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党 心中有民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隶书怎么

当前位置:
|| | |
我们论坛的创作园地《蓝月亮文学》出版
人气:280845 回复:35
中华当代文学学会《蓝月亮文学》创刊词海歌&&格里& && && &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亮,亮晶晶的星星,美丽的畅想——青岛有大海,也有蓝月亮。多年来,二百多位来自基层的青岛作家们组成了青岛的创作平台“蓝月亮文学社。”在国家、省市作协,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华当代文学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各大网站设立文学板块进行交流,不断地探讨创作发表反映当代社会基层生活的精品文章。经历了十余年的文学历程,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蓝月亮美文集六本、由知识出版社、言实出版社,文联出版社,文史出版社出版并由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发行个人散文集二十六本,由作家出版社、文联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蓝月亮系列文丛“等合集二十余部,为市北区政府编辑出版历史文丛《记忆中的市北》1——6集,可谓战绩辉煌,硕果累累中华当代文学学会蓝月亮文学社的作家们大部分是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他们热爱祖国,爱好文学创作。多年来,在走进网络,走进学校,走向社会的亲身体验中,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今天,中华当代文学学会《蓝月亮文学》创刊,为作家们的创作又搭建了一个文学平台。这是我们蓝月亮文学社全体会员的盛事,是青岛文艺界的大喜事。在中华当代文学学会《蓝月亮文学》创刊号即将诞生之际,让我们以极大的热忱,预祝这艘蓝色的月亮船永远遨游在蓝天,畅翔在大海,展开飞翔的翅膀,在太空中自由自在地漫步徜徉......
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分享给好友
一、新闻文化视点
磅礴遒劲,气贯山河——青岛毛体书法家华镇风采文/摄影 李岩 书法家华镇书写的毛体书法,神似更胜形似,颇有艺术感觉。他已经悄然走进我们视线中……& & 不熟悉华镇的人,初次与他相见,看上去带一副眼镜,书生气十足,绝对看不出他竟能变戏法般写出一手好书法。他写的毛体以假乱真,形神兼备,颇具功力。书写的其他墨宝,极具个人魅力,别有洞天。可见,岛城的书法界,又有一颗耀眼的新星正冉冉升起。& && &书法家华镇工作室不大,但里面书法作品琳琅满目,溢满了文化气息。我赶紧将还散发着墨香的华镇最新书法作品摄入镜头,以便与爱好书法艺术的朋友分享。聊天中,得知华镇在海军当过八年兵,在地方工作也多年了。工作中他养成了细致、严谨的作风,这种精神运用到了书法艺术当中。他的书法作品豪迈大气,疏密有致,大字遒劲,小字端庄,行草更似如行云流水,粗狂豪放;楷隶恰如玑珠成串,颇见功底。& && &华镇(笔名),山东青岛人,祖籍寿光。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青岛市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青岛黄河书画院院长,青岛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他自幼喜欢书法,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临摹,苦练基本功和书法章法,以书圣王羲之的《圣教序》、《十七帖》及《手札》练习理解研究传承,临摹感悟唐宋以来欧体柳体点化结构整体的书写方法,30年笔耕不辍,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尤善行书和行草兼隶书,多次参加军内、政府、政法等系统组织的书法比赛并多次获奖。& && &华镇师承的老师是著名书法家任政(),字兰斋,浙江黄岩人。生前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协常务理事、上海外国语学院艺术顾问、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艺术顾问。幼从叔祖晚清名孝廉任心尹公精研诗文,青箱家学,渊源有自,平生爱书法,六十馀年精勤不懈,功力之深,鲜有其匹。善鉴别,富收藏,精用笔,擅各体,风神洒落,筋骨老健。楷书法初唐,行草宗二王,分隶学两汉,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创出自己风格,雄健挺拔,工整秀丽,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赞赏。早岁蜚声艺苑,著作论述极富。已出版及已发表的有《楷书基础知识》、《少年书法》、《祖国的书法艺术》、《书法教学》、《隶书写法指南》、《兰斋唐诗宋词行书帖》等十馀种。1979年获选书写行书字模七千馀字,现为《人民日报》、《深圳特区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报纸采用。1981年为淮海战役纪念碑书写碑文,刻石流芳。同年参加澳大利亚和日本联合举办的国际书法大赛名列前茅。1983年东渡日本讲学,深得友邦人士钦仰,年荣获上海市文联文学书法艺术奖,1992年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字珍藏。1993年为毛泽东纪念堂题写大幅诗词,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发证珍藏。1994年5月为全国邮电局书写标准字样,受到邮电部嘉奖。平时求书踵接,户限为穿,为海内外极有声望之书家。& && &从华镇书法的字里行间,我们分明能看到临摹书圣王体的隐约痕迹,这也与他老师任政多年的栽培是分不开的。梅花香自苦寒来,笔锋苍劲磨砺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常年笔耕不辍的华镇会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快速发展,在现今基础上为我们展示出更多更好的书法作品。& && &日,青岛市毛泽东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华镇,在青岛热情接待了中国济南黄河书画研究院院长兼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齐鲁分校常务校长李靖国教授、中国济南黄河书画院副院长徐文才教授等一行,青岛和济南两地的书画家就书法研究发展进行了广泛充分的研讨,并现场泼墨挥毫作画写字,精湛的书法和曼妙的绘画让在场的书画爱好者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在现场观赏的有青岛警备区原军政委、青岛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李治亭,青岛软件园生活服务中心总经理贾建江,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烹饪学院院长、讲师王建明等。& &&&12月26日是属于中国人的圣诞。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1周年,由青岛国公旌义馆、青岛黄河书画研究院、青岛旅游摄影家协会在青岛国公旌义馆联合举行了追思纪念活动,活动内容以毛泽东诗词为主轴,以贯彻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主线,畅谈依法治国的重大方略,围绕诗词对伟人的丰功伟绩进行了追思,围绕依法治国探讨“望岳”、“清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指导意义。活动邀请了原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炳岳,原青岛警备区军政委李治亭,原青岛市国家安全局副局长矫功本等50余人,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了个人发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最近,毛体书法家华镇开始在斑竹上写书法。他书写的是毛主席唯一的赞美竹子的诗词: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阳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长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看着华镇的最新力作,感慨万千,衷心希望他书法艺术常青,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奉献出更加精彩纷呈的书法作品!
桃园春来早 百姓笑颜开——夏庄镇西石沟村采访侧记本刊记者: 华镇, 黎原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西石沟村桃树上含苞待放的花蕾不时探出头,散发出春的气息。3月17日下午,记者乘车来到城阳区夏庄镇西石沟村采访了刚上任不久的孙烂功村主任和果农们,正值果园里的果农们抢抓农时,对果树进行施肥和田间管理之际,大家夸夸而谈,气氛热烈。记者:西石沟村素有“崂山桃乡”之美誉,出产的桃子种类繁多,都有些什么品牌呢?孙主任:我们西石沟是青岛有名的仙桃之乡,最著名的品牌是“寒露蜜”、“羊角蜜”两种水蜜桃。其次还有“红桃”、“冈沙白”、“秋雨露”、“艳红”、“莱鲜密”等品牌。由于这里水土好,适合种植桃树,所以这里的桃子非常好吃。如“寒露蜜”口感好,脆甜,颜色漂亮,又称开口水蜜桃;“羊角蜜”是这里独此一家的专利,出起来虽然水分少一些,但属于离核桃,好吃,多吃有益于润滑血管。记者:根据地势,咱们这里大力发展以桃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桃树的种植规模如何?产能如何?孙主任:现在全村种植桃树的面积为近千亩,约5万多棵。按一亩地50棵,一棵树150至200斤计算,亩产7500斤至10000斤,千亩年产7500000斤至斤。全村460多户,近1500人,人均收入1万元左右,在这一带属中等水平。记者: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这“火”准备怎么烧呢?孙主任:我们村虽说适合种植果树,但沙质土壤缺水,我们下一步首要任务就是准备投资10万元打井,并在果园里修路,以方便灌溉、修剪等果林管理。好在现在政府也很支持我们,给了很多优惠政策,这是个机遇,我决心制定好规划,带领果农把果园管理搞上去,为果农多做好事,做实事,继续提高果农的生活水平。记者:在座的都是种桃专业户,看你们对村里都有些什么意见和要求,也可以谈一下各自种植桃树的情况?孙克谦:我种了二亩半130棵桃树,主要是“寒露蜜”桃,每年能毛收入10多万元,希望以后能多种植一些,村里能创造出好的环境,卖桃的效益能更好一些,腰包能更鼓一些。记者:是呀,这可是果农都希望的,不知村里有什么打算?孙主任:有的。我们村委会研究过,准备今年视情况开展“乡村旅游”,争取政策支持,根据开花期和桃子成熟时节,搞个“西石沟村看花节”和“西石沟村仙桃采摘品尝节”什么的,视情成立果农合作社,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致富。记者:嗯,这个想法非常好。孙主任,自你新官上任以来,都做了哪些有益于果农的工作了呢?孙主任:我们取得农林局和水利局的支持,准备为果农造福修路,年前还给村民发了福利60多元,是我自己垫付,村里的钱暂未动。还有,利用空闲地,计划引进一部分“北宅大樱桃”,也可以采用大棚培育,争取早日种植成功。记者:好,这些想法都很好。这个村种桃的历史听说最少已经40多年了,希望咱果农们能发挥优势,以地为本,种植好桃树,也造福于青岛市民?另还有什么建议没有?孙丕伶:我家5口人,加上哥哥种了四亩地的桃树,年收入近10万元,用的都是有机肥,鸡粪等土杂肥,属于无公害水果,城里人肯定吃着放心。孙祺昌:我家是5亩地,年收入12万元左右。因为我们这里地理环境的问题,缺水是个大问题,希望村里能设法修一些蓄水池,多积存一些雨水,这样可以缓解水源不足的问题。孙主任:好,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是一个因陋就简,一本万利的好主意,我们村委会一定认真研究,争取早日实施。记者:好的,今天大家说了这么多,我了解到果农们干劲都很大,新上任的村主任也想带领大家干好,看到你们干劲十足真高兴,等4月初桃花开放的时节我会再来的,可以想象那是的风光一定很美。采访结束后,孙主任带领记者走进果园,记者看到许多果农们正在浇水、施肥、剪枝,他们脸上绽放着舒心的微笑,我们和他们站在桃林旁合影留念,企盼着花开、仙桃累累的时节。& &傍晚的余晖洒在大家的脸庞和身上,记者想到,阳春三月,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眺望着一望无际的千亩桃园,我们很快就要赴一场与桃花的约会,赴一场与春光的盛会啦。
个人发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最近,毛体书法家华镇开始在斑竹上写书法。他书写的是毛主席唯一的赞美竹子的诗词: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阳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长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看着华镇的最新力作,感慨万千,衷心希望他书法艺术常青,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奉献出更加精彩纷呈的书法作品!
