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索尼n3ap与索尼1adac驱动 dac,如果只从耳机素质上来说哪个更好一些

索尼XBA-N3AP耳机为什么总让人爱不释手
对于音乐发烧友来说,一款好的耳机必不可少。做耳机的厂商很多,优秀的产品也很多。自从用上 iPhone 7 Plus 之后,在选购耳机上面,有意无意,我都会选择蓝牙无线耳机。在享受方便的同时,人们很容易就遗忘对音质的追求。毕竟,听歌与社交是人们最主要的两个手机应用场景。如果还有第三,那就是看视频,这当然也是耳机的高频率使用场景。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索尼这款耳机 XBA-N3AP,一经试听便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只想回到那个有线时代。Cause it looks beauty and sounds wonderful.
先说好看的部分。
过去索尼高端的圈铁耳机不是长得太大就是形状怪异(XBA-A3 或 XBA-Z5),带着就像往耳洞插上 U 盘似的。而 外观上,XBA-N3AP 外形小巧,整体为黑色磨砂材质,配以金色点缀,低调得来也不失品味。
XBA-N3AP 采用一圈一铁的单元结构:新推出的动铁单元“HD Super Tweeter ”负责中高频,尺寸要比原有的单元减小 30% ,灵敏度是 107 dB/mW。负责低频的动圈则改用 LCP 振膜,能够做到更小尺寸的直径,更大流量的低音。
以下是 LCP 振膜动圈单元的结构图,蓝色的是迷你导管,能精确地将低音从独立的空间传到主导管。如此一来,仅用一个全频单元可实现低音到高音平衡、中音浑厚且出色的广阔音场,以及流畅的声音呈现。
而新的动圈设计又令耳机形状更贴合耳朵,不必再弄挂耳设计,算是索尼目前推出的佩戴最舒适的动圈耳机。此外,原配的耳塞套种类繁多,除了 size 不同,还有舒适、隔音、可洗等三种材料可选,可适配性不是一般的强。
值得一提,A3NP 使用的黄铜导管,在既不损害结构及耐用性的同时,又能减轻材料重量,把导管做得宽大。线材方面依然沿用 XBA 系列的深灰色,表面也做了很多沟壑,这么做,一是尽量防止打结,二是降低听诊器效应。
听感方面,XBA-N3AP 延续索尼低频足的优势,也做到对人声与中频部分的良好平衡,人声甜美,没有过往型号人声要么偏冷、要么偏暖的特点。
这在一些传统的耳机发烧友的“耳”里,XBA-N3AP 所展现的音质层次感太鲜明了,音色还原的细节太细腻了,也就是所谓的“铁味”太重。这要是用来听古典乐或其他曲风平缓的音乐,可能感觉不对,但用在层次丰富、风格鲜明的流行乐曲那就对了。
我使用了信仰加成的SONY NW-ZX100 作为前端播放器,听了两张比较代表性的流行专辑:一张是宇多田光的新专辑《fant?me》(FLAC 1006kbps 44.1kHz),另一张是最近大热的电影《La La Land》的原声集(FLAC 991kbps 44.1kHz)。
两者碟的曲风虽然不尽相同,都是现代流行音乐工业体系的产物,高中低频的音域呈现极尽鲜明。略带沙哑的女声,强烈的节拍,悠长的弦乐……这些细节 XBA-N3AP 都能很好地还原出来。可惜的是,一旦音域丰富起来,层次感和位置感就会有所丧失。
在某些曲目上,配合 ZX100 的醇音功能(打开醇音后,播放器会对低频部分以及环绕声有一定的增益),低频的猛烈程度连我都有点受不了。例如《UNICORN GUNDAM OST 4》的开场曲 BANSEE(FLAC 48 kHz,Hi-Res 音质),逐渐强烈的大鼓,聒噪的电吉他,中途加入的弦乐合奏,三者结合的高潮感觉真是相当的“炸裂”。这是蓝牙耳机无法比拟,也是一般的有线耳机很难的音效,毕竟是一分钱一分货嘛。
可拆卸的接驳线设计也方便 XBA-N3AP 损耗更新或升级。
总的来说,它在音色的表现力均衡,人声清新、低音醇厚,并且造工精致、设计低调但不失高级感,甚至还蛮适合女生佩戴。在去年 11 月推出时,索尼并没有大肆宣传,所以也并没有太大关注。更重要的是,只要 2199 ,从此信仰带回家。
说真的,与其花两千多买一款只有时尚功能的 Beats 耳机,为什么不试试大法这个好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Soomal作品 - SONY 索尼 XBA-N3AP 入耳式耳机测评报告 [Soomal?数码多]
SONY 索尼 XBA-N3AP 入耳式耳机测评报告
