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仁怎么吃加在母鸡饲料里要加到百分之几

中药饲料添加剂概述_甜梦文库
中药饲料添加剂概述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第1讲? ? ? ? 概念 历代记述 应用和研究现状 展望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概述一、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概念饲料添加剂是近代新兴的饲料工业产品,是配合饲料的“心脏”和“灵魂” 。 在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与经济动物饲养业中,人们为促进畜禽及经济动物的健康生长,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采取了各种方法,研制成营养全价性和具有科学性、经济性的饲料。 并向其中添加少量的,有效的饲料成分,从而提高了饲料质量。这种少量的有效的成分,通 称为饲料添加剂。 20 世纪初,英国出现了“饲料补充物”(Feed supplement)的提法。当时畜禽营养理论是 这一提法唯一的理论根据,所以只向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饲料补充物的 应用,获得了良好的饲养效果。 随着动物生理学、药物学和兽医学的发展,以及轻工、化工、医药业技术的提高,各种 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域不断扩大,研制出许多种类的“饲料补充物” 。例如: ? ? ? ? ? 用于加速畜禽生长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 为预防疾病发生而使用的抗生素、杀菌剂和中草药制剂; 为防止饲料变性、变质、发霉而使用的抗氧化剂、防霉剂和青贮保鲜剂; 用于提高畜禽等产品数量与质量的着色剂、粘附剂; 为增强畜禽食欲、促进畜禽生长的一些酶类制剂、调味剂及香料等等。这些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效果明显,使用方法简便。有的品种可以经口饲喂;有的则采取 将其埋植于畜禽体内的方法, 令其缓慢释放, 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由于补充物的种类繁多, 功能各不相同, 因而仅基于营养学理论来解释它们的功能与机理, 显然是不够的。 所以, “饲 料补充物”这一术语也就不够全面。 美国人于 20 世纪 40 年代,第一次采用了“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s)这一术语,取 代了“饲料补充物”这一词义,并在国际上得到公认。 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s)一词出现后,各国均有自己的解释。我国规定的标准化解释 是: “为了满足饲养动物的需要,向饲料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日本国的解释是: “为 了防止饲料品质下降,补充饲料营养成分或促进饲料中含有的营养成分的有效利用为目的, 用添加、混和或浸润等法加入饲料中的物质。 ”欧共体(EEL)亦有明确解释及相关内容。然而 美国对此确无特定的定义。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说: “用于动物时食品与饲料是同义 词” ,即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统称为“添加剂” 。美国饲料管理人员协会对饲料添加剂 下了这样的定义: “为某种特殊需要而添加到基本饲料混合物内或部分饲料内的一种制剂或 几种制剂的混合物,一般以微量使用,并须小心地处理和混合” 。 我国学者把饲料添加剂概念定义为: 饲料添加剂是指天然动植物饲料或微生物发酵饲料 的加工、贮存、调配、喂饲过程中,人工另外加入的一类物质。添加这类物质的目的,在于 补充饲料营养组分的不足, 防止和延缓饲料品质的劣化, 提高动物对饲料的适口性和利用率,-1- 第1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概述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加速生长、生产,改善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或定向生产畜产品等等。 因此,截至目前为止,饲料添加剂仍然没有一个世界性的统一概念和解释。但随着科学 的发展, 饲料添加剂的概念也在不断完善和统一, 目前至少认为天然性和多功能性是饲料添 加剂的发展方向;饲料添加剂既要有利于提高动物生产,又要确保人体健康为原则,尤其后 者更为重要。 在饲料学中,饲料添加剂和饲料是有严格区别的。其基本区别是:饲料是以向动物提供 能量和基本营养物质为主体的物质, 它限于动物和植物的茎叶、 果实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微生物发酵产物等固有成分; 饲料添加剂是由与上述天然饲料无关的物质, 进行人工组合调 制后添加在饲料中的制剂,其中除少数物质外,一般不但不具有能量作用,有的甚至破坏动 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平衡, 从而改善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 饲料添加剂绝不同于饲料, 尤其在“量”的关系上,它和饲料相比,是十分严格和严肃的。 但是,在后面我们讨论的中药饲料添加剂,其概念没有如此严格。这是因为,中药本身 绝大多数就是天然产物, 其作用很难与饲料的某些功能截然分开。 而且在现阶段应用和研究 中,其添加量一般也比较大。鉴于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尚处于发展过程中,其讨论内容应宽 容些,对今后的进一步开发和探索会有所裨益的。 中药或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混饲药剂,是近十多年来兽医中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 面,也是饲料添加剂的一个独特系列,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发展很快。中草药饲料添加 剂是在现代化、集约化饲养业生产中,发挥中药防病保健、促进生长、无耐药性等优势发展 起来的产物, 它是指中国传统兽医学理论为指导的, 辅以饲养和饲料工业等学科理论技术而 制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综上所述,饲料添加剂是指不提供基本营养素的一些化合物或药物。从这一概念出发, 饲料添加剂在中国古代便已出现并且历代均有所发展。二、 中药饲料添加剂简史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饲料添加剂一词,是 20 世纪才出现的,但其实际应用要早得多, 虽然还不能考证出它的起源年代。 按有关史料和传说推测可能始于古人类和渔猎时期。 我国 是世界文明古国,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用中草药添加于饲料中以促进动物生长、 增重和防治 疾病的文字记载,不仅散在于古农书或古兽医专著中,而且见于古医书或其他有关书籍中。 如: ? 西汉(公元前 206~公元 25 年)刘安(公元前 179~前 122 年)所撰《淮南子?万毕术》 中载有麻盐肥豚豕法: “取麻子三升,捣千余杵,煮为羹,加盐一升着中,和以糠 三斛,饲豚,则肥也。 ” ? ? ? ? ? 东汉(25~220 年)人畜通用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 “梓叶饲猪肥大三倍” 和“桐花,饲猪肥大三倍”等记载。 西晋(265~317 年)葛洪(约公元 284~364 年)所撰《肘后备急方》中用大麻子饲马 “治?及毛焦大效” 。 南北朝(420~589 年)后魏的贾思勰编撰的《齐民要术》中有: “取麦蘖末三升,和 谷饲马”治马中谷证的记载。 唐代(618~907 年)李石所撰《司牧安骥集药方》中有马伤料时在饲草中添加“麦蘖 (微炒)”的记载。 宋代(960~1127 年)王愈所撰《蕃牧纂验方》中的“四时喂马法” ,用“贯众、皂角,-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以上二味入料内,同煮熟喂马” 。 ? 明代( 年)李时珍( 年)在《本草纲目》中记述有关知识: “钩 藤,入数寸于小麦中,蒸熟,喂马易肥” , “谷精草,可喂马令肥” , “乌药,猫、犬 百病, 并可磨服” , “蛤蚧, 可为杂药及兽医方中之用” , “郁金, 马用之, 活血而补” 等。喻仁喻杰兄弟所撰《牛经大全》(成书于 1608 年)记载有用“红豆、白矾飞过” 作为牛的补药方。 ? 清代( 年)赵学敏( 年)在所撰《串雅》一书中指出: “鸡瘦, 土硫黄研细,拌食,则肥。 ”张宗法( 年)所撰《三农纪》载鸡催肥法: “以油合面,捻成指尖大块,日饲数十枚;或造便饭,用土硫黄,每次半钱许,喂 数日即肥。 ” “麻子和谷炒熟饲鸡,日日生蛋不伏。 ”又有猪催肥法: “一法,猪须得 火麻子二升,炒捣为末,食盐一斤同煮,槽内和糠饲之,易肥。又法,买贯众三斤, 苍术四两,芝麻一升,黄豆一斗,炒熟,共末,和糟糠饲,饮以新汲水。如食不快, 萝卜叶饲之。 ”傅述风所撰《养耕集》(成书于 1800 年)介绍了治疗牛瘦弱用“乌豆 炒熟,磨末,入盐,每日拌食。 ”李南晖( 年)所撰《活兽慈舟》载猪“论 壮膘添肉法”中说: “豕性虽贪食,多有肉少膘欠者,皆因所食糟糠未能醒脾,故 肉少膘欠,豢养者遇此,先以酒醋、酒曲、童便合糠糟而饲之,大能醒脾益胃,免 致择食无膘。又,麻仁一升、酒曲四两、食盐半斤、陈皮一斤、砂仁一两,共为末, 常与糟糠和匀喂饲。若能如此喂之,不十日而胃开膘起。 ”又“芝麻一升、炒黄豆 三升、炒蓖麻一合去壳,同末,常与糟糠和匀喂饲,不一月而膘肥肉满矣。 ” 由此可见,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都只是一些原始的零散的经验,并 没有形成体系。从这些记述中可以看出,中药用作饲料添加剂,有单方,也有复方,且以单 方为多。从所用药物的功效上分析,均以健脾催肥,祛邪扶正为主。 总之,中国古代所记载的中药饲料添加剂,以植物药为最多,动物药和矿物药较少;无 论是单味药还是复方作为添加剂,以肥猪的最多,饲鸡的次之,用于其它畜禽的相对较少。 尽管古籍中的记载主要来自民间经验, 缺乏试验数据等等, 但这些资料却为近代科学研究奠 定了基础。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的土、单验方被现代科学试验所证实,并广泛应用于畜牧生 产中。三、 中药饲料添加剂应用与研究现状(一) 应用和研究概况 20 世纪 50 年代起,原苏联、日本等国就开始从天然产物以及其加工品中寻找饲料添加 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从 70 年代末以来,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了利用 松针资源的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通过后来深入系统的应用和研究,发展很快,取得了很 多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在研究和探索中用来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混饲剂的中 草药已逾 200 种,应用范围也大为拓宽,除用于马牛羊鸡犬猪外,还用于毛皮经济动物、伴 侣动物,以及蜂蚕鱼等;品种类型除促生长催肥和防治疾病外,还有保健、改善或提高动物 产品质量和品质等。 同时各地还因地制宜地不断开发新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产品和配方, 取 得了可喜的成果。如: ? ? 添加泡桐叶可提高猪增重和饲料报酬 22.29%; 添加松针可提高成活率 5.8%;-3- 第1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概述? ? ? ? ? ?添加沙棘叶或沙棘残渣可提高肉鸡饲料转化率 1.83~ 5.57% 和蛋鸡产蛋率 8.7~ 11.3%; 添加刺五加可提高奶牛产奶量 10~21.6%; 杨树内皮制剂饮水可提高雏鸡生长增重; 麦饭石可提高仔猪增重 13.98%; 松针活性物可使蛋黄色加深;大蒜可使鸡肉更鲜香; 海藻可使蛋中有机碘提高 15~30 倍等等。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产品不断涌现,如鸡痢灵、禽乐康、富宝、鸡宝、鸡乐、增乳散、管 囊灵等等。还有许多产品正在试推广中,真是层出不穷。 (二) 水平 如前所述,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和研究,发展很快,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但是这种应用和研究总体来讲,还处在较低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 ? 拳头产品不多。在全国各地普遍开花,种类纷繁的中药饲料添加剂中,真正疗效过 硬、用户信赖、经济效益好,并经得起较长时间考验的品种不多见。譬如有关促进 生产性能方面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常见的情况是: 在饲料营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效 果较好,而当饲料营养水平较高而且全价时,效果就不明显。 ? 制作工艺简单粗糙。目前,绝大多数中药饲料添加剂,不论单味还是复方,仍然是 比较原始的散剂或煎剂, 浓缩或精制剂型寥寥无几。 有些品种的研制过程不够缜密, 经不起重复验证和严格检验。 ? 规范化程度不够。不同地区和不同采收季节出产的中药,尤其是植物药,其基原和 成分相差很大, 因而难以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进行准确的药效评定和有效的质量控 制。这是至今中药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质量标准规范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此外, 许多人在公开发表有关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论文时, 往往不公开或不完全公开处 方(包括药味和剂量配比),很不利于促进这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发展。因为公开发表的目的, 就是要使读者了解乃至分享科研成果,以避免重复和走弯路。处方是这类科研报告中“材料 和方法”的主体,主体不清楚,读者(或学术交流会参加者)等于什么也没得到,又怎能分享 成果呢?四、 展望(前景)饲料添加剂,是饲料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它的发展将 促进我国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这对满足人民对动物性蛋白质需求,提高人民生活与健 康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提高饲料报酬,以及为轻工业、食品工业提供大量原料,提高畜 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饲料添加剂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许多试验报道表明, 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迅速提 高,与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是密切相关的。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可以缩短猪的饲养周期, 节省饲料和燃料;提高蛋鸡产蛋率;增加奶牛产奶量;改善畜产品质量等等,均已经得到证 明。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 饲料添加剂亦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总的发展方向及长远 发展方面看, 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将逐渐减少, 天然物饲料添加剂必将代替化学合成 物饲料添加剂。因此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顺应时代潮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随着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逐渐拓宽。目前,中草药饲料添加 剂的研究应用对象除鸡、猪等畜禽外,正向牛、羊、兔、鹅、鹌鹑等其他经济动物扩展、研 究方向也正循着提高肉、蛋、奶、毛、皮、茸产量和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扩展。 当然,也还有许多问题存在,要使良好的前景变成现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是在 提高效果和增加科技含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微量化、系列化和标准化。 微量化 目前用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时,剂量普遍偏大,因而运输不便;饲料适口性有 时也受到影响。解决的办法,除寻找用量小,效果好的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之外,主要是应 对某些中药进行提取和精制。如用松针粉作饲料添加剂,须在饲料中添加 5~10%,甚至更 多;而用其提取物(松针活性物),则只需在饲料中添加 0.03~0.05%即可。 系列化 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混饲剂的种类和配方虽然报道很多, 但功用往往综合庞 杂,很少是精专方剂。而且许多方剂大同小异。今后,应在吸取中西药二者之长的基础上, 根据各种畜禽各自的采食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以及生理需要, 研制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中药 或中西药结合的饲料添加剂, 逐步形成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系列。 一般来说, 马属动物喜食咸、 甜味,不喜食辛辣酸味;猪为杂食动物,对中药的四气五味选择性不强,各种气味的药物均 能摄入;鸡最喜食葱、蒜、韭菜及其它辛辣药物;牛羊的嗅觉和味觉介于马和猪之间,因此 对药物的选择面也较广。 标准化 在进一步鼓励开发应用的同时,有关研制、生产和监察部门,应根据中草药饲 料添加剂的特点,进一步制定定型产品的质量标准,使其有规可循。 应当指出的是, 中西药结合的饲料添加剂组方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 已有的应用和研究 表明,中西药结合组方,可以发挥二者之长,产生更好的组合效应。如喹乙醇、TMP 与清 热解毒等方面的中草药合用,有协同作用,不仅增强抗菌效果,而且可降低喹乙醇的用量, 大大减少了中毒的可能性。此外,中西驱虫药合方,中西止咳化痰平喘药合方,安神中药与 镇静西药合方,催肥增产中药与营养素合方等,均能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当然,也要注意 中西药合方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如增强毒性、降低药效等。实验表明,红霉素能抑制穿心 莲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乌梅、山楂可使尿液酸化,因而导致磺胺代谢产物的溶解度 降低,加剧了对泌尿系统的损害。 随着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的不断深入, 它必将在不断发展的畜牧生产和兽医实践中得 到完善,为饲料工业和饲养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兽医学的应用开辟新的研究领域。-5- 第2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和分类第2讲? ? ? ? 特点 分类 举例 应用注意问题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和分类一、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一) 天然性 中草药,本身就是天然有机物。它取自动物、植物、矿物及其产品,并保持了各种成分 结构的自然状态和生物活性。 这些物质原本就是地球生物机体的组成和维护生态平衡不可缺 少的物质。 同时, 它们又经过人和动物体的长期实践筛选保留下来的对人和动物体有意无害 和最易被接受的外源精华物质。此外,这些物质在用于机体之前,又经过中国创立的自然炮 制法(水、火等)去其无益于机体的因子,而保持纯净的天然性。 (二) 多能性 随着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一致认为“多能性”是饲料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饲料添加剂的多能性, 是依顺了动物脏腑功能相互协调规律和机体的整体性。 以往的饲料添 加剂,多为单一性(成分单一和功能单一),而忽视了动物有机体的整体协调统一性,往往效 果不尽人意。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多能性, 产生于其本身的多成分和合理组合。 中草药多为复杂的有 机物,其组成成分均有数种、数十种,甚至上百种之多。如一个小小的山楂,现已测知的成 分就有 70 余种,据报道其尚有未测知的未知因子和生物活性成分;乌头中所含生物碱类就 有数十种;黄芪所含的微量元素就达 14 种等等。多成分的物质,按现代“构效关系”理论, 一种成分可产生一种作用来说,中草药的多能性就显而易见了。再者,中草药除含有有机体 所需的营养成分外,作为饲料添加剂时,是按照中国传统理论进行合理组合,使物质作用相 协同, 并使之产生全方位的协调作用和对机体有利因子的整体调动作用, 最终达到提高动物 生产的效果。这是化学合成物所不可比拟的。中草药多能性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 营养作用 中草药一般均含有蛋白、糖、脂肪、淀粉、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虽然 含量较低,甚至是微量的,但其确是可起到一定的营养作用和可成为动物机体所需的物质。 2. 增强免疫作用 由于现有的免疫增强剂在应用上不易控制, 而破坏机体组织细胞和影响免疫功能, 以及 与机体组织发生交叉反应副作用等弊端,各国均转向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并获得成果。现 已发现中草药中的多糖类(黄芪多糖、花粉多糖等)、有机酸类(马兜铃酸等)、生物碱类(小檗 碱等)、甙类(人参皂甙等)和挥发油类(大蒜素等)有增强免疫的作用,从而促进了中草药免疫 增强剂的发展。现已确定:黄芪、刺五加、党参、商陆、马兜铃、甜瓜蒂、当归、淫羊藿、 穿心莲、大蒜、茯苓、水牛角、猪苓、石膏、冬瓜仁、羊角等有免疫增强作用,可作为免疫 增强(促进)剂。-6-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3.激素样作用由于毒副作用以及残留,外源性激素在饲料添加剂中已被淘汰和禁用。中草药,本身不 是激素,但其可起到与激素相似的作用,并能减轻或防止、消除外源性激素的毒副作用,而 被认为不是激素胜似激素的激素样作用物。现已发现:香附、当归、甘草、补骨脂、蛇床子 等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淫羊藿、人参、虫草等具有雄激素样作用;细辛、附子、吴茱萸、高 良姜、五味子等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水牛角、穿心莲、秦艽、雷公藤等具有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样作用;酸枣仁、枸杞子、大蒜等具有胆碱样作用等。 4. 维生素样作用 维生素样作用,是指本身不含某一维生素成分,而却能起到某一种维生素的功能作用。 现已发现中草药中有维生素样作用。如维生素 A 样作用的有小茴香等;维生素 E 样作用的 有当归、川芎、续断等;维生素 P 样作用的有黄芩、桑寄生、陈皮、荞麦秸等。 5. 抗应激和“适应原”样作用 应激反应, 是指动物机体对激原的非特异性防御应答的生理反应。 目前对由激原引起的 应激综合症实无良策,但在研究中草药后,发现刺五加、人参、延胡索等有提高机体防御抵 抗力和调节缓和激原作用;黄芪、党参等可对机体进行调节和提高功能,而有阻止应激反应 警戒期的肾上腺增生和胸腺萎缩,以及阻止应激反应的抵抗期、衰竭期出现的异常变化,起 到抗应激的作用;柴胡、石膏、黄芩、鸭跖草、地龙、水牛角、西河柳等有抗热激原的作用 等。与此同时,现已制出延胡索酸等产品,并称之为“适应药”推广应用。 “适应原”样作用,是指能使机体在恶劣环境中的生理功能得到调节,并使之朝着有利 方向发展和增强适应能力的作用。如刺五加、人参等本身就含有“适应原”物质,黄芪、党 参等均有适应原样作用。 6. 双向(相)调节作用 双向调节作用,是指对统一脏腑的不同功能状态(亢进或抑制)进行调整的作用。即处在 亢进时可调节使之降至正常,抑制状态使之兴奋,直至正常平衡状态。如生地、玄参、麦冬 等,既可使异常高的 DNA 合成亢进态(肝、脾)恢复正常,又可使 DNA 合成抑制态兴奋,恢 复正常合成代谢;当归,既可以使子宫兴奋性降低,又可以使抑制状态下的子宫兴奋等。许 多中草药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具有双向调节性。 7. 抗微生物作用 抗生素,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药源性”疾病,其毒副残留和致使产生抗 药性使人们深感不安。而许多中草药具有抗细菌和病毒等作用,且具备毒副作用较小、无有 害残留、 无抗药性等优势, 以及以调动机体非特异性抗微生物的一切积极因素全方位的杀灭 微生物的特点,因而被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 然而至今, 仍有对此持怀疑态度者, 或仍以体外抗菌试验指标作为中草药能否抗菌的唯 一指标。岂不知,多数中草药的抗菌作用是在试管内或平板上测不出的。如穿心莲、白花蛇 舌草等,在防治感染性疾病是确有较高疗效的,但在试管抑菌试验中却无明显作用。