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疗法乌头白马生角的意思 什么意思

乌头类药物中毒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乌头类药物中毒
乌头类药物中毒,是乌头类药物的中毒现象。乌头(aconitum chinense)属毛茛科植物。其植物主根为乌头,侧根为附子,独根为天雄,均可入药,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散寒、除痹止痛之品,且附子还有回阳救逆之功。其有毒的成分为乌头碱,内服3~4mg即可导致死亡。常见的中毒原因有:用药过量;炮制不当;煮时过短;个体敏感。乌头碱经消化道或破损皮肤吸收,主要从肾脏和唾液排泄。乌头中毒临床以口舌四肢发麻、头晕眼花、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为特征。
乌头类药物中毒乌头
古人对乌头、附子中毒早有认识。《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入下品有毒之剂,并记载犀角、川连、芫荽、黑豆等可解其毒。
乌头类药物中毒乌头类药物中毒的辨病论治
(一)专病专方
1.生姜40g,甘草15g,或绿豆120g,甘草60g,水煎服。此为中毒初期使用。(黄星垣.中医内科急症证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西洋参10g(另煎兑服),白薇10g,茯苓12g,甘草3g,鲜石斛18g,水牛角片30g,水煎服。此为中毒后期正气亏虚时应用。(同上)
(二)单味中药
1.苦参30g,水煎服,用于乌头类药物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和总黄酮。具有对心脏负性频率、负性自律性、负性传导和延长有效不应期的作用。(刘青云.中药药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5)
2.松树尖、慈竹叶分别单煎口服,具有解乌头毒作用。(同上)
乌头类药物中毒乌头类药物中毒的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乌头类生物碱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对中枢及周围神经有先兴奋而后抑制甚至麻痹作用,特别对迷走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并可直接提高心肌的应激性,从而导致心律失常,严重中毒致死原因常为严重心律失常和血管运动中枢与呼吸中枢麻痹所致的呼吸循环衰竭。
二、中医病因病机 乌头类药物中毒的病因十分明确,系进食过量的乌头或附子所致。其病机为:毒邪经胃肠道吸收,入络后循经而行,充斥脉络,故可有口舌辛辣及麻木、肢体抽搐;毒邪人胃,阻于中焦,脾胃气机逆乱而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热迫大肠则可里急后重;毒邪攻心,心阳不振则可见心悸怔忡、脉结代;毒人营血,扰动肝风,可见躁动、神昏、厥脱;邪毒迫肺则胸闷如窒。
本病虽以邪实为主,但素体气血不足亦是其内因,故临床可见极小剂量亦可引起中毒者。
乌头类药物中毒乌头类药物中毒的调摄护理
1.用药 注意使用乌头类药物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剧毒药品管理法规定,控制用量;慎用生品和粉剂,必须炮制后方可人药;乌头应先煎(药理试验证明,乌头煎煮1小时以上,可祛除其毒性);切忌生药泡酒内服。
2.护理 若发现乌头类药物中毒,要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中毒后病人因口舌发麻、心悸胸闷,多精神紧张、恐惧,应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精神放松,配合治疗。
乌头类药物中毒乌头类药物中毒的分证论治
1.毒邪犯胃
(1)治法:清热解毒,和胃化湿。
(2)方剂:藿香正气散合葛根芩连汤加减。
(3)组成:藿香叶15g,紫苏10g,厚朴9g,姜半夏15g,陈皮9g,茯苓10g,大腹皮10g,葛根15g,黄芩9g,黄连9g。
(4)备选方:黄连香薷饮加减,用于泄泻较甚者。黄连9g,香薷12g,藿香12g,苏叶10g,茯苓24g,半夏10g,白术10g,六一散18g。
(5)加减:呕吐剧烈者加玉枢丹1g吞服;里急后重者加白头翁9g、黄柏10g以凉血清热;若伴有神昏抽搐、邪入营血者,加服紫雪丹。
(6)临证事宜:发现中毒后,在洗胃前,不应阻止呕吐,以免闭门留寇。对洗胃后频繁呕吐者方可使用止吐剂。
2.气阴两虚
(1)治法:益气养阴。
(2)方剂:炙甘草汤加减。
(3)组成:炙甘草12g,党参12g,生地黄30g,砂仁(后下)6g,麦冬10g,苦参15g,炙黄芪20g,桂枝6g,麻仁10g,生姜7g。
(4)备选方:。用于腹泻较甚、阴液亏损者。炙甘草10g,干地黄20g,生白芍18g,麦冬15g,阿胶10g,麻仁10g。
(5)加减:唇甲青紫、脉涩者,加桃仁9g、川芎12g、红花9g以活血通络;若患者面白肢冷、汗多喘促,为正虚邪陷、内闭外脱之证,加人参30g、干姜20g以回阳救逆。
(6)临证事宜:此型病情较重,临床上为取速效,常用生脉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
3.邪毒入肝,引动肝风
(1)治法:平肝熄风,镇心开窍。
(2)方剂:羚羊钩藤汤加减。
(3)组成:羚羊角粉0.3g(吞服),生地黄15g,钩藤(后下)9g,滁菊花9g,白芍9g,淡竹茹15g,石菖蒲9g,天麻6g,姜半夏9g,全蝎10g,僵蚕10g。
(4)备选方: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粉0.1~0.3g,龟甲15g,生地黄15g,丹皮12g,白芍15g,夏枯草30g,石决明30g。
(5)加减: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1粒;便秘者,加生大黄10g。
(6)临证事宜:此型患者多有意识障碍,在服药过程中,应尽可能鼻饲,以免误入气管,造成窒息。
乌头类药物中毒乌头类药物中毒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对于乌头类药物中毒患者,应立即清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的方法。西医主要运用对症手段,如吸氧、呼吸兴奋剂的使用,特别是对心律紊乱者,运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可取得良好疗效。中医治疗乌头类药物中毒,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有较成功的经验,除辨证论治外,还有很多用之有效的单方、验方,可选择使用。高乌头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高乌头(学名: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是草本植物,根长达20厘米,圆柱形,粗达2厘米。茎高95-150厘米,生4-6枚叶,叶片肾形或圆肾形,三裂边缘有不整齐的三角形锐齿,侧深裂片斜扇形,总状花序具密集的花;苞片叶状,萼片蓝紫色或淡紫色,花瓣唇舌形,心皮3,种子倒卵形,具3条棱,密生横狭翅。6-9月开花。生山坡草地或林中。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西部、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及河北。
高乌头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长达20厘米,圆柱形,粗达2厘米。茎高(60-)95-150厘米,中部以下几无毛,上部近花序处被反曲的短柔毛,生4-6枚叶,不分枝或分枝。基生叶1枚,与
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肾形或圆肾形,长12-14.5厘米,宽20-28厘米,基部宽心形,三深裂约至本身长度的6/7处,中深裂片较小,楔状狭菱形,渐尖,三裂边缘有不整齐的三角形锐齿,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三裂稍超过中部,两面疏被短柔毛或变无毛;叶柄长30-50厘米,具浅纵沟,几无毛。总状花序长(20-)30-50厘米,具密集的花;轴及花梗多少密被紧贴的短柔毛;苞片比花梗长,下部苞片叶状,其他的苞片不分裂,线形,长0.7-1.8厘米;下部花梗长2-5(5.5)厘米,中部以上的长0.5-1.4厘米;小苞片通常生花梗中部,狭线形,长3-9毫米;萼片蓝紫色或淡紫色,外面密被短曲柔毛,上萼片圆筒形,高1.6-2(-3)厘米,粗4-7(-9)毫米,外缘在中部之下稍缢缩,下缘长1.1-1.5厘米;花瓣无毛,长达2厘米,唇舌形,长约3.5毫米,距长约6.5毫米,向后拳卷;雄蕊无毛,花丝大多具1-2枚小齿;心皮3,无毛。蓇葖长1.1-1.7厘米;种子倒卵形,具3条棱,长约3毫米,褐色,密生横狭翅。6-9月开花。[1]
高乌头分布范围
分布于四川(在东南部及东北部分布于海拔米间,在西部米间)、贵州、湖北西部、青海东部(海拔米间)、甘肃南部(海拔一般米,在岷山达3700米)、陕西(太白山,海拔3100米)、山西及河北(海拔米间)。生山坡草地或林中。模式标本采自河北小五台山。[1]
高乌头主要价值
根:辛、苦,温。有毒。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散瘀。用于风湿腰腿痛,胃痛,心悸,跌打损伤,,。 [1]
高乌头栽培技术
1、修根打尖:修根分两次进行,第一次4月上旬苗长出4-5片叶时进行,把植株附近泥土刨开,现出母根及草乌在母根内侧留2~3个较大的草乌,小苗留一个,其余的草乌全部摘掉。第二次在5月中旬,刨13~16厘米深以露出上半草乌部为度,削去母根上的新生小草乌及所保留的大草乌上的须根,只留下面一个独根,使草乌表面光滑,注意勿损伤母根。  2、打尖:每次施肥前要打尖。3~5天后,在植株叶腋间长出腋芽,立即拿去,使营养集中于附子的生长。、除草、浇水、施肥。防病虫害、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可大大提高农药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3、除草追肥:乌头栽植宜精细,除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外,见草就除,夏天忌积水,适时追肥,苗高 6厘米时,追第一次肥,每亩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合稀粪液1000公斤,施在行间。第二次施肥在第一次修根后,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合稀粪水1000公斤,施在每两株距间。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修根后,粪量加大施在上次未施的两株距间。注意病植株,发现即拔掉烧毁,缺苗者要补齐。  4、培土:为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促进块根膨大,在追肥时将畦两侧的土搂入植物根部作成鱼背形。  5、灌水排水:如果遇到春旱或土壤过于干旱,应及时浇水,气温升高后,应浇早晚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烂根。  6、壮茎强根:在生长旺盛期,喷施药材根大灵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  7、病虫防治:草乌病虫使植株衰弱、抗病能力差、病毒易侵染,要根据植保措施喷洒药剂灭虫,在秋末冬初,做好越冬抗寒准备,为来年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高乌头近种区别
高乌头与(A. leucostomum)相近,后者花序有开展的短腺毛,萼片颜色较淡可与本种区别。本种也近(A. excelsum),后者的叶片背面有较长的直毛,花序有开展的腺毛而与该种不同。[1]
高乌头名称
高乌头,穿心莲(贵州、四川),麻布袋、破骨七、曲芍(贵州),麻布七、口袋七、麻布口袋、碎骨还阳(湖北西部),统天袋、网子七、背网子、辫子七、龙骨七、花花七、簑衣七、九连环(陕西),龙蹄叶(河北内丘),七连环(云南镇雄)[1]
高乌头变种
毛果高乌头(变种)
与高乌头的区别:子房有贴伏的短柔毛;花丝多全缘。
产四川西北部(马尔康、龙日坝)。生海拔米间山地林中。
狭盔高乌头(变种)
与高乌头的区别:叶片深裂至本身长度3/4处,中央裂片较宽,多为菱形;花梗较短,长4-10毫米;上萼片很细,中部粗2.5-4毫米。
分布于广西东北部(全州)、湖南(衡山、雪峰山等地)、江西(武功山、庐山)、安徽(黄山)。生海拔米间山谷较阴湿处。模式标本采自庐山。
根有毒,可供药用,治疮疖、跌打损伤(湖南药物志)。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中国农业推广网[引用日期]
中国最专业的植物分类图...