索尼XBA-N3AP和N1AP是用来取代原有A3和A1圈铁耳机位置的新型号,它们发布于2016年末,N3AP的官方定价为2199元人民币而N1AP定价为1299元人民币,比旗舰圈铁Z5 3699元官方定价都低。但N3AP实际成交价格在1999元,而Z5目前的价格在2500元左右。虽然索尼N3AP价格定位并不是耳塞中的旗舰,但它确实索尼新一代动圈和动铁单元技术的代表,我们也对这款耳机很感兴趣。感谢网友送测全新样机。
样机来源:网友送测
样机类型:市售量产
是否商业关系:否
索尼N3AP和N1AP耳机使用了索尼最新的扬声器单元单元,这个动铁单元不仅比A3时期的单个动铁单元体积小了30%[官方数据],而且在这两款耳机中动铁单元只有这一只,而Z5和A3一代的圈铁是两个动铁单元。因此,N3AP和N1AP的体积比A3/A1也小了不少,不过看上去仍不算小巧[重量很轻,两只共7克]。根据官方介绍这只动铁单元的灵敏度更高,更容易驱动。
而在动圈单元上,N3AP配置了一个9mm直径的LCP[液晶分子振膜]振膜动圈扬声器,尺寸要比A3和Z5的16mm直径小不少,但是官方描述称新的磁路设计让这只9mm的灵敏度更高,低频表现比大尺寸的更好[应该是指比A3的更好]。不过官方没有详细说明N3AP的LCP上是否有金属镀层?不过,N1AP没有使用这只新型的动圈扬声器。
在耳机结构方面,N3AP配置了索尼的”声场控制技术”,将入耳导管延伸至腔体的后部,让频响分布更为均匀,不过官方图片没有看出来具体详细结构到底如何。N3AP的这根导管也是金属材质的[据说是铜的]。而N1AP没有这样的设计。
N3AP标配了线控通话功能的耳机线,耳机左右声道接地独立,MMCX接口可更换耳机线,可配置平衡耳机线使用。顺便说一句,索尼的MMCX接口的长度和卡扣的牢固程度,远好于拜亚的Xelento或T8iE。
我们对耳机开始煲机了200小时,看到有网友留言说煲机之后低频会有很大改善,赶紧又恶煲了100小时。不得不说,煲机对N3AP的低频确实是有比较明显的作用的,因为它的低频量感太充沛,而且对中低频部分的影响很大,不好控制,煲机和音源的搭配都相当重要。不过今天测评非常遗憾的是,手里没有索尼的Z5耳机作为对比,有机会一定去做一次这样的对比。在主观听感测评中,我们使用飞傲X7+AM3、享声MR1、享声M1Pro和索尼的A35作为主要参考,vivo Xplay5s和iPhone6s Plus作为辅助参考[负面典型]。对比的耳机其实没有特别合适的,使用Westone W4R、UE900和Vsonic GR09[风格差别大,对比意义不大]。
整体印象:在完全没有煲机时,我们使用iPhone和vivo的手机去听N3AP,感觉这样的低频实在难以忍受,它对中频的负面影响太大,人声变得嗡嗡嗡,而后来正面搭配手机时N3AP的高频表现也同样与最佳状态差距很大。在发测评之前,我自己回顾了一下索尼Z5的测评文章,看完描述,发现似乎今天的这篇测评最后描述的文字趋向可能和Z5时不会有太大差别,所以很遗憾Z5缺席了今天测评。
音源的选择:在今天主观听感细节描述之前,先来谈音源的选择,感觉N3AP似乎比Z5更为敏感音源的风格和设置。在我们使用的MR1、M1Pro和飞傲X7上,我们需要给N3AP设置前级的增益到高的位置,虽然这是一个非常容易驱动的耳机,远比UE900、GR09、W4R好驱动,但是还是需要高增益。因为这样可以让它的中频、中低频和低频的层次明显更加干净。而vivo Xplay5s和iPhone远做不到这点。所以,今天测评主要以飞傲X7+AM3和M1PRO为参考。
而索尼自己的A35,驱动力很一般,不过有趣的是它与N3AP搭配时整体动态明显缩水,低频量感反而出不来,虽然动态大大受到影响,但是反而不会明显影响中频。同理,iPhone和Xplay5s的高频虽然推出了很好的密度和动态,但是对于N3AP来说品质太差,不堪入耳。而A35声音文弱一些反而细节表现的比较正常。
而对于中低频和中频的层次,这里反而是飞傲X7+AM3这种略偏直白、高解析力的暖声更为适合。当然享声的两台播放器表现也不错。
高频表现:索尼N3AP的高音仍然拥有动铁单元中很高水准,它偏重于极高频解析力的量感,但又有动铁出色的瞬态控制力[只有在vivo Xplay5s上表现被推过头],搭配MR1或M1PRO,都可以感受到圆滑、快速而干净的极高频。对于弦乐的表现更为华丽顺滑,但与动圈相比N3AP的高频仍有一些动铁味道,瞬态过快,量感稍偏多。但凭印象来说,N3AP的这只高频似乎动铁味要比Z5上的多了一些,概括来说就是解析力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别,但是声音层次变差了,声音相对变紧了[不完全确定]。在高频和中高频衔接部分,N3AP表现还是不错的,由于整个耳机都非常容易驱动,所以在手机上,相比W4R、GR09来说,肯定更容易获得好得多的动态和解析力。虽然此时并非N3AP的最佳状态,但也体现出高灵敏度、高解析力的优势。
