水稻叶干重的含锌量低限为15毫克/千克。缺锌时叶呈淡绿色,嫩叶基部变黄,叶尖较轻,严重时叶中脉变白稻株顶端受抑制,植株矮,分蘖少,出叶周期拖长,叶尖内卷,老叶下垂,最后枯死。在缺锌土壤上施锌,对水稻有明显增产效果,可以促进生长和提高有效分蘖数,并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和防止早衰。
钼:钼能促进蛋白质的形成,参加稻体内各种氧化还原过程,可消除酸性土壤中铝、锰离子的毒害作用,促进水稻土中自生固氮菌的活力。一般认为水稻植株含钼量最高界限在2毫克/千克以下。缺钼叶变黄绿色,部分叶片发生扭曲,老叶尖端褪绿,逐渐干枯,分蘖少,秕粒多,产量下降。
铜:铜是一些氧化酶的成分,所以它能影响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稻株对铜的需要量极微。缺铜时嫩叶初成青绿色,以后叶尖褪绿,变成黄白色,继之形成棕色枯斑,新叶不能展开,生育推迟。
硼:水稻对硼的需要量极少,硼对氮的代谢和吸收养分上哟促进作用。例如以0.01%硼溶液处理弱光下生长的稻株,测出硼有促进养分向穗部运送的作用,能减少空秕率,提高千粒重。缺硼时生长点细胞分化受阻,花粉发育不正常,影响受精能力,秕粒多,稻株矮小,叶呈深绿色叶中部或尖端处有黄白色斑点,严重时生长点死亡。
九、硅肥在水稻生产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水稻植株吸收的肥料量占施用肥料量的水稻是吸硅量最多的作物之一,茎叶中的含硅量可达到10%-20%,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稻株要吸收硅酸17-18千克。根部所吸收的硅随蒸腾上移,水分从叶面蒸发,而大部分硅酸却积累于表皮细胞的角质内,形成角质硅酸层,因硅酸不易透水,所以可降低蒸腾强度。充分吸收硅的水稻叶片伸出角度小,叶成直立型,叶片受光姿态好,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硅酸的存在还能增强根部氧化力,能使可溶性的二价铁或锰在根表面氧化沉积,不至于因过量吸收而中毒。同时,促进对其他养分的吸收。施用硅酸,水稻同化作用旺盛,干物质积累量大,从而稀释植物体内氮的浓度,表现为增强耐氮性。施硅酸肥料还可以促使磷向穗部转移。
缺硅水稻体内的可溶性氮和糖类增加,容易诱致菌类寄生而减弱抗病能力。还有的研究认为,茎叶中的硅酸化合物能对病原菌呈现某种毒性而减少危害。水稻生殖生长期如不能满足硅酸的供应,则易降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严重时变成白穗。
十、水田各种肥料的利用率是多少?
水稻植株吸收的肥料量占施用肥料量的百分数称为肥料吸收利用率。水田主要肥料的利用率如下:
氮肥的利用率:氮素化肥表施的利用率分别为硫酸铵45.4%,尿素34.8%,碳酸氢铵26.8%。施入土壤中氮素的去向可分水稻吸收、土壤残留、损失三部分。氮肥在稻田的损失,一是反硝化过程,损失约10%-15%,最高可达20%左右;二是施用方法不当,铵态氮通过挥发损失可达5%-50%;三是随水淋失,例如施入稻田的尿素,一般经过两三天水解后转化为铵根离子才能被水稻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若在24小时内排水,氮素损失量可达10%-20%;四是残留在土壤中的氮除被土壤胶体吸附外,还有10%左右被黏土矿物固定难以释放。
磷肥的利用率:磷肥的利用率一般为10%-25%,平均为14%明显低于氮肥,主要是因为施入土壤中的磷很快和土壤中的铁、铝、钙结合成难溶性磷酸盐(称化学固定作用)。这种固定作用也有有利的一面,可以减少淋洗作用引起的损失,被固定的一部分磷素是弱酸溶性,可供第二年作物吸收利用。稻田在淹水条件下有助于磷素的释放,所以水田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都比相应的旱田土壤高。
钾肥的利用率:由于土壤黏土矿物类型、水分状况和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土壤对钾的固定量差别很大,一般可在11%-77%之间。钾的固定可以减少淋溶损失,在一定条件下还会重新释放出来,通常是干湿交替作用频繁、PH升高,钾的固定量增加。
土壤中钾的消耗主要是水稻吸收和淋失,而钾的补给主要来自于肥料,降雨带来少量的钾,另外残留于土壤中的根茬补充一定的钾。总的来看,土壤中钾的移动性小于硝态氮而大于磷,所以也有一定的淋失量,钾的当年利用率一般为50%-60%。
十一、生产600千克稻谷需要氮、磷、钾三要素是多少?
水稻生产600千克稻谷对氮、磷、钾三要素吸收数量,因不同稻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品种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但无论在北方不同生态区,还是同一省内不同稻区,大都是随产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加。生产600千克稻谷一般需要纯氮8.93千克,五氧化二磷6.90千克,氧化钾16.44千克,三要素之比为1:0.77:1.84。
十二、怎样计算和确定每667平方米化肥的施用数量?
施肥量的计算要根据品种、产量指标、土壤肥力、肥料类型等综合资料确定。
一般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化肥施用量=计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供肥量-有机肥供肥量/肥料含养分百分率(%)×肥料利用率(%)
式中计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每667平方米计划产量(千克)×一千克稻谷需要的营养元素量
土壤供应肥量=无肥区产量的养分吸收量
有机肥供肥量=每667平方米施用量(千克)×含氮量(%)×利用率(%)
一般有机肥含氮量为0.5%,利用率氮为25%,磷为25%,钾为50%,化肥利用率一般氮40%,磷15%,钾50%。
十三、怎样提高水田氮肥的利用率?
氮肥的损失有多种途径,但除氮的挥发损失外,都是通过硝化作用产生的,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主要是以防止铵的硝化为主。
(1)深层施肥。把铵态氮肥或尿素深施到3-5厘米深的还原层中,铵离子为土壤胶体吸附,保持在还原层中避免肥料在氧化层进行硝化作用,以提高氮的利用率。深层施肥可分成球肥深施、全层深施和液肥深施。
(2)氮肥增效剂。又称硝化抑制剂,即使用化学制剂来抑制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以减少脱氮的损失。目前我国的主要氮肥增效剂有西吡、吡啶等。
来源:农医生资讯
作者:东方金稻
(由普田农科院整理技术规程仅供参考)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临走点下方拇指留个手印证明来过。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想了解农业技术、操作规程、政策解读、天气预警、病虫防治的农户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
目前10000+农户已关注加入我们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萝施肥需施什么肥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