提供资源类型:乌头类中药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乌头类中药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乌头类中药主要毒性成分是乌头碱等生物碱,人口服乌头碱3-5mg可使人致死。乌头碱主要损害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其对循环系统的损害主要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目前治疗上尚无特效解毒剂,早期、足量、反复给予阿托品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是主要的治疗措施,血液灌流对于重度中毒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乌头类中药主要成分
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乌头次碱,其次为乌头碱、新乌头碱等,均系双酯类,易被水解。此外尚含脂类成分,主要为附子脂酸。据报道,最近从日本产的乌头块根中分离得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此碱作用强烈。  性状: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顶端有残存的茎基,长2—7.5cm,直径1.5cm—2.5cm。外表棕褐色,皱缩不平,具瘤状突起的支根,习称“钉角”。并有摘去子根留下的痕迹。质坚实,横切面灰白色,粉质,可见多角形的形成层环纹。气微,味辛辣、麻舌。
乌头类中药功能主治
治胃炎,肝炎,肾炎,肠炎,咳嗽,肝经郁热。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麻木,心腹冷痛,寒疝等症。
乌头类中药用法及用量
制川乌3-6克,煎服,宜先煎,久煎;生川乌1—1.5克,外用。草乌煎服2-6克,宜先煎、久煎;生品适量供外用。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其它:反半夏,瓜篓,贝母,白芨,白蔹。孕妇忌用。当前位置: >>
医学人类学导论
医 学 人 类 学 导 论陈 华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民族医学 第三章 中国民族医学 第四章 民族精神病学 第五章 营养人类学第六章 人类的适应性与健康 第七章 人类的生命周期与保健第一章 绪论(Preface) 1.何谓医学人类学 (1).简 史 当 代 的 医 学 人 类 学 形 成 于 20 世 纪 50 ~ 60 年 代 。 1953 年 ,美 国 学 者 考 迪 尔( W. Caudill ) 发 表 了 一 篇 评 述 性 的 论 文 《 医 学 应 用 人 类 学 》。 1956 年 , 英 国 学 者 里 杰 斯 特 ( P. T. Regester ) 在 论 文 中 使 用 了 “ 医 学 人 类 学 ” ( medical anthropology ) 一 词 ; 1959 年 ,印 度 学 者 哈 桑 ( K. A. Hasan ) 和 普 拉 萨 德 ( B. G. Prasad ) 也 在 论 文 中 使 用 这 个 词 。 1963 年 ,美 国 学 者 斯 科 奇( N. A. Scotch )将 一 篇 论 文 定 名 为 《 医 学 人 类 学 》 。 美 国 学 者 保 罗( B. D. Paul )在 一 篇 论 文 中 也 提 到 “ 医 学 人 类 学 家 ” 。 (2).定 义 1959 年 , 哈 桑 和 普 拉 萨 德 首 先 提 出 的 定 义 为 :医 学 人 类 学 是 “ ‘ 人 类 科 学 ’的 一 个 分 支 , 它 从 了 解 人 类 的 医 学 、 医 学 与 历 史 、医 学 与 法 律 、医 学 与 社 会 ,以 及 公 共 卫 生 等 问 题 入 手 , 研 究 人 类 的 生 物 学 方 面 和 文 化 ( 包 括 历 史 )方 面 的 问 题 。” 1970 年 , 美 国 学 者 霍 契 斯 特 拉 塞( D. L. Hochstrasser ) 和 塔 普 ( Jr. J. W. Tapp ) 指 出 ,“ 医 学 人 类 学 涉 及 从 生 物 文 化 的 角 度 去 了 解 人 类 及 其 与 保 健 和 医 学 有 关 的 活 动 。” 1972 年 ,美 国 学 者 费 布 雷 加( Jr. H. Fabrega )指 出 ,“ 医 学 人 类 学 研 究 ” 就 是 “ (A) . 阐 明 影 响 个 体 和 群 体 受 疾 病 侵 袭 及 对 疾 病 作 出 反 应 之 方 式 的 各 种 因 素 、 机 制 和 过 程 ; (B) . 着 重 从 行 为 模 式 方 面 去 研 究 这 些 问 题 。” 1973 年 , 美 国 学 者 利 班 ( R. W. Lieban ) 指 出 , 医 学 人 类 学 “ 包 括 对 受 社 会 文 化 特 征 影 响 的 医 学 现 象 和 从 医 学 方 面 来 阐 明 的 社 会 文 化 现 象 的 研 究 。” 1978 年 , 美 国 著 名 医 学 人 类 学 家 福 斯 特 ( G. M. Foster ) 和 安 德 森 ( B. G. Anderson ) 将 医 学 人 类 学 定 义 为 :“ 涉 及 保 健 与 疾 病 的 各 种 正 规 的 人 类 学 活 动” 。他 们 并 且 提 出 : “ 医 学 人 类 学 是 人 类 学 家 用 来 描 述 下 列 工 作 的 术 语 : (1) . 研 究 目 的 在 于 从 生 物 学 和 文 化 的 角 度 , 对 人 类 过 去 和 现 在 的 行 为 跟 保 健 和 疾 病 的 水 平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 进 行 综 合 的 描 述 和 解 释 ; (2) . 参 与 某 些 计 划 的 专 业 工 作 , 旨 在 通 过 更 多 地 了 解 生 物 学 现 象 和 社 会 文 化 现 象 与 健 康 之 间 的 关 系 , 根 据 被 认 为 能 够 更 好 地 促 进 健 康 的 方式 去 改 革 保 健 行 为 , 以 提 高 健 康 水 平 。” 综 和 问 科 合 以 上 各 家 的 意 见 , 笔 者 认 为 : 医 学 人 类 学 是 用 人 类 学 的 观 点 方 法 , 从 生 物 学 和 社 会 文 化 的 角 度 ,研 究 人 类 的 疾 病 和 保 健 题 及 其 与 生 物 学 因 素 和 社 会 文 化 因 素 的 相 互 关 系 的 一 门 学 。2. 医 学 人 类 学 的 源 流 与 成 因 根 据 福 斯 特 和 安 德 森 的 观 点 ,现 代 医 学 人 类 学 主 要 有 四 个 不 同 的 来 源 : (1). 体 质 人 类 学 家 在 进 化 、 适 应 、比 较 解 剖 学 、人 种 学 、遗 传 学 和 血 清 学 等 方 面 所 做 的 工 作 ; (2). 传 统 的 民 族 志 学 者 对 包 括 巫 术 和 魔 法 在 内 的 原 始 医 学 所 作 的 研 究 工 作 ; (3). 二 十 世 纪 三 十 年 代 和 四 十 年 代 精 神 病 学 家 和 人 类 学 家 合 作 所 开 展 的 关 于 “ 文 化 与 人 格 ” 的 研 究 工 作 ; (4).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的 国 际 公 共 卫 生 工 作 。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国 际 局 势 的 变 化 和 医 疗 卫 生 事 业 的 发 展 使 医 学 人 类 学 应 运 而 生 。医 学 人 类 学 的 成 因 主 要 表 现 为 以 下 四 个 方 面 : (1).向 非 西 方 传 播 西 医 技 术 的 需 要 (2).对 社 会 文 化 致 病 因 素 的 重 视 (3).提 高 医 疗 工 作 质 量 的 需 要 (4).发 掘 传 统 医 药 宝 库 的 需 要 3.医 学 人 类 学 的 观 点 与 研 究 方 法 进 化 论 、 整 体 观 和 文 化 相 对 论 是 医 学 人 类 学 研 究 的 理 论 基 础 。 以 群 体 为 单 位 是 医 学 人 类 学 的 特 征 。 医 集 开 对 学 到 展 比 人 的 实 和 类 材 验 综 学 料 室 合 研 进 研 为 究 行 究 基 在 分 工 本 收 析 作 方 集 材 料 时 主 要 采 用 参 与 观 察 法 。 然 后, 对 收 归 纳 , 形 成 自 己 的 理 论 。医 学 人 类 学 家 还 。 在 处 理 材 料 方 面 , 医 学 人 类 学 则 以 比 较 、 法 。4.医 学 人 类 学 的 研 究 领 域 医 学 人 类 学 有 如 下 几 个 主 要 的 研 究 领 域 : (1).生态与健康的关系 (2).医 疗 体 系 及 其 作 用 (3).民 族 医 学 (4).民 族 精 神 病 学 (5).营 养 人 类 学 (6).老 年 人 类 学 (7).产 科 人 类 学 (8).人 类 的 生 命 周 期 与 疾 病 (9).医 疗 行 为 (10).传 统 医 治 者 的 行 为 和 作 用 (11).文 化 信 仰 体 系 及 其 对 保 健 的 影 响 5.医 学 人 类 学 的 理 论 与 应 用 迄 今 为 止 , 国 外 医 学 人 类 学 主 要 有 五 种 理 论 倾 向 。 现分 别 介 绍 如 下 : 第 民 行 一 对 一 族 为 种 其 种 地 型 社 进 是 区 式 会 行 英 国 学 者 里 弗 斯 ( W. H. R. Rivers ) 的 观 点 。他 认 为 ,每 一 的 医 疗 习 俗 是 由 特 定 的 病 因 学 观 点 所 引 出 的 一 系 列 。 传 统 的 医 疗 技 术 与 信 仰 是 文 化 的 组 成 部 分 , 并 且 构 成 制 度 。因 此 , 可 以 用 研 究 一 般 社 会 制 度 的 原 则 和 方 法 研 究 。 第 会 和 或二 的 失 生种 病 去 态是 因 灵 因美 学 魂 素国 学 者 克 莱 门 茨( F. E. Clements )的 观 点 。他 将 原 始 社 分 成 五 类 :巫 术 、违 反 禁 忌 、 病 原 体 侵 入 、精 灵 侵 入 。他 认 为 ,原 始 医 学 具 有 一 种 与 其 他 所 有 文 化 因 素 全 然 无 关 的 独 特 的 文 化 特 征 。第 三 种 是 美 国 学 者 阿 克 内 克 特(E. H. Ackerknecht )的 观 点 。他 认 为 , 原 始 医 学 是 在 社 会 结 构 中 由 文 化 确 定 的 、在 功 能 上 相 互 联 系 的 文 化 要 素 。 第 四 种 是 美 国 学 者 保 罗( B. D. Paul )的 观 点 。他 认 为 ,医 疗 模 式 是 整 个 文 化 体 系 中 的 一 个 亚 体 系 。而 医 疗 模 式 是 由 许 多 要 素 构 成 的 。 第 五 种 是 将 文 化 因 素 与 生 物 学 因 素 相 结 合 的 生 态 学 观 点 。这 种 观 点 认 为 ,对 于 疾 病 和 保 健 行 为 的 研 究 ,应 该 放 在 生 态 学 的 框 架 中 去 考 虑 。 人 论 了 解 提 生 计 讨 类 学 在 医 学 领 域 的 应 用 主 要 有 三 个 方 面 。 首 先 , 人 类 学 的 进 化 、整 体 观 和 文 化 相 对 论 为 考 察 整 个 社 会( 包 括 医 疗 体 系 ) 提 供 理 论 基 础 。 其 次 ,人 类 学 为 解 释 社 会 文 化 的 变 迁 过 程 , 深 入 了 社 会 成 员 对 已 发 生 变 迁 的 环 境 和 新 的 机 会 作 出 反 应 的 条 件 供 了 有 用 的 模 式 。人 类 学 所 提 供 的 模 式 可 以 用 来 探 讨 医 疗 卫 事 业 的 发 展 途 径 ,以 及 设 计 适 用 于 某 一 特 定 民 族 的 卫 生 保 健 划 。第 三 ,人 类 学 为 医 学 提 供 了 灵 活 有 效 的 研 究 方 法 ,用 以 探 在 医 疗 计 划 中 所 碰 到 的 一 系 列 理 论 和 实 践 问 题 。6.医 学 人 类 学 的 发 展 前 景 医 学 人 类 学 在 国 外 的 发 展 状 况,以 及 这 门 学 科 在 我 国 的 发 展 前 景。第二章 民族医学(Ethnomedicine) 民 族 医 学 的 定 义: 民 族 医 学 ( Ethnomedicine ) 是 研 究 各 民 族 的 传 统 医 学 理 论 、治 疗 方 法 和 保 健 习 俗 的 学 科 。 民 间 医 学 的 定 义 : 民 间 医 学 ( folk medicine ) , 指 各 民 族 中 存 在 的 有 别 于正 统 的 科 学 医 学 的 一 切 非 正 统 的 医 学 理 论 ,治 疗 方 法 和 保 健 习 俗 。 / 拟人论医学体系 民族医学体系& 自然论医学体系 \ 综合医学体系 拟 人 论 ( personalistic ) 医 学 体 系 以 唯 心 主 义 哲 学 为 指 导 , 与 宗 教 和 巫 术 有 密 切 的 联 系 。在 拟 人 论 医 学 体 系 中 , 疾 病 被 认 为 是 由 超 自 然 的 神 、鬼 、祖 先 的 灵 魂 、 恶 灵 或 者 是 具 有 超 自 然 能 力( 即 特 异 功 能 ) 的 巫 师 或 女 巫 所 引 起 。拟 人 论 医 学 体 系 注 重 疾 病 的 终 极 原 因 。 自 人 体 保 就 综 是 信 会 合 然 体 内 持 会 论( naturalistic ) 医 学 体 系 以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哲 学 为 指 导 , 强 调 的 平 衡 以 及 人 与 自 然 界 的 和 谐 。自 然 论 医 学 体 系 认 为 ,人 的 各 种 元 素 ,如 阴 阳 、寒 热 、体 液 和 五 行 顺 应 自 然 的 变 化 动 态 平 衡 , 人 的 健 康 状 态 就 良 好 。如 果 这 种 平 衡 受 到 干 扰 , 出 现 疾 病 。 自 然 论 医 学 体 系 注 重 疾 病 的 整 体 原 因 。合 ( complex ) 医 学 体 系 以 二 元 论 哲 学 为 指 导 ,认 为 人 体 的 生 命 灵 魂 与 肉 体 的 统 一 体 。综 合 医 学 体 系 认 为 ,灵 魂 载 有 能 量 与 息 ,当 灵 魂 的 能 量 分 布 不 平 衡 或 者 信 息 发 生 紊 乱 时 ,人 体 就 生 病 。综 合 医 学 体 系 强 调 灵 魂 与 肉 体 的 统 一 , 注 重 疾 病 的 综 原 因 。1.拟人论医学体系 (1).招魂术 主 要 存 在 于 巴 西 / 16 世 纪 非 洲 人 起 源& \ 法 国 -- 卡 迪 克( Kardec ):《灵魂之书》(1857) 理 论 : 人 是 一 种 有 形 的 物 体 。 其 周 围 是 液 状 体( 周 围 灵 魂 或 气 ), 是 有 形 体 的 对 应 物 。 它 能 反 映 体 内 的 疾 病 , 在 死 亡 时 离 开 躯 体 。 它 的 外 面 是 第 二 种 气 , 它 的 颜 色 表 示 思 想 状 态 、 情 感 和 愿 望 。 / 治愈手法 | 中指尖发放磁波 治 疗& | 对症开处方 \ 提出建议 (2).占卜 占 或 把 者 巧 卜 是 通 过 神 谕 预 兆 或 占 星 学 手 段 ,或 与 关 于 未 来 事 物 之 知 识 的 过 程 。西 塞 罗( 占 卜 分 为 自 然 与 人 工 两 种 类 型 。前 者 是 的 现 象 。 观 察 者 解 释 这 些 现 象。 后 者 是 ,占 卜 者 解 释 施 行 技 巧 所 得 的 结 果 。 神 灵 的 接 触 获 得 秘 Cicero ) 在 《 占 卜 》 一 根 据 完 全 独 立 于 观 根 据 占 卜 者 所 用 的 密 书 察 技占 卜 在 医 疗 的 应 用 主 要 在 于 寻 找 病 因 , 确 定 治 疗 方 法 或 药 方 , 预 测 治 疗 的 效 果 等 。 药 签 是 一 种 确 定 药 方 的 占 卜 方 法 。 (3).驱邪 驱 邪 存 在 于 多 种 宗 教 中 。 驱 邪 过 程 包 括 :念 祷 告 文 , 洒 圣 水 或 用 圣 水 沐 浴 , 焚 香。 2.自然论医学体系 (1).体液病理学 体 液 病 理 学 ( humoral pathology )的 来 源 :古 希 腊 哲 学 和 医 学( 四 元 素 学 说 和 古 希 腊 医 学 ) ( 公 元 前 6 世 纪 ) 基 本 理 论 :四 种 体 液 学 说 体 液 季 节 性 质 血 液 春 季 热与湿 黏 液 冬 季 寒与湿 黑 胆 汁 秋 季 寒与燥 黄 胆 汁 夏 季 热与燥治 疗 原 则 -- 对 立 原 则 气 质 学 说 气质类型 性格特点 多血质 面色红润、快乐、乐观 黏液质 冷静、迟钝、冷淡 抑郁质 沮丧、悲哀、抑郁 胆汁质 易怒、脾气不好 治 疗 手 段 : 控 制 饮 食 、 内 服 药 物 、 灌 肠 、 催 吐 、 放 血 和 拔 火 罐 传 播 过 程 : 向 西 : 希 腊 --& 罗 马 --& 阿 拉 伯 世 界 --& 西 班 牙、 葡 萄 牙 --& 拉 丁 美 洲 向 东:希 腊 --& 阿 拉 伯 世 界 --& 西 南 亚 、东 南 亚 (2).生命吠陀医学 生 命 吠 陀 医 学 ( ayurvedic medicine )是 印 度 的 传 统 医 学 。 哲学基础:五种元素理论--土、水、火、气、天 基本理论:三元体液理论 体 液 年 龄 季 节 黏 液 青 年 生 长 胆 汁 中 年 多 雨 气 老 年 冷而干燥的季节 血 液(外科)保健治疗原则:平衡 / garam ( 热 )--蛋类、肉类、牛奶、蜂蜜、糖 食物& \ tonda ( 寒 )--果汁、酸奶酪、米饭、水 (3).顺势疗法 顺 势 疗 法 ( homoeopathy ) 是 一 种 使 用 经 过 高 度 稀 释 的 、 能 引 起 与 某 种 特 定 的 疾 病 相 似 症 状 的 药 物 来 治 疗 该 种 疾 病 的 治 疗 方 法 。 特 点: 通 过 刺 激 和 加 强 病 人 的 防 御 机 制 使 其 恢 复 生 理 、情 绪 和 精 神 三 方 面 的 平 衡 。 创 始 人 :德 国 医 生 ( Samuel Hahnemann )代 表 作 :沙 缪 尔 . 哈 恩 曼 1810 年 发 表 《 医 术 研 究 法 》 A.顺势疗法的基本法则 顺 势 疗 法 有 四 个 基 本 法 则 : (A).类似物法则 (B).治疗方向法则 (C).单一治疗法则 (D).最小剂量法则 B.常见的顺势疗法药物及其作用乌 头 : 用 于 感 冒 和 发 冷 ( 尤 其 是 伴 随 有 喉 干 舌 燥 )、哮 喘 、焦 虑 和 苦 恼 ; 也 可 用 于 胃 部 不 适 。 葱 ( 红 葱 ) : 用 于 感 冒 症 状 , 包 括 打 喷 嚏 、 流 鼻 涕 和 头 痛 ; 也 用 于 枯 草 热 。 酒 石 酸 锑 剂( 酒 石 酸 锑 钾 ):用 于 胃 不 适 ,尤 其 是 因 食 用 变 质 食 物 、 饮 料 而 发 生 的 恶 心 和 呕 吐 。 砷( 三 氧 化 砷 ):用 于 食 物 中 毒 引 起 的 腹 泻 或 呕 吐 ; 感 冒 症 状 , 如 发 热 、 喉 咙 痛 、 口 干 、 睡 眠 不 宁 ; 也 可 以 用 于 心 神 不 宁 、 焦 虑 、 恐 慌 和 抑 郁 症 。 颠 茄 : 用 于 搏 动 性 头 痛( 尤 其 是 见 光 加 剧 的 头 痛 )、 耳 痛 、 发 热 、 婴 儿 出 牙 期 脸 色 潮 红 与 烦 躁 。 碳 酸 钙 ( 从 牡 蛎 壳 提 取 ):据 说 对 消 化 不 良 、便 秘 、肥 胖 病 、湿 疹 、 关 节 炎 和 经 血 过 多 有 益 。 硝 化 甘 油 ( 三 硝 酸 甘 油 ) :用 于 过 热 或 过 冷 引 起 的 头 晕 和 头 痛 , 以 及 妇 女 更 年 期 和 停 经 期 面 部 潮 红。 硫 化 钾 ( 硫 化 钙 ): 可 治 疗 鼻 窦 炎 、 结 膜 炎 、单 纯 疱 疹 和 口 溃 疡 、 扁 桃 体 炎 和 流 行 性 感 冒 。 也 可 用 于 因 焦 虑 引 起 的 烦 躁 不 安 、 对 身 体 接 触 过 分 敏 感 、 内 心 不 安 等 。 马 钱 子( 一 种 有 毒 的 坚 果 树 ):用 于 消 化 疾 患( 尤 其 是 因 饮 食 不 当 或 过 饱 引 起 的 )、 便 秘 、 痔 、 伴 有 鼻 塞 和 咽 痛 的 流 感 和 感 冒 、 晕 动 病 、 膀 胱 炎 、 痛 性 痉 挛 、 痛 经 、 偏 头 痛 。 C.药物的制备 (A).提取---酒精浸泡 (B).稀释: 以 十 倍( 十 进 制 ,以 X 来 表 示 )或 百 倍( 百 进 制 ,以 C 来 表 示 ) 稀 释 的 药 物 分 别 用 1X 、2X 、8X 或 3C 、 8C 、 10C 等 符 号 标 示 。 有 时 用 1M 代 表 1000C , X 有 时 可 省 略 。 D.适应症 糖 尿 病 、关 节 炎 、支 气 管 哮 喘 、癫 痫 、皮 肤 斑 疹 、过 敏 反 应 等 。 E.西医的评价 大 多 数 西 医 师 都 认 为 ,顺 势 疗 法 药 物 经 过 如 此 高 倍 稀 释 ,其 安 全 性 是 无 可 置 疑 的 。 (4).其他医疗习俗 可 以 归 入 自 然 论 医 学 体 系 的 医 疗 习 俗 还 包 括 饮 食 疗 法 、 水 疗 法 、 空 气 浴 、 日 光 浴 、 传 统 接 生 和 避 孕 、 花 剂 疗 法 、Gerson 疗 法 和 负 离 子 疗 法 等。 3.综合医学体系 (1).医用占星术 医 用 占 星 术( medical astrology )存 在 于 多 个 古 老 的 民 族 中 。 印度医用占星术 精神素质与行星的关系 精 神 素 质 行 星 撒 斯 维 克 特 征(存 在 、整 太 阳、月 亮、木 星 体、德 行) 拉 加 希 克 特 征(皇 家、国 金 星、水 星 王) 撒 玛 希 克 特 征(无 知、卑 土 星、 火 星、 拉 胡 (产 生 日 食 的 精 灵) 、 鄙、邪 恶) 凯 苏(冥 王 星) 行星与疾病的关系: 月亮统治心神 太阳控制灵魂 水星影响神经系统 月亮、水星、火星或土星引起的不适--&精神错乱 (2).催眠术/ 调整植物性神经的功能,治疗植物性神经失调 | 治疗由心理或情感引起的身心病 作用& 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方法 | 镇痛和诱导麻醉 \ (3).瑜珈、冥想、气功和太极 / 意念 调节身体与精神的方法& 呼吸 \ 姿势(动作) / 动功 分类& \ 静功 (4).其他治疗方法 综 合 医 学 体 系 的 治 疗 方 法 还 包 括 指 压 、按 摩 、区 域 疗 法 、第 二 掌 骨 全 息 穴 位 疗 法 和 颜 色 疗 法 等 。 4.世界各国的民间养生保健习俗 / 中医--“肾” | 衰老的原因& |/ 遗传基因 \ 现代医学& 内分泌 \ 胸腺(1).瑞典/ 身体健美 A.瑞典人的特点& \ 婴儿死亡率最低 B.保健习俗:吃蔷薇果实和乳浆 C.蔷薇果实 (A)营养成份:钙、铁、维生素 A 及大量维生素 C / 保护视力 / 维生素 A& | (B)作用& | \ / 使胶原蛋白和结缔组织保持强韧 | 促进肾上腺和性腺功能 维生素 C& 改善细胞呼吸,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脏病 | 去除自由基 \ \ 保护皮肤和黏膜健康D.乳浆 (A).营养成份:乳糖、铁、维生素 B1、B2,低脂肪。/ 滋养小肠内的有益细菌,抑制腐败细菌引发的中毒现象 (B).作用& 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 促进肠道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份 (2).芬兰 / 芬兰蒸气浴(桑那、三温暖、Sauna bath) A.保健习俗& \ 吃裸麦面包 B.芬兰蒸气浴 (A).设施:3.6 米 x 5.4 米木制建筑,分化妆室和蒸气室 / 加速代谢过程,抑制病原菌和病毒的生长 | 使人体器官和内分泌腺活力增强 (B).作用& 使多种急性和慢性疾病自行痊愈 | 引起大量出汗,促进代谢废物和毒物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 C.裸麦面包 (A).制作:酵母发酵 / 较容易被吸收 | 释放出许多矿物质和营养素 (B).作用& 发酵所产生的乳酸有利于增进健康,预防疾病 | 预防便秘 \ (3).俄罗斯 A.保健习俗:吃含花粉的蜂蜜、大蒜、洋葱 B.花粉和蜂蜜 (A).花粉 成份:水 溶 性 维 生 素( 包 括 维 生 素 B12)、矿 物 质 、 稀 有 金 属 、 酶 、 刺 激 性 腺 的 激 素 / 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 刺激内分泌腺,使其恢复活性 作用& 抗衰老 | 改善消化道功能 \ (B).蜂蜜 成份:葡萄糖、果糖、钙、铁、镁、钾、钠、硫、磷、蛋白质 / 增强钙的保留能力 | 增加红细胞数目 作用& 对多种慢性疾病有治疗作用 | 促进器官功能的再生及性腺功能的活化 \ C.大蒜和洋葱 (A).大蒜 成份: 维 生 素 A、 B1、 B2 和 C, 各 种 天 然 抗 生 素, 抗 凝 血 原 素、 胆 固 醇 控 制 成 份 /治疗高血压、低血压、肠道寄生虫、咳喘、气喘、感冒、 | 糖尿病、肺结核等多种疾病 | 促进细胞生长、使身体各种功能再度活化 作用& 抗肿瘤 | 降血脂 | 避免肠内腐败,促进肠内主要营养素的吸收 \ (B).洋葱 成份:复杂 / 促进细胞生长,使身体各种功能再度活化 作用& \ 避免肠内的腐败,促进肠内主要营养素的吸收 (4).日本 A.保健习俗:吃海藻和发酵大蒜提取液(Kyolic) B.海藻 成份:丰 富 的 碘、维 生 素 A、C、E、K、D,B 族 维 生 素,蛋 白 质,矿 物 质和 稀 有 元 素 作用:活化腺体,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 C.