反之, 在试管抗菌确有实效的水溶性黄酮成分,却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疗效很低。 由此可见,在抗菌中草药的筛选中,体外试管抑菌试验不能作为唯一指标,更不能因试 管试验无效而放弃。 现在发现: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射干、大青叶、板蓝 根、金银花等具抗病毒作用;苦参、土槿皮、白藓皮等具抗真菌作用;土茯苓、青蒿、虎杖、 黄柏等具抗螺旋体作用等。 8. 复合作用 中华民族,在与自然作斗争中,不仅发现了食物、药物和毒物,并且总结了两种以上的-7- 第2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和分类中草药相配伍的作用规律以及应用的丰富经验, 总结出食物与药物的相反和禁忌, 以及相合 的复合作用。在药物配伍上有七情、十八反和十九畏等。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尿消肿的功效,其与桂枝相配伍后,则解表发汗功能突出;再如,人参、知母均有降血糖 的作用,两者相配后,其效反而不如单用。石膏本无降血糖作用,但与知母相配,其效显著 增强。上述就是相配后的复合作用,这种复合作用,包括适宜的配伍、相应的炮制以及在体 内产生的复合作用。 (三) 毒副作用较小 毒副作用,是指对动物的毒性、副作用、后遗效应和影响人体健康的弊端之总称。众所 周知,化学合成物,多以离子无机物,或从石油、煤焦油中简单有机物合成,并在合成过程 中污染了铅、砷等有毒物质。合成物对机体的作用,又多以改变体内酸碱度和渗透压,因而 会形成对组织细胞和原生质的损害。 同时, 其在体内转化过程中又会产生不利于机体的诱导 作用, 代谢排出缓慢(尤其是重金属盐合成物), 造成残留蓄积, 最后产生毒副作用和导致 “药 源”性疾病。 中草药所含成分为生物有机物, 经长期实践筛选保留下来的对人和动物体有益无害的天 然物。即使用于防治疾病的有毒中草药,也经过自然炮制方法(水、火等法)和科学的配伍(相 须、相使、相畏、相杀等和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而使毒性减弱或消除。不仅如此,若与化 学合成药相配伍使用,可消除后者的毒副作用,具有保肝解毒作用等。如甘草可消除链霉素 对听神经的毒性;党参、白术、黄芪、苦参、茵陈、垂盆草、五味子等,可减轻化疗或放疗 对机体的损害以及保肝解毒。 因之,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与西药相比具有毒副作用较小,不易在食用动物性产品 中形成有害残留的优势。这一优势,正好顺应了时代潮流。所谓时代潮流,包括我国农业和 畜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需求;以及“人类要回归自然” ,追求绿色食 品的愿望等。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之所以有上述优势, 主要是由于中草药具有独特的组合效应和双向调 节作用的结果。单味中药,尤其是植物药和动物药,其所含成分非常复杂,但其组成又往往 具有一定的天然合理性;中药复方,包含丰富的医理和经验。无论是单方或复方,作用于动 物机体,往往显示出良好的组合效应,如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促进生产 性能与防治疫病相结合等等,常常对动物整体发挥综合作用。 双向调节,更是中草药作用的一大特色。即在动物机体不同的状态下,中草药有时会产 生截然不同乃至相反的作用;而且往往显示的是对机体有益的作用。譬如,当归,在子宫弛 缓时,它显示增强子宫平滑肌兴奋性的作用,而当子宫紧张时,它却显示抑制作用;补中益 气汤对胃肠道的作用也是如此。 (四) 无抗药性 抗药性,是指微生物和寄生虫经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致使药物疗效降低或无效。 目前所用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抗微生物和寄生虫药均 有产生抗药性的弊端。尤其是在饲料中长期微量添加的情况下,更易产生抗药性。因此迫使 各国对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物的应用加以严格控制和逐渐淘汰。 如欧共体就计划尽快淘汰抗生 素类饲料添加剂。 中草药,以其独特的抗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作用机理,极少产生耐药性,可以长期添加使 用。如与抗生素合用,能降低或消除后者的毒副作用并具增效作用。-8-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二、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分类我国古代用中草药添加饲料中主要是催肥和防治疾病。而今,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中草 药饲料添加剂种类不断增多,但截至目前为止,仍无统一的分类方法。 (一) 按来源 ? ? ? 植物 矿物 动物植物类所占比例最大。目前应用和试验得比较多的植物类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为:麦芽、 神曲、山楂、苍术、松针、陈皮、贯众、何首乌、甘草、黄芪、当归、党参、五加皮、大蒜、 苦参、胡蔓藤、泡桐叶、益母草、艾叶、马齿苋、秦皮、杨树花、蜂花粉、百部、鸡冠花、 白术、山药、枳实或枳壳、桑白皮、肉桂、黄柏、蒲公英、酸枣仁、柏子仁、槟榔、青蒿、 使君子、穿山龙、金银花、野菊、昆布、柴胡、五味子等。大约有 200 余种。 矿物类所占比例次之。报道的有:芒硝或玄明粉、麦饭石、雄黄、明矾、滑石、食盐、 石灰石、石膏、沸石、膨润土、白垩、泥炭、褐煤、风化煤、硫黄、胆矾、海泡石、白陶土、 绿矾、炉甘石、阳起石、石英、硬玉、蛭石、黑云母等。 动物类所占比例较小,见于报道的如:土鳖虫、蚯蚓、蛤蚧、僵蚕、蚕蛹、乌贼骨、贝 壳、蚕壳、蚕沙、虾毛、蜂蜜、牛奶等。 (二) 按作用 ? ? 营养性 非营养性用来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中草药, 尤其是植物类和动物类, 往往具有营养性和非营养性两 方面的作用。由于目前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的天然产物饲料添加剂,大多数是中草药,因此, 也可以根据中兽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大法,或参照中草药的药性理论,分为若干小类。 (三) 按加工程度 ? ? ? 原产物 加工提取物 副产物原产物,即天然中草药经清洁、干燥、传统炮制、粉碎等简单加工而成的饲料添加物。 加工提取物,是指天然中草药经提取、精制成的饲料添加物,如松针活性物、党参提取 物、杨树花煎提干粉、杨树皮内酯、菜油磷脂、茴香油、无臭大蒜添加剂、蜂花粉提取物等。 副产物,是指天然中草药经加工利用后的剩余部分,如人参或党参茎叶、人参渣、大蒜 渣、沙棘果渣等。 (四) 按动物生产特点、饲料工业体系和中草药性能的综合性分类 ? ? ? 免疫增强剂, 是指以提高和促进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为主的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 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如刺五加、商陆、菜豆、甜瓜蒂、水牛角、羊角等。 激素样作用剂, 是指能对机体与激素相似调节作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如何首乌、 穿山龙、肉桂、石蒜、秦艽、甘草等。 抗应激剂, 是指具有缓解和防治应激综合症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如刺五加、 人参、-9- 第2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和分类延胡索等。 ? ? ? 抗微生物剂, 是指具杀灭或抑制微生物和增进机体健康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如金 银花、连翘、蒲公英、大蒜、败酱草等。 驱虫剂, 是指具有增强机体抗寄生虫侵害能力和驱除体内寄生虫的中草药饲料添加 剂。如使君子、南瓜子、石榴皮、青蒿等。 增食剂, 是指具有改善饲料适口性、 增强动物食欲和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及动物产 品质量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如茅香、鼠尾草、甜叶菊、五味子、马齿苋、松针、 绿绒蒿等。 ? ? ? ? ? 促生殖增蛋剂, 是指具有促进动物卵子生成和排出, 提高繁殖力和产蛋率的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如淫羊藿、水牛角、石斛、羊红膻、沙苑蒺藜等。 催肥剂, 是指具有促进肥育和增重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如山楂、 钩吻、 石菖蒲等。 催乳剂, 是指具有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合成分泌, 增加产奶量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如王不留行、四叶参、通草、马鞭草、刺蒺藜、鸡血藤等。 疾病防治剂,是指具有防治动物疾病,恢复健康作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饲料保藏剂, 是指能使饲料在贮存期中不降低质量、 不变质腐败和延长贮存时间的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如防腐的有土槿皮、白藓皮、花椒等;抗氧化的有红辣椒、儿 茶、棕榈等。三、 举例? ? ? 单方的应用和研究 复方的应用和研究 中西药合方的应用和研究(一) 单方的应用和研究 现代关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古代有所不同。 古代主要是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经 验而提出的,而现代研究则运用了最新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有试验数据和应用效果作 依据。 因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了古代。 尽管我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才开展利用 松针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某些中草药单方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 用和研究,已进入生产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松针、蚯蚓、桐叶、蜂花粉、麦饭石、 刺五加等等。 1. 松针《名医别录》 本品是松树的针叶, 又称为松毛、 松叶(李时珍)。 为松科植物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或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等的叶。 现在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松叶还包括黄山松、黑松、赤松、樟子松、湿地松、落叶松、红 松、云杉等的树叶。 【性味】苦、涩,温。 【功效】补充营养,健脾理气,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等。 《本草纲目》中云: “去风痛脚 痹,杀米虫。 ” 【成分】松针叶粉主要成分见表 1。不仅含有蛋白质中 10 多种氨基酸、10 多种常量和 微量元素等,而且富含大量的维生素、激素、以及杀菌素等。尤其可观的是针叶中的胡萝卜 素含量极其丰富,含量高达 197~344mg/kg。此外,还含有?-蒎烯、?-蒎烯、黄酮等。- 10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表1 松针叶粉常规分析主要成分(%)水分 浙 江 马 尾 松 浙 江 黄 山 松 福 建 马 尾 松 江 苏 马 尾 松 河 北 兴 隆 油 松 南京林化所材料 江苏连云港材料 7.80 9.70 10.97 9.50 11.04 5.89 粗蛋白质 12.10 11.92 11.39 9.84 6.14 6.69 8.96 粗脂肪 8.42 7.06 10.31 7.62 11.49 9.80 11.10 粗纤维 26.18 28.60 24.35 26.84 20.79 29.56 27.12 37.06 41.59 无氮浸出物 41.26 39.17 41.66 42.02 灰分 2.34 2.28 2.79 3.00 3.53 2.86 3.43 钙 0.63 1.04 1.33 0.39 0.48 0.59 0.54 磷 0.05 0.04 0.06 0.05 0.09 0.11 0.08 硅 0.97 0.47 0.90 0.87赤松、黑松混合叶粉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 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 色氨酸、脯氨酸等 18 种氨基酸,总含量为 6.33%;维生素 C、B1、B2 含量分别为 522mg/kg、 3.8mg/kg、 17.2mg/kg, 胡萝卜素为 121.8mg/kg, 微量元素硒 35.mg/kg、 铜 56mg/kg、 锌 38mg/kg 等。 