军旅文学 他从战争中走来——记戎马生涯75载的父亲李治亭李岩& && &我父亲李治亭1926年10月出生于依山傍水的源泉镇西高村,8岁那年父亲跟随爷爷奶奶来到博山城就读于怡园考院小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940年14岁的父亲不甘大好河山任倭寇践踏,华夏子孙任鬼子宰割;回到博山老家西高村后便毅然决然参加了八路军,成了鲁中泰山区4支队后方宣传队的一名小队员。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火洗礼,戎马生涯69个春秋,从一个农村孩子、小学生,成长为一名党和部队的高级领导干部。父亲从战争中走来,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生与死的考验,艰苦生活的磨砺。如今,已经89岁高龄的父亲,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战争年代的父亲“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在前线连队血与火的硝烟中战斗13年,直到1952年从朝鲜前线回国,进入了和平建设年代。从战争年代1944年至和平年代1981年,其中从事部队新闻报纸工作28年。和平年代,他更是兢兢业业为党和部队的政治宣传工作呕心沥血,父亲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的荣誉证书。在他任军政委离休后的二十多年的时光里,父亲更是惜时如金,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写作,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的第二个春天。& && &1987年父亲离休,就常听人说:领导干部一离休退下来,不管是原来职务有多高,随着权力的消失,一切都无所作为了。父亲听罢却淡然笑之:“人,为官一时,为人一世,一个革命者应该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有坚强的精神支柱。在所经历的各个重要关口,都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并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一个人从有职有权,到无职无权,这是人一生中的转折点。这时候的思想、情绪和感情,最易受干扰。要处理好在职与不在职的相互关系,认识到在职行使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是革命事业和军队建设的需要。退下来以后,同样有为党的事业作贡献的权力。要破除失落感、寂寞感和孤独感,真正认识到离休只是新的生活的开始,是人生道路上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 &更重要的,父亲忘不了那战火纷飞的硝烟,浴血杀敌的场面,时刻拨动着他的心弦;沂蒙山上一草一木就是他的肌肤毛发,岱崮岩石就是支撑他身躯的骨架;忘不了孟良崮被炸断木柄的步枪,忘不了徂莱山上弹痕累累的战旗,忘不了泗水河畔倒在血泊中那年少苍白的脸,忘不了在朝鲜平康、金华38个血染的日子;炮火中的青春让他魂萦梦牵,是记挂、是感恩、是留史、更是责任。离休以后的日子里,父亲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翻阅战时日记,查找战地资料,寻访当年战友,父亲为写好军旅文学这方面的书,与相关各处党史、军史、地方史反复印证,有时为了核实书中涉及到的几十年前战争岁月中的一些史实、人物和地点,一如当年战地记者那样,轻车简从,到曾经战斗工作过的革命老区和战地,看望访问当年的老村干、老房东,和战争年代的新闻同行,拜访一些老前辈以及居住各地的战斗英雄人物,还借去各地参加社会活动之机进行专题采访,或组织当年的老战友进行回忆座谈等等,以得到真情实感的第一手材料,将离休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实而有意义。70多年前,当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山东大地,正在博山考院小学上四年级的父亲被迫停学,回到了老家西高庄小山村。在当时我党县长张敬涛和地下党员父亲、已参加八路军的大哥的影响下,1940年,年幼的父亲扔掉锄头,从老家山东博山毅然参加八路军,成了鲁中泰山区4支队后方宣传队的一名小队员。金戈铁马几十年,父亲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和抗美援朝等100余次战斗,历任宣传员、指导员、军报战地记者、军区报社社长、某军政委、青岛警备区政委、济南军区调研员等职,1987年离职。回忆当年的战争岁月,父亲首先想到的是牺牲的战友:“真正有贡献的是牺牲的烈士,没有他们的英勇牺牲,就没有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只是幸运者,能活下来惟有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才能对得起他们的在天之灵……”父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940年深秋,父亲从家乡参加八路军时才14岁,和他一块儿参军的还有一个叫“玉兰”的女孩,当年才12岁。小玉兰长得活泼可爱,父亲和玉兰同在部队的剧团里一块儿演戏。一次正在演出时遭遇敌机轰炸,疏散后两人躲在山脚下一块大石头下面,进村扫荡的鬼子兵端着三八大盖的刺刀站在头顶上“呜哇”乱叫,幸好天色已经昏暗,鬼子兵没有发现他俩,才化险为夷躲过一劫,几经周折找到部队。没过几天,敌情又有变化,部队行军转移,一夜走了80多里。行军路上,渴了趴到水沟里喝点水,当中休息,躺在地上不觉进入梦乡,号令一来拉起来又走。第二天一早到达莱芜新驻地,父亲当上兵第一次长行军,脚上打起了血泡,腿胀得不能打弯,浑身酸疼,像散了骨头架子。刚当兵后这驻防的一夜,虽然极其艰苦,但父亲还是挺过来了,迈出了人生有意义的一步。父亲经受的又一次战争考验,是当兵不久遇上了日本鬼子的大扫荡。当时,他所在的第一军分区机关驻扎在莱芜上游庄。首长决定连夜急行军插到泰北山区,跳出敌人的合围圈。这一夜,部队行军60多公里。天将拂晓时,部队在一个小山村稍事休息。这时有人发现村外有部队经过,还没等大家弄清怎么回事儿,前面已响起了枪声。原来这是一股从北面包围上来的日本鬼子,前卫排发现后就和敌人接上了火,紧接着警卫连也投入战斗。机关人员撤出村后,首长指示大家分头突围。父亲和宣传队三男两女五个小队员跑上了村南的大山。这座山足有八九百米高,当他们气喘吁吁地爬到半山腰时,突然发现山顶也出现了鬼子兵。上有敌兵往下冲,下有敌兵往上追,枪弹在四周如飞蝗般乱钻。父亲一看不好,忙和战友们沿着山腰一层层的石堰往西猛跑。正跑着,他一脚踏空顺着山坡滚下去二三十米,全身被石头、蒺藜碰擦得到处是伤,顾不上这些,爬起身来继续跑。后来接应的大部队赶过来,消灭了追过来的鬼子兵,男女小兵们才得救了。后来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小兵们也配上了缴获过来的武器,去迎接新的战斗!父亲在宣传队的两年一晃而过。1942年底,已满16岁的父亲被调到第一军分区特务连任文化教员。经过连队的战火洗礼,不久他就担任了连指导员。一天夜里,他所在的特务连和另外两个连奉命攻打敌人的费县白马关据点。这个据点驻有一小队鬼子和一中队伪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部队打了一天一夜仍未攻克。这时,30公里外的费县仲村敌据点派出援兵。上级命令特务连打援。在距白马关8公里处,特务连连夜进入阻击阵地。上午8点多钟,赶了一夜山路的十几个日本鬼子和100多伪军乱放枪给自己壮着胆走进了我阻击阵地。开火令下,霎时枪声爆炸声响彻山谷,敌人纷纷倒地。部队开始冲锋,三个日本鬼子带着机枪占据一处有利地形开始疯狂扫射。父亲急命3班长刘庆亮带人打掉敌机枪,只见小刘飞身上前,一脚把敌射手踢翻,一把夺过机枪,另两个战士用刺刀把那两个日本鬼子挑了,日本鬼子机枪手当了俘虏。敌人机枪一哑,全连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只杀得残敌抱头鼠窜。到了这天下午,白马关据点也被另两个连队攻克。白马关战斗结束后,父亲所在连收到了上级的嘉奖。1943年10月,父亲所在的连队驻防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小山村。当时,日伪军正对抗日军民分割蚕食、连续扫荡,环境极端艰苦。父亲正是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和另两名战士参加了入党仪式,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甘愿吃万般苦,牺牲流血在所不惜……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为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们奋斗终生……1944年底,父亲奉命调鲁中军区前卫报社当记者,他用笔写出了一篇篇浸染着战场硝烟的新闻报道,记载下那段难以忘怀的血与火的战斗历程。终于,中国军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日,迫使日本政府接受了中、美、英三国以共同宣言的形式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中国人民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李治亭,当年用他生命最灿烂、最辉煌的时光,写就了那段他最精彩的人生。也正如他在《血肉长城——抗日战争沂蒙战地纪实》序言中所说:战争年代,使我懂得了人生真谛,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献身;战争年代,是一首生动的史诗,每一位战士身上的每一处伤疤,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留的每一滴鲜血,都是军旗的底色;他们用血肉筑成了保卫祖国的长城。经过多年来的艰辛创作,父亲撰著的《烽火人生》洋洋洒洒四章66篇55万字的军事纪实文学,由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书名,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词,于2002年2月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建党80周年和建军7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书中记述了我军部分将军、英模人物、作家、记者近60人为了祖国的解放和富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献身精神和英雄事迹。& && &&&在纪念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父亲撰著的第二部27万字的著作《血肉长城》,于2005年7月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由青岛出版社向全国出版发行。