中频表现:索尼N3AP的中频开始就比较难伺候了。前文已经谈到,需要放大器设置在前级给相对比较大的增益,这样中频会相对扎实。不过按这种特征来看,应该搭配平衡线会有更好效果。从我们使用几组音源来看,其实Xplay5s已经可以让N3AP的声音非常厚重饱满[Xplay5s只是高频实在非常不般配],但是可能会觉得声音过于浓郁,中频稍偏低的地方就会有嗡嗡嗡的趋势。
其他几台播放器,飞傲X7+AM3的表现最为扎实稳健,中频的声音相对最为有力,不发虚。而M1PRO和MR1暖声的风格会明显让N3AP的中频松弛细腻,而且中高频也更为甜美,但是中低频的控制力还是要弱一些,声音会有松散发糊的趋势。这个风格其实是索尼耳机一直存在的。这包括Z5、Z7等等。但是感觉似乎N3AP上,中低频对低频的影响是非常的大,但又是对音源比较敏感,适当搭配、不同搭配变化最大的。可能也是因为耳机灵敏度很高的原因。
总体来说,我们对N3AP的中频描述可能和Z5时比较像,中频饱满厚重,易于驱动,但瞬态速度相对较慢,人声的表现似乎略显过于成熟,不够大动态交响乐的表现却可以提供更好的氛围,只是瞬态相对不够干净,如果音源搭配不当,中频的表现会明显发糊,虽然有气势上、厚度上的优势,但解析力就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低频表现:索尼N3AP的低频量感同样太多,只有在驱动力很差的A35上低频量感会比较正常一些。不过这种低频的量感和下潜还是相当惊人,去听一些鼓乐器的音乐,虽然它的瞬态是慢了一些,声音会偏软了一些,但是解析力和下潜深度仍然惊人。如果追求声音的松弛、温和和解析力,可能是MR1或者M1PRO更好,要追求声音干净、力度和中低频部分更稳定的衔接,就是飞傲X7+AM3更好。而Xplay5s级别的手机也可以拿出来吓人,因为在Xplay5s下N3AP的低频动态和下潜都很惊人,只是中低频控制力会严重受到影响,人声部分表现过于糊。虽然声音有些糊,但得益于高灵敏度,对比W4R时就会觉得N3AP的气势远超W4R,因为Xplay5s并不能很好的驱动W4R[相对M1PRO等来说],同样它也不能很好的控制N3AP。
本次测评其实有两个遗憾,第一,从N3AP的声音风格和与音源搭配和音源设置对应的变化来说,将N3AP更换一根平衡耳机线搭配合适的音源应该让它的低频和整个控制力会有明显改善,这个推测的可能性很大;第二,测评中没有Z5做AB对比,凭印象一些细节很难确定。因为从之前描述来看,Z5的风格和问题和N3AP很像,具体差别在哪不好确定。但目前来看N3AP可能更为敏感,更为浓郁以及声音更为直接一些。Z5可能还是在动铁上存在几分不像动铁的优雅细腻的层次。
从今天测评我们可以知道,N3AP的动铁单元表现仍然在高频较高频段处于一流水平[比Z5不确定,细节上文说明了],在入耳式耳机中也处于一流水平[动圈动铁风格不同,具体可比性不强],但是中频和低频显然很不适合搭配手机和入门播放器,低频容易影响到整个声音的均衡都需要更强大的耳放和合适的搭配去支撑。但整体来说,N3AP耳机的声音风格仍然有索尼很多耳机产品上为了追求中低频声音的厚实而牺牲声音层次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好像变得更严重了。不过缺少以上两个重要参考,N3AP测评不够完整,有机会一定补全。
本文的相关书签:
2040603015810
相关的文章
本文一共有 50 条评论
140.207.185.***140.207.185.***
123.117.174.***123.117.174.***
121.009.***.***121.009.***.***
180.118.153.***180.118.153.***
218.082.***.***218.082.***.***
218.068.022.***218.068.022.***
222.180.021.***222.180.021.***
119.057.***.***119.057.***.***
059.172.243.***059.172.243.***
119.039.***.***119.039.***.***
211.143.230.***211.143.230.***
116.077.***.***116.077.***.***
提示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0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6682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支持礼品卡+包邮】Sony/索尼耳机&MDR-1ABT&无线蓝牙头戴式&高...