【加工方法】将松针在 80℃烘烤 2 小时,使含水量降低到 12%,尔后粉碎过 20 目筛, 即成松针粉。 【应用与研究】为了开发和合理利用松针资源,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同科研、生产、高等 院校以及使用单位协作,对松针进行了多品种多功能的开发研究。据报道如下: ? ? ? 陈基聚(1969)在鸡日粮中添加 5%松针粉,可以提高鸡产蛋量 13.8%。 林家义(1988)在蛋鸡日粮中添加 3%松针粉,产蛋率较对照组提高 6.1%,饲料转化 率提高 15.1%,蛋重提高 2.9%,受精率提高 1.02%,蛋黄颜色变深,蛋无异味。 魏永生等 (1981) 在蛋鸡日粮中加入松针活性物 (SPN)0.05 %,产蛋率提高 6.1% (P&0.05),饲料节省 15.1% (P&0.01),蛋重增加 2.9%,受精率提高 2%。在北京鸭、 鹌鹑的基础日粮中加入松针活性物 0.03%,其成活率分别提高 6.1% (P&0.05) 和 10.6% (P&0.05),增重分别提高 11.1% (P&0.01)和 14.7% (P&0.01),饲料消耗分别节 省 28.4% (P&0.01)和 18.0%(P&0.01)。 ? ? ? 姚晚相报道,在产蛋鹌鹑的基础日粮中添加 3%的松针叶粉,能提高其产蛋率和饲 料报酬。 在种鹅日粮中添加 10%的松针粉,经 4 个月饲养对比,不论有无青饲料供给,产 蛋受精率、孵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8.45%和 17%。 孙楚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1.5%的松针粉饲喂产蛋鸡,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产蛋率 提高了 7.29%,平均蛋重提高了 12.4% (7.5g),每产 1kg 蛋少耗料 1.4kg,饲料报酬 提高了 26%。 ? ? 李育才在蛋鸡日粮中添加 5%松针粉,产蛋率可提高 13.83%,并提高了蛋黄色泽。 林树茂等在蛋鸡饲料中添加 3%和 6%松针粉进行饲喂试验,结果 6%松针粉组产 蛋率下降 1.84%,3%松针粉组产蛋率提高 0.1%,没有差异。蛋料比,饲料报酬均 不及对照组好。林树茂认为,松针粉的代谢能和粗蛋白都很低,而粗纤维含量却很 高, 因此日粮中加入松针粉以后总的营养水平必然下降很多。 另外鸡的生理特点决 定了对松针粉内的营养成分难以消化吸收, 加之松针粉有一定的松节油气味, 适口 性差。 因此蛋鸡日粮中添加松针粉实际上起到了限制饲养的作用。 在日粮营养水平 较高时。对产蛋率不会有太大影响。 ? 沈棉在 28 日龄 AA 肉鸡的基础日粮中添加 2%马尾松针粉(对照组添加 2%槐叶粉) 进行饲喂对比试验。 经 28 天, 结果公鸡平均增重试验组为 1825g, 对照组为 1700g;- 11 - 第2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和分类母鸡平均增重试验组为 1675g,对照组为 1590g。表明添加松针叶粉后,试验组鸡 增重快。肉料比试验组为 1:2.15,对照组为 1:2.55,试验组饲料报酬高,平均每增 重 500g,试验组成本为 0.4656 元,对照组为 0.557 元。 ? ? 赵培松用松针粉替代部分玉米饲喂杂交育肥猪进行交叉重复试验。 结果: 试验组日 增重比对照组多增重 5.6g; 粮食消耗和饲料成本比对照组分别减少 11.7%和 3.47%。 张效举将落叶松和黑松的树叶粉碎后置于发酵罐中, 在 37.5~40℃温度下, 用新鲜 的牛胃液发酵 24 小时,取出喂猪,在日粮中添加 15%,试验结果表明,此种发酵 料适口性好,猪采食量大,增膘快,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 12%左右。另有报道, 在猪的日粮中添加 2.5~4.5%的松针粉, 猪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 15%以上, 且猪 每增重 1kg,可节约原粮 0.11kg。 ? ? ? 西北农业大学报道,在种公猪日粮中添加 4%的松针粉,其采精量提高 8~10%; 并发现添加松针粉喂养的猪,皮毛光亮红润,可改善猪肉的品质,提高瘦肉率。 浙江省龙泉县农科所喂猪试验:日粮中添加 3.5%、4.5%、1.44%松针叶粉,每头平 均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32.8%、29.9%和 27.3%。 傅治国等在饲料中添加松针叶粉,经过 50 窝孕兔,649 只仔兔,100 只青年兔,15 只公兔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喂松针叶能使孕兔产仔率提高 10.9%,畸形死胎减少 了 19.2%,仔兔存活率提高 7%,幼兔增重率大大提高,并且有止泻、消喘等功效。 ? 陈咸瑾等在鱼饵料中添加 4%松针叶粉进行网箱养鱼试验, 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净 产提高 4.28%,饵料系数降低 2.93%,个体生长速度加快 10.47%,商品鱼规格提高 9.77%。 ?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 10%的松针粉,产奶量可提高 7.4%。 【按语】松针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据分析,含粗蛋白 11.39%,粗脂肪 11.1%,18 种氨基酸,12 种微量元素,胡萝卜素等 6 种维生素。用 5%松针粉饲喂家禽,可节省一半禽 用维生素,并可满足鸡对微量元素硒的需求。这对我国某些缺硒地区来说更有重要意义。松 针粉是一种价廉物美,来源广泛的饲料添加剂。对各种畜禽均有提高生产性能的作用,又能 防治某些疾病(如地方性缺硒病),是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2. 蚯蚓《神农本草经》 为 环 节 动 物 门 毛 足 纲 寡 毛 目 参 环 毛 蚓 Pheretima aspergillum (Perrier) 和 缟 蚯 蚓 Allolobophora caliginosa (Savigny) trapezoides (Ant. Duges)的全体。中药名为地龙。前者产于 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后者全国各地均有。 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多为人工养殖的蚯蚓。如太平二号蚓、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威廉环 毛蚓(青蚯蚓)等。 【性味】咸,寒。 【功效】补充营养,清肺平喘,利尿。 《本草纲目》记载: “性咸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 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 ” 【成分】 干体粗蛋白为 66.5%, 粗脂肪 12.8%。 含氨基酸 16 种之多, 其中赖氨酸 6.14%, 天门冬氨酸 5.68%,谷氨酸 8.21%。还含有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琥珀酸、花生 烯酸等。 蚯蚓脱水后,蛋白质及干物质含量相对增加。上海市有关科研部门分析“太平二号”干 标本,成分为:水分 10.17%、粗蛋白 61.02%。各种氨基酸含量是:赖氨酸 6.14%、组氨酸 1.29%、精氨酸 4%、天门冬氨酸 5.68%、苏氨酸 2.43%、丝氨酸 2.28%、谷氨酸 8.21%、脯 氨酸 2.39%、甘氨酸 3.14%、缬氨酸 2.53%、蛋氨酸 0.3%、异亮氨酸 2.3%、亮氨酸 4.21%、 酪氨酸 0.98%、苯丙氨酸 1.95%、丙氨酸 3.06%。- 12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加工方法】鲜用,或剖腹去内脏及泥沙,脱水制成干粉,或用草木灰呛死后干燥用; 或制成蚯蚓浸出液。 【应用与研究】 ? ? ? ? ? 在饲料中添加 10%蚯蚓(太平二号)代替鲜鱼饲喂肉鸡。 结果增重率比鲜鱼对照组高 19.3%,饲料报酬提高 18.9%。 添加 3.7%蚯蚓(爱胜蚓)饲喂蛋鸡,产蛋总重量比对照组增加 24.6%,料蛋比下降 16.5%;鱼粉组产蛋总重量比对照组高 10.1%,料蛋比下降 8.2%。 用 7%蚯蚓(太平二号)代替 7%鱼粉,饲喂蛋鸡 30 天,蚯蚓组与鱼粉组产蛋率分别 为 75%、76%,饲料报酬也未见有差异。 李芝芳等,用蚯蚓液饲喂 6~7 月龄德系毛兔 54 只,每兔每日在日粮中加入 3ml, 一个月后,兔平均增重 7.33kg,对照组 3.42kg。 蚯蚓喂猪、肉鸡、蛋鸡,均能明显地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成本。 【按语】 蚯蚓作为饲料添加剂应加工成干粉, 因活蚯蚓有可能是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和贮藏宿主。 用蚯蚓喂鸡是否会引起内寄生虫的严重感染和传播?对这一问题,据王卫国等(1985)研 究报道,用感染寄生虫较严重的鸡粪养殖的鲜蚯蚓连续饲喂雏鸡 90 天,虽然未引起内寄生 虫的严重暴发,也未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但是,仍建议严格做好鸡粪及其它有机物的处理 工作,以彻底消灭传染源和减少寄生虫的感染机会。 药理实验指出,广地龙醇提浸膏给小白鼠、家兔肺灌注,具有明显的舒张支气管作用。 蚯蚓解热碱及蚯蚓水浸液, 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及温热刺激引起的兔人工发热, 有良好的解热 作用。 3. 大蒜《豳风广义》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大蒜 Allium sativum L.的鳞茎。全国各地均产,夏季采收,除去泥沙, 通风晾晒至外皮干燥。 【性味】辛,温。 【功效】行气暖脾,解毒杀虫等。 《名医别录》中云: “散痈肿?疮,除风邪,杀毒气。 ” 《日用本草》云: “燥脾胃,化肉食” 。 【成分】 新鲜大蒜鳞茎每 100g 中含水分 70g、 蛋白质 4.4g、 脂肪 0.2g、 碳水化合物 23g、 粗纤维 0.7g、灰分 1.3g、钙 5mg、磷 44mg、铁 0.4mg、硫胺素 0.24mg、核黄素 0.03mg、尼 克酸 0.9mg、抗坏血酸 3mg。人工低温脱水干燥的大蒜:水分 9.04%、粗蛋白质 15.4%、粗 脂肪 1.22%、粗纤维 4.48%、无氮浸出物 64.04%、灰分 5.82%、钙 0.43%、磷 0.35%,此外 还含有挥发油 0.2%,内含蒜素和大蒜辣素以及多种烯丙基、丙基和甲基组成的硫醚化合物, 维生素 A、B1、B2、铁等。 【加工方法】鲜用,制成干粉。去外皮。 【应用与研究】 ? ? ? 傅同禄(1990)在雏鸡日粮中添加 2%大蒜渣预混剂,结果雏鸡的存活率比对照组提 高了 5.75~15.55%。 黄云(1989)用切碎的大蒜 5%拌料, 每 5kg 饲料另加 0.25g 土霉素(0.005%)饲喂雏鸡 (1~2 月龄),雏鸡存活率可达 98%。 四川会理县畜牧局冯淑贞用大蒜饲喂雏鸡, 可防治雏鸡白痢及多种细菌性疾病, 对 球虫也有抑制作用。还具有提高蛋白质和某些矿物质的吸收,促进鸡的生长,提高 雏鸡存活率。 ? 孙振会等(1990)用大蒜和大蒜渣作饲料添加剂,在肉鸡日粮中分别添加大蒜干粉- 13 - 第2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和分类0.2%和蒜渣干粉 1%,结果表明大蒜和蒜渣对肉鸡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 著。试验表明,蒜渣的作用不低于大蒜,所以蒜渣更有利用价值。 ? 李兆龙等(1987)在速成鸡的饲料中添加 2%左右的大蒜,能明显提高鸡肉的香味。 日本学者今村昭寿(1983)报道,用大蒜、辣椒饲喂夏季肉用仔鸡,可提高食欲,增 强抗病力,改善鸡肉品质。 ? 傅同禄(1990)在草、鲤鱼混养饲喂试验中,饲料中添加 1%大蒜渣预混剂,结果鲤 鱼的存活率提高 15%以上。饵料系数由 2.98 降到 2.28。 【按语】大蒜中含有独特的大蒜素,为广谱天然的抗菌物质,可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 菌、霍乱弧菌的生长繁殖。大蒜素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 用,故可以降低鸡、鱼的发病率,提高雏鸡存活率。 对鱼而言,大蒜素可与维生素 B1 结合成蒜硫胺素而防止活饵饲料(鱼)中维生素 B1 分解 酶对维生素 B1 的分解作用。蒜硫胺素还具有与维生素 B1 相同的作用,而且可吸收性较维生 素 B1 更好,生理效果更佳。因此,可防止鱼类维生素 B1 缺乏症,促进鱼生长。 种公畜不宜长期使用,因 0.0075%大蒜素对精子尚有灭活作用。 在饲料中添加大蒜能改善鸡肉的风味。经生化分析表明,在正常鸡的鸡肉中,香味成分 主要是 C3H5-S(O)-基团;而大蒜中正好存在这样的基团。 大蒜对免疫功能有激活作用; 大蒜注射液对实验动物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有明显促 进作用,淋巴母细胞转化率及玫瑰花结反应均有显著升高。 4. 马齿苋《新修本草》 本品为马齿苋可植物马齿苋 Portulace oferace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别名马齿菜、 马苋菜、 生命菜、酱板豆草等。