《血肉长城》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沂蒙地区军民并肩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通过27万多字,80多幅老照片和12幅题字,历史地再现了60年前的抗日烽火。父亲通过自己当年任连队指导员、任战地记者的亲历亲为亲见亲闻,把当年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图文并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直战斗在沂蒙山区,被山东省委、济南军区特邀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史》浩瀚战史的编审工作。用了数年艰辛劳作,与全体编委一起,编审出版了5个分册、颇具历史价值的珍贵材料。为山东军民抗日胜利的丰功伟绩,树立了一座历史丰碑。& && &父亲的第三部书《第二十六军征战纪实》,在北京京丰宾馆举行首发式研讨会,李耀文、刘振华、华楠、贾若瑜等二十多位将军参会或发言。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大报纸作了报道。在建军八十周年之际,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部长篇纪实文学《第26军征战纪实》,真实记述了第26军从1937年抗击日寇的游击武装起源,记录了他们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血与火的考验,以及在莱芜、孟良崮、鲁西南、开封、淮海、渡江、解放上海、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刻画了铸就这支英雄部队军魂的王建安、王一平、张仁初、李耀文、张銍秀等名将的光辉业绩。父亲作为26军战地记者、军报编辑主任、总编辑,他以83岁的高龄,两年多时间废寝忘食用心血写出此书,让一大批指挥员、新闻记者、英雄的英勇事迹栩栩如生,留史后人。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原26军政委李耀文、军长张铚秀老将军赞扬父亲为26军立了大功。& &父亲的第四部专著写他69年军旅生涯《人生掠影》一书在国庆60周年前夕出版发行,并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举行了新书发布仪式,岛城近百名作家参加并发言。父亲的第五部军旅题材的纪实文学《战争中走来》也在计划和酝酿之中,由迟浩田上将题写书名,预计在今天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之前出版发行。& && &&&20多年来,父亲散见于报刊上诸多论文、通讯、纪实文学、散文、诗词等40余万字。涉及的内容有回忆领袖的,有回眸战争年代生活的,有反映现代军人风采的,有颂扬祖国锦绣山河的,也有讴歌社会时尚、抨击不良倾向的。其中《人们心中的丰碑》、《迟浩田上将三上孟良崮》、《老将军的豪情》、《共和国的骄子》、《中国保尔朱彦夫》、《上甘岭女英雄王清珍》、《奇袭白虎团英雄杨育才》、《毛泽东心中的雷锋》、《历史的军人》等文章,受到读者的欢迎。为少年儿童写的两篇分别取材于战争年代的纪实文学《女小八路银磊》、《人民好女儿陈炎》,发表后,在社会上反映强烈。& && &父亲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离休荣于在职时,名声贯满军内外,实践离休不离志,云水高境是襟怀。”这是父亲离休后一位老同志赠送他的诗句。建国48周年之际,父亲接到中国国防报社邀请,参加“共和国不会忘记——老英模相会在北京”活动并担任筹委会名誉主任。& && &日,父亲作为解放战争时期华野第八纵队战地记者,专程陪同迟浩田上将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他与迟浩田同志有几十年的战友情谊,那天上午,迟浩田携夫人姜青萍一行登上了孟良崮,并向孟良崮战役纪念碑敬献花篮。当他们走到战场旧址,站在烈士们战斗过的地方时,父亲与迟浩田上将一起高呼“孟良崮万岁”。在当天的纪念晚会上,欢歌笑语丝竹声声,喜庆的气氛感染着所有的人,连四周山岚上的树木都合拍响起阵阵松涛;天上星星和月亮也不甘寂寞,把欢乐的光亮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此情此景令人心动,父亲聊发少年狂,随之起身高歌一曲。“人人(那个)都说(嗳------)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嗳------)好风光。”委婉绵长沁人心脾的《沂蒙山小调》在他和他的战友们曾经战斗过的沂蒙山中回荡,动情的歌声让人重温昔日军民并肩作战的鱼水之情,悠扬的旋律让后来者焕发精神建设美丽的家乡。“唱得好!”歌声刚落,坐在一旁的迟浩田将军“唰”地站起来,面向父亲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父亲落泪了,两双大手紧紧相握,无须言语,精神相通,彼此握住了同生死的昨天,握住了共拼搏的今天,也握住了同理想的明天。& && &父亲离休不离志,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多次被企业、学校、机关、部队邀请做传统报告,指导大学生读书活动,并参加社会救贫扶困工作,为政府排忧,为群众解难。2001年,父亲接受了市南区政府的邀请,经青岛市市南区慈善协会理事大会选举,担任了市南区慈善协会会长。任职多年,他深切地感受到,对慈善事业要有爱心,要有恒心,要有责任感。平时,他注意学习有关慈善工作的文件,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另外,从慈善工作实践中揣摩和掌握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并亲历亲为来体验弱势群体渴望救助的心情。工作中,无数善良人们慷慨解囊助人为乐的真情深深地感动着他;同时也激励他为做好这项功德无量的善事,为慈善协会捐了款。正如他说:是公民就要有主人公的责任感,不能袖手旁观,不能把自己当成社会的局外人,应该按一个公民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正确把握自己。& && &一个名叫蔡燕的女青年,患脑瘤数年。父母为给她解决几十万元的手术和治疗费,已将房子卖掉。术后不久,引发脑积水,又急需手术。为了拯救蔡燕,市南区慈善协会与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慈善茶会募集救助款。在短短几天内就有41个单位、6个名人集中捐款,还有一百多名市民买了慈善茶会座位,共募集善款16万余元。当蔡燕的母亲在茶话会上接到这笔善款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还有一名叫杜晓燕的学生,高考以570分的好成绩被山东大学录取。面对录取通知书,她发自内心地微笑了。但因家境贫寒,父母无钱支付学费,父母心碎了,她痛苦无奈。就在这关键时刻,父亲作为市南区会长的慈善协会及时给她提供了4000元助学金,圆了她的大学梦。小杜在入学后给慈善协会写来一封充满激情地信写到:“感谢李爷爷,感谢市南区慈善协会的叔叔阿姨们,你们是我的恩人,我一生一世不会忘记。我一定好好读书,努力成才,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社会。”& && &日在青岛孙燕翔城市山水画展研讨会上,父亲风趣地介绍自己才“二十八”岁,而实际年龄是八十有二。而后他不无幽默地说:“别看我八十二了,但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我的心理年龄是二十八岁,一个壮小伙呢!”如同父亲所说,他身上时刻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充满着自信和希望。& && &“竹密无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镜里朱颜已变尽,只有丹心未泯灭”。这是父亲写的诗,同时也是他健身养生晚年的自我写照。父亲虽年事已高,但他仍旧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他82岁那年,作了一首《四字歌》,表明他如何看待人生,以铭心志:“四自”:自我预防,自我保健,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四信条”:医生不如养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享清福不如勤锻炼。“四化”:心态年轻化,学习经常化,生活多样化,家庭民主化。 “四度”:超越生命长度,心灵宽度,待人厚度,付出深度。“四然”: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心地坦然,顺其自然,。“四乐”:戒烟限酒,常到室外走,写作养花不离手,随着音乐就来扭。“四本”:精神是支柱,营养是基础,锻炼是根本,爱好添乐趣。“四句”:与世俱进,青春永驻,知足常乐,欢度晚年。他说,如能做到这些,就会好好地活,慢慢地老,实实在在享受,痛痛快快度人生。父亲说,做到这些,你就会:身体壮壮壮!精神旺旺旺!办事顺顺顺!生活棒棒棒!& && &离休以来,由于父亲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勤奋著书写作,他被济南军区、山东省军区三次评选为先进离休干部、山东省国防建设先进个人,三次被评为青岛市关心下一代事业突出贡献奖,予以奖牌荣誉。两次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中播放了《李政委的离休生活》和《战地记者李治亭》专题节目。& && &“戎马征战未离鞍,硝烟剑影不觉寒。雨露风霜春秋度,斑白更惜韶华年。黄昏夕阳有佳景,新风雅意一片丹。今朝莫言落浮尘,伏枥老骥乐尧天”。这是父亲作的一首诗,表达他晚年的心境。他说,心态不老,岁月就会不老。心中充满阳光,心里就会永远是春天。愿父亲的晚年生活充实、愉快,在春天里扬鞭奋蹄,永不言老,心底始终阳光灿烂,永远是明媚的春天。