发酵大蒜提取液 制作:切碎的大蒜置于大桶内经 20 个月的特殊发酵 / 防治心脏病、动脉硬化、癌症 作用& \ 强力的解毒作用 (5).汉扎村 / 居住环境空气清新 | 不吃精加工食物 保健习俗& 摄取高碳水化合物及低动物蛋白质的食物 | 饮用富含矿物质的硬水 \(6).墨西哥 /食物--木瓜、莱姆、墨西哥辣椒 A.保健习俗& \草药--透纳树叶、洋菝葜 B.木瓜 成份:木瓜蛋白酶,各种维生素、矿物质 / 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 作用& 清除体内的废物 \ 治疗消化不良、风湿痛、肥胖症、肾脏病等疾病 C.莱姆 成份:酶、维生素 C / 帮助消化吸收 | 促进肝脏功能,溶解组织中的尿酸结晶 | 杀菌 作用& 抗坏血病 | 清除体内废物 | \ D.墨西哥辣椒 成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酶 作用:保健,延年益寿 E.透纳树叶 / 改善性功能 作用& 治疗神经衰弱 \ 增强肾功能,促进排尿 F.洋菝葜 成份:洋菝葜皂甙 / 促进性激素分泌 作用& \ 增强性功能 (7).中国 A.保健习俗:内 容 丰 富 ,具 有 延 年 益 寿 的 中 药 包 括 --人 参 、枸 杞 子 、 黄 精、菟 丝 子、五 味 子、地 黄、山 药、胡 桃 等。 B.人参 (A). 成 份:人 参 皂 甙、人 参 酸、植 物 甾 醇、胆 碱、单 糖、氨 基 酸、各 种 维 生 素 /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 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 (B).作用& 促进内分泌腺,尤其是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分泌功能 | 促进新陈代谢 \ 增强心血管功能 C.枸杞子 (A).成份:多种维生素 / 促进脑细胞和内分泌腺的新生 (B)作用& 抗脂肪肝作用 \ 拟胆碱样作用第三章 中国民族医学(Chinese Ethnomedicine) 1.汉族传统医学---中医学 (1).中医学的特点 / 整体观念 特点& \ 辨证论治 A.整体观念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 医 学 理 论 认 为 ,人 是 一 个 整 体 ,人 体 的 各 个 部 分 都 是 有 机 联 系 的 。这 种 有 机 联 系 ,是 以 五 脏 为 中 心 ,通 过 经 络 的 作 用 而 实 现 的 。 (B).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 存 都 生 来 医 的 会 理 适 学 必 直 或 应 认 要 接 病 环 为 条 或 理 境 ,人 类 生 存 于 自 然 界 中 ,自 然 界 存 件 ,因 此 ,天 体 的 运 行 、季 节 的 变 间 接 地 影 响 人 体 ,而 人 体 对 这 些 影 反 应 。当 自 然 环 境 发 生 变 化 时 ,人 。 在 更 响 体 着 、 也 通 人 气 必 过 类 候 然 生 赖 的 会 理 以 变 作 调 生 化 出 节B.辨证论治 /辨证: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征候 & \论治: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 /&证&:征候,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概括 区别& \&症&:症状,如头痛,发热等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2).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 脏象学说 基本理论& 经络学说 | 病因学 | 诊断学 \药物治疗学 A.阴阳学说 (A).阴阳的基本概念 /对立统一 & /转化 \相对性& \无限可分 (B).阴阳的变化规律 /阴阳的互根 & 阴阳的消长 \阴阳的转化 (C).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Ⅰ.阐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Ⅱ.阐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Ⅲ.用于疾病的诊断 Ⅳ.用于疾病的治疗 &补 其 不 足 ,泻 其 有 余 &,“阳 病 治 阴,阴 病 治 阳”,“寒 者 热 之,热 者 寒 之” (D).阴阳的实质 阴 阳 是 有 生 理 学、解 剖 学 和 自 然 科 学 基 础 的,如 植 物 性 神 经 的 交 感 神 经 属 阳 ,副 交 感 神 经 属 阴 ,内 分 泌 的 激 素 也 可 以 分 为 阳 性 激 素 和 阴 性 激 素 两 大 类 B.五行学说 (A).五行的基本概念 Ⅰ.事物的五行归类 自 五 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 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 化 生 长 化 收 藏 然 五 气 风 暑 湿 燥 寒 界 五 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 季 春 夏 秋 冬 人 五 脏 肝 心 脾 肺 肾 胆 胃 大肠 膀胱 六 腑 五 官 目 口 鼻 耳 体 形 体 筋 脉 肉 骨 情 志 怒 喜 思 恐五 行 木 火 金 水三焦、 小肠 舌长夏 土皮毛 悲这 种 用 五 行 归 纳 事 物 的 方 法 ,是 一 种 取 类 比 象 的 思 维 方 式 ,是 对 不 同 事 物 的 抽 象 概 括 。 Ⅱ.五行的生克乘侮 /相生--相互资生、助长 | 相克--相互制约、克制 & 相乘--过度相克 | 相侮--反克 \ 五行的相生相克如下图所示 (B).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Ⅰ.阐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归类-“心阳”温煦,火温热,故心属火 & \生克乘侮--如“木生火”,即肝木藏血以济心火 Ⅱ.阐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用 生 克 乘 侮 解 释 病 在 脏 腑 间 的 传 变 Ⅲ.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应用五行归类知识 & \治疗--应用五行生克知识 在 治 疗 上 ,根 据 五 行 生 克 乘 侮 规 律 制 定 出 许 多 治 疗 方 法 ,如 培 土 生 金 、 滋 水 涵 木 、 扶 土 抑 木 、 壮 水 制 火 等 。 (C).五行学说的实质 五 行 学 说 的 实 质 为 阐 述 人 体 及 自 然 界 事 物 之 间 的 正 负 反 馈 调 节 C.脏象学说 /五脏 | 六腑 内容& 奇恒之腑 | 组织器官 \精、气、血、津液 (A).脏腑 a.五脏 (a).心 /主血脉、其华在面 | 主神志 (I)功能& 主汗液 | 开窍于舌 \ (II)实质:“心”=大脑+甲状腺+甲状旁腺+心脏 附:心包 “心包”=心包 (b).肝 /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 /调节情志活动 (I)功能& 主疏泄& | \协助脾胃消化水谷 \开窍于目 | (II)实质:“肝”=肝脏 (c).脾 /运化水谷精微 /主运化& \运化水湿 (I)功能& 主统血 |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II)实质:“脾”=脾+胰+十二指肠 (d).肺 /主气,司呼吸 | 主宣发与肃降,外合皮毛 (I)功能& 通调水道 | 开窍于鼻 \ (II)实质:“肺”=气管+支气管+肺 (e).肾 | /主藏精 | 主水 (I)功能& 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 开窍于耳,司二便 \ (II)实质:“肾”=肾上腺+肾+性腺 附:命门、女子胞 命门火=肾阳 女子胞=子宫 b.六腑 (a).胃 /主受纳和腐熟水谷 (I)功能& 主降浊 \喜润恶燥 (II)实质:“胃”=胃 (b).胆 /贮藏与排泄胆汁 (I)功能& \主决断 (II)实质:“胆”=胆囊 (c).小肠 (I)功能--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II)实质:“小肠”=小肠 (d).大肠 (I)功能--主传化糟粕 (II)实质:“大肠”=大肠 (e).膀胱 (I)功能--主贮存和排泄尿液 (II)实质:“膀胱”=膀胱 (f).三焦 /上焦--主宣发 (I)功能& 中焦--主运化 \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 (II)实质: “三焦”--贯 串 于 胸 腔 、 腹 腔 和 盆 腔 的 交 感 神 经 干 构 成 上 、 中 、 下 焦 。 (B).气、血、津液 a.气 /维持人体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 \人体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 /元气 | 宗气 I.种类& 营气 | 卫气 \脏腑之气 II.实 质: 气 的 生 理 表 现 形 式 是 交 感 神 经 冲 动 及 其 效 应 器 的 兴 奋 ; 气 的 物 理 实 质 是 生 物 电 磁 场 ; 气 的 化 学 存 在 形 式 是 高 能 物 质 , 如 ATP 等。 b.血 血 即 血 液 , 是 营 养 机 体 , 维 持 脏 腑 组 织 功 能 的 物 质 基 础 。 血 液 的 运 行 , 主 要 与 心 、 肝 、 脾 三 脏 关 系 密 切 。 c.津液 津 液 是 体 内 正 常 水 液 的 总 称 。其 中 滑 而 稀 薄 者 称 为 津 ,稠 而 浊 者 称 为 液 。 D.经络学说 定 义: 经 络 学 说 是 研 究 人 体 经 络 系 统 的 生 理 功 能 、病 理 变 化 及 其 与 脏 腑 相 互 关 系 的 学 说 。 / 经--主干,循行于深部 经络& \ 络--分支,分布较浅 (A).经络的主要内容和分布概况 (B).经络的作用 /沟通表里上下 a.在生理方面& 联系脏腑器官 \通行气血 /病邪传变 b.在病理方面& 脏腑病变相互影响 \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 c.在诊断方面--根据病变部位判断病属何经 /药物治疗--归经 d.在治疗方面& \针灸、推拿、气功--循经取穴,循经推拿 (C).经络的实质 科 学 实 验 表 明, 经 络 是 客 观 存 在 的。 经 络 的 实 质 还 未 有 定 论 ,但 研 究 表 明 , 经 络 可 能 是 神 经 与 毛 细 血 管 的 一 种 特 殊 联 系 方 式。 E.病因学 病 因 指 的 是 疾 病 发 生 的 原 因 。 中 医 的 病 因 学 说 强 调 自 然 、 体 质 、 心 理 和 生 活 方 式 等 因 素 与 疾 病 的 关 系 。/ | | 中医的病因& | | \六 七 疫 饮 外 痰 瘀淫 情 疠 食 劳 倦 伤 饮 血 (A).六淫 /正常--六气 风、寒、暑、湿、燥 、火& \异常--六淫 (B).七情 七情--喜 、 怒 、 忧 、 思 、 悲 、 恐 、 惊 a.不同的情志影响不同的脏腑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 b.不同的情志对气有不同影响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c.七情致病以影响心、肝、脾多见 F.诊断学 中 医 诊 断 学 是 论 述 中 医 诊 断 疾 病 ,辨 别 证 候 的 基 本 理 论 、方 法 和 技 能 的 科 学 。 /四诊 中医诊断学内容& \辨证 G.药物治疗学 /治疗原则--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治异治、正治反治 | 内容& | \治疗方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H.药物与方剂 /四气--寒、热、温、凉、(平) | 五味--辛、甘、酸、苦、咸 a.中药的性能& 归经--药物对脏腑经络的特异性 | 升降浮沉--药物的作用趋向 \ b.中药的分类 (a).解表药:能 发 散 表 邪 , 解 除 表 证 。 (b).泻下药:能 引 起 腹 泻 或 滑 利 大 肠 , 促 进 排 便 。 (c).祛风湿药:能 祛 除 风 湿 , 治 疗 痹 证 。 (d).化湿利尿药:具 有 芳 香 化 湿 、 利 水 渗 湿 作 用 。 (e).清热药:药 性 寒 凉 , 能 清 解 里 热 。 (f).理气药:能 调 理 气 机 , 清 除 气 滞 。 (g).理血药:能 制 止 出 血 , 疏 通 血 脉 , 消 散 瘀 血 。 (h).化痰止咳平喘药:能 化 解 痰 涎 , 减 轻 或 制 止 咳 嗽 气 喘 。 (i).补益药:能 补 益 人 体 气 血 阴 阳 的 不 足 , 治 疗 虚 证 。 (j).镇痉安神药:有 平 肝 息 风 、 镇 静 、 解 痉 、 安 神 的 作 用 。*** (k).开窍药:气 味 芳 香 , 善 于 走 窜 , 有 通 关 开 窍 作 用 。 (l).消导药:能 消 导 食 滞 , 促 进 食 欲 。 (m).驱虫药:能 驱 除 或 杀 灭 肠 道 寄 生 虫 。 (n).收敛药:有 收 敛 固 涩 作 用 。 (o).外用药: 用 于 敷 贴 、涂 搽 、熏 洗 、发 泡 、点 眼 、吹 喉 、滴 耳 等 。 外 用 药 多 数 有 毒 性 。 (p).催吐药:有 催 吐 作 用 。 催 吐 药 一 般 也 有 毒 性 。 /君--治疗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 臣--协助主药,加强主药功效的药物 c.方剂& 佐--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抑制主药毒性、 | 烈性,或反佐的药物 \使--引导各药直达病变部位,调和各药的药物 2.藏医学 (1)成分:印度医学+汉族医学+西藏高原疗法+佛教理论 (2)基本理论 / /&龙&(气) | 三大基本因素& &赤巴&(火) | \&培根&(水、土) A.人体的构成& 七大物质--饮食精微、血、肉、骨、脂肪、髓、精 | | 三种排泄物--大便、小便、汗 \ B.病因:饮食起居不当,季节气候和地理环境变化 /龙病--夏 季节& 赤巴病--秋 \培根病--春 C.疾病侵入人体的途径:皮肤-&肉-&血-&骨-&五脏六腑 /寒性病--龙病、培根病、慢性病 D.疾病分类& \热性病--赤巴病、血病、急性病 /来源--矿物药、动物药、植物药 E.藏药分类& 形状、药用部位--珍宝、石类、土类、木本、草本、全草、动物 \功用--清热药、清“赤巴”药、利水药、引经药... /性(8):寒、热、轻、重、钝、锐、润、糙 | 味(6):甘、苦、酸、辛、咸、涩 F.藏药的性、味、效& | 效(17):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 \ 稳、动;钝、锐;柔、燥;软 (3)诊断方法--问诊、色诊、尿诊、脉诊等 (4)简史 A.萌芽期(公元 7 世纪之前) &有毒就有药&(《伦布嘎汤》) 热酥油止血 青稞酒敷外伤 柏枝艾蒿熏烟防治瘟疫 B.形成期(7 世纪~13 世纪) 公元 641 年,文成公主入藏,所带医书--&《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 公元 710 年,金城公主入藏,所带医书--&《月王药诊》 吐蕃王朝中期,宇妥.宁玛元丹贡布著《四部医典》 C.发展期(13 世纪~现在)两大学派&/北方学派(强巴.南杰桑)--擅长应用温热药物,方剂药味较多, 精于艾灸、放血,擅长治风湿性疾病 \南方学派(索卡.年姆尼多吉)--擅长使用清解药物,方剂药 味较少,精于地方草药的鉴 别和应用,擅长治湿热疾病17 世纪,第司.桑杰嘉措完成《四部医典蓝琉璃》 17 世纪后,出现《晶珠本草》 (5)特点 A.融合多种文化成分; B.基本理论有系统性; C.对人体生理解剖有较深刻的认识; D.尿诊和脉诊有特色; E.应用较多矿物药,动植物药有地方特色; F.学派形成与气候环境有关。 3.蒙医学 (1)成分:蒙 古 族 民 间 疗 法 + 维 吾 尔 医 学 + 汉 族 医 学 + 阿 拉 伯 医 学 + 藏 医 学 + 印 度 医 学 + 回 医 学 (2)基本理论: 三 秽 学 说 、阴 阳 学 说 、五 大 元 素 学 说 、寒 热 对 立 统 一 学 说 、 七 元 三 秽 学 说 、 六 因 辨 证 学 说 、 脏 腑 脉 络 学 说。 (3)简史 A.萌芽期(公元 12 世纪以前) 灸疗、骨伤科、马奶疗法、饮食疗法 B.形成期(13 世纪~16 世纪上半叶) 人体解剖研究,创伤外科,正骨,忽思慧《饮膳正要》,医学交流与融合 C.发展期(16 世纪下半叶~本世纪) /古代蒙医学派--传统医疗经验丰富,尤其骨伤科,饮食疗法 出现三个学派& 藏医学派--理论水平较高,精通《四部医典》 \近代蒙医学派--融合各种医学理论 出现几十部古典巨著:《方海》、《四部甘露》、《蒙药正典》 开设十几所蒙医学校 4.维吾尔医学 (1)基础理论 A.四大物质学说 火、气、水、土确定世界万物的生、长、盛、衰 B.四津学说 人体有四种津,各自的特性如下: 体 液 血 津 痰 津 胆 津 黑胆津 属 性 湿热 湿寒 干热 干寒 C.气质学说 气 质 取 决 于 四 大 物 质 相 混 合 的 比 例 季节与气质的关系如下: 季 节 春 季夏 季秋 季冬 季气 质 血津气质 胆津气质 黑胆津气质 痰津气质 (2)诊断方法 望 听 问 脉 柔 辅 诊--望 形 体 、 口 舌 、 神 志 、 颜 色 、 体 态 、 肌 肤 、 呼 吸 等 诊--听 声 音、呼 吸 、咳 嗽、嗳 气、肠 鸣 诊--病 史 、 婚 姻 、 生 育 、 生 活 习 惯 、 职 业 、 环 境 等 诊--查 脉 的 位 置 比 汉 医 高 三 寸 。脉 象 按 波 形 、 疾 速 、 时 间 、 刚 、 热 凉 、 液 汁 多 寡 、 均 称 与 否 、 重 量 进 行 分 类 诊--尿 、 大 便 、 痰 的 观 察,疾 病 预 后 鉴 别(3)治病特点 A.剂型多样:药 物 包 括 糖 浆 剂 、 膏 剂 、水 果 剂 、丸 剂、粉 剂、油 剂 、 蒸 馏 剂 、 煎 剂 、 浸 剂 、 片 剂 B.多用复方:多 者 五 十 味 ,少 者 七 味 C.疗法多样:包 括 熏 药 、坐 药、放 血、热 敷、冷 水 剂、拔 火 罐、环 境 文 艺 疗 法、饮 食 疗 法 5.彝医 (1)基础理论 A.关于天地的产生 B.哎哺的产生 C.清浊二气的产生 D.宇宙八方生五行 E.十二地支与五行 F.五行与经络 (2)病证机理 彝 医 将 疾 病 归 纳 成 十 多 种 的 证 , 常 见 的 病 证 为: A.风证 B.箭证 C.毒证 D.邪气、毒气 E.蛊证 F.尔证 G.麻风证 H.色劳证 I.月劳证 J.虚劳证 K.干枯证 L.闭证 M.崩证 N.霍乱证 O.麻脚证 P.缩阴证 (3)常用诊法 /望 | 闻 诊法& 问 | 切--切 脉 的 部 位 有 颈 动 脉 、 手 动 脉 、 足 三 里 处 | 脉 和 腹 沟 脉 等 \方位推算*** (4)治疗方法 A.内服法 B.外敷法 C.烧火法 D.熏蒸法 E.洗浴法 F.割治法 G.拔火罐法 H.放血法 I.推拿按摩法 (5)药物 /植物药 871 种 共 1189 种& 动物药 262 种 \矿物、化学物、自然土和水 56 种 著名彝药--云南白药 (6)特点 A.有朴素的基本理论; B.诊断方法有特色; C.药物以植、动物药为主; D.治疗由有毒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引起的疾病有丰富经验。 6.壮医 (1).诊断方法 望诊 目诊 舌诊 /单指诊断法 脉诊& \食、中 、无名指三指诊断法 腹诊 按诊 挑刮诊 试探诊 (2).治疗技法 药物内服 壮药外敷 壮药熏洗 壮药佩戴 药垫法 滚蛋疗法 浴足疗法 药捶疗法 此 外 ,还 有 其 它 各 种 疗 法 ,包 括 捏 夹 疗 法 、药 刮 法 、线 刮 疗 法 、 针 挑 疗法、陶 针 疗 法 、 旋 乾 转 坤 针 法 、 跖 针 疗 法 、 颅 针 疗 法 、 神 针 疗 法 、麝 香 针 法 、药 酒 疗 法 、 药 枕 疗 法 和 食 物 疗 法 等 等 。 7.傣医 (1)基本理论 / 风(瓦友塔) / 土(巴塔维塔) 影响人体的四种因素& \ 水(阿播塔) \ 火(爹卓塔)/ &瓦 友塔& 方剂----因风致病 治疗方法& &巴塔维塔 &方剂 ----因水土不服致病 \ &阿播塔&方剂---因水致病 &爹卓塔 &方剂---因火致病 (2))诊断方法 望诊 切诊 酸诊 (3)傣药 加 工 炮 制 方 法 有 (A)& 芬& (B)&烘& (C)&烘雅& (D)&沙雅& 此 外 , 傣 医 还 广 泛 采 用 针刺 、 梅 花 针 、 放 血 、 刮 痧 、 按 摩 等 疗 法。 傣 医 , 傣 语 称 为 “ 摩 雅 ” 8.小结 医学的演化: 拟 人 论 医 学 体 系--&自 然 论 医 学 体 系(医 疗 经 验 阶 段--&经 验 医 学 阶 段)--&科 学 医 学 医学反映文化传播(古希腊医学--维医)和文化交流 医学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 第四章 民族精神病学(Ethnopsychiatry) 民 ( 神 异 族 精 神 病 学 ( ethnopsychiatry ) 又 称 为 超 文 化 精 神 病 学 transcultural psychiatry ) , 是 研 究 不 同 文 化 识 别 、 解 释 、 对 待 精 病 患 者 的 方 式 ,以 及 不 同 文 化 中 精 神 病 的 发 病 率 和 类 型 之 差 的 科 学 。1.各种文化对正常和异常的判别 (1).标记理论 标 记 理 论 认 为 ,精 神 病 是 一 种 “ 荒 诞 的 说 法 ” ,是 一 种 社 会 现 象 , 是 群 体 中 一 些 “ 正 直 的 ” 成 员 炮 制 出 来 的 产 物 。 (2).对正常和异常判别的相对性 /精神病医学标准的相对性 精神病判别标准的相对性& \社会文化标准的相对性 2.精神病的定义和症状 定 义:精 神 病 是 由 于 各 种 原 因 引 起 的 大 脑 功 能 失 调 而 导 致 的 行 为 、 知 觉 、 思 维 、 情 感 及 智 能 等 方 面 异 常 的 疾 病 。 精 神 病 的 症 状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A.感觉和知觉障碍 B.记忆障碍--包 括 记 忆 减 退 和 记 忆 错 误 。 C.思维障碍--包 括 联 想 障 碍 和 妄 想 D.情感障碍 E.意志障碍 F.动作障碍 G.智能障碍 H.意识障碍--包 括 谵 妄 状 态 和 朦 胧 状 态 。 3.病因学 / 自然论医学体系--痰迷心窍 病因& \ 拟人论医学体系--鬼神附体、触犯禁忌、传染、宇宙力、创伤、痛苦的经历 4.精神病与文化 精 神 病 的 发 病 率 与 特 定 社 会 文 化 的 精 神 压 力 有 密 切 关 系 。 / 原始民族--生活环境恶劣,人际关系,超自然力量 精神压力& \ 现代社会--社会动荡,文化变迁 5.文化特有的精神病 (1)北极癔病 (2)杀人狂 (3)食人狂 (4)缩阳证第五章 营养人类学(Nutritional Anthropology) 定 义 :营 养 人 类 学 是 营 养 科 学 与 人 类 学 相 结 合 所 形 成 的 边 缘 学 科 。 这 个 学 科 研 究 与 人 类 营 养 状 态 有 密 切 关 系 的 人 类 学 现 象 。 1.营养科学基础 (1).热能 单 位--千 卡(Kcal),为 一 升 水 从 摄 氏 14.5 度 升 高 到 15.5 度 时 所 需 的 热 量 /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热量 | 人体每日能量消耗&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 \进行各种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2).营养成分 食 物 中 含 的 营 养 成 分 有 蛋 白 质 、脂 类 、糖 类 、水 、无 机 盐 和 维 生 素 等 。 A.蛋白质 (A)人体含量 占成人体重 20% (B)化学组成 蛋 白 质 是 由 20 多 种 氨 基 酸 组 成 的 复 杂 化 合 物 氨 基 酸 的 通 式 : H | R-C-COOH | NH2 /必需氨基酸--自 身 不 能 合 成 , 必 须 由 外 界 食 物 供 给 氨基酸的分类& \非必需氨基酸--可 以 从 其 它 有 机 物 转 化 而 来(C)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a).促进组织的生长并修补组织 (b).形成人体必需的化合物 (c).调节体液的平衡 (d).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e).促进抗体的形成 (f).输送营养素 (D)氮的摄入与排出 /氮平衡:摄入=排出/时间 & 正平衡:摄入&排出/时间 \负平衡:摄入&排出/时间 /消瘦--蛋白质、能量缺乏 (E)缺乏症--蛋白质能量缺乏症& \夸希奥科病--蛋白质缺乏为主 /食物中蛋白质来源不足 | 食物的加工、烹调方法使蛋白质消化率降低 (F)导致蛋白质缺乏的原因& 食物中能量摄入不足影响蛋白质代谢 | 机体对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增加 \机体患病时对蛋白质消耗量或排出量增加 (G)食物来源:包括肉类、奶类、蛋类、干豆类、硬果类、谷类 B.