全国各地均有,田野、沟旁丛生。药用其茎叶或全草。 【性味】酸,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本草纲目》记载: “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 治产后虚汗。 ” 【成分】新鲜全草含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约 0.25%和钾盐(氯化钾、硝酸钾、硫 酸钾等)1%,干草含钾盐 17%,此外尚含有二羟基苯乙胺、二羟基苯丙氨酸。并含有丰富 的苹果酸、枸橼酸、氨基酸、维生素 B1、B2、PP、C、胡萝卜素等。全草含有生物碱、香豆 精、黄酮类、强心甙及蒽醌类化合物。有人测定马齿苋每 100g 含维生素 A 4900 单位。 由此可见,研究者认为,马齿苋不仅作药用,亦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加工方法】去除杂质,鲜用或晒干、粉碎后用。 【应用与研究】马齿苋多用于猪禽下痢的防治,可单用或与其它药配伍使用。 ? 郑州畜牧兽医专科学校蔡惠兰等报道, 用马齿苋、 辣蓼、?草、 干姜、 木香等组方, 添加于饲料中,经 3 万余只雏鸡预防试验,可使白痢阳性鸡群转阴率达 70%以上, 阳性成年母鸡产蛋 90%以上不带白痢菌。 ? 《中国兽医秘方大全》载:治僵猪,用干马齿苋末 1000g、神曲 500g 研成细粉拌 料 100kg。用药前病猪隔离圈养、驱虫后,绝食 2 天,给予饮水。第 3 天开始用此 药料,共治疗 25 头,用药后猪食欲增进,出栏时猪日均增重 500~800g。 ? 《兽医中草药大全》载:将马齿苋全草抛入猪栏内,让母猪、仔猪自由采食。治疗 日龄为 5~24 天的仔猪白痢病猪 6 窝共 63 头, 每次用量为 500~1000g。 共用 5 次, 全部痊愈。 【按语】药理实验证明,马齿苋的乙醇浸出液对人的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副伤 寒杆菌有高度的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有轻度的抑制作用,故有人称之为植物杀菌素。此外 尚有兴奋肠平滑肌和利尿作用。- 14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5. 西瓜皮《本草纲目》 本品又名西瓜翠衣,为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西瓜 Citrullus vulgeris Schrad 的成熟 果皮。全国各地均产。 【性味】甘,凉。 【功效】清热解暑,利尿。前者力不及西瓜,后者作用较强。 【成分】西瓜皮洗净、切条、煮 15~20min,干燥粉碎过 60 目筛,其含干物质 90.16%、 粗蛋白 7.66%、无氮浸出物 29.93%、粗纤维 37.66%、钙 1.88%、磷 0.33%。还有蜡质、糖 分及灰分。 【加工方法】鲜用或干用。 【应用与研究】 ? 在 7 月 1 日~8 月 25 日共计 56 天期间,平均室温为 27.6~37.8℃。于基础日粮中 添加 5%、10%和 15%的西瓜皮干粉,饲喂 40 周龄健康、体况良好、笼位相同的 京白 III 系商品代母鸡 200 只。试验组鸡从第 3 日开始采食量明显增加,分别高于 对照组 7.81%、 16.02%和 17.17%, 差异显著(P&0.05)。 同时试验组鸡表现精力旺盛、 采食欲强,及抗高温应激能力好。譬如,当室温高于 31.5℃时,对照组鸡表现较剧 烈的张嘴喘息,耗料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等热应激现象;在突然高温 37.8℃天气 影响下死亡 2 只(同期大群鸡热应激死亡率为 2.3%)。试验组在室温高于 32.7℃时 才出现张嘴喘息, 在高温天气无一死亡。 试验组从添加西瓜皮干粉第 4 天开始破壳 蛋减少,产蛋率逐渐增加,日产蛋率分别高于对照组 2.3%、5.4%、3.5%。 【按语】药理试验表明,西瓜皮中的瓜氨酸及精氨酸部分能促进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 导致利尿。 6. 麦芽《名医别录》 为禾本科植物大麦 Hordeum vulgar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全国各地均产。 【性味】甘,平。 【功效】 健脾开胃, 行气消食,回乳。 《别录》 载: “消食和中” 。 《滇南本草》 中云: “宽 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 【成分】含有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分解酶、维生素 B、脂肪、磷脂、糊精、麦芽糖、 葡萄糖、蛋白质、麦芽毒素等。 【应用与研究】 ? 河南省李炜(1986)报道,用大麦芽补充饲喂母猪,每天每头 100~200g,可促进其 正常发情和受胎;补充饲喂种公畜,每日每头 100~150g,可提高其性欲和改善精 液品质;用于幼畜,每日每头 20~50g(仔猪每日 10~15g,雏鸡每日 3~4g),可促 进生长发育,减少疾病与死亡;用于蛋鸡,每日每只 10~20g,对产蛋率、受精率 和孵化率均有裨益。 ? 上海市陈冠涛报道,每兔(成年兔或青年兔)每次增喂麦芽粉 9~15g,幼兔减半,起 到促进消化,预防胃肠疾病的良好效果。 【按语】麦芽粉可用于饲喂马、牛、羊、家兔、猪、鸡、鸭、鹅等。一般添加量为 3~ 5%。 大麦芽在发芽过程中,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蛋白质部分分解为氨化物。重要的是, 其维生素含量大大增加。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可生成维生素 A)和核黄素等尤为丰富。 药理试验表明: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酶有助消化作用,可以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 质的分解。 麦芽制剂毒性小,无不良反应。但国外有用麦芽作乳牛饲料发生中毒之报道。经研究查- 15 - 第2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和分类明,有些中毒是麦芽根中的麦芽毒素所致。另有一些中毒是由于麦芽变质,有剧毒霉菌寄生 所致。这是值得引以为戒的。 7. 苍术《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物南苍术 ( 茅苍术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或北苍 术 Atractylodes chinensis Koidz.的干燥根茎。 【性味】辛、苦,温。 【功效】 燥湿健脾, 祛风散寒,明目。 《本草纲目》 载: “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 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 ” 【成分】南苍术根茎含挥发油 5~9%。油的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茅术醇、?-桉叶醇等; 北苍术含挥发油 1.5%,除上述三种成分外,还含有苍术酮等。 【应用与研究】 ? 辽宁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喜臣等在饲料中添加 1%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苍术、苦 参、 党参)饲喂肉仔鸡, 经两批试验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增重 130.34g 和 113.6g, 而且抗病力增强,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 ? 于匆在 《饲料研究》 (1987)中报道: 在鸡饲料中加入 2~5%的苍术干粉和适量钙剂, 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鸡传染性鼻炎及眼病等有良好的预 防作用。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谢家声等(1991)按 1%的比例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苍术、苦参、麦饭石)于猪日粮中饲喂断奶仔猪,经初试和复试,试验组增重率比 对照组分别高 14.3%和 6.53%;腹泻发病率较对照组分别低 5.44%和 46.9%。初步 证明,该添加剂提高增重、饲料转化率及降低仔猪腹泻发病率的作用显著,值得进 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 【按语】苍术、艾叶制成烟熏剂对多种病毒、支原体、黄曲霉和其它病原菌都有显著的 杀灭作用。 据报道,苍术有降血糖作用;苍术挥发油少量对蛙有镇静作用,同时使脊髓反射亢进; 大鼠试验表明,苍术煎剂灌胃,显著增加钠钾的排泄,但无利尿作用;1:125~1:400 水煎剂 对豚鼠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 8. 金荞麦《司牧安骥集》 为蓼科多年生植物金荞麦 Fagopyrum cymosum (Trev) Meisn 的根及全草。又名天荞麦、 野荞麦。 【性味】甘、苦,凉。 【功效】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 《新修本草》记载: “赤白冷热诸 痢,断血破血,带下赤白,生肌肉。 ” 《司牧安骥集》载有金荞麦散治“马?喘及慢病、把前 把后,草慢。 ” 【成分】有效成分为双聚原矢车菊甙元。全植物含云香甙、槲皮甙、槲皮素等。叶和花 中含有 Fe、Cu、Zn、I、Mn、P、Ni、S、Co、Se、Ti、Mo、Cr 等 24 种微量元素,根和茎 中含有除 Ti 以外的 23 种;全植物均含有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组氨 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维生素 A、E、B1、B2。 【加工方法】干用,或用乙醇提取成制剂后应用。 【应用与研究】 ? 据有关资料表明,
年在北京地区以 0.1~0.2%比例混饲, 防治鸡葡萄球 菌病 6825 只,治疗有效率为 83.3%,预防保护率为 96.12%,其效果优于或相当于 庆大霉素饮水。- 16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中国农业大学陆钢等(1989)以 0.2~0.5%比例混饲,连喂 7~10 天,共治疗鸡霉形 体(败血支原体)病 281 只,有效率 85.76%;又有以 0.1%比例拌料饲喂防治 1~7 日 龄雏鸡白痢 14440 只,平均治疗有效率 86.54%,预防保护率 94.38%。其效果优于 或相当于痢特灵、土霉素、庆大霉素的疗效。【按语】 刘文富等研究者的药理试验表明, 金荞麦的活性物??双聚原矢车菊甙元具有 抗炎、解热、增强吞噬功能等作用,还有抑制 ADP 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陈福勇等通过试管稀释法测定根、 茎叶、 花不同部位的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 抑菌浓度: 根 321mg/ml、 茎叶和花均为 214mg/ml; 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根和花 535 mg/ml,茎叶 214 mg/ml。纸片法:即每片含生药 100mg 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 根 15.3mm, 茎叶 12mm, 花 13mm; 对沙门氏菌的抑菌直径, 根 9mm, 茎叶 1.6mm, 花 12mm。 刘瑞萍等用试管法对鸡霉形体进行了抑菌试验,其最低浓度为 1:64。 9. 海藻《神农本草经》 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大叶海藻)Sargassum pallidum (Thurn.) C. Ag.和羊栖菜(小叶海 藻)Sargassum fusiforme (Harv.)或马尾藻 Sargassum eherve 等的干燥叶状体。 从海洋生物学角度看世界海洋中的海藻类植物共约 10000 多种,有绿藻门、褐藻门、蓝 藻门、红藻门等 10 门,作为中药入药的羊栖菜、海蒿子、马尾藻为褐藻门中的几类。因此, 目前饲料用海藻,其品种和用途远远超出了药用范畴。我国海域辽阔,藻类资源丰富,仅大 型经济海藻就有 100 种之多,其中不乏有饲用价值的种类。 【性味】苦、甘、咸,寒。 【功效】消痰散结,利水消肿,补充营养。 《神农本草经》记载: “主瘿瘤结气,散颈下 硬核痛、痈肿、?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下十二种水肿。 ” 【成分】蛋白含量较低,为 5~8%,但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为 35~60%,还含有陆 生植物不可比拟的碘、钾、钙、镁、锰、锌等矿物元素,丰富的维生素及藻胶酸、甘露醇等。 【应用与研究】 ? ? 北京某奶牛场在奶牛的基础饲料中加入 5%的海带粉,经 1 年试验观察,产奶量提 高 1%,母牛发情率和受孕率大为提高。 四川畜牧兽医研究所给出壳肉鸡饲料中添加 2%海带和马尾藻混合粉, 56 日龄上市 体重比对照组高 12%,差异极显著(P&0.01)。蛋鸭饲喂试验也证明,海藻粉能明显 提高鸭的产蛋率。 ? ? 