我与魏巍57年情缘李治亭日7时18分,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魏巍同志与世长辞了,享年88岁。我作为他57年的新闻同行、战友,悲痛万分。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相会在朝鲜战地每当我看到中学教科书中文学典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魏巍的名字,便思绪万千,心潮起伏。那是58年前1951年,我与魏巍同志一同在朝鲜战地,我任志愿军26军战旗报社总编辑,刚24岁。魏巍作为总政治部派往朝鲜前线部队文化工作者,来到26军采访战地英雄事迹。他刚30岁,是一位血气方刚,才华出众的前线著名的新闻记者。人们也许还记得,1951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个年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毛泽东主席批示“印发全军”。自此,“谁是最可爱的人”便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慰问《最可爱的人》信件雪片似的从祖国四面八方飞过鸭绿江,传遍朝鲜战地,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播及世界。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成为文学典作,出版社出了单行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这篇脍炙人口的名著作是怎么产生的?是怎样酝酿形成的?我追忆着当时的生动情景:魏巍同志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著名战地记者,他亲自到朝鲜前线许多部队采访。他踏冰卧雪,穿过战地火线,迎着敌机轰炸扫射,忍着饥饿和生命危险,来到了我所在的26军军部机关,个别访问、读军出版的《战旗报》,翻阅战地传单,开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军的领导,有机关干部、营连干部,魏巍饶有兴味的听取了每个人的发言,他听得很投入,并不时发问:“我们的战士在国外作战,为什么还这样英勇?”“是一种什么精神支持着战士们无私无畏?”“祖国人民、朝鲜人民怎样感谢他们?”这一个一个问号,激起了到会人员的思考:“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参加座谈会的人争先恐后发表看法:“我们的战士面对着凶恶的敌人,英勇无畏,不怕苦,不怕死,是源于对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的深厚感情。”“我们的战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思想感情,这是战无不胜的动力,是最本质的东西。”魏巍同志的眼睛炯炯有神,他高兴极了,拍着大腿说:“找到感觉了,找到主题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太多了、太感人了。如何表达?从何写起?开始他采访了20多个战例,后来压缩到5个,再后来又删掉两个,精选了三个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说明本质的范例。一个是一次壮烈的松骨峰战斗,一个连整个山顶的土被打翻了,汽油弹火焰把阵地烧红了,把战士们身上烧着了,勇士们顶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敌人也烧死……一个是在汉江北岸,一个青年战士,从敌人飞机炸毁的房子里,从火中救出已无父母的孩子。一个是战斗在战火中,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一口雪”,艰苦奋战的事迹。如何把战士写得生动,不仅写英勇,还要写思想感情。当时大家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写一次战斗,只写敌人炮火多么厉害,我们战士如何冲,一次又一次冲锋,不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必须写出英雄的高尚灵魂才行!”“如果把活的人写死了,把英雄的人写成机器,再出奇惊人的事迹,也觉得不感人了。”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其中有两段战斗和救人的描述:“这个连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呀!满屋子黑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睛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只是在地上乱摸,才摸着了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乱瞪着,哇哇地哭。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上边引用文章中的两段话,就是在朝鲜战地我和魏巍同志在朝鲜战地美机疯狂扫射防空洞座谈会上,志愿军两个基层干部含着眼泪讲述的故事。《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这篇通讯的形成,是志愿军战士崇高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魏巍同志思想感情潮水的积淀,时时在我心中荡漾。57年来,《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呼成为抗美援朝时期的特定用语,它是和魏巍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建国以来,战洪水、斗冰雪、抗地震、灭火灾一幕幕英雄壮举,可歌可泣的人物业绩,最高赞誉就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深情厚谊永不竭从战火硝烟中走过来的人,从血与火锻炼成长起来的人,更懂得友谊珍贵。我与魏巍同志从1951年朝鲜战地相会、相知、心心相印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我们多次相见,每一次都能从他身上吸取营养,他的崇高品德,他的文学才能和睿智,他的散文意蕴和美感,启迪着我,感染着我。57年了,我与他相见,每次都得到教益。从朝鲜回国十年之后1961年7月,他是《解放军文艺》副总编,我们在青岛金口路部队招待所一起写作一个多月,他正在写曾获得首届“矛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东方》。当时,彭德怀已经受到批判,但他毫不顾及,用他的心血去写,表达着对彭德怀老总敬慕之情。在炎热夏天,魏巍同志身子有些胖,特别怕热,一写作起来,穿着短裤、背心,身上汗水流淌。每天中午饭后我和他去第一海水浴场在海水里游泳,成为他一大乐趣。我当时是济南军区政治部政工研究室副主任,为军区政治部李耀文主任供稿《八一杂志》写了一篇《继承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一致优良传统》长篇论文。写作过程中,他提供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感受和体会。一个多月时间,我们之间增进了感情,后来他将写成获奖《东方》巨著寄给我,同时寄我还有他的散文《春天的漫笔》签了他的名字,成为永久的纪念。后来,70年代,我任济南军区《前卫报》报社社长期间,他作为《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多次到军区文化部来指导工作,在招待所叙述多年战友之情。他陆续出版的写抗日战争著作《火凤凰》、写长征的著作《地球的红飘带》都及时寄给我并谦虚地请我指正。每每看到书中他的墨迹,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我2002年撰著的由黄河出版社出版的55万字《烽火人生》一书,之前半年,我请魏巍同志写一题词,他欣然答应,题词是:“人民养育了战士,烈火锻炼了纯钢”。这个题词,正是对魏巍同志人生观、价值观,一生做人民公仆真实写照。1990年7月,我又专程去北京看望了他。他住在北京军区西山的一个幽静宿舍里,我们亲切长谈了四个小时,并一起聚餐。从朝鲜战场初次相识到今天,50多年过去了,他虽然已是古稀之人,但仍是精神旺盛,和蔼可亲,十分健谈。坐下后,他给了我两本文学杂志,其中有他写的一篇杂文和两篇短论。他说:“文艺工作者需要‘认母’”, “生活是源泉、人民是母亲、艺途无止境、但盼后来人。”他的这一论点,至今18年了,但对当前文学仍有现实指导意义。为人民呐喊竭尽一生魏巍同志已是88岁高龄的人了,但他的倔强精神和革命锐气却不减当年。建国后,我多次去北京西山住地看望他,每每都被他那创作的欲望和志向所感染。他是在抗日战争初期民族危亡、烽火烧红的年月,17岁便参加革命的。他是踏着风雪到了延安抗大,到了敌人后方,从年轻时代就开始了他一个革命战士兼诗人的军旅生涯。我看过他早期的散文集《春天的漫笔》,特别是看过他推出的写红军长征《地球的红飘带》的力作。聂荣臻元帅生前在《序记》中讲:“我从《当代长篇小说》杂志上看到了魏巍同志的新作《地球的红飘带》,兴奋不已,接连十几天,一口气把他读完了。这篇著作是用文学语言叙述长征的第一部长篇巨著,写得真实、生动、有味道,寓意深刻,催人奋进……我仿佛又进行了一次长征。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就认识魏巍同志,他有文学天赋,又经过革命战争锻炼,是位难得的人才……”魏巍同志抗日战争中长期是在聂元帅领导下做宣传工作的,他们之间有着深厚感情。聂帅对魏巍这一褒奖,是最高赞誉,受之无愧。我重温聂帅这段评语倍感亲切。人们常常赞赏魏巍的散文像诗一样优美。其实,他的诗比起散文毫不逊色。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用“红杨树”笔名,从事诗歌创作,出版过《不断集》、《黎明风景》等诗集。魏巍同志生前,虽然已是88岁高龄的人,但他仍然在笔耕不辍,努力创作。2008年初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他著的《新语丝》和《四行日记》。《新语丝》收录了魏巍近年创作的散文、杂文70余篇,为毛泽东诞辰百年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话说毛泽东》亦收录其中。《四行日记》是魏巍1952年赴朝鲜战地采访、两次从走长征路等内容作品结集。魏巍同志不仅是著名作家,也是军队新闻宣传战线上的领导人。战争年代,他当过宣传科长;建国后,曾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他是第一届至第三届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魏巍同志走了,作为文学一个鲜明的时代标本消逝了,老一代文学时期最后一颗文学闪亮的名人陨落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李治亭:原青岛警备区军政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纪实文学《心灵掠影》等四部。)