邀请好友参加吧
品牌:型号:MDR-1ABT功能用途:类型:佩戴方式:接口:所属分类:&&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查看: 23244|回复: 9
让解析更好一点 SONY XBA-N1AP圈铁耳塞感想评测
本帖最后由 person2388 于
00:19 编辑
XBA系列。印象中最早的是2012年,XBA-1/2/3/4,索尼的第一代动铁就是它们了。当年第一次听索尼做动铁,还是挺震惊的。但因种种原因,第一代的总体反馈并不够好,很快索尼又发布了XBA-10/20/30/40这些,调音总体有进步,但依旧没出现某个型号特别火的局面。口碑一直不高不下。& & 一直到2014年出现XBA-100,我感觉索尼动铁产品真的成熟了,这个仅有1颗动铁单元的塞子已经很难挑出毛病。即便它价格(最终)才300多。而到了2016年,听了售价上千的XBA-300,那柔美醇和的中频迷的我不要不要的。我想……索尼的耳塞王朝又可以续写了吧…
如今索尼再出新品——XBA-N系列,包括XBA-N1AP和XBA-N3AP。官方售价分别是1299元和2199元。我本以为N1AP售价会在XBA-A1的价格上稍高一点,也就是替代A1AP,但没想到的是N1AP直逼XBA-A2(1399元),这家伙已经不再是中端定位,而是高端了。而XBA-A3目前官方售价1949元,也让位给了N3AP,可见索尼对新技术的自信,以及明确革新的态度。有趣的是之前XBA-A3被定位于旗舰的(大法的双旗舰策略)档次,这次XBA-N3AP的上位,也意味着索尼新旗舰(之一)诞生了。
这大概是索尼第三次更新动铁单元,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动铁单元体积相比以往减小30%,更小的体积,更高的灵敏度,再再搭配一个9mm动圈驱动单元,就成了新圈铁,我个人想叫它“微圈铁”。如此精密小巧的内部构肯定会有更多玩法,我前几天幻想,这种新技术的诞生,间接的加速了索尼其余高端型号的更替,比如EXK和XBA-Z5 这俩顶级耳塞,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继任者了。
进入正题:
QQ图片09.png (776.2 K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塑封包装。右上角有金色标签,左下角有Hi-res 印刷Logo,可通话,不可调音量。包装一如这两年来索尼的特色,黑白分明,简约明朗
QQ图片59.png (959.17 K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套盒里面是黑色硬纸盒。质感不错,收藏级。SONY logo很醒目,很酷。
QQ图片27.png (847.94 K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塑料盒上面是布面包裹,内凹了俩槽,耳塞本体就这样安装的。和之前的XBA各系列差不多。
QQ图片44.png (963.57 K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防水的方形小盒子,没拉链,侧面那个镂空的东西,直接塞入耳机就可以了,倒是更聪慧的一种设计。又节约成本,又环保。做工也very good,剩下的是线夹、缠绕耳塞线用的塑胶棒,三副硅胶套(SS/S/M/L,其中M套出厂就安装在耳塞本体了)和三副新研发出来的泡沫硅质耳套。说明书在泡沫硅质耳套下面。
QQ图片03.png (470.23 K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这个耳套,单独卖,也可以卖个较高的价格。材质,舒适度都不错,一眼看上去就是索尼出品的高级耳套。和之前的XBA-A系列那些隔音耳套有着同样柔韧耐操的质感。
QQ图片23.png (627.48 K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不同规格,耳套边缘厚度也不一样,这个是较大的一颗,所以边缘很厚。另外最小的那个就薄一些。即便薄,也要厚过常规硅胶耳套