在蛋鸡饲料中添加海藻粉,发现蛋鸡体格健壮,蛋的质量大有改进,如蛋黄变为深 黄,含碘量增加。 美国在 6000 只蛋鸡日粮中添加 1.25%的海藻粉,可使蛋的薄壳率比例从 3%降至 1.9%,3 个月后停喂,薄壳率又回升至 3%。还有人研究认为海藻粉饲喂雏鸡,可 使沙门氏菌感染发病率降低 50%。 ? ? 挪威在猪日粮中添加 3%的海藻粉,再加少量的钙、磷和维生素 D,就可以充分满 足猪对所有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 Stephenson (1974)用水貂做试验,每日每只加喂 14.2g 海藻粉,观察到水貂的生殖 能力增强,性情变得温顺。 【按语】海藻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不仅可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我国缺碘地 区,如普及使用海藻饲料,可大大提高蛋奶的含碘量。从而达到通过畜禽产品给人体补碘的 效果或对某些病症的医疗保健作用。 国内外大量试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海藻粉,如在平衡日粮中添加 3~5% 的海藻粉喂猪,对增加体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无任何不良影响;在鸡鸭饲料中添加 2~5%的- 17 - 第2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和分类海藻粉,不影响家禽的健康、生长和饲料转化能力。通过对牛、羊、猪、鸡、鸭、兔及水生 动物大规模的喂养对比和消化吸收试验, 还没发现海藻粉添加剂对动物有任何毒性或致病等 副作用。 10. 山楂《新修本草》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野山楂 Crataegus cuneata Sieb. et Zucc.、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或山里红 Crataegus pinnaetifida Bge. var. Major N. E. Br.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 【性味】酸、甘,微温。 【功效】消食健胃,活血化瘀,行气化积。 《本草纲目》中载: “化饮食,消肉积、?瘕, 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 【成分】野山楂果实含山楂酸、槲皮素、绿原酸、咖啡酸、齐墩果酸、枸橼酸、苹果酸、 维生素 C、核黄素、鞣质、果糖、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等;山楂果实含山 楂酸、酒石酸、枸橼酸、黄酮酸、内酯、甙类、鲜脂酶及糖类;山里红果实中含酒石酸、柠 檬酸、山楂酸、黄酮类、内酯、糖类及甙类。 【应用与研究】 ? 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邢彦学等(1990)报道,选用山楂、神曲、益母草、黄芪等组 成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粉碎后按 0.20%比例混入蛋鸡日粮中,饲喂 28 天。结果试 验组平均产蛋率提高 19.68%,料蛋比降低 14.88%。若在蛋鸡日粮中添加 0.15%, 即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 刘振武(1991)报道,用山楂苍术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猪,试验组平均净增重和日增重 比对照组分别多 9.15kg 和 183g,提高了 41%(P&0.01);每增重 1kg 饲料消耗比对 照组减少 0.94kg;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 29%。试验证明,该添加剂能促进 肉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猪的抗病能力,经济效益显著。 【按语】山楂含有酒石酸、枸橼酸、山楂酸以及解脂酶等成分,能增加胃中酶的分泌和 提高酶的活性,故而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在试验中,山楂对采食量并无显著影响,但却大 幅度提高了日增重, 这可能是因为山楂能改善断奶仔猪胃肠道机能, 促进饲料消化和养分吸 收利用的结果。 山楂制剂对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1. 麦饭石《图经本草》 为一种药用矿石。是经风化蚀变后,具有生物效应和医疗作用的二长岩类岩石。呈浅黄 褐色或灰色,因外观颇似大麦米饭而得此名。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相继发现麦饭石资源,如内蒙、辽宁、天津、河北、吉林等地。估 计总贮藏量在 2 亿吨以上。因产地不同,命名个异,如盘山麦饭石、黄河麦饭石、易县麦饭 石、天府麦饭石、阜新麦饭石、中华麦饭石等。 【性味】甘,温。 【功效】促进生长,解毒治疮。麦饭石首载于宋代《图经本草》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 目?石部》记载: “麦饭石处处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鸢卵、或如盏、 或如饼大。状如握聚一团麦饭,有粒点如豆如米,其色黄白,但于溪间麻石中寻有此状者即 是。 ” “气味甘温无毒” , “主治一切痈疽发背,醋淬入药” 。 【成分】 麦饭石为钙碱性岩石系列的岩浆分异晚期产物, 是火成岩中的一种半风化的斑 岩石,为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各地产的麦饭石都以斜长石、钾长石为主,其次有石英、角闪 石、黑云母及副产物磷灰石等组成。如将麦饭石制成 325 目以下的细微粉末,取其一粒在电 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似珊瑚礁或海绵状的多孔结构。 麦饭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无机的硅铝酸盐,其中包括 SiO2,Al2O3,Fe2O3,FeO,MgO,- 18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CaO,K2O,Na2O,TiO2,P2O5,MnO 等;还含有动物所需的全部常量元素,如 K,Na, Ca,P,Mg 及 Fe,Cu,Zn,Mn,Mo 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约 50 种之多。但因产地不同, 以上元素含量有差异。 【加工方法】浸泡于水中饮用,或粉碎过 120 目筛混饲。 【应用与研究】 ? 李文武在育成鸡饲料中添加 5%的麦饭石,使育成鸡 140~290 日龄产蛋率提高了 7~8%(P&0.05)。料蛋比提高 16~23%,蛋壳厚度也有显著增加。而且蛋中微量元 素铜、铁、锰、钴及 18 种氨基酸都高于对照组。 ? ? ? 谢家声等以 0.5%黄河麦饭石拌料饲喂 1 月龄京白 II 系 90 羽蛋雏,添加微量元素 作为对照组,饲喂 45 天后,试验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 12.7%,存活率提高 10%。 在日粮中添加麦饭石细粉喂猪,平均日增重试验组为 442.6g ,对照组为 388.3g (P&0.01)。 给肉鸡饮用麦饭石浸泡水(麦饭石 1,常水 3,浸泡 12 小时后饮用,每隔 5 天将麦 饭石捞出洗净, 再泡, 可连续浸泡 20 次), 结果试验组肉鸡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 试验组平均体重 2.13kg,对照组 2.04kg (P&0.05)。 ? 在猪日粮中添加天府麦饭石 0.5%,试验组增重比对照组提高 7.43~9.20%。经济效 益提高 11.12~29.72%。在猪日粮中添加天府麦饭石 2%,喂养 160 天,检测有关 指标无异常变化。 ? 河南信阳地区农科所(1991)在日粮中添加 3%(粒度 100 目)麦饭石饲喂出生 50 天的 塞北品种肉仔兔,可使肉兔增重提高 23.18%,饲料转化率提高 16.24%,每增加 1kg 活重少耗料 0.76kg,降低了成本。肉兔外观毛色光亮、精神活泼、食欲增加、 粪便正常、抗病力强。 ? 北京营养源研究所(1990)在对虾的饵料中添加 5%的麦饭石养殖对虾,结果试验组 对虾的身长、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增重率提高 5~30%,平均为 16%,同时试 验组虾子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按语】研究证明,麦饭石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对小鼠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 用,能增加小鼠肝脏 RNA 和 DNA 的含量,使蛋白质合成增多。还能提高小鼠抗疲劳与抗 缺氧能力,以及增加小鼠血清中抗体积蓄。 麦饭石含有大量的动物体所必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 参于多种酶、 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 合成,还与造血等功能有关,因此麦饭石是一种良好的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中草药添加剂。 12. 蜂花粉《饲料研究》 花粉是种子植物体上的雄性生殖细胞,它是植物赖以繁衍后代的“精子” ,是植物体中 最精华之所在。蜂花粉(Bee pollen)系蜜蜂采自植物花朵雄蕊的花粉,具有植物发育所需的全 部营养物质。 【性味】甘,温。 【功效】补充营养,健脾扶壮。 【成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蜂花粉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1 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 11 种维生素、脂类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 94 种酶和辅酶、激素、黄酮、多肽及常量元素和 微量元素等 100 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氨基酸主要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 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等;含有维生素 C、 B1、B2、B5、B6、E、叶酸、黄酮。还含有转化酶、磷酸化酶、水解酶、淀粉酶、脂酶、 ?-呋喃果糖酶、?-1, 4-聚糖酶、多浆半乳糖醛酸酶、脱氢酶、琥珀酸?-NADH 脱氢酶、氧化- 19 - 第2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和分类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加工方法】日晒、通风、红外线照射以及化学方法进行干燥处理。 【应用与研究】 ? ? 姜永法在配合饲料中添加 1%、 2%的油菜花粉饲喂瘦肉型猪, 60 天后的试验结果, 每头猪平均增重比对照组分别多 5.5kg 和 9kg(P&0.01)。 姜懋武报道,在基础日粮中加 1%和 0.1%的花粉,饲喂肉鸡 45 天,试验组比对照 组平均增重分别提高 23.6%(P&0.01)和 13.1%(P&0.05);肉料比分别提高 18.37%和 17.01%。 浙江省张桉等在日粮中添加 0.2~0.4%花粉饲喂肉鸡, 可提高增重 107.6~ 127.3g。同时报道,在蛋鸡日粮中添加 0.5%的花粉,产蛋率显著提高。 ? ? ? 在日粮中添加 0.1%蜂花粉饲喂 AA 肉鸡,55 日龄时体重 2.34kg,对照组 2.1kg,差 异显著(P&0.05);而且耗料比下降 0.14。 在日粮中添加 3 %蜂花粉喂猪 50 天,蜂花粉组平均每头增重 13.7kg ,日增重 274.38g;对照组平均每头增重 11.14kg,日增重 222.86g。 上海王开发等报道,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花粉饲喂黑白花奶牛, 结果试验组 每头牛平均日产奶量比对照组多 1.51~2.00kg,含脂率也有所提高。 【按语】蜂花粉系蜜蜂从植物花朵雄蕊上采集的花粉,其化学组成较为复杂,营养成分 非常丰富,除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酶、激素、黄 酮、多肽、微量元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因此,蜂花粉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具有促进动 物生长作用、抗疲劳作用、促进造血功能、增强免疫机能、调节体内代谢和内分泌功能以及 抗菌消炎作用。蜂花粉药源丰富,而且有诸多的作用,因此蜂花粉是一味前景宽广的优质的 饲料添加剂。 13. 杨树花《北京市中草药手册》 本品为杨柳科植物加拿大杨 Populus canadansis Maench 及钻天杨 Populus nigra L. Var Italica Koehne 的雄花序。春季花盛开时采集。 【性味】苦涩、甘,微寒。 【功效】补充营养,健脾养胃,止泻止痢。 