二、美文欣赏 香港清静的一面——港澳游之一吕铭康过去,只要提及香港,我立即就想到这是一座繁华喧闹的大都市。可是当今年4月下旬,我终于初次来到已是摄氏29度高温的香港时,却发现她只是繁华并不喧闹,并且有着十分清纯静谧的一面。香港虽然异常发达,但她毕竟是680多万人口集居在这个弹丸之地,以至于成为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这样的著名国际大都市,怎么可能清静呢?我是周六下午飞抵的,正好是在香港度过双休日。按说,此刻香港的商业街应该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而我从行人的衣着便可看出,其中绝大多数是前来旅游观光的,。而香港人往往是忙忙碌碌步履匆匆,穿戴确实朴实无华,我还没看到留长发、扎辫子、染黄发、戴耳环的男子(据说有也是演艺界人士),大多数女人也是给人以淡雅的感觉,且脚上还都不穿袜子。大街上没有糟杂的声音,车水马龙,即使是傍晚的高峰时刻,我也没发现堵车现象。马路上有各种汽车、双层公交车、载客小巴,在行进中都不能随意鸣笛,否则就要罚款。也就是那已经营运了一百多年的老式双层有轨电车,偶尔发出“叮当”的响声,所以香港人也叫它“叮当车”,票价是港币2元,老人1元(那些天基本是1·03元人民币兑换1元港币),确实是非常的便宜。因为他们年收入14000港元以下属于低薪,就可免缴个人所得税。行人过马路也是相当安全方便,不远处总是会有人行横道斑马线,中间还有安全岛。这里的商店和饭店多得是令人目不暇接,但门前决没有任何招徕顾客的音响,只是在静静地迎候着顾客登门。由于香港有着非常严格的法律,凡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而被查实,则终身不得经商。因此在这里消费顾客与商家也多是和谐相处,还没看到有什么消费纠纷。香港法律规定,在公众场合是严禁吸烟和随地吐痰,否则就要处于1500港元的罚款(在码头是罚3000港元),绝对是格罚毋论,毫不留情,根本就不可能托关系、找熟人、走后门。烟民们只能在规定的吸烟区集中过烟瘾,烟头和烟灰都必须丢进废物箱。所以,在人山人海的海洋公园、熙熙攘攘的街道和商场,我就没有发现有当众吸烟的。毫无疑问,大家不仅有很强的法制观念,而且是我们这些旅游者大概都是最不愿意白白奉送1500港元吧!我在海洋公园游览时,尽管天气很热,就看到一些专职保洁员穿着胶皮高筒靴、戴着长胶皮手套,随时用手中的抹布把这里露天的桌凳擦得一尘不染。他们的胸前都挂有带照片和姓名的工作证。这么一来,这里的街头和所有的公众场合,自然就显得非常清静了。到剧场看演出,观众们都自觉在门前排队,是一批一批地顺序进场。演出结束,依然是这样井然有序地退场。显然,这就可以避免任何拥挤事故的发生。入夜,当我乘上游艇在维多利亚海湾徜徉,看到两岸——香港岛和九龙岛的绚丽璀璨的景色时,更是心旷神怡了。看到香港的如此清静,我切实感到:香港这个国际化的城市,正由于拥有便利的营商环境、完备的法律体制、公平开放的竞争等便利因素,使得她能够发展成为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赋到沧桑文自工张璋& &&&日前去胶州市公干,在三里河畔见一刻有碑文的天然巨石,站在大太阳底下,细细地读了三遍,惊叹之余,很是震撼!问及方知,文赋系原市委书记李皓与原政协主席刘才栋同志合撰:《三里河记》。洗练的文字,恢宏的手笔,深邃的内涵,有山有水,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分明一幅写意画,让人生出无限的遥想和感慨!《三里河记》全文共五段,五百零八个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通篇是饱蘸激情的浓墨,满纸张扬着诗意的语言和哲理,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三里河独特的审美思考和炽烈情怀。有着怎样深邃丰满的心灵储藏,有着何等充沛丰盈的思维触须,有着哪般真挚丰富的情感世界,才能撰就如此典峻大气的文章?!文章以三里河的发源地起笔,勾勒四季迷人风光,描述四千年文明积淀与沧桑变迁。启承转合间,涵盖了丰厚的内容,融入了博大的智慧。“傍大沽、依胶莱,携千年历史之古韵,揽东夷文化之遗风,不迂不迴,一泻入海。”开篇就气势磅礴,基调厚重,三里河的浩然大气奔涌石上。读来不禁令人逸兴遄尺,击节赞叹!三里河滔滔水流宛若循环往复的血脉,注入了作者的灵魂。人文景观纵横笔下,一草一木从容道来。无论是春之喧喧浣女,夏之动容观者,还是秋之垂杆钓翁,冬之嬉戏童子,无不生动活泼,形象逼真。一个个生活场景,如一幅幅山水泼墨,浓淡相宜,张弛有致,风情万种。那些轮回季节里的风物流转,那些优美画面里的浣女和游鱼,无不浸泽在动静的意象中,成为三里河“四季皆荣”的象征和写照。纵览全篇,尤以第二段语言最为生动、鲜活,既有可读性,又有可感性。作者以白描手法,没有刻意地升华,没有硬性地拔高,而是客观叙述,景语皆情语,把思想和情感融合在栩栩如生的形象里。文思才涌,驰骋万里。“上溯四千年即有先民依河而居,刀耕渔猎,制陶立业,以三里河文化独领东夷文明之风骚……”起句点明三里河文化的精华所在。尔后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唐宋明清以来,三里河畔南船北舟,商贾云集,千帆辐辏,物阜民安的景象。一百字便概括了四千年历史!精心选取的每一个镜头,都再现了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繁盛。“水之韵”、“绿之音”、“石之舞”是三里河公园的主题。作者深悉规划专家的良苦用心,以骈文短句描绘出三里河——水的妩媚,绿的奇幻,石的鬼斧神工!写意和抒情并举,色彩与音乐同行,三里河的旧貌新颜,在作者独具匠心的描摹里惟妙惟肖、美仑美奂。作者以音韵和舞蹈的旋律,赞美建设中的三里河,赞美三里河斑斓的魅力,以及她享有盛名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产。“翔风涵澹,清波漪涟,台榭临溪,河润九里;茂树荫蔚,蝶舞鹊栖,瑞莲融池,苔岛浮翠”等景致,更是字珠句玑,骊辞华章,给人以典雅的艺术享受。铭记是一种很难写的文体:一不能长;二要有文采,立在那里,能经得住众人的审视及时空的检验;三是要有气势。一句话:缩龙成寸。尤其第三点,要做到极难。作者必须有胸襟,有张力,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方能恣肆汪洋,纵横捭阖,立论高远。《三里河记》,做到了三者的完美结合。轻描人物淡写意,不铺陈,不雕饰,一派天然,精到极致。作者以散文家的敏锐感受,更兼评论家的渊博学识,将人与文融为一体,知史论河,人河相彰,言简意赅,写貌传神。一句“漫步游人,赞叹其精博华美之时,似已体悟到河畔人民拨水推山,令上林为之逊色,留云邀月,使金谷为之退舍之气概。”是写人,是写景,是抒怀,更多的则是作者对河畔民众的无限深情。文字的力量就象飞鸟,不留痕迹,却已从天空飞过。正所谓“赋到沧桑文自工”。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一位终日忙于党政事务的主要领导,能将古文挥洒到如此娴熟的地步,国学素养之高令人感佩!“噫乎哉!三里河载古拓今,永往前矣。”一声喟叹,一声呐喊,如黄钟大吕,穿云裂帛,将人们的视野和希冀带向美好的未来!细细读来,不难发现,整篇铭记内在的“精神”与现实的“魂魄”息息相通。辞章句读,无不充溢着沉重的故土情结;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个性的张扬及人生的睿智。五百余字的写河文章却通篇充满了对人的热爱和歌颂。力透纸背的不仅是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只有将一腔炽情融入这片厚土,且对这片厚土充满信心和憧憬,才能把握住它律动的脉搏,生发出飞扬的神思!河之清,源于山之精美,山固而流长,山河不以人事之替而灭。掩卷,不禁教人有断途回首,直薄云天之感。而逸怀浩气,超乎尘世之外,我们仿佛看见了作者在俯瞰花开的姿势,在聆听流水的声音,在用心哲的吟唱呼唤大河生命的灵光……附:《三里河记》三里河自九龙山蜿蜓而出,因与板桥旧镇相去三里而得名。傍大沽、依胶莱,携千年历史之古韵,揽东夷文化之遗风,不迂不迥,一泻入海。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繁花翠柳间闻燕啭莺啼,涓涓清溪边传浣女喧喧;夏日偶有暴雨滂沱,涌浪拍岸,荡泥扬沙滚滚而下,其景至惊,观者无不为之动容;至若秋水透底则静如处子,或有游鱼涔爵,流波动声,钓者垂杆而夹岸成列;隆冬冰封则力可载人,或有童子嬉戏于其上,彼赶此追而绕若走蛇。是河也,历经沧桑而不磨,周而复始,四季皆荣。上溯四千年即有先民依河而居,刀耕渔猎,制陶立业,以“三里河文化”独领东夷文明之风骚。唐宋始起集民愈织,一时少海连樯商船辐辏,内汇江南,外通高丽,定名板桥镇,并立为北宋五埠之一。明清以来,富贾巨商咸集,文人名家辈出,更得“金胶州”之美誉。世纪初,河畔拔新城一座,展公园一处,集现代建筑于两岸,显时代风流于一体;时逢改革开放、政通人和,三里河已是今非昔比。“水之韵”翔风涵澹,清波漪涟,台榭临溪,河润九里。“绿之音”茂树荫蔚,蝶舞鹊栖,瑞莲融池,苔岛浮翠。“石之舞”镂月裁云,如龙如虎,不雕不镌,栩栩而生。更有双桥飞架,平湖扬帆,喷泉迭舞,珠涟映辉。秀水蕴秧歌,三弯九动十八态,韵味无穷;沃土育胶白,盛名远播传天下,世称蔬皇。漫步游人,赞叹其精博华美之时,似以体悟到河畔人民拨水堆山,令上林为之逊色,留云邀月,使金谷为之退舍之气概。噫乎哉!三里河载古拓今,永往直前矣。
回乡散记于向阳 转眼间,从农村返回城市三十多年了,插队时候发生的有些事情就这样在心里困惑了很久,不敢回头。现在想起来,当年响应号召的我们,走过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现在重新在城市建立了家,也已经是很幸运了。闲暇之时经常想去看看我们当年插队的小村,村头的小河,绿纱轻掩的知青屋。我不时的在问自己: “哪里还有我当年的歌声,河边飘逸的柳絮,洗衣服的石板,和经常伴我入梦乡的乡村伙伴吗”?在2006年的秋天,我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当年插队的小村。我们的小村还是静静的座落在潍河旁边,绿树,红瓦,炊烟袅袅。小桥,流水,土路弯弯。下了公共汽车,走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穿过一片竹林。再跨过一条几乎没有水的蜿蜒小溪。哦,我的第二故乡到了。远处咩咩的羊叫声与或远或近的狗叫声此起彼伏,小村的房子变得我难以认识了。村头路边有一棵大槐树,原来是老队长上坡敲钟全村劳动力每天背诵最高指示的地方,现在开设了一个烟酒店,当年的大队长[革委会]主任郭有功就是烟酒店的老板。记得在我们插队的时候,他已经有四个孩子了,其中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他的三个女儿曾经跟我上过学,当年我是村里的民办教师呢。现在,他的小儿子和一个女儿已经去城里打工了,那两个大女儿早已经嫁到邻村。小儿子郭平把个五六岁的强强甩手扔给俩个老的。郭有功今年六十来岁,有点驼背,虽然只是读过初中,但是在文革时候却是村里的文化人,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起来造反夺了村委大权,是他带着村里的全体领导成员去公社把我们接到小村。在农村插队的日日夜夜,他曾经是决定我们命运的核心人物。郭有功看到我的到来,高兴地两眼眯成一道缝。急忙跑出来握手:“真想你。怎么也不来看看老乡啊!”“忙啊,今天休假,这不是来看您们了吗?”我说。一个剃着光头,顽皮的男孩凑上来对着我的数码相机镜头做着鬼脸,“强强,不要调皮,”郭嫂急忙喊着孙子。郭有功的儿子郭平和妻子去城里做建筑工人,把孙子留给了老两口,老两口开着小店。照顾着孩子,由小女儿和女婿经常来家帮着操持地里的活,也落得清闲。“村里现在还好吗?”我数落了几个熟悉的至今难以忘怀的名字。“亮子已经去了内蒙,做贩牛生意,很少来家,喜子开了个豆腐坊。天贞开了个磨房,对外加工面粉,明海现在可阔气了,他女儿嫁给了潍坊市的政府官员,儿子开了个汽车修理厂。”听到郭有功的介绍,我不由的佩服起眼前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的思维还是那样敏捷,记忆力还是那样的好!“晓红的两个儿子怎样了”?我急切地问:晓红是68年我们一起插队的知青,当我们来到农村的第一天,大队里就安排我们听贫协主席张大川给我们知青做忆苦思甜报告,贫协主席张大川在台上声泪俱下的诉说了他家的苦难史,他的爷爷是外村来逃难的孤儿,被老爷爷收留,他的父亲也外村来逃难的孤儿,被爷爷收留,他自己也是外村来逃难的孤儿,被父亲收留,几代人都没有结过婚,娶上媳妇,他那年已经三十八岁了,还是光棍一条。他的嚎啕大哭震撼着会场,也震撼着我们城里来的十五个知青的心。