QQ图片39.png (352.18 K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捏扁的过程很像是QQ糖,这耳套手感和塞入耳道的触感有点乳胶床垫的意思,比普通硅胶耳套触感好。我是很喜欢。实际听音效果,类似于comply套,中低频会稍微变强一些。但要比comply好点的是,不怎么影响中高频和极高频的发挥。体验良好。我换了三副耳塞测试过,都不错。保不准过段时间淘宝就有卖的了
QQ图片50.png (902.66 K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xba-n1ap,腔体本身是很小的,把它和nc系列配塞放一起也差不多。也很轻,目前好多耳塞都卯足劲玩“金属”,得亏这塞子不是,所以轻便小巧,根本不用担心各种磕碰,心理上会有种仍来扔去无所谓的感觉。踏实……
QQ图片17.png (582.97 K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无语的一颗按键,安卓手机想用大法的线控调节音量就这么难么?
QQ图片59.png (623.54 K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圆柱状分线器
QQ图片02.png (1.14 MB, 下载次数: 0)
17:08 上传
白炽灯下柔和的金属光泽,接近于镜面效果。科技感很足。索尼在设计上,耳塞这个领域,总是那么屌的存在。原本第一眼看官方图或是产品包装上的图,我很失望。可到手上下左右翻转的看,却觉得索尼真的很有一手,这塞子做的很精美。延续了XBA自诞生以来各个系列所拥有的那种科幻质感。极客必备啊。不过,实际佩戴效果,从侧面看,并不算好看。装饰性和XBA-A系列一样,怪异和低调并存。实际上XBA-10那一代产品,佩戴装饰性更强一些。犹如耳钉一般闪烁对于潮人们外出的意义会很大。
QQ图片42.png (613.55 K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这就是侧面看的样子。低调的N次方……sony logo还是印上去的。反正……舒服就行了。佩戴舒适性很不错,已经无限接近NC系列和750这些配塞了。
QQ图片22.png (820.34 KB, 下载次数: 0)
17:08 上传
仰视45°。我是流着口水看到的这一角度。弯曲的骚浪线条这么低调的处理在那么隐蔽的部位……
QQ图片54.png (821.78 KB, 下载次数: 0)
17:08 上传
正面,摘掉耳套。可以看到背面那个“大肿瘤”上有调音通气孔,还挺大的,注意防水。
QQ图片05.png (1.16 M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可拆卸的镀银OFC线。也可换线。
QQ图片26.png (1.02 MB, 下载次数: 0)
17:08 上传
这塞子很科幻。最近迷上《X战警》,对这种酷黑发亮的东西真是没有抵抗力啊
QQ图片53.png (1.06 MB, 下载次数: 0)
18:10 上传
黑吃黑……
QQ图片18.png (948.63 KB, 下载次数: 0)
18:10 上传
EXK、 XBA-N1AP \ DUNU DN2002 \ELECOM SH1000
阻抗:1 kHz 时16 Ω灵敏度:105 dB/mW频率响应:4 Hz - 40000 Hz连接线:约1.2 m, 镀银OFC 绞合线,可拆卸,Y 型插头:L 形镀金4 芯迷你插头质量:约6 g(不包括连接线)
音质:接Xperia Z3+。一个字——虚。上面那图里的四个塞子,听着最虚的就是这个N1AP了。响度也感觉最弱。这是我迄今发现的搭配XPERIA手机最不好听的耳塞。