【成分】 杨树花的营养成分较丰富, 见表 2、 表 3和表 4。 粗蛋白含量占风干物的 32.14%, 其含量仅次于豆类,比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多 2.5 倍,比高粱、小麦、大麦多 2 倍。各种氨基 酸比较齐全,与大豆的氨基酸相比,杨树花的蛋氨酸、赖氨酸含量分别为大豆的 141%、 64.8%;两者的色氨酸含量相等;杨树花的谷氨酸含量高达 11.4%。此外还含有黄酮,香豆 精,酚类及酚酸类,甙类,甾萜类等。 【加工方法】鲜品入药,晒干或开水焯后晾干用。 【应用与研究】 ? ? 林业部刘守纲报道, 用杨树花代替 36%豆饼进行对比试验, 喂鸡 32 天, 结果表明, 增重、料肉比与豆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北京顺义潮白河林场(1983)用杨树花替代部分配合饲料,进行 26 天喂猪试验,试 验猪净增重 3.65kg,比对照组净增重 1.85kg 提高了 97.3%。- 20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表2 加拿大杨花序的化学成分 (%) 名 水分 脂肪 灰分 其中:磷 钙 称 含 量 6.08 16.60 8.92 0.29 1.21 名 称 含 量 30.56 17.47 13.81 15.75 粗蛋白质 易水解多糖 粗纤维 木质素表3 六种北京地区杨树雄花序的蛋白质含量 雄花序的树种类别 加拿大杨 毛白杨 其中:雄花蕊 日本杨 小美旱杨 波兰杨 北京杨 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 32.14 19.49 29.50 33.47 33.55 33.75 28.86表4 加拿大花序氨基酸分析 (%) 名 苏 丝 谷 甘 丙 胱 缬 蛋 ? ? 氨 氨 氨 氨 氨 氨 氨 氨 称 酸 酸 酸 酸 酸 酸 酸 酸 含量占风干物 3.14 1.02 1.18 11.40 0.72 0.68 0.46 1.54 0.55 名 亮 酪 赖 组 精 色 脯 氨 氨 氨 氨 氨 氨 氨 称 酸 酸 酸 酸 酸 酸 酸 含量占风干物 1.05 1.52 0.44 0.77 1.12 0.43 1.72 0.24 1.38 天门冬氨酸 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中国农业大学用杨树花煎剂(1:1),每猪 10~20ml,1 天 1 次,连续 3 天,治疗仔猪 白痢 53 例,治愈率达 85.7~88.9%。 中国农业大学用杨树花煎剂(1:1),每羔 10~20ml,1 天 1 次,连续 3 天,治疗羔羊 下痢 104 例,总有效率达 85.2%。用于预防羔羊下痢 104 只,保护率为 89.4%,与 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按语】 杨树花体外抑菌试验, 大肠杆菌抑菌圈为 15.3mm,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19.3mm, 其有效成分为黄酮类衍生物。杨树花与松针一样,价廉物美,来源广泛,既能补充营养,又 能防病治病,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二) 复方的应用和研究 单方有单方的特长,复方有合群之妙用。尽管每味中草药本身就是一个小复方,但是多 味中草药按一定配伍原则合用后,其作用范围就更为广泛了。因此,复方中草药添加剂的研 究和应用较单方中草药添加剂更广泛,更有发展前途。临床应用时有单方有复方,一般针对 性较强。如:- 21 - 第2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和分类? ? ? ?针对不同生长期的; 针对不同季节的; 针对不同生产性能的; 针对不同动物疾病的等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尚属于起步阶段。现扼要介绍于下。 1. 针对畜禽不同生长期的中草药添加剂 畜禽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生理需求、环境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以及耐药程度等均有 所不同。因此在整个饲养期间,针对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应用不同的中草药添加剂,能更 好地发挥畜禽生产性能的固有优势。如: ? 宁夏青铜峡市畜牧兽医站设计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促进生猪迅速生长。 在仔猪断奶后 的 4 个月中,添加以健脾补气的党参、黄芪为主药,辅以防治白痢的马齿苋,每头 每天饲喂该添加剂 12~18g, 结果 4 个月后, 与对照组相比增重显著, 体重达 43kg, 而对照组体重为 32.5kg。在 4 个月后添加清热解毒、驱虫消积为主,辅以宣肺化痰 的中草药。如贯众、麦芽、枳实、黄芩、黄芪、桑皮等,每天每头饲喂 20~50g, 经喂 90 天,生猪体重达 100~110kg,比对照组多增重 25kg 左右。 2. 针对不同季节的中草药添加剂 早在北宋,王愈编撰的《蕃牧纂验方》中记载有对马属动物脏腑、气血进行调整、预防 疾病的方剂。如: ? ? ? ? 春季灌服茵陈散(茵陈、黄连、防风、甘草、生姜、蜂蜜)或木通散(木通、山药、栀 子、牛蒡子、天花粉、生姜); 夏季灌服消黄散(黄药子、白药子、知母、贝母、大黄、黄芩、甘草、郁金); 秋季灌服理肺散(蛤蚧、知母、贝母、秦艽、紫苏子、百合、山药、天门冬、马兜 铃、枇杷叶、防己、白药子、栀子、天花粉、麦门冬、升麻、蜂蜜); 冬季灌服茴香散(小茴香、川楝子、青皮、陈皮、当归、芍药、荷叶、厚朴、元胡、 牵牛子、木通、益智仁)。 中国部分地区,历来有灌“四季药”的习惯。尤其是春季,所以又称灌“春药” 。 ? 陕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温里散” ,针对蛋鸡冬季气温较低的环境下影响产 蛋而设计的中草药添加剂。它由小茴香、肉桂、羊红膻等中草药组成,混合制成干 粉末,按 1.25%比例添加于蛋鸡日粮中饲喂,试验组产蛋率提高 9.55% (P&0.01), 饲料报酬提高 7.75% (P&0.05)。温里散的主要作用是补肾壮阳,温中散寒,健脾开 胃。 3. 针对不同生产性能的中草药添加剂 根据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对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要求,如对蛋鸡要求多产蛋,产好蛋;对 生猪要求多长肉,长瘦肉;对奶牛要求多产奶,产高质奶;对肉鸡要求增重快,早出栏;对 梅花鹿则要求多产茸等等。 ? 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研制了以健脾补气、 通经下乳为主的中草药添加剂 “增乳灵” , 由党参、黄芪、当归、木通、通草、蒲公英等组成,粉碎成粉末,添加量:前 5 天,每日每头由 50g 逐渐增至 180g。尔后每天 180g 连续添加 20 天。结果添加后 8 个月,试验组每头牛比对照组平均多产奶 270kg。每头牛增加经济效益 188.74 元。 ? 新疆石河子农学院牧医系研制了以理气消食、健脾开胃、补肾壮阳为配方原则,选 用薤白、黄芪、柴胡、陈皮等中药组成“增茸散” ,给每头马鹿每天添加 50g,饲 喂 2 个月, 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鹿平均产茸量增加 386g, 差异极显著(P&0.01)。 在试验期间观察到试验组鹿茸茸皮黑亮,茸毛细密,茸头饱满,且鹿的生活习性未- 22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见异样。每头鹿去除中草药成本后净增益 388 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4. 针对不同动物疾病的中草药添加剂 根据动物生长过程中,针对某些疾病发生的规律,研制成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用于防治 疾病和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等。 如防治雏鸡白痢、 禽霍乱、 传染性法氏囊炎; 防治仔猪白痢; 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等中草药添加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 僵猪散:出自《卫济余编》 。贯众 何首乌各 30g 麦芽 黄豆各 500g。为末,每 头猪每天 100g,混入饲料中饲喂。功能驱虫、开胃。用于僵猪。本方原名肥猪方, 实际上是一个攻补兼施的混饲剂。 方中何首乌、 黄豆补养; 麦芽助消化, 开胃进食, 共起扶正补养作用;贯众驱虫,猪只自然能较快肥壮起来。 ? 抗囊病散:红花 黄芪 绞股兰 何首乌 大青叶 建曲 甘草等。粉碎过 20 目 筛,按 1%比例添加于鸡的日粮中。健脾扶正,活血解毒。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据河北农业大学邯郸分校王世英等报道,日粮中添加 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使 雏鸡增重加快(P&0.05)。用京白 904 鸡雏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发病率 (P&0.05)和死亡率(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用伊莎褐鸡雏攻毒试验,取得同样 的结果。 ? 白龙散: 《猪病防治手册》白头翁 6g 龙胆草 3g 黄连 1g,共为末,米汤调成糊 状做成舔剂;或水煎去渣灌服;或拌料饲喂。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仔猪 白痢。 ? 驱球散: 《中国兽医杂志》 常山 2500g 柴胡 900g 苦参 1850g 青蒿 1000g 地榆 炭 900g 白茅根 900g。上六味,加蒸馏水煎煮 3 次,浓缩至 2800ml,或粉碎成粗 粉。治疗时,将原药液配成 25%浓度,每 15kg 饲料加 4000ml,拌匀,连续饲喂 8 天。预防时,在饲料中添加 0.5%驱球散粉末,令鸡自由采食,连续用药 5 天。功 能驱虫保肝,止血止痢。用于鸡球虫病。 (三) 中西药合方的应用和研究 中草药和西药各有特点。扬长避短,利用和发挥它们的长处,将二者适当地结合起来, 组成中西药结合方作为饲料添加剂, 更能够适应和满足畜牧生产的需要。 这是值得进一步考 虑和研究的课题。 ? 生长散: 《中药饲料添加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 骨粉 30 神曲或麦芽 20 秋牡丹 10 土黄芪 10 赤首乌 10 贯众 10 碘盐 10 (市售含碘食盐)。为末。一般从阉割 后到肥育前,每 5kg 体重的猪每次在饲料中添加 5~7.5g。功能补气养血,消食杀 虫。用于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据刘建国报道,通过 305 头阉割的 15~21kg 的架子 猪的对比试验,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平均日增重增加 20~25%。 ? 承气治僵散: 《兽医验方新编》枳实 健胃消食,促进生长。主治僵猪。 ? 健鸡散: 《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穿心莲 2g 黄柏 5g 苍术 2g 昆布 2g 蒲公英 1g 绿豆 3g 麦芽 1g 硫酸锰 12g 硫酸锌 8.8g 硫酸亚铁 13.5g 硫酸铜 1g 碘化钾 0.09g 氯化钴 0.05g 亚硒酸钠 0.022g 硼酸 0.25g 石粉 200g 鱼粉 25g 厚朴 大黄 芒硝 甘草各 500g 氯化锌 氯化钴各 3g 硫酸铜 硫酸镁 碘化钾各 5g。为末,按每公斤体重 1g 混饲。功能麦麸 25g。中药制成粉末,加入硫酸锰、硫酸锌等和石粉、鱼粉,麦麸,混匀。不 足 4 周龄的鸡雏, 每日每只添加 0.2g, 超过 4 周龄的肉仔鸡或蛋用鸡每日每只添加 0.5g。功能清热解毒,健脾强壮。用于仔鸡可促生长,或用于蛋鸡提高产蛋率。李 二鸣用本方饲喂肉鸡,观察到试验组比对照组存活率提高 8.19%,全期(56 天)- 23 - 第2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和分类增重比对照组高 35%,饲料利用率提高 16.6%。毛国盛等介绍,此方喂蛋鸡,每 天每只 0.5g,提高产蛋率 25%。 ? 促卵素 1 号: 《内蒙古畜牧业》炒山楂 100g 炒神曲 250g 炒马钱子 150g 土霉 素 500g 酵母粉 200g 蛋鸡用复合维生素 50g 碘化钾 5g 蛋氨酸 1500g 。 将中 药炒后粉碎,加入酵母粉,复合维生素,蛋氨酸等混匀。按每鸡每天 0.2 g,添加 于日粮中。功能消食健脾。用于蛋鸡,促进产蛋。据张俊报道,每日每只蛋鸡添加 0.2 g,连喂 48 天,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产蛋率提高 12.4%。 ? 三黄一莲合剂: 《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大全》 盐酸黄连素 4g 大黄苏打片 磺 胺脒 穿心莲各 8g。为末,均匀混合于面粉糊中,拌 20 公斤青草晾干后投喂 50 公斤草鱼,第 2 天起剂量减半,连用 4 天。功能抗菌消炎,清热解毒。主治草鱼烂 鳃,肠炎,赤皮病。 ? 仙珠呋喃合剂: 《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大全》 仙鹤草 250g 紫珠草 100g 板蓝 根 500~700g 呋喃唑酮 5g。