晓红姑娘是我们学校的高中毕业生,是我们知青组的付组长。善良,美丽是我们学校同学和知青男生仰慕追求的偶像。她当时神情激动,要求发言。她的发言使我们大吃一惊,她决心在农村扎根一辈子,把自己嫁给三十八岁的贫协主席张大川做媳妇。村民们吃惊的原因是:贫协主席张大川好吃懒做,是个标准的二流子,文化革命起来造反,才跟着郭有功当了贫协主席。农村姑娘谁也不愿意嫁给好吃懒做的二流子。这么漂亮的城市姑娘嫁给他岂不是鲜花插到牛粪上吗?知青们吃惊的是,我们来的第一天就走了这样一位好同学,对她的行动也是感到既惋惜,又敬佩。当时我是知青组的组长,在那种形势下,没有别的选择。立即上台发言,表示支持晓红的革命行动。在一个阴冷的风雪天,我们送走了晓红,她做了贫协主席张大川的媳妇。后来,她给贫协主席张大川生了两个儿子,她成了全县,甚至全国知青扎根农村的典型。但是,人不是钢铁做的,农村的艰苦,两个孩子的拖累,加上张大川好吃懒做,她病倒了,得了肝硬化腹水,很年轻的她就离开了人世。贫协主席张大川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好吃懒做的恶习不改,妻子离去不久,也一命归天了。可怜的两个孩子幸亏有村领导帮忙,现在已经长大了!看着我着急的样子,郭有功介绍说;“他的两个儿子始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现在已经在城里按了家,在集体企业打工了。”听到郭有功的叙述,我感到有些释然,总算得知老同学的孩子的前途有了归宿,也能使晓红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但是由于村里的熟人大部分都不在家,任凭分到手的土地荒芜反而去城里打工,我又感到茫然。我想起了村南的学校,我的自留地和在地里栽下的梧桐树,告别了郭有功,我奔向了南崖。我的青春献给了这里,因此,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勾起了我太多对往事的回忆,看到村里乡间小路已经修了水泥路,心中感概万分。南崖有村中二百亩土地,由于地势高,过去村里把学校,磨房,发制品加工厂和村民的自留地都设在这里,在靠近公路的地方,有一片小树林,矗立着一处小山包据说那是清朝状元陈官俊的墓地,他曾经做过皇帝的老师,因此,他的墓地就这样气派和风光。南崖的土地由于地势高,灌溉费事,因此多种地瓜和间种玉米,还有当年队中分给大家每人4厘地(相当于现在的1分2厘)。我的自留地就在村头,由于离村太近,村民的鸡鸭经常前往捣乱,我就干脆栽了四十棵梧桐树,在我离开村回城的时候,四十棵梧桐树已经有碗口粗,可以做房屋的懔条了。我的梧桐树现在还在吗?怎么没有看到呢?我在南崖寻找着我的树。我惊异看到:许多地荒着,长满了杂草,有的土地栽种着地瓜和玉米,长势却不太怎样。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和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汉在地里择菜,我向他们招招手,他们急忙从地里走出,看到我的样子,诧异的问:“您找谁,”“您是陈乃田吧?”我看到,站在我面前的乃田虽然已经是标准的农村老汉,但还有当年那个聪慧的摸样,我们插队的第一年他是生产队的会计,我是记工员,我们每天都在打交道,在寒冷的冬天,我曾经在他家里吃过热地瓜,喝过玉米粥,他妈妈的热情,他妻子的贤惠,还有他女儿燕燕的名字也是我给起的。我怎能忘记他呢!“你怎么知道我?你是谁?”他诧异地望着我询问。“我是于向阳,当年的老知青,你当年的弟弟回来了,您不认识吗?”听到我的谈话,他非常高兴,“你离开35年了,没有想到还能见到你,欢迎你回来。”急忙招呼妻子,“回家,带向阳弟弟回家!”“我当年栽的梧桐树呢?怎么我找不到呢?”“你栽的梧桐树在1976年大队就用它盖了学校,那块地分给天福家当了宅基地。现在已经盖成2层小楼了。”我顺着陈乃田的手指望去,果然前面有一座2层小楼。和红瓦绿树的村办学校在一起。对于我栽下的树能为村里的教育出把力,我感到欣慰!我跟着陈乃田回到他的家里,这是一个很讲究的普通的农家小院,黑漆的大门,宽敞的院落,迎面是五间灰砖红瓦的房子,左边是厨房,猪圈,厕所,右边的两间厢屋可能是仓库。室内厅里摆放着29寸彩电,旁边有音响。墙上挂着两幅字画。我想:到底陈乃田是个文化人,室内布置也如此雅致!“大娘呢,她老人家好吗?”我问。“早已经故去了!”听到这句话,心头一紧,一股热泪涌出眼眶:多好的大娘,在冬季的寒风中,跑到我们知青组,让我去她家喝一碗玉米粥,吃一个滚热的甜甜的红薯。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我想起了陈乃田的女儿小燕子,当时,小燕子的名字还是我给起的呢,就问:“燕子现在怎样了?”“她就在村里开了个挂面厂,我让她来现在家。”说完,陈乃田拨通了电话,燕子从小就是乖巧听话的孩子,从小依偎在奶奶身边,帮助奶奶做很多事情,上学学习很好,从来不让家长操心。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了村里,仍然愿意依偎奶奶。她心疼奶奶那双精瘦且骨节粗大长满了老茧的手。她特别懂事的是,每次看到乃田从外面做事回来筋疲力尽的样子,她都会问:爸爸,你上炕休息?我给你倒水;妈妈,衣服我来洗?我先给你捶捶背。把三个老人哄的团团转,后来,找了个女婿,就在村里开了个挂面厂,好多大超市都来要货,生意很红火。我们知青回城后乃田又有了一个儿子,很聪明,懂修理汽车的技术,现在在村里开了个汽车修理厂,一家人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村里人谁见了谁眼红!“爸爸,谁来了,”随着清脆的话语,一个打扮入时、面目清秀的姑娘出现在我的面前,难道这就是当年的小燕子,谁又能看出这是个农村姑娘呢?“这是……?”小燕子看到我有些迟疑地问。“这是你的向阳叔叔,当年在村里插队的知青。”陈乃田介绍说。“我知道了,我的名字还是你起的呢!我经常听奶奶谈起你。”姑娘高兴地说!在吃饭的时候,我和陈乃田谈起了村里闲置的土地,陈乃田说“近年来。村里人纷纷外出打工赚钱,把分到手的土地都荒在那里,许多土地杂草丛生,野兔子也在草地出没。幸亏今年中央出台了免除农业税的新政策,估计今年秋天村民能回来种这些荒地,眼看要到秋分,种麦子的季节快要到了,今年可不能让土地再荒下去了。”说到这里,陈乃田又谈起了他的计划:明年把村后的大沟承包下来,改建成养鱼池,再在他分的地里盖上塑料大棚,种蔬菜,再加上挂面厂,汽车修理厂,估计一年收入几十万没有问题。看着眼前这位普通的农民,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意,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有多少农民成了企业家当上了大老板。在陈乃田的陪伴下,我看了村里现在的环境和房屋。看来,小村已经进行了统一规划,原来破旧的房屋没有了,弯弯小巷也没有了,取尔代之的是整齐的村街,红墙碧瓦的小屋。小村依旧是青山葱翠,绿水长流,芦花在风中轻笑,荷花在水中静默不语。“大哥,你怎么来了?”面前一个胖胖的中老年妇女向我喊着。“这是谁啊?怎么我记不得了”,我在冥想。“我是袁玉风,我家从东村搬到西村来了!”哦,我记起来了,她就是我们知青组的第二个嫁给老乡的姑娘,当她来到农村的时候,她怎么变成这样啊!原来她是全组最年轻,最漂亮,最苗条的姑娘。插队来到农村时,她才15岁,走到田野,第一次感受到这样优美的田园风光,不禁被这里的景色给陶醉了。摘一颗酸甜适口的山杏,尝一颗红得诱人的樱桃,吃一口农家田里的黄瓜……这里的一切对于她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但是,她们女知青的大姐晓红出嫁走了,也给她带来强烈的震撼。那夜,她哭了,为了自己的大姐嫁给了贫协主席,她哭了。但是,从那天起,她开始了尿床,因为那时我们没有知青自己的房屋,只是住在房东老乡家的大炕,她夜间尿床,别人的被卧也湿透了,这就引发了女知青之间的矛盾,农村有个说法:这种病,嫁人就好了,在房东陈大娘的作和下,袁玉风嫁给了农村供销社领导的儿子,那年她15岁!& && && &我们回青岛就业的时候,由于她已经和当地百姓结婚了,就没有回青岛。她后来也在东七村的供销社干了售货员。“你现在怎样了?还在供销社吗?”我问。“我退休了,两个儿子都就业了,我就不干了………这里空气好,粮食,蔬菜都新鲜。我这辈子就这样了,现在,我们的村子真的‘甜’起来了,也不再是苦的啦。”& &&&听到袁玉风爽朗的回答,看到她那饱经风霜的脸,虽然年纪显得比实际年龄老气,但是身体很硬朗,不象我们这些回到城里的老知青,许多人都有腰酸腿痛,高血压,心血管病。& & 我不由的感叹到:是啊,现在的乡村已经富起来了,这里曾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留下了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我们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这块黑色的土地,这里有我们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太阳落山了,是到了我离开的时候了,我的身边聚满了乡亲,我的眼眶里融满了泪水,告别了陈乃田,袁玉风,郭有功等众乡亲。再见,乡亲们,再见,我的第二故乡!悠悠情思青春泪,甜甜乡音牵肚肠,回回首,三十八年过去,我们的汗水,我们的热泪,我们的青春,都流在了小村的黑色土地。我的第二故乡啊,你会永远萦绕在我梦魂里,环绕你的青山、绿树,蔼蔼烟雨,还有那崖、那水、那桥、那乡亲的笑脸,永远的留在我的记忆里,小村,是我的青春梦,我的悠悠故乡情。昨日的故事始终荡在我的心弦,在漫天霞光中已写进了今天的风景线,挂牵在心头,牵挂在潍河的两岸,随潍河的流水奔向明天!
激情的戴家山马世柱夏日的呼唤,喊开大家寂寥的心窗。适逢周日,近邻好友一行十人,相约攀登青岛崂山——戴家玄阳观——太和山。适逢初始的三伏的天气,略显有些炎热,但炎热的天气阻挡不住大山的诱惑,如期相约的活动,令人格外地惬意,每个人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早早起来结伴而行。 早上出发时空气中还弥漫着凝水的雾气,但乘车来到青岛崂山的戴家山脉上,暖暖的阳光早已从雾中路出了笑脸,细看山中有几个小蜜蜂在路边花丛中起舞,细听鸟儿还在林间歌唱;树木在摇摆着伴奏。经过一番攀登,不一会个个都汗流浃背,由经常来此的一老师傅指路,竹子掩映的玄阳观就在眼前,戴家山玄阳观(竹子俺)里1600年的银杏古树,参天蔽日,我不由的感慨它先我们而生,也将后我们而去。大家争先与古树合影,与道长叙谈,玄阳观内入眼之景,浑然天成、如诗如画。 登戴家山、玄阳观(竹子庵)、太和山的路途,就像讲一个动听的故事,这里的传说,从登山开始便向你娓娓道来。庵里没有道姑,只有道士,足已是天下奇闻,但山崖石壁上的“金币昂成”几个大字,更是独匠心材,惹人遐思,使得驴友们争相与之合影,以祈福人生。登山途中身边的翠绿的树木、满山的花草,其馨香沁人心脾。此情此景,顿觉有一种让人释放的感觉,我的脚步似乎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几经上山下山,来到太和山水库,只见水库如母亲梳妆的镜子,清澈的辉映着太和山的容貌,泱泱地恣肆着热情,绵绵地矜持着雍容。鱼儿安静地蜷缩在自然屏障的水库里生长,众多灵巧的红鲤鱼机敏地穿跃在着温柔的水中,一摆尾,漾起一个个圆润的晕,荡开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那水让人忘怀一切,沉浸在这份柔情中,抒出自己心中的梦想。面对这柔情,我忍不住挽起衣袖,用手臂揽一片苍碧,掬一捧清冽,划开一层的水波,化在水面破碎的阳光下,顿感沉醉在波光淋漓之中。