接F886:好。听了好几首歌总体感觉是“清爽”,F系列walkman输出的信息量不如3000元左右的那些walkman,密度感欠缺了些。但声场、解析力和高频的质感还是很不错的,流行氛围也好于其他更贵的型号,但不如A20系列。XBA-N1AP搭配F880,低频足够结实,cb为0,也能感到下潜的那一点力度,而当cb加大,量感也随即明显增强,表现不俗,且控制力优秀,一些庞杂的编曲,在这个耳塞下,凌厉与柔和兼具,这其实也可以看出索尼这几年真的是玩命的要“解析”,XBA系列在纯净度、控制力上可谓是高手中的高手。相比XBA-300,N1AP更杂食,声场也比XBA-300更广阔一点。但中频密度感不如XBA-300,高频延伸两者差不多,但XBA-300显得更为精密。整体听感上,N1AP有别于其他千元价位XBA系列的一点是,它的分离度更好了点,且高频显得更为明亮,听上去闷感极少,相比A3\A2,尤其是Z5,N1AP这种明朗感可能更明显一些,这使得不少音乐都显得中正大气,明快劲道。真正有了呼吸感。而A系列和Z5的高频,或许是因低频能量更强悍的缘故,声音的闷堵(类似蒙在被子里听弦乐)还是让人需要些适应。N1现在没有这个问题了。各种爽朗……
接ZX100,偏肥的低频会在某些歌曲中出现,中频密度,高频密度都有增强,整体听着更好,但低频有时会显得胖乎乎,高解析力的XBA-N1AP还会把不良录音文件的瑕疵给放大,最终,ZX100下,更依赖音乐文件的质量水准。只要歌曲好,那听着就好。硬素质上,ZX100在人声韵味上,JAZZ,一些较大动态的电影原声上,都是有很不错的表现。比F系列更好点。但F系列的动感,刺激性,ZX100是不太明显的。一些快歌在F系列播放器上还是更过瘾。
接D100,真是难听和好听都感受到了。N1AP本来的声音还是很柔美的,流行氛围也比较浓,但D100还是把它给拉下了马。生硬的低频,时不时会让人想切歌。流行乐多数都听感一般,但换到大动态大编制的曲子,N1AP那高素质的声学素质又让我过耳不忘,屡次多听。优秀的动态和瞬态素质结合,劲爽无敌的感觉。非要说素质欠缺的一点,就是厚度稍弱。力度有了,如果再来点重量,那气势可就足了。这算是很小的小欠缺。
接FIIO X7,接E12A耳放,高频爽快、近乎于华丽,过瘾。有些流行歌曲,通过这样的组合搭配,一些以前没听到的背景器乐都开始飞来飞去的,硬素质出色。透气感很强,声音都显得有些偏冷了。总的感觉是N1AP还有更大潜力可挖。
对比EX1000,N1明显高等级的流行耳塞,低频稍微有那么点浆糊了,稍微而已。ex1000全频高速运转,纯澈细腻,冷眼观万物的感觉。监视仪一样。N1的解析很好了已经,但全频的分离度相比EX1000还是有距离。说真的,没对比前,感觉N1的解析力已经非常不得了。听感上解析力方面比A2要有feel。
对比ELECOM SH1000, N1AP华丽丽的高频和劲爽的低频组合,让我觉得索尼在流行音乐上的调音实属宗师级。人声裹奶油的特色,真乃看家本领。而SH1000就是另一走向,势大力沉,男声比女声好,密度厚度都不得了,压了N1AP一个身位。但SH1000高频解析稍微欠缺,可能是过于强势的厚度,影响了高频的释放。整体听上去就是有些沉。索尼N1则时刻保持着优雅与劲爽的底子,听什么都是有血有肉…… 大动态大声压下,SH1000可以展现出更真实明确的现场感,这一点倒是N1比不了的。N1会有些吃力,这个可以在对比时听出来。
对比DUNU DN2002,两个耳塞,价位不一样。DN2002定价2000了。实际体验上,尽管N1AP还是更好听,但2002在硬素质上还是技高一筹。分离度更高,中频和高频的透明度也更屌一些。
就这样吧。在1000元出头的价格上,一改以往XBA-A系列的被子里听弦乐的特点,XBA-N1用更明朗爽快的音色,完成度极高的调音征服了me。
腔体还是太大了点
XBA-N1AP也是升级版的吧?
XBA-N1AP也是升级版的吧?
算是A1的大升级。
腔体还是太大了点
比NC033也差不多了
N1 N3 开声都太硬,声音不够自然!当然不排除全新单元的关系!还有一点就是索尼 9mm 动圈无法和 16mm 比素质和听感的!尤其在圈铁架构中,动圈部分主要负责中低频这块!同工艺同材质 16mm 的响应和表现不是 9mm 能比拟的!索尼 N 定位是小巧轻便!和 A 系不冲突!但声音上素质和听感应该是不如 A 系的!换取体积的轻便还是会牺牲点音质的!这个播放器就很好体现!动圈单元也一样!(同材质同工艺)
不要看數據做評論,看數據還有人傳a30比zx100呢,實際上又是另一回事,自己經歷吧&
N1 N3 开声都太硬,声音不够自然!当然不排除全新单元的关系!还有一点就是索尼 9mm 动圈无法和 16mm 比素 ...