中药煎汤,呋喃唑酮混于精料或面糊中,共同拌青饲 料投喂 50 公斤鱼 5~7 天。功能清热解毒,止血消炎。主治草鱼出血病。四、 应用需注意的问题(一) 药物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传统的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 、 “十九畏” 。中草药添加剂的配制也同样忌选某些具 有拮抗作用的中草药。目前畜禽大都是应用配合饲料,一般含有骨粉、鱼粉、维生素等作为 补充钙、磷、维生素等配成全价饲料。维生素 C 能促进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有利于铁的 吸收,但是维生素 C 又能使饲料中的维生素 B 和叶酸降低,还能减少饲料中铜的吸收。因 此,富含维生素 C 的中草药与之配伍时需注意用量。某些富含化学元素镁、锰、钾、锌、 铜的中草药和含钙的中草药或饲料相配合, 可因钙的含量过多, 而降低这些化学元素的吸收 和利用。麦饭石、石膏、硫黄、明矾、沸石、磁等矿物质中药能促使维生素氧化,从而加速 维生素的破坏效应,因此不宜与富含维生素的中草药配用。但是有的配伍后可起协同作用, 如柴胡含钴达 4.0ppm,钴是合成维生素 B12 的重要原料之一,所以,将柴胡与含维生素 B12 的中草药相配合,除了发挥柴胡的行气舒肝解郁作用外,还可以增加维生素 B12 的合成。 (二) 畜禽的种类差异和个体差异 中草药添加剂对不同的畜禽效应是不一样的。 不同种类的畜禽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中草 药对机体的调整作用较好,而且有一些中草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同一种类动物,因年龄、 性别、 环境条件的差异, 对同一种中草药添加剂产生的效应也不尽相同。 猪具有胃肠容积大, 采食量大的生理特点,用健脾消食为目的的添加剂时,麦芽是较常用的消食健胃药。试验证 明,麦芽对僵猪的应用效果最好,断乳仔猪次之,而架子猪、育肥猪效果不明显,哺乳母猪 就更不适宜。若与陈皮、山楂等理气消食药配伍,效果则优于单味麦芽的作用。 远志、酸枣仁、 合欢皮、石菖蒲等安神开窍药,能使猪食后嗜睡, 具有提高增重的作用。 虫积和咳喘是影响猪增重的重要原因,所以猪的中草药添加剂一般加有贯众、槟榔、百部等 驱虫除积的中草药。仔猪、中猪、大猪、僵猪的添加剂也有所区别。哺乳仔猪以乳食为主, 消化力强,应以三仙消食化乳为主;大、中猪喜打闹、掐架,应以镇静安神、理气化郁为主; 僵猪除用三仙外,应重用青皮、陈皮、苍术,辅以党参、黄芪、黄豆粉健脾益气,还得根据 引起僵猪的原因,适当调整处方。若咳喘引起者重在理肺止咳平喘;虫积引起者重在驱虫消- 24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积。此外,据报道,有些中草药如虎杖、莎草、胡枝子等,对大、中猪有增重效果,但对仔 猪无效,因此不宜作仔猪饲料添加剂。 禽类的生理特点是体温高,基础代谢高, 消化道短, 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排泄均较快。 在选用中草药添加剂时,宜以回阳通脉、温里补气、健胃消食为配伍原则。禽为不受刚燥, 也不耐湿滞,既不能泻下,也不宜峻补,处方宜选用平补、平消之类的中草药。禽类有肉用 和蛋用的不同,选用中草药时,处方应有针对性。白痢、球虫是影响禽类生长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应用添加剂时,适当地加入苦参、白头翁、旱莲草、地锦草、常山、黄连、黄柏、苍 术等抗菌消炎、清热燥湿的中草药。辣椒粉在蛋鸡上应用较多,它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 卜素、维生素 C 和大量微量元素,对鸡球虫病、枯草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有提高产 蛋率、增加蛋黄色素、矫正饲料异味、增加适口性等优点。 (三) 添加量和给药方法 添加量 中草药添加剂毒、副作用小,在添加量上一般范围较宽。单味药作为添加剂时 用量宜大,复方添加剂用量宜小。如益母草单味用作母猪添加剂时,每日量可达 100g。单 味松针粉用于防治鸡的缺硒症时,最高用量可达日粮的 25%。种鹅、乳牛在日粮中可添加 10%。但某些有毒性的中草药即使单味作添加剂时,用量宜轻。如钩吻作为畜禽添加剂,用 量宜掌握在 0.1~0.3%,最多不超过 0.5%。中草药复方添加剂用量一般占日粮的 0.5~2%之 间。用量太小达不到目的,用量太大,除了浪费药材外,还会影响机体的阴阳平衡,同样达 不到目的。 给药方法 不同种类的畜禽在应用中草药添加剂时, 应采取不同的给药方法。 目前一般 以散剂拌于饲料中饲喂,适合于猪、禽等单胃动物。对牛、羊等复胃(反刍)动物则不太适合。 因为反刍动物正常的消化功能主要依赖于微生物活动, 如果长期服用中草药添加剂尤其具有 抗菌作用的中草药会抑制瘤胃微生物的活动, 从而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 同时瘤胃的内环境 和 pH 值(5.5~7.5)也不利于发挥中草药的作用。故反刍动物使用添加剂宜采用饮水方式,因 饮水可使药物直接进入皱胃, 而避免瘤胃微生物受到影响。 耕牛的复壮添加剂可用开水冲调 拌米粥喂给。水剂在其他畜禽上也有应用,如用麦饭石浸泡过的水供肉鸡饮用等。 (四) 质量标准问题 中草药添加剂大批量生产应用投入市场, 必须要有质量标准。 制定质量标准是比较复杂 而仔细的工作。 在从事开发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时, 不能只把目标集中在应用效果和试验 研究上, 应在研究之同时, 对制定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以及有关新产品报批程序和所需资料 等问题作认真准备。 这样在试验完成之后, 可以尽快地报批投入生产。 否则, 试验完成之后, 准备投入生产时才发现还有许多工作未做而必须补做, 因而拖延日期, 使新产品迟迟不能成 为商品,甚至长期搁置一边,造成前功尽弃或半途而废。 总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正处在发展的阶段,可是,从目前来看,尚未形成学术体系, 产品还不够成熟定型, 各项工作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如建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系列 产品, 产品质量稳定性、 产品质量评估和质量检测标准以及作用原理等均显得很薄弱。 但是,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是当前发展趋势,预计在 21 世纪里,它一定会显示出强大的生 命力。- 25 - 第3讲中草药的概念及基本理论第3讲? ? ? 中草药的基本理论 中草药配伍理论中草药的概念及基本理论中草药的概念及发展概况一、 中草药的概念及发展概况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 中药是指依据中兽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动物保健和疾 病防治的药物, 包括中药原药材和中药饮片。 草药是指民间兽医沿用的或地区性流传的防治 动物疾病的植物药。研究中草药的来源、药材鉴别、性能、炮制、功效和药理作用、成分分 析以及临床应用的学科称为中草药学。 中草药是中国的瑰宝,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 渐积累了用植物治疗疾病的经验,并引用于动物。到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代,由于实践经验 的不断丰富,药物已发展到 200 多种。关于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公元前二世纪, 《淮南 万毕术》一书中就有“取麻子三升,捣千余杵,煮为羹,以盐一升??;饲豚,则肥也”的 记载。到东汉末年(约公元 200 年)第一部人畜通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该书收载 药物 365 种,根据药物功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即有补益作用,无毒,可以久服。 中品药能治病补虚,有毒或无毒,应斟酌使用。下品药专主治病,多毒,不可久服。唐代李 石编著《司牧安骥集》中,记载了大量有关中药治疗马病的知识。北宋末期王愈编撰《蕃牧 纂验方》 ,收录药方 57 首,内分四时调理方、四季通用喂马方、治心部方、治肝部方、治脾 部方、治肺部方、治肾部方、杂治部分等部分,为我国用药预防家畜季节性疾病最早的文献 资料。元代卞宝著《痊骥通玄论》中,记载药物 250 种。明代李时珍著的中草药巨作《本草 纲目》 ,收载药物 1892 种,其中记载兽医药物 60 余种。1596 年刊行后,流传国外,目前已 有拉丁、日、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的译本。明代著名兽医喻本元、喻本亨著的《元亨 疗马集》(附牛驼经)于 1608 年刊行,是一部包括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的中国传统兽 医学的经典著作。该书在《五经治疗药性须知》篇中,按疗效列举了 200 多种兽医中药,在 《经验良方》篇中涉及的药物有 400 多种。同时代还出现有杨时乔编纂的《马书》(1594 年) 以及朝鲜人赵浚、金士衡用汉文编写的《马牛医方》(1633 年)等均记载有丰富的方药知识。 清代傅述风著《养耕集》收载药物 135 种; 《抱犊集》按药效列举药物 200 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兽医中药的研究得到了加强和发展。 在 50 年代、 60 年代期间, 着重对中兽医治疗畜禽病症的验方以及有效草药进行整理、总结和汇编。1959 年由中国农 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兽医中药学》 ,是论述兽医中草药内容较系统完整的一 部专著。70 年代时,在继承总结的基础上,开展了群众性的对验方的临床验证和中药资源 的调查、引种栽培,以及中药制剂技术改进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林部 组织有关中兽医药学专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兽药规范》(二部),收载中药 531 种。80 年 代期间, 兽医中药研究进一步向有效成分的分离、 提取、 合成以及药理作用研究等方向发展。 在此期间冯洪钱编著了 《民间兽医本草》 (1984); 瞿自明等编著了 《兽医中草药大全》 (1989)。 1990 年农牧渔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使兽 医中草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虽有悠久的历史,但都只是一些原始的零散经验,没有形成完- 26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专题整体系。近年来,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生产发展的需要,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受到了海内外畜牧 兽医工作者的重视。根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在研究和探索中用来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中 药已超过 200 种。1990 年 8 月,在承德市召开了首次全国中药饲料添加剂学术讨论会,总 结和交流了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对推动这方面的科技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91 年,关于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课题,又被纳入到了国家“八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 之中,使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 中草药的基本理论? ? ? ? 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中草药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草药性能和配伍组方原则。 中草药性能是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 性质和效能的总称。它包括药物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和药物治疗过程中所体现的作用趋势。 药物是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之一。中兽医与中草药是一个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麻仁油加蜂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