太和水库的美景的确让人流连忘返。 开饭了,大家在水库旁席地而坐,佳肴丰盛,令路过的登山者垂延三尺,大家举杯共祝:身体健康!友谊长存! 走在太和山上,这里的奇石、雅水,悠然是一幅清秀天然的山水水墨画,几点淡浓的墨,勾勒出它的伟壮;清水蘸笔,描绘出几流交错的清溪;再细点几个墨痕,那就是惊人的天然与历史的杰作,令人陶醉。  站在乳峰石仁乐亭旁远望,心中顿觉阔然开朗的,四周群峦环抱,风光旖旎,秀美壮丽。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境。远处的山脉上,一条蜥蜴在山上蠕动,我放眼望去一条天然形成的巨石蜥蜴在努力的向山上爬着,是那样的逼真,真是天物造景美不胜收。 来到霸王洞,这里更是别有一番洞天,穿越中大家着实过了“洞中几分钟,世上已千年”的意境。150米的霸王山洞,给大家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传说楚霸王项羽当年曾带领队伍在此经过,穿越千年的时空,给大家以无尽的想象。  远观霸王别姬石,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貌美如仙,能歌善舞的虞姬和项羽戎马生涯形影不离夫妻相拥的情景,仿佛让人看到项羽力拔山,气盖世,破釜沉舟,三千子弟破秦军数万的情景。又仿佛听到项羽在垓下兵败被围,夜听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霸王别姬、拔剑自刎、血染乌江的悲惨情景。从霸王台眺望太和山脉,峰峦叠嶂,层林绿翠。近观水库、青蛙石、牛头石历历在目,远眺新建的别墅楼群尽收眼底。 虽然上山的路峰回路转,但也暗淡不了登高咏志,畅怀心境之感。观奇峰汇聚,赏库水明澈,听流水急泻,悬崖惊羡,峭壁千仞,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令人心旷神怡!远处那山上壮观景象,延绵不绝,难得一见。  漫山遍野的翠绿和点缀在山间的芙蓉花儿,连成一片浓郁的青绿色,诉说了大自然独到的创意,恍如幻境。  登山,是山的呼唤,的确叫人别有一番激情,我感慨“旅人归去魂已失,匠师归来满锦囊”的意境;我感慨在这激情的夏日,大自然跃动的清丽音符,构成了人与自然最和谐的乐章。
竹缘于 娟与竹相识,才是在今年的农历二月初的事。那日上午,老朋友华来电话说要送我几株竹子,并且说车已经快到我的住处了,让我到门口接接她。就这麽着,从没与竹打交道的我,急匆匆地把十几株青叶葱葱的长杆儿细竹,搬宝贝似的搬到了阳台上。华说,眼下天寒地冻,刚从地里刨出来的竹子,栽到院里定然不活,得先把它养在室内的大花盆内,待清明过后再移到外面。由于竹子是一个组合,且长得梢叶直触阳台棚顶,家里一般的大花盆显然盛不下,需要另择“窝巢”,只能先将其暂放在阳台窗边。好在这些竹的根与泥相交而凝结成一个大土包,“原本”的养分短时间内不会流失,于是,我赶忙冲茶待客,与老友攀谈起来。老友和我同龄,当年在学校教学时,我们还一起进过修。因脾气相投,很合得来,各自的孩子又差不多大小,生活中的许多事,就有了有共同话题。我过日子的本事远不及她,这当中,她帮了我不少忙。后来,我调入电台工作,就搬了家。随着年龄的增加,家事的繁杂,两家住地又相隔太远,两人见面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这一算,大约有七、八年没见面了。不过,真正的好友却是不必常相见的,心里有,足矣。这期间,我们一直保持着每月至少有一两次通话的习惯,以互通近况。送竹一事,就是因她的旧房近日要拆迁,旧院里的花草也急待重新安居。于是,在她琢磨分放竹子的人选中,自然就有了我的一份。华说,她是相当喜爱和珍视这些竹子的。当年,她因出嫁要离开娘家时,特意到与自己同村住的姥姥家屋后的河滩处,挖了这簇竹子栽进新家小院里。年复一年,迎风沐雨,这些竹子就这麽默默地伴着她度时光。华说,它们似乎很有灵性,刚做新娘那些年,有时想娘、想姥姥了,一时回不去,看看这几株竹子竟也象见到了亲人,心里便塌实了许多。有时,更深人静,一觉初醒,听到夜风佛过竹叶传来的沙沙声,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家乡的那坡、那水、那院落、那老井------都会引来一阵阵特有的温馨与伤感。人的心,也就因了竹子,与老家平添了一份暖暖的牵挂。华说,竹子是吉祥物,有“富贵竹”之称。还有,竹子即“助子”——别忘了我们的下一代,借这个谐音,还要帮助孩子呵。我没想到,老友对竹子,竟有如此的深情厚意,我忽然觉得,对这些竹子,我不单是有老友对竹的喜爱、珍视、更有一种责任了。这真的是一种责任。为了友情、为了挚交。我记得纪伯伦说过这样一句话:“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会忘。”是的,华就是与我一同哭过的人。十多年前,我被医生诊断患了恶疾,并做了大手术。那天,当我从麻醉中醒来时,在几个探视的亲人里,我影影绰绰见到了她的面容。没有人告诉她我得病了,她说,她是因为昨晚梦到一只小狗。小狗紧跟着她跑、围着她转,当她弯腰把小狗抱在怀里时,猛地就醒了。她想,朋友堆里就我一个人属狗,于是,今天一早打电话给我,家里没人接。一着急赶忙四下打听,知道我出事了,就匆匆赶来了。这大概只有是真正的朋友才能做到的吧?然而,华送来的竹子因离开了故土,第二天,枝叶就“唰”地一下子变黄了,这让我的心一阵阵发痛。我急忙给孩子打电话说明火情,还好,几个小时后,孩子就送来两个“特大”花盆,还捎带两袋花土。可是,这几株竹子的根仿佛是又粗又硬的钢筋,紧紧缠绕在一起,谁也无法把它们分开。一个花盆根本装不下它们。只能另想办法。又打电话给小弟,央他找人给做个大木箱。第二天,木箱是做好了,人家也给送来了。可是,因为没给人尺寸,这木箱象个特制的大“抽屉”,又矮又宽,根本不能用。好在来人说他可以另做一个,但是得等到三天以后。天呐,三天!竹子还能挺得住吗?我象等什麽要紧通知似的,眼睁睁地等了这漫长三天。我看着原先翠生生的竹叶,一点点全都变成了浅褐色,心里不禁暗暗责怪起老友来:这是送给我的竹子吗?这简直是送来一个“麻烦”!正当我要打电话询问“木箱”情况的时候,老公从外边急溜溜地搬来一个大竹筐,这可是我怎麽也没想到的妙法儿。老公说,这是他刚从门口卖苹果的那里讨来的。竹子在苹果筐里呆了一个多月,就过清明节了。这期间,我几乎天天去阳台数它“返青”的叶子。三五枚、八九枚------随着绿叶数目的增多,我的心也就安定了许多。那天,天气晴朗,在暖暖的阳光下,我和老公一起把竹子移栽到院里。我家住在二楼,楼下是商业网点,所说是院子,其实就是一个大平台。竹子栽到水泥砌的小花池里,正好对着我卧室的窗口,凭窗望去,从竹的泥土到叶梢,恰入我的眼帘。然而,不只怎的,我却没有了“欣赏”它的情趣。我每天都会站在窗前观察它,叶子又绿了多少?根底又抽出几棵新芽?风,是不是大了?雨,是不是急了?阳光是不是烈了?它是不是该施肥了?天呐,那些文人们对它数不清的描述,我咋就一点也找不到灵感了呢?那“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的境界呢?那“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毁而不断其节”的风骨呢?那苏翁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情呢?那郑老先生的“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度四时”的画意呢?怎麽眼下全然不见了踪影?这我突然感悟到:大凡颂竹的那些文人们,定然是在茶余饭后中的“赏竹者”,而决非是身临其境的“养竹者”。这一“赏”、一“养”可就差大劲了。倒是翻阅了一些关于竹的小知识。比如,我知道了竹的种类很多,有上千余种。单是我国的广东、湖南、福建等地,就有二百五十多种。象广东、湖南盛产的可支蚊帐用的“四方竹”、传说中妃子、娥皇抱竹痛哭舜帝时留下的“斑竹”、还有竹节间如罗汉的“罗汉竹”、叶子初放时色白如玉的“玉叶竹”和福建盛产的坚韧有弹性的实心竹等等------真是数不胜数。可是,我怎麽也没给我院里的竹对上号。不过华说,我的这些竹竿绝对可以钓鱼。还有好竹者,竟悟出了“竹的哲学”:始而深居土中,蕴赤儿圣洁的襁褓之趣;继而初绽头角,露憨态可掬的顽童之貌;再而新枝抽叶,呈不胜文弱的书生之态;终而千尺争高,展虚心其中的君子之风。四度风景各占一胜——没有前一段,便无后一节。令人遐思不尽------眼下,已是人间五月天了。短短两三个月,从这簇竹子的泥土中,竟然冒出十几枚新崭崭的枝芽来。每每站在窗前放眼望去,见那竹竿儿青青、绿叶莹莹,为我这个小小的院落,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喜悦,就会不由地悦然而生。我突然想到,我与竹是有缘分的。不过,这份“竹缘”渗透了一种友情、一种责任------
遥远的铁路线杨昌群一条铁路有多远有多长,走过高原走过腹地,走过平原走过河弯,有多么轻有多么重,轻盈的翅膀重叠的怀念。昨天,你的家人从青岛去拉萨,今天,你给她信息说,如果乘火车回来,在离湟源县城六公里左右,铁路北面几百米有很大一片平房,那是原物探队驻地,院子后面是连绵高陡的黄土山,如果在白天经过那里,请她拍几张照片。她说,如果能遇到看到,一定会的。你说,心里想到了也就是有了。大约三十年前,也有一次类似的约会。小学暑假时你去你外公工作的地方,那个地方在海晏,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金银滩。当年你从湟源乘火车去那里,随后在那里住了好多天。外公白天忙工作,一般让三姨带你出去玩。有一天三姨为你找了一个小朋友,是个和你同龄的小男孩,带你去远处走走。已经忘了是怎么走出去的,那里乘火车和汽车都免费,小朋友领你去远处一个分厂,好象那里有很多分厂,是第几分厂你也忘了。免费的火车和汽车都是按点发车,时间还早,小朋友领着你沿铁路线往总厂走。铁路线你最熟悉不过,在物探队驻地,你和同学经常沿铁路线走六公里去湟源县城。有一次外公也领你走过,还对着铁路边的土坡,演练几个战术动作,那时你不知道,外公曾参加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物探队驻地的大门前,青藏铁路横贯东西,路口两边是高高的路基。可是在这里,铁路线匍亘在草原之中,仿佛在母亲的怀抱里,虽然你在青海几年,却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草原,茂盛无语亲密无语,寂静的铁路线的两旁,褐黄色的草地无边无沿,没有树绿没有花红,只有你和小朋友时断时续的谈话。有些话你记住了,小朋友姓周,过些天要回内地,乘火车从物探队前的青藏铁路经过。你对他说,那时你会到铁路边,会向他招手致意的,让他一定要注意那个路口,方圆很多里,只有那个有着高高路基的路口,和那高高路基的铁路线交叉。他算了算日期和你约定,拉没拉勾你已忘了。到了那天下午,你对妈妈说了说,你要去看火车。于是你就穿过很多栋平房,向院子外面跑去。也不知是你慢了还是火车快了,乌黑的蒸汽车头冒出白色的轻烟,拉着一串墨绿的车厢就流淌过来。你急跑了几步到路口,妈妈一手把你的胳膊拽住,火车从你们的面前飞驰而过。你一直挥动着右臂,你看那一面面掠过的窗口,绿色车厢的窗口,只有到近处,你才感到火车奔驰的速度。你不知道小朋友看到你没有,你没有看到他,你挥着手,妈妈一直拉着你的左臂。后来火车在铁路线上拐弯了,看不到了,你才想到,还没问清小朋友的家乡在哪里,他叫什么名字,怎么给他写信。多少年过去了,一想到童年的铁路线,偶尔就有一列奔驰的火车,急匆匆经过你的脑海。这个场景存在于你记忆的片断中,你甚至没对你的家人提起过,既使你给刚到拉萨的家人发信息,也无法说清这一切。你有一个心愿,以后要乘火车去拉萨,要经过那个青藏铁路线的路口,要看看过去记忆中美丽的片断,没有约定,只有祝福。