支持!我也认真听过N3与A3,说真的A3胜出。
支持!我也认真听过N3与A3,说真的A3胜出。
这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了!A3 声音自然多了!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索尼透支信仰?2000的1ADAC和150的耳机声音没区别
索尼透支信仰?2000的1ADAC和150的耳机声音没区别
作者:之乎者也
看过网上的不少毒文,最终决定租一个索尼的大耳mdr1a dac来听听。选它的原因很简单,作为非专业、非烧友(还可能是木耳),看重的就是索尼这个牌子,sony这几个字母就够了,这就是网上所说的信仰吧。
听了两天,简单分享一下使用的感受,专业烧友们不要见笑。
外观、做工
打开包装,看到一个大耳机包,好激动,看着很高大上的样子;打开耳机包,拿出耳机,看到sony四个字母,很是激动,儿时的梦想啊,上初高中时,多么渴望有一个索尼或者松下的卡带机。
索尼的做工的确不错,看着很大气,手感也特别好,皮质部分特别特别柔软,看着就是上档次。因为没玩过高端设备,所以觉得这样的做工和品质,已经非常满意了,壕们不要笑话我。总之,外观、做工满意。
耳机比较大,以为戴上去会不舒服,结果戴上去觉得很舒服,没有夹头或者夹耳的感觉,也不重,戴在头上正合适,外观很漂亮,戴起来也一样漂亮,逼格满满。佩戴感受满意。
纯粹分享主观感受,不当之处,请见谅。
所有听感全部基于开启dac功能时的感受,因为我觉得买这款耳机的人,大部分是冲着它自带的dac模块去的,也大部分会在开启dac的情况下使用,否则就直接买1a了。
使用的播放设备:iphone6s plus、Mac,播放器:酷我,音频类型:无损。
低频略闷,低音量较大,下潜一般,鼓声不错,但整体感觉跟我的k420、ie60差别不大,我甚至觉得它的低频听感(个人感受)不如k420,虽然都是一样的有点闷,而且都不通透,专业烧友勿喷。
解析能力较强,能清晰的听到各种乐器的声响,听吉他的时候感觉很清澈,心情晴朗。
音染较少,比较忠于音乐本身的还原。记得高中时听过的松下的cd(ct790或者810应该是),听感超棒,仿佛置身音乐大厅,超级震撼,现在想想,那些歌都是在录音棚录的,听出如此震撼的现场感,是不是因为对声音刻意进行了渲染?
定位、声场、分离度之类的,作为非专业、非烧友,真是听不出来,感觉人声不如k420靠前,略微向后了一些,反正整体听上去声音确实比k420、ie60要清晰一些,力道更足一些,声音感觉也更大气,但不是震撼。
整体感受(纯粹个人想法)
整体听起来没有预想中的惊喜。我的预想是建立在它1899元的售价(某东2017年4月价格)以及索尼品牌本身实力的基础上的。之所以没有预想的惊喜,是因为它比起k420(139元,某东2017年4月份价格)、ie60(1649元,某东2017年4月价格),个人主观认为,确实有提升,但没有质的提升,甚至连所谓的一耳朵提升都没有,可能我是木耳;与高中时听过的松下cd的听感更是无从比起,难道hifi的听感就是这样?或者真的是“一万以下听个响”?
乙迷话题:耳机是不是玄学?
那么耳机是不是真如网上所说的,是玄学?我觉得,耳机不是玄学,但音质绝对是玄学,特别是你看多了网上的各种毒文以后,什么解析、动态、瞬态,乃至频响曲线(本人表示已“中毒”),你就懵了,因为每个人的听觉感受不一样,所以你会越看越觉得“玄”,所以音质如何,不要看他们说,去听听吧。
给像我一样不懂音质的非专业、非烧友的建议:如果你想买一副自己喜欢的耳机,最科学、最可靠的方法,我觉得就是去试听,用耳朵收货,不要靠网上的毒文(包括本文,其实本文连毒文都算不上,顶多算瞎扯),更不要盲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mdr 1adac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