脂类 (A)分类 /油脂--脂肪酸的甘油酯 脂类& \类脂--包括磷脂、固醇、脂蛋白等 (B)脂肪 a.化学成分 脂肪酸的甘油三酯 b.脂肪的通式 O || O CH2OC---C---R || | R'-CO-CH O | || CH2OC-R" c.脂肪酸的分类 /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社会文化 d.影响饮食中脂肪构成的因素& 地理 \经济 e.脂肪在饮食中的作用: (a)作能源 (b)给人饱感 (c)作为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d)作为前列腺素的先质 (e)增进食物的味道 f.脂肪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 (a)储存能量 (b)调节人体的功能 (c)绝缘防寒 (d)保护重要的人体器官 /消化酶 g.脂肪消化吸收的必要条件& \胆汁 h.食物来源:油脂、肉类的脂肪、含脂类食物 i.需要量: 一般人--占总热量 15~35% 低温和极重体力劳动--增加膳食中的油脂比例 j.过量: 肥胖、诱发冠心病、高血压、胆结石 C.糖类 (A)分子式:Cn(H2O)n (B)化学成分:多羟基醛或酮 /五碳糖:核糖 /单糖& | \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 /二糖:乳糖、蔗糖、麦芽糖 (C)分类& /低聚糖& | 聚糖& \三糖 | \多糖:淀粉、肝糖元 \糖的衍生物 (D)糖类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 a.提供能量 b.合成其它物质的原料 c.充当结构性物质 d.解毒作用 e.促进消化道的蠕动和分泌/直接用作能源 (E)糖类在体内被利用的途径& 以糖元形式贮存起来 \转变为脂肪 (F)食物来源:谷类、薯类、根茎类;各种单糖和双糖;蔬菜和水果。 D.水 /成年人--总体重 60% (A)人体水含量& 初生婴儿--总体重 70% \老年人--总体重 50% (B)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 a.作溶剂 b.作人体的基材 c.作催化剂 d.作润滑剂 e.调节体温 f.提供作功的能力 (C)日需要量:成人
ml (D)来源:a.饮料水;b.食物水;c.体内氧化水 E.无机盐 (A)钙 a.生理作用 : (a)促 进 骨 和 牙 的 生 长 与 健 康 ; (b)参 与 神 经 活 动 、肌 肉 收 缩 和 血 液 凝 集 等 多 种 基 本 生 理 活 动。 b.缺 乏:儿 童 佝 偻 病,成 人 软 骨 病。 c.日摄入量: 一般成人--800 孕妇、哺乳妇女--1200 mg d.来源:乳制品,鱼,尤其能带骨吃的小鱼,芝麻,杏仁。 (B)磷 a.生理作用: (a)保持骨骼健康; (b)参与细胞中能量的转化和贮存; (c)维持肌肉功能和某些酶的作用; (d)协助肠道吸收某些食物。 b.缺乏:导 致 食 欲 减 退 ; 虚 弱 ; 骨 痛 ;关 节 僵 硬 ;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 呼 吸 困 难 等 。 c.过量:妨 碍 肠 道 吸 收 钙 、 镁 、 铁 和 锌 。 d.日摄入量: 一般成人--1000 mg; 孕妇和哺乳妇女--1200 mg e.来源:乳 制 品 、 豆 类 和 可 乐 软 饮 料 等 。 (C)铁 a.生理作用: 参 与 氧 的 运 载 、 交 换 和 组 织 呼 吸 过 程 。 b.缺乏:缺 铁 性 贫 血 , 严 重 者 免 疫 功 能 下 降。 c.日摄入量: 男性--5 女性--14 孕妇--30 哺乳妇女--15 mg d.来源:牛 羊 肉 、肾 、 肝 ; 牡 蛎 ; 豆 ; 无 花 果 干 ;加 铁 食 品,坚 果。 (D)钠 a.生理作用: (a)维 持 体 内 的 盐 水 平 衡; (b)维 持 神 经 及 肌 肉 的 正 常 功 能 。 b.缺乏:脱 水 ,低 血 压 。 c.过量:水 肿 、 高 血 压 、 心 脏 病 、某 些 肾 脏 病 , 婴 儿 腹 泻 和 脱 水。 d.日摄入量:920 ~ 2300 mg e.来源:食 盐 、 发 酵 粉 ; 腌 肉 、 熏 鱼 、 牛 奶 、 罐 头 肉 、 蔬 菜 、 焙 制 糕 点 等 。 (E)钾 a.生理作用: (a)维 持 体 内 的 盐 水 平 衡 ; (b)维 持 神 经 及 肌 肉 的 正 常 功 能 。 b.缺乏: 呕 吐 、腹 胀 、肌 肉 无 力 、麻 痹 、四 肢 发 麻 、食 欲 减 退 、低 血 压 、 口 干 , 严 重 者 会 昏 迷 。 c.过量:对 某 些 心 脏 病 患 者 可 能 有 危 险 。 d.日摄入量:2000 ~ 5600 mg e.来源:新 鲜 水 果 和 蔬 菜 ,包 括 马 铃 薯 、 肉 类 、 鸡 、 全 麦 面 粉 、 谷 物 及 其 制 品 、 李 干 、 牛 奶 等。 (F)镁 a.生理作用: (a)保 持 骨 骼 及 牙 齿 的 健 康; (b)维 持 肌 肉 、 神 经 、 代 谢 酶 和 维 生 素 B1 和 维 生 素 b.缺乏:食 欲 减 退 、恶 心 、 虚 弱 、 焦 虑 、 肌 肉 痉 挛 心 跳 加 速 或 心 率 不 齐 、 低 血 糖 及 月 经 前 紧 张 。 c.日摄入量:一 般 成 人 300 毫 克 ,孕 妇 及 哺 乳 妇 女 为 d.来源: 全 麦 面 粉 、谷 类 及 其 制 品 ,牛 奶 、蛋 、肉 是 巴 西 果 ; 豆 类 ;贝 类 和 鸡 等。 F.微量元素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锌、碘、铬、硒、铜、氟、锰、钒、钴、硫、钼等。 (A)锌 a.生理作用: (a)为许多促进正常生长发育的酶所必需; (b)参与胰岛素分泌及维生素 A 的代谢; (c)保持生殖功能的健康; (d)促进伤口愈合。 b.缺乏: 生理、心理及性发育迟缓,不育,伤口愈合缓慢。 c.过剩: 有危险,导致脱水、腹泻、恶心、头晕目眩。 d.来源: 肝、牛羊肉、乳制品、蛋黄、含葡萄糖酸锌的饮料、海产品。 (B)碘 a.生理作用:B12 的 正 常 功 能 。 和 震 颤 、 失 眠 、 340 毫 克 。 类 ;坚 果 ,尤 其 有 助 于 甲 状 腺 产 生 甲 状 腺 素,以 控 制 新 陈 代 谢,维 持 正 常 的 生 长 发 育。 b.缺乏: 甲状腺肿,新陈代谢下降导致昏睡、懒散、疲乏、体重增加。 c.过量:甲状腺疾患。 d.来源: 含碘食盐、海产、肉类、种于含碘土壤的水果和蔬菜。 (C)钴 a.生理作用: 钴是维生素 B12 的重要成分,是防止恶性贫血的必需成分。 b.缺乏: 维 生 素 B12 缺 乏 可 导 致 恶 性 贫 血、肌 肉 无 力、肠 道 疾 病、神 经 疾 病。 G.维生素 维 生 素 可 分 为 脂 溶 性 维 生 素 和 水 溶 性 维 生 素 两 大 类。 (A)脂溶性维生素 脂 溶 性 维 生 素 包 括 维 生 素 A 、 D、 E、 K 等 。 a.维生素 A 和胡萝卜素 (a)生理功能: I.保 护 视 力 , 尤 其 是 夜 间 的 视 力 ; II.保 持 皮 肤 和 粘 膜 的 健 康 ; III.抗 感 染 ; IV.有 时 被 用 于 治 疗 痤 疮。 (b)缺乏: 夜 盲 ; 角 膜 受 损 ,严 重 者 会 失 明 ; 耳 、眼 和 呼 吸 系 统 感 染 ; 皮 肤 干 燥 ; 毛 发 干 枯 、 脱 发 ; 体 重 减 轻 , 发 育 迟 缓 等 。 (c)过 量:中 毒 (d)来 源: 黄 色 或 橙 色 蔬 菜 和 瓜 果 , 绿 色 蔬 菜 , 番 茄 , 全 脂 乳 制 品, 肝、肾、蛋、鱼 肝 油、杏、桃。 b.维生素 D (a)生理功能: I.有 助 于 钙 和 磷 的 吸 收; II.促 进 骨 骼 和 牙 齿 的 健 康 。 (b)缺乏:骨 骼 畸 形 、龋 齿 、 痛 性 痉 挛 ; 肌 无 力 ;严 重 者 可 导 致 佝 偻 病 和 成 年 软 骨 病 。 (c)过量:中毒 (d)来源: 日 晒 皮 肤 。 肝 、鱼 肝 油 、含 油 的 鱼 ;人 造 黄 油 ;蛋 黄 ;炼 乳 、 全 脂 乳 制 品 ; 麦 芽 乳 饮 料 ; 发 芽 种 子 等 。 c.维生素 E (a)生理功能: I.保 护 细 胞 膜 , 抑 制 老 化 ; II.维 持 血 细 胞 功 能 的 健 全 ; 有 利 于 凝 血 ; III.抗 感 染 ; IV.促 进 生 育 力 。 (b)缺乏:头 发 干 枯 , 前 列 腺 肥 大 , 流 产 ,肌 无 力 。 (c)来源: 植 物 油 、蛋 黄 、全 谷 类 食 物 、小 麦 胚 芽 、 绿 色 蔬 菜 、坚 果 、 豆 类 、 人 造 黄 油 等 。 d.维生素 K (a)生 理 功 能:合 成 凝 血 因 子 。 (b)缺乏:凝 血 时 间 延 长 。 (c)来源:绿 色 和 黄 色 蔬 菜, 肠 道 细 菌 合 成 的 物 质。 (B)水溶性维生素 水 溶 性 维 生 素 有 多 种 , 本 节 只 介 绍 几 种 B 族 维 生 素 、 叶 酸 和 维 生 素 C 等 。 a.维生素 B1(硫胺素) (a)生理功能: I.代 谢 分 解 糖 类 以 提 供 能 量 ; II.增 强 肌 肉 和 神 经 系 统 功 能 ; III. 止 痛 ; IV.提 高 学 习 能 力。 (b)缺乏:食 欲 下 降 、 恶 心 、 便 秘 ; 虚 弱 、 疲 劳 ; 抑 郁 症 、 烦 躁 、 注 意 力 分 散 ; 气 促 、 心 跳 慢 ; 严 重 者 可 导 致 脚 气 病 甚 至 死 亡 。 (c)来源: 糙 米 、 强 化 维 生 素 B1 的 面 粉 和 制 品 ; 啤 酒 酵 母 ; 海 产 食 品 ; 肝 、 肉 、 家 禽 、豆 类 、 坚 果 、 马 铃 薯 ; 牛 奶 等 。 b.维生素 B2 (核黄素) (a)生理功能: I.参 与 糖 类 、 脂 肪 和 蛋 白 质 的 代 谢 ; II.保 持 皮 肤 和 粘 膜 的 健 康。 (b)缺乏: 舌 和 口 唇 炎 症 、唇 疮 ;头 皮 屑 、 脱 发 ;怕 光 ;发 抖 、头 晕 、 失 眠 等 。 (c)来源:肝 、 肾 、肉 、 家 禽 、 蛋 、 干 酪 、 酸 乳 酪 、 全 谷 类 食 物 、 啤 酒 酵 母 、 鱼 、 绿 色 蔬 菜 和 豆 类 等 。 c.维生素 B6(吡多醇) (a)生理功能: I.产 生 抗 体 抵 抗 感 染 ; II.参 与 红 细 胞 的 形 成 ; III.参 与 蛋 白 质 的 代 谢。 (b)缺乏:未发现。 (c)来源: 绿 色 蔬 菜 、 啤 酒 酵 母 、酵 母 提 取 物 、鱼 、豆 类 、李 干 、葡 萄 干 、 黄 豆 、坚 果 、全 谷 类 食 物 和 牛 奶 等 食 物 中 。 d.维生素 B12(钴胺素) (a)生理功能: I.维 持 叶 酸 的 正 常 功 能,参 与 红 细 胞 形 成 ; II.保 持 神 经 系 统 功 能 的 健 全 ; III. 参 与 蛋 白 质 和 核 酸 的 合 成 ; 促 进 脂 肪 、 蛋 白 质 、 糖 类 的 代 谢 ; IV.防 止 细 胞 变 质 。 (b)缺乏: 导 致 叶 酸 缺 乏 ;食 欲 减 退 ;疲 劳 、烦 躁 ;贫 血 。严 重 时 , 会 导 致 神 经 系 统 退 化 , 引 起 行 动 和 说 话 困 难 。 (c)来源:肝 、 肉 类、 肾 、 鱼 、 蛋 黄 和 乳 制 品 ,及 啤 酒 酵 母 。 e.叶酸(蝶酰谷氨酸) (a)生理功能: I.维 持 维 生 素 B12 的 正 常 功 能,促 进 红 细 胞 生 成; II.促 进 蛋 白 质 、 脂 肪 和 糖 类 的 利 用 。 (b)缺乏:导 致 维 生 素 B12 的 缺 乏 ; 引 起 贫 血 、 疲 劳 、 虚 弱 、 气 促 、 烦 躁 、失 眠 、 健 忘 和 精 神 混 乱。 (c)来源: 肝 、 肾 、 肉 类 ; 绿 色 蔬 菜 ; 新 鲜 水 果 ; 啤 酒 酵 母 ; 小 麦 胚 芽 ; 豆 类 等。 f.维生素 C(抗坏血酸) (a)生理功能: I.有 助 于 皮 肤 、 骨 骼 、 肌 腱 、 软 骨 、 韧 带 、 血 管 、 牙 龈 和 牙 齿 的 保 健 ; II.促 进 能 量 的 产 生; III. 促 进 发 育 ; IV. 抗 感 染 ; V. 促 进 伤 口 愈 合; VI.促 进 铁 的 吸 收 ; VII.控 制 血 液 胆 固 醇 水 平 。 (b)缺乏: 牙 龈 出 血 和 软 弱 、牙 齿 松 动 ; 抗 感 染 力 降 低 ;关 节 痛 、肌 肉 退 化 ; 疲 劳 、 虚 弱 、 烦 躁 ; 贫 血 ; 严 重 时 可 发 生 致 命 的 坏 血 病 。 (c)来源:水 果 和 果 汁 , 尤 其 是 柑 橘 类 水 果 , 蔷 薇 果 , 糖 浆 , 蔬 菜 ( 包 括 马 铃 薯 、 番 茄 、 辣 椒 )等。 (3).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的构成 A.