人生路上好风景张海滨    西湖,一直在我梦里,我梦里的西湖春之桃红柳绿,夏之荷妍月色,秋之桂香气袭人,冬之傲雪灵梅;苏堤卧波,柳浪闻莺;悦人间风流无数胜天上神仙眷属。西湖,一直让我神往着。  机缘巧合,在烈日炎炎的八月,十天之内,有机会两次游历那梦中西湖,两次游历西湖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  夏日,是青岛的最美的季节,进入八月以来,青岛的温度一直没有超过二十七八度,凉爽宜人。杭州却不一样了,八月的杭州平均气温三十七八度左右,湿度大,闷热异常。好在我们乘坐的车子总是开着空调,没有长时间在室外活动,倒也没遭多少罪。商务会议完成之后,终于有机会第一次游历那魂牵梦绕的西湖了。  第一眼见到西湖,很叫人失望,因为西湖看上去真的很普通,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湖,只是周围种了许多花草树木而已,夏日湖边,垂柳懒懒的,没有风的时候,动也不动。和大海一比,西湖犹如泥塘一般。因为心情的原因,我连车都没下,开着车子在西湖边匆匆逛了一圈,虽然杨柳依依,芳草菲菲,处处鲜花绽放,湖水荡漾,又有郁郁葱葱的远山映衬着,景区偶尔还有几处茅屋,四周插着篱笆,在大城市中打造乡野情趣,也的确算是风景。但是同心底里盼望或者对于那个称之为天堂的地方,相对于这个处处人工筑造的地方还是生出些遗憾来。那梦里的西湖难道只是这个样子吗?匆匆的看一眼然后便马上抬脚离去?既然是这个样子,可令人奇怪的是,人们为什么还源源不断的来杭州,来游览传说中的西湖呢?  带着遗憾,我离开了杭州。正当我因为失落因为梦中的杭州没有让我流连的时候,一张小小的登机卡却让我的心大大的振颤了一阵。那是一张很普通的各个机场都有的登机牌,背面是个广告,可是画面非常优美,画面上,蓝天白云,一列长长的火车在绿色的原野上奔驰,小小的几行字让我思索了许久许久“让心灵去旅行——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好一句“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我找到了我对西湖失望的原因了。这时,我反而不遗憾西湖不美了,倒是遗憾我当时没有看西湖的心情。  也许是我和杭州的因缘不断,就在一周之后,我又有了一杭州之旅。和第一次来杭州不同,这次的会议结束得早,商务活动非常圆满,我有了一次游西湖的充足时间。那几天杭州小雨霏霏,西湖的雨好像不是下的,而是纺的,淅淅沥沥,缠缠绵绵,一头拉着云,一头拽着雾,天和地眼看就粘在一起了。雨簌簌而下,轻轻的飘落在我的伞面上,伞面闪耀起一圈又一圈蝉翼般的波辉珍珠液似的顺着伞骨泼染开去。杭伞是雨的天使,是西湖的信物。要不然怎会有那传世旷古的人仙爱情;要不是雨伞,我也不会彻底改变对西湖的看法。  雨中的断桥,多了一分迷濛的忧伤,心里禁不住会去想像,那些交织的雨水,是否如同白娘子初见许仙时的欣喜的泪水,或是关进雷峰塔之前悲苦的泪水,抑或是久别重圆后慨叹的泪水,那些交织的雨随着风形成水雾,若轻纱般飘过。湖中的小船,由背后的水墨画衬托,端的是清新而又闲适。  雨赋予了西湖别样的风情,雨中的西湖,它像是细细缠绵的如水眼神,心灵深处凝思的淡淡哀愁;又像是有韵有情的优美旋律,淡浓有致的泼墨山水画。  漫步在苏堤的是桥上,似乎还能听到那久远的声音,苏轼是不是也曾经撑着雨伞在桥上低吟呢?还是因想到一首好词,而大声豪颂呢?他会思考未来吗?他能想到今日的我们吗?当初他是一个人还是也如同今天一样在这小小的苏堤上人流不息呢?后来的一代代游览过西湖的大师们,他们的足迹早已被雨水冲远了,他们的声音随着细雨也飘远了,但是我仍感到满足,因为这里我们曾经一起来过,在这,我现在站立的地方,在曾经的日子里,我们都享受过微风细雨。  雨伞下的我,站在苏轼曾经来过的地方,久久不愿离去。  西湖是美丽的,她真的是美丽的,在那淡淡的灰白蓝色的天空下她飘逸妩媚,没有艳丽的霞光,没有浓厚的云层,她若即若离的,淡淡的,飘飘的她是穿着薄纱的曼妙女子,婀娜柔和中显出秀丽,简单平淡中显出韵味。  我真正的意识到西湖的美了。她的美需要我们去琢磨,体会和感悟,需要我们去审视,她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需要用心灵去发现。  发现西湖之美,让我感触很深。我想人生必是如此,人生路上处处是美景,就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情去发现。对待爱情和朋友,大抵也是如此吧,敞开心扉,真诚相待,以欣赏之眼光去接受,你一定会发现,人生处处是美景。真的,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目的地是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夏日的法国——拉波尔晓亚,杜博礼& && && && && && && && && && && && && && && &&&但是拉波尔人知道,明年的夏季游客们又会回到这里,像回归的候鸟寻找它们的乐园……夏日拉波尔夏日的拉波尔是醉心于阳光和假日的法国人心目中的圣地。她的魅力是难以抵御的:沙质细腻、绵延六公里的欧洲最美丽的海滩--爱情海岸;风格各异而又相映生辉的别墅群和豪华酒店;门庭若市的娱乐场及海水浴疗养中心;国际赛马比赛、国际交谊舞大赛和国际电影展;还有名车美女大赛、布列塔尼朝圣节和露天戏剧表演……夏日的拉波尔是旅游者的乐园。位于法国西北部的拉波尔与“沙”有着不解之缘。这里原是一片沼泽和沙丘,有一座小城名叫埃斯固布拉克。沙丘不断前移,吞噬着小城的每一寸土地,日久天长,竟把整整一座城池掩盖在茫茫黄沙之下了,只有昔日教堂的钟楼还隐约可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一条连通圣·那塞市和克鲁瓦齐克市的铁路线经过这里,铁路线的设计者独具慧眼,看中了这里平展如镜的沙滩及温和宜人的气候,开始在这里建筑别墅。消息传开,各地的慕名者纷至沓来。别墅的设计既要新颖独特,又要与周围已有建筑和谐,还要反映别墅主人的情趣和社会地位,绝非易事。一座别墅便是一件艺术品,一缕思乡情。除了巴斯克、诺曼底等异地风格外,拉波尔本地的建筑也颇具特色。这是一些高大的住宅,窗户前突,山墙坚挺,屋顶斜倾,装饰着小尖塔和老虎天窗。观赏掩映于花丛树木之间的别墅群,对于信步拉波尔街巷的游人来说也是一件乐事。原先的埃斯固布拉克城的沙丘现已满目青翠,这里为防治沙患而种下的树林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爱情丛林”。莫以为这里只是情侣出入的地方,实际上,参天栎树下畅吸着清新空气的主要是步行健身者们。沙丘后面建起的新区叫做拉波尔-埃斯固布拉克,稍远处是松林拉波尔,再远处是拉波尔本城。松林拉波尔以它那四季常青、造型优美的松树而闻名,这里的街道均以世界音乐大师们的名字命名。拉波尔本城则以它的豪华店铺而著称,清一色的名牌高档货。许多游人特意到这里来进行一下精神会餐。拉波尔的沙滩细腻平滑,踩在脚下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碧空之下,金色沙滩上,各种肤色的人们都敞露胸怀,尽享阳光与大海的赐予。远处白帆点点,海鸥欢叫着掠过水面。因为有这片海岸,夏日拉波尔的人数竟是冬季人口的十倍!无论是在水边搭城堡的孩子、推着小车叫卖“爱斯基摩冰糕”的年轻人,还是相扶着在海边散步的年迈夫妇,脸上都带着一种欢愉的微笑。天色渐晚,华灯初上,四万盏明灯宛如一条晶莹璀璨的项链,把一条海滨大道装扮得妩媚而瑰丽。第一届拉波尔名车美女大赛始创于一九二四年。参赛的是祖父母时代的汽车,车中的绅士和相伴的女郎都身着当年流行的装束。名车、美女、香槟酒便构成了大赛的主题。一九九四年适逢大赛七十周年,增设了一个奔驰汽车回顾展,十五辆早期奔驰敞蓬汽车驶过海滨大道,使游客们大饱眼福。名车美女赛毕竟只是少数有钱人参与的节目,而八月底的朝圣节则是一个民间的欢乐聚会。朝圣节不是宗教节日,而是为了纪念拉波尔归属布列塔尼地区的日子。风笛与双簧管乐声中,一面黑白双色的布列塔尼大旗开道,爱情海岸附近十几个市镇上的人们身着民族服装,高举着自己的旗帜,吹奏着民族音乐,载歌载舞,一直来到“山林女仙”公园。盛大的民族歌舞表演拉开序幕……夏日的喧嚣过后,拉波尔又将恢复宁静。但是拉波尔人知道,明年的夏季游客们又会回到这里,像回归的候鸟寻找它们的乐园……
洞 天 福 地& && && && && &&&——2015青岛即墨鹤山采风& && && && && && && && &作者:王磊& && & & &&&日,星期六,一个温暖的下午。& &&&芳菲四月,鲜花绽放。多彩的樱花、桃花、杏花、梨花一层一层,从鹤山脚下一直燃到了半山腰,远远看去,霞飞满天,银妆素裹。鹤山周六披春衣,春暖花开惹人闹,不知此花是否还是“二龙山”的花香呢?不!微风吹来,一些花瓣落在了路上,使鹤山更加多姿多彩,春色生辉。尤其是那些含苞待放的绿色柿子花,仿佛正在迎接着四海的宾朋,五洲的使者----参加2015年即墨鹤山柿子节吧!& & 我边走边拍摄,快些把美景尽收眼底。& & 天空湛蓝,好似张开了笑脸;喜鸟飞翔,有时会陡然回转;山路小径,幽幽神秘,下午游人不多,此刻给予了我更多的安慰和快乐,尤其是那清新的空气,有一股”农家乐“的味道,送给了我更多的淳朴,悠静和安宁。& & 即墨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即墨市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西南部,东临黄海,南依崂山。& & 鹤山坐落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鳌山卫镇内。她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东经120.648456,北纬36.341619。坐北朝南,面向大海,为崂山北部支脉,主峰海拔223米。因东峰有巨石形似仙鹤而得名,总面积两万平方公里。鹤山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是大青岛旅游格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属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 && & 鹤山自然气候属海洋性季风。 春风柔和,空气清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傍海朝阳,气候温馨(一年平均气温12℃左右),雨露滋润,云霞缭绕,阴晴变幻莫测。春夏之交细雨过后,偶尔还会出现“海市蜃楼”奇景。& & 据记载:“ 鹤山景观集中分布北部,以回环曲折、峥嵘清秀、泉甘石奇为特色。有遇真宫、老君炉、摸钱涧、升仙台、聚仙门、水鸣天梯、击掌鹤鸣、滚龙洞、一线天等景点。鹤山风光的特点,主要是石奇,山石属火成岩,在一定的地质年代沉睡海底,由于浪水的长期冲刷,一旦露出海面,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洞岩奇观。”& & 文友告诉我: 鹤山春日,奇岩绿树,花香鸟语,妩媚婀娜; 夏日,山石洁净,清风习习,流泉叮咚,山下碧海泛波,有天然的十里浴场供游,松软的沙滩可憩; 秋日,天高云淡,霜风晚来,丛丛秀菊,片片柿林,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缕缕幽香,飘溢四方; 冬日,阳光充裕,爽而不寒,大雪飞白之日,苍柏银花,别有一番迷离景色……& &&&是吗?她有这么美吗?真神了!首先步入我眼前的是:矗立的长方形“鹤山”石头丰碑,我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党员缴纳党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