食物的营养价值 /糖类 | 蛋白质 (A)谷物& B 族维生素 | 磷 \ /糖类 /马铃薯& 蛋白质 |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 (B)根茎类& /糖类 | 甜薯& 蛋白质 | \胡萝卜素,维生素 C | | /淀粉 \木薯& 蛋白质 \(含有毒的生氰甙) / 蛋白质 (C)豆类和坚果& \ 脂肪--不饱和脂肪酸 / 维生素(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胡萝卜素) (D)蔬菜和水果& \ 无机盐 /蛋白质 | 脂肪 (E)肉类& 无机盐 | 维生素 \ /蛋白质 | 脂肪 (F)奶类和蛋类& 无机盐 | 维生素 \ B.合理膳食的构成 /畜牧业地区--肉食--&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 | 国人膳食& | /谷类 \农业地区& \薯类 *** 2.食物的文化意义 (1)受文化限制的食物 /营养物--生物化学概念 & \食物--文化概念--受风俗、嗜好、宗教信仰等限制 (2)食欲与饥饿 /饥饿--生理概念 & \食欲--文化概念 /正餐食物 /食物种类& | \小吃 进餐文化的差异& 餐具 | \进餐时间 (3)文化与食物分类 / /早 | 进食时间& 中 | \晚 分类标准& 加工方法--粗加工、精加工 | 健康状态--健康人食物,病人食物 | 性别--男性食物,女性食物 | 寒热 \五行--木、火、土、金、水 鸡、羊、牛、马、猪 (4)食物的象征作用 /家族成员的联系--如母亲与已出嫁女儿的联系 &-----&适当增加肉类、奶类、豆类 A.食物是社会联系的表达方式& \社会交往的联系--送礼 /美国感恩节:火鸡、酸果蔓果实 /节日聚餐& 玉米布丁、南瓜馅饼 | \中国中秋节:月饼 B.食物在表达群体团结方面的作用& | /阿拉伯--羔羊肉 \地区特产& 西非--棕榈酒 \中国--茅台酒、北京烤鸭 C.食物与紧张状态 食物具有民族特性,每个民族都努力保持自己的饮食习惯。 孤独的人以食物来消除紧张状态。 D.食物在语言中的象征作用 (A)用描述食物品质的词来描述人品 (B)用描述烹调的词来描述情绪 (C)用描述进食状态的词来描述情绪 3.文化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1)对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缺乏认识 A.不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B.错误的观念 (A)患病的食物禁忌:禁肉类、牛奶 (B)童年的食物禁忌:禁吃蛋 (C)产后妇女食物禁忌:禁寒性食物 (2)对儿童需要特殊的营养缺乏认识 A.偏食 B.民俗 (A)大人先吃,妇女儿童后吃 (B)喂饭仪式--延迟导致夸希奥科病 (C)食物寒热分类 4.文化变迁引起的营养问题/粮食价格提高 | & 传统饮食常识丧失--如:人工喂养 | \宗教信仰 5.食物与文化的相关性 /民族传统 改善营养状态要注意& 禁忌 \分类概念 第六章 人类的适应性与健康 (Human Adaptability and Health) /自然环境 人类的生活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生物学现象 疾病& \文化现象 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1).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 态 系 统 是 在 一 定 的 时 间 和 空 间 里 ,在 生 物 的 成 分 和 非 生 物 的 成 分 之 间 ,通 过 不 断 的 物 质 循 环 和 能 量 流 动 而 相 互 作 用 ,相 互 依 存 的 统 一 整 体 ,是 一 个 生 态 学 的 功 能 单 位 。 (2).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3).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传递途径 食 物 链---群 落 中 不 同 物 种 之 间 的 最 主 要 的 联 系 是 食 物 联 系 。通 过 食 物 而 直 接 地 或 间 接 地 将 群 落 内 部 各 个 成 员 联 结 成 一 个 整 体,这 种 食 物 联 系 称 为 食 物 链 。 食 物 网---各 条 食 物 链 相 互 交 叉 、 连 结 在 一 起 , 形 成 复 杂 的 网 状 , 称 为 食 物 网。 能 量 在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流 动前 后 级 物 “一 端 关 产 十级 的 能 量 只 能 维 持 后 一 级 少 数 生 物 的 需 要 ,越 ,生 物 体 的 数 量 就 越 少 ,这 样 就 形 成 一 种 金 字 系 。 通 常 后 一 级 的 生 物 产 量 ,只 等 于 或 小 于 前 量 的 十 分 之 一 。这 就 是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 生 产 力 分 之 一 定 律 ” 。在 塔 一 金食 形 营 字物 链 的 的 营 养 养 级 生 塔” 或污 染 物 的 浓 度 在 食 物 链 中 越 向 后 就 越 大 ,恰 好 与 生 产 力 金 字 塔 相 反 , 形 成 了 一 个 倒 金 字 塔 形 。 2.人类生态系统模型 /亚系统 I--人体外围环境 人类生态系统& \亚系统 II--人体内部环境 (1).亚系统Ⅰ /宏观水平环境--社会、国家、半球、全球--&差异性 亚系统 I& \微观水平环境--较小的群体--&相似性(2).亚系统Ⅱ A.个体的特征 B.适应能力 /生物学因素 适应能力& \文化因素 C.健康--患病 健 康-患 病 过 程 是 一 个 动 态 的 连 续 统 一 体 。 /时间--急性,慢性 患病的程度& \范围--局部,器官,系统,全身 D.死亡 死 亡--个 体 结 束 在 人 类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积 极 参 与 。 E.行为反馈(反应) 行 为 反 馈 可 表 现 为 多 种 形 式 3.医学人类学对人类的适应性与健康问题的研究 (1).古病理学 A.定 义:古 病 理 学 是 研 究 古 代 人 类 的 疾 病 和 损 伤 的 一 门 学 科。 /骨骼--骨骼畸形、骨骼脓肿、骨骼损伤 | 木乃伊--传染病 B.研究材料& 粪化石--饮食、肠道寄生虫 | 艺术品--洞穴壁画、雕塑等 \古代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著作 D.古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发现 (A).骨骼材料畸 形 -- 身 材 矮 小、软 骨 发 育 不 全、呆 小 症、无 脑(木 乃 伊)、胸 骨先 天 穿 孔、 脊 柱 裂、 先 天 性 髋 关 节 脱 位、 先 天 性 畸 形 足、 脊 髓 灰 质 炎、 脑 积 水 (B).软组织(木乃伊) (C).艺术品 从 艺 术 品 发 现 的 疾 病 -- 脊 髓 灰 质 炎、 波 特 病、 身 材 矮 小、 肥 胖、 秘 鲁 疣、黏 膜 皮 肤 利 什 曼 病、足 底 沙 虱 损 害 (2).疾 病 与 进 化 镰 状 细 胞 贫 血 病 : 红 细 胞 呈 镰 刀 形, 由 隐 性 基 因 控 制, 杂 合 型 个 体 对 疟 疾 有 较 强 的 抵 抗 力 ,在 疟 疾 流 行 地 区, 具 有 较 强 的 选 择 优 势。 疟 疾:由 疟 原 虫 引 起,疟 原 虫 破 坏 人 体 内 红 细 胞,病 人 出 现 间 歇 性 发 冷,俗 称 “ 打 摆 子”,按 蚊 为 疟 原 虫 的 传 播 媒 介。(3).饮食与进化 A.饮食对人类身材的影响 B.饮食对乳糖酶分泌的影响(4).流行病学 定 义: 流 行 病 学 ( epidemiology ) 是 研 究 受 自 然 环 境 、 人 造 环 境 和 人 类 行 为 影 响 的 疾 病 的 流 行 或 发 生 率 及 其 在 空 间 上 的 分 布 的 一 门 学 科 。 流 行 病 学 目 的 -- 找 出 疾 病 与 各 种 变 量 的 相 关 性。 这 些 变 量 包 括 : 年 龄 、 性 别 、 婚 姻 状 况 、 职 业 、 种 族 、 社 会 阶 级 、 个 体 行 为 及 自 然 环 境 等。 社 会 学 家 和 医 学 流 行 病 学 家 最 常 考 察 的 是 疾 病 与 年 龄 、 性 别 、 婚 姻 状 况 、 职 业 、种 族 、社 会 阶 级 、个 体 行 为 及 自 然 环 境 的 关 系 。 种 自 职 个 族:鼻 咽 癌 然 环 境:西 业:石 棉 工 人 行 为:吸 -- 粤 语 群 体 藏 高 原 的 各 种 地 方 病 人--肺 部 石 棉 沉 着 病,肺 癌 烟 -- 肺 癌、心 血 管 病医 学 人 类 学 研 究 的 重 点: 非 西 方 民 族 疾 病 的 流 行 病 特 征 ,开 发 流 行 病 学。 (5).库 鲁 病 的 病 因 库 鲁 病 的 发 病 人 群 -- 新 几 内 亚 南 福 雷 人 库 鲁 病 的 特 征 :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进 行 性 变 质, 病 人 完 全 致 残, 不 能 吞 咽,常 在 症 状 出 现 6 ~ 12 个 月 内 死 亡。 库 鲁 病 的 流 行 特 征:只 有 妇 女 和 儿 童 得 病 南 福 雷 人 的 文 化 模 式:男 女 分 开 居 住,妇 女 与 儿 童 住 在 一 起,妇 女 与 儿 童 参 加 食 人 俗 的 仪 式。 库 鲁 病 的 病 因 : 库 鲁 病 由 “慢 作 用 病 毒 感 染”导 致, 在 南 福 雷 人 妇 女 和 儿 童 中 实 行 的 食 人 俗,使 这 种 病 在 该 部 族 的 妇 女 和 儿 童 中 流 行。 (6).生态平衡与开发 开发性疾病--包括:昏睡病(锥虫病)、血吸虫病、河盲病(盘尾丝虫病,由蚋传播)、丝 虫病、疟疾、营养不良、肺结核、慢性病。 A.江河流域的开发 修建水库、人工湖--&钉螺大量繁殖--&血吸虫病 B.开垦荒地 砍伐树林--&按蚊大量繁殖--&疟疾 C.修筑道路 修筑道路--&人口流通频繁--&疾病传播 D.都市化 都市化--&贫民窟、“三无人员”居住点、“垃圾专业户”--&影响人的健康 E.公共卫生 某些公共卫生计划--&新的保健问题 (如:加纳由采采蝇传播的昏睡病)第七章 人类的生命周期与保健 (Human Life Cycle and Health Care) 1.人类的生命周期 /胚胎期--出生前 | 婴儿期--1~3 岁 | 儿童期--3~11 岁 (1)人类的生命周期& 青春期--12~17 岁 | 青年期--18~35 岁(狭义),18~40 岁(广义) | 中年期--40~65(狭义),20~65(广义) \老年期--60 岁以上;暮年期(75 岁以上) (2)与人类生命周期有关的健康指标 A.婴儿死亡率 婴 儿 死 亡 率 是 一 种 文 化 成 功 地 提 供 后 继 者 的 能 力 的 反 映 ,它 也 是 成 年 人 可 否 称 得 上 是 好 祖 先 的 反 映 。 B.不同年龄组死亡人数的百分率 美国不同年龄组死亡人数的百分率 年 份 年 龄 组 0~15 岁 65 岁以上 11% 60%1850 年 50% 1970 年 5% 2.胚胎期 /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受精期 (1)胚胎期& \胚胎发生期 (2)精子和卵子的发育 A.特点:(A).精 子 和 卵 子 均 以 减 数 分 裂 的 方 式 形 成,其 染 色 体 条 数 为 体 细 胞 的 一 半 。 (B).卵 子 圆 形, 较 大, 直 径 为 0.1 mm,生 育 期 女 性 每 个 月 排 出 一 个 成 熟 的 卵 子;精 子 蝌 蚪 形,较 小,长 0.06 mm , 男 性 每 次 射 精 排 出 2 ~ 3 亿 条 精 子。 /传染病因子 | X 射线 B.影响精子和卵子发育的因素& 化学物质 | 营养状态 \ (3)受 精 -- 精 子 穿 透 卵 子 的 外 层 进 入 卵 子,其 染 色 体 物 质 与 卵 子 的 染 色 体 结 合 的 过 程。受 精 可 分 为 自 然 受 精( 通 过 性 交 ) 和 人 工 受 精(试 管 婴 儿) 两 种 形 式。 /试管婴儿 与人类生殖有关的伦理问题& 堕胎 \“克隆”人体 (4)染色体异常 唐 氏 综 合 症 -- 21 三 体,即 患 者 有 三 条 21 号 染 色 体,有 严 重 的 智 力 发 育 迟 缓 和 其 它 异 常 。 (5)胚胎发生期 A.胚胎形成的过程 植入 受精卵--&卵裂球--&桑椹胚--&胚泡(空心)--&胚胎 B.胚胎发育的特点 (A)胚 胎 的 发 育 遵 循 头 尾 定 律,即 头 部 的 生 长 和 分 化 最 优 先,下 肢 的 生 长 和 分 化 最 后。 (B)人 类 的 胚 胎 在 最 初 三 个 月 的 生 长 和 分 化 非 常 迅 速 与 和 谐,不 断 有 新 的 器 官 和 系 统 分 化 出 来。 C.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 (A)化 学 物 质 -- 包 括 药 物,食 品 添 加 剂 等。反 应 停(酞 胺 胍 啶 酮)--& 海 豹 肢 畸 形。 (B)传 染 病 因 子 -- 风 疹--& 先 天 性 缺 损 ( 包 括 白 内 障、 耳 聋、 心 脏畸 形、 智 力 发 育 迟 缓、小 头、面 部 和 牙 齿 缺 损)。 (C)辐 射 -- 基 因 突 变 3.胎儿期和新生儿期 (1)胎儿 A.定义:在 妊 娠 的 最 初 八 周 胚 胎 形 成 完 成 后 继 续 发 育 的 机 体 称 为 胎 儿。 B.胎儿生长的特点: (A)不 再 有 新 的 器 官 系 统 发 育 出 来,但 是,现 有 的 器 官 系 统 迅 速 生 长 发 育,为 出 生 作 准 备。 (B)胚 胎 的 重 量 以 时 间 的 三 次 方 的 速 率 增 长。 C.影响胎儿生长的因素 (A)高 海 拔 环 境、 空 气 污 染、 母 亲 抽 烟 导 致 缺 氧 会 使 胎 儿 体 重 下 降。 (B)营 养 不 足 会 影 响 脑 细 胞 的 生 长 发 育。 (C)母 亲 酗 酒 会 导 致 胎 儿 畸 形。 (2)父母| A.母亲体内的生物学变化& |/ 妊娠呕吐(最初 3 个月)--孕酮 血液稀释 心输出量增加 呼吸困难(第 9 个月) \ 感到胎动(第 6 个月开始)/父母是否想怀孕 B.影响怀孕的因素& 婚姻关系 \文化信仰 (3)出生 / 第 1 阶段:子宫出现微弱的收缩,子宫口扩大,婴儿进入产道(2~16 小时) A.分娩& 第 2 阶段:子宫的收缩更频密强烈,婴儿的肩膀露出产道 \ 第 3 阶段:胎盘的娩 /17 世纪以前产妇普遍采用蹲、坐、立等体位分娩。后来法国路易 | 14 为了目睹他的孩子出生,命令他的情妇仰卧分娩。这种分 B.分娩文化的差异& 娩方式便流行开来 | 美国提倡丈夫在妻子分娩时进入产房鼓励妻子,尽量少用药物 | 婴儿死亡率低的现代工业化国家的分娩方式有很大差异 \分娩方式起源于当地的文化,并随着文化变迁而发生变异 (4)父母与婴儿的联系4.婴儿期 (1)婴儿的生理特点 新 生 婴 儿 具 备 了 生 存 所 必 需 的 反 射 -- 包 括 咳 嗽、 打 喷 嚏、 打 哈 欠、 寻 根 反 射(寻 找 乳 头)吮 吸、惊 跳 反 射。 (2)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A.生 长 发 育 旺 盛,保 持 幂 生 长 率。 B.生 长 模 式 变 为 四 肢 的 生 长 比 躯 干 的 生 长 迅 速 的 模 式。 C.婴 儿 是 脑 生 长 的 关 键 时 期,脑 细 胞 数 目 持 续 迅 速 增 长。 D.婴 儿 的 发 育 按 照 从 头 开 始 往 下 发 展(头 尾 顺 序),从 身 体 的 中 央 到 四 肢(近 侧 - 远 侧 顺 序),从 一 般 部 位 到 特 殊 部 位 的 方 式 进 行。 (3)文化与婴儿的发育 A.文 化 影 响 着 喂 母 奶 的 习 俗。 B.文 化 影 响 着 人 们 如 何 做 父 母。 (4)婴儿的保健 A.婴 儿 期 的 死 亡 率 比 其 他 任 何 时 期 都 高。 /透明膜病--肺泡塌陷 B.导致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呼吸与消化失调--肺结核、腹泻 C.做 好 免 疫,防 止 意 外 发 生。 D.防 止 虐 待 小 孩。 5.儿童期 (1)儿童的生长发育 A.特点 (A)身 体 发 育 模 式 与 婴 儿 期 大 致 相 同。 (B)独 立 性、行 为 的 复 杂 性 和 协 调 性、语 言 和 社 会 能 力 得 到 发 展。 (C)学 习 占 据 重 要 位 置,许 多 天 赋 才 能 开 始 表 现 出 来。 B.文化在儿童性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A)母 亲 的 教 养 态 度 对 孩 子 性 格 的 形 成 有 重 要 影 响。 (B)养 育 小 孩 的 习 俗 是 文 化 的 完 整 成 分。不 同 的 文 化 养 育 小 孩 的 习 俗 有 很 大 差 异。 (2)儿童的健康 A.儿 童 的 健 康 与 营 养 有 密 切 的 联 系。 发 达 国 家 儿 童 的 营 养 问 题 主 要 是 肥 胖。贫 困 国 家 和 地 区 儿 童 的 营 养 问 题 主 要 是 营 养 不 良。 /母乳喂养下降 | 粮食短缺 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 饮食习俗 | 消化失调和其他疾病 \ /消瘦--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 营养不良的形式& \夸希奥科病--热量摄入正常,蛋白质摄入不足 B.威 胁 发 达 国 家 儿 童 健 康 的 主 要 因 素 为: 意 外 (包 括 机 动 车 意 外 、 溺 死)感 染、行 为 困 难、先 天 畸 形、恶 性 肿 瘤。 6.青春期与青年期 (1)生物学与心理学改变 A.生物学改变 (A)生 长 突 然 加 快。 (B) 性 成 熟。 (C)第 二 性 征 出 现。 B.心理学改变 A.个 性 和 社 会 能 力 的 发 育 发 生 重 要 变 化。 B.身 份 意 识 日 益 发 展。 C.寻 求 对 事 物 的 绝 对 的、理 想 主 义 的 解 决 办 法。 D.独 立 性 增 强,不 受 父 母 支 配。 (2)生命礼仪(成年礼) A.成 年 礼 确 立 了 从 童 年 身 份 到 成 年 身 份 的 转 变。 B.成 年 礼 将 青 年 与 接 受 他 们 的 社 会 联 系 起 来。 C.成 年 礼 能 增 强 年 青 人 对 社 会 和 家 庭 的 责 任 感。 (3)保健 A.青 春 期 的 心 理 健 康 问 题 主 要 起 因 于 向 成 年 转 变 的 固 有 愿 望 与 实 际 上 不 能 获 得 成 年 人 的 地 位 的 冲 突。 B.在 西 方 国 家,青 年 人 的 主 要 死 亡 原 因 是:意 外、凶 杀 和 自 杀。 C.在 西 方 国 家,少 女 怀 孕 是 与 保 健 有 关 的 一 个 新 问 题。 D.青 春 期 的 营 养 问 题 有:营 养 不 足、肥 胖 和 厌 食 症。 (4)家庭的形成 家庭与保健的关系: A.家 庭 是 基 因 传 播 的 单 位。 近 亲 结 婚 会 使 隐 性 遗 传 病 的 发 病 率 增 高。因 染 色 体 异 常 或 基 因 突 变 引 起 的 遗 传 病 会 通 过 生 育 而 传 给 后 代。某 些 疾 病 有 家 族 遗 传 倾 向。 B.家 庭 成 员 所 共 同 拥 有 的 环 境 对 健 康 有 重 要 影 响。 家 庭 的 生 活 方 式、目 标 和 行 为 模 式 对 健 康 也 有 影 响。 C.家 庭 成 员 的 健 康 状 态 会 影 响 家 庭 成 员 之 间 的 关 系、 经 济 收 入 和 工 作 等。 7.中年期 (1)身体的改变: A.骨 骼 密 度 变 小,脊 柱 逐 渐 压 缩 导 致 身 体 逐 渐 变 矮。 B.多 个 器 官 系 统 的 功 能 随 着 年 龄 而 降 低,体 力 和 热 量 消 耗 降 低。 C.生 殖 器 官 的 功 能 减 退。妇 女 在 40 ~ 50 岁 之 间 出 现 停 经。 (2)保健 A.威 胁 中 年 人 健 康 的 生 物 学 因 素 为 肥 胖、高 血 压、慢 性 病 和 职 业 病。 B.影 响 中 年 人 健 康 的 因 素 还 包 括 生 活 方 式、 个 性、 环 境、 性 别, 工 作 和 家 庭 的 变 动,移 民 等。 8.老年期 (1)关于衰老的理论 对 于 衰 老 的 解 释 因 历 史 和 文 化 的 不 同 而 异。 中 医 认 为,人 的 衰 老 与 “ 肾 ”有 密 切 关 系。西 方 的 希 波 克 拉 底 认 为,衰 老 是 人 体 内 体 液 失 去 平 衡 所 致,盖 伦 则 认 为,与 人 体 的 内 热 有 关。 现 代 医 学 主 要 从 遗 传、激 素 和 免 疫 方 面 来 解 释 衰 老 过 程。 (2)老年的生物学特征 A.能 量 消 耗 量 减 少,代 谢 率 降 低。 B.肺、心 和 肾 的 功 能 减 退。 C.肌 肉 重 量 变 轻; 脊 柱 变 得 较 直 而 硬; 股 骨 头 改 变 了 方 向, 与 髋 骨 的 连 接 更 接 近 直 角。 D.听 觉、视 觉、触 觉 减 退,平 衡 和 协 调 能 力 减 退。 (3)老年的保健 老 年 人 常 见 的 疾 病 有:心 血 管 病、高 血 压、动 脉 硬 化、癌 症、肺 气 肿、 气 管 炎、关 节 炎 和 糖 尿 病。 (4)文化对老年人的影响 传 统 社 会 一 般 较 尊 重 老 年 人。 现 代 西 方 社 会 有 忽 视 老 年 人 的 倾 向。 9.濒死与死亡 (1)死亡的标准 A.1968 年 美 国 哈 佛 医 学 院 特 设 委 员 会 确 定 的 标 准: (A)已 无 感 受 性 和 反 应 性; (B)没 有 运 动 和 呼 吸; (C)反 射 活 动 消 失; (D)脑 电 图 平 直。 B.1968 年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建 立 的 国 际 医 学 组 织 委 员 会 制 订 的 标 准 : 对 周 围 环 境 失 去 一 切 反 应, 反 射 活 动 和 肌 张 力 消 失, 停 止 自 发 性 呼 吸,动 脉 压 陡 降,脑 电 图 平 直。 (2)死亡的定义 A.脑 B.临 C.生 D.人 系。 死 床 物 类 亡 死 学 学 -亡 死 死 反 -亡 亡 射 经 --活 过 细 一 动 体 胞 个 消 格 生 人 失,脑 电 图 平 直。 检 查 确 定 的 死 亡。 命 活 动 停 止。 被 人 类 社 会 所 抛 弃, 或 与 人 类 社 会 断 绝 联(3)死亡的原因 A.导 致 死 亡 的 疾 病 因 时 代 而 异。 B.心 理 因 素、意 志 力 对 战 胜 死 亡 起 重 要 作 用。 (4)濒死的过程 濒 死 的 5 A.否 认 与 B.愤 怒 阶 C.讨 价 还 D.沮 丧 阶 E.接 受 阶 (5)死 穿 越 脱 离 遇 见 像 过 亡 黑 身 人 电 个 阶 段: 孤 独 阶 段; 段; 价 阶 段; 段; 段。 经 隧 漂 存 一 历 道 浮 在 物 样 回 顾 自 己 的 一 生的 暗 体 形 影
15 上午 一、 名词解释(共 30 分,每题 5 分) 1,人种 2,聚落考古学 3,民族志 4,医学人类学 5,涵化 6, 《努尔人》 二、 简答(每题 15 分,共 45...(40 分) 中山大学 2006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共 6 题,每题 5 分) 1、人种 2、民族志 3、聚落考古学 4、医学人类学 5...人类学原著导读 Anthropology Classics Reading 都市人类学 Urban Anthropology 专 影视人类学 Visual Anthropology 医学人类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Medical Anthropology ...人类学与社会性别研究 三必 社会调查与统计 社会语言学 世界民族志 视觉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 一必 医学人类学导论 应用人类学 语言学概论 二必 语言人类学 法律、...《应用人类学》讲义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应用人类学》课程讲义 绪论 应用...第一章:应用人类学导论根据美国人类学协会的普查, 从事应用研究的人类学家已...③《医学人类学导论》,陈华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④《政治人类学》, 董建辉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⑤《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英]A.R.拉德克利夫-布朗...课堂讨论:3 学时 读书报告:3 学时 第一章 人类学导论 ――什么是人类学? ...更多的分支 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工程人类学、遗传人类学、灵长类人类学 等...人类学开始关注“身体”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1987 年,美国的两位医学人 类学家撰写《关心的身体:身体人类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力顺势疗法骗局201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